教育心理学各章习题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邻近学科的研究对象有什么异同?答: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答:3.简述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答:4.结合教学实际简述教育心理学的意义?答5.教育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答:6.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适用条件。
答:第二章学习与学习理论1.什么是学习?通常对学习的分类有哪几种?答:2.评价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
答:3.比较经典性条件作用和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区别。
分别列举两种条件作用的学习实例。
答:4.观察学习有几个子过程组成?在每个子过程中都有哪些影响因素?答:5.描述苛勒关于顿悟的实验研究。
答:6.比较发现学习、接受学习以及和有意义学习之间的关系,讨论其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答:7.用自己的话解释认知派的学习理论相对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的进步的地方。
答:8.最近发展区对教学有什么启示?答:9.比较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传统教学观在知识观、学生观、教学观上的差异,以及其对现代课程改革的影响。
答:第三章知识的学习1.什么是知识?知识可以分哪几类?答:2.举例说明什么是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答:3.什么是知识的表征?举例说明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各自的表征方式。
答:4.什么是知识学习?试说明知识学习的标准。
答:5.画出加涅有关知识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
答:6.什么是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元认知以及各自的特征?答:7.什么是概念学习及它的结构?它是如何获得的?答:8.什么是原理学习?可分为哪几类?影响它的因素有哪些?答:9.什么是问题?问题解决的基本阶段有哪些?举例说明问题解决的常用策略。
答:10.专家、新手在问题解决上有怎样的具体差异?答:11.简述陈述性知识掌握的几个阶段。
答:12.举例说明陈述性知识的三种掌握方式。
答:13.论述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答:14.简述程序性知识的一般掌握过程。
教育心理学各章习题

各章习题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论第10章原有知识与学习迁移第2章学习与学习研究的性质与分类第11章儿童与青少年认知发展第3章学习论流派及其主要争论问题第12章个别差异第4章知识的性质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第13章学习动机第5章智慧技能的学习第14章教师、班级与家庭第6章认知策略的学习第15章网络媒体与多媒体第7章问题解决与创新性学习第16章基于学习分类理论的教学论第8章动作技能的学习第17章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第9章态度与品德学习返回补充习题说明页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论五、判断1.教育心理学虽然是一门应用科学,但它必须具有自己独立的体系和研究方法学。
2.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奠基人,对此西方各国学者不存在什么争议。
3.教育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有效地教,而且要研究教育的科学内容。
4.在教育史上,赫尔巴特是第一个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教育家。
5.教育心理学在西方也称“学校心理学”。
6.从科学心理学发展历史来看,学习的科学研究先于教学的科学研究。
7.科学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在我国古代就出现了。
六、问答1.从课本以外列举实例,说明我国古代教育家和思想家早已应用哲学心理学的知识从事教育工作。
2.简述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是怎样为德、智、体三育提供哲学心理学依据的。
3.简述赫尔巴特及其学派是怎样把教学过程模式建立在哲学心理学原理的基础上的。
4.简述实验教育学派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的影响。
5.简述桑代克对教育心理学学科建立的贡献。
6.简述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与任务的异同。
7.简述教育心理学学科与《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之间的关系第二章学习与学习研究的性质和分类五、判断1.学习是可以用经验或练习来解释的可观察的行为变化。
2.学习与表现(performance)之间可能有很大的差异。
3.心理学家把“学习”看成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的认识过程。
4.二年级儿童学会用学具拼搭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这是动作技能学习。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4-6(答案)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4-6章)4章一、选择题1、林林为了获得老师和家长的表扬而认真努力学习,他的学习动机表现为(C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C附属的内驱力 D求知欲2、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的主观估计是( D )A 学习需要 B学习动机 C学习迁移 D学习期待3、学生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排名,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B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4、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属于( C )A内部动机 B直接动机 C外部动机 D一般动机5.、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在(A )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
A儿童时期 B少年期 C 青年初期 D青年晚期6、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划分标准是( D )A社会意义 B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 C个人的前途 D动力来源7、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是( B )A高尚动机 B内部动机 C低级动机 D外部动机8、以下哪种学习动机属于内部动机( B )A”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B读书是一种乐趣C”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9、来源于学生对学习内容或学习名次结果的兴趣动机是( D )A高尚的动机 B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C低级的动机 D近景的直接性动机10、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前途相连的学习动机是( C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B内部动机C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D近景的直接性动机11、学习为了得到老师或父母的奖励而努力学习,则他的学习动机是( C )A高尚动机 B内部动机 C外部动机 D低级动机12、一般来说,由(A )支配下的行为更有持久性A内在动机 B外在动机 C交往动机 D无意识动机1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C )A近景性内部动机 B近景性外部动机 C远景性内部动机 D远景性外部动机14、由于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和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A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直接性动机 D志向性动机15、认知内驱力属于(A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直接动机 D间接动机16、下列情况中代表内在动机的情境是(D )A王老师对张华的数学测验成绩表示满意 B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和国家的利益联系在一起C老师表扬爱劳动的学生 D王佳每天独自听音乐17、对学习内容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A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B兴趣性动机 C情趣动机 D直接性动机18、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C)A外部学习动机 B需要学习动机 C内部学习动机 D隐蔽性学习动机19、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A)A外部学习动机 B诱因性学习动机 C强化性动机 D激励性学习动机20、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C )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A格式塔派 B认知派 C联结派 D建构派21、维纳认为,学习动机中“稳定的内部因素“是指( B )A努力 B能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22、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是(A )A马斯洛 B韦纳 C阿特金森 D班杜拉23、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C )A马斯洛 B韦纳 C阿特金森 D班杜拉24、需要层次论中的成长性需要是指( A )A自我实现的需要 B归属与爱的需要 C生理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25、学习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这种动机理论属于(D )A强化理论 B成就动机理论 C成败归因理论 D需要层次理论26、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如果学生把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学生会感到(B )A惊喜和感激 B满足和自豪 C内疚和无助 D学习没有积极性27、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也是学习效果的提高( D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28、教师对所有的对象都抱有较高的期望和肯定以提高教育效果,其运用的是(C )A晕轮效应 B有晕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名人效应29、学习效率与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C )A、线形关系 B U型关系 C倒U形关系 D平行关系30、如果个体对成功或失败作任务难度归因,从归因因素角度讲,这种归因属于(C)A外部、不可控和不稳定归因 B外部、可控和稳定归因C外部、不可控和稳定归因 D外部、可控和不稳定归因31、关于学习动机的激发,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C )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教育心理学各章习题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导论一、名词解释:1、教育心理学2、学习心理学3、自然实验法4、四段教学法5、归纳演绎6、质性研究二、判断题:1、实验法是在消除其他因素的前提下研究因变量和自变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
()2、教育心理学可以为有效的学与教提供一般原理和建议,但它不能给特定情景中的实际问题提供处方。
()3、1879年,德国人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心理学著作,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4、世界上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一部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877年,俄罗斯教育家兼心理学家卡普杰列夫发表的《教育心理学》一书。
()5、学习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部分。
()6、杜威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各个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进步教育的带路人。
()7、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是定量研究。
()8、用观察法进行心理学研究时,一旦有观察机会,观察时间应尽可能长。
()9、个案研究法把个案作为一个研究单位进行的研究,不可以以群体为单位。
()10、德国心理学家赫尔巴特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
()三、选择题1、调查法的优点是:()A、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第一手的资料B、被调查者可能有意不作出真实回答C、封闭式的问题损失数据有效性D、问题措词不易确定2、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教师应该具备哪方面的素质:()A、忠于职守B、团结协作精神C、人际交往能力D、良好的道德修养3、教学过程四阶段论,是由哪个教育学家提出的?()A、佩斯泰洛奇B、赫尔巴特C、杜威D、桑代克4、“实验教学运动”的倡导者是:()A、冯特B、莫依曼C、詹姆斯D、桑代克5、学与教的过程从宏观上说包括五个要素,下面不属于其中的是:()A、学生与老师B、教育行政部门C、教学内容D、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6、创立了教育心理学的完整体系,从而奠定了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容,使教育心理学从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学中分生出来的教育心理学家是:()A、桑代克B、赫尔C、斯金纳D、格恩里7、认为学习不是在于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在于依靠主观的组织作用形成“完形”,主体在学习中也是主动的学派是:()A、联结派B、行为主义学派C、认知派D、联结-认知派8、下列表述说明教育要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要因材施教的是:()A、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B、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C、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D、性相近也,习相远也9、认为刺激与反应的联系并不是直接的、机械的,存在“有机体的内部状态”的中介环节的学派是:()A、行为学派B、人本学派C、联结-认知学派D、认知学派10、我国最早编写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学者是:()A.潘菽B.陈选善C.廖世承D.艾伟四、简答1、教育心理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2、简述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概况3、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4、优秀教师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5、教育心理学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还存在那些问题?五、研究设计某研究机构研制出一种能提高5岁幼儿阅读能力的游戏产品,该产品能在使用三个月之后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这种游戏产品的作用。
中学教育学心理学各章习题答案与解析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选择题1、在学习与教学的要素中,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及校风等属于()A、学生B、教学内容C、教学媒体D、教学环境2、在学习与教学过程中,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A、教学过程B、学习过程C、评价过程D、反思过程3、桑代克建立教育心理体系的基本出发点是把人作为一个()A、动物的存在B、生物的存在C、物的存在D、意识的存在4、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A、弗洛依德B、冯特C、华生D、桑代克二、填空题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____情境中________规律的科学。
2、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包括学生、____、教学内容、____和____五个方面。
3、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____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4、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____,并据此创设有效的____,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5、在学与教的要素中,学习的主体因素是____,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和表现形式的要素是____。
6、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一是____,一是____。
7、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____。
8、师生关系、课堂气氛等也是构成学习与教学的要素,他们属于____.9、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主要包括____、____和____等三个过程。
其中,____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10、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三卷本主要包括人的本性、____和____。
11、教育心理学的成熟时期是____,而完善时期是____以后。
12、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起重大影响的理论有40年代____的精神分析,50年代斯金纳的____和教学机器的兴起,以及60年代____发起的课程改革运动。
13、布鲁纳在1994年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总结为____、____以及____和____四个方面。
14、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1924年____编写的。
三、问答题简答教育心理学的意义.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一、选择题1、关键期的存在说明学生心理发展具有()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2、儿童一般伦理原则开始形成,但自控差,常出现前后自我矛盾,这时期是()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初期D、青年期3、根据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中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A、信任感B、自主性C、勤奋感D、自我同一性4、少年期儿童的思维类型是()A、动作思维B、形象思维C、经验型的抽象思维D、理论型的抽象思维5、根据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少年期学生年龄在()A、6、7岁一11、12岁B、8、9岁一12、13岁C、11、12—14、15岁D、14、15—18岁6、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称为()A、定势B、最近发展区C、学习迁移D、学习准备7、在个体早期生命中,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较短暂的时期,称为()A、成熟期B、关键期C、学习期D、高原期8、最近发展区是指()A、最新获得的能力B、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C、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D、需要在下一阶段发展掌握的水平9、“发展危机”的提出者是()A、皮亚杰B、维果茨基C、埃里克森D、布鲁纳10、思维可以逆转,并获得了长度、面积等守恒的儿童,其认知发展阶段是()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11、下面不属于认知方式差异的是()A、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B、沉思型与冲动型C、内倾型与外倾型D、辐合型与发散型12、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称为()A、定势B、最近发展区C、学习迁移D、学习准备13、根据皮亚杰的观点,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其认知发展主要是()A、感觉和知觉分化B、感觉与动作分化C、动作与语言分化D、形象与表象分化14、最近发展区是指()A、最新获得的能力B、正处于掌握边缘的能力C、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D、需要在下一阶段发展掌握的水平15、根据反应时间与精确性,儿童的认知方式可以分为()A、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B、沉思型与冲动型C、内倾型与外倾型D、辐合型与发散型16、世界上最早的智力测验量表是()A、比奈一西蒙量表B、斯坦福-比奈量表C、瑞文量表D、韦克斯勒量表17、人格的核心是()A、能力B、气质C、性格D、世界观18、掌握学习的提出者是()A、布鲁纳B、维果茨基C、奥苏伯尔D、布卢姆19、韦氏量表主要包括两个分量表,即()A、智力量表与情绪智力量表B、言语量表与操作量表C、言语量表与空间知觉量表D、数理逻辑量表与操作量表20、心理发展上主要表现为半成熟、半幼稚的儿童,处于()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初期D、青年期21、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是()A、人格B、性格C、认知风格D、态度22、个体在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称为()A、性格B、认知风格C、学习策略D、定势23、下列智商最高的人是()A、CA=4,MA=5B、CA=5,MA=6C、CA=6,MA=7D、CA=7,MA=8二、填空题1、皮亚杰把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____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____阶段。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 C、问卷调查及相关法 D、实验室实验
5、小学教育心理学动 B、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C、小学教育中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11、小学生从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的关键年龄是(C )。
A.8-9岁 B.9-10岁 C.10-11岁 D.11-12岁
12、皮亚杰的具体运演阶段是在( C )。
A.0-2岁 B.2-7岁 C.7-12岁 D.12岁以后
13、学生学习的根本特点是( A )。
A.接受性 B.间接性 C.方向性 D.连续性
4、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核心是(D)。
A、无关刺激 B、中性刺激 C、无条件刺激 D、强化
5、顿悟说的奠基人是( C)。
A、考夫卡 B、魏特默 C、苛勒 D、托尔曼
6、西方教育心理学的特色之一是重视理论尤其是重视探讨( B )。
A.道德性发展理论 B.学习理论 C.课堂群体心理理论 D.教师心理
7.联结学习理论认为,联结的建立是一个不断( C )的过程。
A、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认知结构理论 D、认知同化理论
2、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是( A )。
A、巴甫洛夫 B、桑代克 C、斯金纳 D、布鲁纳
3、将学习过程视为“闻-见-知-行”的学者是(B )。
A、老子 B、荀子 C、孔子 D、奥苏泊尔
4、加涅根据学习的繁简程度的不同,开始将学习分为( D)。
A、系统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客观性原则 D、分析和综合的原则
3、被誉为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的人物是( D)。
A、霍尔(Hall,G.S.1844—1924) B、鲍德温(Baldwin J.M.1861—1934)
(完整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_分章练习题(有答案)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三章单选题1.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是( C )P58A.环境B.成熟C.遗传D.教育2 .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是知识的( D ) P72A.积累B.迁移C.学习D.领会3. 随着年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个体身心的成长变化,称为( D )P63A.发展B.发育C.遗传D.成熟4. 印刻现象可以作为下列哪一种心理现象的证据?( A ) P78A.关键期B.形式运算思维C.表征D.表象5. 常见的由基因异常而导致的遗传性疾病为( B )P60A.唐氏综合症B.苯丙酮尿症C.特纳氏综合症D.克兰费尔特氏综合症6. 通过选育来观察生物产生(或消除)某个特性(或性状),以此来推断遗传的作用的方法,称为( D )P58A.高尔顿法B.基因突变法C.消除法D.孟德尔法7. 知识的( A )是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
A.领会B.灌输C.传授D.接受8. 印刻现象可以作为下列哪一种心理现象的证据?( A )A.关键期B.形式运算思维C.表征D.表象9. 随着年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个体身心的成长变化,称作( D )A.学习B.发展C.遗传D.成熟10. 亲代的某种特性通过基因在子代再表现的现象,称为( B )58A.成熟 B.遗传 C.发育 D.发展11. 关键期这一概念,其最基本的含义是来自动物习性学家所提出的( C )A.图式 B.平衡 C.印刻 D.发展12. 以下称为先天愚型的是( A )A.唐氏综合症B.特纳氏综合症C.克兰费尔特氏综合症D.杭亭顿舞蹈症13. 选出一个具有某一特征的对象作为指标个案,然后从这个指标个案出发,调查其家族史中出现相似特征的对象的数目。
这种方法称为( C )P62A.孟德尔法B.高尔顿法C.家谱分析法D.基因突变法14. 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D )P68,71A.遗传与环境 B.遗传 C.环境 D.教育15. 提出“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的心理学家是( B )P69A.高尔顿 B.霍尔 C.伍德沃斯 D.皮亚杰16. 提出著名的成熟决定论的心理学家是( D )P64A.华生B.霍尔C.埃里克森D.格塞尔17.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心理发展的动力是( D )P74A.遗传的作用B.环境的影响C.同化与顺应之间的平衡D.个体心理的内部矛盾18. 用家谱分析法研究遗传与智力的关系问题的第一个科学家是( C )P62A.霍尔 B.孟德尔 C.高尔顿 D.彪勒19. 广义的环境主要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而狭义的环境主要指( C )P65A.自然环境 B.社会环境 C.教育 D.心理发展20. 心理发展内部矛盾产生的基础是( D )P74A.需要 B.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C.新的需要和原有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D.个体的实践活动21. 洛伦兹提出印刻与学习有四点不同,以下说法与其观点不符..的是( B )P79 A.印刻不依赖于任何一种强化,而学习则依赖于强化B.印刻是可逆的,而学习则是不可逆的C.印刻可能形成得非常快,有时只要一次尝试就形成了,而大多数学习则需要多次尝试D.印刻只会在发展早期的“关键期”内发生,而大多数学习可以在任何时期内发生22.美国心理学家伍德沃斯提出,人的心理发展等于遗传和环境的乘积。
教育心理学章节练习题

教育心理学章节练习题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 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B. 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C. 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现象D. 教育实践中的心理现象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不包括()。
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经验总结法3.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是()。
A. 揭示教育过程中的心理规律B.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C.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D. 所有选项4. 以下哪项不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 学习理论B. 教学理论C. 课程理论D. 教育评价5.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中,()是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A. 冯特的实验心理学B.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C.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D. 布鲁纳的学习结构理论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6.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包括()。
A. 客观性原则B. 系统性原则C. 教育性原则D. 发展性原则7.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作用包括()。
A. 指导教学设计B. 促进学生发展C. 优化教育环境D.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8.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A. 定性研究B. 定量研究C. 混合方法研究D. 案例研究9.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
A. 教师的心理特征B. 学生的心理特征C. 教学内容的心理效应D. 教学方法的心理效应10.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
A. 学习心理B. 发展心理C. 教学心理D. 评价心理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1.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过程中心理现象的科学。
()1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完全依赖于实验法。
()13.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4.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不包括课程理论。
()15.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不包括经验总结法。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17. 描述教育心理学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方面的具体作用。
幼儿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

幼儿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1-11章——适用于姚梅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教材第一章幼儿教育心理学一、填空题:1、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的一门科学;2、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应遵循:原则、原则、原则和原则;3、观察法的基本形式有、、、;4、幼儿教育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有、、、、、等几种;二、名词解释:1、教育2、幼儿教育3、观察法三、问答题:1、幼儿教育工作者为什么要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2、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是什么3、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是什么4、观察法有何作用有效观察的条件有哪些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一、填空题:1、记忆是过去经验在头脑中的和;2、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因素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一是;3、幼儿个性的差异主要通过、、等方面体现出来;4、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等方面;5、在幼儿思维个体发展过程中, 、、是三种不同发展水平的思维;6、幼儿身体和运动机能发展是按照和法则来进行的;二、名词解释:1.心理发展2.年龄特征3.社会性4.性别化5.关键期6.最近发展区7.观察8.感觉9.知觉10、记忆10.想象12.个性13.性格14.情绪和情感15.思维16.遗传素质17.动作思维18.具体形象思维19.抽象思维三、选择题:1.幼儿期何种想象占主要地位---------------------------------------------------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无意想象2.幼儿坚持性发展的关键年龄是---------------------------------------------------A、3-4岁B、4-5岁C、5-6岁3.对于方位,幼儿较难掌握的概念是-------------------------------------------A、前后B、上下C、左右4.对幼儿时间定向上起决定作用的是------------------------------------------A、日常生活事件B、日历钟表上的时间信息C、天气变化D、生活制度5.不属于3—6岁儿童记忆特点的是--------------------------------------------A、无意识记效果随年龄不断增长B、无意识记效果优于有意识记C、相对较多地采用理解记忆D、意义识记效果优于机械识记6.根据幼儿记忆发展特点,6-7岁幼儿应着重培养以下方面的记忆能力----A、有意识记、意义识记和形象记忆B、有意识记、机械识记和形象记忆C、有意识记、意义识记和语词记忆四、简答题:1.心理发展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2.为什么说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3.为什么说幼儿的年龄特征是教育工作的依据4.根据艾里克森的理论,成人对幼儿的主动性或内疚感会有怎样的影响5.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它们对幼儿心理发展分别起到了什么影响6.为什么说教育在幼儿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7.试述幼儿言语发展特点8.试述幼儿记忆发展特点9.试述幼儿想象发展特点10.试述幼儿性格发展特点11.试述幼儿社会性发展特点12.试述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13.试述幼儿情绪和情感的的发展特点14.幼儿时间知觉有何特点15.幼儿观察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16.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的基本观点五、综合分析题:1.教幼儿儿歌或复述故事,有几种不同的教法;一种是教师教一句,幼儿跟一句;另一种是先给幼儿讲故事或看图片,然后再全文跟念,哪一种方法好请用心理学知识分析说明;2.你是如何理解早期教育的重要性的你认为过早地强迫幼儿接受正规的学科教育对幼儿有什么不良影响3.4岁的红红声称要画一辆汽车,可她在纸上画了3个长方形后又说,这是一个宝盒,在纸的空白处画了许多玩具、糖果,嘴里不停地叫着:“变吧,变吧”,这些玩玩具和糖果画得比盒子还大,画完后,她一本正经地告诉小伙伴:“我们家里有一个宝盒,已经变出了好多东西”;请从这一事例中分析幼儿想象的特点;4.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有哪些5.一般人都认为,幼儿园有助于幼儿发展健康的个性,但在某些情况下,幼儿园对幼儿个性的发展是否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为什么试举例说明;6.两个小朋友刚刚因争执而打架,可转眼就和好了,常常眼泪未干又笑了;幼儿刚入园时,看见一个小朋友哭,大家都会哭起来,看见大人笑,他们也会莫名其妙地笑起来;试分析幼儿情感的发展特点;7.离异家庭的幼儿莹莹随父亲和奶奶生活,他们禁止与母亲接触,可是莹莹非常想念她的母亲,于是她常常与小朋友说她常能看到她,她她给她买来了许多东西;请你从幼儿德育的角度谈谈,这位幼儿的表现是什么行为这种行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如果是幼儿园教师,该怎么帮助她8.为什么幼儿园体育、舞蹈等活动中,教师宜采用“镜面示范”的教学方式第三章学习与幼儿心理发展一、名词解释1.学习2.强化物3.发现学习4.接受学习二、简答题1.幼儿学习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各举一例说明2.举例说明应如何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来进行教学3.什么是强化物幼儿园中常用的强化物主要有哪些它们的作用如何4.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分析教师、同伴等对幼儿行为可能产生的影响5.简要解释现代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并举例说明幼儿园教育中怎样合理地应用这一理论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幼儿教育心理学参考答案第1-3章第1章一、名词解释1.教育是造就、培养人才的经验传递系统;2.幼儿教育即以幼儿为对象的教育,包括幼儿园教育与非幼儿园教育;3.观察法指应用感官或借助于科学的观察仪器,有计划、有目的地对研究对象的言行表现进行考察,从而搜集资料的一种方法;二、填空题1.幼儿心理发展与变化的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促进其心理健康成长2.客观性发展性实践性综合创造3.轶事记录时间取样观察法事件取样观察法行为核查情景观察法情景测查法4.观察法访谈法测量法实验法问卷法作品分析法1.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2提高幼儿教育能效3提高教师素质2.第一,揭示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心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及条件,即心理规律,从而使心理科学在幼儿教育领域中得以向纵深发展;第二,研究如何应用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去设计教育与教学活动,以提高教育效能、加速幼儿健康成长的心理学原则;3.1导论2幼儿心理形成规律与教育3幼儿的心理健康4幼儿教学心理与教师心理4.观察法的作用:1有助于教师全面、深入地了解幼儿和客观地评价幼儿;2有助于教师确定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教学计划;有效观察的条件:1做好观察的前期准备工作2做好观察记录3消除观察误差第2章一、名词解释:1.心理发展P102.年龄特征是指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个体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3.社会性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到的如何依据社会规范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尊纪守规等方面的态度、观念和行为;4.性别化即理解和接受性别,并产生社会认可的适合于男人或女人的动机、价值、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的过程;5.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和教育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6.最近发展区即个体现有的发展水平与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7.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感知过程;8.感觉是人脑对环境中事物的个别性质的反映;9.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整体反映;10.记忆是过去经验在头脑中的保持和重现;11.想象是指人脑对感知到的事物的形象加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12.个性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区别于他人的稳定、独特、整体的心理和行为模式;13.性格是由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他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14.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15.思维是对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16.遗传素质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有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解剖生理特征;17.动作思维也称直觉行动思维,其特点是思维伴随着动作或行动来进行,行动停止,则思维也随之停止;18.具体形象思维既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来思维;19.抽象思维指依靠语言或文字、数字或符号所代表的观念去认识事物的本质和相互之间的关系;1.保持、重现2 遗传和生理成熟、环境3.能力、气质、性格、自我意识4.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5.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思维6.从上到下法则、从中心到边缘法则三、选择题:1.A 2.B 3.C 4.D 5.C 6.C四、简答题略五、综合分析题略第3章一、名词解释1.学习是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变化表现出来;2.强化物是指操作反应之后所给予的、能够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3.发现学习是幼儿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独立思考、独立探索,去发现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从而获得经验的学习方式;4.接受学习是把别人的经验转化成自己的经验的学习方式;二、简答题略第四章幼儿游戏及其指导一、填空题1、游戏是幼儿运用一定的和,借助各种物品,通过身体的运动和,反映并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活动;2、中国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陶行知、陈鹤琴,他们认为,游戏是适合的一种独特的,也是促进幼儿的一种最好的活动方式;3、创造性游戏主要包括游戏、游戏和游戏;4、指导游戏一般从游戏的准备工作、、三个环节入手;5、指导游戏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充分考虑游戏、游戏地点、游戏和幼儿游戏的等;6.形成中国游戏理论的教育家、心理学家有、、;7. 根据游戏的教育作用和特点将游戏分为两大类, 、;8. 游戏的主要特点有、、、、;9. 创造性游戏主要包括、、;10. 角色游戏的特点是、、;11. 结构游戏的特点是、;12. 表演游戏的特点是、、;13. 有规则游戏一般应包括游戏的、、和四个部分;14. 有规则游戏主要包括、、等几类;15. 教师指导游戏一般从、、三个环节入手16. 教师介入游戏的形式是、、;二、名词解释:、、1、游戏:、2、创造性游戏:3、角色游戏:4、结构游戏:5、表演游戏:6、有规则游戏:7、智力游戏:8、平行游戏:9、合作游戏:10、指导游戏:三、选择题1、提出游戏“剩余精力说”理论是哪位科学家A、弗洛伊德B、格罗斯C、斯宾塞D、霍尔2、以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为代表,提出的一种游戏理论是哪种A、认知动力说B、社会性活动说C、社会性情绪表现说3、创造性游戏主要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哪种游戏A、表演游戏B、体育游戏C、智力游戏D、音乐游戏4、教师介入游戏的方法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教师加入幼儿正进行的游戏,并让幼儿掌握游戏的进程这是哪种教师介入游戏的形式A、平行游戏B、合作游戏C、指导游戏D、参与游戏5.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游戏,也是创造性游戏最有代表性的是哪种游戏A、角色游戏B、表演游戏C、结构游戏D、建筑游戏四、是非判断题1. 剩余精力学说是英国哲学家格罗斯提出的一种有关游戏理论的学说;2、荷兰生物学家拜登代克指出游戏是儿童操作某些物品而进行的一种活动,是一种本能;3、游戏的虚构性也就是游戏的假想性,是以模仿现实生活的某一侧面为基础,并且受集体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4、游戏是幼儿自愿自主的活动,幼儿做游戏是处于自己的兴趣和愿望;5、智力游戏是幼儿时期最典型的、做有特色的游戏,也是创造性游戏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6、平行游戏是教师指导游戏的一种方法,是指教师加入正在进行的游戏,并让幼儿掌握游戏的进程;7、定型材料游戏主要包括玩沙、玩水、玩雪等;8、有规则游戏包括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五、简答题1、游戏的实质是什么2、国内外有关游戏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主要观点是什么3、游戏的特点和教育作用是什么4、什么是角色游戏其主要特点是什么教育作用如何5、什么是结构游戏其主要特点是什么教育作用如何6、什么是表演游戏有何教育作用7、结构游戏根据材料的不同,可分为哪几种该如何指导六、分析论述题2、试述教师指导角色游戏的要点3、创编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各一,并指定游戏的目的、规则、玩法等;第四章答案:一、填空题1、知识语言心智活动2、幼儿特点活动方式心理发展3、角色结构表演4、游戏中的观察教师介入游戏5、时间材料经验准备6. 陶行知陈鹤琴朱智贤7. 创造性游戏有规则游戏8. 自由性趣味性虚构性社会性实践性9. 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10. 印象性自主性想象性11. 材料多样性造型性12. 表演性自娱性自创性13. 目的玩法规则结果14. 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15. 游戏的准备工作游戏中的观察教师介入游戏16. 平行游戏合作游戏指导游戏二、名词解释;1、游戏是幼儿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语言,借助各种物品,通过身体的运动和心智活动,反映并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活动;2、创造性游戏是幼儿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是幼儿典型的、特有的游戏;3、角色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角色,通过模仿和想象,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4、结构游戏又称“建筑游戏”,是幼儿使用多种结构如积木、积塑、沙泥、泥、雪、金属材料等,通过想象和实际的创造行为,构造建筑物或建筑形象的游戏活动;5、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故事、童话的内容,运用语言、动作、表情、扮演角色进行的游戏;6、有规则游戏是指成人为发展幼儿各种能力而编制的、有明确规则的游戏7、智力游戏是根据一定的智力任务由成人设计的一种有规则的游戏,并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完成增进知识、发展智力的任务;8、平行游戏是指教师接近幼儿,并与幼儿使用相同的游戏材料,但教师不与幼儿相互交往,不参加到幼儿的游戏中去;9、合作游戏:它是指教师加人幼儿正在进行的游戏,并让幼儿掌握游戏的进程;10、指导游戏:它是指由教师建议或开始一个游戏,教师事先定好某写角色,以部分控制游戏的进行;三、选择题1、C2、B3、A4、B5、A四、是非判断题1、非2、非3、非4、是5、非6、非7、非8、是五简答题1、游戏的实质是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是对人的社会活动的一种初级的模拟活动形式;2、P36--38答:一、英国哲学家斯宾塞,他提出了“剩余精力说”,他认为游戏活动是剩余精力的最好表现,是发散体内过剩精力的方法,剩余精力越多,游戏便越多;二、德国生物学家、新达尔文主义者格罗斯,提出了游戏的练习说或生活准备说;他从生物进化论出发,认为游戏不是无目的的活动,而是将来生活做准备;三、荷兰生物学家拜登代克的观点,认为游戏是儿童操作某些物品而进行的一种活动,游戏不是本能,而是一种欲望的表现;四、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游戏是满足欲望和克服创伤性事件的手段;五、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药铺系是学习新的复杂时间的防,是巩固和扩大概念和技能的方法,也是使思维和行动相结合的方法;六、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认为游戏是儿童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是儿童的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七、中国的教育家、心理学家陶行知、陈鹤琴认为游戏是适合幼儿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也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一种最好的活动方式;首先,游戏具有社会性,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初级模拟形式,反映了儿童周围的社会生活;其次,游戏是想象与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结合,它不是社生活的简单翻版,而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再次,游戏是幼儿有意识、有目的、主动参与、且伴有愉悦体验的活动;3:P38—40答:游戏具有以下的特点:自由性,趣味性,虚构性,社会性,实践性游戏的教育作用:一、游戏能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二、戏能巩固和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幼儿智力和言语的发展;以学习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为目的专门性游戏,对峙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游戏活动是发展幼儿的智力、加深和丰富幼儿知识的有利手段;三、游戏能促进幼儿良好的行为品质的形成;首先,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学习着各种角色的优良行为;其次,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意志、性格;总之,游戏可以缩短幼儿掌握道德行为准则的过程;四、游戏能促进幼儿美感和美的创造力的发展;五、游戏能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4、答:角色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角色,通过模仿和想象,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其主要特点:印象性,自主性,想象性;其主要教育作用:它不仅对主动性、独立的和创造性的培养有积极的意义,还有助于巩固和加深经验、练习手脑共同活动、发展语言和认识能力,对学习认识社会、家庭、集体和社会成员,体验各种社会人物和社会行为,提高社会合作性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5、答:结构游戏它是又称“建筑游戏”,是幼儿使用多种结构如积木、积塑、沙泥、泥、雪、金属材料等,通过想象和实际的创造行为,构造建筑物或建筑形象的游戏活动;其特点:材料多样性、造型性;教育作用:幼儿在堆砌、排列和组合的活动中,认识各种材料的性能,区别形体,学习空间关系的知识和整体、部分的概念,学习艺术造型的简单技能,发展感知觉、目测力、操作能力及创造力,手脑并用,磨练幼儿的意志,培养做事认真、克服困难、坚持到底、团结协作的品质;6、答: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故事、童话的内容,运用语言、动作、表情、扮演角色进行的游戏;其教育作用:表演游戏可以培养幼儿对文艺作品的兴趣,加深对文艺作品的理解,发挥文艺作品的教育作用;它可以更好地领会作品的主题和人物的思想感情,受到正面人物品格和性格的熏陶;还有利于学习文学语言,训练口语能力和表演才能,同时给幼儿以快乐和享受;还有助于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7、答:结构游戏根据材料的不同,可分为定型材料如积木、积塑、金属材料等和不定型材料如沙、水、雪等游戏指导;一、定型材料的指导加深幼儿对物体和建筑物的印象;帮助幼儿掌握结构游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看图样结构逐步过度到想象结构;教幼儿爱护既然够材料和结构成果,整齐地放材料,会欣赏和评价构造物;二、不定型材料结构游戏的指导;创设良好的游戏条件;加深幼儿对沙、水、雪等材料性质的认识,掌握基本的玩法;建立必要的规则;六、分析论述题1答:一、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以扩大游戏的构思范围、充实游戏的内容;二、为幼儿提供时间、场地和玩具三、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提出主题进行游戏;四、教会幼儿分配和扮演角色;五、根据幼儿的不同特点进行个别指导;六、教师可直接参加游戏,以角色身份指导游戏;七、使幼儿愉快地结束游戏;八、据需要,教师与幼儿共同对游戏作简要评价;第五章幼儿活动的动机规律一、填空题1、动机是指发动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的;2、和共同决定了个体的动机3、动机的种类有多种,就幼儿而言,常见的划分类型主要有:生理性动机与,与与;4、问题情境是指一种适度的,是幼儿、但需要和才能解决的;5、尊重的需要包括、自重和;6、马斯洛指出,如果人在、安全、、等方面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便会产生较强的,努力去探索环境、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二、名词解释1、动机:2、需要:3、内部动机:4、外部动机:5、学习动机:6、认知的动机:7、附属的动机:8、自我提高的动机:9、问题情境:10、诱因:三、非判断题1、动机的种类有好多,就幼儿而言,常见的划分类型主要有: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附属的动机与自我提高动机;2、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人的需要是分成多个层次的,低层次的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才有可能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3、动机产生的基础是诱因;4、形象鲜明的小木偶等教具能引发幼儿学习动机;5、良好的动机一定会产生好的活动结果;6、动机可以激发活动,一般来说动机越强,付出的努力也将越大;7、社会动机是由人的精神需要产生的动机;8、需要是个体活动的积极的源泉,在活动中起驱力和推动作用;四、选择题1、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了三种常见的学习动机类型,为了赢得如教师、父母、同辈等赞许与认可而努力学习的动机是哪种动机类型A、认知的动机B、附属的动机C、自我提高的动机D、社会性动机2、动机作为促进活动的一种动力机制,其主要有激活作用、指向作用、和什么作用A、推进作用B、维持作用C、驱动作用D、激励五、简答题1、什么是动机其主要作用是什么2、动机的种类就幼儿而言可划分为哪些类型3、幼儿的社会性动机主要有哪些举例说明;4、什么是内部机动和外部机动六、分析论述题1、假定某一幼儿不喜欢从事绘画活动,试分析导致结果的可能原因主要有哪些2、试引用马斯洛有关人的需要层次的理论,来解释幼儿的需要满足与学习动机的关系3、简述需要、诱因与动机的关系;4、引发幼儿学习动机可以采取那些措施第五章答案一、填空题1、维持一定目标动力机制2、需要诱因3、社会性动机外部动机内部动机4、疑难情境力所能及一定努力投入问题状态5、自尊受人尊重6、生理爱和归属尊重学习动机二、名词解释1、动机是指发动、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动力机制;2、需要是指个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3、内部动机是指受到内部动力驱使而活动的一种动机,由个体的内在需要引起;4、外部动机是指受到外部刺激驱使而去活动的一种动机;5、学习动机是指促使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它是一种社会性动机;6、认知的动机是获取知识、阐明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机;7、附属的动机是指为了赢得他人如教师、父母、同辈等的赞许与认同而努力学习的动机;8的动机是指通过取得好的学习成绩而获得相应地位、威望的动机;9.问题情境是指一种适度的疑难情境,是幼儿力所能及、但需要一定努力和投入才能解决的问题状态;10. 诱因是能够激起个体的定向行为,并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三.判断题1、非2、非 3. 非 4. 是 5. 非 6. 是7. 非8. 是四、选择题1、B。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A)。
A、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一书的出版B、1883年霍尔《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文的发表C、1905年,比纳—西蒙两人《比纳-西蒙智力量表》的创建D、冯特创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2、教育心理学和其他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C)。
A、系统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客观性原则?D、分析和综合的原则3、被誉为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的人物是(D)。
B、鲍德温(BaldwinC、詹姆士(JamesW.1842—1910)D、桑代克(Thorndike4、下述研究方法中,对条件控制最严格的是(D)。
A、观察法?B、自然实验?C、问卷调查及相关法?D、实验室实验5、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B)。
A、小学教育中教与学的心理活动B、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C、小学教育中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6、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B)。
A、简便易行?B、严格控制?C、定量研究D、探讨相关关系7、观察法的实施背景应该是(B)。
A.控制条件?B.自然条件?C.以探讨因果关系为目的?D.均衡被试8、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是(B)。
A.自然实验法?B.观察法?C.实验室实验法?D.问卷调查法9、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C)。
A.观察法?B.自然实验?C.实验法?D.问卷调查法10、学校环境中的最重要因素是(B)。
A.学生?B.教师C.教D.学11、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C)。
A.卡普杰烈夫?B.苏霍姆林斯基?C.乌申斯基?D.布隆斯基12、一切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13、苏联心理学家阿格法诺夫做的“拾柴火”实验是(B)。
教育心理学各章习题

教育心理学各章习题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填空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主体)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有效促进机制和规律的心理科学。
2.1867年,俄罗斯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发表了(《教育人类学》)第一卷,它是教育和心理知识的必要源泉。
3.1877年,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问世,这就是俄国教育家与心理学家(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
4.1896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开始对动物的学习进行实验研究,于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5.1908年,我国出现了第一本关于教育心理学的著作,是由房宗岳翻译日本小泉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6.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人是德国的教育学家(赫尔巴特)。
7.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可分为(正相关)、(负相关)、(零相关)。
8.富勒和布朗认为教师成长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景)、(关注学生)三阶段二、单项选择: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C)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有效促进机制和规律的心理科学。
A.学生B.教师C.教师和学生D.校长2..在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人是(A)A.桑代克B. 赫尔巴特C.杜威D.乌申斯基3..(C)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A.维果斯基B. 马卡连柯C.乌申斯基D.卡普捷列夫4.(D)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被公认为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
A.乌申斯基B.加涅C.赫尔巴特D.桑代克5. 1924年,(D)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A.房宗岳B.潘菽C.邵瑞珍D.廖世承6.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C )。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7.学校教育互动系统中的三个核心因素是(C)A.教师、学生、学校B.教、学、环境C.教师、学生、课程D.教师、学生、领导8.教-学过程的三种过程是(A)A.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B.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互动过程C.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思考过程D.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9.(C)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A )。
A、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一书的出版B、1883年霍尔《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文的发表C、1905年,比纳—西蒙两人《比纳-西蒙智力量表》的创建D、冯特创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2、教育心理学和其他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C )。
A、系统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客观性原则D、分析和综合的原则3、被誉为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的人物是( D)。
A、霍尔(Hall,G.S.1844—1924)B、鲍德温(Baldwin J.M.1861—1934)C、詹姆士(James W.1842—1910)D、桑代克(Thorndike E.L.1874—1949)4、下述研究方法中,对条件控制最严格的是( D )。
A、观察法B、自然实验C、问卷调查及相关法D、实验室实验5、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B )。
A、小学教育中教与学的心理活动B、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C、小学教育中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6、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 B )。
A、简便易行B、严格控制C、定量研究D、探讨相关关系7、观察法的实施背景应该是( B )。
A.控制条件 B.自然条件 C.以探讨因果关系为目的 D.均衡被试8、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是( B )。
A.自然实验法B.观察法C.实验室实验法D.问卷调查法9、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 C )。
A.观察法B.自然实验C.实验法D.问卷调查法10、学校环境中的最重要因素是( B )。
A.学生B.教师C.教 D.学11、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C )。
A.卡普杰烈夫B.苏霍姆林斯基C.乌申斯基 D.布隆斯基12、一切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 )。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13、苏联心理学家阿格法诺夫做的“拾柴火”实验是( B )。
教育心理学同步练习题以及答案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同步练习题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有效传递的信息是:( C C )。
)。
)。
A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B .教学手段.教学手段C .教学内容D .教学媒体.教学媒体2.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C C C )。
)。
A .19世纪20年代以前年代以前B .19世纪80年代年代C .20世纪20年代以前D .20世纪80年代年代3.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之年是:(.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之年是:( A A )。
)。
)。
A .1903年B .1913年C .1924年D .1934年4.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B B )。
)。
)。
A .华生.华生B .桑代克.桑代克C .布鲁纳D .加涅.加涅5.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D D )。
)。
)。
A .陶行知.陶行知B .蔡元培.蔡元培C .潘菽D .廖世承.廖世承二、填空题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______学与教学与教学与教____________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是介于.教育心理学是介于__________________与与____________之间的交叉学科。
之间的交叉学科。
之间的交叉学科。
3.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这一因素对学与教的影响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体现的。
来体现的。
来体现的。
4.影响学与教的教师因素主要有.影响学与教的教师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__________________等基本的心理特性。
等基本的心理特性。
等基本的心理特性。
5.教学环境包括.教学环境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和____________。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练习题

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一、名词解释1、教育心理学2、高等教育心理学二、选择题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A、大学生B、高校教师C、高校的教育教学方法D、高校的教育教学规律2、科学教育心理学之父是()。
A、亚里士多德B、夸美纽斯C、桑代克D、赫尔巴特3、亚里士多德的()为德育、智育和体育的和谐提供了哲学和心理学依据。
A、《论灵魂》B、《大教学论》C、《论教学方法》D、《教育心理学》4、瑞士教育学家()在《论教学方法》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使“教育心理学化”的设想。
A、亚里士多德B、夸美纽斯C、桑代克D、赫尔巴特E、裴斯洛齐5、是()提出了著名的教育过程四阶段论和五步教学法。
A、亚里士多德B、夸美纽斯C、桑代克D、赫尔巴特E、裴斯洛齐6、()认为学习的实质是联结。
()认为学习不是由于试误及强化而形成的联结,而是通过有目的的对情境的整体理解而产生的“顿悟”。
()强调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能适应变化,成为知道如何学习的“自由人”。
()将人的认知过程或学习过程看做信息加工的过程,即看成是信息的获得、传递、变换、储存和提取运用的过程。
A、现代信息加工理论B、人本主义理论C、认知派D、联结派7、“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于1877年撰写了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对教育心理学乃至整个心理科学影响最大、最负盛名的是()被誉为“俄罗斯心理学的伟大代表”,()是前苏联“文化历史学派”的开山祖。
()强调儿童个性的统一性以及对儿童心理进行整体的综合研究的途径的探索。
A、乌申斯基B、卡普杰列夫C、拉祖尔斯基D、维果斯基E、布隆斯基8、()原则是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特有原则,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其他原则都不能违背这一原则。
A、客观性B、发展性C、系统性D、理论联系实际E、教育学9、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是()。
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个案法E、测量法三、填空题1、高校具有()、()和()的三大职能。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第一章题目一、单项选择题1、心理现象分为(A)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2、心理过程包括(D)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A、认知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A、普通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C、理论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A、社会心理学B、应用心理学C、发展心理学D、比较心理学、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A、比较心理学B、生理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实验心理学E、发展心理学F、普通心理学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A、社会心理学B、生理心理学C、应用心理学D、普通心理学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9、(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A、笛卡尔B、洛克C、冯特D、缪勒10、(B)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A、1789B、1879C、1798D、189711、(A)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A、冯特B、洛克C、笛卡儿D、缪勒12、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C)创立的、A、笛卡尔B、华生C、弗洛伊德D、罗杰斯13、"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A)A、精神分析B、行为主义C、认知D、人本主义14、行为主义创立的标志是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B)出版了《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一书,由此他被称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A、罗杰斯B、华生C、弗洛伊德D、马斯洛二、多项选择题1、心理现象分为(A、C)A、心理过程B、认知过程C、个性心理D、情感过程E、意志过程2、心理过程包括(C,E,G)A、感知过程B、知觉过程C、认识过程D、注意过程E、情感过程F、行为过程G、意志过程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B,C,E)A、认知B、能力C、气质D、情感E、性格4、心理学可分为(A,D)A、理论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C、普通心理学D、应用心理学E、社会心理学5、下列属于理论心理学的是(A,B,D,E)A、普通心理学B、社会心理学C、教育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E、实验心理学6、下列属于应用心理学的是(B,C,D,E)A、社会心理学B、教育心理学C、咨询心理学D、管理心理学E、消费心理学7、以下哪些是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B,C,E,F)A、心理学学科性质B、心理学方法论C、身心问题D、学习心理机制E、心理的生理基础F、心理的起源8、科学的三大特征是(A,B,D)A、客观性B、可验证性C、准确性D、系统逻辑性E、描述性9、(A,B,C)决定了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属性、A、心理学的研究对象B、心理学的历史渊源C、心理学的研究方法D、人的社会性10、(A,C)的基本原理是心理学研究的根本指导思想、A、辩证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C、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E、机械唯物主义11、在心理学研究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A,B,C,D)、A、客观性原理B、系统性原理C、发展性原理D、教育性原理E、协同性原理12、观察法可以分为(A,B,C,E)、A、参与观察法与非参与观察法B、现场观察与情景观察C、长期观察与短期观察D、情景观察与控制观察E、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13、观察法要有效,就要特别注意(B,C,D,E)A、每次尽可能长 B,有明确观察目的C、随时记录 D、可利用现代手段E、每次时间不宜过长14、实验法就是要在保持其他因素恒定的前提下研究(A,B)的关系和变化的规律、A、自变量B、因变量C、人脑D、客观世界15、实验法可分为(A,D)A、实验室实验法B、情景实验法C、参与实验法D、自然实验法16、在实验室实验研究中,主要要控制哪些方面(A,B,C,D)、A、实验情境B、控制被试C、控制实验刺激D、控制被试的反应17、调查法可分为(B,C,D,E)、A、一般调查法和特殊调查法B、一般调查法和专题调查法C、事实特征调查和征询意见调查D、结构式调查和非结构式调查E、访谈法、邮寄问卷法和电话调查法等18、调查法的缺点是(B,C,D)A、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第一手的资料B、被调查者可能有意不作出真实回答C、封闭式的问题损失数据有效性D、问题措词不易确定19、一般研究法主要包括(A,B,D)A、实验和研究设计B、对数据的统计处理C、抽样法D、逻辑思维法20、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分为(A,C)A、孕育阶段B、转折阶段C、确立阶段D、发展阶段21、冯特对心理学的历史功绩主要有(A,B,D)A、心理学的确立B、实验心理学的创立C、出版〈〈生理心理学原理〉〉D、建立心理学专业队伍22、弗洛伊德把人的意识分为(A,B,C)A、意识B、前意识C、潜意识D、后意识23、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包括(A,B,C)A、潜意识理论B、梦的解释C、泛性论D、本能学说E、人格理论三、判断题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附有答案)

教育心理学第一次作业(1~5章)一、名词解释1、成就动机:所谓成就动机是指对自认重要或有所值的工作或活动,个人愿意去做,并力求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2、学习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即学生获得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动作技能,学习策略和方法等与新知识,新技能之间所产生的影响。
3、习得性无力感:是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的个体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
4、自我效能感:指一个人对自己在某一活动领域中的操作能力的主观判断或评价。
二、单项选择题1.研究表明,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的问题情境的难度在(A)左右。
A、50%B、60%C、70%D、80%2.通过“水下击靶”实验总结出经验类化的迁移理论的是(B)A.桑代克 B.贾德 C.苛勒 D.奥苏伯尔3.完形-顿悟学习理论是由(A)提出的。
A.苛勒 B.斯金纳 C.桑代克 D.布鲁纳4.布鲁纳在教学上提倡(C)A.指导法B.讨论法C. 发现法D.接受法5.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B)A 、华生 B、桑代克 C、布鲁纳D、加涅6、奥苏贝尔提倡在教学中采用“先行组织者”这一技术,其精神实质是(B)A、强调直观教学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的相互联系。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7、下列属于元认知的实例是(D)A、学生考试后,能准确地预测自己的分数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C、学生能利用复述策略进行记忆D、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立即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8、、原有观念为上位,新学习的观念是原有观念的下位观念,这种学习称为(A)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并列学习D、结合学习9、在维纳的归因理论中,属于内部而稳定的因素是(B)A、努力B、能力C、难度D、运气10.下列哪种现象不属于迁移(C)。
A.触类旁通B.闻一知十C. 照本宣科D.温故知新11.学习骑三轮车后,再骑自行车感觉不方便。
这属于(D)。
教育心理学习题

A.连锁学习B。信号学习C。规则学习D。概念学习
3.“熟能生巧”符合桑代克提出的哪一条学习规律( )
A.准备律B。效果律C。练习律D.近因律
4。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形成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代表人物是( )。
A.桑代克B。斯金纳C.巴甫洛夫D。奥苏伯尔
3.简述注意品质及其影响因素.
四、材料分析题
许多中学教师常常先设置问题然后导入新课,上课时边讲边在教室走动,语调抑扬顿挫,并在授课过程中交替使用讲授法、问答法、练习法等。
请运用注意规律加以分析.
第三章 中学生心理健康
[模拟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心理疾病自杀率最高的是(A)。
A。抑郁症B。强迫症 C.焦虑症 D。恐怖症
A.实验研究B.相关研究C.观察法D.问卷法
3. 提出“从做中学”的教育家是(C).
A.罗杰斯B.鲁宾斯坦C.杜威D。布鲁纳
4。 桑代克撰写的确立了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的著作是(A)。B
A.《教育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大纲》三卷本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实验心理学》
5. 1924年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作者是(A)。
四、材料分析题
材料: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
问题1:该案例体现了谁的学习理论?
问题:两位教师同样采用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教学形式——实践操作,为何教学效果迥然不同?分析其原因。
教育心理学考试练习题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单选题1.教-学过程的三种过程是()。
A.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B.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互动过程C.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思考过程D.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2.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A.19世纪20年代以前B.19世纪80年代C.20世纪20年代以前D.20世纪80年代3.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为()。
A.初创时期B.发展时期C.成熟时期D.完善时期4.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华生B.桑代克C.布鲁纳D.加涅5.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之年为()。
A.1903年B.1913年C.1924年D.1934年6.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效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A.教学过程B.教学手段C.教学内容D.教学媒体7.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卡列杰夫B.廖世承C.乌申斯基D.桑代克二、填空题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 学与教 ) 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是介于( )与()之间的交叉学科。
3.教-学过程的五大要素是()、()、()、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
4.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这一因素对学与教的影响主要是通过( )和()来体现的。
5.影响学与教的教师因素主要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 ( )等基本的心理特性。
6.()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7.教学环境包括 ( )。
8.教学环境中的物质环境主要指 ( )、( ) 以及空间布置等。
9.评价、反思过程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以及在教学之后的()。
10.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作用可表述为具有描述、()、预测和()的作用。
第一章绪论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A2.C3.C4.B5.A6.C7.D二、填空题1.学与教2.心理学、教育学3.学生、教师、教学内容4.群体差异、个体差异5.敬业精神、教学风格6.教学媒体7.物质环境社会环境8.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9.预测和评判、监视和分析、检验和反思 10.解释控制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单选题1.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称之为()。
教育心理学课后题答案(全)

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教材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D、3.B、4.C、5.D二、填空题: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3.学与教所涉及的要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三、简答题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答: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7个方面(1)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2)学习心理(3)教学心理(4)评定与测量(5)个别差异(6)课堂管理(7)教师心理2.请简述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答: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
(2)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3)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第2章:中小学心理发展与教育一、选择题:1.A、2.D、3.B、4.B、5.D 6.B 7.C二、填空题:1.成熟;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2.成熟和学习;3. 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4.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青春期5. 掌握型、理解型、人际型、自我表达型三、简答题1.什么是关键期?答:关键期是指儿童心理发展的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缺乏必要的恰当条件,这种行为或机能就难以产生甚至永远不能产生,并对以后的发展产生难以挽回的影响。
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关键期”促进儿童认知发展。
2.最邻近发展区?最邻近发展区的教育意义?答: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水平之间的差异。
最近发展区的教育意义是:最近发展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
教育者不仅要看到儿童已经达到的水平,还要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和正在发展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填空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主体)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有效促进机制和规律的心理科学。
2.1867年,俄罗斯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发表了(《教育人类学》)第一卷,它是教育和心理知识的必要源泉。
3.1877年,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问世,这就是俄国教育家与心理学家(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
4.1896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开始对动物的学习进行实验研究,于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5.1908年,我国出现了第一本关于教育心理学的著作,是由房宗岳翻译日本小泉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6.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人是德国的教育学家(赫尔巴特)。
7.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可分为(正相关)、(负相关)、(零相关)。
8.富勒和布朗认为教师成长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景)、(关注学生)三阶段二、单项选择: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C)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有效促进机制和规律的心理科学。
A.学生B.教师C.教师和学生D.校长2..在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人是(A)A.桑代克B. 赫尔巴特C.杜威D.乌申斯基3..(C)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A.维果斯基B. 马卡连柯C.乌申斯基D.卡普捷列夫4.(D)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被公认为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
A.乌申斯基B.加涅C.赫尔巴特D.桑代克5. 1924年,(D)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A.房宗岳B.潘菽C.邵瑞珍D.廖世承6.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C )。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7.学校教育互动系统中的三个核心因素是(C)A.教师、学生、学校B.教、学、环境C.教师、学生、课程D.教师、学生、领导8.教-学过程的三种过程是(A)A.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B.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互动过程C.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思考过程D.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9.(C)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A.学生B.教师C.学习过程D.教学过10.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为智力超常或有特殊才能的儿童提供更为充实、更有利于其潜能充分发展的环境和教学内容说明教育心理学具有(C)作用。
A.准确了解问题 B.提供理论指导C.预测并干预学生 D.结合教学进行研究11.在教育心理学看来,(A )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A.教学内容 B.教学媒体C.教学环境 D.评价/反思过程12.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B)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
BA.学生 B.教学目标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13.下列研究方法中,对条件控制最严格的是(D)A.观察法B.自然实验法C.问卷法D.实验室试验三、名词解释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主体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有效促进机制和规律的心理科学2.观察法是由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被试的行为活动,从而探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存在何种关系的方法称为观察法。
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填空:1.学生心理的发展有(连续性和阶段性顺序性和定向性不平衡性差异性)四个基本特征。
2.根据认知发展的(差异性),注重选择适合儿童发展水平的教学内容,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3.根据认知发展的(连续性),教育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水平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注重所教内容之间的联系,增强教学效果。
4.学生的智能差异主要表现在(智能水平的差异)(智能类型的差异)(智能表现早晚的差异)三个方面5.认知方式具有(持久性)和(一致性)的特点。
6.(认知风格)是指个体进行信息加工时,通过其知觉、记忆、思维等内在心理过程在外显行为上表现出来的习惯性特征认知方式的概念:认识方式也称认知类型或认知风格,它是指个体进行信息加工时,通过知觉、记忆、思维等内在心理过程,在外显行为上表现出来的习惯性特征。
二、问答题1.学生的智能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智能水平的差异:智能在发展水平上有很大差异,智能水平在全体人口中呈正态分布。
智能类型的差异:智能在类型上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智能表现早晚的差异:有的人年幼时就显露出过人的能力,有的人则较晚。
2.男女性别的心理差异主要有哪些?如何根据性别差异实施教育?心理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1)认知类型的存在差异,不存在水平差异(2)女孩言语发展一直优于男孩(3)男孩行为易冲动,具有侵犯性性别差异的教育①由于每个儿童所接受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不同,男女心理发展的总体性差并不一定在每一个体身上表现出来。
②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和施行科学的、正确的教育,可以使男女两性在心理发展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克服劣势,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章学习的一般概述一、填空:1.(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石,它在教育心理学中处于重要的核心地位。
2.学习所引起的变化是因(经验)而产生的。
3.学习是(过程与结果)的统一4.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的。
5.(学习)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一种对环境的适应现象。
6.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有(练习律、准备率、效果律)。
7.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是(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8.斯金纳认为,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9.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论提出教学过程中使用(程序教学)的方法。
10.斯金纳认为学习实质就是(强化),(强化)是主要的自变量。
11.桑代克认为,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是通过尝试与错误的过程而建立的。
12. 华生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习惯)13.奥苏泊尔认为,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可以构成三种关系:即(上位关系下位关系并列结合关系)。
14.有意义学习的内部心理机制是(强化)。
15.先行组织者可以分为(比较性组织者说明性组织者)两类。
16.加涅认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管理者,也是学生学习效果的评定者;人本主义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奥苏泊尔认为(强化)是有意义学习的的内部心理机制。
17.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学习的最主要方式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而布鲁纳认为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发现法)。
18.布鲁纳认为,学习实质是学习者主动地进行加工活动形成(认知结构)。
19.奥苏伯尔按照学习材料的性质及其与学习者知识经验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按照学习进行的方式分为(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
20.我国冯忠良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领域)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21.加涅按照学习的结果把学习分为(言语信息的学习智慧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态度的学习)。
二、单项选择1.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的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A)。
A.经典性条件反射B.操作性条件反射C.联结反映D.习惯成自然2.加涅将学习分为智慧技能等五种类型的依据是(A )A.不同学习结果B.学习层次的高低C.学习情境的简繁D.学习水平的优劣3.在下述各项行为中,通过学习获得的是(B)。
A.打喷嚏B.狗对灯光分泌唾液C.暗适应现象D.吃兴奋剂提高运动成绩4.在西方对学习分类有较大影响的心理学家是(A)A.加涅B.托尔曼C.斯金纳D.桑代克5.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创始人是(A)。
A.巴甫洛夫B.桑代克C.斯金纳D.布鲁纳6.提出认知发现论,提倡发现学习的教育心理学家是(A)。
A.布鲁纳B.苛勒C.奥苏泊尔D.班都拉7.概念同化的典型方式是(D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机械学习D.意义学习8.提出认知发现论,提倡发现学习的教育心理学家是(A。
A.布鲁纳B.苛勒C.奥苏泊尔D.班都拉9.布鲁纳在教学上提倡(C)A.指导法B.讨论法C.发现法D.接受法10.在布鲁纳看来,学习的过程是(B )A.形成联结的过程;B.类目化的过程;C.模仿榜样行为的过程;D.积极主动地对情境进行组织的过程。
11.在布鲁纳的教学理论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使学习(C )A.理解学科的具体内容;B.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C.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D学会学习。
12.在布鲁纳看来,构成认知结构的核心是( D )A.图式;B.概念;C.格式塔;D.类别编码系统13.以下教学模式中属于人本主义的是(A )A.随机通达教学B.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C.程序教学D.开放课堂的教学设计14.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最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C)A.掌握知识B.形成技能C.学会学习D.形成策略三、名词解释1.广义的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或训练,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及其过程。
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
3.程序教学是通过教学机器呈现程序化教材而进行自学的一种方法。
他把一门课程学习的总目标分为几个单元,再把每个单元分为许多小步子。
学生在学完每一步骤的课程之后,就会马上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既能得到及时强化,然后按顺序进入下一步的学习,直到学完一个个单元4.先行组织者是指在教新的学习材料之前,先给学生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新知识更抽象、概括和综合,并且能清楚地反映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与新学习任务的联系。
5.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指个体过去对外界事物进行感知、概括的一般方式或经验所组成的观念结构6.同化是新知识通过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起固定的知识或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进而被同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来。
7.发现学习是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创设的学习情景,经过自己的探索寻找,以获得问题答案的一种学习方法。
四、问答题1.学生学习有哪些特点?A.学习的主动性和被动性并存B.以接受间接经验为主C.学习目标的全面性D.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的进行。
2.有效学习的一般条件有哪些?(影响学习的因素)内部条件:a原有知识 b认知结构 c学习策略 d学习动机 e人格特征 f情感特征 g意志特点外部条件外部条件:a教师的特征 b教材的编排 c教学组织形式 d竞争与合作 e家庭教养方式 f社会文化背景3.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认知学习观(1)学习实质:学习者主动地进行加工活动形成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指个体过去对外界事物进行感知、概括的一般方式或经验所组成的观念结构。
(2)学习结果:形成与发展认知结构,即形成各学科领域的类别编码系统。
(3)学习过程是类目化(概括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