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剖析
活力城市的理论与实践
活力城市的理论与实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越来越被寄予了更多的期待,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中心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如何营造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既能够创造繁荣的经济发展,又能够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是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如何实现活力城市的建设目标。
一、活力城市的理论城市活力是指城市在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是城市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
活力城市理论的核心是“人、地、物、经济、文化”的互动关系、共生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
其中,“人”是城市的核心,城市发展的根本目标是为人民群众提供生产、生活、休闲、文化等方面的优质服务。
在实现活力城市的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人口与城市规模:城市规模是活力城市的基础,但是过度增长也会引发城市发展的负面影响。
因此,城市规模的控制应当紧密结合人口变化和城市功能需求的变化,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2. 城市空间的设计:城市设计应该从人居环境的角度出发,提供功能区域布局和空间组织方案,以方便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需要。
同时,注重营造美丽、舒适、宜人的城市环境。
3. 经济与发展:活力城市的经济发展应注重创新发展,营造优质的创新生态环境,吸引人才和企业来到城市,创造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
4. 文化与价值:活力城市的文化基础是城市品牌塑造的重要因素。
城市应推行文化品牌战略,充分挖掘城市文化资源,营造激发全民文化创新创造力的氛围,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5. 城市生态与环境:城市环境和生态的优化是活力城市发展的重要前提。
城市生态环境的优化可通过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建设绿色能源、提高废弃物回收利用率等措施来实现。
二、活力城市的实践活力城市的理论为城市规划和实践提供了指导思想,那么我们如何在实践中落地实现活力城市呢?1. 提高城市品质:提高城市品质是活力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
城市应注重空间环境的度量和评估,开创城市“一公里商业圈、五分钟人居圈”的城市设计模式,注重建筑形态和风貌的保护等,以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城市规划与空间布局的理论和实践
城市规划与空间布局的理论和实践城市规划和空间布局是现代城市化进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不仅关系到城市的未来发展,还涉及到全社会的利益。
城市规划和空间布局的好坏决定着城市的品质和形象,影响着人民的幸福生活。
因此,城市规划和空间布局的理论和实践是一个重要议题。
城市规划的概念和发展历程城市规划可以理解为通过一定的方法,对城市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发和建设,以满足人类生活需要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进行城市规划。
如中国古代的都城建设和城墙建设,古罗马的水利工程和城市布局等都是城市规划的典型例子。
但是,城市规划的概念正式确立是在19世纪末期。
伴随着现代城市化的进程,城市规划也不断发展和演进。
从城市的简单改造到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城市规划成为一种科学方法,并开始在政策制定和城市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20世纪初,美国城市策划师丹尼尔·伯恩汉姆首先提出了“城市美学”的概念,推动了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的发展。
80年代初,城市规划发生了一次重大变革。
城市规划从单纯的城市设计转变为了注重社会和经济发展,并逐渐发展成为城市发展规划。
参与城市规划和空间布局的利益方也更加广泛,不再局限于政府和建筑师,而是吸纳了市民和各界专家的建议和看法。
城市规划理论的主要内容城市规划理论主要包括城市组成部分的要素、城市功能分区、规划原则和规划方法等。
城市要素是指构成城市的基本要素,包括道路、广场、住宅、商业、教育、文化、娱乐等。
从城市功能和需求出发,把城市要素分配到不同的区域,形成不同的功能分区。
城市功能分区是指根据城市的规模、特点和目标,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区域,确定不同的用途和规划标准。
常见的城市功能分区有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文化区、交通枢纽区等。
各个分区之间的联系和衔接是城市规划成功的关键。
规划原则是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影响着后续的实践过程。
规划原则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如科学性、可行性、民主性、公平性、可持续性等。
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2010-2020
城市规划原理和实践更新 ——规划观念五大变革: 1、区域观 城市区域观念由一般的“就区域论城市”演变为“就全球论城市”、 “就市场论城市”的新背景。很多城市规划编制中已经运用了多区 域层次的分析来研究城市未来发展的前景。从而确定其发展定位、 性质和规模。 如大连从东北亚、东北地区、环渤海、辽宁省及五点一线的沿海地 区等区域层次,南京从长江中下游、华东地区、东部沿海、长三角、 江苏省、南京都市圈等层次研究其未来的区域发展的综合定位。 2、体系观 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城市时代,而以城市之间竞争为标志的全球 竞争加剧,由此,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与周边城镇结合构成的城市区 域成为提高整体竞争力的重要空间组织。这种打破行政界限、市场 导向的城市区域也成为全球化时代城市竞争的基本空间单元。 如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长株潭、中原、关中等城市群和南京、 武汉等都市圈。这些城市区域面积大小不一,但都存在着由众多城 镇组成的城镇群体,它们之间同样存在着纵向、横向的等级、规模、 功能上的差异和分工协作的关系,需要按照城镇体系的理论予以组 织,是扩大的城镇体系。于是,规模观念也从系统观扩大到群体观。
更新转型期——向和谐社会、多值决策和科学发展迈进 (2004—2008 年): 具体实践: 2、城市规划以及相关研究开始更为关注社区构建、社区服务、社区 治理、社会平等、社会公正以及公众参与等内容。 避来“大拆大建”式的开发而破坏社区纽带和社区归属感; 在空间布局和设施配套上体现更多对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 贫困人口和流动人口等弱势群体的关怀以及居民就业、生活和出行 等的实际需要; 在规划实施中注重发挥社区基层组织和非政府组织“自下而上”的 能动性; 以及在规划过程中聆听和采纳更多公众的意见, 响应国务院建立保障性住房和廉租房制度的精神,为低收入者提供 住房供给。
城市设计的分析方法
主要内容 sommaire
一、城市设计的基础理论
THEORIES FONDAMENTALES DE CONCEPTION URBAINE
二、不同类型分析方法的主要特点
PRINCIPES ESSENTIELLES DE METHODES DIFFERENTES
例如:圣彼得教堂广场柱廊、 香榭丽舍大街沿街建筑、上 海外滩建筑群。。。
C、 面——整体形态、肌理关系
例如:佛罗伦萨传统街区、巴黎传统街区、北京四合院传统街区
(3) 对于虚性和空间序列等。
包括重要建筑入口前庭、街廓内虚 体、街道及广场网格、公园、庭园 以及线性开放空间系统等。
(2)取向:视觉的唯美主义,精神
象征的体现,对轴线、轮廓、对景 等视觉效果的追求、崇拜,“城市 可作为一个艺术品来加工”。
例:东方:元代以后的北京城 西方:朗方设计的华盛顿规划
1. 视觉秩序分析 (3)古典城市美学派人物西特(Sitte)的观点
整个城市应是一种激奋人心的、充满情感的艺术作 品,城市设计者就是表达社会抱负、激情洋溢的艺术家。
(2)观点之二:
实与空间互异构成了城市不同的 空间结构,建立了场所之间不同的形 体序列和视觉方位,城市中“空”的本 质取决于其四周实体的配置。
同时,这种“图底分析”还鲜明地 反映出特定城市空间格局在时间跨度 中所形成的“肌理”和结构组织的交叠 特征。
(3)观点之三: 空间印象转变
A.传统城市空间---连续性的街道、 围合性的广场、 标志性的建筑 以及整体性的街廓;
一、城市设计的基础理论
1 图底理论
(Figure---Ground Theory)
扬·盖尔“以人为本”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扬·盖尔“以人为本”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扬·盖尔“以人为本”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因为它是满足城市居民各种需求的重要载体。
扬·盖尔以其“以人为本”的设计理论和方法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研究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探讨扬·盖尔的“以人为本”设计理论和相应的实践方法。
首先,我们将讨论扬·盖尔的“以人为本”设计理论。
他关注人们在城市中的需求和体验,并将这些需求和体验作为设计的出发点。
盖尔强调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应该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并提供一个舒适、安全和具有文化氛围的环境。
他主张设计师应该从人的角度出发,了解人们在城市中的行为模式、社交需求和情感期望。
只有深入了解人们的需求,才能设计出能够真正满足他们需求的公共空间。
其次,我们将研究扬·盖尔“以人为本”设计的实践方法。
在设计过程中,他强调设计师应该与居民和使用者密切合作,了解他们的观点和需求。
设计师应该通过调研和观察来了解人们在公共空间中的行为和活动,以及他们的期望和满意度。
设计师还应该注重创造多样性和交互性,通过灵活的布局和多样的功能设置来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
设计师还应该注重公共空间与周围环境的衔接,创造一个有机统一、协调和谐的城市生态系统。
在实践中,扬·盖尔的“以人为本”设计理论和方法已经被广泛运用。
例如,在城市广场的设计中,他主张通过提供舒适的座椅、绿植和阴影来满足人们的休息和社交需求。
在城市公园的设计中,他主张通过提供不同功能的区域,如儿童游乐区、健身区和休闲区,来吸引不同年龄和兴趣的人群。
在城市街道的设计中,他主张通过改善人行道和骑行道的条件,提供更好的交通环境和步行体验。
最后,我们需要意识到扬·盖尔的“以人为本”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理论和方法仍然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
城市的发展和变化不断产生新的需求和挑战,设计师需要与时俱进并运用新的技术和工具来解决这些问题。
2021城市规划社会实践报告范文5篇
2021城市规划社会实践报告范文5篇更多社会实践报告相关推荐↓↓↓药学社会实践报告范文打扫校园社会实践报告寒假服务员社会实践报告暑期厂工电子厂社会实践报告茶叶店的社会实践报告城市规划社会实践报告范文(一)实习目的:运用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来了解城市规划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加深对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认识,将理论联系于实践,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为成功走向社会做准备。
于是,本学期我们进入了实习阶段:1、通过这次实习,使我们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城市规划相关工作的意义,熟悉现行业单位方案设计方法和规划实务操作技能,使学生对城市规划相关工作实践有较全面的感性认识。
2、通过这次实习,使我们进一步消化和掌握已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检查我们对学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也检查了我们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掌握程度和应变能力。
3、通过这次实习,培养了我们实践中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和计算机绘图技能,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为今后较为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4、通过此次实习,不仅提高我们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还培养了我们事实求是的工作作风和踏实、谨慎、认真的工作态度,给帮助我们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组织纪律观念。
实习时间:20__年2月—20__年7月实习地点:____有限公司实习的部门或岗位:规划设计部规划实习生实习的内容和过程:一、实习概述:对于学习了差不多四年城市规划的我们,可以说对城市规划设计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所有有关城市规划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们基本也都有所涉猎。
但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做些实际项目,那我们也会是无从下手,一窍不通。
以前,我总以为自己的规划设计理论知识扎实较强,计算机绘图能力比较熟练,设计也如所有工作一样,掌握了规律,照芦葫画瓢准没错,规划设计时可以借鉴一些成功的案例,那么,当一名合格的城市规划设计人员应该没问题了。
城市设计理论
城市设计理论概述一、引言城市设计理论是研究如何创造和规划城市空间的重要理论体系。
它涵盖了城市形态、功能、景观、文化和社会等多个方面,旨在提升城市的生活质量、环境品质和社会效益。
本文将详细探讨城市设计理论的各个方面。
二、定义与目的城市设计理论主要关注城市环境的改造和设计,旨在创造宜居、可持续和富有吸引力的城市。
它涉及城市规划、建筑、景观、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目的是协调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关系,实现城市的整体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三、历史发展城市设计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古代的城市设计注重宗教、政治和文化功能,如古希腊的广场、罗马的斗兽场等。
工业革命后,城市发展加速,城市设计开始关注功能分区、交通组织和环境质量等方面。
现代的城市设计注重生态、文化和人性化设计,强调可持续发展和创新。
四、空间布局与规划空间布局与规划是城市设计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涉及城市的功能分区、道路交通、绿地景观等多个方面。
合理的空间布局与规划可以提升城市的整体秩序和形象,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增强市民的生活品质。
同时,空间布局与规划需要注重空间的开放性和可达性,实现公共空间的共享和互动。
五、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是城市设计理论的另一重要内容。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城市设计需要关注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通过绿色基础设施、生态修复和再生的手段,降低城市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
同时,应倡导绿色出行、节能减排等可持续生活方式,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六、文化与特色城市设计理论还应关注城市的文化与特色。
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色,这些特色构成了城市的独特魅力。
在城市设计中,应注重挖掘和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通过景观塑造、建筑风格和活动策划等方式展示城市的特色。
同时,应关注城市的文化创新和发展,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
七、人性化设计人性化设计是城市设计理论的重要原则之一。
它强调城市空间应满足市民的需求,提供舒适、便捷和安全的公共空间。
现代城市公园设计理论与实践
现代城市公园设计理论探讨与实践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公园建设已经成为各地城市建设中的重要项目。
本文首先论述了现代城市公园设计主要内容及设计理念,并结合相关实例深入阐述了现代城市公园设计,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现代城市公园、设计理论、实例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前言随着经济、社会和科技进步推动了公园绿地景观建设快速发展,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营造具有亲和力和特色的环境景观,已成为一项关系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迫切任务。
二、现代城市公园设计主要内容1、现代城市公园立意设计在人的意象中,空间环境是场所,而时间就是场合,场所感是由场所和场合构成,人必须融合到时间和空间意义中去,因此这种环境场所感必须在城市环境改造设计过程中得到重新认识与利用。
公园的立意也应该以人民大众的愿望为重,满足人们对公园某种功能的需求。
2、现代城市公园分区设计为了满足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的游人多种文化娱乐和休息的需要,要根据处的地理环境来确定公园的主要的功能分区和相应的形式。
面积比较大的公园会相应的比较多,分区时要注意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动静的合理分布等等。
3、现代城市公园的交通设计公园内的绝大部分面积被处理为草地、树丛、水面或其他“自然”形式,人所活动的区域被局限在有限的园路、广场等铺砌地面上。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影响到人们思维和行为方式,人们喜欢走捷径的想法常常会不顾已有的道路设计,而直线穿越草坪。
同时由于开放后,很多周边的居民因工作、学习也经常穿越公园,减少路上所花的时间。
所以,公园在向城市完全开放的同时,应更多考虑人们进入公园的交通组织。
4、现代城市公园植被设计一般在公园中园林植物种类比较集中,所以在场地分析时,要调查当地在植物配置中,乔木与灌木、落叶与常绿、快长与慢长树种的比例,以及草本花卉和地被植物的应用。
设计的主要原则是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一般来说,本地原产的乡土植物最能体现地方风格,游人喜闻乐见,最能抗灾难性气候,种苗易得且易成活。
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第五讲城市设计的理论思潮-伊里尔.沙里宁有机疏散理论
沙里宁从有机生命的观察中得到的 启示是:所有生物的生命力都取决于个 体质量的优劣以及个体相互协调的好坏。
4、城镇建设的基本原则
以此,沙里宁提出了城镇建设的基本 原则:表现的原则、相互协调的原则和 有机秩序的原则。
(l)表现的原则
表现的原则指自然界任何一种形式的 表现都真实地说明着掩盖在形式之下的 某种涵义。
一旦背离了这一原则,构成整体的个 体因素必然会走向极端,强化个体的 “特殊”将以协调的丧失为代价,混乱 状态是必然的结果。
(3)有机秩序的原则
大自然中,有机生命以一种内在的次 序在演化,当表现和相互协调的能力足 以维持其秩序时,就会有生命的发展, 一旦表现和相互协调的能力无法阻止其 秩序达到破坏时,则生命的衰退将会出 现,这就是有机秩序的原则,这一原则 有效地调节着自然界的演化。
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
第五讲、城市设计的理论思潮(三)
---伊里尔. 沙里宁有机疏散理论
面对大城市发展的困境,E.霍华德 和勒·柯市西埃提出了两种截然相反的 解决方法。前者倾向于人口分散,实现 “田园城市”的理想;后者倾向于人口 集中,主张以先进的工业技术发展和改 造大城市。芬兰建筑师伊利尔·沙里宁 (Eliel Saarinen)(1873-1950年) 提出了一种 介于二者之间又区别于二者的思想—— “有机疏散” 理论。(Organic Decentralization)
伊利尔·沙里宁的“有机疏散”思 想最早出现在1913年的爱沙尼亚的大塔 林市和1918年的芬兰大赫尔辛基规划方 案中,而整个理论体系及原理集中在他 1943年出版的巨著《城市:它的发展、 衰败与未来》中。
一、大赫尔辛基规划
1、思潮影响 沙里宁是分散大城市的积极倡导者,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奥地利建筑师 瓦格纳(Otto Wagner)的维也纳中心规 划以及英国建筑师恩温的伦敦花园新村 的规划,对沙里宁有机分散规划思想的 酝酿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绿色城市设计理论研究与实践
绿色城市设计理论研究与实践【摘要】生态和谐是绿色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核心理念,它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与有机发展各个方面,强调和谐的系统性与可持续性,要求城市体现系统整体和谐原则,从而产生了有别于传统和谐思想的美学观念。
同时绿色城市设计也强调城市空间特色的延续与建构,并运用文化生态学的理念,按景观生态区位与文化廊道,努力把握外部空间的内在秩序,均衡处理开放空间的布局,达到内、外部空间形态和空间资源的优化组合的目的。
同时,结合地段的空间形态、天际轮廓线、街道肌理和环境氛围,将文化内涵通过具体空间形态予以表现,对“人、居、环”三者进行综合优化设计和建筑形态与城市肌理的优化组合,表现出自身的理论特色。
【关键词】绿色城市设计;自然生态;功能混合0 背景我国当下的城镇化已经进如了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城市发展、建设与生态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地加剧,这就要求必须转换城市化模式,以新型城市化模式协调城市化发展与生态文明提升的关系。
由于多方面原因,社会环境和自然空间环境方面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要使区域和谐、健康发展,在规划建设中,必须遵循绿色城市设计的理念与原则,结合自然生态环境的城市设计方法,构建人性化的居住和公共空间,创造城市多种功能相互协调、多种价值体系综合优化的空间环境。
城市设计作为引导城市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也必须贯彻“要从根本上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总体要求。
1 绿色城市设计概念及发展1.1 概述绿色城市设计:城市设计经历了从最初解决城镇环境质量问题到根据全球环境变迁开始更多地考虑了与自然环境的相关问题的转变,并探索新一代的、基于整体和环境优先的城市设计思想和方法,即绿色城市设计。
工业革命以来,城市化的进程日益加快,生产力低下时人与自然所建立的和谐关系从此被打破,并引发对生存模式与新平衡模式的不断探索。
城市规划专业认识实习报告2篇
城市规划专业认识实习报告 (2)城市规划专业认识实习报告 (2)精选2篇(一)实习单位: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2021年8月31日一、实习背景和目的城市规划专业是我所就读学校的重点专业之一,通过本次实习,我希望能够进一步了解和熟悉城市规划的实践工作,并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
同时,通过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专业人员的交流和合作,拓宽自己的视野,了解城市规划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
二、实习内容和工作任务1. 参与城市规划项目的前期调研和数据收集工作。
包括对当地的社会经济情况、土地利用状况、人口分布等进行调查和分析,为后续的规划设计提供基础资料和数据支持。
2. 参与对城市规划项目的现状分析和问题诊断。
通过对城市发展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和解决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3. 参与城市规划方案的制定和设计工作。
根据对城市现状和发展需求的分析,参与制订城市发展规划和详细规划,提出合理的规划方案和设计方案。
4. 参与城市规划项目的实施和监督工作。
协助专业人员进行规划方案的实施和监督,参与规划项目的会议和讨论,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意见建议。
三、实习收获和体会通过这次实习,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首先,我对城市规划的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实践中学习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内容和方法。
其次,我学会了如何运用专业工具和软件进行城市规划项目的调研、分析和设计,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
此外,通过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专业人员的交流和合作,我认识到了城市规划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的综合知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实习期间,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例如,对于一些复杂的城市规划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和利益,需要具备较强的分析和决策能力。
此外,实践中还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需要学会与人沟通和协调,解决实际困难。
综上所述,这次城市规划专业的实习为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我对城市规划的实践工作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关于当代城市设计理论的回顾与思考
关于当代城市设计理论的回顾与思考摘要:文章主要从城市设计对象和手段的角度剖析了城市设计的基本概念,并且从城市设计的设计内容角度归纳了城市设计的基础理论,在城市设计理论的历史发展中剖析其社会背景,以及站在当前的社会发展阶段透视城市设计遇到的问题,并且对城市设计的未来进行展望。
关键词: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空间美学;功能主义1 城市设计的基本概念“根据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融合社会、经济、文化、心理等主要元素,对空间要素做出形态的安排,制定出指导空间形态的政策性安排。
”[1]城市设计中的“城市”表明城市设计尺度是基于城市化空间的尺度,城市化的空间尺度包括区域、城市、城区、中心区、商业区、公共空间等。
城市设计尺度既然包含任意城市化空间尺度,即其可以是任意尺度的空间设计,那么也可以跳出既定城市化空间尺度的局限,进行过渡空间尺度的设计,从而作为城市规划在既定空间尺度过渡阶段的衔接。
“设计”与规划相对应,设计是基于美学和功能结构优化的角度对规划的补充和提升,而基于美学的角度需要考虑是城市的物质形体空间在三维上的形态设计及其在不同时间维度空间形态设计的延续;基于功能优化的角度要考虑的则不仅仅是土地使用上的经济性,同时还要追求土地使用上社会功能的完整性以及附着于土地上的空间秩序(包括环境、建筑使用功能)的最优性。
1.1 当代城市设计的基础理论张剑涛学者将当前城市设计理论的研究内容划分为以下七个领域:景观一视觉、认知一意象、环境一行为、社会、功能、程序一过程、类型一形态[2] 。
笔者认为现代城市设计理论按照城市设计的设计内容可以分为物质形体空间设计、城市整体社会文化氛围设计、规划实施与运作机制设计三个领域,分别对应物质、制度、文化三个领域,但是作为一个成功的城市设计可能是需要同时考虑三者并将其融为一体。
城市物质形体空间设计是城市设计的基础,也是承载城市文化形象的实在载体,这个领域的研究内容囊括了从城市的平面形态到三维空间形态的,甚至于要考虑到物质空间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形态变化和过渡。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中人们共享的地方,为人们提供交流、休息、娱乐等场所。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理论与实践是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部分。
本文将从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背景、现状、理论与实践等方面探讨。
一、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背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城市现代化。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尺度扩大、人口密度增加、城市功能分化等因素导致了城市社会生活规律的改变,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也因此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必要任务。
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现状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现状较为复杂。
一方面,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城市公共空间的面积受到很大的压缩,尤其是城市中心区域。
另一方面,城市公共空间的利用率低,公共空间的建设常常被视为附属于建筑物和交通系统之外的一种辅助工程。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也受到了不同的影响因素。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需要考虑社会、文化、生态、工业、科技、景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以达到整体、绿色、舒适、美观等目的,从而深入影响城市的社会发展。
三、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理论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有着其固有的理论基础。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理论包括城市绿色空间、休闲空间、城市开放空间、行人空间、城市公共建筑、城市广场等理论类别。
不同理论基础的建设需要综合理解,并有一个完整的计划,以实现实际目标。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理论基础应包括城市绿色空间、休闲空间、城市开放空间、行人空间、城市公共建筑、城市广场。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是城市规划与建设中不可分割的一环,需要有完整的计划设计,以实现设计策划和实际的目标。
四、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实践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实践讲究的是设计理论与实际操作的结合。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需要从多方面考虑,具体实践需要以实践数据为基础进行分析和总结,以达到实际目标。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实践需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一是要设计生态环保的公共空间,保障生态环保的需求;二是设计舒适的公共空间,增强人文感;三是设计安全的公共空间,提升人居环境;四是设计广泛的公共空间,解决社交资源不足的问题;五是针对不同城市的属性设计不同的城市公共空间,以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要。
城市设计的理念与实践
城市设计的理念与实践在现代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设计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话题,涉及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各个方面。
城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是不断推动城市发展、改善城市环境和提高城市品质的关键力量。
城市设计的理念城市设计的理念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 人本主义理念人本主义理念强调城市设计要以人为本,关注人的需求和利益,尊重人的文化、生活方式和社会价值观念。
这种理念带有一定的人性化和情感化的色彩,通过城市设计的手段,使城市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和心理需求。
2. 可持续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是指城市设计要注重环保、资源节约和社会发展的平衡,以完善的生态环境和社会制度来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这种理念强调城市设计要考虑到未来的发展,避免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和资源的浪费。
3. 文化多元性理念文化多元性理念强调城市设计要体现多元文化的交融和共存,在城市设计中要尊重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传统,创造多样性和包容性的城市环境。
这种理念注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以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和旅游吸引力。
城市设计的实践城市设计的实践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 空间规划的实践空间规划是城市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建设美好城市的基础。
在空间规划中,需要注重城市功能布局的合理布局,合理规划城市的道路、绿化、公园和其他公共空间,使得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更加优美和舒适。
2. 建筑设计的实践建筑设计是城市设计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建筑的风格、色彩和材料等在整个城市环境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建筑设计的实践主要包括建筑外观的设计、内部空间的布局和使用,以及建筑与环境的协调和融合等方面。
3. 公共艺术的实践公共艺术是城市设计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通过公共艺术作品的设计和展示,可以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和旅游吸引力。
公共艺术作品可以是雕塑、壁画、景观设计等多种形式,可以体现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也可以结合现代技术和科学概念。
“花园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
“花园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摘要:城市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生活工作所需的条件,同时我们也可以将其景观作为一个巨大的艺术品,重视生活环境的建设和景观的设计可以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城市人口压力越来越大,大量城市垃圾的产生和空气水源的污染都给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同时由于城市环境保护力度不足,城市的居住环境持续恶化已经成为了现实。
花园城市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生态社会效益。
关键词:花园城市建设;规划理论;实践花园城市理念的产生是具有一定社会性的,所以在不同国家,其概念也就有所不同,该理念的提出,是经历了工业城市发展的弊端后,为了可以让人们更好地生活在城市之中,而提出的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新城市理念。
花园城市从空想走向实施,其体现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融合。
一、花园城市建设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不断扩张,城市面积扩大的同时,居民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是与此同时,人们和自然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遥远。
城市的拓展实质就是将更多的自然环境经过改造成为人工环境,所以城市也就成为了人类改造自然力度最大的区域,生活于城市中的人们也就减少了。
随着城市工业化的建设,城市发展过程中会产生更大量的废气和废水,导致了环境的破坏。
而建设花园城市、实现城市绿化,可以起到下面几个方面的作用:首先,其可以保护城市环境,调节室内小气候;第二,也可以给野生动植物提供生存环境,在城市范围内形成生物多样化性,并且可以起到一定的防灾作用;最后,可以优化城市环境,提高居住和生活质量,这也已经成为城市居民共同的愿望。
二、花园城市建设趋势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在社会进步、人们思想意识觉醒的背景之下,和过去相比,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呈现出了下列几个特点:(一)建设广度不断扩展现在城市景观的规划建设已经得到了充分的扩展,主要方向大致是由城市建设区域向整个城市规划区域扩展,还有相关专家学者提出了更为广阔的规划理念,直接将城市景观规划上升到了宏观的高度。
可持续城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可持续城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和场所,也是全球主要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活动中心。
但是,城市的发展往往伴随着其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消耗,过度的环境污染和社会失衡等问题。
可持续城市设计的理论和实践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可持续城市设计的概念可持续城市设计是一种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应用于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中的新型城市设计理念。
它主张以人为本,以生态为基础,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可持续城市设计所追求的目标是: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实现经济发展的协调与可持续性,保护环境,降低碳排放,减少生产废弃物等。
可持续城市设计的理论可持续城市设计理论主要包括城市可持续性、城市形态、交通、绿色建筑和城市生态系统五个方面。
城市可持续性是可持续城市设计的核心理论之一。
它是指在满足人类需求和实现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并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城市发展目标。
城市可持续性考虑了城市环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并通过协调这些因素的关系,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城市形态是可持续城市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指的是城市的物理形态,包括城市布局、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和用途等。
城市形态的规划和设计要体现可持续性的原则,如优先考虑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方式,避免拥堵和空气污染等问题。
交通是影响城市可持续性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可持续城市设计倡导减少私人车辆,鼓励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方式。
为此,可持续城市设计需要考虑公共交通路线的设计、步行和自行车道的建设和私人车辆的限制等。
绿色建筑是可持续城市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绿色建筑的设计和建造要考虑环保、节能和减排等方面,同时也要遵守安全、健康和美观的原则。
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城市植被、水资源、土壤和空气等。
可持续城市设计需要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保护城市生态系统。
例如,规划城市内绿化面积、保护水源和湿地等。
可持续城市设计的实践可持续城市设计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得到了广泛实践。
人本主义视角下的城市设计与规划研究
人本主义视角下的城市设计与规划研究一、引言城市是人类的集聚地,城市的规划与设计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市结构的不断变革,城市规划与设计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人本主义视角下的城市设计与规划研究悄然兴起,成为了城市规划与设计的一个新的重要理论与实践方向。
二、什么是人本主义视角人本主义是一种关注人类的哲学思想,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处、尊重人的自由、尊重人的尊严等,人本主义的思想发源于古希腊哲学,世界各国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都曾有过其思想的贡献。
换言之,人本主义视角下,人是城市规划和设计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
人本主义视角注重人的需求、愿望和感受,倡导让人们积极参与城市规划和设计的过程。
在这种视角下,设计师和规划师要关注人们的居住需求、交通需求、文化需求等,注重城市环境的绿化、美化和人性化设计,使城市成为一个与人们生活和增加幸福感相符合的地方。
三、人本主义视角对城市规划和设计的启示1. 以人为本,关注人的需求和感受城市规划和设计必须以人为本。
规划师和设计师应该注重人们的生活需求和习惯,让城市环境更加舒适和美好,让人们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例如,规划师和设计师应关注在城市公共空间中融入儿童游乐场所、小狗跑道和停车区等,既方便市民生活,也提高了公共空间的环境质量和生活品质,满足了市民的多元化需求。
在城市规划和设计时,应从市民的角度出发,建造以人为本的城市环境。
2. 树立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下打造城市环境城市规划和设计要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结合,旨在打造一个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生态良性的城市环境。
例如,规划师和设计师应该注重绿色交通的发展,推动城市公共交通的优先发展和完善,减轻私家车对城市环境带来的压力,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出行的普及及推广。
在城市规划和设计时,应注意推动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建造一个绿色、可持续的城市环境。
3. 促进公平公正的城市空间和社会环境城市规划和设计应保证公平、公正的城市空间和社会环境。
新时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新时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城市的繁荣,景观设计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景观设计的实践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绿化和布局,而是更深入的思考,融合多种学科和技术,关注人与自然、人与城市的关系。
在新时代的发展中,景观设计应该如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推动城市发展,成为我们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景观设计理论方面的探讨首先,景观设计理论应该注重人文关怀。
景观设计本质上是基于人的,应该站在人的角度,关注人的需求和倾向。
要注重饮食习惯、交通习惯、社交习惯等方面,让人们感受到自然和城市的结合,体验人文气息,培养人们的社会活跃和关怀。
例如,有些城市建设小区时,会更加注重景观设计,将园林、休闲、运动等因素结合在一起,营造出绿色公园、自然生态园等环境,让人们在自然中放松和交流,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对健康、兴趣爱好的需求。
另一方面,景观设计也应该注重自然生态和环保理念。
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它是人类的起源和未来。
因此,在景观设计中也应该强调环保理念,注重生态系统的平衡、物种保护、水的循环、空气的优化等因素,保护生态环境。
例如,在城市的建设中,要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污染,保护自然空气和水资源,并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创造更多的绿色空间,提高自然环境质量。
第三,景观设计应该注重科技的创新和运用。
科技是现代社会进步的驱动力,也是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景观设计中也应该积极运用科技,采用新的技术手段和设计思路,创造出更加高效、智能、绿色的环境。
例如,智能绿化、智能灯光、智能垃圾分类等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城市更加智能化和绿色化。
二、景观设计实践的应用探讨其次,在景观设计实践应用中也应该注重人文关怀和自然环保。
景观设计应该从实际出发,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例如,在城市的建设中,应该注重人与自然的整体感受,采取和谐的设计手段,创造出更加宜人、舒适的环境。
同时,景观设计也应该注重环保理念,避免污染和环境破坏,保护自然资源,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性质相近、肌理相近; 例如:佛罗伦萨传统街区、巴黎传统街区、北京
四合院传统街区。。。 C、 线性结构、视觉连续。 例如:圣彼得教堂广场柱廊、香榭丽舍大街沿街 建筑、外滩建筑群。。
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剖析
(2) 虚体形态:重要建筑入口前庭、阶 廓内虚体、街道及广场网格、公园、庭 园以及线性开放空间系统等。
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剖析
7、 图---底理论对城市空间分析的意义 (1) 实体形态:纪念性建筑物或主要公
共建筑物、城市街廓地区、具有方向性 和边缘界定意义的建筑物等;
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剖析
A、 视觉焦点、配置在开放空间的主要 位置、传达空间的社会及政治地位;
例如:万神庙、圣彼得教堂、天使城 堡。。。 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卢浮宫。。。 天安门、钟鼓楼、世纪坛、东方广场。
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剖析
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剖析
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剖析
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剖析
C、 组群形式:沿公共开放空间自然积 累而成,具有自然和发展的特性; 其内在的联系及非法自于内也非生成与 外,而是形成于有机发展的集聚过程中。
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剖析
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剖析
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剖析
(2) 传统城市中具有界定明确的实体与 虚体系统。公共空间有建筑物的量体中 分割出来延续并连接内、外部的空间及 活动。
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剖析
(3) 就整体关系而言,城市空间研究中, 虚体比实体更具实质意义,虚体(void就 是实体(figural)。
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剖析
(3) 城市空间的创造不仅是对建筑实 体的研究,更是对空间虚体的研究; (4) “空间即主体”---析
2、 “诺利地图” (Giambattista Nolli,1748)
(1) 传统城市的图---底关系中,私人肌 理(tissue)与公共开放空间(public open space)的关系非常协调,相互衬托、 融为一体。
城市设计概论
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剖析
第七讲、城市设计的分析方法(一)
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剖析
一、三种城市空间设计理论
(THREE THEORIES OF URBAN SPATIAL DESIGN)
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剖析
作为城市设计研究理论,都是经过 对传统城市空间以及近现代城市空间发 展变迁的研究分析之后,提出的城市设 计分析方法,视角不同,思想各异,但 综合归纳之后,有助于我们建立一种整 体性的城市设计方法。
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剖析
(2) 现代城市空间----街道的空间连续 性在降低、广场的围合性弱化、街廓的 整体性消退,仅仅是建筑实体凸现在城 市环境之中。
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剖析
(3) “当城市有水平方向改向垂直方向 发展时,点状塔楼、集合住宅或现代景 观中常见的摩天大楼,几乎不可能创造 一个和谐的城市空间。”
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剖析
1、 图---底理论 (Figure---Ground Theory)
2、 连接理论 (Linkage Theory)
3、 场所理论 (Place Theory)
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剖析
二、图--底理论(Figure-Ground Theory)
1、 “空间即主体”(space-as-object) (1) 建筑实体---solid mass; 图---figure; (2) 空间虚体---open voids; 底---ground;
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剖析
(3) 图---底理论的意义:有机经营和组 织城市的建筑实体和空间虚体,形成简 明、完整、网络化的建筑实体、空间虚 体组织,创造整体和谐的城市空间环境。
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剖析
三、连接理论(Linkage Theory)
1、“集合形式的研究”(Fumihiko Maki, Investigation into Collective Form)
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剖析
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剖析
3、 现代城市环境 (1) 建筑空间设计----从重实体到重空间; (2) 城市空间设计----从重空间到重实体。
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剖析
4、 城市隙地空间 寻找失落的空间
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剖析
5、 空间印象转变
(1) 传统城市空间----连续性的街道、围合性 的广场、标志性的建筑以及整体性的街廓; (2) 现代城市空间----街道的空间连续性在降 低、广场的围合性弱化、街廓的整体性消退, 仅仅是建筑实体凸现在城市环境之中。
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剖析
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剖析
A、 组合形式:在二维平面上组合个别 建筑物;空间的连接是内敛而非外显的; 较重视主体建筑物,忽视开放空间的边 缘围合。
例如: 昌迪加尔行政中心 巴西利亚行政中心。。。
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剖析
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剖析
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剖析
B、 超大形式:以层级开放的模式将个 别元素连接成一个大架构,组成超大结 构系统;连接是构成结构的实质因素; 具有管理和工程上的优点。 例如:香港中环城市建筑群。。。
(1) 连接是城市外部空间的重要特性, 城市设计探讨的问题就是在不同的事物 之中,如何达成整体性的连接。透过各 个元素的组合形成一个庞大的整体。
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剖析
(2) 城市空间的三种不同形态: 组合形式(composition form) 超大形式(mega form) 组群形式(group form)
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剖析
6、 空间是传递城市体验的媒介 (1) 空间形式:格网形态、同心放射、中轴 序列、折角形状、曲线形状、有机形态等; (2) 空间领域:公共、半公共、私密空间的 有序组织是实现空间意义的重要内容; (3) 空间序列:应重视建立场所的次序和视 觉方向性; (4) 整体印象:罗马帝国的有机变化,纽约 城区的方形格网
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剖析
A、 私密性领域与可防卫空间 如:建筑前庭入口、西方私人庭院、中国合院住
宅庭院。。。 B、 半私密领域与邻里的交往 例如:阶廓内虚体、中国的胡同与里弄。。。
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剖析
C、 公共性领域与城市化生活 例如:城市广场、特色街道。。。 D、 自然化领域与生态性发展 例如:城市公园、河流水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