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妈妈,不要送伞来》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妈妈,不要送伞来》教案及教学设计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妈妈,不要送伞来》教案及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妈妈,不要送伞来》教案及教学设计【导语】《妈妈,不要送伞来》一诗通过写一个孩子希望妈妈在下雨天不要送伞的祈盼,表达了孩子不愿意娇生惯养,希望自立的愿望,也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感情。

以下是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妈妈,不要送伞来》教案及教学设计),希望帮助到您。

【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立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在朗读中了解诗歌内容。

2、在朗读中体会孩子不愿娇生惯养,希望自立的愿望。

3、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对语言的感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孩子对妈妈的情感。

2、增强孩子渴求自立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朗读中了解诗歌内容,体会孩子不愿娇生惯养,希望自立的愿望。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播放雨中情境的课件,学生相互交流,说出图上的情境。

2、再播放课件(下雨了,校门口站满了前来接孩子的家长,很多家长都纷纷接走了自己的孩子,只有一个孩子没人来接,独自一人奔跑在雨中)指导学生看图,说说当你看到这种情境,有何感受?(学生谈想法)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自立能力强,而且很勇敢的小伙伴,你们想不想认识他?(生答)3、板书课题:妈妈,不要送伞来齐读课题,认读“伞”字,老师拿出雨伞,说一说与实物的异同?〔设计意图: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1、播放配乐课文录音学生闭上眼睛听,展开想象,浮现画面2、通过听,你懂得了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录音唤起学生对文章的兴趣,再让学生各抒已见,各有所悟,各有所得,培养学生的语感,〕三、自主识字1、对照字表圈画生字2、学生自由组合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3、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老师引导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说)4、全班交流学习情况5、生字的应用:选择你喜欢的生字组词“勇敢、机灵、慢悠悠”等说一句话。

《妈妈,不要送伞来》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妈妈,不要送伞来》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妈妈,不要送伞来》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写好8个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逐步形成猜字识字的能力。

4、通过本课的学习,树立自立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写好本课的8个生字;读好课文。

难点:学生通过猜字法进行识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雨中即景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小朋友,你到学校上课,突然下起了雨来,你会怎么办,想到什么?有个小朋友却不是这么做的,这是怎么回事呢?学习了上一课后,我们知道了要自立才算长大了,说说平常你做的什么让你觉得你长大了。

(结合语文天地中的讨论进行交流评价)再导入课文。

二、初识课文1、猜字试读。

自己试读一读课文,猜一猜不认识的字,看能不能读出来。

2、展示试读。

谁能把课文读下来?读给大家听。

3、教师范读,要求听准字音。

4、自由练习读。

三、识字。

1、(出示字卡)请学生认读。

2、出示词语,请学生认读。

慢悠悠地走细细的雨丝机灵的小鹿五彩的伞群奔跑淋坏勇敢3、再读全文。

四、朗读全文。

1、情境读。

播放多媒体课件,学生随画面的切换,朗读全文。

2、想象读。

想象妈妈就在眼前,朗读全文。

3、比赛读。

小组赛、个人塞、评价4、内化情感。

讨论:怎样读最恰当?引导学生用最恰当的感情和语气朗读全文。

5、背诵课文。

五、拓展思维。

谈一谈,你自己能做什么事?你还想对妈妈说什么?(学生按照语文天地中的编一编展开想像编儿歌)不要____________,妈妈,我___________。

不要____________,爸爸,我___________。

不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妈妈,不要送伞来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妈妈,不要送伞来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妈妈,不要送伞来》——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2)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2)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珍惜父母的爱。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妈妈的爱意,学会感恩。

2. 学会关爱他人,乐于助人。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情景图片或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课文《妈妈,不要送伞来》,引导学生猜测课文内容。

(2)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 学习课文:(1)分组朗读课文,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朗读。

(2)教师引导学生跟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3)分组讨论:请同学们说一说,课文中的妈妈为什么要说“不要送伞来”?3. 理解课文:(1)教师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4. 拓展延伸:(1)请同学们想一想,爸爸妈妈在日常生活中还为我们做了哪些事情?(2)学生分享感受,教师进行点评。

5. 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中的知识点。

(2)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乐于助人,学会感恩。

6.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爸爸妈妈的爱”的作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意识。

2. 朗读评价:评价学生对课文的正确朗读,关注发音、语调、情感表达等方面。

3. 生字词掌握评价:通过课后练习或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4. 作文评价:评价学生在作文中对“爸爸妈妈的爱”的表达,关注内容充实、语言通顺等方面。

《妈妈不要送伞来》教案设计

《妈妈不要送伞来》教案设计

《妈妈不要送伞来》教案设计第一章:教案简介1.1 教案主题:《妈妈不要送伞来》是一篇关于亲情和自立的故事,通过故事让学生理解父母的关爱,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

1.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复述故事情节,分析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讨论、表演等方式,培养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父母的关爱,培养自立精神,学会感恩。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感受亲情的伟大。

难点:学生能够从故事中提炼出自立的重要性,并将这种精神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二章:教学内容分析2.1 故事背景:故事发生在一个雨天,主人公小明忘记带伞,妈妈特意送伞来,但小明却不要妈妈送伞。

2.2 故事情节:小明不要妈妈送伞,原因是他在同学面前炫耀妈妈对自己的关爱,觉得自己很丢脸。

妈妈劝说小明,希望他能够理解自己的关爱,但小明仍然固执己见。

妈妈只能失望地离开。

2.3 故事主题: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理解父母的关爱,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学会感恩。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表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道具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第四章:教学过程设计4.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父母对他们的关爱,激发学生对故事主题的兴趣。

4.2 讲述故事:教师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感受故事中的情感变化。

4.3 讨论与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主人公小明为何不要妈妈送伞,以及妈妈的心情。

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自立的重要性。

4.4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表演故事,增强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培养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故事,总结自立的意义,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会感恩,培养自立精神。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表演等环节的参与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北师大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妈妈,不要送伞来》优秀教案第1课时(精品).doc

北师大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妈妈,不要送伞来》优秀教案第1课时(精品).doc

《妈妈,不要送伞来》教案教学H标1. 学会书写5个生字,重点是“奔”和“伞”的笔画;会认10个字。

2.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孩了不愿意娇生惯养、希望白立的愿望。

3. 懂得从小要养成白己的事情白己做的好习惯。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重点学会书写5个生字,重点是“奔”和“金”的笔画;会认10个字。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孩子不愿意娇生惯养、希望自立的愿望。

教学方法想象教学法、情呆教学法、圈点勾逝法课前准备教师搜集关于母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根据学案,自主完成预习。

课吋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1. 谈话:同学们,假如有一天放学的时候忽然下起小雨,你却没有带雨伞,这是你会想什么呢?2. 课文屮的小主人公就遇到了这种情况。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妈妈,不要送伞来》。

3. 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作业。

(一)整体感知1. 提示初读课文的要求。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达到读准字音、读通顺句了的目的。

(2)用H己喜欢的符号把生字画出来。

(3)给课文标出小节。

2. 按要求进行初读。

(老师巡I叫指导)3. 检杏读书情况。

(1)重点检杳下面几个字的读音。

慢悠雨丝裹住奔跑淋坏(2)按小节轮流读课文,重点纠正朗读屮的错误。

4. 学习第1节。

(1)H由读第1节,思考:“我”为什么不让妈妈送伞来?(因为“我”喜欢在小南屮慢悠悠地走冋家。

;因为“我”喜欢细细的雨丝对“我”悄悄说话。

)(2)理解“我喜欢在小南屮慢悠悠地走冋家”的意思。

%1“慢悠悠”是什么意思?(慢慢地,不着急地,悠闲地。

)%1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我”喜欢小雨,想多欣赏它,希望和小雨亲密地接触。

)(4)理解“我喜欢细细的南丝对我悄悄说话”的意思。

%1展开想象:细细的雨丝会对“我”说什么悄悄话?“我”会对它说些什么?%1两人一纟R (—人饰雨丝,一人饰“我”)想象他们之间的对话。

%1分组汇报,鼓励想象丰富的同学。

(5)有感情地朗读第1节。

妈妈不要送伞来教案教学设计

妈妈不要送伞来教案教学设计

妈妈不要送伞来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主人公的独立和坚强。

2.学会通过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3.培养学生的朗读、默读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2.学习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2.课堂讨论记录表3.学生作业本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遇到过下雨天妈妈送伞的事情?你们当时是什么感受呢?2.下面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看看课文中的主人公在面对这样的情景时,是如何处理的。

二、课文阅读1.请同学们先自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主人公的情感。

2.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三、课文分析1.请同学们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包括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情感变化等。

2.教师引导同学们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如:“妈妈,不要送伞来,我能行!”等,体会主人公的独立和坚强。

3.教师引导同学们学习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如:“我想,我不能让妈妈担心,我要自己解决问题。

”四、课堂讨论a.课文中的主人公为什么不让妈妈送伞?b.主人公是如何克服困难,自己解决问题的?c.你从主人公身上学到了什么品质?五、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主人公的独立和坚强,学会了如何通过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2.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也能像课文中的主人公一样,勇敢面对困难,独立解决问题。

六、作业布置2.家长签字确认作业完成情况。

七、课后延伸1.请同学们收集关于独立、坚强的小故事,下节课分享给同学们。

2.家长与孩子一起讨论如何培养独立、坚强的品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课文《妈妈不要送伞来》,使学生们深刻理解了主人公的独立和坚强,学会了通过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课堂讨论环节,同学们积极参与,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对课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年级语文上册 2 自立 妈妈,不要送伞来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 2 自立 妈妈,不要送伞来教案
2、有一个小朋友,名叫丁丁,他也觉得自己长大了,他用一首小诗,告诉我们他想怎样做,大家想听吗?〔出示课题〕这首小诗的题目是<妈妈,不要送伞来>。我们把课题写在黑板上,好吗?你们看,我来写〔板书课〕,。
二、朗读课文,随文识字。
1.老师范读课文,边听小诗,边想想丁丁对妈妈说些什么?
2、好听吗?你们想不想自己读一读?我想知道,你们遇到不认识的字的时候,怎么办?
〔3-4名学生谈想法〕
学生答复
大家齐读两遍
学生认真听老师范读。
学生尝试读
先画出来,再练习上下文猜一猜。可以查字典,
可以问别人,也可以查认字条中的音节。
同桌互读,纠正读音。
指名读,做出评价。
边读边画。
〔老师引导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说〕生:“伞〞就像一把伞。
生:“裹〞就像口袋里装着一个果子。
练习说话
再读课文
师:就请同学们用上这些方法,试着把课文读两遍。
3.、同桌互相读。相互学习,交流不认识的字。
4.检查读:指名读〔3人,每人1个小节〕引导听的同学注意对朗读的同学做出评价。
5、.随文识字:刚刚大家读得很认真,你能很快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吗?。
6.、脱离课文,HY识字。这些词语中的一些生字像淘气的娃娃从小诗中飞出来,你还认得吗?〔出示小黑板〕如果认识就大声读一读,如果不认识可以再来读小诗,想一想。
不要______,妈妈,我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要______,爸爸,我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要_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小结:同学们想的、说的都很好,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相信大家做的比说的更好。

《妈妈不要送伞来》教案设计

《妈妈不要送伞来》教案设计

《妈妈不要送伞来》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妈妈不要送伞来》的故事内容,掌握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情节。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图片和文字理解故事情节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爱家人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和角色,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2.2 教学难点通过故事培养学生关爱家人的情感。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故事背景,分析故事情节。

3.2 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故事中的问题。

3.3 情景教学法:模拟故事情节,让学生体验亲情。

第四章:教学准备4.1 教材:《妈妈不要送伞来》。

4.2 教学图片:故事中主要角色的图片。

4.3 教学视频:故事相关的视频资料。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5.2 讲解故事讲述故事,展示故事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细节。

5.3 讨论交流提问学生关于故事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5.4 情感体验模拟故事情节,让学生体验亲情。

5.5 总结拓展总结故事中的道理,引导学生关爱家人。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关于故事情节和道理的问题,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6.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6.3 情感反馈:通过学生对亲情体验的描述,了解学生对关爱家人的认识和感受。

第七章:教学反思7.1 教学效果: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成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

7.2 教学方法:反思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提出改进措施。

7.3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

第八章:教学拓展8.1 相关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亲情主题活动,如制作亲情卡片、讲述亲情故事等。

8.2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亲情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感悟。

8.3 家长沟通: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妈妈,不要送伞来》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妈妈,不要送伞来》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妈妈,不要送伞来》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妈妈,不要送伞来》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妈妈,不要送伞来》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妈妈,不要送伞来》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1《妈妈不要送伞来》课文我喜欢在小雨中慢悠悠地走回家。

我喜欢细细的雨丝对我悄悄说话。

不要送伞来,妈妈,我喜欢头上顶着外衣裹住的书包,变成大雨里机灵的小鹿,在五彩的伞群中奔跑。

妈妈,我懂得你的爱,但我不是小糖人,雨点不会把我淋坏。

我像街边的小树,风雨中更加勇敢、欢快。

《妈妈不要送伞来》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字9个,写字8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自力的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二、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自立的愿望。

2、增强孩子渴求自立的信心。

3、体会孩子与母亲间的爱。

4、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学习、互相帮助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1、识字9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自立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谈话,激发学习的兴趣。

同学们,在上课前,我知道了我们班的学生能自己做很多很多的事,你能告诉大家吗?(3—4名学生谈想法)我真为你们高兴,自己能做这么多的事,你们长大了、懂事了。

有一个小朋友,名叫丁丁,他也觉得自己长大了,他用一首小诗,告诉我们他想怎样做,大家想听吗?(学生答:想)(课件出示课题)这首小诗的题目是《妈妈,不要送伞来》。

我们把课题写在黑板上,好吗?你们看,我来写(板书课题),大家齐读两遍。

二、朗读课文,随文识字。

1、范读课文。

(出示课件)边看大屏幕,边听小诗,想想丁丁对妈妈说些什么?2、学生尝试读。

好听吗?你们想不想自己读一读?我想知道,你们遇到不认识的字的时候,怎么办?生:先划出来,再练习上下文猜一猜。

生:可以查字典。

《妈妈不要送伞来》教案设计

《妈妈不要送伞来》教案设计

《妈妈不要送伞来》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和理解课文《妈妈不要送伞来》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阅读。

1.2 技能目标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并正确表达课文中的情感。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简单的口语交流。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理解父母的爱和付出。

培养学生的独立性,鼓励他们在面对困难时能够自己解决问题。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简介《妈妈不要送伞来》是一篇描写孩子上学的的故事。

故事中,孩子告诉妈妈自己会自己上学,不要妈妈送伞。

妈妈虽然担心,但还是尊重了孩子的选择。

孩子在雨中上学,虽然淋湿了,但也学会了独立和解决问题。

2.2 生字词妈妈、不要、送伞来、上学、雨中、独立、解决问题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字词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

3.2 互动法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3 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情境,让学生体验课文中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情感理解和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妈妈不要送伞来》。

4.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表达。

4.3 讲解生字词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正确书写和理解词义。

4.4 讨论和回答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4.5 情景模拟模拟课文中的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情感。

第五章: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表达课文中的情感。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6.2 朗读评价评估学生在朗读时的语音语调、情感表达和准确性,对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行评价。

6.3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内容和情感表达的作业,对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妈妈不要送伞来》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妈妈不要送伞来》教案、教学设计
4.结束语: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学会珍惜家人的关爱,同时,也要像小明一样,勇敢、独立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请同学们将本节课所学的生字词每个抄写5遍,要求书写规范、工整,加强对生字词的记忆。
4.教师对学生的课堂练习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指导学生进行改进。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生字词、课文理解、情感教育等方面的知识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交流学习心得。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如观察家人的关爱举动,写一篇关于家人的作文。
(二)讲授新知,500字
1.生字词学习:教师带领学生认读生字词,如“妈妈、不要、送、伞、来”等,通过图片、动作等方式帮助学生记忆生字词,并强调形近字、难字的辨识。
2.课文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感受课文的情感。
3.课文理解: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小明为什么不让妈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伞来?”“从课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涵。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学会珍惜家人的关爱,培养家庭责任感。
2.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精神,教育学生遇到困难要勇敢面对,不依赖他人。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品质,让学生学会为他人着想,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将课文中的情感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教学的重难点。
(二)教学设想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妈妈,不要送伞来》教案设计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妈妈,不要送伞来》教案设计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二年级语文上册《妈妈,不要送伞来》教案设计》摘要:〕5那么还有什么原因不让妈妈送伞呢?()全班默三节诗()质疑你爱指是什么爱?B什么是“糖人”?生活还有哪些朋友形像“糖人”行?(3)不想做“糖人”学齐这句话,”这环节我样引入了“冬冬”这人物调动孩子们学习兴趣“学们听听冬冬都说了些什么”(老师课) “喜欢冬冬吗?冬冬如遇到不认识你们有什么办法?请用己喜欢方法认生、,“(学生课)“冬冬要考考你们生掌握得怎么样谁有胆量接受考验?”(组合作学习检生)……这样通“冬冬”这人物引入让“冬冬”进入学生心灵让“冬冬”与学生对话让“冬冬”引出学生思考让“冬冬”与学生起“勇敢、欢快”《妈妈不要送伞》诗通写孩子希望妈妈下雨天不要送伞祈盼表达了孩子不愿娇生惯养希望立愿望也表达了孩子对母亲感情下面是编整理二年级语上册《妈妈不要送伞》教案设计欢迎!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会认、会写课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3 培养学生独立识能力培养学生立能力二程与方法朗了诗歌容朗体会孩子不愿娇生惯养希望立愿望3 朗培养学生语感对语言感悟三情感、态与价值观体会孩子对妈妈情感增强孩子渴立信心教学重、难会认、会写课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3 朗了诗歌容体会孩子不愿娇生惯养希望立愿望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数课课、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播放雨情境课件学生相交流说出图上情境、再播放课件(下雨了校门口满了前接孩子长很多长都纷纷接走了己孩子只有孩子没人接独人奔跑雨)指导学生看图说说当你看到这种情境有何感受?(学生谈想法)今天老师要给介绍立能力强而且很勇敢伙伴你们想不想认识他?(生答)3、板课题妈妈不要送伞齐课题认“伞”,老师拿出雨伞说说与实物异?〔设计图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整体感知播放配乐课录音学生闭上眼睛听展开想象浮现画面通听你懂得了什么?〔设计图通录音唤起学生对兴趣再让学生各抒已见各有所悟各有所得培养学生语感〕三主识对照表圈画生学生由组合选择己喜欢方法识3你能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老师引导学生用喜欢方式说)全班交流学习情况5生应用选择你喜欢生组词“勇敢、机灵、慢悠悠”等说句话〔设计图让学生根据所学识方法主识培养主学习能力〕四朗课初步了容从课你懂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什么不要妈妈送伞?你会对妈妈说什么呢?3 结丁丁长了己能做事己做〔设计图学生主动地、富有性地学习主活动积极思维达到悟得〕五、指导写课件展示“伞”笔顺“变”下面是“又”不是反“奔”要下面部分笔画和笔顺写描3练习写生〔设计图应用媒体学习生使知识化抽象形象加深记忆〕二课歌曲导入播放课件《雨沙沙》师生边舞边唱指名朗课〔设计图伴随着优美音乐营造了愉快轻松学习氛围〕二通课感悟语言、出示课件,听课、由课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什么?3、课件出示雨情境()请学们看电视屏幕谁先句话“不要送伞妈妈我喜欢雨慢悠悠地走回”()怎样才叫“慢悠悠地走回”谁给表演下?(3)朗二句话“我喜欢细细雨丝对我悄悄说话”雨会说话吗?()桌讨论这节诗歌应该以什么样语气(轻柔、喜爱)课件出示雨情境()下雨丁丁又是怎么样回呢?()由二节(3)安排5、6学表演“伞群”安排学表演“机灵鹿”()机灵鹿多么快乐!谁再这节?〔设计图教学让学生表演体验、感受不角色不性使课堂成学生学习乐又分别用了“雨”和”“雨”两视频场景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地理课容体会诗句表达情感〕5那么还有什么原因不让妈妈送伞呢?()全班默三节诗()质疑你爱指是什么爱?B什么是“糖人”?生活还有哪些朋友形像“糖人”行?(3)不想做“糖人”学齐这句话〔设计图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质疑氛围激发学生知欲使学生思维处主动、积极状态愉快地获取知识〕6配乐、配画朗课升华情感〔设计图情境渲染气氛声朗朗再造境使学生对思想涵感悟得以升华〕三拓展延伸学习了这首诗我觉得也长了许多了证明我们长了你们想对妈妈、爸爸、老师、学说些什么呢?(出示课件仿照例子编编)例不要送伞妈妈我喜欢雨走回不要______妈妈我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要______爸爸我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要_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图拓展延伸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语基础〕四、布置作业准备班会《妈妈我长了》〔设计图学生丰富多彩语实践活动丰富知识、提高能力〕【教学总结】《妈妈不要送伞》是二年级上册“立”主题二单元首诗诗两地方“喜欢”都流露了孩子不愿娇生惯养而愿风雨历练逐步立心愿这首诗语句清新、活泼、然充满了儿童情趣诗题目《妈妈不要送伞》只有学生真正懂诗并系实际生活基础上才可能真正领悟、“谈话导入激发思考”这教学环节我首先问学生“沙、沙、沙下雨了学们有穿着雨衣有打着花雨伞回可是有位叫“冬冬”朋友没拿雨伞也不希望妈妈送雨伞她说‘妈妈不要送伞’(板课题)这是什么呢?” (现孩子依赖性强多又娇气下雨不用长送伞这是他们很难理因问题提出然引起学生思考激起了对学习兴趣)二、“整体感知主识”这环节我样引入了“冬冬”这人物调动孩子们学习兴趣“学们听听冬冬都说了些什么”(老师课) “喜欢冬冬吗?冬冬如遇到不认识你们有什么办法?请用己喜欢方法认生、“(学生课)“冬冬要考考你们生掌握得怎么样谁有胆量接受考验?”(组合作学习检生)……这样通“冬冬”这人物引入让“冬冬”进入学生心灵让“冬冬”与学生对话让“冬冬”引出学生思考让“冬冬”与学生起“勇敢、欢快”三、“疑导体会感悟” 这环节我让学生“用己喜欢方式有不懂地方用笔划出”然由提问孩子们逐渐能提出较完整问题如“慢悠悠”是什么思? “糖人”是什么思?什么说“妈妈不要送伞”等等其“糖人是指什么样人?”这问题较有定难我引导孩子们思考“生活有哪些朋友行像‘糖人’行?‘糖人’还可以换什么词理?”如设计有条理有坡学生理既然又深入而“我像街边树风雨更加勇敢、欢快”则采用男女生相评议方法理“勇敢、欢快”这两重词……学完了这富有启迪诗了把学生进步引入生活使感悟实践得到提升成能力和习惯课我特别布置这样作业“学习了这首诗我觉得学们也长了许多了证明我们长了你们想对妈妈、爸爸、老师、学说些什么呢?回把你心理话说给妈妈听更重要是要用实际行动证明你不是“糖人”是勇敢、欢快、立、强人”。

《妈妈不要送伞来》教案设计

《妈妈不要送伞来》教案设计

《妈妈不要送伞来》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妈妈不要送伞来》的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尤其是关爱家人的情感。

3. 提高学生朗读、表达和倾听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

2. 学会关爱家人。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2. 将课文中的情感转化为自己的行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妈妈不要送伞来》文本。

2.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母亲节,引出课题《妈妈不要送伞来》。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3. 学习课文: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

4.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关爱家人。

5.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表演课文情节,或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教师点评,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情感转化为自己的行动。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爱家人,尤其是母亲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学生回家后,为母亲做一件小事,如倒一杯水,说一句祝福的话等,体会母爱的伟大。

六、教学策略1. 情感导入: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回忆与母亲相关的温馨场景,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2.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角色情感。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亲子活动:鼓励学生与家长一起完成课后作业,增进亲子关系,培养家庭和谐氛围。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学生对课文情感的吸收和应用。

3. 情感态度:通过学生的言行举止,了解他们对家人的关爱程度,鼓励正面情感的培养。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妈妈,不要送伞来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妈妈,不要送伞来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妈妈,不要送伞来》——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学会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天气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3)运用图片、实物等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父母、感恩父母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独立自主的品质。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友谊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天气变化和情感变化的联系。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体验课文中角色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图片、实物等教学辅助材料。

4. 角色扮演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谈论天气变化。

(2)引导学生思考:当天气变化时,我们会怎么做?(3)引入课文《妈妈,不要送伞来》,讲述故事背景。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跟随课件或老师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情感。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3)分组讨论,理解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3. 学习生字词(1)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

(2)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进行生字词练习,巩固学习效果。

4. 情感体验(1)分组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关爱和感恩之情。

妈妈不要送伞来教案

妈妈不要送伞来教案

妈妈不要送伞来教案教案标题:妈妈不要送伞来教案目标: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教学内容:1.学生分享自己的困惑和问题;2.学生通过讨论和解答问题,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3.学生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教学准备:1.学生笔记本和笔;2.黑板或白板;3.学生教材和参考书;4.讨论指导问题的准备。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1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

2.提出问题:“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妈妈不给你送伞?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3.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经历。

步骤二:讨论与解答问题(2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问题:“妈妈不给你送伞是不是因为她觉得我们应该独立解决问题?为什么?”2.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并做好记录。

3.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将自己的观点和讨论结果汇报给全班。

步骤三:小组合作解决问题(30分钟)1.教师将学生分成新的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问题:“当妈妈不给你送伞时,你可以怎么做?”2.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并做好记录。

3.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将自己的观点和讨论结果汇报给全班。

步骤四:撰写文章(30分钟)1.学生根据之前的讨论和解答,写一篇文章题为《妈妈不要送伞来》。

2.教师提供写作指导和范例,引导学生结构清晰,观点明确,语言准确。

步骤五:展示和总结(10分钟)1.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文章。

2.其他同学给予评价和意见。

3.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强调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1.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写一篇《妈妈不要送伞来》的作文,借鉴课堂讨论和范例。

评估与反馈:1.教师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发言,以及课堂上的默写和作业,评估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2.学生通过互动讨论和写作练习,提高自己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语文上册《妈妈,不要送伞来》教案设计
《妈妈,不要送伞来》一诗通过写一个孩子希望妈妈在下雨天不要送伞的祈盼,表达了孩子不愿意娇生惯养,希望自立的愿望,也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感情。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上册《妈妈,不要送伞来》教案设计,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立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在朗读中了解诗歌内容。

2.在朗读中体会孩子不愿娇生惯养,希望自立的愿望。

3. 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对语言的感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孩子对妈妈的情感。

2.增强孩子渴求自立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1. 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在朗读中了解诗歌内容,体会孩子不愿娇生惯养,希望自立的愿望。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雨中情境的课件,学生相互交流,说出图上的情境。

2、再播放课件(下雨了,校门口站满了前来接孩子的家长,很多家长都纷纷接走了自己的孩子,只有一个孩子没人来接,独自一人奔跑在雨中)指导学生看图,说说当你看到这种情境,有何感受?(学生谈想法)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自立能力强,而且很勇敢的小伙伴,你们想不想认识他?(生答)
3、板书课题:妈妈,不要送伞来
齐读课题,认读“伞”字,老师拿出雨伞,说一说与实物的异同?
〔设计意图: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
1.播放配乐课文录音
学生闭上眼睛听,展开想象,浮现画面
2.通过听,你懂得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录音唤起学生对文章的兴趣,再让学生各抒已见,各有所悟,各有所得,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自主识字
1.对照字表圈画生字
2.学生自由组合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3.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老师引导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说)
4.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5.生字的应用:选择你喜欢的生字组词“勇敢、机灵、慢悠悠”等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所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1.从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为什么不要妈妈送伞来?你会对妈妈说什么呢?
3. 小结:丁丁长大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设计意图: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自主活动中,在积极思维中达到自悟自得。


五、指导书写:
1.课件展示:
“伞”的笔顺。

“变”下面是“又”,不是反文。

“奔”要注意下面部分的笔画和笔顺
2.范写,描字。

3.练习书写生字。

〔设计意图:应用媒体资源学习生字,使知识化抽象为形象,加深记忆。


第二课时
一.歌曲导入
1.播放课件《小雨沙沙》师生边舞边唱
2.指名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营造了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通读课文,感悟语言
1、出示课件,听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什么?
3、课件出示小雨情境:
(1)请同学们看电视屏幕,谁先读第一句话“不要送伞来,妈妈,我喜欢在小雨中慢悠悠地走回家”。

(2)怎样才叫“慢悠悠地走回家。

”谁来给大家表演一下?
(3)朗读第二句话“我喜欢细细的雨丝,对我悄悄说话。


小雨会说话吗?
(4)同桌讨论这一小节诗歌应该以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轻柔、喜爱)
4.课件出示大雨情境:
(1)下大雨时,丁丁又是怎么样回家的呢?
(2)自由读第二小节。

(3)安排5、6个同学来表演“伞群”,安排一个同学表演“机灵的小鹿”。

(4)机灵的小鹿,多么快乐!谁再读一读这一小节?
〔设计意图:教学时,让学生在表演中体验、感受不同角色的不同个性,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又分别用了“小雨中”和”“大雨中”两个视频场景来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


5.那么还有什么原因不让妈妈送伞来呢?
(1)全班默读第三节诗
(2)质疑:A.你的爱指的是什么爱?
B.什么是“小糖人”?生活中还有哪些小朋友的形为像“小糖人”的行为?
(3)不想做“小糖人”的同学齐读这一句话。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质疑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愉快地获取知识。


6.配乐、配画朗读课文,升华情感
〔设计意图:情境渲染气氛,书声朗朗,再造意境,使学生对文章思想内涵的感悟得以升华。


三.拓展延伸
学习了这首小诗,我觉得大家也长大了许多,为了证明我们长大了,你们想对妈妈、爸爸、老师、同学说些什么呢?(出示课件,仿照例子编一编)
例:不要送伞来,妈妈,我喜欢在小雨中走回家。

不要______,妈妈,我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要______,爸爸,我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要_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拓展延伸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四、布置作业:
准备班会:《妈妈,我长大了》
〔设计意图: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教学总结】《妈妈,不要送伞来》是二年级上册“自立”为主题的第二单元中的一首小诗。

诗中两个地方的“喜欢”,都流露了孩子不愿意娇生惯养,而愿在风雨中历练,逐步自立的心愿。

这首小诗语句清新、活泼、自然,充满了儿童情趣,小诗的题目《妈妈,不要送伞来》,只有学生在
真正读懂小诗,并联系实际生活的基础上才可能真正领悟。

一、在“谈话导入,激发思考”这一教学环节中,我首先问学生:“沙、沙、沙,下雨了,同学们有的穿着雨衣,有的打着花雨伞回家去。

可是有位叫“冬冬”的小朋友没拿雨伞,也不希望妈妈送雨伞,她说‘妈妈,不要送伞来’(板书课题),这是为什么呢?”(现在的孩子,依赖性强,大多又娇气,下雨不用家长送伞这是他们一时很难理解的,因此,问题的提出自然引起学生的思考,激起了对文章的学习兴趣。

)
二、在“整体感知,自主识字”这一环节中,我同样引入了“冬冬”这个人物来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同学们听一听,冬冬都说了些什么,”(老师范读课文),“喜欢冬冬的文章吗?读冬冬的文章,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生字、读文章。

“(学生自读课文)“冬冬要考考你们生字掌握得怎么样,谁有胆量接受考验?”(小组合作学习,检查生字)……这样,通过“冬冬”这个人物的引入,让“冬冬”进入学生心灵,让“冬冬”与学生对话,让“冬冬”引出学生的思考,让“冬冬”与学生一起“勇敢、欢快”。

三、在“疑中导读,体会感悟”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文章,有不懂的地方用笔划出来。

”然后自由提问。

孩子们逐渐能提出较完整的问题,如:
“慢悠悠”是什么意思? “小糖人”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妈妈,不要送伞来”等等。

其中,“小糖人是指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较有一定的难度,我引导孩子们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小朋友的行为像‘小糖人’的行为?‘小糖人’还可以换一个什么词理解?”如此设计,有条理,有坡度,学生理解既自然,又深入。

而“我像街边的小树,风雨中更加勇敢、欢快。

”则采用男女生互读互相评议的方法,来理解“勇敢、欢快”这两个重点词……
学完了这篇富有启迪的小诗后,为了把学生进一步引入生活,使感悟在实践中得到提升,成为能力和习惯。

课后我特别布置这样的作业:“学习了这首小诗,我觉得同学们也长大了许多,为了证明我们长大了,你们想对妈妈、爸爸、老师、同学说些什么呢?回家后,把你的心理话说给妈妈听,更重要的是要用实际行动证明你不是“小糖人”,是一个勇敢、欢快、自立、自强的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