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太阳系》教精品学案例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太阳系》教案及说课稿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太阳系》教案及说课稿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太阳系》教案及说课稿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为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五课“太阳系”。
学生在研究了日食和月食之后,这一课将扩展到对太阳系这一天体系统的认识。
太阳系这一天体系统包括的天体数目很多,天体类型也很多,每个天体都很有特点。
太阳系其他的天体是不容易观测到的,所以,本课的学习不能用直接观察的方法。
而太阳系又过于庞大,所以,让学生建立起宏观太阳系是不容易的。
教材中主要包括两个部分:1认识太阳系;2:建一个太阳系模型。
课标中对本内容的要求为“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这一内容标准也是帮助学生宏观认识太阳系。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太阳和围绕它运行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
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过程与方法:观看视频了解太阳系;通过挑战活动或资料了解太阳系八大行星的排布;通过数学方法处理数据,并通过对比,感受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运用资料学习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意识到太阳系中的天体运动是可以逐渐被人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教学难点:通过处理数据感受太阳系是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
教学准备:太阳系八大行星平面模型、课件、计算器、纸、尺、4块黑板教学过程:一、观察图片,导入新课1.回顾地球与月球的关系及运动的方式提出问题:地球在围绕哪颗星球转动呢?2.出示图片,学生观察。
提出问题:这张图片的内容是什么?生:太阳系师揭示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太阳系。
板书主题:太阳系二、了解太阳系的构成1.调查:学生了解的太阳系(师边听,边从学生的发言中总结出词语写在黑板上)2.小结:太阳系的概念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包括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流星、彗星、小行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太阳系。
3.关注:九大行星变成八大行星刚刚同学们对太阳系的描述中,曾经有人提到过九大行星,那么,现在怎么变成了八大行星了呢?学生回答:师:播放视频三、了解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1.感性认识八大行星八大行星在太阳系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
六年级科学下册《太阳系》教学设计5篇

六年级科学下册《太阳系》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六年级科学下册《太阳系》教学设计《太阳系》【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1、了解太阳系是由恒星、行星、小行星、彗星等不同天体组成的。
2、知道太阳八大行星的名称、排列顺序,对它们的大小有直观的印象。
二、能力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的能力;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
【教学重点】知道太阳系是由恒星、行星、小行星、彗星等不同天体组成。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课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了解太阳系家族。
【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系是由恒星、行星、小行星、彗星等不同天体组成的。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3、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重点】了解太阳系家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本图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二次备课达成目标教后反思交流引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学达标质疑解析延伸目标精炼回顾再现目标1、师出示54页课本图片。
2、火星的表面怎么有点像地球?其他行星是不是也这样呢?揭示课题:太阳系一、太阳系家族成员1、师:太阳系由哪些天体组成?2、师引导:太阳系是由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等天体组成。
3、师:查找资料,了解太阳系家族成员之间还有哪些不同?二、介绍太阳系成员知识。
1、师分别介绍:太阳、木星、彗星、小行星、流星知识。
2、讨论:小行星与大行星最大的不同是什么?1、生谈收获2、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不仅了解了太阳系家族,而且你们也学会了搜集资料,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
1、学生观察。
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学生分组讨论。
2、学生了解到:太阳系是由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等天体组成。
3、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1、学生认真倾听。
2、学生通过讨论,了解哈雷彗星。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太阳系》公开课教学设计3

最新教科版⼩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太阳系》公开课教学设计3《太阳系》教案【教学⽬标】科学概念: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星、矮⾏星和⼩天体组成了太阳系。
太阳系是⼀个较⼤的天体系统。
过程与⽅法:1、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
2、按⼀定⽐例对数据进⾏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定的材料建⽴太阳系的模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收集和整理资料,并进⾏交流,是科学学习的⼀种⽅式。
2、学会与他⼈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的作⽤。
3、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可以逐渐被⼈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星、矮⾏星和⼩天体组成了太阳系。
【教学难点】根据⼋⼤⾏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及各⾏星⾚道直径数据表建⽴太阳系的模型。
【课前准备】模型架、橡⽪泥、资料卡。
【教学过程】⼀、认识太阳系。
1、提出问题:地球在不停的围绕太阳运动,那么还有哪些天体也在不停地围绕着太阳运动呢?2、课前同学们都进⾏了有关太阳系资料的收集,现在让我们来开个有关太阳系的交流会,请各组派代表进⾏全班交流,资料可以是⽂字的,也可以⽤图⽚的形式展⽰。
说说:(1)哪些天体在围绕着太阳运动?(2)这些天体有哪些特点?(3)它们之间是如何排列的?3、⼩结: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包括围绕它转动的⼋⼤⾏星(及围绕⾏星转动的卫星)、矮⾏星、⼩天体(包括⼩⾏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
⼆、建⽴太阳系模型。
1、谈话:我们已经对太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能更好地认识太阳系,让我们⽤橡⽪泥捏成球表⽰⼋⼤⾏星,按照⼀定的顺序和⽐例,试着建⼀个太阳系的模型。
2、讨论:怎样才能建好模型?需要哪些相关数据才能保证我们建的模型相对准确?3、阅读课本56页有关⼋⼤⾏星的数据资料。
4、尝试根据⼋⼤⾏星与太阳的距离来建模型,思考:(1)如何在桌⾯上将⼋⼤⾏星摆列出来?(2)如果要对⼋⼤⾏星与太阳距离的数据进⾏处理,该如何处理?(3)试将橡⽪泥球粘在铁丝制成的⽀架上代表⼋⼤⾏星,在桌⾯上建⽴模型。
教科版科学六下3.5《太阳系》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下3.5《太阳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太阳系》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各行星的特点以及太阳系在宇宙中的位置。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太阳系的直观认识。
此外,教材还引导学生思考太阳系中的行星运动规律,激发学生对天文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宇宙有了初步的认识。
他们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可能已经了解到太阳系的基本知识,如太阳系的组成、八大行星等。
但是,对于太阳系的形成、行星运动的规律等深层次内容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各行星的特点以及太阳系在宇宙中的位置;学会用图表和文字描述太阳系的结构;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太阳系的组成、各行星的特点;2.难点:太阳系形成的原因、行星运动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太阳系的图片、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宇宙情境,激发学习兴趣;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太阳系的组成和特点;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4.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对比不同行星的特点,总结太阳系的规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太阳系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2.准备行星特点的资料卡片;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4.提前让学生预习教材,了解太阳系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太阳系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太阳系的美丽景象,激发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对太阳系有哪些了解?”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太阳系的组成,引导学生观看太阳系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太阳系的结构。
教科小学科学六下《太阳系》精品课件

教科小学科学六下《太阳系》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太阳系》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太阳系的组成、行星的运动规律、太阳系的探索历程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太阳系的组成,掌握各行星的基本特征;2. 理解行星的运动规律,了解太阳系的探索历程;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能力,激发对宇宙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行星的运动规律及其成因。
重点:太阳系的组成、行星的特征、太阳系的探索历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太阳系模型、多媒体课件、行星图片等。
学具:笔记本、铅笔、直尺、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太阳系模型,引导学生关注太阳系,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太阳系的组成,介绍各行星的特征。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太阳系模型,找出行星的运动规律。
4. 例题讲解:讲解行星运动规律中的“开普勒定律”。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太阳系中某一行星的运动特点。
6. 知识拓展:介绍太阳系的探索历程,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知过程。
六、板书设计1. 太阳系的组成:太阳、八大行星、矮行星、小行星等。
2. 行星运动规律:开普勒定律。
3. 太阳系探索历程:从古代地心说到现代宇宙观。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所学内容,描述太阳系中某一行星的特征及运动规律。
答案示例:水星是太阳系中离太阳最近的行星,其特征为表面温度极高,运动规律遵循开普勒定律。
2. 作业题目:简述太阳系的探索历程。
答案示例:太阳系的探索历程包括古代的地心说、日心说,现代的太空探测任务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太阳系的组成、行星运动规律和探索历程,使学生了解了宇宙的奥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能力。
课后可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了解最新的宇宙探索成果,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宇宙科学的兴趣。
同时,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拓展知识面,提高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行星运动规律的讲解;2. 太阳系探索历程的介绍;3. 实践情景引入和随堂练习的设计;4. 作业设计的深度和广度。
教科版科学六下《太阳系》精品课件

教科版科学六下《太阳系》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太阳系》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太阳系的组成、八大行星的基本特征、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以及人类对太阳系的探索。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太阳系的组成,掌握八大行星的顺序和基本特征。
2. 理解太阳对地球的重要作用,培养环保意识。
3. 了解人类对太阳系的探索历程,激发学生对宇宙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太阳系的组成、八大行星的基本特征、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难点:理解太阳系的形成和行星运动的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太阳系模型、多媒体课件、行星运行轨道图。
2. 学具:学生用书、活动记录表、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太阳系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2. 新课内容:(1)太阳系的组成: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系模型,了解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带、彗星等组成。
(2)八大行星的基本特征:讲解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的特点,引导学生记录在活动记录表上。
(3)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太阳对地球的温暖、光照、风力等影响。
3. 例题讲解:讲解行星运行轨道图,让学生理解行星的公转和自转。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活动记录表,加深对太阳系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1. 太阳系的组成太阳八大行星卫星小行星带彗星2. 八大行星的基本特征水星:最靠近太阳的行星金星:最亮的行星地球:适宜生物居住的行星火星:红色行星木星:最大的行星土星:拥有美丽环带的行星天王星:蓝绿色的行星海王星:最远的行星3.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温暖光照风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太阳系的组成。
(2)请列出八大行星的顺序,并描述其中两个行星的特点。
(3)请举例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 答案:(1)太阳系的组成:太阳、八大行星、卫星、小行星带、彗星等。
(2)八大行星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教科版科学六下《太阳系》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太阳系》教案一. 教材分析《太阳系》这一章节是教科版科学六下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太阳系的各种天体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太阳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掌握太阳系的组成和特点,以及太阳系中各种天体的基本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之前,已经学习了有关天文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如地球、月球和行星等。
他们对这些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太阳系的整体概念和太阳系中各种天体的相互作用等方面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建立太阳系的整体概念,并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太阳系中各种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太阳系的组成,了解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掌握太阳系中各种天体的基本知识,能够描述太阳系中各种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学生能够主动探索太阳系的奥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对太阳系产生浓厚的兴趣,认识自然界的多样性,增强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太阳系中各种天体的基本知识、太阳系中各种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难点: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太阳系中各种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太阳系的奥秘。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3.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系的模型或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4.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天体实例,让学生了解太阳系中各种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太阳系的模型、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张白纸和一支笔,用于小组讨论和记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太阳系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对太阳系产生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太阳系是由哪些天体组成的吗?”让学生思考太阳系的组成。
《太阳系》教学案例与反思.doc

《太阳系》教学案例与反思一、案例背景信息学科:小学科学年级;六年级教材版本:教育科学出版枕二、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白主探究学习,知道太阳系的组成,知道九大行星的名字及排列顺序,了解九大行星的概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白主学习的能力和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他们利用互联网收集,处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观察、查找、搜集和交流信息与操作实践,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了解国内外有关探索太阳系的情况,激发学生珍爱生命、保护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情感,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通过同胖们的合作交流及辩论活动,形成敢于表达思想、尊重他人意见的品质。
三、教学过程与分析(一)情景导入激趣1、媒体播放:神舟六号飞入太空2、谈话:师:这是发生在什么吋间,什么地点的一件什么事件?生1: 2005年10月12日我国第二次双人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生2:地点在甘肃酒泉发射基地。
生3:.......师:看了神舟六号飞入太空,你有什么感想?学生讨论交流。
生1:我觉得我们国家的科学家真了不起!生2:我为咱们的祖国感到骄傲。
生3:我想现在就要努力学习,将来成为这样的科学家!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已经把探索和游览的1=1光集中到了神奇的宇宙,你们向往神秘的宇宙太空吗?你们想探索神奇的宇宙奥秘吗?师:我们所在的星球属于宇角'屮的太阳系,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去了解太阳系更多的奥秘吧!(板书:太阳系)3、交流已有准备师:通过课前查阅资料,你们了解了太阳系的哪些知识?学生交流:生1: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
生2:太阳每时每刻都在发热发光。
生3:月亮本身不发光,但可以反射太阳光。
师:看来人家对太阳系有了一些认识。
(二)、初步构建新知1、收集资料师:为了进一步认识太阳系,老师为大家设置了一个名为'‘太阳系”的课件,让我们点击“星体知识”,从屮获得关于“太阳系”更多的知识,学生操作观看。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3.5《太阳系》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3.5《太阳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太阳系》这一章节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中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系的运动和太阳系的结构。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太阳系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他们对宇宙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已经对宇宙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天文知识的基本概念。
但是,对于太阳系的组成、运动和结构,他们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讲解,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太阳系的各项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太阳系的组成,理解太阳系的运动和结构。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太阳系的各项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宇宙的热爱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系的运动和太阳系的结构。
2.难点:太阳系的运动和结构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太阳系的组成、运动和结构。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太阳系的模型,加深对太阳系结构的理解。
3.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太阳系的运动和结构,促进他们的思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太阳系的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
2.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用于辅助讲解。
3.准备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太阳系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太阳系。
然后提出问题:“太阳系是由哪些天体组成的?它们是如何运动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太阳系的组成,包括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
同时,展示太阳系的结构,让学生对太阳系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观察太阳系的模型,加深对太阳系结构的理解。
同时,让学生思考太阳系的运动规律,引导他们发现太阳系的椭圆轨道和行星的相对运动。
4.巩固(10分钟)通过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太阳系的运动和结构。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最新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太阳系》获奖教案1

《太阳系》教案【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由八大行星、小行星、卫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八大行星从近到远排列的顺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过程与方法知道组成太阳系的天体以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会运用收集资料的方法来认识和了解太阳系;能对数据、信息按需求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来建立太阳系的模型;初步建立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外能积极地从事信息收集活动;能积极地与同伴一起合作、交流有关太阳系的信息;能创造性地制作太阳系模型;意识到收集、整理和交流资料是科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且是可以被认识的。
【教学准备】太阳系图片、课件、九大行星数据表、八个铁丝制成的支架、橡皮泥等。
【教学过程】1、认识太阳系。
(1)提出问题:地球在不停的围绕太阳运动,那么还有哪些天体也在不停地围绕着太阳运动呢?(2)让学生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和课件出示的材料,针对以下问题进行小组内的整理和交流。
·哪些天体在围绕着太阳运动?·这些天体有哪些特点?·它们之间是如何排列的?(3)小组讨论和交流,资料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用图片形式展示交流。
(4)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做补充。
(根据课件的材料)(5)小结: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由八大行星、小行星、卫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
2、建立太阳系模型。
(1)提出任务:建一个太阳系模型。
(2)讨论:建立太阳系模型,需要了解太阳系的哪些数据?(3)提供八大行星的数据资料,阅读资料。
(4)交流从数据资料中获得的信息。
(5)讨论:如何利用数据资料建立模型?制作过程大致是怎样的?需要哪些材料?(6)教师提示:按比例缩小各天体间的距离;按比例缩小各天体的大小。
(7)学生计算。
(8)部分操作:·在桌面上用支架排列出各天体的距离。
最新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太阳系》获奖教案1 (2)

《太阳系》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
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二、过程与方法1.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
2.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和收集整理资料,并进行交流,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
2.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3.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可以逐渐被人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
教学难点根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及各行星赤道直径数据表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教学方法演示法、探究法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太阳系图片、多媒体资料、八大行星数据表、八个铁丝制成的支架、橡皮泥、小皮球、直尺等;教师事先考察制作太阳系模型的室外场地。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太阳系的资料,小组内先进行交流。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示太阳与地球的图片。
2.谈话:知道图上的是什么吗?(板太阳和月球)我们都知道地球绕着太阳转,那们还有那些天体围绕着太阳运动?3.归纳太阳系的概念: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
二、新课学习(一)初次建模,认识太阳系八大行星。
1.关于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你们知道哪些知识呢?2.(出示八大行星的平面图)刚才同学们提到八大行星,老师这里就有缩小100亿倍的八个行星平面图,上面只有号码,没写上名字,你们能否按照书本提供的赤道直径来推测相对应的行星?(二)二次建模,认识太阳系是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1.在太阳系中,八大行星就这个排列着从近到远绕着太阳不停地转,但它们之间的距离跟黑板上呈现的一样吗?2.布置任务:借助提供的数据(八个行星与太阳平均距离),做出这八个行星的模型。
3.仔细观察表格内的数据,思考:怎样才能把八大行星距离通过模型表现出来?(八大行星模型跟实际的距离比)方法提示:把从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作为一个天文单位。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太阳系》教学案例.docx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太阳系》教学案例教学目1、知目学生通自主探究学,知道太阳系的成,知道八大行星的名字及排列序,了解八大行星的概况。
2、能力目培养学生的手操作能力、自主学的能力和作、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他利用互网收集,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展学生的用能力。
3、情感目通察、找、搜集和交流信息与操作践,体科学探索的趣;了解国内外有关探索太阳系的情况,激学生珍生命、保人的家园——地球的情感,极参与源和境的保,通同学的合作交流及活,形成敢于表达思想、尊重他人意的品。
教学程(— )情景入激趣1、媒体播放:神舟七号入太空2、::是生在什么,什么地点的一件什么事件?生1:2008 年 9 月 25 日我国航天首次空出活。
生2:地点在甘酒泉射基地。
生3:⋯⋯:看了神舟七号入太空,你有什么感想?学生交流。
生1:我得我国家的科学家真了不起!生2:我咱的祖国感到傲。
生3:我想在就要努力学,将来成的科学家!:随着科学技的展和人社会的步,人已把探索和游的目光集中到了神奇的宇宙,你向往神秘的宇宙太空?你想探索神奇的宇宙奥秘?:我所在的星球属于宇宙中的太阳系,就我一同去了解太阳系更多的奥秘吧 !( 板:太阳系 )3、交流已有准:通前料,你了解了太阳系的哪些知?学生交流:生1:月球地球,地球太阳。
生2:太阳每每刻都在光。
生3:月亮本身不光,但可以反射太阳光。
:看来大家太阳系有了一些。
(二)、初步构建新知1、收集料:了一步太阳系,老大家置了一个名“太阳系”的件,我点“星体知” ,从中得关于“太阳系”更多的知,学生操作看。
2、交流新知:来交流一下,你太阳系有了哪些新的?根据学生的回答行件播放。
学生交流:生1:太阳会发光,地球和月球不会发光。
生2;在太阳系中,是以太阳为中心,地球绕着太阳转,月球绕着地球转。
生3:像太阳这样自己发热发光的天体叫恒星。
像地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恒星运行的星,叫做行星。
像月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行星运行的星,叫做卫星。
(新编)最新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太阳系》教学设计

太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系及其形成。
2、了解八大行星。
3、初步形成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了解太阳系的基本情况。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意识。
四、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太阳系的资料,教师准本有关太阳系的录像资料,课件。
五、教学过程1.导入导入语: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地球属于什么系吗?(学生回答)那么你们有知道在太阳系中有几大行星吗?它们又是什么?(学生回答)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遨游太空。
2.出示PPT,展示学习目标。
3.让学生们预习课本,了解太阳系的知识。
学生会提出问题,太阳系是怎么形成的,教师可以留有悬念,并将答案在视频中公布。
4.欣赏图片,开阔学生视野。
5.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
地心说最初由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提出,后经亚里士多德、托勒密进一步发展而逐渐建立和完善起来。
托勒密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
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轨道上绕地球运转。
其中,行星的运动要比太阳、月球复杂些:行星在本轮上运动,而本轮又沿均轮绕地运行。
在太阳、月球、行星之外,是镶嵌着所有恒星的天球恒星天。
再外面,是推动天体运动的原动天。
地心说是世界上第一个行星体系模型。
尽管它把地球当作宇宙中心是错误的,然而它的历史功绩不应抹杀。
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有力地打破了长期以来居于宗教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实现了天文学的根本变革。
日心说的观点是:(1).地球是球形的。
如果在船桅顶放一个光源,当船驶离海岸时,岸上的人们会看见亮光逐渐降低,直至消失。
(2).地球在运动,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
因为天空比大地大的太多,如果无限大的天穹在旋转而地球不动,实在是不可想象。
(3).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在太阳系中心,地球以及其他行星都一起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只有月亮环绕地球运行6. 了解太阳系的概况。
太阳系就是现在所在的恒星系统。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太阳系大家庭》

1.掌握太阳系的基本构成,理解行星运动规律,培养空间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分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增强生态保护意识;
3.了解人类对太阳系的探索历程,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合作交流与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4.培养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太阳系进行科学研究,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太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太阳系大家庭》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注意到太阳和星星的位置变化?”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太阳系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太阳系的基本概念。太阳系是由太阳和围绕它运行的八大行星组成的。它是宇宙中一个特殊的星系,因为拥有适宜生物生存的地球。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地球的季节变化。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太阳系的组成和行星运动规律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太阳系的组成、行星运动规律以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太阳系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太阳系教科版

师:通过观看,能不能说一说什么是太阳系?
生:(预设: **星有卫星——其他星也有吗?
大小不同——大小相差多少?
有的有卫星有的没有——你看到哪些有哪些没有?
公(自)转的周期不同——如何不同了?
颜色不同——什么缘故不同?)
师:刚才的观看让大伙儿对太阳系有了许多新的发觉,这确实是太阳系吗?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在这次观看活动终止后,共同回答“什么缘故叫太阳系?”那个问题。
(3)第三次观看——场景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看、讨论,回答什么缘故叫太阳系。
3、构建太阳系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太阳系有了这么多了解。
现在请大伙儿闭上眼睛,我们在头脑中建筑一个太阳系,第一我们要建……然后再增加……还需要有……
学生闭上眼睛,共同构建太阳系。
师:在构建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
生:(预设:太难了、大、复杂、有规律、奇异)
三、拓展延伸
1、师:太阳系对我们来说差不多专门庞大、专门复杂、专门奇异了,那么太阳系之外是什么呢?
生:银河系。
师:谁能给大伙儿介绍一下银河系。
学生介绍
师:太阳系那么大、那么复杂,和银河系相比呢?请大伙儿看一段视频,里面是现时期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
学生观看、谈感受。
2、师:科学家们对宇宙刻苦的、不断研究,缘自于对所研究对象的深深热爱,我们来听一听这首《太阳系之歌》,它的词作者是闻名的火星研究专家郑教授。
期望每位同学都成为像郑教授如此。
最新科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太阳系》教案

对于太阳系的组成,学生知道八大行星,有的还知道它们离太阳的远近排列顺序,还知道冥王星
被降级为矮行星了。我们教学时,应重视这些信息,不要将学生当成一张白纸,应在学生已有认知
水平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因此,教学中,对于学生已知就不再强调,对于学生知之甚少或有疑问的,
生
师:同样要科学的依据。
课件
师:这是一组数据,与太阳的平均距离,哪一组对呢?现在来摆一下他们的距离。
生:改正刚才的纸片顺序
生上黑板摆
师:在黑板上看到的是一条线,真实的宇宙会是这样的吗?
生:
师:为什么不会?
生:公转速度,和距离
师:都不一样,我们只是为了比较远近,能感受他们巨大吗(扩大10亿倍)
师:这就是建模型
课堂上就不再一一详细介绍了
师:请看这组数据,是科学家测得的八大行星及太阳的直径,通过比较直径能比较出什么?
生:大小
师:谁最大,谁最小?
师:从大到小依次排列出来了,那和你刚才画的大小是一样的呢?
师:那能通过这组数据来修改你们的猜想图呢?
生
师:真的可以?那请哪位同学来画水星4千多千米大小的在纸上?
生
师:那我们在纸上画的是以什么为标准?
3.现在来到100米,100千米,......当到100亿千米时,我们看到什么呢?
...............
生:看到一个星系,?
师:那是哪:回答得非常准确,这就是我们生活地球所处的太阳系.
课件图
师:你看了这些相片后,你感受到太阳系的什么呢?
生:地球很小
生:太阳系很大,很辽阔
师:他知道八大行星和其他很多,你是怎么了解的呢,用什么方法.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5 太阳系|教科版 (3)

同学们,宇宙是浩瀚的,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也是没有止境的,让我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八、板书:(略)
3、学生已有很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准备
有关太阳系的图文资料、音像资料、文字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学生说关于描写太阳诗句、成语、典故等。(PPT出示:阳光普照的草地)
这说明,在很久以前,人类对太阳这个天体就非常关注了。
2、小结:通过预习教材,我们知道了: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小行星、流星、彗星)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太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交流关于太阳系的信息。
3、板题——太阳系
二、小组交流学习内容
现在教室就是太空站。我们每个小组就是一个探索队。
1、交流八大行星的特点及相关信息。
2、组内整理太阳系天体特点。
3、教师巡视。
1、学生汇报:
要求和提示:(1)在探索队汇报的时候,请其他队员注意倾听。
(2)把你的“太阳系小书签”送给你觉得表现最好的同学。
《太阳系》教学设计
年级:六年
学科:科学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相互协作的精神。
2、通过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和交流,提高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注人类对星球最新探索和相关技术的发展进步情况,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进步而深化和拓展的,从而教育学生珍爱生命,保护地球家园。
[拓展]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八大行星的特点吗?
预设:最小的大行星----------------水星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5太阳系》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5太阳系》教案一. 教材分析《3.5太阳系》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的一部分。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系中的各种天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形象的模型和有趣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太阳系的直观认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天文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宇宙有了初步的认识。
他们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可能已经了解了一些关于太阳系的基本知识,如太阳、地球、月球等。
但他们对太阳系的整体认识还不够系统,对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的了解也相对较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补充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建立起完整的太阳系概念。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系的组成,知道太阳系中有哪些行星、卫星等天体。
2.掌握太阳系中各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太阳系的组成及其各天体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观察、分析太阳系中的各种天体。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向学生传授太阳系的有关知识。
2.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模型等,了解太阳系的组成。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太阳系中各天体之间的关系。
4.实践活动:学生动手制作太阳系模型,加深对太阳系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太阳系的图片、模型等。
2.太阳系模型:用于学生实践活动。
3.学生分组:提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名组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太阳系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太阳系,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太阳系的组成,介绍太阳、行星、卫星等天体。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系的模型,加深对太阳系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太阳系中各天体之间的关系。
最新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太阳系》教优质学案例

《太阳系》教学案例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知道太阳系的组成,知道八大行星的名字及排列顺序,了解八大行星的概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他们利用互联网收集,处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观察、查找、搜集和交流信息与操作实践,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了解国内外有关探索太阳系的情况,激发学生珍爱生命、保护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情感,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通过同学们的合作交流及辩论活动,形成敢于表达思想、尊重他人意见的品质。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激趣1、媒体播放:神舟七号飞入太空2、谈话:师:这是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一件什么事件?生1:2008年9月25日我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
生2:地点在甘肃酒泉发射基地。
生3:……师:看了神舟七号飞入太空,你有什么感想?学生讨论交流。
生1:我觉得我们国家的科学家真了不起!生2:我为咱们的祖国感到骄傲。
生3:我想现在就要努力学习,将来成为这样的科学家!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已经把探索和游览的目光集中到了神奇的宇宙,你们向往神秘的宇宙太空吗?你们想探索神奇的宇宙奥秘吗?师:我们所在的星球属于宇宙中的太阳系,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去了解太阳系更多的奥秘吧!(板书:太阳系)3、交流已有准备师:通过课前查阅资料,你们了解了太阳系的哪些知识?学生交流:生1: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
生2:太阳每时每刻都在发热发光。
生3:月亮本身不发光,但可以反射太阳光。
师:看来大家对太阳系有了一些认识。
(二)、初步构建新知1、收集资料师:为了进一步认识太阳系,老师为大家设置了一个名为“太阳系”的课件,让我们点击“星体知识”,从中获得关于“太阳系”更多的知识,学生操作观看。
2、交流新知师:谁来交流一下,你对太阳系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课件播放。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5 太阳系|教科版 (5)

重点:了解太阳系的构成和系内各天体的特点。难点:利用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建立太阳系模型。
教与学的媒体选择
多媒体教学平台,网络,PPT
课程实施
类型
偏教师课堂讲授类
√
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类
备注
教学活动步骤
序号
1
引入:播放太阳系的视频,让学生先从视频中直接看到太阳系的构成。从而引入我们研究的课题。
图片
活动概述
教师操作多媒体信息平台,引导学生认识太阳系。学生观看视频后小组讨论汇报,总结归纳太阳系结构及有关数据。
教与学的策略
教: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示太阳系的结构和数据分析。学:小组形式讨论。
反馈评价
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支持对学生本阶段学习进行评价反馈。设计课件形式的练习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活动2:建立太阳系模型
……
评价量规
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分析性评价量规
其它
参考书
备注
活动目标
通过数据处理建立太阳系模型
解决问题
建立比较合理的太阳系模型
技术资源
多媒体技术,
常规资源
橡皮泥、牙签等学具
活动概述
通过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太阳系各天体数据及直观大小,学生通过对数据进行处理建立太阳系模型。
教与学的策略
教:多媒体展示太阳系各天体数据及相关知识。学小组讨论处理数据。
反馈评价
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支持对学生本阶段学习进行评价反馈,设计课件形式的练习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2.会运用收集资料的方法来认识和了解太阳系,并能对数据按需求进行处理,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来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3.意识到收集、整理和交流资料也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在交流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阳系》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知道太阳系的组成,知道八大行星的名字及排列顺序,了解八大行星的概况。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他们利用互联网收集,处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查找、搜集和交流信息与操作实践,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了解国内外有关探索太阳系的情况,激发学生珍爱生命、保护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情感,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通过同学们的合作交流及辩论活动,形成敢于表达思想、尊重他人意见的品质。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激趣
1、媒体播放:神舟七号飞入太空
2、谈话:
师:这是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一件什么事件?
生1:2008年9月25日我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
生2:地点在甘肃酒泉发射基地。
生3:……
师:看了神舟七号飞入太空,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讨论交流。
生1:我觉得我们国家的科学家真了不起!
生2:我为咱们的祖国感到骄傲。
生3:我想现在就要努力学习,将来成为这样的科学家!
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已经把探索和游览的目光集中到了神奇的宇宙,你们向往神秘的宇宙太空吗?你们想探索神奇的宇宙奥秘吗?
师:我们所在的星球属于宇宙中的太阳系,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去了解太阳系更多的奥秘吧!(板书:太阳系)
3、交流已有准备
师:通过课前查阅资料,你们了解了太阳系的哪些知识?学生交流:
生1: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
生2:太阳每时每刻都在发热发光。
生3:月亮本身不发光,但可以反射太阳光。
师:看来大家对太阳系有了一些认识。
(二)、初步构建新知
1、收集资料
师:为了进一步认识太阳系,老师为大家设置了一个名为“太阳系”的课件,让我们点击“星体知识”,从中获得关于“太阳系”更多的知识,学生操作观看。
2、交流新知
师:谁来交流一下,你对太阳系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课件播放。
学生交流:
生1:太阳会发光,地球和月球不会发光。
生2;在太阳系中,是以太阳为中心,地球绕着太阳转,月球绕着地球转。
生3:像太阳这样自己发热发光的天体叫恒星。
像地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恒星运行的星,叫做行星。
像月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行星运行的星,叫做卫星。
(三)、提出探究问题
1、课件播放:太阳系景观
提问:
师:太阳系到底有什么呢?面对太阳系你心中有哪些疑问?
2、学生提出探究问题
生1;太阳系的八大行星,离太阳最近的是哪一颗?最远的是哪一颗?我们居
住的地球排在第几位?
生2:八大行星中,哪一个自转的最快?哪一个公转的最快?
生3:太阳周围的这些天体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生4: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怎样运行?.
生5:地球有卫星,那太阳系中的其他行星有卫星吗?个数一样多吗?
生6:彗星和流星体有什么特点?
生7:流星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能发出光芒?
生8:太阳系是由哪些天体组成?
3、教师适时评价
(四)、开展专题研究
1。
幻灯片出示研究步骤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你可以从中选择一、两个或几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研究主题;做一个小小科学家对太阳系进行探索研究1好,接下来,请大家按照科学家的研究方式展开课题研究,我们可采取以下步骤:
幻灯片演示:专题研究步骤
一是教师分发有关课题资料袋。
二是围绕研究专题,对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填写“研究报告单”。
三是每个小组将本组的研究成果进行交流,汇总,整理。
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开始去探索神奇的太阳系吧!
2、深入研究,进行信息收集和整理。
播放媒体,出示学生所需资料。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举手求助,资源共享。
3、交流,合作完成研究报告。
师:同学们的研究方法很正确,确定了研究的目标,收集了有用的资料研究自己的项目。
下面把你们的研究成果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组长注重汇总、整理。
(五)、进行研究小结
1、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自己今天的收获
生1:我知道了什么叫恒星,什么叫卫星,什么叫行星。
生2:我知道太阳是太阳系里唯一发光的恒星。
我知道八大行星的名称及排列顺序。
生3:我知道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由八大行星、小行星、卫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
生4;我知道,八大行星是按照自西向东的方向围绕太阳公转的,它们公转的轨道都是椭圆的。
2、课堂评价小结。
生5:我知道流星是怎样产生的,它为什么能发出光芒?
生6:我知道在八大行星中,除水星、金星外,其他的行星都有卫星,卫星的数目不同。
例如:火星有2个卫星,土星有1 0个卫星,木星有1 3个卫星。
生7:我知道彗星是围绕太阳转动的形状如扫帚一样的星,它们公转的轨道又扁又长,绕太阳一周要很长时间。
2、课堂评价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