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民主政治解读_田海蓝
如何看待西方的民主政治
作者: 凌胜银
作者机构: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出版物刊名: 红旗文稿
页码: 13-16页
主题词: 西方国家;民主政治;政治文明;政治制度;中国
摘要:早在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讲:“斯大林严重破坏社会主义法制,毛泽东同志就说过,这样的事件在英、法、美这样的西方国家不可能发生。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33页)为什么不可能发生呢?22年后,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规划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时。
又一次强调: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
”为什么又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呢?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对西方民主政治有个全面深入的了解。
西方民主话语霸权的政治解读
西方民主话语霸权的政治解读作者:倪春纳来源:《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3期摘要:凭借风靡全球的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的洗礼,西方发达民主国家在普世性的政治修辞中谋取了强势的话语霸权,显然,这一局面的形成与美国、欧盟以及其他国际组织等所积极推动的民主输出不无关系。
通过在输出过程中对“民主”的语言学“美容”和“包装”,欧美发达民主国家向后发民主国家进行了潜移默化的话语规训与灌输。
西方民主的话语霸权所反映的深层文化机理,是西方基督教文明与民主的亲缘关系对全球民主版图的扩张和影响。
然而,以无视现实的浪漫主义态度鼓吹自由主义民主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的论断显然显得过于乐观,事实上西方民主并未像其宣称的那样已经获得了毋庸置疑的话语霸权,近年来,全球民主化进程中所发生的诸多民主衰退案例就是很好的证明。
关键词:西方民主;话语霸权;民主输出;基督教文明中图分类号:D0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242(2013)03-0040-09著名美国学者辛道辙(Doh Chull Shin)指出:“我们生活在一个民主高歌猛进的里程碑式的时代”,“在过去的30年里,它史无前例地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开来”。
作为一种政治理想,民主在全球已经取得压倒性的民意支持,成为“事实上唯一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政治模式”。
“世界价值观调查”(World Values Survey)最近两轮的调查结果表明,“每个社会的明显多数人口都认可民主政治体制”;作为一种制度实践,民主已成为全球性的唯一拥有广泛合法性和占据主导地位的政治制度。
根据“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对2011年世界自由状况的调查,全球现有117个民主国家,占全球国家总数的60%。
毋庸置疑,在民主一路高歌猛进的时代,作为“一种激动人心的政治理想”和“一种令人神往的政治形式”,民主已经在普世性的政治话语中谋取了一种强势的霸权地位。
然而,反思当下民主炙手可热的话语霸权,不难发现其中所蕴含的西方民主的话语烙印。
西方民主政治中的妥协精神
文 史 哲J OU RNAL OF L ITERA TURE ,HISTOR Y AND P HILOSOP H Y 2005年第2期(总第287期)No 12,2005(Serial No 1287)收稿日期:2004-04-06作者简介:龙太江(1968-),男,湖南隆回人,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方政治文明中的政治妥协研究”(03BZZ005)。
西方民主政治中的妥协精神龙太江(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 要:在西方,妥协不仅是民主政治中的常见现象,而且也获得了文化上的认同,在许多国家成为公众和社会珍视的价值与传统。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妥协被认为与西方社会的两个核心理念———自由、民主有密切联系。
就它与自由的关系而言,妥协是暴力之外唯一有效解决冲突的手段,以妥协方式解决冲突是自由民主政治的基本价值取向,妥协因而被认为是自由不得不付出、并且也值得付出的代价;就它与民主的关系而言,妥协与人民的同意、保护少数等民主政治的核心理念是一致的,妥协精神对保证西方民主政治的健康运行有着重要意义,是民主的重要精神条件。
关键词:西方民主政治;妥协精神;自由中图分类号:D5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1-4721(2005)02-0156-06 众所周知,民主政治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确立与稳定发展既有制度设计上的原因,也有精神文化上的支撑。
对于前者,学界已有许多分析,而对于后者,人们的认识似乎还有不够深入之处,比如,对西方民主政治中的妥协精神,学界的讨论并不多,还有进一步探讨之必要。
一、妥协:西方民主政治的政治文化如果说,在阶级斗争的极化思维中,我们曾经有意无意地把妥协等同于“背叛”、“投降”,从而对其作出否定性价值判断的话,那么,在西方政治文化中,对妥协似乎宽容得多。
其实,政治妥协不仅是西方民主政治中一种司空见惯的政治现象,而且已进入西方社会的政治文化层面,在一些国家产生着深远影响。
第九讲 民主政治的基本问题(三)
5、自由的本质
对个人权利的保护,使其不受非正当侵害。
政治学原理
三、自由的范围
政治学原理
自由的范围和界限 第一,人们的哪些行为(权利)是免 受不正当干预的?第二,在摆脱外在干预 的情况下,个人应当如何选择和行动,或 者说,人们的行动领域是什么?第三,人 们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受到干预?
政治学原理
政治学原理
4、政治自由
消极自由在政治领域的对应词为“ 消极自由在政治领域的对应词为“政治自 由”,实质上是一种由政治规定的免受不正当侵 犯个人权利。政治自由在两个方面对个人的权利 作出规定,一方面是个人免于他人的侵犯,另一 方面是个人免于国家权力的侵犯,因而政治自由 方面是个人免于国家权力的侵犯,因而政治自由 实则上是防卫性的自由或者保护性的自由。 实则上是防卫性的自由或者保护性的自由。
政治学原理
3、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的关系 “成为某人自己主人的自由,与不受别人阻 成为某人自己主人的自由, 止地做出选择的自由,初看之下, 止地做出选择的自由,初看之下,似乎是两个在 逻辑上并不太远的概念,只是同一个事物的消极 逻辑上并不太远的概念, 与积极两个方面而已。不过,历史地看, 与积极两个方面而已。不过,历史地看,积极与 消极自由的观念并不总是按照逻辑上可以论证的 步骤发展,而是朝向不同的方向发展, 步骤发展,而是朝向不同的方向发展,直至最终 造成相互间的冲突” 造成相互间的冲突”。(以赛亚·伯林:《自由 以赛亚·伯林: 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 189页 年版, 论》,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189页)
政治学原理
2、伯林对积极自由的表述(成为自己主人) 伯林对积极自由的表述(成为自己主人)
“自由”这个词的“积极”含义源于个体成为他自己主人的愿望。 自由”这个词的“积极”含义源于个体成为他自己主人的愿望。 我希望我的生活与决定取决于我自己,而不是随便哪种外在的强制力。 我希望我的生活与决定取决于我自己,而不是随便哪种外在的强制力。 我希望成为我自己而不是他人意志活动的工具。我希望成为一个主体, 我希望成为我自己而不是他人意志活动的工具。我希望成为一个主体, 而不是一个客体;希望被理性、有意识的目的推动,而不是被外在的、 而不是一个客体;希望被理性、有意识的目的推动,而不是被外在的、 影响我的原因推动。我希望我是个人物,而不希望什么也不是;希望 影响我的原因推动。我希望我是个人物,而不希望什么也不是; 是一个行动者,也就是说是决定的而不是被决定的,是自我导向的, 是一个行动者,也就是说是决定的而不是被决定的,是自我导向的, 而不是如一个事物、一个动物、一个无力起到人的作用的奴隶那样只 而不是如一个事物、一个动物、 受外在自然或他人的作用,也就是说,我是能够领会我自己的目标与 受外在自然或他人的作用,也就是说, 策略而且能够实现它们的人。 以赛亚·伯林: 自由论》 策略而且能够实现它们的人。” (以赛亚·伯林:《自由论》,译 林出版社,2003年版,189页 林出版社,2003年版,189页) 年版
西方政治制度研究
西方政治制度研究一、研究概况:80年代以来,学者对西方政治制度的研究大体从两大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对西方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另一方面是对当代西方政治制度的研究。
总体上研究西方政治制度史的专著和论文较少。
主要成果有霞、金峰著《外国政治制度史》、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施治生、郭方主编的《古代与制度》,在国别史研究方面,,学者在西方大国的英国、美国方面的专著较多。
程汉大的《英国政治制度史》可以说是一部奠基之作,阎照祥1999年写成《英国政治制度史》是其发展。
虽然美国的建国历史不长,但是学者们对美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较为深入。
学者对当代西方政治制度的研究又可分为两大方面:一是对当代西方政治制度总体上的研究;二是对政治制度各个具体层面的研究。
在改革开放早期,国学者对当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关注更多的是从阶级本质出发,揭露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虚伪性,意识形态色彩较浓。
进入90年代以来,学者对西方政治制度的总体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学者们以科学的态度、借鉴的目的来研究当代西方政治制度,无论在体系结构,还是在制度分析上,较80年代,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对政治制度的具体研究层面,包括三个方面的容:一是国体与政体;二是国家结构形式;三是具体的各项政治制度包括立法制度、行政制度、司法制度、政党制度、选举制度等等。
总体上说,国学者对选举制度的研究还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介绍较多、分析较少,对这方面的研究稍嫌薄弱,有待加强和深入二、研究热点介绍:(一)、对西方政治制度史的研究1、霞、金峰著《外国政治制度史》,其中包含了西方国家如英、美、法、德等国政治制度发展的历史。
2000年,高等教育出版,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一书,在书中作者批判了两个误区:一是认为西方当代的政治制度是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起来的;二是认为西方的政治制度都是一种模式。
书中指出,西方的政治制度都源于古代希腊、罗马的传统,但是各国在它们自身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又都形成了本国特点。
当代西方政治理论中的协商民主政治理论
当代西方政治理论中的协商民主政治理论协商民主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西方政治学界兴起的一种民主理论与民主制度。
20世纪后期,社会分化加剧,社会主体日益多元化利益追求呈现出多元的取向;个人、政党、组织等对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不同利益的要求导致社会分歧也逐渐扩大。
不同种族、民族、宗教和社会团体需要形成一种多元的文化认同。
这种多元文化社会要求政治体制、运作机制对于解决分歧作出明确的回应,因此,社会文化的多元性是协商民主兴起的社会基础。
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多元性的社会现实也是协商民主的动力。
协商民主理论来源于自由民主理论和批评理论。
它强调在多元社会现实的背景下,通过普通的公民参与,就决策和立法达成共识,其核心要素是协商与共识,协商民主理论是对西方竞争性民主模式的反思与替代,它的兴起与发展是当代西方社会现实的反映。
一、协商民主的提出及其涵义协商民主作为民主理论的新发展,其提出是为了回应西方社会面临的诸多问题。
20世纪后期的西方社会是潜藏着深刻而持久的道德冲突的多元文化社会,在这种多元文化社会中,种族文化团体之间因认知资源的不平等而造成的多数人难以有效地参与公共决策的现象普遍存在。
协商民主重新强调公民对于公共利益的责任,强调对民意的质的提升,即通过不断地公共协商使各方都能了解彼此的立场,拓宽彼此的心胸,进而把私利提升为公利,以弥补选举民主多数票决的制度缺陷。
协商民主理论是在政治学家针对代议制民主政治体制在当代发展过程中的局限,对民主本质进行了深入反思的结果,是对自由主义民主或选举民主过于强调自由而忽视平等倾向的一种修正,是民主理论在当代的新发展。
协商民主一词首次从学术意义上使用是1980年,克莱蒙特大学政治学教授约瑟夫·毕塞特在《协商民主:共和政府的多数原则》一文中提出的。
在其民主观中,他主张公民参与而反对精英主义的宪政解释。
但是,真正赋予协商民主动力的是伯纳德·曼宁和乔舒亚·科恩。
西方民主政治的历史真相(我知道的历史)
西方民主政治的历史真相(我知道的历史)“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毛泽东其实对于我们这些现代人来说,最难受的事情,就是探讨很多发源于过去的事情的时候,没有办法剥去伪装,还原历史本来的面目。
如果能够最大程度的挖掘历史,就可以找到很多让我们困惑已久的答案!我是一个热衷于研究历史的人,30多年来,从各种野史、传说、故事到正史、评述也算是博览群书了,特别是金融领域的历史,是我长年以来十分关注的研究对象。
因此,仅在下面发表一下我个人对于西方民主和政治的看法!西方现在的民主政治和2000多年前古罗马、希腊时代的民主政治其本质含义是完全不一样的。
至少那时候的民主包含真正民主的成分更多一些!后来的宗教统治和政教分离时代我就不多说了,而现代民主体系的雏型,真正的出现,是在1702年威廉三世成为英国国王以后。
那么,这种现代的民主制度是如何诞生的?仔细研究以后我发现,这种民主制度的诞生具有着我们难以想象的历史原因。
公元697年,西方世界第一个金融缔造的国家:威尼斯共和国成立了(依附于罗马拜占廷帝国的附属国家)。
对于这个面积仅800多平方公里的小小附属国,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并不熟悉。
而对于这个国家曾经掌握着几乎整个欧洲的经济命脉的事实,更是被有意无意的忽略在我们经常看到的各种媒体和历史资料中(我们只是潜意识知道“威尼斯商人”是厉害的放贷者)。
但是,当顺着历史的痕迹延展开了,我们会惊奇的发现,目前执掌着世界金融权柄的美国金融集团(如果把美国看成一家公司,这些人就是的这个公司的真实董事会,而总统不过是隶属于董事会统治的CEO。
)核心力量竟然就是这个小小威尼斯国家金融财团的后裔。
而这些后裔在长达1千多年历史时光历程中的活动轨迹,竟然就是构成目前西方民主政治的本质来源!简单历史陈述:公元697年,威尼斯共和国成立;公元1194年,威尼斯共和国通过原始金融手段:放贷、期货和商业银行(包括现代央行的货币控制行为),控制了整个罗马帝国金融(80%的罗马帝国货币在他们手中掌握)。
如何评价西方民主制度
如何评价西方民主制度篇一:西方民主政治制度优缺点及对中国的启示西方民主政治制度优缺点及对中国的启示一、西方国家民主制度的几种形式及从实践情况和民主政治的运作来分析,不同的优点(一)多党制的优点1、多党制有利于政府清正廉洁。
多党制下权力比较分散,一党难以独掌政权,政治权力受到的监督和制约比较大,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腐败的发生。
2、多党制国家的选举采用的是比例代表制。
比例代表制是按照各党派所得选票的比例分配议会席位,因此保证了相当小的政党在议会中也有自己的代表。
为各社会阶层更广泛的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提供了较多的机会。
(二)议会民主制度优点1、政府首长(首相/总理)由立法机构最大政党的党魁出任,以确保政府的政策在立法机构得到支持。
2、政府全体内阁成员也是从议会议员中产生,议员执政可避免议员逐渐与实际社会脱节。
3、行政和立法机构有联系,可提高政府效率和避免政变发生。
4、称职的政府首长可以不限任期。
(三)三权分立民主制度优点三个机构具有相互独立的平等地位,分别具有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
三权分立制度是人类政治制度学上一大创举,用权力制约权力,是防止权力滥用的最有效方法。
二、从上述西方当代民主制度分析,西方民主制度存在如下弊端1、民主虚伪从选举制度来看,西方国家的选举都是金钱操纵的选举,西方发达国家的总统、总理、州长等都只有大的利益集团的代言人才能参加选举,其实际上都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西方国家的新闻媒体大多被政府和财团所控制,要为他们服务,必要的时候也要为他们说谎话;西方国家虽然都标榜自己讲人权,但事实上他们所做的远没有他们所说的那么好。
美国号称是“自由者的乐土”,但被剥夺自由人数的比例名列世界前茅。
根据联邦调查局2004年11月公布的数字,2003年美国执法人员共拘留或逮捕了1360万人次,全国每10万人中有4695.1人被逮捕。
西方国家经常标榜自己的民主,指责其他国家缺少民主,实际上是把“民主”作为干涉别国内政甚至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以实现自己的经济和政治目的。
从不同的国情看西式民主解析
从不同的国情看西式民主我想再次谈谈西式民主的问题,这种想法源于很多朋友在对我的一些文章的评论中,总会提到民主与“专制”的问题,尤其是在《草根网》和《中思网》的网友中。
为了不使文章太冗杂而不便于阅读,我只是简单地谈谈我的看法。
文中所提到的一些各国的具体情况,大家都会很清楚,我不做细致的说明,只谈道理。
以下是正文。
现在的中国,有一大批所谓的“民主自由人士”。
我为什么把“民主自由人士”几个字打上引号?因为,这些天天叫嚷恨不得马上实行西式民主制度的朋友们,常常以“民主卫士” 自居,在他们的眼里,好像只有他们热爱民主与自由,好像别人都愿意做人奴隶,这其实只能证明他们根本不善于理解他人,更不善于理解社会。
而实际上,是人都有民主与自由的愿望。
人类自古就有民主与自由的愿望,每一个时代都是如此,并非只有今天的人们才有此愿望。
可是,人类发展的历史规律在告诉我们,从愚昧到文明的路,绝对不是一下子就能走完的,这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
就好比婴儿总是要长大,但必须有成人的呵护与引导,否则,有可能变成恶人;树苗最终会变成良材,却需要人们不断的修整,否则,就有可能长出劣枝来。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其过程也需要我们不停的引导和拨正,道理是一样的。
我曾经有过多篇关于民主话题的论述,我的一个基本的观点就是,在现在的中国,甚至大部亚洲国家,依然不适合走西式民主之路,原因是显而易见的。
亚洲的人文环境与西方有着很大的差异。
就拿中国来说,中国人有自己的处世哲学,看待任何问题所用的标准和尺度依然是中国式的,不管形式上如何改变,但改变不了骨子里已经被祖先早已烙上的中国印。
中国人的权力至上的思维习惯、遇到权贵时的奴才般的自卑心理,是我们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的最大的绊脚石。
看看中国人在面对贪腐和不公之时的态度就知道,有谁敢公然指责贪官污吏的腐败行为?人们声讨着腐败,却也接受着腐败;妒忌着腐败,却也欣赏着腐败。
这就是中国人的实际状况。
西方在民主与自由的试验田里,已经不断地耕作了数百年,他们的民主思维已经深深地扎根于社会各个阶层的不同群体,他们的民主理念也已经被人们普遍接受。
对西方的政治民主模式到底怎么看
对西方的政治民主模式到底怎么看作者:刘熙瑞来源:《人民论坛》2011年第04期研究中国政治模式,有一个前提问题必须解决,这就是终结“历史的终结”理论。
这是基于中国政治模式的探索性、开创性得出的结论1完全否定说,把它说得一无是处,恨不得一棍子打死;2待变说,认为它肯定会被改变,只是等待时机;3先经后政说,认为中国经济已经市场化了,将来肯定会搞政治民主的;4路上说,认为中国正走在向西方民主前进的路上,只不过步子太慢。
这些批评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民主只有西方一个标准——自由民主,其他的都不算。
而政治发展就是走向自由民主制。
其实,这也正是“历史终结”理论的一种表现。
“历史终结”理论显然是非科学的“历史的终结”理论是美籍日裔社会学家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Fukuvama)首先提出,曾风靡整个西方世界。
他力图回答两个问题:一是,西方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体制是否具有普遍性的意义,它是不是最好的;二是,人们是否已完全认可了这种政治制度的历史价值。
他的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那么,对西方的政治民主模式到底怎么看?它是否已实现了“历史的终结”?除了这种政治模式外,还有无其它的现代民主模式?不弄清这些问题,中国的政治模式讨论就没有可能。
首先,其最大问题就是否定社会发展理念。
该理论自称是源自于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辩证法,但恰恰是黑格尔、马克思两个人最强调历史的发展。
在历史上,任何社会制度也包括政治制度,都是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由后者决定并为后者服务的。
当后者发生变化并使矛盾累积到一定程度时,新的社会和政治制度就要产生。
所以,社会与政治制度总是与社会生产力乃至生产关系共同发展的,这已为各国的历史事实所证明。
而生产力和经济制度的发展是无穷尽的,因而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发展也是无穷尽的。
从发展的无限性这一点,足以看到该理论的谬误。
其次,从西方政治民主模式的缺陷上看,它也没有终结人类历史的资格。
研究中国政治模式,有一个前提问题必须解决,这就是终结“历史的终结”理论。
对西方自由民主制的理解
对西方自由民主制的理解西方自由民主制是一种社会政治制度,其核心是强调自由、平等、民主和法治。
这种制度在西方国家普遍实行,并被视为现代社会的基石之一。
本文将从历史、理论和实践三个方面,探讨西方自由民主制的基本特征和优势,以及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一、历史背景西方自由民主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城邦制度,以及近代欧洲的民主革命。
自那时以来,这种制度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以自由、平等、民主和法治为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政治制度。
二、理论特征西方自由民主制的理论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由:西方自由民主制强调个人的自由权利,包括言论自由、宗教自由、结社自由等。
这些权利被视为不可剥夺的基本人权,是构建民主社会的基础。
2. 平等:西方自由民主制强调人人平等,即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同等的权利和机会。
这种平等观念是构建民主社会的重要前提。
3. 民主:西方自由民主制强调人民的民主权利,即人民有权参与政治决策,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利益。
这种民主观念是构建民主社会的核心。
4. 法治:西方自由民主制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和至上性,即任何人都应该遵守法律,不得违反法律。
这种法治观念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的重要保障。
三、实践优势西方自由民主制的实践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激发人民参与热情:西方自由民主制鼓励人民参与政治决策,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利益。
这种参与热情可以促进政治清明和社会进步。
2. 创新和适应性:西方自由民主制具有创新和适应性强的特点。
这种制度可以灵活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创新。
3. 维护人权和公正:西方自由民主制强调个人的自由权利和平等机会,维护人权和公正。
这种制度可以减少社会不公和不平等现象,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四、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尽管西方自由民主制具有许多优势,但它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1. 政治极化和分裂:随着社会变革和政治环境的变化,西方自由民主制面临着政治极化和分裂的问题。
不同群体之间的矛盾和分歧日益加深,导致社会不稳定和政治冲突。
认识西方民主政治
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辉煌属于希腊,是因为希腊的民主政治和高度的文化成就。
宏伟归于罗马,是因为罗马的法律制度、军事制度、建筑艺术和辽阔的帝国版图。
”古希腊罗马文明被西方人奉为西方文明之根,它们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以希腊为例,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首先,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通过作用于希腊社会经济生活从而间接地导致了民主政治的产生。
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说:“我们环绕着大海而居,如同青蛙环绕着水塘”。
古希腊多山、多岛,陆地隔成小块且彼此隔绝,这促成了希腊小国寡民体制(古代历史条件下,民主政治的前提)。
地中海式气候,耕地缺乏,粮食不足,经济作物丰富;为了生计,希腊人通过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解决人地矛盾。
广阔的海洋,便利的航海条件,也使希腊的海外活动更加频繁。
古希腊形成了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较早地接受平等互利的现象,这有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
其次,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和政治斗争,使公民有较多的直接参与政治事务的机会,是民主政治产生的政治条件。
古希腊小国寡民的国家形态一直没有被打破,这使得古希腊国家政治的发展走上了城邦(城市国家)的发展道路。
城邦制度下,存在着对集体事务比较关心的公民群体及集体行使权力的机构和传统,为民主政治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社会条件。
民主政治也是社会矛盾运动和不同社会阶层之间斗争的结果。
希腊社会存在贵族、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三个势均力敌的阶层。
随着工商业与小农经济的发展,阶级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各种社会矛盾和长期的斗争中,经过了比较、选择、彼此妥协,最后,较多的人掌握了国家权力,建立起程度不同的民主政治。
第三,发达的商品经济为民主政治的产生提供了经济基础。
频繁的海外贸易使工商业发达,广大的奴隶劳动又创造了大量财富。
这为民主制产生造就了一个坚实的经济基础。
同时,工商业活动的兴盛造就的工商业奴隶主,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中发挥了不小作用,工商业的发展也为中小手工业者和小农阶层提供了更多的致富机会,开辟了更广的财源。
高考热点分析及近代史易错知识点分析:西方政治民主化法制化历程
高考热点分析及近代史易错知识点分析:西方政治民主化法制化历程随着高考的临近,各种热点话题也开始受到关注,其中包括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的历程,这也是考生容易遗漏的知识点之一。
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分析,并为大家提供易错知识点的解释。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民主化和法制化。
民主化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体系、政治制度等逐渐朝着民主化方向发展,民主化的标志是政治权力下放、代表权力从集团手中转移到全体公民手中、选举制度和党派政治的建立等;而法制化则是指政治体系或政治制度中的法律体系趋于完善和规范化的过程,特别是在宪政政体中,宪法是最高法律,保障个人、团体和政府的权力和义务,并规定了政治体制和政治权力的性质和范围。
接着,我们来谈谈西方国家的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历程。
西方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的历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法治转型期、西方政治民主化一般阶段和西方政治民主化趋势下的法制化。
1. 法治转型期:其中,英美法系法治转型最早,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国家开始逐渐实行各种民主改革,如美国的宪政建设、英国的议会制度改革、法国的公共法制建设等。
这个阶段主要特征是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并行不慢,大多数西方国家走向法治建设。
2. 西方政治民主化一般阶段:在西方国家普及民主制度、金融资本主义逐渐完善的情况下,20世纪20年代以后民主制度和法治建设逐渐成为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西方国家的政治民主化基本完成,政治民主的功能不断得到扩展和深化。
3. 西方政治民主化趋势下的法制化:随着西方国家不断加深民主化和资本主义市场化的发展,法治和民主化也转向相互依存的关系,成为促进和限制国家发展、社会进步、身体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
这时代的主要特点是国家权力逐渐向公民转移,法治逐步承担起民主化的重要职能。
以上是关于西方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历程的概括,我们来看一下其中一些易错知识点:1. 民主化和法制化的概念:有些考生容易将二者混淆。
西方民主政治的内涵、特点及其反思研究
西方民主政治的内涵、特点及其反思研究西方民主政治的內涵、特點及其反思研究劉性仁*(北京大學法學院憲法與行政法學專業博士生, 北京100871)內容摘要:本文首先就民主政治的涵義進行梳理,其次對於民主政治的特點、條件、類型等依序討論並進行論證,最後進行西方民主政治的省思及盲點,希望能夠透過本文研究,更能精確地體會到西方民主政治的內涵與特點。
關鍵字:民主政治、大眾式的民主、精英式的民主一、前言民主政治(Democracy)是一種由人民來進行統治的政府形式,關於民主政治的內涵研究,數世紀來一直是激烈爭辯的話題,關於民主政治的討論,最早溯及到希臘時期的雅典,雅典是民主政治的最佳代表,在雅典的民主政治的政體下,公民有著不同的角色、地位與作用,公民在政治權利上與法律之前是平等的,公民都審議公共問題的公民會議中的成員,並且遵循著多數決原則,公民對政府運用控制權,公民可以實現選舉的權利,公民也享有政治自由與公民自由,可以批評也可以反對,公民更可以透過法律,來建立公平審判的秩序與承認對於政府的合法限制,而免於政府專制。
西元前431年,伯裏克裏斯(Pericles)為了對抗斯巴達而犧牲陣亡的雅典戰士,所發表的國殤演說,這篇演說是非常重要的一篇民主演說,該篇演說中所強調的民主體制是1.統治權屬於大多數人而非少數人2.尊重法律與權威3.關心公共事務4.容忍與自由5.以公開討論決定政策6.開放社會7.多才多藝。
此篇演說中對於民主的描述,只是一種理想,並非是現實性的,事實上,在西元第五及第四世紀的雅典,他的民主政治受到幾種限制,並非是完美的,首先希臘人的公民概念是偏狹的,它排除了婦女、兒童、外僑與奴隸,公民的資格是由出生而來的,很少是由後天所獲取的,因此公民在社會階層中有著相當固定的社會階層,其次,城邦被視為是一種有機體,他高於個人及其它團體,政體就是國家、民族與社會融合成一體,而沒有獨立的權力中心,公民自由是指城邦社群中的自由及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的責任,公民並盡心地替民主政體犧牲奉獻,再者,只有少數的公民在任何時候出席公民大會,因此政治領導主要是貴族式,並且有政治迫害;當時有許多古希臘的思想家,並不支持雅典的民主政治,也都對民主政治提出了強烈的批評。
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兴起及其价值启示
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兴起及其价值启示【摘要】西方协商民主理论是一种新兴的民主理论,强调政治决策应基于协商和共识。
本文首先介绍了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基本概念,包括其核心思想和原则。
探讨了该理论的历史背景,分析了其在西方民主发展中的重要性。
接着,阐述了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主要观点,如重视公民参与和民族协商。
然后,分析了该理论对政治运作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强调其促进政治稳定和民众认同。
探讨了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对中国的启示,包括在管理社会矛盾和推动政治改革方面的借鉴。
结论部分总结了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重要性,探讨了其在中国的应用前景,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的趋势。
整体而言,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对中国政治体系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兴起,价值启示,基本概念,历史背景,主要观点,影响,中国启示,重要性,应用,未来发展。
1. 引言1.1 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兴起及其价值启示西方协商民主理论是一种与传统的多数派决定民主不同的民主模式,它强调政治决策的过程应该通过协商、妥协和达成共识的方式进行,以确保尊重少数意见的权利和建立政治稳定。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西方协商民主理论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和认可。
这种民主理论的兴起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它提醒我们在政治决策过程中应该重视不同声音的表达和尊重。
政府应该积极倾听并吸收多元化的意见,以建立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政治体制。
西方协商民主理论鼓励政府、政党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共同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这种合作精神有助于凝聚社会共识,推动民主进程。
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兴起不仅为西方社会带来新的政治实践,也为全球民主化进程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中国,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实践经验,探索建立更加民主、平等和包容的政治体制。
通过开展广泛的协商和对话,我们有望实现政治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兴起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和借鉴,不断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建设,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作出更大的贡献。
我看西方民主政治,西方民主政治,西方政治
我看西方民主政治一个多世纪过去了,美国的民主政治的形式可以有变,如现今的黑人代表人物可以进入美国政坛,在法律上美国的印第安人和其他少数族裔也可以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
然而,两党政治人物所代表的美国垄断资本集团的根本利益未变,其所维护的美国式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始终不变。
其实,就政治哲学角度看问题,“民主政治”作为一种政体,它是相对“专制政治”的一种政治制度而存在的。
它的形成与发展,均有其自身的逻辑,既有其合理性一面,同样存在着局限性的一面。
西方民主政治的形成人类自从成为一个群体开始,就离不开自我“管理”。
对人群进行管理,这就是政治。
诚如孙中山所言:“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
”19世纪中期以后,日本、俄国和德国,随着资产阶级改革的完成,封建主义与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合流,也先后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二元制的君主立宪制政体。
随着历史的演变,如今二元制的君主立宪体制基本上已被淘汰。
留下的实行“民主政体”的情况大致如下:议会制的君主立宪制,仍为现代不少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
如英国、荷兰、比利时、丹麦、挪威、瑞典、泰国、日本等;议会制的共和制,当前实行的国家有法国、意大利、德国、奥地利、印度等;总统制的共和制,以美国最为典型。
其他的有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埃及、印度尼西亚等国。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尽管具有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但它毕竟是人类政治发展史的巨大成果,是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决不能割断历史,不能脱离历史对它进行苛责;应采取批判继承的科学态度。
对其阶级局限性部分应有清醒的认识,不能一味拜倒脚下;对其民主性精华部分,完全应该吸收继承为我所用,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那么,在近代西方的民主政体中,究竟有那些值得继承的东西呢?西方民主政治的精华在了解了西方民主政治的简要演变过程后,人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西方的民主政体是西方历史发展的产物;即使同为“西方民主政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西方国家也有多种不同的形式,并没有一个划一的“统一模式”。
论妇女参政议政的自身条件
作者: 田海蓝
作者机构: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社科系
出版物刊名: 党政干部论坛
页码: 13-14页
主题词: 妇女参政 主体意识 社会角色意识 社会责任意识 文化素质 参政议政 文化科学知识人类社会 妇女文化 妇女组织
摘要: 首先,妇女主体意识的树立是妇女参政议政的根本条件。
妇女主体意识的中心是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首先表现在社会角色意识。
充担社会角色,登临社会舞台是妇女参政议政的起点。
人类社会的本体应是男性和女性的世界,失去妇女角色的社会是一个残缺的社会,残缺的社会是不完善的。
所以,妇女参政议政是建立完善社会的殊荣。
具备了社会角色意识才能走向社会政治舞台,行使受法律保护和给予的社会权力。
妇女对家庭角色一般都能主动意识到,是因为一个家庭没有妇女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家,在家庭生活中妇女的角色和地位是显而易见的。
然而,一旦从宏观上观察妇女的社会角色和地位时,人们就很难看到其重要性。
人类社会从产生至今尚未进入尽善尽美的社会,人们往往习惯于不完善的社会现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卷 第1期2001年2月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Wuhan U niv ersity of T echno lo gy(So cial Science Editio n)V ol.14 N o.1Februar y2001西方民主政治解读田海蓝(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武汉430063)摘要:民主政治是一种思想理念与国家制度形态。
西方民主政治泛指西方的国家制度形态,它继承了西方古代奴隶制民主政治的精华,在反神教斗争中逐步形成。
由于西方各国的国情不同,又形成了诸种民主政治模式和原则,其目的都是为了表达和维护统治者的利益和意志。
关键词:民主政治;西方民主政治理念;模式;原则中图法分类号:D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614(2001)01-0018-03 民主与政治的结合为民主政治。
这里的民主是与“权力”和“统治”联系在一起的,是一种国家制度、国家形态。
这里的政治是指国家政权,是围绕着国家政权问题展开的。
民主政治,既是一种思想理念,又是国家权力的结构方式和组织形态。
从这个定位出发,我们解读一下西方民主政治的形成、构成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西方民主政治继承了西欧奴隶制民主政治的精华西方民主政治的雏形,来自古代希腊奴隶社会的文明成果。
其思想理念和制度模式,我们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述中可以认识到些许。
柏拉图的民主政治思想是以他的政治著作《理想国》、《法律篇》为代表,通过对奴隶制民主政治及国家现象的观察和剖析,阐明了他的奴隶主等级制的民主政治观。
其核心内容可以归纳为“民主政治论”、“正义国家论”、“理想王权论”。
“民主政治论”的要旨是讲,由第一等级:哲学家、第二等级:武士、第三等级:农民及手工业者共同组成执政国家,强调“统治”与“服从”相息相安,以等级民主划分阶梯。
这种民主政治“只是埃及种姓制度在雅典的理想化”而已。
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生活在古希腊的城邦制度濒临极大危机的时代。
为了挽救这种危机,这位古典政治家对奴隶制的城邦民主政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著成《政治学》,从整体价值和完全意义上阐明了关于国家的起源、目的、任务及活动原则,形成了他的民主政治观。
这种民主政治观概括起来是:国家是一个自然形成的、至善至和的社会团体,这个团体要实行的任务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做“善事”。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国家应该是“民治法制”,其目标就是实行“民主程序”。
看来亚里士多德把“民主程序”与民主实质放在同等地位。
法定的民主程序是以照顾到公共利益的多少为标准,照顾多的为正宗的政治,否则为“变态”的或偏离的政治。
正宗的则有:君主制政治、贵族制政治、共和制政治。
而非正宗的“变态”的或偏离的政治则有:君主制、寡头制、缺少法律制度限制的平民制等。
诚然,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民主政治理念的出发点是以维护奴隶主群体统治为目标,但剔除其奴隶主统治的糟粕,仍然留下有可以继承的遗产:(1)国家是一个众人参与的具有实体存在的组织和团体,这种组织和团体应该是“和睦安宁”的。
(2)有法律制度保证的等级参与能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
(3)维护统治权威是城邦民主政治存在的前提,法制是它的保障。
据此,我们似乎可以从现代西方民主政治思想和体制中看到与古代民主政治类似的影子。
换句话说,现代西方民主政治正是继承了古代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的某些遗产,尽管这些遗产“陈词难辩”,但它毕竟为近代资产阶级呼唤民主政治的新生提供了原始材料。
诚收稿日期:20000904 作者简介:田海蓝(1944-),女,河北省望都县人,武汉理工大学教授。
然,奴隶社会的民主政治的经典与遗产,全部张扬的都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权力和义务。
二、中世纪反封建的觉悟奠定了西方民主政治的思想基础欧洲进入中世纪后,西方古典民主政治的光环被黑暗所笼罩,朴素的民主政治被神权所淹没。
封建国王以“君权神授”为招幡,实行残酷的专制统治,西方社会进入了一个漫长的黑暗之中。
自中世纪后期,西方城市的兴起和手工业生产方式的不断出现,推动了城市有产者为争取自治和人权的斗争。
一批宗教改革者不断寻找冲出封建君主制和教皇一统天下的突破口。
他们高举起人本主义的旗帜,以他们的卓越才智、大无畏精神、先觉者的姿态向宗教神学和蒙昧主义发起冲击。
他们以人为中心,对以神为中心的教义进行猛烈的抨击。
他们向世俗呼唤人的权利、人的地位、人的尊严,赞美人的伟大,追求人性的解放,强调人权本位,他们把民主政治创立的基本前提——人的平等、自由、权利推崇到膜拜地位。
他们借助天上的平等来要求人间的平等,借助耶酥的博爱要求人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宣扬表达意志和权力是人生而具来的,参与国家大政的管理、选举掌管国家大政的领导人是生而具有的,并以此作为反神权、反君权专制统治的武器,把大众的视线引导到建立民主政治的旗帜之下。
这时期的西方民主政治理念的代表人物从某种意义上说,始于英国的洛克,盛于法国的孟德斯鸠。
洛克基本上是“以个人利益为中心”来解释民主政治的。
他竭力反对“君权神授”,反对“王政统治”,主张人权天赋,自然法则,人人平等。
他认为,人同其他自然现象中的一切事物一样,都是独立地、自由地处在自然状态中,既然如此,人就有权决定自己认为是合适的行为,人在决定自己的行为中同样是平等的,任何人都不能享有多于他人的权力。
人的生命不可侵害,人的自由不可剥夺,人的财产不可侵犯,这是人类的基本权利,应该得到尊重和保障。
同时,他又认为人们按照一定的契约关系结合起来形成政府,政府的权力受契约的限制,个人与政府之间又相互制约,统治权力实行分权制衡,从而组成人类社会的民主政治国家。
国家以保护人的基本权利,并为使这种保护有效、公允、权威而不断提倡道德规范、实行法律治理,捍卫私有财产、提倡相互宽容等。
洛克的《政府论》的问世,象征着西方近代民主政治理念的诞生,为西方民主政治勾画出了一个模糊的主体轮廓,确立了民主政治的理想及其实现的思路。
他那种以道德制约权力,以社会制约统治者,以法律制约社会的原理成了英国君主立宪制民主政治不可忽视的组成法则。
如果说英国的洛克勾勒出了西方民主政治雏形的话,那么,法国的孟德斯鸠则是在比较完整的意义上确定了国家管理的民主政治形态,创立了三维权力和三权分离的系统理论,系统地规定了立法、行政、司法的权力及其相互制约的轨迹,提出分权制衡原则,把所谓保护以人权为中心的西方民主政治推进到一个系统的阶段。
孟德斯鸠在他的《论法的精神》这本巨著中,把建立法兰西共和体制称为民主政治的核心。
他认为的共和政体,就是公民集体掌权或是公民的一部分掌握主权。
共和政体则以道德和人性为原理,君主政体以名誉为原理,专制政体以恐怖为原理。
三种不同的出发点构成了他们的基本特征和区别的标志。
孟德斯鸠的这些基本观点为法国大革命,也为独立后美国的国家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石。
我们说的西方民主政治是在抨击了中世纪的等级专制的同时,经过洛克、孟德斯鸠等一大批近代民主政治启蒙学者的倡导,又经过英国革命和18世纪法国大革命反复较量和推行实践,始把民主政治理念和体制在西方全面推开的。
无论是洛克还是孟德斯鸠,以及后来的杰佛森等人,他们在继承奴隶主民主政治成就的基础上,发扬光大,铸就了新的西方民主政治的理念,使人类社会民主政治的进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但它远没有达到也决不是最完美的民主政治形态,更没有“让每一个人的意志和权力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民主政治理念及其实践,始终只是一个过程。
一个过程的终止和另一个过程的再生是一切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当然也包括西方民主政治。
至于西方民主政治的缺损、弊病那是举不胜举的。
三、西方民主政治理念的模式西方民主政治经过近代两百多年的不断调整和建设,在西方不同国家,导出了不同的理念和模式。
笔者认为,归纳起来基本有三种:多数型民主政治、共识型民主政治和混合型民主政治。
多数型民主政治,是奉行民主的多数原则,当・19・ 第1期田海蓝:西方民主政治解读公民意愿和国家施政意见不一致时,政治的执行原则是按照50%以上的多数颁行,而对少数以否决。
这正是南北战争时期美国总统林肯“民享”理想在民主政治中的展现。
多数型民主政治奉行多数原则,但它并不导致多数专政,也不使少数受压制,公民的民主权力不受侵犯。
少数派由制度保证它的意见和政见得以发表,受到礼遇。
这种不列颠(英国)式的民主政治称为多数主义。
共识型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在于多数与少数分享权力,以比例代表制分配权力,以联邦制分散权力,以少数否决权制衡多数的权力。
共识型民主政治产生于不同宗教派别、不同语言、不同意识形态或种族的非均质的社会里。
因为在这样的社会里,代表不同宗教派别、不同语言文化、不同意识形态和不同阶级的政党、政治团体之间,往往政见相左甚远,不同政党的轮流执政的机会难于实现,少数派也会因此长久地被排斥于民主政治权力之外。
那么,怎样使这种社会的民主政治得到共识而不产生对抗,互相包容而不是互相排斥呢?这便产生了共识型以弥补多数型的不足。
这种共识型存在于北欧社会较为普遍,如比利时、瑞士等。
尽管我们可以将英国作为多数型模式的原型,将瑞士、比利时作为共识型的原型。
但事实上仍然各有其不足。
于是,在西方民主政治中又出现了第三种,即混合型。
美国的民主政治制度就是较为典型的混合型。
混合型兼有多数型和共识型的特点。
如行政权力集中在总统身上,而总统是竞选得胜的党的领袖,这一点带有多数型模式。
不过,总统集中了行政权力,并不意味着权力无限。
其中,立法权与行政权严格分离。
立法权属于议会,而议会中的多数党的地位又并不一定来自总统所在的政党,因此,又具有共识型的特征。
又如,美国实行两党制,但两大政党民主党和共和党都远不如英国的大党那么统一、强大,而是一个相当松散的不稳定的利益联盟,其成员相互流动性很大,此时是多数,彼时又可能是少数。
再如,美国实行严格的联邦制,南方各州在这个多元社会中有高度的自治权力,这又属于共识型的特点。
正因为混合型在一定程度上含多元型原则,又兼有共识型特点,所以称之为混合型模式。
介于二者之间或二者兼而有之的混合型理念模式,是求得权力均衡或各得其所。
三种理念模式的共同之点是要使国民的民主权利和国家制度连接得更为紧密,更为充分,更为协调。
在不同西方国家的制度形态上,并非三种模式可以涵盖,而是各有其自身的特色。
四、西方民主政治的原则透视西方民主政治在形成和变化的过程中逐步孕育出三个原则:多数原则、程序原则、参与原则。
多数原则,即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是多数统治的原则。
多数原则是民主政治中的灵魂,它是反对中世纪专制和独裁的最大成果。
多数原则的最高标准是要按照大多数人的意志来决定政府的组成或改变,来进行其他重大政治问题的决策,以保障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所谓程序原则,是指政治民主的要求,即不论是民主的政策决策,还是民主选举,都必须有法定的、可遵循的程序和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