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学

合集下载

农业气象学名词解释

农业气象学名词解释

农业气象学名词解释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中气象因素对农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的一门科学。

下面将对农业气象学中的几个重要名词做解释。

1. 气象因素:指影响农作物生长和发育的各种气象要素,如温度、降水、阳光辐射、风速等。

这些因素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 温度:是指空气的热度,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有着重要影响。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农作物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合适的温度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

3. 降水:是指大气中水蒸气在地面降下的形式,包括雨、雪、露、雾等。

降水是农作物生长必需的水源,同时也会对农作物病虫害等问题产生影响。

4. 光照:是指太阳辐射照射到地面上的能量。

光照是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5. 大气湿度:指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多少。

适宜的大气湿度有利于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过高或过低的湿度都会对农作物造成不利影响。

6. 风速:是指空气的流动速度。

适宜的风速有利于农作物的通风散热和水分蒸发,但过大的风速会对农作物造成风害。

7. 蒸发散发:指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蒸气的过程。

农业生产中,正确估算蒸发散发量对合理利用水资源、科学灌溉和农作物生长均具有重要意义。

8. 冷害:是指农作物由于低温而引发的生理、形态和产量的损害。

冷害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气象灾害之一,对农作物生长和产量造成了很大影响。

9. 干旱:是指一定时期内降水量明显偏少,导致土壤含水量不足以满足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需要。

干旱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气象灾害,严重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10. 病虫害:是指由于气象因素导致的农作物疾病和害虫。

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问题,气象因素对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具有重要影响。

农业气象学的研究进展

农业气象学的研究进展

农业气象学的研究进展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研究内容包括作物生长、产量、质量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随着气候变化趋势明显,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讨论农业气象学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气候变化导致的温度升高、降雨变化、极端天气和干旱等都会对农作物的生产力造成影响。

为了适应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业气象学家积极探索新的作物种植模式,并研究适应性更强的作物品种,以确保农业生产能够稳定发展。

二、土壤与气象因素的相互关系土壤和气象因素的相互作用对于作物生产有着显著的影响。

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等因素直接影响了作物的生长和发展。

同时,气象因素如降雨、温度等也会影响土壤中的营养物质的供应和生物活动。

通过研究土壤与气象因素的相互作用关系,农业生产可以更为科学、合理地进行。

三、研究水稻种植技术水稻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中国的主要作物之一。

农业气象学家们研究水稻的种植技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例如,通过精确控制灌溉量和施肥量,可以使水稻的产量和质量稳步提高。

同时,研究水稻的生长规律和气象因素的相互关系,可以减少水稻生长过程中的风险和损失。

四、作物病虫害的预测和控制作物病虫害是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引起农作物损失的主要原因。

农业气象学家通过对气象因素和病虫害发生规律的研究,开发了一些有效的预测和控制方法,如病虫害监测系统、生物防治技术等。

这些方法的应用可以帮助农民及时掌握作物病虫害的信息,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从而保障农作物的健康和稳定生产。

五、智能农业的发展智能农业是近年来的一项新型技术,是将智能化、信息化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方式。

农业气象学是智能农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术。

通过对气象和作物生长方面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智能农业可以实现精准种植、精准施肥、精准灌溉和病虫害预防等,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农业气象学

农业气象学

农业气象学的定义: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是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运用农学和气象科学技术来不断揭示和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农业气象问题,以谋求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战胜不利气象因素,促使农业发展的实用性学科。

研究对象: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不能单指生物体及其生产过程,也不能单指生物体所处的气象环境,而是生物体与气象条件两者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影响,一方面研究农业生产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和反应,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同时,另一方面也研究农业生产对气象条件的影响。

主要内容:农业气象学的主要内容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农业气象基本方法与理论的研究(二农业小气候研究(三农业气象灾害规律及防御措施的研究(四农业气候资源分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五因地制宜开展专业气象研究和服务(六农业气象情报、预报方法研究与服务光在群体中垂直分布规律的数学描述I = Io exp(-kF)光合有效辐射(生理辐射):能被植物吸收用于光合作用、色素合成、光周期现象和其他生理现象的太阳辐射波谱区。

植物的光周期现象:光周期现象是指植物生长发育对昼夜长短的不同反应,即白天光照和夜晚黑暗的交替与它们的持续时间对植物开花有很大的影响,称为光周期现象。

光饱和点:光强增强时,光合量也增加。

光强达到一定强度时,光合量不再增加,这种现象如前所述,称为光饱和现象,这个光的临界点称为光饱和点。

补偿点:植物的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达到相等时的光强值称为补偿点,在这一光强下,光合作用制造的产物与呼吸作用消耗的产物相等,在光补偿点以上,植物的光合作用超过呼吸作用,可以积累有机物质,在光补偿点以下,植物的呼吸作用超过光合作用,此时非但不能积累有机物质,反而要消耗贮存的有机物质,如长时期在光补偿点以下,植物将逐渐枯黄以至死亡。

对于水稻、小麦等C3植物,光饱和点为3-5万勒克斯,C4植物的光饱和点一般比C3植物高。

.作物群体的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均较单叶为高。

农业气象学

农业气象学

大气物理过程:在地球大气中,始终进行着辐射能的吸收和放射这一特殊的主要矛盾运动,因而造成大气内部的增热和冷却、升压和降压、蒸发和凝结等矛盾运动气象学:研究大气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形成原因,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气象要素:用来定性或定量地描述大气的状态和物理现象,所采用的特征量称气象要素。

气象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

在一定的时间地点下,反映其一定的天气和气候特征。

天气学:某一时间、某一地点各种气象要素综合所决定的大气状态气候:是在太阳辐射、下垫面状况、大气环流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大气的多年综合状况。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和联系:气候有别于天气,天气是短时间尺度(一天或数天)高频的的大气现象和过程;气候则是长时间尺度(数年,30年)低频的的大气现象和过程,是多年天气的综合。

联系:气候是天气变化的背景,天气是气候背景上的振动;天气是气候观测的基础,气候是天气观测的概括总结。

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并服务于农业生产的科学。

农业气象学研究的内容:1、研究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气象条件的发生、变化、和分布规律;2、研究受气象条件影响和制约的有关农业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平行观测(联合观测)法:对研究对象和气象要素同时观测同时记录。

干洁大气:将大气中的水汽和固态、液态微粒除去,这样的气体称为理想的干洁空气。

(永久的)二氧化碳集中于大气底部20km的气层内。

能强烈吸收长波辐射,同时又向外放射长波辐射。

紫外线波长为:100—400nm臭氧作用1、使得在40—50km高度上的气温显著增高;2、对在地面生物起着保护作用。

水汽在大气中的自然温度变化范围内可以进行相变,具有很强的吸收、放射长波辐射的能量,参与温室效应。

固态和液态微粒集中在低层大气中。

1、吸收太阳辐射,使气温升高,但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2、阻挡地面辐射,减缓地面辐射冷却。

3、产生霞光的光学现象。

气象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气象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气象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气象学是一门研究大气现象、气象现象和大气系统的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气象要素、气象变化规律、天气预报等等。

在农业生产中,气象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它能够对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农业气象学农业气象学是气象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个分支,主要是研究天气与气候现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通过分析天气、气候变化的规律,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气象因素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十分显著,比如温度、降水、光照、风等气象因素都会对作物生长和生育产生影响。

此外,病虫害在农业生产中也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而气象因素对病虫害的发生和防治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农业气象学中,天气预报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对天气预报的准确性、时间长度以及预报的实用性进行研究,可以为农业生产的稳定运行提供可靠的天气依据,减少因恶劣天气导致的农业损失。

同时,对于各种气象灾害的防范和应对也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方面,农业气象学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具体应用1. 气象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气象因素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生育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比如温度、降水、风和光照等气象因素都是影响农作物生长和生育的主要因素。

例如,一些蔬菜类作物,比如白菜、大白菜等,对环境温度的要求比较高,过高或者过低的温度都会对其生长产生影响。

另外,光照也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一些作物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而有些却不能暴晒。

因此,对于不同种类的农作物,需要根据其生长环境的特点,选择最适合的种植条件,实现产量的最大化。

2. 天气预报天气预报是农业生产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准确的天气预报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可靠的天气依据,帮助农民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减少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

当天气情况不好时,农民可以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比如及时采取防雨、防风等措施,以保证作物的安全。

3. 预防和防治病虫害病虫害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气象因素对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农业气象学

农业气象学

农业气象学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趋利避害以求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的科学。

农业生产不仅取决于农业生产对象和过程本身的特性,而且与气象条件这个最活跃的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光、热、水、气等气象条件及其不同的组合,既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基本的物质和能量,也构成了重要的外界条件,显著地影响着农业生物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整个生产过程。

因而,农业气象学涉及农业科学和气象科学及它们的相关科学,是多学科交叉,互相渗透的边缘学科,属应用气象学中重要的分支。

1、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条件和农业气象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A.太阳辐射指太阳发射的电磁波辐射。

通过大气层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可分为总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反射辐射和净辐射几种。

太阳辐射与热量、水分条件的不同组合,形成不同的农业气候类型,影响到农业生物的地域分布、农业结构、农业生产布局和发展。

太阳辐射也是农业小气候形成的能量基础,光能和它的热效应直接影响动植物体的热量平衡及各种生理活动的进行,与农业生产关系十分密切。

1.太阳光谱太阳辐射光谱包括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几个波谱范围,如图所示。

在地球大气上界,太阳总辐射能量中,波长小于400纳米的紫外辐射约占9%,波长在400~760纳米的可见光区的辐射约占45.5%,波长超过760纳米的红外辐射约占44.5%。

太阳光谱中能量密度最大值出现在475纳米处。

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而言,能被叶绿素吸收并参与光化学反应的太阳光谱成分称为光合有效辐射,波长范围在380~710纳米。

光合有效辐射对估算植物的生产潜力有重要意义。

2.感光性植物发育速度对光照长度反应的特性。

植物的发育,尤其是开花,受昼夜光照与黑暗交替的影响,称为光周期现象。

不同植物按光周期的类型分为三类:长日性植物,在一定发育时期,只有日照长度大于某一时数才能开花,如缩短日照长度,则可能延迟,甚至不开花;短日性植物情况相反;光期纯感植物,开花与否不受日照长短的影响。

农业气象学讲解

农业气象学讲解

一、绪论●气象:发生于大气中的物理现象及物理过程。

●气象学:研究发生于大气中的物理现象及其过程,总结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对未来天气做预测预报的科学。

二、大气1、干洁大气定义:指的是去除水分及固液态杂质的大气常定成分。

组成成分: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氩气、其它微量等。

2、干洁大气在环境中的作用(1)氮气:a、生物体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参与生命活动的全过程。

大气中的氮元素进入生物体的途径:大气放电过程及生物固氮。

b、大气中性质比较稳定的气体,稀释氧浓度,稳定大气的组成及结构,保护生物体的生存。

(2)氧气:a、生物体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参与生命活动的全过程。

b、氧气主要起氧化作用,通过有机物的氧化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所需。

(3)臭氧:吸收中短波紫外线;杀菌消毒;降低作物产量和品质。

(4)二氧化碳:a、温室效应。

b、光合原材料3、大气中的水分来源:地表潮湿物体的蒸发蒸腾,并随气流向周围扩散。

分布:高温潮湿地区含量高,低温干燥地区含量低;地表含量高,高空含量低。

在大气中的作用:a、水汽是大气中常温常压下唯一能发生相态变化的成分;b、水汽是大气中能量传递的重要载体;c、具有强烈的温室效应。

4、大气中的杂质组成:灰尘、烟粒、盐粒、花粉、孢子、微生物、悬浮的液滴、冰晶等。

来源:自然源与人工源。

在环境中的作用:a、吸收、阻挡太阳辐射;b、对地面起保温作用;c、参与水汽凝结,为其凝结核;d、对生物生长发育有较大危害;5、大气的污染定义:污染:某些物质的增加使得环境中原有的平衡被打破,称造成了环境污染,这些造成污染的物质称污染物。

种类:含C类、含N类、含S类、含Cl类、粉尘、各类有机物、重金属颗粒等大气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a、对农业的影响:SO2、HF、NOx、Cl2、HCl等;b、酸雨与酸雾;c、温室效应:CO2、CH4、NOx等。

6、大气的分层厚度:a、物理上界:大气中发生的物理现象的最高高度,约1200Km。

农学二级学科

农学二级学科

农学二级学科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因素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通过对气象要素、气象变化规律以及农业生产活动的分析研究,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农业气象学的发展与应用,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减少农业灾害、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气象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气象因素是农业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气温、降水、光照、风速等气象要素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作物的生长发育、病虫害的发生与传播、土壤水分的蒸发与补给等农业生产过程。

例如,气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作物的生长,降水不足或过多都会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因此,了解气象因素的变化规律、预测气候变化以及提前采取相应的农业措施,成为农业气象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二、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内容农业气象学主要包括气象因素对农作物生长影响的研究、气象灾害的预测与防控、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等方面。

通过对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气温、光照、水分等的需求进行研究,可以制定出合理的种植措施,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同时,通过对气象灾害的研究,可以预测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趋势,及时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减少农业损失。

此外,还需要研究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

三、农业气象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农业气象学的研究成果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比如,通过气象预报可以帮助农民合理安排农事活动,减少天气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气象灾害的预测与防控,可以帮助农民及时采取措施,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研究,可以指导农民选择适应性更强的作物品种,调整种植结构,以应对环境变化。

四、农业气象学的发展前景随着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以及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和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未来,农业气象学将进一步深化与气象学、农学、生态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形成多学科、跨学科的研究模式。

同时,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气象学的研究方法也将更加多样化和精准化,以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支持。

农业气象学

农业气象学

农业气象学农业气象学:研究农业生产与环境气象条件相互关系和作用的学科(由农业科学与大气科学交叉、渗透形成)。

大气:包围地球的空气总称。

是地球上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和环境条件。

气象:是大气各种物理现象、化学状态和现象的统称。

天气和气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天气是以气象要素值和天气现象表征的瞬时或较短时期的大气状况。

气候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大气状况。

地球表层有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以及岩石圈组成。

地球大气是经过原生大气(地球凝聚诞生的早期)、次生大气(地球刚形成时)、和现代大气三个阶段演变而成的。

大气的组成:1:干洁大气(不含水汽和气溶胶粒子的混合空气)主要成分为氮气(78%)氧气(21%)氩气(0.9%)其他气体(二氧化碳)占0.1。

温室效应: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后,也同时向宇宙和地面发射(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暖增温作用。

温室气体有(CO2、CH4、CO、O3、水汽)2:大气中的水汽(水汽密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3:气溶胶粒子(大气中处于悬浮状态的土壤、肥料、浓烟、盐等的小颗粒,以及火山和宇宙尘埃、微生物和植物孢子和花粉、小水滴和冰晶)大气的垂直结构(大气总质量约为5.3×1015t)分为5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对流层的特点:1:含有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大气质量数:标况下,太阳垂直投射到地面所经路程中单位截面积空气柱的质量)和几乎所有的水汽。

2: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3: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4:气象要素(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分布不均匀平流层的特点:1: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

(臭氧集中的地方)2: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下层温度低,上层温度高,空气没有受热膨胀上升的动力)3:水汽含量极少,大多数时间天气晴朗。

中间层(高空对流层)的特点:1: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降低2:气流有强烈的垂直运动3:几乎不含臭氧。

热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升高,因为波长小于0.175微米的紫外辐射都被该层大气(原子氧)吸收。

农业气象学

农业气象学

绪论1 大气、大气科学的概念大气是包围在地球的空气的总称,是地球上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条件之一。

大气科学:研究大气中各种现象及其演变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一门学科。

2 叙述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覆盖整个地球的大气圈及大气圈与地球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其它圈层之间的复杂关系与相互作用。

3叙述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内容(1)农业气象监测(2)农业气象信息服务(3)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4)农业小气候、农业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手段的研究(5)农业气象基础理论研究4 叙述农业气象学的定义研究气象条件与农业生产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是农业科学与气象科学相互渗透的边缘学科。

5 叙述农业生产与气象学的关系(1)大气提供了农业生物的重要生存环境(2)大气提供了农业生物的物质、能量基础(3)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活动全过程和农业设施等的影响(4)大气对其他自然资源的影响(5)农业生产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第一章大气1 大气的组成包括悬浮集中的液体和固体质粒在内的气体混合物。

气体混合物干结大气、水汽和气溶胶粒子2 什么叫干结大气?干结大气的主要成分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不含水汽和气溶胶粒子的混合空气称为干结大气。

其主要成分是氮气、氧气、氩气,但对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成分是氮、氧、臭氧和二氧化碳。

(1)氮是地球生命体的基本成分,以蛋白质的形式存在于有机体中。

(2)氧是维持人类及动物生命极为重要的气体,因为动植物都需要呼吸,并在氧化作用中获得能量,以维持生命。

氧还决定着有机质的燃烧、腐败及分解过程。

(3)臭氧可以吸收太阳紫外辐射总紫外C的全部和紫外B的绝大部分。

臭氧层因吸收紫外线而引起的增暖,可影响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

(4)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对空气和地面有增温效应。

3叙述大气的垂直结构、对流层的特点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是不均匀的。

根据温度、成分、电荷等物理性质,同时考虑到大气的垂直运动等情况,可将大气从地面到大气上界分为5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农业气象学

农业气象学

大气分为:干洁大气、水汽、气溶胶粒子干洁大气:不含水汽和气溶胶粒子的混合空气 N2,O2,O3,CO2CO2影响;一定范围内浓度升高,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增强,有利于农业产量提高;是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对地表的热量平衡有影响。

气象要素:气温、气压、风、湿度、云辐射:自然界中一切温度在绝对零度以上的物体都会在不需要任何介质的情况下,以电磁波或光量子的形式向外发射能量,这种发射能量的方式就叫做热辐射。

通过辐射传输的能量成为辐射能,简称辐射。

辐射的基本定律1、基尔霍夫定律:物体对波长的收缩率等于公司物体在同温度下对该波长的发射率;2、普朗克定律:温度高的物体较低的辐射通量密度大;温度高的物体发射辐射波长范围宽;温度高面积大,总辐射量多;发射辐射的波长峰值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3、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黑体反射的总辐射与该物体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4、韦恩位移定律:黑体辐射光谱的极大值所对应的波长与物体的绝对温度成反比。

太阳辐射主要集中在可见光部分(0.4~0.7微米),在全部辐射能中波长在(0.15~4)的占99%主要分布在可见光区和红外光区,前者占50%,后者占43%,紫外区占7%长波辐射: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到达地面,大气和地面物体吸收太阳辐射后,安其本身温度不断向外发射辐射。

地面辐射:地面发射的长波辐射。

大气辐射:大气发射的长波辐射。

地球辐射:地面辐射RLU和大气辐射RLD的总称。

地面有效辐射:地面发射的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

大气天窗:8~12微米吸收率很小几乎全部透过,这一波段称。

地面净辐射: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地表面吸收的太阳总辐射和地面有效辐射之差。

光和有效辐射:太阳辐射中对植物光合作用有效的光谱成分。

光饱和点:在一定光照强度范围内,光合着用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单场过一定的光照强度以后,光合作用变保持一定的水平不再增加了,称光饱和现象,光照强度临界点称光饱和点。

光补偿点: 当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质与呼吸作用消耗的物质相对平衡时的光照强度称。

农业气象学

农业气象学
气候与农业气候 农业气象应用

课:24 学时

验:8 学时
考核形式
● 考勤占10%
● 实验成绩占20% ● 考试成绩占70%
绪 论(Introduction)
本章主要内容:
大气与大气科学 农业生产与气象的关系 农业气象学研究对象与任务 农业气象学的发展历史 中国21世纪对农业气象的需求与发展前景
7号:玛利亚 8号:桑美 9号:宝霞 同时现身!
梅州 韶关
广州
深圳
阳江
广东省雷达拼图
汕头
卫星定位方法--QUIKSCAT(风矢量)
五、中国21世纪对农业气象的需求 与发展前景
1、大气探测技术更加先进 2、数值天气预报更加精细化 3、大气环境和大气化学研究不断深化 4、气候系统动力学的研究 5、重大气候事件和天气灾害的研究 6、突出学科交叉,重视应用气象学研究
3、气象学的主要分支学科
(1)大气探测学
(2)天气学和气候学
(3)大气物理和大气化学 (4)动力气象学 (5)应用气象学
4、气象学的主要研究任务
(1)大气现象、大气状态的观测和探测; (2)大气现象的解释和大气运动规律的研究; (3)天气预报;气候预测; (4)减灾防灾;人工影响天气。
二、农业生产与气象之间的关系
农业气象学
(Agrometeorology)
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
课程性质
● 是应用气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是农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 是搞好气象为农业服务的专业基础课
程。
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绪 论 大气 辐射 温度 水分 气压和风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农业气象学专业知识

农业气象学专业知识
5) 天气(weather) 晴天日较差不小于阴天
(2)气温旳年变化(annual variation)
特点:
回归线以外旳地域为单波型:最高为7 月,最低为1月,海上落后一种月; 回归线之间赤道附近地域为双波型: 最高为4、10月,最低为7,1月。 原因:太阳直射点旳季节变化,在赤道 附近地域,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
度时气温旳降低值。
在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旳升高面降低, >0 但 旳值是随时、随处变化旳,不是常数!
请注意与d 、 m旳区别!
逆温(temperature inversion)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旳升高而升高旳现象
( <0 ),就叫逆温。其形成原因:
辐射逆温(radiation inversion):晴朗微风旳夜晚, 地面因强烈旳有效辐射而降温,形成温度上高下 低旳现象。
3.气温旳垂直分布(vertical distribution)
(1) 气温垂直梯度:
气温随高度旳分布,称为温度层结
(temperature stratification)。大气温度旳铅
直分布一般用气温垂直梯度(气温直减率, vertical temperature gradient)来表达。
气温直减率( ):实际气层中高度每变化单位高
程中,所经历旳气压会发生变化,根据状态方程, 其温度必然也要发生变化。
气块上升时,气压降低,空气膨胀,对外作
功,消耗内能,气温降低。
气块下沉时,气压升高,周围空气对气块压
缩作功,使其内能增长,从而气温升高。
(1)干空气旳绝热变化 :
干空气(也涉及未饱和旳湿空气)旳绝 热 变 化 叫 干 绝 热 变 化 (dry adiabatic change) 。

农业气象学

农业气象学

第一章1.农业气象学的定义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

2.农业气象的研究内容及研究对象研究内容:(1)农业气象基本方法与理论研究a.农业气象监测及试验研究方法研究b.农业气象仪器研制c.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关系研究d.农业气象指标研究e.农业气象模式研究(2)农业气候资源分析及其合理开发利用研究与服务(3)农业气象情报、预报方法研究与服务(4)农业气象灾害规律及防御措施研究与服务(5)农业小气候研究与服务(6)开展专业气象研究和服务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是生物有机体与气象条件两者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影响。

一方面要研究农业生产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和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要研究农业生产对气象条件的影响。

第二章1.植物叶片的光学特性及其应用单个叶片的光学特性:反射率R、透射率T和吸收率A之间关系R + T + A = 1。

2、群体叶片的光学特性太阳辐射进入植被内部,经过植被中茎叶层层的反射、透射和吸收,当然还包括漏射,而被削弱,形成了一个较复杂的过程。

透光率:所测高度处的照度与农田上方照度的比值,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也称相对照度。

农田中透光率的分布曲线与光强的分布曲线完全一致,亦随深度迅速递减,其递减率与叶片的铅直分布关系密切。

农田中各高度透光率存在着相同的日变化,由于太阳高度角的改变,中午时透光率最大,早晚时透光率较小。

(1)光在群体内的吸收、反射和透射同一种农田的植被,对于不同波长的辐射,其反射、透射和吸收能力不同。

同一种波长的辐射,不同作物、同一作物不同的生长发育状况(包括品种、密度、叶龄、叶形、叶片的颜色和含水量等等),其反射、透射和吸收能力不同。

(2)反射、透射和吸收率不是一个常数,在任一光谱中有一定幅度。

(3)群体对日光的反射率和透射率要比单叶明显地小,而吸收率却明显地高于单叶。

2.生理辐射决定着最重要的植物生理过程(包括光合作用、色素合成、光周期现象和其它植物生理现象)的光谱区称之为辐射的生理有效区,或称为生理辐射。

《农业气象学》课件

《农业气象学》课件
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
探讨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措施,如调整种植结构、推广抗逆品种、改进农业管理等。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农业气象服务的精细化、精准化水平,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开发与农业气象相关的保险产品,降低农业生产风险,保障农民收益。
农业气象保险产品创新
智能化农业气象服务
农业气象学基础知识
气候是某一地区长期平均的天气条件,包括温度、降水、风速等。
气候定义与特征
天气系统类型
气候分类与区划
天气系统包括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对农业生产和作物生长有重要影响。
根据气候特征,可将全球划分为不同的气候类型,如温带、热带、亚热带等。
03
02
01
温度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有重要影响,不同作物对温度的要求不同。
总结词
分析该地区农业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应对措施。
要点一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该地区的农业气候也发生了变化,如气温升高、降水减少等。这些变化对农业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农作物生长周期缩短、病虫害加重等。为了应对这些影响,提出了多种应对措施,如调整种植结构、加强病虫害防治等。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适应能力,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详细描述
农业气候区划通过对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进行调查和分析,确定各地区的农业气候特征和农业生产潜力,为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农业气候区划的意义
农业气候区划有助于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气候区划的方法
农业气候区划的方法包括气象观测、气候分析和区划指标确定等步骤,需要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植被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农业气象学研究及应用

农业气象学研究及应用

农业气象学研究及应用第一章:引言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气象学知识指导和管理农业生产的学科。

它是气象学学科中的一个应用分支,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气象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气象元素、农业气象灾害、气候变化、以及气象信息服务等。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愈加突出,农业气象学也变得越发重要。

本文将对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及应用进行详细的介绍。

第二章: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内容(一)气象元素气象学作为农业气象学的基础科学,需要对自然界中的气象因素进行研究。

气象因素主要包括大气中的温度、风速、湿度、降水等,以及太阳辐射等等。

在农业生产中,不同植物适宜生长的气象条件不同,研究各种植物对气象条件的适应性,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优化至关重要。

(二)农业气象灾害气象灾害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非常大,各种极端天气的出现,例如干旱、洪涝、风暴、台风、霜冻等都会对农业生产造成损失。

研究各种气象灾害的成因、发展规律、预测方法,是农业气象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气候变化随着全球变暖问题的加剧,气候变化成为当今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

气候变化不仅会对自然界造成影响,也将给人类造成严重的威胁。

在农业生产中,气候变化会造成植物生长周期发生变化,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也会发生变化。

研究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探究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是现代农业气象学所必须关注的课题之一。

(四)气象信息服务为了更好地服务农业生产,提供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气象学界开发了一系列气象信息服务系统,例如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农业气象监测预报系统、农业气象专业知识库等等。

这些系统可以为各地的农业生产提供精准的气象服务支持,减少农业生产的风险。

第三章:农业气象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一)准确预测天气在农业生产中,农民需要快速掌握天气变化,以便安排农业生产计划。

农业气象学可以帮助人们准确地预测未来的天气变化,为农业生产提供及时准确的决策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农业气候一、名词解释1.农业气象资源答案:对农业生产有利的温度、光照、水分、气流和空气成分等条件及其组合是一种可利用的自然资源,称为农业气象资源2.农业气候生产潜力答案:是以气候条件来估算的农业生产潜力,即在当地自然的光、热、水等气候因素的作用下,假设作物品种、土壤肥力、栽培技术和作物群体结构都处于最适状态,单位面积可能达到的最高产量。

3.光合生产潜力答案:是指当温度、水分、CO2、养分、群体结构和栽培技术等均处于最适状况下,有作物的光合效率所形成的群体最高产量,亦称作物产量的理论上限。

4.光温生产潜力答案:是指在CO2、水分、养分、群体结构等得到满足或处于最适状态下,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由当地太阳辐射和温度所确定的产量上限。

5.气候生产潜力答案:是指土壤养分、CO2、群体结构等得到满足或处于最适状态下,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由当地太阳辐射、温度和水分等气候因子所确定的产量上限。

二、判断题1.农业气象资源在明显的变化特点上叠加了较大的不稳定性。

()答案:对2.由于气候间的年际波动,会导致作物产量的波动。

()答案:对3.热量资源主要来自地热。

()答案:错4.温度可直接参与光合有机物生长和代谢过程。

()答案:错5.空气水汽压是衡量水分资源的重要指标。

()答案:对6.一般的日照时数多的地区,作物产量高。

()答案:对7.日照时数多而温度低,喜热作物产量高。

()答案:错8.中国东部季风区,有利于水稻作物的生长。

()答案:对9.东部的年总辐射量多于西部。

()答案:错10.绝大多数地区的光能是充足的,但光能的利用率不高。

()答案:对11.复种面积广是中国农业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

()答案:对12.山区海拔随着高度的升高,积温也随着升高。

()答案:错13.中国的季风气候相对平稳。

()答案:错14.东北部以旱灾为主。

()答案:对15.冬旱主要发生在华北南部。

()答案:错16.19世纪初,德国迈耶尔提出了气候相似理论。

()答案:错17.瓦维洛夫根据遗传变异性的同源系列规律提出了八大起源中心。

()答案:对18.将某一物种引种到与它生活环境完全不同的地方,一定不会成功。

()答案:错19.生物气候相似是针对某种生物的。

()答案:对20.同一作物在不同地区生长发育进程不同。

()答案:对21.相似距越大,表示两地间相似程度越大。

()答案:错22.当d ij ≥1.0时,认为是引种的适合地区。

()答案:错23.俄国曾引进英国的早熟肉品种绵阳,但是失败了。

()答案:对24.中国在黑龙江引种巴拉圭的甜菊,失败了。

()答案:错25.美国目前由四个植棉区。

()答案:对26.前苏联的植棉区主要在外高加索和中亚南部。

()答案:对27.在各种环境条件的各种因素中,气候条件起着主导作用。

()答案:对28.湿度是影响有害生物生命活动的关键。

()答案:错29.pH值影响外来有害生物的存活和发展。

()答案:对30.土壤的水热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气候。

()答案:对31.全国划分为15个气候带。

()答案:对32.中国小麦气候区划属单项农业气候区划。

()答案:对三、填空题1.农业气象资源在地球表面呈有规律的(),一般沿赤道向两极()。

答案:不均匀分布递减2.由于地球的()和(),农业气候资源形成了以()和()为周期的循环变化。

答案:公转自转年日3.气候是农业生物()、()和()的主要物质和能量来源。

答案:生存生长发育经济性状形成4.光能资源的具体指标有()、()、()、()、()、()、()、()、()。

答案:太阳总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地面反射辐射地面有效辐射净辐射光合有效辐射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5.()和()是保证农作物进行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环境条件。

答案:适宜的温度足够的热量资源6.温度是物质运动状态的一个(),它影响()和()。

答案:表征量光合作用代谢活动7.估算农业气候生产潜力时,可分别计算()、()和()。

答案: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8.单一气象要素并不能(),需要用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评判。

答案:决定作物的丰歉9.()决定一个地区作物生产的潜力和产量的高低。

()答案:太阳辐射量10.农业气候生产潜力的大小,取决于()、()、()三要素的数量及其相互配合协调的程度。

答案:光温水11.农业气候资源是为农业生产提供()和()的气候要素及其组合。

答案:基本物质能量12.农业气候资源包括()、()和()。

答案:太阳辐射资源热量资源降水资源13.全国大部分地区太阳辐射强,年总辐射量多在()。

答案:3760~6680MJ/m214.通常()以上积温大于4000℃·d的地方就有实行复种的可能.答案:0℃15.大于()可种植双季稻或实行三熟制答案:5700℃·d16.()受夏季风影响,降水量集中在夏季,有利于农林牧渔的全面发展。

答案:中国东部17.西北地区虽有丰富的光热资源,但水分不足,成为中国主要的()。

答案:草原牧区18.河西走廊因有冰雪补给,形成()。

答案:绿洲农业19.中国地形复杂,地形对()、()、()的再分配影响很大。

答案:光热水资源20.云南高原地形的热量呈()、()、()、()、()的垂直分布。

答案: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21.从旱灾的季节分布看,春旱以()和()最为严重。

答案:淮河流域以北东北的西辽河流域22.秋旱影响华北地区晚秋作物()和()。

答案:晚秋生育秋耕秋种23.旱灾的发生特点是()、()。

答案:发生面积大时间长24.气候相似理论是人类在农业科学试验的实践中,为寻找()而提出的。

答案:生物引种驯化的规律25.苏联的瓦维洛夫提出()。

答案: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学说26.采用()和()所需农业气候指标来划分农业气候相似区的方法称为农业气候相似分析。

答案:某种作物农事生产活动27.进行农业气候条件比较时,应选择比较作物生长关键期的()。

答案:关键气候因子28.将相似距以(),即可一目了然世界各地对该中心相似程度大小的顺序。

答案:任一点为中心排序29.当d ij ()时,是生物引种的适宜和次适宜地区。

答案:<1.030.一般地,二、三、四级相似地区可作为()或()。

答案:间接引种驯化地区31.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常需要()的生物品种。

答案:异地引种高产优质32.理论与实践证明一致,说明()可以作为科学引种提供依据。

答案:怒气候相似理论33.根据生物气候相似理论去寻找(),可使引种成功率有所提高。

答案:引种源地34.农业发达的()、()和()都有著名的作物带。

答案:美国法国澳大利亚35.目前中国逐步发展()的农业生产结构。

答案:一业为主,多种经营36.在农业气候相似的同一类型地区,同一作物在不同地方的()均不相同。

答案:产量37.中国长江及华南棉区逐渐向()转移。

答案:西北38.根据病虫害的适地分析,划分为()、()和()。

答案:严重发生区一般发生区不发生区39.因为危险性病虫草害,必须首先依靠()。

答案:分析手段40.对于某些土传病害,()是病菌存活和繁殖的限制因素。

答案:土温条件41.对于大多数具有休眠形态的病菌,其能否存活主要取决于外界的()。

答案:低温条件42.病菌能否耐受(),即能否活动和繁殖,则成为能否在新区定植的关键。

答案:夏季的高温43.研究显示,土温条件高于()就可抑制病菌侵害。

答案:30℃44.()的农畜产品在产量和品质上均有一些特色。

答案:特殊生态环境下形成45.选择()的关键农业气候因子作为对比分析因子,是引种的关键。

答案:作物生长关键时期46.根据形态生态的主导因子不同,生态型分为()、()和()。

答案: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生物生态型47.()和()是农业基本和最重要的因子。

答案:土壤气候48.农业气候区划的原则有()和()。

答案:综合因子原则主导因子原则49.()是我国各地农业气候区划中常用的方法。

答案:逐级分区法50.中国农业气候区划系统有三级组成()、()和()。

答案:农业气候大区农业气候带农业气候区四、选择题1.在光合生产潜力的计算公式中,γ取()。

A、0B、0.1C、0.224D、0.49答案:A2.单产3450kg/hm2 的粮田,光能利用率一般()。

A、0.1B、0.24C、0.37D、0.46答案:D3.西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多在()mm以下。

A、200B、400C、450D、500答案:B4.中国亚热带山地热量分布的一个特点是山腰常有()m厚的逆温层。

A、50B、100C、150D、240答案:D5.相似距离是0.4,属于相似级别的()。

A、1B、2C、3D、4答案:B6.相似距离是0.6,相似程度属于()。

A、高B、较高C、低D、较低答案:D7.相似距离是0.2,引种适宜程度是()。

A、适宜,直接引种B、适宜,引种重点参考区C、次适宜,考虑引种和驯化区D、次适宜,间接引种和驯化区答案:A8.甜菜锈病的夏孢子在夏季不能忍受()℃以上的高温。

A、20B、22C、24D、26答案:B五、简答题1.简述农业气候资源的可再生性。

答案:农业气候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

由于日地位置及其运动特点和地球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形成了各种气候的无限循环性,光、热、水、气等农业气候要素不断循环和更新,因而农业气候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

2.简述农业气候资源的整体性。

答案:农业气候资源要素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一节不可替代性。

构成了农业气候资源的整体性。

在农业气候资源系统中,其中一个因子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因子的连锁反应,并综合地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而且,某一因子的过量或不足,均显著影响农业气候资源的有效利用。

3.简述农业气候资源的不可替代性。

答案:任一有利的农业气候资源不能因其有利而代替另一不利农业气候条件,如干旱地区,光、热充足,水分缺少,但不会因光、热更多就可替代水分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即农业生产对农业气候资源要素的要求缺一不可,要素之间是不可替代的。

4.简述农业气候资源的有限性。

答案:虽然农业气候资源总体上看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资源,但就一定的时空来说又是有限的,因而各地的农业生产不仅类型不同,还有季节性限制,所以,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才会有较好的收成。

5.简述农业气候资源的光能资源。

答案:光能是地球上一切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能量基础,也是农业生产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光能资源常从光的强度和总量、光谱成分和光照时间长短这三个大的方面来归纳。

6.简述水资源在农业气候资源中所起的作用。

答案:水分是动植物体的主要组成物质,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也是养分和有机物的输送者,大气降水是农业生产水分的主要来源,降水量及自然水体贮水量的多少,决定了一个地区的农业生产类型,如旱地农业、灌溉农业、雨养农业、水田农业等。

7.简述分析农业气候资源的地理分布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