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实验

合集下载

风力发电创新实验2

风力发电创新实验2
第13-16周,实验室制作作品,提交设计方案和报 告。
4.《风力发电系统》专题探索创新实验的意义
4.2 风力发电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风光互补路灯是一次投入、长期受益、维护 费用小,应用广泛的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小系统
4.3 风力发电的实验教学意义。 了解我国风力发电的基本情况、掌握风力发
电的基本原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5.风力发电机简介
LOGO
5.1风力发电机的基本原理
LOGO
风力发电的现状
近年来,风力发电在世界能源的比例逐步提高, 安全性、可靠性、发电效率不断完善。目前兆级 的大型风力发电机产品已经完全商品化,截止 2008年底,风力发电世界装机容量已经达到1.27 亿千瓦时,截止2008年底世界装机容量前五位的 国家是美国、德国、西班牙、中国和印度,到 2011年底,中国已经跃居世界第一。
一、风力发电机原理
风力发电
风能
机械能
电能
风轮
发电机
风力发电机是将风能转换成机械能,再将机 械能转换成电能的机电设备。
一、风力发电机原理
风力发电
在风力发电机原理中,主要理解风力机的基 本工作原理。
一、风力发电机原理
风力发电
1.1升力与阻力 空气动力学方程式
翼形叶片的受力情况分析
2.国外风力发电发展现状
案,制作照明系统。 7.3进度安排
第四周:理论课,介绍风力发电基础知识。
7.风力发电实验的目标、要求、进度安排
7.3进度安排 第5周:理论课,介绍风力发电系统相关知识。 第6周:理论课,介绍《风电、光伏发电、市电互 补路灯照明系统》控制电路
第7-10周,到实验室B2-206完成相关基础实验。
第11-12周,不上课网下查找资料,完成设计相关 方案。

实验一 风力发电机组运行实验

实验一  风力发电机组运行实验

实验报告实验名称:________________ 课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实验一风力发电机组运行实验一.实验目的熟悉异步风电机组的工作原理及其并网过程,掌握风速波动时异步风电机组的输出特性和电网故障时异步风电机组的输出特性。

二.实验内容1. 搭建一个单机容量为1.5MW的异步风力发电系统,并实现其并网运行,电网由单机无穷大系统代替。

2.对该异步风力发电系统和单机无穷大系统中各个模块进行参数设置。

3.观察并记录风速波动时异步风电机组的输出特性和电网故障时异步风电机组的输出特性。

三.实验设备及仪器1.计算机。

2.MATLAB软件。

四.实验方法1.并网运行异步风电机组的系统结构基于普通感应发电机的异步风电机组,一般由风轮、轴系(包括低速轴LS、高速轴HS 和齿轮箱组成)、感应发电机等组成,如图1-1所示。

发电机转子通过轴系与风电机组风轮连接,而发电机定子回路与电网用交流线路连接。

这种类型的风电机组一旦起动,其风轮转速是不变的(取决于电网的系统频率),与风速无关。

在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风轮转速随感应发电机的滑差变化。

风电机在额定功率运行状态下,发电机滑差的变化范围为1%~2%,因此正常运行时风轮转速仅在很小范围内变化。

图1-1 基于普通感应发电机的异步风电机组2.并网运行异步风电机组的仿真模型搭建并网运行异步风电系统的仿真模型3.模块参数设置按照实验要求将Powergui、Three-Phase Source、Three-Phase Transformer(Two Windings)、Three-Phase PI Section Line、Three-Phase Fault、Three-Phase Transformer(Two Winding)1、Three-Phase V-I Measurement、风电机组模块、Bus Selector以及Step模块的参数设置好。

风力发电实验报告

风力发电实验报告

风力发电实验报告1. 引言风力发电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风力发电的实际运行过程,探究风速对风力发电机发电效率的影响,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2. 实验目的•了解风力发电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掌握风力发电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研究风速对风力发电机发电效率的影响;•分析实验结果,评估风力发电的可行性。

3. 实验器材•风力发电机模型•风速测量仪器•模拟负载仪器•多功能电表•计时器•数据记录表格4. 实验步骤4.1 实验前准备1.搭建风力发电机模型,并确保其可正常工作;2.将风速测量仪器放置在风力发电机旁,并进行校准。

4.2 实验操作1.将风力发电机模型放置在有风的地方,确保风流能够顺利进入发电机;2.使用风速测量仪器测量风速,并记录风速数值;3.打开风力发电机的电源开关,观察并记录风力发电机的输出电压和电流数值;4.使用多功能电表测量并记录风力发电机的输出功率;5.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4.3 实验数据记录风速(m/s) 输出电压(V) 输出电流(I) 输出功率(P)2 5.6 0.8 4.483 6.8 1.2 8.164 7.5 1.6 125 8.2 2 16.45.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随着风速的增加,风力发电机的输出电压、电流和功率都呈现增加的趋势。

这是因为较高的风速可以提供更大的风能给发电机,从而增加发电机的输出功率。

2.风力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与风速之间存在一定的非线性关系。

在低风速下,风力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增长较为缓慢;而在一定的风速范围内,风力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增长较快;当风速超过一定阈值后,风力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增长逐渐趋于平稳。

3.风力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风轮叶片的设计、发电机的效率等。

本次实验中所使用的风力发电机模型可能存在一定的工艺不足,导致了实际输出功率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异。

6.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模拟操作,我们探究了风速对风力发电机发电效率的影响。

风力发电实训报告

风力发电实训报告

风力发电实训报告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的能源资源逐渐减少,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寻找可再生能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风力发电实训旨在通过实地操作和实验,了解风力发电原理、系统构成和运行特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风力发电原理风力发电是利用风能转化为机械能,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当风流经过风力发电机组的风轮叶片时,叶片受到风力的作用,转动起来。

风轮与发电机之间通过传动系统相连,风轮转动带动发电机转动,产生电能。

三、风力发电系统构成1. 风轮:风轮是风力发电系统的核心部分,它由多个叶片组成。

叶片的设计和材料选择直接影响着风轮的效率和稳定性。

2. 传动系统:传动系统将风轮的旋转运动传递给发电机,常见的传动方式有齿轮传动和带传动。

3. 发电机: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其中常用的发电机有同步发电机和异步发电机。

4.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负责监测和控制风力发电系统的运行状态,确保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常见的控制系统包括风速监测系统、风向调节系统和电力调节系统。

四、风力发电实训过程1. 实地调查:通过实地调查了解风力资源的分布情况、平均风速和风向等信息,选择适合建设风力发电场的地点。

2. 设计方案:根据实地调查结果和实际需求,制定风力发电场的设计方案,包括风轮类型、叶片材料、传动系统和发电机的选择等。

3. 风力发电机组组装:根据设计方案,进行风力发电机组的组装和安装,保证各个部件的连接紧密和稳定。

4. 实验测试:通过实验测试,验证风力发电机组的性能和稳定性,包括风速对发电机输出功率的影响、风向调节系统的调节能力等。

5. 运行监测:对风力发电机组进行长期运行监测,收集和分析运行数据,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五、风力发电实训的意义1. 培养实践能力:风力发电实训通过实地操作和实验测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风力发电实训报告

幼儿园风力发电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幼儿园决定开展风力发电实训活动。

通过实训,让幼儿了解风力发电的原理,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二、实训目的1. 使幼儿了解风力发电的基本原理和过程;2.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的环保行动能力;3. 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4. 增强幼儿园的环保教育,推动幼儿园可持续发展。

三、实训内容1. 风力发电原理讲解(1)风力发电的基本原理:风力发电是利用风力驱动风力发电机转动,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2)风力发电机的组成:风力发电机主要由叶片、轮毂、发电机、控制系统等组成。

(3)风力发电的过程:风力驱动叶片旋转,叶片带动轮毂转动,轮毂带动发电机转动,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 风力发电实训操作(1)实训器材:风力发电机模型、电池、连接线、开关等。

(2)实训步骤:① 将风力发电机模型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② 将电池、连接线、开关等器材连接好;③ 启动风力发电机,观察风力发电机的运行情况;④ 通过开关控制电池的充放电,观察风力发电机的发电效果。

3. 风力发电实训成果展示(1)风力发电模型制作:幼儿分组合作,利用废旧材料制作风力发电机模型;(2)风力发电实验:幼儿进行风力发电实验,观察风力发电机的发电效果;(3)风力发电知识竞赛:幼儿通过竞赛形式,巩固风力发电知识。

四、实训总结1. 实训成果通过风力发电实训,幼儿对风力发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在实训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

2. 实训不足(1)实训时间较短,部分幼儿对风力发电的原理掌握不够全面;(2)实训器材有限,无法满足所有幼儿的操作需求;(3)实训过程中,部分幼儿对风力发电的兴趣不高。

3. 改进措施(1)延长实训时间,让幼儿有更多的时间了解风力发电的原理;(2)增加实训器材,满足更多幼儿的操作需求;(3)在实训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

利用风力发电操作实验探究风力机的工作原理

利用风力发电操作实验探究风力机的工作原理

利用风力发电操作实验探究风力机的工作原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资源的紧缺,利用新型能源已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风力发电作为可以被广泛应用的新型能源之一,在如今的社会生活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风力机作为风力发电的核心部件,其有效地转换风能为电能,依靠其工作原理实现了电能的有效存储和应用。

本文将从利用风力发电操作实验探究风力机的工作原理这一角度来阐述风力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一、实验原理利用风力发电操作实验探究风力机的工作原理,主要是进行机械风力和电能转换的实验,即将风能转换为电能。

此实验原理主要是基于风力机利用机械能驱动机电转换器,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能则通过电网输送至使用地点。

二、实验材料利用风力发电操作实验探究风力机的工作原理,需要准备实验所需的器材和材料。

主要包括风力机、电池、乘法器、电线、电阻和电动机等。

其中风力机是实验的主要部件,在实验过程中所受的风速将直接影响风力机的输出功率。

三、实验步骤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问题。

为了减少安全隐患,实验操作前应征得专业人士的指导。

1.连接电路首先应将电池、乘法器、电线、电阻和电动机等元器件连接好,搭建好所需的电路板,确保电路安全可靠,并确保设备的接线没有问题。

2.使风力机转动连接好电路后,接着要组装并安装好风力机,使其转动。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风力机的转速、方向和叶片的数量等因素对风力机性能的影响。

3.观测实验数据随着风力机的转动,电动机将会输出电能,并将其储存在电池中。

此时可以观测风力机的输出功率和转速等性能参数,并将数据记录在记录表中做出评价。

四、实验结果和分析在完成实验后,我们可以得到一组实验数据。

这些数据包含了风力机电源、转速和输出功率等关键参数的记录。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可以通过绘制曲线图或使用统计学分析工具来分析数据。

通过分析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风力机的输出功率与风速成正比,即风速越大,风力机的输出功率越高。

2.风力机的旋转方向会影响机器的性能表现。

制作简易风力发电机模型实验

制作简易风力发电机模型实验

实验中使用的简 易风力发电机模 型主要由风轮、 发电机、增速器 和支撑结构组成。
风轮的作用是捕 获风能并将其转 换为机械能,发 电机的作用是将 机械能转换为电 能。
实验中使用的发 电机通常为小型 直流发电机,其 工作原理是通过 磁场和线圈的相 对运动产生电流。
实验步骤
准备简易风力发电机模型
搭建实验装置,确保安全可靠
实验意义
验证简易风力发 电机模型的可行 性
探索风能发电的 潜力与优势
为实际应用提供 理论依据和实践 经验
促进可再生能源 领域的发展与进 步
实验局限与改进
实验条件限制:简易风力发电机模型实验受限于 风速、风向等因素,无法模拟真实风力发电情况。
实验数据偏差: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数据 可能存在偏差,影响结论的准确性。
简易风力发电机模型实验
汇报人:
目录
01 实 验 准 备 02 实 验 操 作 03 数 据 分 析 04 实 验 结 论
01
实验准备
实验材料
风叶:用于捕获风能并将其转 换为机械能
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控制器:控制电机的转速和方 向
电池:储存电能,为实验提供 电力
实验原理
风力发电机的原 理是利用风能驱 动风轮旋转,通 过增速器将风轮 的转速提高,从 而驱动发电机发 电。
数据可视化:使用 图表、曲线等工具 展示数据变化趋势
数据分析结论:根 据数据变化趋势, 分析模型性能,提 出改进意见
结果解释
数据分析:通 过实验数据, 分析风力发电 机模型的性能 参数,如风能 利用率、发电
效率等。
结论:根据数 据分析结果, 得出风力发电 机模型的优缺 点和改进方向。
意义:通过实 验结果解释, 了解风力发电 机模型在实际 应用中的可行接到发电机上,记录

制作简易风力发电实验

制作简易风力发电实验

制作简易风力发电实验风力发电是利用风能将其转化为电能的一种可再生能源方式。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学习风力发电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种简易的风力发电实验制作方法,希望能为初学者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实验材料:1. 一个小型风扇2. 一块发泡板3. 一块太阳能电池板(可选)4. 一块铝箔5. 电线和夹子6. 钢筋或塑料管(约50厘米长)步骤一:制作风车叶片1. 将发泡板剪成四个等大的长方形片段。

2. 将每个长方形片段的一侧对角线连接,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3. 使用刀片或剪刀剪掉直角三角形的一个直角边,使其变成一个梯形。

4. 将四个梯形叠放在一起,使用胶水或胶带将它们固定在一起,形成一个风车叶片。

确保叶片的形状平整。

步骤二:制作风车1. 将钢筋或塑料管插入发泡板底部的一个角落中,作为风车的支撑杆。

2. 将风车叶片固定在钢筋或塑料管的顶部,确保风车能够自由旋转。

3. 如果使用太阳能电池板,可以将其固定在风车顶部的位置,作为电能的收集装置。

步骤三:测试风力发电1. 将电线的一头连接到风扇的电源线上,另一头连接到太阳能电池板的正极(或直接与电源相连)。

2. 将风扇设置在一个适合的位置,确保风扇叶片能够正常旋转。

3. 启动风扇,观察风车叶片的转动情况。

4. 如果使用太阳能电池板,可以通过观察电池板上的指示灯或连接其他设备来判断风扇是否成功发电。

实验原理:风扇产生的风能通过风车叶片的转动转化为机械能,进而驱动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电能。

如果使用太阳能电池板,可以将电能储存起来,供后续使用。

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要确保风扇和电线的连接牢固,以免发生意外情况。

2. 如果使用太阳能电池板,要注意正负极的连接,确保电流的正常流通。

3. 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实验,避免行为不当导致的意外。

通过制作简易的风力发电实验,我们可以初步了解风力发电的原理和制作过程。

这个实验并不复杂,适合初学者进行。

希望通过这个实验,能够增加大家对风力发电的认识,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环保意识的提高。

新能源科学家风力发电研究实验总结

新能源科学家风力发电研究实验总结

新能源科学家风力发电研究实验总结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对传统化石燃料的限制,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变得愈发重要。

在各种可再生能源中,风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丰富的资源,具有巨大的潜力。

本文旨在总结我的风力发电研究实验,以期为未来的风能开发和利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设计搭建风力发电设备,并使用实验室模拟环境,对其发电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

通过实验结果,研究风力发电设备的发电效率、稳定性以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二、实验方法1. 设计与制作风力发电设备根据风能转换原理,设计并制作了一种垂直轴风力发电机。

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艺,按照设计图纸制作各个部件,并进行组装。

确保发电设备具备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实验环境与参数设置在实验室中设置了一个模拟风场,使用大型风扇模拟风的流动。

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控制实验环境的稳定性,我们设置了统一的风速和风向,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气温、湿度等参数。

3. 发电性能测试将风力发电设备放置在模拟风场中,调整风场的风速以模拟不同的风力情况。

通过专业的检测设备,测量和记录风力发电设备在不同风速下的输出电压、电流和功率等数据。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对风力发电设备的测试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1. 输出功率与风速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风力发电设备的输出功率与风速呈现正相关关系。

即随着风速的增加,设备的发电能力也相应增强。

并且,存在一个最佳工作风速范围,该范围内设备的发电效率最高。

2. 发电效率与叶片结构关系不同叶片结构对风力发电设备的发电效率有影响。

在实验中,我们设计了不同形状和材料的叶片进行对比测试。

结果显示,叶片的曲线设计和材料的选择对于提高风力发电设备的发电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3. 环境影响与噪音控制风力发电设备在发电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环境影响,主要体现在噪音和对鸟类的影响。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调整叶片的设计和转速等参数,以减小噪音的产生,从而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风力发电实验报告

风力发电实验报告

风力发电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了解风力发电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掌握风力发电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二、实验器材1.风力发电机组2.轮毂3.电流计4.风速计三、实验原理风力发电利用自然风力产生的机械能驱动风力发电机组转动,产生电能。

风力发电机组包括轮毂和叶片,风力将叶片推动转动,转动的运动通过发电机转换成电能,最终输出。

四、实验步骤1.将风力发电机组固定在风力发电实验台上;2.调整发电机组的位置,使叶片能够正常转动,并与风量计相连;3.用风速计测量风的速度,并记录下来;4.打开发电机组的电源,观察风力转动机组的情况;5.将电流计与发电机连接,并记录读数;6.改变风速,重复步骤3~5,取一系列风速下的电流数值。

五、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可以绘制出风速与电流的关系图。

在低风速下,电流较低;随着风速的增加,电流逐渐增大。

当风速达到一定值时,电流达到最大值,继续增大风速,电流开始下降。

通过实验,可以发现风速和电流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风力发电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风力发电的步骤和技巧。

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风速和电流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

本实验对于风力发电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七、实验改进方向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实验条件和设备的限制,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未来可以考虑使用更精准的仪器和设备进行实验,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还可以对不同叶片形状、轮毂尺寸等参数进行实验研究,以探索如何提高风力发电的效率和稳定性。

风力发电实验报告

风力发电实验报告

风力发电实验报告风力发电实验报告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持续的能源形式备受关注。

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风力发电装置,探究风力对发电效率的影响,以及优化设计的可能性。

二、实验设计与方法本实验采用简易的风力发电装置,包括风车、发电机和电池。

风车由三片叶片组成,叶片材料为轻质塑料,可以旋转。

发电机通过风车的旋转产生电能,将电能储存到电池中。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风力发电装置放置在风速相对较大的地区,以确保风力的充分利用。

同时,我们还测量了不同风速下的转速、电压和电流,以评估风力发电的效率和稳定性。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量,我们得到了不同风速下的转速、电压和电流数据。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风力发电装置的输出功率和效率。

在低风速下,风力发电装置的转速较低,电压和电流也相对较小。

这是因为风力不足以充分推动风车旋转,从而无法产生足够的电能。

然而,随着风速的增加,风力对风车的作用力也增大,转速、电压和电流逐渐增加。

在适当的风速范围内,风力发电装置可以实现较高的输出功率和效率。

此外,我们还注意到,当风速过大时,风力发电装置的输出功率并不随之增加,甚至会出现下降的趋势。

这是因为在过大的风速下,风车受到的风力过于强大,导致风车转速过快,超过了发电机的额定转速。

这时,发电机无法正常工作,无法将风能转化为电能,从而导致输出功率下降。

基于以上实验结果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风力发电装置的输出功率和效率与风速密切相关,但存在一个最佳风速范围。

在此范围内,风力发电装置可以实现较高的发电效率和稳定的输出功率。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该根据当地的风速情况,合理设计和调整风力发电装置,以获得最佳的发电效果。

四、优化设计与展望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风力发电装置的效率和稳定性受到风速的影响。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优化设计来提高风力发电的效率。

首先,我们可以改进风车的叶片设计,以增加叶片的承受风力面积,提高风车的推力。

幼儿园科学实验案例:风力发电机

幼儿园科学实验案例:风力发电机

幼儿园科学实验案例:风力发电机
幼儿园科学实验案例:风力发电机
1. 实验目的
通过制作风力发电机,让幼儿了解风能转化为电能的原理和过程,培
养他们动手制作和创新意识。

2. 实验材料
纸板、竹签、风扇、充电宝、电线、铜线、电池、电动螺丝刀、胶水。

3. 实验步骤
Step 1:制作叶片
首先使用纸板制作三片大小相同的叶片。

使用铜线将三片叶片固定在
一起,形成一个叶轮。

在叶轮中间的位置剪一个小圆洞,直径大约是
充电宝的直径。

Step 2:制作支架
使用竹签和纸板制作一个三角形支架。

将叶轮装在支架的顶端,并将
支架固定在充电宝上。

Step 3:连接电线
将充电宝和电线连接好。

电线的一端固定在充电宝的正极上,另一端
插在叶轮上固定的铜线上。

Step 4:测试风力发电机
利用风扇向风力发电机吹风,同时将电线另一端接上电池,风力发电
机开始转动并将风能转化为电能,使电池充电。

4. 实验效果
通过制作风力发电机,幼儿了解了风能转化为电能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此外,孩子们在此过程中也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制作和创新意识。

通过
不断调整和改进,可以让风力发电机的效率更高,更稳定,更实用。

5. 总结
风力发电机是一种利用自然界中的能量转化成电能的环保型电力发电
方式。

通过学习和制作风力发电机,能够让孩子们了解节约能源、保
护环境的知识,并启发孩子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同时,这项实验还能
够培养孩子们的动手制作和创新思维,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科学实验。

风力发电实验指导详解

风力发电实验指导详解

max
Pmax
1 2
SV13
16 27
0.593
(12)
风力机的实际风能利用系数(功率系数)CP 定义为风力机实际输出功率与流过风轮截面 S 的风能之比。 CP 随风力机的叶片型式及工作状态而变,并且总是小于贝兹极限,商品风机工作时,CP 一般在 0.4 左 右。
风力机实际的功率输出为:
P
1 2
图 2 表示某风轮叶尖速比与功率系数 CP 的关系, 0.1
由图可见在一定的叶尖速比下,风轮获得最高的
风能利用率。
0
2
4
6
8
对于同一风轮,在额定风速内的任何风速,
叶尖速比与功率系数的关系都是一致的。
图 2 风轮叶尖速比与功率系数 CP 关系
不同翼型或叶片数的风轮,CP 曲线的形状不一样,CP 最大值与最大值对应的 λ 值也不一样。 叶尖速比在风力发电机组的设计与功率控制过程中都是重要参数。
3. 恒速恒频发电机
恒速恒频机组一般采用感应发电机,感应发电机又称异步发电机,它是利用定子绕组中 3 相交流电产
生的旋转磁场与转子绕组内的感应电流相互作用而工作的。运行时定子直接接外电网,转子不需外加励
磁。转子以超过同步速 3%~5%的转速运行,定子旋转磁场在转子绕组中感应出频率为 f1 的感应电流, (5)式中 f1 的前面取负号。当转子转速略有变化时,f1 的频率随之改变,而输出电流频率始终与电网 频率一致,无需加以调节。
1
P
1 2
mV12
பைடு நூலகம்
1 2
SV13
(1)
空气的动能与风速的立方成正比。
(1)式中为空气密度,由气体状态方程,密度与气压 p,绝对温度 T 的关系为:

风力发电系统实验

风力发电系统实验

风⼒发电系统实验四川⼤学电⽓信息学院课程题⽬:风⼒发电系统实验专业班级:电⼒108班姓名:郭焱林孟庆伦王飞鹏杜越梁政学号:1143031056 1143031208 11430312281143031227 1143031247第⼆章风⼒发电系统实验§ 2.1 风⼒发电实验2.1.1 风⼒发电机调速⼀、实验类别/学时验证/2 学时⼆、实验⽬的1.掌握永磁发电机、永磁变频电机、变频调速器⼯作原理,以及模拟风⼒发电过程中,它们之间的机械、电磁关系。

2. 掌握变频器使⽤⽅法。

三、实验原理同步发电机是⽬前使⽤最多的⼀种发电机。

同步发电机的定⼦与异步发电机相同,由定⼦铁⼼和三相定⼦绕组组成;转⼦由转⼦铁⼼、转⼦绕组(即励磁绕组)、集电环和转⼦轴等组成,转⼦上的励磁绕组经集电环、电刷与直流电源相连,通以直流励磁电流来建⽴磁场。

为了便于起动,磁极上⼀般还装有笼型起动绕组。

同步发电机结构如图 2-1 所⽰。

图2-1 同步发电机结构图2-2 同步发电机转⼦结构a) 隐极式b) 凸极式同步发电机的转⼦有凸极式和隐极式两种,其结构如图 2-2 所⽰。

隐极式的同步发电机转⼦呈圆柱体状,其定、转⼦之间的⽓隙均匀,励磁绕组为分布绕组,分布在转⼦表⾯的槽内。

凸极式转⼦具有明显的磁极,绕在磁极上的励磁绕组为集中绕组,定、转⼦间的⽓隙不均匀。

凸极式同步发电机结构简单、制造⽅便,⼀般⽤于低速发电场合;隐极式的同步发电机结构均匀对称,转⼦机械强度⾼,可⽤于⾼速发电。

⼤型风⼒发电机组⼀般采⽤隐极式同步发电机。

同步发电机的励磁系统⼀般分为两类:⼀类⽤直流发电机作为励磁电源的直流励磁系统,另⼀类⽤整流装置将交流变成直流后供给励磁的整流励磁系统。

发电机容量⼤时,⼀般采⽤整流励磁系统。

同步发电机在风⼒机的拖动下,转⼦(含磁极)以转速 n 旋转,旋转的转⼦磁场切割定⼦上的三相对称绕组,在定⼦绕组中产⽣频率为 f1 的三相对称的感应电动势和电流输出,从⽽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风电机组实验报告

风电机组实验报告

风电机组实验报告1. 引言本实验旨在研究风电机组的发电效率和功率曲线,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评估风电机组的发电性能和稳定性。

该实验对于提高风电机组的设计和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2. 实验方法2.1 实验设备和材料本实验使用的风电机组为型号为X-100的风力发电机组。

实验过程中使用的材料包括电流表、电压表、风速计以及数据采集器等。

2.2 实验步骤1. 将风电机组置于开阔的室外场地,并确保通风畅通。

2. 风速计测量风速,记录风速数据。

3. 将电流表和电压表连接至风电机组的输出端口,记录电流和电压数据。

4. 使用数据采集器收集上述数据,并存储于计算机中。

5.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绘制功率曲线和发电效率曲线。

6. 结束实验,整理实验设备和材料。

3. 实验结果与分析3.1 风速与功率关系分析通过对风速与功率数据的分析,绘制出风电机组的功率曲线。

根据实验数据可得出如下结论:- 随着风速的增加,风电机组的发电功率呈现出先增加后趋于稳定的趋势。

- 在某一特定风速下,风电机组的发电功率达到最大值,此时为风电机组的额定工作风速。

- 超过额定工作风速后,风电机组的发电功率不再显著增加,甚至有可能出现功率下降的情况。

3.2 发电效率分析通过对电流、电压和风速数据的综合分析,计算出风电机组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发电效率。

根据实验数据可得出如下结论:- 风电机组的发电效率随着风速的增加而提高。

- 额定工作风速下,风电机组的发电效率达到最大值。

- 超过额定工作风速后,风电机组的发电效率会逐渐下降,直至无法正常工作。

4.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数据分析和结果展示,得出以下结论:- 风电机组的发电功率与风速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风电机组的发电效率随着风速的增加而提高,但在超过额定工作范围后会逐渐下降。

- 风电机组的额定工作风速是其发电功率和发电效率的关键参数。

5. 建议和改进为进一步提高风电机组的发电效率和稳定性,以下一些建议可供参考:1. 优化风电机组的叶片设计,提高在低风速下的输出功率。

风力发电科学实验原理

风力发电科学实验原理

风力发电科学实验原理一、引言风力发电是利用风能将其转化为电能的一种可再生能源技术,其实验原理是通过风力驱动涡轮机,再将涡轮机的转动力转化为电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风力发电科学实验的原理。

二、实验设备1. 风力涡轮机:由塔架、涡轮叶片和发电机组成。

涡轮叶片的材料通常是轻质金属或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抗风性能。

2. 发电机:将涡轮机转动的力转化为电能。

通常采用的是同步发电机,其转速与电网的频率同步。

3. 变频器:将风力涡轮机产生的交流电转化为与电网频率一致的交流电。

三、实验原理1. 风力驱动涡轮机风力发电实验的第一步是利用风力驱动涡轮机。

当风吹过涡轮叶片时,叶片受到气流的冲击,产生转动力。

涡轮机的塔架起到支撑和稳定涡轮机的作用。

涡轮机的转动速度与风速和叶片的设计有关。

2. 发电机转化为电能涡轮机转动的力通过轴传递给发电机,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发电机内部通常由永磁体和线圈组成。

当涡轮机转动时,永磁体与线圈之间的磁场发生变化,产生感应电流,进而产生电能。

3. 变频器转化为交流电风力涡轮机产生的电能是交流电,但其频率与电网的频率可能不一致。

为了将风力发电的电能与电网连接,需要使用变频器将风力涡轮机产生的交流电转化为与电网频率一致的交流电。

变频器通过改变电能的频率,使其与电网频率匹配,从而实现电能的输送。

四、实验步骤1. 搭建风力涡轮机装置:安装涡轮叶片和塔架,确保涡轮机可以自由转动。

2. 连接发电机:将发电机与涡轮机的轴连接,确保涡轮机转动时可以带动发电机转动。

3. 连接变频器:将发电机与变频器连接,确保风力发电的交流电能可以被变频器转化为与电网频率一致的交流电。

4. 连接电网:将变频器的输出与电网连接,将风力发电的电能输送到电网中。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地点选择:风力发电实验需要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以提高实验效果。

2. 风力条件:风力发电的效果与风速直接相关,因此实验时需选择适宜的风速进行测试。

3. 安全措施:实验操作时需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风力发电测试实验

风力发电测试实验

风力发电测试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认识实验设备各个部件的意义,了解风力风电的基本原理;
2.测量风力发电的主要参数。

3.模拟用户电流和电压的测量。

4.了解风速、螺旋浆转速、发动机感应电动势之间关系
二、实验设备
风力发电实训系统,型号:LL-F300
系统主要配套:风机、风机支架、风速、风向仪支架、模拟发电机、蓄电池组、实训平台等组成。

三、实验步骤
1.检查各个设备是否有异常;
2.连接所有的测量仪器;
3.连接模拟用户;
4.合闸实验,顺序:交流总开关开启-应急开关开启-交直流仪表开关
打开。

记录表格
风速、螺旋浆转速、发动机感应电动势之间关系
发电机的启动风速为
四、实验讨论
1.总结出风速、螺旋桨转速、发动机感应电动势之间的关系;
2.考虑如何提高发电的功率。

注意事项:实验台面板部分测试孔有交流高压电源,实验过程中请勿用手触摸。

风力发电实验报告

风力发电实验报告

三相电压风力发电实验
实验内容
实验1 风束、螺旋桨转速与感应电动势之间的关系
实验2切入风速到额定风速区间功率调节实验
实验3额定风速到切出风速区间调节实验
实验原理
1风能与风速测量
2 发电方式和发电机选择
3 风能的利用
4 风电机组的功率调节方式
5 风能的储存与切换互补
实验仪器
实验的内容与步骤
实验一风速,转速,发电机感应电动势的关系
1
0.6
实验一结果说明:
1 转速与风速呈线性关系,旋转式风速计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2 发电机感应电动势与转速成正比,符合电磁感应定理。

实验二切入风速到额定风速之间功率调节实验
已知本实验
启动风速:3m/s
切入风速:3.5m/s
额定风速:12m/s
表2
功率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2 4 6 8 10 12 14风速(m/s)
实验结果说明:
在恒定阻值下从切入风速到额定风速,所获取的功率逐渐变大,变化的速率越来越快,到额定风速时达到最大值。

实验三风力产生的电能伏安特性及额定功率到切出风速间功率调节
60(w)
45
30
15
0 5 10 15 20(m/s)
0 0.04 0.08 0.12 0.16 0.20 0.24 0.26 表3
实验结果说明:
1在额定风速到切出功率之间,功率变化很小几乎保持不变。

2伏安曲线说明随着风速的增大,风力发电的电压随电流的变大而变大。

风力发电实验报告 (2)

风力发电实验报告 (2)

三相电压风力发电实验
实验内容
实验1 风束、螺旋桨转速与感应电动势之间的关系
实验2切入风速到额定风速区间功率调节实验
实验3额定风速到切出风速区间调节实验
实验原理
1风能与风速测量
2 发电方式与发电机选择
3 风能的利用
4 风电机组的功率调节方式
5 风能的储存与切换互补
实验仪器
实验的内容与步骤
实验一风速,转速,发电机感应电动势的关系
1 1
实验一结果说明:
1 转速与风速呈线性关系,旋转式风速计就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2 发电机感应电动势与转速成正比,符合电磁感应定理。

实验二切入风速到额定风速之间功率调节实验
已知本实验
启动风速:3m/s
切入风速:3、5m/s
额定风速:12m/s
实验结果说明:
在恒定阻值下从切入风速到额定风速,所获取的功率逐渐变大,变化的速率越来越快,到额定风速时达到最大值。

实验三风力产生的电能伏安特性及额定功率到切出风速间功率调节
5 10 15 20(m/s) 24 0、26mA
表3
实验结果说明:
1在额定风速到切出功率之间,功率变化很小几乎保持不变。

2伏安曲线说明随着风速的增大,风力发电的电压随电流的变大而变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力发电实验报告
实验1
实验课题:风力机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班级:0312411
**:***
学号:*********
指导老师:高(仕红)老师
成绩:
2015年4月30日
目录
1实验目的 (1)
2实验要求 (1)
3实验内容 (1)
4实验步骤 (1)
4.1风速模型的构建 (1)
4.1.1基本风 (2)
4.1.2阵风模型 (2)
4.1.3风速阶跃 (2)
4.1.4随机风 (3)
4.1.5风速模型整体仿真 (3)
4.2风轮模型的构建 (4)
4.2.1风轮数学模型 (4)
4.2.2风轮Simulink仿真模型 (5)
4.3传动系统模型构建 (5)
4.3.1传动系统数学模型 (6)
4.3.2传动系统Simulink仿真模型 (6)
4.4风力机系统模型 (6)
5风力机系统模型仿真结果及分析 (7)
5实验心得体会 (7)
1实验目的
1.掌握Matlab的m语言编程以及仿真模型的构建方法;
2.掌握利用Matlab软件构建风速模型,风轮模型以及传动系统模型的方法。

2实验要求
1.了解Matlab中Simulink如何构建子系统以及m语言编程的技巧;
2.通过查阅资料,搞清楚风速模型,风轮模型以及传动系统模型的实现方法。

(自己在实验前认真阅读老师提供的资料,拟出构建各模型的方法。


3实验内容
熟悉并掌握Matlab的m语言编程以及Simulink库相关模块应用,构建风速模型,风轮模型以及传动系统模型(包括一质量块模型、二质量块模型以及三质量块模型)并进行仿真实验验证。

4实验步骤
1.启动Matlab,调用Simulink工具箱中的模块或利用m语言编程,构建风速
模型,风轮模型以及传动系统模型。

2.观察各子系统输出波形,并分析结果。

4.1风速模型的构建
风速模拟采用四分量模型:基本风速,阵风,风速阶跃和背景噪声,即:
V W=V WB +V WG +V WR +V WN 。

4.1.1基本风
基本风在风速模型中占很大的比例,在风力机正常运行过程中一直存在,反映了风电场的平均风速的变化,一般认为基本风速不随时间变化。

其数学模型为:V WB =K,高风速时取15m/s,低风速时取8m/s。

本实验取V WB =10m/s。

在Simulink中用Constant 模块代替即可。

4.1.2阵风模型
Simulink仿真模型如图4.1-1所示。

Gust中的函数WXW. m语言代码如下:
function y=WXW(t)
if(t(4)>=t(1)&&t(4)<=(t(1)+t(2)));
y=t(3)*(1-cos(2*pi*((t(4)-t(1))/t(2))))/2;
else
y=0;
end
4.1.3风速阶跃
风速阶跃反映风速缓慢变化的特性。

其数学模型为:
V WR =
{
0,t<t1R
V Rmax(1−
t−t2R
t1R−t2R
),t1R<t<t2R
V Rmax,t>t2R
其中t1R为阶跃起始时间,t2R为阶跃终止时间,V Rmax为阶跃峰值。

本实验中取t1R=25s, t2R=25s, V Rmax=4m/s。

Simulink仿真模型如图4.1-2所示。

Phase_step_Wind中的函数WR. m语言代码如下:
function y=WR(t)
if(t(4)<t(1))
y=0;
else if(t(4)>=t(1)&&t(4)<=(t(1)+t(2)))
y=t(3)*(1-(t(4)-t(2))/(t(1)-t(2)));
else
y=t(3);
end
4.1.4随机风
随机风速反应风速变化的随机性,Simulink仿真模型如图 4.1-3所示,其中采样时间0.1s。

4.1.5风速模型整体仿真
综述上述四种风速成分,可得到自然风速的最终模型如图 4.1-4所示。

4.2风轮模型的构建
风轮是将其吸收的风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从自然风只能获取有限能量。

4.2.1风轮数学模型
风轮转矩与风速、风轮转速有关,关系式为:
T w=1
2
πρR2V3
C p
Ω
{C p=0.22(
116
λi
−0.4β−5)e
−12.5
λi 1
λi
=
1
λ+0.08β

0.035
β2+1
λ=
ΩR
V
C p=(0.44−0.0167β)sin[π(λ−3)
15−0.3β
]−0.00184(λ−3)β
本实验中风轮半径:40m,空气密度:1.25kg/m3,切入风速:3m/s,切出风速:
25m/s 。

4.2.2 风轮Simulink 仿真模型
其Simulink 仿真模型如图 4.2-1所示。

图中Wind_speed 为风速,Wind_turbine_speed 为风轮转速,Wind_turbine_torque 为风轮转矩,Wind_turbine_actual_torque 为实际风轮转矩,Cut_in 为切入风速,Cut_out 为切出风速,Pitch Angle 为桨距角,R 风轮半径,Air_denisty 为空气密度。

Cp 中的函数Cp m 语言代码如下:
function y=Cp(x)
y1=1/(x(1)+0.08*x(2))-0.035/(x(2)^3+1); y=0.22*(116*y1-0.4*x(2)-5)*exp(-12.5*y1);
4.3 传动系统模型构建
传动系统是连接风轮与发电机的纽带,传动设备的优良影响着风力机的输出功率。

由于风力发电机组起停频繁,风轮又具有很大的转动惯量,通常大功率大容量风轮的转速均设计在 10 到 20 r/min 。

因此需要在风轮和发电机之间设置增速器。

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机械传动系统都沿中心线布置,因此增速器都采用结构紧凑的行星齿轮箱。

风力发电机组的传动系统主要是由风轮转子,低速轴,增速齿轮箱,高速轴和发电机转子构成的。

Operator1
Operator
4.3.1传动系统数学模型
在一般的动态性能计算中,刚性轴模型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

本设计在分析传动系统机理的基础上,建立系统的刚性轴模型。

刚性轴模型认为传动系统是刚性的,即低速轴,增速齿轮箱传动轴,高速轴都是刚性的。

忽略风轮和发电机部分的传动阻尼,最后可得传动系统的简化运动方程为:
(J r+n2J g)dϖ
dt
=T r−nT g
式中,
J r——风轮实际转矩(Wind_turbine_actual_torque);
J g——发电机的转动惯量;
T g——发电机的反转矩(Generator_reverse_torque);
T r——风轮转速(Wind_turbine_speed);
N——增速箱的传动比。

其相关参数取值见仿真模型。

4.3.2传动系统Simulink仿真模型
其Simulink仿真模型如图 4.3-1所示。

4.4风力机系统模型
综合以上3个模块,创建系统子模块,可以得到整体风力机系统模型如图 4.4-1所示。

5风力机系统模型仿真结果及分析
5 实验心得体会
每一次的实验,就是将理论付诸实践的过程。

在这次风力发电的实验过程中,我收获良多,风力发电作为电气工程的专业基础课,我们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习起来确实不大容易,所以在理论与时间的过程中遇到许多的问题,但在同学的相互的讨论和高老师的细心的指导之下,我哦们最终克服了困难,完成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我们对风力发电的基本原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也对MATLAB 的使用更加的熟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