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课内文言文专题复习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记承天寺夜游》
文言文专题复习——《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姓名: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
2.熟悉、掌握重难点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与作者情感。
教学过程:
一、解释下列字词
1、月色入户户:
2、念无与为乐者念:
3、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
4、怀民未寝寝:
5、相与步于中庭相与:于:中庭:
6、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明:
7、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交横:盖: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闲人:
9、欣然起行欣然: 10、解衣欲睡欲:
二、翻译下列句子。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三、按要求回答问题。
1、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有“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请在文中找出与此意义相近的一句:
2、你是怎样理解“闲人”的含义的?“闲”在文中具体包含哪些感情?
3、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融记叙、描写、抒情于一炉,而广为传颂的还是他的“十八字写景”,你觉得作者笔下的月景有何特点?。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精选专题14《岳阳楼记》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
专题14 课内重点文言文篇——《岳阳楼记》考点:文学常识范仲淹989一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作者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生动描绘了“迁客骚人”登楼所观之景及触发的“悲”“喜”之情,并通过褒扬“古仁人之心”,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同时也有劝慰友人之意。
考点:课后注释(1)[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2)[越]到。
(3)[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4)[具]同“俱”,全、皆。
(5)[增其旧制]扩大它原有的规模。
(6)[制]规模。
(7)[属]同“嘱”,嘱托。
(8)[胜状]胜景,美景。
(9)[胜]美好。
(10)[浩浩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
(11)[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12)[际涯]边际。
(13)[朝晖夕阴]早晚阴晴明暗多变。
(14)[晖]日光。
(15)[大观]壮丽景象。
(16)[前人之述备]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17)[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今人诗赋”。
(18)[然则]如此…那么。
(19)[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
(20)[极]至、到达。
(21)[迁客]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
(22)[迁]贬谪、降职。
(23)[骚人]指文人。
(24)[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25)[得无]表推测。
(26)[若夫]用在一段话开头,以引起下文。
下文的“至若”用法与此相同(27)[淫雨]连绵不断的雨。
(28)[霏霏]雨雪纷纷而下的样子。
(29)[开]指天气放晴。
(30)[排空]冲向天空。
(31)[日星隐曜]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
(32)[曜]光芒。
(33)[山岳潜形]山岳隐没在阴云中。
(34)[樯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断折。
(35)[倾]倒下。
(36)[摧]折断。
(37)[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
(38)[冥冥]昏暗。
(39)[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
2023年语文中考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之课内文言文逐篇梳理-七年级上册第1篇 《世说新语》二则
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 丢下(他)而离开,离开以后(友人)才到。陈元
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方这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耍。客人问元方
:“尊君在不?”答曰
:“令尊在不在?” 元方回答说:“(父亲)等
:“待君久不至,已去。” 您很久(您)都不到,已经离原文呈现
译文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 友人(听了)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哪!和我 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 约定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元方说:“您和 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 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正午。到了正午还不到, 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 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 父,则是无礼。”友人惭, 没有礼貌。” 友人感到惭愧,走下车来拉他。 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元方(径直)走入家门,连头都不回。
友人惭. 本义:惭愧
句中意思: 感到惭愧
第1篇 《世说新语》二则
5.重点实词
(1)陈太丘与友期. 行. (2)期日. 中. (3)太丘舍. 去 (4)下车引. 之
期行: 相约同行 日中: 正午时分
舍: 舍弃 引: 拉,牵拉
第1篇 《世说新语》二则
6.重点虚词
(1)陈太丘与. 友期行 (2)去后乃. 至 (3)相委而. 去 (4)下车引之.
第1篇 《世说新语》二则
【知识归纳整理】
1.通假字
尊君在不. “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2.古今异义
(1)太丘舍去. (2)门外戏. (3)相委. 而去
古义:____离__开____ 今义:__往__、__到_____ 古义:_玩__耍_____ 今义:__戏__剧__,_杂__技__ 古义:_舍__弃_____ 今义:_把__事__情__交__给__别__人__去__办__,_委__托___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01 《论语》文学常识+重点注释+中考预测
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都属于语录体。
1.学而时习..之(按时)(温习,复习)2.有朋自..远方来(志同道合的人)(从)3.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泛指多次)(自我检查、反省)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8.三十而立.(独立做事情)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不逾矩..(越过,超过)(规矩,规范)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12.学而.不思则罔.(却)(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思而不学则殆.(疑惑)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15.人不堪.其忧(能忍受)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的人)1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趣)18.饭疏食...饮水.(吃饭)(粗粮)(冷水)19.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富有)(尊贵)21.于.我如.浮云(对于)(好像,如同)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在其中,在里面)23.择.其善者而从.之(选择)(跟从,学习)24.子在川.上曰(河,河流)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26.不舍.昼夜(舍弃,放弃)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统称)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人,男子汉)(志气,志向)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30.切问..(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而近思(只是)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不解。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
3.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
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精炼 课内文言文阅读 第9篇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人教版初中
第9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苏(《孟子》)版本导航:◎统编八上第21课;◎语文八上第22课;◎苏教九下第19课。
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1.通假字(1)曾益其所不能_____ 同“_____ ”,意思为:_____ ____(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_____ 同“_____ ”,意思为:_____ ____(3)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 同“_____ ”,意思为:_____ ____ 2. 古今异义(1)管夷吾举于士.古义:_____ ____ 今义:士兵(2)所以..动心忍性古义:_____ ____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3)入则无法家拂士古义:_____ ____ 今义:进入(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古义:_____ ____ 今义:出去3. 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人恒过.原意为:错误,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 ____(2)动词的被动用法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原意为:选拔、任用,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 ____(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①劳.其筋骨原意为:劳累,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 ____②饿.其体肤原意为:饥饿,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 ____③空乏.其身原意为:缺乏,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 ____④所以动.心忍.性原意为:震撼,惊动,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 ____原意为:坚忍,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 ____4. 一词多义发:①舜发.于畎亩之中 _____ ____②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_____ ____③有时朝发.白帝(《三峡》)_____ ____④黄发.垂髫(《桃花源记》) _____ ____⑤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_____ ____5. 重点实词(1)舜发于畎.亩之中畎:_____ ____(2)百里奚举于市.市:_____ ____(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_____ ____任:_____ ____是:_____ ____(4)必先苦.其心志苦:_____ ____(5)行拂乱..其所为拂:_____ ____乱:_____ ____(6)曾益.其所不能.益:_____ ____能:_____ ____(7)人恒.过恒:_____ ____(8)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作:_____ ____(9)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征:_____ ____喻:_____ ____(10)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敌:_____ ____(11)然后知生..也知:_____ ____..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生:_____ ____患:_____ ____安:_____ ____乐:_____ ____6. 文言虚词(1)舜发于畎亩之.中_____ ____(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 _________ ____(4)所以.动心忍性_____ _________ ____(6)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_____ ____二、重点句子翻译1.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河中石兽》(附答案)
文言文专题复习——河中石兽纪昀姓名: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
2.熟悉、掌握重难点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与作者情感。
教学过程: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一寺临河干临:河干:2.山门圮(pǐ)于河圮:于:3.二石兽并沉焉并:4.阅十余岁阅:岁:5.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求:竟:6.棹(zhào)数小舟棹:7.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设帐:闻之:8.尔辈不能究物理尔辈:物理:9.是非木杮(fèi)是:10.乃石性坚重乃:11.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湮:耳:12.沿河求之,不亦颠乎?沿:颠:13.众服为确论。
14.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啮:15.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如是:16.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已:遂:溯流:17.求之下流,固颠。
固:18.然则天下之事然则:19.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但:臆断:二、翻译下列句子。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3.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三、按要求回答问题。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找出文中说明这个道理的原句。
道理: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作出主观的判断,否则得不偿失。
原句: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河中石兽纪昀【原文】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内文言文默写练习
中考语文文言文默写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九年级下册1.鱼我所欲也《孟子》(1)古代的仁人志士在“生”与“义”不能得兼时,总会以孟子《鱼我所欲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
(2)面对匈奴单于高官厚禄的诱惑,苏武严词拒绝,因为他深知背信弃义换来的高官厚禄,不值一文!正如孟子《鱼我所欲也》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送东阳马生序[元末明初]宋濂(1)《送东阳马生序》中体现了作者解决“求书之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送东阳马生序》中,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乐学,才能享受到学习的愉悦,这样即使生活艰难,也能“________________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4)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了自己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的原因。
3.曹刿论战《左传》(1)《曹刿论战》中,曹刿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指出统治者目光短浅。
(2)《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政治上取信于民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曹刿论战》中,具体描写曹刿小心谨慎地观察敌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1)《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分析齐王受蒙蔽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先从切身经历设喻,再将家事与国事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习18:醉翁亭记-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考点过关复习
首页
目录
尾页
知识梳理 金题演练
全文梳理
(3)晦明变化者 (4)野芳发而幽香
晦明:或明或暗 芳:香花
(5)佳木秀而繁阴
秀:茂盛、繁茂
2. 句子翻译
(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
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2)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翳:遮盖
(2)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去【F】:离开
(3)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F】:以……为乐
(4)太守谓谁
谓:为,是
2. 句子翻译
(1)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树林枝叶茂密成荫,鸟到处叫。
首页
目录
尾页
知识梳理 金题演练
全文梳理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 的,是太守啊! 3. 句子朗读节奏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 泉水之上,是醉翁亭。 (2)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太守和客人来这里饮酒,喝一点就醉了。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之中啊! (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首页
目录
尾页
知识梳理 金题演练
全文梳理
1. 词语解释
(1)临溪而渔
临【F】:到
渔【F】:捕鱼
(2)泉香而酒洌 (3)杂然而前陈者
洌【F】:水(酒)清 陈:摆开
(4)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酣:间
颜:脸色苍老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课内文言文(山水游记篇复习(一)《记承天寺夜游》《三峡》《与朱元思书》)教案新人教版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略无阙处阙:夏水襄陵襄:
沿溯阻绝溯属引凄异属
2.翻译下列语句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下面是《小石潭记》中的一段文字,和本文第二自然段比较,在写水方面有什么异同?
解释重点词语记承天寺夜游1忛无不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忝民共同一起只是交错纵横原来是窗户冲刷接连丌断有时即使真实在随着青白色比得过飞奔癿马凭依通啭到平息经营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经纶
课内文言文复习专题
课题
课内文言文复习专题
课型
复习课
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并积累常用的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对世俗的鄙弃,对山水的热爱和赞美,隐约流露出隐逸的思想。
4、飞漱
5、属引凄异属引:
6、或王命急宣或:
7、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
8、良多趣味良: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
1、风烟俱净俱:
2、从流飘荡从: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醉翁亭记》(附答案)
文言文专题复习——醉翁亭记欧阳修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2、熟悉、掌握重难点词句3.理解课文内容与作者情感。
教学过程:一、解释加点的字1、环滁皆山也。
环: 2.林壑尤美尤:3.蔚然而深秀者蔚然: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5.醉翁之意不在酒意:6.云归而岩穴暝暝:7.日出而林霏开林霏开:8.名之者谁名:9.野芳发而幽香芳:10.佳木秀而繁阴秀:11.负者歌于途负者:12.伛偻提携:13.杂然而前陈者陈:14.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丝、竹:15.射者中,弈者胜。
射:弈:16.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苍颜:颓然:17.阴翳:18.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其乐:19.太守自谓也。
自谓:太守谓谁?谓:二、重点语句1、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译: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三、根据原文默写1.第2段中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2.第2段中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是:,。
四、理解原文回答。
1. 第(3)段描绘了四个场景,分别是滁人游、、、。
2.作者被贬滁州知州,自号“醉翁”。
细读文章,说说作者写作本文的真实意图是什么?答案:表达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2. 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之意仅在于山水之间吗?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宴酣之乐、乐人之乐。
或: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与民同乐。
3.《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一样,都是借景言情、感世抒怀之作。
请根据提示,在空白处填与文章主旨或者景物特点相关的词语。
岳阳楼记》回荡着忧乐天下的恢宏之音。
《醉翁亭记》洋溢着的和谐之音。
《小石潭记》弥漫着悄怆幽邃的凄寒之风。
《桃花源记》飘逸着的理想之风。
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备考策略课件
词性 活用类型
含义
示例
如果名词后面的词 小信未孚,神弗福
是名词、代词,那
也。(《曹刿论战》 )【解析】后一个“
名词 名词作动词 么该名词就作动词 福”在句子中作谓
。如处在谓语位置 语。名词活用作动
上,也作动词。 词,保佑。
词性 活用类型 含义
示例
名词放在 动词前,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 灭可见。(《小石潭记》) 【解析】名词在句子中一般
中考真题
考查内容
参考答案
【解题策略】
简答题考查的内容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设置问题:对文章
内容、主旨的把握;对文章写作手法、艺术特色的分析;对文
章具体语句的赏析;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等。
在复习时,我们要做到对每一篇文章都能“逐字解释,逐句
翻译,明确主旨,熟知结构,弄清写法”,确保每个知识点都掌
握好。
在解答时,我们可以直接总结归纳,也可以根据题目的提
感(根据原文意思填写);二是“
应内容 宠辱偕忘
,
”的“因物而喜
”的感情(用原文句子填写)。
中考真题
考查内容
参考答案
3.(2010·广东)文末描写“
一是突现了三峡秋季
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凄清、肃杀的环境特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句段作用 点;二是突出了三峡
突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山高、峡长、岭连的
?
地形特点。
写出了洞庭湖浩瀚磅礴的非凡气势。
C. 第③④段采用对比手法描写洞庭景色,一阴
一晴,表明了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
D. 第⑤段抒情和议论交融,表达了作者“先天
写法分析
C 【解析】
词语赏析
应该是表 现了“迁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含答案)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乙】从山门右折,得石径。
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山僧曰:“此瀑声()。
”疾趋,度石罅,瀑见。
石青削①,不容寸肤②,三面皆郛③立。
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④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⑤如虹,忽卷掣折⑥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
所目既奇,思亦变幻,恍惚牛鬼蛇神⑦,不知作何等语。
(节选自《观第五泄⑧记》)【注】①青削:颜色青绿,陡峭如刀削。
②不容寸肤:指没有泥土。
③郛:此处指像城墙环绕一样。
④掉:摇动。
⑤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
⑥掣折:转折。
⑦牛鬼蛇神:比喻各种怪诞的形象。
⑧第五泄:第五级瀑布。
1.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词语方法提示解释斗折蛇行语境推断法①心悸成语印证法:心有余悸②水态愈伟以今推古法③山行之极观也课内迁移法: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④2.请为乙文画波浪线句子断句。
(用“/”标示,限两处)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3.请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4.根据上下文推断,“也”“哉”“欤”三个语气词,填入乙文画横线的句子末尾,最恰当一个是( )。
山僧曰:“此瀑声()。
”5.请从甲、乙两文中各找出一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①、②。
6.请阅读两篇选文,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填写下表。
选文句子思想感情似与游者相乐快乐《小石潭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①山行之极观也赞叹《观第五泄记》而犹不忍去②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文言文专项复习【课标要求】①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理解基本容 ② 、背诵优秀诗文。
【矢口识概要】6、字词:掌握常用的文言虚词、实词、古今异义,识别通假字:② 、句式:把省略句中省略的词语补充起来,把颠倒的词序转换过来: ③ .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概括文章中心。
④ 、从文体特点上辨别不同类型(记叙类.非记叙类)的文言文,进行分析、整体感知。
【中考指津】文言文阅读考査国以教材篇目为主,重点考査我们能否借助工具书读懂文章大意,考查我们对文 章容的理解和重点语句的记诵、积累,而不是对零碎的词法、句法等知识的记忆程度。
常见的考点有: ①把握文言虚词;②理解和掌握文言实词,辨识通假字;③翻译文言语句:④整体感知文章或段落的 在联系与容:⑤朗读、背诵的基本能力:⑥问题探究能力。
常见的考査方式是阅读答题,一般有5〜6个小题,前1〜4题以理解、运用为主,后1〜2题为拓 展延伸或综合性实践类题目,如评析类.生活互联类.策划创意类等。
【典例借鉴】例题G 皇中县实验区中考试题)阅读下而的文言文,完成1〜7题。
①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 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 仁Z 则汉空之隆对汁1丨而待也。
② 臣本布衣.躬耕于,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 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 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③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 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立,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泄中原,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 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 任也q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任选两小题)。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 掰耕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先帝不以臣甲鄆 ③ 亩是感激 ④遂许先扁d 驱驰2•用“/”给第①段划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①段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来论述两汉的历史教训?并在选文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划出相应的句 子。
4•第③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朋寄臣以大事也” o “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 的四个四字短语回答。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诸亮受命以来怀着怎样的心情并采取了怎样的行动来报答先帝的?(用原文回答) 心情: ___________ 0行动:。
6.请你用白话文写出第②段划线句子的意思。
原句: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诸亮的建议在当时和现在有什么重要意义?剖析:本题综合考查了我们对文言文的整体阅读能力和对问题的探究能力。
第1题,答案为:①亲自,自身:②身份低微,见识短注;③感动,感激:④奔走效力或奔走效劳。
第2题答案为: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第3题°答案为:对比论证或正反论圧划线句子为“亲贤臣,远小人……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第4题:」匕泄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第5题为:夙夜忧叹、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第6题答案为: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关头奉命出使。
第7题在当时对(用人等)政建设方而有进步意义;在今天仍然有借鉴意义(只要结合文段,言之成理即可)o 【实践训练】1、《涉世家》2、《唐雎不辱使命》3.《隆中对》4《出师表》5.《公输》6.孟子二章7《鱼我所欲也》8、《刿论战》9、《邹忌讽齐王纳谏》10《愚公移山》文言文一. 家1「文学常识司马迁:________________ (朝代)著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
本文出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它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____________________ 史。
共_______________ 篇。
2、通假字发闾左適戍渔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天下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军身被坚执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卜者知其指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性默写起义的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起义的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起义所作舆论准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与孟子所主的观点相似,用孟子的话来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胜为起义做了哪些舆论准备(宣传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写涉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表明涉从小有远想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涉是5、重点语句翻译起义的导火线是胜佐之,并杀两尉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文容理解1、“将尉醉”的“醉”在该段的情节发展中起什么作用?2、人物欣赏(1)从分析当时形势和所提策略口号以及为起义做舆论准备及发动起义中,可以看出胜具有什么样的品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且壮士不死而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一句,表现涉的性格特点和出众的宣传鼓动才能。
3、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两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
4 ■文中点示的起义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胜认为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唐雎不辱使命1.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唐雎()怫然() 傀()色轻()) 徒跣()匮夫()休谡()缩素(2.解释加下划线的字词。
故不错意也天下缩素4.王对唐雎的劝告是什么反应?5. 唐雎而对天子之怒,是什么反应?怎样进行了反击?这体现了唐雎的什么特点? (2)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
(3) 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4)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5)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6)然志犹未已,君谓汁将安出?6.简要评述王.唐雎各是什么样的人?三. 隆中对1. 给加粗的字注音。
(1)躬耕陇亩( ) (3)不知存缆( ) (5)挟天子( ) (7)莹驾顾之( )2. 解福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莫之逬也( ) (3)此人可就见( ) (5)乩三往( ) (7)不可眶数( )3. 翻译下列句子。
(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2)汉室倾题( ) (4)遂用猖邀( ) (6)帝室之宣( ) (8)南抚更越( ) (2)先主墨之( ) (4)宜枉驾题之( )(6)欲值大义于天下(4.备第三次拜访诸亮时态度和心情怎样?从哪些行动和语言里能看出来?5.诸亮的回答直接从操谈起行不行?为什么?6.为什么要分析操?摆了哪些事实?得出了什么结论?7.诸亮从哪几个方而分析了权?结论是什么?8.对备来说,荆州有哪些有利条件?诸亮是怎样暗示备的?9.为什么要分析益州,诸亮认为益州有哪些优越条件?10.除了'‘隆中对”,你还知道诸亮的英他故事吗?请以小标题的形式写出2〜4个。
四、出师表1 .选出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A.此诚危急存亡之林(这里是“时”的意思)B.以卷(发扬光大)先帝遗徳C.臣本布衣,躬(看着腰)耕D.诰(询前)臣以当世之事• •2・选出加点词词义、用法相同的一项()A.恢弘志士之气醉翁之意不在洒B.欲报之于陛下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 •C.先帝不以臣卑鄙属于作文一以记之D•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同予者何人3.简答。
①文中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得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文中被千古传颂的_个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A.文中“益州”指蜀汉,“先帝”指备,“陛下”指禅,“臣”指诸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