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修改
关于非遗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关于非遗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与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口口相传的文化积淀和记载,它们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在历史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次调研以暑期社会实践的形式进行,旨在通过学生们的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面貌与现状,探索当下非遗保护和传承的难点和困境,为相关部门提供有效的保护措施和传承模式的建议。
非物质文化遗产暑期实践调研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知,使之在亲身体验与实践中积累相关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学生们的调研与反馈,为相关部门提供改善与完善的建议,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二、调研内容与方法1.调研内容:(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分类:通过专家讲解与文献查阅,学生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分类和相关保护政策进行学习;(2)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地调研:学生们将走访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了解其文化传统、传承方式和现状,并透过调研表格和访谈录音等形式,记录相关数据,为今后的学术研究提供数据支持;(3)非遗传承与发展的研究与探讨:针对所走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生们将展开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对传承难点与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2.调研方法:(1)文献资料调研:通过图书馆、档案馆等相关机构,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术研究现状与相关政策法规;(2)实地调研:学生分组进行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地调研,采用访谈记录、调研表格等形式,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资料的整理与分析;(3)座谈研讨:学生们将结合实地调研的结果,进行座谈研讨,对非遗传承与发展进行深入讨论,提出相关建议与意见。
三、调研实施与效果本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共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具体实施如下:(一)文献资料调研与学习阶段:学生们结合专家讲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分类和相关政策进行学习与了解;并利用实践活动课堂的时间,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解和探讨。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实践报告一、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发展和传承下来的具有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的非物质性文化遗产。
它包括口头传统和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日、知识与实践、手工艺技艺等多个方面。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交流与对话的重要举措。
二、社会实践活动在近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参观了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并参与了一些相关的活动。
这次实践活动让我深刻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社会的重要性,并对其保护与传承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瑰宝,它代表着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这些传统技艺、知识与实践、口头传统和表演艺术等,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人们与自然、社会相互交流的重要载体。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不仅能够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更能够促进文化交流与对话,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友谊。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在社会实践中,我了解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首先,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护,建立相关的法规和制度,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
其次,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培养更多的传承人,传承技艺与知识。
同时,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共同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考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与思考。
我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不仅仅是一项任务,更是我们对历史与文化的尊重和珍视。
每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承载着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们是我们民族的瑰宝,也是人类文化的宝库。
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去,为后代留下更多的宝贵财富。
六、结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的瑰宝,它代表着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非遗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各地纷纷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本报告以某地非物质文化遗产——XXX为例,介绍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成果及启示。
二、活动背景XXX作为我国某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度不断提高。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XXX面临着传承危机。
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某地组织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三、活动内容1. 实地考察活动伊始,我们一行人来到了XXX传承基地。
在基地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XXX的制作工艺、历史演变以及传承现状。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了解到XXX的制作过程复杂,技艺要求高,且传承人越来越少。
2. 交流学习在传承基地,我们与传承人进行了深入交流。
传承人向我们详细介绍了XXX的制作工艺、文化内涵以及传承过程中的艰辛。
通过交流学习,我们深刻认识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3. 活动开展(1)举办XXX制作培训班:邀请传承人现场教学,让学员们亲自动手体验XXX的制作过程,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开展XXX知识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讲解XXX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以及传承现状,提高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
(3)举办XXX作品展览:展示学员们制作的XXX作品,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4. 媒体宣传利用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对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宣传报道,扩大活动影响力,提高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度。
四、活动成果1. 提高了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增强了传承意识。
2. 发现了一批具有潜力的传承人,为XXX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3. 培养了一批热爱传统文化的年轻人,为XXX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非遗文化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非遗文化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历史的凝结、民族的记忆、人民的智慧。
本次社会实践调研的目的是深入了解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情况,探讨非遗文化与当代社会的关系,以及如何更好地将非遗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
二、调研对象本次调研的对象主要包括非遗传承人、非遗保护机构、相关政府部门、以及普通市民。
三、调研内容及方法1.非遗传承人通过走访非遗传承人,了解他们从事非遗传承的动机和难处,以及他们对非遗文化的理解和看法。
同时,观摩非遗传承人的传统工艺制作过程,探讨传承人对于非遗传统与现代生活的关系。
2.非遗保护机构走访非遗保护机构,了解他们在非遗保护方面的工作内容和成果,探讨非遗保护机构与当地政府、企业等合作情况,以及他们对非遗传承的看法。
3.相关政府部门对相关政府部门进行采访,了解他们在非遗文化保护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以及在非遗文化传承与现代社会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
4.普通市民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普通市民对非遗文化的认知程度、对非遗文化的态度以及他们对非遗文化的需求和期待。
调研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走访、访谈、问卷调查、观摩学习等方式。
四、调研结果1.非遗传承人在走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许多非遗传承人都是从小父承业、传子习艺的方式学习非遗技艺,他们对传统手工艺制作技艺认真细致,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和历史文化积淀。
然而,非遗传承人口老、传人难的问题凸显,年轻一代对非遗技艺的接受和传承并不足够,导致非遗传承的断层现象较为普遍。
2.非遗保护机构非遗保护机构主要从保护、传承、弘扬非遗文化等方面开展工作。
他们不仅在非遗文化传承、技艺保护等方面做出了很多积极的努力,还在非遗文化的创新与传播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然而,机构的资金和人力资源仍然不足,希望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3.政府部门政府部门在非遗文化保护方面主要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非遗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支持相关项目等方式进行支持和保护。
社会实践团队报告非遗
一、前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为了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提高团队成员对非遗保护的意识,我们社会实践团队在2023年暑期组织了一次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以实地调研、访谈、资料收集等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进行了全面了解。
二、实践目的1. 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提高团队成员对非遗保护的意识。
2. 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途径和方法。
3. 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
三、实践内容1. 实地调研(1)调研对象: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民间舞蹈、传统音乐、传统戏剧、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等。
(2)调研方法:通过实地考察、访谈当地传承人、参观展览等方式,了解非遗项目的传承现状、面临的困境及保护措施。
2. 访谈(1)访谈对象:非遗传承人、专家学者、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等。
(2)访谈内容:了解非遗传承人的传承经历、面临的困难、对非遗保护的看法;探讨专家学者对非遗保护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政府相关部门在非遗保护工作中的举措和成效。
3. 资料收集(1)收集对象:相关书籍、文献、新闻报道、政策文件等。
(2)收集内容:了解非遗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传承方式、保护现状等。
四、实践成果1. 了解非遗项目的传承现状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我们发现非遗项目在传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如传承人老龄化、技艺失传、市场认可度低等。
同时,一些非遗项目在政府的支持下,传承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2. 探究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途径和方法(1)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非遗保护的资金投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
(2)培养传承人:通过举办培训班、交流学习等活动,提高传承人的技艺水平,培养新一代传承人。
(3)创新传承方式: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新媒体等,拓宽非遗传承渠道,提高非遗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实习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作为一名热爱传统文化的大学生,我始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充满好奇和向往。
为了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我利用暑假时间参加了一次为期一个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习项目。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和学习,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知识,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实习期间,我参与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活动:1. 实地考察:实习期间,我跟随导师参观了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剪纸、泥塑、刺绣等。
通过实地观看和亲身体验,我深刻感受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传统技艺的高超。
2. 调研: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我对所参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了深入了解,包括项目的历史渊源、传承谱系、现状和保护措施等。
通过调研,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3. 学习:实习期间,我参加了多次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讲座和培训课程,学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念、分类、保护法律法规等内容。
此外,我还学习了如何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记录和整理。
4. 实践: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参与了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活动,向传承人学习剪纸技艺。
通过动手实践,我体会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匠心精神和对传统技艺的执着追求。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1. 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系统地学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知识,提高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同时,实习让我深刻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增强了我保护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2. 实习反思:在实习过程中,我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传承断代、技艺流失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政府、社会和个人都应当共同努力,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依法保护。
同时,政府应鼓励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和发展,为传承人提供良好的创作和传承环境。
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实践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实践报告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为了进一步了解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参加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下面是我对该活动的全面介绍和感想。
一、活动背景为了促进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市文化局组织了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实践活动。
该活动旨在通过参观与亲身体验,提高大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和关注度,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意识。
二、活动地点活动地点位于市区的民俗文化村,该村庄是我市一处保存完好的传统村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三、活动内容1. 参观展览:我们首先前往民俗文化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展览馆里陈列着各种传统手工艺品、乐器、传统服饰等。
通过仔细观看展品,我了解到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由手工制作而成的,反映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劳动技艺。
2. 亲身参与:在展览结束后,我们得到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来亲身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
首先,我们学习了传统绣球的制作。
绣球是一种具有浓厚民俗文化特色的手工艺品,通过学习制作绣球,我意识到每一件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都蕴含着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传承。
接着,我们还参与了传统舞蹈的排练,领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3. 讲座与座谈:活动结束后,我们还进行了一次座谈会。
座谈会上,一位专家详细讲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保护和传承方法。
通过听讲座,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并明白了保护与传承的紧迫性。
四、感想与启示通过这次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实践活动,我不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收获了许多感悟和启示。
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独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历史和传统的传承。
只有通过广泛的宣传、保护和传承,才能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外传。
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更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无论是宣传推广、组织活动,还是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每个人都可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事业贡献力量。
非遗实习报告
一、前言为了深入了解和传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我于2023年暑期参加了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举办的实习活动。
在为期一个月的实习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非遗项目的文化背景、制作技艺、传承现状以及保护与发展等问题,以下是我对此次实习的总结与感悟。
二、实习内容1. 项目考察实习期间,我跟随导师和团队成员前往多个非遗项目传承地,对剪纸、刺绣、泥塑、木雕等传统技艺进行了实地考察。
在剪纸传承人李奶奶的指导下,我学习了剪纸的基本技巧,亲手制作了一幅剪纸作品。
在刺绣传承人王阿姨的家中,我了解了刺绣的历史、技法及传承现状。
2. 交流学习在实习期间,我与多位非遗传承人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了他们对于非遗传承与发展的看法。
同时,我还参加了非遗保护中心举办的座谈会,与专家学者共同探讨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策略。
3. 制作体验在实习期间,我有幸亲身体验了泥塑、木雕等传统技艺的制作过程。
在泥塑传承人赵师傅的指导下,我学会了泥塑的基本技巧,亲手制作了一个泥塑作品。
在木雕传承人陈师傅的指导下,我了解了木雕的历史、技法及传承现状。
4. 文献整理实习期间,我还参与了非遗保护中心文献整理工作,对非遗项目的历史、文化背景、制作技艺等方面进行了资料收集和整理。
三、实习感悟1. 非遗传承的重要性通过实习,我深刻认识到非遗传承的重要性。
非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保护非遗,就是保护我们的文化根脉,传承非遗,就是传承我们的民族精神。
2. 传承人的坚守在实习过程中,我见证了多位非遗传承人的坚守。
他们为了传承技艺,不惜付出艰辛努力,这种精神令人敬佩。
同时,我也意识到传承人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非遗传承面临着严峻挑战。
3. 非遗保护与发展在实习期间,我了解到非遗保护与发展的多元化途径。
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都应积极参与非遗保护工作,共同为非遗传承贡献力量。
四、结语此次非遗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提升了我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还让我对非遗传承与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非遗文化调研报告(5篇)
非遗文化调研报告(5篇)篇一:非遗文化调研报告有关非遗文化的调研报告非遗文化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技艺、传统节庆、传统习俗、传统知识等。
这些非遗文化代表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传承,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本次调研报告将围绕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展开,以了解非遗文化的现状和问题,进一步推动非遗保护工作的发展。
一、非遗文化的概念和价值非遗文化是指通过代代传承的方式传播的传统技艺、节庆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具有多样性、综合性和连续性三个特点。
非遗文化代表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保留了古代文化的传统风貌,还是当代人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二、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1.非遗保护的现状目前,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律法规。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颁布是非遗保护的重要里程碑。
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也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非遗保护工作。
2.非遗保护存在的问题尽管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支持,但非遗保护工作仍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非遗资源面临严重流失的威胁。
传统技艺的传承人逐渐减少,年轻一代对非遗文化的兴趣较低。
其次,非遗传承人的生活条件较差,缺乏传承的动力。
再者,非遗传承存在传统与现代产业的冲突。
传统技艺往往难以适应现代市场需求,导致其价值无法得到充分体现。
三、非遗文化保护的对策与建议1.提高非遗保护的意识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非遗文化保护的认识和重视,引导更多人参与到非遗保护中来。
2.加强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加大对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力度,提供相应的奖励和保障措施,激励更多年轻人参与到非遗传承中。
3.发掘非遗文化的商业价值非遗文化的商业开发可以为非遗传承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也能使非遗技艺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4.推广非遗文化的传统教育在基础教育中加大对非遗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力度,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热爱非遗文化,从小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传承意识。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实践报告一、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社会实践报告旨在介绍我参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分析这一实践对社会的重要意义。
二、背景我所参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关于传统手工艺技艺的保护与传承。
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很多传统手工艺技艺正面临被遗忘的危机。
因此,我参与了这个项目,旨在通过实地调研和记录,推动传统手工艺技艺的保护与传承。
三、实践过程1. 实地调研我们首先前往了传统手工艺技艺的发源地,与懂行的老师傅和手艺人进行深入交流。
通过观察和体验,我们了解到传统手工艺技艺的独特之处和复杂性。
2. 记录与文档化为了保留传统手工艺技艺的核心要素,我们开始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文档化工作。
通过摄影、录音等方式,我们记录下每个步骤、每个工具以及每个细节。
这些记录的文档将成为传统手工艺技艺传承的参考,并能帮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
3. 培训和传承为了确保传统手工艺技艺能够得到传承,我们组织了一系列培训活动。
我们邀请了资深的老师傅和手艺人,向年轻一代传授他们的技艺和经验,并激发年轻人对传统手工艺技艺的兴趣与热爱。
4. 社区推广传统手工艺技艺离不开社区的支持和认同。
因此,我们进行了社区推广活动,包括展览、讲座和工艺展示活动。
这些活动帮助大众了解到传统手工艺技艺的重要性,并增强了社区对保护和传承的支持。
四、意义与启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对于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帮助保护了传统文化的多样性,防止了文化单一化的趋势。
其次,传统手工艺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可以保护传统工艺的独特技术和工艺流程,维护了地域文化的传统特征。
最后,它鼓励了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参与和传承,促进了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通过这次实践,我深刻认识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挑战。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跨学科的合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学界和市民都应该加强合作,共同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实践报告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们创造、传承和发展的各种非物质性文化现象,包括传统的口头传统和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艺以及有关自然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等。
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社会实践,通过实地调研和参与活动等方式,深入了解和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一、项目背景我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会于今年成立,旨在增强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学会组织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旨在深入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二、实践目的1. 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和特点;2. 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及其对社会的影响;3. 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途径与策略。
三、实践过程在实践活动中,我们选择了传统戏曲表演作为研究对象。
首先,我们进行了相关文献调研,了解传统戏曲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发展历程。
随后,我们走访了一家著名的戏曲传承机构,与艺术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通过听讲座、观看演出和参加实践训练等方式,我们全面了解了传统戏曲表演的技巧和特点。
在活动的最后阶段,我们组织了一场校园戏曲展演,邀请了多位传统戏曲艺术家为我们进行专场表演。
通过这次展演,我们希望将传统戏曲艺术介绍给更多的同学,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来。
四、实践成果及启示通过本次实践活动,我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们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统和精神瑰宝。
保护传统文化,就是保护我们的根和灵魂。
此外,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传统文化传承面临的困境。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人对传统文化缺乏兴趣和了解,导致传统文化的传承受到了威胁。
因此,我们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社会公众的文化素质和认知水平。
五、总结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深入了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暑假非遗社会实践活动(3篇)
第1篇导语: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青少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暑假非遗社会实践活动。
以下是活动的详细报道。
一、活动背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我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如京剧、昆曲、刺绣、剪纸等。
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非遗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学校决定开展暑假非遗社会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的1. 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价值,提高同学们的文化素养;2. 增强同学们对非遗文化的保护意识,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3. 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
三、活动内容1. 举办非遗文化知识讲座活动第一天,我们邀请了非遗文化专家为同学们开展了一场精彩的非遗文化知识讲座。
专家详细介绍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特点、传承情况以及面临的困境,使同学们对非遗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组织同学们参观了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展览内容包括剪纸、刺绣、泥塑、木雕等传统技艺,同学们在欣赏这些精美作品的同时,也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3. 体验非遗技艺为了让同学们亲身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我们安排了剪纸、刺绣、泥塑等非遗技艺的体验活动。
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同学们亲手制作出了属于自己的非遗作品,体验到了非遗技艺的乐趣。
4. 开展非遗文化宣传活动为了提高社会对非遗文化的关注,我们组织同学们开展了一场非遗文化宣传活动。
同学们通过制作宣传海报、撰写宣传稿件、举办非遗文化知识竞赛等形式,向身边的人宣传非遗文化。
四、活动成果1. 提高了同学们对非遗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增强了民族自豪感;2. 培养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3. 活动得到了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好评,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实践报告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传承情况,我进行了一次社会实践调查。
一、实践目的本次实践旨在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种类、传承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增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为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实践内容1、资料收集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渠道,收集了大量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料,包括定义、分类、相关法律法规等。
2、实地考察走访了当地的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和工作室,如传统戏曲的排练场所、民间手工艺人的工作室等。
3、访谈交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相关专家学者以及普通民众进行了访谈交流,了解他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看法和建议。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1、部分非遗面临失传危机一些传统技艺由于缺乏市场需求和传承人才,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比如某些古老的民间舞蹈,由于年轻人对其兴趣不高,愿意学习的人越来越少。
2、传承方式单一许多非遗传承主要依靠师徒传承或家族传承,这种方式在现代社会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传承范围较窄。
3、资金短缺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但往往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相关活动难以开展,传承人的生活保障也存在问题。
4、社会认知度不够虽然近年来对非遗的宣传有所增加,但仍有很多人对非遗的了解甚少,缺乏保护和传承的意识。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的挑战1、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娱乐方式和审美观念发生了变化,对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失去兴趣。
2、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城市化进程使得许多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原有的文化生态环境发生改变,一些依托农村生活的非遗项目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3、缺乏创新部分非遗项目在内容和形式上缺乏创新,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导致其吸引力下降。
五、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议1、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学校教育、媒体宣传等多种途径,提高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培养人们的保护意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实践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实践报告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传承情况,我参与了一次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实践活动。
我们实践的地点选择在了一个具有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古镇。
这里保留着许多古老的技艺和传统,如传统的木雕、竹编、戏曲等。
首先,我们拜访了一位木雕大师。
他的工作室里摆满了各种精美的木雕作品,从小巧玲珑的摆件到大型的屏风,无不展现出其精湛的技艺。
大师告诉我们,木雕这门手艺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专注力,从选材、设计到雕刻,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
然而,令他担忧的是,现在愿意学习木雕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这门手艺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接着,我们来到了一位竹编艺人的家中。
他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将一根根竹子变成精美的篮子、箩筐和各种工艺品。
竹编艺人说,竹编不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但是,由于现代工业制品的冲击,竹编产品的市场越来越小,他的收入也受到了很大影响。
在走访过程中,我们还观看了一场传统戏曲表演。
演员们精彩的唱腔和表演赢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然而,我们发现台下的观众大多是中老年人,年轻人寥寥无几。
剧团负责人表示,由于缺乏资金和人才,剧团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
通过这次实践,我深刻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所面临的困境。
一方面,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传统技艺和文化的需求逐渐减少。
另一方面,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依靠师徒传承,缺乏有效的宣传和推广,导致其知名度和影响力有限。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如电视、网络、报纸等,向公众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和魅力,提高人们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加强教育普及。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开设相关课程和兴趣班,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好。
暑期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实践报告8篇
暑期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实践报告8篇篇1一、背景及目的为了深入了解我国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增强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保护意识,我们组织了一次暑期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实践。
通过此次实践,旨在提高同学们对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传承与弘扬中华文化,同时锻炼同学们的实践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
二、实践内容1. 调研准备在实践活动前,我们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准备,通过网络、文献等多种渠道了解我国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特点与价值。
同时,对实践地的文化遗产进行了预先了解,制定了详细的实践计划。
2. 实地考察(1)参观古迹:我们参观了当地的古建筑、古遗址等,了解了其历史背景、建筑特色及保护现状。
(2)走访博物馆:在博物馆中,我们近距离接触了各类文物,通过解说员的讲解,深入了解文物的历史价值与文化内涵。
(3)调查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我们调查了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情况,了解了传承人的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
3. 宣传与交流(1)宣传文化遗产:我们通过制作海报、举办讲座等方式,向当地居民及游客宣传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与保护意义。
(2)文化交流:与当地文化部门、学者进行交流,探讨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方式。
三、实践收获1. 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野。
通过实地考察与调研,我们对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为直观与深入的了解。
2. 增强了实践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如何解决问题,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3. 提高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保护意识。
通过实践,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增强了传承与弘扬中华文化的使命感。
4. 发现了问题,提出了建议。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如资金不足、人才匮乏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四、问题分析1.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有待提高。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部分人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较为淡薄,对文化遗产的价值认识不足。
2. 资金投入不足。
一些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因资金短缺而难以实施,需要政府加大投入。
暑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暑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关注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作为一个拥有着多民族和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国家,具有着众多珍贵的历史遗迹、人文景观和奇特的民族风情,这些都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但是,只有得到精心保护、处在良性循环状态的这些文化遗产才能激发人们的旅游愿望,才能转化为现实的旅游需求。
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所有人应尽的义务。
实践主题:关注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实践地点:非遗馆(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艺博园(华夏工艺美术产业博览园)南大街(常州最繁华的商业步行街)实践时间:7月1号——7月3号实践地点简介:非遗馆、艺博园,都位于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市民广场,周边的环境清幽,景色优美。
目前非遗馆和艺博园同时对外开放,这里将会成为常州市工艺美术生产和文化遗产展示传承的积聚地。
非遗馆内有38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了展示,馆内已有多种传统手艺在展示,如常州萝卜干、素火腿、大麻糕以及芝麻糖的制作工艺等。
艺博园的主体是创意企业,它的特色就是把工艺与产业相结合,展示的是艺术品,令人赏心悦目。
那里陈列着汪鹤鸣的烙画作品,宜兴徐悲鸿画院、常州画院、常州龙城书画院的画师的作品,画家刘伟光的作品等,又使那里成为一个原创艺术的基地,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南大街,是常州市最繁华的商业步行街,每天都有大量的人流来往,是此次实践的调查地点。
实践过程:第一天(7月1号)夏日清晨的风,让人感觉神清气爽。
花了一上午的时间,大家努力的工作,终于准备好了所需的资料。
队员们激动着,兴奋着……经过了大约1小时,我们到达了我们的实践基地---薛家镇。
刚下车,队员们就迫不及待的举起了手中的旗帜,“阳光小队”的标志在阳光的沐浴下更显的夺目。
经路人的指引,我们弯入一条大路,大家不由得停住脚步,路两旁都是一排排特制的木房子,一根根木头精致的叠在一起,木头散发出阵阵古典的气息,让人不由得陶醉在其中。
大学生非遗暑期社会实践
一、前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并参与到非遗保护中来。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为了深入了解非遗,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我们决定在暑期开展非遗社会实践,以下是我们的实践报告。
二、实践背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许多非遗项目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大学生对非遗的认识,我们决定开展此次暑期社会实践。
通过实地调研、学习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发展现状,为非遗保护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三、实践内容1. 调研非遗项目我们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进行调研,如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技艺等。
通过查阅资料、访谈非遗传承人、实地考察等方式,全面了解非遗项目的起源、发展、现状及传承困境。
2. 参与非遗传承活动为了亲身感受非遗的魅力,我们积极参与了非遗传承活动。
如学习传统技艺、参与传统节日庆典、观看非遗演出等。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还增强了自身的文化素养。
3. 撰写调研报告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认真记录了所见所闻,并撰写了调研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非遗项目的背景、现状、传承困境及保护措施等。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为非遗保护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四、实践成果1. 提高了对非遗的认识通过此次实践,我们深入了解了非遗的内涵和价值,认识到保护非遗的重要性。
我们意识到,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有责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增强了文化自信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亲身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文化自信。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非遗项目一定能够得到传承与发展。
3. 撰写了一份有价值的调研报告通过调研,我们撰写了一份关于非遗项目的调研报告。
报告内容详实,为非遗保护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五、实践总结1. 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如部分非遗传承人年事已高,传承压力大;部分非遗项目面临失传的危险;部分大学生对非遗了解不足等。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实践报告摘要:本文是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实践报告,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探索其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情况。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社会发展和民众生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推进其传承与保护的建议和思考。
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与物质遗产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文化遗产形式,承载着社会历史和民众传统习俗。
在当代社会,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机遇。
因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旨在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以及相关问题,并提出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措施。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与研究我们首先进行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调查和研究,了解其类型、传承渠道以及被传承人的情况。
通过调查问卷和深入访谈,我们对不同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全面了解。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了包括传统音乐、舞蹈、戏曲、传统工艺、口述传统和节日庆典等多种形式。
在不同地区,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特定的技艺和表演方式的传承,成为了地区文化的独特标志。
1.2 传承渠道与困境在传承渠道方面,我们发现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要依靠于家族内部的老一辈传承给年轻一辈。
然而,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变化,许多年轻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和参与度下降,使得许多传统技艺面临失传的危机。
1.3 被传承人的现状通过深入访谈,我们了解到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年龄较大,他们面临着再传承的困境。
一方面,年龄的限制使得他们的传承受到限制,另一方面,缺乏传承者的压力也导致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减少和衰退。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挑战在实地考察中,我们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面临着一些现状和挑战。
这些挑战包括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社会认知度不足、经济压力和破坏性发展等。
2.1 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法律法规的缺失和不完善是制约因素之一。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实践报告实践经历: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贵价值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是一个民族记忆和文化根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积极参与了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亲身经历,我深刻认识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贵价值和保护的重要性。
一、实践活动的背景在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冲击下,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逐渐消失的威胁。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实践活动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
我们的实践活动主要集中在当地的民俗文化调研与保护行动。
二、实践过程及感悟2.1 民间手工艺的调研我们首先深入到当地的村庄,了解了一些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情况。
通过与手工艺传承师傅的交流,我们发现许多传统手工艺技艺正逐渐失传,年轻一代对传统手工艺的兴趣日渐减少。
这使我们更加意识到保护与传承传统手工艺的紧迫性。
2.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宣传为了唤起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我们组织了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宣传活动。
我们邀请了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现场展示,并与观众分享他们背后的故事和传承经验。
这次宣传活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认可。
2.3 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交流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现状和困境,我们组织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交流活动。
通过与他们直接对话,我们了解到他们在传承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困惑。
同时,我们也通过与他们的交流互动,学习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所蕴含的智慧和精神。
三、实践成果及影响3.1 实践成果展示通过实践活动,我们整理了一份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报告,详细记录了我们的调研行动和交流成果。
我们将这份报告分享给了相关的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希望能引起更多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
3.2 社会影响我们的实践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方面,通过我们的宣传和交流活动,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和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非遗调研社 会实践报告
非遗调研社会实践报告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作为民族智慧的结晶和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挑战。
为了深入了解非遗的现状,我们非遗调研社开展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旨在探寻非遗的魅力,发现其面临的问题,并思考相应的保护与传承策略。
一、调研背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许多传统文化受到了冲击,非遗也不例外。
一些非遗技艺面临失传,相关的文化生态逐渐消失。
为了不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时代的浪潮中消逝,我们觉得有必要深入调研,为其保护与传承贡献一份力量。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1、了解本地各类非遗项目的传承现状,包括传承人数、传承方式等。
2、探究社会大众对非遗的认知和态度。
3、分析非遗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提出促进非遗传承与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三、调研方法1、文献研究我们查阅了大量有关非遗的文献资料,包括学术论文、政策文件、新闻报道等,为调研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背景信息。
2、实地考察我们深入到非遗传承人的工作室、生产场所等地,进行实地观察和访谈,获取第一手资料。
3、问卷调查设计并发放了问卷,对社会不同群体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非遗的认知、兴趣和参与度。
4、案例分析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对其传承与发展的历程进行深入分析,总结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
四、调研结果1、非遗项目的传承现状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我们发现一些非遗项目的传承情况不容乐观。
例如,传统的手工技艺如木雕、竹编等,由于市场需求减少、学艺周期长、收入低等原因,愿意学习和从事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传承面临困境。
而一些与民俗文化相关的非遗项目,如地方戏曲、民间舞蹈等,虽然在特定的节日和场合仍有展示,但受众主要是中老年人,年轻人的关注度较低。
2、社会大众对非遗的认知和态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对非遗有一定的了解,但了解程度较浅。
多数人认为非遗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但在日常生活中对非遗的关注和参与较少。
对于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大部分人表示支持,但认为政府和社会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暑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项目类别:“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活动项目名称:关注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荆州传统文化项目负责人:徐菁菁暑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关注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作为一个拥有着多民族和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国家,具有着众多珍贵的历史遗迹、人文景观和奇特的民族风情,这些都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但是,只有得到精心保护、处在良性循环状态的这些文化遗产才能激发人们的旅游愿望,才能转化为现实的旅游需求。
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所有人应尽的义务。
实践主题:关注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荆州传统文化实践地点:荆州博物馆(荆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荆州城门(荆州最繁华的东门)实践时间:7月7号——7月10号实践地点简介:荆州博物馆位于湖北省荆州市,是一座地方综合性博物馆,为,占地万平方米。
以其优美的环境、丰富的馆藏文物和独具地域特色的文物珍品陈列,以及考古研究的丰硕成果而享誉海内外。
1994年经专家评选,该馆荣获中国地市级“十佳博物馆之首”的美誉。
荆州博物馆配合各项工程建设,发掘出土珍贵文物12万余件。
其中,有战国丝绸;;有战国秦汉漆器;有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数学专着《》和萧和“二年造律”的《二年律令》等汉初;有迄今为止保存年代最久远、最为完好的西汉男尸。
该馆配合各种基本建设,先后发掘了7000多座古墓葬和近20万平方米的古文化遗址。
荆州城东门,是荆州市最繁华的街道,每天都有大量的人流来往,是此次实践的调查地点。
实践过程:第一天(7月7号)夏日清晨的风,让人感觉神清气爽。
花了一上午的时间,大家努力的工作,终于准备好了所需的资料。
队员们激动着,兴奋着……经过了大约1小时,我们到达了我们的实践地点。
经路人的指引,我们弯入一条大路,大家不由得停住脚步,路两旁都是一排排特制的木房子,一根根木头精致的叠在一起,木头散发出阵阵古典的气息,让人不由得陶醉在其中。
抬头仰望,这里似乎有点偏僻,因为这里的蓝天与我们是这么的接近,但是周围有着一幢幢高楼,与这些散发着古典气息的木屋相映成趣。
路上的车是如此的少,偶尔一声鸣笛也只是稍微打破一下这里的宁静,随即便恢复,耳边剩下的只有鸟鸣的清脆声。
依旧朝前走着,木屋的尽头是一块石碑,我们仍然陶醉在刚才的景色之中。
刚进去,迎面扑来的是一片苍翠的绿,一块块的石板台阶,映衬着岁月的沧桑,我们流连着,一步三望。
过桥了,这桥可没有平时大伙们看到的宽广和宏伟,它只是一块厚实的石板桥,桥面上刻的不知是哪个年代的文字,人站在桥上,一种不知名的情感油然而生。
桥下清澈的河水,水面上游动的鱼儿,不禁给人一种小桥流水般的感觉。
这就是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周边的优美的环境,它非凡的气质,丰富的文化底蕴,一定会吸引着更多的人。
“走啦”,大家才似乎梦醒,轻快的步伐,欢快的语调,带着无比自豪的心情来到了对面的岸上,“荆州市博物馆”一行铿锵有力的大字出现在我们面前,大家被这门前的气势所震撼,停下脚步,细细观摩,这些大字在周围绿色的映衬下显得更打动人。
不知何时,一位中年师傅走了过来,我们激动的跑了过去,还没等我们开口,大叔就笑着对我们说,“你们是来参观的吧”,我们急忙自我介绍了一下,并问了大叔好多关于非遗馆的问题,大叔一一作了回答,还带我们进馆内参观。
跨过一个高的门槛,空荡荡的院子,更增添了一丝的幽静。
又进入了一个门,一股木质的香味儿飘来,里面整整齐齐的摆放着桌椅,两面墙上都写满了对荆州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靠墙的地方摆放着一排整齐的玻璃柜,里面有包装精美的荆州特产,绿色的包装盒给人清新的感觉;里面有荆州着名的木梳篦,人物梳篦上栩栩如生的人物令人拍手叫绝,对称的双鱼梳篦让人流连忘返;里面有荆州知名的酒,精美的包装里透着高贵,纯纯的液体中散着香醇;墙上酒的制作工序,让人眼花缭乱,不得不佩服古代人的聪明才智。
跟着大叔的步伐,我们来到了一条小巷,靠边上的一间算是非遗馆的藏书阁了,一堆堆的书整齐的排放,里面的工作人员正辛苦的整理着,准备尽快的借阅给前来参观的人,以便更了解荆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过了这间房,接下来的那间算是间古屋,古代的手推车,水车……真让人大饱眼福。
四面的墙上散发着古典的气息,与这现代的气息相结合,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夕阳的余晖落在窗前,洒在刻竹人的背影上,心中感叹着艺术的丰富多彩,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不久,我们告别了艺博园的负责人。
第一天就在忙碌而充实中结束了,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我们回归到了原点,在古代人的文化中徘徊,在现代人的艺术中穿梭,为他们感到骄傲,也为自己感到自豪。
第二天(7月8号)今天我们一行人来到了着名的楚绣大师家里,这位就是如今已71岁高龄的王孝珍老人。
当我们问起老人为什么会喜欢楚绣,她说至今还记得小时候倚在奶奶膝边看她绣花的情景,在王孝珍的眼里,奶奶绣的肚兜、鞋底是世上最美的物件。
8岁她就开始拿起绣花针,跟着奶奶学“链子扣”,也就是楚绣中的锁针针法。
王孝珍读书不多,一辈子只做过两件事,绣花和务农,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从小学习的针法竟然就是楚绣的针法。
而李子初这位伯乐却慧眼识珠,他买来大量刺绣书籍给王孝珍学习,还带着她参加各种刺绣学习班,组织专人来指点王孝珍绘图、配色。
待王孝珍的作品日趋成熟后,2010年她向荆州市申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非遗的申报过程非常顺利,有了这样一次成功的经验,2013年,李子初再次替王孝珍向湖北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此后,王孝珍也成为了楚绣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一时间,上门找王孝珍学艺的人几乎踏破了门槛,而王孝珍一直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技艺传授给徒弟们。
与王孝珍一样,我们走访的另一位楚绣大师李友珍也有着与她共同的心愿,也正在为楚绣的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3年10月,李友珍参加了首届湖北省大师级民间工艺技能传承人大赛,荣获“楚绣工艺传承大师”称号。
如今,时间已经过去两年,而李友珍至今都深深记得比赛时紧张的气氛。
李友珍的作品越来越多,技艺越来越精湛,女儿、女婿、8岁的小孙女都成了她的楚绣针法传承人,而她的楚绣班已经有100多名学生。
楚绣图案、色彩千变万化,即使同一人绣制相同纹饰的作品,也会呈现完全不同的风格特点,也许这就是楚绣的魅力所在,让一代代传承人爱不释手,倾心执着于此。
第三天(7月9号)一大早,队员们就来到食堂集合,今天的主要任务是调查问卷。
在队长细心的指导下,每位队员积极地讨论并记录,并最终完成调查问卷的内容。
之后,调查问卷发放为三个小组,协调进行抽样调查,向事先约定好的地点---东大门进发。
刚下车,荆州东门大街的人来人往,车流如龙,并没有遮住队员们的视线,大家便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三个小组分头行动。
即使天气异常炎热,但每个队员却以微笑征服了今天每个被调查的对象,几乎没有人拒绝,大家都是很认真的对待此次问卷调查,若是行色匆匆,行人也会说明理由,让我们的队员感到这次的辛苦没有一点白费。
一句“谢谢”换来的是大家对彼此真诚、信任的微笑,一丝微笑肯定了队员们辛苦的价值。
将近傍晚,队员们互相帮忙,手中的空白问卷就变成了沉甸甸的成果,手捧着调查问卷在固定的地点集合,大家笑脸相对,轻松愉快的聊着。
夕阳依旧,照在我们坚定的步伐上,望着手中的调查问卷,大家笑的那么灿烂,内心满是骄傲、满足和欣慰。
第四天(7月10号)实践快要接近尾声了,剩下的工作就是要进行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分析。
队员们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扬团队精神,积极努力的讨论,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
调查问卷题目:关于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调查地点:荆州城东门调查时间:7月9号调查方式:抽样调查调查问卷发放:共有100份调查问卷,收回100份,有效问卷98份,有效率98%。
关于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问卷1.您知道荆州目前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艺博馆吗?【A】知道【B】不清楚2.如果知道,您有没有去过?【A】去过【B】没有3.您觉得您对荆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多吗?【A】很多【B】一般【C】一点也不了解4.您知道荆州的楚绣吗?【A】知道【B】不了解5.如果知道,您了解它与苏绣有何不同吗?【A】了解,但不多【B】不了解6.在暑假期间,您是否会选择和您的家人去博物馆参观游玩,接受历史文化的熏陶呢?【A】会【B】不会,没时间7.您会去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宣传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吗?【A】会【B】可能【C】不会调查结果分析:1.通过调查数据显示,有大约一半的人不知道荆州的楚绣;对荆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很多的人几乎没有,而对于已经商品化的乱针绣似乎很了解;有很多人愿意去多了解些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但是这也受到时间的限制;对于2010年的世博会,大多数人表示会去看,甚至已有一些人已经买好了票。
2.通过调查结果启示,(一)社会因素,并不是人们不愿意去了解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是现在的人们整天为了工作,起早忙晚,根本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多了解,所以更谈不上保护。
(二)环境因素,由于荆州的博物馆离市区很远,一般人不知道还有这个地方,即使环境优美,是一个工作之余散心的好地方,远离这里的人们还是不会来到这里。
(三)人为因素,在我认为,是宣传的力度不够,博物馆已开放数年,却还有许多人都不知道,这的确是个令人遗憾的地方。
3.针对调查结果的建议,(一)我认为,在每个大公司中,每一个员工不仅要具备自身所要具备的素质,而且应该主动的去了解每个城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多了解才能懂得怎样去保护,怎样去传承和发扬。
(二)我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内的一些物品可以被呈现在市区的一些饭店内,能让所有在荆州的人欣赏品尝到,这也不失为一种宣传的好办法。
再者,博物馆内的部分艺术品可以拿到市中心给人们展览,让市民们都能欣赏到,多多了解这些非物质文化。
(三)大力进行口头宣传,让人们都知道荆州楚绣很荆州博物馆,多制作一些海报,向人们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景色与魅力,它是个休息加旅游的好地方。
队员互相帮助,这体现的是团结;行人积极参与,这体现的是信任,而这所有的一切,就在这短短四天中,像电影一样呈现了。
四天里,我们在一起吃饭,在一起辛苦,在一起努力,在一起兴奋,在一起满足,在一起欣慰,我们学到了团结和关爱,感受到了热情与关注,也许这个假期会因为这四天而变得充实而有意义,而我也希望我们队员的热情可以带动人们一起,一起负起这个责任---关注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