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第三册上复习总结资料

合集下载

中国历史第三册上

中国历史第三册上

中国历史第三册一、基础知识1.1839年6月3日至25日下令在海滩销毁缴获的鸦片。

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重大胜利,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是年6月至年8月。

在鸦片战争中,涌现了、葛云飞、等爱国英雄。

在鸦片战争中,规模最大的群众抗英斗争是人民抗英。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1842年8月签订的中英。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年由两国挑起的。

年,联军火烧圆明园。

标志着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的条约是1860年签订的《北京条约》,它规定割地方一区给英国。

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俄国割去我国北方领土平方公里,是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1862年,太平军在慈溪击毙了洋枪队的头目。

3.1878年,率军击败阿古柏收复除伊犁以外的。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任命为新疆第一任巡抚。

甲午中日战争的起止年代是年至年。

平壤战役中,左宝贵壮烈牺牲。

黄海战役中,殉国。

威海卫战役,丁汝昌、刘步蟾自杀殉国。

1895年签订的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1899年,美国提出侵略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4.19世纪末,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首先在兴起。

年,八国联军侵华;年《辛丑条约》签订。

5.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他们的目的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有、、、。

他们打着的口号,建立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著名的有、、打着的口号,建立了一批近代民用企业,著名的有、、。

6、1895年,等在北京发动“”,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1898年6月11日,帝宣布变法,9月21日,慈禧发动政变,百日维新失败。

7、1894年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初步形成。

年孙中山、黄兴等在成立了中国同盟会,是机关刊物,“”为纲领,“”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意义: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中国历史第三册上复习总结资料

中国历史第三册上复习总结资料

中国历史第三册上复习总结资料中国历史?第三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1、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是年。

开始的标志事件是,结束的标志事件是。

2、年6月3日至25日,领导虎门销烟。

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信心。

3、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是年。

年6月,英国政府借口,封锁珠江口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鸦片战争涌现了、等英雄人物。

4、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是。

它于年签订。

其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英商在华进出口货物所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5、鸦片战争前的国内国际形势如何?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国内形势:清朝到嘉庆帝时逐渐走向衰落。

政治腐败、军备松弛、起义不断。

国际形势:与清朝形成鲜明对比,世界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工业革命完成后急需扩大市场。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①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②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开始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成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而后者成为最主要的矛盾。

③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肩负着既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又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重任。

6、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具体原因:①清政府政治腐败,②中国封建经济落后,③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④掌握战争主动权的清政府统治集团战和不定,军事指挥失当。

7、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是年。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10月,火烧了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这不仅给中国的文化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也是对世界文明的践踏和破坏。

8、近代史上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共侵占中国北方领土万平方公里。

9、年,率清军击败阿古柏侵略军,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中国历史第三册复习提纲

中国历史第三册复习提纲

中国历史第三册复习提纲一、南北朝时期(420年-589年)1.南北朝的产生a.五胡乱华导致北方政权衰弱b.宋刘宋、齐刘宋、梁邓梁三朝的建立和统一c.南朝陆续灭亡的原因2.南北朝政权的对比a.军阀混战导致各政权割据b.文化艺术繁荣的南朝c.士族阶层的抬头3.佛教在南北朝时期的发展a.佛教的渗透和传播b.佛教的地位和影响力c.佛教的教派分化及影响4.北朝民族融合与民族国家的解体a.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融合b.民族国家的分裂与衰退c.建立隋朝和统一中国二、隋唐时期(581年-907年)1.隋朝的统一a.隋文帝杨坚的统治b.六朝的政治遗产和制度创新c.阎朝的崩溃和隋朝的灭亡2.唐朝的繁荣与开放a.唐太宗李世民的统治b.唐朝的政治制度和军事c.高宗和中宗时期的盛世3.唐朝的疆域和经济发展a.西域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b.盐铁兼营政策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c.高度发达的城市和商业经济4.唐朝的国际地位与文化繁荣a.唐玄宗时期的贞观之治b.蔺相如的政策和文化交流c.诗歌、音乐、绘画等文化艺术的繁荣三、五代十国时期(907年-960年)1.五代时期的政权更迭a.李渊建立后梁,定都洛阳b.南唐李煜的文化繁荣c.北方的辽朝和西方的西夏的兴起2.五代时期社会经济与文化特点a.商业经济的发展与水陆交通的繁荣b.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c.金钱经济和私人土地所有制的出现3.北方和南方政权的对峙a.南方的吴越和南汉的兴起b.吴蜀之战和吴越战争的结果c.北方民族政权的建立和统一四、北宋时期(960年-1127年)1.北宋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a.清明节试策和科举制度的严密化b.赵匡胤的政策和宋朝的统治c.农业发展和城市经济的提高2.文化艺术的繁荣与宋词的兴盛a.文人墨客的兴起与士人文化的传承b.陆游的词作风格和传统词的发展c.画院的建立和绘画艺术的创新3.宋朝的科技成就与民族大融合a.钟表制造术的引入和火药的运用b.士人阶层的壮大和地方士族的抬头c.宋金之战的背景和结果五、南宋时期(1127年-1279年)1.南宋文化与北宋的衰落a.宋孝宗与孝宗的政治制度b.宋大历皇帝与西夏和金朝的对峙c.文化艺术的兴盛和传统文化的传承2.南宋社会经济与科技成就a.农田水利的改进和城市商业的繁荣b.清明节策试的和科举制度的进一步完善c.造纸、印刷和航海技术的进步3.南宋的政权更迭与统一a.宋宣和与元兵的入侵b.建炎之乱和绍兴和议的签订c.秦桧与宋理宗的南迁,最终灭亡六、综合总结南北朝至南宋的历史发展1.此时期中国的政权更迭和民族融合2.经济、农业、商业和文化的发展与繁荣3.社会阶层和士族的抬头与壮大4.科技成就与时代变革5.政治制度和军事的影响和意义以上是中国历史第三册的复习提纲,主要涵盖了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五代十国时期、北宋时期、南宋时期的重要内容。

中国历史第三册知识点总结.doc

中国历史第三册知识点总结.doc

中国历史第三册知识点总结中考生在历史复习中要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这样才能取得好的记忆效果,下面为大家汇总了2019中考历史复习资料:中国历史第三册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轻松复习中考历史。

1、派林则徐到广州禁烟的清朝皇帝是道光帝。

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在虎门销毁鸦片,这次运动的意义是: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斗争的重大胜利,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2、鸦片战争爆发于1840年,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鸦片战争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危害性)。

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56-1860),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年);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俄国;太平军抗击了美国人华尔的洋枪队。

4、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

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统辖整个新疆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统治;1884年,清政府设立新疆行省,任命刘锦棠为第一任巡抚。

5、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于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战争中在黄海战役中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邓世昌。

使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危害性)。

图6、1900年,八国联军英、俄、日、法、德、美、意、奥侵略中国,于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危害性)7、为了巩固清朝的统治,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前期)为目标,创办军事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70年代又以求富(后期)为目标创办民用企业,著名的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还有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厂,这些企业具有资产阶级性质。

8、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9、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称戊戌变法,在变法中只有湖南督抚陈宝箴支持变法,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公车上书;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中国历史(第三册)复习提纲(1-14课)

中国历史(第三册)复习提纲(1-14课)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鸦片战争(1840-1842年)1、★虎门销烟的领导人及历史意义?1839年;林则徐;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起止时间?结果?影响?败因及启示?(看P5地图)(1)原因:①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②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

(2)起止时间:1840年——1842年(3)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4)★★★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5)战败原因:清朝封建制度腐败落后。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勿忘国耻、奋发图强。

3、★★《南京条约》的内容有哪些?(看P6地图)①开放五口通商:“广厦福宁上”②割地:香港岛③赔款:2100万银元④中英“议税”。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1、根本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主凶?英、法;帮凶?美、俄。

3、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4、两大条约及内容?《天津条约》(①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②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北京条约》(①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④赔款)5、★★列强的侵华罪行?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P10图片)②沙俄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瑷珲条约》)6、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领导人:洪秀全)一、★重大事件:1、开始标志:金田起义。

2、初建政权:永安建制。

3、定都天京(今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4、全盛时期:北伐西征。

5、由盛转衰:天京事变。

6、失败标志:天京陷落。

二、革命纲领:1、《天朝田亩制度》(看P15图片):①目的: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八年级中国历史第三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中国历史第三册复习提纲

中国历史第三册是八年级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涵盖了明朝和清朝时期的历史。

以下是一份复习提纲,总结了该册内容的重点知识点。

一、明朝的建立与发展(1368年-1644年)
1.农民起义与红巾军反抗元朝
-朱元璋的农民起义和红巾军的抗元斗争
-建立大明王朝和定都北京
2.民族矛盾与海外扩张
-明朝的国际贸易和海禁政策
-明朝对外部威胁的应对措施
-明朝的海外探险与扩张
3.中央集权与内外政策
-明朝的官制及其
-农民起义对明朝统治的影响
-明朝的内外政策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4.文化繁荣与科技进步
-明朝的文化艺术发展
-明朝的科技进步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明代的教育与科学家
5.明朝晚期的衰落与灭亡
-明宣宗朱瞻基初期的政治稳定
-明英宗朱祁镇与朱棣的相互争位
-朱棣篡位,建立后金,明朝的灭亡
二、清朝的建立与腐朽(1644年-1912年)
1.清朝的建立与满族统治
-李自成的农民起义与明朝的灭亡
-清朝的建立及其对社会政治的影响
-满族的特殊地位与统治政策
2.清朝的内外政策
-清朝的政治制度与官僚体制
-清朝对内政、经济、军事的管理与调整
-清朝对外战争与领土扩张
3.民族矛盾与社会动荡
-清朝满汉矛盾与民族融合
-清朝社会各阶层的矛盾与动荡
-农民起义与治安问题
4.西方列强与中国的接触
-西方列强的侵略与中国的抵御
-不平等条约与租界的形成
-西方列强的文化传播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5.清朝晚期的衰落与辛亥革命
-清朝的腐败与反动
-辛亥革命爆发与清朝的灭亡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中国历史第三册复习资料

中国历史第三册复习资料

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1945年) 1937年——1945年
国民党 不抵抗 西安事变 与中共合 作,共同 抗日
日本 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 伸向华北
中共 抵抗
主张和平解决, 主张和平解决, 周恩来到西安
台儿庄战役
与国民党合作, 七七事变 与国民党合作, 共同抗日 八一三事变 平型关大捷 南京大屠杀 百团大战 召开中共七大 1945年投降 1945年投降
1、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开始独立 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领导中国革命 2、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3、创建红军 结果: 中共开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 结果: 中共开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并从 城市转向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城市转向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创 建了人民军队,武装夺取政权。 建了人民军队,武装夺取政权。 启示:不怕挫折,善于总结经验教训, 启示:不怕挫折,善于总结经验教训,采取 灵活巧妙的斗争方法
战争 时间 国家 英雄 条约 影响
鸦片 战争 1840 英国
—— 林则徐 《南京 开始沦为 半 开始沦为 关天培 条约》 殖民地…… 条约》 殖民地……
失败
原因
1842 第二次 1856 英法 鸦片战 —— 联军 争 1860 甲午中 1894 日本 日战争 —— 1895
八国联 军侵华
《北京 半殖民化 条约》 进一步加
第二次鸦片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圆明园被烧毁是发生在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6、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 鸦片战争 为什么? 为什么?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7、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中国的第一次较量是
鸦片战争
侵略中国的国家: 侵略中国的国家: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打开中国大门的是 英国 入侵北京, 2、入侵北京,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是

历史第三册知识点总结

历史第三册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第三册●宋朝的建立—北宋的建立:960年,手握重兵的后周禁军将领赵匡胤,接口契丹与北汉联合进攻边境,率军北上,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取代后周,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历史意义:宋建国以后,先后消灭了南北割据政权,结束了唐末五代十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基本实现了统一。

●文官体制--“重文轻武”的主要内容:961年,宋太祖赵匡胤以“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确立枢密院主军政、三衙统兵和皇帝总揽兵权的体制。

宋初治集团,而是通过科举制度来大量提拔文人担任官职。

很多重要的管制大都由文人担当,形成一个以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

●辽、西夏与北宋的合战:辽的建立:916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仿照中原王朝的体制,称帝建契丹北宋初年,为夺回燕云地区,宋太宗两次北上攻辽,都告失败。

此后,宋朝只能采取守势,辽朝却一再派兵南下。

直到1055年宋辽订立澶渊之盟后,宋辽的战事才告结束,双方维持了百余年的和好关系。

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摆脱对宋、辽的依附,称帝建国,史称西夏。

1044年,宋与西夏达成和议。

同年,西夏在重创入侵的辽军后,迫使辽朝与之议和。

从此形成了宋、辽、夏三国鼎立的局面。

●金与南宋的对峙:●金的建立:1115年,女真完颜族首领完颜阿骨打仿照汉族制度,称帝建国,国号大金。

1125年,金朝灭辽。

●靖康之变:1127年,攻入宋朝开封的金军俘虏北宋徽宗、钦宗二帝及后妃贵戚等千人北撤,史称“靖康之变”。

●南宋建立:1127年,宋钦宗之子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被拥立为帝,是为宋高宗。

后定都临安(今杭州),延续宋朝政权,史称“南宋”●榷场:宋辽西夏金并立对峙时期,各政权都在边境接界地区设置了互市贸易的市场,称为“榷场”。

●蒙古崛起:1206年,蒙古各部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全蒙古大汗,,建立大蒙古国。

●1271元朝建立后,继续南下进攻南宋。

1276年,元朝占领临安。

三年后(1280),元军在厓山一役中消灭南宋流亡政权,南宋灭亡。

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三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三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三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知识点归纳梳理第1课鸦片战争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2.直接原因(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

3.虎门销烟:时间: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

经过: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4.鸦片战争的时间:1840-1842年。

5.结果:清朝失败,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6.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7、其他条约: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8.影响: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9.鸦片战争的启示:落后就会挨打!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战争时间:1856-1860年2.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直接原因(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3.主凶:英法联军;帮凶:美俄。

4.结果:中国失败,签订条约:《天津条约》、《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北京条约》5.列强侵华罪行:①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抢劫并火烧圆明园。

②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

(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6.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人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历史第三册知识整理

历史第三册知识整理

历史第三册知识整理第17课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1、宋朝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

北宋长期与辽、西夏以及后起的金等民族政权并立。

2、科举制度的完善:宋朝科举考试分解试、省试、殿试三级。

为防范考官考生徇私舞弊,又创立了“弥封”、“誊录”等制度规则,保证科举考试的公正和公平。

增加策论考试。

科举制度改革的影响:不仅为宋朝选拔了大量的文官人才,也对普及教育和传播知识产生了积极影响。

3、文官体制:①集中兵权——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确立枢密院主军政,三衙统兵、皇帝总揽兵权的体制;军队部署实行“内重外轻”原则;更戍法;②重用文官——通过科举大量提拔文人做官,重要官职由文人担当,形成文官政府;官、职、差遣分离。

第19课多民族政权的并立知道:1、辽、西夏与北宋的和战:1005年,北宋、辽订立澶渊之盟,结束战争状态,维持百余年和好。

1044年,西夏与宋、辽达成和议,形成三国鼎立局势。

2、金与南宋的对峙:1115年,女真完颜部首领阿骨打,仿汉制,称帝建国,国号大金。

“靖康之变”和南宋的建立:1127年,攻入宋都开封的金军俘虏徽宗、钦宗二帝及后妃贵戚数千人北撤,史称“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同年,赵构称帝,定都临安,建立南宋。

岳飞率军与金骑兵在郾城会战,大获全胜。

1141年,“绍兴和议”,宋金长期对峙。

3、蒙古崛起与南宋灭亡:铁木真(尊号“成吉思汗”),建大蒙古国(地跨欧亚)。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

1279年,南宋灭亡。

理解:宋、辽、西夏、金并立时期的榷场——官府管理、控制;经济文化交流的渠道。

第2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知道: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

表现:农业——水田农具的改进、农业耕作技术的成熟、稻麦轮作的推广;人口压力促进耕地开垦,出现圩田、沙田、梯田;水稻居粮作物首位,太湖流域为全国粮仓(“苏湖熟,天下足”);经济作物种植很普遍,桑蚕业中心南移。

手工业——杭州、苏州、成都等地设有官办丝织作坊、江浙一带出现独立的私人作坊(“机户”);棉花种植传到江南,海南岛发展出较为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江西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业的中心;东南沿海城市的造船业,技术世界领先。

初中历史会考第三册复习提纲总结

初中历史会考第三册复习提纲总结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疆域区划1、(如何描述中国的半球位置。

)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

2、(描述中国的纬度位置,说说对农业等经济发展的优越性?)从纬度位置看,中国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优越性:既不像俄罗斯那样寒冷,也不像巴西那样终年炎热,利于农业的发展。

而且南北纬度广,温差大,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3、(描述中国的海陆位置,说说对交通、气候和海洋事业的有利影响)(优越性)?从海陆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1)使我国东部地区能受到太平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带来丰沛的降水。

(2)海陆交通便利,既利于同海上各国交往,也利于同陆上各国交往。

(3)利于海洋渔业等的发展。

4、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海洋面积300多万平方千米。

5、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2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4个。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

既是陆上邻国又隔海相望的有朝鲜和越南。

6、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两大内海是琼州海峡和渤海。

7、(我国领土的四至分别在哪里?)我国领土的四至,最东在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最西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最北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最南在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我国疆域辽阔,南北气候差异显著,东西时间差异大。

8、(我国目前一般实行几级行政区划?)我国目前分为省、县、乡三级行政区划。

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9、特殊的省份(1)(我国的四至省区分别是哪里?纬度最高和最低的省区是哪里?)我国的四至省区分别是最东的和最北的是黑龙江、最西的的新疆、最南的是海南,纬度最高的是黑龙江,纬度最低的是海南。

中国历史第三册复习提纲

中国历史第三册复习提纲

中国历史第三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1840—1842)清政府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第一次较量是鸦片战争一、鸦片战争:1、爆发的根本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2、直接原因(导火线):林则徐的虎门销烟3、开始标志:1840年,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4、结束标志: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5、经过:广东海面——陷定海——逼天津——广州(18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南京6、结果:中国战败,1842年,签订中英《南京条约》7、中英《南京条约》——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1)时间:1842年2)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3)危害:①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领土主权的完整。

②赔款增加了人民的负担。

③开放五口,协定关税,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商品的输出。

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8、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虎门销烟(清朝有见识的大臣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请求严禁鸦片。

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时间: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二百多万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是民族英雄。

三、鸦片输入的危害:①政治:官吏吸食鸦片,政府更加腐败②经济:白银外流,加剧了中国的贫弱③军事:士兵吸食鸦片,军队的战斗力削弱④摧残吸食者的体质⑤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1856—1860)一、第二次鸦片战争1、爆发的根本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时间:1856.10至1860.10 主凶:英法联军,帮凶:美俄两国3、侵华罪行:①1860年英法侵占北京火烧圆明园②沙俄侵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中国历史第三册复习提纲

中国历史第三册复习提纲

④意义:虎门销烟的壮举表现了中华民族 ______________的坚强决心。领导虎门销烟的林则徐被成为_________________。
(2)鸦片战争
①原因:英国为维护________贸易,打英军到达_______ 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求和,签订中国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__________。
(4)思想主张:_________________。
2.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________________,创办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3. 洋务运动后期,又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批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
三、甲午中日战争
(1)原因: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___________的道路。1894年日本借朝鲜内乱,出兵朝鲜,进而侵略中国,挑起了战争。
(2)战争简介 时间:_____年。黄海海战:1894年9月,中国北洋舰队在__________遭日军袭击,致远舰管带________指挥舰艇迎战敌舰,在战斗中英勇牺牲。此后日本海军掌握了黄海、渤海的制海权。
中国历史第三册复习提纲
一、鸦片战争
(1)虎门销烟 ①背景:英国向中国走私 ______ ,掠走巨额_______,中英矛盾激化。 ②禁烟:_______上书道光帝,请求禁烟。______年底,道光帝派林则徐到_______禁烟。 ③销烟:_____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总计_______万千克,在________ 当众销毁。
四、洋务运动
1.洋务派的出现
(1)起因:__________后,清朝内外交困。洋务派主张利用______________,维护_____________。

五四制中国历史第三册知识点

五四制中国历史第三册知识点

五四制中国历史第三册知识点较多,具体如下:1. 中国历史简述: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为中国未来的进步运动指示了方向,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既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 五四精神的核心:民主与科学。

从一定意义上说五四精神代表着一种颠覆传统,革新进取的时代精神。

同时也包含了追求社会政治制度的时代精神,开辟民主和科学的新纪元,是中国近代思想史的一次伟大觉醒。

以上为历史教材对五四运动整体和核心的解释。

其为中国历史上关键事件之一,对于中国社会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以下为具体知识点:1.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2. 春秋时期管仲改革、战国商鞅变法等是春秋战国时期最主要的改革。

3.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改革,标志着封建经济制度的确立,也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同时提到法家思想在不同时期有着重要影响,重视法律与教化来治理国家是法家思想的典型特点。

4. “分业社会”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以农、工、商为代表的各个行业都是社会的基本活动单位,各种职业流变井然有序。

在秦汉以后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有着重要影响。

5.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

同时还有整顿吏治、废除宗主督护制和实行官吏俸禄制等措施。

其中均田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一项重要的经济措施,它使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使用权。

6. 隋唐时期农业发达,手工业和商业也比较繁荣。

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成为贯通南北的大动脉。

7. 唐朝的科举制度此时得到进一步发展,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进士科主要试诗赋,特别注重考时务策。

科举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对后世影响很大,有利于士人参政。

以上就是五四制中国历史第三册的部分知识点,涵盖了历史事件、人物、制度等多个方面。

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教材中还涉及了许多其他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例如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武帝时期的大一统、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等等,这些知识点同样对于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历史第三册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历史第三册知识点总结

中国历史第三册知识点总结(中国近、现代史部分第三、四册1840 年1949年)1840 年至1919 年为旧民主主义时期;1919 年至1949 年新民主主义时期1、派林则徐到广州禁烟的清朝皇帝是道光帝。

1839 年 6 月,林则徐下令在虎门销毁鸦片,这次运动的意义是: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斗争的重大胜利,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2、鸦片战争爆发于1840 年,1842 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鸦片战争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危害性)。

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56-1860),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 年);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俄国;太平军抗击了美国人华尔的洋枪队。

4、1878 年,左宗棠收复新疆。

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统辖整个新疆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统治;1884 年,清政府设立新疆行省,任命刘锦棠为第一任巡抚。

5、1894 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于1895 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战争中在黄海战役中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邓世昌。

使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危害性)。

图6、1900 年,八国联军英、俄、日、法、德、美、意、奥侵略中国,于 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危害性)7、为了巩固清朝的统治,19 世纪60 年代,洋务派以自强(前期)为目标,创办军事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70 年代又以求富(后期)为目标创办民用企业,著名的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还有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厂,这些企业具有资产阶级性质。

8、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9、1898 年 6 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称戊戌变法,在变法中只有湖南督抚陈宝箴支持变法,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公车上书”;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简记第三册历史知识点

简记第三册历史知识点

简记第三册历史知识点:一、记住下列历史事件的名称:1、清政府取得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2、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3、标志中国近代史的开端——4、标志中国近代化的启动——5、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6、标志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大大加深——7、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的是——8、既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是——9、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是——10、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是——11、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12、标志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被推翻的是——13、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14、国共两党将国民革命推向高潮——15、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16、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是——17、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是——18、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是——19、标志日本全面侵华和中华民族抗战开始的是——20、中国军队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是——21、中国军队主动出击、规模最大的胜利是——22、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的会议是——23、洗刷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是——24、标志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的开始——25、揭开了中共战略反攻序幕的是——26、标志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党政权的垮台——二、记住下列历史事件的时间:1、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第一次军事较量:2、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3、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4、《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5、中华民国的成立:6、五四运动的爆发:7、中国共产党的成立:8、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9、中共创建军队和独立领导武装斗争:10、九一八事变:11、红军长征的起止:12、全面抗战的开始:13、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4、南京国民政府的垮台:15、民族工业出现“黄金时期”:民族工业出现较大发展时期:三、记住下列历史事件的地点:1、中国禁烟运动取得胜利在()。

中国历史第三册知识点精炼

中国历史第三册知识点精炼

中国历史第三册知识点精炼1.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1.1魏晋时期是中国政治和文化的转折点。

原汉朝被魏族、王莽等击溃后,魏族建立魏国,但不久后被曹操统一为魏。

晋朝则在曹魏的基础上逐渐崛起,成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王朝之一1.2魏晋时期社会经济方面的重要变化包括:地主阶级吸纳流民士族,共同成为新的社会支柱;宦官与外戚势力逐渐壮大;商业在社会中的地位提升,社会物质生活逐渐丰富。

1.3在文化艺术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以写诗、作文以及绘画为主要内容的文艺复兴运动,代表作品有《洛神赋》、《临川赋》和《伤逝》等。

2.隋唐时期(589年-907年)2.1隋朝(581年-618年)由隋文帝杨坚建立,实现了对北方各民族的武力统一,统一全国。

2.2隋朝在经济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变革措施,推行均田制、徭役制以及邮驿制的建立,为后来的唐朝打下了经济基础。

2.3隋朝在文化艺术方面也有很多成就,如文学作品有《隋书》、《北史》等,艺术方面有壁画、泥塑、唐三彩等。

2.4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王朝之一,有“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时期的辉煌。

2.5唐朝的政治体制以宰相为首的中央政权为基础,下设地方官府,实行九品中正制,并积极采纳外来文化。

2.6唐朝的经济繁荣主要得益于“广成盐铁法”和“方略科”的实施,推动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2.7唐朝的文化容纳了各种民族的文化,造就了唐朝的盛世文化。

代表作品有《长恨歌》、《女儿杂诗》、《诗经》等。

3.五代十国时期(907年-979年)3.1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割据的时期,几乎整个国土分裂成多个政权。

重要的政权有后梁、后晋、后汉、后周等。

3.2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基本上是由武将贵族建立的,其中以郭威、李克用、李存勖和王建等重要将领最具代表性。

3.3五代十国时期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相对较弱。

3.4五代十国时期文化的显著特点是诗文创作的繁荣,代表作品有《赠刘一丈谏议宣城郄暢》、《无可寄语》等。

中国历史第三册复习基础知识

中国历史第三册复习基础知识

中国历史第三册复习要点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1、中英鸦片战争(—年)(1)根本原因:(2)导火线:1839年领导的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3)主要经过:1840年6月,挑起战争。

1842年8月,英舰开抵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求和签订(4)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五亿(议)港元)①割地——②赔款——③通商——④协税——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须同商定。

(5)影响:中国开始从逐步沦为,鸦片战争是中国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年)(1)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

(2)参战国家:为主凶,两国为帮凶。

(3)主要经过:1856年10月英、法发动,1860年,英、法军队进攻北京,火烧,俄国趁火打劫,共割占了中国领土平方公里。

(4)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3、甲午中日战争(—年)(1)起因:(2)经过:1894年,日本占领朝鲜,侵略中国,在黄海战役中,英勇抗敌,以身殉国,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全军覆没。

同年4月,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战争结束。

(3)《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两口(子)分工)①割地——②赔款——两白银③开放④设厂——(4)影响:《马关条约》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年)(1)起因:从1898年起,义和团掀起了一场反帝爱国运动,威胁到列强在华利益。

(2)经过:1900年由西摩尔率八国联军入侵,攻占天津,随后攻陷,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

(3)《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兵民禁赌)①经济—赔款白银两②政治—清政府保证。

③外交—划定为使馆界④军事—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列强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4)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1、洋务运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2)目的:(3)学习对象:西方先进生产技术(4)领导阶级:阶级(5)时间:19世纪60—90年代(6)主张:“”(7)代表人物:中央—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8)主要内容:前期—以“”为口号,创办了近代工业,主要有安庆内军机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简称“两局一所”)后期——以“”为口号,开办工业,主要有轮船招商局(李鸿章),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张之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第三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1、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是年。

开始的标志事件是,结束的标志事件是。

2、年6月3日至25日,领导虎门销烟。

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信心。

3、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是年。

年6月,英国政府借口,封锁珠江口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鸦片战争涌现了、等英雄人物。

4、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是。

它于年签订。

其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英商在华进出口货物所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5、鸦片战争前的国内国际形势如何?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国内形势:清朝到嘉庆帝时逐渐走向衰落。

政治腐败、军备松弛、起义不断。

国际形势:与清朝形成鲜明对比,世界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工业革命完成后急需扩大市场。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①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②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开始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成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而后者成为最主要的矛盾。

③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肩负着既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又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重任。

6、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具体原因:①清政府政治腐败,②中国封建经济落后,③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④掌握战争主动权的清政府统治集团战和不定,军事指挥失当。

7、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是年。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10月,火烧了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这不仅给中国的文化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也是对世界文明的践踏和破坏。

8、近代史上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共侵占中国北方领土万平方公里。

9、年,率清军击败阿古柏侵略军,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为第一任巡抚。

10、中日甲午战争年开始,年结束。

在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率全舰官兵英勇杀敌,壮烈牺牲。

11、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于哪一年?内容有哪些?有何影响?时间:1895年。

内容:①中国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③增开沙市、重庆、苏州和杭州为通商口岸。

④日本人可以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影响:①«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列强进一步扩张在中国的经济势力。

(列强在华商品输出的同时,设立银行,兴修铁路。

开矿办厂。

)②帝国主义各国还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建立“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美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③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12、1900年6月,、、、、、、、八国组成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还帮助清政府绞杀了义和团运动。

13、«辛丑条约»签订于哪一年?主要内容有哪些?对中国有何危害?时间:1901年。

主要内容:①中国赔偿白银⒋5亿两;②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③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④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危害:«辛丑条约»使清政府置于列强的控制之下,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中国近代化的起步1、19世纪60年代初,洋务运动兴起。

洋务派在中央以为代表,在地方以、、为代表。

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利用外国的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

2、洋务运动前期以为目标,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

后期以为目标,创办一批近代民用企业。

著名的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和汉阳铁厂等。

3、评价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引进机器工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洋务运动为民族自强作了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4、1895年,、发动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诏书,宣布变法,史称。

这次变法仅维持了103天,所以又称。

5、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有那些?有什么影响?内容:①政治上,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裁撤机构,澄清吏治,取消旗人特权。

②经济上,设铁路矿务局、农工商总局和邮电局,保护和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奖励创造发明等。

③文化上,改科举,废八股,各地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

④军事上,裁汰旧军,精练陆军,扩建海军等。

影响: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它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6、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①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软弱性决定的,他们不想推翻清朝的统治,幻想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进行自上而下地改良,因此,无力与强大的封建顽固派抗衡。

②由于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势力的破坏与镇压。

③由于袁世凯的出卖。

7、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这标志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初步形成。

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于年在成立,选举为总理,机关刊物是。

8、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即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民族主义即推翻满族统治,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武昌起义爆发时间是年月日,这一年是旧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9、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①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封建帝制。

③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旗帜第一次飘扬在中国的上空,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④但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

10、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和。

其主阵地是。

11、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前期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

它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激发了人们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热情,但未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真正的出路。

后期的新文化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指明了新的途径。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五四运动于年在北京爆发,其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前期运动的中心在,运动的主力是;6月3日以后,成为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转移到了。

口号:“外争国权,内除国贼”“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取消二十一条”“誓死争回青岛”结果:取得了初步胜利。

①释放了被捕的学生,②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③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2、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

从国际上看:①“一战”期间,日本、美国乘机加紧侵略中国,促使中国人民的反帝情绪日益高涨。

②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指明了解放道路。

从国内看: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对内专制独裁,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出卖国家权益。

②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工人罢工斗争不断开展,为五四运动提供了阶级条件。

③新文化运动传播了民主与科学,宣传马克思主义,使人们思想解放,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五四运动提供了思想条件。

④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慨。

3、五四运动爆发于哪一年?有何伟大历史意义?时间:1919、5、4 意义:①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②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

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运动波及全国广大地区,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③她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④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精神:爱国主义情感和英勇斗争的精神。

4、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于年8月,由等人在上海建立。

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是,地点在,大会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的一艘游船上举行。

大会确立了党的组高纲领是。

5、党成立的历史意义是:①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共的成立。

②中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无产阶级政党。

③它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自从有了中共,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6、中共成立的历史条件:①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中共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②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共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础。

③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为中共的成立提供了组织基础。

④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为中共成立提供了干部基础。

⑤共产国际的帮助为中共成立提供了国际基础。

7、1924年,国民党在广州创办黄埔军校。

兼任军校总理,为校长,为党代表,担任政治部主任,等人在军校任教官。

其办校方针的军事训练与政治教育并重。

8、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正式出师北伐,北伐军总司令是,北伐的对象是、、三派军阀。

主战场在、,取得了和胜利。

9、年4月,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垮台是在年4月23日。

其垮台的标志是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0、1927年8月1日,、、、、领导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是中共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1928年,领导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1、1928年4月,、陈毅率领部队来到,与领导的部队胜利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由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任政治部主任。

12、中共创建红军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有什么意义?13、红军长征开始于哪一年?结束于哪一年?有哪两次大会师?长征的胜利有何意义?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大致经过及两次会师:①1934年10月,中共中央机关的红一方面军8万多人,从江西瑞京、福建长汀出发,突围长征。

②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陕甘根据地发红军会师。

③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红军长征利结束。

意义:红军长征是历史上的壮举.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14、红军长征的大致经过:江西瑞金、福建长汀→渡过湘江→强渡乌江,解放遵义→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整个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军的围追堵截)→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甘肃会宁会师。

15、遵义会议哪一年召开?主要内容有哪些?有何意义?时间:1935年1月主要内容:①会议批评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指挥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②改组了中央领导小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意义: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和红军,成为中共和中国革命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