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运动》全章复习与巩固 知识讲解(基础)
《机械运动》知识点梳理
《机械运动》知识点梳理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用符号表示为。
另外还有7个单位,设法记住他们的符号及换算倍率。
1k m=m,1m=dm=cm=mm=um=nm,。
还有英尺、码、光年等也是的单位。
(2)测长度的基本工具是,还有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也是测的工具;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测量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和零刻线是否磨损;(2)测量时的方法:刻线与被测物体对齐,且尺要沿着或平行于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垂直,厚刻度尺有刻度的面要紧贴被测物体,计数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多次测量取作为测量结果。
这样可减少误差。
3、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为1.58,一本书的厚度为10,一张纸的厚度为100。
4、小组同学用刻度尺测同一本物理课本的宽度,你的结果是18.41cm 。
结果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你的结果的准确值是,估计值是,单位是。
5、正确估读:如图1,图中物体的长度为cm,其中的估读值为cm。
(2)如图2,图中物体的长度为cm。
图3中物体的长度记为cm。
(图1)(图2)(图3)6、长度的一些特殊测量: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测细铜丝直径;细线重合法测曲线的长度;滚动法:轮子滚动法测曲线的长度;配合法:三角板与刻度尺配合测立体物体的长度:右图圆的直径为cm。
测得200页书纸的厚度为1cm,则一张书纸的厚度为mm。
把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测得30圈的总宽度如图,则细铜丝的直径为mm。
7、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有、、。
其中国际制单位是。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你知道哪些类型的钟表?答:。
1h= min= s;1min= s;30min= h(2)、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一走、二、三恢复。
外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内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分或秒)8、误差是与之间的差异。
误差与错误不同,能消除,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2)、减小误差的方法有、、。
其中取平均值时,平均值的位数与已知测量值,多余的四舍五入。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复习课
知识梳理,基础巩固
二: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__位__置____的变化叫作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
2.参照物 (1)定义:研究物体运动时被选作__标__准____的物体。
(2)选取标准:①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 体是__静__止____的。②参照物的选择可以是__任__意____的, 但不能将研究的___对__象__本__身___作为参照物。③为了研 究问题的方便,物理学中一般选择___地__面__或__地__面__上__静__ 止__不__动__的__物__体___作为参照物。
知识梳理,基础巩固
一:长度、时间的测量及误差
1.长度的测量 (1)单位:基本单位是___米_____,符号是___m___。 (2)测量工具——刻度尺的使用 ①看:刻度尺的___量__程___和___分__度__值___。 ②选:根据被测物体的长度和测量要求,选择量程和分度 值合适的刻度尺。 ③放:要将刻度尺的刻度线贴靠被测物体,与被测长度 ___平__行___,不能将刻度尺放歪斜。 ④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___垂__直___,并且要估读到 ___分__度__值__的__下__一__位_。 ⑤记:记录结果要有___准__确___值、___估__计___值和___单_位___。
【名师点拨】解此类题的关键在于(1)看清题目中的 已知量和所求量;(2) 看各物理量的单位是否统一; (3) 结合对应的公式或变形公式代值求解.
典型示例,抽取规律
类型三 与
v s t
相关的计算
例3 小芳骑自行车上学的速度是18 km/h,她在50 m
短跑的体育测试中成绩是8 s, 跑完50 m的平均速度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总复习讲义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讲义重点:长度,时间的单位及测量,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的计算,平均速度的测量难点:长度测量时的读数,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方法:实验法,图像法一、知识点通关站【知识点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2.长度的主单位是,用符号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米. 3.长度的单位关系是:1千米= 米,1分米= 米, 1厘米= 米,1毫米= 米。
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地球的半径约6400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和;(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4).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5.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2)辅助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则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4)化曲为直法7.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
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 ,它的常用单位有、。
1h= min= s.【知识点2】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的物体)叫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4.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
(速度不变)5.速度:用来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6.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内通过的。
公式是: ;速度的国际单位是:;常用单位是:。
7.1米/秒= 千米/小时。
8.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除以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一机械运动复习PPT课件
【解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最小格所代表的被测尺寸 的数值)为1 mm,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所测物体的长度为2.50 cm.
【名师点拨】 刻度尺使用前要先看刻度尺是否磨损 以及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测量时,(1)测量值= 末端刻度-起始端刻度;(2)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 下一位;(3)测量结果=数值+单位.
热身反馈,小试牛刀
5.一辆正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其速度表如图所示, 指针显示汽车速度为__9_0_____km/h,合___2_5____m/s。
典型示例,抽取规律
类型一 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
例1 如图1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 是 1 mm ,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2.50 cm.
典型示例,抽取规律
常考的物体运动的速度的估测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 m/s; 15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 m/s; 自行车的行驶速度约为5 m/s.
知识梳理,基础巩固
2.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沿着__直__线____且速度__不__变____的运动。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和运动时间成__正__比____。 (2)匀速直线运动的两种图象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知识梳理,基础巩固
一:长度、时间的测量及误差
1.长度的测量 (1)单位:基本单位是___米_____,符号是___m___。 (2)测量工具——刻度尺的使用 ①看:刻度尺的___量__程___和___分__度__值___。 ②选:根据被测物体的长度和测量要求,选择量程和分度 值合适的刻度尺。 ③放:要将刻度尺的刻度线贴靠被测物体,与被测长度 ___平__行___,不能将刻度尺放歪斜。 ④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___垂__直___,并且要估读到 ___分__度__值__的__下__一__位_。 ⑤记:记录结果要有___准__确___值、___估__计___值和___单_位___。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能量、力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和性质。
机械运动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下面将对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的基础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运动的描述1.位移与路程:位移是指物体从起点到终点的位移量,是一个矢量量,具有方向;路程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实际经过的路径长度,是一个标量量。
2.速度和速度的计算: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量的大小,是一个矢量量,具有方向;平均速度是总位移量除以总时间,瞬时速度是极限时间趋于零时的平均速度。
3.加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加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的大小,是一个矢量量,具有方向;平均加速度是总速度变化量除以总时间,瞬时加速度是极限时间趋于零时的平均加速度。
二、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相等的运动,速度保持不变。
2.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增量不断增加的运动,速度不断变化,加速度不断产生。
3.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垂直下落的运动,其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并不受物体质量的影响。
4.抛体运动: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同时具有初速度和竖直向下的重力加速度的运动。
分为竖直上抛和竖直下抛。
三、斜抛运动1.斜抛运动的特点:物体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都有速度分量的运动。
2.斜抛运动中的速度分解:将物体的速度进行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分解,得到物体在x轴和y轴方向上的速度分量。
3.斜抛运动中的位移分解:将物体的位移进行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分解,得到物体在x轴和y轴方向上的位移分量。
4.斜抛运动的最大高度:在抛体运动过程中,物体在竖直方向上上升到最高点所达到的最大高度。
5.斜抛运动的最大水平距离:在抛体运动过程中,物体在水平方向上所达到的最远的距离。
四、圆周运动1.圆周运动的特点:物体在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有向心力的作用,物体速度方向不断改变。
2.向心力:物体在轨道上做圆周运动时,向心力指向圆心,大小与物体质量、速度和轨道半径有关。
机械运动知识点归纳
机械运动知识点归纳一、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它是最基本的物理运动形式,是研究其他运动形式的基础。
在机械运动中,通常涉及到参考系的选择,以及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基本概念的描述。
二、参考系与坐标系参考系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可能会得到不同的运动描述。
一般来说,选择静止的地面或者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考系。
坐标系是用来定量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工具。
在直角坐标系中,通过三个互相垂直的坐标轴(x、y、z)可以精确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
而在极坐标系中,通过径向距离和角度可以描述物体的位置。
三、速度与加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物体位置的变化量除以时间的变化量。
在直角坐标系中,速度可以通过三个分量(vx、vy、vz)来表示。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
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物体速度的变化量除以时间的变化量。
在直角坐标系中,加速度可以通过三个分量(ax、ay、az)来表示。
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平方(m/s^2)。
四、机械运动的分类1、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进行的运动。
直线运动又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2、曲线运动:物体沿曲线进行的运动。
曲线运动一般比较复杂,但可以根据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方法将其分解为多个直线运动的组合。
3、转动:物体绕某一点进行的圆周运动。
转动可以由力矩引起,例如陀螺的运动。
五、机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对于复杂的机械运动,我们可以将其分解为多个简单的运动形式,以便于分析和计算。
例如,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而旋转运动也可以通过角速度和转动半径等参数进行描述和计算。
六、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机械能是物体由于其位置或速度而具有的能量。
在机械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可能会发生转化,例如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但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总的机械能是不变的。
这是理解和解决许多机械运动问题的重要工具。
机械运动知识点
机械运动知识点机械运动是指物体由于外界的作用而发生的位置和姿态的变化过程。
在机械运动中,物体的运动可以按照路径的性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按运动状态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按运动形式分为旋转运动和往复运动等。
一、直线运动1. 平均速度:物体在直线运动中,沿某一方向运动所经过的位移和时间的比值。
平均速度 = 位移 / 时间平均速度的单位通常是米每秒。
2. 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定义为该时刻通过单位时间段所移动的位移。
瞬时速度= ΔS / Δt其中,ΔS为位移的增量,Δt为时间的增量。
3. 平均加速度:物体在直线运动中,速度变化率的大小。
平均加速度 = 速度变化量 / 时间平均加速度的单位通常是米每秒平方。
4. 瞬时加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加速度定义为该时刻通过单位时间段所增加的速度。
瞬时加速度= Δv / Δt其中,Δv为速度的增量,Δt为时间的增量。
二、曲线运动1. 圆周运动:物体在平面内沿着一条闭合曲线做匀速旋转运动,叫做圆周运动。
在圆周运动中,有速度、加速度和角速度等关键概念。
速度 = 圆周长 / 时间加速度 = 速度的增量 / 时间角速度 = 弧长 / 时间2. 抛体运动:物体在重力场中以一定的初速度和角度斜抛出,受到重力的作用沿抛物线路径运动。
抛体运动的关键概念有初速度、运动时间、最大高度、最大水平位移等。
三、往复运动1. 振动: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的来回往复运动。
振动的关键概念有振幅、周期、频率、角频率等。
2. 波动:由于某种原因,在空间中传播起来的机械运动。
波动的关键概念有波长、周期、频率、振幅等。
以上是机械运动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在实际应用中,机械运动的知识可以用于机械设计、工程方案的优化、动力学分析等领域。
同时,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也会带来更多关于机械运动的新发现和创新。
机械运动基本知识点总结
机械运动基本知识点总结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而机械运动则是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运动。
机械运动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领域,因此对于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知识点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从机械运动的分类、运动学基本定律、力学基本定律、机械运动的描述和分析等方面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对机械运动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机械运动的分类机械运动可以按照其性质、运动轨迹和运动方式等不同特点进行分类。
常见的机械运动包括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往复运动和旋转运动等。
1. 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是指物体沿着直线路径运动的运动形式。
在直线运动中,物体所描述的路径是一个直线。
直线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两种形式。
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行进的距离是相等的,速度保持不变。
而变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行进的距离不相等,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2. 曲线运动曲线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描述的路径是曲线形状的运动。
常见的曲线运动包括抛物线运动、圆周运动等。
在曲线运动中,物体所描述的路径是弯曲的,而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也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3. 往复运动往复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来回摆动的运动形式。
常见的往复运动包括弹簧振子的上下摆动、滑块的来回滑动等。
在往复运动中,物体来回摆动的频率和幅度是可以调节的。
4. 旋转运动旋转运动是指物体围绕某一固定轴进行的运动形式。
在旋转运动中,物体所描述的路径是一个圆周,其运动状态可以由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等物理量来描述。
二、运动学基本定律运动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规律和定律的科学。
在机械运动的研究中,运动学是非常重要的基础。
下面简单介绍一些运动学的基本定律。
1.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位移是指物体从起点到终点所经历的位置改变量,它是一个矢量物理量。
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物体的位移量,它是一个矢量物理量,可以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加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也是一个矢量物理量,可以用来描述物体的加速情况。
机械运动复习教案:掌握机械运动基础知识
机械运动复习教案:掌握机械运动基础知识机械运动是机械工程的重要学科之一,它涉及机械的结构、运动规律和运动学和动力学问题。
掌握机械运动的基础知识是机械工程师必不可少的一项能力,这样才能设计更加先进、实用的机械结构。
本文将对机械运动的基础知识进行复习教学,以供学习和参考。
1. 刚体在机械运动中,刚体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刚体是指具有形状不变的物体,即在受到外力作用下,不发生形变或变形的物体。
在机械工程中,大多数机械件可以近似地看做刚体,这是因为它们的形变程度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计。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机械运动中刚体这个概念非常的重要。
2. 运动描述机械运动中经常涉及到物体的运动状态,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描述。
在运动学中,我们常常使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其中:位移:是指物体在一个运动过程中的位置变化。
其计算方式为,位移 = 结束位置 - 起始位置。
速度:是指物体经过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其计算方式为,速度= 路程 / 时间。
加速度:是指物体的速度在单位时间内的改变量。
其计算方式为,加速度 = 速度变化量 / 时间。
通过这些参数的描述,我们可以在机械的运动学分析中进行精确的计算和预测。
同时,这也是机械工程师设计机械结构时需要的重要基础知识。
3. 运动的基本形式机械运动基本包括直线运动和旋转运动两种基本形式。
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沿着一条直线进行的运动。
它是机械运动中非常基础的运动形式,常用于机械零件的轨迹规划、机械手的运动轨迹设计等领域。
旋转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绕着一个旋转中心进行的运动。
它是机械运动中非常重要的运动形式,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机械零件的旋转运动、发动机的旋转运动等都是旋转运动的典型应用。
4. 运动的姿态描述在机械运动分析中,描述物体的位置和运动状态非常重要。
在区分机械运动时有时需要使用不同的坐标系进行描述。
常用的描述方法是欧拉角和四元数。
欧拉角是指我们在机械运动中采用的一种坐标系描述方法。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讲义_机械运动(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专题二 机械运动一、知识要点1.机械运动(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对于一个物体处于运动状态还是静止状态跟选取什么样的参照物有关。
通常情况下在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时是选取地面或者是固定在地面上的某一物体,如树木、房屋等为参照物。
2.速度(1)定义: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
(2)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公式:ts v (4)单位:①基本单位:m/s ;②常用单位:km/h 、cm/s 等;③换算关系:1m/s=3.6km/h,1m/s=100cm/s 。
3.运动的分类(1)按运动快慢分:可以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2)按运动路线分: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4.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对于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v 是不随s 与t 的改变而改变的恒量,即s 与t 的比值ts 是恒定不变的。
5.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2)物体在做变速直线运动时,在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并不相等,变速运动的快慢可用平均速度粗略地描述。
(3)平均速度:⎪⎩⎪⎨⎧==⇒=vs t t v s t s v v 是指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① 物体在前半段时间速度为v 1,后半段时间速度为v 2,则全程221v v v +=时② 一物体在前半段路程速度为v 1,后半段路程速度为v 2,则全程v v v v v 21212+=路 可以证明:v 时≥v 路。
(作差、通分、配方) (4)意义:平均速度表示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运动快慢的大致情况,同一物体在做变速直线运动时,在不同的时间段或路程段内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算术平均值。
机械运动基础知识
机械运动基础知识一、机械运动的概念机械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机械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曲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沿着曲线运动。
二、机械速度机械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它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机械速度的计算公式为:速度 = 路程 ÷ 时间三、机械加速度机械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它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机械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为:加速度 = 速度变化量 ÷ 时间四、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的三个基本定律,分别为: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牛顿第二定律(力与加速度定律):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即 F = ma。
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五、动能与势能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的计算公式为:动能 = 1/2 × 质量 × 速度²2.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常见的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六、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指出,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物体的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能量保持不变。
七、简单机械简单机械是指没有动力源,依靠人力或重力来工作的机械。
常见的简单机械有:1.杠杆:利用杠杆原理,可以放大力的作用效果或改变力的方向。
2.滑轮:利用滑轮原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或减小力的作用效果。
3.斜面:利用斜面原理,可以减小力的作用效果或改变力的方向。
八、机械效率机械效率是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有用功是指机械设备对外做的实际功,总功是指机械设备输入的总能量。
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为:机械效率 = 有用功 ÷ 总功以上为机械运动基础知识的主要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力学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
初中物理力学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机械运动是物理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下面是对初中物理力学机械运动的知识点总结:1.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或状态变化到另一个位置或状态的过程。
机械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
2.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3.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是物体沿直线轨迹移动的运动。
直线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两种。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不变;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会发生变化。
4.曲线运动:曲线运动是物体沿曲线轨迹移动的运动。
常见的曲线运动有圆周运动和抛体运动。
在圆周运动中,物体沿着圆周轨迹移动;在抛体运动中,物体以抛体轨迹自由运动。
5.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加速度a的计算公式为a=(v-u)/t,其中v为末速度,u为初速度,t为运动时间。
6.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v的计算公式为v=s/t,其中s为位移,t为运动时间。
7.位移与路程:位移是物体从起点到终点位置的直线距离,而路程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实际走过的路径长度。
当物体运动的过程中没有折返时,位移和路程相等;当物体运动的过程中有折返时,位移和路程不相等。
8.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这意味着物体具有惯性,需要外力才能改变其状态。
9.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 F = ma,其中F为物体所受合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10.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又称作作用反作用定律,指出任何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另一个物体也会对其施加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
11.重力: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机械运动》 讲义
《机械运动》讲义一、什么是机械运动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万物都在不停地运动着。
从我们日常所见的车辆行驶、鸟儿飞翔,到微观世界中分子的热运动,运动无处不在。
而在物理学中,机械运动是一种非常基础且重要的运动形式。
机械运动,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
比如,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它相对于路边的树木、电线杆等物体的位置在不断改变,这就是机械运动。
再比如,一个人在操场上跑步,他相对于操场的看台、起跑线等的位置也在发生变化,这同样是机械运动。
需要注意的是,机械运动所研究的是物体位置的变化,而不考虑物体内部的结构变化和化学变化。
例如,一个苹果从树上掉落,在这个过程中苹果的位置发生了改变,这是机械运动。
但苹果在掉落过程中发生的腐烂等化学变化,就不属于机械运动的研究范畴。
二、机械运动的分类机械运动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按照运动轨迹的不同,机械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直线运动是指物体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比如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在水平面上推动的木块等。
而曲线运动则是物体沿着曲线运动,比如抛出的篮球在空中的运动轨迹、地球绕着太阳的公转等。
根据运动速度是否变化,机械运动又可以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匀速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保持不变,比如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列车。
变速运动则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发生了改变,比如自由落体运动、汽车在加速或减速行驶等。
三、描述机械运动的物理量要准确地描述机械运动,我们需要用到一些物理量。
1、路程和位移路程是指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比如,一个人绕着操场跑了一圈,他所经过的路程就是操场的周长。
位移则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例如,一个人从 A 点走到 B 点,不管他走的路径如何,位移就是 A 点到 B 点的直线距离,并且位移是有方向的,从 A 指向 B。
路程和位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而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在某些情况下,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可能相等,但大多数情况下是不相等的。
(完整版)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 )、纳米(nm)。
1km=1 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 001m 。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基础知识考点复习)
第一章机械运动长度、时间及其测量1.长度的测量(1)单位及其换算: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 km=m,1 dm=m,1 cm=m,1 mm=m,1 μm=m,1 nm=m.(2)刻度尺的使用:①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和;②正确摆放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物体的被测边放置,有刻度的一侧要紧靠被测物,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为起点;③正确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估读的0不能省略;④正确记录:测量值由准确值、估计值和组成.【提示】当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时,可使某整数刻度线对齐物体一端,然后用另一端对齐的刻度值减去这一整数刻度值,就得出被测物体的长度了.2.时间的测量(1)单位及其换算:基本单位是,常用单位还有分(min)、时(h);1 h=60 min=3 600 s.(2)如图,停表的读数:min s或s.【提示】停表中间的小表盘代表分,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3.误差与错误1.如图,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木块的长度是cm.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我们把物体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参照物(1)定义:在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这个物体叫做参照物.(2)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①确定研究对象;②根据题意选取适当的参照物;③把自己放到这个参照物上,去看被研究的物体,从而得出物体的运动情况.可以理解为“参照物上长着观察者的眼睛”.3.运动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1.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①相同时间比较 ;②相同的路程比较 .2.速度(1)定义:在物理学中,把 与 之比叫做速度.它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2)公式:v =s t ,变形式:s =v t 、t =s v .(3)单位:基本单位是 ,符号是 ;交通运输中的单位常用千米每小时,符号是 ,这两个单位的换算关系是1 m/s = km/h.(4)几种常见的速度值:人步行的速度约为 m/s ;自行车的行驶速度约为 m/s ;高速公路上轿车的行驶速度约为 m/s ;3.直线运动分类(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 且速度 的运动.(2)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4.平均速度的测量(1)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或停表).(2)原理: .(3)实验步骤:用刻度尺测出物体运动的路程,用停表测出物体运动的时间,利用公式v =s t 求得物体的平均速度.【提示】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保持不变的,不能说速度与路程成正比,或速度与时间成反比.在这种情况下,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无关.【图片解读】1.如图1记录了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由图可知,甲车做的是 运动,它在全程中的速度是 ,乙车做的是 运动,它在前30 s 比内甲车运动得要 (填“快”或“慢”).图12.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轿车走进许多家庭,如图2,此时速度表表盘的指针指向的速度值约为 km/h ,若以此速度行驶180 km ,所需时间为 h.图2。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课件《机械运动 本章复习和总结》
知识梳理
考点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___米_____,符号:___m_____。 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_c_m__)、毫米(mm)、 微米(μm)、纳米(nm)等。 单位换算:1 km=1000 m,1 dm=__1_0_-_1_m,1 cm=__1_0_-_2_m, 1 mm=__1_0_-_3 _m,1 μm=__1_0_-_6_m,1 nm=__1_0_-_9_m。
例1 如图甲、乙所示,刻度尺的使用正确的是___甲_____; 如图丙刻度尺的读数正确的是____B____,测量结果为 __4_.0_0_c_m__。
2.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___秒_____,符号为____s____。 其他常用单位:小时(h)、分(min)等。 单位换算:1 h=__6_0___min,1 min=___6_0__s。 (2)测量工具 古代:圭表、日晷、沙漏等。
用符号____v____表示。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___快__慢___的物理量。
v s 速度公式:_____t___
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v表示速度。
国际单位:__m__/s_或__m__·_s-_1__,基本单位:km/h或km·h-1。
1
1 m/s=__3_._6__km/h,1 km/h=__3_._6__m/s
速度的概念
课堂小结
平均速度的测量
匀速直线运动
快与慢
变速直线运动
速度、路程、时间的计算 长度和时间的单位
平均速度的计算 参照物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机械运动
动与静
刻度尺的使用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运动》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
【学习目标】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会选择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
2.了解运动是物体的属性,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4.掌握速度公式,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5.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
6.会测量、计算平均速度。
【知识网络】
【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1)国际单位:米 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2)单位符号及换算:
千米(km)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33
3
3
110110110110km m
m mm
mm m
m nm
μμ==== 110110110m dm
dm cm cm mm
===
2.测量工具:
(1)刻度尺(最常用);
(2)精密仪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激光测距仪。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看:看清刻度尺零刻度线是否磨损;看清测量范围(量程);看清分度值(决定了测量的精确程度)。
(2)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分度值和量程的刻度尺;
(3)放:刻度尺的刻度线紧靠被测的长度且与被测长度平行,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整数刻度线与被测长度起始端对齐;
(4)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且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记:记录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一个正确的测量结果包括三部分,准确数、估计数和单位。
要点诠释:
1.特殊方法测量长度:
(1)化曲为直法(棉线法):
测量曲线长度时,可让无伸缩性的棉线与曲线完全重合,作好两端的记号,然后把线轻轻拉直,用刻度尺测量出长度,就等于曲线的长度。
从地图上估测两地间公路或铁路的里程:取一根细金属丝(也可用棉线),把它放在地图上,使它的弯曲情况和地图上两地间公路线的弯曲情况吻合,然后截取这段金属丝,拉直后用刻度尺量出它的长度。
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算出两地间公路的里程。
(2)累积法:
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的长度,可以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叠放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就可得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
如测细铜丝的直径:取一段细铜丝,将它在一根粗细均匀的铅笔上密绕n匝,用刻度尺测出绕有铜丝的那一段铅笔的长度L,则此细铜丝的直径为L/n。
(3)滚轮法:
用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较长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则被测路段的长度等于圈数乘以周长,例如测量池塘的周长,某段道路的长度等。
如测硬币的周长:我们可以在硬币边上找一点做出记号,做为起点,找一张白纸,画上一条射线,将硬币边的记号与射线的端点重合,再将硬币沿着射线滚动一周,记下终点,用刻度尺量出射线端点到终点的长度,就是硬币的周长。
再如测量一环形跑道的长度:用一已知周长的轮子绕着跑道滚动一周,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则环形跑道的周长=轮周长(L)×滚动圈数(n)。
知识点二、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是秒(s),常用的时间单位还有时(h) 分(min)毫秒(ms),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1min=60s,1h=3600s,1s=1000ms。
2.时间的测量工具
(1)在物理实验中常用停表来计时,停表与普通表不同之处:普通表的时针、分针和指针是在不停地走动,而停表指针可走可停,在使用停表之前要观察一下秒针的走动情况,使用停表先按动启动按钮,停表开始计时,再按停止按钮停表即停止,显示时间间隔。
(2)古时有日晷、沙漏、水钟等。
近代有机械钟、石英钟,现在有电子表、光电计时器。
知识点三、误差和错误
1.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测量原理、测量工具、测量环境和测量者的不同,都会影响测量结果,所以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可以通过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来减小误差,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我们实验室做实验时采用的减小误差的方法。
2.错误:因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测量方法错误。
错误是不该发生的,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便可以避免;错误不叫误差,误差也不是错误。
知识点四、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就叫做参照物。
3、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1)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
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2)在舱外工作的宇航员,以飞船为参照物,宇航员是静止的,以宇航员为参照物飞船是静止的——相对静止;以地球为参照物,飞船和宇航员是运动的,以飞船和宇航员为参照物,地球是运动的——相对运动。
要点诠释:
1、参照物可以选取研究对象以外的任何物体,它既可以是运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要根据物体的实际情况而定。
2、同一物体,由于参照物选择不同,其运动状态也往往不同。
如:行驶的火车上,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如果以地面(或房屋、树木)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3、通常我们研究地面上物体运动的情况较多,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常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4、人们如果在运动的物体中描述物体的运动,一般习惯选择运动物体本身作参照物,如人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一般会选火车为参照物来描述其他物体的运动情况。
知识点五、运动的快慢
1、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慢,速度越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公式:
s
v
t
=,s——路程单位米(m),t——时间单位秒(s),v——速度单位米每秒(m/s)。
(4)速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国际单位:米/秒(或)
常用单位:千米/小时(或)
单位换算:1m/s=3.6km/h
2、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①匀速直线运动是运动状态不变的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②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保持不变。
③在任意一段相等的时间内和任意一段路程内速度都是相等的。
要点诠释:
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的大小可以由v=s/t来计算,但速度的大小与s、t无关;
2、用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
(1)s t-图象:用横坐标表示时间t,纵坐标表示路程,就得到了物体运动的s t-图象,如下图(1)所示是匀速直线运动的s t-图象。
(2)v t-图象:用横坐标表示时间,用纵坐标表示速度,就得到了物体运动的v t-图象,如下图(2)所示是匀速直线运动的v t-图象。
知识点六、平均速度
1、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1)物体运动速度发生改变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2)平均速度:物体通过一段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叫这段路程(或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3)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平均速度能粗略地描绘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一段路程上或一段时间内的运
动快慢。
2、测量平均速度:
(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
(2)实验原理:
s v
t =
(3)实验过程:
①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
②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低端,测量小车要通过的路程S;
③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④根据公式:
s
v
t
=算出平均速度。
⑤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点,再次测量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小车从斜面的顶端滑下,撞到金属片
的时间。
然后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时的平均速度。
⑥表格:
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
要点诠释:
1、物体在做变速运动时,可能是物体的运动方向改变,也可能是快慢改变,还可能是方向和快慢同时改变。
2、知道了一个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平均速度,就大体上知道了它运动的快慢,但不能精确地知道它的运动情况,即不知它何时加速,何时减速,何时中途停留。
【典型例题】
类型一、长度的测量
1.(2016•宜昌模拟)刻度尺的分度值有的是分米,有的是厘米,有的是毫米,使用时()A.选用分度值是毫米的尺子最好,因为它的准确程度高
B.选用厘米的最好,在分米和毫米之间,可以兼顾
C.选用哪一种都是一样的
D.要根据实际测量要求选用其中一种
【思路点拨】(1)首先估计物体的长度和物体对准确程度的要求;(2)刻度尺的选取要根据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来选取;(3)为了减小误差,测量时要尽量进行一次测量,即刻度尺的量程要大于物体的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