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中如何进行美育渗透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途径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途径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美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应该是培养学生的美感、情感和审美情趣。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呢?本文将从语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校园文化建设三个方面探讨渗透美育教育的途径。
一、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首先要有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内容。
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作为小学生,他们的审美能力还在发展阶段,所以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学、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诗词、古文、民间故事等形式,教给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感受文字之美、语言之美。
还可以通过展示优秀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感受绘画之美。
在教学中,可以邀请美术老师给学生进行绘画指导,通过画画来感受美的力量,激发学生的艺术天赋和创造力。
语文教学中还可以引进音乐教育内容,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美的魅力。
通过培养学生对文学、美术、音乐的欣赏能力,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认知和感知,增强他们的审美情趣,从而渗透美育教育。
二、多元化的语文教学方法渗透美育教育还需要多元化的语文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学生对美的需求,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传递美的信息;可以通过诗词朗诵来感受文字之美;可以通过文学作品改编成小品或话剧等形式,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和体验美。
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文学、美术、音乐等方面的活动,鼓励学生自己去创造美。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唤醒学生对美的热爱,让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仅获取语言知识,更能够感受和体验美的魅力。
三、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的建设也是渗透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地方,一个有氛围、有文化的学校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语文课堂教学渗透美育的探索
语文课堂教学渗透美育的探索近年来,随着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美育教育已成为教育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语文课堂教学也一直注重“美”的引导。
在二者的交汇之处,如何将美育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带来更加丰富的教育体验,成为了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增强审美能力语文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学科,很多文学作品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
因此,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增强审美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艺术价值的课文或文学作品进行精读,通过分析作品中的形式、内容、思想等方面,引导学生进一步欣赏和理解作品。
此外,还可以通过创设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享受美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情感交流,提高人文素养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传授,更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交流。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情感交流能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展示一些人文精神相关的故事、图片等素材,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宽容尊重的人文素养。
三、开展阅读活动,提升阅读兴趣阅读是语文学科最为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开展阅读活动是提升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课外阅读、课内集体阅读等方式,让学生接触更广泛、更有意义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美的魅力和文化的厚重,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鼓励学生表达自我,培养创新思维语文学科强调表达能力的培养,而表达能力与创新思维密切相关。
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在表达自我时积极尝试创新表达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探究一些有关文学、语言、艺术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表达自我时能够更好地发挥创造力。
综上所述,将美育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注重多方面的引导和指导。
通过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引导学生情感交流、开展阅读活动和鼓励学生表达自我,可以为学生打开更为广阔的艺术天地,让学生在语文学科中也能够享受到美育的熏陶和磨练。
语文学科中如何进行美育渗透
(二)加强朗读,诱发同感。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移情的作用,能够激发美感,唤起内心视像感受作品意境,并能引起群体效应。
所谓“涵泳玩索,久之当有自见”,有其合理的内核。
40年代,叶圣陶就指出过:“从前人读书,多数不注重内容与理法的探究,单在吟诵上用工夫,这自然不是好办法。
现在国文教学,在内容与理法的探究上比从前注重多了;可是学生吟诵的工夫太少,多数只是看看而已。
这又是偏向了一面,丢开了一面。
惟有不忽略探究,也不忽略吟诵,那才全面不偏。
”从阅读理解的角度来看,朗读应该是一种加深理解的有效方法。
“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平时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
语文学科中如何进行美育渗透18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席勒说过:“如果要把人变为理性的人,唯一的途径就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
”对学生进行美的事物、美的榜样的诱导、启迪,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审美理想,培养他们美好的品质和崇高的情操是现代教育的首要目标。
小学语文教材多数是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的节选。
课本上那一篇篇具有情感震撼力量、飞扬着灵性的小说、散文,一首首或清新、或激昂、或含蓄的诗歌既有知识之美,也有情感之美,更有艺术之美。
这些教材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审美素质教育内容,这就要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进行美育,要求教师以美启真,以美怡情,以美育人。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启迪美、感受美、体悟美、塑造美,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初步具有对语言、文字、文章乃至文学的审美能力。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进行润物细无声的美育渗透呢?一、引导学生发现美由于小学生知识水平有限、思维不够开阔、艺术鉴赏能力不强、道德修养不足、阅历不丰富等方面的局限,读书时经常见美而不知美,教师必须善于指导学生去充分发现课文中各种美。
根据作者的思路,将儿童带进作品所描绘的艺术思想境界中去,同作者同呼吸、共命运,产生共鸣,使学生充分感受其中的美。
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
[]2012.532关注【语文与成才】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心灵,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朗读引导,鉴赏节奏美朗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一种传统方法,是一种声情结合的方式。
我们力求在反复朗读中理解文章的内容并由文本世界进入作者世界,与作者沟通神气,感应心灵,真正读懂文章。
如朗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一词的上阕,“看”是领字,读时要稍顿,突出领字的作用。
“看”字所控的七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之情,“万类霜天竞自由”要读出彻悟、慨叹之情。
一开始,作者便把自己置于深秋的背景之中,同时也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广阔的境界里。
满山红遍,秋水碧透。
江面上,千帆竞发,壮观激烈。
万里无云的秋空,雄鹰展翅高飞,自由飞翔。
清澈见底的江里,鱼群轻快自如,任意遨游。
这七句从内容上看,写大山,树林,湘江,船只,雄鹰,游鱼等,品类齐全,充满生机,给人一种博大、壮阔的崇高美。
教师要加强点拨、示范,让学生准确把握、感受作者寄寓的深意和凝聚着的巨大情感魅力。
二、赏析词句,品味语言美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从诱发学生的语感和美感入手,引导他们咀嚼词句,赏析名言佳句,理解语言的内涵美,不断培养学生欣赏语言美的水平,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如《荷塘月色》中有这么一句:“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其中,“羞涩”一词用得极巧妙,但是仅从拟人的修辞角度来讲,未免有些浅显,于是老师上课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含苞欲放的荷花为何会羞涩呢?”同时又启发学生:“羞涩是一种美好的情感,也许同学们都有过‘羞涩’的体验,你能不能根据自己的亲身感受来想象一下这荷花羞涩的原因呢?”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了,他们似乎与朱自清笔下的荷花融为一体,许多同学都根据自己曾有过的生活体验纷纷发言。
略谈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略谈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是指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自我审美和美的鉴赏能力,达到培养美好人格和全面发展的目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第一,加强课文选择与教学。
语文教学中,教师在选择课文方面要做到注重文学性、审美性与实用性。
同时,要注重教学方法的丰富多彩,引导学生在文学作品中感受人生、挖掘内涵、发掘美好,从而在感性认识和美感体验中,培养学生美的情趣和审美意识。
第二,注重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文学鉴赏。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欣赏、鉴赏文学作品,并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具体实践中,可以让学生深入研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并要求学生在理解其中的寓意的同时,对其语言运用、范畴划分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第三,利用文体多样化,提高文学素养。
语文教学中常常涉及到文章写作、口语表述等方面,教师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文章体裁,如议论文、说明文、新闻报道、小品文等等,引导学生多读多写,从而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可以利用课外阅读、语文角等课外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第四,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启发学生对生活、对文学、对人类社会的情感理解与表达。
同时,可以采取多种情感教育的方法,如兴趣教育、责任教育、情感教育等,让学生对美好事物产生情感共鸣,提高他们的情感修养,最终实现语文教育的美育效果。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但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美感品位。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重视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注重培养学生的美育意识和美育能力,让他们成为有情怀、有修养、有理性、有创造力的人。
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渗透浅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渗透浅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渗透到教学中。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渗透方式:
1. 给学生展示优美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
这些作品可以引发学生对美好的感受和情感反应,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如朗诵比赛、演讲比赛、文学创作比赛等。
这些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审美和艺术素养,同时也可以激励他们努力向上、追求卓越。
3. 教学中注重细节和形式美。
在课文中注重语言的韵律、节奏和形式美,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感和人文情怀。
4. 利用图画、图片等视觉元素辅助教学。
视觉元素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加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渗透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
美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和创造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策略探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策略探析美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提高审美能力的教育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提高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策略,以期为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注重文字的美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字的美感。
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选择优美的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注重朗读和背诵,让学生在朗读和背诵中感受到语言的音美和韵律的美感。
要注重课文的欣赏,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的美丽意象、优美语言和深层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对美的表达能力。
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通过课文内容或者课外阅读,丰富自己的想象世界,激发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写作、朗诵等形式,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和追求。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激发学生对美的表达欲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拓展多元的文化体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拓展学生的多元文化体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视野。
要注重文化体验的多样性,让学生通过不同种类的文学作品、音乐作品、美术作品,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素养。
要注重文化体验的深度性,让学生通过深入的文化体验,了解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
要注重文化体验的互动性,让学生通过文学赏析、音乐聆听、美术观赏等形式,参与到文化体验中去,提升学生对美的认知和理解。
四、注重课程的整合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课程的整合性,让美育教育渗透到语文课程的各个环节中。
要注重语文课程和美术课程的联动,让语文课程中的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相互呼应,形成课程的内在联系,提升学生的跨学科应用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美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让美育渗透到教学中?本文将从文学欣赏、语言表达和阅读习惯三个方面来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一、文学欣赏文学是美的载体,通过文学作品的欣赏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课文、背诵古诗词、讲述寓言故事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
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演讲、朗诵、剧本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文学之美。
通过文学欣赏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语文水平,还能够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二、语言表达语言是美的表达方式,通过语言表达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写作指导、口语表达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
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富有想象力和情感的写作题目,让学生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作文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对语言之美的感悟和追求。
三、阅读习惯阅读是美的享受方式,通过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导读、朗读、讲故事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教师可以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优秀文学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美的力量。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分享、读书报告等活动,让学生在分享中感受美的快乐。
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还可以让他们在阅读中享受美的乐趣。
美育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让美育渗透到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悟。
只有在教学中贯彻美的理念,不断丰富美的内容,才能真正实现美育渗透的目标。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情感体验的教育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渗透。
美育可以通过文学欣赏和诗歌朗诵来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欣赏,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
通过读懂文学作品中的诗意和美感,学生能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在文学欣赏的过程中,可以结合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让学生全面感受文学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和思想。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诗歌朗诵,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到语言的美。
美育可以通过写作教学来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写作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想象等活动,创作具有美感的文章。
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美丽的图片和写作素材,让学生从中汲取灵感,写出富有想象力的作文。
在写作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他们在写作中添加一些描述性的语言,让作文更有情感和美感。
美育还可以通过阅读和解读课文来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文阅读和解读,不仅是学生语文知识掌握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课文的阅读和解读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文字中蕴含的美感和情感,帮助他们理解作者的用词用意,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可以通过细致入微的解读和文学语言的解构,来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和美好。
在实施美育渗透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应该注重教学环境的营造,提供美感的素材和资源,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参与到美育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美育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实施语文教学中,应该积极渗透美育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情感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语文的美。
只有在美育的渗透下,小学语文教学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语文教学如何渗透美育
语文教学如何渗透美育语文教师要实施语文课程的教育功能,还语文教学以本真的面目,就必须走进新课程,在传输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和审美情趣的濡染,让语文教学充满生命气息,洋溢着真、善、美的馨香。
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美育渗透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以课堂为基础,充分挖掘教材的美育内容1 言传身教,激发学生尚美的渴望语文的内容五彩斑斓,饱含着激情、灵性,有浓郁的人文特点,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是一个性情中人,是一个理智、有技巧而又有激情、有灵性的艺术家,能赋予语文课以生生不息的艺术活力与清新美感,能以饱满的情绪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激起学生热烈的情绪,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适宜的兴奋状态,能以幽默、智慧和创见,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内容中得到无穷的知识源泉,调动学生的情感,诱导学生去探索、去创造。
2 深钻教材,创造美育环境新教材中有许多文章充溢着人文关怀,凝贮着智慧豪情,折射出丰富的审美价值,教育者要善于从中捕捉美育的闪光点,优化教学设计,强化审美指向,激荡学生的心灵情感,进而积累审美体验,形成审美愉悦。
2.1 善用开场白,创造美的氛围新课伊始,切忌一上课就板书课题、阅读讲析,不妨精心设计三、五句导语,用一、二分钟开场,创造一个美妙、和谐的氛围,目的在于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追求美感的欲望。
2.2 用诵读法体验文章的气势神韵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可见,诵读在语文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如同涓涓细流浸入心田,好象绵绵春雨沁人心扉,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学生听了会为之动容:或热血奔涌,或伤感泪下,或握拳顿足……而且具有感染力、穿透力的语言能迅速地使学生进入形象思维,引发学生回忆、联想,唤起学生心中的视觉形象,随之而来的就将是对文章的深刻理解、领悟,其中就包含了对形象的爱憎褒贬的审美判断。
2.3 抓住美育的“形象性”和“情感性”,引导学生“入境”课文总是要直接或间接传达出作者的感情的,读书的过程其实是读者接受作者传情的过程,读者往往以自己的感情去悟情、融情,达到与作者的共鸣。
语文课堂教学渗透美育的探索
语文课堂教学渗透美育的探索一、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美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更多地感受美的存在。
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场所,可以通过教学内容和方法来实现美育的渗透。
1.选取优秀的文学作品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进行讲解和解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文字的美。
在古诗词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优美动人的诗句,让学生在品读中感受诗歌的美感;在散文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散文作品,引导学生体会文字的意境和情感。
2.注重语言的艺术表现3.开展诗歌朗诵和散文朗读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和散文朗读,让学生通过朗诵和朗读来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
通过朗诵和朗读,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够深入感受文学作品的韵律和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引导学生进行审美体验1.文学作品欣赏活动2.诗画联欢活动在语文课堂中,可以开展诗画联欢的活动,将诗歌与绘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诗画的美感中进行审美体验。
可以让学生根据诗歌的意境进行绘画创作,或者根据绘画作品进行诗歌创作,让学生在跨学科的交流中感受文学与美术的结合之美。
3.文学名篇赏析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名篇的赏析活动,让学生在赏析名篇的过程中感受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通过文学名篇的赏析,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精髓,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因此在语文课堂中也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创造性的活动来实现美育的渗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语文课堂中,可以开展文学作品创作的活动,让学生在创作中体验文学的艺术魅力。
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散文创作或者小说创作,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艺术表现,让学生在语言的运用中展现自己的创造力。
可以进行一些语言艺术的游戏和比赛,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语言表达的艺术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语文教学在小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以及审美情感。
而在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也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美的魅力,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语文教学中的美是如何渗透的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文学作品的选材。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会选择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进行讲解,这些文学作品往往都是经典的著作,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
这些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美感,通过学习这些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美的情感,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比如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诗歌中的音韵之美,情感之美,从而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感。
二是通过语言文字的表达。
语文教学中,学生会学习一些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等,这些都是语言文字的美的表达形式。
通过学习这些,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能感受到语言的美感。
比如在学习修辞手法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修辞手法的巧妙和美感,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是通过写作和朗诵。
在语文教学中,写作和朗诵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学生通过写作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而通过朗诵可以感受到诗歌和文章中蕴含的美的情感。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能感受到美的魅力,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感。
美育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学习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让他们懂得如何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
美育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一些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等,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懂得如何用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语文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传授语言文字知识,更是培养学生
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是十分重要的,它不
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也能
够感受到美的魅力,提高自身的情感品味和情感表达能力。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在语文教学中,美育是如何渗透的。
语文教学中的文学赏析是美育渗透的重要途径之一。
文学作品是人类天才的结晶,是
人类文明的瑰宝,通过赏析文学作品,可以让学生在品读的过程中,领悟到作者的情感与
思想,感受到文学作品所传递的人文情怀和思想内涵,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
文学修养。
通过赏析《红楼梦》、《西游记》等中国古典名著,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其中所
蕴涵的中国文化精髓,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通过赏析现当代优秀文学作品,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当代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和文学的多样性,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和
审美情趣。
语文教学中的写作也是美育渗透的重要途径之一。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
写作,可以让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将自己对美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理解融入提高学生的情
感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通过作文表达对家乡山水的热爱、对友情的珍惜、对人生的感悟等,可以让学生在写作中感受美的力量,提高审美情趣;通过作文表达对时代精神、对社
会现实的关注,可以让学生在写作中感受美的责任,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
语文教学中还
可以通过美文朗诵、戏剧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体验美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语文教学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涵盖了语言、文字、文学等方面的教育,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而美育则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操、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美的魅力,增强自身的艺术修养。
本文将探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美育渗透,以及美育渗透对学生的影响。
美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方式多种多样,下面将结合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进行展开。
1. 注重美学教育美育是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认知和欣赏能力的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选取一些美感强烈的文学作品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艺术魅力。
《红楼梦》中描述的园林景致、《乡愁》中表现的乡土风情等,这些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元素,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美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
美学教育还可以通过音乐、绘画等形式进行。
教师可以邀请专业人员来进行美育讲座,为学生讲解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的欣赏方法和技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2. 注重语言艺术的培养语言是文学的载体,具有丰富的美的表现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培养学生对语言艺术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可以讲解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意境,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美的力量;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分析古文的语言特点和意境,使学生对古文的美感有更深刻的理解。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修辞、比喻等手法,丰富作文的语言表达方式,提高作文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3. 注重文学作品的欣赏文学作品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可以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增强他们的审美情操。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解析,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帮助他们感受其中的美的意蕴。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美育是指以美的观念和审美能力为目的,全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以及主动欣赏美的情感和表现美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通过美育的渗透,可以不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使他们更加热爱语文,更加善于表达,更加具有创造力。
一、美育与语文教学的结合1. 文学作品的欣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可选择文学作品进行欣赏。
比如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诗歌或者散文,让学生通过欣赏这些作品来感受美的情感和美的表现。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 语文课堂的设计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段来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欣赏美的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比如可以通过配乐朗读诗歌,通过美术作品赏析文学作品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对语文的热爱。
3. 学生作文的指导4. 语文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美育是一项全面的教育,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将美育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比如可以与音乐、美术等学科进行跨学科教学,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感受美的情感和美的表现。
三、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1. 提高语文素养通过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让学生在欣赏优秀文学作品的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语文。
2. 培养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3.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美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使学生更加具有创造力。
通过欣赏美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受到启发,从而在写作中表现出更多的创造性,培养自己的创造力。
4.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略谈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略谈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而美育则是提高学生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的重要内容。
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不仅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文学艺术创造中去,提升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提高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下面将从课堂教学、教材选择和教学方法几个方面,简要谈谈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递文学艺术的魅力。
在解读文学作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文学、艺术的角度去感受和领略作品的美。
在讲解文言文时,教师可以注重对古代文学的解读和分析,让学生明白古人的文人风度和情感表达方式。
在讲解现代散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构思等等。
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文学、艺术展览、观看舞台剧和电影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美的魅力,增加他们的审美素养和情感体验。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与热爱,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性和鉴赏能力。
在教材选择上也要注重美育的渗透。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充满人文关怀、艺术精神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作为教材,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和研究。
在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时,除了百科知识类的书籍,还可以选取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等。
这些作品不仅可以让学生增长知识,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还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艺术作品,如音乐、舞蹈、绘画等,作为教学材料,让学生通过欣赏和分析来学习艺术的表现方式和审美特点。
通过这样的教材选择,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感受到文学艺术的艺术性和深度。
在教学方法上渗透美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讲述、讨论、体验、创作等等,来促进学生的艺术鉴赏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内涵和情感特点等,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欣赏艺术。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语文教育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也逐渐加深。
语文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更是为了使学生能够认识、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从中获得审美体验和人文情感的熏陶,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所谓美育,就是通过艺术、文学等方式,引导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情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下面就从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通过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学是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感和思想内涵,是学生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美好的重要渠道。
在课堂教学中,语文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多读好书,理解文学中的美学价值,并在其中感受美。
例如,在学习散文时,老师可以选取一些优美的散文作品,让学生品味其语言之美、文气之清、意境之深,了解其中所蕴含的人文情感和思想内涵,培养学生对于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
还可以在红楼梦、西游记等文学经典中,让学生欣赏其中的艺术之美,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其中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
创作是美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创作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美、感受美、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课文朗读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改编,对故事情节或结尾进行修改创作,培养学生有创造性的思维模式。
在写作中,也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创意写作,例如叙事故事、随笔等,让学生参与排版、插画等,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艺术能力。
三、通过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视觉审美能力除了在课堂中进行美育渗透,还可以通过课外活动,如参观博物馆、艺术展和文化活动等,让学生更广泛地接触艺术、文学、历史等领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视觉素养。
例如,在孔庙活动日中,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学和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考察中,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景点、建筑、艺术品、文物等的观察和拍摄,提高学生的细节观察能力和审美水平。
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3篇
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精选3篇(一)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是指在语文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的教学方法。
首先,通过文学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如诗、散文、小说等。
这些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思想和艺术表现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审美体验,培养其审美情趣。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审美分析和评价,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其次,语文教学中的写作训练也能够渗透美育的内容。
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活动,通过写作,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力,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想,同时表达个人对美的追求和理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注重表达的美感和艺术性,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再次,语文课堂中可以引入各种艺术形式,如音乐、舞蹈、戏剧等,通过欣赏、演绎和创造,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戏剧片段等进行学习和欣赏,同时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戏剧表演等艺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综合素质。
最后,语文教学中的课外阅读也是美育渗透的重要途径。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通过阅读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并引导学生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和方法,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领略到美的魅力,同时也为学生的整体发展和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
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精选3篇(二)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不断总结和反思,积累了一些关于语文教学的成长体会。
首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能力、兴趣、风格都有所不同,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例如,对于文学阅读,有的学生喜欢小说,有的学生喜欢诗歌,有的学生喜欢散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来引导他们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加强朗读,诱发同感。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移情的作用,能够激发美感,唤起内心视像感受作品意境,并能引起群体效应。
所谓“涵泳玩索,久之当有自见”,有其合理的内核。
40年代,叶圣陶就指出过:“从前人读书,多数不注重内容与理法的探究,单在吟诵上用工夫,这自然不是好办法。
现在国文教学,在内容与理法的探究上比从前注重多了;可是学生吟诵的工夫太少,多数只是看看而已。
这又是偏向了一面,丢开了一面。
惟有不忽略探究,也不忽略吟诵,那才全面不偏。
”从阅读理解的角度来看,朗读应该是一种加深理解的有效方法。
“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平时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
语文学科中如何进行美育渗透18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席勒说过:“如果要把人变为理性的人,唯一的途径就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
”对学生进行美的事物、美的榜样的诱导、启迪,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审美理想,培养他们美好的品质和崇高的情操是现代教育的首要目标。
小学语文教材多数是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的节选。
课本上那一篇篇具有情感震撼力量、飞扬着灵性的小说、散文,一首首或清新、或激昂、或含蓄的诗歌既有知识之美,也有情感之美,更有艺术之美。
这些教材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审美素质教育内容,这就要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进行美育,要求教师以美启真,以美怡情,以美育人。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启迪美、感受美、体悟美、塑造美,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初步具有对语言、文字、文章乃至文学的审美能力。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进行润物细无声的美育渗透呢?一、引导学生发现美由于小学生知识水平有限、思维不够开阔、艺术鉴赏能力不强、道德修养不足、阅历不丰富等方面的局限,读书时经常见美而不知美,教师必须善于指导学生去充分发现课文中各种美。
根据作者的思路,将儿童带进作品所描绘的艺术思想境界中去,同作者同呼吸、共命运,产生共鸣,使学生充分感受其中的美。
比如,《桂林山水》中千姿百态的和谐美;《长城》雄伟壮观的气势美等等,所有这些都为儿童树立了美的典范。
教师要尽力充分挖掘教材中美的源泉,从备课到讲课以及作业批改,都要诱导儿童鉴赏各种美的形态,使儿童产生美感。
艺术作品往往是由一个主题思想统帅下的一个个的具体形象构成的统一体,因此要培养儿童具有鉴赏能力,就必须从作家创作的每一个艺术形象入手。
1、在字词教学中渗透美。
即通过字词学习感受文字美,如学习“月”字,让学生联想到蓝蓝的夜空中象镰刀或像玉盘的月亮,从而产生不尽的遐想之美;2、在语言中渗透美。
即通过读诗句名篇,感受语言美。
如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让学生感受到宏伟气势之美。
还有《桂林山水》的清、静、奇、秀的美。
《月光曲》中的月光若明若暗,朦胧迷离,如梦如幻。
感受到仙境般的幽静,仙境般的柔和之美;3、图片欣赏中渗透美。
即通过欣赏课文插图、图片、影视资料等,让学生欣赏中获得美,如教学《北京亮起来了》通过光盘教学,看录象,欣赏到北京夜景之美;4、人物形象中渗透美。
即,抓住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内心美。
如教学《视死如归》、《狼牙山五壮士》等课文,通过抓住王若飞,五壮士等人物的形象,深入体会美的意蕴,获得独特的审美理解。
一、认真分析教材中各种美的形象二、借助教材发挥想象汲取美的营养小学语文课文中渗透着许多文学美,是作者深入体验生活,广泛搜集生活素材,在社会现实美的基础上,经过锤炼和艺术加工,以巧妙奇特的艺术构思,借助各种艺术形象,采用多种艺术手段塑造出来的。
这种艺术形象,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缩影。
儿童可根据课文中的语言,通过想象进入到作者揭示的内心世界去得到美的享受。
例如《少年闰土》一文中的第一自然段,作者描绘的闰土形象是完美动人的。
但是,如果儿童们在阅读这段文字时不展开联想,是不可能领悟到作品美的;只有跳出圈子,展开丰富的联想,通过文章的时空转换,通过感情上的飞跃进入到作品描绘的艺术境界中去,脑海里才会浮现出深蓝色的天空、金黄的圆月、海边的沙地、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项带银圈手捏钢叉的可爱少年形象。
通过想象,枯燥的文字就有了生命,变成了一个个活生生的形象跃然纸上,孩子们会感到月美、山美、水美、瓜美、人更美,同作者一样对勤劳、朴实、勇敢、机智、英俊、天真、活泼的少年闰土产生爱慕之情。
三、注意激发儿童美好的情感艺术家没有情感,其作品就不称其为艺术作品,欣赏作品不能打动你的情感,就很难使你的欣赏成为审美欣赏。
儿童们对人对物的好恶态度往往是受情感制约的。
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作品都饱含着作者炽烈的情感。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
通过图画、幻灯片创设情境,通过有感情的教学渲染气氛,通过提问设疑诱发儿童的激情等等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教师也只有设法使儿童进入到审美情感状态中去,才能获得美育的成功。
四、培养儿童表达美的能力文学作品是语言艺术,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
教材中入选作品虽然风格不尽相同,然而却有一个共同点,都是语言艺术的精华,都饱含着美的营养,教师必须注意指导儿童学习这些优美的语言,提高他们表达美的能力。
作品语言有的朴实、有的华丽,有的明快、有的含蓄,有的粗糙、有的细腻,有的幽默、有的风趣,有的生动形象、有的含蓄哲理,只要能准确地传情达意,都是美的。
教师要指导儿童品尝各种风格的美,认真学习、模仿和借鉴,以净化儿童们幼小的心灵。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贯穿美育,不仅是培养时代人才的需要,而且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既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初步的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又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摘要:语文教材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审美素质教育内容,这就要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进行美育,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美、展示美、理解美、塑造美、表达美。
关键词:感受美;展示美;塑造美;理解美;表达美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丰富而高尚的感情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使学生成为按美的方式生活的人。
一、引导学生感受美学生美的兴趣是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出来,所以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即为学生对课文的感知和体验创设一种情境,指出一种导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其接受机制创造美的情绪氛围,诱发学生全身心的投入,以此调动学生的审美需求,使学生带着兴奋之情进入文本。
法国画家安格尔说过:“要拜倒在美的面前去研究美!”只有让学生置身于美的世界,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对美产生浓厚的兴趣。
记得有位教师在教学一首我们熟知的儿歌《小小的船》时作了精心设计,先后三次在孩子们的心中激起感情的波澜:第一次是上课开始时,在黑板上用蓝色画纸布置成“蓝天”,把金黄画纸剪成的“新月”贴在“蓝天”上,并以富有感情的语调诱导孩子们回想在晴朗的夜晚抬头赏明月的情景,使他们的情感掀起波澜。
第二次是引发孩子们从弯弯的月儿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他们导入蓝天似海、新月如船的神奇境界,使他们的情感再掀波澜。
第三次是让孩子们一边看图画,一边听富有幻想色彩的乐曲,并且可以随着音乐眯上眼睛,轻轻摇摆身体在幻想中慢悠悠地飞上蓝天,坐上新月之船,陶醉在诗的意境里,这时孩子们的情感波澜就推向一个更高的波峰。
由于孩子们深深地动了情,他们就获得了难忘的审美体验,感受到极大的审美愉悦,从而在心灵深处对美和文本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展示美小学语文文本有相当一部分文章浅显易懂,学生在阅读中可以借助已有知识、经验、表象等独立学习,教师可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去感受文本的美。
如《桂林山水》中有关漓江水这一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这一部分,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学生根据文本,借助头脑中的表象进行再造想象,学生读完课文后,有的说:“我仿佛见到漓江水在草丛中流淌,声音十分轻柔。
”有的说:我仿佛听见小鱼儿在窃窃私语……此时,漓江水之美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也在形态美的呈现中自然形成。
成功的范读是诱发学生朗读兴趣的催化剂。
如《趵突泉》中有关泉水那段文字的描写,音调优美,想象奇特,妩媚多姿。
用上“有的……;有的……;有的……。
”句式,节奏鲜明,如诗歌一般。
“纯洁”、“活泼”、“鲜明”等词的赞美之情倾泻而出,仿佛美妙的抒情曲。
教师运用绘声绘色的美读,向学生传达语言丰富的美感和内在的神韵,展示生动的画面、美妙的旋律,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陶冶,获得朗读艺术美的享受。
事实证明,语言规范、音质优美、吐字清晰、技巧娴熟、感情真挚、自然流畅的教师范读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
三、引导学生理解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中让学生把握文本的深层意义,在把握过程中把意象建立起来,丰富起来,完满起来,进而理解、体悟文本中蕴涵的美。
(一)想象中体悟意境美。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表现出赏心悦目的自然美,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悟景色美。
如教学《望庐山瀑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站在画面前,让学生面对画面,边听音乐边展开想象的翅膀:巍峨的庐山,瀑布从天而降……一幅气势磅礴,引人入胜的大自然画卷展现在学生眼前。
文本所蕴涵的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给学生以美的感染,起到灵魂净化和升华的功能作用,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品读中理解词句美。
在语文中实施美育,主要是在词语、句子的学习过程中进行。
可以说,如今我们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存在着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好词佳句。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品读文本,推敲文本中的语言。
美的因素在推敲语言中让学生自然获得,学生对美的追求进入一种欲罢不能、自强不息的完美境界。
四、引导学生塑造美教师应引导学生用心“创”,带领学生走出文本,进而认识社会、感悟人生。
(一)动手操作创造美。
小学语文文本浅显易懂,语言极为简练。
如果仅仅通过语言来学习语文,那么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会是笼统的、模糊的。
所以我经常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来形象的再现文本,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引导学生创造美。
如教学完《荷花》这一课时,我让学生用简笔画的形式来描绘一幅千姿百态的《荷花图》,学生把无形的语言变为直观的画面,感受到荷花的意境美,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填补空白创造美。
教材中有未确定因素的空白,教学中抓好空白点,发挥学生的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完成对作品空白的填补,使他们与文本中的主人公接近,与文本接近,与作者接近,以此达到主、客体的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