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论文
美育论文[5篇范例]
美育论文[5篇范例]第一篇:美育论文美育关照下的中学语文教学艺术美育,即审美教育、艺术教育,是一种陶冶情操的教育。
它的目的在于在教学中利用课文中的美学因素,和学生共同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美,运用教学形式艺术化的外在美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美育对于语文这门具有浓郁人文特色的课程来说,更显得重要。
它要求教师在课堂实践中运用美的规律来观照语文教学,按照美的规律来创新语文教学,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充满寻美的乐趣,从而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提高他们的文明修养程度。
而中学语文教学内容又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多要素的美学系统,它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观念,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内容,如能在语文教学中贯穿审美教育,则可以使语文教学充满情趣,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
那么,怎样寓美育于语文教学之中,使美育观照下的课堂教学艺术得以实现,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引导学生发现美画家罗丹说过:“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人们认识美是从感知美开始的。
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提高审美情趣,要让学生从教学中获得深切的美感体验,由“知之”到“乐之”还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美学因素。
教师在感知教材,进行教学设计时,为教材中蕴涵的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所感动,心领神会。
然后,调动自己的审美经验,将教材中蕴涵的各种美学因素融入到教学设计中,再到课堂上引导学生体验,分享这种美。
比如在教学陆蠡的《囚绿记》时,引导学生去随着作者优美的笔触走进那个充满绿色、饱含希望与快乐的世界,感受主人公对常春藤这个老友的怀念之情。
“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一个月,两个月。
我留恋于这片绿色。
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州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
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这些描写能唤起学生对美的体验,对学生审美情操的培养很有帮助。
美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论文
浅谈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占主要,而课堂上他们的注意状态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易为生动新异的刺激所激动而兴奋起来,电化教育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具形象性和直观性,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利于提高语文能力,更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在教学《夕阳真美》一课上时,我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夕阳的美,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表现的美。
一、观画面,感受夕阳整体美无论是什么类型的课文,都要设计一个艺术的开头。
运用“美”的语言和生动直观的形象展示,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追求美”的兴趣。
《夕阳真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第三册的一篇美文。
本文生动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天地间壮丽而有变化的景色。
感受夕阳西下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夕阳西下的美景,大多数学生未能亲眼目睹或平时缺乏观察夕阳西下这一自然美。
所以,在教学刚开始,我凭借多媒体电脑无比强大功能,演示夕阳西下的美景,配以轻柔、悠扬的背景音乐,再加上教师诗情画意的讲解,让图像、声音、文字融入一体,将学生完全带入一片色彩鲜艳的夕阳美景中。
欣赏完,教师问:“你觉得夕阳怎样?”学生根据画面的感知,马上回答:“我觉得夕阳美极了!”“我觉得夕阳红红的,很可爱。
”“日落的太阳比日出的太阳还要好看。
“夕阳西下,晚霞真美!”……我让学生把看到的美景自由、开放的说,把心中看到夕阳的整体美用语言表达出来。
紧接着,我对学生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夕阳的美文。
”学生能够积极性极高,打开课本,有滋有味的朗读起来,沉浸在夕阳的美中。
多媒体的运用,能把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通过音响,色彩等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注意力更集中,思维更加活跃,让学生自主、积极、多样、充分地参与到语文的朗读中来。
二、品词句,体会文章语言美《夕阳真美》是一篇用词精美,语句生动的文章,只有让学生朗读品味,才能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用词精当,通过朗读把文中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的可听可感的审美形象,让感官经过反复的审美实践锻炼-----读中品位语言美,逐步完善学生审美的感知力。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论文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论文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论文第一篇: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论文一、积极引导学生感悟从文章中彰显出来的美在美的领域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形象,美也是一个生动而又形象的事物。
对于美来说,要和形象相联系起来,如果一旦离开了形象这一特点就根本谈不上美与美感。
比如:在《窦娥冤》中的一些人物形象,因为作者运用了善良的表现形式,将人类伟大的灵魂表现出来,从而让学生心中激起温情的赞赏,促使学生受到灵魂的熏陶。
再比如:一些优美的写景散文中描写的景物等,也可以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
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朱自清的《春》,可引领学生感悟作家笔下这些我们熟悉的季节、风景等中蕴含的美,并找出其中重点描写的某些景物形象,让学生重点感受其美。
二、积极引导学生捕捉文本中人物形象的美好,感受人物的美在初中语文教程中,大多数都是讲述的人和人之间的情感。
有些是为党与人民所奋斗的人物,有些是建功立业的领袖,还有一些是不惧牺牲的烈士模范。
他们的光辉形象对学生有着强大的说服力和影响力,可以为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指明方向,相关教师要注意领导学生向他们学习。
在初中语文课文中的人物精神和品质以及生活习惯都给学生塑造了完美的形象,如果相关教师可以捕捉到重要特点,实际挖掘得越深,就越会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就会促使学生们成为更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大部分采用的都是比较有教育性的作品。
在实际教育中,教师应该从实际审美方向出发,用感情的方式来激发每个学生,要用情传情,要让课堂中充满诗情画意,要努力让学生处在愉快而又轻松的氛围中,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文章的情感美和语言美。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积累相关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课内的朗读性教学来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朗读兴趣,要让学生喜欢参与,这也是学生目江西省定南县第二中学赖群华前要解决的问题。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声情并茂的形式去感染每一个学生,同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来熏陶学生。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摭论文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摭议[摘要] 美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教材是很好的美育载体,语文教师首先要教育学生端正对美的观念,感受作品中的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等丰富多彩的美学内容,把审美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以语文教学为手段,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以审美教育为方式,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关键词] 美育语文观念内容过程语文教学与美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有利于学生端正对美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评价美的能力,从而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理想,进而确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
第一、美育的前提是端正学生对美的观念这是因为不同的人对美的观念存在不同的认识,在这些观念中,正确的观念固然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但错误的观念也必然会给学生以消极的影响。
加上学生由于受到知识领域、生活经验、年龄等方面的限制,缺乏正确识别事物的能力,也容易曲解美丑,甚至颠倒美丑,这是需要端正学生审美观念的根本原因。
为了使学生认清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就应该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其懂得美是客观存在的,从而激发其审美感受。
不仅美的事物能引起人们感情上的激动,使人产生美感;丑的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转化为审美对象,引起读者感情上的激动,使之产生美感。
作家通过描写正面的美好事物,从而引起读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作家通过对丑的事物的描写,对丑的本质的揭露,引起读者的厌恶和憎恨,从而激起读者对美好事物、美好理想的追求。
选入课本的文学作品都是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并且经过精心选择的文质优美的典范文章,他们或赞美真、善、美,或鞭挞假、丑、恶。
只有端正对美的观念,具备了审美能力的人,才能感受、理解和评价蕴含于作品之中的美。
第二、语文教学中美育的内容丰富多彩美育应该培养学生具有对自然界、社会生活和艺术的正确的审美观点,对美的兴趣爱好以及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论文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从美学的角度来看,语文有着独特的魅力,在教材中,我们可以随处可见一些写得相当优美的文章,这些文章无论在语言上、意境上、形象上,甚至在结构上都充分表现着美,如能在语文课上由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去细细体味,那么对学生的审美能力会有大大的提高,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的效果。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激发他们的审美意识,让他们能融入文章去感悟文章的内涵。
(一)教学方式要灵活多变一层不变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厌倦而产生疲劳影响美感,即使是一些优秀的教学模式也应该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相应地改变教法,推陈出新,使学生永远保持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尤其在导语、结语的设计,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都应该具有多样化。
如在教学《景山公园》一课,我就开门见山直接导入:“让我们跟着文中的小朋友去神游景山公园,欣赏一下那里的美景”;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中,我就采用渲染情境的方法,用低沉的语调再现1976.1.11日首都人民扶老携幼送别总理灵车的情景,让学生感受“悲”的美。
(二)教学活动要有节奏节奏是指均称的有规律的进程,强烈的节奏感是美的一个重要因素,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规律的传达和感受活动,应有高低起伏,强弱快慢,急缓张驰的变化,也只有这样才能扣住学生的心弦,引人入胜,我认为教学活动的节奏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1、教学语言要富有节奏感富有音乐感的节奏性语言能给人以愉悦感,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单调的声音刺激会使大脑皮层很快进入抑制状态。
教师的语言要富有节奏感,教学语言节奏感是指在教学进程中,由教师内心情感而引起口头语言快慢、强弱、断续有致的变化,语气语调的刚柔、抑扬有机的结合。
其语速应快慢适中,语调要高低有别,节奏要板眼分明,做到快而清晰,慢而紧凑,高而不躁,低而不咽,疏密相间,张弛适宜。
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的开头一部分应用低沉的语调叙述,在人们哭泣着追赶灵车时,教师的语调应是急促的。
语文教学美育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语文教学,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使命。
美育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理解和创造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实践。
二、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1. 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美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理解和创造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欣赏优秀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文学之美、语言之美,从而提升自身的审美情趣。
2. 陶冶学生的情操美育具有陶冶情操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文学作品中的美好情感,引导学生体会人生的酸甜苦辣,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人文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美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语言表达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美育与智育、德育、体育等方面相互促进,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美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在各个领域都能得到均衡发展。
三、语文教学美育实践策略1. 优化教学内容(1)精选优秀文学作品:教师应选择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等,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文学之美。
(2)拓展课外阅读:鼓励学生阅读各类优秀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小说等,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
2. 创设美育氛围(1)教室环境布置:将教室布置成充满艺术气息的环境,如悬挂优秀画作、摆放精美的工艺品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美。
(2)举办文学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文学讲座、诗歌朗诵、作文比赛等活动,激发他们的审美兴趣。
3. 强化美育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文学作品中的美景、美情,让学生直观感受文学之美。
(2)情境教学:创设与文学作品相符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作品中的情感。
4.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1)欣赏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艺术手法、语言风格等,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美育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美育摘要:美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塑造和谐完整、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语文教材中的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展现生活中的美,而且还凝聚着作者的审美理想。
教师通过语文教学正确引导学生去感受生活之美,并激起他们对于丑的憎恶,从而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培养他们正确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人格关键词:美育阅读语言的意境插图美育是指审美教育和美感教育。
它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人们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正确地分析、看待周围的事物,增强分辨美丑善恶的能力。
”学校实施美育,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认识力的需要,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需要,是培养全面发展一代新人的需要。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发展阶段,较容易接受各种教育影响,可塑性极强。
我认为学校要关心学生的全面成长,就要抓住小学生这一有利的人生阶段,在加强道德教育(德育)和学科教育(智育)的同时要着力实施美育,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那么如何有效地实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沟通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思想性和审美性,达到真、善、美的和谐统一,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必须根据语文教学的审美特征,遵循儿童的心理规律,寻求正确的途径和方法。
下面就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通过阅读教学进行美育渗透声情并茂,从阅读中体会美育。
有人问我,“小学语文教学什么最重要?”我说:“美感最重要,阅读教学中美感的培养更为重要。
”小学语文教材编选的都是文质兼美、脍炙人口、具有教育意义的好作品。
因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进行美育渗透的主渠道。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思想和感情的熏陶。
如我在教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七课《春雨》一文时,先让学生在课前观察牛毛、果林、桃花、树梢、田野、池塘、庄稼、青蛙等物景,使学生对这些物体留下深刻的印象,认识它们的美。
然后,上课伊始,从歌曲导入,活泼自然,体现了诗歌轻松优美的特点。
语文教学中美育渗透论文
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随着课改的步伐,学校教育逐步从应试教育向全面的素质教育推进。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师的任务不在于教,而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学。
”我们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的培养,而且要对学生进行审美的教育。
让学生学会如何看待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美”。
感受社会主义的欣欣向荣,感受祖国的美好;从小树立热爱家乡,关心别人的观念;塑造他们身心上的“美”。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呢?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美无处不在,处处可寻。
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文质兼美,美的内涵贯穿其中,让小学生在愉乐的课堂中欣赏美、享受美、渗透美。
通过语言、形象、情感的熏陶,丰富和净化学生的感情。
一、用情感架起桥梁——找准美的渗透点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看,他们的无意注意还占优势。
对于事物的感知还较笼统,以机械注意和形象思维为主,情感表现较明显,意志比较薄弱。
因此,找准教材中蕴含的与教学目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最贴近、最吻合的美育因素;以此为渗透点,用情感和他们交融、进行沟通;把握好教材的教学目的、要求、分析学生的实际,做出科学的判断和选择;使学生受到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道德教育的辨证统一。
例如:在教学《花园果园》一文时,学生对“我们村成了花园”和“我们村成了果园”这两个句子中的“成了”一词不理解,他们不明白“成了”是作者用了比喻的写法,也是让学生感知美的所在。
教学时我从实际生活着手和他们进行情感的交流,发挥他们想象的翅膀,设计这样的问题;如果我们的村庄种满果树,到了春天,你会发现什么?村子会成什么样子的呢?那到了秋天又会怎样呢?有了这样的问题,学生的思想就活跃起来了,脑子里就会呈现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片。
再让他们实际动手,把心中的村庄画下来。
然后结合课文,从而让学生从图、文、具体的形象中引发感知,架起了语文教学与思想感情的桥梁。
图:由于季节的不同,村子就呈现不同的画面;文:感受村子春、夏季节的差异;体会:我们村“成了”花园,我们村“成了”果园。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渗透论文
浅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摘要】审美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必不可少的部分,它对培养学生的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阅读欣赏能力,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因此,语文教师应以美的语言和手段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去发现、挖掘课文中的自然美、社会美、创造美、艺术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高尚的审美理想、正确的审美观念”的目的,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教育实施因素美育,是中学语文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被推向了一个更新的高度。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在教学中渗透美育,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陶冶美的情操。
中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因素,美育也是整个教育体系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语文教学原则之一,是语文学科重要的教育内容。
郭沫若先生曾说过:“人类社会根本改造的步骤之一,应当是人的改造,人的根本改造,应当从儿童的感情教育、美的教育入手。
”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渗透、强化审美教育,是语文老师积极探索的课题。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我重视美育渗透,进行了如下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的重大意义美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育人成材的过程中有其独特的作用。
按照1995年3月18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的规定,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根据这一规定,中学的美育目标是:初中阶段的美育目标是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形成健康的志趣和爱好;高中阶段美育目标是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和初步的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从法律的角度说明,对学生的教育不能脱离美育。
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小学、初中、高中《语文教学新大纲》,总结建国以来语文教学的经验教训,为了让语文教学与当代社会的需求相结合,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精神,与时俱进,《新大纲》也对美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论文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论文•相关推荐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论文摘要:美育是以培养学生感受、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应注重于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中,集中而有效地实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笔者认为,必须依据语文教学的审美特征,遵循儿童的心理规律,在发掘、把握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内容的基础上,将美育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关键词:美育美育意识语文教学我们祖国的语言生动优美,不仅表现在它表情达意的准确与细腻,还可体现在它的语音、语法修辞、节奏和韵律等方面,都富于审美特征。
在教学中,可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分析、欣赏、品味,来领略语言之美和思想情感之美;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唤起课文中美的形象。
同时,小学语文课本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性之美、自然之美,这些美通过不同的文学方式表现出来,能够使语文教学达到赏心悦目、丰富情感、陶冶情趣、提高审美能力的美育效果,让学生能真正领略到课文中美的因素。
只有教师不断渗透美育知识,才能奏响学生心中美的音符,叩击学生敏感的心灵,使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鲜明的.想象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一、钻研教材,欣赏美在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文字的同时,要把传授知识与美感体验结合起来,把挖掘教材的审美因素与教学内容整合起来,使之具有美的特征;要发挥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使情感得到愉悦、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文质兼美,蕴含着大量的美学因素。
特别是在教学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景状物的文章时,应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认真体会,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去发现美。
在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中,作者往往通过各种艺术形象来反映人物的行为美、道德美、思想美和品质美,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人物肖像、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细节描写,来感知人物的美好形象和优秀品质,以拨动学生的心弦,受到思想上的感染,培养审美观。
2023年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实践论文
2023年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实践论文引言美育教育是语文教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全面发展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文化素养的过程中扮演着相当的作用。
如今的语文教学已经不再是单纯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倡导全面发展,注重人文关怀。
因此,教师需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和情感抒发,同时贯彻落实美育教育。
本文就2023年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实践进行探讨,以期将其落实到实际运用当中。
一、美育教育的重要性美育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个性品味的教育方式。
在语文教学中,语言本身就具有美的性质,因此美育教育旨在将语文教学和美育教育有机结合,为学生创造多样化的学习环境。
美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对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和鉴别能力,培养康复感情,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深入的兴趣,同时提高教学效果。
二、美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落实1. 多元化的教学形式。
美育教育注重学生的感性体验和审美情感,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形式来实现美育教育的目标。
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文学作品的朗读和表演,以此来促进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欣赏和创造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结合艺术、音乐等元素,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的学习体验。
2. 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美育教育追求的不仅仅是外在的美感,更加注重人文情怀的培养。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意义和价值,进一步感悟人生的意义。
同时,还应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情感抒发,让学生真正地感知到文字所表现出的深刻内涵。
3. 营造和谐氛围。
美育教育包括要对教育环境进行塑造。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布置和画面设计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教师还应该强调教育的和谐氛围,让学生在在轻松和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感受文学艺术的美丽,从而积极进取,追求更高的学术目标。
三、结论美育教育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2023年的教学中,美育教育依然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要想落实美育教育的理念,教师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努力,创造多样化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
论文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论文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要“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俗话也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的天性都是爱美的,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美育功能、使美育在语文课堂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认为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美育渗透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住“美点”发现美初中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文章数不胜数,这当中既有美轮美奂的意象、风流倜傥的气质、羽扇纶巾的神韵、挽弓射天狼的豪迈,也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寒、“夜阑卧听风吹雨”和“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大义……这些素材无不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良好载体,让学生从中发现美,意识到自己无时无刻不生活在美之中。
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尽可能多地发现和创设几个“美点”来陶冶学生。
二、利用“手段”认识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借助图形、动画、影像、声音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有助于教学效率,还具有实施美育的功能,因为它直观形象地展现课文的艺术形象美、意境美和语言美,能唤起美的情趣,拨动美的心弦,使学生为之萌发激情,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语文审美能力。
课文内容如果能和电影、音乐、摄影、电视等结合起来的话,文中语言形态的艺术形象将变的更加鲜明直观,立体感更强,也便于教师把学生的心神引人作品所创造的美景中。
例如,上鲁迅《祝福》前,可以先组织学生看小说改编的电影,那么祥林嫂和鲁四老爷等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会更加清晰的浮现在眼前,学生所受的教育更深刻。
在教毛泽东诗《七律.长征》这课时,我们可以用电视连续剧《长征》的片段,即《飞夺泸定桥》和《过雪山》,实情实景的欣赏,这样学生对作品的内心体验会远远超过课本上的几个字。
因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现代教学理念,合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全方位体力的认识美。
三、通过朗读品味美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们语文课更是提倡在诵读中理解文章的内容并由此进入作者的世界,与作者心灵相通,读懂文章。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论文2篇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论文2篇第一篇1.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审美审美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自己学会审美,关键是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
只要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发展的学习,就是自主学习。
过去由于教学大纲规定了较多的知识点,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用简单的“填鸭式教学”来进行灌输。
现在实行的教学大纲作了重大调整,知识点减少了许多。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留有余地,强调在语文教学审美教育过程中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帮助学生确立自主学习的尊严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2.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为语文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十分优越的便利条件。
在教学中应当充分运用计算机、幻灯片、录像、录音等技术手段,以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感动学生,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对现行教材中的美文人物的形象美、事物的形态美、结构的形式美、语言的诗意美等的挖掘塑造和再现,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认知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比如,在运用多媒体手段讲授《琵琶行(节选)》和《再别康桥》一文时,学生能够愉快地进入情境之中,在美育的引领下触动到学生的心灵深处,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在写作教学中提高学生表达美的能力作文是学生心灵的外化表现。
在写作教学中,除了教授学生写作技巧外,还要重点指导学生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美感素材,通过思考加工,写成作文来表达美。
通过学生自己感受审美的愉悦,来培养审美情操,提高学生感知美、认知美、评价美的能力。
同时,将课堂内外审美教育相结合,如在课外活动中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观访问、观看演出或文体比赛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导学生细致观察发现身边的美,感受生活中的美,认知大自然的美,开阔学生的审美视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在提高教师自身审美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健康、高尚的审美观,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正日益受到重视。
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3篇
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精选3篇(一)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是指在语文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的教学方法。
首先,通过文学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如诗、散文、小说等。
这些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思想和艺术表现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审美体验,培养其审美情趣。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审美分析和评价,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其次,语文教学中的写作训练也能够渗透美育的内容。
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活动,通过写作,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力,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想,同时表达个人对美的追求和理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注重表达的美感和艺术性,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再次,语文课堂中可以引入各种艺术形式,如音乐、舞蹈、戏剧等,通过欣赏、演绎和创造,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戏剧片段等进行学习和欣赏,同时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戏剧表演等艺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综合素质。
最后,语文教学中的课外阅读也是美育渗透的重要途径。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通过阅读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并引导学生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和方法,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领略到美的魅力,同时也为学生的整体发展和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
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精选3篇(二)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不断总结和反思,积累了一些关于语文教学的成长体会。
首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能力、兴趣、风格都有所不同,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例如,对于文学阅读,有的学生喜欢小说,有的学生喜欢诗歌,有的学生喜欢散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来引导他们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
摘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语道出人们对美的需求已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为美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享受,一种乐趣,一种陶醉。
真正的美应当是纯洁的,真实的,善良的。
他能使人的内心产生无比的喜悦和兴奋,在欣喜中受到启迪,领悟生活的真谛,从而完善自己的道德,陶冶自己的情操。
关键词:语文教学美育
陶冶儿童美感,培养审美感受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中,无论是语言文字的表述,还是从内涵意义的阐明都充满了美的因素。
面对这样的教材,作为语文教师,其本身具有双重任务:不仅自己需要从教材中领悟美,而且还得教会学生从课本中学到美。
那么,教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一、教师语言揭示艺术美教学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时最重要工具。
著名的教育家斯霞曾指出:对于教师来说,他的语言恰似一面镜子,通过它,可以看出教师思维的逻辑性、感情的丰富性、知识的广阔性、认识的深刻性、表达的艺术性以及反映问题的敏捷性。
可以想象,教师语言缺乏美感,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教师语言深奥,学生就难以接受和理解。
所以,一位好的语文老师,语言应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课堂上要尽量做到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富有逻辑性,富有吸引力,有条有理,声音抑扬顿挫。
二、创设情景感受语言文字美文章不是无情物,大部分课文的
情感是十分丰富的。
但如果教师不能身临其境,进入角色,只作为旁观者,作一般的叙述,学生是不能很好地受到美的感染。
因为文学作品是用形象来反映生活的,而形象又是借助语言塑造出来的。
在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具体的、感性的典型形象。
只有我们身临其境,与作品息息相通,才可能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如何发挥自己的情感去激发、感染学生,这是教学艺术的更高层次。
三、利用插图感受形象美在审美教育中,审美对象总是以具体可感知的形象方式存在的,离开了具体的感性形象,就不可能成为审美对象。
因此,美感的获得,首先在于对形象的感知。
有些课文,学生可以依据语言文字,经由想象,直接浮现出作品所描绘的形象,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中写道: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花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
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
理解他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舍身为国的品质,体会包含其中的壮美和崇高,受到心灵的震撼,学会“真正用人性的态度对待世界”(鲍列夫《美学》第562页)。
这样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审美理解力将同时受到良好的训练而发展起来。
四、利用板书展示结构美板书美,不仅强调老师要写得一手好字,还要求老师在板书时必须注意板书的位置,板书的条理。
一句话,板书要合理。
有的老师一节课把黑板写得满满的,写了擦,擦了又写;有些老师却不
喜欢板书。
前者往往给学生以杂乱的感觉,抓不住重点,后者则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不深。
所以,该板书的要板书,多余的板书则应省略。
板书应力求简洁、明了,既要给学生以美感,又要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五、启发想象体味整体美
想象是储存于大脑的表象,重新组合,构成新的意象(主观把握了的表象)的过程。
把文字转化为意象的阅读,一刻也离不开这一基本的心理活动方式。
因此,在阅读中,“想象力比知识还重要”(爱因斯坦语)。
想象的触觉伸得越长,由文字所唤起的意象愈丰富,对课文的感受就愈生动,愈深刻。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其中概括着的、凝冻着的内容融化开来,再造意象的整体,从而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和感受,拓展想象力,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对于小学生来说,依靠具体的视觉形象,比依靠抽象的文字符号更容易唤起想象,而且由前者唤起的想象较后者的更生动得多、丰富得多。
例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启发学生想象西沙群岛海底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想象海底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想象鸟的天下,到处是鸟蛋,到处听到鸟叫声的情景;想象满地是贝壳,孩子们在尽情地拾贝壳……让学生驰骋于想象的自由王国,在脑海里形成一幅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西沙群岛的美丽画卷,从而陶冶学生的整体美感。
六、引导朗读感受意境美瑞士思想家阿米尔说过“一片风景是一个心灵的结晶”。
外在的自然风景与内在的心灵互相迭印,相融为一,这即是意境。
为学
生创设一种美好的意境,朗读是一种很好的形式。
如《观潮》一课,教学重点部分“潮来之时”,首先让学生体会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读自己喜欢的句子,给学生自悟的机会和空间。
接着指名读、评议、复读,让读得不好的学生再读。
然后,教师范读,让学生看着老师读,注意老师读时的眼神、体态、手势的变化等。
最后,让学生模仿观潮的沸腾人群,跳着、叫着、挥舞着手进行朗读。
这样引导学生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使他们置身于其中,充分感受潮来之时“浩浩荡荡”、“人群鼎沸”、“山崩地裂”的壮观场面。
又如《桂林山水》一文是这样描写桂林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影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作者成功的运用排比句式,语句对称工整。
教学这样的句子,可通过引读、齐读、议读、分小组读等朗读方式,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进而使学生体会出美的韵味来。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
教师除了让学生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的审美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才能更好地在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