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的表现手法

合集下载

现代文阅读复习资料

现代文阅读复习资料

现代文阅读复习资料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二、表现手法:1衬托2象征3渲染烘托4以小见大5借景抒情6寓情于景7托物言志8寓理于事9明暗对比10景情对比11欲扬先抑(欲抑先扬)12虚实结合(以虚写实)13动静结合(以动衬静)14以动写静(以静写动)15以静写动(以动衬静)16以乐写哀(以哀写乐)17对比映衬(正衬、反衬)18烘托渲染19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托物寓意)20细节描写(正侧面描写)21白描工笔(正面描写)22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23联想想象(虚实相生)24以小见大(小中见大)25直抒胸臆(直接抒情)26点面结合(既有点又有面)27欲扬先抑(欲抑先扬)28伏笔照应(埋伏笔,照应前文内容)铺垫下文(为下文作铺垫)29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好奇心)30设置悬念与埋伏笔的区别在于前者到后面有明确的结果,后者不一定。

悬念的结果是不确定的。

如:叶圣陶《稻草人》“一条鲫鱼躺在桶里,留心看着稻草人。

”是悬念。

埋伏笔的结果在后面一定要点明。

如:曹雪芹《红楼梦》“宝钗扑蝶”是伏笔。

伏笔与照应的区别在于伏笔是预先埋下,照应则是事后点明。

如:“宝钗扑蝶”是伏笔,到了后面的“宝钗看到林黛玉身上佩戴的饰品和自己在佩戴上有所不同,觉得有重复之嫌。

”是照应。

31明暗对比:如《变色龙》中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的过程中,态度变化无常,前后判若两人,其中前后的对比就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3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如《孔乙己》中先正面描写孔乙己的肖像“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又侧面描写“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表现了孔乙己的悲惨境遇。

33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如《孔乙己》中正面描写孔乙己的肖像,侧面烘托掌柜的“笑”,表现了孔乙己的悲惨境遇。

34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如《变色龙》中正面描写警官奥楚蔑洛夫的专横跋扈、看风使舵、趋炎附势,侧面烘托看热闹的人们对警官态度的变化,表现了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

现代文阅读分析答题攻略之一:关于表现手法

现代文阅读分析答题攻略之一:关于表现手法

现代文阅读分析答题攻略之一:关于表现手法【编者按】本号从今天开始,将陆续推出现代文阅读分析答题攻略。

敬请大家收藏。

另,现代文阅读分析答题攻略,均是我们在课堂上使用的。

也就是说,本文阅读完毕,相当于在我们的课堂上进行了一次有效培训。

所以,凡攻略型指导文章,我们设定了付费阅读方式。

敬请理解。

在中学语文现代文阅读分析题中,常常会有一类题目,让孩子们纠结不已,时常觉得无从下手。

这就是关于表现手法、表达效果、表达作用这一类的题型。

有的同学依据着老经验,套用几个简单的公式,稀里糊涂地写下几句话,但自己也知道,这样的答案能不能得到分数,却是一点儿数都没有的。

这类题目该如何回答呢?其实,这类题目在解答之前,只要先弄懂什么是表现手法,这样,问题就比较简单了。

但是,关于表现手法,一般的人常常误以为修辞手法就是表现手法。

其实,修辞手法,只是表现手法中的一个方面。

一般说来,表现手法由五个方面构成。

第一方面:表达方式常见的表达方式一般来说是五种: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这五种表达方式,我们可以看成是5种表现手法。

而由其引申出来的,也可以算是表现手法。

从记叙引申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5种也可以当作表现手法,并以此进行答题。

从描写引申出:6种人物描写的方法、另有常见的6种场面描写的方法。

从抒情也可以引申出6种。

详见下图。

第二方面:修辞手法修辞即文辞或修饰文辞,又称修辞格、修辞方法、修辞手法等。

目前已知的修辞手法有63大类,78小类。

这里简单介绍初中阅读理解中常用的12种修辞手法。

(一)比喻比喻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景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手法。

比喻由本体、喻体、喻词三部分构成。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方法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方法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方法(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方法语文现代文阅读是语文考试中拉分项目之一,该如何做到不失分是很重要的。

现代文阅读常见答题方法总结-修

现代文阅读常见答题方法总结-修

现代文阅读常见答题方法总结一、文学常识(语文试题中常用的名词术语)(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白描(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按对象:景物描写人物描写(八)景物描写细分:景物描写场景描写环境描写(九)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十)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感觉(一一)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一二)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一三)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一四)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一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一六)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一七)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画图表(一八)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一九)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二〇)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二一)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类比论证、假设论证等(二二)论证方式:立论、驳论(二三)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并列式:总分总、总分、分总的部分;递进式:层进式、起承转合式(二四)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五)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三步走第一步,通读全文,把握主旨一是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即文章的构建)。

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

中考现代文阅读技巧之表现手法PPT课件

中考现代文阅读技巧之表现手法PPT课件

山上有名气的松树颇多。如迎客松、 望客松、黑虎松、连理松等等,都是 游客们争相拍照的对象。但我说的不 是这些名松,而是那些生在极顶和绝
壁上不知名的野松。
像蒲公英一样生存
• 在万物芸芸的自然界,蒲公英永远处于 一种可有可无的配角地位。它没有牡丹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的美艳,没有桃花“紫陌红尘拂面来, 无人不道看花回”的喧闹,也没有海棠 “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的得宠。但它总是默默而又尽情地开出 黄色的小花,结出褐色的瘦果,为自己、 为后代绵延生命的血脉。
• 第30段:从温暖写到阴冷,烘托了刚子 不被信任内心的迷茫和失落。
• 我在一处绝壁,看到一条长长的石缝里生着一 株幼小的松树。它旺盛而又有活力。显然曾有 一颗松籽飞落到这里,在这冰冷的石缝间,什 么养料也没有,它却奇迹般生根发芽,生长起 来。我发现,山上之松与山下之松决不一样。 那些密密实实拥挤在温暖的山谷中的松树,针 叶鲜碧,慵懒而富态;而这些山顶上绝壁松却 是枝干瘦硬,矫健又强悍。这绝壁之松是被恶 劣与凶险的环境强化出来的。它虬劲和富於弹 性的树干,是长期与风雨搏斗的结果;它远远 地伸出的枝叶是为了更多地吸取阳光……这一 代代艰辛的生存记忆,已经化为一种个性的基 因,潜入绝壁松的骨头里。为此,它们才有着 如此非凡的性格与精神。
⑥我的养护和母亲的呵护所致水仙的不同命 运形成对比
《寒冷也是一种温暖》P2
• 文章第五段写了香港之行的经历。 • 香港“苍凉”“陈旧”“可怜的绿色”
和上文故乡的温馨形成鲜明的对比 • 突出了故乡生活格外有韵致 • 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念和赞美之情。
《不明白》P3
• 第7段:大厅里的暖和屋外的阴冷形成鲜 明对比,既突出了银行环境的舒适,更 写出了刚子受到优待和尊重时内心的温 暖和幸福。

现代文阅读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现代文阅读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现代文阅读的表现手法有哪些现代文阅读的表现手法有哪些现代文阅读的十一种表现手法,供参考——1、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引发好奇。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4、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9、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

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

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比较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二者的不同点: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的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衬托却是通过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

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对用来衬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

10、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现代文阅读理解表达方式归纳及常见题型

现代文阅读理解表达方式归纳及常见题型

诗歌常见典型意象熟练识记理解现代文常用的表达方式技巧知识及常见题型(一)表达方式类人称类特点效果人称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表达方式类特点效果叙述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描写肖像动作心理描写肖像描写,以形传神;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语言描写,言为心声;心理描写,推动情节发展,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奠定感情基调,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

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表现人物事物。

侧面描写,通过烘托使某一事物突出;激发人的想象力;节省笔墨,手法富于变化,感染力白描是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运用简洁质朴的文字勾勒事物,以形传神。

有简洁传神的表达效果。

工笔细描精雕细刻,纤毫毕现,具体生动写景技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点面结合、声色结合,虚实结合,远近高低;仰视,俯视,平视;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

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间接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叙事中包含憎恶褒贬。

寓情于景,含蓄蕴藉议论叙后议论,画龙点睛,点明主旨,升华主题。

(二)结构类结构类表达特点表达效果题眼用凝练生动含蓄的词语,短语概括内容含义深刻、紧扣内容、全文线索、新颖独特。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入正题,不拐弯抹角切入点独特,视角新颖。

现代文阅读 常用写作手法

现代文阅读 常用写作手法

明确了这些常见修辞格的作用,然后结合具体文本如文章主旨、作者感情、强调重点等内容进行阐释。

5.描写手法: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作用是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作用是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渲染氛围;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烘托主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纲陈述: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诗歌、散文、小说、观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文学作品时注重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所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小说阅读: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称为小说三要素。

考点题型均是围绕小说三要素——环境、情节、人物这一核心。

2.阅读策略(1)分析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

主要考察人物个性特征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辨析、人物性格发展的合理性探究。

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可通过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来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

肖像描写:暗示人物身分和地位;反映人物的精神状态和风貌;反映人物的性格爱好.动作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心理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暗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常见提问方式:①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品质。

②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

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人物的艺术价值、审美价值、社会意义)。

答题模式:文章通过(描写方法)的描写方法,如(举例说明),突出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或形象)(2)把握小说中的故事情节: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中考现代文阅读公式(8)理解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中考现代文阅读公式(8)理解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3、详略得当:突出中心 详略得当:是指应当详细和应当简略的地方都处理得很妥当。 作用:与文章中心或主题相关的就会详写,反之就会略写。
4、欲扬先抑:情节有波澜,为后文
铺垫。

欲扬先抑: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 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 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褒词贬用、贬词褒:作用:以新颖的用词,引人注意,达到某种 特殊的阅读体验.
卒章显志: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 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 卒"为完毕。 作用: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 构美
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的一种品格。 作用: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增强文章的表现 力和感染力。
⑥上了高中之后,她除了问问考试成绩与我就无话可说了。我偶尔 问她该买哪件衣服好,或者提议生活费的用途,她总是那几句话来 回打转,“你决定就好” 或者“你喜欢就好”, 抑或冷冰冰地甩 出一句“你自己做主”。 ⑦所以,我时常感到她像空气一样存在我的生活中,反正一直以 来无论什么事都是我自己决定。 ⑧可是,当我联想到去日本看她打工时的样子,以及在视频中见 到的那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她,我发现她突然苍老了,在我无法触及 的远方与无情的时光战斗者。眼神越来越空洞,皮肤也越来越皱, 与少年时印象中的那个精明干练的影子怎么也从合不到一起。 ⑨原来,在那些日子里每当我独自一个人克服困难的时候,或茫 然或清醒的面对现实世界的时候,她都站在我身后月光为照亮的角 落里,等待着在我快支撑不住的时候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可我从 未回过头,只顾一个人一直往前走。

现代文阅读复习专题——分析写作手法(解析版)

现代文阅读复习专题——分析写作手法(解析版)

现代文阅读分析写作手法【考查重点】1.表现手法2.表达方式3.描写方法【命题趋势】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我们可以发现,记叙文阅读的命题有三个重要走向:一是从选文范围看,阅读材料由课内继续向课外延伸拓展,大多出自文摘类杂志(如《读者》《意林》《青年文摘》《特别关注》《微型小说选刊》)等精美时文,作者一般集中于当代热点作家(如张丽钧、张抗抗、毕淑敏、刘亮程、周国平、李丹崖、周海亮、马德、丁立梅等)。

二是从选文内容看,更加贴近《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目标要求,更加注重对文化内涵、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的挖掘,十分重视选文所蕴含的教育意义,与学生的内心世界贴近,写青少年成长历程的文章占较大比例。

三是从命题方向看,分值比重仍会不断加大,主观试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综合性、探究性的试题越来越受重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有所体现。

试题重点考査考生的知识与能力,关注考生对阅读材料的体验和感悟能力,体现阅读个性。

对文章整体感知、理解、领悟以及考查学习方法、表述阅读心得的创新型试题将增多,且更具开放性。

应注意的是,对文章的思想感情的把握将会呈现出更大的灵活性、开放性;对文章写作特色的考查将会更灵活;对学生语言的表述、思维的创新等方面的要求将会更高。

考向1:表现手法1.常见题型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或具体说明是如何运用这种表现手法的。

说明这种表现手法的作用。

某段写……事可不可以删掉?为什么?本文详写什么,略写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本文以“×××”为题,却又写到“×××”,这种写法及其好处是什么?这篇文章在表现情感时,采用了多种写作手法,请你结合原文,选择其中的一种作具体赏析。

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刻画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1.侧面描写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2.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3.侧面描写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陌上桑》为表现采桑女罗敷的美貌,运用了传神的侧面描写,使得罗敷的美貌得以充分的表现:“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现代文阅读专题三——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1)学生

现代文阅读专题三——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1)学生

现代文阅读专题三——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1)复习目标:1、掌握文学类文本中表现手法题型的解题方法;2、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

复习重点:掌握文学类文本中表现手法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区别——表现手法与表达方式。

课时安排: 2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考点解读表现手法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

广义地说,是指作品运用的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从狭义的方面说,是指灵活运用一般写作原则、规律、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艺术方法。

常见题型:1、指认文中运用了哪些技巧,如“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修辞手法等)?”。

本项是从知识掌握的角度设题的,能级较低,极少出这样的试题。

2、分析某种技巧所表达的内容,如“作者是如何写……”。

这样的试题往往兼具理解、分析和综合这样几个能级,属于中难度的试题,因此较多出现。

3、分析文中某种技巧所产生的表达作用,如“……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

这也是常用的题目。

二、典例分析凝望一棵开花的树(节选)王东敏我在杂乱的、破旧的村庄寂寞地走过漫长的雨季,将我年少时的眼光从晦暗的日子里打捞出来的是一棵棵开花的树,它们以一串串卓然不俗的花擦明了我的眼睛,也洗净了我的灵魂。

整个春天我仰望着天空,看一棵棵沉默不语的树正吐露芳香,我常在树下站定,想探访一棵会开花的树的秘密,我惊奇一棵会开花的树:洋槐树的树皮,被四季的风雨雕刻成皱巴巴的脸,在这随处丛生、其貌不扬的树上,当一串串白白的、黄黄的、亮闪闪的花儿挂满枝头的时候,一个杂乱无章的村庄因此而变得诗意葱葱。

盛满香料的杯子,清清的花香在春风里一次次掠过纯净,宽广的天空,让一个没有风景的村庄香飘四方。

我蓦然发现一棵棵开花的树才是村庄的灵魂。

一棵开花的树多么遵守季节的秩序,每一个春天的到来,就把洁白的灵魂挂在树梢上,它们之所以选择了那样的高度,是为逃避一双肮脏的手掌,或低俗和恶俗的攻击?和一个村庄一样卑微的洋槐树、楝树、椿树、石榴树、梨树,它们和乡村的房屋,农居,田野的庄稼一样保持着永久的沉默。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五种表达方式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五种表达方式

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
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例如: 吸烟是一种既害人又害己的行为。抽烟会影 响抽烟人的健康,很多肺癌患者的病因就是香烟。此 外,抽烟还会伤害你周围的人的健康,“抽二手烟” 对身体的坏处甚至更大,也许你的家人不自觉地就被 你伤害了。所以我认为吸烟危害健康,我们应该鼓励 吸烟者戒烟。
• 寓情于景:
•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 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 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 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 寓情于理:
• “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 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 最甜的生活。”
• 1、 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 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描写人物的容貌、 姿态、神情、服饰、气质等。
• 语言描写:描写人物的语言(包括人物对话)。
• 动作描写:描写人物的动作和行为、举止。
• 心理描写: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和内心世界。
• 2、环境描写:包括自然景物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 自然环境描写:描写天气、季节、山川、湖海 等自然景物和景象。
议论的作用
考查重点在记叙类文体。在这类文章中, ★议论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揭示某一文 段的中心或是全文的主题,有时和抒情结合在 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作用: • (1)介绍人物的身世、地位、经历、事迹等,叙 述事情的发生、发展或变化过程,交代事件的前 因后果等。
• (2)在议论文中,提供事实论据,以用来证明论 点。

•例:
•1、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 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记叙文考点十二:表现手法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记叙文考点十二:表现手法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记叙文考点十二:表现手法1.伏笔特点:①伏笔是“隐性”的。

埋下的伏笔,通常比较隐蔽。

巧妙的伏笔,在没有看到“应笔”之前,貌似“闲笔”;②伏笔通常只是一两笔,点到为止。

作用:交代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

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

模板:××(句、段、物),表明/表现……,为下文埋下伏笔,使文章前后照应,结构严谨。

2.铺垫特点:①铺垫是“显性”的。

铺垫对起陪衬作用的部分往往大肆渲染,以引起读者注意;②铺垫所使用的笔墨往往较多,可谓浓墨重彩。

作用:突出主要人物、事件,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

模板:通过对……的描写,表现(渲染)了……,突出了……,为下文……做铺垫。

3.前后照应特点:前面提到的内容,后面有着落;后面讲的情节,前面有所交代。

作用: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模板:……与……相互照应,为下文……情节做铺垫,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4.托物言志特点: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思想和感情。

作用:表达更为含蓄、深刻,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感染力强。

模板:抓住了……与……相似特点,通过对……准确的刻画,含蓄地表明作者……的情感。

5.衬托(正衬、反衬)特点: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用类似的事物作陪衬叫正衬,用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叫反衬。

作用: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模板:用……的……村托……的……,使……形象更鲜明,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6.对比特点: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

分为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两种形式。

作用: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揭示本质;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给读者以鲜明而深刻的印象;衬托、突出主体事物的特点,强调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衬托烘托(附真题演练及答案)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衬托烘托(附真题演练及答案)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衬托烘托【知识链接思维导图】中考真题链接◇01花朝节的纪念◇02前行路上的希望之旗◇03世上唯一在等你的人◇04守岛,就是守国◇05风声风信子【中考真题链接㈠】花朝节的纪念宗璞农历二月十二日,是百花出世的日子,为花朝节。

节后十日,即农历二月二十二日,从1894年起,是先母任载坤先生的诞辰。

迄今已九十九年。

母亲在民国初年进当时的女子最高学府北京女子师范学校读书。

1918年,和我的父亲冯友兰先生在开封结婚。

家里有一个旧印章,刻着“叔明归于冯氏”几个字。

叔明是母亲的字。

以前看着不觉得怎样,父母都去世后,深深感到这印章的意义。

它标志着一个家族的繁衍,一代又一代来到世上扮演各种角色,为社会做一点努力,留下了各种不同的色彩的记忆。

在我们家里,母亲是至高无上的守护神。

日常生活全是母亲料理。

三餐茶饭,四季衣裳,孩子的教养,亲友的联系,需要多少精神!我自幼多病,如果没有母亲,很难想象我会活下来。

在昆明时严重贫血,后来索性染上肺结核休学在家。

当时的治法是一天吃5个鸡蛋,晒太阳半小时。

母亲特地把我的床安排到有阳光的地方,不论多忙,这半小时必在我身边,一分钟不能少。

我曾由于各种原因多次发高烧,除延医服药外,母亲费尽精神护理。

用小匙喂水,用凉手巾敷在额上。

有一次高烧昏迷中,觉得像是在一个狭窄的洞中穿行,挤不过去,我以为自己就要死了,一抓到母亲的手,立刻知道我是在家里,我是平安的。

后来我经历名目繁多的手术,人赠雅号“挨千刀的”。

在挨千刀的过程中,也是母亲,一次又一次陪我奔走医院。

我过了四十岁,还是觉得睡在母亲身边最心安。

母亲对父亲的关心真是无微不至,父亲对母亲的依赖也是到了极点。

我们的堂姑父张岱年先生说,“冯先生做学问的条件没有人比得上。

冯先生一靠子没有买过菜”。

他的生活基本上是水来湿手,饭来张口。

在昆明时一次父亲患斑疹伤寒,这是当时西南联大一位校医郑大夫诊断岀的病,治法是不吃饭,只喝流质,每小时一次,几天后改食半流质。

初中现代文阅读题型专题讲解(三)(表现手法、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的作用等!!!)

初中现代文阅读题型专题讲解(三)(表现手法、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的作用等!!!)

现代文阅读专题讲解三教学目标:1、学会记叙文阅读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2、掌握记叙文的人物形象分析3、阐述感情体验教学过程:记叙文阅读方法解读(三)一、分析表现手法文学作品中的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法.在中考中,对文章的表现手法分析显得非常重要。

中考考察到的题型和几种表现手法如下:【常考题型】(1)本文(某部分)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作用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2)本文在情节安排上最大的特点是设置悬念(欲扬先抑/前后照应等),试举一例并说说其作用。

【方法点拨】(1)伏笔:使内容前后照应,情节紧凑,结构严谨.(2)铺垫:制造悬念,引人入胜,突出重点,使情节衔接自然紧密.(3)象征:把抽象的事理和情感表现得具体可感,含蓄而耐人寻味.(4)衬托:突出本体特征、作者情感,增强表现力。

(5)对比:突出事物(人物)特征和情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6)欲扬先抑: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使情节曲折生动。

(7)设置悬念:使情节环环相扣,曲折生动,引人入胜.(8)前后照应:使文章前后贯通,脉络清楚,主题突出,结构严谨。

(9)托物言志:把事理和情感表现得具体可感、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模板一:文章先写.。

为下文写。

.。

买下伏笔,使内容前后照应,情节紧凑,结构严谨。

模板二:先写。

.。

.。

为下文写.。

.。

.作铺垫,制造悬念,突出重点,使情节衔接自然紧密。

模板三:运用象征,抓住。

..。

.与。

.。

相似点,通过对。

...。

形象描述,更好地表现了.。

..。

,含蓄而耐人寻味。

模板四:用。

.。

.。

衬托。

...。

,使。

.。

特点更突出、鲜明,增强表现力.模板五:把..。

.。

和。

.。

.对比,突出事物.。

.。

特点或人物精神品质,鲜明地表现出。

.。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模板六:作者本意是.。

而先。

.。

,用抑扬之法,突出重点令读者更全面深刻地认识。

,使情节曲折生动.模板七:先把。

.。

...抛给读者,设下悬念,后面再解释,使情节环环相扣曲折生动,引人入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的常用表现手法一、表现手法是个大概念通常意义下,表现手法是最大的范围,表达技巧是表现手法的一个部分,表现手法对于诗歌又叫艺术手法。

表现手法:1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2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对偶,借代,双关,夸张,反问,反语,引用等。

3 表达技巧:想象,联想,象征,比衬,烘托,渲染,虚实相生等;描写方法针对人的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

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

二、常见表现手法释义和作用简介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引发好奇。

4、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来衬托或喜或悲的情感6、虚实结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烘托作用。

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9、渲染烘托:10、联想想象: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联想想象可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11、引用:A、引用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丰富文章的内容;B、引用诗歌丰富文章内容,可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C、引用名言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一)渲染和烘托1、渲染本来是国画的一种手法,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象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

散文中往往用对环境、景物等进行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来突出形象。

2、烘托本是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手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涂抹,使物象明显突出。

用在散文中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很多时候渲染烘托合说,并不意味着两者可以等同,而只是说明这两种表现手法往往紧密结合在一起使用。

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

(二)对比和衬托1、衬托则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

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

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

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就是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就是反衬。

它强调的是通过比照“衬”出其中的一个。

2、对比则是把对立的事物,或景,或境,或人,或情,前后相叙,加以比照,来使人从中有所感有所悟,更加强烈而清晰地传达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旨,以增强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

它强调的是通过比照更鲜明强烈地表达某种意旨。

3、对比和衬托都有对照的意味,但是对比仅限于相对事物(或形象或情感)的对照,而衬托还可以是相似事物(或形象或情感)的对照。

对比通过对照落脚点不在于相互对照的任何一方,而是从对照中昭示某种情感认识;衬托通过对照落脚点在于凸显相互对照的某一方。

(三)衬托和烘托衬托,强调的是两个事物通过比较而使其中一个更加凸显。

落脚在一个“衬”,特别强调由相近或相对的事物进行对照。

烘托强调的是对一种事物从侧面着意进行描述或铺排,来使该事物形象更突出。

落脚不一定是由相近或相对的事物进行对照,而强调侧面地对该事物进行“烘”。

所以景物描写意境渲染对于作者的情感表达是一种烘托。

衬托和烘托都着眼于“托”,即使某种事物某个形象某中情感得到凸显。

但是两者的手段方式不同,衬托主要通过对该事物(或形象或情感)和与其相似或相对事物(或形象或情感)的对照映衬来完成;烘托主要通过对该事物(或形象或情感)做外在的侧面的描写来实现。

1、正衬与反衬正衬,即是用一与本体事物一致的观点或景物,从正面去陪衬、烘托本体事物的格式。

例如“古人尚能”头悬梁,锥刺股“孜孜不倦的学习,你们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一定会天加专心致志,废寝忘食,刻苦攻关。

(郭沫若《科学的春天》)该例拿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劲头,来衬托今天有理想的青年会更加“刻苦攻关”的钻研精神。

这是“正衬”。

反衬,即是把一种与本体事物相反或对立的观点、事物从反面去陪衬烘托本体事物的格式。

例如“当你下马坐在一块岩石上吸烟体息时,虽然林外是阳光灿烂,而在这遮住了天日的密林中却闪着烟头的红火光。

(碧野《天山景物记》)该例以作者骑马进入天山原始森林能看到闪着烟头的红火光,突出森林成长茂密、林子阴暗,这是“反衬”。

2、衬托的两种类型一以景衬情,即通过具体生动的景物的描写,来烘托渲染人物的感情或人物的性格。

①时候既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鲁迅《故乡》)这段文字描写了故乡荒凉、冷落、窒息的景象,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

这里是以景衬情。

②这女人编着席。

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

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孙犁《荷花淀》)该例通过对水生嫂编织芦席的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这里是以景衬人。

二以动衬静,即通过具体的声音或行动的描写,来烘托渲染幽静的自然环境或恬静的内心世界。

①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在岩石上漫流的水的声音,更增添了密林的幽静。

(碧野《天山景物记》)该例用骑马穿行林间能听到蹄溅起的水声,来衬托天山森林处人迹罕至、幽深僻静。

②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橼破屋来住着,早晨走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郁达夫《故都的秋》)以秋天坐在院子里能听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来衬托出周围环境的宁静及作者悲凉的心境。

(四)对比有两体对比、一体两面两种两体对比是把相反、相对的两种人物、两种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

①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有的人》)②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不过是苍蝇。

(鲁迅《战士和苍蝇》)这两例,是两种人物的对比。

例①,通过对照、比较,更显得鲁迅先生的伟大,反动统治者的渺小,更能激起我们爱憎的感情。

例②,通过对照、比较,肯定、赞扬了坚持真理的战士,否定、斥责了诬蔑革命的反动者。

两面对比是把一种事物的相反或相对的两面放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

①这些人,马克思主义是有的,自由主义也是有的:说的是马克思主义,行的是自由主义;对人是马克思主义;对己是自由主义。

②他把手放在小宝的“和尚头”上摩着,他的被穷苦弄麻了的老心里勃然又生出新的希望来了。

(茅盾《春蚕》)③在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观点上说,如果我们党的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这些例子,例②用“老”心理以突出“新希望”;例③系统”与“零碎”、“实际”与“空洞”这些两相反对的概念对比着说,否定一面,肯定一面,使得观点更鲜明、意思更突出。

2、对比又可分为平比与差比两小类平比,指两件事物平等并列地比较,往往采用并列句式。

例如:①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②今天,我们对人民,温驯得像对母亲;明天,才会用严酷的炮火,把入侵的敌人烧成灰烬!(李瑛《雪夜》)例①用并列句式对比“虚心”与“骄傲”的不同结果,利弊立显。

例②句式相同,通过对比,揭示人战士对人民温顺,才会对敌人严酷的道理;使战士性格的两个方面更加鲜明。

差比:指两事物有轻重差别地比较。

差比则党常采用转折句式,或递进句式。

例如:③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是多么高尚啊!(杨朔《荔枝蜜》)例③用“转折句式”差比,揭示了蜜的工作与生活貌似“渺小”,实则“高尚”的普通真理。

四、不同文体有不同的表现手法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一)三类散文的不同表现手法⑴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和吴伯萧的《记一辆纺车》。

对人和事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叙述,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

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⑵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文章)如老舍的《想北平》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写景散文一般都能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转换为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点的变化交代得清清楚楚。

描写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

采用的方式,或是借景抒情,或是寓情于景。

景物描绘,可以起到下列作用:①交代背景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思想感情④铺垫情节⑤更好地表现主题。

⑶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如陆蠡的《囚绿记》、周国平的《面对苦难》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强烈的抒情性为其突出特点。

它或者直抒胸臆,或者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

抒情散文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叙述的作用要求学生判断某种表达技巧是什么,还要赏析其表达的作用一、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