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数据库工作原理
oracle 触发器工作原理
oracle触发器工作原理Oracle数据库中的触发器是一种存储过程,它在特定的数据库操作(如INSERT、UPDATE或DELETE)发生时自动执行。
触发器可以用于实现数据一致性、审计、业务规则验证和复杂的数据处理逻辑。
以下是Oracle触发器工作原理的基本概述:1.定义与激活:在Oracle中,通过使用CREATE TRIGGER语句创建触发器,指定其名称、触发时机(BEFORE或AFTER)、触发事件(INSERT、UPDATE、DELETE或COMMIT等)以及作用的对象(表或视图)。
2.触发时机:BEFORE触发器会在实际操作之前执行,此时可以查看并修改将要插入、更新或删除的数据。
AFTER触发器则在实际操作完成之后执行,此时只能查看已经更改后的结果。
3.触发上下文:对于INSERT操作,触发器可以通过:NEW伪记录访问被插入的新行数据。
对于UPDATE操作,触发器同时可以获得:OLD和:NEW伪记录,分别代表更新前的老数据和更新后的新数据。
对于DELETE操作,触发器可以通过:OLD伪记录访问即将被删除的行数据。
4.执行逻辑:触发器内的PL/SQL代码会根据触发条件进行执行,可以包含任何合法的PL/SQL命令,包括对其他表的操作、控制流语句、异常处理等。
5.事务处理:触发器是事务的一部分,所以它们遵循ACID属性,并且其行为受当前事务的影响。
例如,如果事务回滚,则触发器所做的所有变更也会随之回滚。
6.实例应用:举例来说,一个AFTER INSERT触发器可能用来记录新插入数据到审计表中;而一个BEFORE UPDATE触发器可能用于检查更新的数据是否满足某些业务规则,如果不满足则阻止更新操作。
总之,Oracle触发器是数据库系统内嵌的一种自动化机制,它在特定数据库事件发生时自动执行预定义的逻辑,为确保数据完整性和业务规则得以强制执行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oracle rac dg原理
oracle rac dg原理Oracle Real Application Clusters (RAC)是一种在多台服务器上运行的Oracle数据库架构。
RAC允许将数据库实例分布在多个服务器上,并通过高速互连网络进行通信,以提供高可用性和可伸缩性。
DG是Data Guard的缩写,是Oracle数据库的灾难恢复解决方案之一。
RAC DG原理如下:1. RAC原理:在RAC中,数据库被分为多个实例,每个实例运行在一个服务器上。
每个实例都有自己的内存和磁盘资源,但它们共享同一个存储空间,即共享存储。
实例之间通过高速互连网络进行通信,可通过Cache Fusion技术实现数据共享和一致性。
Cache Fusion技术允许在需要时将数据块从一个节点传输到另一个节点,以实现高速数据访问和一致性。
2. DG原理:DG是一种数据库复制解决方案,通过将主数据库的变更传输到一个或多个备用数据库上,实现数据的冗余和灾难恢复。
主数据库和备用数据库之间通过网络连接,并通过日志传输和应用进行同步。
主数据库将变更写入本地的归档日志文件,然后将归档日志传输到备用数据库上。
备用数据库接收到归档日志后,应用日志内容,使得备用数据库与主数据库保持一致。
3. RAC DG原理:RAC DG是在RAC架构下使用DG的解决方案。
RAC DG可以将主数据库和备用数据库的实例分布在多个服务器上,以提供更高的可用性。
主数据库和备用数据库之间的日志传输和应用与普通DG相同,但在RAC环境中,传输和应用可能涉及到多个实例。
RAC DG还可以利用RAC架构的优势,通过Cache Fusion技术减少数据的传输量,提高性能和效率。
总结来说,RAC DG是在Oracle RAC架构下使用Data Guard 的解决方案,通过将主数据库和备用数据库的实例分布在多个服务器上,实现数据的冗余和灾难恢复。
它利用RAC架构的优势,提供高可用性和可伸缩性,并通过Cache Fusion技术减少数据传输量,提高性能效率。
oracle 数据库事务实现原理
oracle 数据库事务实现原理
Oracle数据库事务实现的原理涉及到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核心功
能和ACID特性。
事务是一系列数据库操作的逻辑单元,要么全部执
行成功,要么全部失败回滚。
Oracle数据库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
现事务的原理:
1. 日志记录,当事务开始时,Oracle会将事务的操作记录在
日志文件中,包括对数据的修改、插入和删除操作。
这样即使数据
库发生故障,也可以通过日志文件来恢复事务的一致性。
2. 事务隔离级别,Oracle数据库支持多种事务隔离级别,如
读未提交、读已提交、可重复读和串行化。
这些隔离级别可以确保
并发事务之间的数据一致性和隔离性。
3. 锁机制,Oracle数据库使用锁来控制事务对数据的访问,
包括共享锁和排他锁。
这样可以防止多个事务同时对同一数据进行
修改,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4. 回滚段,Oracle数据库使用回滚段来存储事务的修改操作,如果事务失败或回滚,可以通过回滚段来还原数据的状态。
5. 事务日志,Oracle数据库会记录事务的提交和回滚操作,保证事务的持久性和原子性。
这样即使数据库发生故障,也可以通过事务日志来恢复数据的一致性。
总的来说,Oracle数据库通过日志记录、事务隔离级别、锁机制、回滚段和事务日志等多种机制来实现事务的原理,确保数据的一致性、隔离性、持久性和原子性,从而保证数据库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oracle rac双活原理
一、概述Oracle RAC(Real Application Clusters)是Oracle公司开发的一种集裙数据库解决方案,它允许多台服务器共享一个数据库。
Oracle RAC采用了双活(Active-Active)架构,即每台数据库服务器都可以同时读写数据,相互之间实时同步。
这种架构提高了数据库的可用性和性能,但也带来了一些挑战,比如双活原理的实现。
二、双活原理的核心思想1. 数据同步双活原理的核心思想是保持所有节点之间的数据一致性。
当一台节点更新了数据,其他节点需要立即感知到这个变化,并进行相应的同步操作。
这就要求实现实时的数据同步机制,确保所有节点上的数据是一致的。
2. 无法单机判断双活架构下,每台数据库服务器都可以处理读写请求,而且无法单凭一台服务器的状态来判断整个系统的健康状况,因为数据可能在任何一个节点上进行更新。
3. 一致性协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双活原理采用了一致性协议。
一致性协议的核心是确保所有节点上的数据都能达到一致状态,即所有变更必须被所有节点接受,否则会导致数据不一致。
这就需要数据库服务器之间高效、可靠的通信机制来达成一致。
三、双活原理的实现1. 通信机制为了实现双活原理,Oracle RAC采用了高速、可靠的网络通信机制。
这样才能确保节点间的数据同步是实时的,而且不会有丢包或延迟等问题。
2. HA(High Av本人lability)模块Oracle RAC还集成了HA模块,用于监控和管理集裙中的各个节点。
HA模块可以检测节点的状态,当发现有节点失效时,可以将其列入黑名单,确保其他节点不会向其发送数据,以避免可能的数据不一致性问题。
3. 数据同步在Oracle RAC中,数据同步是由内部机制来实现的。
每当有数据更新时,会向其他节点发送同步请求,确保所有节点上的数据都能保持一致。
另外,Oracle RAC还采用了分布式锁机制,确保在多节点并发写入数据时不会出现冲突。
四、双活原理的应用1. 提高系统可用性双活原理的应用可以提高数据库系统的可用性。
oracle database21c原理
oracle database21c原理Oracle Database 21c是一种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由Oracle Corporation开发和维护。
它是Oracle Database系列的最新版本,于2020年12月发布。
本文将介绍Oracle Database 21c的原理和特点。
一、新特性Oracle Database 21c引入了许多新特性,以提供更高的性能、更好的可扩展性和更强大的功能。
其中一项重要的特性是自动索引管理。
在以往的版本中,数据库管理员需要手动创建和维护索引来优化查询性能。
而在Oracle Database 21c中,数据库可以自动识别和创建适当的索引,从而减轻了管理员的负担。
另一个重要的特性是多租户架构的改进。
多租户架构允许在一个数据库实例中运行多个独立的租户,每个租户都有自己的数据和资源。
在Oracle Database 21c中,多租户架构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提供了更好的隔离性和资源管理能力。
Oracle Database 21c还引入了内存数据库技术,即Oracle TimesTen。
TimesT en是一个高性能、低延迟的内存数据库,可以与Oracle Database集成使用。
它适用于需要快速读写和实时分析的场景,如金融交易处理和实时数据分析等。
二、架构和存储Oracle Database 21c采用了分层的架构,包括物理存储、逻辑存储和数据库实例。
物理存储层负责将数据写入磁盘和读取数据,逻辑存储层负责管理数据的逻辑结构和访问路径,数据库实例负责管理数据库的运行状态和处理用户请求。
在物理存储层,Oracle Database 21c使用了高效的数据存储和访问方式。
它采用了表空间和数据文件的概念,将数据按照表空间划分为多个逻辑存储单元,并将每个表空间映射到一个或多个数据文件上。
这种分层的存储结构可以提高数据的读写性能和存储效率。
在逻辑存储层,Oracle Database 21c使用了表、索引和视图等逻辑对象来组织和管理数据。
oracle统计信息收集工作原理
oracle统计信息收集工作原理Oracle数据库的统计信息收集是优化查询性能的重要工具。
通过收集表和索引的统计信息,数据库优化器可以更好地选择执行计划,从而提高查询性能。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Oracle统计信息收集的工作原理。
1. 统计信息包括哪些内容。
在Oracle数据库中,统计信息包括表的行数、块数、平均行长度、列的数据分布和密度等信息,以及索引的高度、选择性等信息。
这些统计信息可以帮助优化器评估不同执行计划的成本,并选择最佳的执行计划。
2. 统计信息的收集方式。
Oracle数据库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收集统计信息,包括使用DBMS_STATS包中的存储过程、使用ANALYZE命令、自动统计信息收集任务等。
其中,自动统计信息收集任务是Oracle数据库自带的一种自动收集统计信息的机制,可以根据数据库中的数据变化情况自动触发统计信息的收集。
3. 统计信息的使用。
一旦收集了统计信息,数据库优化器就可以使用这些信息来生成最佳的执行计划。
例如,当优化器需要选择一个索引来执行查询时,它会使用索引的统计信息来评估不同索引的成本,并选择最佳的执行计划。
4. 统计信息的更新策略。
由于数据库中的数据会不断变化,统计信息也需要定期更新以反映最新的数据分布情况。
Oracle数据库提供了自动统计信息收集任务来定期收集和更新统计信息,同时也可以手动触发统计信息的收集和更新。
总的来说,Oracle数据库的统计信息收集是优化查询性能的重要工具,通过收集表和索引的统计信息,数据库优化器可以更好地选择执行计划,从而提高查询性能。
同时,合理的统计信息收集策略也是保证数据库性能稳定的重要手段之一。
oracle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慕课版
一、慕课简介1.1 什么是慕课慕课,即“慕尼黑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是一种上线教育的形式。
它以互联网为评台,通过网络教学评台发布课程内容,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课程内容,实现异地教学和学习的目的。
1.2 慕课的优势慕课有着灵活的学习时间和地点、资源共享和互动性强等优势,能够满足人们不同的学习需求,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培训领域。
二、Oracle数据库慕课简介2.1 Oracle数据库概述Oracle数据库是一种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广泛应用于企业信息系统中。
其具备高性能、可扩展性和安全性等特点,受到企业和行业的青睐。
2.2 Oracle数据库慕课内容Oracle数据库慕课主要介绍数据库原理和应用,包括数据库系统的概念、体系结构、SQL语言、索引优化、事务管理等内容,涵盖了数据库的基础知识和高级应用技术。
三、Oracle数据库原理3.1 数据库系统概念数据库系统是由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组成的,用来存储和管理大量数据的系统。
它包括数据的存储、检索、更新和删除等功能。
3.2 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Oracle数据库系统包括实例和数据库两部分。
实例是由内存结构和后台进程组成,负责管理数据库的运行和访问。
数据库是由数据文件和控制文件组成,存储了实际的数据。
3.3 SQL语言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标准语言,主要用于定义数据、数据操作和数据控制等。
它包括数据查询、数据更新、数据删除和数据插入等功能。
四、Oracle数据库应用4.1 数据库设计与规划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需求对数据库进行设计和规划,包括数据表设计、索引设计、存储过程设计等。
合理的数据库设计能够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4.2 数据库性能优化数据库性能优化是数据库管理的重要工作,通过索引优化、SQL优化、硬件优化等手段,提高数据库的查询和更新效率,减少系统资源的消耗。
oracle数据库 物理储存结构和原理
oracle数据库物理储存结构和原理
Oracle数据库的物理储存结构是由数据文件、控制文件和重做日志文件三部分组成的。
其中,数据文件是存储实际数据的文件,控制文件是用于记录数据库的结构信息和管理数据文件的文件,重做日志文件则是用于记录数据库中数据的变动情况,以便进行恢复操作。
Oracle数据库的数据文件是由一系列数据块组成的,每个数据块的大小可以配置为2KB、4KB、8KB、16KB等不同大小。
同时,Oracle 数据库在存储数据时采用了多种技术,包括行式存储和列式存储等,以提高数据的存储效率和检索效率。
在Oracle数据库中,数据文件的存储方式也非常灵活,可以采用裸设备方式、文件系统方式、ASM(Automatic Storage Management)方式等多种方式进行存储。
不同的存储方式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除了数据文件之外,Oracle数据库的控制文件也非常重要。
控制文件不仅记录了数据库的结构信息,还记录了数据文件的位置、大小等信息,以便进行管理和维护。
同时,Oracle数据库还采用了多个控制文件的方式进行备份和恢复操作,以提高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最后,Oracle数据库的重做日志文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重做日志文件记录了数据库中数据的变动情况,包括事务的开始、提交、回滚等操作,以便在系统故障或其他异常情况下进行恢复操作。
重做日志文件采用了循环缓冲区的方式进行存储和管理,同时还支持
多种模式的归档方式,以满足不同的业务需求。
oracle 11g rac 原理
oracle 11g rac 原理Oracle 11g RAC(Real Application Clusters)是Oracle数据库的一种高可用解决方案,它允许多个节点共享同一个数据库实例,以提供更高的可用性和可扩展性。
以下是Oracle 11g RAC 的原理:1. 共享存储:Oracle 11g RAC需要使用共享存储来存储数据库的数据文件、控制文件和日志文件。
共享存储通常是通过网络连接到多个节点,因此所有节点可以同时访问存储中的数据。
2. 共享连接:Oracle 11g RAC使用Cluster Interconnect来提供节点之间的高速连接。
Cluster Interconnect是一个专用的高速网络,用于节点之间的通信,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互操作性。
3. 共享缓存:每个节点都有自己的SGA(System Global Area)用来缓存数据库的数据块。
Oracle 11g RAC使用Cache Fusion技术来确保所有节点的缓存数据的一致性。
当一个节点需要访问另一个节点的数据时,它可以直接从其他节点的缓存中读取数据,而不需要访问磁盘。
4. 共享处理:Oracle 11g RAC使用Global Cache Service(GCS)和Global Enqueue Service(GES)来协调多个节点上的并发事务。
GCS负责管理缓存数据的锁定和共享,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而GES负责处理并发事务之间的资源请求和释放。
5. 自动故障转移:Oracle 11g RAC具有自动故障转移功能,当某个节点宕机时,自动将该节点上的数据库实例转移到其他节点上,以保证服务的连续性。
故障转移是通过Clusterware软件来实现的,它可以监控节点的状态,并在节点失效时自动触发故障转移操作。
总的来说,Oracle 11g RAC通过共享存储、共享连接、共享缓存和共享处理来实现多个节点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并发访问。
oracle数据库运行机制和基本原理
Oracle数据库是一种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它采用了客户/服务器模式,可以在各种不同的评台上运行。
其运行机制和基本原理是数据库领域的重要内容,我们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介绍。
1. Oracle数据库的体系结构Oracle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包括实例和数据库。
实例是由一个或多个进程组成,负责处理客户端的请求和管理数据库的物理结构;数据库是由数据文件组成,用来存储数据和控制文件。
实例和数据库之间通过监听器进行通信,客户端通过监听器访问数据库。
2. Oracle数据库的运行原理Oracle数据库的运行原理包括数据库的启动和关闭过程。
数据库的启动过程包括加载实例和数据库文件、分配内存、打开数据库并监听客户端请求;数据库的关闭过程包括关闭实例和数据库文件、释放内存、关闭数据库并停止监听器。
3. Oracle数据库的存储结构Oracle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包括内存结构和磁盘结构。
内存结构包括数据库SGA和PGA,SGA用来存储数据库的共享数据和控制信息,PGA用来存储客户端的私有数据;磁盘结构包括数据文件、控制文件和日志文件,数据文件用来存储数据库的数据,控制文件用来记录数据库的元数据,日志文件用来记录数据库的事务日志。
4. Oracle数据库的并发控制Oracle数据库的并发控制包括锁和多版本并发控制。
锁是用来控制对共享资源的并发访问,包括共享锁、排他锁和意向锁;多版本并发控制是一种乐观并发控制方式,每个事务都有自己的版本,可以并发访问相同的数据,不会相互影响。
5. Oracle数据库的恢复机制Oracle数据库的恢复机制包括日志文件和闪回技术。
日志文件用来记录数据库的操作,包括重做日志和撤销日志,可以用来恢复数据库的状态;闪回技术可以回滚数据库到历史状态,包括闪回查询和闪回表。
通过以上内容的介绍,我们对于Oracle数据库的运行机制和基本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
Oracle数据库作为一种成熟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其运行机制和基本原理对于数据库管理员和开发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管理和优化数据库。
oracle rac集群原理
oracle rac集群原理Oracle RAC (Real Application Cluster) 是一种数据库集群解决方案,用于提供高可用性和伸缩性。
下面是Oracle RAC集群的工作原理。
1. 共享存储:Oracle RAC使用共享存储架构,即多个节点共享同一个存储区域(例如SAN或NAS)。
这意味着数据库文件(例如数据文件、控制文件、日志文件)对所有节点可见,并且节点可以通过共享存储进行数据访问。
2. 全局资源管理:Oracle RAC使用全局资源管理器(GRD)来管理集群中的资源。
GRD负责协调多个节点之间的访问和共享资源,包括数据库实例、锁、缓存、网络连接等。
3. 高可用性:Oracle RAC具有内置的高可用性特性,如节点故障检测和自动故障转移。
当一个节点发生故障时,集群中的其他节点会检测到故障并自动将受影响的服务迁移到其他可用节点上。
4. 并行处理:Oracle RAC支持并行处理,可以将工作负载分发到集群中的多个节点上并行执行。
这样可以提高性能和扩展性,特别是对于大型、复杂的查询和业务操作。
5. Cache Fusion:Oracle RAC使用Cache Fusion技术来实现共享存储的缓存一致性。
当一个节点需要访问其他节点的数据时,它可以通过共享存储直接读取数据块,而不需要复制整个数据块。
这种共享存储架构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网络传输和数据冲突,并提供高性能的数据访问。
综上所述,Oracle RAC集群通过共享存储、全局资源管理、高可用性、并行处理和Cache Fusion等技术实现了高可用性、高性能和伸缩性。
这使得Oracle RAC成为一种可靠、可扩展的数据库集群解决方案。
oracle tde原理
oracle tde原理
Oracle TDE(Transparent Data Encryption)是一种用于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加密的技术。
它的工作原理如下:
1. 密钥管理:Oracle TDE使用一个称为“加密钱包”的数据库对象来存储加密密钥。
当TDE被启用时,Oracle会生成一组加密密钥,并将其存储在加密钱包中。
2. 列级加密:TDE可以对数据库表中的特定列进行加密。
当数据被写入数据库时,Oracle会使用加密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并将加密后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
当数据被读取时,Oracle会自动使用加密密钥对数据进行解密,以便应用程序可以访问原始数据。
3. 透明性:由于TDE在后台自动处理数据的加密和解密,因此应用程序不需要修改任何代码或更改任何查询。
应用程序可以像往常一样访问数据库,而无需关心数据的加密和解密过程。
4. 数据保护:由于加密密钥存储在数据库的加密钱包中,因此只有具有适当权限的用户才能访问密钥并解密数据。
即使数据库被非法访问或遭到黑客攻击,攻击者也无法获取加密数据的明文形式,从而保护了数据的完整性和隐私。
总的来说,Oracle TDE通过列级加密、密钥管理和透明性等技术手段,实现了对数据库中敏感数据的保护,确保了数据的完整性和隐私。
oracle的数据读取 原理
oracle的数据读取原理
Oracle的数据读取原理主要涉及缓冲区(buffer)的使用。
Oracle使用缓
冲区来存储从磁盘读取的数据块,以便在内存中进行快速的数据查找和更新,从而减少对磁盘的IO操作。
当Oracle需要从磁盘读取一个数据块时,它首先会检查该数据块是否已经
在缓冲区中。
如果是,Oracle就会直接从缓冲区中读取数据,而不需要访
问磁盘。
如果数据块不在缓冲区中,Oracle会从磁盘读取数据块并放入缓
冲区。
Oracle使用LRU(Least Recently Used)算法来管理缓冲区中的数据块。
当一个新的数据块需要被放入缓冲区时,Oracle会选择最近最少使用的数
据块进行替换。
在查找数据块时,Oracle会使用一个叫做Hash Bucket的结构。
当从数据库文件中读取到一个数据块后,Oracle会根据该数据块的文件编号、段编号、数据块号组合到一起,通过一个内部的hash算法运算后,放到不同的hash bucket中。
每个Hash Bucket都有一个Hash chain list,保留Buffer Header中的信息。
然后通过这个list找到相应的数据块。
以上就是Oracle的数据读取原理,主要涉及缓冲区的使用和LRU算法以及Hash Bucket结构的使用。
oracle 底层原理
oracle 底层原理Oracle是一种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其底层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存储:Oracle使用表(table)来存储数据,表由行(row)和列(column)组成。
数据被存储在数据文件(data file)中,每个数据文件又由多个数据块(data block)组成。
数据块是Oracle 数据库中最小的存储单位。
2. 数据索引:为了提高查询性能,Oracle使用索引来加速数据的访问。
索引是一种特殊的数据结构,可以根据某个列或多个列的值快速定位数据。
Oracle支持多种类型的索引,包括B树索引、位图索引等。
3. 查询优化:当执行查询语句时,Oracle会对查询语句进行优化,以选择最优的执行计划。
查询优化器会考虑多个因素,如索引的选择、连接顺序、过滤条件等,以找到最佳的查询执行计划。
4. 事务管理:Oracle使用多版本并发控制(Multiversion Concurrency Control,MVCC)来处理并发事务。
MVCC允许多个事务同时读取和修改数据库,而不会相互干扰。
Oracle还支持ACID (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久性)特性,确保数据库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5. 日志和恢复: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Oracle使用日志(redolog)来记录数据库的变化。
日志记录了对数据库的修改操作,以便在系统崩溃或故障时进行数据恢复。
Oracle还使用闪回(flashback)技术,可以在不恢复整个数据库的情况下,回滚到某个特定的时间点。
6. 并发控制:Oracle使用锁机制来控制并发访问,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锁可以分为共享锁和排他锁,共享锁允许多个事务同时读取数据,而排他锁则只允许一个事务修改数据。
Oracle底层原理涉及了数据存储、索引、查询优化、事务管理、日志和恢复、并发控制等多个方面,这些机制共同保证了Oracle数据库的高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
oracle原理
oracle原理
Oracle是一种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它的原理涉及到多个方面,下面简要介绍几个主要的方面。
1. 数据库结构:Oracle数据库由表组成,每个表是一个二维表格,由行和列组成。
表中的数据按照列存储,每列都有一个字段名和数据类型。
表之间可以通过外键建立关联关系,从而实现数据的引用。
2. 事务处理:Oracle采用基于ACID(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的事务处理机制,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每个事务必须具备原子性,即要么全部执行成功,要么全部失败回滚。
并发访问时,Oracle使用锁机制来保证事务的隔离性。
3. 数据库管理:Oracle提供了各种管理工具,包括SQL*Plus、SQL Developer等,管理员可以通过这些工具进行数据库的管理、备份、恢复和监控等操作。
4. SQL语言:Oracle支持SQL语言,用户可以通过SQL语句对数据库进行操作,包括数据的查询、插入、更新和删除等操作。
此外,Oracle还支持PL/SQL语言,它是一种过程化编程语言,允许用户在数据库中编写程序。
5. 存储管理:Oracle支持多种存储管理方式,包括行存储、列存储和混合存储等。
其中,行存储是一种常用的存储方式,它将整个行作为一个单元存储在数据库中,适用于数据读取频繁的场景。
总之,Oracle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其原理涉及到数据库结构、事务处理、数据库管理、SQL语言和存储管理
等多个方面,可以支持各种应用场景的数据存储和管理。
《ORACLE系统架构》课件
ORACLE系统的备份和恢复
数据库备份和恢复的重要性
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是保证数据安全和业务连续性的重要手段。
备份和恢复的基本原理
数据库备份是将数据复制到另一个位置以防止数据丢失,恢复则是将备份的数据恢复到原来 的状态。
常用的备份和恢复策略
常见的备份和恢复策略包括完全备份、增量备份和日志备份。
《ORACLE系统架构》PPT 课件
这个PPT课件将帮助您深入了解ORACLE系统架构,包括其概述、组成部分、工 作原理、性能调优、备份和恢复等方面的内容。
ORACLE系统架构概述
ORACLE系统架构是指整个ORACLE数据库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工作原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解系统架构对于数据库管理员和开发 人员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优化数据库的性能。
ORACLE数据库的工作原理
1
数据库的启动和关闭过程
ORACLE数据库的启动过程包括加载参数
连接和会话
2
文件、创建后台进程等步骤,关闭过程 则是相反的操作。
连接是指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之间建立的
通信链路,而会话是连接上下文中的一
个操作环境。
3
数据库请求的处理流程
当应用程序提交一个数据库请求时, ORACLE数据库会按照一定的流程对请求 进行处理,包括解析SQL语句、执行优化 等。
ORACLE系统的性能调优
1 性能调优的目标
性能调优的目标是提高数据库的响应速度和吞吐量,减少资源的消耗。
2 常见的性能问题及解决方法
常见的性能问题包括查询缓慢、死锁等,可以通过索引优化、语句重写等方式进行解决。
3 优化SQL查询语句的技巧
通过合理的索引设计、使用绑定变量、避免过度连接等技巧可以提高SQL查询的性能。
ORACLE SQL 01数据库原理_SQL DDL、DML
数据库成为数据的知识仓库,并对这些数据的存储、访问、安全、数据一致性、并发操作及备份恢复负责。
数据库应运而生,是人们存放数据、访问数据、操作数据的存储仓库,简称DB)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DBMS):管理数据库的软件。
数据库建立了数据之间的联系,使用结构化的方式组织和处理数据,能够统一、集中及独立的管理数据,使数据的存取独立于使用数据的程序,实现了数据共享。 数据库的典型特征包括:数据的结构化,数据间的共享,减少数据的冗余度,以及数据的独立性。
1. 数据库原理
1.1. 数据库简介
1.1.1. 文件存储
对数据的存储需求一直存在。保存数据的方式,经历了手工管理、文件管理等阶段,直至数据库管理阶段。
文件存储方式保存数据的弊端:
?
?
? 缺乏对数据的整体管理,数据不便修改; 不利于数据分析和共享; 数据量急剧增长,大量数据不可能长期保存在文件中。
rac工作原理
rac工作原理RAC(Real Application Clusters)是一种数据库集群技术,用于提供高可用性和可伸缩性的Oracle数据库解决方案。
该技术使得多个计算机节点可以共享同一个数据库,从而实现数据库的并行处理和负载均衡。
RAC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库组成:RAC集群由多个独立的计算机节点组成,每个节点都安装有Oracle数据库实例。
这些节点通过高速网络互连,形成一个共享存储的集群。
2. 共享存储:RAC集群使用共享存储解决方案,通过存储区域网络(SAN)或网络附加存储(NAS)等技术将数据库文件存储在集群节点之外的共享存储设备上。
这样,所有节点都可以访问相同的数据库文件。
3. 共享缓存:每个节点都有自己的本地缓存区域(SGA),用于缓存常用的数据块。
同时,RAC集群还有一个全局缓存(Global Cache),用于缓存被其他节点修改的数据块。
这样,每个节点可以直接从本地缓存读取数据,而无需通过网络访问其他节点。
4. 缓存一致性:RAC通过缓存一致性协议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当一个节点修改了一个数据块时,它会通知其他节点使其本地的缓存失效,并请求其他节点将最新的数据块传送过来。
这样,所有节点的缓存都保持一致,从而避免数据冲突和不一致的情况。
5. 会话管理:RAC通过Oracle集群软件管理会话的分发和负载均衡。
当客户端连接到集群时,Oracle会根据负载均衡策略将会话分发到最空闲的节点上。
如果某个节点故障,会话会自动切换到其他可用节点上,从而实现高可用性。
综上所述,RAC通过共享存储、共享缓存和缓存一致性协议等机制,实现多个节点的并行处理和数据共享,从而提供高可用性和可伸缩性的数据库解决方案。
oracle 数据库主备原理
oracle 数据库主备原理
Oracle数据库的主备原理是指通过主数据库和备用数据库之间
的数据复制和同步来确保数据库的高可用性和灾难恢复能力。
主备
数据库架构通常包括一个主数据库和一个或多个备用数据库。
主数
据库负责处理所有的事务处理和数据更新操作,而备用数据库则通
过不断从主数据库复制数据,保持与主数据库的数据同步。
在主备数据库架构中,主数据库和备用数据库之间会建立数据
复制和同步的机制,以确保备用数据库中的数据与主数据库保持一致。
这通常通过数据库复制技术来实现,例如Oracle Data Guard 等。
主备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复制可以是同步的,也可以是异步的,
具体取决于业务需求和可用的网络带宽。
当主数据库发生故障或不可用时,备用数据库会接管主数据库
的角色,成为新的主数据库,从而保证业务连续性。
在数据库切换
过程中,通常会进行一些自动化的故障检测和切换操作,以确保切
换过程的快速和可靠。
此外,主备数据库架构还可以通过实现实时数据保护和灾难恢
复来提高数据库的可用性。
备用数据库可以部署在不同的地理位置,
以提供地理上的容灾能力,从而保护数据库免受地域性灾难的影响。
总的来说,主备数据库架构通过数据复制和同步,以及自动化
的故障检测和切换机制,确保了数据库的高可用性和灾难恢复能力,是企业级数据库系统中常用的高可用架构之一。
oracle mvcc原理
oracle mvcc原理Oracle MVCC(Multi-Version Concurrency Control)是Oracle数据库的一种并发控制机制,用于处理多个事务同时访问同一数据的情况。
MVCC通过为每个事务提供一个独立的数据版本,实现了高并发访问和数据一致性的平衡。
MVCC的核心思想是将修改操作和读取操作分离,通过使用数据版本来实现事务隔离。
每个事务在读取数据时,可以看到一个一致性的数据快照,而不会受到其他事务的影响。
这样可以避免读取操作与写入操作之间的冲突,提高了并发性能。
在MVCC中,每个数据行都有一个系统生成的时间戳,用于标识该数据版本的创建时间。
当一个事务开始时,它会被分配一个唯一的事务ID,并且该事务ID会与当前系统时间戳关联。
在事务执行期间,只能看到在该事务开始之前或者在该事务中创建的数据版本。
这样,每个事务都有一个独立的数据视图,不会受到其他并发事务的影响。
在MVCC中,读操作和写操作的实现方式略有不同。
对于读操作,Oracle会根据事务的时间戳和数据行的时间戳进行判断,判断该数据行是否对该事务可见。
如果数据行的时间戳早于事务的时间戳,则表示该数据行是可见的。
如果数据行的时间戳晚于事务的时间戳,则表示该数据行是不可见的,需要从其他版本中获取可见数据。
通过这种方式,保证了读操作的一致性和并发性。
对于写操作,MVCC采用了写时复制(Copy-On-Write)的策略。
当事务对数据进行修改时,不会直接在原数据上进行更新,而是创建一个新的数据版本,并将修改的数据写入新的版本中。
这样可以保持原数据的一致性,同时不影响其他事务的读操作。
当事务提交时,新的数据版本会变为当前的有效版本,其他事务在读取时会看到最新的数据。
MVCC的实现还涉及到事务的隔离级别。
Oracle数据库提供了四种隔离级别,包括读未提交(Read Uncommitted)、读已提交(Read Committed)、可重复读(Repeatable Read)和串行化(Serializabl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racle工作原理(2007-05-18 08:47:40)转载▼分类:计算机技术第一篇Oracle架构总览先让我们来看一张图这张就是Oracle 9i的架构全图。
看上去,很繁杂。
是的,是这样的。
现在让我们来梳理一下:一、数据库、表空间、数据文件1.数据库数据库是数据集合。
Oracle是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种关系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通常情况了我们称的“数据库”,并不仅指物理的数据集合,他包含物理数据、数据库管理系统。
也即物理数据、内存、操作系统进程的组合体。
数据库的数据存储在表中。
数据的关系由列来定义,即通常我们讲的字段,每个列都有一个列名。
数据以行(我们通常称为记录)的方式存储在表中。
表之间可以相互关联。
以上就是关系模型数据库的一个最简单的描述。
当然,Oracle也是提供对面象对象型的结构数据库的最强大支持,对象既可以与其它对象建立关系,也可以包含其它对象。
关于OO型数据库,以后利用专门的篇幅来讨论。
一般情况下我们的讨论都基于关系模型。
2.表空间、文件无论关系结构还是OO结构,Oracle数据库都将其数据存储在文件中。
数据库结构提供对数据文件的逻辑映射,允许不同类型的数据分开存储。
这些逻辑划分称作表空间。
表空间(tablespace)是数据库的逻辑划分,每个数据库至少有一个表空间(称作SYSTEM表空间)。
为了便于管理和提高运行效率,可以使用一些附加表空间来划分用户和应用程序。
例如:USER表空间供一般用户使用,RBS表空间供回滚段使用。
一个表空间只能属于一个数据库。
每个表空间由同一磁盘上的一个或多个文件组成,这些文件叫数据文件(datafile)。
一个数据文件只能属于一个表空间。
在Oracle7.2以后,数据文件创建可以改变大小。
创建新的表空间需要创建新的数据文件。
数据文件一旦加入到表空间中,就不能从这个表空间中移走,也不能与其它表空间发生联系。
如果数据库存储在多个表空间中,可以将它们各自的数据文件存放在不同磁盘上来对其进行物理分割。
在规划和协调数据库I/O请求的方法中,上述的数据分割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
数据库、表空间、文件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二、数据库实例为了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Oracle使用一组所有用户共享的后台进程。
此外,还有一些存储结构(统称为System Gloabl Area,即SGA),用来存储最近从数据库查询的数据。
数据块缓存区和SQL共享池(Shared SQL Pool)是SGA的最大部分,一般占SGA内存的95%以上。
通过减少对数据文件的I/O次数,这些存储区域可以改善数据库的性能。
数据库实例(instance)也称作服务器(server),是用来访问数据库文件集的存储结构及后台进程的集合。
一个数据库可以被多个实例访问(这是Oracle并行服务器选项)。
实例与数据库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决定实例大小及组成的参数存储的init.ora文件中(在9i中是spfile)。
实例启动时需要读这个文件,并且在运行时可以由数据库管理员修改。
对该文件的任何修改都只有在下一次启动时才启作用。
实例的init.ora文件件通常包含实例的名字:如果一个实例名为orcl,那么init.ora文件通常被命名为initorcl.ora。
另一个配置文件config.ora用来存放在数据库创建后就不再改变的变量值(如数据库的块大小)。
实例的config.ora文件通常也包含该实例的名字:如果实例的名字为orcl,则config.ora一般将被命名为configorcl.ora。
为了便于使用config.ora文件的设置值,在实例的init.ora文件中,该文件必须通过IFILE参数作为包含文件列出。
-----------------------------------------注:关于初始化参数文件,再另起篇幅详细介绍。
-----------------------------------------通过以上对数据库及实例的介绍,Oracle数据库结构可分为三个范畴:数据库内部结构(如表)存储区内部的结构(包括共享存储区和进程)数据库的外部结构三、数据库的内部结构即Oracle数据的逻辑表现层,也称oracle schema,包括以下这些内容:表、列、约束条件、数据类型(包括抽象数据类型)分区与子分区用户与模式索引、簇和散列簇视图序列过程、函数、软件包和触发器同义词权限及角色数据库链接段、盘区和块回滚段快照与显形图各部分的具体介绍以后将在Oralce schema栏目中讨论。
四、Oracle内部存储结构包括内存缓冲池与后台进程:1.系统全局区(SGA),主要包括:a. 数据块缓存区数据块缓存区(data block buffer cache)是S G A中的一个高速缓存区域,用来存储从数据库中读取数据段的数据块(如表、索引和簇)。
数据块缓存区的大小由数据库服务器i n i t . o r a文件中的DB_LOCK_BUFFERS参数决定(用数据库块的个数表示)。
在调整和管理数据库时,调整数据块缓存区的大小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因为数据块缓存区的大小固定,并且其大小通常小于数据库段所使用的空间,所以它不能一次装载下内存中所有的数据库段。
通常,数据块缓存区只是数据库大小的1 %~2 %,O r a c l e使用最近最少使用( L R U,least recently used)算法来管理可用空间。
当存储区需要自由空间时,最近最少使用块将被移出,新数据块将在存储区代替它的位置。
通过这种方法,将最频繁使用的数据保存在存储区中。
然而,如果S G A的大小不足以容纳所有最常使用的数据,那么,不同的对象将争用数据块缓存区中的空间。
当多个应用程序共享同一个S G A时,很有可能发生这种情况。
此时,每个应用的最近使用段都将与其他应用的最近使用段争夺S G A中的空间。
其结果是,对数据块缓存区的数据请求将出现较低的命中率,导致系统性能下降。
b. 字典缓存区数据库对象的信息存储在数据字典表中,这些信息包括用户帐号数据、数据文件名、段名、盘区位置、表说明和权限,当数据库需要这些信息(如检查用户查询一个表的授权)时,将读取数据字典表并且将返回的数据存储在字典缓存区的S G A中。
数据字典缓存区通过最近最少使用(LRU) 算法来管理。
字典缓存区的大小由数据库内部管理。
字典缓存区是S Q L共享池的一部分,共享池的大小由数据库文件i n i t . o r a中的S H A R E D_PO O L_S I Z E参数来设置。
如果字典缓存区太小,数据库就不得不反复查询数据字典表以访问数据库所需的信息,这些查询称为循环调用(recuesive call),这时的查询速度相对字典缓存区独立完成查询时要低。
c. 重做日志缓冲区重做项描述对数据库进行的修改。
它们写到联机重做日志文件中,以便在数据库恢复过程中用于向前滚动操作。
然而,在被写入联机重做日志文件之前,事务首先被记录在称作重做日志缓冲区(redo logbuff e r )的S G A中。
数据库可以周期地分批向联机重做日志文件中写重做项的内容,从而优化这个操作。
重做日志缓冲区的大小(以字节为单位)由i n i t . o r a文件中的L O G _ B U F F E R参数决定。
d. SQL共享池S Q L共享池存储数据字典缓存区及库缓存区(library cache),即对数据库进行操作的语句信息。
当数据块缓冲区和字典缓存区能够共享数据库用户间的结构及数据信息时,库缓存区允许共享常用的S Q L语句。
S Q L共享池包括执行计划及运行数据库的S Q L语句的语法分析树。
在第二次运行(由任何用户)相同的S Q L语句时,可以利用S Q L共享池中可用的语法分析信息来加快执行速度。
S Q L共享池通过L R U算法来管理。
当S Q L共享池填满时,将从库缓存区中删掉最近最少使用的执行路径和语法分析树,以便为新的条目腾出空间。
如果S Q L共享池太小,语句将被连续不断地再装入到库缓存区,从而影响操作性能。
S Q L共享池的大小(以字节为单位)由i n i t . o r a文件参数S H A R E D _ P O O L _ S I Z E决定。
e. 大池大池( L a rge Pool)是一个可选内存区。
如果使用线程服务器选项或频繁执行备份/恢复操作,只要创建一个大池,就可以更有效地管理这些操作。
大池将致力于支持S Q L大型命令。
利用大池,就可以防止这些S Q L大型命令把条目重写入S Q L共享池中,从而减少再装入到库缓存区中的语句数量。
大池的大小(以字节为单位)通过init. ora文件的L A R G E _ P O O L _ S I Z E参数设置,用户可以使用i n i t . o r a文件的L A R G E _ P O O L _ M I N _ A L L O C参数设置大池中的最小位置。
O r a c l e 8 i 已不用这个参数。
作为使用L a rge Pool 的一种选择方案,可以用i n i t . o r a文件的S H A R E D _ P O O L _R E S E RV E D _ S I Z E参数为S Q L大型语句保留一部分S Q L共享池。
f. Java 池由其名字可知,Java 池为J a v a命令提供语法分析。
Java 池的大小(以字节为单位)通过在O r a c l e8 i引入的i n i t . o r a文件的J AVA _ P O O L _ S I Z E参数设置。
i n i t . o r a文件的J AVA _ P O O L _ S I Z E参数缺省设置为1 0 M B。
g. 多缓冲池可以在S G A中创建多个缓冲池,能够用多个缓冲池把大数据集与其他的应用程序分开,以减少它们争夺数据块缓存区内相同资源的可能性。
对于创建的每一个缓冲池,都要规定其L R U锁存器的大小和数量。
缓冲区的数量必须至少比L R U锁存器的数量多5 0倍。
创建缓冲池时,需要规定保存区(keep area)的大小和再循环区(recycle area)的大小。
与S Q L共享池的保留区一样,保存区保持条目,而再循环区则被频繁地再循环使用。
可以通过B U F F E R _ P O O L _ K E E P参数规定来保存区的大小。
例如:保存和再循环缓冲池的容量减少了数据块缓冲存储区中的可用空间(通过D B _ B L O C K _B U F F E R S参数设置)。
对于使用一个新缓冲池的表,通过表的s t o r a g e子句中的b u ff e r _ p o o l参数来规定缓冲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