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教程文件

合集下载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学校体育学历史演变一、学校体育学的历史1.西方体育发展1632年夸美初斯《大教学论》1693年洛克《教育漫画》绅士教育思想1760年卢梭《爱弥尔》自然教育思想,首先使用了“体育”一词2.古希腊:苏格拉底—对活法、产婆术柏拉图—《身心调和论》、《理想园》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并论证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二、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夏—(学校名称):校、序、庠目的:为政尚武内容:礼仪教化商—大学、序西周—国学、乡学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乐射御为体育)1903年从洋务运动开始近代学校体育形成(因为开设了体操课) 1917年毛泽东《体育之研究》1923年将“体操科”一词改为体育课1951年强调增加人民体育1952年《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计划》1954年【劳卫制】公布了《准备劳动与保卫祖国制度》国民体育标准1956年颁布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 1956年—出版了第一部中小学体育教材1957年第一个教育方针,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1979年粉碎了“四人帮”在江苏扬州召开学校体育教育会议,里程碑《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1990年,改为《学校体育工作条例》2001年进行了第八次课程改革年级——(改为)水平小学每两个年级为一水平,初中为水平四,高中为水平五200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第二章学校体育学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发展主要体现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体能1.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2)提高身体机能能力,促进健康水平提高;(3)提高身体运动能力,全面发展体能;(4)增强人体适应能力和身体抵抗力。

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1)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2)根据学生身体机能的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3)根据学生体能发展的敏感期,合理安排身体练习。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学校体育学历史演变一、学校体育学的历史1.西方体育发展1632年夸美初斯《大教学论》1693年洛克《教育漫画》绅士教育思想1760年卢梭《爱弥尔》自然教育思想,首先使用了“体育”一词2.古希腊:苏格拉底—对活法、产婆术柏拉图—《身心调和论》、《理想园》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并论证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二、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夏—(学校名称):校、序、庠目的:为政尚武内容:礼仪教化商—大学、序西周—国学、乡学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乐射御为体育)1903年从洋务运动开始近代学校体育形成(因为开设了体操课) 1917年毛泽东《体育之研究》1923年将“体操科”一词改为体育课1951年强调增加人民体育1952年《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计划》1954年【劳卫制】公布了《准备劳动与保卫祖国制度》国民体育标准1956年颁布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1956年—出版了第一部中小学体育教材1957年第一个教育方针,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1979年粉碎了“四人帮”在江苏扬州召开学校体育教育会议,里程碑《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1990年,改为《学校体育工作条例》2001年进行了第八次课程改革年级——(改为)水平小学每两个年级为一水平,初中为水平四,高中为水平五200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第二章学校体育学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发展主要体现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体能1.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2)提高身体机能能力,促进健康水平提高;(3)提高身体运动能力,全面发展体能;(4)增强人体适应能力和身体抵抗力。

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1)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2)根据学生身体机能的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3)根据学生体能发展的敏感期,合理安排身体练习。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学校体育学历史演变一、学校体育学的历史1.西方体育发展1632 年夸美初斯《大教学论》1693 年洛克《教育漫画》绅士教育思想1760 年卢梭《爱弥尔》自然教育思想,首先使用了“体育”一词2.古希腊 :苏格拉底—对活法、产婆术柏拉图—《身心调和论》、《理想园》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并论证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二、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夏— (学校名称 ):校、序、庠目的 :为政尚武内容 :礼仪教化商—大学、序西周—国学、乡学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乐射御为体育)1903年从洋务运动开始近代学校体育形成 (因为开设了体操课 ) 1917年毛泽东《体育之研究》1923年将“体操科”一词改为体育课1951年强调增加人民体育1952年《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计划》1954年【劳卫制】公布了《准备劳动与保卫祖国制度》国民体育标准1956 年颁布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1956 年—出版了第一部中小学体育教材1957 年第一个教育方针,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1979 年粉碎了“四人帮”在江苏扬州召开学校体育教育会议,里程碑《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 1990 年,改为《学校体育工作条例》2001 年进行了第八次课程改革年级——(改为)水平小学每两个年级为一水平,初中为水平四,高中为水平五2003 年颁布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第二章学校体育学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发展主要体现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体能1.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2)提高身体机能能力,促进健康水平提高;(3)提高身体运动能力,全面发展体能;(4)增强人体适应能力和身体抵抗力。

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1)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2)根据学生身体机能的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3)根据学生体能发展的敏感期,合理安排身体练习。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学校体育学历史演变一、学校体育学的历史1.西方体育发展1632年夸美初斯《大教学论》1693年洛克《教育漫画》绅士教育思想1760年卢梭《爱弥尔》自然教育思想,首先使用了“体育”一词2.古希腊:苏格拉底—对活法、产婆术柏拉图—《身心调和论》、《理想园》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并论证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二、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夏—(学校名称):校、序、庠目的:为政尚武内容:礼仪教化商—大学、序西周—国学、乡学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乐射御为体育)1903年从洋务运动开始近代学校体育形成(因为开设了体操课)1917年毛泽东《体育之研究》1923年将“体操科”一词改为体育课1951年强调增加人民体育1952年《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计划》1954年【劳卫制】公布了《准备劳动与保卫祖国制度》国民体育标准1956年颁布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1956年—出版了第一部中小学体育教材1957年第一个教育方针,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1979年粉碎了“四人帮”在江苏扬州召开学校体育教育会议,里程碑《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1990年,改为《学校体育工作条例》2001年进行了第八次课程改革年级——(改为)水平小学每两个年级为一水平,初中为水平四,高中为水平五200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第二章学校体育学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发展主要体现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体能1.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2)提高身体机能能力,促进健康水平提高;(3)提高身体运动能力,全面发展体能;(4)增强人体适应能力和身体抵抗力。

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1)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2)根据学生身体机能的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3)根据学生体能发展的敏感期,合理安排身体练习。

2.体育活动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1)促进智力发展;(2)促进情绪情感的健康发展;(3)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进取心;(4)形成积极的个性特质,完善人格。

学校体育学(复习重点)[整理]

学校体育学(复习重点)[整理]

《学校体育学》复习重点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一思想演变——体育教育化问题1、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的学校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洛克认为身体健康非常重要,但体育活动的人文教化作用更重要,从而推动了现代学校体育教育目的的进一步发展。

2、对当时绅士们来说教育只是使他们的思想和言语行为能与其绅士身份相称的最好准备,体育人文教化的作用同样重要,因此,体育人文价值而非单纯的增强体质或健康是绅士教育的基本取向。

从而体育成为培养绅士的基本内容,推动了体育教育化的发展。

二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几位推进体育课程化的人物夸美纽斯是推动学校体育发展成为课程的先驱者,他认为“身体不独是推理的灵魂的住所,而且也是灵魂的工具”。

他确立了学年和班级教学制度,并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

卢梭主张在非自然中效仿自然的法则,采用自然的方法对儿童进行包括体育在内的全面教育。

把洛克和卢梭的体育思想变为教育现实的是以巴赛多等人的德绍五项(跑步、跳高、攀登、平衡、负重),德意志博爱学校的德绍五项是学校体育课程的雏形。

裴斯泰洛齐是19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也是使体育课程走向成熟的代表人物。

他的要素主义课程思想可以认为是科学主义课程论的先驱,但他的体育课程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因为他的体育教育却格守着卢梭以来的自然体育传统。

三体育和学校体育的科学化对于人体及人体运动本质的科学认识,则是体育和学校体育得以形成并沿着科学轨迹发展得重要基础。

意大利安.维萨里在1543逐步形成发表的《人体的构造》中指出男人并不比女人少一根肋骨;1680年阿.波雷利在《论动物的运动》中,详细讨论了行走、跑、跳、滑冰、举重等运动时所发生的机械运动;《教育论:体育》说细讨论了体育课程的性质、任务与内容等。

这些学科基础为体育科学化奠定了基础;1909年,哥本哈根大学开设了解剖、生理与体操原理课程。

学校体育科学化最明显的标志是专门培养体育师资的体育师范学校的出现。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学校体育学历史演变一、学校体育学的历史1.西方体育发展1632年夸美初斯《大教学论》1693年洛克《教育漫画》绅士教育思想1760年卢梭《爱弥尔》自然教育思想,首先使用了“体育”一词2.古希腊:苏格拉底—对活法、产婆术柏拉图—《身心调和论》、《理想园》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并论证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二、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夏—(学校名称):校、序、庠目的:为政尚武内容:礼仪教化商—大学、序西周—国学、乡学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乐射御为体育)1903年从洋务运动开始近代学校体育形成(因为开设了体操课) 1917年毛泽东《体育之研究》1923年将“体操科”一词改为体育课1951年强调增加人民体育1952年《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计划》1954年【劳卫制】公布了《准备劳动与保卫祖国制度》国民体育标准1956年颁布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1956年—出版了第一部中小学体育教材1957年第一个教育方针,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1979年粉碎了“四人帮”在江苏扬州召开学校体育教育会议,里程碑《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1990年,改为《学校体育工作条例》2001年进行了第八次课程改革年级——(改为)水平小学每两个年级为一水平,初中为水平四,高中为水平五200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第二章学校体育学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发展主要体现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体能1.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2)提高身体机能能力,促进健康水平提高;(3)提高身体运动能力,全面发展体能;(4)增强人体适应能力和身体抵抗力。

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1)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2)根据学生身体机能的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3)根据学生体能发展的敏感期,合理安排身体练习。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学校体育学历史演变一、学校体育学的历史1.西方体育发展1632年夸美初斯《大教学论》1693年洛克《教育漫画》绅士教育思想1760年卢梭《爱弥尔》自然教育思想,首先使用了“体育”一词2.古希腊:苏格拉底—对活法、产婆术柏拉图—《身心调和论》、《理想园》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并论证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二、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夏—(学校名称):校、序、庠目的:为政尚武内容:礼仪教化商—大学、序西周—国学、乡学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乐射御为体育)1903年从洋务运动开始近代学校体育形成(因为开设了体操课)1917年毛泽东《体育之研究》1923年将“体操科”一词改为体育课1951年强调增加人民体育1952年《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计划》1954年【劳卫制】公布了《准备劳动与保卫祖国制度》国民体育标准1956年颁布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1956年—出版了第一部中小学体育教材1957年第一个教育方针,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1979年粉碎了“四人帮”在江苏扬州召开学校体育教育会议,里程碑《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1990年,改为《学校体育工作条例》2001年进行了第八次课程改革年级——(改为)水平小学每两个年级为一水平,初中为水平四,高中为水平五200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第二章学校体育学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发展主要体现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体能1.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2)提高身体机能能力,促进健康水平提高;(3)提高身体运动能力,全面发展体能;(4)增强人体适应能力和身体抵抗力。

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1)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2)根据学生身体机能的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3)根据学生体能发展的敏感期,合理安排身体练习。

2.体育活动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1)促进智力发展;(2)促进情绪情感的健康发展;(3)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进取心;(4)形成积极的个性特质,完善人格。

《学校体育学》复习大纲(修改)

《学校体育学》复习大纲(修改)

《学校体育学》复习大纲(修改)
山东省第五届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学校体育学》复习大纲
教材:《学校体育学》潘绍伟、于可红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第2版
第一篇学校体育基本问题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新世纪中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
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
二、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要求
三、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基本要求第三章我国学校体育目标
一、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与功能
二、我国学校体育目的和目标
第二篇体育课程与体育实施
第四章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与编制
一、体育课程的编制
二、体育课程标准的制定的理念和设计思路
第五章体育课程的实施
一、体育课程实施的取向
二、体育课程实施的过程
第六章体育教学
一、体育教学目标与制定法
二、体育教学内容
三、体育教学方法
四、教案的编写
五、体育学习评价的内容
六、体育学习评价的实施
第九章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二、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三篇课外体育第九章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
一、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二、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
第十章学校课余体育训练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组织形式
第十一章学校课余体育竞赛
一、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形式
二、竞赛规程
第四篇体育教师第十二章理想的体育教师
一、体育教师的特征
二、体育教师的工作职责
第十三章体育教师的职业培训与终身学习一、体育教育专业的实习
2。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复习资料整理总结一、不定项选择题1.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并实施《奏定学堂章程》,这标志着中国现代教育和体育制度的正式确立。

2.“三基”的内容包括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基础知识3.学校体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是由下列学校体育功能、社会对教育的需求等因素决定的。

4.学校体育可为终身体育打下体质、意识、思想、习惯、方法、学历等方面的基础。

5.体育与健康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它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教学计划所开设的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体育教育过程。

6、课程应包括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两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课程设计包括课程编制的目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如何制定教学大纲和编写教科书。

7.体育教师教学评价的主体有领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体育教师自我评价。

8. 体育课教学的概念具有双边性、教育性、技能传授,体育教学的阶梯性不在涵盖范围内。

9. 体育教学五要素是教师、学生、教学目标、传播媒介、体育教材。

10.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特点具有多样性、潜在性、多质性11.西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其中礼、御、射、乐体现了体育的内容。

12.是心理特点组成因素的是气质、性格、才能。

13.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有促进智力与能力的发展;调节情绪,缓解心理压力;有助于情感的发展;锻炼意志,增强进取心;培养与形成健康的个性。

14. 体育教学设计的依据包括《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学内容的特点;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条件。

15、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方法有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相结合16,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一句话评价”是一种口头评定成绩的语言法形式17.构成体育教学方法的因素有语言,器材设备、运动动作。

18.新兴运动项目的利用与开发包含郊游,远足:体育舞蹈、健美操:旅游登山 ;攀岩。

19: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实施包括确立制度和工作规范;明确职责和工作范围;落实课外体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制定实施计划。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学校体育学历史演变一、学校体育学的历史1.西方体育发展1632年夸美初斯《大教学论》1693年洛克《教育漫画》绅士教育思想1760年卢梭《爱弥尔》自然教育思想,首先使用了“体育”一词2.古希腊:苏格拉底—对活法、产婆术柏拉图—《身心调和论》、《理想园》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并论证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二、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夏—(学校名称):校、序、庠目的:为政尚武内容:礼仪教化商—大学、序西周—国学、乡学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乐射御为体育)1903年从洋务运动开始近代学校体育形成(因为开设了体操课)1917年毛泽东《体育之研究》1923年将“体操科”一词改为体育课1951年强调增加人民体育1952年《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计划》1954年【劳卫制】公布了《准备劳动与保卫祖国制度》国民体育标准1956年颁布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1956年—出版了第一部中小学体育教材1957年第一个教育方针,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1979年粉碎了“四人帮”在江苏扬州召开学校体育教育会议,里程碑《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1990年,改为《学校体育工作条例》2001年进行了第八次课程改革年级——(改为)水平小学每两个年级为一水平,初中为水平四,高中为水平五200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第二章学校体育学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发展主要体现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体能1.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2)提高身体机能能力,促进健康水平提高;(3)提高身体运动能力,全面发展体能;(4)增强人体适应能力和身体抵抗力。

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1)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2)根据学生身体机能的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3)根据学生体能发展的敏感期,合理安排身体练习。

2.体育活动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1)促进智力发展;(2)促进情绪情感的健康发展;(3)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进取心;(4)形成积极的个性特质,完善人格。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学校体育学第一篇学校体育总论第一章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概况一、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斯巴达与雅典的教育是其典型的代表1在公元前八世纪,地处欧洲的希腊开始步入奴隶社会,希腊的教育,是西方奴隶制国家教育的完整而典型的代表,它是西方奴隶社会制社会教育发展的高峰。

2斯巴达注重军事体育的特点,军事体育训练的基本项目为五项竞技: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

不重视文化研究3雅典的学校一般分为四级: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体操学校、国家体育馆、青年军事训练团二、国外学校体育的发展(一)从希腊化时期到中世纪神学统治时期的学校体育(二)从文艺复兴时期到资本主义初期的学校体育(三)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以来的学校体育(1)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竞技性、表演性的运动和游戏内容的比重进一步提高(2)教学形式和方法多样化(3)推行体育测试制度,配合学校体育课程(4)课外体育活动得到广泛重视,在社会主义国家课间操受到高度重视第二节我国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一、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的简况1奴隶社会入手下手出现,夏代称为“校”“序”“庠”等不同称号的学校2商代又出现了“大学”和“庠”两级施教的学校教育3西周时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种,是培养统治者和官吏的学校4奴隶主贵子弟学校教育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称为“六艺”其中乐是舞蹈、射和御属于军事技能训练5西周后,东周和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社会转变,原来的"学在官府"转变“学在四夷”,兴起私人讲学、办学之风6西汉到清朝末年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时期,教育内容:以儒家的“四书”“五经”为主。

偏重德育、智育、教育思想重文轻武。

7唐朝施行文举、武举分隔的科举制度,宋朝入手下手兴办武学,文武教育于是截然分途8明、清乃用“八股文”的科举取士办法9清朝末年,研究日本和欧美各国,开办近代新式学校,开始西方式的体育活动二、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概述1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清王朝面临灭亡,主张研究西方,兴办西学,军事课堂,并把西方体育引进到学堂中,体操规定为学堂的研究课程:内容主要是瑞典式、德国式、日本式的普通体操,兵式体操和游戏等。

体育教育《学校体育学》知识点

体育教育《学校体育学》知识点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

体育教学:是在学校与体育教师的共同参与下有目的、有计划的体育认真、身体练习、情感和交往活动体育教学目标:是学生在体育教学的实际情景中预期产生的学习结果或学习活动预期要达到的标准体育教学内容:是那些以体育教育为目的,以身体练习、运动技能学习和教学比赛等为形式,经过组织加工后的,可以在教学环境下进行的内容总称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采取的教与学方式的总称语言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各种形式的语言,指导学生掌握学习内容,进行练习的方法讲解:是教师给学生说明教学目标、动作(练习)名称、动作要领、动作方法、规则与要求等,指导学生进行运动技能学习,掌握运动技能的方法口头评价:是指按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行为表现、练习完成的情况以口头方式进行评价的方法直观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实际的演示或外力帮助,借助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肌肉本体感觉器官来直接感知动作的方法动作示范:是教师或教师指定学生以具体动作为范例,使学生了解动作形象、结构、要领的方法完整法:是指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与段落、完整地传授某种运动作的方法分解法:是将完整的动作技术,合理地分解成几个部分与段落、逐个进行教授,最后完整教授动作技术的方法教案:教案亦称课时计划,是体育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所设计出的教学基本结构和过程的书面表达形式体育课程资源:是一切能够支持和拓展体育课程功能的事物的总称课外体育:是在体育课程意外,以健身、保健、娱乐为目的的体育活动,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目的的课余体育训练,以及为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而举办的课余体育竞赛等的总称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指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或有某项运动特长的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对他们进行较为系统的训练,旨在全面发展他们体能和身心素质,提高某项运动的技术水平,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制定体育目标应考虑的几个因素:1.学生的需要2.社会的需要3.体育学科的功能与发展学校体育目标:学校体育目标为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健康,使学生能较为熟练地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形成运动的兴趣、爱好和坚持锻炼的习惯;培养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提高少数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体育课程的特点:1.体育课程是运动认知性课程2.体育课程是生活教育课程3.体育课程是情意类课程4.体育课程是综合性课程体育课程标准制定的理念: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促进学生健康发展2.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3.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学会学习4.激发运动兴趣,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1.身体直接参与2.体力与智力活动相结合3.身体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1.整体性2.连续性3.层次性体育教学内容的特点:1.身体运动性2.健身性.3娱乐性4.非阶梯性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1.根据体育教学目标2.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3.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4.根据教师条件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整体性、启发性、灵活性讲解的要求:1.要明确讲解的目的2.讲解内容要正确3.讲解生动形象,精简扼要4.讲解要具有启发性5.注意讲解的时机与效果动作示范动作要求:1.要有明确的目的2.示范要正确 3.正确选择动作示范的位置与方向 4.示范与讲解有机结合完整法要求:1.直接运用2.强调重点3.降低难度4.改变练习的外部条件P120编写体育课程教案应考虑的问题:1.确定课的目标2.根据单元教学计划的安排选定教学内容3.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步骤4.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组织及措施5.对课中各种活动时间进行恰当的安排和分配6.教案力求简单明了体育课程资源的特点:1.多样性2.潜在性3.多质性课外体育活动的性质与特点:1.目的任务的多向性2.活动内容的多样性3.组织形式的灵活性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1.全校性活动和年纪活动2.班级活动和小组活动3.俱乐部活动4.小团体活动5.个人锻炼活动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一般训练的特点:1.提高运动成绩是主要目标2.承担较大的运动负荷3.训练内容手段的有机联系。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教学内容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教学内容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学校体育学历史演变一、学校体育学的历史1.西方体育发展1632年夸美初斯《大教学论》1693年洛克《教育漫画》绅士教育思想1760年卢梭《爱弥尔》自然教育思想,首先使用了“体育”一词2.古希腊:苏格拉底—对活法、产婆术柏拉图—《身心调和论》、《理想园》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并论证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二、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夏—(学校名称):校、序、庠目的:为政尚武内容:礼仪教化商—大学、序西周—国学、乡学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乐射御为体育)1903年从洋务运动开始近代学校体育形成(因为开设了体操课)1917年毛泽东《体育之研究》1923年将“体操科”一词改为体育课1951年强调增加人民体育1952年《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计划》1954年【劳卫制】公布了《准备劳动与保卫祖国制度》国民体育标准1956年颁布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1956年—出版了第一部中小学体育教材1957年第一个教育方针,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1979年粉碎了“四人帮”在江苏扬州召开学校体育教育会议,里程碑《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1990年,改为《学校体育工作条例》2001年进行了第八次课程改革年级——(改为)水平小学每两个年级为一水平,初中为水平四,高中为水平五200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第二章学校体育学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发展主要体现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体能1.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2)提高身体机能能力,促进健康水平提高;(3)提高身体运动能力,全面发展体能;(4)增强人体适应能力和身体抵抗力。

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1)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2)根据学生身体机能的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3)根据学生体能发展的敏感期,合理安排身体练习。

2.体育活动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1)促进智力发展;(2)促进情绪情感的健康发展;(3)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进取心;(4)形成积极的个性特质,完善人格。

第4章 《学校体育学》考点

第4章 《学校体育学》考点

第四章《学校体育学》考点一、名词考点1.学校体育:学校体育是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2.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3.体育课程规划:体育课程规划就是体育课程工作者根据学校教育和体育目标制定体育课程目标、设计体育课程方案、制定体育课程标准和编写体育教材的过程。

4.体育课程实施:体育课程实施是根据体育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课程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和所指导的教学原则、评价建议等,参照所选用教科书的体系结构、内容材料,呈现方式等,结合体育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经验、风格,从学生学习水平、志趣、习惯以及教学的设备、资源、环境等条件出发,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践显现体育课程本质、体现体育课程价值、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综合过程。

5.体育课程资源:体育课程资源是一切能够支持和拓展体育课程功能事务的总称。

6..体育教学:指在教师指导和学生参加下,按照教学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

7.体育教学要素:也称“体育教学因素”,是指构成体育教学活动的几个相关的部分。

通常分为教师、学生、体育教学内容和体育教学手段(物质条件和组织方法)。

8.体育教学内容:指为实现体育教学任务而选用的体育基本知识和各种身体练习总称。

9.教材排列:指将教学内容按一定方式处理后,排出一种程序式系列。

以教材内容顺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按年级依次出现的,称为直线式排列;同教材在各个年级反复出现的,称为螺旋式排列;用直线式和螺旋式混合交错的,称为混合式排列。

10.教学目标:指学习者在教学终结时应做到什么或获得什么特定能力和一种明确的陈述。

11.重点:体育课教案中重点的涵义有两种。

其一是教材重点。

它是指身体练习的主要部分,即某一个身体练习的技术关键或技术环节的重要连接部。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学校体育学历史演变一、学校体育学的历史1.西方体育发展1917年毛泽东《体育之研究》1923年将“体操科”一词改为体育课1951年强调增加人民体育1952年《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计划》1954年【劳卫制】公布了《准备劳动与保卫祖国制度》国民体育标准1956年颁布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1956年—出版了第一部中小学体育教材1957年第一个教育方针,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1)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2)根据学生身体机能的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3)根据学生体能发展的敏感期,合理安排身体练习。

2.体育活动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1)促进智力发展;(2)促进情绪情感的健康发展;(3)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进取心;(4)形成积极的个性特质,完善人格。

第三章学校体育学目标一、学校体育学目标的依据1.社会需要(政策、制度)2.学生发展需要3.学科发展的需要●学校体育可分为:教学、锻炼、竞赛、训练二、(是什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总目标7个、领域目标4个、水平目标5个)领域目标:①运动参与水平目标:①小学每两个年级(6)要保证必要的物质条件;(7)加强领导,科学管理。

第四章学校体育制度政策与管理制度与政策:一、体制——体质健康标准与监测制度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按年级划分测试基本指标:✍形态(身高、体重)✍机能(肺活量)✍身体素质(50米跑、坐位体前屈等)✍关于学生体质健康检测方法✍所以学生要实行年度报告✍学习体育工作评估标准4.2016.5国务院下发《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民发展意见》“27号文件”第五章体育课程与教学一、学校体育健康课程:1.(学校体育)定义: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②③增强社会适应能力④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制定(一).内容广义:体育知识、健康知识技能实践(二)如何运用好体育健康课程标准?1.理念(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4)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5)根据课程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第六章体育教学方法1.定义:体育教学方法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学校体育学知识要点重点总结

学校体育学知识要点重点总结

第一篇学校体育基本问题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一节学校体育与学生身体发展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习潜能、学习积极性、认知能力直接制约与影响学校体育的效果和质量。

一、认识学生的身体发展1.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的主要特点(身体形态是身体外部形状和特征,一般是由长度、围度、体重及其相互关系来表现的,身体形态发育主要受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影响)2.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的主要特点(神经系统、骨骼肌肉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3.学生体能发展的主要特点(根据学生体能增长速度的特点和增长速度的基本趋势,可将学生体能的发展分为快速增长期、慢速增长期、稳定期和下降期。

在体能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存在一个连续的增长速度较快的时期,而且还有一个体能发展的敏感期,即体能增长较快的年龄阶段,称为体能发展的敏感期。

)二、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2.全面发展体能3.提高机能水平4.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三、学校体育中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1.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2.根据学生身体技能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第二节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发展一、认识学生的心理发展学生心理发展是学生个性心理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主要包括学生的认知发展、情感和意志发展、个性发展三个方面。

.1.认知发展的特点(感知、注意、思维)2.情感与意志的发展(情感、意志)3.个性发展的特点(个性是指个人整个的面貌;包括个性特征和个性倾向性两方面)个性心理特征是由气质、性格和能力三个方面的因素组成,其中气质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性格主要主要是由环境和教育影响决定的,气质和性格共同对一个人的能力产生影响。

能力的发展有块又慢,不同个体有高有低)个性倾向性是由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构成。

二、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1.促进智力与能力的发展2.调节情绪,缓解心理压力3.有助于情感的发展4.锻炼意志,增进进取心5.培养与形成健康的个性三、在学校体育中提高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基本要求1.把心理发展渗透到学校各项体育活动中2.激发运动动机,培养运动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3.认识和尊重个性差异,发展学生个性第三节学校体育与学生社会适应.一、认识社会适应及社会适应能力1.社会适应2.社会适应能力及社会化二、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1.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交往能力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及抵抗挫折的能力3.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规范及协作精神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三、.学校体育中加强学生适应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1.营造民主的体育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2.优化学校体育环境,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空间3.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4.广泛开展学校体育竞赛,培养竞争与协作意识第三章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第一节学校体育的结构学校体育是指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学校体育学历史演变一、学校体育学的历史1.西方体育发展1632年夸美初斯《大教学论》1693年洛克《教育漫画》绅士教育思想1760年卢梭《爱弥尔》自然教育思想,首先使用了“体育”一词2.古希腊:苏格拉底—对活法、产婆术柏拉图—《身心调和论》、《理想园》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并论证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二、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夏—(学校名称):校、序、庠目的:为政尚武内容:礼仪教化商—大学、序西周—国学、乡学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乐射御为体育)1903年从洋务运动开始近代学校体育形成(因为开设了体操课)1917年毛泽东《体育之研究》1923年将“体操科”一词改为体育课1951年强调增加人民体育1952年《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计划》1954年【劳卫制】公布了《准备劳动与保卫祖国制度》国民体育标准1956年颁布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1956年—出版了第一部中小学体育教材1957年第一个教育方针,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1979年粉碎了“四人帮”在江苏扬州召开学校体育教育会议,里程碑《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1990年,改为《学校体育工作条例》2001年进行了第八次课程改革年级——(改为)水平小学每两个年级为一水平,初中为水平四,高中为水平五200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第二章学校体育学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发展主要体现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体能1.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2)提高身体机能能力,促进健康水平提高;(3)提高身体运动能力,全面发展体能;(4)增强人体适应能力和身体抵抗力。

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1)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2)根据学生身体机能的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3)根据学生体能发展的敏感期,合理安排身体练习。

2.体育活动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1)促进智力发展;(2)促进情绪情感的健康发展;(3)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进取心;(4)形成积极的个性特质,完善人格。

《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

《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

《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第一章:1:学校体育学:是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

其研究对象是学校体育的基本原理学校体育学的内容主要有:学校体育概述、学校体育的目的与任务、学校体育的组织领导与管理、体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学校课余体育竞赛、体育教师以及学校体育工作的计划与评价等十章。

2:终身体育:人能在一生中所从事的体育活动和受到的体育教育的总和。

3:健康:4:六艺:礼、乐、射、御、书和数,其中射,御,乐是体育。

5:学生身体发展的主要特点包括:学生身体形态发育学生身体机能发育学生体能的发展6: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2)、提高机能水平,全面发展体能3)、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7:学校体育结构的三大要素:一)、运动教育:1、体育与健康课程 2、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3、课余体育训练4、课余体育竞赛二)、健康教育(营养、卫生、保健)三)、教育活动和家庭中的体育8: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1)学校体育目的; 2)学校体育目标3)体育课程与教学目标、课外体育活动目标、课余体育竞赛目标、课余体育训练目标等。

9: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正常生长发育,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

与学校各种教育相配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促使其成为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

10:学校体育总目标: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健康;能较为熟练的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形成运动的兴趣、爱好和坚持锻炼的习惯;培养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提高少数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第二章:1:体育与健康课程领域目标:1)、运动参与目标 2)、运动技能目标 3)、身体健康目标4)、心理健康目标 5)、社会适应目标2:体育课程标准制定的理念: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学校体育学历史演变一、学校体育学的历史1.西方体育发展1632年夸美初斯《大教学论》1693年洛克《教育漫画》绅士教育思想1760年卢梭《爱弥尔》自然教育思想,首先使用了“体育”一词2.古希腊:苏格拉底—对活法、产婆术柏拉图—《身心调和论》、《理想园》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并论证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二、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夏—(学校名称):校、序、庠目的:为政尚武内容:礼仪教化商—大学、序西周—国学、乡学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乐射御为体育)1903年从洋务运动开始近代学校体育形成(因为开设了体操课) 1917年毛泽东《体育之研究》1923年将“体操科”一词改为体育课1951年强调增加人民体育1952年《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计划》1954年【劳卫制】公布了《准备劳动与保卫祖国制度》国民体育标准1956年颁布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 1956年—出版了第一部中小学体育教材1957年第一个教育方针,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1979年粉碎了“四人帮”在江苏扬州召开学校体育教育会议,里程碑《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1990年,改为《学校体育工作条例》2001年进行了第八次课程改革年级——(改为)水平小学每两个年级为一水平,初中为水平四,高中为水平五200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第二章学校体育学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发展主要体现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体能1.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2)提高身体机能能力,促进健康水平提高;(3)提高身体运动能力,全面发展体能;(4)增强人体适应能力和身体抵抗力。

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1)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2)根据学生身体机能的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3)根据学生体能发展的敏感期,合理安排身体练习。

2.体育活动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1)促进智力发展;(2)促进情绪情感的健康发展;(3)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进取心;(4)形成积极的个性特质,完善人格。

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要求(1)把心理发展渗透到学校各项体育活动中;(2)激发学生运动动机,培养运动兴趣,促进运动参与;(3)认识和尊重个性差异,多渠道发展学生心理。

3.学校体育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1)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交往能力;(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及抵抗挫折的能力;(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规则精神、角色意识和道德规范。

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1)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2)充分利用各种课外体育活动形式,促进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发展。

第三章学校体育学目标一、学校体育学目标的依据1.社会需要(政策、制度)2.学生发展需要3.学科发展的需要●学校体育可分为:教学、锻炼、竞赛、训练二、(是什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总目标7个、领域目标4个、水平目标5个)领域目标:①运动参与水平目标:①小学每两个年级②运动技能分为一个水平③身体健康②初中—水平四④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③高中—水平五三、如何实现学校体育的目标1.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两点法——体育教学和课外锻炼。

→四点法——体育教学、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2.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1)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2)以整体观念开展学校体育工作;(3)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学习与创新的关系;(4)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5)加强学校体育的教学、科学研究;(6)要保证必要的物质条件;(7)加强领导,科学管理。

第四章学校体育制度政策与管理制度与政策:一、体制——体质健康标准与监测制度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按年级划分测试基本指标:①形态(身高、体重)②机能(肺活量)③身体素质(50米跑、坐位体前屈等)●BMI=体重/身高²2.《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方法》-按年龄分来测试二、考试——升学考试制度三、条件——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条件保障制度⑴2002年《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⑵2005年《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标准》⑶2008年《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四、安全——中、小学学校体育安全管理制度五、文件1.2007.5.7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简称“七号文件”2.2012《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53号文件”3.2014教育部出台了《三个通知》①关于学生体质健康检测方法②所以学生要实行年度报告③学习体育工作评估标准4.2016.5国务院下发《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民发展意见》“27号文件”第五章体育课程与教学一、学校体育健康课程:1.(学校体育)定义: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2.特点:(1)体育课程是运动认知性课程;(2)体育课程是生命与生活教育课程;(3)体育课程是情意性课程;(4)体育课程是综合性课程。

3.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生理学(人体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哲学。

4.课程的价值①增进身体健康②提高心理健康水平③增强社会适应能力④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制定(一).内容广义:体育知识、健康知识技能实践(二)如何运用好体育健康课程标准?1.理念(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2.目标(分层次、有条理、抓重点)(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3.设计思路(1)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2)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学习水平;(3)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4)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5)根据课程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第六章体育教学方法1.定义:体育教学方法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2.常用体育教学方法包括:讲解法、示范法、完整法、分解法、预防和纠正错误法、游戏法、竞赛法。

3.如何运用好讲解法?(1)要明确讲解目的;(2)内容要正确,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3)要生动形象,精简扼要;(4)要具有启发性;(5)注意讲解的时机与效果。

4.如何运用好示范法?(1)要有明确的目的;(2)示范要正确;(3)正确选择动作示范的位置和方向;(4)示范与讲解有机结合;(5)要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原理心理图示:眼观察—大脑产生图像(大脑后像)—印象—用语言讲解第七章体育教学组织1.定义: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更有效地组织体育课堂教学,将学生以相对固定的组织形式开展体育学习的方式。

6.体育教学组织内容包括:课堂常规(课前常规、课中常规和课后常规)、队列体操队形运用、分组教学(教学分组和形式)、场地器材的使用、体育骨干的培养和使用。

第八章体育课的类型1.定义:根据课的任务划分的课的种类称为体育课的类型2.体育课的类型包括:新授课、复习课、综合课、考核课。

3.综合课是指既有新授内容,又有复习内容的体育课。

4.如何上好新授课?(1)使学生明确新学内容的作用与基本要求,阐明新内容与旧知识的内在联系;(2)清晰地讲解和准确的示范,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清晰的表象;(3)抓住主要环节,突出重难点;(4)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错误,进行有效地纠正;(5)采用多种练习手段和各种辅助练习。

5.如何上好复习课?(1)提出明确学习目标与要求;(2)精讲多练;精品文档(3)加强个别指导;(4)加大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

6.体育课的结构——指构成一节课的几个部分及其各部分内容的安排顺序、组织教法、时间分配、量和强度等。

7.体育课的结构一般分为准备(开始)部分(7-9分钟)、基本部分(28-32分钟)、结束部分(3-5分钟)。

十.体育课的密度(一般密度)1.体育课密度:是指一节课中各项活动时间与实际上课的比例。

各项活动时间:练习时间、互帮时间、指导时间、组织措施时间、休息时间2.练习密度(运动密度)指一节课中学生的练习时间与实际上课的时间的比例。

(不低于35%-40%)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