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次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三次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极为密切。在一定条件下,产业结构是经济增长的基础,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根本因素之一,而经济的增长将导致产业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动本文将先进行二者关系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分析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现状,并对我国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的思路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三次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发展

一、文献回顾

在西方经济增长理论中,许多经济学家就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其中有代表性的经济学家有:库兹涅茨、钱纳里和罗斯托。库兹涅茨提出的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中就把经济结构的快速变化作为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i早在1949 年库兹尼茨(Kuznets, 1949) 论述国民收入的度量问题时就提出, 一个国家国民收入的度量必须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去衡量, 而一个经济的产业结构又是由其生产方式所决定的。为此, 库兹尼茨(Kuznets, 1957) 用50 个国家的经验数据进行比较后发现, 制造业部门的增加将伴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因此, 有必要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去研究和分析经济增长。钱纳里(Chenery, 1960) 通过分析部门增长的决定要素出发, 并利用51 个国家的经验数据说明, 当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发生变化时, 服务行业和农业变化最小, 而制造业增长最大, 由此提出产业增长的模式, 并认为这种工业化模式能使资源得到最优配置。

二、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正如库兹涅茨将产业结构的快速变化作为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一样,认为现代经济增长的本质就是产业结构的变化。因为产业结构的合理性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而且因产业结构的升级而获得的结构效应也能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经济的增长会导致需求结构的变化和调整,这又会对产业结构提出更高要求。因此产业结构必须与经济发展的水平相适应, 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 必然会打破原有的均衡, 导致产业结构发生相应的改变。合理的产业结构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它将促使经济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将影响甚至阻碍经济的增长。成功的经济发展都是在一次次产业结构的合理变动后所取得的。产业结构的合理及时变动,可以促进经济的快速、稳定的增长因此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有着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

表3.1 1992~2010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生产总值及其比重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网站)

由以上表很清晰可见:第一,第一产业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持续下降,由1992年的21.79%迅速下降到了2010年的10.18%,仅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10;第二,第二产业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在近20年虽有反复,但变化不大,在46.5%的均值水平上波动;第三,第三产业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快速增长,由1992年的34.76%增长到了2010年的42.97%,我认为这与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三、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情况

ii世界银行在每年出版的《世界发展报告》中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即人均GNP)把全世界国家和地区分为三种类型:高收入国家(地区)、中等收入国家(地区)和低收入国家(地区)。按照《2000/2001年世界发展报告》1999年的数据资料,低收入国家人均GNP为755美元或以下,加权平均水平为410美元;中等收入国家的人均GNP为756-9265美元,加权平均水平为2000美元;高收入国家的人均GNP为9266美元及以上,加权平均水平为25730美元。其中:中等收入国家又分为下中等收入国家和上中等收入国家。下中等收入国家的人均GNP在756-2995美元之间,加权平均水平为1200美元;上中等收入国家的人均GNP在2996-9265美元之间,加权平均水平为4900美元。2009年我国的人均GDP为iii3761美元,我国已经达到中等收入国家的小康水平,但是我国还处在发展中国家之列,并离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还有很大距离。

我国的产业划分是如下: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产业革命往往是由

于制造业的革命引发的一场导致三大产业全面变革;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具体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交通运输辅助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等。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科学研究业等。第四层次: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和军队、警察等。

表3.2 2003年三次产业收入的国际比较

(资料来源:徐平华《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中国产业政策选择》《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7年第10期)

对表3.2进行简单分析,从总量来看,第三产业产值在GDP中所占比重明显偏低。目前,绝大部分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比重在70%左右,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在50%左右,而我国的第三产业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持续增长仍然没有超过45%。

四、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次产业结构渐趋合理,总体符合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一)第一产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业相对于工业来说发展缓慢,再加上本来就基础薄弱,这一直是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问题。农业生产的技术落后,不断发展的工业对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没有起到很大帮助,在实际的生产中现代化程度低,使得农业生产没有形成高效、节能的体系,没有形成标准化的生产方式。而且,农、林、牧、渔没有全面发展,iv以2009年为例,林业的生产总值为2359.4135亿元,渔业生产总值为5626.442138亿元,牧业的生产总值19468.35665亿元,农业的生产总值30611.072534,在农业、林业、渔业和牧业的总产值60361.014471亿元中的占比分别为7.71%、9.32%、32.25%及50.71%,这充分体现了我国第一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性。同时各地的农业发展情况很不平衡,并且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地区比较优势,未能形成有鲜明特色的农产品区域布局结构。

(二)第二产业存在的问题

第二产业中的工业“大”而不“强”。我国长期处在全球价值链低端,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和形成一定发展规模的大多数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或者高能耗的产业,这些使得我国工业品产品附加值低、能耗大,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有的还给环境带来了污染,这不利于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而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在工业生产在技术上落后,缺少国际一流的工业企业,企业的创新能力差,没有形成有效地产学研体系,使得企业没办法在国际市场上品质及产品差异化的激烈竞争中取得优势,只能靠低成本维持微薄的收益。并且我国的很多工业产业分散程度较高,集中程度较低,这不利于形成规模经济,使得产业资源利用效率低,导致规模经济效应无法实现,最典型的就是我国的汽车行业。

(三)第三产业存在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