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实现中国梦的制度基础

合集下载

两个一百年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两个一百年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两个一百年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两个一百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这是中国梦的第一个宏伟目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的第二个宏伟目标。

实现中国梦的实践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基础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制度基础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动力基础就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国家不断地向前发展,社会不断的在进步,先富裕的要起到带头的作用。

为什么要有中国梦(一)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我们民族文化的深厚基础中华民族是一个从不缺梦想的民族。

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描绘了小康社会和大同理想,让人动容。

《礼记·礼运》中描绘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guān)、、、、、者皆有所养”这样一种理想社会。

我们党提出的“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要求不正是2000年来的中国人梦想的实现吗?这“五有”里面包含着无数中国人的梦想,是我们在2020年要实现的目标。

这“五有”实际上包含着更远大的梦想。

在2020年的基础上,我们再用10到15年的时间做到“五应”:学有应教、劳有应得、病有应医、老有应养、住有应居。

在“五应”的基础上,再奋斗10到15年,到新中国建立100周年时做到:学有优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老有乐养、住有宜居。

这“优、多、良、乐、宜”五个字恰恰就是我们更高一级的梦想。

(二)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理想和夙愿有了这些可歌可泣的梦想,有了为梦想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历史时刻。

党的十八大指出: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付出了最大牺牲,书写了感天动地的壮丽史诗,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016实现中国梦考题

2016实现中国梦考题

1.2012年11月29日,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率领中央政治局常委参观()展览之后,第一次就“中国梦”展开阐述。

(单选 )A《复兴之路》B《强国之路》C《新丝路》D《一带一路》2.()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 (单选 )A胡锦涛B温家宝C习近平D李克强3.实现中国梦必须(),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

(单选 )A走中国道路B弘扬中国精神C凝聚中国力量D坚持社会主义道路4.十八大报告讲建党100年的目标,是强调现阶段我们的任务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单选 )A2010年B2018年C2020年D2028年5.从()讲,中国道路有其形成和发展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

(单选 )A形态构成B宏观规定C实践领域D基本要求6.中国道路有其形成和发展的(),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当代中国最大的国情,它是中国道路的出发点。

(单选 )A总依据B总布局C总任务D总战略7.中国道路的(),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单选 )A总依据B总布局C总任务D总战略8.中国道路有其(),即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

(单选 )A现实的实践依据B明确的主题内涵C开创性的标志D阶段性的前进进程9.中国道路有其(),即20世纪70年代末的“成功开创”,世纪之交的“成功推进”,21世纪的“成功坚持和发展”。

(单选 )A明确的主题内涵B开创性的标志C现实的实践依据D阶段性的前进进程10.()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不懈奋斗精神,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贞刚毅精神。

(单选 )A团结统一B爱好和平C勤劳勇敢D自强不息11.()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具有忠实于民族整体利益、维护国家统一的价值取向,具有各个民族和睦相处、友好相待、共赴国难、共渡难关的优良传统。

实现中国梦,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实现中国梦,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GUANZHU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2014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199人,候补中央委员164人。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

党的十八大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列席了会议。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习近平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

一致认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内改革发展任务极为繁重,中央政治局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战略定力,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各项工作,注重从思想上、制度上谋划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战略性、全局性、长远性问题。

中央政治局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积极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基本完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各方面工作取得新成效,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打开新局面。

全会高度评价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法治中国建设参考文献

法治中国建设参考文献

法治中国建设参考文献中国法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政府的坚定决心。

为了进一步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中国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为法治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一、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意义法治中国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法治中国建设的意义在于:1.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法治是一种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安排,通过依法治国,可以确保人民权益的平等和公正。

只有在法治的保护下,社会中的各个利益主体才能享有平等的法律权益,才能在法律的框架下公平竞争,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2. 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法治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法治建设可以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发生。

只有在法治的保护下,社会成员才能有序地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才能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减少犯罪和违法行为的发生,保持社会的稳定和谐。

3. 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法治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法治建设可以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推动市场的有序竞争。

法治还可以规范社会行为,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二、法治中国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路径法治中国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治社。

依宪治国,是指国家的一切权力行使都必须以宪法为依据;依法执政,是指国家的执政活动都必须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依法行政,是指政府的行政行为都必须在法律的限制下进行;依法治社,是指社会成员的行为都必须在法律的规范下进行。

为了实现法治中国的目标,中国政府采取了以下的建设路径:1.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法治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因此,政府需要加强对法治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全民的法治意识。

这可以通过宣传法律法规的内容和精神,普及法治知识,加强法治教育,提高全民的法治素养。

中国梦的制度保障

中国梦的制度保障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SOCIALISM Sep.,2020No.3(Gel.102冤2020年9月第3期(总第102期)中国梦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培育了近代中国人的共同体意识。

这个伟大的梦想转化为一个个具体的目标,在每个阶段指引着中国的实践。

以中国梦为目标探索构建的现代国家制度体系能够保障中国梦得以真正实现。

一、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保障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梦想2012年11月29日,在党的十八大闭幕两周后,习近平总书记和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提出了中国梦。

从此,中国梦成为高频词汇,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提及中国梦达600多次。

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到中国梦时指出,国家和我们每个人一样,都有自己的梦想,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近代中国的衰落让中国梦萌芽在《复兴之路》展览上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让我们得以追寻复兴之路的起点,也即中国梦的起点。

1840年鸦片战争,让中国经历了丧权辱国的耻辱,与20多个国家签订不平等条约,让中国从宗主国沦为半殖民地。

这种挫败感促使当时中国的仁人志士投身于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大业之中,中国梦由此萌生。

自此,中国再也不是那个处于相对封闭的天下秩序当中的天朝,人们开始把中国置于全球背景中,也正是因为如此,文明有了优劣之分,而划分文明优劣的标准是富和强。

现代性的入侵,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步伐。

向西方学习成为当时中国开明人士一致认同的富强路径,但学什么在各个时期又有不同的认识。

开始是学习兵器、工业,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向外国购买武器、轮船,意图通过增强军事实力来保障中国的国际地位。

在甲午战争失败之后,这种愿望破灭,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的学科分类法,用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代替中国传统教育中的修养和道德,改革教育制度和考试制度。

同时,反观日本的政治制度,认为要实现富强赶上西方,就要采取君主立宪制。

十八项核心制度主持词

十八项核心制度主持词

十八项核心制度主持词一、引言十八项核心制度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安排,对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十八项核心制度展开全面评估,并分析其深度和广度,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一重要议题。

二、核心制度的概念与意义核心制度是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基础、支撑和保障性作用的一系列制度安排。

这些制度包括党的领导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当家作主制度、社会主义法治制度、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制度等。

这些制度旨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实的制度基础。

十八项核心制度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这些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进行伟大事业、进行伟大事业的科学理论和实践总结。

这些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这些制度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具有历史和现实的重要意义。

三、从简到繁探讨核心制度1. 党的领导制度党的领导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制度安排。

党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成功实现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党的领导制度旨在保证党的正确领导,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推动党领导的群众路线贯彻落实。

在实践中,党的领导制度体现了党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和水平。

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和特点。

这一制度不仅确保了人民的民主权利,而且在实践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成为决策和民意表达的重要渠道。

3. 社会主义法治制度社会主义法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的制度安排之一。

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也是人民权益保障的重要手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制度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以全面依法治国为基本方略,以宪法为核心,以法治国家建设为基本目标,以立法为主要手段,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主体框架。

4.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4.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二个阶段,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到那时:①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②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③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④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第二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设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实现措施:
(1)我们要贯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不移全面,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9方面举措)
①为中国人民谋幸福②为中华民族谋复兴③伟大斗争④党的建设⑤伟大事业⑥党的建设
时代前列 主心骨 领导核心
三、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总目标:
围绕建设的宏伟目标,党的十九大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1)第一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
点睛1:“在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这是因为历史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党始终是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党始终是坚强的领导核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重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重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重点绪论一、基本概念1、新时代新时代是我们理解当前所处历史方位的关键词。

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2、中国梦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

它凝结着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承载着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昭示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

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

只有每个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3、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人们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等方面品质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风貌,是促进个体健康成长、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

4、法治素养法治素养是指人们通过学习法律知识、理解法律本质、运用法治思维、依法维护权利与依法履行义务的素质、修养和能力,对于保证人们尊崇法治、遵守法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基本问题1、大学生如何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大学生应该以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为根本要求,夯实综合素质基础,着力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展现新的风貌、新的姿态,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2)大学生要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不仅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而且要努力提高法治素养。

这就需要进一步学习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运行机制,整体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的精髓,培养法治思维,尊重和维护法律权成,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努力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_中国梦_的内在张力结构解读_孙帅

_中国梦_的内在张力结构解读_孙帅

摘要:“中国梦”是具有内在张力结构的理论体系,从内涵上,“中国梦”的主体定位与本体定位都统一于人民群众,“中国梦”实现了情感理想与理性认识的统一。

从特征上,“中国梦”实现了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民族性与开放性的统一;从功能上,“中国梦”实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中国梦”的内涵、特征以及功能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脉相承性,体现了唯物史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新发展。

关键词:中国梦;内涵;特征;功能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544(2014)10-0014-04“中国梦”的内在张力结构解读*孙帅(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北京100084)“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主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力量。

“中国梦”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优势,强调了价值引导的规范作用。

“中国梦”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梦想追求,“中国梦”实现了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结合。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

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走中国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中国梦”的制度基础;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要坚持中国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坚持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中国梦”的精神导向;要实现“中国梦”还必须要汇集中国力量,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这是“中国梦”的力量源泉。

“中国梦”是价值理想与价值规范相统一的理论体系,“中国梦”内涵丰富、逻辑严谨。

本文将从内涵、特征以及功能方面,解读“中国梦”的内在张力结构。

一、“中国梦”的内涵“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梦,“中国梦”的实现主体与目的本体都是中国人民,“中国梦”实现了国家理想与人民利益的统一,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平衡,“中国梦”实现了主体定位与本体定位的统一。

中国共产党的三件大事与中国梦

中国共产党的三件大事与中国梦

中国共产党的三件大事与中国梦作者:戴茂林来源:《党政干部学刊》2014年第02期[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件大事是奠定了实现中国梦的制度基础,第二件大事是开创了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中国共产党当前的第三件大事。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第三件大事[中图分类号]D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4)02-0004-03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就是一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历史。

在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中,一些重要节点上的重大成就和重要决断,必然成为彪炳史册的大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的第三件大事。

一、中国共产党在90年的奋斗历程中完成和推进的大事,从不同视角既可以概括为三件也可以称之为两件胡锦涛在201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讲话中说:“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不难看出,胡锦涛在建党90周年之际关于中国共产党三件大事的论述,是侧重于从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历程分为三个历史时期进行了三次革命的视角所作出的概括,指出了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新时期领导人民不懈奋斗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这三件大事也是中国共产党90年来壮丽史诗的集中体现。

习近平于2013年10月23日在同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逻辑及意义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逻辑及意义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逻辑及意义汪 宗 田 李 霞 玲提 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着丰富而深刻的科学内涵、内在逻辑和重要意义。

就内涵而言:“全面”是核心,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质是发展问题,关键在建成;全面深化改革,关键在于“深化”;全面依法治国,要抓住“总目标”, 突出“党的领导和宪法权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全面从严治党,要害在“严”。

就内在逻辑而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动力;全面依法治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制度保障;全面从严治党为实现中国梦锻造坚强领导核心。

就其意义而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实现中国梦的行动指南,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关键词:四个全面 内涵 逻辑 意义作者汪宗田,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副院长;李霞玲,女,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武汉 43007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其丰富的科学内涵,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四个全面”科学内涵,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科学内涵(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经过30多年的理论和实践发展,从小康社会、全面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内涵不断丰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内涵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质是发展问题。

在发展进入新阶段,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发展的主要65“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逻辑及意义内涵是追求效益、质量、可持续、健康的发展;抓住发展中存在的而突出矛盾,瞄准经济、社会和人的素质全面提升,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靠科技力量,劳动者素质提高,实现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型。

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

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

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作者:吕聪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34期【摘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制度基础;是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

【关键词】依法治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讨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若干问题,这是继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又一次重大盛会,将对我国乃至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会上指出: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

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大框架进行,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才会不被错误思想所左右,不受制于人,才能保证方向不偏离、规定不走样。

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浅谈“中国梦”

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浅谈“中国梦”

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浅谈“中国梦”摘要“中国梦”及实现“中国梦”是党在十八大以来特别重视的一个内容,“中国梦”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再升华,本文将对“中国梦”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解读, 这既是带领我们实现“中国梦”走向民族富强的需要,又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不断进行开拓创新的需要。

毛泽东同志领导党和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的“中国梦”,并初步探索到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邓小平同志带领党和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人民生活不断富足,大踏步的实现了改革富裕的“中国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党领导人民,在新形势下成功推进中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了和谐发展的“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中国梦”,植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土壤,继承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复兴梦”,立足“两个百年”具体目标,是近代以来民族复兴思想精华的高度升华和概括,是对民族复兴的高度自信,体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

综上所述,“中国梦”及其实现路径探究,就是本着逻辑和历史相符合的原则,寻找“中国梦”概念以及“中国梦”的实现路径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使人民更能理解“中国梦”以及“中国梦”的实现路径的马克思主义本质属性。

首先,实现“中国梦”要时刻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在理论上坚定历史唯物主义信仰,同时在实践中践行历史唯物主义;其次,要清楚实现“中国梦”的具体途径,即: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坚持改革开放,以中国精神为支撑,再经过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最终共圆“中国梦”。

关键词:中国梦;历史唯物主义;目标;理想;人民梦;国家梦;世界梦“中国梦”从最初的提出到最终的实现,是唯物史观中国化的科学结晶。

“中国梦”是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的统一,符合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中国梦”是历史规律性和历史选择性的统一 ,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中国梦”是兴国之要和兴国之魂的统一 ,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中国梦”是强国之梦和强军之梦的统一,体现了富国强军的历史辩证法;““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如何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如何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如何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何谓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那如何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实现民族复兴,实现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实现贯穿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一条主线。

为了实现这一伟大梦想,多少仁人志士奔走呼号、上下求索,多少英雄儿女冲锋陷阵、抛洒热血。

今天我们所追求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变革中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这就是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这一伟大梦想,视野宽广、内涵丰富,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和发展要求,是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显然,这一美好又现实的伟大梦想,不仅仅是国家的梦想、民族的梦想,而且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

这个梦想,使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生活的机会。

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密切相连,个人的机会与社会的进步密切相关。

30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不仅使我们的国家真正地活跃起来、发展起来、繁荣起来,使我们的民族空前地团结起来、振奋起来、兴旺起来,而且为每个社会成员创造了更好的发展环境,提供了实现人生价值和人生出彩的良好机会。

改革的社会,为每个劳动者和建设者提供了发挥聪明才智、施展才能本领、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

只要我们抓住机会、积极参与、勇于竞争,在实践中提升能力、增长才干,就不仅能创造优裕的物质财富和生活条件,而且能创造更大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开放的社会,不仅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更加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提升民族形象的条件,而且为每个有志者提供了更加有利于自身发展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

可以说,在开放的时代,任何一个平凡的岗位都可以使人生出彩,关键就在于我们是不是怀揣梦想、能不能抓住机会、有没有奋斗精神。

实现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本路径。

今天,我们有了实现中国梦的坚实基础和有利条件,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我们党经过90多年的奋斗、积累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探索、创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为壮丽的愿景。

这一愿景凝聚了中华民族几代人的奋斗和追求,体现了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本篇论述将从历史背景、内涵与意义、路径选择、战略布局等方面,详细探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复杂学习知识点。

历史背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背景,离不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热爱和平、勤劳智慧、勇敢善战的民族。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建立了众多的伟大帝国。

然而,在19世纪中叶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朽,中国逐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民族危机、人民苦难,成为那个时代的主旋律。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应运而生。

从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一系列惨痛的历史事件中,中华民族认识到了自己的软弱和落后,开始觉醒。

一批又一批的民族英雄和先进分子,如林则徐、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内涵与意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其内涵主要包括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国家富强,是指我国在经济、科技、国防、文化等各个方面,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成为世界的强国。

民族振兴,是指中华民族在世界上重新崛起,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人民幸福,是指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享有更加充分的民主、法治、教育、文化等权益。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意义,首先在于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这是我们走向民族复兴的起点,也是我们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基础。

其次,实现中国梦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同时,实现中国梦也是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贡献。

路径选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径选择,关键在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如何理解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如何理解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如何理解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对于夯实国家治理的制度基础和思想道德基础,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 1)法治和德治对社会成员都具有约束作用,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也都具有必须遵守的性质,但约束作用的内在要求和表现形式不同,行为人违反两种规范以后承担的后果也不相同。

①法治发挥作用要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主要依靠法律的预测作用、惩罚作用、威慑作用和预防作用对公民和社会组织的行为进行约束,并对违反法律的行为追究法律责任。

②德治发挥作用主要通过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俗、社会舆论等进行道德教化,并对违反道德的行为进行
道德谴责。

( 2)法治和德治的实现方式和实施载体不同。

①法治主要依靠制定和实施法律规范的形式来推进和实施,国家要保护什么、不保护什么,倡导什么、禁止什么,都得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实行法有禁止不得为,体现的是规则之治。

②德治主要依靠培育和弘扬道德等途径来推进和实施,道德是内心的法律,以价值、精神和理念等形式表现出来,引导人们自觉地在行动上符合道德才可为,违反道德不可为。

如何实现中国梦论文

如何实现中国梦论文

如何实现中国梦论文参考材料:克里希那穆提《最初和最终的自由》白岩松《用理想和现实谈谈青春》祁斌《未来十年中国经济转型与突破》我记得温家宝曾在同济大学的演讲中说,一个国家的进步和发展,要靠三个方面第一是人,人才、人的智慧和心灵,第二是靠能够调动和发挥人们积极性和创造活力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

第三要靠科学技术和创新的能力,而这三者都离不开人,离不开人才,也都离不开现代大学的培养。

以此展开话题,先谈谈第一点,也是最根本的一点,人的因素。

首先,中国梦在其精神意义上是什么?是一个自由,民主,幸福的社会。

自由和民主一直是比较敏感的词汇,但我从不认为问题是在于政治制度上,要求制度的改革是自顶向下,由外而内,而真正的变化是需要自底向上,由内而外的。

中国是一个从内心深处不自由的国家。

因为自己对自己的束缚。

我们能解放我们自己吗?能解放自己才是最重要的第一步。

在学校也同样如此,你敢于创意么?敢于接受周围的不理解和嘲讽么?那就去做吧。

一个人最终的裁判是自己。

在我的生活里,很多人都活在别人的眼睛里。

总想去讨别人的欢心,没必要,每个人都无法扮演别人扮演很久的角色。

还是要努力地去做自己。

民主在哪里?在我们和身边每一个人的关系里。

你能聆听别人刺耳的声音吗?你能接受别人不同的意见吗?民主是从生活中开始,从每一个宿舍开始。

自由在哪里?在你对自己的正确的认识,在你对自己生活忠于理想的选择。

活在别人的目光里,禁锢在社会的评价里的人,被自己的偏见,经历,观念所限制的人,口中叫嚣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

所以我们这一代人,一定要从自己身上去打造自由和民主的基础。

很多人一边追求地位与财富,却又抱怨这个社会功利于拜金,难道这些东西不是我们自己投射出去的吗?社会并不是什么外在的东西,而是我们关系的产物----如果我们是自私自利的,局限的,狭隘的,那么我们就将这些东西反映在与他人的关系里,并由此组成了社会。

你是什么,世界就是什么。

所以我们的问题就是世界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治是实现中国梦的制度基础
无疑,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制度建设,离不开法治保障。

新中国发展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国的进步与中华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法治的同步发展,法治兴则中国兴,法治废则中国危。

法治是实现中国梦的制度基础。

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中国人民为争取建设法治国家,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奋斗。

新中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1954年制定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为社会主义的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与前提。

但是在我国法制建设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严重曲折,特别是“文革”期间法律虚无主义盛行,使得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一度受挫。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等主张,贯彻了邓小平“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等重要思想,使党和国家步入法制建设的正常轨道。

1997年,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把我国的法治建设事业推向新的阶段。

2004年,我国修订宪法,实现“人权入宪”,“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中国宪法的重要条款之一。

2011年3月10日吴邦国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5次提及依法治国,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今天,法治不仅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制度保证,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中国梦的制度基础。

那么,中国梦的
提出对于法治建设提出了哪些要求?当前如何加强法治建设以推进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当前,我们依然要进一步克服法律工具主义与法律虚无主义思想,破除“法律是管老百姓的,与我无关”的官主民辅思想,进一步提升法律权威。

为此要继续推进依法行政与依法执政的深入进行,其重点是强调领导干部的带头尊法护法守法用法意识。

由于长期受封建专制主义思想的影响,在社会生活中各式封建家长制作风还很严重,不少领导干部在工作中缺乏应有的法律意识与法律能力。

因此,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要强化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做到人人都是法律的臣仆,人人都对法治有敬畏之心、忠诚之感、守护之责。

法治乃规则之治、良法之治。

当前,社会不公平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有些还很突出甚至还很严重,这些现象的形成虽然有众多的历史原因,但已经成为当前影响社会公正、人民幸福的主要因素。

例如,当前的户籍制度、退休制度、教育制度、劳教制度等,都不同程度地形成了对国民不合理的差别待遇,与法治所主张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相去甚远。

这一情况直接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长期堆积、积压就容易演化成影响社会稳定与安定的不和谐因素。

党和政府必须关注这类有违法治精神的制度,积极采取措施逐步缩小直至在条件成熟时取消这些制度上的差别对待。

权力的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是民主法制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也是
我国法治建设中的薄弱环节。

为此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强调严格规范权力行使,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

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

当前,腐败已经演化为一大社会公害,反腐败成为民众最为关注的议题之一。

因此,反特权、反腐败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要通过制度建设,“把权力关进笼子里”。

进一步推进依法执政与其他制度建设,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实现以权利制约权力。

通过完善基层民主制度确保公民民主权利的实现,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为保障人民的幸福安康,当前要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公民权利建设需要进一步发展,如公民的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的范围与领域要进一步拓宽,需要探索建立相应的机构或组织以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

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执政的重点就是依据宪法与法律治国、行政与执政。

目前我国宪法中规定的一些重要制度尚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如我国现行宪法中规定的宪法解释、宪法监督、特别调查委员
会等制度,这些制度需要通过适当的时机与方法予以“激活”,以推进宪法和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有效实施。

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是一条长期的制度建设之路,其关键内容之一是法治建设。

相信法治中国的建设是中国崛起与民族复兴的重要元素与关键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