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荧光染色

合集下载

免疫荧光染色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免疫荧光染色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免疫荧光染色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免疫荧光染色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它通过利用抗体与目标分子特异性结合的原理,结合荧光标记技术,可以直观地观察和检测细胞、组织中各种生物分子的分布和表达情况。

在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实验时,常常会遇到染色质量不佳的情况,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免疫荧光染色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科研人员提供参考和帮助。

一、抗体选择与验证在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实验时,抗体的选择非常重要。

首先要确保所选择的抗体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能够与目标分子特异性结合,并且不与其他非特异蛋白发生交叉反应。

在使用抗体前还应进行验证,包括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以确保其可以用于免疫荧光染色实验。

二、标本处理与固定样本的处理和固定对染色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免疫荧光染色前,需要对细胞或组织样本进行适当的固定处理,以保持其形态结构和蛋白的完整性。

不同固定方法对抗体的渗透性和结合效果也会有所影响,因此需要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

三、荧光标记物的选择荧光标记物的选择是影响免疫荧光染色的关键因素之一。

常用的荧光标记物有FITC、TRITC、Cy3、Cy5等,它们具有不同的激发和发射波长,适用于不同的光学设备和实验需求。

在选择荧光标记物时,需要考虑样本类型、实验仪器的兼容性以及信号强度等因素。

四、免疫荧光染色条件的优化免疫荧光染色的条件优化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重现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包括抗体浓度、渗透剂的使用、染色时间和温度等条件都需要进行系统的优化和调整,以确保实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五、图像采集和分析在免疫荧光染色实验完成后,需要进行图像的采集和分析,以获取定量和定性的结果。

合适的图像采集参数和分析方法也是影响实验结果的重要因素,包括曝光时间、放大倍数、背景消除和信号强度的计量等均需要经过精细的调整和处理。

免疫荧光染色实验是一项复杂而精密的实验技术,其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免疫荧光染色步骤

免疫荧光染色步骤

免疫荧光染色步骤
免疫荧光染色是一种常用的免疫组化技术,用于检测特定抗原在细胞或组织中的表达和定位。

以下是免疫荧光染色的基本步骤:
1. 取得标本:获取需要检测的组织或细胞样本,可以是固定的组织切片或涂片,或者是固定的细胞。

2. 抗原解发:如果样本中的抗原被掩盖或结合得过于紧密,需要进行抗原解发。

可以使用酶解方法或热解方法来解发抗原。

3. 阻断非特异性结合:使用非特异性结合抑制剂,如动物血清、牛血清白蛋白或BSA,来阻止未特异性抗体结合到样本上。

4. 抗体染色:加入特异性一抗,即针对目标抗原的初级抗体。

留样本在4°C或室温下与一抗孵育一段时间,充分结合。

5. 洗涤:用缓冲盐溶液或PBS洗涤样本,以去除未结合的初
级抗体。

6. 加入荧光标记的二抗:使用经荧光标记的二抗,即反应在初级抗体上的特异性抗体。

留样本在4°C或室温下与二抗孵育
一段时间,充分结合。

7. 洗涤:再次用缓冲盐溶液或PBS洗涤样本,以去除未结合
的二抗。

8. 盖玻片和封片:将样本转移到载玻片上并加盖玻片,可以加入抗褪色剂来保护荧光信号。

9. 观察与记录: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标本,并记录所观察到的荧光信号的位置和强度。

以上是免疫荧光染色的基本步骤,具体步骤可能会因实验目的和设备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免疫组化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法的区别

免疫组化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法的区别

免疫组化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是生物医学领域常用的实验技术,它们在细胞和组织的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虽然它们都是用于检测特定蛋白在生物样本中的表达情况,但在操作方法、原理和应用范围上却有着明显的区别。

在本文中,我将深入探讨这两种技术的区别,并就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全面评估,以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并灵活运用这两种技术。

1. 免疫组化法免疫组化法是一种用于检测组织或细胞中特定蛋白表达的技术。

它的操作流程大致包括取材、固定、脱水、包埋、切片、脱蜡、抗原修复、蛋白质检测、染色和显微镜观察等步骤。

在实验过程中,首先需要将样本切片,并通过特定的固定、脱水和包埋步骤将其固定在载玻片上。

随后,利用抗原修复方法还原蛋白的空间结构,以便后续的免疫染色。

接下来,通过加入特定的抗体和标记物,可以对目标蛋白进行特异性染色,并最终通过显微镜观察蛋白在组织或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2. 免疫荧光染色法免疫荧光染色法是利用特定抗体与荧光染料结合,通过检测荧光信号的方式来标记和检测生物样本中的特定蛋白表达。

它的操作流程也包括取材、固定、脱水、包埋、切片等步骤,与免疫组化法的操作步骤较为类似。

不同的是,在免疫荧光染色法中,需要利用特定的荧光标记的二抗或荧光素-抗素进行染色,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设备观察样本中荧光的分布情况,从而检测目标蛋白的表达位置和水平。

在应用范围方面,免疫组化法主要用于研究组织切片或细胞样本中特定蛋白的表达情况,可以定量地评估蛋白的表达水平和分布情况,适用于体内和体外实验样本。

而免疫荧光染色法由于其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特点,适用于细胞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可以用于检测细胞中蛋白的定位、表达和相互作用等,是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手段。

在本文中,我主要介绍了免疫组化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法的操作原理、步骤和应用范围,并就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评估。

通过对这两种技术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并在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中更加灵活地运用这些技术来开展生物医学研究。

免疫荧光染色

免疫荧光染色

免疫荧光一般步骤固定液配制:常用固定液为4%多聚甲醛,将40g多聚甲醛粉剂在三角烧瓶中溶于1000ml 0.1M PB溶液中,放入磁力转子置于加热磁力搅拌器中加热溶解,温度切忌超过70℃,温度过高会导致多聚甲醛解聚成为甲醛,遮蔽抗体影响抗原抗体结合,溶解后待其冷却,调节PH值至7.4,过滤后室温或4℃放置备用,配好后一个月内有效,最好现配现用。

2.5%多聚甲醛(含苦味酸300ml/1000ml)亦是选择,由于渗透压的关系,缓中液改为NaH2PO4.2H2O 3.74g;Na2HPO4.12H2O45.11g(500ml:1.87g,22.55g)灌注固定:快速生理盐水冲净血液(约需要100ml即可),4%多聚甲醛灌注(快速充灌100ml 左右,再慢速滴150ml)。

灌注用的针头前端要磨平,灌注小鼠可以用较粗的头皮针,仅留1cm,插入左心室即可,不必像大鼠那样插入主动脉根部。

取材按要求不同取组织,取材部位一定要事先确定好,比如脊髓呈现节段性变化,只有取到正确的部位才能获得结果。

坐骨神经对应的脊髓阶段(3,4,5)在第一腰椎下,第五腰椎下是第五神经节,对应髂前上棘(动物其实不叫这个名)前缘。

后固定及蔗糖脱水:组织取材后切成小块放入4%多聚甲醛中,为后固定,建议4℃过夜,随后转入40%蔗糖溶液中脱水(不沉底),3天后即可用于冰冻切片。

后固定时间亦不可过长。

脱水不彻底表现为组织切片上空洞样组织破坏;固定不完全表现为微米染色集中在周边,组织内部不着色。

蔗糖溶液亦用0.1M PB配制(见附录)。

冰冻切片:漂染时,脊髓片厚可以25~30微米,神经节片厚要30微米免疫荧光染色:1.TBS溶液清洗组织片5分钟×2,有利于抗原抗体结合(可选)2.封闭液(10%血清+1%BSA)+0.3%triton-100*室温封闭2小时,亦可4℃过夜,除个别膜抗原外,都需要加triton-100*;个人习惯的做法是把封闭液分装成1ml/管,保存在-20度,用前添加3微升triton-1003.一抗孵育4℃过夜,一抗浓度需要通过预实验进行确定,比较常见的是1μg/ml。

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染色

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染色

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简称IHC)和免疫荧光染色(Immunofluorescence,简称IF)是两种常用的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用于在组织切片或细胞涂片上检测特定蛋白质或抗原的存在和分布。

这两种技术都依赖于抗体与抗原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免疫组织化学是一种使用酶标记抗体来检测抗原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将组织切片与特定的初级抗体(针对目标抗原的抗体)孵育,然后洗涤以去除未结合的抗体。

接下来,将切片与带有酶标记的次级抗体(针对初级抗体的抗体)孵育。

再次洗涤后,加入酶的底物,它会在酶的作用下产生颜色沉淀,使得抗原的位置在显微镜下可见。

常用的酶包括过氧化物酶和碱性磷酸酶。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产生永久性的记录,因为颜色沉淀是稳定的。

免疫荧光染色则涉及使用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来检测抗原。

在这个过程中,初级抗体和次级抗体都带有荧光标记。

当这些抗体与抗原结合时,它们发出的荧光可以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同时使用多种颜色的荧光染料来检测多个不同的抗原,而且荧光信号通常比免疫组织化学的颜色反应更强。

两种技术都有其应用范围。

免疫组织化学常用于病理学诊断,因为它可以用于存档的组织样本,并且结果可以用常规显微镜观察。

而免疫荧光染色则更适合于研究目的,特别是在活细胞成像和多标记实验中,因为它可以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和更高的灵敏度。

总之,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都是强大的工具,它们使得科学家能够在细胞和组织水平上可视化蛋白质的表达和定位。

选择哪种技术取决于实验的具体需求和可用的设备。

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法意义

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法意义

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法意义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法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

该方法通过同时检测两种不同的标记物,帮助科研人员更深入地了解细胞或组织中的复杂生物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法的意义及其在科研中的应用。

一、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法简介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法是一种基于荧光标记的免疫组化技术。

它通过特异性抗原与抗体结合,利用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来显示细胞或组织中的特定分子。

与传统的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相比,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更广的适用范围。

二、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法的意义1.同时检测两种不同的标记物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法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同时检测两种不同的标记物。

这在研究细胞或组织中的复杂生物过程时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研究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可以同时检测肿瘤标志物和免疫细胞标志物,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2.精确定位细胞内分子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法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可以精确定位细胞内分子。

这有助于揭示细胞内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信号传递路径,为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3.提高实验效率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法可以在同一实验中同时完成两种标记物的检测,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

此外,该方法操作简便,实验周期较短,有利于科研人员快速获得实验结果。

4.适用于多种样本类型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法适用于多种样本类型,如细胞爬片、组织切片、细胞悬液等。

这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广泛的实验选择,有助于研究不同类型的生物样本。

5.可视化细胞动态过程通过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法,可以实时观察细胞内分子的动态变化,如细胞迁移、细胞凋亡等。

这有助于揭示细胞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三、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法在科研中的应用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法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1.肿瘤研究:通过检测肿瘤标志物和免疫细胞标志物,研究肿瘤微环境中的相互作用。

2.神经科学研究:揭示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和信号传递机制。

组织切片免疫荧光染色

组织切片免疫荧光染色

组织切片免疫荧光染色
组织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检测组织样本中特定抗原的表达情况。

它可以帮助研究者研究细胞、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这种染色方法的基本步骤如下:
1. 取得组织样本:通常从动物(如小鼠、大鼠)或人体中取得组织样本。

样本可以是固定的组织块或细胞培养物。

2. 制备组织切片:将组织样本固定、包埋、切片,得到薄片。

常用的固定剂包括甲醛或乙醛等。

切片可以通过切片机或手工操作。

3. 抗原解露:将组织切片进行抗原解露处理,使得目标抗原能够与特异抗体结合。

解露方法包括热解露或酶消化等。

4. 抗原结合:将特异性抗体加入到切片上,与目标抗原结合。

这些抗体通常是通过动物免疫反应获得的。

5. 检测染色:使用荧光染料或酶联二抗法等方法标记抗体,以可视化与抗原结合的抗体。

荧光染料通常是荧光素和荧光素衍生物。

6. 显微镜观察:将染色的组织切片放置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和拍照。

荧光显微镜能够通过荧光染料的发射光进行可视化。

通过组织切片免疫荧光染色,研究者可以可视化特定抗原在组织中的位置和表达水平,从而了解细胞和组织的功能以及疾病的机制。

活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实验步骤

活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实验步骤

活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实验步骤
活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实验步骤如下:
1.细胞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将细胞种植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进行细胞培
养。

2.固定:在适宜的时机,弃去培养基,用冷的PBS清洗两次,然后使用适当
的固定剂(如4%多聚甲醛)进行固定。

3.透膜处理:在固定后的细胞中加入0.1% Triton X-100的PBS进行透膜处
理,以使荧光染料能够进入细胞。

4.抗体孵育:根据实验需求,选择适当的特异性抗体,加入细胞中,室温孵
育一定时间,使抗体与细胞内的目标蛋白结合。

5.洗涤:在抗体孵育后,用PBS洗涤细胞,以去除未结合的抗体和其他杂
质。

6.荧光标记:选择适当的荧光染料标记二抗,加入细胞中,室温孵育一定时
间,使二抗与结合的特异性抗体结合。

7.洗涤:再次用PBS洗涤细胞,以去除未结合的荧光染料和其他杂质。

8.观察: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染色后的细胞,观察目标蛋白的分布和定位情
况。

请注意,具体的实验步骤可能因不同的实验需求和条件而有所差异。

在进行实验前,建议仔细阅读相关文献和实验指南,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免疫荧光染色方法

免疫荧光染色方法

免疫荧光染色方法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领域的技术,可以用于检测和定位特定抗原分子在细胞或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情况。

该方法利用抗体与特定抗原结合,并利用荧光染料标记抗体,通过显微镜观察荧光信号来确定抗原的位置和表达量。

免疫荧光染色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和广泛的应用范围,因此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首先,需要固定样品以保持细胞或组织的形态和结构。

常用的固定剂包括乙醛、甲醛和氯酸等,可以在细胞或组织中形成交联结构,固定抗原。

固定剂的选择应根据具体实验目的和样品类型来确定。

接下来,渗透化步骤是为了提高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效率,并使抗体能够穿透细胞或组织进行染色。

常用的渗透剂包括甲醇、乙醇、Triton X-100等。

渗透化的时间和条件需根据样品的特性和实验要求来确定。

最后,通过荧光检测来观察和分析抗原在样品中的分布和表达情况。

荧光检测通常利用荧光显微镜来观察光信号。

在荧光染色中,主要有两种常用荧光染料,一种是荧光素和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另一种是罗丹明(Rhodamine)。

这些染料在特定波长下能产生荧光,并且可以选择性地与抗体结合,形成荧光复合物。

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这些标记的复合物,可以确定抗原在样品中的位置和表达量。

除了基本的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变种方法可供选择,例如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多重免疫荧光染色、双标记荧光染色等。

这些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检测的敏感性和分辨率,并提供更多的信息。

总的来说,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学研究工具,可以用于检测和分析抗原的表达和定位。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免疫荧光染色方法在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免疫荧光染色原理

免疫荧光染色原理

免疫荧光染色原理免疫荧光染色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通过特异性抗体与荧光染料的结合,可以实现对目标分子的标记与检测。

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临床诊断和药物开发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免疫荧光染色的原理及其相关操作步骤。

免疫荧光染色的原理基于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抗体是由机体产生的蛋白质分子,具有高度特异性,可以与抗原(即分子标记)结合。

在免疫荧光染色中,需要选择与目标分子特异性结合的抗体,并将其标记上荧光染料。

在实验中,将荧光染色的抗体与待检测样品接触,待抗体与目标分子结合后,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就能够检测到目标分子的存在与位置。

免疫染色的步骤包括样品制备、抗体处理、荧光探针标记、冲洗和观察等几个关键步骤。

首先,样品制备对于免疫荧光染色非常重要。

样品类型可以是细胞、组织或液体等。

对细胞样品,需要将其固定在载玻片上;对组织样品,需要将其切片。

固定和切片是为了保持样品的完整性,并使目标分子易于与抗体反应。

第二步,抗体处理。

这一步骤是为了使抗体与目标抗原结合。

首先,需要选择特异性结合目标分子的抗体;然后,将抗体稀释至适当浓度,并加入到固定的样品中;随后,将样品与抗体混合,使其充分接触。

第三步,荧光探针标记。

在实现目标分子与抗体结合后,需要使用荧光探针标记抗体。

这一步骤是为了增加目标分子在荧光显微镜下的可视性。

荧光探针通常以染料的形式存在,并能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

将荧光探针与抗体混合后,将其加入到样品中,并在一定的温度下孵育一段时间,使其充分地反应。

第四步,冲洗。

当抗体与荧光探针与目标分子结合后,需要用洗涤液洗去未结合的抗体和荧光探针,以减少非特异性背景信号的干扰。

最后,观察。

将处理后的样品置于荧光显微镜下,通过设置特定波长的荧光显微镜滤镜,在适当的激发光下观察荧光信号。

荧光信号的形状、位置和强度可以进一步分析目标分子的存在与分布。

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

例如,在癌症研究中,科研人员可以使用特定的抗体来标记癌细胞中的特定分子,从而了解细胞的染色体构成和蛋白质表达情况。

免疫荧光染色名词解释

免疫荧光染色名词解释

免疫荧光染色诊断是利用免疫荧光染色及显微镜做病理的一种诊断手法,通常用于检查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各类标本。

免疫荧光染色又叫做FISH,主要是通过荧光标记抗原抗体,观察抗原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来做疾病的诊断。

比如乳腺癌组织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免疫组化染色显示2+,那么就必须做免疫荧光染色。

免疫荧光染色诊断可以分为直接免疫荧光染色诊断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诊断。

1、直接免疫荧光染色诊断:所用的染色方法为直接染色法,直接染色法常使用被标记的特异荧光抗体,使之与抗原反应一段时间后,洗去未参加反应的抗体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根据阴阳标本对照得出诊断结果;
2、间接免疫荧光染色诊断:所用的染色方法为间接染色法和抗补体染色法。

间接染色法常用已标记和未标记的抗体分别与抗原反应,将形成的两种复合物再次结合形成新的复合物,洗去多余抗体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得出诊断。

免疫荧光染色诊断,应根据疾病的需要采取相应的检测方法。

免疫荧光组织(细胞)化学染色方法

免疫荧光组织(细胞)化学染色方法

免疫荧光组织(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免疫荧光组织(细胞)化学染色方法:直接法基本原理将荧光素标记在相应的抗体上,直接与相应抗原反应。

其优点是方法简便、特异性高,非特异性荧光染色少。

缺点是敏感性偏低;而且每检查一种抗原就需要制备一种荧光抗体。

此法常用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快速检查和肾炎活检、皮肤活检的免疫病理检查。

试剂与仪器磷酸盐缓冲盐水(PBS):0.01mol/L,pH7.4荧光标记的抗体溶液:以0.01mol/L,pH7.4的PBS进行稀释缓冲甘油:分析纯无荧光的甘油9份+ pH9.2 0.2M碳酸盐缓冲液1份配制搪瓷桶三只(内有0.01mol/L,pH7.4的PBS 1500ml)有盖搪瓷盒一只(内铺一层浸湿的纱布垫)荧光显微镜玻片架滤纸H37℃温箱等。

试验步骤1、滴加0.01mol/L,pH7.4的PBS于待检标本片上,10min后弃去,使标本保持肯定湿度。

2、滴加适当稀释的荧光标记的抗体溶液,使其完全掩盖标本,置于有盖搪瓷盒内,保温肯定时间(参考:30min)。

3、取出玻片,置玻片架上,先用0.01mol/L,pH7.4的PBS冲洗后,再按挨次过0.01mol/L,pH7.4的PBS三缸浸泡,每缸3-5 min,不时振荡。

4、取出玻片,用滤纸吸去多余水分,但不使标本干燥,加一滴缓冲甘油,以盖玻片掩盖。

5、马上用荧光显微镜观看。

观看标本的特异性荧光强度,一般可用"+'表示:(-)无荧光;()极弱的可疑荧光;(+)荧光较弱,但清晰可见;(++)荧光光明;(+++ --++++)荧光闪亮。

待检标本特异性荧光染色强度达"++'以上,而各种对比显示为()或(-),即可判定为阳性。

留意事项1、对荧光标记的抗体的稀释,要保证抗体的蛋白有肯定的浓度,一般稀释度不应超过1:20,抗体浓度过低,会导致产生的荧光过弱,影响结果的观看。

2、染色的温度和时间需要依据各种不同的标本及抗原而变化,染色时间可以从10 min到数小时,一般30 min已足够。

细胞免疫荧光的染色方法

细胞免疫荧光的染色方法

不通透的染色方法:封闭液:3%BSA 用PBS 配制不加吐温-20,一抗,二抗用封闭液配制.1.4% PFA(多聚甲醛)室温固定15min。

2.1xPBS 洗三次,每次5min。

3.3%BSA(不加吐温-20)封闭1hr。

4.一抗4度过夜5.1xPBS 洗三次,每次5min。

6.二抗37度2hr。

7.1xPBS 洗三次,每次5min。

8.DAPI 染色5min。

9.1xPBS 洗三次,每次5min。

蔺红方法染色:蔺红用的方法封闭液里不加土温20 。

我们模拟这个方法封闭液里加了土温20。

1.4% PFA(多聚甲醛)固定15min。

2.1xPBS 洗三次,每次5min。

3.0.2% tritonX-100 通透15min。

4.1xPBS 洗三次,每次5min。

5.3%BSA封闭0.5hr。

6.一抗4度过夜。

7.1xPBS 洗三次,每次5min。

8.二抗37度1hr。

9.1xPBS 洗三次,每次5min。

10.DAPI 染色5min。

11.1xPBS 洗三次,每次5min。

12.封片。

通透的染色方法:封闭液: :3%BSA 用PBS 配制,加千分之一吐温-20一抗,二抗用封闭液配制。

1、细胞铺板,处理2、弃上清,甲醇-20℃固定10min3、预冷的1X PBS 冲洗两遍4、0.2% NP40(PBS配)室温通透8min5、1X PBS 洗5min X 3次6、1%BSA(PBS+1千分之一的土温20配) 室温封闭40min7、一抗4℃(1%BSA配制)孵育过夜8、1X PBS 洗5min X 3次9、二抗(1%BSA配制)室温避光孵育1h10、1X PBS 洗5min X 3次,拍照。

免疫荧光染色

免疫荧光染色

一、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c)Coons等于1941年首次采用荧光素进行标记而获得成功。

这种以荧光物质标记抗体而进行抗原定位的技术称为荧光抗体技术(fluorescentantibodytechnique)。

用荧光抗体示踪或检查相应抗原的方法称荧光抗体法;用已知的荧光抗原标记物示踪或检查相应抗体的方法称荧光抗原法。

这两种方法总称免疫荧光技术,因为荧光色素不但能与抗体球蛋白结合,用于检测或定位各种抗原,也可以与其他蛋白质结合,用于检测或定位抗体,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荧光抗原技术很少应用,所以人们习惯称为荧光抗体技术,或称为免疫荧光技术。

以荧光抗体方法较常用。

用免疫荧光技术显示和检查细胞或组织如检查未知抗原,先用已知未标记的特异抗体(第一抗体)与抗原标本进行反应,用水洗去未反应的抗体,再用标记的抗抗体(第二抗体)与抗原标本反应,使之形成抗原—抗体—抗体复合物,再用水洗去未反应的标记抗体,干燥、封片后镜检。

如果检查未知抗体,则表明抗原标本是已知的,待检血清为第一抗体,其它步骤的抗原检查相同。

标记的抗抗体是抗球蛋白抗体,同于血清球蛋白有种的特异性,如免疫抗鸡血清球蛋白只对鸡的球蛋白发生反应,因此,制备标记抗体适用于鸡任何抗原的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称为免疫组织化学。

主要过程免疫组织化学的全过程包括:1.抗原的提取与纯化;2.免疫动物或细胞融合,制备特异性抗体以及抗体的纯化;3.将显色剂与抗体结合形成标记抗体;4.标本的制备;5.免疫细胞化学反应以及呈色反应;6.观察结果。

应用的基本原则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具有十分广泛的作用。

免疫荧光染色原理

免疫荧光染色原理

免疫荧光染色原理免疫荧光染色(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是一种用于检测细胞或组织中特定蛋白质的方法,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成像结果。

这种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和病理学领域。

本文将介绍免疫荧光染色的原理及其在科研和临床中的应用。

免疫荧光染色的原理基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首先,需要准备一种特异性抗体,该抗体能够与待检测的蛋白质结合。

然后,将这种特异性抗体与荧光染料结合,形成荧光标记的抗体。

接下来,将荧光标记的抗体加入到待检测的细胞或组织样品中,使其与目标蛋白结合。

最后,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样品,荧光标记的抗体会发出特定颜色的荧光信号,从而可以定位目标蛋白在细胞或组织中的位置。

免疫荧光染色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能够在细胞水平上检测特定蛋白质的表达和定位。

在科研领域,研究人员常常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来研究细胞信号转导、蛋白质亚细胞定位、细胞凋亡等生物学过程。

在临床诊断中,免疫荧光染色也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标志物检测、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感染病原体鉴定等方面。

除了单色荧光染色,还可以利用多种荧光染料进行多色免疫荧光染色,通过同时检测多个蛋白质的表达和定位,可以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

此外,还可以结合免疫组化染色、原位杂交等技术,实现多种检测手段的组合应用,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细胞或组织的生物学特性。

总之,免疫荧光染色作为一种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的检测方法,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荧光显微镜和荧光探针的不断发展,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将会更加灵活和高效,为科研人员和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有力的工具,推动生命科学领域的进步和临床诊断的精准化。

免疫荧光染色步骤

免疫荧光染色步骤

免疫荧光染色的主要原理是利用抗原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来显示目的蛋白,主要包括蛋白和一抗结合,其次是带有荧光基团的二抗识别并结合一抗,荧光显微镜下即可观察到荧光,下文主要列举了三种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的实验步骤。

zo-1的免疫荧光,步骤如下:1、细胞在盖片上生长融合到95%-100%时,从孵箱中取出。

2、用预温的1×PBS洗3次,每次10分钟3、4%的甲醛室温固定20-30分钟4、1×PBS洗3次,每次10分钟5、0.2%Triton X-100透化2-5分钟6、1×PBS洗3次,每次10分钟7、5%BSA室温封闭30分钟8、加一抗(用1%BSA稀释)放在湿盒里,4度过夜9、1×PBS洗3次,每次10分钟10、加二抗(用1%BSA稀释)30分钟,闭光!!!11、1×PBS洗3次,每次10分钟12、95%甘油封片注:4%甲醛,0.2%Triton,5%BSA均用1×PBS稀释从大鼠分离的T细胞能否直接做细胞免疫荧光细胞爬片的免疫荧光步骤基本一致:1.取出细胞爬片放到35mm或60mm用过的细胞培养皿里,PBS洗三遍。

注意:有的时候作的细胞爬片可能比较小,因此夹取的时候要小心,注意反正面,放在皿里洗比较方便,避免了来回夹取,另外洗的时候加PBS不要太冲,不要细胞冲下来。

洗的时候我都是多加PBS,稍晃一下就倒掉,没有等5分钟或10分钟。

2. 4%冷的多聚甲醛固定20分钟,PBS洗三遍。

3. 0.2%Triton X-100通透10分钟,PBS洗三遍。

4. 与二抗相同宿主的血清封闭30分钟,PBS洗三遍。

5. 一抗4度湿盒内过夜,也可37度2小时,感觉前者效果好,PBS洗三遍。

6.二抗室温2小时(避光),或者37度1半小时,PBS洗三遍。

7.最好用DAPI染核,然后直接照荧光片。

8.蒸馏水洗掉PBS,甘油封片,指甲油封片子的四周,因为甘油不象树脂那样会干,所以不用指甲油封的话会弄的一塌糊涂。

三种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操作步骤

三种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操作步骤

三种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操作步骤三种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操作步骤免疫荧光染色的主要原理是利用抗原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来显示目的蛋白,主要包括蛋白和一抗结合,其次是带有荧光基团的二抗识别并结合一抗,荧光显微镜下即可观察到荧光,下文主要列举了三种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的实验步骤。

zo-1的免疫荧光,步骤如下:1、细胞在盖片上生长融合到95%-100%时,从孵箱中取出。

2、用预温的1×PBS洗3次,每次10分钟3、4%的甲醛室温固定20-30分钟4、1×PBS洗3次,每次10分钟5、0.2%Triton X-100透化2-5分钟6、1×PBS洗3次,每次10分钟7、5%BSA室温封闭30分钟8、加一抗(用1%BSA稀释)放在湿盒里,4度过夜9、1×PBS洗3次,每次10分钟10、加二抗(用1%BSA稀释)30分钟,闭光11、1×PBS洗3次,每次10分钟12、95%甘油封片注:4%甲醛,0.2%Triton,5%BSA均用1×PBS稀释从大鼠分离的T细胞能否直接做细胞免疫荧光细胞爬片的免疫荧光步骤基本一致:1.取出细胞爬片放到35mm或60mm用过的细胞培养皿里,PBS洗三遍。

注意:有的时候作的细胞爬片可能比较小,因此夹取的时候要小心,注意反正面,放在皿里洗比较方便,避免了来回夹取,另外洗的时候加PBS不要太冲,不要细胞冲下来。

洗的时候我都是多加PBS,稍晃一下就倒掉,没有等5分钟或10分钟。

2. 4%冷的多聚甲醛固定20分钟,PBS洗三遍。

3. 0.2%Triton X-100通透10分钟,PBS洗三遍。

4. 与二抗相同宿主的血清封闭30分钟,PBS洗三遍。

5. 一抗4度湿盒内过夜,也可37度2小时,感觉前者效果好,PBS洗三遍。

6.二抗室温2小时(避光),或者37度1半小时,PBS洗三遍。

7.最好用DAPI染核,然后直接照荧光片。

8.蒸馏水洗掉PBS,甘油封片,指甲油封片子的四周,因为甘油不象树脂那样会干,所以不用指甲油封的话会弄的一塌糊涂。

免疫荧光染色原理

免疫荧光染色原理

免疫荧光染色原理
免疫荧光染色是生物学领域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它可以用来确定特定的抗原在细胞或组织中的分布情况。

免疫荧光染色有很多种不同的技术,其原理大体上可以归结为两个步骤:免疫反应和荧光染色。

免疫反应是指,通过使用抗体来识别特定的抗原,从而在细胞或组织中构建特定的互作关系。

最常见的是使用单克隆抗体,它可以识别特定的抗原,并将其能够在细胞或组织中结合起来。

这些抗体可以和特定的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而完成特定的免疫反应。

接下来是荧光染色步骤。

荧光染色是指使用特定的染料标记抗原-抗体复合物,以便在显微镜下观察。

首先,使用染料标记抗体,然后,将抗原-抗体复合物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因此可以清楚地看到抗原的分布情况。

总的来说,免疫荧光染色是用来确定特定的抗原在细胞或组织中的分布情况的一种重要技术。

它的原理主要是通过使用抗体来识别特定的抗原,并使用染料标记抗原-抗体复合物,以便在显微镜下观察抗原的分布情况。

最后,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细胞或组织中特定抗原的分布情况,从而为研究和药物开发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荧光免疫染色和DAPI染色实验
1.实验原理
免疫染色的实验原理类似于Western Blotting,两者都是运用抗体的特异性识别作用来显示目的蛋白,但是由于免疫染色需要在原位进行,而且蛋白没有经过富集,因此其实验难度较高。

实验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固定剂(通常是甲醛或多聚甲醛)将细胞固定,使得细胞膜的通透性大大增加,并且利用Triton-X-100使得一部分膜蛋白变性,从而使通透性进一步加强。

利用正常羊血清封闭,可以令许多蛋白先与血清内的非特异性抗体结合,而特异性的抗体由于动力学的关系可以通过竞争性的反应与目的蛋白结合,这一过程可以保证抗体识别的特异性。

二抗可以特异性识别一抗的Fc区域,利用二抗连接不同的荧光基团,就可以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不同的荧光,从而显示目的基因的表达情况。

另外,免疫荧光实验由于其较高的敏感性可以显示出基因表达的亚细胞情况(核内,核外,膜上以及一些较大的细胞器上),所以通常被用来作为基因定位的方法。

DAPI的中文名称是4,6-联脒-2-苯基吲哚,是一种常用的荧光染料,其作用机理与溴化乙锭(EB)等染色剂的机理类似:它们与DNA双螺旋的凹槽部分可以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与DNA 的双链紧密结合。

结合后产生的荧光基团的吸收峰是358nm而散射峰是461nm,正好UV (紫外光)的激发波长是356nm,使得DAPI成为了一种常用的荧光检测信号。

Jagielski M. et. Al在1976年首次运用该技术检测细胞培养中的支原体感染。

后来随着技术的进步,该技术被运用于各种微生物的检测、生长监测,胚胎发育过程的检测,细胞周期的检测和各种核定位的实验。

本实验就是利用DAPI染色标记细胞核的位置。

免疫染色实验方法和步骤
免疫染色(immunol staining)包括免疫荧光(immunol fluorescence)、免疫组化(immunol histochemistry)、免疫细胞化学(immunol cytochemistry)等,可以参考如下步骤进行操作。

1. 样品准备(Sample preparation)
对于贴壁细胞:
可以直接用多孔板,例如6孔板、24孔板等,培养细胞,然后到预定时间时进行固定等后续操作。

也可以用洁净的盖玻片,70%乙醇中浸泡后,用无菌的镊子放置到6孔板内,然后用无菌的生理盐水、PBS或培养液洗去残留的乙醇。

这时就可以种入细胞进行培养,待细胞贴在盖玻片上生长良好后,即可进行固定等后续操作。

对于悬浮细胞:
把细胞先在固定液中固定,然后把细胞滴加在载玻片上,干燥后细胞会紧贴在载玻片上。

然后就可以进行后续操作。

如果细胞的粘附能力不佳,可以在载玻片上用PDL等物质进行处理,以增强载玻片的粘附能力。

对于冷冻切片:
切片放置在载玻片上后,可以直接进行固定等后续操作。

对于石蜡切片:
脱蜡:切片在二甲苯中脱蜡5分钟,再换用新鲜的二甲苯脱蜡,共用二甲苯脱蜡3次。

无水乙醇5分钟,两次。

90%乙醇5分钟,两次,70%乙醇5分钟,一次。

蒸馏水5分钟,两次。

抗原修复:根据不同的抗原和抗体,可以选择把切片放置在如下抗原修复液中,10mM 柠檬酸钠,pH6.0,或1mM EDTA,pH8.0,或10mM Tris, pH10.0,95℃加热12分钟,大约在30分钟内缓慢冷却至室温。

2. 固定
可以使用适当的固定液固定细胞或切片,例如碧云天生产的免疫染色固定液(P0098)。

固定完毕后,可以用免疫染色洗涤液(P0106)洗涤两次,每次5分钟。

3. 封闭(Blocking)
加入免疫染色封闭液(P0102),封闭60分钟。

如果背景较高,可以4℃封闭过夜。

从封闭开始所有的步骤,一定要注意样品的保湿,避免样品的干燥,否则极易产生较高的背景。

在整个免疫染色过程中我们推荐使用碧云天的侧摆摇床(ESHK02),侧向摆动速度比较缓慢,而且也容易让溶液覆盖样品。

如果样品比较容易脱落,也可以把所有的步骤放置在桌面上静止进行,即封闭、抗体孵育、洗涤等步骤均不需摇动,但静止操作时宜适当延长作用时间或次数。

4. 一抗孵育(Primary antibody incubation)
参考一抗的说明书,按照适当比例用免疫染色一抗稀释液(P0103)稀释一抗。

用微型台式真空泵(EVAC06/EVAC07)吸尽封闭液,立即加入稀释好的一抗,室温或4℃在侧摆摇床上缓慢摇动孵育一小时。

如果一抗孵育一小时效果不佳,可以4℃缓慢摇动孵育过夜。

回收一抗。

加入免疫染色洗涤液,在侧摆摇床上缓慢摇动洗涤5分钟。

吸尽洗涤液后,再加入洗涤液,洗涤5分钟。

共洗涤3次。

如果结果背景较高可以适当延长洗涤时间并增加洗涤次数。

5. 二抗孵育(Secondary antibody inucubation)
参考二抗的说明书,按照适当比例用免疫荧光染色二抗稀释液(P0108)稀释荧光标记的二
抗,或者用免疫染色(非荧光)二抗稀释液(P0110)稀释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或生物素(Biotin)或碱性磷酸酯酶(AP)标记的二抗。

辣根过氧化物酶(A0201/A0208/A0216)可向碧云天订购。

用微型台式真空泵吸尽洗涤液,立即加入稀释好的二抗,室温或4℃在侧摆摇床上缓慢摇动孵育一小时。

回收二抗。

加入免疫染色洗涤液,在侧摆摇床上缓慢摇动洗涤5分钟。

吸尽洗涤液后,再加入洗涤液,洗涤5分钟。

共洗涤3次。

如果结果背景较高,可以适当延长洗涤时间并增加洗涤次数。

6. 蛋白检测(Detection of proteins)
对于免疫荧光染色,此时已经可以直接到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对于非免疫荧光染色可以选用DAB等适当的显色底物,或AB检测体系等进行后续检测。

7. 多重染色(Multiple staining)
如果进行的是免疫荧光染色,通常都可以进行多重染色。

对于可以产生有色沉淀物的染色反应,例如DAB染色,一般不适合再进行多重染色。

多重荧光染色:
可使用红色荧光、绿色荧光和蓝色荧光进行三重荧光染色。

例如用免疫荧光染色试剂盒-抗小鼠Cy3(P0193)进行红色荧光染色,随后可以用免疫荧光染色试剂盒-抗兔FITC(P0186)进行绿色荧光染色,在完成上述两种染色后可以使用Hoechst染色试剂盒(C0003)对细胞核进行染色,染色后为蓝色荧光。

用HE染色进行复染:
免疫荧光染色后可以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试剂盒(C0105)进行HE染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