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专题练习(附答案)5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
1.一年中最冷月和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之差为气温年较差。
下图是欧洲部分城市一月和七月气温状况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城市气温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越往东,气温越高
B. 越往东,气温越低
C. 越往东,气温年较差越大
D. 越往东,气温年较差越小
(2)影响图中城市气温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太阳辐射
C. 海陆位置
D. 地形地势【答案】(1)C
(2)C
【解析】【分析】气温的变化受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和地形因素的影响,在全球大致呈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的分布规律,欧洲西部受大西洋西风的影响明显,海洋性特征显著。
(1)由图可知,图示气温数据既有最高气温也有最低气温,二者变化情况需分开来看,故AB两项错误;越往东气温的年较差越大,这是由于越往东离海洋越远,温差越大,故选C。
(2)由图可知,图中城市气温分布是越往东气温年较差越大,这是由于受海陆位置的影响而形成的,故选C。
故答案为:(1)C;(2)C。
【点评】(1)该小题考查气温的变化特征,侧面考查学生的读图提取信息的能力,难度不大,要求学生仔细读图逐项解答。
(2)该小题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是常考的重要考点,有一定难度,需结合所给城市位置分析。
2.读四地气候资料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地位于亚欧大陆中部,丁地位于赤道附近
B. 甲地全年少雨,丙地夏季多雨.丁地冬季多雨
C. 甲地和丁地位于热带地区,乙地和丙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D. 乙地适宜种植油橄榄、柑橘,丙地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
【答案】 D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甲全年炎热干燥,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乙地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属于地中海气候,适宜种植油橄榄、柑橘;丙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丁地全年高温多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位于赤道附近。
甲地和丁地位于热带地区,乙地位于亚热带地区,丙地位于温带地区。
综合分析,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科学家根据各地气温和降水组合形成的气候特征,划分出一系列的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及其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南北两侧,终年高温,降水分干、湿两季;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10°-30°附近的大陆东部,终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终年炎热干燥;地中海气候主要位于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广,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主要位于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西东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的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终年温和湿润;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温带地区的东部,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的大陆内部,全年干燥少雨,夏季炎热,冬季寒冷;苔原气候主要分布在北冰洋沿岸,冰原气候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这两种气候类型都是终年酷寒少雨;高原高山气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高原和高山地区,气候从山麓到山顶呈垂直变化。
3.读德州市7天天气预报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以多云为主,5月28日和6月1日晴
B. 最高气温是37C,出现在周日中午12时
C. 空气质量以优为主,周五气温日较差最大
D. 以南风为主,天气预报中,表示南风四级
【答案】 A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
A.以多云为主,5月28日和6月1日晴,A符合题意;
B.最高气温是37℃,出现在周日约14时,B不符合题意;
C.空气质量以优为主,周日气温日较差最大(37﹣23=14℃),C不符合题意;
D.以南风为主,天气预报中表示南风四级的符号是,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天气符号的识记,牢记即可。
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4.下图为“意大利略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由图可知,意大利()
①境内有火山分布
②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③北靠阿尔卑斯山脉
④首都位于地中海沿岸
⑤领土主要由一个半岛和科西嘉等三个岛构成
A. ①②③⑤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⑤
(2)下列四图与意大利气候特点大体一致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1)C
(2)A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意大利位于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境内有火山分布;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北靠阿尔卑斯山;首都位于地中海沿岸;领土包括阿尔卑斯山南麓和波河平原地区,亚平宁半岛及西西里岛、撒丁岛和其他的许多岛屿。
故答案
为:C。
(2)读图可知,意大利位于地中海沿岸,主要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气候特点为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与A图气候特点相吻合;B为热点季风气候;C为温带海洋性气候;D为温带季风气候;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1)意大利是一个欧洲国家,主要由南欧的亚平宁半岛及两个位于地中海中的岛屿西西里岛与萨丁岛所组成。
国土面积为301333平方公里,人口6080万。
北方的阿尔卑斯山地区与法国、瑞士、奥地利以及斯洛文尼亚接壤,其领土还包围着两个微型国家——圣马力诺与梵蒂冈。
(2)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温和的盛行西风影响温和多雨,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度-40度大陆西岸,其中地中海沿岸最为典型。
典型的地中海气候的城市如希腊雅典、美国洛杉矶、南非开普敦等。
判断气候类型时,第一步要判断出该气候类型所属的半球;第二步是以温定带,这里的“温”是指最冷月均温,“带”是指气候类型所属的温度带;第三步是以雨定型,确定目标,根据已知的降水状况特点,判断出某一具体的气候类型。
5.下图为“探究海陆温度变化的差异”模拟实验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白天砂石的温度最有可能是()
A. 8℃
B. 17℃
C. 23℃
D. 34℃
(2)该模拟实验可以用来说明,地球同纬度地带()
A. 夏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
B. 高原山地气温低于平原
C. 内陆气温年较差比沿海大
D. 沿海降水多于内陆
【答案】(1)D
(2)C
【解析】【分析】(1)如图所示,白天砂石温度应该高于水温(23℃),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
正确选项选D。
(2)该模拟实验可以用来说明,地球同纬度地带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选项A错误。
选项B是地形因素对气温的影响,与海陆位置无关,选项D与该模拟实验内容无关。
选项C正确。
【点评】(1)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其大小和纬度、季节、地表性质及天气情况有关。
低纬地区大于高纬地区:低纬地区平均为12℃,中纬地区为7—9℃,高纬地区为3—4℃。
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
(2)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有:①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③从海
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6.下列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中表示地中海气候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 C
【解析】【分析】解:观察气候资料图时,可以先看横坐标轴,它表示月份,再看左侧纵坐标轴表示气温,最后根据气温曲线上的点估出各月气温值。
降水柱状图的判读和气温曲线图的判读一样,只不过降水是估算各月长方形柱状的数值。
从气候资料上来看,ABCD 分别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故答案为:C
【点评】在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一般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左侧表示气温,右侧表示降水量,气温年变化用平滑的曲线表示,降水年变化用长方形柱状表示;观察气温曲线图,可以知道气温最高月和气温最低月,气温最高值和气温最低值,观察降水柱状图,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
7.下列描述中,体现气温日较差大的是()
A.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B. 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C.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D.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答案】 B
【解析】【分析】解: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其大小和纬度、季节、地表性质及天气情况有关。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说地形高度变化大,致使气温产生差异,不同气候条件下,产生了不同的自然面貌,是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指昼夜温差大,B符合题意;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指夏季风到达不了内西北陆,西北内陆气候干旱,C不符合题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指天气变化快的特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一天中气温随时间的连续变化,称气温的日变化。
在一天中空气温度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两者之差为气温日较差。
通常最高温度出现在14时,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
北半球陆地最高温在7月,最低温在1月;海洋最高温在8月,最低温在2月,南半球刚好相反。
8.关于世界降水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A. 中纬度地区降水少
B. 大陆西岸降水少
C. 回归线附近降水多
D. 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
【答案】 D
【解析】【分析】解: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为: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
中纬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
中纬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为: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中纬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9.芬兰与俄罗斯、挪威、瑞典相邻,是世界著名的“千湖之国”,大多湖泊湖水要流入河流。
下图为芬兰地理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从海陆位置看,芬兰属于()
A. 内陆国
B. 临海国
C. 岛国
D. 群岛国(2)影响芬兰年均温等温线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地形
D. 洋流(3)芬兰各农业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是()
A. 种植业
B. 林业
C. 畜牧业
D. 淡水渔业(4)芬兰境内的湖泊()
A. 多为人工水库
B. 多为成水湖
C. 冬季不封冻
D. 多为淡水湖
【答案】(1)B
(2)A
(3)B
(4)D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芬兰位于欧洲北部,与瑞典、挪威、俄罗斯接壤,临波罗的海,是一个临海国。
故B符合题意。
(2)读图可以发现,芬兰等温线大致呈东西方向延伸,随着纬度升高,气温降低。
所以影响芬兰年均温等温线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
故A符合题意。
(3)读图可知,芬兰森林区面积最大,林业发达。
故B符合题意。
(4)芬兰的湖泊众多,有“千湖之国”之称。
西欧的湖泊形成与冰川作用有关,芬兰的湖泊也是冰川作用的结果,多为淡水湖。
芬兰纬度高,冬季气温低,因此湖泊冬季封冻。
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2)A;(3)B;(4)D。
【点评】(1)内陆国就是四周全是大陆,没有海洋的国家,比如蒙古;临海国就是毗邻海洋,有海岸线,也有大陆国界线的国家,如中国,朝鲜等;岛国就是四周都是海洋,全是海岸线的国家,比如日本。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地形因素、地球的运动、人类活动等。
受纬度位置影响,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受海陆位置影响,陆地冬冷夏热,海洋冬暖夏凉;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受地形影响,同纬度地区,海拔高处气温低;受洋流影响,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低,降水少。
(3)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读图解答即可。
(4)芬兰的内陆水域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0%,有岛屿约17.9万个,湖泊约18.8万个,有“千湖之国”之称。
10.一年之中,北半球陆地最低气温出现在()
A. 1月
B. 2月
C. 7月
D. 8月【答案】 A
【解析】【分析】世界气温年变化中,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北半球大陆上出现在7月,海洋上出现在8月,南半球大陆上出现在1月,海洋上出现在2月;月平均气温最低值北半球大陆上出现在1月,海洋上出现在2月,南半球大陆上出现在7月,海洋上出现在8月。
故答案为:A。
【点评】海洋和陆地比热容不同,陆地比热容小于海洋,故陆地相对于海洋升温快,降温也快。
(以北半球为例)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高于海洋。
7月份时陆地达到最高温度,而此时的海洋温度还处于上升阶段,要比陆地滞后一个月左右达到最高温,即8月份。
冬季同理,陆地的温度下降速度快于海洋,先达到最低温。
11.达州某中学举行一次“网络模拟旅游”活动。
文文同学通过上网查询、收集、分析资料设计出从达州到目的地的旅游线路图。
请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完成下列各两题。
(1)下列关于图三中甲地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这里的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也非常适合咖啡、油棕、可可、香蕉等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被称为“世界原料仓库”;②具有“冬暖夏凉,全年湿润”适宜人居的气候,主要分布着白色人种;③拥有地中海沿岸阳光沙滩,有趣的斗牛比赛;④全年干旱少雨,河流稀少,可见到屋顶旅馆;⑤这里既有领土和水资源的纷争,也有民族、宗教、文化的冲突,还有外部势力的干预,常被称为“世界水都;⑥世界上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地区;⑦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沿岸国家,有“世界油库”之称,⑧是世界上黑种人的故乡,有“黑非洲”之称。
()
A.②⑥⑧
B.⑤⑥⑦
C.④⑤⑦
D.①③⑤
(2)图三中的甲、乙、丙、丁四地与图四中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对应正确的是()
A.甲一①
B.乙—团
C.丙一③
D.丁—④
【答案】(1)C
(2)D
【解析】【分析】(1)图中甲地位于阿拉伯半岛,这里的矿产资源以石油为主,气候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不适合咖啡、油棕、可可、香蕉等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被称为“石油宝库”;热带沙漠气候具有“全年炎热干燥”的特点,不适宜人居,主要人口阿拉伯人为白色人种;拥有地中海沿岸阳光沙滩,有趣的斗牛比赛的是西班牙,不是阿拉伯半岛;这里既有
领土和水资源的纷争,也有民族、宗教、文化的冲突,还有外部势力的干预,常被称为“世界热点地区”;这里盛产石油,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沿岸国家,有“世界油库”之称,依靠出口石油,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收入,但是没有发达国家;所以①②③⑥⑧全错。
④⑤⑦正确。
正确选项是C。
(2)甲地为阿拉伯半岛,气候类型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对应的是③。
乙的位置在欧洲西部,属于温带海洋气候,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对应的是①。
丙的位置在欧洲西部,属于地中海气候,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对应的是②。
丁位于东非高原,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对应的是④。
正确选项是D。
【点评】(1)位于“五海三洲两洋”之地的中东,是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连接西方和东方的要道,也是欧洲经北非到西亚的枢纽和咽喉。
民族矛盾、宗教纠纷、领土纷争、对石油和水资源的争夺,是中东地区发生战争和冲突的重要因素,其中主要原因是石油输出量大。
(2)判断气候类型时,一定要抓住两个最重要的指标即气温和降水,然后分步骤判断。
第一步要判断出该气候类型所属的半球;第二步是以温定带,这里的“温”是指最冷月均温,“带”是指气候类型所属的温度带;第三步是以雨定型,确定目标,根据已知的降水状况特点,就可以在较小的范围内判断出某一具体的气候类型。
12.如图是武汉某时段的天气预报手机截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天气预报情况,人们出门需要携带雨具的是()
A. 周一
B. 周二
C. 周三
D. 周四(2)根据气温状况判断,此时最有可能是()
A. 1月
B. 7月
C. 5月
D. 11月【答案】(1)B
(2)C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周一阴,周二小雨,周三、周四多云,人们出门需要携带雨具的是周二,故选:B。
(2)武汉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读图可知,该地此时段气温不太高,偶尔有阴雨天气,因此可判断为春秋季(5月为春季),7月气温高,1月和11月气温较低,因此选项C符合,故选C。
【点评】(1)天气符号是代表各种天气现象、云状、天空状况等的专用符号,包括供观测记录使用的天气现象符号和供媒体传播使用的天气图形符号。
掌握常见的天气符号代表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日常的气象状况,以此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2)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其共同的气候特征是雨热同期,即夏季高温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13.读图,该地的气候特征是()
A. 全年温和湿润
B.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C. 全年高温,降水稀少
D.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答案】 B
【解析】【分析】解:读图可知,该地夏季平均气温在25°C以上,降水少,所以高温干燥,冬季平均气温在0°C以上10°C以下,降水多,所以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
故答案为:B
【点评】判断气候类型时,一定要抓住两个最重要的指标即气温和降水,然后分步骤判断。
第一步要判断出该气候类型所属的半球;第二步是以温定带,这里的“温”是指最冷月均温,“带”是指气候类型所属的温度带;第三步是以雨定型,确定目标,根据已知的降水状况特点,就可以在较小的范围内判断出某一具体的气候类型。
14.中国地城辽阔,气候差异显著。
阅读我国甲、乙、丙三地的相关资料(如表,图),完成下面小题,
甲乙丙
经纬度位置36.07°N,,103.82°E36.67°N,116.98°E45.80°N,126.53°E
海拔(米)152354126
(1)甲、乙、丙三地气候的共同特征是()
A. 夏季平均气温大于25℃
B. 气温年较差大于25℃
C. 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
D. 气温高的季节降水量少
(2)关于甲、乙、丙三地气候差异及其主导因素表述正确的是()
A. 甲比乙年降水量少--纬度位置
B. 乙比丙年平均气温高--海陆位置
C. 甲比乙年夏季气温低--地形
D. 丙比甲降水季节变化小--人类活动
【答案】(1)B
(2)C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
A.甲图夏季的平均气温小于25℃,A不符合题意;
B.甲地气温年较差为23℃-(-5℃)=28℃,大于25℃,乙地气温年较差为28℃-(-1℃)=29℃,丙地气温年较差为24℃-(-20℃)=44℃,B不符合题意;
C.甲地年降水量大约为320mm;,乙地年降水量大约为650mm,丙地年降水量大约为560mm,C不符合题意;
D.甲、乙、丙三地气温高的季节为夏季,降水量多,D不符合题意;
(2)读图可知:
A.甲地和乙地纬度位置相当,但甲地海拔高,比乙年降水量少,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因素,A不符合题意;
B.乙比丙年平均气温高,是因为乙地纬度低、海拔低,即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因素和纬度因素,B不符合题意;
C.甲比乙年夏季气温低是因为甲地海拔高,即地形因素,C符合题意;
D.丙比甲降水季节变化大,不是人类活动影响,是地形和海陆因素影响,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B;(2)C。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理解解答即可。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因素、地形因素、地球的运动、人类活动等。
受纬度位置影响,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受海陆位置影响,陆地冬冷夏热,海洋冬暖夏凉;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受地形影响,同纬度地区,海拔高处气温低;受洋流影响,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低,降水少。
15.央视热播栏目《中国诗词大会》让我们在感受诗词之美的同时,也体会到诗词中蕴藏着丰富的地理知识,你发现了吗?据图文资料回答下面小题。
(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反映了我国的地势特征是()
A.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
B.东高西低,大致呈阶梯状
C.中部高,四周低
D.四周高,中部低
(2)谢公屐是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特制的木制旅游鞋(如图),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道:“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下图为谢公屐示意图。
谢公屐的特别功能与“天姥”的位置对应正确的是()
A.节省体力——东南丘陵
B.防滑防潮——成都平原
C.保暖隔雪——东北平原
D.脱穿便利——珠江三角洲
(3)边塞诗人岑参诗中写道:“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此景可见于()
A.处暑时节的黄土高原
B.白露时节的新疆地区
C.秋分时节东北三省
D.寒露时节的四川盆地
(4)能表示岑参诗中景象的天气符号()
A.
B.
C.
D.
(5)“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
此景可见于()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华北平原
D.江南丘陵
【答案】(1)A
(2)A
(3)B
(4)D
(5)B
【解析】【分析】(1)我国地势的特点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读图可知,谢灵运特制的木制旅游鞋谢公屐上坡的时候后面高,下坡的时候前面高,这样可以节省体力,主要适应在坡地行走。
(3)根据诗中的描述可知,该天气是在狂风怒吼,卷起黄沙漫漫,飞石满地的景象,描写的是我国秋季新疆地区的冬季风来临的景象。
(4)读常用的天气符号可知,A表示多云,B表示雨夹雪,C表示台风,D表示沙尘暴。
诗中描写的是大风挂起沙尘的景象。
(5)“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反映了这里草原广布,地势平坦。
地势平坦的高原是内蒙古高原。
故答案为:(1)A;(2)A;(3)B;(4)D;(5)B;
【点评】(1)天气预报就是应用大气变化的规律,根据当前及近期的天气形势,对某一地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天气状况进行预测。
它是根据对卫星云图和天气图的分析,结合有关气象资料、地形和季节特点、群众经验等综合研究后作出的。
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
平时我们可以通过手机、互联网、电视等媒体了解天气状况。
学生
要记住几个常考的天气符号,如冰雹、雾霾、霜冻、台风等。
(2)该题主要考查中国主要地形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一望无际;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云贵高原气候四季如春,自然环境良好;内蒙古高原草原广布,连绵起伏,是我国主要的畜牧业产地;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雪山连绵。
(3)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一二级阶梯分界线为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为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一级阶梯主要地形是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二级阶梯主要地形是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等,三级阶梯主要地形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三级阶梯状分布的地势高低决定了我国大部分河流都是自西向东流向海洋。
16.8月12日,浙江温岭石塘镇是个宁静安详的海岸小镇……傍晚,窗外传来一阵阵可怕的呼啸声,年久失修的木质窗框在狂风的摇动下不断地颤抖。
突然,大雨倾泻而下。
风和雨好像渐渐统治了世界,整个大地在风雨里无助地颤动。
——摘自某同学日记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同学经历的天气是()
A.
B.
C.
D.
(2)该天气给当地带来的灾害是()
A.沙尘蔽日
B.异常高温
C.地面下沉
D.强风暴雨
(3)为减少该天气给当地带来的损失和伤亡,应()
①及时躲到附近大树下避雨
②加强监测和预报
③修建防灾减灾工程
④多搭建轻型房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