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给材料作文议论文写作的三个问题
高考议论文写作指导:审题、确立论点、展开论述
![高考议论文写作指导:审题、确立论点、展开论述](https://img.taocdn.com/s3/m/d1ec8d65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83.png)
⾼考议论⽂写作指导:审题、确⽴论点、展开论述议论⽂写作指导议论⽂是⼀种议论说理的⽂章,它是以抽象的思维形式,通过运⽤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形式来论证和阐明客观事物的道理,它要从⼤量的具体材料中引出普遍的结论,使⼈领悟、懂得某个道理。
议论⽂写作,要求做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
写出⼀篇精彩的议论⽂不是⼀朝⼀⼣之功,但议论⽂写得符合要求应该并不太难。
可是在⾃学考试时,⾯对⼀个议论⽂题⽬,好些⼈却感到难以落笔,其原因,⼀是平⽇写得太少,⼆是平时缺乏议论⽂写作的指导。
下⾯从写作的⾓度谈⼏个问题。
⼀、如何审题第⼀类是命题作⽂这类议论⽂在试卷中已出好⼀个题⽬,如《清流与活源》、《谈时间》、《论“清淡误国,实⼲兴邦”》、《说‘欲速则不达’》、《说‘功亏⼀篑’》等。
考试时就要根据已出好的题⽬,确定论点,展开论证,写出有理有据的议论⽂。
命题作⽂的试题题⽬有什么特点呢?从语⾔结构上分析,它往往是⼀个词、或⼀个词组、或是⼀个短句。
⽆论哪⼀种成分组成的题⽬,都没有附加任何材料,启发和暗⽰考⽣题⽬中所要议论的内容,需要⾃⼰审辨,理解题意。
从题⽬和论点的关系上分析,⼤致有这样四种情况:第⼀,题⽬本⾝就是⼀个明确的论点;第⼆,题⽬不是论点,只是⼀个论题的范围;第三,题⽬要论的是两者之间的关系,论点要从它们的关系中提炼;第四,题⽬蕴涵着⽐喻和象征意义,论点要从它的⽐喻和象征意义中引发。
审题⽴论就要从这两个⾓度来找⽅法。
⾸先从分析题⽬的语⾔结构、⽂字含义⼊⼿,来明确议论的重点或范围。
⼀般说来,议论⽂题⽬有两种语⾔结构,⼀种是⽤⼀个判断句为题,如《才能来⾃勤奋》;《时间就是⽣命》、《青年⼈要有远⼤的理想》等等。
这类题⽬往往直接点出了中⼼论点,也就是说不需要再⾃⽴论点,只能严格按照题⽬确定的中⼼论点加以论证。
对这样的题⽬审辨应着重分析它要求论述的重点是什么。
从语⾔结构来看句意的重点在谓语部分,这部分常常是题⽬要求论述的重点。
如上⾯三个题⽬的论证重点分别是“来⾃勤奋”、“是⽣命”和“要有远⼤的理想”。
材料作文的写作思路和技法
![材料作文的写作思路和技法](https://img.taocdn.com/s3/m/4146d465a45177232f60a27f.png)
材料作文的写作思路和技法材料作文的写作一般要有这样六个步骤:一、引述材料引述材料即用简洁、概括性强的语言总述所给的材料。
引材料,要抓取材料中为文所用、凸现主旨的关键词句,开篇入题,而不是照抄照搬原材料,或滥引瞎引。
正确的做法是为“文”而引,并且要引得自然,要恰到好处。
下面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目:一位同学读书时偶然发现了前人这样一句名言“涉深水者得蛟龙,涉浅水者得鱼虾。
”他很欣赏这句话,便把它讲给他的好朋友。
而他的朋友却不以为然,随口说道:“涉浅水者尚有鱼虾可食,涉深水者喂蛟龙也。
”两个人于是争论起来。
请你针对以上两个人的争论,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谈谈你的看法。
下面以我所教班级学生的作文为例,谈谈看法。
这位同学的作文题目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开头是这样写的:材料中前一位同学所欣赏的“涉深水者得蛟龙,涉浅水者得鱼虾”这句名言,似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同宗同义。
对此,我也深表同感。
凡是畏首畏尾、畏惧不前,不敢越雷池半步,怎么能够成功?凡是没有“涉深水”的勇气、“入虎穴”的精神,怎么会有“得蛟龙”、“得虎子”的喜悦呢?这里开篇引入的文字,简洁明了,直截了当,开宗明义。
这是为文而引,引得恰到好处,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二、评议材料评议材料就是紧扣所引的材料进行分析评价,推敲材料的深层含义,挖掘材料的底蕴,为观点的提出作准备。
上面同学的作文开头,从“对此”到“怎么会有‘得蛟龙’、‘得虎子’的喜悦呢?”都是“议”的文字,“评”的范例。
击中肯綮,入木三分。
三、亮出观点亮出观点就是在对材料引述、议论、评析的基础上亮出自己的观点。
这个观点,是作者对材料中揭示出的事理或哲理总的看法。
作者或赞成,或反对;或肯定,或否定;或褒或贬;或抑或扬,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毫不含糊。
下面再看一看这位同学是如何亮出观点的:由此看来,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非得具备“涉深水”和“入虎穴”的素质不可。
这位同学的观点是在开篇三言两语地对材料进行分析评价之后得出的,既紧扣了材料,又点了题目,亮出了观点,更为全文张了本,起到了一石三鸟的功效。
高考作文写作技巧:议论文写作的基本结构
![高考作文写作技巧:议论文写作的基本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12de378765ce0508763213d2.png)
议论文写作的基本结构议论文的“三段论”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常在写作中阐释为:提出问题:提出作文的中心观点。
分析问题:分析中心观点的正确性。
解决问题:在分析问题之后得出结论。
这种“三段论”作文结构在中学写作中一般处理成如下结构谋篇。
即:如2016年全国卷Ⅱ的中心话题是“语文学习的三条途径”,由此,可以将本文的总体结构列出:当然,应试的800字的作文中,不必将上面的4个内容都完整地分析到位,只要分析一两个问题就可以构成一篇完整的议论文。
至于选择哪一两个问题,可以根据相应的作文试题或个人喜好,灵活变通即可。
一、并列式(分论点式)结构基本模式:第一部分:(引论)提出中心论点(解说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本论)提出分论点一(解说分论点一)——举例或引理论论据——分析事例或解说理论论据。
提出分论点二(解说分论点二)——举例或引理论论据——分析事例或解说理论论据。
第三部分:(结论)重申全文中心论点,提出怎么办。
说明:第二部分的分论点一般情况下设置二至三个,最多四个,可以是并列式的,可以是正反对比式的。
分论点的句子一般放置在段落的开头或单独一段。
这样层次清晰,观点鲜明。
注意:并列式是面的展开,用的是横向思维,其分论点与分论点之间没有严格的顺序。
如《谈骨气》的结构提纲:1.提出论点(引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分析:(1)什么叫有“骨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骨气”是有阶级性的。
2.从不同角度论述(本论):(1)文天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骨气。
(2)古代穷人“贫贱不能移”的典型事例。
(3)闻一多“威武不能屈”的典型事例。
3.总结全文,重申论点(结论):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
(照应开头)【例1】请用并列式结构,写出你的作文提纲。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论点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论点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论点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标题:阅读的三重境界中心论点:在阅读中充实自己,在阅读中提升自己。
关于议论文的写作方法及技巧
![关于议论文的写作方法及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e2b504c3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d8.png)
议论文的写作方法及技巧关于议论文的写作方法及技巧相信大家在学习、工作中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尤其是有严密的逻辑性的议论文,议论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议论,它主要用概念、判断、推理来表明作者的观点或阐明道理,或反驳别人的意见,指出其谬误。
我们要怎么去写这类型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议论文的写作方法及技巧,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议论文的写作方法及技巧篇1一、议论文的三要素议论文不分长短,皆须具有论题、论点、论据、论证几个要素。
这些要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缺一不可。
共同完成证明任务。
议论文是对某个议论对象,提出见解或主张并说明理由,使读者信服的文章。
它的基本特点是议论的说服性。
议论文展开议论是以说服读者为目的的。
它无论对什么问题、什么事物展开议论,无论在议论中表达什么见解,提出什么主张,讲述什么道理,或者反驳他人的什么观点,都是为了达到说服读者,令读者信服的目的。
如果说,说明文的基本特点是它的解说性,要把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向读者解说清楚,那么,议论文的基本特点则是它的说服性,从思维类型上来说,要回答出“为什么”,要讲出道理来说服读者。
叶圣陶说:“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
而议论文却以‘说服他人’为成功。
”(《文章例话》)这正说明了议论文的基本特点。
议论文不但要论说对某一议论对象的见解,表示作者的态度(即观点),而且要阐明为什么提出这种见解,为什么抱这种态度。
这个阐述“为什么”的过程,就是证明的过程。
一个完整的证明,必须由论题、论点、论证几个部分组成。
这几个部分也就是构成议论文特点的要素。
它们各自担负着不同的任务。
论题,是指作者在文章中提出来要进行论述的问题,是论证的对象。
论题并不表明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如“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个设问句,无所判定,不表示判断,只表达发问,等待回答。
“论权威”、“青年运动的方向”,“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也不是判断。
它们都规定和限制文章的论述范围和论述的重点,决定着议论展开的方向和途径,是贯穿全文内容、组织结构的线索。
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9b40b847e21af45b207a8da.png)
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作者:孟倩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20年第05期内容摘要:写作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在高考中的分值比有40%,可谓占据了高考的半壁江山。
高中的写作教学强调记叙文和议论文两种文体,其中的议论文又因其易于评分、可训练性强等特点备受推崇。
但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发现,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从当前高中议论文写作教与学的现状入手,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为高中议论文教学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教学问题与对策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突破了阅读与写作等传统五大板块的限制,以学习任务群的方式来组织学习活动体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但从根本上说,写作教学仍然融合在这种“群”的教学中。
然而,这一部分的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认识不足、效率低下等问题,尤其是高中议论文写作的教学,教师教学不够高效,学生学习也缺乏效率。
一.当前高中议论文写作教与学的现状(一)议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1.立意不准现在高考中任务驱动式的材料作文占据大多数,即题目给出一段材料,学生按照自己对材料主题的理解进行写作。
对于同一段内容,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看法,因而也就会提炼出不同的主题,这样就会导致立意不准。
同时,由于立意不够清晰,实际写作内容和命题意图之间也容易相互脱离。
比如一个学生在论述“自由”与“不自由”的辩证关系时,虽然在首尾点题“自由”与“不自由”,但文章的主体部分却在论述“努力的重要性”,这样就产生了偏题的现象。
这种问题在写作中也是比较常见的,学生在开头和结尾部分会主动关照主题,但在具体写作的部分却套用自己熟悉的或准备比较充分的概念。
2.素材不当素材的选择是议论文写作的关键环节,而当前许多学生议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素材选择不恰当,突出表现在素材陈旧、内容老套上。
比如談及逆境与人生,很多学生就会写司马迁宫刑受辱、勾践卧薪尝胆。
说到毅力,就想起爱迪生发明灯泡、马云创办阿里。
高考时评类议论文写作常见问题及矫正
![高考时评类议论文写作常见问题及矫正](https://img.taocdn.com/s3/m/aa6d8c4f6bd97f192279e9bc.png)
高考时评类议论文写作常见问题及矫正作者:余树财来源:《中学语文·教师版》2017年第07期时评类材料作文(通常也叫任务驱动型作文)是近几年高考作文的主要题型,学生进行这类作文写作,问题和困难往往不是审题立意、谋篇布局、材料运用,而是议论就事论事,论证以偏概全,缺乏辩证思考,说理常常自我为上。
如何矫正学生这类作文写作的问题?一、就事论事——补类论证也许是受了作文题干“对此,你有何看法”“对以上事情,你怎么看”“以上事情引发你怎样的思考”等要求的影响,学生想当地然认为写时评类作文可以就事论事。
而有些老师认识上也存在误区,认为学生只要把对这件事或现象的看法说清楚就可以了,因而在指导学生时评写作时,也常常默许甚至要求学生就事论事。
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就事论事“自动化”“合法化”了。
因此,目前的时评类材料作文,学生普遍存在着议论就事论事的问题,突出的表现就是议论停留于材料所给事件(现象、行为)本身的讨论,虽然,学生也能从本质、危害、原因等方面围绕事件(现象、行为)作多角度论证说理,且文章结构也相对完整,但这种就事论事的议论,议论视野相对狭隘,论证的说服力不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文章议论的深度和广度。
例如,笔者曾组织学生就2017年春节前发生在宁波的老虎伤人事件写一篇时评,一篇题为《老虎伤人:中国公益文化事业畸形发展的隐忧》的优秀作文,在概述材料、引出观点后,议论从四个方面展开:公益文化资源应向公众免费或低价开放→门票高是导致“老虎伤人事件”重要原因→应加强对公共文化资源和设施的定价→总结倡议人们积极思考和解决如何发展中国公益文化事业。
从立意和结构上看,本文无可挑剔,但从议论的深广度而言,文章议论视野狭隘,议论始终局限在伤人事件本身,这与本文相对开阔的论题“中国公益文化事业”显然是不能匹配的,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这也削弱了本文的论证说服力。
而事实上,像这样就事论事的议论在学生的时评类材料作文写作中非常普遍。
议论文写作的弊病与解决对策
![议论文写作的弊病与解决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0178bc1c6c175f0e7dd13707.png)
议论文写作的弊病与解决对策作者:宋丹来源:《江西教育·综合版》2014年第01期纵观近几年江西高考作文可发现,从江西首次高考自主命题以来,命题内容既强化了对文本教材的回归,又与时代、社会、考生实际相贴近。
就作文而言,高考试题更偏重于对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的考查,所以议论文写作常被视为高中作文训练的重点,如何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的能力也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师积极努力的方向。
下面就谈谈教学实践中学生议论文写作的弊病与解决对策。
弊病一:审题不清,立意不准【教学实例一】央视最近开设了一个“幸福是什么”的特别调查栏目,许多百姓纷纷参与其中表达了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当记者采访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时,他这样回答:“我不知道。
”“幸福就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身体健康,精神没有任何压力才幸福。
我现在压力很大,忧虑忡忡,能幸福吗。
但是我要说我不幸福,你就会说太装了吧,刚得了诺贝尔奖还不幸福。
”要求:必须写议论文,不少于700字。
写这篇作文,学生在审题立意上出现的问题可归纳为如下三点:一是避重就轻,写成了以“幸福”为话题的作文,完全不提及材料;二是一叶障目,只谈自己眼中的“幸福”,而忽视了提炼莫言对“幸福”的理解;三是断章取义,把“幸福就是什么都不想”作为莫言对“幸福”的全部理解。
那么关于这样文字较多的材料作文该如何审题立意呢?很简单,分三步走。
第一步,通读材料,整体感知。
这步虽简单,却最容易大意,很多学生在考试时往往因时间仓促而对材料走马观花,造成材料重点把握不准。
第二步,删繁就简,提炼要语。
第三步,自我设问,深入思考。
针对刚刚提炼的要语自我设问:为什么在大众眼中莫言是幸福的?——因为他得了诺贝尔奖;为什么莫言并不觉得自己幸福?——因为他得了诺贝尔奖;那么“诺贝尔奖”代表着什么?——代表着名利、地位、财富等;为什么获得“诺贝尔奖”,即获得名利、地位、财富等,未让莫言感到幸福,反而给了他巨大压力?经过这一系列深入思考后可发现,题旨鲜明的指向了“平平淡淡是幸福”“简简单单是幸福”“淡泊名利是幸福”,而这些对幸福的理解都是基于莫言对幸福的理解,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写作,可谓游刃有余也。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高中)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高中)](https://img.taocdn.com/s3/m/1e9e6362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4b.png)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高中)一、文题选材的木匠来到山里,当他看到一堆奇形怪状的树根时,认为是无用之材,摇摇头就走了;不久,一位根雕艺术家也来到这里,看到树根,喜出望外,就把它们拾回家,加以雕琢。
树根变成了精美的根雕艺术品。
根据以上材料,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二审题立意1、这堆树根,在木匠眼里,不是材;而在根雕艺术家眼里,却是材。
是“材”还是“非材”,是由于木匠和根雕艺术家选材的标准不同,选材的角度不同。
由此可见,标准和角度决定了判断的对象是材还是非材。
这就可以引发我们联想到现实社会,各行各业对所需之“材”有不同的标准。
对人亦如此,不能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
社会是丰富多彩的,标准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大自然不仅需要高山,也需要大川;不仅需要参天大树,也需要小草。
社会不仅需要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也需要工人、农民、教师、医生。
教育也不能仅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学生,多一条标准就多出一个人才。
2、可以再深入探究:同样的树根,为什么在不同的人眼里,得出“材”与“非材”截然相反的看法呢?又是因其不同的用途决定的。
可见,有用与无用又是判断材与非材的条件。
在你眼里有用就是材,在我眼里无用就是非材。
3、“材”与“非材”并且绝对的,二者之间往往可以互相转化。
关键在于如何开发、挖掘“非材”的潜能,变“非材”为“材”;使用不当,也可成为“非材”。
4、看似无用的“非材“,经过“雕琢”,一样可以成为有用的“材”。
材使用不当,也可成为非材等等.总之,这个话题,虽然以树根为例,但明显具有比喻的含义,可以由“物”及“人”,由物之“材”而谈及“人才”。
5、也可从材料中提炼出:我们需要有发现美的眼光;学会审美;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等。
三、本次习作问题分析本则材料的重点是关于“材”与“非材”的问题。
但不少同学并没有抓住这一点立意,而是打了擦边球,有的甚至偏离题意。
例如:1、学会调整自己、变通自己;放飞自我,实现价值。
给材料写议论文指导之一如何概述材料
![给材料写议论文指导之一如何概述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3e41ec5f58fafab069dc0295.png)
给材料写议论文指导之一如何概述材料、提炼观点给材料写议论文指导之一如何概述材料、提炼观点一、问题的提出:(一)写给材料作文,必须要引用材料,但是有些学生另起炉灶,不用材料。
(二)写给材料作文引用材料时,不能一字不漏照抄原文,而要会概述材料,但有些学生原文抄材料,或者用比原文还要多的字数复述材料。
二、概述材料的方法指导:(一)要选好概述的角度,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给我们的思维指向往往是多元的,多角度的。
我们要选取自己感受最深的角度进行概述,以便提炼出一个正确的观点来。
(二)概述的材料与观点要保持一致。
(三)要有重点有条理地概述。
(四)语言要准确、简洁、灵活。
用较少的文字或一句话概述材料。
(五)概述材料的位置一般放在开头,有利作者因材料而发表议论。
三、提炼观点的原则:(一)准确、新颖。
(二)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三)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
四、概述材料、提炼观点的基本模式:最近,我读了《美丽一生》一文,这篇文章主要叙写了……(概述材料)读完文章,我深刻感受到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我们要珍惜生命,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出美丽的色彩。
(提炼观点)例如: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1637年,出生于伦敦的英国青年约翰.哈佛从英国剑桥大学毕业,到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新建的学院工作,时年29岁,患有肺病,工作很积极。
第二年,他的肺病发作,不治而亡。
尽管那时的学校只有一名正式教员,一座木版房和几十名学生,但哈佛十分钟爱这所学校,所以,他临终前立下遗嘱,将其约400本藏书和一半资产约780英磅捐赠给这所学院。
这在当时的美国是微不足道的。
当时的州政府为了让哈佛的善举化为一种风尚,把校名由剑桥学院改为哈佛大学。
今天的哈佛大学,已经是一所多学科的综合性的世界一流大学。
他成功于年仅29岁的一个叫哈佛的早逝青年的一个小小的善举。
要求: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作文,文体自选,题目自拟,字数600字左右。
首先明确:这个材料给我们的思维指向是多元的,至少可以从“州政府”或“哈佛”的两个角度立意:1、哈佛的“一个小小的善举”,竟然引起州政府高度的重视,把剑桥学院改为哈佛大学,目的是让哈佛的善举,化为一种风尚。
议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议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2c2c79bc69dc5022aaea00e7.png)
议论文问题总结及对策存在的问题:思路打不开,文章展不开,分析不全面,见树不见林,议论不深刻,蜻蜓点水。
更有甚者,面对文题,笔杆咬烂,头发捋断,也难以敷衍成文。
个中原因,固然与他们缺乏写作素材的积累有关,但思维找不到出口,行文理不出头绪,思路伸展不开,恐怕是主因,而这又与他们不善展开联想有很大关系。
一、想不出二、不会分解分论点三、不会分析论证★★★★★★★★★★一、想不出:想不出事,想不出理,想不出情景培养爱思考、独立思考的习惯,做一个有智慧的人。
看书、遇事能研究、会分析。
是什么【观点、实质】,为什么【联想情景,究根本原因】,怎么做(的)【思路方法(现象)】例如:【林冲妻子被调戏后】“当林冲扳将过来,却认得是本管高衙内,先自软了。
”为什么?如果换成鲁智深呢?林冲的忍辱负重、委曲求全,出于他想保住八十万禁军教头的地位以及美满幸福的家庭。
宝玉挨打,怎么样打的?打的怎么样?为什么打?狄仁杰断案如神:疑问—现场、走访—逻辑分析—想象情景—发现真相二、不会分解分论点议论文重在说理,道理贵在深刻而广博。
但是大多学生都只满足于树立明确中心论点,缺乏更深入的思考,甚至形成了观点加论据的简单议论文,语言平淡、苍白,思维缺乏张力。
确定论点固然重要,但展开论点更为重要。
要将道理分析得深刻而广泛就应该分解中心论点,得出分论点,从而在深度与广度上推进,具体而言有以下分解思路。
一、并列分解并列式分解就是从不同的侧面横向展开来分解中心论点。
历来我们都将议论文分为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和解决问题(“怎么样”)三部分,但是我们不一定要将这三个问题都阐释清楚,可以择取其中之一,从不同侧面来展开。
1.并列分解“是什么”“是什么”有两个方面,一是就其内涵而言,一是就其外延而述。
分解“是什么”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内涵角度。
如话题“自嘲”可以这样分解:①自嘲,是机敏的退让;②自嘲,是面对缺点的勇敢;③自嘲,是生存的智慧。
谈谈给材料议论文写作的三个问题
![谈谈给材料议论文写作的三个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115b1841e518964bcf847cc0.png)
谈谈“给材料议论文”写作的三个问题相比较而言,在我们中学,特别是在高中的作文写作中比较难的一个问题就是给材料作文。
特别是有一些同学因为读不懂材料,所以导致跑题;有的同学读不全材料会导致偏题;有的同学因为不能分辩材料和话题,就是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所以也导致偏题和跑题。
这实际上就给我们带来很多困难,所以,今天就想跟同学们交流一下这个问题。
那么主要就从三个角度来谈。
第一个,就是如何审读给材料作文题,寻找到合适的写作点。
第二个,就是如何围绕写作点展开写作。
第三个,就是如何用最基本的方法,完成给材料作文的议论文写作。
既然是给材料作文,那么作文就一定要与材料关联。
关联得越紧,你的作文就可能越得题旨。
关联得越深,你的作文就越能够击中要害。
所以,我们就是要在阅读材料的时候,看看我们能不能找到那个关联点,能够关联得很深、很紧的这个点。
所以我们下面分三步来看一看。
第一个就是:四步审题找到写作点。
四步审题,第一步,就是梳理材料的主要信息。
现在我们很多同学在写作的时候,不太关注这第一步。
实际上,材料,它应该有一些主要的信息,可以找得到为我们后面第二步、第三步服务的。
有的同学忘记了这一步,或者是不习惯这一步,最终就怎么样?可能导致后面的偏题。
第二步,就是找到材料隐含的方向。
一个材料,作为命题者来说,他的命意何在?这是我们要读到的。
有的命意比较隐蔽,有得命意比较显豁。
显豁的可能同学一看就懂,特别是隐蔽的、隐晦的,可能就困难一些,往往容易忽略。
如果找不到写作方向,则偏题的可能性就更大。
第三步,就是分析“关键词”。
找到方向了,还要分析“关键词”。
“关键词”它将带给我们在后面写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启示。
第四步,那么就确立写作点。
下面我们就结合具体的几个题目,来谈谈这四步怎样展开。
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一个学生求证几何题,求证了一大通也求证不出来,老师告诉他是方法错了。
这是被‚方法‛蒙蔽了。
材料作文—议论文—写作指导(教案)
![材料作文—议论文—写作指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4a7847b4daa58da0114ad4.png)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议论文)蒋茂能材料作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杰克是一个嗜酒如命的人,后来因杀人罪而被判终身监禁。
他有两个儿子,年龄相差才一岁,大儿子与他老爸一样有很重的毒瘾,靠偷窃和勒索为生,日前他因杀人罪而坐监。
小儿子却担任一家大企业的分公司经理,有美满的家庭,既不喝酒也不吸毒。
为何同样的环境却有不同的命运呢?当人们问起其中的原因时,两人的答案竟然是相同的:“有这样的老子,我还能有什么办法。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或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角度:1人的命运不是由环境决定的,而是由人对待命运的态度决定的。
(第一观点)2.逆境出人才(第二观点)3.细节决定成败(错误观点)命题:(跑题)创造、一念之间、选择(偏题)学会追随(合题)态度决定命运(切题)环境与命运逆风飞翔(形象,有诗意)(好题)人生态度决定人生高度写作提纲:题目:《人生态度决定人生高度》第一部分:提出文章观点:人的命运不是由环境决定的,而是由人对待命运的态度决定的。
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命运。
第二部分:论证:正面论证:越王勾践身受国耻,在简陋的屋舍中奋发苦读病书,在艰难的条件下蒙受耻辱,环境可谓差矣,但他却能够卧薪尝胆,知耻而后勇,在困苦中实现他灭吴复国之霸业。
反面论证:西汉文学家贾谊先后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梁怀王太傅,但他在逆境中不善于“处穷”,不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最终忧愤成疾,33岁英年早逝。
第三部分:得出文章结论:环境是客观的,它只能影响我们的人生,而决定我们人生命运的是我们的人生态度,态度决定高度。
例文1:人生态度决定人生高度开头(第一部分,提出论点):有人说:人生就像一杯茶,当你哀伤的时候去品它是苦涩的,而当你愉悦的时候品它却是香甜的。
同一个人生,用不同的心态对待它,结果自然大相径庭。
因此人生要有积极的态度,因为态度决定高度。
如何给材料作文提炼观点
![如何给材料作文提炼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8613e1da4b73f242326c5f64.png)
如何给材料作文提炼观点如何给材料作文提炼观点材料作文是根据既定材料,对材料进行分析、提炼,从而得出一定的看法和观点的一种作文形式。
我们这里主要讲如何根据材料写作议论文。
在“给出的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这一特点决定了写作材料作文的基本要求:紧扣材料。
作文的中心内容、主要观点等必须紧扣材料,不能与材料无关,但也不能生搬硬套。
这样就决定了正确分析材料、合理应用材料、抓住材料的主要矛盾是材料作文的写作基础。
一、仔细阅读,从整体上感知材料,把握中心。
例:挪威捕鱼人大多不能把沙丁鱼活着带回岸边,而唯独一艘船却可以完成这个任务,原因就是该船长往放置沙丁鱼的鱼槽中放了一条活蹦乱跳的鲇鱼!鲇鱼的惊扰,造成了沙丁鱼的紧张,因而,沙丁鱼到达岸边仍然活着!提示:从整体把握材料,不难看出材料告诉我们:唯一的一艘船中沙丁鱼成活的原因,是因为有那样一条鲇鱼,即“鲇鱼效应”。
因此可以提炼出这样一个中心论点:“对手,往往能使自己强大”。
二、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和句,提炼中心论点。
例:从意大利移民美国的富兰克开办了一家小银行不幸遭人抢劫,一夜之间,储户失去了存款。
他拖儿带女决心把天文数字般的存款偿还给所有的储户。
所有的人都劝他:“这件事你是没有责任的。
”但他回答:“在法律上我没有,但在道义上,我有责任。
”偿还的代价是39年的艰苦生活,寄去最后一笔“债务”时,他轻叹:“现在我终于无债一身轻了。
”他用一生的辛酸和汗水完成了他的责任。
提示:材料的关键词是“责任”,最后一句也是关键。
由此可提炼出观点_________。
议论时应阐明什么是责任,一个人为什么要有责任感,缺少责任感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作为青少年应该怎样去尽自己的责任等等。
同时采用正反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等方法增强文章的论证力度。
注意:审视材料时,整体感知和抓住关键词句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
三、深入思考,透过材料的表象,抓住实质。
例:在大草原上某农场主养了一群鹿,草原有狼群随时捕食鹿。
议论文写作4种常见问题与应对的逻辑办法
![议论文写作4种常见问题与应对的逻辑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61d44d44ed630b1c59eeb5ac.png)
徐飞:中学生议论文写作4种常见问题与应对的逻辑办法一、材料观点不能统一,要深入认识归纳和类比推理材料观点统一是说理的根本要求,违反了这一要求,说理就失去了合法性。
事实上,材料观点不够统一是中学生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让学生对相关逻辑规则有一定了解和掌握。
以议论文来说,观点就是论点或分论点,材料不外乎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神话、寓言等亦可看做对事实的加工或映射),用事实论据就是俗称的举例。
从逻辑功用来看,举例大致有四种情况。
一是举反例来反驳某个观点,其逻辑依据通常是性质判断的直接推理,假设特定观点是“所有的S都是P”,反驳者只要证明S类中至少有一个对象不属于P——例如“S1不是P”——即可驳倒该观点。
从科学的角度说,要证明一个普遍性的(全称)判断,再多正面的例子都不够;但要反驳,一个例子足矣。
二是举反例反驳和自己观点相矛盾的观点,证明后者的错误即证明了前者的正确。
依据的是逻辑上的排中律——两个相矛盾的判断必有一真,从逻辑法的角度说,就是人们熟知的反证法。
三是举话题范围内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其逻辑依据是归纳推理(以下简称“归纳”)。
归纳分完全归纳和不完全归纳。
完全归纳根据某类中每一个对象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不完全归纳根据某类中部分对象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
生活中典型的完全归纳是比较少见的,绝大多数是不完全归纳,其逻辑形式如下:S1是P,S2是P,S3是P……Sn是P所有S都是P从逻辑形式不难看出,归纳是或然性的推理,因为结论的范围超出了前提的范围。
四是举话题范围外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论点,其逻辑依据是类比推理(以下简称“类比”)。
类比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某些属性相似或相同,进而推出它们的另一属性也相似或相同。
其逻辑形式如下:A对象具有c、d属性B对象也具有c属性所以,B对象也具有d属性从逻辑形式不难看出,类比是或然性的推理,因为结论和前提属于两种不同的领域。
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要解决的三个问题
![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要解决的三个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bbdadc511711cc7931b716f1.png)
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要解决的三个问题作者:王灵妹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2年第07期【摘要】要解决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低效的问题,写作指导与训练必须要有计划性、系统性和延续性;写作指导与讲评形式必须多样化;必须强调论证的清晰与透彻。
【关键词】议论文教学解决问题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不少老师,按高考作文要求,花了大量的时间进行理论指导,却不见作文教学有什么提高,学生的议论文写作仍然处在一种混沌状态;有不少学生,平时积累了不少的作文材料,每周都完成一篇作文,但还是写不出文通字顺、条理清晰、有一定思想的议论文来。
对此现状与问题,我们也常常反思:探究低效的原因,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拟就此问题谈几点解决的办法。
一、解决议论文写作指导与训练的计划性、系统性、延续性问题从高一、高二议论文教学现状来看,多数教师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议论文指导计划,大多是临时找到一个题目作一次训练与讲评,一般不考虑后续指导与训练,造成议论文写作训练与提高的低效与能力缺失。
鉴于此,加强议论文写作指导与训练的计划性、系统性、延续性就成为必然。
如果老师们能从高一(或高二)开始制定一套循序渐进的议论文写作计划,并依据计划进行逐层深入的写作指导与训练,也就不至于让我们的学生到了高三还对议论文写作模糊不清。
在高一高二议论文有序训练的基础上,高三教师再对学生作一些提高性的写作指导与训练讲评,并辅以考场作文规范性指导,这样做应该可以比较有效地提升学生议论文写作的效率。
二、解决议论文写作指导与讲评形式单一的问题中学作文指导与讲评课形式比较单一。
大多是科任教师找一个题目或作文材料给学生,一般不作正面指导,只提一些要求,然后限时让学生作文;作文收上来批改后,找一两篇作文在班上朗读一下,或印一两篇作文下发阅读,后由教师点评几句,至于学生是否理解,今后作文中能否吸收与改进就不再关心了。
这种指导与讲评课形同虚设,效果可想而知。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可以很多。
谈谈给材料作文议论文写作的三个问题
![谈谈给材料作文议论文写作的三个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42f70520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88.png)
除了表面的文字信息,还要对材料的隐含意义进行深入分析 ,挖掘其内在的价值和观点。
对比不同解读
对于同一则材料,不同的读者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在审题 时,可以将自己的解读与他人的解读进行对比,以检验自己 的理解是否准确。
确定论述角度
分析材料的多元角度
一则材料可能涉及多个方面,需要仔细分析并选择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论述。在选择角度时,应 考虑其是否具有论述价值,是否符合题目要求。
总结词
论据的充分性是指论据要全面、详实、具体,能够全面地支持论点,避免论点受到质疑或反驳。
详细描述
在给材料作文议论文写作中,仅仅选择典型的论据是不够的,还需要确保论据的充分性。论据需要详 实具体,提供足够的细节和证据来支持论点。这样能够使论点更有说服力,避免读者对论点产生质疑 或反驳。
论据的创新性
总结词
论据的创新性是指选择新颖、独特的论据,能够打破传统思维模式,为文章注入新的思 考和见解。
详细描述
除了典型性和充分性外,论据的创新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创新性的论据能够使文章更具 吸引力,引发读者的兴趣和思考。作者可以通过从不同角度或领域寻找新颖的论据,或 者提出新的思考和见解来提高论据的创新性。但需要注意的是,创新性的论据需要经过
选取个人熟悉的角度
在选择论述角度时,应优先考虑自己熟悉且有所研究的领域,这样能够更加深入地展开论述。
考虑读者角度
在确定论述角度时,还需要考虑读者的需求和接受程度,选择一个既能满足读者需求又能体现个 人观点的角度。
提炼观点
观点要有针对性
针对所给材料,结合论述角度, 提炼出具有针对性的观点。确保 观点紧扣主题,能够直接回应材 料的核心问题。
严谨的论证和思考,确保其合理性和可信度。
2023届高三作文实用技巧指导:写好议论文开头第一段课件30张
![2023届高三作文实用技巧指导:写好议论文开头第一段课件30张](https://img.taocdn.com/s3/m/617018dd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3b.png)
拥世界,寻本我(题目好,观点鲜明) 尼采的人生三种精精神境界中曾论述过骆驼、狮子、 婴儿。其中,狮子是寻找之意,婴儿是回归本我之意。 予以为人们认识事物需经过此两种境界,探索外界不同 之物,在比较中,更有意识的去探索本我。
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 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 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对于事物的认识,总是有 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是一个走出去,进而返回来的 过程。
【开篇3】概括材料+定向分析+提出观点 全面比较,方能深刻
要想对音乐中的“中国味”有更深刻的感受,似乎只 有在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与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 调后才能更好地做到。而我认为不仅是在体味音乐中是 如此,在生活中认识体察事物时也不能眼前只被所考察 的单个对象填塞满,更应在不同事物的比较中得出清晰 的认识,方能有更深的理解。
【开篇9】引用名句+评析材料+提出观点 他用之用
胡适先生曾提出“他用之用”,即被他人所用。生活中, 我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在此过 程中,体现个体的价值,获得认同感。
局外人之思
加缪曾说过:“大部分人总是表里不一的,他们所做的 往往不是内心真正需要的。他们都有一种群居意识,惧怕被 疏离被排斥,惧怕孤单无依靠。”加缪的这番话于今日依然 可得应验。我们在生活中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很多时候也 从被他人需要中获得自我肯定的价值。“被需要”俨然已成 为现代人一种情感倾向。
人们在关注自身需求之余,还会进而渴望被他人需要。 这种普遍存在的“被需要“的心态的背后,是个体生命 对于彰显自我价值的渴求,是对于生命更高存在维度的 憧憬与探索。
2023年高考作文押题:“三力”,让兼听则明不生惑
![2023年高考作文押题:“三力”,让兼听则明不生惑](https://img.taocdn.com/s3/m/bf7b1012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28.png)
2023年高考作文押题:“三力”,让兼听则明不生惑
有人说:兼听则明。
也有人表示质疑:人很容易在众多的建议中迷失方向。
如何面对他人的建议,请谈谈你的看法。
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
材料中提出了两种相反的观点,一种是“兼听则明”,一种是“人很容易在众多的建议中迷失方向”。
考生的利益角度是“如何面对他人的建议”。
这就需要考生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寻找正确听取他人建议的方法。
立意提示:
1.面对他人的建议,要有自己的鉴别力。
2.兼听而不生惑。
3.不要在众多的建议中迷失方向。
【范文】
“三力”,让兼听则明不生惑
有人说,兼听则明;也有人说,人很容易在众多的建议中迷失方向。
是兼听则明,还是兼听生惑?我认为,具备兼听的鉴别力、决断力、处置力,就能兼听则明而不生惑,即对兼听到的不同建议能鉴别是非,决断取舍,处置得当。
回顾过去,我从历史的烟云中读懂了这个道理。
且看战国时期,齐国能成为战国“七雄”之首,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齐威王能接受邹忌讽谏,广开言路,听取不同的意见。
他具有敏锐的鉴别力,对于关心国事、积极进谏者,分不同情况给予奖赏。
第1页共4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给材料作文议论文写作的三个问题谈谈给材料作文议论文写作的三个问题——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荣华老师(2012-06-19 22:33:53)转载▼标签:杂谈同学们好,我今天主要是给大家谈一谈给材料作文议论文写作的三个问题。
相比较而言,就是我们在中学的,特别是在高三的作文写作中比较难的一个问题就是给材料作文。
所以,也是我们同学在现在高考复习作文这样一个写作中比较纠结的一个问题吧。
特别是有一些同学因为读不懂材料,所以导致跑题;有的同学读不全材料会导致偏题;有的同学因为不能分辩材料和话题,就是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所以也导致偏题和跑题。
这实际上就给我们带来很多困难,所以,今天就想跟同学们交流一下这个问题。
那么主要就从三个角度来谈。
第一个,就是如何审读给材料作文题,寻找到合适的写作点。
第二个,就是如何围绕写作点展开写作。
第三个,就是如何用最基本的方法,完成给材料作文的议论文写作。
对于给材料作文的说法有很多,有不同的说法。
我的基本的想法是:既然是给材料作文,那么作文就一定要与材料关联。
关联得越紧,你的作文就可能越得题旨。
关联得越深,你的作文就越能够击中要害。
所以,我们就是要在阅读材料的时候,看看我们能不能找到那个关联点,能够关联得很深、很紧的这个点。
所以我们下面分三步来看一看。
第一个就是:四步审题找到写作点。
四步审题,第一步,就是梳理材料的主要信息。
现在我们很多同学在写作的时候,不太关注这第一步。
实际上,材料,它应该有一些主要的信息,可以找得到为我们后面第二步、第三步服务的。
有的同学忘记了这一步,或者是不习惯这一步,最终就怎么样?可能导致后面的偏题。
第二步,就是找到材料隐含的方向。
一个材料,作为命题者来说,他的命意何在?这是我们要读到的。
有的命意比较隐蔽,有得命意比较显豁。
显豁的可能同学一看就懂,隐蔽的、隐晦的特别是,可能就困难一些,往往容易忽略。
如果找不到写作方向,则偏题的可能性就更大。
第三步,就是分析“关键词”。
找到方向了,还要分析“关键词”。
“关键词”它将带给我们在后面写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启示。
第四步,那么就确立写作点。
我刚才初步地梳理了一下我们审题的四步,找写作点。
下面我们就结合具体的几个题目,来谈谈这四步怎样展开。
第一道题就是这样的一道题目: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那么下边的材料是这样的:一个学生求证几何题,求证了一大通也求证不出来,老师告诉他是方法错了。
这是被“方法”蒙蔽了。
一个人开着辆汽车东拐西拐找不到要去的目的地。
这辆车是被道路蒙蔽了。
一个人干个什么干得心烦了,一天抽空到庙里烧了炷香,或捐了个金刚什么的,从庙里出来后又什么都敢做敢干了。
这不是被佛蒙蔽了,也不是让他干的那个什么给蒙蔽了,这是自己把自己蒙蔽了。
这样一道作文题,我们要先对它进行信息梳理。
所以,先对题目的信息梳理以后,我们会发现,它有这么三个要点:第一,方法蒙蔽人。
第二,道路蒙蔽人。
第三,心灵也蒙蔽人。
那么这个信息梳理之后,我们就可以看这个材料一个明确的指向是:对方法、对道路的迷信使人陷入困境,不能成功,不能到达目的地;对某一种东西特别地去执著,对某一种特别是那种贪念的东西,很执念的话,那么就使人不能自省、自拔、自赎;所以最后我们就可以看到“自我蒙蔽”是人生的一大痛苦或者说一大苦难。
在这样的一个明确的方向之下,我们再来看“关键词”,是“蒙蔽”。
所以我们就可以大体上找到这样一些写作点,就是:“要掀开人生的蒙蔽”,“不要迷恋方法”;“要寻找到正确之路”;“不要执著于贪欲”;“人要时时自省”;“要跳出圈子看世界”;要“掀开蒙蔽”,才能真正“走向幸福”。
这是第一道题,我们大体上梳理一下它的信息,找到它的明确方向,分析“关键词”,最后找到写作点。
我们再看一道题,这是杨浦区今年的二模卷的一道作文题: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材料是这样的:寺庙里新来的小沙弥,对什么都好奇。
秋天,禅院里红叶飞舞,小沙弥跑去问师父:“红叶这么美,为什么会掉呢?”师父一笑:“因为冬天来了,树撑不住那么多叶子,只好舍,这是不是‘舍弃’,是‘放下’!”那么,面对这个材料,很多同学,没有细致地梳理这个材料的信息,所以写下来,写偏的不少。
我们看这个材料的信息,主要信息有哪些?首先是“秋天的红叶很美”,“秋天的红叶很美”。
然后再往前走,发现“冬天时,树撑不住了美丽的红叶”,“撑不住美丽的红叶”。
所以再往下走“只好舍”。
那么老和尚说,这种“舍”不是“舍弃”,是“放下”。
那么“很美”、“撑不住”、“放下”,这是它的主要信息。
在这个主要信息之下,我们找到这个材料的明确指向,是什么?那就是:对那些必须放下的美丽,一定要放下,这样的“放下”是大树或者说自身生存的必须。
如果不放下这些美丽的东西,自身就很难再生存下去。
大树就是这样的一种生物。
那么在这样的一个明确指向之下,我们再来看“放下”这个“关键词”,很多同学,在这个关键字上因为没有推敲,所以怎么样?导致最后偏题。
“放下”在这个材料里面是放下本来就是美丽的东西。
红叶很美,本来就很美丽的东西。
而不是放下本来不美的东西。
很多同学把这个“放下”当作一个话题在写作。
所以“放下”的,他比如:要放下邪恶,要放下残忍,要放下仇恨等等。
这些东西,本来就不美的,是应该舍弃的,不是不应该舍弃的。
所以这个“放下”不等于话题,而是在这个材料里面的,将本来就是美丽的东西放下,这是很关键的地方。
那么理解了这个“关键词”以后,我们就可能找到这样一些写作点:“美的”不一定都能为我所有,不是所有美的东西都为我所有,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并非“所识之美”都能为我所有,我认识的美,我知道的美都为我所有?那不行。
并不是“所拥有之美”都能为我所有。
尤其是第三点,我已经拥有了这些美,我很不舍得。
但是,这个材料告诉我们:并非所拥有之美,都能为我所有。
所以,红叶很美是大树本身所具有的,现在大树为了“撑下去”,他必须“放下”。
那么,这三点,是关于这个“美”能不能为我长久所有的。
我本来有的美的东西,不能长久所有。
那么再往下,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点,很少有同学关注。
就是说:大树所以能撑下去,所以能从一个棵小树长成大树,这棵大树它的智慧在那里?在于它跟自然、季节相谐相生,他具有一种生命的律动之美,这种律动之美就是随时而动,春来来了,长出绿叶,夏天勃勃生机,秋天变红了,冬天脱去这个美丽的红叶,这就是生命的律动之美。
所以我们也可以讲“享受季节之美”。
在杨浦区的写作,很多同学写作的时候,我们基本上没有发现这一类的作文,可见对这个材料的阅读深度理解还是有所欠缺。
那么大部分同学可能就写到了“舍”有“得”,“放”而有“获”,“舍得”“放下不等于放弃”,这都对的。
但是相比较前面的几个点来说,因为没有深度地去关注材料它的主要信息,以及“关键词”,所以,它只能够停留在“舍有得”,“放下不等于放弃”在这一类的写作之上。
当然同学还会写到,“放下是一种更好的坚持”,有同学会想起“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借此来写“放下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这都是不错的写作点,这是第二个题目。
我们看一下第三个题目。
第三个题目,是今年浦东新区二模卷的作文题,它是: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它是一首小诗:风可以吹走一张无助的纸片却吹不走一只会飞的蝴蝶这个材料里面,它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它是:风吹走纸片,因为纸片“无助”。
“无助”,注意一下。
风不走蝴蝶,因为蝴蝶怎么样啊?在这里跟“无助”相对是“会飞”。
所以我们由这两个主要信息:纸片的“无助”被吹走,蝴蝶的“会飞”吹不走,得出这样一个材料的主要方向,就是:我们要做一只“会飞”的蝴蝶,不要被风给吹走。
那么“关键词”在于“会飞”。
蝴蝶的“会飞”在于它有翅膀,能御风而翔。
那么一个人要“会飞”也要有翅膀,人“会飞”的翅膀是什么?能御风的翅膀是什么?是思想,能辨识。
有思想,能辨识;有定力,能坚守;有信念,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有勇气,能抗拒,这是人的翅膀。
那么在这样的一些“翅膀”驾驭之下,很多“风”就为我所用,很多“风”就不再存在。
所以,我们大体有这么三个层次来审视这个“会飞”:第一:借力,就是人要借助“风”来为自己服务,这是借力。
就像红楼梦里的薛宝钗,她给自己的一个定位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像庄子《逍遥游》里面写到“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扶摇”、“羊角”是那种龙卷风、旋风。
“抟”是盘旋。
那个“鹏”它借助扶摇、羊角风,它可以飞到九万里的高空,这就是借力。
我们在《劝学》里面也学过如“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这都属于是“君子善假于物也”。
这是第一层,“会飞”就是借力。
第二层就是“自主”。
这个“八风吹不动”,或者说“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
这个“八风吹不动”,那是一种强大的定力。
这里有一个故事,是苏轼和佛印的故事:苏轼一天他坐禅,出定以后,他觉得怎么样呢?得道了,写了一首小诗词,就偈子,其中有两句:“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高兴了,让童子送给佛印,渡江而去。
佛印一看,给他批了两个字“放屁”。
苏轼一看,很生气,自己过江找佛印去了。
佛印说,“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我说你‘放屁’,你就过江来了,你还差远了。
”所以苏轼就怎么办呢,再去修炼。
我们讲苏轼后来能成为怎么样的人呢,以致我们讲他是一个豁达的、大度的,化被动为主动的,著手成春的这样的一个大家,能出入儒道释三家的这样的大家。
关键是在于他最后有一种定力,有一种自主,这样一种精神。
所以是“八风吹不动”,这是第二个层次。
第三,“无风”,就是说这些“风”对我来说根本不存在。
比如说前一段时间“抢盐”风波,很多人参与“抢盐”风波,助长了这次风波。
那对很多人来说这个风波不存在,无风。
实际上我们生活当中,有很多人,他们因为有自己的一方天地,什么风都不存在,所以我们讲“心中无风且无风。
”这是最高层次,这叫“会飞”。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些写作点:“做一只会飞的蝴蝶”,“锻造会飞的翅膀”,“人生该应当御风而翔”,“八风吹不动者,乃真人也”,“定力使人生从容淡定”,“人生要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让灵魂自由地飞翔”,等等。
所以这两道作文题就是出自杨浦区的模拟卷和浦东新区的模拟卷。
这两个作文题,它给同学的写作空间都很大。
那关键在于我们能首先读懂,找到方向,能干什么——能分析“关键词”,深入进去。
这样的作文,就可能有了一些深度。
这是第一个大的问题,我们讲的就是四步审题,找到写作点。
第二个大问题,我在这里谈一下。
议论文的写作,一文三扣题,每扣深一层。
我要在这里说明的是,不是说所有的给材料作文都是这样写,而是说部分容易偏题的同学,容易跑题的同学,可以这样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