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生平简历.doc
将相故事-萧何的生平简介 萧何为何追随刘邦?
![将相故事-萧何的生平简介 萧何为何追随刘邦?](https://img.taocdn.com/s3/m/6bb725cff524ccbff021841d.png)
将相故事-萧何的生平简介萧何为何追随刘邦?萧何是沛丰人,早年曾任职秦沛县狱吏,掌管律法方面文书的工作。
秦朝末期,众多势力纷纷起来反抗秦的统治,刘邦早些时候在前往骊山押送刑徒的时候就掀起起义了,这个时候沛县的县令找来萧何和曹参商量,如今秦朝各地都有官员带领士兵们起兵反秦,现在他也想举起反秦的大旗,大干一场,问问萧何和曹参的看法和建议。
萧何和曹参自然是十分高兴,他们的态度就是沛县令的定心丸,想到多了两个帮手,自己的起义应该会成功的。
沛县令想到自己那点可怜的兵力就有些畏缩,萧何就对沛县令提到了刘邦,他说刘邦已经起义了,而且有几千人,可以为沛县令所用。
可是刘邦和萧何这两个人是怎么认识的呢?一个是沛县的小混混,泗水亭长,身无分文,家徒四壁。
另一个是沛县的狱吏,在县令手下做事,深得县令的器重。
好像怎么也不能将两人列在一起谈论一样。
刘邦在沛县还是比较出名的,不过是不怎么好的名声,他好吃懒做,还好喝酒吃肉,但是又经常赊账不付钱,说话也流里流气,一看就是痞子的那种人。
但是刘邦好结交朋友,各种人都是他的朋友,像后来养蚕吹鼓手周勃、卖狗肉的屠夫樊哙、狱吏萧何曹参等都是他结交的好友。
早先的时候,吕公搬到了沛县,沛县令就为吕公准备了一场接风洗尘的宴席,沛县之中想要来结识吕公这位富贵人家的人只要献出银子购买入场券和座位就能进去宴席吃酒。
刘邦就好这一口,跑去蹭酒肉吃,结果因为没有钱被负责守大门的萧何给拦住了。
这就是刘邦和萧何的一次相遇,虽然不知道萧何此时是否认识刘邦,但是两人的关系在现在这个时期一定没有后来要好,否则萧何就不会拦住刘邦。
沛县令同意了萧何的建议,让萧何联系刘邦,让刘邦前往沛县投奔沛县令。
刘邦起义后还是断断续续的和沛县中的这些好友有联系,所以萧何他们才会知道刘邦的动态。
可是等到刘邦带着几千人来到沛县城外的时候,沛县令看到刘邦这么多的武装队伍却突然反悔了。
他害怕刘邦用军队来要挟自己,所以不仅不让刘邦等人进城,还下令对刘邦他们射箭,命令士兵抓住了萧何和曹参。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资料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5f83b8b6f1aff00bfd51e3f.png)
吕后想把韩信召来除掉,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同 萧何商议。最后,由萧何设计把韩信骗到宫中, 吕后以谋反的罪名把韩信杀害在长乐宫钟室。
萧何杀韩 信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寓 此为民间对西汉建国功 意
臣萧何一生的经典概括
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 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 成的。
这个成语出自于 《史记·淮阴侯列 传》。
韩信 向萧 何讲 战术
一开始,刘邦也没有重用韩信,只让他当了 一名小军官,一次犯了军法,还差点儿受刑 处死。免死后,只让他充当一名管理粮草的 小官(治粟都尉)。一次偶然的机会,韩信 遇上了萧何。萧何是刘邦的亲信,刘邦对他 可以说是言听计从。萧何与韩信一席长谈之 后,对韩信非常钦佩,认为韩信是一个不可 多得的军事天才。但是,正当萧何决定向刘 邦推荐韩信的时候,韩信却逃跑了。原来, 刘邦的部下多是徐州一带的人,刘邦被封为 汉王,封地在汉中,地区偏狭,难以发展。 因此,部下因想家而纷纷逃亡。韩信见刘邦 没有重用自己的意思,也跟着跑了。
成成也败也萧何
也 萧 何败
也 萧 何
萧何(前257年-前 193年),汉族,沛 丰人,早年任秦沛县 狱吏,秦末辅佐刘邦 起义。攻克咸阳后, 他接收了秦丞相、御 史府所藏的律令、图 书,掌握了全国的山 川险要、郡县户口, 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 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 重要作用。
人物简介
秦末汉初,淮阴(今属江苏省)有一个名叫韩信 的人,年轻时,生活孤苦,很被人瞧不起。后来, 韩信投奔项羽,参加反秦。他曾向项羽提过一些 作战建议,但都没有被采纳。韩信看到自己的才 能无法施展,便改投刘邦。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萧何简介“汉初三杰”指西汉建立时张良、萧何、韩信这三位开国功
![萧何简介“汉初三杰”指西汉建立时张良、萧何、韩信这三位开国功](https://img.taocdn.com/s3/m/86828b4af12d2af90242e6c4.png)
萧何简介“汉初三杰”指西汉建立时张良、萧何、韩信这三位开国功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汉初三杰。
“汉初三杰”指西汉建立时张良。
萧何。
韩信这三位开国功臣。
汉高祖刘邦曾问群臣:“吾何以得天下?”群臣回答皆不得要领。
刘邦遂说:“我之所以有今天。
得力于三个人---运筹帷幄之中。
决胜千里之外。
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
安抚百姓。
不断供给军粮。
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
战必胜。
攻必取。
吾不如韩信。
三位皆人杰。
吾能用之。
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
人物简介。
韩信。
淮阴人。
西汉开国功臣。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
“汉初三杰”之一。
曾先后为齐王。
楚王。
后贬为淮阴侯。
为汉朝的天下立下赫赫功劳。
但后来却遭到刘邦的疑忌。
最后被安上谋反的罪名而遭处死。
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
被后人奉为“兵仙”。
“战神”。
“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
“国士无双”。
“功高无二。
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
韩信熟谙兵法。
自言用兵“多多益善”。
作为战术家韩信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战术典故: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
临晋设疑。
夏阳偷渡。
木罂渡军。
背水为营。
拔帜易帜。
传檄而定。
沈沙决水。
半渡而击。
四面楚歌。
十面埋伏等。
其用兵之道。
为历代兵家所推崇。
作为军事家。
韩信是继孙武。
吴起。
白起之后。
最为卓越的将领。
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用兵。
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
其指挥的井陉之战。
潍水之战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作为战略家。
他在拜将时的言论。
成为楚汉战争胜利的根本方略;作为统帅。
他一人之下。
万人之上。
率军出陈仓。
定三秦。
擒魏。
破代。
灭赵。
降燕。
伐齐。
直至垓下全歼楚军。
无一败绩。
天下莫敢与之相争;作为军事理论家。
他与张良整兵书。
并著有兵法三篇。
韩信的墓地有三座。
一是。
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南焉乡高壁村的高壁岭山的“山西韩信墓”;二是。
位于西安市灞桥区新筑镇新农村的“陕西韩信墓”;三是。
淮阴的“江苏韩信墓”。
张良。
字子房。
汉族。
为汉初城父人。
兰陵萧氏族谱萧何至萧一菊源脉
![兰陵萧氏族谱萧何至萧一菊源脉](https://img.taocdn.com/s3/m/ca7ad1f6fab069dc50220125.png)
兰陵萧氏族谱萧何至萧一菊源脉兰陵萧氏族谱萧何至萧一菊源脉,依据1998年四川宜宾萧卓泉编撰《兰陵萧氏族谱》资料,由萧世德删节录入。
1世: 萧何。
沛县人,西汉开国丞相,封瓒侯。
生于周赧王五十八年甲辰(公元前257年)六月十五日申时。
卒于汉惠帝二年戊申(公元前193年)七月初八日,终年65岁,葬东海兰陵(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
妣周氏,生年未详,卒汉文帝元年壬戌(公元前179年),生子二: 萧禄(无嗣)、萧延。
高后二年封何夫人禄母同为瓒侯。
2世: 萧延。
何公次子。
汉酂定侯。
妣刘氏,生于秦王政十八年壬申(公元前229年),卒汉文帝二年癸亥(公元前178年),终年52岁。
,生卒未详。
生四子: 萧遗(无嗣)、萧则(子萧庆)、萧嘉(子萧胜,国绝。
汉武帝元狩三年何曾孙萧庆—萧寿成,元封四年国除。
汉宣帝地节四年封何玄孙萧建世等十二人—六世萧辅—七世萧获,国除。
汉成帝封六世萧喜—七世萧尊—八世萧章—九世萧禹,王莽败绝)、萧彪。
妣吕氏,生卒未详。
3世: 萧彪。
延公四子。
字伯文,号光容。
汉谏议大夫。
生汉文帝二年癸亥(公元前178年),卒于汉武帝元狩四年壬戌(公元前119年),终年59岁。
免官居东海兰陵县中都乡中都里,世称兰陵萧氏。
妣张氏,生卒未详。
妣李氏,生一子: 萧章。
4世: 萧章。
彪公之子,字德昭,汉京兆尹。
生于汉文帝后元六年癸末(公元前158年),卒于汉武帝元狩四年壬戌(公元前119年),终年39岁。
妣周氏,生卒未详,生一子: 萧皓。
5世: 萧皓。
章公之子,字季华,以田为业。
生于汉武帝建元元年辛丑(公元前141年),卒于汉昭帝元凤六年丙午(公元前75年),终年67岁。
妣秦氏,生卒未详,生一子: 萧仰。
6世: 萧仰。
皓公之子,字惠高,以田为业。
生于汉武帝元朔三年乙卯(公元前126年),卒于汉宣帝神爵四年癸亥(公元前58年),终年69岁。
妣张氏,生卒未详,生一子: 萧望之。
7 世: 萧望之。
仰公之子,字长倩,汉御史大夫、太子太傅。
萧何的简介
![萧何的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5231a558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08.png)
萧何,西汉初年著名政治家、丞相,与张良、韩信并称为“汉初三杰”。
他是沛县(今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人,早年即在沛县担任主吏掾,与刘邦相识并结下深厚友谊。
秦朝末年,萧何参与了反秦起义,并在刘邦领导的沛县起义中起到关键作用。
他留守关中,负责后方物资供应和人力资源的整合,为前线作战提供了稳定保障。
楚汉战争期间,萧何始终是刘邦政权的重要支柱,尤其以推荐韩信为大将军,以及妥善管理关中地区,为汉军提供源源不断的兵源和粮食补给而闻名。
刘邦建立汉朝后,萧何担任首任丞相,他在法律制度建设、土地分配改革、户籍管理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恢复的政策。
萧何协助刘邦完成了从乱世到治世的过渡,其智慧和才能对于汉朝初期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萧何一生忠诚于刘邦,晚年虽因受到猜忌而采取自污之策,但最终得以善终,并被追谥为“文终侯”,他的故事在《史记》中有详尽记载。
萧何 素材
![萧何 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1bf8e9d2856a561253d36f1f.png)
萧何(素材)萧何,(公元前256一192)。
是汉初三杰之一,西汉开国宰相,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贤相,以精通治道,勤勉公事,廉洁自律,不争名利著称,是有名的法律专家和实践运用成功者。
何生在江苏沛县一个大户人家,十岁前少言寡语,举止文静有礼,不大与同伴玩耍,常静坐独思,令家长惊奇的是,这孩子酷爱看书习字,只要有片言只字,都会爱不释手,刨根究底,学懂弄通。
于是家长竭力供他上学读书识字,这样在本县学到十八岁,有幸学通了孔子孟子的儒家经典和理论,对如何做君子、为什么行仁政、怎样守礼制有了初步认识。
他决定当一个操好心,说好话,做好事的君子。
而且是做大事的君子,而他也明白,要想干大事必须得民心,得民心在行仁政。
只有动静有秩序,言行有规矩,社会才能安定和谐,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吃透了老子庄子的道家经典和理论,对““拨乱返正”“清静无为”“倡导俭朴”“顺其自然”等思想也有了深切体会。
而且,他对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农家的身体力行都有深入探讨。
正当萧何准备出山做事的时候,大约二十岁,他的家乡被强大的秦国攻战,他由楚国人变成了秦国人,他没有慷慨激昂去参加卫国战争,因为他憎恨害死屈原的流氓腐败政府。
他要考察谁能最终得天下,他从骨子里希望结束七国战乱,中华实现大一统。
经过一年多的考察,萧何大吃一惊,自己十多年的书白念了。
秦国这个带有西北强悍野蛮作风的制度,自从商鞅变法以来,日益相信法制,管理靠法律,选用官吏考法律,没有法律的渊博知识,无法取得一官半职,萧何是个聪明的读书人,决不是死读书读死书撞到南墙不回头的书呆子。
于是从零开始,静下心来,学习研读法学理论,法律条文。
先学〈荀子〉三十二篇,认可荀子人性是恶的定论,认同如没有法律的惩处,则人人是坏蛋,初则损人利己,小偷小摸,欺负弱者,见利忘义。
大则呼啸成群,杀人放火,谋财害命,奸淫妇女,草菅人命,无恶不做。
同时如没有道德宣讲劝善,则人人没脸没皮没尊严,也不会小时乖巧听话,勤奋好学,文静有礼,长大热心助人,生活低调,勤劳俭朴,修桥补路,好善乐施,扶贫解困。
萧何简介,名人故事
![萧何简介,名人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ccec7bc70029bd64783e2ca6.png)
精心整理萧何简介,名人故事萧何个人资料中文名:萧何谥号:文终侯性别:男刘邦以巴蜀为基地,与民休息,招纳贤才,然后还定三秦,再与项羽争夺天下,并推荐韩信为大将军。
楚汉战争时,萧何以丞相专任关中事,他侍从太子,为法令约束,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
楚汉相持于荥阳、成皋时,刘邦屡遭挫败,失军亡众,军无现粮,萧何及时调遣关中兵卒驰援,并转漕供给军用,保证了前线兵员粮饷的供应,促使战局发生了根本转机。
因此,刘邦称帝后,以萧何功最高,位次第一,食邑八千户,悉封其父母兄弟十余人皆食邑。
刘邦又以原订的三章约法不足以“御奸”,命萧何重新制订律令。
萧何采摭秦法,酌加新律,作为《九章律》。
高帝十一年,因助吕后定计收捕淮阴侯韩信,被拜为相国。
高祖死后,萧何辅佐惠帝。
他病危时,推荐曹参继任相国,卒于孝惠二年。
谥号“文终侯”。
娶妻甘氏,封一品夫人,后袭封为?侯,生子三,长子萧禄,次子萧人保释出狱。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举起了反秦的大旗,各地豪杰云集响应,天下大乱。
此时的萧何仍在沛县当功曹,他和曹参、樊哙、夏侯婴、周勃等人时常聚会,密切注视着局势的发展,并暗中与在芒砀山中的刘邦保持着联系。
沛县起义在陈胜、吴广起义的影响下,许多地方官吏也感到秦的暴政不能长久,于是也纷纷反叛朝廷,归附义军,保全自己。
萧何任职的沛县与蕲州相近,沛县县令眼看烽火遍地,深怕丢了脑袋。
于是找来萧何、曹参等人,秘商起兵之事。
萧何建议道:“你是秦朝官吏,沛县百姓恐难听你的话,欲图大事,非把逃亡的豪杰请回来不可。
萧何拥护刘邦召集沛城父老共商大计。
大家都推举刘邦为县令,背秦自立。
刘邦却推辞道:“现今天下纷扰,诸侯并起,沛令一席自应选择全县最有声望之人。
我并非自爱,实因德薄能鲜,误己事小,倘若误了全城父老,那就百死莫赎,还是快快另选贤能,以图大事吧。
”众人见刘邦出言谦逊,更加悦服。
于是众人坚请刘邦担任沛令。
刘邦仍是再三推让不就,萧何苦劝也无济无事。
萧何简介_精品文档
![萧何简介_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2d8c6748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76.png)
萧何简介萧何,字子文,汉族,颍川(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人,出生于前3世纪末的汉朝末年。
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名人之一,也是西汉初年的重要人物,被誉为“汉朝开国之臣”。
萧何在年轻时就显示出了非凡的才华和智慧。
据传,他的父亲本是一位贫穷的书生,但是看中了他年幼时的聪慧和机智,决定将他托付给朝廷官员培养。
萧何在官吏的指导下,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学习了经史文化,并展现出了卓越的才智。
萧何的机会真正来临是在汉高祖刘邦起兵反秦时期。
当时,秦朝统治者暴政横行,百姓民不聊生。
萧何年轻时就表现出了对秦朝统治的不满,并积极参与了起义。
正因为他早有准备和谋划,他在起义中表现出了自己的才能和智慧,获得了刘邦的赏识和信任。
刘邦成功建立汉朝后,任命萧何为要职,让他发挥自己的才干去治理新朝。
作为刘邦的重要谋士和得力助手,萧何出色地完成了众多重要任务,对于汉朝的建立和巩固功不可没。
首先,他在建立政权后积极推行简政治国的方针,废除了秦朝繁重的徭役赋税政策,减轻了百姓的负担,使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
其次,他精心组织了对抗南越的战争,成功将南方的各个部落纳入汉朝的统治之下。
此外,萧何还着手整顿法律制度,完善国家的法制建设,为后来的汉朝治理奠定了基础。
萧何的政绩不仅体现在国内事务中,他也在外交和军事领域表现出了出色的才能。
他主持了与匈奴的外交关系,巩固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稳定了北方边疆。
同时,他还率领军队在战场上多次获胜,为汉朝的安定和发展立下了赫赫战功。
除了在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成就,萧何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化名人。
他善于文学和诗词创作,曾留下《萧子文集》,其中包括了大量的政治、历史、军事等方面的论述和诗词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思想状况。
然而,萧何一生并非一帆风顺。
在刘邦去世后,刘盈继位,但他任用了其他谋士,而对萧何冷落疏远。
最终,萧何被降职并被迫辞官。
他深感屈辱和失望,渡过了许多困苦的岁月,最终因伤病去世,享年62岁。
萧何的故事
![萧何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c1bd1925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97.png)
关于萧何的故事萧何,字子十,出生于汉朝初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以卓越的才智和高尚的品德,在刘邦的统治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刘邦的成功夺取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
以下将详细讲述萧何的故事。
萧何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生活艰苦。
他早年聪明好学,勤奋刻苦,对于古代典籍及历史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家族的期望下,他拜在名师吕仲子门下学习,积极钻研并取得了较高的学问成就。
然而,在楚汉战争爆发后,他迅速切身体验到了战争的残酷和贫困的苦痛,这也成为他后来追求名利的动力。
由于才华出众,萧何很快引起了刘邦的重视,被任命为刘邦的幕僚。
刘邦凭借着军事才能和萧何的智慧,一路打败了敌人的联军,最终成功地夺取了天下,建立了汉朝。
在刘邦即位后,他任命萧何为丞相,成为刘邦的右膀左臂,负责处理朝政事务。
作为丞相,萧何秉承了刘邦的理念,以实事求是为核心原则,致力于国家的发展和民众的福祉。
他理顺了国家的财政和政务体制,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得国家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他还注重治理和发展地方,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百姓的生活条件,提高了人民的幸福指数。
在外交方面,萧何也展现出了出色的才干。
他主张以和为贵,通过外交手段化解与匈奴的战争,保障了边疆的稳定,并与齐楚等国家保持了友好关系。
同时,他还密切关注国内农业的发展,推行农业政策,使得农民的收入得到了显著提高,农业生产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除了政务,在军事方面,萧何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华。
他对兵法有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多种精妙的战术和战略,为汉军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战役胜利。
他还注重提升军队的素质,改革军事制度,加强士兵的训练,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然而,萧何并非一帆风顺的政治家。
他在位期间,也遭受到了不少的风波和磨难。
他曾多次挺身而出,为刘邦解决内部纷争,维护国家的稳定。
但是,在一次政争中,他遭到诬陷,被刘邦贬职为民,遭受了长达三年的牢狱之灾。
尽管如此,他在牢狱中仍然不忘国家和人民,默默忍受病痛和困苦,不断思考着国家的发展大计。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谁的经历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谁的经历](https://img.taocdn.com/s3/m/136eecc3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fb.png)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谁的经历简介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人物,他在中国古代的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他的经历既光彩夺目又充满了曲折和波折。
本文将介绍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经历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成也萧何萧何(公元前200年-前193年)是西汉初期的首位丞相,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杰出政治家和战略家之一。
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年轻时在商贾之间游走,以经商起家。
萧何的聪明才智和卓越才能很快被人们所认可,逐渐跻身于政治圈子。
萧何的政治才能在他一生中的许多重要事件中得到了体现。
他被任命为刘邦的丞相,负责处理国家大事。
在这个时期,他积极推动改革,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使西汉政权能够稳定和发展。
他实施的土地改革政策,使得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从而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增强了国家的稳定性。
他还推动了法律的修订和完善,并对官员选拔制度进行了改革,使得人才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
萧何在外交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与匈奴的外交斡旋为中国与匈奴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保障了汉朝的边疆安全。
他还积极推动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维护了汉朝的国际地位。
败也萧何然而,尽管萧何在政治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他的一生并不如意。
他在政治上的表现引起了一些有影响力的人物的不满,他们通过诬告和阴谋,使得萧何不得不辞去丞相的职位。
从此,萧何的政治生涯走向了终结。
辞职后,萧何遭到了贬谪,甚至被关押在监狱中。
他被迫耐受着精神和身体上的痛苦。
然而,世事难料,一段时间后,他被释放了,并得到了恢复官职的机会。
但是此时已是他余生的最后几年。
经历的意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经历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和不确定性。
尽管他在政治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经历了诽谤和冤屈。
他不得不面对权力斗争和阴谋,以及被贬谪和囚禁的艰辛生活。
这一经历不仅让我们了解到政治是多么复杂而残酷的领域,也反映了历史中曾经存在过的不公正和权谋。
然而,萧何的政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汉六大名臣生平及死因详述
![西汉六大名臣生平及死因详述](https://img.taocdn.com/s3/m/1e5349e2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2f.png)
西汉六大名臣生平及死因详述西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众多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涌现,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其中,六大名臣更是以其卓越的才能和贡献,成为西汉历史的璀璨星辰。
本文将对西汉六大名臣的生平及死因进行详细叙述。
一、萧何:开国功臣,病逝而终萧何,西汉开国第一功臣,早年任秦沛县主吏掾,秦末辅佐刘邦起义。
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
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
在法律思想上,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
汉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又协助刘邦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
刘邦死后,他辅佐汉惠帝。
惠帝二年(前193年)卒,谥号“文终侯”。
萧何晚年因辅佐刘邦建立汉朝有功,官拜相国,封酂侯,位列众卿之首。
然而,随着汉高祖刘邦的猜忌之心日重,萧何也不得不谨小慎微,以免触怒龙颜。
最终,萧何在病榻上度过了晚年,病逝而终,享年六十五岁。
二、张良:智勇双全,功成身退张良,字子房,颍川城父人,秦末汉初杰出谋臣,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
张良的先辈,在韩国五世位相。
张良早年曾因刺杀秦始皇不成而隐居躲避;后追随刘邦,力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季父项伯,使刘邦顺利脱身。
协助汉王刘邦赢得楚汉战争,建立大汉王朝,帮助吕后之子刘盈成为皇太子,册封为留侯。
晚年,跟随赤松子云游四海。
张良去世后,谥号文成。
张良以其卓越的智慧和谋略,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在功成名就之后,张良选择了功成身退,不再参与朝政。
他晚年跟随赤松子云游四海,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最终因病去世,享年不详。
三、陈平:智计无双,善终而终陈平,阳武户牖乡人,西汉王朝开国功臣,《史记》称之为陈丞相。
刘邦萧何韩信的故事
![刘邦萧何韩信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7255bb9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7f.png)
刘邦萧何韩信的故事刘邦、萧何、韩信,这三位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他们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和战国时期的风云变幻。
刘邦,一个出身贫寒的农民,最终成为了汉朝的开国皇帝;萧何,一个智勇双全的谋士,助力刘邦一统天下;韩信,一个智谋过人的将领,曾经为刘邦效力,最终却走上了另一条路。
他们的故事,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佳话,更是对于智慧、勇气和胆识的传承与颂扬。
刘邦,字季,汉高祖,陈留郡人。
他出身贫寒,却有着雄才大略。
在战乱不安的战国时期,他凭借着自己的胆识和智慧,最终成为了一方霸主。
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曾经是个卖布匹的小贩,后来成为了楚汉相争的主角。
他在历经千辛万苦之后,最终推翻了秦朝的暴政,建立了汉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代英雄。
萧何,字伯升,沛国谯人。
他是刘邦的重要谋士,也是刘邦一统天下的得力助手。
萧何年轻时就有着过人的智慧和胆识,他曾经在刘邦身边为他出谋划策,帮助刘邦一路打下天下。
他的智谋和谋略,成为了刘邦一统天下的重要推手,也帮助刘邦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智慧和胆识,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
韩信,字子长,淮阴人。
他是刘邦麾下的一名将领,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将领。
韩信年轻时就有着过人的智谋和勇气,他曾经在刘邦麾下为他出谋划策,帮助刘邦一路打下天下。
然而,后来由于种种原因,韩信与刘邦产生了矛盾,最终走上了一条与刘邦对立的道路。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智谋和勇气,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
刘邦、萧何、韩信,他们三人的故事,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佳话,更是对于智慧、勇气和胆识的传承与颂扬。
他们的故事,不仅激励着后人,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经典传奇。
他们的故事,将永远被后人传颂。
萧何的故事
![萧何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13ca04a2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61.png)
萧何的故事萧何,字子兰,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刘邦的重要谋士之一。
他的一生经历了风风雨雨,留下了许多令人敬佩的事迹和故事。
萧何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但他却拥有着聪明才智和勤奋好学的品质。
年轻时,他曾经在一家书店工作,通过自学,他广泛涉猎了历史、文学、军事等各个领域的知识,成为了一名博学多才的人才。
在刘邦起义之后,萧何加入了刘邦的队伍,成为了他的重要幕僚。
他以聪明才智和深思熟虑的决策能力,为刘邦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在刘邦的带领下,他们一路打败了秦朝的统治者,最终建立了汉朝。
萧何在刘邦建立汉朝后,被任命为丞相,成为了刘邦的重要助手。
他以其卓越的才能和勤勉的工作态度,为汉朝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积极推行改革,整顿政府机构,修订法律制度,使得汉朝的政治和社会秩序得到了良好的恢复和发展。
萧何还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而闻名于世。
他参与了多次战争,指挥作战,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他善于运用兵法,善于分析敌情,善于制定战略和战术,使得汉朝的军队在战场上屡战屡胜。
除了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才能,萧何还以其高尚的品德和忠诚的精神而受到人们的敬仰。
他始终坚守正义和公平,不为私利所动,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努力奋斗。
他深受刘邦的信任和赏识,被誉为“汉朝的贤相”。
然而,萧何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刘邦去世后,他因为与刘邦的儿子刘盈产生了矛盾,被迫辞去了丞相的职务。
他被贬为庶人,过着贫困的生活。
但是,即使在困境中,他依然保持着乐观和坚定的信念,不放弃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
最终,萧何在刘盈即位后被恢复了官职,并继续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贡献。
他在晚年时,又一次被任命为丞相,继续推行改革和发展国家。
然而,他的一生并没有得到完全的幸福,他在晚年时因为政治斗争而被迫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萧何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才能和品德是可以改变命运的。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从一个贫苦的家庭走到了权臣的位置,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萧何生平简介
![萧何生平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8b99be0b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82.png)
萧何生平简介萧何(?─前193),泗水沛(今江苏沛县)人。
曾任沛县主吏掾、泗水郡卒吏等职,持法不枉害人。
秦末随刘邦起兵反秦,刘邦进入咸阳,萧何把相府及御史府的法律、户籍、地理图册等收集起来,使刘邦知晓天下山川险要、人口、财力、物力的分布情况。
项羽称王后,萧何劝说刘邦接受分封,立足汉中,养百姓,纳贤才,收用巴蜀二郡的赋税,积蓄力量,然后与项羽争天下。
为此深得刘邦信任,被任为丞相。
他极力向刘邦举荐韩信,认为刘邦要取得天下非用韩信不可。
后来韩信在楚汉战争中的才干证明萧何慧眼识人。
楚汉战争中,萧何留守关中,安定百姓,征收赋税,供给军粮,支援了前方的战斗,为刘邦最后战胜项羽提供了物质保证。
西汉建立后,刘邦认为萧何功劳第一,封他为侯。
后被拜为相国。
刘邦去世后,继续辅佐惠帝。
萧何病危时,举荐曹参接替自己,保证了汉初政策的连续性。
> 发动起义拥戴刘邦> 萧何曾任沛县功曹(县吏员),平日勤奋好学,思想机敏,对历代律令很有研究,并好结交朋友;与刘邦是贫*之交。
刘邦当时只是一个小亭长,平时不拘小节,经常惹事。
萧何就曾多次利用职权暗中袒护他,所以他们两个人的交情很好。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
萧何和曹参、樊哙、周勃等人聚集商议。
观察形势,并和早已起义的刘邦保持着联系。
当时的沛县令也想归附陈胜,保住官位,就和萧何、曾参商议。
萧何建议赦罪重用刘邦。
他们就到芒砀山去找到刘邦。
当他们回到沛县后,县令却变卦扣押了萧何。
刘邦知道后大怒,带兵打回沛县,杀了县令,救出了萧何,共谋大计。
萧何向大家宣布,公推刘邦为县令。
因刘邦辞谢,萧何设占问之计,使刘邦无法推辞。
当了起义的首领。
从此,萧何紧随刘邦南征北战,立下了盖世的功勋。
> 深谋远虑收存典籍> 刘邦率军勇往直前,直抵关中。
萧何身为丞督,坐镇地方,督办军队的后勤供应。
公元前206年10月,秦王子婴设计杀了丞相赵高,献出玉玺,向刘邦投降。
于是,刘邦率军进入咸阳。
汉朝萧何是谁
![汉朝萧何是谁](https://img.taocdn.com/s3/m/e2f27113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f0.png)
汉朝萧何是谁在刘邦建立西汉王朝的过程中,萧何居功甚伟。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萧何是刘邦成就霸业的决定性人物之一。
本文是汉朝萧何个人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汉朝萧何个人资料萧何,生于公元前257年,是汉高祖刘邦的同乡,两人皆是沛丰人。
萧何在幼时便十分的聪明,喜好诗书。
等到他成年之后,便担任了沛县的主吏掾。
同时,萧何为人温和,颇有远见,喜好结交天下的英雄豪杰。
在他任职期间,认识了时任秦泗水亭长的刘邦。
萧何初见刘邦时,便觉得刘邦跟常人不同,是一个有大智慧,大出息的人。
随后,在萧何的有心结交之下,两人来往甚密。
当时正逢乱世,天下战乱四起,有志之士都不满秦王朝的统治,纷纷揭竿而起。
在公元前209年,因不满秦王朝暴政的陈胜、吴广两人起义。
萧何和刘邦等人有感于陈胜与吴广的起义,于是决定在沛县发动起义。
当时沛县的县令外逃,沛县百姓群龙无首,萧何看准时机,推荐刘邦为县令,带领众人起义。
在刘邦征战四方的过程中,萧何一直尽力辅佐,为刘邦出谋划策。
萧何向刘邦举荐了韩信,当时的韩信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官,但萧何慧眼识人,一眼就看出了韩信的军事才能。
刘邦在萧何的建议下,重用韩信,封韩信为大。
韩信也没有令萧何和刘邦失望,多次取得战役的胜利。
萧何为刘邦镇守后方,为刘邦在前线的军队筹集粮草,安抚后方的百姓,重新制定了统治秩序。
萧何荐信故事韩信是西汉的开国功臣,是当时杰出的军事家,有着十分出色的军事才能。
韩信本来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卒,由于萧何慧眼识英雄,让韩信得以展示自己的才能。
韩信,生于公元前231年,是汉初三杰之一。
韩信原是项羽的部下,因为得不到项羽的重用,在机缘巧合之下转投到了刘邦的麾下,希望能够建功立业。
但结果并不如韩信所愿,刘邦并不认为韩信有什么雄才大略,只是封了他一个管粮草的小官。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韩信认识了时任刘邦军师的萧何。
两人相谈甚欢,从韩信的话语中,萧何发现他是一个有谋略,有智慧的人,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萧何便立马向刘邦推荐了韩信,但当时的刘邦并没有在意这件事,依旧没有重用韩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萧何生平简历
你是否听过一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那么,你知道萧何是谁吗?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萧何生平简历”,欢迎大家阅读,供大家参考。
萧何生平简历
萧何,江苏丰县人,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
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
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
在法律思想上,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
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又协助高祖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
高祖死后,他辅佐惠帝。
惠帝二年(前193年)卒,谥号“文终侯”。
人物基本简介
泗水沛(今江苏沛县)人。
曾任沛县主吏掾、泗水郡卒吏等职,持法不枉害人。
秦末随刘邦起兵反秦,刘邦进入咸阳,萧何把相府及御史府的法律、户籍、地理图册等收集起来,使刘邦知晓天下山川险要、人口、财力、物力的分布情况。
项羽称王后,萧何劝说刘邦接受分封,立足汉中,养百姓,纳贤才,收用巴蜀二郡的赋税,积蓄力量,然后与项羽争天下。
为此深得刘邦信任,被任为丞相。
他极力向刘邦举荐韩信,认为刘邦要取得天下非用韩信不可。
后来韩信在楚汉战争中的才干证明萧何慧眼识人。
楚汉战争中,萧何留守关中,安定百姓,征收赋税,供给军粮,支援了前方的战斗,为刘邦最后战胜项羽提供了物质保证。
西汉建立后,刘邦认为萧何功劳第一,封他为侯。
后被拜为相国。
刘邦去世后,继续辅佐惠帝。
萧何病危时,举荐曹参接替自己,保证了汉初政策的连续性。
但是他也帮助吕后,错杀韩信.留下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典故.这显然在他
光辉的一生中无疑是个败笔!但同时也告诉我们,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道理。
其实名人并不比我们的境界高多少,只是做了一些一般人不能做的事罢了,也正因为如此,也就足够了。
人物成就
助刘邦夺得天下
早期追随刘邦的萧何就不予馀力的支持和拥护刘邦,楚汉战争期间,刘项在荥阳一线相持二十八个月。
这段时间,刘邦将整个关中都交给萧何管理(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这一举措赋予萧何极大的权力,当然,萧何也干得极有成效。
后汉朝建立后刘邦把萧何推举到丞相的职位,也可以说明萧何在刘邦心中的地位。
制定汉律
萧何原是沛县“主吏掾”,熟悉秦帝国的法令制度。
刘邦入关后曾颁布过法令:“约法三章”,废除了无理的秦朝苛法,而维持社会秩序的法令制度都一律保留。
这都是在萧何的意见下进行的,而后来根据秦律又制定了汉律,从出土“睡虎地秦简”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到,秦法基本完整地被沿用于汉法之中。
文化
《楚汉争雄》萧何图册刘邦率大军入秦都咸阳,诸将皆忙于分取府库珍宝财物,他独取秦国文献、档案、律令、图籍藏之。
汉以此而得知天下各地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这对建立西汉王朝有决定性作用。
他为丞相,留守关中。
转送粮草,军需无乏,建国以功第一。
汉五年(公元前202)封为酂候。
他极注重图书事业的建设,汉初,他主持建造有“石渠阁”、“麒麟阁”、“天禄阁”三阁于未央宫内,“石渠阁”以储入关所得秦朝书籍以及入咸阳以后所得的图籍、档案;“麒麟阁”贮存贤臣画象等典籍;“天禄阁”专藏各地所献秘本珍本和处贤才硕学之士。
此三处为汉代官府主要藏书楼,由此奠定了汉代国家藏书的基础。
人物评价
刘邦:“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
鄂秋:“郡臣议皆误。
夫曹参虽有野战略地之功,此特一时之事。
夫上与楚相距五岁,失军亡众,跳身遁者数矣,然萧何常从关中遣军补其处。
非上所诏令召,而数万众会上乏绝者数矣。
夫汉与楚相守荥阳数年,军无见粮,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
陛下虽数亡山东,萧何常全关中待陛下,此万世功也。
今虽无曹参等百数,何缺于汉?汉得之不必待以全。
奈何欲以一旦之功加万世之功哉!萧何当第一,曹参次之。
”
刘盈:“故相国萧何,高皇帝大功臣,所与为天下也。
”
司马迁:“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吏,录录未有奇节。
及汉兴,依日月之末光,何谨守管钥,因民之疾奉秦法,顺流与之更始。
淮阴﹑黥布等皆以诛灭,而何之勋烂焉。
位冠髃臣,声施后世,与闳夭﹑散宜生等争烈矣。
”
班固:“萧何、曹参皆起秦刀笔吏,当时录录未有奇节。
汉兴,依日月之末光,何以信谨守管龠,参与韩信俱征伐。
天下既定,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更始,二人同心,遂安海内。
淮阴、黥布等已灭,唯何、参擅功名,位冠群臣,声施后世,为一代之宗臣,庆流苗裔,盛矣哉!”
曹操:“萧何、曹参,县吏也,韩信、陈平负污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着千载。
”
陆机:“堂堂萧公,王迹是因。
绸缪睿后,无竞维人。
外济六师,内抚三秦。
拔奇夷难,迈德振民。
体国垂制,上穆下亲。
名盖群后,是谓宗臣。
”
葛洪:“邓禹马援田间诸生,而善于用兵;萧何曹参不涉经诰,而优于宰辅,尔则知人果未易也。
”
应詹:“昔高祖使萧何镇关中,光武令寇恂守河内,魏武委钟繇以西事,故能使八表夷荡,区内辑宁。
”
朱敬则:“萧何之镇静关中,寇恂之安辑河内,葛亮相蜀,张昭辅吴,茂宏之经理琅琊,景略之弼谐永固,刘穆之众务必举,扬遵彦百度惟贞,苏绰共济艰难,高颎同经草昧,虽功有大小,运或长短,咸推股肱之林。
悉为忠烈之士。
”
司马贞:“萧何为吏,文而无害。
及佐兴王,举宗从沛。
关中既守,转输是赖。
汉军屡疲,秦兵必会。
约法可久,收图可大。
指兽发踪,其功实最。
政称画一,居乃非泰。
继绝宠勤,式旌砺带。
”
独孤及:“汉兴,萧何、张良、霍去病、霍光以文武大略,佐汉致太平,一名不尽其善,乃有文终、文成、景桓、宣成之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