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产业构建及对策分析
欠发达山区绿色产业构建与发展对策研究——以广东省梅州市为例
采 用绿 色科技创新 、 生产经营过程和产品有 其 益 于环 境 和 人 类健 康 的 产 业 , 可 以进 入 绿 色 都 产 业 之 列 , 外 延 包括 绿 色交 通 、 色能 源 、 其 绿 绿 色材料 、 绿色旅 游、 色医药及环保 工业等等。 绿 从 特 定 意 义 上讲 , 谓 绿 色产 业 是指 一 切依 托 所
一
或“ 无公 害、 无污染” 的代名词 , 是生命的 象征, 按 联 合 国教 科 文组 织 ( UNE CO) 解释 , 绿 S 的 “ 色( en)意味 着 自然的、 Gre ” 无污染的状 态。所 谓 “ 业 ” 是 指 具 有 某种 同一 属 性 的 企业 的 集 产 , 合 , 市场 上 表 现 为这 些企 业 的 相 同或 相 近 的 在 经 济 活 动 , 现 为 需 求 指 向相 同或 相 近 、 术 表 技 特 征 相 近 、 产 对 象相 近 。 生 由 此 , 文 将 绿 色产 业 定 义 为 : 指在 绿 本 是 色经济发展 中, 应用绿 色技术 生产绿 色产品. 提供绿 色服务, 有利 于生态资源的保护和生态 环境 的改善 , 有利于增进人类健康 . 利于人 有 类 社 会 经 济 可持 续 发展 的 产 业 。 从 一 般 意 义
的 山 区市 。梅 州 市正 面 临 着 广 东区 域 协 调 发 展 趋 势 和 新 一 轮 产 业 分 工调 整 、加 快 经 济 发
展 的 历 史机 遇 和 挑 战 。作 为 广 东 省 重 要 生 态
产 业 、 色服 务 产 业 和绿 色 贸 易产 业 等 多个 产 绿 业部 门 。 尽 管 学 术 界 迄 今 为 止 尚 未 形 成 绿 色产 业 的统一概念 , 但有一点是共 同的, 即绿 色产业
绿色产业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XX省为例的实证分析)
绿色产业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XX省为例的实证分析),不少于1000字绿色产业是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产业形态,具有长远的可持续性和环境意义。
但是,绿色产业发展依然面临一系列困境,尤其是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
一、绿色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1.政策不稳定性。
绿色产业的发展需要政策的支持,但是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不足,导致企业难以做出长期规划和投资,影响了产业的发展。
2.资金困境。
绿色产业发展需要大量投入,初期资金压力较大,融资难度较高,对资金的需求也非常强烈。
但是当前金融市场长期偏向于传统产业,会对新兴产业造成资金上的压力。
3.人才问题。
绿色产业的技术含量较高,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进行支持,但当前人才缺口比较严重,导致企业无法顺利开展业务。
二、对策建议1.政策稳定性。
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制定出稳定性的政策,同时建立一定的政策宣传机制,提高企业的政策知晓度,优化企业经营环境。
2.资金扶持。
通过金融体系改革来完善金融机构对绿色产业的扶持政策,同时政府可以通过推出一些创新金融方式,如发行债券、基金等,为绿色产业提供资金支持。
3.人才引进。
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先要为绿色产业定出一些用人标准,以吸引高水平的人才投入到该领域工作,同时依据专业和技能提供不同的激励方式,以此激发员工防护热情和创新思维。
三、实证分析XX省在绿色产业发展中具有潜力。
此地区主要发展绿色食品、再生资源利用、新能源等领域的绿色企业,获得了国家有关部门的资金支持,同时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
通过政策、资金和人才的引进,该省的绿色产业迈上了良好的发展轨道。
总之,困境常常伴随着机会,对于绿色产业的发展而言,困境可能是一个重要的驱动力。
希望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共同努力,促使产业的发展和转型。
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推动绿色发展
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当前全球社会发展的主题之一,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成为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从绿色产业定义、构建绿色产业体系的重要性、推动绿色发展的意义以及相关政策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绿色产业的定义绿色产业是指以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友好为特征的产业。
它以低碳、环保为导向,注重生态可持续发展,尤其注重对环境的保护。
绿色产业涵盖了清洁能源、生态农业、环保工程等多个领域,提供了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
二、构建绿色产业体系的重要性1.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绿色产业体系的建设可以减少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2. 缓解环境压力:绿色产业体系以环境友好为原则,减少排放物的产生,降低环境污染,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降低环境风险。
3. 提高产业竞争力:通过绿色技术和绿色生产方式的应用,可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
4. 创造就业机会:绿色产业体系的建设将带动相关领域的人才需求,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推动绿色发展的意义1.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绿色产业体系的建设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碳排放,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2. 推动资源循环利用:绿色产业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通过有效利用再生资源,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和节约性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3. 保护生态环境:绿色产业体系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通过节能减排、环保技术应用等方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4. 提升国际竞争力:绿色产业体系的建设将提升我国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推动我国经济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四、相关政策措施为推动绿色产业体系的构建和绿色发展的实现,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1. 制定绿色发展规划:政府应制定综合的绿色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政策措施和工作重点,推动绿色产业体系的建设。
绿色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挑战
绿色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挑战随着全球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绿色产业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的新引擎。
绿色产业,指的是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基础、具有较低环境风险和较高经济效益的产业形态。
本文将从绿色产业的现状和挑战两个方面来探讨。
绿色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猛。
尤其在中国,绿色产业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
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绿色发展政策和措施,鼓励企业转型升级,加大对绿色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随着这些政策的实施,绿色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势头非常强劲。
以新能源行业为例,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发电国家,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产业在中国迅速发展,在电力行业形成了强劲的竞争力。
然而,绿色产业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技术和产业结构的问题。
虽然绿色技术在不断创新和进步,但在一些关键领域,仍然存在技术瓶颈。
例如,电池技术、储能技术等方面的突破仍然面临一定的困难。
同时,现有的产业结构也需要进行转型和优化。
一些传统的高污染、高能耗产业仍然存在,对绿色产业发展形成一定的制约。
其次,绿色金融的不完善也成为了绿色产业发展的障碍。
绿色金融,是指将环境、社会和可持续发展因素纳入金融决策过程中,通过金融手段促进绿色产业发展。
然而,在目前的金融体系中,绿色金融机构和产品相对较少,绿色金融发展的制约因素较多。
这既是由于市场需求的不足,也与金融机构对绿色产业发展的风险认知不足有关。
绿色产业还面临着市场需求的不稳定和波动性。
虽然绿色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广泛关注,但市场需求仍然存在不稳定的风险。
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大的背景下,绿色产业可能面临着市场需求下滑的风险。
因此,绿色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市场的变化,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布局,降低市场风险。
最后,环保监管的不完善也是绿色产业发展的难题之一。
虽然政府对环境保护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在一些地方,环保监管力度不足,环境污染问题仍然严重。
这给绿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绿色产业发展遇到哪些挑战和瓶颈
绿色产业发展遇到哪些挑战和瓶颈在全球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绿色产业作为推动经济与环境和谐共生的重要力量,正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然而,如同任何新兴领域的发展一样,绿色产业在其成长的道路上并非一帆风顺,而是面临着诸多挑战和瓶颈。
首先,资金投入不足是绿色产业发展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
绿色项目往往需要大量的前期投资,例如可再生能源设施的建设、环保技术的研发等。
但由于这些项目的回报周期相对较长,风险较高,使得许多传统的投资者望而却步。
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放贷时可能更倾向于短期、低风险的项目,对于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有限。
同时,政府的财政资金也难以完全满足绿色产业发展的巨大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绿色产业的规模扩张和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的难度也是不容忽视的挑战。
尽管科技的进步为绿色产业带来了诸多机遇,但在一些关键领域,如高效储能技术、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等方面,仍存在着技术瓶颈。
绿色产业的技术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投入,而且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也面临着诸多障碍。
例如,新的环保材料可能在性能和成本上无法与传统材料竞争,导致其难以在市场上广泛推广。
此外,技术人才的短缺也限制了绿色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难以形成持续的创新动力。
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同样给绿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困扰。
目前,绿色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格往往不能充分反映其环境价值,导致消费者在选择时缺乏足够的经济激励。
例如,对于节能电器,消费者可能由于初始购买价格较高而选择普通的高能耗产品,尽管从长期来看节能电器能够节省能源成本。
同时,绿色市场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消费者难以准确判断产品的绿色属性和质量,这也影响了绿色产品的市场推广。
此外,一些非绿色企业可能通过不正当竞争手段,如虚假宣传等,扰乱绿色市场秩序,进一步加大了绿色产业的市场拓展难度。
政策法规的不确定性也是绿色产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尽管各国政府都在积极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但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有时难以保证。
我国绿色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绿色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目录一、内容概括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4)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4)1.4 论文结构安排 (6)二、我国绿色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7)2.1 绿色产业概述 (8)2.2 我国绿色产业发展历程 (8)2.3 我国绿色产业发展规模与结构 (10)2.4 我国绿色产业发展的区域差异 (10)三、我国绿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2)3.1 政策法规不完善 (13)3.2 资金投入不足 (15)3.3 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16)3.4 市场机制不健全 (17)3.5 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18)四、我国绿色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19)4.1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20)4.2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22)4.3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23)4.4 完善市场机制 (25)4.5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26)五、结论与展望 (27)5.1 研究结论 (28)5.2 对策实施效果预测 (28)5.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30)一、内容概括本文档主要围绕“我国绿色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内容包括对当前绿色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以及存在的问题的探讨,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概述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背景及重要性,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绿色产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我国也积极响应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分析我国绿色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但不限于绿色技术创新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政策支持不够、市场体系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绿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影响了我国实现绿色转型的目标。
强调绿色产业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紧迫性。
对未来绿色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展望。
本文档旨在为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以期推动绿色产业的健康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绿色产业创新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
2、2变量设计
为全面评估这些企业的绿色产业创新能力,本次演示选取了以下变量作为研究 目标:
(1)研发投入:反映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力度;
(2)专利数量:反映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3)市场占有率:反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环境绩效:反映企业的环保贡献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5)员工满意度:反映企业内部管理和员工激励机制的有效性。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绿色产业创新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绿色产业 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例如,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 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家发 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大力推动绿 色技术创新,促进绿色产业发展”
谢谢观看
;环保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实施意见》提出 要“鼓励企业采用绿色技术,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1、3绿色产业创新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绿色产业创新进行了广泛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 方面:
(1)绿色产业创新的驱动力研究:主要探讨推动绿色产业创新发展的内在和 外在因素,如政策驱动、市场需求、技术创新等。
我国绿色产业创新的理论研究 与实证分析
目录
01 一、我国绿色产业创 新的理论研究
03 参考内容
02
二、我国绿色产业创 新的实证分析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升,绿色产业发展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在这 样的背景下,我国绿色产业创新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本次演 示将从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两个角度,探讨我国绿色产业创新的现状和发展方 向。
(2)绿色产业创新的模式研究:主要研究绿色产业创新的实现方式,包括技 术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等。
绿色产业发展中的困难与整改方案
绿色产业发展中的困难与整改方案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和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绿色产业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
然而,在绿色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绿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方案以推动绿色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困难分析1. 技术壁垒在绿色产业领域,高新技术与环保理念相结合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然而,当前我国在某些关键技术领域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技术壁垒。
例如,在清洁能源领域,尽管我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
这导致了我国在部分环保产品上依赖进口情况普遍存在。
解决方案:加大对研发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强科技创新,提升自主知识产权水平。
同时,加强与国际合作,吸收先进技术和经验,推动技术的引进与消化。
2. 资金短缺绿色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来支持技术研发、设备更新和市场推广等环节。
然而,在我国目前,由于受到资源分配不均和银行贷款风险意识过强等因素的影响,许多绿色产业项目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
解决方案:建立健全专门的绿色产业发展基金,并鼓励社会资本与国家级金融机构合作,提供低息贷款或其他优惠政策。
另外,政府可以加大对绿色产业的直接财政扶持力度,通过税收减免、补贴等方式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3. 人才缺乏绿色产业领域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然而,在我国现有教育体系下,对于环保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还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导致市场上人才供应不足。
解决方案:政府应加大对环保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鼓励高校开设更多环保专业,并提供奖学金和贷款等优惠政策来吸引更多人才从事绿色产业相关工作。
同时,建立起完善的人才培训机制,提高现有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
三、整改方案1. 加强政策引导制定更加明确的绿色产业发展政策,鼓励企业在清洁能源、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等领域投资。
同时,建立健全绿色产业标准和认证体系,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2. 搭建合作平台促进企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搭建起技术创新的平台。
绿色生态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绿色生态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一、引言绿色生态经济是一种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新型经济形态。
然而,当前绿色生态经济的发展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资源利用效率低、环保法规不完善、技术创新不足以及市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绿色生态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1.2.资源利用效率低3.当前,许多行业在资源利用方面仍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
这不仅导致资源的浪费,还增加了环境污染的风险。
部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的消耗过大,而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却相对较低。
4.5.环保法规不完善6.尽管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法规,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诸多不足。
一方面,部分法规的内容过于笼统,缺乏具体的操作指南;另一方面,执法力度不足,使得一些企业能够逃避环保责任。
7.8.技术创新不足9.技术创新是推动绿色生态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
然而,目前我国的环保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尤其是在高效能源利用、废弃物处理等领域。
这不仅影响了绿色生态经济的发展速度,也制约了我国在国际环保领域的竞争力。
10.11.市场机制不健全12.绿色生态经济的发展需要健全的市场机制来支撑。
然而,目前我国绿色产品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且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激励机制。
这使得绿色产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13.三、相关建议1.2.加强技术研发3.针对技术创新不足的问题,政府应加大对环保技术研发的投入,鼓励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
同时,还应加强对先进环保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吸收,提高我国环保技术的整体水平。
4.5.完善法规政策6.为了弥补环保法规的不足,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方的环保责任和义务。
同时,还应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有效的威慑力。
此外,政府还应出台一系列激励政策,如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绿色生态经济的发展。
产业结构绿色化指标构建
产业结构绿色化指标构建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变化日益明显,绿色发展的理念逐渐被各国所重视。
在产业领域中,构建绿色化指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探讨产业结构绿色化指标的构建方法和意义,并就其实施进行讨论。
一、产业结构绿色化的意义产业结构绿色化是指通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以实现对环境的最小负面影响。
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节约资源和能源:通过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和淘汰污染严重的产业,可以实现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降低环境负担。
2. 优化环境质量:绿色产业相比传统产业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致力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和鼓励循环利用。
通过产业结构绿色化,可以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推动可持续发展:绿色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就业,还带来了技术的进步和贸易的扩大。
通过构建绿色化指标,可以引导产业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二、产业结构绿色化指标的构建方法1. 环境负荷指标:通过衡量产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程度来进行评估。
可以采用各类污染物排放量、资源利用效率等指标进行评估和比较。
2. 绿色技术应用指标:考虑产业中是否采用了先进的环保设备及技术,以及是否进行了清洁生产,通过衡量绿色技术的应用程度来评估产业结构的绿色化水平。
3. 生态效益指标:重点考虑产业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依赖程度,如生态保护费用、碳排放量、生物多样性等指标,以及产业与自然保护区的关系等。
4. 经济效益指标:通过考察产业的经济效益来衡量其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如产值、利润、就业机会等。
三、产业结构绿色化指标的实施1. 数据收集和整理:通过搜集相关产业信息和数据,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和分析。
2. 指标权重确定:根据产业对环境和经济的重要性,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以实现全面、客观的评估。
3. 构建评价模型:依据上述构建方法,利用数学模型构建产业结构绿色化的评价模型。
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等进行模型建立。
4. 指标评价与结果反馈:基于评价模型,对各个产业进行指标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分享,为政策制定和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绿色生态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建议初探
绿色生态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建议初探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绿色生态经济已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中国也从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高度出发,积极发展绿色生态经济,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一、问题分析1. 绿色产业发展不均衡目前,绿色产业发展不够全面和均衡,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少数地区。
西部和中部省份的绿色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全国绿色经济的发展和转型升级。
2. 环保意识不强,环境治理严峻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政策,但部分地区或个体在环保意识上还存在缺乏、忽视甚至反感的现象,导致环境治理形势异常严峻。
污染治理、废弃物处理等问题长期存在,给绿色生态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威胁。
3. 技术创新距离应用还有一定距离我国在绿色生态经济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技术上的进展,但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绿色技术的开发、推广和管理水平相对较低,阻碍了绿色生态经济发展的步伐。
4. 资金缺乏,支持政策亟待完善绿色生态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投资,而目前我国的相关投资政策和制度体系还存在不足。
一些地区绿色产业的投资补贴效果不高,资金缺乏问题依然存在。
此外,绿色行业缺乏专业人才的问题也需要解决。
二、处理建议1. 加强政府引导,促进绿色产业发展加强政府引导,大力扶持中西部地区绿色产业的发展,鼓励市场主体在绿色化与低碳化转型升级中发挥主体作用。
同时加强绿色经济对外合作与对外投资,拓宽合作渠道,为优势产业的转移提供商机。
2. 增强环保意识,优化环境治理加强环境教育,培养公民环保意识,提高社会主体的环保素养。
推进环境治理行动,大力开展源头治理措施,强化对企业和个人的责任追究。
加强环保监测技术和手段的建设与应用,实现全面监测,遂行不断改善。
3. 提高绿色技术水平,推动技术创新通过绿色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加强绿色技术研发和技术转化,培育壮大科技公司,优化技术支持与服务网络。
加快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发挥板块合作、产业联盟、标准制定等机制作用,促进产学研合作。
绿色产业链建设的关键举措有哪些
绿色产业链建设的关键举措有哪些在当今社会,绿色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建设绿色产业链成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绿色产业链是指在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回收等全过程中,充分考虑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那么,绿色产业链建设的关键举措有哪些呢?首先,加强绿色技术创新是重中之重。
技术是推动绿色产业链发展的核心动力。
企业和科研机构应加大在清洁能源、节能环保、资源回收利用等领域的研发投入,开发出更高效、更环保的生产技术和工艺。
例如,研发新型的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绿色制造工艺,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探索废弃物的高效回收和再利用技术,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同时,建立严格的绿色标准和认证体系不可或缺。
政府应制定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绿色产业链的标准和规范。
这包括产品的环保性能标准、生产过程中的排放标准、资源利用效率标准等。
通过建立权威的认证机构,对符合绿色标准的企业和产品进行认证,为市场提供明确的绿色标识。
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可以通过这些认证标识来选择更环保的商品,从而引导企业向绿色生产转型。
产业的合理规划与布局也是关键环节。
各地应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科学规划产业发展。
避免在生态脆弱地区布局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
鼓励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形成产业集群,实现资源共享和废弃物集中处理,降低企业的环保成本。
例如,在一些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重点发展水电、水产养殖等产业;在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大力发展风力发电产业。
推动企业绿色管理同样重要。
企业要将绿色理念融入到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
从原材料采购开始,优先选择环保、可再生的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加强节能减排管理,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在产品营销中,突出绿色产品的特点和优势。
此外,企业还应加强员工的环保培训,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形成全员参与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
加强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建设绿色产业链的重要手段。
乡村绿色产业发展困境及对策
乡村绿色产业发展困境及对策1. 乡村绿色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乡村绿色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乡村绿色产业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着一些困境和问题。
乡村绿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许多乡村地区的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制约了绿色产业的发展。
部分地区的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土地流转难度大,导致土地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
乡村绿色产业发展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虽然近年来中国在绿色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乡村绿色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较弱,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和产品,影响了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乡村绿色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不足,乡村绿色产业的投资回报周期较长,导致投资者对乡村绿色产业的投资热情不高。
政府对乡村绿色产业的扶持力度不够,导致企业融资渠道有限,资金链紧张。
乡村绿色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不完善,虽然中国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乡村绿色产业的发展,但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落地难题。
部分地方政府在实际操作中过于注重短期利益,忽视了乡村绿色产业的长远发展。
乡村绿色产业发展面临诸多困境和问题,为了促进乡村绿色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技术水平、加大资金投入和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等方面着手,共同推动乡村绿色产业的繁荣发展。
1.1 乡村绿色产业的发展现状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绿色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乡村绿色产业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得到了广泛关注。
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乡村绿色产业面临着诸多困境。
乡村绿色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不足,由于乡村地区经济基础薄弱,政府对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有限,导致企业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的资金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乡村绿色产业的投资回报周期较长,投资者普遍存在观望心理,导致资金流动性不足。
乡村绿色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能力较弱,乡村地区人才资源相对匮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缺乏专业人才支持,导致技术水平整体较低。
安图县域绿色产业体系构建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 : 县域 经济发展 ; 绿色产业体 系 ; 可持续发展
中 图分 类 号 :02 9 F 6 . 文献标志码 : A
Th e Thi ki n Co t r e s r so n ng a d un e m a u e f Co s r tng Gr e I u t i lS s e i n t uci e n nd s r a y t m n Ant Co nt g o u u y Re i n s
2 绿 色产 品开 发存在 政策性 障碍 .
鞋 鞋
*
0.
在绿 色产 业发展 及绿 色产 品开 发 中存 在一 些 政 策性 障碍 。 目前 林 业 的 收 益 主要 是 生 态 效益 ,
经 济效益 不显 著 , 除 了历 史 原 因 和林 木 结 构 性 这
原 因外 , 另一 方 面就是林 副产 品开发不 够 , 同时林
M A n, I Da—z i W ANG a g Li L E h, Li n
( o eeo E oo is n ngm n, aa ai aie nvri , aa i nn 165 C ia C l g f cnm c dMaae etD lnN t nlis i sy D lnLa ig16 0 , hn ) l a i o t U e t i o
ofr d. fe e
Ke r s e o o c d v lp n fc u t s r e n u t a y tm ;s san l e e o — y wo d : c n mi e eo me to o n i ;g e n i d s i s s e r l e u t i a e d v lp b
安图 延吉 敦化 珲春 龙井 和龙 汪清 图们
绿色生态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建议初探
绿色生态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建议初探绿色生态经济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绿色生态经济发展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绿色生态经济发展也面临着种种问题和挑战,例如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等方面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本文将对绿色生态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1. 资源浪费在传统经济模式下,资源被大量消耗和浪费,导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大量的排放。
在传统的能源生产过程中,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使用过度,不仅导致了大量的能源浪费,还造成了大气污染和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
2. 环境污染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工厂的废水、废气排放等污染物严重超标,导致了水源污染、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
3. 生态平衡为了获取经济利益,一些企业和政府在发展过程中忽视了生态平衡的问题,大规模地进行开发和建设,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二、处理建议1. 提倡节约资源为了解决资源浪费的问题,可以提倡节约资源的理念,推动绿色生产方式。
通过采用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等技术手段,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消耗,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2. 加强环境保护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
还需要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加大对环境污染的处罚力度,推动企业和个人主动参与环境保护,共同守护美丽的家园。
3. 培育生态文明为了解决生态平衡问题,需要培育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生态经济的发展。
通过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工程,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绿色生态经济发展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但也有许多可行的对策和方法。
只有我们共同努力,落实环保政策,加强环保监管,培育生态文明,才能推动绿色生态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实现经济繁荣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美好目标。
如何推动绿色产业链发展
如何推动绿色产业链发展在当今社会,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推动绿色产业链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绿色产业链不仅有助于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还能为企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竞争力。
那么,究竟如何推动绿色产业链发展呢?首先,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是关键。
政府应制定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为绿色产业链的发展提供明确的方向和有力的保障。
例如,出台税收优惠政策,对积极投身绿色产业的企业给予减免税费的待遇;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绿色技术研发、绿色项目建设等。
同时,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建立严格的环境标准和准入制度,迫使企业重视环保,推动产业向绿色转型。
技术创新是推动绿色产业链发展的核心动力。
企业和科研机构应加大在绿色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包括清洁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资源回收利用技术等。
以清洁能源为例,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技术不断进步,成本逐渐降低,为绿色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此外,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排放,也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
培养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对于绿色产业链的发展至关重要。
消费者是市场的主导力量,他们的选择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决策。
因此,要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加强绿色消费理念的宣传和教育,让消费者了解绿色产品的价值和意义,引导他们在购买商品和服务时优先选择绿色、环保的选项。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鼓励消费者购买节能电器、环保家居用品、有机食品等。
同时,建立健全绿色产品认证和标识制度,方便消费者识别和选择绿色产品。
促进产业间的协同合作也是推动绿色产业链发展的重要手段。
绿色产业链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涉及到多个产业和环节的相互关联和协同。
例如,农业与工业的协同,通过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协同,制造业生产绿色产品,服务业提供绿色物流、绿色金融等支持。
通过加强产业间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绿色发展的合力。
绿色发展理念下我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绿色发展理念下我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挑战与应对策略在绿色发展理念下,我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传统产业占比过高,绿色化转型难度大:我国传统产业如钢铁、煤炭、化工等在国民经济中占据较大比重,这些产业往往存在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等问题,与绿色发展理念相悖。
如何引导和推动这些产业进行绿色化转型,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我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面临的重要挑战。
2. 创新能力不足,绿色技术发展滞后:绿色发展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但目前我国在绿色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尤其是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
这制约了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速度和创新水平。
3. 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生态保护任务艰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环境压力逐渐加大,生态保护形势日益严峻。
如何在保障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持续改善,是我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面临的又一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国可以采取以下应对策略:1. 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通过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高传统产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水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同时,积极推广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等模式,推动产业内部的循环利用和废物减量化,实现产业的绿色化转型。
2. 加强绿色技术研发与创新:加大对绿色技术研发和创新的投入,鼓励企业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等的合作,推动绿色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同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和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国绿色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3. 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等方式,推动产业向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方向发展。
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4. 强化政策引导和监管力度: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绿色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等,引导企业自觉遵守环保法规,推动产业的绿色化发展。
同时,加大环保监管力度,对违法排污企业进行严厉打击,保障公众的环境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什么是绿色产业链如何构建绿色产业链
什么是绿色产业链如何构建绿色产业链在当今社会,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和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绿色产业链”这一概念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那么,究竟什么是绿色产业链?又该如何构建绿色产业链呢?绿色产业链,简单来说,就是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从原材料的获取、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到使用、回收和处理的各个环节,都遵循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原则,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它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生产过程,而是涵盖了从源头到终端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活动。
绿色产业链的特点首先体现在其环保性上。
在各个环节中,都尽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
例如,在原材料的选择上,优先使用可再生资源或可回收材料;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清洁生产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
其次,绿色产业链具有高度的协同性。
它要求产业链上的各个企业、各个环节紧密合作,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整个产业链的绿色化运作。
再者,绿色产业链注重创新。
无论是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还是商业模式创新,都是推动绿色产业链发展的重要动力。
通过创新,可以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开发出更环保、更节能的产品和服务。
那么,如何构建绿色产业链呢?这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政府在构建绿色产业链中起着引领和推动的作用。
一方面,政府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为绿色产业链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比如,制定严格的环保标准,对污染企业进行严厉的处罚;出台鼓励绿色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
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绿色技术研发的投入,支持相关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创新研究。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绿色产业链的监管,确保企业按照规定执行环保标准,防止出现“绿色伪装”的现象。
企业是构建绿色产业链的主体。
企业要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将环保纳入企业的战略规划和日常运营中。
在原材料采购环节,要严格筛选供应商,确保原材料的绿色环保;在生产环节,要加强技术改造,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在产品设计环节,要考虑产品的生命周期,使其易于回收和再利用;在销售和售后服务环节,要向消费者传递绿色消费的理念,引导消费者选择绿色产品。
如何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
如何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在当今社会,绿色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和资源的日益短缺,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不仅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呢?首先,加强政策支持是推动绿色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制定并完善一系列有利于绿色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如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绿色信贷等。
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降低绿色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其市场竞争力;财政补贴可以鼓励企业加大在绿色技术研发、设备更新等方面的投入;绿色信贷则为绿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使得企业能够更容易获得融资,扩大生产规模。
同时,政府还应建立健全绿色产业的标准和认证体系。
明确绿色产品、绿色服务的标准,规范市场秩序,防止一些企业以次充好,打着绿色的旗号行非绿色之实。
只有建立起严格的标准和认证体系,才能让消费者清晰地识别真正的绿色产品和服务,从而促进绿色产业的健康发展。
其次,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是推动绿色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绿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技术支撑。
在能源领域,需要不断研发和推广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在环保领域,要加强对污水处理、废气治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减少环境污染;在农业领域,推广生态农业、有机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为了促进科技研发,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应加强合作。
政府可以设立专项科研基金,引导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绿色技术的研发;企业要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将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科研机构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和技术优势,与企业紧密结合,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再者,提高公众的绿色意识对于推动绿色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当广大民众都认识到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绿色消费中来,绿色产业才能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政府和社会应通过各种渠道加强绿色理念的宣传和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产业构建及对策分析摘要: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黑龙江省垦区查哈阳农场绿色产业构建和发展进行了系统分析。
分析了查哈阳农场绿色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阐述了查哈阳农场发展绿色产业的经济和产业状况,系统分析了查哈阳农场构建和发展绿色产业存在的优势、劣势和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查哈阳农场发展构建绿色产业及规划的对策。
关键词:查哈阳农场;绿色产业;swot分析;对策分析绿色产业是当今世界,全球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区域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市场化和生态化有机结合的经济,近年来查哈阳农场经济和社会取得了跨越发展,发展绿色产业基础条件和资源优势明显,但绿色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在观念上,长期以来沿用大量消耗资源和粗放经营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模式,形成了重发展速度和数量,轻发展效益和质量,重开发而轻保护,不利于查哈阳农场的可持续发展。
对查哈阳农场绿色产业发展进行swot分析,以扬长补短,趋利避害,寻找制定适合本系统实际情况的经营战略和方法有助于查哈阳农场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加快绿色产业的构建和促进其健康发展。
一、查哈阳农场发展绿色产业的优势(一) 资源优势1.土地资源农场现有土地总面积8.4万hm2,耕地面积5.8万hm2,境内土壤类型以草甸黑钙土为主,平原区黑土层0.5—1.0m,有机质含量4—6%,部分棕色森林土有机质含量均在3—4%。
2.水资源查哈阳农场位于诺敏河—阿伦河的河间地带,水系比较发达,场内有黄蒿沟、白马河等河谷,拥有太平湖和白马河两座水库,汇水面积980 km2。
灌区主要水源诺敏河全长367km,流域面积2.6万km2,年均供水量约为7—8亿m3。
3.旅游资源查哈阳农场南靠鹤乡齐齐哈尔,北依尼尔基水库,拥有国家大二型水库——太平湖水库,东北最大的自流灌区——查哈阳灌区,白马河水库,800年历史的金界壕,旧称“老边壕”、“边堡”和日本开拓团本部“大烟筒”等。
黑龙江省旅游名镇——“塞北水乡”将成为未来查哈阳绿色产业发展中最具潜力的“金字招牌”。
(二)绿色食品品牌优势1993—1995年,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3年时间的严格监测检验后,查哈阳农场的甘龙牌优质粳米于1996年2月被批准使用绿色食品商标标志。
1994年在查哈阳农场召开的中国北方农垦水稻会议的专家们一致认为,查哈阳农场创造了”一个奇迹,三个典范”,即北纬48°线上超国际水平的奇迹,高寒稻作机械化创高产的典范,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典范,稻作实现两高一优的典范。
1996年1月,查哈阳农场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为中国首家绿色食品大米生产基地(a级)。
1998—2000年,农场建立4万亩a级绿色食品大米生产基地,3年累计生产绿色食品大米4.5万余吨。
2000年12月获取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大米的生产加工等4项证书。
(三)历史人文优势查哈阳有过三次移民垦荒的历程:第一次标志是金太祖天辅五年,金界壕被蒙古族攻破;第二次是1906年至1931年东北沦陷前夕;第三次是日伪时期。
历史上的三次移民在为查哈阳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
二、查哈阳农场发展绿色产业的机遇(一)“十二五”突出“绿色发展”的历史机遇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黑龙江“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坚持绿色发展”,“加大绿色投入、倡导绿色消费、促进绿色增长”;“十二五”期间黑龙江垦区要基本形成北大荒绿色发展模式,加快建设绿色农业体系、绿色产业体系和绿色城镇体系。
查哈阳农场地处黑蒙交界地带,远离工业区,空气质量优良,发展绿色产业条件得天独厚。
(二)国家、省区支持垦区带动周边的叠加机遇黑龙江垦区肩负着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使命和艰巨任务,国家和黑龙江省非常重视黑龙江垦区绿色产业的发展。
黑龙江垦区已经把“场县共建”上升到战略高度,从初始“三代”作业向深层次的产业融合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延伸。
国家、省区、农垦总局和周边地区对垦区带动周边都给予了很多政策、项目等相关扶持,这势必为查哈阳农场全面深入推进辐射带动周边带来叠加机遇。
(三)国家重视食品安全问题的时代机遇近年来,国内外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要求监管部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促进绿色安全生产,另一方面面对食品安全问题,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量和认识度都在不断提高,这为查哈阳农场绿色产业发展和绿色食品的品牌树立和市场开发带来了机遇。
三、查哈阳农场发展绿色产业的劣势(一)场域经济存在“短板”查哈阳农场场域经济以绿色水稻为支撑,呈现“水兴、稻兴、场兴”的经济格局,但是尚没有形成整体循环经济格局,产业单一,第一产业比例较大,且以农业为主;第二产业以生产性建设为主体,所占比例最小;第三产业主要是个体私营经济。
(二)产业集群存在“软肋”从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数据上看,其中,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总投资的13.12%;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总投资的75.34%;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总投资的11.55%。
固定资产投资对第一、第三产业投入资金严重失衡,第二产业中加工业投入为零,直接影响到第一产业产品输出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农场整体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带来严重影响。
(三)交通瓶颈“桎梏”尚待破解查哈阳农场初步具备了引领带动周边实现绿色发展的实力,但是农场没有高速公路、铁路系统,是全面推进“省区共建”、“场旗共建”和“场县共建”的一大“桎梏”,如何打通与s111省道、g301国道的交通连接,增强查哈阳农场的交通运输能力,进而发挥优势,扩大影响力,是需要省区、垦地亟待破解的一道难题。
四、查哈阳农场发展绿色产业的挑战(一)实现绿色发展根本转变尚需时日“十一五”期间,查哈阳农场实现经济国内生产总值的翻番跨越式增长,2006—2010年查哈阳农场gdp翻一番,年均增长速度为19.39%,虽然高于全国gdp年均增长率,但仍低于黑龙江垦区年均增长率,面对黑龙江垦区的跨越式发展势头,要实现农场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并行不悖任务比较艰巨。
(二)建设生产加工物流中心任重而道远农场整体收益主要集中在粮食生产销售层面,处于现代化大农业产业链的最低端,下游粮食仓储加工物流等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尤其是目前粮食仓储设施极其缺乏,吸纳自身与周边粮源能力严重不足,与绿色水稻8亿斤产能极不匹配,整体上处于低水平小规模重复建设阶段,现有的米业加工企业,产品雷同,但品牌各异,没有形成产业合力,缺乏规模粮食仓储能力和龙头加工企业的产业拉动能力。
五、发展对策建议(一)重点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建立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培育龙头企业,根据市场机制来发展龙头企业(集团),依靠龙头企业示范作用,带动基地发展和促进规模扩大,使企业与基地连结起来,基地与农户连结起来,构建“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销售。
要对已建成投产、管理好、有市场、有规模、有效益、有优势产品的企业和通过充分科学论证的在建项目加大培育扶持的力度。
(二)组织及人才激励政策措施加大对人才培养和科技投入力度,注重以人为本的原则,激发各级各类人才投身发展绿色产业的积极性。
人才激励上,推行职称改革、创新创业扶持、收入分配、人才奖励等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查哈阳农场人才发展环境,完善人才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人才的潜力;加大人才利用和引进力度;加强开发绿色产业的人才培训工作,加大科技教育的投入,提高人员的素质;对在发展绿色产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重奖,激发各类人才发展绿色产业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三)重点发展有区域特色优势的绿色农业特色就是独一无二,只要有特色,才能赢得市场,产品就会有竞争优势,才能有利于经济突破发展。
发展有区域特色的绿色农业,就是谋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结合农场实际情况,应重点发展有地方特色的稻米产业和绿色食品加工业。
(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旅游业以查哈阳农场为中心,与周边大小兴安岭生态保护区、五大连池风景区、大庆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扎龙自然保护区、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实现区域旅游资源的大联合、大协作,充分展现查哈阳“水乡、水城、绿产业”的独特魅力,形成“蒙东黑西”独具特色的北大荒“大地景观中心”。
六、结论通过对查哈阳农场绿色产业发展的swot 分析可以看出,查哈阳农场绿色产业发展既具备自身发展的优势和良好的发展机遇,也存在制约其发展的劣势和面临严峻的威胁。
应适时抓住其发展的良好机遇,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具有农场特色的名、优、土、特、稀产品(以绿色水稻为主)以及生态旅游业;对农场职工进行绿色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绿色消费意识;通过绿色产业科技创新,不断提高绿色产品质量;通过绿色产业基地的建设,龙头企业的扶持带动,品牌产品的开发,绿色市场的培育和规范,提高查哈阳农场绿色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进一步促进绿色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1.吴秀云,卫立冬. 中国绿色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衡水学院学报,2005(4).2.王如松,周涛,陈亮等.产业生态学基础[m].新华出版社,2006.3.李宗保.构造绿色和谐——发展绿色经济[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7(4).4.田雨艳.东北地区绿色产业的构建和发展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5.刘薇.北京绿色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政策研究[j].经济论坛,2012(4).6.王永林.商洛现代中医药和绿色农产品抢眼西洽会[n].商洛日报,2005.7.郭京福.民族地区特色产业论[m]. 民族出版社,2006(4).8.陆武成.甘肃的绿色农业之旅[j].中国报道,2006(10).9.斯日古楞.内蒙古发展绿色产业的优劣势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10.王克西. 绿色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陕南绿色产业发展现状调查[d].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8(4).11.王丽.黄河三角洲绿色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5(3).(作者单位:焦彦东、王宏燕,东北农业大学;王大庆,黑龙江农垦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