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作业基本安全规程-最新范文
野外作业安全管理规定范文(3篇)
![野外作业安全管理规定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cfd4974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ed.png)
野外作业安全管理规定范文一、野外作业前必须制定好安全预案措施,并确认好互保联保对子,报车间和安环科备案,必要时安全员要到场监督。
二、作业时必须认真对工作场地进行检查,特别要注意是否有毒蛇、毒蜂等危险因素,确认无危险因素后,方可工作。
三、夏季野外作业时,必须做好防暑工作,防止中暑。
四、使用氧气、乙炔进行焊割时,氧气瓶与乙炔瓶相隔摆放距离应达____米以上,并远离工作人员达____米以上。
夏季时应使用东西遮挡,以防止高温曝晒发生爆炸。
五、涉及到使用电时,必须认真检查电源线的绝缘情况,相隔____米左右要安装电器控制开关。
电源线摆放不能与其他备件、管子等同道,以防磨穿电源线。
电源线不能沿公路、潮湿场所摆放。
收线时,必须先停下电源并检验无电后方可进行。
六、使用三脚架起吊重物时必须固定好,以防侧翻伤人。
七、涉及高空作业时必须有人监视,并系好安全带,搞好防范措施,严禁进行交叉作业。
八、起吊重物必须由起重工到场起吊并作指挥。
九、严格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十、注意防火工作,预防火灾。
野外用火管理规定一、每年____月____日至次年____月____日为我市森林防火期;每年____月____日至____月____日为森林防火戒严期。
二、森林防火期间,在林区禁止野外用火;因特殊情况需要用火的,必须严格遵守以下规定:1、烧荒、烧草场、烧灰积肥、烧土边、烧田埂、烧秸秆等生产性用火,必须经过市人民政府或者市人民政府授权的单位批准,领取生产用火许可证。
经批准生产性用火的,要有专人负责,事先开设好防火隔离带,准备必要的扑火工具,有组织地在三级风以下的天气用火,严防失火。
2、进入____亩以上连片林区的人员,必须持有仁怀市林业局或者授权单位核发的进入林区证明。
从事林副业生产的人员,应当在指定的区域内活动,选择安全地点用火,在周围开设防火隔离带,用火后必须彻底熄灭余火。
3、进入国有奶子山林场、桅杆林场经营区,必须持有仁怀市护林防火指挥部核发的进入林区证明。
野外作业基本安全规程
![野外作业基本安全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fb957c9b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9c.png)
野外作业基本安全规程野外作业是指在户外自然环境中进行的工作活动,如农田作业、野外勘察、野外考察等。
由于野外环境复杂多变,工作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
为了保护工作者的安全,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制定和遵守野外作业基本安全规程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野外作业基本安全规程,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水平。
一、安全意识1. 野外作业前必须对野外环境进行风险评估,熟悉野外地形、气候状况、植被情况等,并确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紧急应对预案。
2. 严禁单独进行野外作业,必须组织成小组作业,确保相互之间有人员照应和支援。
3. 野外作业人员必须穿着符合环境条件的防护服装和鞋袜,以保护身体免受恶劣环境和植物的伤害。
4. 野外作业人员应定期接受安全培训,了解野外作业的相关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
二、作业前准备1. 定期检查和维护野外作业所需的器材和工具,确保其安全可靠。
严禁使用损坏的或不合格的器材和工具。
2. 确保野外作业所需的通讯设备和急救药品完好,并随身携带。
3. 根据作业需要制定详细的作业计划,包括作业目标、流程、时间安排和安全措施等。
并及时向相关人员进行通报和沟通。
4. 对野外作业地点进行标识和标志,以便于工作人员迅速辨别,并设置必要的警示和隔离措施。
三、野外行走和出行1. 行走时务必遵循指定的行走道路和路径,避开危险区域和植物。
2. 在河流、湖泊、沼泽等水域附近工作时,必须佩戴救生衣,并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
3. 在野外驾车时,必须按照交通规则行车,并保持适当的车速。
4. 遇到突发情况或不安全的情况时,必须立即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如寻找避难所、报警求助等。
四、安全防护和处理1. 野外作业人员必须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口罩等,以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2. 在处理植物时,必须注意避免接触有毒植物,使用适当的工具和方法进行处理。
3. 野外作业中遇到意外事故或突发情况时,必须立即采取紧急救援措施,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或人员报告。
野外作业基本安全规程
![野外作业基本安全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ace0d0fd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71.png)
野外作业基本安全规程前言野外作业需要特别注意安全,因为野外环境往往具有不可预测的危险。
本文将介绍野外作业的基本安全规程,以确保每个参与野外作业的人员都能够安全地完成任务。
身体准备在野外作业之前,我们需要做好充分的身体准备。
首先,我们需要确保身体健康,没有任何慢性疾病或急性感染。
其次,我们需要做好锻炼和热身,保证身体柔韧性。
在野外作业期间,我们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睡眠习惯,以保证身体有足够的能量来应对野外环境的变化。
穿着与装备在野外作业期间,我们需要穿着舒适、合适的服装和鞋子。
鞋子需要具备防滑和防水的功能。
服装需要具备透气性和防护性,以应对各种气候条件。
此外,我们需要根据任务需求选择合适的装备,例如手电筒、刀具、防水袋等。
在选择装备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其安全性和可靠性,以避免在野外作业中出现紧急情况。
交通安全在野外作业中,交通安全尤为重要。
在上下山、越过河流等过程中,我们需要选择安全的路线和方法,避免出现危险情况。
在需要穿越或跨过道路时,我们需要先观察交通情况,保证安全通过。
在夜间进行野外作业时,我们需要使用合适的照明设备,避免因能见度较低而导致的交通事故。
预防自然灾害在野外作业中,自然灾害是一种常见的危险因素。
我们需要根据任务环境和天气情况,预先做好应对自然灾害的准备工作。
当出现自然灾害时,我们应尽快撤离到安全地点,并保持联系,等待救援。
若无撤离条件,我们需要寻找能够提供足够保护的避难所,保持冷静,等待救援。
避免野生动物攻击在野外作业中,野生动物攻击是一种常见的危险因素。
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避免与野生动物接触,例如选择安全的行动路线,尽量不要走入野生动物活动区域。
如果与野生动物接触时,我们需要确保保持冷静,避免扰乱其生活环境。
在遇到袭击时,我们应尽快撤离,并寻求救援。
总结野外作业的安全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我们需要在身体准备、穿着与装备、交通安全、自然灾害和野生动物攻击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和防范措施。
野外工作安全操作规程(三篇)
![野外工作安全操作规程(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ef1f01bb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08.png)
野外工作安全操作规程第一章基本原则第一条为了确保野外工作的安全性和卫生环境,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在野外工作中,应重点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三条所有员工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野外工作,严禁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第四条野外工作中发现事故隐患或其他安全问题,应立即上报,采取措施消除隐患,确保安全。
第五条野外工作场所必须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标明禁止、警告和注意事项等。
第二章野外工作前的准备第六条在进行野外工作前,必须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明确工作目标和安全措施。
第七条野外工作中必须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备,如安全帽、安全鞋、手套、防护眼镜等,并确保其正常使用。
第八条在进行野外工作前,必须对所使用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严禁使用有安全隐患的设备和工具。
第九条野外工作必须确保所用材料符合国家和行业的安全标准,并注意储存和携带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第十条在进行野外工作前,必须确定作业区域的边界和禁止入内区域,并设置相应的警示标志。
第三章野外工作中的操作要求第十一条野外工作中,必须遵守各种安全操作规程,并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
第十二条野外工作中必须严格按照工作计划和指导书进行操作,严禁擅自变更作业内容和程序。
第十三条在进行危险作业时,必须进行有效的防护措施,如搭建安全围栏、使用安全绳索等。
第十四条在进行高空作业时,必须使用安全带和安全绳索,并注意防滑、避免坠落和其他安全隐患。
第十五条在野外工作中,严禁烟火、随地乱扔垃圾、私拉乱接电线等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
第十六条野外工作中,必须遵守环境保护规定,不得破坏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第四章野外工作中的紧急情况处理第十七条在野外工作中遇到突发事故或紧急情况时,必须立即采取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第十八条在紧急情况下,必须保持冷静,迅速报警,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紧急撤离。
野外动火作业安全操作规程范本
![野外动火作业安全操作规程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3037eef6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c1.png)
野外动火作业安全操作规程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野外动火作业,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保护人身财产的安全,制定本安全操作规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野外各类动火作业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野外露天焚烧、森林荒地清理烧烤、野外废弃物焚烧等。
第三条术语和定义:1. 野外动火:指在野外进行的火焰燃烧作业。
2. 点火员:指负责点火和控制火势的人员。
3. 管理员:指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野外动火作业的人员。
4. 天气条件:指包括气温、湿度、风力等多种因素的自然气候状况。
第四条野外动火作业的目的是控制植被生长、清理废弃物等,但必须在安全的条件下进行。
第五条野外动火作业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地方规范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第二章作业前准备第六条在进行野外动火作业前,应进行详细的计划和准备工作。
第七条组织人员应对动火区域进行勘察,了解地形、植被、气象等情况,评估火灾风险。
第八条动火作业前,应对火场周围进行清理,清除易燃易爆物品和干燥物质。
第九条动火作业前,应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和应急救援设备,并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第十条动火作业前,应向周围人员告知作业时间、地点和风险,确保人员安全。
第三章作业操作规范第十一条动火作业应在风力较小、相对湿度较高、天气稳定的条件下进行。
第十二条动火作业时点火员应佩戴防护设备,包括防火服、防护手套、防护面具等。
第十三条动火作业时,点火员应站在下风的位置,远离火场,以确保自身安全。
第十四条动火作业时,点火员应使用专用的点火工具,严禁使用易燃易爆的物质。
第十五条动火作业时,点火员应先在周围范围进行试点,确保火势受控。
第十六条动火作业期间,点火员应时刻监控火势,防止火势扩大。
第十七条动火作业期间,点火员应与管理人员保持沟通,及时报告作业情况。
第十八条动火作业期间,发现火势失控或其他紧急情况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置,并向管理人员报告。
第四章事故处理及防范第十九条发生火灾事故时,应立即拨打当地消防电话报警,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野外动火作业安全操作规程范文
![野外动火作业安全操作规程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b1bf700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ec.png)
野外动火作业安全操作规程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野外动火作业的安全,保护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加强对火灾隐患的管理,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在野外进行的烧草、焚烧垃圾、烧沼气、焚烧秸杆等动火作业。
第三条野外动火作业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进行,严格执行。
第四条野外动火作业应充分考虑自然环境、气象条件、作业场地、作业人员等因素,制定专门的安全措施。
第二章工作责任第五条野外动火作业的责任主体为作业单位或个人,应合理确定动火作业的负责人和执行人。
第六条负责人应具备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技能,负责组织、指导和监督野外动火作业,对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负有直接责任。
第七条执行人应具备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按照负责人的指导进行野外动火作业,严格遵守作业程序和安全规定。
第八条负责人和执行人应参加相关的培训和考核,持有相应的证书。
第九条负责人应对作业场地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并记录。
第十条负责人和执行人应对作业场地的安全措施进行检查,并确保其有效性。
第三章作业准备第十一条野外动火作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作业方案,并报备相关部门。
第十二条作业方案应包括作业目的、作业地点、作业时间、作业人员、安全措施等内容。
第十三条作业前应进行详细的场地勘察和安全评估,确定是否适合动火作业。
第十四条作业前应组织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醒注意事项,并签订安全责任书。
第十五条作业前应检查、清理作业场地内的可燃物、易燃物,确保安全。
第十六条作业前应检查作业工具和设备的完好性和安全性,确保正常使用。
第十七条作业前应根据气象条件确定作业时间,避免风力过大或天气恶劣时进行动火作业。
第十八条作业前应与作业场地附近的单位和居民进行沟通,提前告知动火作业的时间和范围,引起注意。
第四章作业操作第十九条作业人员在动火作业时应穿着防护服、耐火手套、耐火帽等个人防护装备。
第二十条动火前应将周围可燃物远离作业场地,并采取措施防止火势蔓延。
野外动火作业安全操作规程范文
![野外动火作业安全操作规程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06aaa09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e4.png)
野外动火作业安全操作规程范文一、概述野外动火作业是指在野外环境中进行火焰、火花或高温设备开启等作业的行为。
由于野外环境复杂多变,野外动火作业存在着较高的安全风险。
为了确保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制定本安全操作规程。
二、作业人员的资质要求1. 所有从事野外动火作业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岗位培训证书,并经过定期的安全培训。
2. 所有作业人员必须熟悉火灾防控知识,并具备初级灭火器使用技能。
三、作业前准备1. 确定天气状况:在进行野外动火作业前,必须确定当天的天气状况,特别注意是否存在大风、干燥、高温等不利于安全的天气条件。
2. 周边环境检查:在作业前,必须仔细检查周边环境是否存在易燃物质,如枯草、干木材等,必要时需清除。
3. 灭火器准备:所有作业现场必须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器,并定期检查保证其正常使用。
四、作业过程安全操作原则1. 严禁在易燃、易爆物质周围进行动火作业。
2. 作业人员必须穿戴符合防火要求的服装和防护用品,并确保安全帽佩戴稳固。
3. 在开启火焰设备前,必须对其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
4. 在进行焊接、切割等作业时,必须保持周边区域内的易燃物质远离作业区域,并做好消防安全措施。
5. 作业现场必须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器、油毡等灭火装备,并保持清晰可见的应急通道。
6. 作业期间,必须有专人负责观察周边环境以及作业设备,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作业并报告。
7. 作业完成后,必须对作业现场进行全面清理,防止遗留火源。
五、事故应急处理1. 作业人员发现火情或其他紧急情况时,首先应立即停止作业并发出警报信号。
2. 迅速拉响火灾警报,并报告现场领导和消防部门。
3. 在火灾扑救前,必须确保人员安全撤离,并迅速将易燃物移离火灾现场。
4. 在灭火过程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灭火剂,并正确使用灭火设备。
六、安全防范措施1. 作业人员必须在作业现场周围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设立阻止无关人员进入的警戒线。
2023年野外作业基本安全规程
![2023年野外作业基本安全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d12d6b2d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c2.png)
2023年野外作业基本安全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本规程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文件的要求,结合野外作业实际制定的,为确保野外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护野外自然环境,提高野外作业效率,规范野外作业行为的基本规范。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所有进行野外作业的单位和人员,包括但不限于科学研究、房地产开发、旅游观光等领域的野外作业。
第三条【安全原则】野外作业应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注重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人员培训相结合,全面提升野外作业安全保障水平。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第四条【组织机构】野外作业单位应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人,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第五条【安全生产责任人】野外作业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人应具备相关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负责制定和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和事故应急演练等工作。
第六条【安全风险评估】野外作业单位应进行安全风险评估,确定野外作业的危险点、安全风险和应急预案,并向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告知。
第七条【作业资质】野外作业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证书,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和考核,并持证上岗。
第三章:现场安全管理第八条【现场管理】野外作业单位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指导作业人员正确使用和保护安全装备,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第九条【作业区域管理】野外作业单位应对作业区域进行划分、标识,明确禁止区域、警示区域和安全通道,并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第十条【安全设施】野外作业单位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安全带、安全网、防护罩等,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第四章:作业操作规范第十一条【操作规范】野外作业人员应按照相关规定和操作规范进行作业,不得超负荷作业、超标操作。
第十二条【安全用具】野外作业人员应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具,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第十三条【机械设备】野外作业单位应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
野外作业基本安全规程
![野外作业基本安全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cd2c7986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6c.png)
野外作业基本安全规程
在野外作业过程中,安全事关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了保障野外作业人员的安全,特制定以下基本安全规程:
一、健康状况评估
在参与野外作业前,必须接受健康状况的评估,确保身体状况良好、不危害工作和生命安全。
二、装备检查
在野外作业前,必须仔细检查装备,确保装备符合安全要求,防止装备故障带来的安全威胁。
三、作业前准备
1.细致地检查工作区域,排除可疑物品;
2.清理作业区域,并划定作业范围;
3.排除安全隐患;
4.携带必要的修理工具。
四、交通安全
1.参加野外作业的人员必须参加交通安全培训,并明确交通安全的基本规范;
2.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3.严格控制野外作业的速度,以避免交通事故。
五、切断电源
在野外作业过程中,必须切断电源,以避免电源故障、漏电,危害人员的生命安全。
六、过程监测
1.在野外作业的过程中,必须进行过程的细致监测;
2.在遇到可疑情况的时候,必须及时报告,并采取必要措施加以制止。
七、作业人员身份辨识
在野外作业的过程中,必须使用标识,使人员身份清晰,方便管理和控制人员的作业范围。
八、作业人员交流
1.野外作业人员必须固定时间进行交流,以共享信息,提高作业效率;
2.在紧急情况下,必须随时交流,以及时制止危害生命安全的情况。
九、野外作业结束后的处理
1.完成野外作业后,必须做好相关的清理工作;
2.工作人员必须击打警告标志,以避免安全威胁。
通过以上基本安全规程,我们能够有效保障野外作业人员的安全,降低野外作业的风险,提高工作效率,欢迎大家认真遵守。
野外作业基本安全规程范文
![野外作业基本安全规程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91eefc7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00.png)
野外作业基本安全规程范文第一章总则为了保障野外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证野外作业的正常进行,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程。
第二章野外作业的组织与管理第一条指定专门的负责人负责野外作业的组织与管理。
负责人要熟悉野外作业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并组织人员进行培训。
第二条野外作业人员应按照工作计划进行作业,不得擅自变更作业地点或内容。
第三条野外作业人员必须熟悉和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法规、安全操作规程和工作纪律,切实做到安全第一。
第三章野外作业的安全防护第一条野外作业前,必须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排除一切可能的安全隐患。
作业场所应符合安全要求,必要时应设置警示标志。
第二条野外作业人员需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装备,包括但不限于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安全鞋等,并正确使用。
同时,还应根据具体作业情况提供相应的防护措施,如呼吸防护、防护服等。
第三条野外作业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化学品、尖锐物品等危险物品的使用和存放。
相关物品应标明明确的标识,并存放在安全的地方。
第四条在野外作业过程中,应根据气象、地质、水文等环境条件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加强巡视、增设临时防护网等。
第五条在野外作业中,禁止饮酒、吸烟以及使用易燃、易爆物品。
第六条野外作业结束后,应及时清理现场,收拾工具和设备,妥善保管。
如有涉及化学品的作业,应按照规定进行妥善处理。
第七条对于危险作业和特殊作业,应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操作。
第四章野外作业事故的处理与应急措施第一条发生野外作业事故后,应立即采取措施制止事故扩大,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第二条野外作业人员必须熟悉有关应急处理措施,并掌握必要的急救知识和技能。
第三条在野外作业过程中,应建立健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制度,对每起事故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找出事故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第五章野外作业人员的培训与考核第一条在野外作业前,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包括基本安全常识、作业操作规程等方面的培训。
野外作业基本安全规程范本
![野外作业基本安全规程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3f444e97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33.png)
野外作业基本安全规程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野外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预防事故的发生,提高作业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程。
第二章作业范围和对象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所有进行野外作业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章作业准备第三条野外作业人员在进行作业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和培训。
第四条野外作业人员应当了解作业地点的地形、天气、气候、植被等信息,并根据作业情况制定相应的作业方案。
第五条野外作业人员应当检查和维护作业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并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
第四章作业安全措施第六条野外作业人员应当按照作业方案进行作业,并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操作程序。
第七条在野外作业过程中,野外作业人员应当进行适当的个人防护,如穿戴防护服、头盔等,并根据作业环境的不同使用相应的防护设备。
第八条野外作业人员应当对作业地点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及时消除或报告相关部门,确保作业场所安全。
第九条野外作业人员应当遵守消防安全规定,妥善保管明火和易燃物品,禁止在易燃区域进行作业。
第十条在野外作业过程中,禁止随意堆放杂物,要保持作业区域的整洁和通畅,防止因杂物引发事故。
第十一条野外作业人员应当遵守交通规则,保证交通安全,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第十二条在野外作业过程中,禁止乱扔垃圾,要保持环境的整洁和卫生。
第五章应急处理第十三条野外作业人员应当具备应急处理能力,并掌握相应的应急处理技能。
第十四条在野外作业过程中,如发生事故或突发事件,野外作业人员应当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第十五条野外作业人员应当了解作业地点的紧急救护设施和医疗机构,并能够应对基本的急救措施。
第六章违规处罚第十六条野外作业人员如违反本规程的安全规定,将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口头警告、记过、记大过、解除合同等。
第七章附则第十七条本规程由野外作业单位执行,并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进行修订和更新。
第十八条相关人员应当定期组织野外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野外作业基本安全规程
![野外作业基本安全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a2fef3d4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7e.png)
野外作业基本安全规程野外作业是指人们在户外环境中进行各种工作或活动。
它具有开放性、多变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因此对作业人员的安全要求极高。
为了保障野外作业的安全性,必须制定一系列的基本安全规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野外作业基本安全规程,以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一、了解工作区域1. 事先了解工作区域的地形、气候、生物环境等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2. 查看天气预报,尽量避开恶劣天气条件下的作业,以防发生意外。
3. 了解野生动植物的分布情况,避免接近攻击性动物和有毒植物。
4. 标示工作区域的危险地带和禁止区域,确保工作人员清楚可见。
二、个人防护措施1. 给工作人员配备适合的防护服装、工具和设备,以防受伤和中毒。
2. 佩戴头盔、护目镜、口罩、耳塞等必要的防护用品,减少风险。
3. 建立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定期洗手、消毒,并定时更换防护用品。
4. 野外作业时,应做好防晒和防蚊虫叮咬的措施,预防日晒中暑和疾病传染。
三、工作车辆和器材安全1. 做好工作车辆或器材的维护保养工作,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2. 在使用前仔细检查工作车辆或器材,确保其稳定性和性能良好。
3. 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行车安全,避免使用过多的工具和设备。
4. 确保工作车辆或器材固定可靠,防止出现滑移、倾覆等意外情况。
四、预防意外事故1. 严禁在野外作业中吸烟、吃零食或使用明火等可能引发火灾的行为。
2. 确保作业人员对工作程序和操作方法有清晰明确的理解,注意集体安全。
3. 作业人员应按照安全规程和指导手册的要求,正确操作工具和设备。
4. 学习和掌握急救和紧急逃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应对突发事件。
五、水域安全1. 在进入水域前,检查泳具的完好性,确保其具备良好的浮力和稳定性。
2. 确保有足够的救生设备,并掌握其正确使用方法。
3. 遵守游泳安全规定,避免在没有专业人员指导的情况下进行危险游泳。
4. 尽量避开水流湍急、水深险峻、水底有障碍物等危险水域。
地质队野外作业安全基本知识范文(2篇)
![地质队野外作业安全基本知识范文(2篇)](https://img.taocdn.com/s3/m/e5c11068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10.png)
地质队野外作业安全基本知识范文地质队野外作业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地质活动和工作,面临着一系列的安全风险。
为了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工作顺利进行,地质队成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安全基本知识。
本文将从预防措施、应急处理和常见危险源等方面介绍地质野外作业安全基本知识。
一、预防措施1. 做好前期调查和勘察在进入野外作业地点前,地质队需要进行前期调查和勘察工作。
通过了解地质条件、天气状况、动植物分布等情况,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和安全方案。
2.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地质队成员需要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头盔、防护眼镜、防护面具、安全鞋、防护手套等。
这些装备能有效保护他们的头部、眼睛、呼吸系统、手部和脚部等,防止受到外界伤害。
3. 做好交通安全地质队在野外作业中通常需要使用车辆作为交通工具。
在行驶过程中,司机应该时刻保持警觉,遵守交通规则,注意道路状况,慢速行驶,确保车辆的安全。
4. 加强队员培训和教育地质队成员需要定期接受安全培训和教育,学习有关安全知识和技能。
他们应该了解野外作业中常见的危险源,学会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二、应急处理1. 突发地质灾害在野外作业中,地质队可能面临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地质队应该立即采取避灾措施,如躲避滑坡方向、寻找高处避险等。
2. 突发气候变化天气变化对地质野外作业有着重要影响。
地质队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做好防范措施。
一旦遇到天气突变,如雷雨、大风、暴雪等,地质队应该迅速转移到安全地点避险。
3. 突发疾病和意外伤害在野外作业中,队员可能会突发疾病或发生意外伤害。
地质队应该配备急救设备,并培训急救技能,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急救,确保受伤队员得到及时治疗。
三、常见危险源1. 悬崖边缘和陡坡地质野外作业中,队员常常需要在悬崖边缘和陡坡上进行工作。
这些地貌形态极易发生滑坡、坍塌等意外,队员需要保持警惕,远离边缘,严禁闲人站立和停留。
2. 毒蛇和昆虫野外地区常常有毒蛇和大量昆虫的存在。
野外作业基本安全规程模版
![野外作业基本安全规程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09e5b1e2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26.png)
野外作业基本安全规程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野外作业的安全,预防事故的发生,保护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所有在野外从事工作的人员,包括但不限于技术人员、矿工、农民、林业工作者等。
第三条野外作业应当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安全生产标准和职业健康安全规定。
第四条野外作业应当按照“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五条野外作业应实行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安全责任和义务。
第二章野外作业前的准备第六条野外作业前应编制详细的作业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环境等。
第七条野外作业前应对作业地点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了解地形地貌、气候环境、野生动植物情况等,评估潜在的危险因素。
第八条野外作业前应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安全培训,学习有关的安全操作规程、急救知识和逃生自救技能。
第九条野外作业前应对作业人员进行身体检查,确保他们的身体状况适宜从事相应的作业。
第十条野外作业前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装备和防护工具,包括但不限于安全帽、安全鞋、呼吸防护器等。
第三章野外作业中的安全措施第十一条野外作业中应加强人员管理,严禁利用休息时间进行不安全行为,如饮酒、跳水、攀岩等。
第十二条野外作业中应严格遵守作业规程,不得违反操作规定或冒险行为,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第十三条野外作业中应加强对设备和工具的管理,确保其安全可靠,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十四条野外作业中应加强现场安全监管,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保持通道畅通,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
第十五条野外作业中应加强对环境的保护,严禁破坏生态环境,特别是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和食物源。
第四章野外作业后的安全处理第十六条野外作业后应及时清理作业现场,恢复原状,清除残留的危险物质和垃圾。
第十七条野外作业后应进行事故和安全生产责任的追究,切实查找事故的原因并采取措施加以整改。
野外工作安全操作规程
![野外工作安全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e850e6e8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40.png)
野外工作安全操作规程1. 前言在进行野外工作时,安全是最重要的。
野外工作环境复杂、条件恶劣,因此制定一套科学的野外工作安全操作规程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档将介绍一套野外工作安全操作规程,以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2. 个人准备在进行野外工作之前,每个工作人员都需要进行个人准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着装:穿戴合适的防护服和防护鞋,避免穿拖鞋、高跟鞋等不合适的鞋子。
根据天气情况选择合适的服装,避免过多或过少的衣物。
•防晒:在阳光强烈的情况下,涂抹合适的防晒霜,并佩戴宽边帽、墨镜等,保护皮肤和眼睛。
•防虫:携带虫咬防护用品,如驱蚊喷雾、蚊帐等,避免叮咬和传染病。
•饮食和水源:携带足够的水和食物,以保持身体健康和水分摄入。
3. 野外工作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野外工作之前,应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预先了解工作地点:了解工作地点的地形、气候、植被等情况,以便在野外工作中做好准备。
•通知他人:告知相关人员自己的工作地点和工作计划,以备发生意外时及时救援。
•携带工具和设备:根据工作需求准备好必要的工具和设备,如指南针、GPS、通信设备、急救箱等。
•了解救护措施:学习和了解野外急救技巧,如心肺复苏等,以备不时之需。
4. 野外工作中的安全操作在进行野外工作时,应遵守以下安全操作规程以确保个人和团队安全:•严格按照工作计划行动:遵循事先制定的工作计划,不私自更改。
确保团队成员知晓计划并按照计划行动。
•小心谨慎地行动:在野外工作中,要小心谨慎地行动,避免翻滚、摔倒等危险动作。
•注意观察和方向感:时刻留意周围环境,避免走失或迷路。
保持方向感,不盲目跟随他人。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或寒冷环境中: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或寒冷环境中。
•安全使用工具和设备:在使用工具和设备时,要保持专注和谨慎,避免造成意外伤害。
•合理安排休息和饮食:在野外工作中,要合理安排休息和饮食时间,以保持体力和精力充沛。
野外作业基本安全规程(4篇)
![野外作业基本安全规程(4篇)](https://img.taocdn.com/s3/m/d51addd3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06.png)
野外作业基本安全规程一、前言野外作业是指在户外环境中进行的各类工作活动,包括农田作业、建筑施工、采矿业、林业、旅游等。
野外作业的环境复杂多变,涉及到多种风险因素,为了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制定一套完善的野外作业基本安全规程至关重要。
二、责任原则1.责任明确:明确各级责任单位、责任人的职责和任务,加强对野外作业的安全管理与监督。
2.分工明确:各岗位人员应根据自身职责制定具体的安全措施,并做好安全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
3.人人参与:全体从业人员要积极参与安全管理工作,重视自身安全和他人安全,共同营造安全和谐的工作环境。
三、基本安全规程1.安全知识宣传与培训(1)对从业人员进行入职培训,必须包括野外作业的安全知识和应急措施等。
(2)定期组织安全知识宣传活动,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3)建立安全知识库,收集整理相关安全知识,方便从业人员查询。
2.作业计划与风险评估(1)在开始野外作业前,制定详细的作业计划,包括作业地点、时间、人员、装备等方面的安排。
(2)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3)必要时,可以进行模拟演练,提前熟悉作业环境和操作流程。
3.个人防护与装备(1)在野外作业中,从业人员应穿戴合适的劳动防护服装和个人防护用品。
(2)根据具体工作环境和风险程度,佩戴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鞋等,并正确使用。
(3)对于特殊作业场所和特殊工种,应提供相应的特种防护装备和培训。
4.设备维护与使用(1)对采用的设备和工具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正常运行,减少意外风险。
(2)使用设备和工具时,必须熟悉其使用说明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按要求进行操作。
(3)设备运行过程中,如有异常情况或故障,应立即停机检修,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5.应急预案与演练(1)制定野外作业的应急预案,包括灾害防范、遇险处理、伤病处理等方面的措施。
(2)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从业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和逃生自救能力。
野外工作安全操作规程范文
![野外工作安全操作规程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407a008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48.png)
野外工作安全操作规程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确保野外工作安全,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公司进行野外工作的员工。
第二条野外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巡检作业、设备维护、勘探测绘、安装施工等各类工作。
第三条野外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和公司的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本规程的规定,严格执行安全操作程序。
第四条野外工作人员必须接受公司的安全培训,了解并熟练掌握本规程,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五条公司将根据野外工作的具体情况,配备必要的安全器材和设施,并严格执行规程的监督检查。
对于违反规程的人员将按照公司的相关制度进行处理。
第二章工作前准备第六条野外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前必须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了解工作区域的地形地貌、气候状况、野生动植物等情况。
第七条野外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能够熟练掌握工作要求。
第八条野外工作人员必须使用符合安全规范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但不限于安全帽、安全鞋、防护手套等。
根据工作任务的不同,还需配备相应的防护眼镜、耳塞、防护服等。
第九条野外工作人员在组织野外工作前必须召开工作安全会议,明确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和危险预防措施,并做好必要的记录。
第十条应当制定应急预案,遇突发情况能够及时进行应对和处理。
野外工作人员在野外工作时,必须携带应急物资和通讯工具,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及时报警和求助。
第三章工作措施第十一条野外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不得出现违规操作和无谓的危险行为。
第十二条野外工作人员在进行现场操作前必须做好现场安全检查,确保工作环境安全无隐患。
第十三条野外工作人员在进行高空作业、地下作业、井下作业等特殊作业时,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严格使用安全防护设备,确保人身安全。
第十四条野外工作人员在进行设备维护和维修工作时,必须按照规定停电、断电等措施,确保操作安全。
第十五条野外工作人员在进行机械作业时,必须熟练掌握机械的操作方法和安全要求,避免操作失误导致的事故。
野外工作安全操作规程范本(2篇)
![野外工作安全操作规程范本(2篇)](https://img.taocdn.com/s3/m/a4cdf423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77.png)
野外工作安全操作规程范本一、前言:为保障野外工作人员的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制定本《野外工作安全操作规程》,旨在规范野外工作操作流程,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二、环境评估1. 野外工作前,必须对工作环境进行评估,包括地形、天气、植被等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
2. 对于特殊地形或气候条件下的野外工作,必须进行专门的培训,并配备适应工作的装备。
三、个人防护措施1. 所有野外工作人员必须穿戴符合工作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安全鞋、安全带、手套等。
2. 工作人员必须定期检查个人防护装备的状态,如有损坏或失效应及时更换。
四、作业前准备1. 开展野外工作前,必须组织专门的培训,确保工作人员了解工作细节、操作规程以及应急处理方法。
2. 在野外工作前,应检查工作所需的设备和工具的完好性和可用性,确保能正常使用。
3. 在野外工作时,必须配备必要的急救药品和急救设备,以备不时之需。
五、作业流程1. 严格按照作业计划执行工作,不得擅自更改作业程序。
2. 作业中,必须时刻注意周围环境的变化,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 高处作业时,必须确保工作人员系好安全带,并按规定的方法进行工作。
4. 在进行机械作业时,必须遵守机械操作规程,确保操作安全可靠。
5. 在进行化学品使用时,必须按照安全操作流程进行操作,避免化学品泄漏或溅射造成危害。
六、紧急情况处理1. 在野外工作中,发生紧急情况时,工作人员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向上级报告。
2. 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定期参加紧急情况应急演练,熟悉应急处理程序,以确保能够正确应对各类突发情况。
七、清理和整理1. 野外工作结束后,必须对现场进行清理和整理,确保地面平整、工具完好,并妥善处理垃圾和废弃物。
2. 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按规定归还和维护使用的工具和设备。
八、工作记录和总结1. 野外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填写工作记录,包括工作内容、用时、发现的问题等,以便后期总结和改进工作。
2024年露天开采作业安全规程(三篇)
![2024年露天开采作业安全规程(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7db4ab5b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a0.png)
2024年露天开采作业安全规程一、露天开采作业安全规程1、各露天开采应有批准的总体设计方案,开采之前必须编制施工设计,施工设计中必须有安全技术措施。
2、施工前,必须组织作业人员学习施工设计,按照施工设计的规定作业,保证施工安全及工程质量。
3、开采工作面有浮土或危石时,必须处理后才能工作,禁止在边帮底部休息和停留。
4、采、装、支机械设备运转时,严禁人员进行任何修理或调整工作。
停止工作时,把机械设备撤离开安全地点,夜间严禁露天采、装、运作业。
5、在雷雨、暴雨、大雾天气时,禁止挖掘机、推土机和装载机、汽车作业。
6、在坡度大于____度的边坡上作业,必须佩戴好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绳。
安全带、安全绳应定期检查试验,安全系数不得小于5。
7、根据季节及气候变化情况,及时做好雨季、风季、酷暑、严寒的安全防洪工作。
抓好防灾工作。
8、露天开采应有两个安全出口,如不能设两个安全出口时,必须采取其它安全措施。
并报安全监督部门批准。
9、严禁上下同时开采,露天矿开采范围内的架设输电线,必须符合碎石场的设计要求或高于碎石场各种机械设备。
二、防尘作业规程1、空气质量:所的作业地点空气含尘量不得超过2mg/m3。
2、作业地点的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不超过如下规定:一氧化碳CO≤30mg/m3,氮氧化物(换算二氧化氮)NO____≤5mg/m3,二氧化硫SO2≤15mg/m3。
硫化氢H2S≤10mg/m3,含游离二氧化硅____%以上的粉尘(石英、石英岩等)≤2mg/m3。
3、防尘用水应采用集中供水方式,水质应符合卫生标准要求,水中固体悬浮物不大于150mg/L,PH值应为6.5-8.5,贮水量应不小于一个班的耗水量。
4、产尘区作业人员佩戴好防尘口罩,防尘口罩的阻尘率应在到I 级标准要求。
三、排土作业规程1、排水场应保证不致威胁矿场、工业场地、耕种区及其他国家规定应保护设施安全,其安全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
2、排土场不得影响矿山正常开采和边坡稳定,排土场坡脚与矿体开采点之间,有一定安全距离。
2024年野外作业基本安全规程范文(三篇)
![2024年野外作业基本安全规程范文(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716d8b0c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93.png)
2024年野外作业基本安全规程范文第一条:地质勘探单位,应建立地质勘探工作区安全档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伤害源,流行传染病种、疫情传染源,自然环境、人文地理、交通状况。
地质勘探工作区安全档案信息和预防措施应及时向野外作业从业人员交底。
第二条:地质勘探单位,应为野外地质勘探作业从业人员配备野外生存指南、救生包,为艰险地区野外地质勘探项目组配备有效的无线电通讯设备。
第三条:禁止单人进行野外地质勘探作业,禁止采、食不识别的野菜、野果。
野外地质勘探作业人员应按约定时间和路线返回约定的营地。
第四条:地质勘探单位,应定期为野外地质勘探从业人员进行体检。
野外地质勘探从业人员体质应适应野外工作要求。
第五条:在疫源地区从事野外地质勘探工作的从业人员,应接种疫苗;在传染病流行区从事野外地质勘探工作的从业人员,应注射预防针剂。
第六条:野外地质勘探施工,应收集历年山洪和最高洪水水位资料,并采取防洪措施。
第七条:在悬崖、陡坡进行地质勘探作业,应清除上部浮石。
进行两层或多层地质勘探作业,上下层间应有安全防护设施。
在____米及以上高差地带作业,应系安全带。
第八条:地质勘探设备、材料、工具、仪表和安全设施、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或者行业标准。
第九条:野外地质勘探电力线路应采用电缆。
电缆应架空架设,电缆经过通道、设备处应增加防护套。
野外地质勘探电器设备及其启动开关应安装在干燥、清洁、通风良好处。
电器设备熔断丝规格应与设备功率相匹配,禁止使用铁、铝等其它金属丝代替熔断丝。
第十条:野外电、气焊作业,电、气焊工作点与易燃、易爆物品距离应在____米以上。
第十一条:野外地质勘探高架设备应设置避雷装置。
雷雨天气,禁止在树木下、山顶避雨。
第十二条:可能危及作业人员或他人人身安全的野外地质勘探作业,应设置安全标志。
第十三条:地质勘探爆破作业,应遵守《爆破安全规程》(GB6722-____)。
第十四条:地质勘探野外工作车辆,应具有良好越野性能,并在野外作业出队前进行车辆性能检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外作业基本安全规程
第一条:地质勘探单位,应建立地质勘探工作区安全档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伤害源,流行传染病种、疫情传染源,自然环境、人文地理、交通状况。
地质勘探工作区安全档案信息和预防措施应及时向野外作业从业人员交底。
第二条:地质勘探单位,应为野外地质勘探作业从业人员配备野外生存指南、救生包,为艰险地区野外地质勘探项目组配备有效的无线电通讯设备。
第三条:禁止单人进行野外地质勘探作业,禁止采、食不识别的野菜、野果。
野外地质勘探作业人员应按约定时间和路线返回约定的营地。
第四条:地质勘探单位,应定期为野外地质勘探从业人员进行体检。
野外地质勘探从业人员体质应适应野外工作要求。
第五条:在疫源地区从事野外地质勘探工作的从业人员,应接种疫苗;在传染病流行区从事野外地质勘探工作的从业人员,应注射预防针剂。
第六条:野外地质勘探施工,应收集历年山洪和最高洪水水位资料,并采取防洪措施。
第七条:在悬崖、陡坡进行地质勘探作业,应清除上部浮石。
进行两层或多层地质勘探作业,上下层间应有安全防护设施。
在2米及以上高差地带作业,应系安全带。
第八条:地质勘探设备、材料、工具、仪表和安全设施、个人劳动防
护用品应符合国家或者行业标准。
第九条:野外地质勘探电力线路应采用电缆。
电缆应架空架设,电缆经过通道、设备处应增加防护套。
野外地质勘探电器设备及其启动开关应安装在干燥、清洁、通风良好处。
电器设备熔断丝规格应与设备功率相匹配,禁止使用铁、铝等其它金属丝代替熔断丝。
第十条:野外电、气焊作业,电、气焊工作点与易燃、易爆物品距离应在10米以上。
第十一条:野外地质勘探高架设备应设置避雷装置。
雷雨天气,禁止在树木下、山顶避雨。
第十二条:可能危及作业人员或他人人身安全的野外地质勘探作业,应设置安全标志。
第十三条:地质勘探爆破作业,应遵守《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
第十四条:地质勘探野外工作车辆,应具有良好越野性能,并在野外作业出队前进行车辆性能检测。
野外工作车辆驾驶员,应具有10万公里以上安全行车经历。
第十五条:野外营地选择应遵守下列规定:
a 借住民房应进行消毒处理,并检查房屋周边环境、基础和结构。
b 野外营地应选择地面干燥、地势平坦、水源无污染背风场地。
c 挖掘锅灶或者设立厨房,应在营地下风侧,并距营地大于5米。
d 营地,应设排水沟,悬挂明显标志。
e 在林区、草原建造营地,应开辟防火道。
第十六条:山区(雪地)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a 每日出发前,应了解气候、行进路线、路况、作业区地形地貌、地表覆盖等情况。
b 在大于30°的陡坡或者垂直的悬崖峭壁上作业,应使用保险绳、安全带。
c 山区(雪地)作业,两人间距离应不超出视线。
d 冰川、雪地作业,作业人员应成对联结,彼此间距应不小于15米。
e 在雪崩危险带作业,每个行进小组应保持5人以内。
f 在雪线以上高原地区进行地质勘探作业,气温低于-30℃时应有防冻措施或者停止作业。
第十七条:林区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a 在林区作业,应随时确定自己位置,与其他作业人员保持联系。
b 在林区作业,生火时应有专人看守,禁止留下未熄灭的火堆。
c 在森林地区进行地质勘探作业,应遵守林区防火规定。
d 林区出现火灾预兆时,应迅速撤离。
林区发生火灾时,作业人员应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或者开辟不少于5米的防火线。
第十八条:沙漠、荒漠地区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a 作业人员应合理饮水。
禁止未经检验饮用新发现水源水和未经消毒处理水。
b 发生沙尘暴时,作业人员应聚集在背风处坐下,蒙头,戴护目镜或者
把头低到膝部。
第十九条:高原地区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a 初入高原者,应逐级登高,减小劳动强度,逐步适应高原环境。
高原作业,严禁饮酒。
b 艰险地区野外作业,应配备氧气袋(瓶)、防寒用品用具。
c 人均每日饮用水量,应不少于3.5L。
第二十条:沼泽地区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a 在沼泽地区作业,应佩戴黑绢网、皮手套,扎紧袖口和裤脚。
b 在沼泽地行走,应随身携带探测棒。
c 植物覆盖的沼泽地段、浮动草地、沼泽深坑地段,应绕道通行,标识已知危险区。
d 在沼泽地区作业,应配备救生用品、用具。
第二十一条:水系地区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a 水上地质勘探作业,应配备水上救生器具。
b 每天应对船和水上救生装备进行检查。
c 徒步涉水河流,水深应小于0.7m,流速小于3m/s,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第二十二条:岩溶发育地区及旧矿、老窿地区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a 调查、进入旧矿老井、老窿、竖井、探井、探槽,应预先了解有关情况,采取通风措施,并进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
b 在垂直、陡斜的旧井壁上取样,应设置绞车升降作业台或者吊桶。
c 洞穴调查作业,洞口应预留人员,进洞人员应采取安全措施。
第二十三条:特种矿产地区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a 在放射性异常地区作业,应进行辐射强度和铀、镭、钍、氡浓度检测,采取防护措施。
b 放射性异常矿体露头取样,应佩戴防护手套和口罩,尽量减少取样作业时间。
井下作业应佩戴个人剂量计,限额作业时间。
c 放射性标本、样品应及时放入矿样袋,按规定地点存放、处理。
d 气体矿产取样,应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
e 地下高温热水取样,应采取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