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后A股四次暴跌分析
股市档案——2000年后历年十大牛股
![股市档案——2000年后历年十大牛股](https://img.taocdn.com/s3/m/6b394541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c0.png)
股市档案——2000年后历年十大牛股(2010-08-22 20:08:13)网上收集了一下2000年后历年十大牛股的资料,目的是希望能通过分析研究,从基本面(价值分析,行业研究,题材概念)和技术面(价量时空)总结出这些牛股走牛的共同特点,特别是大熊市中牛股爆发的特点,为大家未来股市投资提供借鉴。
1、万科A(000002)1991.9,5.28元-----2018.1,5400元,1000倍2、爱使股份(游久游戏600652)1991.8,64元-----201.6.08,46452元,700倍3、深发展(平安银行000001),1991.10,14元,2015.6.08,1600元,100倍以上为后复权价格牛股特征:1.高比例分配方案预期2.相对确定的业绩大幅增长3.大宗商品价格的暴涨4.资产重组或收购5.题材炒作6.小流通股本7.进军新兴行业8.最能制造题材的行业: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券商借壳、房地产价值投资者的选股方向应侧重于特征1、2、3、6、7、8,特征4、5更适合短线投机操作。
2000年的十大牛股现大部分属于 "三板"---垃圾中的战斗机。
股市有风险,没有永远的神话!第一牛股:环保股份贵族气质,皇家血统,A股偶像,曾被认为是永远不会下跌的股票第二牛股:科利华阿城钢铁凤凰涅涅槃,网络时代出尽风头,世人景仰,一代天骄第三牛股:托普软件曾被认为是中国的微软,承载了太多的期望第四牛股:英豪科教杨斌的杰作,举世睹目的资本盛宴,科教兴国的超级典范第五牛股:鞍山合成生物基因概念令该股在99牛大红大紫,与亿安科技一起笑傲江湖第六牛股:国嘉实业超级主力,98年唯一翻了十倍的股票,老股民无人不晓第七牛股:北大车行网络股时代与上海梅林,诚成文化一起谱写完美风暴第八牛股:蓝田股份绩优股的经典教材,农业产业化先锋,万千宠爱在一身2001年十大牛股1.秦岭水泥——想说爱你不容易该股实际是从2000年10月份开始上涨的,到今年年初达到了16.5元,今年5月盘升至近29元,除权后更是强势不减,最高价达到44元(复权价),最高涨幅达到167%。
盘点A股历史的政策底
![盘点A股历史的政策底](https://img.taocdn.com/s3/m/6e1a6fc7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3e.png)
封面文章Cover·Story自2000年以来,A股公认的市场底部一共有3次。
以上证综指为例,分别是2005年的6月6日的998.23点;2008年10月28日的1664.93点和2013年6月25日的1849.65点。
“政策底就是市场底。
”这句话在A股市场的认可度颇高。
从上述3次市场低点的政策环境看,这句话所言非虚。
05年降准以及市场利率走低,宽松的货币环境叠加股权分置改革新政出台形成政策底;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破产倒闭,央行随即宣布双降,19日宣布取消印花税随后市场见底;13年6月20日,市场陷入“流动性危机”。
翌日,央行宣布进行流动性支持,市场于当月28日见底。
最低点位只是极限值,底部有时却是一个区间。
13年到14年就是一个漫长的磨底过程,但利好政策也基本相伴而行。
通过具备反转能力的政策底,领先性的判断市场底,从2000年以来的情况看基本是行得通的。
2018年10月19日,上证综指低开后小幅跳水,创下4年多来的2449.2的最低点。
深证成指和中小创则更加惨烈。
随后,以刘鹤副总理为首的监管层相继喊话,市场强势反弹。
“政策底”的观点,正越来越成为共识。
不过,本文不尝试对当下政策底进行预测,仅通过2000年以来的“政策底”的盘点,期望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用的历史数据和投资指引。
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的政策底99年5月8日,北约轰炸我国南联盟大使馆,中美关系跌入冰点。
虽然具体情况有所不同,但形势的严峻不逊今年以来的中美对抗(99年底、00年初中美关系缓解,毕竟彼时的中国不具备对抗基础,也非美国的第一假想敌)。
令人意外的是,当年5月19日A股市场旋即爆发了“519行情”,从99年最低点的1047.83点到2001年,仅2年出头便站上2254.44点,实现超过100%的涨幅。
不过,这波小牛市的末期与世纪初的“互联网泡沫”迎头相撞,随后便开启了长达4年的漫漫熊途。
此次A 股寻底的过程颇为曲折,从2002年开始,1300点一直被认为是市场的“铁底”,不可能被跌破,因为每每跌至1300点附近都会迎来十分强劲的反弹。
A股历史上大牛市是如何回头的
![A股历史上大牛市是如何回头的](https://img.taocdn.com/s3/m/d537dfe5998fcc22bcd10d21.png)
A股历史上大牛市是如何回头的A股今天颤颤悠悠的上涨了3个点,用句牛逼哄哄的话叫“千金难买牛回头”,2007年那疯狂的牛市感觉又昨日重现了。
不过市场上还是时不时传来我认为是理性但很多散户认为是白痴的声音:注意风险。
部分经历过上一轮牛熊的老散户或许还心存谨慎,但现在新进场的8090后小鲜肉肯定是把A股当提款机了。
也许,A股还会继续向上冲,上4000,上5000,上6000。
但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股市有涨就有跌,牛市总有到头的时候,那么这些小鲜肉们,你们最好还是知道我国历史上的牛市都是怎么结束的?1:第一次牛市:1990年12月19日-1992年5月26日96.05-1429 涨幅1487.8%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微博]成立,一年内仅有8只股票,人称老八股;而当时股票交易前先手工填写委托单,被编到号的人才有资格拿到委托单,能买到股票等于中了头彩,因为没人愿意抛出。
这使得沪指从90年12月开始计点,一路上扬,造就了第一次牛市。
92年5月21日,上证所取消涨停板,将牛市推至顶峰,当日指数狂飙到1266.49点,单日涨幅105%,这一记录至今未破。
第一次回头:1992年5月26日-1992年11月17日1429.01-386.85 跌幅73%1992年8月9日,和8月10日,深圳新股认购抽签表发行了,但发生了当时震惊全国的8.10风波,刺激沪深两市大幅下挫。
为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管理,92年10月中国证监会[微博]成立。
这次熊市仅仅持续了半年时间。
2:第二次牛市1992年11月17日-1993年2月16日386.85-1558.95 涨幅301%1992年,邓小平南巡,在南巡讲话中,有关股市未来怎么发展的问题成为一大热点,而他讲话里最重要的是“坚决的试”这四个字。
11月17日,天宸股份(15.31, 0.13, 0.86%)(600620)人民币股票上市,沪指完成最后一跌,第二轮牛市启动。
中国股市暴跌全纪录
![中国股市暴跌全纪录](https://img.taocdn.com/s3/m/516396749b6648d7c1c746c1.png)
暴跌全纪录——中国股市历史上中国股市上涨过多的大牛市就被坑爹会监管层出台政策打压搞死,中国股民活着赚钱不易啊!(微博实名,关注度高,为避免被坑爹会请去喝咖啡,我用坑爹会来代替股民都知道的名词,顺便代表我的心,你懂的!)太远的就不提了,从1996年12道金牌开始吧。
1996年下半年,股市疯涨,股民赚钱乐翻了,为此,管理层采取一系列打压股市措施,共计连续12项政策,才把股市彻底搞死熄火,这就是著名的“12道金牌”。
连续11个打压政策没搞死股市,股市反而连创新高,1996年12月12日大盘创出历史新高,然后出台第12个打压政策最著名,1996年12月16开始实行10%涨停板制度;在此之前股市没有10%涨停板制度,这就是监管层出台政策政策不允许股票涨!这样还怕市场不能理解监管层搞死股市牛市的意图,竟然在1996年12月16日党报上明确头版阐明意图,当天党报《人民日报》刊登了特约评论员的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文章指出现阶段的全民赚钱太容易的大牛市是不正常的,管理层不希望看见这样的牛市!希望股市降温!立刻股市大盘连续4天跌停板,6个交易日从1258跌至867点。
所有股票全部连续4天跌停!1996年这一代股民光荣死在了股市上!1997年3月至5月,大盘暴跌惨不忍睹尸横遍野后,3月大盘开始反弹,在深发展、四川长虹2个龙头的带领下,沪市指数从870点一路攀升至当年最高1510点。
深成指创出6103点的历史最高点——此高点一直到2006年年底牛市才被突破。
股民再次赚钱乐翻了天,结果坑爹会又看不下去了,再次出台一系列政策打压股市。
1997年5月9日,印花税上调升至5‰,双向征收。
9日之前是3‰!市场暴跌6%,但是由于牛市氛围浓重迅速反弹没有死掉!随后反弹2天5月14号再次大盘暴跌5.81%,市场还是牛市不死,第二天5月15号大盘反弹2.79%,但随后第三天周五5月16号大盘再度暴跌7.18%,基本上是市场所有股票全线跌停!尸横遍野!就下来经过周末休息,下周一5月19号开盘,市场连续19号20号2天反弹,每天大盘反弹幅度都在2%以上。
中国股市历次大跌全景记录
![中国股市历次大跌全景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3753317c27284b73f242507e.png)
我国股市历次大跌全记录第一次大跌:1992年5月至1992年11月,上证指数从1429点跌至400点,历时5个月,最大跌幅72%。
1992年5月21日,沪市突然全面放开股价,大盘直接跳空高开到1260.32点,较前一天涨幅高达104.27%,上证指数当天从616点飙升至1265点,三天后冲高至1420点,股票价格一飞冲天,其中,5只新股市价面值狂飙2500%至3000%,上证指数首度跨越千点。
1992年6月12日,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调高至3‟,当天市场没反应,盘整一月后从1100多点跌到300多点。
1992年8月10日,深圳发售新股认购抽签表,发生震惊全国的“8·10风波”,之后三天,上海股市受此影响暴跌22.2%,上证指数跌去400余点,与5月25日的1420点相比净跌640点,两个半月内跌幅达到45%。
1992年11月17日,上海联农股份有限公司(天宸股份600620)人民币股票上市,当日沪指跌至386.85点,收盘393.52点,完成最后一跌,此后股指一路上行,至1993年2月16日,收在1558.95,涨幅296.16%。
关键词:调高印花税、8·10风波。
1553点跌至325点,历时18个月,最大跌幅达79%。
1993年2月16日上海“老八股”宣布扩容,上证指数从1558.95点一直下泄到1994年7月29日的最低325.89点,跌幅达79.10%。
1994年7月29日,《人民日报》刊登证监会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稳定和发展股票市场的措施(年内暂停新股发行上市;严控上市公司配股规模;采取措施扩大入市资金范围),昭示1993年上半年熊市后管理层的坚定信心,引起八月狂潮,俗称“三大政策”,上证指数从当日收盘的333.92点涨至1994年9月13日的1052.94点,涨幅达215.33%。
关键词:扩容、三大政策。
1053点跌至512点,历时16个月,最大跌幅达51%。
1995年1月3日实行T+1交易制度;1995年2月23日,“3·27国债期货事件”爆发,5月17日国债期货市场关闭,5月18日股市井喷,5月19日“3·27”事件始作俑者管金生被捕。
2000年后A股四次暴跌分析
![2000年后A股四次暴跌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1727849e518964bcf847c91.png)
近三次A股暴涨暴跌分析(幅度在7%以上)样本1:2007/2/27,上证综指开盘3048.83,报收2771.79,下跌达8.84%,创下十年最大跌幅。
暴跌原因概述:1,快速上涨导致投资者对股市市值高估的担忧。
2,格林斯潘讲话释放全球经济放缓的信号,日元突然升值,股市资金紧张。
3,中国房地产监管政策转向从紧。
一,背景概述2006年全年,中国经济整体走势良好,宏观经济保持着“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形势,2006年全年GDP超过21万亿,同比增长达14.65%,CPI为1.5%;进入2007年这种势头得以延续,07年1月份CPI为2.2%。
与良好的经济形势相配合,A股延续着自05年6月以来的上升走势,从1100点左右升至07年2月的2990点附近,经调整市盈率从14左右增长到40左右,估值水平为2002年以来的新高。
整体走势保持在2006年11月的快速上升通道中。
(如下图)2007年1月30日开始至2月5日A股市场持续下跌,总跌幅达11.72%,然而下跌过程中的交易量和交易金额在逐渐缩小(由1月30日的11193万手降至2月娥5日的6922万手,远小于前10日平均值10780万手),这次缩量下跌可以被视作是市场的技术性调整,事后观察也证明了这一点:很快,春节休市的前一周(2/12~2/16),A股上涨9.84%至2998.47点,高于调整前。
然而由于市场对A股上涨过快,估值过高的担忧成为了隐患;另一方面中国实体经济减速,通胀缓慢抬头降低了投资者对企业的盈利预期,。
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利空的信号容易被放大,如果市场有突然波动,容易引发投资者的羊群效应,造成抛售。
2月27日大盘突然暴跌,就属于这种情况。
当日外汇市场,日元突然升值(120.7~118.65,冲破50日及100日线)。
之前市场借助日元的低息和持续贬值,在日本借贷日元后汇兑资金后套利,由于当日日元的突然升值,这一系列套利的活动受到冲击,为了保全资金,投资者纷纷抛售股票。
2001-2005股市分析
![2001-2005股市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b66f7184431b90d6c85c783.png)
1999年9月22日,十五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明确指出,在不影响国家控股的情况下,适当减持部分国有股。
2000年“千年虫危机”导致华尔街网络股泡沫破灭,纳斯达克股指下跌一半。
2000年6月,时任财政部部长项怀诚指出:中国政府计划适时开拓社会保障制度新的融资渠道,包括把一部分国有资产变现,用于社会保障。
当时的社保基金刚刚成立,社保基金不足,减持国有股补充,当时出于这个目的。
2001年,美国经济继续在衰退中争扎,2001年9月11日,9.11事件爆发,对美国经济毁灭性打击,纽交所连续四天停止交易。
9.11后美国将战略中心重新调整,暂缓针对亚太,转为反恐。
与此同时,亚洲已经从金融风暴中走出来(指1997年7月2日,国际金融炒团袭击亚洲等过,98年港府出面救市)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6月12日,国务院发布,按市价减持国有股,用于社保。
当时有2/3是非流通股,三四千亿股。
当时市场反映激烈,半年时间,上证指数,从2245点跌至1339点,跌幅超过四成。
政策不明朗,市场不买账。
国务院不得不紧急停止国有股减持规定。
从2001年到2005年,中国股市经历了最漫长的熊市。
市场将近蒸发了5457亿元的流通市值。
“生死鞍证”“中经开之死”“华夏证券破产”欠债约66亿,证券公司大批被托管。
操纵股市的投资者损失惨重。
“中科创案”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选举出新的党中央后,12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并成立国家金融领导小组。
2003年:渐进式变革回望2003年的中国股票市场,是在渐进式变革中度过的。
经历了2002年,中国证券业出现全行业亏损,绝大多数券商、机构、私募基金、公募基金、企业入市资金和银行入市资金陷于深度套牢。
2003年的1311点既不是“市场底”,也不是“政策底”,而是“政治底”。
在政策法规面、在市场资金面、在上市公司基本面,一些最基本的制度性安排在悄然生变。
中国股市4次大轮回
![中国股市4次大轮回](https://img.taocdn.com/s3/m/de4f050f844769eae009eda5.png)
从这个调查可以看出,大多数投资者依然认为,我们的股市还是一个政策市,我们股市中常常出现的大起大落,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市场监管水平不高,制度建设滞后,下面我们就来回顾一下,十几年来中国股市的几次大的起伏。
第一轮回:1992年5月21日,上交所取消股票交易价格限制:1992年5月21日,上海股市交易价格限制全部取消,在这一利好消息刺激下,大盘从616.99点直接跳空高开在1260.32点,较前一天涨幅高达104.27%,这也是上证指数首次突破千点大关。
此后仅仅3天时间,各只股票价格都呈现一飞冲天的走势,平均涨幅为570%。
其中,5只新股更狂升2500%至3000%。
此后的在一年半的时间中,上证指数暴涨1300多点。
第一轮回:1993年,国务院实施金融整顿,银根收紧:1993年开始,各种利空消息不断,整个证券市场资金出现大面积退潮,这是中国股市周期最长,下降幅度最大的一次熊市,从1993年2月的最高点1558点,到1994年7月的最低点333点,最大跌幅78%。
第一轮回:1994年7月30日,三大利好救市政策引发大涨:股市的持续暴跌引发了监管层的担心,1994年7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证监会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商稳定和发展股票市场措施的文章,推出“停发新股、允许券商融资、成立中外合资基金”三大利好救市政策,股市出现8月上涨狂潮。
上证指数从7月底的333.92点,上涨至9月的1052.94点,两个月之内涨幅高达215.33%。
第二轮回:1996年12月,政策扼住股市涨势:股市的持续暴涨同样引发了监管者的担心,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文中给当前股市定性:“最近一个时期的暴涨则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
”经中国证监会同意,上交所和深交所决定从既日起,对在该两所上市的股票、基金类证券的交易实行价格涨跌幅10%限制并实行公开信息制度。
当天,沪深两市股指跌幅超过9。
A股历史上前十大涨幅
![A股历史上前十大涨幅](https://img.taocdn.com/s3/m/6551c465caaedd3383c4d3da.png)
A股历史上前十大涨幅沪市十大涨幅排行榜及下一交易日表现日期涨幅下一交易日2001年10月23日9.86% 2.84%2008年9月19日9.45% 7.77%2008年4月24日9.29% -0.71%2002年6月24日9.25% -0.04%2000年2月14日9.05% -0.20%2005年6月8日8.21% 1.39%2008年2月4日8.13% -1.55%1997年2月19日7.58% 0.25%2002年1月31日6.81% -0.41999年9月9日6.59% -0.91%深市十大涨幅排行榜及下一交易日表现日期涨幅下一交易日2001年10月23日10.00% 2.45%2008年4月24日9.59% 1.47%2000年2月14日9.07% 1.67%2002年6月24日9.05% 0.53%2008年9月19日9.00% 6.59%2005年6月8日8.38% 0.50%2008年2月4日7.95% -1.01%1999年6月28日7.87% 3.08%2002年1月31日7.31% -0.50%2008年8月20日7.13% -3.38%值得注意的是,A股史上最近六次的井喷行情均是受利好政策的提振。
第一次:2000年2月14日2000年2月14日,节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证监会宣布,50%新股向二级市场配售政策。
同时,春节放假期间,美国纳斯达克股市疯狂上扬,受此双重利好影响,在网络科技股的带领下,当日沪指大幅高开57个点,从1534.99点上涨到1673.94点,涨幅达9.05%,涨停的股票当日比比皆是,成交量也放大近5成。
接下来延续了上涨趋势,直到上证指数在2001年6月达到2245点。
从1534.99点到2245点,一年多的时间,涨幅达46%。
第二次:2001年10月23日2001年10月23日,受证监会停止首次发行和增发股票时减持国有股的重大利好消息的影响,爆发了A股史上最大的单日巨幅反弹行情,随后略有回调后缓缓盘升,尾市四大指数几近涨停。
股市九次暴涨暴跌
![股市九次暴涨暴跌](https://img.taocdn.com/s3/m/3c548dddf61fb7360b4c65b9.png)
股市九次暴涨暴跌作者:李戴来源:《中国经济信息》2012年第21期从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起,中国的股民经历了一次次惊心动魄的过山车之旅。
1990年12月19日,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在浦江饭店敲响上证所开业的第一声锣。
这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富有历史性意义的一刻。
在其后中国20年间的经济发展以世界所有国家都望尘莫及的速度高速发展,其中不能否认中国股市为上市企业发展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但本应随着经济发展、股市发展及企业发展享受红利的中国股民却是连连受挫。
从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起,中国股市便展现出一种非比寻常的发展状态,中国的股民也经历一次次惊心动魄的过山车之旅。
第一轮暴涨暴跌:从100点起步;仅仅经过了1年多时间,上证指数就狂飙至1429点,这是中国股市第一个“顶峰”。
此次牛市上证指数暴涨了1329%。
但随后股市便是急速的回跌,在1992年11月16日,上证指数回落至386.85点,跌幅72.99%。
第二轮暴涨暴跌:随后股市仅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上证指数上涨了1100多点,涨幅达284%。
不过,所谓的历史高位在站稳了4天之后,1992年的那一幕又一次上演了。
相比上次暴跌幅度更大,时间更长的下跌开始了,下跌持续达17个月之久。
在1994年7月29日,股指终于在333.92点停下了脚步,但此时的跌幅已达79%。
第三轮暴涨暴跌:由于三大政策救市,1994年8月1日,新一轮行情再次启动,这一轮大牛行情来得更加猛烈而短暂,仅用一个多月时间,上证指数就猛蹿至1994年9月13日的最高点1052.94点,涨幅为215%。
随后便展开了一轮更加漫长的熊市。
直至1996年1月19日,上证指数跌至512.83点的最低点,跌幅51.3%,下跌总计耗时16个月。
第四轮暴涨暴跌:1996年1月19日,上证指数从500点上方启动。
1997年5月12日达1510.17点。
不到半年时间,大盘暴涨1000点,上证指数上涨接近300%。
自1997年下半年股市开始了长达两年的“调整”,1999年5月17日跌至1047.83点,跌幅32%。
重温中国A股史上的7次暴跌
![重温中国A股史上的7次暴跌](https://img.taocdn.com/s3/m/928c0c170b4e767f5acfcec7.png)
① 1992年5月-1992年11月 1429点跌至400点,历时5个月,最大跌幅达72%② 1993年2月-1994年7月 1553点跌至325点,历时18个月,最大跌幅达79%③ 1994年9月-1996年1月 1053点跌至512点,历时16个月,最大跌幅达51%④ 1997年5月-1999年5月 1510点跌至1047点,历时24个月,最大跌幅达30%⑤ 1999年6月-2000年1月 1756点跌至1361点,历时6个月,最大跌幅达22%⑥ 2001年6月-2005年6月 2245点跌至998点,历时48个月,最大跌幅达55%⑦ 2007年10月-2008年10月 6124点跌至1664,历时12个月,最大跌幅达73%从中国实际来看,动态定投时股债资产转换的大致频率应该是几年呢?正如富爸爸所言,经济决定货币,货币决定市场。
随着经济景气周期的变化,央行采取相应的货币政策从而对股市产生巨大的影响,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通常导致估值较低的股市长时间上升,持续紧缩的货币政策通常导致估值过高的股市长时间下跌。
所以,在用CPI到GDP的各种指标判断经济景气周期之后,富爸爸密切关注着货币政策的变化,紧紧追随市场的脉搏。
以中国过去19年为例,从1991年到2009年,大致经历了7波牛熊转换,平均一波转换频率为2-3年:第一波,1991-1993 年的2年牛市。
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从1991年初的11.34%下调到1991 年4 月的7.56%,伴随着宽松的货币政策,股市此间涨幅超过600%;第二波,1993-1996 年的3年熊市。
1993年全年CPI高达14.7%,面对汹涌的通货膨胀,1993 年5 月央行开始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上调到9.18%,两个月后进一步上调到10.98%,3年间股市跌幅超过60%;第三波,1996-2001 年的5年牛市。
随着通胀缓和,到1998 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宏观经济形势恶化,央行的货币政策从之前的“适度从紧”调整为“稳健”,一年定存利率到1999 年6 月已经被下调到2.25%。
A股历次暴跌后走势一览
![A股历次暴跌后走势一览](https://img.taocdn.com/s3/m/1ea9617302768e9951e738a1.png)
A股历次暴跌后走势一览第一、一定是行业龙头。
真正是行业垄断寡头的公司已越来越少,众所周知,唯有垄断才能创造出超出平均水平的高利润,这也是所有的投资者希望看到的。
相信中国也有像可口可乐、微软、谷歌这样的行业龙头公司,这需要我们不断持续跟踪分析和把握。
第二、一定是非周期性的公司。
这两年周期性行业的公司股票价格飞涨,有色金属、能源、农业等周期性行业股票都得到了暴炒……谁曾想过,一旦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之后,周期性行业股票的股价将如滚雪球似地暴跌下来。
其实,一家真正伟大的公司绝不能是一家周期性行业非常强的公司,巴菲特一直持有的可口可乐和吉列这两家公司就属于消费型的公司,茅台和苏宁这样的优质公司同样不属于周期性公司。
第三、净资产增长率一定要超出行业平均水平。
很多投资者只喜欢看每一财年的每股净利润增长率,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净资产增长率。
其实,衡量一家公司是否真正在稳定地增长,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净资产增长率。
净资产增长率发生的变化可直接成为判断一家公司是否健康的标准,也是投资者能否继续持有这家公司股票的重要依据。
第四、分红率一定不能低于三年期国债的水平。
一名真正的长期价值投资者绝不会因为市场的趋势变化或者外界因素影响自己持有股票的信心,这就需要获得优质公司持续不断的分红回报,每股分红率是一个能体现公司素质的非常重要的标准,虽然目前市场中多数公司都是不分红或少分红,但可以发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公司明白分红对于市场意味着什么,对于公司的股价水平又意味着什么。
分红率的提高是证券市场不断走向成熟的表现。
第五、充足的现金流。
现金流是一家公司的血液,伯克夏的股价之所有拥有全世界最高的股价,与巴菲特始终拥有相当比例的现金是分不开的。
正如巴菲特所说的那样:"充足的现金流能让我在这个市场犯错误的时候买到价廉物美的好东西"。
他拥有的30多家大大小小的保险公司源源不断地为巴菲特提供了充沛的现金流,巨大的现金流为公司的价值提供了很多想象的空间。
2000—2024年沪深300指数走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2000—2024年沪深300指数走势及影响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e160e7e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22.png)
近二十年来,沪深300指数作为衡量A股市场整体表现的重要指标,承载着中国股市发展的历程和变化。
在2000年至2024年的这段时间里,沪深300指数经历了多次震荡、疯狂涨跌,呈现出了较为复杂的走势。
在这一过程中,影响沪深300指数走势的因素很多,包括宏观经济政策、市场供求关系、国际环境等等。
下面将对这些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
首先,宏观经济政策对沪深300指数的走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在2024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政府通过一系列刺激政策来抵御危机带来的影响,比如四万亿投资计划、降息降准等,这些政策的出台直接影响了A股市场的走势,沪深300指数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政府的宏观调控措施,无疑是对市场情绪和投资者信心的重要影响因素。
其次,市场供求关系在影响沪深300指数走势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市场的供求关系直接决定了股价的涨跌。
比如,当市场对只股票看好时,需求增加,股价上涨;当市场对只股票看空时,需求下降,股价下跌。
这种供需关系的变化直接影响了沪深300指数的波动。
此外,国际环境的变化同样对沪深300指数走势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外部环境的变化会牵动中国经济和股市的表现。
比如,美国次贷危机、欧债危机、中美贸易摩擦等事件都会对中国股市产生直接的冲击,导致沪深300指数的波动加剧。
正如前文所述,影响沪深300指数走势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沪深300指数的复杂走势。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沪深300指数经历了多次牛熊转换,从800点开始,到2024年的5000点顶峰,再到2024年的低谷,波动剧烈。
这背后不仅仅是市场供需关系和投资者情绪的疯狂涌动,更是宏观经济政策、国际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
在未来,沪深300指数走势将继续受到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投资者需要保持清醒头脑,理性分析市场情况,寻找自己的投资机会,规避风险。
同时,政府也需要继续加强市场监管,推动资本市场,确保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
2000年前几次牛市
![2000年前几次牛市](https://img.taocdn.com/s3/m/207b8af7941ea76e58fa0494.png)
本轮行情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有线电视网络股、高科技股、银行股板块、除权股板块、权重股板块、绩优股板块和标购股板块等多个热点的猛烈炒作,几乎整个市场95%以上的股票都上涨超过50%,体现出十足的牛市特征。这与后来出现的二八现象的局部牛市有着本质的区别,也是5·19被投资者念念不忘的主要原因。
■第三次大牛市:1994年7月29日至1994年9月13日
证券市场一片萧条,在人们都对股市信心丧失殆尽的时候,市场中甚至一度传言监管层将关闭股市,为了挽救市场,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救市,股市再度亢奋,1个半月时间,股指涨幅200%,最高达1052点。
■第三次大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
■第六次大牛市:1999年5月19日至2001年6月14日
这次的牛市俗称"5·19"行情,多数的投资者都记忆犹新,网络概念股的强劲喷发将上证指数推高到2000点以上,并创出2245点的历史最高点,伴随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证券投资基金也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大发展。
■第六次大熊市:2001年6月14日至2005年6月6日
2002年中期,“中科系事件”、“亿安丑闻”、“基金黑幕”等一系列恶性事件相继曝光,银广夏、三九医药(资讯 行情 论坛)、麦科特、蓝田股份等一大批上市公司违规遭到立案稽查,投资者信心崩溃,沪深指数反转向下,一轮牛市宣告结束。
冲动过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仅仅半年时间,股指就从1429点下跌到386点,跌幅高达73%,这样的下跌在现在来看是不可想象的,而在当时,投资者们都自然地接受了,难怪有人说,还是早期的股市炒起来爽
■第二次大牛市:1992年11月17日至1993年2月16日
快速下跌爽,快速上涨更爽,半年的跌幅,3个月就全部涨回来。从1992年11月17日的386点开始,到1993年2月16日的1558点,只用了3个月时间,大盘涨幅高达303%。这种行情在现在看来,足以让投资者羡慕不已。
5张图告诉你A股历史大底长什么样?现在处于哪个阶段?
![5张图告诉你A股历史大底长什么样?现在处于哪个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13a05548770bf78a64295432.png)
5 张图告诉你 A 股历史大底长什么样?现在处于哪个阶段?腾讯财经每逢市场调整时,精准抄底是很多投资者梦寐以求的事情。
若能在股市大级别底部附近买进并长期持有, 无疑能为将来的资产级别提升提供了重要的成功砝码。
众所周知,股市见底的信号较多,且很难一一而论。
本文仅从市统计显示, 2000 年以来 A 股共出现三次大级别底部,每次 底部股票市值水平均有所提升,大致是市值中位数年均升幅15 个百分点。
数据统计思路解析: 1、选取沪深两市所有上市公司为样本。
2、统计历次牛市起点(或熊市见底)时,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市值中位数。
(考虑到中石油、工商银行数更具客观性) 。
3、时间段选择: 大底一:2005年 6月6日,证指数见 998.23 点;大底二: 2008 年 10 月 28 日,上证 指数见 1664.93点,大底三: 2013年6月 25日,上证指数见底 1849.65 点。
4、底部出现后才上市的次新股未纳入本次牛市 07年大牛市诞生了 600余只10倍股2000 值规模角度来试图窥探出 A 股长期底部出现时的信号。
数据等巨无霸企业上市对 A 股整体均值影响较大,中位数较平均统计。
年以来,A 股经历了多轮牛熊转换。
仅从大的周期来看,近年自2001 年6 月科网泡沫破灭后,A 股经历了长达5 年的漫漫熊市。
直到2005 年6 月6 日,上证指数才见到了998.23 点的历史大底,并在10月份二次探底到1067.41 点,确认了底部的成立。
此轮牛市历经576 个交易日,在2007 年10 月16 年来A 股共计出现了三轮牛市行情。
市一:2005~2007 16 日见到6124.04 点历史大顶。
期间,多达600 余只个股最大涨幅超过10 倍,其中更有海通证券、中国船舶、苏宁环球等10只牛股最大涨幅超过了50 倍,让精准抄底的投资者赚的盆满钵满。
市二:2008〜2009 年上轮牛市见顶后,遭遇了近1年的断崖式暴跌,于2008年10月28日见底1664.93 点,随后展开了近一年的快速上涨,历经190个交易日,于2009 年8 月4 日见顶3478.01 点。
A股历年趋势
![A股历年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18185ad5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ca.png)
A股历年趋势A股市场是中国境内最大的股票市场,自1990年中国证监会建立以来,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和变革。
本文将讨论A股市场近年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从2000年到2007年,A股市场经历了快速增长的阶段。
这段时间里,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投资者信心高涨,市场融资和资本运作活跃。
股市以每年超过50%的增长率飙升,吸引了大量国内外资金涌入市场。
2007年,A股市场达到了历史高点,上证指数一度突破6000点。
然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打击了全球股市,也使得A股市场不同程度地受到冲击。
市场下跌,投资者信心受到打击,股市资金流动性变得紧张。
政府为了稳定市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减税、降息以及建立了一系列市场稳定基金。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市场,并逐渐稳定了经济。
随着经济逐渐复苏,2014年至2015年间,A股市场再次出现了暴涨暴跌的景象。
这一阶段,股市经历了一轮疯狂的上涨,上证指数一度突破5000点。
然而,市场繁荣很快转为恐慌,股市遭遇了一轮大规模的下跌,市场资金流动性再次紧张。
政府在此次危机中加大了对市场的干预力度,包括暂停熔断机制等,以稳定市场情绪。
自2015年以来,A股市场进入了较为平稳的发展阶段。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推动A股市场的改革,包括股权分置改革、注册制改革等。
这些改革旨在提升市场的透明度和效率,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其中。
此外,A股市场也逐渐融入了国际市场,包括沪港通、深港通等金融通道的开通,使得A股市场日益与国际接轨。
然而,在近年来,A股市场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市场波动性较大,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不高,市场流动性不足等。
此外,市场内部短期投机行为仍然较为盛行,与市场长期投资理念相背离。
因此,政府和监管机构需要继续加大监管力度,引导市场发展朝着更加稳健的方向前进。
综上所述,A股市场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和变革,从快速增长到调整,再到逐步稳定和发展。
虽然市场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但随着政府的改革措施和市场的不断完善,A股市场有望继续成为投资者关注的领域,并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国内股灾与救市措施分析
![国内股灾与救市措施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16daa0a9e3143323868931c.png)
国内股灾与救市措施分析作者:马刚来源:《时代经贸·北京商业》 2017年第30期【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股灾及其原因,然后针对国内股票市场六次典型的股灾和相应的救市措施进行了回顾,对国内股灾的原因和救市政策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股灾;救市措施;反思一、引言回顾国内证券市场30多年的发展历程,跌宕起伏,不断走向成熟,但也经历了发展过程中的坎坎坷坷和六次大的股灾。
最近的一次股灾发生在2015年,上证综合指数(以下简称“上证指数”)自2014年7月的2030点起步,最高达到2015年6月的5178.79点。
2015年6月15日至9月2日,上证指数经历了三次大的波动。
其中,大部分股票价格跌幅超过50%,市场称之为“2015股灾”。
虽然“2015股灾”过去已经近两年时间,近期国内股市平稳运行,走出了慢牛行情,媒体、机构和投资者做多情绪甚嚣尘上。
本文将以上海证券市场和上证指数为例,回顾和分析国内股市六次股灾及其背后的成因,以期警醒监管层和投资者。
二、股灾及其成因分析(一)股灾及其特征股灾是指股市内在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受偶然因素影响,突然爆发的股价暴跌,从而引起社会经济巨大动荡,并造成巨大损失异常经济现象。
一般来说,股灾表现为股票市值剧减,使注入股市的很大一部分资金化为乌有;股灾会加重经济衰退,工商企业倒闭破产,也间接波及银行,使银行不良资产增加;在股市国际化的国家和地区,股灾导致股市投资机会减少,会促使资金外流,引发货币贬值,也冲击着金融市场。
总之,股灾会从多个方面导致金融市场动荡,引发或加剧金融危机。
1720年,法国密西西比股灾和英国南海股灾是世界上发生最早的股灾;1929年和1987年起源于美国的股灾,是波及范围最广的世界性股灾;包含股灾在内的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表现出汇市与股市轮番暴跌的特点。
(二)股灾引发原因关于股灾诱因,市场认为主要有程序化交易、投资基金的止损行为、资本市场全球化、股价泡沫、市场流动性不足和羊群心理等方面内容。
A股暴跌的背后隐藏着什么?
![A股暴跌的背后隐藏着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736fff14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dd.png)
暴跌是牛市的终结吗?如果不是,又代表了什么?
嘉丰瑞德理财师认为,其实并不能简单粗暴地断定暴跌和牛市的终结有必然联系,只能说暴跌对于牛市的冲击会比较大,并非等于牛市结束,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此前“普涨”的行情基本结束了,投资者中的“博傻者”必然会开始吃亏。
由于“博傻者”在资本市场中,不是因为股票的真实价值而愿意高价购买,而是预期会有一个更大的“傻瓜”会花更高的价钱从他那儿把手里的股票买走,所以一旦暴跌冲刷掉了那批焦点一在2015年的上半年,股市可谓是“集万千宠爱、咒骂于
一身”,在几个月的疯涨之后,A股在6月末突然暴跌,连续创
下多日历史最大跌幅,一夕之间股民们哀嚎遍野。
但是嘉丰
瑞德理财师发现,民众都是有点不长记性的,7月初在重磅组
合利好的轰炸下,A股又屡创单日最高涨幅,虽然没有回归其实大跌不要紧,重要的是看懂大跌背后隐藏的规律,下次避免在同样的地方
摔倒,但是如果只吃亏不学习,那么别怪下次大浪袭来“受伤的总是我”。
嘉丰瑞德
A 股暴跌的背后隐藏着什么?
原先的点位,但是在大妈们的国歌声中,似乎也已忘记了大跌的伤痛。
其实大跌不要紧,重要的是看懂大跌背后隐藏的规律,下次避免在同样的地方摔倒,但是如果只吃亏不学习,那么别怪下次大浪袭来“受伤的总是我”。
暴跌之后有什么投资策略可以参考?
暴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焦点三焦点二。
2000—2019年沪深300指数走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2000—2019年沪深300指数走势及影响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1d8d884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0a.png)
2000—2019年沪深300指数走势及影响因素分析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期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依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感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进修资料、教室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进修、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2000—2019年沪深300指数走势及影响因素分析2000—2019年沪深300指数走势及影响因素分析一、引言自2000年至2019年的20年间,中国A股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股市1992-2009年变动分析
![中国股市1992-2009年变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8cec9c40c22590102029dd3.png)
中国股市1992-2009年的变动分析中国股市自1990年开市到如今,走过风风雨雨19年历史,经过四次大牛市和大熊市的大幅震荡和无数次小规模的涨涨跌跌,走势图如下图所示:上证指数年线变动情况深圳成指年线变动情况从1992年到2009年,可以大体把中国股市的发展分为4个阶段,以下是详细分析。
(1)90年到97年的“摸石过河”时期。
1990年到1992年,1992年到1997年为股市的象征性及试点阶段。
股市的监管机制开始形成,并规定了涨跌幅及交易量限制。
然而在南巡之前,股市能否长期存在仍然受到所有制问题的制约。
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保护了股市。
而中国股市也于1996年5月迎来了大牛市。
但在监管机制尚未成熟的背景下,高速发展的股市立即出现了问题:黑市行为大量滋生。
而打压股市也因此成为接下来的宏观调控的内容之一。
中国股市在开市后经过短暂的运行后,就开始了一轮牛市,走势图显示这轮牛市从1990年底开市时的100点左右,2年后爆涨到最高1558点,当时只有少数的几只股票挂牌交易,严重的供求失衡因此产生的股市的赢利效应导致了市场的失控性爆涨,这是1992、1993年的牛市产生的主因。
疯狂的股市引来的不仅是疯狂的资金,同时更多的是新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大量发行。
92年有30多只新股票上市,比1991年增长了3.88倍,对投资者的心理冲击和资金面压力巨大,股指一路下滑到393点,出现了上海股市的第一次“熊市”。
但不久就反弹,在当年年底,上证指数收在780点上。
与上市公司激增同步的,是股票交易额的几十倍地放大,1992年,深沪两地市场的A、B股上市公司有54家,1993年有177家,1994年有287家。
A股筹资额1992年为50亿元,1993年为276亿元(其中81.5亿是配股),1994年为99.78亿元(其中50亿元是配股),扩容的势头十分凶猛。
1993年上证指数尽管达到了最高点1,558点,随着发行额度的明确,市场开始进入真正的低迷期,当年年底收在833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三次A股暴涨暴跌分析(幅度在7%以上)样本1:2007/2/27,上证综指开盘3048.83,报收2771.79,下跌达8.84%,创下十年最大跌幅。
暴跌原因概述:1,快速上涨导致投资者对股市市值高估的担忧。
2,格林斯潘讲话释放全球经济放缓的信号,日元突然升值,股市资金紧张。
3,中国房地产监管政策转向从紧。
一,背景概述2006年全年,中国经济整体走势良好,宏观经济保持着“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形势,2006年全年GDP超过21万亿,同比增长达14.65%,CPI为1.5%;进入2007年这种势头得以延续,07年1月份CPI为2.2%。
与良好的经济形势相配合,A股延续着自05年6月以来的上升走势,从1100点左右升至07年2月的2990点附近,经调整市盈率从14左右增长到40左右,估值水平为2002年以来的新高。
整体走势保持在2006年11月的快速上升通道中。
(如下图)2007年1月30日开始至2月5日A股市场持续下跌,总跌幅达11.72%,然而下跌过程中的交易量和交易金额在逐渐缩小(由1月30日的11193万手降至2月娥5日的6922万手,远小于前10日平均值10780万手),这次缩量下跌可以被视作是市场的技术性调整,事后观察也证明了这一点:很快,春节休市的前一周(2/12~2/16),A股上涨9.84%至2998.47点,高于调整前。
然而由于市场对A股上涨过快,估值过高的担忧成为了隐患;另一方面中国实体经济减速,通胀缓慢抬头降低了投资者对企业的盈利预期,。
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利空的信号容易被放大,如果市场有突然波动,容易引发投资者的羊群效应,造成抛售。
2月27日大盘突然暴跌,就属于这种情况。
当日外汇市场,日元突然升值(120.7~118.65,冲破50日及100日线)。
之前市场借助日元的低息和持续贬值,在日本借贷日元后汇兑资金后套利,由于当日日元的突然升值,这一系列套利的活动受到冲击,为了保全资金,投资者纷纷抛售股票。
A股市场的QFII同样采取了行动,这也被普遍认为是2月27日暴跌的主要诱因。
根据统计资料,2月25日,A 股市场共计20家QFII ,合计持有46只股票32561.91万股。
日元的突然升值背后是投资者对全球经济的悲观预期。
综合看来,此前格林斯潘讲话声称美国经济可能陷入衰退是主要的利空因素,全球市场均作出反应。
2月27日主要的市场信心指数USD 3M LIBOR 及VIX 跳升7.674~11.3312 BP/11.3447~17.079。
资金方面,中国股市暴跌后稍晚开盘的全球各大股市也普遍大幅下跌。
道指大幅下跌(12628~12216);日经指数从年内高点开始下滑。
二,之后走势2月27日大跌之后,2月28日股市低开高走,午后开始上扬,最终收涨3.93%。
此次大跌最终被证明是市场的一次过度反应,上证综指于3月21日开盘回到3042点,用时不到一个月。
上证指数在经过此次暴跌之后依然保持在上升通道中,在同年10月16日创下A 股历史最高6124点。
本次的大跌并没有产生“分水岭”的实质影响。
样本2:2007/6/4,上证综指开盘381.82,报收3670.4,下跌8.26%背景概述,正如之前所述,中国A 股市场从05年六月开始连续两年的牛市。
监管层对股市上涨过快的担忧也日益显著,并连续出台了各项紧缩政策,试图对股市进行干预。
自2007年开始,人行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共计1.5%,两次加息(其中5月19日为较少见的不对称加息,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下图可以证明,在股市的上涨周期中,M1的绝对存量于股指有着高度相关,一系列的紧缩的货币政策造成了市场对资金面转向紧张的预期;证监会两次下发文件表示对股市投资过热和机构风险经营的担忧,对市场进行窗口指导。
然而在收到一系列紧缩信号后,A 股市场仍然保持着快速上涨的势头。
(如图)2月27日的暴跌结束后,A 股市场的交易量明显增大:3月15日的小幅盘整筑底结束时,上证每天交易额平均在850亿左右;而在5月31至6月4日的大跌之前,日均交易额已经达到了2000亿左右,后市上涨的压力显著增大,5月29日收市时,沪市平均市盈率已经达到了44倍,股市整体估值过高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而另一方面,中国股市开户数也于之后的5月31日达到了1亿户,大量个人投资者的参与使得监管层的担忧进一步加深。
100000.00105000.00110000.00115000.00120000.00125000.00130000.00135000.000.00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3000.003500.004000.004500.002006.012006.022006.032006.042006.052006.062006.072006.082006.092006.102006.112006.122007.012007.022007.032007.042007.055月31日至6月4日5月30日,在之前保证短期内不会调整印花税的声明发布不久后,财政部于零点突然宣布将印花税由千分之一上调到千分之三。
A股历史上每次印花税的调整都对股市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因此如此大幅度的调整印花税也可以看出监管层抑制股市的意图非常明显。
市场因此产生了恐慌情绪。
5月30日开盘大幅跳低至4087.41点,较前一交易日收盘下跌247.51点,最终收于4053.90点。
是日跌停个股的数量将甚至超过了2月27日,达到接近900只,交易额也达到了2712.94亿。
大盘在5月31日小幅回升之后,6月1日即6月4日继续下跌,6月4日的跌幅达到了8.26%,这也是十多年来A股市场的第二大跌幅,与上次大跌间隔仅三个月。
后市走势:5月30日的大跌被视作是中国自05年6月的牛市的转折点,此次大跌后两个月的时间内,大盘都在整理筑底,日均交易额在第一次探底之后恢复到1600亿,在第二次筑底的过程中继续下降至1000亿以下,之后虽然放量上涨,突破了矩形整理空间,但是上涨主要由大盘权重股拉动,形成了指数上涨而大部分投资者并不获利的情况。
这轮行情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政策的密集出台导致市场短期内悲观情绪爆发,最终导致泡沫快速破裂。
样本3、4:2008年1月22日,2008年1月28日。
上证综指分别下跌7.22%、7.19%直接原因:中国平安宣布拟增发不超过12亿股,以1月18日的收盘价测算,其公开增发募集资金额将达到约1178亿元,再加上412亿分离债募资额度,其再融资规模将接近1600亿元。
此次创纪录的再融资必将严重影响A股市场的流动性,因此引发了市场的恐慌情绪,导致此轮大跌。
值得注意的是平安并没有及时披露此次巨额融资的目的,而股东大会上此次再融资方案却以92%的投票率通过;而21、22日连续两天中国平安跌停板,股东用脚投票的意识远远剩余用手投票的意识,这说明了国内投资者的股东意识亟待提高。
后市走势:这两次下跌正式终结了A股之前一轮的反弹,上证综指自08年1月14日到08年2月1日累计下跌超过了20%,并由此开启了下跌的通道,本轮下跌的主要原因有:1,08年初全球经济不景气,投资者对市场衰退的担忧日益加重。
2,外需下降将直接影响国内企业的增长预期,年初延续的紧缩政策也影响了企业增长。
3,A股在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轮上涨之后,市场估值偏高。
结论部分:一,市场下跌的直接诱因我认为市场暴跌需要很强的外部影响,而外部影响的主要形势有:A, 指向明显且严厉的政策出台(5.30 财政部调整印花税)B, 大幅低于预期的重要市场数据发布或领导人的发言。
(2.27 格林斯潘的讲话)C, 外盘剧烈波动,投资者受到悲观情绪感染或资金出现问题并因此大量抛售(2.27)D, 突发性市场事件(比如平安的巨额融资)二,深层次原因宏观经济经济周期对股市整体走势有着重要影响,也为这种大幅波动提供了环境。
材料1,2处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之下,股市随之上升应为常态,但是市场对经济是否过热也始终抱有疑问。
由于资本市场对经济转折信号更为敏感,同时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因此在特定情况下出现了大幅波动。
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来看,这种极端事件是市场无效的典型例证:投资者对股票价值缺乏理性判断,普遍参与“追涨杀跌”导致股市的估值偏离真实水平,风险大量积累。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股市走势具有反向影响的突发事件就会容易引发暴涨暴跌。
但是,材料1,2中的两次大跌在本质上有着很大的差异。
2.27大跌后市场很快恢复并继续攀升更多说明了在持续的良好经济环境下,投资者并不具有恶劣经济环境下的审慎态度,因此“羊群效应”非常明显。
这次大跌对投资者而言是敲响一次警钟,而不是宣布上涨的终结。
而从材料2中我们可以发现,之前一系列连续的货币政策调控及窗口辅导都没有对股市造成重大影响,但印花税的大幅提高直接造成了5.30~6.4的大跌。
材料3,4处在的股市转淡但整体经济前景不明的背景之下。
08年全球经济衰退趋势渐现,外需不振导致国内企业收益预期下滑,而央行延续着07年的紧缩货币政策。
由于经济整体前景的不明确,股市本身的流动性成为了市场的重要关注指标,而中国平安的巨额融资计划则影响力投资者的预期;同时,平安本身作为大盘的权重股,其大幅下跌对股市的冲击也非常严重,其影响不仅仅是指数上的拖拽,更多的是由于机构投资者受到影响,进而导致资产组合的重新配置,影响了其他自5.30大跌到6124点顶峰的过程中支撑大盘上涨的权重股。
关于货币政策及货币供给与股市关系的一些看法:从材料2和材料3,4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宏观经济过热的条件下,货币政策对股市的调控并不具有立竿见影的作用,而直接针对交易的财政政策变动反而具有更大的影响;而在经济前景不确定,股市逐渐走弱的条件下,货币政策的变化则对市场起到了重要作用,流动性成了支撑股市的重要因素。
整体来看,货币增量对股市的影响,大于货币存量对股市的影响。
市场估值2.27大跌之前,上证综指经调整市盈率从14左右增长到40左右,估值水平为2002年以来的新高;而5.30大跌之前,该数值已经达到了44。
存在着明显的高估;而08年1月的两次大跌背后是投资者对企业盈利的预期下降,市场流动性的骤然减少也导致了投资者得恐慌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