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环境问题》教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2环境问题 |冀教版 (共25张PPT)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2环境问题 |冀教版  (共25张PPT)

思考一 下:
地球上每6小时 有1个物种灭绝
地球上有25%的人口缺水充足的饮用水
温室效应使南北极冰山融化,危及动物生存
拓展
• 你心目中未来环境是什么样的?
我们应该怎样做?
我们呼吁
蓝天白云
山清水秀
绿树葱葱
高楼林立
车水马龙
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同 时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哪些危害?
• 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的 生活水平,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同时 也引起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使人们的生存

【K12学习】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保护我们的家园》教案_1

【K12学习】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保护我们的家园》教案_1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保护我们的家园》教案保护我们的家园活动目标:.能辨认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中国环境保护标志。

.能说出我国主要的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能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环境保护、改善人民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能举例说明有哪些监测环境状况的方法。

.能具体说明每一种环境监测方法的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完成。

活动过程:.本课教学可以教师对照图片介绍为主要方法。

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环境监测机构的工作室。

教师可将教材上的插图以及教师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补充的内容,绘制成动画电脑向学生展示,没有条件制作的教师,可组织学生阅读教材。

环境保护组织体系及法律保护体系的教学可分成四层向学生介绍:1)组织学生汇报关于当地环境问题的调查结果。

2)介绍世界环境保护会议及历年环境保护的口号;介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标志及标志图案的含义。

3)介绍中国环境保护机构及中国环境保护标志;介绍中国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

4)讨论:以上介绍的一系列措施对环境保护有什么作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标志图案的中心画面由地球和人组成,人的头、脚和双臂突破了地球轮廓,寓意联合国环境署的使命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及空间环境,周围环绕着两根交叉的橄榄枝,象征着和平、友好、协调的联合国宪章宗旨。

中国环境保护徽是中国环境保护的标志,象征地球只有—一个,人们要共同保护这个我们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大环境。

徽标上端图案基本结构与组合同联合国环境保护徽相近,说明环境保护事业是全球性的,环境保护事业与全人类生存休戚相关。

上端图案绿色橄榄枝,既代表和平、安宁,又代表一切植物和生态环境,象征绿色在召唤。

图形的蓝色块,代表蓝天与碧水,泛指大气与水体,太阳代表宇宙空间,山与水借用中国象形文字并使之图案化,从形象上增强中国特色,说明环境保护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通过对污染的监督与治理,使天常蓝、水常清、山常绿,让人们永远生活在美好的环境中。

图案基本色调采用明快、洁白的颜色,代表洁净、无污染的大气。

五年级上-22环境问题 冀教版ppt完美课件( 17张ppt)

五年级上-22环境问题 冀教版ppt完美课件( 17张ppt)

时代
人口数量 生产方式 规模 材料工具的 环境污染的
使用
状况
远古时 代
古代
近代
现代
把分析、归纳资料的结果整理并记录下来。
时代
人口数量 生产方式 规模 材料工具的 环境污染的
使用
状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远古时 少 石器锄耕 小 石器


古代
少 男耕女织 小 铁器

近代 现代
多 众多
小型机械 工 机器
厂作业规模 较大
大型企业 规 大型器具
模宏大
电子产品
污染低 污染严重
通过上述资料我们发现什么?
•科学发展 → 技术进步→社会进步 1:生活质量提高
→ 2:环境受到破坏
说明:任何事物总会存在正反两方面
水体污染 土壤污染
空气污染 环境的破坏
总结(污染原因) 水体污染:生产生活中的废水(有毒有害)
空气污染:生产中的烟尘,交通工具的尾气
土壤污染:农药化肥的使用
7.谈禅说理诗,是诗人把自己类似禅 宗的顿 悟或事 理的体 察诉之 于诗句 中,这 类诗往 往有不 食人间 烟火之 空灵境 界; 8.尾联指出人世间的是非贤愚随着时 间的流 逝.终 将化为 杂草丛 生的坟 墓里的 一杯土 ,运用 的是以 景结情 的手法 。
4.王文通是一位才华横溢、贫贱自守 、远离 官场、 愤世嫉 俗之人 ,诗人 与他遭 际相似 ,品格 相类, 他正是 诗人的 自我写 照。 5.这两句咏赞了精卫坚忍不拔的壮志 、奋斗 到底的 毅力, 表达了 作者的 赞扬和 崇敬。6.这两句 诗的意 思是, 移山填 海的事 业尚未 完成, 我愿牺 牲自我 之身, 成全精 卫之志 。
环境的破坏:植被减少、水土流失、臭氧层 的破坏、土地荒漠化、淡水缺乏、能源短缺

小学冀教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课环境问题PPT学习教案

小学冀教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课环境问题PPT学习教案

开荒种地破 坏植被,造 成黄色污染
第5页/共17页
时代
人口数量
生产方式
材料工具的 环境污染的
使用
状况
远古时代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人口少
以集体狩猎 为主,规模 小
使用原始的 天然材料如 石器等。
基本没有污 染
人口增多 人口更多
以个体化农 业生产为主
用加工的天 然材料,如 青铜器、铁 器等
开荒种地破 坏植被,造 成黄色污染
小学冀教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课环境问 题
会计学
1
工业文明阶段(黑色文明)
繁华的现代都市(电子阶段)
第2页/共17页
把分析、归纳资料的结果整理并记录 下来。
时代
人口数量
生产方式
材3页/共17页
把分析、归纳资料的结果整理并记录 下来。
时代
人口数量
生产方式
材料工具的 环境污染的
生产的发展和新材料的使用,提高了社会 生产力,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延长了 人的寿命。同时也引起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使人们的生存受到了威胁。我们只有从现 在开始,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采取各种 保护环境的措施,才可避免这种危害。
第8页/共17页
人类社会发将自展己的整四理资个料阶过段程中发现的规律与其它同学交流 ①科学发展的进程。火的使用→铁的发现→ 蒸汽机的发明→ 电的
以工业化生 产为主
使用人造材 料、蒸汽机 发明并使用
工业烟尘污 染空气,造 成黑色污染
第6页/共17页
把分析、归纳资料的结果整理并记录 下来。
时代
人口数量
生产方式
材料工具的 环境污染的
使用
状况
远古时代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现代文明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2环境问题 冀教版 (共33页)PPT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2环境问题 冀教版 (共33页)PPT


6.能够有依据地进行推理与联想,大 胆表达 对日食 现象的 更多看 法。进 而产生 继续研 究关于 日食和 月食更 多现象 的兴趣 。

7、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 处于月 影中时 ,因月 球挡住 了太阳 照射到 地球上 的光形 成了日 食。而 月食则 是月球 运行到 地球的 影子中 ,地球 挡住了 太阳射 新产品、新事物,意识到 科学技 术会给 人类与 社会发 展带来 好处。

9人体的观察活动中,将想象与实际的 观察区 分开, 保证观 察活动 的真实 性。

10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 体构造 的精巧 与和谐 之美。

11.诗歌常常肩负社会责任,而新诗过 多承载 社会功 能会伤 及审美 意蕴, 也在一 定程度 上弱化 了新诗 的经典 意识。
环境问题
沙 尘 暴
环境问题
水 污 染
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
土 地 污 染
环境问题
大 气 污 染
环境问题
保护我们的家园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标志
中国环境保护徽
保护我们的家园
噪声、大气质量监测
保护我们的家园
水质、尾气监测
做个环保小卫士
粉尘污染
做个环保小卫士
噪声污染
做个环保小卫士
干电池回收
做个环保小卫士

3.学会识记常见的交通和安全标志, 掌握一 些基本 的交通 规则。

4.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实验、研讨 ,发现 当月球 运行到 太阳和 地球中 间,并 且三者 成或接 近一条 直线时 ,地球 上的人 会看见 太阳被 遮住一 部分或 全部遮 住,就 是发生 了日食 。

5.通过观察整理、分析推理、模拟实 验等方 法研究 日食的 成因和 变化过 程,以 及研究 、发现 日食过 程中的 更多信 息。并 能根据 实验发 现,用 模型或 图示解 释各类 日食的 成因和 更多的 现象。

五年级科学上册《22环境问题》教案冀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22环境问题》教案冀教版

《22 环境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能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认识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能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变化现象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与其他小组交流本组的分析结论。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认识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二)难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认识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教材首先用四幅图展示了人类的四个发展阶段:古人类阶段、农业文明阶段(黄色文明)、工业文明阶段(黑色文明)和现代文明阶段(电子文明),向学生展示了不同阶段中人们的生产、生活状态及环境变化的情况。

教学中教师可将人类社会发展的几个阶段绘制成动画多媒体电脑课件向学生展示。

重点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及其在应用中引起的生产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变化,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教学过程可分成四层进行:(1)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整理人类社会发展变化进程的资料;(2)讨论分析变化的原因,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进步;(3)分析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环境带来的负面作用;(4)调查寻找身边的环境问题。

2、教师要注意组织学生整理人类社会发展引起环境问题的资料,在事实充分的基础上,学生才有可能分析出各种变化的原因,以及各种变化间的相互作用,学生才能确定科学进步是其他变化的根本。

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同时产生了环境问题。

这一基本教学过程,既是学生的基本认知过程,也是学生的基本思维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要紧紧地抓住每二教学过程的目标任务,启发学生独立环境与保护活动,让他们充分利用已有的有关变化和事物间相互作用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其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分析过程中学生思维活动的组织。

在组织学生整理人类社会发展变化进程的资料的教学时,可采用教师介绍资料、个人思考整理记录表、小组汇总的方法进行。

五年级上科学优秀课件-22 环境问题| 冀教版 (19页PPT)

五年级上科学优秀课件-22 环境问题| 冀教版 (19页PPT)

五年级上科学优秀课件-22 环境问题| 冀教版 (19页PPT)
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五年级上科学优秀课件-22 环境问题| 冀教版 (19页PPT)
五年级上科学优秀课件-22 环境问题| 冀教版 (19页PPT) 五年级上科学优秀课件-22 环境问题| 冀教版 (19页PPT)
五年级上科学优秀课件-22 环境问题| 冀教版 (19页PPT) 五年级上科学优秀课件-22 环境问题| 冀教版 (19页PPT)
1、对班组 采购的 材料、 设备等 进行全 面验证 ,包括 对其品 牌、产 地、规 划、技 术参数 的全面 对照, 拒收与 设计或 合同中 规定要 求不符 的材料 、物资 。 2、班组完 工后, 对产品 的保护 进行系 统管理 ,对班 组已完 成并形 成系统 功能的 产品, 经验收 后,即 组织人 力、物 力和相 应的技 术手段 进行产 品保护 ,直至 形成最 终产品 ,并指 派专人 看护直 至交付 业主使 用为止 。
五年级上科学优秀课件-22 环境问题| 冀教版 (19页PPT) 五年级上科学优秀课件-22 环境问题| 冀教版 (19页PPT)
五年级上科学优秀课件-22 环境问题| 冀教版 (19页PPT)
三、人类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人类发展需要从环境中获取更多的物质和 能量,如果人口过多,将会对整个生态环境造 成巨大破坏。
五年级上科学优秀课件-22 环境问题| 冀教版 (19页PPT)
五年级上科学优秀课件-22 环境问题| 冀教版 (19页PPT) 五年级上科学优秀课件-22 环境问题| 冀教版 (19页PPT)
五年级上科学优秀课件-22 环境问题| 冀教版 (19页PPT)
影响环境的因素: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中包括: 滥采滥用自然资源、任意排放有害物质、人口过 快增长、城市无限膨胀等。

五年级上科学优秀课件-6.22 环境问题丨冀教版 (12页PPT)

五年级上科学优秀课件-6.22 环境问题丨冀教版 (12页PPT)


6 、本文很少有直接抒发人物内心情 感的语 句,结 尾部分 描绘的 昏暗而 又不失 温暖的 静谧 场景,令人回味无穷。
五年级上科学优秀课件-6.22 环境问题丨冀教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页PPT)
五年级上科学优秀课件-6.22 环境问题丨冀教版 (12页PPT) 五年级上科学优秀课件-6.22 环境问题丨冀教版 (12页PPT)
五年级上科学优秀课件-6.22 环境问题丨冀教版 (12页PPT) 五年级上科学优秀课件-6.22 环境问题丨冀教版 (12页PPT)
五年级上科学优秀课件-6.22 环境问题丨冀教版 (12页PPT) 五年级上科学优秀课件-6.22 环境问题丨冀教版 (12页PPT)
看看以下图片反映出的是哪些环境问题?
五年级上科学优秀课件-6.22 环境问题丨冀教版 (12页PPT) 五年级上科学优秀课件-6.22 环境问题丨冀教版 (12页PPT)
五年级上科学优秀课件-6.22 环境问题丨冀教版 (12页PPT) 五年级上科学优秀课件-6.22 环境问题丨冀教版 (12页PPT)
五年级上科学优秀课件-6.22 环境问题丨冀教版 (12页PPT)

1、对班组采购的材料、设备等进行全 面验证 ,包括 对其品 牌、产 地、规 划、技 术参数 的全面 对照, 拒收与 设计或 合同中 规定要 求不符 的材料 、物资 。

2、班组完工后,对产品的保护进行系 统管理 ,对班 组已完 成并形 成系统 功能的 产品, 经验收 后,即 组织人 力、物 力和相 应的技 术手段 进行产 品保护 ,直至 形成最 终产品 ,并指 派专人 看护直 至交付 业主使 用为止 。
3 、张岱年在哲学研究上取得的巨大 成就, 跟他学 生时代 对中外 哲学典 籍的深 入研究 、名师 的指导 、好学 深思的 品性有 关。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2 环境问题|冀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2 环境问题|冀教版

环境问题【教学目标】1.能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认识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2.能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变化现象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3.愿意与其他小组交流本组的分析结论。

【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给人类生活环境带来的危害。

2.难点:通过对各时期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的分析,启发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认识环境问题。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观看影像或图片资料,展示被污染的环境。

2.师:这样的情况在你生活的地区存在吗?由我们身边的环境入手,接着再出示一些有关环境方面的图片,引出环境这个问题,从而唤起学生的环境意识,并且由小家到大家,以小见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顺利进入本课要探究的主题。

(二)师生互动学新知:1.师:面对众多的环境问题,你想知道什么?出示这样的问题来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以及探究的能力。

2.学生根据四个阶段的相关资料,把相关的信息整理归纳到发的表格中,培养学生整理3.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4.小结:生产的发展有利也有弊,所以说任何事物总会存在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5.师:经过刚才的学习探究我们认识到,科学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但是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那么什么是环境问题呢?严重的环境问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预设:(1)物种灭绝速度加快;(2)土地沙漠化;(3)水资源缺乏;(4)全球气候变暖;(5)臭氧层破坏等。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小组内互相研讨、写作交流,既达到知识技能互补,又能培养学生之间协调、合作的团队精神。

6.学生说说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环境污染现象有哪些?预设:空气污染、水污染、白色污染(沙尘暴、酸雨、温室效应等)。

7.师:我们身边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有哪些?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预设:空气污染、白色污染、水污染等。

(食品袋乱扔、洗澡堂冒的烟、农药化肥的使用等)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污染现象,找出造成污染的真正原因,使学生认识到污染就在自己身边,自觉树立环保意识。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22环境问题课件讲解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22环境问题课件讲解
当我们生活的环境发生了不利于
人类生存的变化时,就成为威胁人类 的环境问题。这种变化可能是自然发 生的,也可能是由于人的活动所引起 的。当前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污染 已成为全球性现象。
1、人类发展的进程中,人的生产活动是怎 样变化的?与生产工具有什么关系?与人 所使用的材料有什么关系?
2、人的生活质量是怎样变化的?与人的生 产活动有什么关系?
二氧化 碳增多
森林面积减少
二氧化碳等温 室气体增多
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
冰川融化
2001年11月15日,图瓦 卢领导人宣布:他们对抗海 平面上升的努力已告失败, 他们将放弃自己的家园,举 国移民新西兰。
正被海水吞噬的图瓦 卢
资料: 中国海平面上升状况
据了解,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趋势在 进一步加剧。根据国家海洋局海平面预 测 模 型 的 预 测 结 果 , 与 2000 年 相 比 , 205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将上升13~22厘 米。其中,天津近岸、长江三角洲和珠 江三角洲上升幅度最大,依次为30~60 厘米、26~60厘米、20~35厘米。
(过去)
卡伐利亚树和渡渡鸟的故事
在毛里求斯岛上的卡伐利亚树,是 高大的热带乔木,树高可达30米, 多 为百年老树,虽然树年年结果,就是 不长幼苗!
渡渡鸟身高1米,几乎不会
飞,它喜吃卡伐利亚树的果
实,果核经鸟的肌胃的“减
薄处理”后,才能发芽。
渡渡鸟于1861年灭绝。
提供果实
卡伐利亚树
渡渡鸟
“减薄处理”
水资源短缺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比较严重的国家,是 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而我国的西北地区缺水尤为严重。世界人 均水占有量是7900立方米,我国西北干旱 地区人均不足110立方米,有300万人口严 重缺水。

五年级上册《环保问题》优秀教案

五年级上册《环保问题》优秀教案

五年级上册《环保问题》优秀教案第一节课:环保意识教育
教学目标
1. 了解环保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激发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3.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和行动意识。

教学步骤
1. 观看环保宣传视频,引发学生对环保意识的思考;
2. 介绍环保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 小结,强调环保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

第二节课:垃圾分类教育
教学目标
1. 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2. 掌握正确的垃圾分类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垃圾分类惯。

教学步骤
1. 游戏环节,让学生分类不同垃圾;
2. 讲解垃圾分类的原理和分类方法;
3. 做垃圾分类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分类的重要性;
4. 组织课堂巡查,鼓励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遵守垃圾分类规定。

第三节课:低碳生活教育
教学目标
1. 了解低碳生活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能源、减少碳排放;
3. 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教学步骤
1. 介绍低碳生活的概念和意义;
2. 分析日常生活中能源的使用方式,并提出低碳生活的建议;
3. 分组设计低碳生活海报,展现低碳生活的理念;
4. 评选最佳海报,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低碳生活方式。

总结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加深了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形成
了环保意识;了解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掌握了正确的分类方法;
学会了节约能源、减少碳排放,践行低碳生活,为保护地球做出自
己的贡献。

【K12学习】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K12学习】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用木板或厚塑料布盖住这一小块地,并用石头把木板或塑料布的四个角压住。

3.3~4天后,掀开遮盖物,观察动植物的变化,并将观察到的变化拍摄或画下来。

4.如果盖住一星期,又会发生什么变化?讨论:学完这一课,请大家描述一下环境的改变是如何影响动物和植物的,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12.和谐相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想:本课首先以一小段综述的形式提出了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的问题,然后通过活动1、活动2、活动3及拓展活动让学生真正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一步收集相关资料,综合运用前几个单元的探究成果,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切实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归纳出辩论双方的观点,并为自己的观点收集论据。

2.能和其它同学共同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保护环境宣传方案,并想办法表现出来。

3.能根据自己的想像,设计一个有特色的环保型的小城镇。

4.能客观的评价别人和自己的设计方案。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积极参加辩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

2.愿意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

3.在畅想活动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空间想像力和创造力。

4.珍爱生命,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三、科学知识目标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应该如何和谐相处。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举例说明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多种活动,不断增强学生“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情感体验。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和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有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资料或相关图片。

课时建议:1课时。

教学过程:导课教师: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大家对人类的生存知道些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为了更好的生存,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呢?学生回答。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和谐相处。

板书课题。

新课教学◆活动1:大树和道路教师:在进行活动1之前,先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环境保护。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22环境问题 |冀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22环境问题 |冀教版

环境问题一、活动背景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

然而现在,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又在肆无忌惮的破坏着自然。

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共同难题。

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着环保问题,也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但大多数人总以为自己人单力薄,不知自己能做些什么。

其实环境保护刻不容缓、人人有责。

那么,我们的小学生身边存在哪些问题?他们能为环保做什么?基于这样的出发点,我们班开展了环境问题的研究。

二、活动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有关空气的相关知识。

知道人类离不开空气。

了解空气污染的情况和危害,懂得如何有效地避免空气污染。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归纳、概括的能力,学会一些综合实践与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勤于思考、敢于探究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合作意识等。

三、学习重、难点重点、难点:制定环保小计划、意识到自觉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2、学具准备:酒精灯,蜡烛,石棉网,打火机。

五、教学策略教学引入策略问题解决策略科学探究策略实验教学策略合作学习策略课堂评价策略教学设计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猜一个谜语。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一种非常宝贵的东西,这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我们一时一刻也离不了。

你知道它是谁吗?生:空气。

师:你们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出来了,就是空气。

板书:《空气》师:空气、水和土壤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三大环境要素,缺一不可。

其中,空气对生命的影响尤为重要。

为了证明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性我们做一个小实验。

看你们不呼吸能坚持多长时间。

课件:小博士提示:1、深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老师为你们计时。

2、举起你的手表示开始。

3、觉得难以忍受时恢复呼吸手落下表示放弃。

师:实验开始!1、2、3、4……实验结束,实验中坚持时间最长的同学坚持了52秒钟。

请同学们把呼吸恢复平静,谁想说一说你在实验中的感受?生1:我刚才有头晕的感觉。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2环境问题 冀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2环境问题 冀教版
物 种 的 灭 绝
环境问题
.520520.
环境问题
物 种 的 灭 绝
.520520.
环境问题
物 种 的 灭 绝
.520520.
环境问题
沙 漠 化
.520520.
环境问题
饮用 水 的 匮 乏
.520520.
环境问题
沙 尘 暴
.520520.
环境问题
水 污 染
.520520.
环境问题
.520520.
.520520.
.520520.
环境问题
古 人 类 时 代
.520520.
环境问题
农业 文 明 时 代
.520520.
环境问题
工 业 文 明 时 代
.520520..520520.
环境问题
物 种 的 灭 绝
.520520.
物 种 的 灭 绝
环境问题
.520520.
环境问题
土 地 污 染
.520520.
环境问题
大 气 污 染
.520520.
环境问题
.520520.
保护我们的家园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标志
中国环境保护徽
.520520.
保护我们的家园
噪声、大气质量监测
.520520.
保护我们的家园
水质、尾气监测
.520520.
做个环保小卫士
粉尘污染
.520520.
人类今后将如何发展?
.520520.
人类今后将如何发展?
.520520.
人类今后将如何发展?
防重于治 重在行动
做个环保小卫士
噪声污染
.520520.
做个环保小卫士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22环境问题 |冀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22环境问题 |冀教版
(3)人们生活质量的变化:风餐露宿、食不果腹——解决了吃饭的问题——工业产品的出现方便了人的生活——电子产品的出现使人的生活现代化。
(4)环境污染的现象:基本没有污染—开荒种地破坏植被(黄色时代)—工业烟尘污染空气(黑色时代)—各种污染现象同时出现。
2.个人思考和记录整理:
学生把以上内容梳理成自己的概念体系,并整理在记录表内。
教学课题
22环境问题
教学目标
1.能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认识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2.能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变化现象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3.愿意与其他小组交流本组的分析结论。
教学重点
能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认识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二、指导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1.课件展示并讲解:
(1)科学发展的进程。火的使用——铁的发现——蒸汽机的发明——电的发明和电脑的问世。
(2)科学技术的进步。包括:
材料的使用:原始的天然材料——加工的天然材料——人造材料——合成材料。生产工具的使用:石器——青铜器、铁器——蒸汽机的使用——电器和电脑的使用。生产方式的改变:集体狩猎——个体化农业生产——工业化工厂生产——电气化生产。
3.小组交流:及时将内容整理得清楚、准确的记录展示给全班,以供分析讨论时使用。
三、指导学生分析环境与活动的关系
1.组织学生讨论:
①人类发展的进程中,人的生产活动是怎样变化的?与生产工具有什么关系?与人所使用的材料有什么关系?
②人的生活质量是怎样变化的?与人的生产活动有什么关系?
③以上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讨论后可板书:

【配套K12】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人对环境的影响》教案_1

【配套K12】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人对环境的影响》教案_1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人对环境的影响》
教案
人对环境的影响
课时安排:1课时。

活动1:我需要它们
活动目标:
.能尽可能多地想出人类的生活与某种动植物有什么关系。

.能通过讨论归纳出“人类生活离不开动植物”的结论。

.能有条理地向大家介绍人类饮食、学习、保健、休闲、居住等与动植物的关系。

教学过程
.本活动是一个发挥群体智慧的游戏,可说可写,重在让每个人都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只能从别人的想法中得到启发,暂时不要评价别人的想法。

.教材中列举的5个项目可以增减,也可以根据当地人民的生活实际重新进行分类,只要能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动植物即可。

.为了保障学生思维活动的顺畅,允许学生用拼音、简笔画表达自己的想法。

.进行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时,可让各组分别展示各项目的内容。

此时,可鼓励学生就不同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

.活动最后,可让学生谈谈参加活动后的感受。

希望学生能表达出类似“人类生活离不开动植物”的想法。

《环境与保护》教学设计

《环境与保护》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冀教版)《环境与保护》教学设计廊坊市-固安县-牛驼镇-沙垡中心校-吴青浦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一共有六个单元,本课内容为第六单元,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平衡,建立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背景分析1、学习内容分析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也是全册书的综合单元。

先从人类对自然认识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人的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入手,启发学生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

如果忽视了科学技术在促进人类社会发展时的相互平衡,就会给环境带来破坏作用,引起环境的生态失衡,出现环境问题。

人们在不断吸取教训的过程中,逐渐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保护环境的各种措施。

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知识之间已经学习了生物与环境、人与环境等知识,对人和其他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都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本课主要方式手段为观看视频资料和教学课件、提问启发引导、师生交流讨论。

4、技术准备利用学校的网络进行教学资源的获取,利用班级教室里的电子白板播放课件和音频视频。

5、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及对策因为学生和教室还有设备都不是自己原来所熟悉的,所以师生配合起来会比较生疏。

但是由于学生的整体科学素养不错本次授课还是会比较成功的。

三、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1、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自己已经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出解释,并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2、过程与方法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环境问题,为什么会出现环境问题,再一起研究改善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影响其他生物生存。

意识到物质的利用会给环境带来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人对环境负有责任。

重点: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现象及其原因,让学生懂得联合国和我过政府为保护环境采取了哪些措施,理解“防重于治”的环保思想。

环境问题-冀人2001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环境问题-冀人2001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环境问题-冀人2001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环境污染的概念、种类和主要表现形式。

2.了解环境保护的概念和意义,了解环保的基本方法和意义。

3.能够列举常见的环境问题,并思考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

4.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关爱环境,从小做起。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由浅入深地介绍环境问题、环保方法和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环保观念。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思考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不容忽视,需要每个人共同关注和解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境问题(1)教师出示一些环境问题的图片,例如污染的河流、空气、电子垃圾等,让学生看一下,询问学生对这些图片的看法和感受。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是环境问题,我们应该怎么保护环境呢?2. 认识环境污染(1)教师出示环境污染的定义,让学生明确环境污染的概念。

(2)引导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种类:空气污染、水污染等。

(3)通过动画、图表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主要表现形式。

3. 认识环境保护(1)引导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环境保护是保护我们生存的基础。

(2)介绍环境保护的基本方法,例如减少污染、节约能源等。

(3)通过动画、图表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具体方法。

4. 学习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1)列举常见的环境问题,例如交通拥堵、光污染等,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环境问题。

(2)引导学生思考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例如出行选择更环保的交通方式,减少使用不环保的物品等。

(3)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并汇报讨论结果。

5. 总结环境保护方法(1)引导学生总结环境保护的基本方法。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环保计划的制定,例如减少使用塑料袋、减少浪费等。

(3)让学生在小组内汇报计划执行情况。

四、教学评价1.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讨论情况和小组计划执行情况都是教学评价的内容。

2.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环境问题、环保方式及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等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环境问题》教案
环境问题
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完成资料的分析活动,第二课时完成调查讨论活动。

本课的学习活动与下两课时的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本课的教学应与下面两课时统筹设计,进行单元备课。

活动目标
.能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认识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能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变化现象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愿意与其他小组交流本组的分析结论。

活动过程:
.教材首先用四幅图展示了人类的四个发展阶段:古人类阶段、农业文明阶段、工业文明阶段和现代文明阶段,向学生展示了不同阶段中人们的生产、生活状态及环境变化的情况。

教学中教师可将人类社会发展的几个阶段绘制成动画多媒体电脑向学生展示。

重点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及其在应用中引起的生产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变化,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教学过程可分成四层进行: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
整理人类社会发展变化进程的资料;讨论分析变化的原因,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分析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环境带来的负面作用;调查寻找身边的环境问题。

.教师要注意组织学生整理人类社会发展引起环境问题的资料,在事实充分的基础上,学生才有可能分析出各种变化的原因,以及各种变化间的相互作用,学生才能确定科学进步是其他变化的根本。

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同时产生了环境问题。

这一基本教学过程,既是学生的基本认知过程,也是学生的基本思维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要紧紧地抓住每二教学过程的目标任务,启发学生独立环境与保护活动,让他们充分利用已有的有关变化和事物间相互作用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其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分析过程中学生思维活动的组织。

在组织学生整理人类社会发展变化进程的资料的教学时,可采用教师介绍资料、个人思考整理记录表、小组汇总的方法进行。

在个人活动开展前,教师可利用或教材插图向学生绍人类社会发展的四大阶段。

主要包括:科学发展的进程。

火的使用——铁的发现——蒸汽机的发明——电的发明和电脑的问世。

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适当补充过多,只要学生能明确几大阶段即可。

科学技术的进步。

包括:些内容。

但注意不要材料的使用:原始的天然材料——加工的天然材料——人造材料——合成材料。

生产工具的使用:石器——青铜器、铁器——蒸
汽机的使用——电器和电脑的使用。

生产方式的改变:集体狩猎——个体化农业生产——工业化工厂生产——电气化生产。

人们生活质量的变化:风餐露宿、食不果腹——解决了吃饭的问题——工业产品的出现方便了人的生活——电子产品的出现使人的生活现代化。

环境污染的现象:基本没有污染——开荒种地破坏植被——工业烟尘污染空气——各种污染现象同时出现。

教师在介绍以上资料时,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图片,用学生可接受的语言进行描述。

学生对以上现象有所了解即可,教学中不要求学生记、背生疏的术语。

个人思考和记录整理:
教学中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把以上内容梳理成自己的概念体系,以便整理在记录表内。

记录表内的用语,不要强求规范统一,只要学生能用理解后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就应给予肯定。

小组交流:小组交流的目的是让每个人的记录进行补充以求完整,因此最好不要占很长时间组织重复内容的发言。

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将内容整理得清楚、准确的记录展示给全班,
以供分析讨论时使用。

讨论分析变化的原因。

了解科学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在此教
环境与保护学环节中,建议教师设计如下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的分析思维活动得以完整、连贯:①人类发展的进程中,人的生产活动是怎样变化的?与生产工具有什么关系?与人所使用的材料有什么关系?②人的生活质量是怎样变化的?与人的生产活动有什么关系?
③以上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讨论后可板书:科学进步——技术进步——社会进步——人的生活品质大提高。

分析认识生产技术的发展给环境带来的负面作用。

本环节教学主要是组织学生讨论:科学技术进步的过程给人类造成了哪些环境问题?本内容教师应尽力启发学生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讨论中希望学生能提出:空气的污染:生产中的烟尘、交通工具的尾气。

水体的污染:生产、生活中的废水。

土壤的污染:农药、化肥的施用。

环境的破坏:植被减少、水土流失、臭氧层的破坏、土地荒漠化、淡水缺乏、能源短缺等。

此教学内容教师应尽量启发学生将以前所接触的环境问题,归纳为几大方面的问题,不再列举具体事实。

以上所列的内容学生在前几册的学习中都应有所接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教材内容。

总结:学生经前几个教学环节的学习,墓本有了正确的认识,在此
教师町将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升华总结,帮助学生形成
概念系统。

学生应形成的概念系统为:科学的发展科技术的进步——社会的进步
——带来厂环境问题。

调查寻找身边的环境问题。

此教学环节町分为课上调查和课后凋查
两步进行。

课上调查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对教室环境、校园环境及校园周边环境进行考察和查。

为后面专题研究做一定的准备。

调查后要及时组织学生整理记录,并分析校园及周边环境中最主要的环境问题。

课上调查的内容、过程、方法的确定和设计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从而为学生课后调查做一个示范,因此,教学的设计应尽可能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好示范以指导学生的课后调查活动。

课后的调查应提示学生:
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如考察、调查
做好调查记录或资料卡片的制作。

查阅资料等。

外出调查时一定要由家长陪伴,并注意安全。

调查后整理调查记录或资料,准备下一课学习前的汇报。

环境与保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