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内容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通过本次实验,我观察到了热水和冷水的温度变化情况,发现当冷水放入盛有热水的中时,热水逐渐变冷,冷水逐渐变热,最终达到共同温度后都变成了室温。
这说明热量会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直到两者达到热平衡。
实验名称:物体传热仪器名称:铁架台、铁棒、酒精灯(或蜡烛)、火柴、凡士林、小木棍操作方法:1)将铁棒固定在铁架台上,依次用凡士林粘上小木棍,注意凡士林用量和小木棍粗细要相同。
2)点燃酒精灯,加热铁棒的一端。
3)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小木棍会按照距酒精灯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落下,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
实验名称:颜色与吸热仪器名称:两个大小一样的泡沫塑料、两支温度计、小刀、两张大小一样的白纸和黑纸操作方法:1)在两块泡沫塑料上各挖一条槽,槽内分别放入一支温度计。
2)在一块泡沫塑料上覆盖黑纸,在另一块泡沫塑料上覆盖白纸。
3)将两块泡沫塑料放在阳光下。
4)过一会,观察记录两支温度计显示的温度。
实验现象:黑纸覆盖的温度计温度上升得快,白纸覆盖的温度计温度上升得慢。
实验结论: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能力强。
实验名称:风的形成仪器名称:实验箱、蜡烛、火柴、毛巾,冷水、香(蚊香)操作方法:1)把一支蜡烛放进实验箱内。
2)把毛巾用冷水浸湿,放在实验箱一侧。
3)点燃香放在实验箱小口处。
4)观察香烟流动的方向。
5)点燃实验箱内的蜡烛,再把香放在小口处。
6)观察香烟流动的方向。
7)熄灭蜡烛。
实验现象:点燃蜡烛前,香烟向上流动;点燃蜡烛后,香烟向实验箱内流动。
实验结论: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过来,从而形成风。
实验名称:模拟火山喷发仪器名称:报纸、铝盘子、带窄颈的干净瓶、勺、漏斗、干苏打、洗涤灵、醋、红墨水、杯子、铝箔操作方法:1)在地面或桌上铺一层厚报纸,把铝盘放在报纸上,将瓶子放在铝盘子中间。
2)往瓶中倒入50毫升干苏打,加入1~2滴洗涤灵。
3)在瓶子周围放一个像火山锥一样的铝箔。
2021新冀教版冀人版。小学科学 五年级上册全册笔记 知识点总结 实验记录
2021新冀教版冀人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笔记知识点总结实验记录1.空气的成分在实验中点燃两支相同的蜡烛,用集气瓶将其中一支蜡烛罩起来,罩起来的蜡烛会熄灭。
为了研究空气的成分,我们把一支蜡烛粘在玻璃片上,并放在水槽底部。
然后用一只集气瓶罩在蜡烛上方。
观察到蜡烛熄灭后,集气瓶中的水面升高,高出水槽的水面。
因此,我们得出结论:蜡烛燃烧会消耗一部分空气。
蜡烛熄灭后,集气瓶中的空气并没有用完。
为什么蜡烛熄灭后集气瓶内的水面会上升?蜡烛熄灭后,集气瓶内气体的成分还和原来一样吗?答案是:蜡烛燃烧消耗掉了一部分空气,还剩下一些气体,这部分气体与原来的空气不一样。
我们可以用集气瓶收集蜡烛燃烧后剩余气体,把点燃的木条放入集气瓶内,燃着的木条熄灭了,说明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
综合以上现象,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空气成分不唯一,有能支持燃烧的成分,也有不支持燃烧的成分。
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其中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其他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主要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其他气体。
氧气的用途有:潜水员需要携带供氧装置、氧炔焰用于焊接和切割金属、液态氧用作火箭的助燃剂、炼钢需要氧气。
氮气的用途有:用于医疗手术、生产氮肥、用作灯泡填充气、储存食物。
但是,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会使人缺氧窒息。
因此,使用氮气要注意安全。
2.燃烧的秘密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
观察物体的燃烧实验可以发现,不同物体燃烧时会发光、放热,能闻到特殊气味,物体燃烧后有灰烬产生。
因此,我们得出结论:物体燃烧后有新的物质生成,构成物体的物质发生了改变。
在观察物体燃烧时,要注意安全,不认识的物体不要随意燃烧。
实验名称为“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
实验方法是把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篮子的蜡烛上方,杯壁有水雾生成。
然后将一段蜡烛用铁丝系上,点燃后放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两分钟后取出,摇晃烧杯,石灰水变浑浊。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材料单
1) 在地面或桌上铺一层厚报纸,把铝盘放在报纸上,将瓶子放在铝盘子中间。
2) 往瓶中倒入50毫升干苏打,加入1~2滴洗涤灵。
3) 在瓶子周围放一个像火山锥一样的铝箔。
4) 将50毫升醋放入杯子中,然后加2~3滴红墨水。
5) 慢慢的向瓶中倒入醋的混合物,观察发生的变化。
动
口
表
达
实验现象
杯中混合物发生反应后上升,有的会冲出杯口,向外流出。
2) 向三个瓶中分别装进同样多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并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
3) 对三只烧杯收集到的从瓶中渗出的水,进行比较。
动
口
表
达
实验现象
从沙质土中渗出的水最多,其次是壤土,最少的是黏质土。
实验结论
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动
口
表
达
实验
名称
测量水温的变化
把重物挂在轴上带动轮转动,轮轴有省力的作用。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动
口
表
达
实验
名称
研究定滑轮的作用
仪器名称
定滑轮实验装置、弹簧秤、钩码、细绳
动
手
操
作
方
法
步
骤
1) 组装好定滑轮实验装置。
2) 直接用弹簧秤测量一个钩码的重量,记下读数。
3) 在绳子的一端挂一个钩码,绳子的另一端挂在弹簧秤上,通过定滑轮装置匀速使钩码上升,记下读数。
(3)在第三个罐头里,放入两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倒入较多的清水,使种子淹没在水中,然后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4)在第四个罐头里,放入两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入少量清水,使餐巾纸润湿,拧紧瓶盖。置于低温环境里。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总结(自己总结)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总结(自己总结)第一篇: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总结(自己总结)实验一:测量水温的变化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发现热在冷水和热水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材料:400毫升烧杯,100毫升锥形瓶,2支温度计,热水,冷水铁架台,纸板实验过程:1、向烧杯中加入280毫升热水(80℃左右),向锥形瓶中加入80毫升冷水;2、将锥形瓶放入烧杯中,用纸板盖住杯口,在纸板上打两个小孔。
3、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放入热水和水中。
4、观测两个容器中的水的初始温度和每间隔1分钟的温度变化。
实验现象:冷水的温度逐渐上升,热水的温度诼渐下降,直到它们的温度达到相同为止。
实验结论:热是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的。
实验二:传热比赛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不同材料的物体传热的快慢是否一样实验材料:形状、大小相同材料不同的各种物品(金属棒、塑料棒、橡胶棒、木头棒等),酒精灯(或蜡烛、热水等),凡士林,小木棍(或小豆子小球等)实验过程:1、把三粒豆子分别粘在铝勺、塑料勺、木勺的尾端。
2、把三支粘有豆子的勺子同时放到温度较高的水中。
3、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铝勺上的豆子先脱落下来实验结论:不同材料传热的快慢不一样。
实验三:颜色与吸热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发现不同颜色的材料吸热能力的大小实验材料:三个形状、材料相同的小瓶,大小相同的黑、红、白色的纸(或布)各一块,三支温度计,台灯实验过程:1、分别用黑、红、白颜色的纸(或布)将小瓶包起来,尽量包严。
2、分别向三个小瓶中各插入一支初始温度相同的温度计,并同时将小瓶放在灯光(或阳光)下照射。
3、过一段时间,观察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用黑色纸包起来的瓶内温度高,用红色纸包起来的瓶内温度较高,用白色纸包起来的瓶内温度最低。
实验结论:不同颜色的材料吸热本领不一样,颜色越深,吸热越快,颜色越浅,吸热越慢。
实验四:风的形成实验目的:研究风是怎样形成的实验材料:试验箱,蜡烛,蚊香火柴,毛巾实验过程:把一支蜡烛放进试验箱内。
冀教版五上科学实验
五上科学1.实验名称:种子萌发的条件对比实验实验目的:种子萌发的条件实验器材:黄豆40粒,有盖的罐头4个,小勺1个,餐巾纸8张,4张分别标有1、2、3、4的标签,胶水,清水。
实验步骤:1.在第一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拧紧瓶盖。
置于室温环境。
2.在第二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上少量水,使餐巾纸湿润,拧紧瓶盖。
置于室温环境。
3.在第三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倒入较多的清水,使种子淹没在水中,然后拧紧瓶盖。
置于室温环境。
4.在第四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入少量清水,使餐巾纸润湿,拧紧瓶盖。
置于低温环境里。
实验现象:通过观察,我发现1、3、4号罐中种子未发芽,而2号罐中种子发芽了。
实验结论:通过此次实验,我发现了种子的萌芽需要充足的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
2.实验名称:不同土壤对植物的生长的影响实验目的:豆苗在哪种土中长得好实验器材:沙质土、黏质土、壤土、3个花盆、3株绿豆苗实验步骤:1.把三株绿豆苗分别栽在盛有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的三个花盆里。
2.水分、光照、温度、空气等条件都相同。
3.看哪个花盆里的豆苗长得好。
实验现象:豆苗在壤土里长得最好。
实验结论:豆苗在壤土里长得好。
3.实验名称:观察根和茎的形态实验目的:发现植物根和茎的形态特点实验器材:香菜、大葱、马铃薯、大蒜实验步骤:1.仔细观察香菜、大葱,并把特的特点说出来。
2.记录他们的特点,并举例说出来。
3.仔细观察马铃薯、大蒜,并把特的特点说出来。
然后记录他们的特点,并举例说出来。
实验现象:观察香菜的根有粗细的区别,是直根;观察大葱的根粗细相同,是须根。
观察马铃薯、大蒜实验结论:根有固着植物体和支持地上部分,茎的作用有把水分和养分输送到植物的各个器官。
4.实验名称:根吸收水分实验目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实验器材:集气瓶、水、滴管、植物油、胶塞、带根的植物实验步骤:1.把一株完整植物的根浸在盛水的小瓶里,并在小瓶里滴上一层植物油。
五上科学实验冀教版
五上科学实验——冀教版1. 实验名称:测量物体的质量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学习如何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并了解质量的概念。
实验器材:•天平•不同质量的物体(如砖块、书本、水果等)•计量容器实验步骤:1.将天平放置在平稳的桌面上,并确保天平平衡。
2.将一个空的计量容器放在天平的一侧,使其平衡。
3.将待测物体放在另一侧的计量容器上。
4.观察天平是否平衡,如果不平衡,则调整物体的位置,直到天平平衡。
5.记录下物体的质量。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量,得到不同物体的质量值。
实验原理:天平是一种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它基于物体受到的重力作用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当物体放在天平的两侧时,天平会产生一个平衡状态。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物体受到的重力与施加在天平上的反作用力相等。
通过调整物体的位置,使天平平衡,我们可以得到物体的质量。
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时要保证天平放置在平稳的桌面上,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2.物体放置在天平上时要平稳,不能晃动,否则会影响天平的平衡。
3.在记录质量值时,要注意单位的统一,通常使用克(g)作为质量的单位。
2. 实验名称:测量物体的体积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学习如何使用容器测量物体的体积,并了解体积的概念。
•容器(如量筒、烧杯等)•不同形状的物体(如方块、圆柱体等)实验步骤:1.将容器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确保容器的刻度清晰可见。
2.将容器中注满一定量的液体(如水)。
3.将待测物体完全浸入液体中,使液面上升。
4.观察液面上升的高度,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量,得到不同物体的体积值。
实验原理:物体的体积是指物体所占据的空间大小。
在实验中,我们利用液体的位移来测量物体的体积。
当物体浸入液体中时,液面会上升,液体的位移量与物体的体积成正比关系。
通过观察液面上升的高度,我们可以得到物体的体积。
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时要确保容器放置在平稳的桌面上,以避免液体的溢出或倾斜。
2.物体完全浸入液体中时要保持稳定,以确保液面上升的准确性。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冀教版四__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冀教版四_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2.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原理;3.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
实验材料:1.酸性溶液:柠檬汁;2.碱性溶液:苏打水;3.中性溶液:自来水;4.酸性指示剂:红色石蕊试剂;5.碱性指示剂:甲基橙试剂;6.中性指示剂:蓝色石蕊试剂;7.酸性物质:醋;8.碱性物质:洗衣粉溶液;9.中性物质:清水。
实验步骤:1.将酸性溶液、碱性溶液和中性溶液分别倒入三个试管中,并加上适量的酸性、碱性和中性指示剂。
2.将酸性物质、碱性物质和中性物质分别加入三个试管中,并观察颜色变化。
3.记录观察到的颜色变化,并解释原理。
实验结果:1.酸性溶液加入酸性物质后,颜色变化较小;2.碱性溶液加入碱性物质后,颜色变化较大;3.中性溶液加入中性物质后,颜色变化适中。
实验分析与讨论:本实验主要是通过观察颜色的变化来判断物质的性质,其中指示剂起到了关键作用。
酸性指示剂和碱性指示剂都可以根据溶液的酸碱度发生颜色变化,从而帮助我们判断溶液的性质。
实验结果显示,当酸性溶液加入酸性物质时,颜色变化较小;碱性溶液加入碱性物质时,颜色变化较大;中性溶液加入中性物质时,颜色变化适中。
这说明在化学反应中,酸性溶液和酸性物质相接触时,反应较为轻微;而碱性溶液和碱性物质相接触时,反应较为明显;中性溶液和中性物质相接触时,反应适中。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酸性溶液和酸性物质相接触时,反应较轻微;2.碱性溶液和碱性物质相接触时,反应较明显;3.中性溶液和中性物质相接触时,反应适中。
实验意义:本实验使我们对酸碱性和中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接触到许多酸性和碱性物质,了解它们的性质和反应规律,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和安全。
同时,本实验也培养了我们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了我们的科学素养。
无。
2021年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新编
五年级科学上册试验汇报单
五年级科学上册试验汇报单
五年级科学上册试验汇报单
五年级科学下册试验汇报单
五年级科学下册试验汇报单
五年级科学下册试验汇报单
五年级科学下册试验汇报单
五年级科学下册试验汇报单
五年级科学下册试验汇报单
五年级科学下册试验汇报单
五年级科学下册试验汇报单
六年级科学上册试验汇报单
六年级科学上册试验汇报单
六年级科学上册试验汇报单
六年级科学上册试验汇报单
六年级科学上册试验汇报单
六年级科学上册试验汇报单
六年级科学上册试验汇报单
六年级科学上册试验汇报单。
冀教版小学科学5年级上册分组实验报告(与教材同步,永远适用)
实验现象:用热的良导体,与冷水、冰等物体接触,增大容器表面积,加快水的流动或者风吹等方法可以使热水变凉。
实验结论:加快热的传导、对流和辐射能使物体散热快。
实验现象及结论
任课教师实验员任课教师实验员
小学科学分组实验记录表小学科学分组实验记录表
xxx学校编号:13xxx学校编号:14
实验时间
实验步骤
1、把一粒豆子粘在杯壁上,用蜡烛给金属杯底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2、在金属片的一端粘上小木棍,用酒精灯给金属片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3、在锅的金属把上粘上豆子,用炉火加热铁锅,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及结论
实验现象:冷水的温度逐渐上升,热水的温度逐渐下降,直到它们的温度达到相同为止。
实验结论:热是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的。
缺课
人数
实验
组数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实验
名称
制作岩石标本盒
实验
名称
实验器材
鞋盒,硬纸板,棉花,胶水,剪刀,空白记录卡,笔。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1、用硬纸板将鞋盒分隔成大小相等的小格。
2、在格子的底部衬上纸张或棉花,把自己收集的岩石分类放在格子里。
3、给每块岩石制作一张资料卡片,记录岩石的名称、特点、采集人、采集时间、采集地点等。
实验器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实验
五年级上]
实验:研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验证种子萌发是否需要适量的水
实验材料:菜豆或黄豆10—12粒,玻璃小瓶或培养皿两个
实验过程:
1、在两个瓶中分别放入同样的卫生纸或棉花,并在每个瓶中放入5—6粒菜豆的种子。
2、保持1号内的种子干燥,经常向2号瓶中洒一些水,使纸或棉花始终保持潮湿状态,但不要让种子浸没在水里。
3、将两个瓶子同时放在相同的室温中,并保持光照的情况相同。
4、记录种子在第一天、第三天、第五天、第七天的萌发的情况。
实验现象:1号瓶中的种子没有萌发,2号瓶中的种子萌发了。
实验结论:种子在干燥的环境中不会萌发,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
实验:渗水比赛(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发现不同土壤渗水能力的大小
实验材料:三个相同的塑料瓶,纱布,橡皮筋,沙质土壤土黏质土,水,三只烧杯,支架
实验过程:
1、取三个同样大小的透明塑料瓶,去掉瓶底,用纱布蒙住瓶口,扎好,倒立在支架上,在瓶口下面各放一只同样大小的烧杯。
2、向三个瓶中分别装进同样多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并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
3、过一段时间,对渗出的水进行比较。
实验现象:沙质土渗出的水最多,黏质土渗出的水最少
实验结论: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
实验:研究根的作用(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研究根的作用
实验材料:透明的玻璃瓶,水,一株完整的植物,
植物油。
实验过程:1、把一株完整植物的根浸在盛水的小瓶里,并在水面上滴一层植物油。
2、用彩笔在水面处做一个标记。
3、把实验装置放到向阳处。
4、过一段时间,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瓶中的水面下降了。
实验结论: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实验:茎的作用(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研究植物茎的作用
实验材料:烧杯,一段新鲜芹菜,水,红墨水
实验:物体传热(分组)
(一)物体传热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发现物体能否传递热
实验材料:金属物品,酒精灯(或蜡烛、热水等),凡士林,小木棍(或小豆子、小球等)
可选的实验方法:
1、把一粒豆子粘在杯壁上,用蜡烛给金属杯底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2、在金属片的一端粘上小木棍,用酒精灯给金属片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3、在锅的金属把上粘上豆子,用炉火加热铁锅,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过一段时间,金属物品上的豆粒或小木棍会脱落
实验结论:热能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在同一物体中,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
(二)实验:传热比赛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不同材料的物体传热的快慢是否一样
实验材料:形状、大小相同材料不同的各种物品(金属棒、塑料棒、橡胶棒、木头棒等),酒精灯(或蜡烛、热水等),凡士林,小木棍(或小豆子,小球等)
实验过程:
1、把三粒豆子分别粘在铝勺、塑料勺、木勺的尾端。
2、把三支粘有豆子的勺子同时放到温度较高的水中。
3、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铝勺上的豆子先脱落下来
实验结论:不同材料传热的快慢不一样。
实验:颜色与吸热(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发现不同颜色的材料吸热能力的大小
实验材料:三个形状、材料相同的小瓶,大小相同的黑、红、白色的纸(或布)各一块,三支温度计,台灯
实验过程:
1、分别用黑、红、白颜色的纸(或布)将小瓶包起来,尽量包严。
2、分别向三个小瓶中各插入一支初始温度相同的温度计,并同时将小瓶放在灯光(或阳光)下照射。
3、过一段时间,观察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用黑色纸包起来的瓶内温度高,用红色纸包起来的瓶内温度较高,用白色纸包起来的瓶内温度最低。
实验结论:不同颜色的材料吸热本领不一样,颜色越深,吸热越快,颜色越浅,吸热越慢
实验:热水变凉(分组实验)
实验:热水变凉(分组)
实验目的:探究哪些方法能使热水变凉,哪些方法使杯中的水凉的更快。
实验材料:一杯热水,冷水,冰块,形状,大小,材料不同的容器,金
属管,漏斗,温度计等。
实验过程:(略)
方案:1、先讨论哪些方法可以使一杯热水变凉。
2、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
3、按自己的设计,选择多种方法做一做,测定3分钟水下降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4、将自己使用的方法、所用的原理及达到的效果和同学交流,比一比谁的办法效果更好
实验现象:用热的良导体,与冷水、冰等物体接触,增大容器表面积,加快水的流动或者风吹等方法可以使热水变凉
实验结论:加快热的传导、对流和辐射能使物体散热快。
实验:风的形成(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研究风是怎样形成的
实验材料:试验箱,蜡烛,蚊香,火柴,毛巾
实验过程:
把一支蜡烛放进试验箱内。
把毛巾用冷水浸湿,放在试验箱左侧。
点燃蚊香放到实验左侧小口处。
观察蚊香烟流动的方向。
点燃试验箱内的蜡烛,再把蚊香放在小口处。
观察蚊香烟流动的方向。
熄灭蜡烛。
实验现象:不点燃蜡烛时,蚊香烟是向上的,点燃蜡烛时,蚊香烟顺着试验箱的小口流向试验箱内。
实验结论: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过来,从而形成风。
实验:模拟火山喷发(演示)
实验目的:模拟融化的岩石是怎样从地球的内部来到地球表面的
实验材料:报纸,铝盘子,带窄颈的干净瓶,勺,纸漏斗,干苏打,洗涤灵,醋,红墨水,杯子,铝箔
实验过程:
1、在地面或桌面上铺一层厚报纸,把铝盘放在报纸上,将瓶子放在铝盘子中间。
2、往瓶中倒入50克干苏打,加入1-2滴洗涤灵。
3、在瓶子周围放一个像火山锥一样的铝箔。
4、将50毫升醋倒入杯子中,加入2-3滴红墨水。
5、慢慢地向瓶中倒入醋的混合物,观察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当慢慢地向瓶中倒入醋的混合物时,可以看到红色的泡沫从瓶口喷出,喷射出来的混合物沿着铝箔流下,好像喷发的岩浆一样。
实验结论: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裂缝上升侵入岩层,有的会在上升过程中冷却下来,形成岩石,有的则冲出地面,形成火山。
实验:制作岩石标本盒
实验目的:制作岩石标本盒,把自己收集到的岩石分类展示出来
实验材料:鞋盒,硬纸板,棉花,胶水,剪刀,空白记录卡,笔
制作过程;
1、用硬纸板将鞋盒分隔成大小相等的小格。
2、在格子的底部衬上纸张或棉花,把自己收集的岩石分类放在格子里。
3、给每块岩石制作一张资料卡片,记录岩石的名称、特点、采集人、采集时间、采集地点等。
4、把填写完的岩石资料卡贴在每块岩石所在的小格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