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代谢与体温

合集下载

能量代谢与体温

能量代谢与体温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15页
汗液中水分占99%以上,固体成份不足 1%,排出汗液是低渗,当大量出汗而脱 水时,失水>失盐,会造成高渗性脱水,造成
电解质紊乱。
• 皮肤血流量改变
交感神经 → 皮肤血管口径 → 皮肤血流量 → 散热量 酷热:交感 N 担心度↓→血管口径↑→皮肤血流量↑→ 散热量↑
汗液 严寒:交感 N 担心度↑→血管口径↓→皮肤血流量↓→ 散热量↓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18页
(二)体温调整中枢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不但 存在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而且能对散 热和产热两个过程进行调整。所以,下丘脑 是体温调整基础中枢,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PO/AH)是体温调整关键部位。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19页
(三)体温调定点学说: 调定点水平是由PO/AH中热敏神经元和冷
下丘脑-腺垂体系统(甲状腺)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12页
(二)散热:人体主要散热部位是皮肤
1.散热方式
a.辐射散热 体热以热射线形式向外界环境散
发散热方式。常温和平静状态
下最主要散热方式
b.传导散热 机体热量直接传给同它接触
较冷物体散热方式。
c.对流散热 经过气体或液体流动来交换热
量散热方式。
e.蒸发散热 经过体表水分蒸发而散失体热
能量代谢与体温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1页
一 、 机 体 能 量 起 源 和 去 路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2页
能量代谢与体温
能量代谢衡量标准 体表面积(m2) =0.0061×身高
(cm) +0.0128×体重
(kg) -0.1529
第3页
三、影响能量代谢主要原因 •肌肉活动 对能量代谢影响最显著。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①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2 ( m)

24超重界限;28肥胖界限
• •
②腰围 ③臀围
脂肪总量、脂肪分布情况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第6页
能量代谢测定
(一)能量代谢测定原理
依据“能量守恒”定律
机体释放能量= 热能+外功
平静时, 外功 = 0
能量代谢率 = 机体单位时间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第7页
二、能量代谢测定
男性 195.5 193.4 166.2 157.8 158.6 154.0 149.0 女性 172.5 181.7 154.0 146.5 146.9 142.4 138.6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第37页
基础代谢率、肺活量、肾小球滤过率、 心输出量、主动脉和气管横截面积 都与体表面积呈百分比关系
体表面积(m2)简易法 =0.0061 × 身高(cm)+0.0128
(二)与能量代谢测定相关几个基本概念
1.食物热价
1克食物氧化时所释放出来能量称为 该种食物热价。
单位: 1kcal = 4.187J 糖 4.1kcal/g 17.2kJ/g
蛋白质 4.3kcal/g 18.0kJ/g 脂肪 9.0kacl/g 39.8kJ/g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第8页
2.食物 氧热价
第45页
• 试验中 :
• 常以食管温度作为深部温度;

食管温度直肠温度0.3C

以鼓膜温度作为脑组织温度。

与下丘脑温度相近

临床作为体温指标
பைடு நூலகம்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第46页
(二) 体温正常变动

生理学课件《能量代谢与体温》

生理学课件《能量代谢与体温》
但精神处于紧张状态(烦躁、恐惧、 情绪激动等)时,由于会导致无意识的肌 肉紧张性增强、交感神经兴奋及促进代谢 的内分泌激素释放增多等原因,产热量可 显著增加。
(三)环境温度
1.人体安静时的能量代谢,在20~30℃的环 境中较为稳定。
2.环境温度超过30℃,能量代谢率增加。 3.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随着温度的不断 下降,机体产生寒战和肌紧张增加以御寒, 同时增加能量代谢率。 4.舰艇舱内温度可高达60℃,•故舰员的能量 代谢率很高。
一般是清晨2~6h时最低,下午2~8h最 高,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1℃。
体温的昼夜节律是生物节律的表现之一。与人 昼动夜息的生活规律,以及代谢、血液循环、呼吸 等机能的相应周期性变化有关。
长期夜间工作的人,上述周期性变化可以发生 颠倒。
2.性别差异
⑴成年女子体温平均比男子高0.3℃。
⑵女子体温随月经周期而产生周期性 变动。排卵日最低(约1℃)。
人体表面积推算: ①公式计算:=0.0061×身高 ( cm) + 0.0128× 体 重 (kg) - 0.1529 ②体表面积测算图测出。
表7-4
复习思考题 1.简述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2.何谓基础代谢?测定基础代谢率需要控制哪 些因素?
第二节 体温
概念:指身体深部的平均温 度,即体核温度。 意义: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
来源)。
食物中蕴藏的化学能(C-H 键)。
ATP 既是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又 是直接供能物质; 1mol ATP ADP(释 放33.47kJ能量)。
磷酸肌酸(creatine phosphate,CP) 不是机体直接的供能物质,而是ATP的 储存库。
(二)能量去路 能源物质释放的能量有50%转化为热能,

能量代谢与体温(生理学课件)

能量代谢与体温(生理学课件)

3.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
(1)肌肉活动
是影响能量代谢的最显著 因素。
(2)精神活动
主要通过肌紧张 及激素 的作用增加产热量。
=
在睡眠和在活跃时的精神活动下,脑 中葡萄糖代谢率没有差异。但精神紧张 状态如烦恼、恐惧时,产热量显著增加。
(3)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概念 :进食能刺激机体额外消耗能量的作用。 效应:蛋白质30%,糖6%,脂肪4%,混合10%
9.下列哪种疾病会导致基础代谢率明显升高( )。
A.呆小症
B.糖尿病
C.甲状腺机能亢进
D.甲状腺机能低下
10.测定基础代谢率的最稳定的环境温度( )。 A.10~20℃ B.20~25℃ C.30~35℃ D.37℃
11.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 )。 A.肾脏 B.皮肤 C.肺 D.消化道
12.当外界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时,机体的散热形式是 ( )。
)。
15.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位于( )。 A.脊髓 B.延髓 C.中脑 D.下丘脑
16.有关调定点下列哪项错误( A.位于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C.发热时不影响调定点数值 无障碍,调定点上移
)。
B.规定数值一般为37℃ D.发热时,体温调节机能并
能量代谢
1.机体的能量来源与利用 (1)能量的来源
①三磷酸腺苷是机体直接 供能物质
ATP
②三大营养物质的能量转化
a.糖 b.脂肪 c.蛋白质
2.能量的利用
2.能量代谢的测定 (1)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 食物中化学能=热能+外功
能量代谢率: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能量。 测量单位时间机体产热量。
6.能量代谢率与下列哪项具有比例关系(
A.体重

人体机能学课件第四章能量代谢和体温

人体机能学课件第四章能量代谢和体温

(二)体温的正常值
体温是指机体深部的温度。临床上以口腔、直肠和 腋窝的温度代表体温。
腋下温度 < 口腔温度 < 直肠温度 直肠温度:36.9~37.9℃ 口腔温度: 36.7~37.7℃ 腋窝温度: 36.0~37.4℃
<34℃——意识丧失;<25℃——心跳停止或室颤 >42℃——细胞实质损害;>45℃——生命危险
能量代谢
异化作用(分解代谢)-- 放能
生物体内物质代谢中伴随着的能量的释放、转移和 利用,称为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与利用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
食物中的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氧化分解
糖:机体的主要能源 70% 脂肪:提供大约 30%的能量 蛋白质(氨基酸):提供少量的能量
相差在±10%~±15%以内,仍属正常范围;相差值 在±20%以上则考虑为病态。
甲亢时基础代谢率可高于正常值的25%~80%; 甲状腺机能减退时比正常值低20%~40%。
此外,糖尿病、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和发热可使基础代谢率升高。 脑垂体性肥胖以及机体处于病理性饥饿时,基础代谢率则降低。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每 天 1000ml , 皮 肤 600800ml,呼吸道200 - 400ml。
特点: 持续不断进行 不受人体生理性体温调节机制的 控制
2) 发 汗(有感蒸发) 汗腺分泌的汗液形成可见的汗
滴后,从体表蒸发而带走热量的现 象。是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时的机体 唯一有效的散热途径。
发汗中枢主要位于下丘脑。
C6H12O6 + 6O2 = 6CO2 + 6H2O + ΔH
食物热价-1g食物氧化时释放出来的能量,反映了一定量的能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护理课件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护理课件
体温是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 ,对维持人体正常代谢、酶活性 、细胞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保护重要脏器
体温的稳定对于保护大脑、心脏等 重要脏器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过 高或过低的体温都可能对脏器造成 损害。
免疫防御
体温的适度升高有助于增强免疫系 统的功能,提高身体对感染和炎症 的抵抗力。
体温调节的途径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护 理课件
目录
Contents
• 能量代谢的基本概念 • 体温调节的生理机制 •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的关系 • 护理措施在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中
的应用 •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异常的护理
01 能量代谢的基本概念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能量代谢是指生物体内能量的生 成、转化与利用的过程。
分类
物理降温
使用冰袋、冰贴等物品进行物 理降温,同时保持室内通风。
饮食护理
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 免油腻、辛辣食物,鼓励患者 多喝水。
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 呼吸等生命体征,以及是否有 伴随症状,如头痛、恶心等。
低热患者的护理
低热患者的护理原则
保持舒适,促进身体恢复。
饮食护理
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物,如富含蛋白质、维生 素的食物,避免生冷食物。
04
护理措施在能量代谢与体温调 节中的应用
饮食护理
总结词
合理饮食是维持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的关键。
详细描述
提供充足的水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满足患者 的能量需求。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饮食习惯,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确保营养 均衡。
活动与休息护理
总结词
适当的活动和休息对于维持正常的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至关 重要。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散热机制: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散发热量
体温调节过程:当体温偏离正常范围时,体温调节中枢会发出指令,使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维持体温稳定。
体温调节异常
体温调节机制异常:激素失衡、神经系统疾病等
体温波动:昼夜节律、运动、饮食等
体温过低:低体温症、休克等
体温过高:发烧、中暑等
C
B
A
D
能量代谢对体温调节的影响
01
食物: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
02
氧气:通过呼吸作用将食物转化为能量
03
肌肉活动:肌肉收缩产生能量

体温调节:通过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稳定
能量消耗
基础代谢:维持生命所需的最低能量消耗
体力活动:运动、劳动等身体活动所消耗的能量
生长发育:生长发育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
食物热效应:消化、吸收食物所消耗的能量
体温平衡
体温调节机制:人体通过产热和散热来维持体温平衡
01
产热方式:主要包括骨骼肌收缩、肝脏代谢、甲状腺激素分泌等
02
散热方式:主要包括皮肤散热、呼吸散热、排汗散热等
03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负责调节体温的稳定和变化
04
体温调节机制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负责调节体温
产热机制:通过肌肉收缩、肝脏代谢等产生热量
体温调节:维持体温稳定,保证能量代谢的正常进行
能量代谢:为体温调节提供能量支持,维持体温稳定
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能量代谢是体温调节的基础,体温调节需要消耗能量
01
体温调节可以影响能量代谢的速度和效率,例如寒冷时,能量代谢速度加快,以产生更多的热量
02
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相互影响,共同维持身体的稳态

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

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生物体的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 物质代谢(material metabolism) 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
能量代谢:生物体内物质代谢中伴随着的能 量的释放、转移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第一节 能量代谢
一、能量的来源与消耗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 三、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四、基础代谢和静止能量代谢
变温、异温和恒温动物
❖变温动物(冷血动物、外温动物):指在一个 狭小的温度范围内,体温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 变的一类动物。
❖行为性体温调节:通过动物的行为来调节体温的方式。
❖恒温动物(温血动物、内温动物):能在较大 的气温变化范围内保持相对恒定的体温(35℃~ 42℃)。
❖生理性体温调节:恒温动物主要是通过调节体内生理过 程来维持相对稳定的体温,又称自主性体温调节。
动物的产热和散热过程
❖正常体温的维持有赖于机体的产热过程 和散热过程的动态平衡。
等热范围
在适当的环境温度范围内,动物的代谢强度和 产热量可保持在生理的最低水平,而体温仍能维持 恒定,这种环境温度称动物的等热范围或代谢稳定 区。
如果在测定时间内做一 定的外功,应将外功(机 械功)折算为热量一并计 入。
间接测热法
❖间接测热法:间接测热法又称气体代 谢测定法。利用定比关系计算出单位时 间内整个机体所释放的热量及营养物质 被氧化的量。 ❖定比定律:在一般化学反应中,反应 物与产物的量之间呈一定的比例关系。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 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SDA) ❖ 肌肉活动 ❖ 环境温度 ❖ 精神活动(神经-内分泌的影响)
既是重要的
贮能物质,

11.1能量代谢和体温PPT

11.1能量代谢和体温PPT

(二)散热
主:皮肤 1.散热部位
面积大 与外界接触 血流丰富 有汗腺
2.散热方式
(1)辐射 (2)传导 (3)对流 (4)蒸发
次:肺、尿、粪
产热、散热方式示意图
第二节 体温
蒸发散热
二、体热平衡
当气温≥体温时,蒸发是唯一的散热途径。 ①不感蒸发(不显汗蒸发)
指体液的水分直接透出皮肤和黏膜表面,在未聚成明显的水滴前蒸发掉的散热形式。
体温计相关图片
第二节 体温
一、人体的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动
(二)体温的生理变动
1.昼夜变化 清晨2:00~6:00最低,午后1:00~6:00最高。两者间的差不能大于 1℃。 2.性别差异 ⑴成年女性的体温平均比男性高0.3℃。 ⑵女性的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变动,排卵日最低。 3.年龄差异 新生儿的体温>成年人>老年人。 4.肌肉活动 肌肉活动时,肌肉代谢明显增强,产热增加。 5.其他
交感-肾上腺髓质
NA、AD ↑
特点:作用迅速,维持时间短。
产热量↑
(2)机体在寒冷 环境几周后
甲状腺
T3、T4↑
特点:作用缓慢,维持时间长。
代谢率↑ (4~5倍)
产热量↑
第二节 体温
【目标检测】
案例:患者蔡某,35岁,工人。2天前因淋浴受凉后出现体温升高,体温达40.2℃, 时有寒战,伴有流涕、咳嗽,诊断为普通感冒,经服用阿司匹林后患者大汗淋漓, 随后体温下降至37.6℃。
体内能量的转移、储存和利用示意图
第一节 能量代谢
二、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一)肌肉活动
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最大。
(二)环境温度
在20~30℃能量代谢最稳定。
(三)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能量代谢与体温---知识点资料整理总结

能量代谢与体温---知识点资料整理总结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第一节 能量代谢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 )-----是指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与去路(一)能量的来源:主要来源于食物的糖、脂肪,蛋白质少许。

能源物质 (G 、F 、P )未利用的能量(5%)O 2 能量释放自由能(95%) 热能散发(50%),维持体温CO2+ H 2O 肌肉收缩化学能(45%)贮存神经传导释放 转移 贮存 利用(1)糖吸收后大部分以糖原的形式贮存于肝和肌肉中。

糖类是最基本和最主要的能源物质,机体所需的能量70%由糖提供 。

在机体内,随着供氧情况的不同,糖分解供能的途径也不同。

糖的的供能途径包括有氧氧化和无氧酵解。

氧充分GS —————— CO 2+H 2O+ 能量缺氧GS--------乳酸(称无氧酵解),释放少量能量。

剧烈运动,虽呼吸增强,但仍难以摄取足够的O 2,这时骨骼肌的运动依靠于糖酵解。

(2)脂肪体内贮存和供能的主要物质。

脂肪是体内各种能源物质贮存的主要形式。

贮存在脂质中的能量占体内贮能75%。

一般情况下,机体消耗的能源物质约40~50%来自脂肪,是短期饥饿时的主要供能物质。

(3)蛋白质分解产物主要是氨基酸。

一般情况下,主要用于合成组织、细胞的主要成份,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长期不能进食或体力极度消耗而体内的糖原、脂肪储备耗竭时,体内蛋白质才被分解供能,以维持必要的生理功能。

(二)能量的去路虽然机体所需的能量来源于食物,但机体的组织细胞并不能直接利用食物的能量来进行各种生理活动。

机体能量的直接提供者是三磷酸腺苷(ATP)。

各种能源物质在体内氧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50%以上转化为热能,其余部分是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于ATP等高能化合物的高能磷酸键中。

当ATP水解为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及磷酸时,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供机体完成各种生理功能,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神经传导以及细胞内外各种物质的主动转运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三、体温调节
• 行为性体温调节 • 自主性体温调节:神经调节(反射)
– 温度感受器 外周温度感受器:温感受器;冷感受器 中枢温度感受器: 热敏神经元 冷敏神经元
– 体温调节中枢: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17
体温调节过程
• 体温调定点学说
18
发热(fever)
19
病例——疟疾
• 患者女性,39岁。因反复间日规律性发热畏寒、寒战1小 时伴高热4小时,出大汗后体温降至正常半个月入院。患 者今年夏季前往南方山区疟疾流行区度假曾被蚊子叮咬。 查体肝脾轻度肿大,发热最高时的血片检查见疟原虫。经 抗疟治疗后不再出现发热。
• 测定方法 – 热价:1 g某种食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 – 氧热价:某种食物氧化时消耗1 L O2所产生的热量 – 呼吸商:一定时间内机体呼出的CO2与吸入的O2量的比值 • 非蛋白呼吸商
3
病例——恶性高热
• 为了进行胆囊手术,病人应用了琥珀酰胆碱(肌松药)和 氟烷。但没有出现预期的肌肉松弛,而是大规模的肌肉震 颤后僵硬,高血压并引发心动过速。体温迅速升高到44℃。 高热和心律失常导致左心室衰竭,引起急性肺水肿,血氧 分压和pH降低,可溶性肌蛋白显著升高(肌酸激酶、乳 酸脱氢酶、肌红蛋白)。用另外一类肌松药丹曲林钠治疗, 症状好转,但肌肉疼痛和肿胀持续多日,出现了几个星期 的肌肉无力和麻痹。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一节 能量代谢
• 机体能量的来源与利用
– 可利用的能量形式
• ATP(直接供能物质)
• 磷酸肌酸
– 能量转换
• 糖(70%)
• 脂肪(30%)
• 蛋白质
– 能量的利用:热能+机械能
– 能量平衡:体质指数=体重/身高2 (18.5~22.9)
2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
• 测定原理 – 能量代谢率:机体在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量 – 能量守恒定律:氧化产生的能量=热能+机械功
20
小结
知识点73:机体能量的来源与利用 1、可利用的能量形式;2、能量转换;3、能量利用 知识点74:能量代谢的测定 1、测定原理;2、热价;3、氧热价;4、呼吸商(影响因素) 5、最简便测定方法 知识点75: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1、肌肉活动;2、精神活动 3、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概念;最显著的物质) 4、环境温度(最适温度) 知识点76:基础代谢 1、基础状态;2、正常范围;3、临床意义
10
二、机体的产热反应与散热反应
• 产热反应
– 产热器官
• 安静:内脏(肝)
• 活动:骨骼肌
– 产热形式
• 安静:基础代谢产热
• 寒冷环境:战栗产热;非战栗产热(褐色脂肪组织)
– 产热活动的调节
• 体液调节:甲状腺激素(长期);儿茶酚胺(快速)
• 神经调节:运动神经;交感神经
11
• 散热部位:皮肤 • 散热方式
21Biblioteka 小结知识点77:体温的正常值及生理性波动 1、体温的正常值;2、体温的生理性波动 知识点78:机体的产热反应 1、产热器官和方式;2、产热活动的调节 知识点79:机体的散热反应 1、散热部位:皮肤(皮肤血流量及其调节) 2、方式:辐射、传导、对流、发汗(部位、汗液、形式) 知识点80:体温调节 1、方式;2、温度感受器;3、调节中枢;4、体温调节过程
22
15
病例——运动性中暑
• 患者女性,18岁,在校大学新生。9月入学后进行军训时 发病,表现为发热和大汗,伴头晕、眼花、恶心、全身无 力。近一周夜晚睡眠和午休不佳,发病时环境温度35 ℃, 既往无慢性病史,入学体检时身体正常。立即将患者移至 阴凉处,用凉水擦浴,并迅速送往医院。入院后继续用凉 水擦浴,在头部、腋窝、腹股沟处放置冰袋,并用电扇吹 风,以迅速散热。静脉补充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和氯化 钾,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
13
• 皮肤血流量
散热反应的调节
– 皮肤血流量→皮肤温度→皮肤散热量
– 交感神经
• 影响蒸发散热的因素
– 环境温度、湿度
– 机体活动程度
14
病例——雷诺病
• 患者女性,32岁。因为双手暂时性的严重疼痛并伴有皮肤 颜色改变就诊,常在冬天因双手暴露于寒冷后发作。让病 人将手放入冷水盆中,手开始变白,并伴有手指疼痛,然 后手出现发绀,随后迅速的红肿抖动,渐渐地疼痛消失, 手恢复至正常颜色。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8
• 产热↔散热
一、体温
• 体壳体温
• 体核体温
– 温度最高:肝脏
– 平均值:体核部分的血液温度
– 直肠温度 36.9~37.9℃
– 口腔温度 36.7~37.7℃
– 腋窝温度 36.0~37.4℃
9
体温的生理性波动
• 日节律(昼夜节律) • 性别
– 女性 > 男性 – 女性:月经周期 • 年龄 • 运动
– 辐射散热 – 传导散热 – 对流散热 – 蒸发散热
散热反应
12
蒸发散热
• 不感蒸发(insensible perspiration) – 皮肤、呼吸道粘膜
• 发汗(sweating,可感蒸发) – 汗腺:大汗腺;小汗腺 – 汗液:水(99%),NaCl(大量出汗→高渗性脱水) – 反射中枢:下丘脑 – 神经支配:交感神经 • 乙酰胆碱 温热性发汗 • 去甲肾上腺素 精神性发汗
6
• 基础状态
四、基础代谢
– 静卧、无肌紧张,2 h以上无剧烈运动→排除肌肉活动
– 清醒、安静→排除精神活动
– 餐后12~14 h(清晨空腹)→排除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 室温20~25℃ →最适温度
• 基础代谢率
– (实测值-同性别同年龄段正常值)/同性别同年龄段正 常值*100%
– ±15%
– 临床应用:甲状腺功能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