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阳冈六年级下册教案
浙教义务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景阳冈

浙教义务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景阳冈一、教学目标1.了解《浙教义务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这本教材的内容和特点。
2.熟悉并掌握教材中关于景阳冈的相关知识和故事情节。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围绕教材中有关景阳冈的内容展开教学,具体内容包括:1.掌握景阳冈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著名事件。
2.阅读教材中的相关文章,并进行讲解和解读。
3.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4.进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5.开展写作活动,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写作。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景阳冈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熟悉景阳冈的相关故事情节。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较为复杂的文章内容。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景阳冈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相关故事。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的交流和碰撞。
•写作训练法:布置写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与热身(5分钟)•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图片等方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讲解景阳冈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10分钟)•讲解景阳冈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历史背景等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对景阳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步骤三:阅读教材中的相关文章(15分钟)•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景阳冈的相关文章,老师进行讲解和解读,重点解析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和语言特点。
步骤四:课堂讨论与交流(20分钟)•分组或全班讨论景阳冈的重要事件和相关故事,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步骤五:写作活动(20分钟)•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关于景阳冈的文章。
•学生完成写作后,互相交流并提出修改意见。
(语文A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景阳冈

17.景阳冈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朗读课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
2.体会武松豪放、倔犟、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
体会打虎场面的精彩。
3.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4.弄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弄清喝酒与打虎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体会武松豪放、倔犟、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
感受打虎场面的精彩。
教学难点体会武松的性格,弄清喝酒与打虎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武松打虎的录像、武松打虎的相关资料、《好汉歌》。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好汉歌》,说说你在哪里听到过这首歌?2.你对《水浒传》有多少了解?一百零八个好汉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3.打虎英雄是谁?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讲的就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事。
二、补充时代背景和作者《水浒传》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
《水浒传》是描写北宋末年山东农民起义的一部长篇小说,写了宋江等一百零八条好汉在封建统治者的残暴迫害下起义的故事。
武松绰号行者。
三、初读课文1.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学习生字词。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3.把不理解的词语提出来共同解决。
请勿自误:不要害了自己。
误,耽误,妨害。
印信:印章。
榜文:古代指文告,类似于现在的布告。
筛:斟。
筛酒,即斟酒、倒酒。
4.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再读课文1.布置思考题:(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武松打虎的?(2)根据这个顺序应该怎样给文章分段?(3)给文章列出小标题。
2.交流自学情况(略)。
五、作业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听写生字词。
2.课文按什么顺序写了一件什么事?二、学习“吃酒”部分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武松与店家的谈话中提到了哪两个事物?(酒和虎)2.自由默读课文思考:武松和店家对酒和虎各执什么观点?根据你的判断,谁的说法可靠?为什么?3.小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
【教育资料】六年级语文下教案《景阳冈》教案2

【教育资料】六年级语文下教案《景阳冈》教案2(一)教学目标1.体会武松豪爽性格及武松畅饮与打虎的关系,更好地体会武松的大无畏精神。
2.指导详细复述训练。
(二)教学过程1.品析字词。
(1)选择合适的词打,并说说理由。
①......就双手(拿抡)起哨棒,使尽(全身平生)气力,从半空中(劈打)下来。
②......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流迸)出鲜血来,一点儿也不能动弹最,只剩下口里(吸喘)气。
③......一步步(走挨)下冈来。
(2)比较,作者为什么选用第一句?①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
②大虫见掀他不着,大吼一声。
①那只大虫想要挣扎,被武松使尽气力按定,哪里肯放半点松!②那只大虫想要挣扎,被武松按定,不肯放半点松。
2.指导复述。
(1)读第4题,明确要求。
详细复述应注意哪几点:①围绕沉着机智、英勇无畏的人物品格讲。
②按打虎的5个阶段有顺序地讲。
③抓住2-4层详细讲,用自己的话。
(2)各自准备,同桌互说。
借助填表作业和打虎的两框灯片说话。
(3)指名复述,反馈评价。
3.重读深究。
(1)《景阳冈》主要写打虎,为什么花那么多力气写喝酒?(不豪饮早已过冈,没了故事;不豪饮肚中饥渴,遇虎无力;不醉酒不会恃强上门。
豪饮而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更显艺高人胆大。
)(2)作者歌颂武松,为什么要写他豪饮和任性?(是人不是神,真实可信,铺垫合理。
)(3)为什么打虎写得这么生动?(对比得当:饿虎--醉汉;一身冷汗--使尽气力只顾打。
打虎过程曲折。
)(4)今天学习武松有什么意义?4.布置作业。
(1)回家讲武松打虎的故事。
(2)任选一题作业:①给武松写100字的评语。
②短文:武松打虎的启示。
③画几张配有说明的《景阳冈》连环画。
小学语文《景阳冈》教案

小学语文《景阳冈》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学习生字词,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
1.3了解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故事背景,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过程与方法:2.1学会通过阅读理解,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故事大意。
2.2学会通过观察插图,发挥想象,描绘故事场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传承传统文化。
3.2感受勇敢、正义、善良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学习生字词,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
1.3了解《景阳冈》的故事背景,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
2.教学难点:2.1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
2.2感受古典文学的韵味,学会欣赏古典名著。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水浒传》及《景阳冈》的故事背景。
1.2学生分享自己对《水浒传》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
2.课文阅读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2教师领读课文,指导学生朗读技巧。
2.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3.生字词学习3.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2教师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进行讲解。
4.课文理解4.1学生讲述课文故事大意,提取关键信息。
4.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人物分析5.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武松的形象及性格特点。
6.描绘故事场景6.1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发挥想象,描绘故事场景。
6.2学生分享自己的描绘,教师点评。
7.课堂小结7.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8.作业布置8.1抄写生字词,熟读课文。
8.2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四、课后拓展1.学生阅读《水浒传》其他章节,了解更多故事。
2.学生搜集有关《景阳冈》的民间传说,进行分享。
3.学生尝试创作以《景阳冈》为背景的小故事,锻炼写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景阳冈》的故事内容,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
《景阳冈》教案优秀10篇

《景阳冈》教案优秀10篇《景阳冈》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1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梢棒、筛酒”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能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
3.了解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激发学生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和所表现出来的豪放倔强、机智勇敢的性格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播放《好汉歌》,由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曲导出名著《水浒传》。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一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节选自名著的文章。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2.师出示生字,指名读。
(重点指导“跄、蹿、抡、簌”的读音)3.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师重点指导。
梢棒:一种防身用的棍棒。
筛酒:斟酒。
这里指从壶里往杯子里或碗里倒。
踉踉跄跄:走路不稳,跌跌撞撞的样子。
吊睛白额大虫:文中指眼睛上翘,额头上有白色花纹的老虎。
4.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俺”字第十画是竖折钩,上边出头;“兼”第五画是长横,右边出头。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思考:(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2)完成课后填空题。
喝酒→()→()→()2.检查自学情况。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交流填空题。
喝酒→(上冈)→(打虎)→(下冈)(3)你认为哪一部分写得最精彩?四、学习“喝酒”部分1.默读第12自然段,思考并回答。
(1)作者在这部分详细描写了武松与店家的对话,他们主要在谈论什么?(谈酒、谈虎)(2)分角色读这一部分。
为什么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结果呢?(3)分析武松的性格特点。
(豪放、倔强、勇敢的性格)(4)讨论:这一部分与打虎有什么关系?起什么作用?(这一部分主要通过写武松与店家的对话,刻画了武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为下文徒手打虎作铺垫。
)2.小结学习方法,讨论归纳。
六年级语文下册《景阳冈》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景阳冈》教案六年级语文下册《景阳冈》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武松豪爽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教学过程-、揭示课题1.《景阳冈》出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你对《水浒传》有哪些了解?你明白《水浒传》中的哪些人物?2.《水浒传》中有个闻名的打虎英雄叫什么名字?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讲的确实是武松打虎的故事。
二、简介时代背景及作者《水浒传》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
《水浒传》是描写北宋末年山东农民起义的一部长篇小说,写了宋江等一百零八条好汉在封建统治者的残暴迫害下起义的故事。
本课写的是武松在一家酒店开怀畅饮后,趁酒性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三、检查预习1.指读课文,说说文章的要紧内容。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是按情况的进展顺序写的。
)2.理清脉络,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以及每部分内容相对应的段落。
(1一4)武松进酒店喝酒,不听劝说要过冈。
(喝酒)(5-6)武松上冈后的思想变化。
(上冈)(7-11)武松打虎的通过。
(打虎)(12)武松打虎后下冈。
(下冈)四、杰出段落学习你觉得写得最杰出的是哪部分?认真阅读,然后和大伙儿交流,谈谈自己的理由。
1.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
默读课文,摸索这部分能够分为几层?每一层确实是一个要点。
(猛虎显现、猛虎进攻、痛打猛虎)2.这一段表现了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从什么地点最能表达出来?(表现了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群的特点。
)3.小组讨论:这段是通过什么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这段是通过人物的行动表现武松的机智勇敢、英勇无畏、武艺超群的特点。
)4.朗读指导。
读时速度能够快些,读出虎的声势、气概以及武松的勇敢无畏。
五、学习第二段1.指读提问:第三段是文章的重点,具体写了武松打虎的通过,我们认真阅读过了,同时也体会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第二段与第三段有什么联系?省略掉能够吗?2.默读第二段,摸索这一段要紧写的是什么?(武松的心理活动。
六年级语文下册 景阳冈1教案 人教版

景阳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
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绘有武松打虎场景的挂图。
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重点理解武松打虎部分。
教学过程:一、听写词语抵御、推辞。
侮辱、拒绝、和氏壁、绝口不提(听写后,同座同学相互检查批改)二、启发谈话,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的《景阳冈》讲的是我国古代的故事。
课文是根据明代著名小说《水浒传》中的片段改写的。
(板书:景阳冈)提问:哪位同学能把《水浒传》向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景阳冈》讲的是谁的事?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1.提出自学要求:用比较快的速度把课文默读一遍,按照事情经过把课文分成四段。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请学生说说是怎样分段的,每段讲的是什么。
四、抓住重点,进一步理解课文1.各自朗读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部分,想象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
2.抓住重点语句,理解打虎的经过。
(1)原来大虫抓人,只有一扑、二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就泄了一半。
指导学生理解:“般”是什么意思,大虫抓人只有哪“三般”?为什么“三般”都抓不住武松?在学生理解语句意思的基础上,适当演示一下,以加深理解。
(2)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
指导学生理解:“就势”是什么意思?武松是“就”着什么“势”把大虫揪住的?五、说一说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
六、布置作业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死猛虎这一部分。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说说课文各段大意;分清事情前后果;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指名朗读,讲段意1.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2.指名说说每段的大意。
二、练习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全班讨论交流:1.“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的原因和结果。
《景阳冈》的优秀教案(通用5篇)

《景阳冈》的教案《景阳冈》的优秀教案(通用5篇)《景阳冈》的教案1【学习目标】1、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感受武松的人物形象。
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有激发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
【学习难点】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明确阅读要求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让我们再来读读节选自名著的文章。
(板书:20、景阳冈)1、你们了解《水浒传》吗?认识武松吗?知道的请举手,说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全班交流。
一起读文后的“资料袋”。
)2、指名读课文前的导语,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导语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
(小黑板出示)⑴认真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局部多读几遍。
⑵想一想,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⑶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通过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3、学习方法交流: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三个问题?⑴理清课文思路,了解段与段的联系。
⑵通过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感受人物的形象。
二、根据阅读要求,自读自悟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由于课文一些语句的意思或用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老师适当做一些提示。
如,“这酒真有气力”──这酒很有劲;“筛一碗酒”──倒一碗酒;“吃酒”──喝酒;“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武松只顾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乱踢。
2、老师巡视,指导同学养成一边读书一边考虑批注的好习惯。
3、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三、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1、学习汇报: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武松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找出相关段落。
(课文的8~13自然段写“武松打虎”,除此之外,1~4自然段主要写武松在酒店喝酒,5~7自然段写武松上景阳冈。
)2、抽查四人小组读“武松打虎”段落。
3、在描写“武松打虎”的段落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读后有什么感受?⑴引导同学抓住武松打老虎的几个回合里,描写双方动作的词句进行比较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阳冈六年级下册教案Teaching plan of Jingyanggang grade 6 (Volume 2)
编订:JinTai College
景阳冈六年级下册教案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
二、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写有“思考,练习”2的小黑板及绘有武松打虎场景的挂图。
四、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重点理解武松打虎部分。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抵御、推辞。
侮辱、拒绝、和氏壁、绝口不提
(听写后,同座同学相互检查批改)
二、启发谈话,导人新课
前面学过的两篇课文,讲的都是我国古代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学的“景阳冈”讲的也是我国古代的故事。
课文是根据明代著名小说《水浒传》中的片段改写的。
(板书:景阳冈)提问:哪位同学能把《水浒传》向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景阳冈》讲的是谁的事?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
1·提出自学要求::用比较快的速度把课文默读一遍,按照事情经过把课文分成四段,再做“思考·练习”1的填空题。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1)请学生说说是怎样分段的,每段讲的是什么。
(2)请学生说说是怎样填写“思考·练习”1的。
四、抓住重点,进一步理解课文
1.各自朗读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部分,想象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
2.抓住重点语句,理解打虎的经过。
(1)、原来大虫抓人,只有一扑、二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就泄了一半。
指导学生理解:‘般’是什么意思,大虫抓人只有哪“三般”?为什么“三般”都抓不住武松?
在学生理解语句意思的基础上,(适当演示一下,以加深理解。
)
(2)、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
指导学生理解:“就势”是什么意思?武松是“就”着什么“势”把大虫揪住的?
五、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
六、布置作业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死猛虎这一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说说课文各段大意;分清事情前后果;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二、指名说说每段的大意
三、练习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1.挂出写有“思考·练习2”的小黑板。
2.同座互相讨论题目中列出的事情的.前因后果。
3.全班讨论交流。
(1)“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的原因和结果。
(原因:“三碗不过冈”。
)
(2)武松不听劝告上景阳冈的原因和结果。
(原因:“这条景阳冈少也走过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
大虫!” ——不相信有大虫。
“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
”——不怕老虎。
结果:打死了猛虎。
)
(3)、武松提不动那只被他打死的老虎、的原因和结果。
(原因:原来武松使尽了力气,手脚都酥软了。
“——
打虎时用尽了力气。
结果:“先下冈去,明早再来理会。
”)
四、指导有感情朗读
1.挂出绘有武松打虎情景的挂图,说说这一部分该怎样读。
(要读出老虎的凶猛和垂死挣扎,读出武松的勇敢、机智、沉着,节奏稍快些,反映当时的紧张气氛。
)
2.学生自己练习。
3.鼓励学生当众朗读,对读得好的进行表扬。
五、布置作业
预习读写例话《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板书:
一、进店(详)喝酒谈虎——神态
二、上冈(略)心理活动
老虎扑掀剪性格
三、过冈(详)武松闪闪闪豪放
劈跳掀无畏
按踢打
四、下冈(略)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