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与艺术:十月革命和俄国现代艺术

革命与艺术:十月革命和俄国现代艺术
革命与艺术:十月革命和俄国现代艺术

革命与艺术:十月革命和俄国现代艺术革命往往伴随着社会各方面(包括艺术和文化)的大变革。俄国在欧洲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传承于西欧,却又独立于西欧,而就像大革命在法国终结了古典主义、带来了浪漫主义一样,十月革命在俄国也深刻地影响了艺术和文化。探究这一过程,不仅利于我们了解现代艺术,也利于我们理解当代现实。

目录

革命与艺术:十月革命和俄国现代艺术 (1)

早期俄国艺术 (2)

彼得大帝时代 (2)

叶卡捷琳娜大帝时代 (2)

成熟时代 (2)

革命前后 (2)

康定斯基 (3)

马列维奇 (3)

夏加尔 (3)

其他 (4)

尾声 (4)

列宁时代 (4)

斯大林时代 (4)

早期俄国艺术

俄罗斯艺术上承拜占庭,拥有浓重的基督教风格,自有特色,但和西欧中世纪作品一样,体裁比较单一。

彼得大帝时代

到彼得一世时代(ПётрАлексеевич Романов,1672年6月9日-1725年2月8日),俄罗斯方开始向西欧取经,派大批各业人员到西欧学习,比如到荷兰、意大利,其中就培养了不少早期画家。

叶卡捷琳娜大帝时代

俄罗斯和法国有极深的渊源。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ЕкатеринаII Алексеевна,1729年4月21日-1796年11月6日)仰慕法国文化。她的家庭女教师是法国移民,让她阅读了很多法国作家的作品,如拉辛(Jean Racine)、莫里哀(Molière)、高乃依(Pierre Corneille)、拉〃封丹(Jean de la Fontaine)。后来叶卡捷琳娜又与伏尔泰(Voltaire)、狄德罗(Denis Diderot)等法国思想家交往密切。在她的影响下,法语成为当时俄国上流社会的通用语言,法兰西艺术风行宫廷。

在她执政时期,俄国建立了皇家美术学院,聘请法国人教授西欧古典绘画,主讲古典主义的肖像画,为十九世纪俄罗斯绘画的繁荣定下了坚实的基础。实际上,当时俄国自身并没有很成熟的文艺体系,特别是俄语并没有规范,被认为是没有文化的下等人用的语言。

成熟时代

此后法国爆发大革命,而后又有拿破仑执政,横扫欧洲,侵入俄国,在俄国激起了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在拿破仑败去之后,俄国人并没有仇视法国文化,反而更加重视仰慕。而且,法国的革命、民主等新生的思想,开始在俄国迅速传播,俄国思想界空前活跃,酝酿着各方面的成就爆发。

直到叶卡捷琳娜死后多年,才由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规范了俄语。而此时具有俄国特色的艺术也开始崭露头角,萌生了大批民族绘画大师,如萨符拉索夫(АлексейКондратьевич Саврасов)、克拉姆斯柯依(ИванНиколаевич Крамской)、列宾(ИльяЕфимович Репин)、苏里柯夫(ВасилийИванович Суриков)、列维坦(ИсаакИльич Левитан)。

革命前后

十九、二十世纪之交,在法国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基础上,诞生了现代

主义的雏形。新潮画家提倡与传统文艺分道扬镳,要摆脱对文学、历史的依赖,实现艺术语言自身的独立价值,不做自然的仆从,为艺术而艺术。

俄国的艺术史学家曾自豪地说,研究印象派、野兽派和立体派不到俄国来,将是不全面的。二十世纪初期,以巴黎为中心的现代艺术浪潮不仅波及到俄国,而且引起了强烈反响,产生了一大批“弄潮儿”,如康定斯基、马列维奇、夏加尔、塔特林、罗德琴科。(奚静之, 俄罗斯美术十六讲, 2005)

康定斯基

瓦西里〃康定斯基(ВасилийКандинский,1866年12月16日-1944年12月13日)出生在莫斯科。三十岁的时候,为了学画来到德国慕尼黑。1911年,康定斯基组建了自己的“青骑士派”。1914年,因一战爆发,回到俄国。1919年协助建立莫斯科博物馆。1920年,他被任命为莫斯科大学教授,政府还发起了他的个人作品展。其时现代艺术探索风气尚可,康定斯基积极组织各行人士共同参与探索。但最终于1921年被迫签署宣言,拒绝“抽象创作”。

康定斯基善于用抽象的线和颜色、形状的动、力、韵律和节奏感来表达作品的情绪。后来受到构成主义的影响,又引入了抽象的集合体,还把抒情和几何的抽象组合,赋予几何结构光和颜色,同时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康定斯基把他思想中神秘的内核归于俄罗斯的某样东西。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早期绘画,是基于他对从前感兴趣的俄国民间神话故事的怀旧。

1921年,因在俄国不得志,受到德国包豪斯学院邀请而离开俄国。1933年定居巴黎。1944年逝世。

马列维奇

马列维奇1878年2月11日生于基辅,在莫斯科绘画雕刻建筑学院念书。

早期信仰立体主义。在1913年,转向一种拼凑式、半拼贴画式的风格。具体的形象排列不符合逻辑,完全按照作家的自主意愿存在,完全没有互相的联系,最终形成了至上主义。它彻底抛弃了绘画的描述性,构图奔放而自由,而由于马列维奇的草根背景,又有一种独特的农家和原始注意的简单纯净。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还传播到了德国,影响了包豪斯学院的风格。

十月革命后他参加左翼美术家联盟,和一些现代艺术流派的成员欢聚一堂。1919-1921年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教学,宣扬抽象艺术。但好景不长。1926年,写了一本《抽象世界》,被批判为不符合革命苏联的现实要求。1935年,他在贫困和默默无闻中死去。

夏加尔

1887年,夏加尔出生在俄罗斯帝国西部边境的维捷布斯克(Витебск,今属白俄罗斯)。早年他在公立学校学习了绘画的基本知识,然后在当地写实派画家的工作室当学徒。1907年来到圣彼得堡。1910年来到巴黎。受到在巴黎各博物馆和画廊随处可见的时新的后印象派、野兽派的英西哪个,他画风大变。

在巴黎的四年时间是夏加尔的颠峰时期,期间创作了一系列作品,呈现出梦幻和象征的

色彩和手法,体现出“超现实”的风格。主要取材于犹太人生活和家乡的民间传说。他偏爱五光十色的梦境,善于将诗情的幻想融进作品,绘画倒错却天真的空间。

1914年,因战争而回到俄国入伍。1915年在莫斯科举办了画展。

起初,夏加尔热烈拥护十月革命,还出人了地区人民艺术委员,着手做一些实事,创建美术学院和博物馆。但是他的前卫艺术不可避免地在美学上和革命领导者产生分歧。冲突日渐紧张后,夏加尔辞职回到莫斯科,做一些戏剧工作。

到1922年,他最终还是离开了俄罗斯,先在柏林中转,而后于1923年定居巴黎。1941年,为了躲避二战,他又赖到美国,最终于1948年回到法国,1985年3月28日在法国去世。目睹了半个多世纪依赖在俄国发生的事件,他思绪万千地说道:“即使来到巴黎,我的鞋上仍沾着俄罗斯的泥土;在迢迢千里外的异乡,从我意识里伸出的那只脚使我仍然站在滋养过我的土地上,我不能也无法把俄罗斯的泥土从我的鞋上掸掉。”

其他

二月革命前期,本土文化协会和前卫(Avant-garde)艺术家们组建起一个叫Пролеткульт的实验性苏维埃艺术机构,希望从落后农业国转变成工业国的进程中获得灵感,建立起与现存艺术形式大不相同的、全新的革命无产阶级艺术。1920年的颠峰时期,这个机构聚集了584000命成员(84000名活跃成员)和300个左右的俱乐部和工作室。

机构虽然受到苏俄人民教育委员会(Наркомпрос)的赞助,但还是保持了相当的独立性,并且常与党和政府官员发生冲突。列宁认为,这个组织终会成为小资产阶级和反对派的温床。他没有停止资助,不过是为了教化无产阶级,而不是助长前卫的艺术试验。

尾声

列宁时代

列宁本人在艺术方面很传统,不接受新的主义,如未来主义、表现主义,但他没有刻意阻止它们传播。尽管列宁掌控了艺术系统,但是只要不是刻意敌视的作品,政府就能容忍。

在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时代,艺术家依然有很多自由,但其中很多出于个人政治偏好或者是处于审美分歧,最终还是离开了俄罗斯。

斯大林时代

列宁去世后,斯大林上台执政,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高压政策,对文艺作品的内容进行了严格限定,凡不是歌颂新政府和政策的,全部加以批判和出发。在绘画方面,斯大林不理解这些抽象的新绘画,认为它们是疯子的玩艺。在政府的打压下,苏联的现代主义艺术就此沉默了下去。

然而这种政策自有适应它的作品,这些作品也是前所唯有的、全新的东西,或可称为另一种独特的“现代艺术”。这也是值得思考的。

俄国十月革命及其影响

俄国十月革命及其影响 蒋振辉(5100209051) 朱学刚(5100209053) 十月革命是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又称布尔什维克革命,是俄国1917年革命中第二个、也是最后的重要阶段。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由此,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宣告诞生。这次革命导致了1918年至1920年的俄国内战和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的成立。因为革命发生在俄历(儒略历)10月,故称为“十月革命”。下面,我们将从“十月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来给大家作介绍。 一、十月革命的背景及过程 因为十月革命的背景与其经过紧密相连,因此我们在这没有将两者分开,而是合在一起给大家介绍 十月革命大概可以分为七个阶段: (1)二月革命与两个政权并立 (2)四月提纲 (3)七月流血周 (4)平定科尔尼洛夫叛乱 (5)准备武装起义 (6)高潮: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7) 第二次全俄工兵苏维埃代表大会 下面,我将从这七个方面详细地为大家介绍十月革命的情况。 (1)二月革命与两个政权并立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17年2月,俄国爆发了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彼得格勒的工人因为长期的战争、饥馑而走上街头,派去镇压的军队当场哗变。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沙皇尼古拉二世失去了对军队和国家的控制。沙皇被迫退位。在彼得格勒成立了一个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在二月革命中,工人、士兵是反对沙皇的主力军,资产阶级没有领导这场革命。在革命成功后,工人和士兵组织了自己的领导机构:苏维埃。资产阶级在苏维埃中没有任何权力。武装也掌握在工人和士兵苏维埃的手中。苏维埃掌握了实际的权力,却还有一个临时政府凌架在他们之上。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 苏维埃成员中,孟什维克占了大多数。布尔什维克则由于在战争中遭受镇压,但是当时,布尔什维克大多数领导人还在监狱和被流放,列宁此时在瑞士、斯大林还在流放地。广大工农群众缺乏政治经验,致使苏维埃的领导权被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窃取,他们支持资产阶级建立了临时政府。在士兵(主要由农民构成)选举出的苏维埃中,社会革命党人(一个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则占了大多数,因为社会革命党人在农民中的传统威信较高。这些孟什维克都是二次革命论者。他们认为俄国还处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还需要同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合作,进行土地改革和民主改革。因而他们拥护临时政府。社会革命党人来自小资产阶级的上层,他们倾向追随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布尔什维克在列宁回

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

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 十月革命简单的说就是爆发于俄历十月由布尔什维克党所领导的武装起义。具体的可以说是俄国1917前后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斗争革命。对于十月革命的特点有以下的认识。 首先:就是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可以说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是一次革命的两个阶段。一个发生在二月,一个发生在十月。二月革命是推翻沙皇封建专制统治的一场民主革命,由于后来是资产阶级建立临时政府,可以说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二月革命可以说是一场偶然的事件,由于群众上街游行所引发的武装起义,起义过程中成立许多的苏维埃,有工人代表、士兵代表、农民代表等。这就造成了二月革命一个突出的特点,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即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是大资产阶级与大地主结合的产物,同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相比,他有着完整的政府机构,因而是主要政权。同时好得到工兵代表苏维埃的支持。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从刚产生起就以革命政权机关的身份发布命令管理国家事务。它得到掌握武装力量的工人和士兵的支持。十月革命是由布尔什维克党所领导的反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统治的武装起义,是一场社会主义革命。这也是俄国革命的定型阶段。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是一场大革命下的两个不同性质的革命即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它们两者之间相距几个月,说明十月革命所存在的一个特点: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时间很短。但当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其次:就是十月革命的发生其存在着偶然因素,造成了俄国革命中的偶然性与必然的性相结合的。这些造成了后面社会发展的失调。偶然性,就是二月革命爆发的偶然,时间上的。虽说在这场革命中布尔什维克党做出了一些宣传,但其并没有领导这场革命,是人民群众的的自觉作用的。在很多方面都存在这必然性。俄国发生革命是必然的,发生十月革命也是必然的,当时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已经掌握了权力,但是其进行着与沙皇一样的事件就是进行,帝国主义

九年级历史俄国十月革命练习含答案

九年级历史俄国十月革命练习含答案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1.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的成果是() A.击退了帝国主义武装干涉B.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D.平定了国内反革命叛乱 2.俄国二月革命后,出现了同时并存的两个政权是() ①沙皇政府②临时政府③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④人民委员会⑤苏联A.①②B.③④C.①⑤D.②③ 3.俄国十月革命发生在()A.1917年10月B.1917年11月C.1918年10月D.1918年11月 4.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是()A.中国革命B.巴黎公社C.俄国十月革命D.二月革命 5.彼得格勒起义的总指挥部设在()A.克里姆林宫B.冬宫C.斯莫尔尼宫D.“阿芙乐尔”号舰 6.苏维埃政府没收地主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是通过() A.《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B.《土地法令》C.《土地法大纲》D.《宅地法》 7.苏维埃政权最终得到巩固是在()A.1920年B.1922年C.1919年D.1918年 8.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的首都迁到了()A.彼得格勒B.莫斯科C.彼得堡D.柏林 9.俄国十月革命与二月革命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A.布尔什维克党在斗争中起了领导作用B.目的在于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C.工人阶级领导建立了全国性苏维埃政权D.经历了和平到暴力的斗争过程 10.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主观原因是() A.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B.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落后于西欧C.国内各种矛盾尖锐D.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11.十月革命就其斗争形式而言,其基本特征是() A.暴力基础上的和平夺权B.暴力夺权C.从农村到城市夺取政权D.和平夺权12.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1919年的苏俄的是()①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②农民到集市上卖余粮③周末上班工资翻倍④在前线继续和德军作战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3.下列对俄国十月革命评价不正确的是()A.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一次社会革命 B.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C.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D.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14.年11月,领导的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当选为主席。 15.俄国十月革命,在的领导下,苏维埃俄国同、议和,

十月革命试题及答案

十月革命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流行语反映着时代思潮和热点。如果置身于l917年底的俄国,你将感受到的流行语是() A. “苏联新宪法” B. “农业集体化” C. “新经济政策” D. “十月革命” 2. 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 ) A.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B. 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实践 C. 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 标志着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为科学 3. “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与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有关的战争是() A. 美苏冷战 B. 第一次世界大战 C. 拿破仑对外战争 D. 第二次世界大战 4. 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在俄国统治的是( ) A. 十月革命 B. 二月革命 C. 保卫苏维埃的斗争 D. 第一次世界大战 5. 俄国十月革命与以往革命的首要不同点是 A. 是推翻了旧的统治阶级的社会革命 B. 是第一次获得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 C. 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革命 D. 建立新的政治制度的革命 6. 通过抓关键词了解和掌握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与“列宁”“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冬宫”三个关键词都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二月革命 B.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C. 苏联成立 D. 五月流血周 7. 1917年,俄历2月23日是“国际三八妇女节”,首都彼得格勒受失业和饥饿威胁的工人与市民举行了大规模的集会和示威活动,提出了“打倒战争”“反对饥饿”等口号。这一天参加罢工的工人超过了12万人。随后罢工和示威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材料表明当时俄国政府首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应是() A. 取得争霸战争胜利 B. 实现和平,发展经济 C. 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D. 巩固政权,建成社会主义 8. 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的重大事件是() A. 斯大林模式 B. 罗斯福新政 C. 俄国十月革故命 D. 日本明治维新 二、读图说史题 9. 观察下图,完成问题:

俄国十月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学习目的】 1.知识与能力:掌握俄国二月革命和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出现;十月革命的基本史实,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了解苏维埃政府的革命措施;国内外敌人向苏维埃政权的进攻及其被粉碎的事实。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3.引导学生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认识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如何理解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课前延伸】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学生完成后,互批互改)。 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 2.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形成哪两大军事集团?分别有哪几个国家组成? 3.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称为“火药桶”的是哪儿?导火线?开始的标志? 4.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标志? 导入:战争给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战争引起了俄国十月革命,而十月革命的爆发也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战争。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下册第一课《俄国十月革命》。 【课内探究】: 一、自主学习(我的课堂,我的舞台) 1、阅读教材P2内容,概括出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对比两个政权) 教师点拔: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等。这些原因都与十月革命爆发有关。 2、在教材上标出俄国十月革命的开始时间、地点、领导人、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3、分条记住苏维埃政府巩固政权所采取的措施。 政治上: ------------------------------------------------------------------------------------------ 经济上:① ---------------------------------------------------------------------------------------- ② ---------------------------------------------------------------------------------------- 外交上: ------------------------------------------------------------------------------------------- 军事上:

最经典总结-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考纲展示 考情解读 1.俄国十月革命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3.“斯大林模式” 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综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高考对本讲内容知识的考查年年都有。 1.从考查的内容来看,以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及赫鲁晓夫改革为主。 2.从考查的题型来看,以选择题为主,试题的切入角度比较新颖,材料型主观题也都有涉及。 3.从命题角度看,传统的命题方式与“新材料、新情景”方式并存,试题的切入角度将会更加新颖。 考点一俄国十月革命 Z 主干梳理hu gan shu li 关键词:薄弱环节、“一战”、二月革命、《四月提纲》、“七月流血”事件、十月革命 1.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条件 ①主观:无产阶级革命性较强;无产阶级__政党__成熟;贫苦民众成为革命同盟军。 ②客观:俄国具备__帝国主义__基本特征;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__一战__”激化了社会矛盾。 (2)经过 ①二月革命:1917年3月爆发,推翻__沙皇专制__统治,出现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__临时政府__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②《__四月提纲__》:提出了从__资产阶级民主革命__转变为__社会主义革命__的任务;争取以__和平__方式取得政权。 ③“七月流血”事件: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 ④十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__彼得格勒__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__苏维埃__政权。 (3)结果 ①颁布《__和平法令__》和《土地法令》,宣布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将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②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4)历史意义 ①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__社会主义__革命,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②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__殖民地半殖民地__人民的解放斗争。 ③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规律:十月革命的四个特点 ①革命理论: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②革命道路:开创了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 ③革命历程: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形成了两个不同阶段性质的革命。 ④革命方式: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形式夺取政权。 认识:从十月革命的全过程和苏俄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历程可以看出,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而是在传导型现代化以资本主义模式难以顺利进行的情况下发生的,是要以社会主义模式去清除资本主义模式下没有清除的俄国现代化发展的阻碍。 〔跟踪训练〕 1.(2018·武邑中学一模)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7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以上论断(C) A.明确指出暴力夺权已经成熟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 C.指明了俄国革命方向和途径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 【解析】《四月提纲》提出当前俄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过渡,为俄国革命指明了方向,C项正确;A项是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之前;材料只是列宁的思想,B项错误;和平夺权不符合材料主旨,D项错误。 2.(2018·广东二模)《全球通史》载:“1917年3月至11月是临时政府和苏维埃之间为权力而斗争的时期。在这场斗争中,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临时政府处于极

九年级历史第一课俄国十月革命教案示例一

九年级历史第一课俄国十月革命教案示例一 一、课程标准: 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二、知识结构: 1、历史条件 客观:经济基础——具备了帝国主义的特征,生产社会化提高 政治形势——是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 一战加剧了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 主观: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革命性、战斗性强 领导条件——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同盟军——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支持革命 2、二月革命 时间:1917年3月 结果:推翻沙皇统治,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革命准备 方针:《四月提纲》提出两种不同性质革命的过渡 策略:先提出和平夺权,后组织武装起义 准备:党中央会议决定武装起义 4、十月革命 起义: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 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结果:推翻临时政府,建立工农苏维埃政府 措施:对内——宣布平等,废除特权,收归国有,没收土地 对外——签订和约,退出一战 5、巩固政权 背景:国内——地主资产阶级的叛乱; 国外——协约国的武装干涉 措施:军事——征兵制、组建红军,击溃白军; 用心爱心专心121号编辑 1

经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全部国有;余粮征集;取消商贸;强制劳动 6、历史意义 国际:成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 鼓舞推动国际共运和民解运动;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国内: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过程: 导入: 1、故事《一个诚实的孩子》导入列宁,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进入新课学习。 2、回忆一战内容,设问“对于一战的结束,俄国起了什么作用?” 3、考考你“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怎么建立的?” 一、新时代的曙光 (本课的重点是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世界现代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而俄国十月革命是这一探索的开始。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开端。因此,只有讲清楚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爆发的历史背景,才能从宏观上把握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说一说:二月革命的时间、参加者、结果和性质。 议一议:二月革命后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指导学生分析俄国二月革命后政局的复杂性、特殊性和暂时性。认识工农群众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主要领导人身居国外,影响了党对群众的组织教育工作。) 线索梳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历史背景、经过、发展、结果。 (学生展示收集的有关资料,结合课本思考;使学生认识到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开端。这场起义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领袖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革命取得胜利的必然性。) 动动手:让学生动手设计表格,将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进行纵向对比。 (从时间、革命任务、性质、结果几个方面对比,增强知识的系统性。) 历史小沙龙:归纳苏维埃政府采取的措施。再与临时政府的措施进行比较。 (说明两个政权的不同性质及其所产生的不同后果。) 故事会: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通过故事,让学生了解三年国内战争极其艰苦,胜利来之不易。) 二、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议一议: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师要强调革命的首创性;再帮助和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有关中国五四运动的爆发、中 用心爱心专心121号编辑 2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原因和条件测试题新人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原因)和条件 1.背景: 俄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民带来沉重的苦难,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形成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着主要权力,继续参加一线,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 2.条件: 俄国无产阶级力量发展强大; 有一个成熟的以列宁为核心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帝国主义国家都忙于一战,为十月革命爆发创造了有利的国内外形势; 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例题1“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与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有关的战争是() A.美苏冷战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拿破仑对外战争 D.第二次世界大战 答案:B 解析:俄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民带来沉重的苦难,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帝国主义国家都忙于一战,为十月革命爆发创造了有利的国内外形势,答案B。 例题2下列关于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临时政府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B.临时政府镇压国内人民反战运动 C.列宁回到彼得格勒为革命指明了方向 D.沙皇政府的残余力量进行叛乱 答案:D 解析: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建立起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D项不是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答案D。

1.下列不属于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原因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反动政策 C.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D.外国的武装干涉 2.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时,最有利的国际因素是() A.第二国际的领导 B.民族解放运动的广泛兴起 C.旧的国际关系格局的破坏 D.帝国主义各国的大规模厮杀 3.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掌权后准备实施的措施大部分来自巴黎公社的经验”。巴黎公社与十月革命爆发的相似背景是() A.都因为国际战争而引发 B.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条件都已经成熟 C.均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D.都发生在资本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 4.十月革命爆发的客观历史条件是()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②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③俄国在当时已具有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④无产阶级的组织性、革命性和战斗性很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历史俄国十月革命知识总结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历史俄国十月革命知识总结 篇一:人民版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知识梳理 第三节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一、十月革命的条件 1、客观条件(1)、俄国是一个帝国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有一定的发展——具备革命发展的物质基础。 (2)、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保留大量封建残余,阻碍社会进步,在西方列强中处于落后地位。 (3)俄国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国内矛盾尖锐。 (4)一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为战争创造了机会。可见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2、主观条件(1)、俄国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工人运动日益高涨。 (2)、有列宁领导下的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 (3)、有成熟的革命理论——列宁主义和伟大的导师。(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二、十月革命胜利进程

11)二月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结果:形成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其中临时政府是主要政权。 2“目前俄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觉悟性和组织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阶层手中。”“??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的战争是掠夺性帝国主义战争,只有社会主义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出自《四 月提纲》;是列宁于1917年4月在二月革命后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情况下所作的报告。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第一阶段指实现资产阶级革命;第二阶段指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口号:“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为布尔什维克党规定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指明了革命发展的前途。 3能 \41)领导起义机构:军事革命委员会(2)概况:彼德格勒武装起义(简要介绍起义过程:列宁指挥起义、工兵攻打冬宫、阿芙乐尔号巡洋舰)(3)结果:建立新政权: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①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全国政权转归苏维埃政府②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③、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世

初中历史俄国十月革命教案

初中历史俄国十月革命教案 《俄国十月革命》是鲁教版八下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的第1课。它紧紧围绕“十月革命”展开,主要讲述在一战的过程中,19世纪社会主义在俄国由理想变成了现实。它向前承接了巴黎公社后马克思主义的又一次伟大实践,对后来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俄国十月革命是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的开始,也对20世纪世界格局产生重要影响,是世界现代史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本课占有重要地位。下面是大家准备以下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初中历史俄国十月革命教案一 课标解读: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XX年版)要求学生“通过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理解列 宁领导的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重要历史意义”。

我认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过程”要求学生能简述就行,不要求掌握;“理解”则要求学生必须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所以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重要历史意义则是教学的重点。 三、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在下学期已掌握了比较归纳等学习方法,也养成了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大部分 学生有一定的分析归纳能力,他们的形象思维比较发达。这次执教所用的是八年三班的学生,他们学风良好,历史素养好,思维活跃。所以知识大多以问题串呈现,让学生自我解答,只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这样有难度的安排小组讨论。 四、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自己对课标的解读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1、通过模块一“俄国人民之苦”的探究,使学生了解俄国二月革命发生的原因。 2、通过模块二“俄国人民之怒”,掌握二月革命的目的、结果、性质。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俄国二月革命的背景、性质及影响)测

俄国二月革命的背景、性质及影响 背景:俄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民带来沉重的苦难,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影响:1917年3月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形成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临时政府掌握着主要权力。 易错微析 1917年3月是俄历二月,故称这一时间爆发的革命为“二月革命。” 例题1俄国二月革命的性质是() A.无产阶级革命 B.资产阶级革命 C.社会主义革命 D.民族解放运动 答案:B 解析:俄国二月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革命,答案B。 例题2俄国1917年爆发的二月革命,其直接目标是() 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反对参加世界大战 D.推翻临时政府 答案:A 解析:二月革命的直接目标是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答案A。 1.1917年3月(俄历2月)俄国发生了“二月革命”,导致这一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俄国农奴制危机

B.克里木战争激化了国内矛盾 C.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灾难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镇压工人起义 2.下列关于俄国1917年二月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B.二月革命造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 C.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二月革命是一场社会主义革命 3.1917年,俄历2月23日是“国际三八妇女节”,首都彼得格勒受失业和饥饿威胁的工人与市民举行了大规模的集会和示威活动,提出了“打倒战争”“反对饥饿”等口号。这一天参加罢工的工人超过了12万人。随后罢工和示威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材料表明当时俄国政府首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应是() A.取得争霸战争胜利 B.实现和平,发展经济 C.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D.巩固政权,建成社会主义 4.列宁指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现在政权已由沙皇贵族阶级转到资产阶级手里,因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完成。??布尔什维克党的任务是“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这里所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指的是() A.二月革命 B.十月革命 C.三年国内战争 D.八一九事件 5.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其中掌握俄国主要权力的是() A.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工兵代表苏维埃 C.布尔什维克党 D.人民委员会

俄国十月革命

第一课俄国十月革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二月革命,掌握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及历史 意义等基本史实。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1861年农奴制改革和“一战“中俄国的战况来导入,围绕”十月革命为什么会发生“、在十月革命胜利后又发生了什么等问题进行思考。开展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找解决问题 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十月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及对俄国和世界的影响, 了解列宁在十月革命过程的突出贡献,认识领袖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 本课主题是“俄国十月革命“。教材通过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两个子母体 现本主体。二月革命一目介绍了两个政权并存的情况,十月革命一目介绍了彼 得格勒武装起义的主要过程及其胜利后苏维埃政府采取的措施。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 国际社会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本课是九年级 下册的第一课,是整册教材的开篇之课,地位十分重要。 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为九年级学生,学习历史已经有两年半了,初步掌握了一 些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学生对于彼得格勒起义不是十分了解。因此通过教师 讲解的方式和利用生动形象的媒体教材来感知历史的方法,学生基本能够掌握 十月革命具体史实。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比较,学生基本 能够掌握俄国政权的过渡。

教学重点 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突破方法:利用多媒体和教师以故事的方式来突破这一教学重点内容,同 时来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教学难点 对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理解 突破方法:对于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理解采用分析法 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通过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创设历史情境,重温事件经过 感受历史; 2、材料教学法:教学中针对每一目的相关问题适当地选取材料,引导学 生阅读和分析材料,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3、对比分析法:对于本课中一些难于理解的内容,可以在学习讨论的基 础上采用教师对比分析的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4、影像辅助法:可以向学生展示十月革命的图片,增强直观教学的效果,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本课内容; 5、问题教学法:提出与本课相关的问题,环环相扣,调动思维,温故知 新,探究新知。 课型:新授课 教师教学材料准备 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相关影像材料与图片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历史影响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历史影响 摘要:苏联的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希望、思想、马克思主义和一个友好的苏联,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传播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危难中的中国指明了民族解放的道路。 关键词: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无产阶级 引言:俄历1917年10月25日,列宁领导赤卫队等大批武装人员对冬宫发起包围,并于次日凌晨占领冬宫,苏联十月革命正式爆发。这对当时正处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国来说无疑有巨大的指引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影响了中国革命的轨迹,为中国社会主义力量的兴起埋下了伏笔。 一、带来希望 苏联十月革命对当时正在探索民族复兴道路的旧中国来说就像一剂强心剂,让中国人民看到了找到民族出路的希望。 (1)给知识分子带来希望 自从1840年英国人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后,各路仁人志士便踏上了民族救亡之路,他们该往何处走———自然是向高速发展的西方看齐,知识分子纷纷留学西方,西方各种文化、科技迅速流入中国,在此期间也出现了多元化的价值标准和多种救国方案,这些知识分子大致了、可以分为三个群体——以胡适为代表的全盘西化派:他们似乎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深的憎恶,要求全盘接收西方文化,企图让中国传统洗牌。以梁启超为代表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派:他们试图在吸纳西方文化的同时复兴儒学、重建传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学用结合”派,将文化重建和社会改造进行结合,不仅仅停留在理论或者书本上,让思想启蒙运动在广大工农群众中扩散开来。当知识分子正激烈地争论中国该走何种改革道路时,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一次重大危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这让这些改革的先驱不得不转而思考西方文化的正确性,他们看到了一战的残酷,看到了欧洲人民的疑惑,恐惧,对未来生活的迷茫,资本主义的弊端也在世界面前暴露无遗,西方文明出现了危机,这使改革者们重新思考中国革命的出路,如此先进的西方文明、叩开中国大门的西方文明都出现了如此重大的危机,中国还能往哪儿走?这个问题一直在改革者的心底回荡,他们陷入了深深的迷茫……就在此时,苏联的一声炮响传到了改革者的耳畔,以工人、农民为代表的底层人士站到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课俄国十月革命学案新人教版

俄国十月革命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俄国十月革命选自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是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俄国十月革命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再次走向高潮的开端.因此,本课占有重要地位,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表明社会主义成为历史发展的方向,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知识梳理】 一.二月革命 1、时间:1917年3月 2、任务:推翻沙皇统治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结果:推翻了沙皇统治,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5、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主要权力)、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二.十月革命 1、原因: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②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 ③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 ④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便于组织和发动。 2、时间与领导人:1917年11月 3、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4、任务: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5、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6、特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7、结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8、历史意义: (1)性质: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影响: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斗争。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重点、难点讲解】 一、教学重点: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知识链接: 1、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 (1)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3)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 (4)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等。 2.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俄国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教师点拨: 1.二月革命虽然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但是由于当时工农群众缺乏斗争经验,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主要领导人身居国外,所以真正掌权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然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却没有实现俄国人民迫切要求获得和平、面包和土地的愿望。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不顾放弃瓜分战利品的机会,不顾人民的要求,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企图借助战争来消灭革命力量。 2.战争给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四月提纲》提出使列宁深受革命群众拥护。1917年4月16日,长期流亡国外的列宁回到了首都彼得格勒。由于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多集中在大城市,列宁确定武装起义方针。 3. 十月革命是用暴力夺取政权的成功尝试,它为无产阶级以武力夺取政权提供了光辉范例;它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首创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对俄国历史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典例说明】 例1:20世纪初,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一个缺口。导致这一“缺口”出现的事件是()

俄国十月革命读后感

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及其意义 班级研四班学号 2011102215 姓名尚磊 摘要: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最伟大的革命,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的最重大事件之一,十月革命并不是偶然事件,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字:十月革命; 原因; 意义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最伟大的革命,然而十月革命的发生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而是一场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一场具有深刻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一.十月革命取得胜利来自两个方面的原因-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 (1)客观原因: 当时俄国国内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社会矛盾以及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异常尖锐,俄国已具备了革命的各种条件。比如在20 世纪初,俄国既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又有农民同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既有大俄罗斯民族与国内非俄罗斯民族之间的矛盾,还有俄国与西方列强之间的矛盾等等。各种矛盾的集合与交织使俄国陷入了空前的灾难。 其次,俄国落后的生产关系已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与先进生产力之间的冲突严重, 这是俄国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十月革命之前,俄国虽然生产力水平低,但已经是一个中等发展程度的资本主义国家,然而浓厚的农奴制残余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禁锢,严重阻碍了社会化生产发展。俄国的现代化进程迫切要求冲破落后、反动的旧生产关系的束缚,将生产力解放出来,使之在新的生产关系中获得发展。 再次,作为先进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无产阶级政党已经成熟,成为变革的社会力量。新型的布尔什维克是由无产阶级中最有觉悟、最先进分子组成,代表俄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组织程度高、战斗性强,且极富斗争性和革命性,是一个能顺应时势变化、反映和代表工农兵政治愿望的坚强而成熟的革命组织。他们能认识到变革的必要性,并能抓住历史机遇,使革命形势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布尔什维克的正确领导是十月革命胜利的决定性条件。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课《俄国十月革命》导学案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 的探索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学习目标 1.说出“二月”革命的时间、性质、结果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内外政策。 2.说出十月革命的过程,描述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3.感受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体验领袖人物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 4.重点: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预习导学 1.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二月”革命 ①时间: 1917年3月。 ②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③结果: 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两个并存的政权: 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其中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着实际政权。 ④布尔什维克党的主张 布尔什维克党的领袖列宁号召布尔什维克党和广大劳动人民为社会主义革命而斗争。提出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力争实现向社会主义革命和平过渡。 ⑤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对内对外政策 A.对外:承袭了沙皇政府的反动政策,继续进行罪恶的帝国主义战争。 B.对内:对人民群众迫切要求的土地和面包问题无动于衷。 (2)十月革命 想一想: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是什么?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实权后,用武力镇压革命群众的示威游行,强行解散工人武装,实行白色恐怖统治,革命已无和平发展的可能。在新的革命形势下,布尔什维克党决定举行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①写出十月革命的时间、地点、总指挥部、领导人。 1917年11月6~7日;彼得格勒;斯莫尔尼宫;列宁。 ②结果:赤卫队占领冬宫,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成功,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 ③性质: 社会主义革命。 2.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1)全俄第二次工兵苏维埃代表大会 ①召开背景: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在攻打冬宫的胜利进军中。 ②地点: 斯莫尔尼宫。 ③主要内容: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农民书》,宣告全部政权归工兵农代表苏维埃,成立了第一届苏维埃政府, 列宁当选为主席。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④意义: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

《俄国十月革命》教案

俄国十月革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2)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苏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性、曲折性和复杂性。 3、过程与方法 在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方面,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首创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对俄国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三、学法引导:质疑导学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回忆一战内容,设问“对于一战的结束,俄国起了什么作用?” (一)沙皇专制统治的崩溃 1、历史条件 客观:经济基础——具备了帝国主义的特征,生产社会化提高 政治形势——是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一战加剧了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 主观: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革命性、战斗性强 领导条件——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同盟军——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支持革命 2、二月革命 时间:1917年3月 结果:推翻沙皇统治,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说一说】:二月革命的时间、参加者、结果和性质。 (指导学生分析俄国二月革命后政局的复杂性、特殊性和暂时性。认识工农群众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主要领导人身居国外,影响了党对群众的组织教育工作。)(二)、十月革命的历史胜利 1、议一议:二月革命后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2、针对两个政权并存的复杂情况,列宁向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什么样的任务呢?1917年4月,列宁在布尔什维克会议上作了一份报告,指出,俄国革命的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高,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的手中,第二阶段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由此确立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为俄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3、线索梳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历史背景、经过、发展、结果。 (学生展示收集的有关资料,结合课本思考;使学生认识到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开端。这场起义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领袖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革命取得胜利的必然性。) 4、动动手:让学生动手设计表格,将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进行纵向对比。 (从时间、革命任务、性质、结果几个方面对比,增强知识的系统性。)

2019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是什么-

2019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是什么? 特点: 1、理论: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道路:城市中心道路;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联; 4、方式:由设想和平夺权到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 十月革命(又称布尔什维克革命、俄国共产革命等)是1917年俄国革命经历了二月革命后的第二个阶段.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11月7日(儒略历10月25日).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及组织普遍认为,十月革命是经列宁和托洛茨基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领导的武装起义,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二个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政权和由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一个是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革命推翻了以克伦斯基为领导的资产阶级俄国临时政府,为1918-1920的俄国内战和1922年苏联成立奠定了基础.而持有反对观点的学者认为,俄国临时政府实质上是由俄国社会革命党和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等社会主义者为主要成员的政府,而并非是一个“资产阶级政府”.十月革命是布尔什维克以暴力手段打击俄国社会革命党、孟什维克、宪政民主党等主要竞争对手,强制驱散由社会主义者为主的立宪会议,推翻民主宪政、建立布尔什维克党的一党专政.反对者还指出“冬宫之夜”并未发生激烈的武装冲突.由于列宁承诺会在革命后为人民带来和平,十月革命后,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沙皇尼古拉二世在此次革命后被枪决.革命引起了西方社会极度的恐慌,并支持俄国的对抗势力,希望扼杀革命,从而引发战争,托洛斯基说苏维埃的权力是由内战建立的,事实上俄共的权力是在内战后才建立起来的. 十月革命是共产主义运动在人类历史上首次获得的胜利.第一个宣称为实现了“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因此诞生.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世界上由此获得了更广泛的影响,传统资本主义世界收到极大的冲击.不过,也有人认为此革命是曲解了马克思主义. 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序幕,触发了此后各国社会主义运动在全球范围的扩张,许多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解放运动也因此得到了更多支持.苏联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长达大半个世纪的对抗也从此开始,直至冷战结束,苏联解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