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荆六亲九族
中国称谓大全
血统关系称谓俗称当面称呼自称一、直系曾曾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曾曾祖母--曾祖母--祖母--父亲生父父亲爸爸、爹、爹爹阿爹儿、女生母母亲妈妈、娘妈妈、姆嬷儿、女后父继父晚爹阿伯、阿爹儿、女后母继母晚娘嗯娘、姆妈儿、女父之父父之母祖父祖母公公婆婆爷爷、阿爷娘娘、阿娘孙、孙女父之祖父父之祖母曾祖父曾祖母太公太婆太爷爷、太公、太太太娘娘、太婆、阿太曾孙、曾孙女兄弟姐妹兄弟姐妹哥、弟姐、妹长者称哥、姐、小者一般直呼其名弟、哥、妹、姐夫丈夫老倌某人(女儿名)爹、唉、老太公,也有直称其名者妻妻夫人老人(读如宁)某人(女儿名)娘、唉、老太婆、也有直称其名者夫夫之父公阿公旧时随子女称爷爷、娘娘,现随夫称爸、爹、妈、姆妈媳妇夫之母婆阿婆儿子:夫妻间男性的第一子代。
女儿:夫妻间女性的第一子代。
孙:夫妻间的第二子代,依性别又分孙子、孙女。
有时孙子是一种不分性别的称呼。
曾孙:夫妻间的第三子代。
玄孙:夫妻间的第四子代。
二、旁系父之兄父之弟伯父叔父叔伯大伯、大爹、伯伯、二爹、三爹、小叔、小爹、叔叔侄、侄女伯父之妻叔父之妻伯母叔母大妈婶娘大姆妈、大嬷、婶娘、婶婶、现呼二妈、三妈等侄、侄女伯父之子女叔父之子女堂兄弟堂姐妹称呼与自己兄弟姐妹相同,对人介绍冠“堂”字弟、哥、妹、姐父之姐父之妹姑母姑娘姑妈、大妈、嗯娘、阿伯、阿姑、现呼大阿妈、二阿妈、阿伯等侄、侄女兄之妻弟之妻嫂弟媳嫂嫂、阿嫂、大姐、二姐等,今直呼其名旧称叔伯、今称弟、兄夫之兄弟伯叔叔伯旧时随子女称大伯、阿叔、今日随夫称哥,对弟或直呼其名弟媳、嫂夫之兄弟配偶妯娌旧时随子女称,现以姐妹相称,或直呼其名弟媳、嫂、妹、姐婿、媳之父母亲家亲家公(姆)以兄弟、嫂相称,今呼婿、媳之爹、娘(××之父母)弟媳、嫂、妹、姐姑之丈夫姑父姑丈姑夫旧呼大爹、二爹、大伯,现呼大爸爸、二爸爸内侄、内侄女姑之子女姑表表兄弟表姐妹以兄、弟、姐、妹相称,或冠“表”字表弟、哥、妹、姐伯:父亲的兄长,也称伯伯、伯父、大爷大妈:大爷的妻子叔:父亲的弟,也称叔叔、叔父婶:叔叔的妻子姑:父亲的姊妹,也称姑姑、姑母姑夫:姑姑的丈夫三、母系曾曾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亲曾曾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亲母之父母外祖父外祖母外公外婆外公、外婆外孙、外孙女母之兄弟及其配偶舅父舅母娘舅舅姆舅父、舅舅、舅姆、舅妈今呼阿舅、舅姆妈外甥、外甥女舅父之子女舅表表兄弟表姐妹以兄、弟、姐、妹相称或加冠“表”字表弟、哥、姐、妹母之姐妹及其配偶姨父姨母姨丈姨娘旧呼大爹、大妈、大伯、阿伯,现呼大爸爸、大妈妈、阿姨外甥、外甥女姨之子女姨表表兄弟表姐妹以兄、弟、姐、妹相称或加冠“表”字表弟、哥、姐、妹妻系妻之父母岳父岳母丈人丈母面称随妻阿爹、姆妈女婿妻之兄弟及其配偶内兄弟内兄嫂内弟媳阿舅舅嫂面称随妻阿哥、大姐或呼其名姐夫、妹夫妻之姐妹内姐内妹姨娘面称随妻姐、妹妻之姐妹的丈夫连襟连襟以哥、弟相称或呼其名哥、弟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舅妈:舅舅的妻子姨:母亲的姐妹,也称阿姨、姨妈姨夫:姨的丈夫四、姻亲丈夫:结婚的女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媳妇:结婚的男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公公:丈夫的父亲,也直称爸爸婆婆:丈夫的母亲,也直称妈妈丈人、岳父:妻子的父亲,也直称爸爸丈母娘、岳母:妻子的母亲,也直称妈妈儿媳:对儿子的妻子的称呼女婿:对女儿的丈夫的称呼嫂子:对兄长妻子的称呼弟妹、弟媳:对弟弟妻子的称呼姐夫:对姐姐丈夫的称呼妹夫:对妹妹丈夫的称呼妯娌:兄弟的妻子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连襟:姐妹的丈夫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也称襟兄弟大姑子:对丈夫的姐姐的称呼小姑子:对丈夫妹妹的称呼大舅子:对妻子哥哥的称呼小舅子:对妻子弟弟的称呼附:一、家族长辈称谓(前为称谓————后为自称)下同曾祖父、母——曾孙、孙女太公翁(丈夫的曾祖父)——曾孙媳太奶亲(丈夫的曾祖母)——曾孙媳曾伯父、母(父亲的祖父的哥哥、嫂嫂)——曾侄孙、曾侄孙女太伯翁、太姆婆(丈夫的曾伯父、母)——曾侄孙媳曾叔祖父、母(父亲的祖父的弟弟、弟媳)——曾侄孙、曾侄孙媳太叔翁、太婶婆(丈夫的曾叔祖父、母)——曾侄孙媳祖父、祖母(父亲的父母)——孙、孙女祖翁、婆(丈夫的祖父、祖母)——孙媳妇伯祖父、母(父亲的伯父、母)——侄孙、侄孙女伯祖翁、婆(丈夫的伯祖父、母)——曾孙媳叔祖父、母(父亲的叔父、母)——侄孙、侄孙女叔祖翁(丈夫的叔祖父)——侄孙媳婶婆(丈夫的叔祖母)——侄孙媳翁亲、姑亲(丈夫的父亲、母亲)——儿媳伯父、母(父亲的哥哥、嫂嫂)——侄儿、侄女伯翁、母(丈夫的伯父、母)——侄媳叔父、母(父亲的弟弟、弟媳)——侄、侄女堂伯、叔(同族与父同辈者)——堂侄、堂侄女宗伯、叔(同姓与父同辈者)——宗侄、宗侄女叔翁、婶亲(丈夫的叔父、叔母)——侄媳二、亲戚长辈称谓曾祖姑丈(曾祖父的姐妹父)——内曾侄孙、内曾侄孙女曾祖姑母(曾祖父的姐妹)——曾侄孙、曾侄孙女祖姑丈(祖父的姐妹父)——内侄孙、内侄孙女祖姑母(祖父的姐妹)——侄孙、侄孙女舅祖父(祖母的兄弟)——外甥孙、外甥孙女舅祖母(祖母的兄弟的妻子)——外甥孙、外甥孙女祖姨夫(祖母的姐妹父)——姨甥孙、姨甥孙女祖姨母(祖母的姐妹)——姨外甥、姨外甥女姑丈(父亲的姐妹父)——内侄、内侄女姑母(父亲的姐妹)——侄、侄女表伯、姆(父亲的表兄、嫂)——表侄、表侄女太外祖父、母(母亲的祖父、母)——外曾孙、外曾孙女外祖父、母(母亲的父母)——外孙、外孙女外伯祖、外姆婆(母亲的伯父、母)——外侄孙、外侄孙女外叔祖、外婶婆(母亲的叔父、叔母)——外侄孙、外侄孙女舅父(母亲的兄弟)——外甥、外甥女舅母(母亲的兄嫂、弟媳)——外甥、外甥女姨丈(母亲的姐妹父)——姨甥、姨甥女姨母(母亲的姐妹)——襟侄、襟侄女太岳父、母(妻的祖父、母)——孙婿、孙女婿太伯岳、母(妻的伯祖父、母)——侄孙婿、侄孙女婿太叔岳、母(妻的叔祖父、母)——侄孙婿、侄孙女婿岳父、母(妻的父母)——女婿伯岳、母(妻的伯父、母)——侄女婿叔岳、母(妻的叔父、母)——侄女婿姻伯丈、姆(妻的从伯父、母)——姻家侄婿姻叔丈、姻婶(妻的从叔父、母)——姻家侄婿姻伯、姆(妻的堂伯父、母)——姻家侄姻叔、姻婶(妻的堂叔父、母)——姻家侄三、家族平辈称谓胞哥(本人的哥哥)——弟、妹兄嫂(哥哥的爱人)——夫弟、夫妹弟妇(胞弟的爱人)——夫兄、夫姐胞姐、妹(本人的姐、妹)——弟、妹、兄、姐夫兄(丈夫的哥哥)——弟妇兄嫂(丈夫的嫂嫂)——弟妇夫弟(丈夫的弟弟)——嫂弟妇(丈夫的弟媳)——嫂爱妻(本人的妻子)——夫良人、夫君(本人的丈夫)——拙荆、妻夫姐(丈夫的胞姐)——弟媳夫妹(丈夫的胞妹)——兄嫂从兄、姐(伯、叔的女儿)——从弟、妹从弟、妹(伯、叔的女儿)——从兄、姐夫从兄(丈夫的从兄)——从弟妇从兄嫂(丈夫的从嫂)——从弟妇从弟(丈夫的从弟)——从兄嫂从弟妇(丈夫的从弟媳)——从兄嫂堂兄(丈夫的堂兄)——堂弟妇堂嫂(丈夫的堂嫂)——堂弟妇堂弟(丈夫的堂弟)——堂兄嫂堂小弟(丈夫的堂弟媳)——堂兄嫂堂兄、堂姐、堂弟、堂妹(同族平辈者)——堂弟、堂妹、堂兄、堂姐宗兄、宗姐、宗弟、宗妹(同姓平辈者)——宗弟、宗妹、宗兄、宗姐姐丈(本人的胞姐夫)——内弟、内弟妇妹丈(本人的胞妹夫)——内兄、内兄嫂表兄、表姐(姑、姨、妗的子、女)——表弟、表妹表弟、表妹(姑、姨、妗的子、女)——表兄、表姐表姐丈(姑母的女婿)——表内弟、表妹内兄、嫂(妻子的哥、嫂)——内兄、嫂内弟、媳(妻子的弟、媳)——姐夫襟兄(妻的姐、妹夫)——襟弟姻兄、弟(妻的从兄、弟)——姻兄、弟姻家兄、弟(妻的堂兄、弟)——姻家兄、弟四、亲戚互称老太姻翁、姆(亲家的祖父、母)——姻再侄、姻再侄妇太姻翁(亲家的父亲)——姻侄、姻侄妇太姻姆(亲家的母亲)——姻侄、姻侄妇姻伯翁、叔翁(亲家的伯、叔父)——姻家侄、姻家侄室姻伯姆、叔母(亲家的伯、叔母)——夫姻家侄姻翁(亲家)——姻弟姻姆(亲家姆)——姻室姻兄(亲家的兄弟)——姻家弟姻仁兄(亲家姆的兄弟)——姻家室姻家兄(亲家的从、堂兄弟)——姻家弟姻侄(亲家的堂、侄儿)——姻家伯、姻愚叔姻伯祖(兄弟妻的祖父)——姻家再侄上按次序称谓:生己者为父母,父之父为祖祖父之父为曾祖,曾祖之父为高祖高祖之父为天祖,天祖之父为烈祖烈祖之父为太祖,太祖之父为远祖远祖之父为鼻祖。
2016教资考试幼儿综合素质复习资料:文化常识(三)
2016教资考试幼儿综合素质复习资料:文化常识(三)
最强推荐:2016年云南教资笔试辅导课程
不得不看:2016年云南教资笔试辅导资料
1.六亲:父、母、兄、弟、妻、子
2.三从四德:
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品德、辞令、仪态、女工)
3.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4.三姑:尼姑、道姑、卦姑
5.六婆: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
6.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7.五花:金菊花(卖花女)、木棉花(街上郎中)、水仙花(酒楼歌女)、火辣花(杂耍艺人)、土中花(挑夫)
8.八门:巾(算命占卦的)、皮(卖草药的)、彩(变戏法的)、挂(江湖卖艺的)、平(说书评弹)、团(街头卖唱的)、洞(搭篷扎纸的)、聊(高台唱戏的)
9.五谷:最主要的有两种说法: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
10.六畜:马、牛、羊、狗、猪、鸡
11.八大菜系:川菜、鲁菜、粤菜、苏菜、浙菜、湘菜、闽菜、徽菜
12.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13.茶叶四个类别: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
14.五味:酸、甜、苦、辣、咸。
?九族与五服
九族与五服九族:即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己身、子、孙、曾孙、玄孙。
九族泛指亲属。
但九族所指,诸说不同。
一说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即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即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_外甥、女儿之子_外孙、己之同族_父母、兄弟、姐妹、儿女;母族三是指母之父_外祖父、母之母_外祖母、从母子_娘舅;妻族二是指岳父、岳母。
九族制的重要标记是由古代丧服制的"五服"来体现的。
五服:古代的“五服”是指五种孝服,为死去的亲属服丧,为有服亲属。
亲者服重,疏者服轻,依次递减。
血缘关系亲疏不同的亲属间,服丧的服制不同,服制按服丧期限及丧服粗细的不同,把亲属分为五等,由亲至疏依次为:斩榱、齐榱、大功、小功、缌麻。
也就是指亲人去世后,按亲疏关系什么人应该穿什么丧服的意思。
斩榱:就是用最粗的生麻布制布制做,断处外露不缉边的衣服。
诸侯为天子、臣为君、儿女为父母、媳对公婆、妻对夫,都要穿斩榱,这是是最重的孝服。
齐榱:用粗疏的麻布制成的丧服,衣裳分制,凡剪断处均可以收边,下摆贴边都在砸边际。
孙子、孙女为其祖父、祖母穿孝服均遵齐衰的礼制。
大功:用粗熟麻布制做,面料比齐衰稍好的丧服。
为伯叔父母、为堂兄弟、未嫁的堂姐妹服丧都要穿这种大功丧服。
小功:用较细的熟麻布制作的丧服。
为从祖父母、堂伯叔父母等服丧而穿的。
缌麻:是使用面料最好的丧服,也是丧仪最轻的。
为曾祖父母、族伯父母、族兄弟姐妹穿孝都用这个档次。
现在的五服是指亲戚关系的五辈九族,用五服划分亲属关系的标准是以父亲家族为标准划分的,范围包括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这九代人,被称为本宗九族,这九代以外的本家族的人是出五服的人,关系较远。
也就是指与自己为圆点,自己往上四辈:父亲、爷爷、曾祖、高祖,自己往下四辈:儿子、孙子、曾孙、玄孙。
超过这四辈人的亲戚关系就是出五服了。
“六亲不认”是哪6亲?“株连九族”又是哪9族呢?
“六亲不认”是哪6亲?“株连九族”又是哪9族呢?“六亲不认”是哪6亲?“株连九族”又是哪9族呢?我们经常骂一个人残酷、冷血,连亲戚都不认,众叛亲离为“六亲不认”,那么,何为“六亲”?他们都包含哪些亲属呢?请往下看:关于“六亲”的说法有3种:1、【父子、兄弟、姑姐、甥舅、婚媾及姻娅(为六亲)】此据《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记载,婚媾指妻子的家属,姻娅指丈夫的家属。
2、【以父子、兄弟、夫妇为六亲】此据《老子》记载。
3、【以父、母、兄、弟、妻、子为六亲】此据《汉书》记载。
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六亲所指大致相同,综上所述,人们习惯把六亲划分为以下6支血亲:1、一亲父亲为一亲,包括父亲的父母及兄弟姐妹(祖父、叔伯、姑姑);2、二亲母亲为二亲,包括母亲的父母及兄弟姊妹(外祖父、舅舅、姨娘);3、三亲兄弟为三亲,包括兄弟的配偶(嫂嫂、弟媳);4、四亲姐妹为四亲,包括姐妹的配偶(姐夫、妹夫);5、五亲夫妻为五亲,包括双方的父母(公婆、岳父母);6、六亲子女为六亲,包括子女的配偶(儿媳、女婿)。
以上就是六亲,都是直杠杠的血亲啊,如果连这些人都不认,那真是够狠,难怪被人骂哩。
此外,在古代,还有一种刑罚叫“株连九族”,这里的“九族”又是哪9族呢?他们和“六亲”又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再往下看:其实,在“诛九族”以前,还有个“夷三族”,看来这个刑罚是越来越重啊。
“三族”就好理解了,指的是父母、兄弟、妻子3族,后来增加的这6族又是那些呢?简单来说就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父族四除了本族,还包括嫁出去的姑姑、姐妹、女儿3代人的子女;母族三除了外祖父、外祖母两族,还包括嫁出去的姨娘子女;妻族二就是岳父、岳母两族(嫁出去的女儿已经算在本族了)。
如果用一张图表来表示就是这样的:自己的子女可以归为父系这一族,它实际上就是由三族衍生而来的,把出嫁的女性那一支全部加进来了。
这也说明:人类社会的联系是一步一步在加紧的,血亲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宗族观念贯穿整个古代社会。
三妻四妾五服六亲七庙八母九族
三妻四妾五服六亲七庙八母九族三妻四妾五服六亲七庙八母九族都是中国古代的宗法,以此来判定远近亲疏、等级地位。
三妻四妾,指的是古代妻妾众多的意思,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婚姻制度。
三妻四妾有一定来历,所谓三妻,来自春秋时期齐国君主得一段佳话,传说当年齐国君主立后不决,乃至朝野上下议论纷纷,后来君主戏言称立后三人,而事未成则卒,乃至史官未知其意,故称三妻。
随宗法制度的不断完善,对于贵极之人来说,三妻指的是正宫、东宫、西宫及众多嫔妃,也是一种后宫的官职,体现了地位;对于一般而言则是“一发妻二平妻”;四妾,指的是四偏妾,按照古代礼,发妻持家,平妻在旁辅助,偏妾则要尽心伺候夫君与三房夫人,实际上四妾则是虚指。
五服,也叫五属,五服是古代的丧服制度,守丧的“五服”依次为斩衰(cui)、齐(zi)衰、大功、小功、缌麻,是说服丧的对象不同,时间长短不同,当然是比较亲近的人,比较复杂,另外五服还有很多种解释,这里只以宗法来说。
我们一般所说的五服指的是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自身这五代父系血缘关系。
六亲,汉代以父、母、兄、弟、妻、子为六亲;据《左传》说,父子、兄弟、姐妹(父亲的姐妹)、甥舅、婚媾(妻的家属)及姻亚(夫的家属);据《老子》说,以父子、兄弟、夫妇为六亲。
按现在的理解,指的是亲戚。
七庙,古代帝王为彰显宗法统治,供奉的七代祖先。
太祖庙面南居中,其左右三昭三穆:左为一、三、五世,右为二、四、六世,后来则以七庙代指王朝。
七庙为帝王规制,《礼记》记载: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祭祀在寝。
八母,是八种不同身份的母亲,一嫡母,妾的子女对父亲正妻的称呼;二继母,父的后妻;三养母,过继的子女称收养之母;四慈母,妾所生子女,母死,父令别的妾抚养,称呼别的妾为慈母;五嫁母,亲父因死母再嫁;六出母,被父休弃的生母;七庶母,对父之妾的称呼;八乳母,对父的妾曾经乳育已者的称呼。
九族,《三字经》对九族的说法是'高曾祖,父而身。
六亲的理解
六亲的理解当今“六亲”泛指亲属。
其实,历史上“六亲”有特定的内容,其代表性的说法有三种(1)《左传》说:父子、兄弟、姑姐(父亲的姐妹)、甥舅、婚媾(妻的家属)及姻亚。
(2)《老子》以父子、兄弟、夫妇为六亲。
(3)《汉书》以父、母、兄、弟、妻、子为六亲。
《易县志》:“六亲,汉族六种亲属,众说不一,一般指外祖父母、父母、姐妹、妻兄弟姐妹、继母兄弟姐妹、女之子女为六亲。
实际上是血亲和姻亲的泛指,不只是指六种亲属。
其他六亲的理解说法一:指父子、亲兄弟、从父兄弟、从祖兄弟、从曾祖兄弟、同族兄弟。
汉贾谊《新书·六术》:“戚属以六为法,人有六亲,六亲始曰父,父有二子,二子为昆弟;昆弟又有子,子从父而为昆弟,故为从父昆弟;从父昆弟又有子,子从祖而昆弟,故为从祖昆弟;从祖昆弟又有子,子以曾祖而昆弟故为曾祖昆弟;曾祖昆弟又有子,子为族兄弟。
务于六,此之谓六亲。
”说法二:指父子、兄弟、姑姊、甥舅、婚媾、姻亚。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为父子、兄弟、姊姑、甥舅、昏媾、姻亚,以象天明。
”晋杜预注:“六亲和睦,以事严父,若众星之共辰极也。
妻父曰昏,重昏曰媾,婿父曰姻。
两婿相谓曰亚。
”说法三:指父、母、兄、弟、妻子、子女。
《汉书·贾谊传》:“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以承祖庙,以奉六亲,至孝也。
”唐颜师古注引应劭曰:“六亲,父母、兄弟、妻子也。
”说法四:指父子、兄弟、夫妇。
《老子》:“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王弼注:“六亲、父子、兄弟、夫妇也。
”《后汉书·循吏传·秦彭》:“乃为人设四诚,以定六亲长幼之礼。
”唐李贤注:“六亲,谓父子、兄弟、夫妇也。
说法五:指外祖父母、父母、姊、妹、妻兄弟之子、从母之子、女之子。
《史记·管晏列传》:“上服度则六亲固。
”唐张守节正义:“六亲,谓外祖父母一,父母二,姊妹三,妻兄弟之子四,从母之子五,女之子六也。
”亦泛指亲族、亲戚。
《红楼梦》第一0八回:“你说说,真正是六亲同运:薛家是这么着;二太太的娘家大舅太爷一死,凤丫头的哥哥也不成人......甄家自从抄家以后,别无信息。
家谱知识:[九族五服图]
家谱知识:[九族五服图]
看古装剧中,因为犯法活着谋逆,皇帝都是要诛九族的,那么这九族到底是
哪九族呢?
“九族”,一般指的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父族四”指:父母、兄弟、姊妹、儿子;
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
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
“母族三”指:外祖父一家;
外祖母的娘家;
姨母及其儿子。
“妻族二”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
《例言》中“谨遵开派,便数典也。
自明奉旨世袭以来,谱均以宗圣为一派。
凡算子孙若干代数均从此起,自此以上溯至封鄫之曲烈,计五十八代,另图于前,号曰“谱源”。
兹敬守之,不敢有易,以便数典。
凡数代数,要
何谓族刑?一人犯罪,诛及家族,甚至整个宗族都被消灭,这就叫做族刑。
秦始皇在下令焚书坑儒时曾谓“以古非今者族”,此“族”不是别的,正是灭族。
当然,族刑的发明权,也并不属于秦始皇;<史记. 秦本纪>载,乃祖秦文公,早已干过“夷(消灭、削平之意)三族”的勾当。
<前汉书>二三卷谓:“秦用商鞅,连相坐之法,造参夷之诛”。
所谓“参夷”,也就是诛三族。
三族的范围是什么?据前人考订,是指父母、兄弟、妻子。
有秦一代,被诛三族者,历历可数。
<史记. 李斯传>:“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李斯这位宰相的三族,都惨死于秦二世的屠刀之下。
九族五服图
直系
高祖父高祖母
旁系旁系。
九族五服与三亲六戚的称谓
九族五服与三亲六戚的称谓
人类社会发展到氏族《父权制》以来,以男为主体组成的家庭都有父族、母族、妻族三族连接关系,已族里以《已身》上下相关的九代人称九族,为直系血统。
具体来说,父之父为祖,祖之父为曾祖,曾祖曾祖之父为高祖,高祖之父为天祖,天祖之父为烈祖,烈祖之父为太祖,太祖之父为远祖,远祖之父为鼻祖(始祖);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弟孙,弟孙之子为乃孙,乃孙之子为云孙,云孙之子为耳孙。
从已身至高祖的五代人称为五服。
五服以内称直系血亲,五服以外就成了旁系血亲,称为远房或同宗。
再分派发展就成了同姓族人。
三亲六戚指你父族、母族,妻族中三代男女之间的亲戚关系即父之舅兄姨姐妹;母之舅兄弟及姨姐妹;妻之舅兄弟及姨姐姨妹间的亲戚关系。
通常有“一辈亲、二辈表、三辈之后疏远了”之说,也有亲戚三代族亲万年之说。
九代间称谓:上称故鼻始祖、妣考,本人称孝耳孙。
八代间称谓:上称故远祖、妣考,本人称孝云孙。
七代间称谓:上称故太祖、妣考,本人称孝乃孙。
六代间称谓:上称故烈祖、妣考,本人称孝弟孙。
五代间称谓:上称故天祖、妣考,本人称孝来孙。
四代间称谓:上称故高祖、妣考,本人称孝玄孙。
三代间称谓:上称故曾祖、妣考,本人称孝曾孙。
二代间称谓:上称故祖、妣考,本人称孝孙(男)、媳。
一代间称谓:上称故显、妣考,本人称孝(男)、媳。
摘自(中国姓氏家谱报)转麻柳沙陀寺朱氏家谱
源于网络。
中国人六亲、九族、十八代的称呼大全!
中国人六亲、九族、十八代的称呼大全!中国人六亲、九族指的是什么?祖宗十八代都该怎么称呼?这些你都知道吗?六亲历代说法不一,大致有以下几种:1、指父子、兄弟、从父兄弟、从祖兄弟、从曾祖兄弟、同族兄弟。
2、指父子、兄弟、姑姊、甥舅、婚媾、姻亚。
3、指父、母、兄、弟、妻、子女。
4、指父子、兄弟、夫妇。
5、指外祖父母、父母、姊、妹、妻兄弟之子、从母之子、女之子。
6、父母、兄弟、老婆孩子。
九族“九族”泛指亲属。
但“九族”所指,诸说不同。
一说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即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儿之子(外孙)、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姐妹、儿女);母族三是指母之父(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从母子(娘舅);妻族二是指岳父、岳母。
祖宗十八代所谓祖宗十八代是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员。
上按次序称谓:生己者为父母,父之父为祖,祖父之父为曾祖,曾祖之父为高祖,高祖之父为天祖,天祖之父为烈祖,烈祖之父为太祖,太祖之父为远祖,远祖之父为鼻祖。
即: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
下按次序称谓:父之子为子,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晜(读kūn)孙,晜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云孙之子为耳孙。
即:子、孙、曾、玄、来、晜、仍、云、耳。
直系父系曾曾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曾曾祖母--曾祖母--祖母--父亲母系曾曾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亲曾曾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亲儿子:夫妻间男性的第一子代。
女儿:夫妻间女性的第一子代。
孙:夫妻间的第二子代,依性别又分孙子、孙女。
有时孙子是一种不分性别的称呼。
曾孙:夫妻间的第三子代。
玄孙:夫妻间的第四子代。
旁系父系父系伯:父亲的兄长,也称伯伯、伯父、大爷大妈:大爷的妻子叔:父亲的弟,也称叔叔、叔父婶:叔叔的妻子姑:父亲的姊妹,也称姑姑、姑母姑夫:姑姑的丈夫母系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舅妈:舅舅的妻子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姨:母亲的姐妹,也称阿姨、姨妈姨夫:姨的丈夫姻亲丈夫:结婚的女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媳妇:结婚的男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公公:丈夫的父亲,也直称爸爸婆婆:丈夫的母亲,也直称妈妈丈人、岳父:妻子的父亲,也直称爸爸丈母娘、岳母:妻子的母亲,也直称妈妈儿媳:对儿子的妻子的称呼女婿:对女儿的丈夫的称呼嫂子:对兄长妻子的称呼弟妹、弟媳:对弟弟妻子的称呼姐夫:对姐姐丈夫的称呼妹夫:对妹妹丈夫的称呼妯娌:兄弟的妻子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连襟:姐妹的丈夫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也称襟兄弟大姑子:对丈夫的姐姐的称呼小姑子:对丈夫妹妹的称呼大舅子:对妻子哥哥的称呼小舅子:对妻子弟弟的称呼。
九族
九族从汉代起,“九族”有经学上的今文和古文两种解说,各有其社会、政治背景,分别从不同方面满足统治者的需要。
1、古文说。
代表人物有孔安国、马融和郑玄。
他们认为九族仅限于父宗,包括上自高祖下至玄孙的九代直系亲属。
古文说构成了宗法伦理的基础。
唐、宋以后,九族古文说在国家法律中获得正式确认,其中明、清两代的律令规定,九族专指父宗。
摩尔根《古代社会》第三编第二章也引述了九族古文说。
《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
”孔传:“以睦高祖、玄孙之亲。
”《诗.王风.葛荔序》:“周室道衰,弃其九族焉。
”郑玄笺:“九族者,氢己上至高祖及玄孙之亲。
”参阅《元典章》卷三十“五服图”、《明会要》卷一0二《丧服》“本宗九族五服图”、《清律例》卷二《丧服图》“本宗九族五服正服图”。
2、今文说。
代表人物是许慎等。
他们认为九族包括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今文说满足了封建统治者利用血缘姻亲关系实现对本阶级及整个社会最大限度控制的需要。
封建统治者在赏赐、惩罚、屠杀时是利用九族的今文说的。
《汉书.高帝纪上》:”置宗正官以序九族。
“唐王昌龄《箜篌引》诗:“九族分离作楚囚,深溪[寂寞弦苦幽。
”元无名氏《赚蒯通》第四折:“律法有云:…一人造反,九族全诛。
‟”参阅孙星衍《尚书今古文疏》。
“九族”也是指亲属。
但“九族”所指,同样诸说不同。
一说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即玄孙、曾孙、仍孙(古时称从本身下数第八世孙为仍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儿之子(外孙)、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姐妹、儿女);母族三是指母之父(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从母子(娘舅);妻族二是指岳父、岳母。
“九族”一说的出现,与封建社会的刑法制度有很大关系。
封建社会实行残酷的株连法,一人犯法,尤其是犯大法,往往要被灭“九族”,即“株连九族”。
随着时代的变迁,今日“九族”之意有了很大变化,其亲属之意已经淡出,变成了对与之有关的一切人的泛称。
九族指的什么
九族指的什么
“九族”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对血缘关系中较为密切的一些人的合称。
不过“九族”不同的朝代中、不同的情况下,其具体含义并不完全相同。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九族指的什么的文章,仅供参考。
“九族”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对血缘关系中较为密切的一些人的合称。
不过“九族”不同的朝代中、不同的情况下,其具体含义并不完全相同。
“九族”之说最早见于《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常有“满门抄斩,后灭九族”的事情发生。
其中的“灭九族”是封建社会中的株连制度,即一人犯了大罪,要株连其九族亲属。
九族具体指哪些具有亲属关系的人,历来说法不一,常见的说法有两种:
1、从自己算起,上至高祖,下至玄孙,称之谓“九族”,具体的来说指的是:从己身往上数: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再从己身往下数:子、孙、曾孙、玄孙,加上自己总共九代人。
2、指异姓亲族,即父族四(父亲本族四代),母族三(母亲同族三代),妻族二(妻子同族二代),这样合起来共九族。
(1)父族四:指自己一家(包括父母、兄弟、姐妹、儿女等),加上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一家、出嫁的姐妹及外甥一家、出嫁的女儿及外孙一家。
(2)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一家。
(3)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
历史上的明成祖杀方孝孺时,曾诛其“十族”。
所谓十族,是在九族的基础上外加门下学生共十族,当时被杀之亲近之人达八百七十三人,其他外亲之发配充军者高达千余人,时称“瓜蔓抄”,可谓残忍至极是也。
“五服”、“六亲”、“九族”与“祖宗十八代”都是什么意思?
“五服”、“六亲”、“九族”与“祖宗十八代”都是什么意思?中华民族是非常讲究血缘关系的民族,家族成员辈分的亲疏关系非常明确。
“五服”、“六亲”、“九族”与“祖宗十八代”都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为大家逐一解答:一、五服这个名词和中华丧葬文化密切关系,由于人们对生的渴求强烈,对死后的身后事十分重视,親属们在亲人去世期间的一係列活动谨遵规矩,不可混淆,如居丧期间根据亲疏而着不同服饰,五服是仅限于亲族,名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五种服饰是粗细不同的丧服,亲者服重,疏者服轻,依次递减。
从下面的九族五服图,可看出哪辈人应该穿哪类丧服:(插入九族五服图片)一服主要是至亲,发丧的时候要穿最破烂的丧服。
一服一定是与你有直接生养关系的,譬如你的父母,譬如你的儿女。
二服主要是兄弟姐妹,孙子孙女、亲侄子、亲伯亲叔、亲姑姑等,发丧的时候要穿较破的衣服。
三服是本家的堂兄弟、堂姐妹、堂姑等人。
三服的亲戚,你的曾祖,也就是你爷爷的父亲,是大家共同的祖先。
四服是更远的,通常你们不是很近,却又都是你爷爷的爷爷(高祖)的直接后代。
五服是宗亲关系中最远的,可以简单粗暴地理解为是四服的亲戚生养的孩子。
二、六亲六亲有多种说法,但常用的是指:父、母、兄弟、姐妹、子女、夫妻,这六种最亲近的关系。
三、九族关于九族,广为流传的说法来自南宋以来的《三字经》:“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此说的九族仅限于父宗,包括上自高祖下至玄孙的九代直系亲属: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己身、子、孙、曾孙、玄孙。
九族就是五服的亲戚。
往上推有四辈,往下推也有四辈,加起来九辈。
封建社会实行残酷的株连法,一人犯法,尤其是犯大法,往往要被灭“九族”,即“株连九族”。
株连的人就是己身的前四辈和后四辈,基本是将整个家族给灭了。
这种酷刑的目的就是在于斩草除根,完全除去犯人复仇的实力和人脉。
四、祖宗十八代所谓祖宗十八代,就是你的直接(父系)祖先和后代。
何为“六亲”与“九族”
人们对那些不讲 情面、 不通人情的人 斥之 为“ 六亲不 认” “ 。 六亲” 都指哪 些人 呢? 一般按《 吕氏春秋》 的说法 , 以 开学后 不久,一个越 洋 电话打到 了复旦大 学附中校 长办公 父、 、 、 、 、 母 兄 弟 妻 子为“ 六亲” 。 室.来电者是 美目高 中国际交流协会主席 斯坦利先 生: 康涅狄 “ 封建社会 中, 一人犯 罪 , 株连“ 九族 ” 九族” 。“ 又是指 格 州的路 密斯 ・ 切非 学校将接 收贵校 的赵龙 同学为下一 学年的 哪 些人呢?其 实说法 并不统 一。一种说法为本 身以上的 交流学生, 并提供全颠 奖学金 。” 赵龙高 中最后 一年 的学业。 将在 父、 祖父 、 曾祖 、 高祖和 以下的子 、 、 孙 曾孙、 玄孙 ; 另一种 美国 完 成 。 母族三 、 族二为“ 妻 九族” 。不论哪 一种 1 7岁的赵龙是复旦附 中高二 (o 班的体 育委 员。去年 8月 说 法是 以父族 四、 1) 都要 牵涉到许 多人 。 1 4日。 和同学到金海 滨浴场 游泳 。 他 下午 3时 多, 海水涨潮 了。 赵 说 法。 ( 自《 摘 上海老年报) ) 龙忽 然听到远 处传 来呼救 声 , 只见一个 不到 1 O岁的孩 子 , 身套
成 绩平 平 的赵 龙被 又 一高中一 曩看 中
黄 色救 生喝在远远 的海浪 中 挣扎 , 况危急。赵龙凭着 良好的水 情
性 和 一 股 拼 劲 终 于把 孩 子 托 回 岸 边 。 同年 9月 , 龙 被 评 为 上 海 赵
一
道智力测验题 的不 同答法 前年 9月 , 自南非的尼尔・ 来 阿姆斯特 来中国支教 。在期 满 市见 义 勇 为先 进 分 子 。 送别的宴会上 , 以恭维的 口吻对 中国教 育官员说 :在我访 问 他 “ 上 学期 末, 班主任告诉赵龙 , 有个去 美国 中学交流学 习一年 的 1 6个 国家中。 中国学校的课 堂纪律是最好 的, 中国孩子是 最 最好教育的。” 接着 , 尔讲 了这 么一个故事—— 尼 的机会 , 学校推荐他去试试。按 常理 , 学习成绩 处于中等 。 他 若按 懂礼貌 、 我 曾经在 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所小学给孩子们上课 。课 堂 成 绩排 名 , 这机 会 肯 定 轮 不 上 他 。 “ O只 在招生面试 时 。 美国考官 对赵龙救人的 事迹很 感兴趣 , 上,我 出了一道 世界上广泛流传的 智力测验题 :树 上有 1 3住 鸟. 开枪打 死一只鸟 。 剩几 只鸟?”4位 学生竟 然都不吭声 , 还 2 我 详细询 问了当时的情景 , 龙用流利的英语一一作 答。路 密斯 ・ 赵 只得 挨 个去 问 。 切非 中学的校长 索斯 沃斯 一眼相 中了赵龙 。他认 为赵龙的 综合 “ 尼 。 觉得 树 上还 剩 几 只 鸟 ? ” 托 你 素质很好 , 尤其 赞赏他 的勇敢 精神 , 认为这是 一个优 秀公 民的基 托 尼反 问道 :先 生. “ 在我 回答问题之前 , 想问一下 , 我 这一 本 素 质 。 人 生 成 功 的 一 个 必要 条件 。 学校 决 定接 受 他 为唯 一 的 事件是 发生在加 州还是犹他 州?在加 州打 鸟是犯 法的。” 是 交流生 . 并提供全颠奖学金 。 “ ! 白了, 噢 明 先生。 我还有 一个问题 , 打枪 的人使 用的是有 ( 自《 民晚报》 .7 声手枪还是无声手枪 ?” 摘 新 22 ) “ 就算是有声手枪吧。” 小强念小学五年级 , 用他爸爸 的话说 “ 是个犟小子” 平 。 怎 “ 枪声有 多大?会不会震得 耳朵发疼?” “ 是 小 样 时经常对父母的批评不服 气, 顶牛” 常有的事 , 小年纪 我被 问得有 点摸 不着头脑 , :看 来你是 不打算回答我 的 说 “ 荻 发起 脾气来 。 十头牛也拉不 回来。有几回 , 妈妈被 气得直掉 问题 了, 你还是先 坐下吧 。 让汤姆来回答。” 育 眼 泪 。 汤姆 身子往后 一仰 , 把脚 翘上 桌面 : 先生 。 “ 您确定他 用的 : 这种情况在今天的 家庭 里似乎 并不 少见 。 么, 对 那 怎样 是有 声手枪 , 并且真的把 那只鸟打死 了吗?” 。- 待这样的孩子呢? : “ 定。拜托 你 了, 确 汤姆 !你告诉我还刺几只就行 了, OK! ” 汤姆 听 了我的回答 , 把脚拿 下来 , 眼珠一转 :先 生 , “ 树上有 首先要弄 清强嘴 的原因 , 区别对待。一般 来说 , 强嘴 的 | , 原 因有 这样几种 : 一是个性 因素( 往往跟 遗传有 关 ) 即“ 没有 呆在 茏 子 里的 鸟 ?” , 天 我把眼 睛转向比尔: 比尔。 “ 还是你 来回答这个 问题吧 !” 生 的犟 脾 气” 二 是 受 书 本 、 师 的 影 响 , ; 老 削弱 了 父母 的权 威 比 尔站起 来说 :这个 问题 不好 回答 , “ 因为我还 不知 道旁边 性。 比如, 儿童常常说“ 这是我们老 师说的” 坚持 自己的观点实际 。 有没有其他 的树 , 树上是 否还有 乌?” 上是在坚持老 师和书本的现 点; 是逆反心理 。 父母的过度 说 三 如 “ 没有。只有这一棵 树。” 教 、 高期待 引起 孩子的反 感而在行为上表现 为“ ; 过 犟” 四是 自尊 “ 么, 可以保证没 有残疾或饿得飞不动 的鸟吗?” 那 您 比尔 心 强 的孩 子 往往 认 为 , 受 、 从 父 母 的说 教 、 评 会 威 胁 到 自己 继 续 哆 嗦 。 接 听 批 的 自尊心, 犟” “ 实际上是一种 自我保护行为。 我没再接 招 , 转问乔治: 乔治, “ 问题 你听清 了吗?” 你的孩子是属 于哪一种情况呢? “ 问题是听 清了, 我想知道鸟里边有没有聋子 。也就是说 . 如果是第一种 , 千万不要“ 尖对麦芒” 以犟制犟 , 针 , 最好的 办 有没有听不到枪声的鸟?” “ 没有 。 全是健康的乌。” 法是“ 冷处理” 让孩 子冷静 下来后再提 醒他 自我反省 : , 也可 以先 “ 有没有傻得不怕死的?” 乔治继续 问。 顺 从 他 的 意 见 , 他 遭 受 几 次 挫 折 , 引 导 他 意 识 到 自 己有 一 个 让 再 “ 怕 死 。 ” 已经 不 耐 烦 了 ,乔 治 你 也 坐 下 吧 。 玛 丽 回 都 我 “ 请 “ 犟脾 气” 并且会产生不良后 果, 其以后注意。如果是 第二种 . , 促 答 这 个 问题 。” 可 以采 取 与 孩 子 一 样 的 办 法 ,用 书 本 知 识 或教 师 的 话 来 佐 证 自 玛 丽站起 来说 :先生 , “ 我能 回答您的 问题。但您要告诉我, 说服获子。对于第三、 必须改 变教育观念和教 育 何为己, 亲~ 九族 第四种情况 , 『 1 与 八 算不算怀孕 呆在肚子里的 小乌?” 方法, 注意保护获子 的 自尊心 , 免“ 避 过度教 育”减 少直接 批评 , , 我 的头上开始 出汗, 有点 想发 火了, :算 了吧 ! 说 “ 我们换一 尤其 不要在孩子心情不好或烦躁时批评教 育孩子 , 多用平等、 个 问题 。 ” 商 量、 探讨的 口吻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这时, 第一 个被我 叫起 来的托 尼站起 来说 : 哦 . 果真不 “ 如 并且打鸟人 的眼也 没有花 。 我知道 ( 自 中华 家教)0 6张立功 / ) 算怀孕 呆在 肚子里 的小鸟 , 摘 《 20 . 文
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陈情表》公开课课件
汉代选拔官吏制度 【察举】
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 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 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 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张衡传》:“永元中,举 孝廉不行。”《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 荣,举臣秀才。”(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
文本探究——第一段
➢ 本段主要讲பைடு நூலகம்什么内容?
历述自己的悲惨遭遇及家庭困境,从而说明自己与祖母感情深厚, 以作为暂缓赴任的理由。
➢ 哪句话是作者陈述的总提?包含哪些内容?
父丧母嫁
夙遭闵凶 多病零丁 门衰祚薄
为故 下不 文能 祖母夙婴 伏 废 疾病 笔 远
文本探究——第一段
➢ 文中哪些语句能体现李密与祖母相依为命的情感?
文本探究——第三段
俯伏思量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属于年老而有功劳的 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惜和养育,况且我孤单凄苦,特别是突出。况且 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在蜀汉做官,连续任职于郎官的衙署,本来就希望 做官显达,并不夸耀名节。现在我是低贱的亡国俘虏,极其卑微浅陋, 受到过分的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而有非分的愿望呢?只 是因为祖母刘氏年老将死,呼吸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 怎样。我没有祖母,无法活到今天;祖母没有我,无法度过剩下的岁 月。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因此我的一点私心是不能废止侍养祖母而 远离她。
• 三服是本家的堂兄弟、堂姐妹、堂姑等人。所谓三服,就是死者 的曾祖,也就是其爷爷的父亲,是大家共同的祖先。
• 四服是更远的,通常大家不是很近,却又都是死者的爷爷的爷爷 (高祖)的直接后代。
• 五服是宗亲关系中最远的,可以简单理解为是四服的亲戚生养的 孩子。
“五服”、“六亲”、“九族”与“祖宗十八代”都是什么意思?
“五服”、“六亲”、“九族”与“祖宗十八代”都是什么意思?何为五服六亲九族与祖宗十八代?虽据经引典,也不能死搬章句。
五服者,大至有几种含意:一指古代朝中五品服饰。
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五品五样服式也。
二指以亲疏为差别的五种丧服(古代)。
即五辈人的丧服制式也,有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和自身是也。
周朝先王有制:帮内(朝)为甸服,帮外为侯服,侯卫为宾服,夷蛮为要服,戎狄为荒服。
用以祭日,祀月,时享,岁贡,终王等。
服者,孝服也。
皆以丧服为制。
亲者重孝服,疏者轻孝服,以次递减。
古代五服即为:一是斩衰服,衰通缞。
最重丧服,用最粗的麻布制成,上下衣皆毛边毛带毛边鞋。
表示豪不修饰以尽其哀痛也。
服期三年。
二是齐衰服,上衣齐边下毛边,毛边鞋,仅次于斩衰服之重孝也。
服期有三年,一年,九个月,五个月,三个月不等,据远近(同辈)而定也。
三是大功服,亦称大红服。
第三代以下之人,内可略穿红衣是也。
次于齐服,用粗熟麻布制成,可齐边齐鞋口也。
服期九个月。
四是小功服,亦称上红服,上衣孝服内可穿红衣也。
次于大功丧服。
用稍粗熟麻布制作。
服期五个月,衣鞋全齐也也。
五是缌麻服,又次于小功服,为来孙辈服饰。
最轻的孝服,用较细粗麻布制作。
服期三个月。
总之五服论太多了,无法祥述。
它是上下五品人和家族上下五辈人作为基础的。
最简单的也是最实用的民间五服的用法即是:人死了,从丧礼上显示出五服的作用。
从何处看呢?就是以哀杖代表五服。
哀杖分五种颜色来证明参加丧礼的孝子孝孙们的身份的。
谁拿什么颜色的哀杖就能看出他是那一辈人在哭哪一辈人。
儿辈的哀杖(麻杆或秫杆制作,上面缠布条或纸条,长约二尽九寸)。
上缠黑色。
孙辈的哀杖上缠红色。
曾孙辈的哀杖上缠黄色。
玄孙辈的上缠黑色。
来孙辈的上缠青色。
五辈人即喊死者为父母,爷,祖爷,太爷,太祖爷是也。
六亲者:乃为:父孑,兄弟,从父兄弟,从祖兄弟,从曾祖兄弟,同族兄弟。
或指父子,兄弟,姑姨,甥舅,婚媾,姻亚。
三指父母,兄弟,妻子,四指父子,兄弟,夫妇。
(九族篇:三族)
(九族篇:三族)三族血亲:父亲:爸爸、爹爹、爹亲母亲:妈妈、娘娘、娘亲兄亲:(现代)哥哥、兄长、兄郎姊亲:(现代)姐姐、姊长、姊娘弟亲:弟弟、弟郎妹亲:妹妹、妹娘男亲:男性儿子、男儿子、儿子、男儿、息女亲:女性儿子、女儿子、儿子、女儿三族姻亲:继父:爸爸、爹爹、爹继母:妈妈、娘娘、娘继兄:继父/继母与前妻/夫生的男性儿子,比自己年长。
(现代)哥哥、兄长、兄郎继姊:继父/继母与前妻/夫生的女性儿子,比自己年长。
(现代)姐姐、姊长、姊娘继弟:继父/继母与前妻/夫生的男性儿子,比自己年幼。
弟弟、弟郎继妹:继父/继母与前妻/夫生的女性儿子,比自己年幼。
妹妹、妹娘继男:老婆/老公与其前妻/夫生的男性儿子。
男性儿子、男儿子、儿子、男儿、息继女:老婆/老公与其前妻/夫生的女性儿子。
女性儿子、女儿子、儿子、女儿兄姊:兄妇姊(现代)哥妇、兄嫂、兄娘姊兄:姊夫兄(现代)姐夫、姊叟、姊郎弟妹:弟妇妹。
弟妇、弟娘、弟媳妇妹弟:妹夫弟。
妹夫、妹郎、妹壻男女:男妇女。
儿子妇、儿妇、子妇、男妇、息妇、儿媳妇儿、半女女男:女夫男。
儿子婿、儿婿、子婿、女婿、半男、半子、婿儿夫三族:丈夫的父亲:婆父、婆爹、婆父爹、公公、舅、妐、公父、公爹、公父爹丈夫的母亲:婆母、婆娘、婆母娘、婆婆、姑丈夫的兄亲:大伯兄、大伯子、大叔子丈夫的兄姊:大伯兄嫂、大伯妇、大叔妇、大婶子、妯娌丈夫的姊亲:大姑姊、大姑子丈夫的姊兄:大姑姊夫、大姑夫、大亘子丈夫的弟亲:小叔弟、小叔子丈夫的弟妹:小叔弟妇、小叔妇、小叔媳妇、小婶子、妯娌丈夫的妹亲:小姑妹、小姑子丈夫的妹弟:小姑妹夫、小姑夫、小姑女婿、小亘子妻三族:妻子的父亲:丈父、丈爹、丈父爹、岳父、舅妻子的母亲:丈母、丈娘、丈母娘、岳母、姑妻子的兄亲:大舅兄、大舅子妻子的兄姊:大舅兄嫂、大舅妇、大妗子妻子的姊亲:大姨姊、大姨子妻子的姊兄:大姨姊夫、大姨夫、大尹子、连襟妻子的弟亲:小舅弟、小舅子妻子的弟妹:小舅弟妇、小舅妇、小舅媳妇、小妗子妻子的妹亲:小姨妹、小姨子妻子的妹弟:小姨妹夫、小姨夫、小姨女婿、小尹子、连襟。
涨知识:三族、九族、五服、六亲、祖宗十八代,指的到底是什么?
涨知识:三族、九族、五服、六亲、祖宗十八代,指的到底是什么?一、三族三族在古代有三种说法:1,父、子、孙。
《周礼·春官·小宗伯》曰:“掌三族之别,以辨亲疏”。
郑玄注:“三族,谓父、子、孙”。
2,父族、母族、妻族。
《大戴礼记·保傅》曰:“三族辅之”。
卢辩注:“三族,父族、母族、妻族。
”3,父母、兄弟、妻子。
《史记·秦本纪》记有:“法初有三族之罪”。
裴骃《史记集解》引张晏曰:“父母、兄弟、妻子也。
”二、九族“九族”泛指亲属,但“九族”所指,诸说不同,主要有两种说法。
1,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即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2,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儿之子(外孙)、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姐妹、儿女);母族三是指母之父(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从母子(娘舅);妻族二是指岳父、岳母。
三、五服五服是东亚古代的丧服等级,源于中国,后传至日本、朝鲜、越南,是居丧的衣服制度。
服制按服丧期限及丧服粗细的不同,分为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五种,即五服。
中国封建社会是由父系家族组成的社会,亲属范围包括自高祖至玄孙的九个世代,通常称为本宗九族,在此范围内的亲属为有服亲属,死为服丧。
五种丧服,分别用不同材质的麻布做成,居丧生活的时间长短也有区别。
丧服按等级从重到轻,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
丧服重代表亲属关系近,丧服轻则意味是远亲,“五服之内为亲”则是以男子直系血亲为中心的宗法制度,从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再到自己,五代之内才是至亲,其余的则是旁亲。
四、六亲六亲的历代说法不一,大致6种:1、指父子、兄弟、从父兄弟、从祖兄弟、从曾祖兄弟、同族兄弟。
2、指父子、兄弟、姑姊、甥舅、婚媾、姻亚。
3、指父、母、兄、弟、妻、子女。
4、指父子、兄弟、夫妇。
5、指外祖父母、父母、姊、妹、妻兄弟之子、从母之子、女之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荆六亲九族
一日,有学生问我一家系图的问题(如图1),本来遗传学的概率计算确实比较麻烦,问此类问题实属正常,但是,这位同学的问题不在于计算,而在于不清楚何为近亲。
题中问,若III与III婚配则属于?摇?摇。
答案为“近亲结婚”。
学生问:“为什么这两个人是近亲?”我尝试启发他,反问:“III的妈妈与III的爸爸是什么关系?”学生回答:“是兄妹!那么III与III就是表兄妹了吧!”我想这回应该没问题了吧,于是笑着点了点头。
可是接下来他说的话让我出了一身冷汗――他问:“为什么表兄妹就是近亲啊?”
花了很长时间才把这个问题讲清楚,讲完以后心生感叹,有些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事,学生并不一定能理解。
因为我们的成长环境不同,经历和经验也会有很大差别。
可能没有哪个民族像我们这样把亲戚关系整理得如此条理分明、尊卑有序。
在传统多子多孙的大家庭中,区分亲戚关系根本不是问题,但现在,它不但成了问题,而且成了话题。
这是计划生育导致家庭结构和家庭成员简单的必然结果。
如今,全面“二孩”政策已经实行,对“独一代”来说,庞大复杂的“中式家庭关系网络”将重登历史舞台。
给学生详细介绍血亲关系,有利于传统亲属称谓的传承。
翻看课本(本地使用浙科版教材),在“课外读”中有
介绍“直系血亲、旁系血亲与近亲结婚”(见必修2,P128),但学生无法理解其中的很多亲属称谓。
要想理清楚亲缘关系,最理想的工具非“家系图”莫属。
以下是我的教学设计:
一、介绍“三荆”、“六亲”、“九族”
在人类的幼年时期,面对着危机四伏的周遭环境,为了生存,必须紧紧地团结在一起。
而那时,血缘关系就成了人类团结的一个重要因素。
古代汉语中就有许多词反映了这种关系,如“三荆”、“六亲”、“九族”等。
问学生什么是“三荆”,学生查词典后回答:“一株三枝的荆树,比喻同胞兄弟。
”在黑板上画出简图。
启发学生,
这个图像什么?有人会回答像倒置的家系图。
目的达到,可以用家系图分析血亲关系。
再介绍“六亲”和“九族”。
当今的“六亲”泛指亲属,但是历史上的六亲具有特定的内容,大多数人认同《汉书》说的父、母、兄、弟、妻、子。
《三字经》中有一句话“高
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
汉族传统的辈分观念长期存在,以本身为中心,上有四代长辈,下有四代晚辈,所以“九族”包括高祖、曾祖、祖、父、本人、子、孙、曾孙、玄孙九个层次。
二、家系图构建“六亲”、“九族”关系
请学生用家系图描述“六亲”关系。
建议以本人作为起点。
以下为例图:
其中黑色的5号表示本人,则1为父,2为母,3为姐(妹),4为兄(弟),6为妻,7为子,8为女。
以此方法,绘制“九族”家系图(如图3),并介绍成员之间的关系。
这幅图只是复杂的九族关系的简化,省略了很多成员。
其中的黑色V表示本人。
三、介绍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概念
直系血亲是指相互之间有直接血缘关系的人,包括生育自己和自己生育的上下各代,如父母与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与孙子女(外孙子女)等。
旁系血亲是指相互之间具有间接血缘关系的人,包括直系血亲之外,在血统上与自己同出一源的亲属,如叔(伯)姑、姨舅、侄甥等人。
三代是指从自己这代算起,向上推数三代和向下推数三代。
从自己数到父母算是第二代,数到祖父母是第三代,这是上三代。
从自己推算到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是下三代。
所谓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就是指祖父母(外祖父母)以下同源而出的旁系血亲。
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中的任何两人婚配都属于近亲结婚。
至此近亲问题解决。
四、介绍基本的亲属称谓
由于一代独生子女的亲属称呼中兄弟姐妹越来越少,晚辈中自然没了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二代独生子女的亲属称呼中,又少了伯伯、叔叔、舅舅、姨妈……导致部分亲属称谓的消失,一代独生子女、二代独生子女对亲属称谓的陌生渐渐成了群体性现象。
大部分年轻人都用“叔叔、阿姨”此类模糊的称呼代替“表叔、堂姨”等具体指向的亲戚称谓,每逢春节,“六亲不认”现象时有发生。
同一祖父的亲属称为堂亲。
如以VI为例,先找出他的祖父IV,同一祖父的有VI跟VI,所以跟VI为堂兄弟姐妹。
跟父亲的姐妹的子女的亲戚关系(VI和VI),或跟祖母、母亲的兄弟姐妹的子女的亲戚关系(VI、VI、V和VI),叫表亲。
也以三代为例,从上至下,第一层有: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等(长二辈);第二层有:父亲、母亲、伯父、伯母、叔父、婶母、舅父、舅母、姨父、姨母、姑父、姑母、岳父、岳母等(长一辈);第三层有:(本身)哥哥、嫂嫂、姐姐、姐夫、妹妹、妹夫、堂兄、堂嫂、表兄、表嫂、内兄、妻妹等;第四层有:儿子、女儿、侄儿、外甥、内侄、侄婿等(晚一辈);第五层有: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侄孙、侄孙女、孙媳、外孙媳等(晚二辈)。
五、反思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教学中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或作出相关的个人决策;注意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职业和学习方向,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步入社会做准备。
血亲关系的详细介绍较好地贯彻了上述理念,并且在生活中相当重要,不仅仅表现在婚配中近亲不得结婚,很多机关部门还不允许有血亲关系的人共事,而教材中的内容又非常有限,所以生物教师必须适当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