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核心知识点详细汇总

合集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

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

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的重要环节。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与道德相关的基本概念、道德行为规范,以及法律法规等法治知识。

以下是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归纳。

1. 道德基本概念和原则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在道德教育中,学生需要了解以下基本概念和原则:- 道德的客观性:道德规范不是主观的个人意见,而是客观存在的普遍准则。

- 道德的主体性:每个人都有道德责任和义务。

- 道德的相对性:道德规范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可能存在差异。

- 诚实守信:诚实是道德的基本要求,守信是对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2. 道德行为规范道德行为规范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会介绍一些重要的道德行为规范:- 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人格、权益和意见,不歧视、侮辱或伤害他人。

- 公平正义:在社会交往中平等对待他人,不依据人们的身份、地位或种族而对其进行歧视。

- 助人为乐:乐于助人,在能力范围内帮助他人,关心弱势群体。

- 爱护环境:保护和爱护自然环境,不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3. 法律与法治法律是社会公认的、由国家强制执行的规范行为的准则。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会向学生介绍如下方面的法律与法治知识:- 法治意识:法律至高无上,公民要遵守法律,同时拥有自己的合法权益。

- 法律的作用和功能: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调节社会关系。

- 法律的表现形式:包括法律条文、法律案例、法律程序等各种形式。

- 不法行为与法律责任:介绍一些常见的不法行为和相应的法律责任。

4. 基本的法律法规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学生还将学习一些基本的法律法规:- 宪法:国家的根本法律文件,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权利。

- 刑法:规定了各种犯罪行为和相应的刑罚。

- 民法:规定了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民事纠纷的处理原则。

- 道路交通安全法:关于出行安全和交通秩序的法律法规。

八年级道法书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道法书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道法书知识点总结在八年级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成为了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

这门课程带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包括了必要的价值观培养。

下面对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一、道德知识点:1. 基本道德原则:这包括善良、诚信、团结、友爱、公正、勤劳、谦虚、宽容、勇敢等。

这些都是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必须要具备的品质。

2. 个人独立自主:在这个知识点中,主要是阐述我们应该独立思考、作出选择并承担对应的责任。

同学们应该自行制定计划、学会自控和管理自己的行为。

3. 人际交往与社会生活:在这个部分中,学生将学到如何与人沟通、如何解决矛盾以及进一步了解社会规范。

这一部分内容教我们如何体谅他人、尊重别人等等。

4. 心理健康: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学到如何正确定位自己的情绪,如何保持健康的心态等。

这对我们对抗现代生活中的各种压力以及维护健康有着很大的作用。

5. 生命教育:关于生命教育,我们将学到尊重、关爱生命的观念,不允许为所欲为甚至作出违法行为等。

二、法律知识点:1. 法制观念:在这一部分中,学生将学到什么是法律、为什么要遵守法律以及遵守法律的意义。

2. 国家制度和法律体系:学生将学到国家的政治、法律体系以及法律的种类和等级。

3. 民事法律:在这个知识点中,学生将学到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以及如何遵守合同等方面的知识。

4. 刑事法律:学生将学到什么是刑法、犯罪的构成要件等知识点。

5. 行政法律:在这个章节中,学生将学到行政行为、公务员的基本要求,以及公民应该如何与行政机关进行关系。

三、案例分析: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学生还需要仔细地分析案例,不仅可以加深理解,还能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应用。

举例来说,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交通事故的案例来了解如何选择一个公正可靠的保险公司或律师,并学习如何处理各种事故,以及如何追究犯法者的责任。

总之,八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在价值观培养和知识教育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认真学习,认真记录笔记,这样会更有助于我们达到对自我的认识和自我提升的目标。

九年级道法知识点归纳核心

九年级道法知识点归纳核心

九年级道法知识点归纳核心道法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道德、法律、伦理等方面的内容。

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了解和掌握道法知识点是培养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基础。

下面是九年级道法知识点的归纳核心。

一、德法与人德法与人的关系密不可分。

德指道德,法指法律,二者共同构成了社会准则和规范。

个人的行为必须符合德法,才能与他人和谐相处,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二、道德知识点1. 道德规范: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关心他人、诚实守信等是人们行为准则的重要方面。

2. 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人们对善恶、美丑等价值的主观感受和情绪反应,包括羞耻、内疚、羞愧、崇敬等。

3. 道德品质:勇敢、正直、守信、谦虚等是与道德相关的人格品质,它们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4. 道德选择: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面临道德选择的问题。

正确的道德选择能够增强对他人的尊重和深化人际关系。

三、法律知识点1. 法律基本原理:法律是国家强制性的规则和准则,保障公民的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2. 法律责任:违反法律规定将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

3. 未成年人保护:未成年人是法律保护的重点对象,他们享有特殊的权益和保障。

4. 职业道德:各个职业都有相应的职业道德规范和标准,员工应遵守相关规定,保持职业操守。

四、伦理知识点1. 伦理原则:伦理是关于人际关系和道德行为的理论,其中包括尊重生命、保护环境、互帮互助等原则。

2. 伦理困境: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遇到伦理困境,需要根据伦理原则来进行抉择和处理。

3. 科学伦理:科学研究中需要遵循科学伦理,尊重实验对象及研究结果的真实性。

4. 社会伦理:社会伦理关注社会的公平正义、文化传承和社会和谐等方面的问题,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五、道法与生活1. 做一个守法公民: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只有依法生活,社会才能保持稳定和谐。

2. 培养道德品质: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健康人格的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

以下是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的一些常见知识点归纳:
法律和法治:
法律的定义和作用: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

法治的基本原则:平等、公正、公平、公开。

法律的来源: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的权利:言论自由、人身自由、财产权、教育权等。

公民的义务: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关心环境、履行纳税义务等。

社会公平与正义:
社会公平:机会公平、财富公平、教育公平等。

正义的原则:平等正义、功利正义、需要正义等。

道德与个人行为:
道德的定义和作用:指导人们的行为,促进社会和谐。

道德规范:诚实守信、友善互助、勤奋努力等。

青少年与法律:
青少年的法律责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限制行为能力、刑事责任等。

青少年的权益保护:受国家法律保护,应得到儿童权益的尊重和保障。

罪与罚:
罪的概念和分类:刑事犯罪、民事侵权等。

刑罚的种类和目的:惩罚、教育改造、恢复纪律等。

以上仅是对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知识点的部分归纳,具体的教材和课程安排可能会有所不同。

建议您根据教材和老师的指导,深入学习和理解相关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复习和准备。

初中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汇总

初中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汇总

初中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汇总一、国策、战略、理念1、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治国战略: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

3、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低碳生活。

二、发展道路、理论体系、伟大旗帜1、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含邓论、三代、科发)。

3、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它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个方面内容)。

三、标志、标准1、改革开放战略方针确立的标志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我国对外开放迈上新阶段的标志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3、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文字的出现。

4、中国进入近代史的标志是: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

5、中国革命进入崭新的历史阶段的标志: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6、标志着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的历史事件是: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诞生。

7、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四、之路、之本、之要、之根、根本、基本、基础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路。

2、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保证)。

3、我国的兴国之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民族之根是:民族文化(民族之魂是:民族精神)。

5、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6、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8、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即法治和德治)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9、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

10、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汇总大全

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汇总大全

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汇总大全道德与法治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熟悉并理解一些道德与法治的基本知识点。

本文将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点进行汇总,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与掌握。

一、道德知识点1. 道德的定义和特征:道德是一种准则,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

道德规范指引我们与他人相处的原则和规则。

2. 道德的基本价值观念:包括真、善、美、爱等。

3. 道德规范的来源:主要有宗教、家庭、学校、社会等。

4. 基本的道德要求:诚实守信、友善待人、尊重他人、团结合作、勤劳守时等。

5. 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主要包括亲情、友情、师生关系、劳动关系、公民关系等。

6. 道德典型人物:如孔子、孟子等。

7. 道德教育与日常生活:如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学会自我约束、正确使用社交媒体等。

二、法治知识点1. 法治的定义和特征:法治是以法律为基础,通过法律来治理社会的原则。

法治要求依法治国、公平正义、保障人权等。

2. 法律的产生和发展:法律的产生源自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也是社会规范化的体现。

3. 法律的重要性:法律是社会的保障,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的权益、规范公民行为等。

4. 主要的法律法规:初中阶段学习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5. 法律规定的例子:如未成年人的保护、违法行为的处罚等。

6.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如言论自由、民主选举、纳税义务等。

7. 法律与公平正义:法律要求公平正义,人人平等,不分种族、性别、宗教等条件。

8. 法制观念的培养:在生活中要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尊重法律,自觉遵守法律。

三、道德与法治的关系1.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道德是法律的内核,法律是道德的外在体现。

道德要求高于法律,法律要求基于道德。

2. 道德与法律的统一:道德与法律是共同的道义要求,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3. 道德与法律的衔接:人们要自觉遵守道德规范,不触犯法律,做到合法与合理。

2023初中道法核心知识点: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

2023初中道法核心知识点: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

2023初中道法核心知识点: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公民"是一个共同体政治的概念,作为一项制度,它发源于古希腊。

公民是"凡得参加司法事务和治权机构的人们“。

即指对共同体的公共事务有发言权的人。

古希晤早期的公民身份即使对于自由民也只限于少量的家长,其他家庭成员都不具备公民身份,所有的女人都不是公民。

后来享有公民身份的人逐渐增多,经过大约300年的时代变迁,在公元前3世纪,大部分男性自由民都具备了公民身份,女人、奴隶和外来民仍然不是公民。

通过参与公共活动,每个公民作为个人融入了集体,并通过集体的力量决定着城邦的走向和价值观念,同时,公民也在公共活动中展示个性并养成平等竞争、自由和负责任的公民意识。

这就是公民文化,公民文化是古希腊对人类文化的重大贡献。

1、我国的国家性质?答: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2、公民基本权利的含义(P5页第二段)答:指的是由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3、人民和公民的区别答人民是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

公民则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中国公民:必须要有中国的国籍才能算是中国公民。

中国人民: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所以,属于中国的公民但不属于中国的人民的有:①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②拥有中国国籍的外国人③分裂国家的人④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

初中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汇总

初中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汇总

初中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汇总一、国策、战略、理念1、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治国战略: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

3、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低碳生活。

二、发展道路、理论体系、伟大旗帜1、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含邓论、三代、科发)。

3、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它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个方面内容)。

三、标志、标准1、改革开放战略方针确立的标志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我国对外开放迈上新阶段的标志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3、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文字的出现。

4、中国进入近代史的标志是: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

5、中国革命进入崭新的历史阶段的标志: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6、标志着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的历史事件是: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诞生。

7、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四、之路、之本、之要、之根、根本、基本、基础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路。

2、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保证)。

3、我国的兴国之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民族之根是:民族文化(民族之魂是:民族精神)。

5、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6、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8、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即法治和德治)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9、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

10、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初中道德与法治全册思维导图核心知识点整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全册思维导图核心知识点整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全册思维导图+核心知识点整理!(一、“主体”、“主要”、“主角”、“主量”类:1、我国“一国两制”中的国家主体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是公有制。

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是按劳分配。

3、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科学技术。

5、我们参与经济生活的主要表现于日常生活的消费和理财。

6、我国经济大舞台上的主角是公有制经济。

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国有经济。

二、“基本”类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

3、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4、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5、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8、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是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P3710、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11、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12、“两个基本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3、我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P3614、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立法)、有法必依(守法)、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执法)。

三、“基础”类1、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知识重点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知识重点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知识重点
一、道德知识重点
1.人生价值观:七年级学生应理解人生价值观的重要性,学会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关注个人成长与国家、社会发展的关系。

通过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在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时有所依据,积极面对挑战。

2.社会公德:教育学生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尊重他人,爱护公共财产,维护公共秩序,关心社会公益事业。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成为有道德、有责任心的公民。

3.职业道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认识到职业道德对个人发展和职业前景的重要性。

教育学生在职场中诚实守信、勤奋敬业、团结协作,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4.家庭伦理:强调家庭伦理观念的重要性,教育学生尊重父母、关爱家人、承担家庭责任。

培养学生形成健康和谐的家庭关系,为个人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二、法治知识重点
1.法律意识: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法律意识,使学生明白法律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

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有助于他们遵纪守法,维护社会和谐。

2.法律常识:普及基本的法律知识,使学生了解国家法律法规的框架,掌握一些常用的法律概念和术语。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秩序,提高法治意识。

3.权利与义务:教育学生正确认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明白享有权利的同时需要承担相应的义务。

培养学生珍惜权利、履行义务的责任感。

4.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引导学生了解法律责任的内涵,认识违法行为将受到法律制裁的道理。

让学生意识到遵纪守法的重要性,从而约束自己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

通过学习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知识,学生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汇总

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汇总

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归纳汇总1.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道德是指人们根据共同的价值观和伦理准则,在行为和思想上选择正确与错误的行为和态度。

-法律是国家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

2.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公民的权利包括生存权、财产权、人身自由权、言论自由权等。

-公民的义务包括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正义、保护环境等。

3.法律的作用与意义:-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规范人们的行为,引导人们遵守道德准则。

4.国家机关与宪法:-国家机关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国家立法机关、国家司法机关等。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

5.法治意识:-法治意识是一种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观念和态度。

-法治意识的培养可以通过法律教育、新闻宣传、社会实践等方式进行。

6.犯罪与法律:-犯罪是指违反法律规定,社会危害性较大的行为。

-法律通过制定刑事法律来对犯罪行为进行惩处和制约。

7.公正与正义:-公正是指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行事,不偏袒任何一方。

-正义是指公正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8.文明礼仪与法律的关系:-文明礼仪是社会公德,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应遵循的规范。

-法律是国家法定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行为规范。

9.道德与法治教育:-道德与法治教育是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渠道,培养人们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的观念和意识。

10.公民的民主参与:-公民可以通过选举、表决、集会、示威等方式参与社会和政治事务。

-公民的民主参与是实现民主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11.值得推崇的道德品质:-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人们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体现了社会的信任和和谐。

-勇于担当:勇于担当是指人们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能够勇敢面对,承担责任。

-正直公正:正直公正是指坚持真理和公平,遵循行为规范。

-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指对他人的权益和尊严保持尊重和关怀。

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全盘梳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全盘梳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全盘梳理道德与法治是初中阶段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的重要课程。

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学生可以了解社会规范和法律法规,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法制观念。

本文将全盘梳理初中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点及其要点。

一、道德知识点1. 什么是道德:道德是社会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是人们进行行动判断和评价的依据。

道德具有普遍性、稳定性和客观性。

2. 道德原则:道德原则是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包括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团结友爱、勤劳节俭、公正正义、爱护环境等。

3. 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指保护他人的权利和尊严,包括不侵犯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名誉权利,不歧视他人等。

4. 公正正义:公正正义是指遵守公平原则,平等对待每个人,不进行任何形式的不公正行为,有正义感和责任感。

5. 爱护环境:爱护环境是指珍惜和保护自然环境,包括减少浪费,节约资源,保护动植物,保持环境的清洁和整洁等。

二、法治知识点1. 什么是法治:法治是指国家和社会运行的基本方式,是依法治国的根本原则,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2.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和道德都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但二者存在一定的差异。

法律是通过立法程序制定,具有强制性;而道德是社会习俗和道德观念的体现,具有约束力和感召力。

3. 法律的作用:法律的作用是维护社会公平公正,保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它规范人们的行为,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进步与发展。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体系包括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劳动法等各个领域的法律。

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国家的法律,不能违法行为。

5. 法律意识:法律意识是人们对法律的认识和感知,是一种遵守法律的意识观念。

培养正确的法律意识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增强法治观念。

三、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1. 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道德与法治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和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初三道法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三道法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三道法知识点总结归纳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 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2. 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3. 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二、中华文化1. 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 中华文化的重要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三、民族精神1. 民族精神的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 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四、时代精神1. 时代精神的内涵: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精神。

2. 时代精神的重要性:弘扬时代精神对于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五、总体国家安全观1. 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国家政权和主权受到威胁,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国家的生存就会受到挑战。

国家安全有保障,经济社会才能不断发展,祖国才能更加繁荣富强。

2. 国家安全包括的内容:国家的领土、主权不受侵犯;国家的社会稳定;国家的秘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国家的生产有序进行等。

3. 国家安全工作的要求: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

九上《道德与法治》核心知识点

九上《道德与法治》核心知识点

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1. 中国的腾飞证明了什么道理?(1)改革开发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2)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3)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4).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

2.为什么要坚持共享发展成果(共享人意义)?P11-12(1)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2)党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4)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1.怎样正确认识创新?(全面认识创新的重要性)(1)生活处处有创新。

生活中的点滴创新不仅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而且改变着我们对生活的惯常看法。

(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3)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4)生活的各个领城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5)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2. 为什么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为创新是引擎?)P17-18(1)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2)时代的发展呼唤创新。

当前,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3)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4)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3、实施科教兴国的现实意义(或重要性)谋未来就要谋创新。

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初中政治与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全面整理与汇总

初中政治与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全面整理与汇总

初中政治与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全面整理与汇总政治与道德与法治是作为初中生必修的学科,其内容涉及了现代社会中的法律、公共事务、社会伦理等方面的知识。

初中政治与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不仅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的运行规律,还培养了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

本文将针对初中政治与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点进行全面整理与汇总,以便初中生对这一学科有一个系统的把握。

1. 政治与道德1.1 政治学概念与基本理论政治是指国家政权组织与运作的规律和原理。

学习政治学概念与基本理论,可以了解国家的本质、政治权力的来源和性质等重要内容。

1.2 国家的组织与运作国家是指一个独立的、有人民和领土的政治实体。

国家的组织与运作包括政党的组织、选举与权力制衡等重要内容。

1.3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公民是指属于某一国家并享有该国家权利与承担义务的人。

学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可以了解公民在法律法规约束下的权利与义务。

1.4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一种行为准则。

法律是国家制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

学习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可以了解道德与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相互作用。

2. 法治2.1 法治概念与原则法治是指在国家权力的制约下,以法律规范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来治理国家和社会的一种原则。

学习法治概念与原则可以了解法治的核心理念和要求。

2.2 宪法与法律体系宪法是国家政治生活的基本法律,是国家法律体系的最高法律。

学习宪法与法律体系,可以了解国家法律体系的组成和相关法律的实施。

2.3 法律的作用与权威法律的作用是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法律的权威是法律实施过程中必须得到尊重和执行的原则。

学习法律的作用和权威可以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2.4 公民的法律意识与法律素养公民的法律意识是指公民对法律的认识、遵守和维护的观念。

公民的法律素养是指公民在法治社会中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和行为准则的修养。

学习公民的法律意识与法律素养可以培养公民的法治观念和法律能力。

23年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知识点概括

23年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知识点概括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法治意识的重要环节,是全面发展学生思想品德和实践能力的基础。

以下是23年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知识点的概括:一、道德教育1.价值观念: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

2.道德规范: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

3.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维护人与人之间和谐、平等、尊重的相处态度,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4.社会责任:引导学生关心集体荣誉,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法治教育1.法律意识: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讲规矩、讲信誉的法治观念,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2.法治精神:引导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培养法治思维和法治情怀,强化法治信仰和法治精神。

3.法律知识:教育学生掌握基本法律知识,了解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法规和社会公序良俗,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

4.法律实践:引导学生了解身边的法律问题,学会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高学生的法治能力。

三、核心素养1.人文关怀: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弱势群体,抵制暴力和歧视,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善良品质。

2.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团队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助互信的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4.社会参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能力,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综上所述,23年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知识点包括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两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通过专门的教育课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行为习惯,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核心知识点详细汇总可能很多家长都认为初中政治根本没难度,只要随便背一背就能考高分。

事实上,政治一直是困扰着很多学生的学科,知识点多且碎,考点又比较活!今天为大家带来初中道法的概念知识点汇总。

一、国策、战略、理念1.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治国战略: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

3.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低碳生活。

二、发展道路、理论体系、伟大旗帜1.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含邓论、三代、科发)。

3.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它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个方面内容)。

三、标志、标准1.改革开放战略方针确立的标志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我国对外开放迈上新阶段的标志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3.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文字的出现。

4.中国进入近代史的标志是: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

5.中国革命进入崭新的历史阶段的标志: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6.标志着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的历史事件是: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诞生。

7.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四、之路、之本、之要、之根、根本、基本、基础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路。

2.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保证)。

3.我国的兴国之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民族之根是:民族文化(民族之魂是:民族精神)。

5.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6.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8.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即法治和德治)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9.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

10.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1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2.一切组织或者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

13.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1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6.要解决我国诸如存在的就业难、医疗难、教育难、收入不均等难题的根本。

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7.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8.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途径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19.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坚持党的领导.20.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也是最终目标,指的是:实现共同富裕.21.计划生育政策的基本内容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分布。

2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4.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

25.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或叫民族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7.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7.普通法律制定的依据和基础是:宪法。

28.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教育。

29.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自然资源。

30.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公有制经济。

31.发展(海峡)两岸关系的基础(或说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32.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33.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34.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35.人们参加社会生活、遵守公共秩序的基本规则是:《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

五、目的、目标1.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2.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

3.党的十六大确立21世纪头20年,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即法治和德治)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5.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6.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7.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六、任务、职责、作用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公安机关的职责和人民警察的任务是:见初二教材P51最后一段。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起着关键性作用的是:国有经济。

七、之最、最终、第一、一切、首要、主要、主体1.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

2.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4.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最为严格的法律是:宪法(具体是:见初二教材P56大号字)。

6.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7.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也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先决条件)是指:人身自由权。

8.公民行使监督权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和方式是:新闻监督。

9.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0.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途径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

12.科学技术(简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13.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14.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而不是公民)。

15.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是:人口问题。

16.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宪法。

17.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是:汉字。

1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有:最高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

19.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领域中占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0.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八、特点、特征1.目前,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生活水平具备如下特点:属于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中华文化的两大特点(或说特征)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4.在我国,人民享有的民主政治权利具有两大特点:广泛性和真实性。

5.民族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

九、内涵、含义、定义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内涵是: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违法行为的含义: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3.犯罪的定义:是指具有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含义: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和履行的最主要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权利和义务。

5.公民的经济权利的含义:指公民享有经济物质利益方面的权利,它主要包括劳动权、休息权、生活保障权等。

6.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7.环境问题的定义: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

8.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9.依法治国的含义: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统统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

简而言之,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

10.继承权的含义:是指继承人依法享有的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

11.智力成果权的定义:也叫知识产权,它是法律确认的人们对其创造性智力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这一权利同时具有人身权和财产权两方面的内容。

1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含义/内涵: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3.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十、机关、机构1.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是指:人民检察院。

2.我国的法律审判机关是指:人民法院。

3.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统称人民代表大会)。

4.我国的国家机关有: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国家行政机关(人民政府)、国家审判机关(人民法院)、国家检察机关(人民检察院)。

5.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6.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7.在我国,有权制定和修改宪法的国家机关是:全国人大[微博](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十一、制度、原则1.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的基本民族制度(或叫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指: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6.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7.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也是最终目标,指的是:实现共同富裕。

(一)列举成就方面1.列举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1)表现: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城乡居民收入较大增加,家庭财产普遍增多;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步;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社会建设全面展开。

(2)具体事例:"神舟"系列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青蔵铁路的建成通车;奥运会与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战胜洪水、非典、地震等自然灾害等。

2.举例说明开放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1)生活用品的变化:手机、电脑等已经成为群众的日常用品;轿车步入寻常百姓家、家用电器不断更新;农村盖起了别墅;饮食更加注重营养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