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信息报告及传递制度(标准版)
应急信息报告及传递制度范文
应急信息报告及传递制度范文一、引言应急信息的及时报告与传递对于保障应急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应急信息能够及时、准确、高效地报告和传递,我们制定了应急信息报告及传递制度,以规范应急信息的报告与传递流程,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二、适用范围此制度适用于我单位内的所有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和临时工作人员。
三、应急信息报告的要求1.基本要求a.应急信息报告应及时、准确、全面,不得隐瞒、夸大或虚报事实。
b.报告内容应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语言通俗易懂,避免使用专业术语。
2.报告方式a.口头报告:紧急情况下,应急信息可以通过口头报告直接传达给相关负责人或领导。
b.书面报告:除紧急情况外,应急信息应书面报告,确保信息准确、完整。
3.报告内容a.事件概述:简要描述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规模和类型。
b.损失情况:详细记录事件引起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情况。
c.事故原因:初步分析事故的原因,提供可能的原因和相关证据。
d.处置措施:概述已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和预防措施。
e.需求:根据需要提出相关需求,如人员、物资、支持等。
f.其他信息:根据实际情况,提供其他相关信息以帮助决策。
四、应急信息传递的要求1.基本要求a.应急信息传递应及时、准确、及时,确保信息的快速传达和详细披露。
b.传递环节中不得私自修改、删除或隐瞒信息,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传递方式a.内部传递:应急信息首先由事故现场报告人员向部门或组织负责人进行内部传递。
b.部门传递:部门负责人根据需要将信息传递给相关部门负责人,确保信息的及时传达。
c.领导传递:部门负责人向上级领导报告应急信息,确保领导层及时了解事件情况。
d.外部传递:根据需要,经过充分授权,可以向相关部门、媒体或社会公众传递应急信息。
3.传递内容a.传递信息需要包括事件的基本情况、损失情况、事故原因、处置措施与需求等。
b.传递过程中应重点强调应急工作的重要性,以协调各方力量参与应急处置工作。
应急信息报告和传递制度(3篇)
应急信息报告和传递制度第一条应急信息的报告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相关科室或单位要认真做好接收、登记工作,并及时传递、报告、处理,避免信息滞留、延误。
对于上级领导的批示意见,要及时传达相关矿领导、处室、单位,以便抓紧组织落实。
(一)报告范围:重特大突发性事件(重特大安全事故、生产事故、交通事故、自然灾情、群体事件、上访事件、恶性刑事治安案件)、重要社会动态、紧急灾情和疫情,以及带有苗头性、倾向性、预警性等紧急重要信息。
(二)报告时间:对重特大突发事件或者事件发生在敏感地区、敏感时间,可能演化为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情况,事发单位或有关部门接到信息后,必须在“第一时间”向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矿应急办报告,较大、一般性突发事件必须在____小时内报告。
(三)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发生时间、地点、事件性质、影响范围、涉及人员基本情况、危害后果、采取的初步应对措施,并要续报事件进展、处理情况和结果。
(四)报告方式:第一时间电话报告,随后以书面形式报告和续报。
第二条应急信息报告要简明、准确,原则上以书面报告为主,情况复杂、时间紧的突发公共事件,可采取先口头后书面报告的办法。
信息报告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起因和性质、基本过程、已造成的后果、影响范围、事件发展趋势、处置情况、拟采取的措施及下一步工作建议等。
第三条宣传科应特别关注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和要害部位,定期收集、报送、研判、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重大紧急情况,及时发现和掌握苗头性问题,充分利用广播、板报、宣传栏、宣传车等各种形式,及时通报和发布预警信息。
第四条向公司或地方政府部门报送书面信息,须经矿长或分管矿长签字并加盖公章。
第五条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事件重要情况和在应急信息处理过程中有失职、渎职行为的,以及擅自将信息向新闻媒体透露的,对有关责任人要追究责任。
第六条对于应急信息处置的承办科室或单位,要认真落实好上级领导的批示精神,并将有关的报告材料、领导批示等资料做好留存备查,涉密的还要认真做好保密工作。
应急信息报告和传递制度范本
应急信息报告和传递制度范本一、立即行动在紧急情况下,及时准确地传递应急信息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信息传递的高效和有效性,我们制定了以下应急信息报告和传递制度。
二、报告流程1. 发现紧急情况后,第一时间向上级主管报告,确保信息能够迅速传递。
2. 报告内容应包括事发地点、事发时间、紧急情况的简要描述以及紧急情况对人员和财产的影响。
报告内容应尽量客观、准确,避免夸大或缩小事态。
3. 主管收到报告后应立即转交给相关部门,确保信息得以快速传递并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
三、传递方式1. 口头传达:在紧急情况下,尽量通过电话、对讲机等方式进行口头传达,以确保信息能够第一时间传递到相关人员手中。
2. 书面传达:除了口头传达外,应急信息也应书面记录并传达给相关部门,以备查证和留存。
四、工具和设备的使用1. 在传递应急信息时,可以使用各种通信工具和设备,如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以确保信息能够快速传递到指定的对象。
2. 在使用工具和设备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通讯畅通,确保传递的信息不受干扰。
五、信息审核1. 在传递应急信息之前,应对信息进行审核,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 如果发现信息有误或不完整,应及时更正并重新传递。
六、信息保密1. 在传递应急信息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相关信息的机密性,避免信息泄露或滥用。
2. 只有与应急情况相关的人员才能获取和传递相关信息,未经授权的人员不得随意传递或使用应急信息。
七、信息记录与归档1. 在传递应急信息后,要将传递的信息记录下来,并及时归档。
2. 归档的信息应包括传递的时间、方式、内容以及接收人的相关信息,以备后续参考和溯源。
八、定期演练与培训1. 为了使应急信息报告与传递制度能够更好地落地生根,定期进行演练与培训是必不可少的。
2. 演练和培训应包括模拟紧急情况、应急信息传递的流程和技巧的讲解,以及相关设备的使用方法等内容。
九、总结与反馈1. 在每次演练和实际应急事件后,要及时总结经验,并及时反馈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应急信息报告及传递制度模版
应急信息报告及传递制度模版一、制度目的:为了加强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信息沟通,确保应急事件的及时、准确传递和反馈,提高应急响应效能和处置能力。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机构)应急管理工作中的应急信息的报告和传递。
三、报告要求:1. 发生应急事件未被发现的,应急事件首先由发现者立即报告事故现场负责人。
2. 发现应急事件的人员应立即向上级单位报告,并按照规定流程报告。
3. 发生应急事件后,第一时间向上级报告部门负责人进行通报。
四、报告内容:1. 应急事件名称、发生时间、地点、性质及等级。
2. 影响范围及可能造成的后果。
3. 已采取的应急措施和救援措施。
4. 目前处置情况、进展情况和下一步工作计划。
5. 需要协调支援的需求及应急资源需求。
6. 其他需要报告的相关信息。
五、报告程序:1. 发现应急事件的人员立即向事故现场负责人汇报,同时采取必要措施控制和扑灭初起火灾。
2. 事故现场负责人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员工进行事故初期处置,并向上级报告部门负责人。
3. 部门负责人接到报告后,立即召集应急小组开会,研究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并将应急情况报告上级领导。
4. 上级领导接到应急情况报告后,立即召集应急指挥部,根据实际情况调配资源,协调处置工作。
同时将应急情况报告上级领导和相关上级单位。
5. 应急指挥部按照应急处置方案进行工作,确保信息及时传递和反馈。
6. 应急处置结束后,相关部门需进行事故总结及信息报告。
六、传递要求:1. 应急信息传递采用多渠道多方式,确保信息有效传递。
2. 重大应急事件需向上级、相关单位等进行通报,并及时反馈应急处置进展情况。
3. 确保报告和传递的信息准确、简明扼要、真实可靠。
七、责任与追究:1. 所有发现应急事件的人员有义务及时报告,如有不报告、迟报等行为,将依据相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
2. 应急信息传递环节如出现传递不及时、信息失真等问题,将依据相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
3. 对于虚报应急事件、故意扩大事态等行为,将依据相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应急信息报送制度
领导应在收到专业审核通过的信息 报告后的8小时内完成最终审核。
专业审核时限
专业审核人员应在收到初步审核通 过的信息报告后的4小时内完成专业 审核。
回复时限
审核完成后,应在2小时内对信息报 告进行回复,告知报送人员审核结 果和后续处理建议。
05
信息报告的发布与公开
信息发布原则
及时性
应迅速、及时地报告信息,以确保信息的时效性。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应急信息报送制度
2023-11-06
目 录
• 制度概述 • 信息报送流程 • 信息报告内容 • 信息报告的审核与评估 • 信息报告的发布与公开 • 制度保障与监督
01
制度概述
目的与意义
及时、准确、完整地报送应急信息,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 提供决策依据,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重要支持。
强化应急管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的 生命财产安全。
事故类型
明确事故性质、范围及可能造成的后果。
事故涉及人员
包括事故责任人、受害者等。
事故发生时间、地点
详细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包括涉 及的地域范围。
事故造成的伤亡及损失情况
初步估算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情况 。
事故现场情况
事故现场的地理环境
描述事故现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周边环境等。
事故现场气象条件
口头传达
通过会议、电话、口头传达等方式 ,向有关单位或个人传递重要信息 。
信息发布内容与标准
事件基本情况
包括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 、涉及范围、原因等基本信 息。
应对措施
说明已采取或计划采取的应 对措施,包括救援、疏散、 管控等。
应急信息报告和信息发布工作制度
应急信息报告和信息发布工作制度一、制度目的二、应急信息报告工作流程1.应急事件发生后,责任部门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现场勘查和初步调查,收集有关信息。
2.责任部门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汇总、核查和整理,形成应急信息报告。
3.应急信息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事件基本情况、受灾情况、救援进展、应对措施、风险评估等。
4.应急信息报告应及时提交给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并与相关部门进行信息共享和协调。
三、应急信息发布工作流程1.信息发布单位应组织专门人员负责应急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
2.信息发布单位应及时了解应急事件的最新进展和情况,确保发布的信息准确、完整。
3.信息发布单位应按照统一的格式,发布包括事件基本情况、受灾情况、救援进展、应对措施、风险评估等在内的应急信息。
4.信息发布单位应通过多种渠道发布信息,包括新闻媒体、社交媒体、网站、短信等,以确保信息能够及时传达给社会公众。
6.信息发布单位应及时更新发布的信息,及时回应社会公众的关注和疑问,增强信息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四、应急信息报告和信息发布的注意事项1.应急信息报告和信息发布应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不得发布虚假、误导性或违法信息。
2.应急信息报告和信息发布应注重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确保及时发布最新的应急情况。
3.应急信息报告和信息发布应注重信息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公众有权知道应急事件的真实情况。
4.信息发布单位应定期评估和改进信息发布工作,做好应急信息报告和信息发布的总结和经验分享。
五、应急信息报告和信息发布的责任1.应急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应急信息的报告和发布工作。
2.信息发布单位负责收集、整理和发布应急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完整和及时。
3.相关部门和媒体负责与信息发布单位进行信息共享和协调,确保信息的一致性和可信度。
4.社会公众有权要求及时、准确、公开地获取应急事件的相关信息,有义务积极配合应急信息报告和信息发布工作。
六、制度执行和监督1.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修订应急信息报告和信息发布工作制度,并组织实施。
应急信息报告及传递制度模版
应急信息报告及传递制度模版一、制度目的应急信息报告及传递制度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有效的应急信息报告和传递体系,确保应急信息的及时和准确传达,以便组织能够迅速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应对突发事态。
通过规范化的制度,提高应急响应的效率,降低应急事件对组织造成的损失。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组织内的应急信息的报告和传递,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事故、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信息。
三、申报方式1. 应急信息的申报方式包括以下几种:(1)电话申报:紧急情况下,应急信息可以通过电话进行申报。
电话号码见附件一。
(2)口头报告:应急事件发生后,相关人员可以通过口头报告的方式进行申报。
(3)书面报告:应急事件结束后,相关人员需书面报告事件的详情和处理情况。
2. 应急信息报告应包括以下要素:(1)事件概述:包括事件发生时间、地点、原因、影响等基本情况。
(2)应急措施:包括已经采取或计划采取的应急措施。
(3)负责人联系方式:包括应急事态的负责人及其联系方式。
(4)其他需要报告的信息。
四、报告流程1. 突发事件发生后,当事人应第一时间向所在部门负责人或上级报告。
2. 部门负责人或上级收到报告后,负责核实并迅速将报告上报给应急指挥中心。
3. 应急指挥中心收到报告后,负责汇总和分析信息,并在必要时启动应急预案,并通知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相应的应急措施。
4. 应急指挥中心需及时向上级汇报应急情况,并向下级传达相关指令和信息。
五、传递方式1. 应急信息的传递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电话传递:紧急情况下,应急信息可以通过电话进行传递。
电话号码见附件一。
(2)口头传达:应急信息可以通过口头传达的方式进行传递。
(3)邮件:应急信息可以通过邮件进行传递,确保全员都能收到相关信息。
2. 重要应急信息的传递应事先确定多种传递方式,以确保信息能及时传达到相关人员手中。
六、应急信息的保密性1. 应急信息的报告和传递过程中,应注意保护相关信息的机密性。
煤矿应急信息报告和传递制度范文(4篇)
煤矿应急信息报告和传递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建立健全煤矿应急信息报告和传递制度,加强煤矿安全管理工作,防范和应对各类安全事故风险,保障煤矿生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煤矿企业的应急信息报告和传递工作。
第三条煤矿企业应当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煤矿应急信息报告和传递制度,并组织实施。
第四条煤矿应急信息报告和传递制度应当与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相衔接,形成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
第五条煤矿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煤矿应急信息报告和传递制度的宣传教育机制,提高员工对制度的认识和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
第六条煤矿企业应当根据煤矿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定煤矿应急信息报告和传递制度的具体操作细则。
第二章煤矿应急信息报告和传递制度的范围和内容第七条煤矿应急信息报告和传递制度的范围涵盖煤矿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事故和其他安全风险情况的报告和传递。
第八条煤矿应急信息报告和传递制度的内容包括:(一)报告的时机:煤矿企业应当及时、准确地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煤矿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事故和其他安全风险情况;(二)报告的内容:煤矿企业应当清楚、详细地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煤矿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事故和其他安全风险情况的基本情况、影响范围、原因分析、处置措施和后续处理情况;(三)报告的方式:煤矿企业应当采用书面报告和口头报告相结合的方式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煤矿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事故和其他安全风险情况。
第三章煤矿应急信息报告和传递制度的流程和责任第九条煤矿应急信息报告和传递制度的流程分为报告、接收、审核、回复和传达五个环节。
第十条煤矿应急信息报告和传递制度的责任划分如下:(一)报告责任:煤矿企业应急管理部门负责煤矿应急信息的收集和报告工作;(二)接收责任:上级主管部门应急管理部门负责接收煤矿应急信息报告并组织审核;(三)审核责任:上级主管部门应急管理部门对煤矿应急信息报告进行审核,核实情况后反馈处理意见;(四)回复责任:上级主管部门应急管理部门对煤矿应急信息报告进行回复,明确处理意见和要求;(五)传达责任:上级主管部门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将煤矿应急信息报告的处理意见和要求传达给煤矿企业,并监督检查煤矿企业的整改落实情况。
应急信息报告及传递制度
应急信息报告及传递制度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建立和完善显得尤为重要。
应急信息报告及传递制度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各级政府、部门和单位按照预定的程序和方式,及时、准确、全面地向上级机关和领导报告事件信息,以及上级机关和领导对报告作出指示、批示后,向下级机关和单位传递、落实的过程。
二、应急信息报告制度1. 报告主体和对象各级政府、部门和单位是应急信息报告的主体。
报告对象为上级政府、部门和单位。
2. 报告内容报告内容应包括事件的基本情况、可能造成的影响、已采取的措施和下一步工作计划等。
具体包括:(1)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和性质;(2)事件可能造成的影响,如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等;(3)已采取的措施,如救援、疏散、封锁等;(4)下一步工作计划,如继续救援、恢复生产、重建等。
3. 报告程序(1)事发单位应在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内,根据事件性质和影响,确定报告级别,向上级政府、部门和单位报告。
(2)上级政府、部门和单位在收到报告后,应及时向上级机关报告,直至报告到国务院。
(3)在应急处置过程中,事发单位应持续报告事件进展情况,上级政府、部门和单位应及时向上级机关报告。
(4)各级政府、部门和单位应按照要求,向上级机关报送事件总结报告。
4. 报告方式应急信息报告应采用书面报告和口头报告相结合的方式。
书面报告应详细、准确、全面,口头报告应简明扼要。
三、应急信息传递制度1. 传递主体和对象各级政府、部门和单位是应急信息传递的主体。
传递对象为下级政府、部门和单位。
2. 传递内容传递内容应包括上级机关和领导的指示、批示和决策部署。
3. 传递程序(1)上级机关和领导对突发事件作出指示、批示后,应及时传达到下级政府、部门和单位。
(2)下级政府、部门和单位在收到上级机关和领导的指示、批示后,应及时组织落实。
(3)在应急处置过程中,上级政府、部门和单位应及时将上级机关和领导的最新指示、批示传达到下级政府、部门和单位。
煤矿应急信息报告和传递制度
煤矿应急信息报告和传递制度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为了及时有效地应对煤矿事故及其他突发情况,确保煤矿生产安全和员工生命财产的安全,我们制定了,以便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实施紧急救援和应对措施。
请各位严格执行该制度,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一、应急信息报告和传递制度的目的为了及时准确地掌握煤矿的安全生产情况,有效应对突发事故,保障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应急信息报告和传递的范围该制度适用于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各类突发事件、事故及其他紧急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人身伤亡事件、火灾、瓦斯、矿灾、塌方等。
三、应急信息报告和传递的流程1. 发现突发事件或事故:发现煤矿生产中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或事故时,立即按照煤矿应急预案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置和报告。
2. 确认信息准确性:报告人员在报告前需对信息进行核实确认,确保信息准确性。
3. 报告程序:(1)立即向生产主管部门或值班领导报告事故情况,同时通知现场相关人员配合应对措施。
(2)生产主管部门或值班领导收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相关部门、单位及领导。
(3)生产主管部门或值班领导将事故情况及应对措施及时传达到现场,指导现场人员做好事故应对工作。
4. 信息传递:(1)根据情况,将事故情况通过电话、短信、对讲机等方式及时传达给相关人员,确保信息的快速传递。
(2)对于重大事故或紧急情况,可以启动应急通报系统,向上级主管部门及相关单位发送紧急通知。
四、应急信息报告和传递的注意事项1. 报告人员应当保持冷静,及时向主管部门或值班领导报告事故情况,不得隐瞒或虚报。
2. 报告人员应熟知煤矿应急预案和相关规定,掌握应对措施,做到知情、迅速、准确。
3. 生产主管部门或值班领导收到报告后,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应对措施,确保事故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5. 各相关部门应当配合主管部门的指挥和统一领导,积极配合应对工作,做好信息的传递和沟通,确保事故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总结煤矿生产事故及突发事件时有发生,我们必须要有一套科学完善的应急信息报告和传递制度,以便在第一时间内做好应对工作,最大限度减少损失,确保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煤矿的生产稳定。
2024年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范例(四篇)
2024年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范例____信息直报制度的实施,对于简化____信息报告流程、减少中间环节,确保及时获取____信息,迅速响应并有效化解潜在风险,从而最大限度地减轻____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损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关于信息直报的时限要求对于纳入直报范围的____信息,事发地乡镇政府应立即向县政府、市政府报告,且报告时间不得迟于事发后____小时。
若因特殊原因确实难以在事发后____小时内提交报告的,应在接收到____信息后立即进行初步报告,并在后续报告中详细说明延误原因。
在特殊紧急情况下,若无法及时提交书面报告,可先通过电话报告,随后再补交书面报告。
二、关于信息直报的范围界定信息直报范围主要包括:特别重大、重大____的首次报告信息;事件本身具有敏感性或发生在敏感地区、敏感时间,且有可能演变为特别重大、重大____的首次报告信息;以及影响范围较大的____的首次报告信息。
对于不属于直报范围的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应严格遵循本制度第四条的相关规定进行报告。
三、关于信息直报的方式与渠道市应急管理办公室(市政府值班室)及县应急管理办公室(县政府值班室)负责接收和处理____信息的报告工作。
各乡镇、各部门可通过电话、传真、网络等多种方式,向县应急办、市应急办提交____信息报告。
信息报告的格式需严格按照《永福县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表》的要求进行填写。
四、关于信息首报与续报的内容要求信息直报采用“首报事件,续报详情”的原则。
首报信息应包含____的发生时间、地点、事件性质、可能造成的伤亡和影响情况等基本要素。
续报信息则需进一步提供事发单位或事发地的详细情况、事件起因和性质、基本过程、影响范围、发展趋势、处置进展、请求事项及工作建议等内容。
续报工作可根据实际情况多次进行。
五、关于____信息报送责任制____发生地政府作为信息报告的责任主体,需承担主要的信息首报任务。
____发生单位有责任及时向____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报告相关信息。
应急信息报告和传递制度
应急信息报告和传递制度1. 简介应急信息报告和传递制度是组织内部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制度旨在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相关信息,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最大程度减少损失和风险。
本文将详细介绍应急信息报告和传递制度的内容、流程和关键要点。
2. 内容2.1 信息报告的重要性在应急情况下,及时准确的信息传递对于组织的安全和应急响应能力至关重要。
通过信息报告,可以确保各级管理层和相关人员了解紧急情况的性质、范围和影响,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行动。
2.2 信息报告的要求在编写应急信息报告时,应满足以下要求:•简明扼要:报告内容应尽量简洁明了,避免冗长的文字和复杂的表达。
•准确完整:报告内容应准确无误,不应有模糊、错误或遗漏的信息。
•组织结构清晰:报告应按照逻辑顺序组织,清晰地展示信息的层次和关联关系。
•语言规范:报告应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避免使用行业术语和难以理解的缩写词。
2.3 信息传递的流程应急信息传递的流程应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发现紧急情况:任何人在发现紧急情况时,应立即将情况报告给上级或相关负责人。
•报告准备:负责人应根据情况准备相应的信息报告,并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信息传递:负责人通过适当的渠道将信息报告传递给相关人员,并确保信息能够及时到达目标人员。
•确认接收:相关人员在接收到信息报告后,应给予确认,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行动。
2.4 信息报告的关键要点在编写应急信息报告时,应包括以下关键要点:•事件概述:简要描述紧急情况的性质、起因和影响。
•事态发展:详细描述紧急情况的演变过程和当前的状况。
•现场情况:描述紧急情况发生地点的具体情况,包括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等。
•影响范围:说明紧急情况可能对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影响范围。
•应对措施:列举已采取和计划采取的应对措施,并说明其原理和预期效果。
3. 实施步骤3.1 制定制度组织应制定应急信息报告和传递制度,明确相关的流程、职责和要求,并将其纳入组织的应急管理体系。
应急信息报告及传递制度范文(3篇)
应急信息报告及传递制度范文紧急情况下的信息报告和传递是确保组织内部高效应对紧急情况的重要环节。
下面是应急信息报告及传递制度的一个范本,用于指导组织成员在应急情况下准确、及时地向相关人员传递必要的信息。
1. 信息报告的目的和原则在应急情况下,信息报告的目的是及时传递最新、准确、全面的信息,以帮助组织成员做出正确的决策和采取必要的行动。
信息报告的原则包括:- 及时性:信息报告应当立即进行,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 准确性:信息报告应当基于可靠的数据和事实,避免主观臆断;- 全面性:信息报告应当包含必要的细节和背景信息,以便接收者理解情况;- 简明扼要:信息报告应当精简且言之有物,避免废话和冗长的叙述。
2. 信息报告的内容和格式紧急情况下的信息报告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时间和地点:紧急情况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事件描述:对紧急情况进行简要描述,包括发生的事件、可能的影响范围等;- 目前状况:对当前情况的清晰描述,包括个人和财产的受损情况、已采取的应急措施等;- 预计发展:对紧急情况可能的发展趋势进行合理预测;- 需求和建议:对需要的支持或资源提出明确的要求,并提供可以采取的行动建议。
信息报告的格式应当简洁明了,采用有序的结构,包括标题、概述、详细内容和总结等部分。
并且,信息报告应当按照报告的紧迫程度进行分类,以便接收者可以迅速了解报告的重要性和紧急性。
3. 信息传递的渠道和方式紧急情况下的信息传递应当通过快速、可靠的渠道和方式进行。
以下是常见的信息传递渠道和方式:- 通讯设备:利用电话、手机、电子邮件等通讯工具进行信息传递;- 公告板和通知栏:在组织内部设置公告板和通知栏,发布信息通知;- 会议和讨论:召开会议或小组讨论,向相关人员传递信息;- 在线平台:建立在线信息平台,方便成员查看和传递信息。
信息传递的方式应当灵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式,并保证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准确性和保密性。
4. 信息报告和传递的监督和评估为了确保信息报告和传递的有效性,组织应当建立相应的监督和评估机制。
应急信息报告及传递制度模版
应急信息报告及传递制度模版一、背景为了提高应急管理的效率和响应速度,确保应急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达到相关人员和部门,我们制定了应急信息报告及传递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司所有部门和人员,在应急情况下,必须按照本制度的要求进行应急信息的报告和传递。
三、应急信息报告要求1. 原则上,任何涉及安全和突发情况的信息都必须立即上报,不得隐瞒或拖延。
2. 应急信息报告应简明扼要,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清晰性,避免使用模棱两可的词语和表述。
3. 应急信息报告内容包括:事发地点、事发时间、事发原因、事态严重程度、可能产生的影响、已经采取的应急措施等。
4. 应急信息报告可以通过口头、书面、短信、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进行,但必须确保信息的传递速度和准确性。
四、应急信息传递程序1. 应急信息的传递顺序:事发现场负责人→部门负责人→高级管理层→相关部门。
2. 应急信息传递过程中,上级负责人要及时向下级反馈信息,确保信息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3. 各级负责人在接到应急信息后要立即与相关人员取得联系,并指示其采取相应的措施。
4. 发生应急事件后,应急信息的传递不仅限于内部,还需要向外部相关部门和单位报告,并及时更新报告内容。
五、应急信息传递方式1. 口头传递:适用于紧急情况下,需要快速传递应急信息的情况,必须确保传递人员清楚明白、语言准确无误。
2. 书面传递:适用于与口头传递相结合的情况,可以通过纸质报告、传真等方式进行,确保信息的持久性和存档。
3. 电子邮件传递:适用于跨地域、跨部门的应急信息传递,必须确保接收人的邮箱正常运作,及时查收并回复确认。
六、应急信息的确认和回复1. 接收到应急信息后,接收人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确认,并及时回复确认接收。
2. 如有需要,接收人应及时向上级负责人反馈确认信息,并汇报已采取的措施和进展情况。
3. 上级负责人根据情况可以要求接收人补充提供更详细的信息,并在必要时召开紧急会议进行研判和决策。
应急信息报告及传递制度(5篇)
应急信息报告及传递制度为规范我矿生产安全事故信息的报告和处理工作,建立快速反应、运行有序的信息处置工作机制,根据《安全生产法》、《突发事件应对法》、____《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家安监总局《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我矿生产安全管理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凡在我矿区范围内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信息的报告和处理工作,适用于本制度。
(二)事故信息报告应及时、准确和完善,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事故;信息处置应当遵循快速、协同配合、分级负责的原则。
(三)调度室为事故信息调度机构,实行____小时不间断调度值班,在收到事故信息报告的同时汇报矿领导。
(四)事故信息报告范围包括已经发生的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生产安全事故)和较大涉险事故的信息。
较大涉险事故的信息是指:1、____人以上的事故;2、____人以上被困或者下落不明的事故;3、较大涉险事故。
(五)信息的接收及通报凡在我矿区范围内发生各类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并积极展开救助行动,调度室接到各单位事故、事件或灾情报告,应初步确定响应级别,请示总指挥或第一副总指挥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按照通知顺序逐个通知相关人员。
(六)信息传递1、调度室在接到事故信息时,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规定的应急响应,立即向矿长及领导班子成员汇报,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并按照程序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同时通知安全部,由调度室和安全部共同做好事故信息的核查、跟踪、处置、督导等工作。
2、事故后,总指挥接到事故报告应立即授权调度值班人员,向事故可能影响到的单位和作业场所通报并作出相应处置和采取相应措施。
3、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部门负责人及调度室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____小时内向神木分公司、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县煤炭工业局及其它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和县煤炭工业局报告。
应急信息报告及传递制度范本(4篇)
应急信息报告及传递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应急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保障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部应急信息报告及传递工作。
第三条应急信息的报告及传递应遵循快速、准确、完整、可信的原则。
第二章应急信息报告第四条应急信息报告是指在应急事件发生后,相关人员及时向上级报告已发生的应急事件和应对措施。
第五条应急信息报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应急事件发生的基本情况,包括时间、地点、规模等;2. 目前应急事件造成的危害情况;3. 已经采取的应对措施及后续计划;4. 其他与应急事件相关的情况。
第六条应急信息报告的渠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式:1. 口头报告:相关人员可以通过电话、会议等方式向上级口头报告应急事件的基本情况;2. 书面报告:相关人员应及时向上级提交书面报告,详细描述应急事件的基本情况、危害情况、应对措施及后续计划等信息;3. 其他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通过其他适当的方式进行应急信息报告。
第七条应急信息报告的时限为应急事件发生后的30分钟内,特殊情况下可适当延长。
第八条应急信息报告的接收人应当做好记录和归档工作,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和完整。
第三章应急信息传递第九条应急信息传递的目的是将应急信息及时传递给相关人员,确保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条应急信息传递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 口头通知:应急信息接收人可以通过电话、会议等方式向相关人员口头通知应急信息;2. 书面通知:应急信息接收人可以通过传真、邮件等方式向相关人员发送书面通知;3. 其他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用其他适当的方式进行应急信息传递。
第十一条应急信息传递的时限为应急信息接收人收到应急信息后的30分钟内,特殊情况下可适当延长。
第十二条应急信息传递的内容应当保证准确、完整,并及时更新。
第十三条应急信息传递的接收人应当做好记录和归档工作,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和完整。
应急信息报告及传递制度范文
应急信息报告及传递制度范文一、制度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企业的应急信息报告及传递工作,确保应急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以提高企业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能力,保障企业及员工的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
三、管理标准1. 应急信息报告流程1.出现突发事件,员工应立即报告所在部门的经理或上级主管。
2.部门经理或上级主管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公司应急管理责任人报告,并提供尽可能详细的情况描述。
3.应急管理责任人收到报告后,应立即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应急研判和决策,并通知公司高层领导。
4.高层领导根据应急研判情况,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并指定应急小组成员。
5.应急小组成员收到通知后,应立即参与应急工作,提供应急信息以支持决策。
2. 应急信息传递渠道1.口头传递:应急信息可以通过电话、对讲机等口头方式进行传递。
传递方应保证信息准确、清晰,并告知接收方重要的应急信息内容。
2.书面传递:应急信息可以通过邮件、即时通讯工具等书面方式进行传递。
传递方应在传递邮件或即时通讯中注明紧急性、重要性和应急响应要求。
3. 应急信息传递要求1.必须及时:应急信息必须以最快的速度传递给相关人员。
2.必须准确:传递的应急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反映突发事件的情况,不得故意隐瞒或夸大事实。
3.必须全面:应急信息传递时应提供尽可能详尽的情况描述和相关数据,以便接收方能够全面了解情况。
4.必须明确:应急信息传递时应进行明确的指示和要求,接收方应按照指示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4. 应急信息传递记录1.应急信息传递过程中的重要口头和书面沟通记录应保存至少三年。
2.重要的应急信息传递文件和邮件应进行电子备份,并妥善存档。
四、考核标准1. 应急信息报告考核1.员工应及时、准确地向所在部门的经理或上级主管报告突发事件,报告内容要详实,不得隐瞒重要信息。
2.部门经理或上级主管应及时向公司应急管理责任人报告,并提供详细的情况描述。
2. 应急信息传递考核1.应急信息的传递方应确保信息传递渠道畅通,及时进行沟通。
应急信息报告及传递制度
应急信息报告及传递制度背景应急事件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后,需要及时调度、协调、调剂资源,控制和扑灭火灾、救治伤员、保护群众安全等紧急处置工作。
而应急信息报告和传递制度则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系统建设目标应急信息报告和传递制度的建设旨在建立起一套信息快速、稳定、高效的传送机制,实现信息的及时报告、准确传递。
该系统的建设目标包括:•快速、准确地报告、传送突发事件信息;•强化应急响应协调机制;•实现应急响应能力的全局管控。
这些目标的实现将有助于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和处置效率。
制度建设应急信息报告流程应急信息的报告和传递是应急响应体系的重要环节,下面是应急信息报告流程和应急信息传递流程图:1.应急信息来源应急信息的来源有很多,主要包括如下几种:•群众求救电话•现场工作人员报告•周边单位报警2.应急信息初步处理在接到应急报告后,需要先进行初步的信息处理,包括确定事件的性质和发生地点,评估事件严重程度等。
这一环节非常关键,因为它将直接影响下一步的应急工作。
3.信息报告层级根据事件的性质、范围和影响程度等因素,将应急信息报告分为三个层级:•一级报告:重大灾害,影响极广•二级报告:中等事故,影响范围较大•三级报告:一般意外,只影响局部4.应急信息传递应急信息需要在相关部门、单位之间传递,以便全面了解事发情况,理顺指挥协调关系,协调调度应急资源。
应急信息传递的形式多种多样,如短信、电话、会议等,具体传递方式需结合实际情况而定。
应急信息传递流程图应急信息传递流程图应急信息传递流程1.应急信息接收应急信息的接收是应急响应体系的重要环节,它需要对传输信息进行快速、准确的验证和处理。
应急信息的接收可能来自于不同的渠道,例如系统内部、外部神经网络等。
2.应急信息传递应急信息传递是一种快速、准确和稳定的传递信息技术,它的主要目的是将应急信息快速、准确的传递到各个部门或者个人,以便各个相关职能部门及时通报、协调、反馈。
应急信息报告及传递制度
应急信息报告及传递制度一、制度背景和意义应急管理是指在不可预见的突发事件发生时,采取有组织的应急措施,有效地减轻事态发展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在应急管理中,应急信息报告及传递是关键环节之一。
准确、及时地报告和传递应急信息,可有效提高应急响应的速度和准确度,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保障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建立健全应急信息报告及传递制度,确保应急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为应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2. 原则:(1)科学性原则:应急信息报告和传递的内容应真实、准确、科学,避免夸大和隐瞒。
(2)及时性原则:应急信息应在第一时间内报告,并且要确保快速传递。
(3)全面性原则:应急信息报告和传递的内容应包括全部的相关信息,不得遗漏重要信息。
(4)透明性原则:应急信息报告和传递的内容应公开透明,及时向社会公众通报相关信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
三、应急信息报告及传递流程1. 应急信息报告流程:(1)发现应急事件:在发现突发事件或应急情况时,相关人员应第一时间报告。
(2)信息采集:相关人员应搜集相关信息,包括事件发生地点、发生时间、事件类型、受影响范围等。
(3)信息确认:将采集到的信息进行确认,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4)信息报告:将确认后的信息报告给应急管理部门或主管部门,包括电话报告、书面报告等形式。
2. 应急信息传递流程:(1)信息接收:应急管理部门或主管部门接收到应急信息后,立即进行处理。
(2)信息评估:对接收到的应急信息进行评估,确定应急级别和紧急程度。
(3)信息分类:根据评估结果,将应急信息进行分类,分为一级应急、二级应急等。
(4)信息传递:根据分类结果,将应急信息传递给相关部门和人员,包括指挥部、救援队伍等。
(5)信息发布:及时将应急信息发布给社会公众,包括媒体发布、社交平台发布等。
四、具体操作程序1. 应急信息报告程序:(1)接到报告:相关人员接到应急报告后,立即进行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应急信息报告及传递制度(标准
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应急信息报告及传递制度(标准版)
为规范我矿生产安全事故信息的报告和处理工作,建立快速反应、运行有序的信息处置工作机制,根据《安全生产法》、《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家安监总局《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我矿生产安全管理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凡在我矿区范围内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信息的报告和处理工作,适用于本制度。
(二)事故信息报告应及时、准确和完善,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事故;信息处置应当遵循快速、协同配合、分级负责的原则。
(三)调度室为事故信息调度机构,实行24小时不间断调度值班,在收到事故信息报告的同时汇报矿领导。
(四)事故信息报告范围包括已经发生的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特
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生产安全事故)和较大涉险事故的信息。
较大涉险事故的信息是指:
1、10人以上的事故;
2、3人以上被困或者下落不明的事故;
3、较大涉险事故。
(五)信息的接收及通报
凡在我矿区范围内发生各类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并积极展开救助行动,调度室接到各单位事故、事件或灾情报告,应初步确定响应级别,请示总指挥或第一副总指挥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按照通知顺序逐个通知相关人员。
(六)信息传递
1、调度室在接到事故信息时,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规定的应急响应,立即向矿长及领导班子成员汇报,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并按照程序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同时通知安全部,由调度室和安全部共同做好事故信息的核查、跟踪、处置、督导等工作。
2、事故后,总指挥接到事故报告应立即授权调度值班人员,向
事故可能影响到的单位和作业场所通报并作出相应处置和采取相应措施。
3、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部门负责人及调度室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神木分公司、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县煤炭工业局及其它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和县煤炭工业局报告。
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故的简要经过;
(4)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5)经采取的措施;
(6)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4、具体情况暂时不清楚的,先报事故概况,随后补报事故全面情况。
对事故性质暂时界定不清的,也要及时报告。
5、重大、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在依照以上规定报告的同时,根据矿领导指示向神木矿山救护大队汇报,请求救援。
6、信息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按规定及时续报。
较大涉险事故、一般事故、较大事故每日至少续报1次;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每日至少续报2次,续报工作直至事故抢险救援工作结束。
(七)信息公开
执行国家《矿山事故灾害应急预案》关于信息发布的规定。
信息发布在总指挥授权下,由专门机构或专人依据事故级别大小,配合上级有关部门按照事故信息发布原则对外进行信息发布。
(八)事故信息发布原则
真实原则。
对突发事故情况、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应急处理方法、环境污染等情况,如实向外界公布,事故信息应真实、准确。
及时原则。
根据事故发展态势和抢险救灾进展情况,及时向新闻媒体通报。
正面引导原则。
在发布事故真实信息的基础上,重点对事故抢险救灾进展情况进行通报。
(九)事故责任分析
1、根据事故调查所确认的事实,通过对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分析,确定事故的直接责任、间接责任者。
(1)直接责任:凡是导致事故发生直接原因的人员责任属直接责任。
(2)间接责任:产生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缺陷的间接原因的人员责任属间接责任。
2、事故责任人员一般分为四类责任:直接责任者、主要责任者、重要责任者、一般责任者。
(1)直接责任者主要是指因违章操作或违章指挥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员。
(2)主要责任者、重要责任者、一般责任者属于间接责任,主要是指各级管理人员、矿级领导。
其中领导责任又分为:主要领导者、重要领导责任者、一般领导责任者。
(十)事故责任追究及处罚。
按照《事故调查报告》做出具体的处罚决定。
(十一)对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拖延不报,阻碍、干涉事故调查处理,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拒绝接受调查以及拒绝提供真实情况和资料的部室和个人,根据情节轻重,做出处理。
(十二)《事故调查报告》下达后由安全部按标准进行落实,罚款纳入矿安全基金。
(十三)对于事故调查组提出的事故调查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由安监科负责跟踪落实。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