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经济学第一章
环境经济学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第一章导论1、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把环境和自然资源看作一种稀缺的生产要素,纳入生产函数,把环境看作经济系统的部分。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研究的实质,就是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和工具来分析如何实现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有效配置和利用,以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2、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研究领域:(1)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2)环境与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3)环境资源价值评估及其应用(4)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5)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6)国际环境问题3、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发展趋势(1)经济手段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和评估环境与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逐渐成为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主要发展方向;(2)环境与自然经资源经济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以及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对环境管理和政策的关注。
4、对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发展起作用的各人物、时间、理论、著作等。
环境经济学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包括帕累托的福利经济学理论、庇古的外部性理论;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其奠基人为约翰·克鲁梯拉和艾伦·克尼斯,代表作为《自然资源保护的再思考》(1967);科斯(Coase,1960)的“社会成本问题”;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卡逊《寂静的春天》;1966年,鲍尔丁(K.Bolding)提出了“太空船地球经济学”;1970年,美国联邦环保局成立;20世纪70年代初期,艾伦·克尼斯等提出了物质平衡模型;1972年,米都斯等人提出了《增长的极限》;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1980年起,美国东西方中心环境和政策研究所一直倾力于环境经济学研究,其著名环境经济学家梅纳德·胡弗斯密特(Maynard M.Hufschmidt)和约翰·狄克逊(John Dixon),其代表作有《环境、自然资源与开发:经济评价指南》;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节夫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来研究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80年代后期开始,联合国统计署组织专家研究资源环境核算及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问题,经过多年探索和多次国际专家会议研讨,于90年代中期出版了《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SEEA)》应用手册,并建议世界各国试/施行;1992年,美国经济学家格罗斯曼和克鲁格,谢弗克和班德帕亚提出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 Kuznets Curve)的假设;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托宾(James Tobin)和伏·诺德豪斯(W.Nordhaus)针对国民生产总值不能准确反映经济福利的缺陷,提出了“经济福利量”;90年代以来,英国环境经济学大卫·皮尔斯(David W.Pearce),在围绕可持续发展和全球性环境问题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环境经济问题研究1997年,Constanza等人对全球生物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估算。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第一章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00多年以来,自然资源的稀缺性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主题之一。
但是直到环境问题开始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之后,经济学家才真正全面、认真、深入地思考这一问题。
第一节复活节岛的兴衰复活节岛是太平洋上一个偏僻荒凉的小岛,面积不足400km2,人口最多时也不过7000人,它距最近的大陆——南美洲西海岸有3000km之多,距最近的有人居住的岛屿——皮特凯恩岛也有近2000km之遥。
但是它的一部文明兴衰史,却是昭示人类未来的一面镜子。
在1722年的复活节,荷兰海军上将罗格温(Roggeveen)乘阿雷纳号船到了一个无名岛屿,成为访问该岛的第一个欧洲人。
复活节岛也因此而得名。
使欧洲人感到震惊的是岛上600余尊高大的石雕像和一个极其落后野蛮的原始社会,两者形成鲜明对照。
当时岛上大约有3000人,都生活在破烂的芦苇棚或山洞中。
为了生存,岛民之间整日械斗不断,因为食物极度匮乏,人们甚至同类相食。
后来不断有来自欧洲的探险者登上复活节岛,包括著名的库克船长(1774年)。
1770年,西班牙人占领了复活节岛,但是由于距离遥远,人口稀少,资源匮乏,西班牙对这里从未实行真正的殖民统治。
所有的来访者无不为岛上存在的文明遗迹与落后野蛮的社会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而感到困惑。
考古学家证明,复活节岛曾经有过辉煌的文明。
并认为复活节岛的居民属于波利尼西亚人,公元5世纪到达复活节岛,当时已是全球大迁徙的晚期。
最早的波利尼西亚人来自东南亚,公元前1000年到达汤加岛和萨摩亚岛,公元后约300年东迁到马克萨斯岛,然后分两路进一步迁徙。
东南路迁到复活节岛,北路迁到夏威夷。
专栏1-1 得活节岛之谜关于复活节岛600多尊高度超过6m的神秘雕像,人们有各种各样的猜测。
20世纪初,当考古学家开始研究复活节岛的文化和历史时,他们一致认为,这些雕像不可能是18世纪贫穷落后的复活节岛显然有过一个文明和发达的历史。
但是谁是这个文明的创造者,却成了一个谜。
环境经济学_第一章
污染经济学:污染经济学是最早发展起来的环境 污染经济学: 污染经济学是最早发展起来的环境 经济学部分, 也叫公害经济学 。 经济学部分 , 也叫公害经济学。 它主要研究环境 污染与经济活动的关系, 污染与经济活动的关系 , 即经济活动中的污染破 坏环境问题和污染及其防治中的经济问题。 坏环境问题和污染及其防治中的经济问题。 资源经济学:资源经济学是在研究资源合理开发 资源经济学: 资源经济学是在研究资源合理开发 利用和保护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利用和保护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 资源经济学是研 究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相互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 律的学科。 律的学科。 生态经济学:生态经济学是生态学与经济学交叉 生态经济学: 生态经济学是生态学与经济学交叉 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 生态经济学的目 的 , 是根据生态学和经济学的原理, 从生态规律 是根据生态学和经济学的原理 , 和经济规律的结合上来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 生态环境的关系。 生态环境的关系。
恩格斯指出:人类为了取得近期利益, 恩格斯指出:人类为了取得近期利益 , 违背自然 规律从事的经济活动, 规律从事的经济活动 , 最终会遭致自然界无情的 报复。 它不仅摧毁了经济继续发展的基础, 报复 。 它不仅摧毁了经济继续发展的基础 , 有的 国家和地区甚至由此而衰落。 国家和地区甚至由此而衰落。 著名历史学家A·汤因比:“ 著名历史学家A·汤因比:“人类通过求生走向毁 灭”。
第二节 对几个传统观念的再认识
消费:我们所消费的实际上只是商品的效 用,商品的物质实体依然存在,并没有被 消费掉; 稀缺: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的社会发 展阶段有着不同的认识; 市场:市场失灵的原因有竞争不充分、外 部性、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
第三节 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环境经济学
环境经济学第一章绪论1.名词解释:环境经济学环境经济学既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也是经济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环境科学和经济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相互交叉的产物,是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改造和利用的综合学科。
是研究环境资源合理配置的一门学问。
2.简析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1)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2)环境与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3)环境资源价值评估及其作用4)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5)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6)国际环境问题3.试分析环境经济学今后发展的若干重大课题。
1)在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渡时期,以环境问题形式表现的社会利益结构、利益冲2)突和利益均衡的实证描述和理论分析。
3)适应市场经济本质要求的国家环境管理责任与权利的边界确定。
4)可持续发展规范下的经济结构、经济增长与环境经济评价。
5)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代际和代内公平)的经济评价。
6)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宏观经济政策变革。
7)微观环境管理的经济效率评价和政策设计。
4.简析对环境资源价值进行经济评估的作用。
1)表明环境与自然资源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2)修正和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3)确定国家、产业和部门的发展重点;4)评价国家政策、发展规划和开发项目的可行性;5)参与制定国际、国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
5.关于当前全球(我国)所面临的人口、环境、资源问题,主要有什么观点?有没有不同的声音?请检索并予评述。
第二章微观经济学基础1.名词解释:需求、供给、均衡、支付意愿、公共物品、市场失灵和政策失效。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必须是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
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既有出售的愿意又有提供出售的能力,才能形成有效供给。
均衡: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一章(精)
第三节环境问题一、环境问题及其发展:1、什么是环境问题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均称为环境问题。
它是当前世界上人类面临的几个重要问题之一。
三四十年前人们(P112、环境问题的分类:分为原生环境问题 (自然力引起的和次生环境问题(人类活动引起的。
次生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3、环境问题发生和发展的三个阶段:(1早期环境问题:从人类出现到产业革命;水土流失和土壤盐渍化和沼泽化。
黄河流域:(2近代城市环境问题:从产业革命到 1984年发现南极臭氧空洞。
城市病:(定义农业时期的西安“城内泉咸苦,民不堪食” ,地下水污染,地下水中有 NO 2的结果20世纪, (P13 ,八大公害(3当代环境问题:大气环境问题。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沉降三大问题。
综上所述, (P143、环境问题的性质和实质:性质:不可根除和不断发展:实质: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二、当前世界关注的全球环境问题:1、全球环境问题:对球产生直接影响的, 或具有普遍随后又发展为对全球球造成危害的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海洋污染。
(1气候变化:温室气体, CO 2减排, 2005年 2月 16日“京都议定书”生效。
目前,全球已有 141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京都议定书》, 其中包括 30个工业化国家。
美国人口仅占全球人口的 3%至 4%, 排放的二氧化碳却占全球排放量的 25%以上,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
尽管美国曾是《京都议定书》的签字国,但却于2001年宣布退出,此举在世界范围内遭到广泛批评。
美国拒不参加《京都议定书》将会影响该条约的效果和全球遏制气候变暖的努力进程。
《京都议定书》在 1997年日本京都召开的第三次缔约国大会上获得通过,规定2008-2012年的减排“承诺期”内,应将二氧化碳等 6种温室气体的减排问题在 1990年的排放水平上至少要减 5%,这是限制工业化国家向大气层排放温室效应气体。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第一章:绪论
(1)土地资源: (2)气候资源: (3)水资源: (4)矿产资源: (5)生物资源: (6)环境资源:自然物质与能量形成的资源功能 的环境综合要素。如名山大川,区域景观等。
自然资源的分类
自然资源的分类
自然资源的分类
2. 按资源可更新的特征
(1)非再生资源(耗竭性资源) 主要是矿产性资源。 又包括可循环的如金属类和非金 属类如石油天然气和煤。 (2)可再生资源(非耗竭性资源) 又包括可循环流动的恒量资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 潮汐能;又包括不超过储量临界的森林、草原、野生动 植物、鱼类、微生物以及土壤肥力。
二、古典时期的资源经济思想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威廉· 配第(William Petty,1623~1687),在其《税赋论》(1662)中提 出著名的论断:“土地为财富之母,劳动为财富之 父”。奠定的劳动价值论基础。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 (Adam Smith, 1723~ 1790)在《国富论》(1776)认为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在 商品市场价格中可以得到反映,提出了国民经济增长 的基本概念,并从自由市场的稀缺层面研究了经济与 自然资源的关系。
二、古典时期的资源经济思想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约翰· 穆勒(John Stuart Mill,1806~1873)提出了静态经济论与自然和谐论思 想。一个国家的自然环境、人口和财富均应保持在一 个静止稳定的水平,而且要远离自然资源的极限水平, 并第一次提出了环境质量与环境问题。 英国经济学家威廉· 斯坦利· 杰文斯(William Stanley Jevons,1835~1882)是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创 立人。提出:不可再生资源构成对经济增长的绝对稀 缺性约束,是制约工业化国家(如英国)经济增长的 最大威胁。
[宝典]资源的环境经济学第1章绪论
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
1)又称可更新资源或非耗竭性资源
2)该类资源的储量是在自然过程中或在人类参与下可 以更新或持续补充
可再生资源:
3)按可再生的条件,又可以分为两类: 再生是不受人类影响的,如太阳能、风 能等。 自己可以再生,但其再生或恢复存在着 临界点如生物资源等。
非再生资源:
(1)又称为不可更新资源或耗竭性资源; (2)资源的储量一定,主要是矿产资源, 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物质、金属 矿藏。 根据其能否重复使用,可耗竭资源又可分 为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和不可回收的可耗 竭资源。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杨雪峰 浙江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2008年
课程介绍:
资源与环境问题 合理利用资源 如何合理利用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 达到的效果
课程介绍:
资源与环境问题 资源与环境是稀缺的 资源与环境利用中出现了分配的问题 资源利用效率的问题 资源与环境利用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制约
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之间的区别:
在可再生与不可再生资源之间并不存在 绝对的界限 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就可以避免可 再生资源成为不可再生资源 是否可再生取决于资源增长率和利用速 率的大小。
资源的社会属性分类:
按照资源的社会属性来分类(资源的控制方式) 1)专有资源(Owned Resources)或 可控资源(Controlled Access Resources) 指通过法律或所有权的界定,具有明确的所有者; 2)共享资源(Common Property Resources ) 指没有明确的所有者或虽具有法律上的所有者,但不 能行使其权利的 例子:公海、空气、草原
环境经济学
三、环境评价方法 根据信息的可得性,有三种环境评价方法: 1、费用效益分析 2、费用效果分析 3、影响分析
1、费用效益分析
费用效益分析是经济学家用来评价项目合理性的最普通的 方法,也是评估项目的环境影响的主要的评价技术。 费用效益分析通过对环境影响进行价值评估,把人们对环 境的关注纳入到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研究中。 在经济学中,项目评估与费用效益分析是两个可以相互替 代的概念。费用效益分析有时又称为成本效益分析、效益费用 分析、经济分析、国民经济分析或国民经济评价。 大多数政府部门和国际机构都采用费用效益分析作为主要 的项目评估方法。 经济分析:评价项目对整个社会福利水平的影响,包括对 就业、收入分配、外汇及环境等方面的社会影响。 狭义的费用效益分析只对直接的资源投入和产出效益进行 评估; 广义的费用效益分析还要考虑对自然系统和环境资源造成 的直接后果以及对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的间接影响。
环境经济学框架 视角:生态经济系统观——人与环境的关系 参照系:物质平衡理论、三种生产理论、 经济效率理论、外部性理论、 公共物品理论 方法:环境资源价值与环境评价方法 政策: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污染防治手段
一、环境资源价值 要评估某项社会经济活动的费用与效益,特别是环境费用 与环境效益,首先必须了解环境资源价值的含义,在此基础上, 才有可能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环境影响给予充分的评价。 环境经济学家是如何看待环境资源的价值的? 环境资源的总经济价值分为三部分: (1)使用价值(use value)或有用性价值(instrumental value) current personal active direct or indirect use (2)选择价值(option value) potential future use (3)非使用价值(non-use value)或内在价值(intrinsic value) non-personal passive use
环境经济学文本
第一章导论 (3)第一节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3)第二节环境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的拓展 (3)第三节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4)第四节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5)第五节怎样学习环境经济学 (6)第二章环境——经济大系统 (6)第一节传统经济系统模型 (7)第二节环境——经济大系统 (7)第三章福利经济学与环境资源配置效率目标 (8)第一节资源配置与效率目标 (8)第二节静态效率、动态效率与环境资源最优配置 (9)第三节环境资源配置的模型分析 (9)第四章环境资源产权理论 (10)第一节外部性、产权与价格 (10)第二节产权与环境资源配置 (11)第五章公共经济学与环境资源配置 (12)第一节具有公共物品特征的环境资源 (12)第二节公共财政与环境资源配置 (13)第三节公共选择理论与环境资源配置 (13)第六章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4)第一节自然资源分类 (14)第二节自然资源的存量和流量 (14)第三节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5)第七章环境评估 (15)第一节环境评估的内容 (15)第二节环境评估的方法 (16)第八章环境管理的政策分析 (17)第一节环境管理 (17)第二节环境管理政策 (17)第三节环境管理政策的实践 (18)第九章环境保护投融资研究 (18)第一节环境保护融资问题研究 (18)第二节环境保护投资问题研究 (19)第十章环境税费 (19)第一节排污收费 (20)第二节环境税 (20)第十一章排污权交易 (21)第一节科斯理论与排污权交易 (21)第二节实行排污权交易的条件 (22)第三节排污权交易的优点 (22)第四节美国的排污权交易政策 (23)第五节中国的排污权交易 (24)第十二章中国环境管理体制研究 (24)第一节中国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 (24)第二节中国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重要作用 (25)第三节中国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改革趋势 (25)第十三章国际环境问题的经济分析及政策 (26)第一节全球气候变化的经济学分析 (26)第二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经济学分析 (27)第三节环境与贸易 (27)第一章导论本章课时:4 课时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认识环境经济学形成与发展的时代背景,理解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主要内容,掌握环境资源配置的特殊性和环境经济学的特点。
环境经济学与环境管理讲义 第1章 环境经济学与环境管理
•环境经济学与环境管理讲授:李云燕(二O一五年)•第1章:环境经济学与环境管理概论•第1节:环境经济学与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第2节:经济与环境•第3节:环境经济学与环境管理的发展和学科体系•第1节:环境经济学与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环境经济学✧环境与环境问题✧收益—成本分析✧环境分析评估✧环境管理•1、环境经济学(environmental economics )•环境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如何管理环境资源,是经济科学与环境科学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兴科学,是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解决方法。
•环境经济学研究的目的就在于找出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者之间长期协调、持续发展的途径,并且依据这些规律来制定政策,指导行动。
•环境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如何协调好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使社会经济活动建立在环境资源的适度承载能力之上,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核心问题可以概括为两方面:一是人们为什么以及如何制定影响自然环境的各种决策;二是如何改进经济与管理制度和政策,缓解人类需求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矛盾。
•*环境经济学不仅要描述环境的状态和环境的变化,还要揭示环境状态存在的原因以及怎样才能改善环境的质量。
*环境经济学能够提供一种如何对环境价值进行度量的方法以及据此得出的环境质量恶化给人带来的伤害程度,而且能够提供一种对环境问题进行综合权衡的方法,要求对环境政策进行一定的组合,以求在经济环境支出一定的情况下取得最优的效果。
•2、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是指人类和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客观物质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一个整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乡村等。
•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大类。
•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
合肥工业大学环境经济学重点第一章
第一章环境经济学导论1.1 环境的经济故事1)环境是人类的起源地,提供了生命进化的经济资源。
1953年,世界生物界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James Watson和Francis Crick发现了去氧核醣核酸( DNA)的双螺旋结构,揭开了生物遗传的秘密;二是米勒(Stanley L.Miller)从无机物中制造了氨基酸等重要的生命所必须的物质,被认为是支持生命由无机物逐渐进化而来的“无生源论”的重要科学证据。
部分支持了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生物进化论的观点,但是,达尔文在世时也坦承无法解释寒武纪之前没有任何生物,寒武纪生命大爆炸的突发现象。
“寒武纪生命大爆炸”,发生在距今5.3亿年的寒武纪早期,地球上生命突然爆发而且出现了从单样性到多样性的飞跃;这已被加拿大哥伦比亚省发现的伯基斯(Bsurgess Shale ofBritish Columbia)动物群,澳大利亚弗林斯德山脉发现的埃迪卡拉( Ediacarans)动物群和中国云南省昆明市澄江县发现的澄江生物群(1984)的寒武纪化石所证实。
2)环境是人类的福祉,提供人类幸福的经济财富。
工业革命前,环境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经济原料,人类因掌握更多的环境物质资料而幸福。
现代化工业社会,人类更是凸现“理性经济人”的自私本性,追求无节制的环境经济资源与货币财富。
3)环境饱受人类的践踏,成就“吃草挤奶”的牧童经济。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K·E·博尔丁形象地指出传统工业社会的经济模式是:掠夺性与破坏式的“牧童经济”。
“牧童经济”的特点是,追求环境资源高消耗低产出、高废物低效益的过载过采经济模式。
“牧童经济”的本意:牧童在放牧时,只管放牧而不顾草原的破坏。
喻指对自然界环境进行掠夺、破坏式的经济模式。
强化经济系统中经济资源的供给,无视环境系统中物质资源的生态循环,出现环境系统的物质或经济亏损。
经济活动造就对环境的外部不经济性,日益累积了沉重的环境债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生态环境(生态系统)
3、消费者。异养生物,利用生产者提供的 有机物和能源,供自身生长发育,同时也 进行有机物的次级生产,并产生代谢物, 供分解者使用。如动物、人类。
环境恶化是环境经济学 产生的背景
(3)我国的环境问题 如,世界银行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世 纪90年代中期,我国每年生态和环境破 坏带来的损失占GDP的比重达到8
(4)环境问题的表现 ①污染——人类活动排入环境的废弃物,干扰
了自然界的正常循环,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 染。
环境经济学
第一章 导论: 什么是环境经济学
§1-1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2 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1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环境恶化是环境经济学产生的背景
(一)环境的概念
• 环境指影响生存状态的周围的事物; 指的是 生存状态。
• 环境就是事物与事物间的联系,是指围绕着 某一中心事物的外部空间条件和状况。
生态系统(ecosystem)是英国生 态学家 (A.G.Tansley,1871-1955)于 1935年首先提上来的。
Tansley认为,“生态系统的基本 概念是物理学上使用的‘系统’整体。 这个系统不仅包括有机复合体,而且包 括形成环境的整个物理因子复合体”。
自然生态环境(生态系统)
1、非生物环境。包括:气候因子,如光、温 度、湿度、风、雨雪等;无机物质,如C、 H、O、N、CO2及各种无机盐等。有机物 质,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腐殖质 等。
2.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托 宾和伏·诺德豪斯
• James Tobin & W. Nordhaus针对国民生 产总值不能准确反映经济福利的缺陷,提 出了“经济福利量”(Measured Economic Welfare,简称MEW)的概念, 根据对污染损失没有补偿等,将国民生产 总值做出调整,计算了美国1925-1965年 的经济福利量。结果表明,经济福利量的 增长慢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尤其是50 年代以后更缓慢,说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 坏的代价越来越大。
环境问题实质上是 一个经济问题
一、环境问题实质上是一个经济问题
• 经济学家从经济理论的角度出发对环境污染 产生的经济根源作了探讨,做出了一些有价 值的结论——环境问题实质上是一个经济问 题。 因为:
1.环境问题是随经济活动开展而产生的,它是 经济发展的副产品。经济活动需要从环境中 开采资源,因此会造成生态破坏;经济活动 所排放的废弃物,又造成了环境污染;
• 经济学家意识到,正是因为传统经济学理 论的缺陷及其指导下的实践才产生了严重 的环境污染与破坏 。 传统经济学理论的缺陷主要有两点:
• 一是不考虑“外部不经济性”。在生产成 本中,没有把废物的处置费用计算在内, 而是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来获取高额利 润,将一笔隐蔽而沉重的费用转嫁给社会。 其后果是增加了公共费用的开支,或是破 坏了自然环境。
4、分解者。异养生物,把动、植物排泄物、 残体分解成简单无机物,而这些无机物参 与物质循环后可被自养生物重新利用。如 分解性微生物、细菌、真菌及微型动物等。
环境恶化是环境经济学 产生的背景
• (二)环境问题的概念 • 1.环境问题的内涵 • 环境问题一般指由于自然界或人类活动
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 生态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 产和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 2.环境问题的类型: • (1)原生环境问题(灾害) • ——由自然原因产生的。
环境问题实质上是 一个经济问题
2.环境问题使人类社会遭受巨大经济损失, 且限制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
3.环境问题的最终解决还有待于经济的进 一步发展,经济的发展,为解决环境问 题奠定了物质基础。因为解决环境问题 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人, 否则,环境问题是无法解决的。
二、传统经济学理论的缺陷
环境恶化是环境经济学 产生的背景
(2)次生环境问题(公害) ——由人类活动造成的。 注意: • ——许多环境问题多是原生的和次生因素混在
一起。 3.环境问题的产生与恶化 • (1)环境问题自古有之 • (2)工业革命发展至20世纪50-60年代成为
全球性的问题
环境恶化是环境经济学 产生的背景
• 50-60代震惊世界的八大公害事件: ①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②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 ③伦敦烟雾事件; ④美国洛杉机光化学烟雾事件; ⑤日本水俣病事件 ; ⑥日本富山骨痛病事件 ; ⑦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 ; ⑧日本米糠油事件。
环境恶化是环境经济学产 生的背景
• 我们一般所讲的环境是人类环境:围绕 着人群空间及其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 类生活与发展的自然和社会因素的综合。
• 而环境经济学强调的主要是自然环境, 但往往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是联系在一 起的。
• 自然环境通常指自然生态环境或自然生 态系统。
自然生态环境(生态系统)
②资源短缺——人类从自然获取资源大大超过 其补给和再生增殖能力,造成资源枯竭和供 给不足。
②生态恶化——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态系统失调 威胁人类的生存的可持续性。如,物种消失、 能源短缺、资源不足、温室效应等。
二、环境经济学产生 和发展
把环境问题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 并把环境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来对待, 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其发源地在 北美洲。
传统经济学理论的缺陷
• 二是衡量经济增长的经济学标准——国 民生产总值( GNP),不能真实地反映 经济福利。因为根据经济增长所反映的 “经济发展速率”并不能正确地反映人 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 注:90年代以后用GDP替换了GNP。
三、对传统经济理论缺陷
的修正研究
1.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节夫 W . W . Leontief)用投人产出分析表研 究世界经济结构,把清除污染工业单独列 为一个物质生产部门,并在产品成本中, 除了原材料和劳动力消耗外,还包括了清 除污染的费用。由此既分析研究经济发展 对环境的影响,又分析研究环境政策对经 济发展的影响,还研究了促进经济发展同 时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各种政策措施。这是 世界上最早从宏观上定量分析研究环境保 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