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的价值

合集下载

教育学常考人物及其常考理论

教育学常考人物及其常考理论

(一)国外常考人物及其常考理论1.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代表作:《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地位:(1)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提出的归纳法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2.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代表作:《大教学论》(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准)、《母育学校》理论:(1)“泛智”教育(2)教育适应自然(3)班级授课制(4)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循序渐进等原则3.卢梭代表作:《爱弥儿》、《忏悔录》理论:(1)自然教育思想(2)儿童本位教育观4.康德代表作:《康德论教育》地位:把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的第一人5.裴斯泰洛齐代表作:《林哈德与格鲁德》理论:(1)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教育家(2)西方教育史第一个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3)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一切天赋能力和力量的全面、和谐发展6.洛克代表作:《教育漫话》理论:(1)“白板说”(2)“绅士教育”7.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普通教育学》(被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理论:(1)教学四阶段论。

(明了、联想、系统、方法)(2)传统三中心论。

(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3)儿童管理的理论。

(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

这家话强调了加强对儿童的管理。

)(4)教育性教学原则。

(西方教育史上,赫尔巴特首提出。

没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5)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

(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8.杜威代表作:《民主与教育》理论:(1)新三中心论。

(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2)教育的本质。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

论《科学》课程的价值与功能

论《科学》课程的价值与功能

论《科学》课程的价值与功能
《科学》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它也被称为“百宝箱”。

作为一种课程,科学被认为有着独特的价值和功能。

首先,《科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自然界。

科学家们提供了一种逻辑清晰、分析严密的思维模式,来研究世界各种自然现象,他们采用理性的手段来了解世界,从而
推动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自然界。

学习科学,可以使我们得到更深入的认识。

其次,科学的内容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使我们开拓眼界,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同
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科学涉及到多种学科,所以学习科学能
够使我们更加清楚和更有深度地理解自然界,以及更好地开展研究和分析工作。

此外,学习科学也是一种人文素质的培养,它可以提升孩子们的观察力,让我们能够
通过实际操作,并不断探究研究来学习知识、加强理论的记忆,使孩子们有足够的自信来
实际应用所学知识,也有助于孩子们培养理性思维,增强分析思维和创新能力,引导孩子
们建立一种独立思考的态度,使他们能在科学素养方面有所突破。

总之,科学不仅是一门传播知识的学科,而且可以使孩子们具有自主性和独立性的思
考能力,帮助他们开拓视野及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高自身素养,激发学习热情以及养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仯这种独特的价值和功能,《科学》课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论科学的价值

论科学的价值

“ 闻道 ” ,没有 外在 目的 ;只要获得 真理 ,明白 了 道理 ,即使 马上死 掉也不 后 悔。但 事实 上 ,孔 子 的真正 意思是 强调 “ ” 的可贵 ,而并 非 主张单 道
纯 的为 “ 闻道 ”而 ” 闻道 ” L 的人 生 观 是 人 。 子
世 的,他 自己虽 然屡 不 得志 ,但仍 然执 著 的周 游 列 国 ,宣传 自己的主张 ,同时鼓 励 自己的学生 为
科 学 的 内在价值 ,是指 当科 学作为一 个独 立
的系统时 ,其 自我发展的指 向和评价的尺度。 科 学 的存在 与发展 ,在 以某 种外在 的需要 与
目的 为前提 和动 力的 同时 ,也 以 自己为 目的 ,作
为 一种 为思 维而 思维 、为认识 而认 识的纯科 学 而
它的功能在于建立一幅同经验事实相吻合的世界 图像 ” 。 笔 者 倒 不 认 为 科 学 可 以完 全 脱 离 社 …
别 , 应 通 过 努 力尽 量 避 免 不 舍 理 的 代 价 。
【 键 词】科 学;价值 ;内在价值 ;社会价值 ;负价值 ;代价 关 【 中图分类号】( 0 【 3 1 文献标识码】A 【 3 文章编号】1 9 44 20 )0 - 05 0 0 -1 0 8( ̄ 3 05 — 5 12
) ,男 ,瑚南 临湘人 , 湘潭大学 管理学院副教授
5 5
维普资讯
也有 自己的 内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目的和价 值 。孔 子 曾说过 , “ 朝 闻道 ,夕死可 矣” 孔 子 这 句话 似 乎表 明 他也 认
为 “ 科学 只 以 自己 为 目的 ” “ : 闻道 ” 只是 为 了
科 学 作为人类 实事 求 是地分析 、研究 自然 界 和人类 自身 的活 动及其 观 念的成果 ,对人 类产 生 了无 可估 量的价值 ,以至 于科学本 身也成 了一种 学 系统 中 的 “ 主体 ” 。作 为 主体 的人 ,之所 以从 事科 研 活动 ,在一定 程度上 ( 至可 以说在很 大 甚 程 度上 ) ,是 由于 科学 工 作 者 对 自己所 从事 的具 体 工作有 兴趣 ,是 由于他们欣 赏 自己的工 作 ,由

略论科学的价值及价值观

略论科学的价值及价值观
21 年 2 期 01 第 3 科技 来自向导 ◇ 职业教育◇
略论科学的价值及价 值观
陈 杪
( 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 中国 天津 天
30 8 ) 03 2
【 要】 摘 本文从科学及科 学的价值 定义出发 , 论述 了科学所应 当具有的精神层 面的价值和物质层面的价值。 最后 . 本文又追溯 了 学价值 科 观的发展 , 强调应在全面审视 科学价值之后 , 树立正确 、 面的科学价值 观。 全
【 关键词 】 ; 科学 科学的精神价值 ; 学的应 用价值 ; 学价值观 科 科 1科 学 与 科 学 的价 值 .
的创新精神是建立在求真精神 和怀疑精神基础之上 . 只有在 以“ 真” 求
才有更进一步 的突破和创 新 科学 作为一个概念在社 会生活 中. 运用得相 当普遍 . 但是对于它 基础之上 的对于 已有理论的合理怀疑 、 有标新立 的确切 定义仍存在很 多争议 . 许多学者专家众说纷纭 、 莫衷一是 “ 科 科 学的创新精神就是鼓励人们在尊重事实和规律 的前 提下 . 科学领域之所 不断有新发现 、 新开拓 . 之所以充满着生机 学 ”最 早源 于拉 丁文 “c n a , , S i t ” 从传 统意 义上来 讲 . ei 是指 学问 或知 异 的勇气 。 识。 我国 17 9 9年 出版 的《 辞海》 就将科学定 义为 :科学是关于 自然 、 “ 社 活力 , 就在于不断更新观念 , 大胆创新 。 因此 , 科学 的生命在于发展 、 创 在 会和思 维的知识体系 ” 随着对科学概念认 识的深 入 . 有学者把科学定 新 , 于不断深化对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规律 的理解 1 . 2科学物质层面的应用价值 义为一个 动态 的过程 即知识 的加工过程 . 为知识本身并不是科学 . 认 科学在物质层面 的应用价值即科学的实用价值 在大多数人 的心 它只是科学的产物 例如保加利亚学者伏尔科夫指出 :科学 的本质 . “ 科学在一定程度上是 指它在技术上 的应 用 . 这也是科 学最明显 不在于已经认 识的真 理 . 而在于探索真理 ” 美 国科学学专家小李 克特 目中, 社会以“ 造福 于人类 ” 为标准和尺度来衡量科学的价值。 弗朗 定义为 :科学是一种社会地组 织起来 探求 自然规律的活动 ” …还有 的价值 。 “ “ 的学者认为科 学在社会领域 中是社会分工的一个特殊部 门. 是一种社 西斯?培 根最早对科学 的实用 价值做 出了明确 的表述 . 知识 就是力 会组织形式 因此 . 科学概念还包含着社会 建制的思想 。 英国科学家叭 量” 就是他 的名言 。他在 《 工具》 新 中指出 ,“ 科学的真正合法的 目标 , 尔 纳曾指 出 : 作为集 体 的有组 织 的机体 的科学 建制 是一种 新兴 制 就只是给人类 提供新 的发现和力量 。” “ 并进~步指出 :只有把新 的概 “ 念成功地运用于实际 , 才是正确性 的最终象征 ” 度” 。[ ] 现在 . 科学更是通过应用于技术在经济和社会生活等各个 领域 产 因此 由于科学其本 身内涵的复杂多样 性 .科学 的价值也 非单一 的。 有学者将科学 的价值分为 : 科学的真的价值、 的价值 、 的价值 ; 生 了广泛 的应用 .对社会物质生活与经济发展起到 了决定性 的作用 善 美 经济价值 、 学术价值 、 审美价值 、 文化价值 等等 。 本人认为 . 无论如何分 人类社会不断前进发 展的重要标志 . 是生产力水平 的不断提 高 在当 今社会 . 力的每一个进步都离不 开科学 的巨大成就 . 生产 科学 的每一 类、 如何概括 . 科学 的价值维度大致可有以下 几个方 面: 成果又都推动生产力 进步. 而推 动整个人类社会 向前发展 除此 之 从 I 科学精神层 面的价值 . 1 首先 . 科学的价值在 于它是一种 “ 观念 上的财富” 科学 的精神层 外 , , 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 生命质量 的改善 , 在很大程度 上也 是南于科 面上的价值也 可称为文化价值 科学作为一种动态的知识加工过程 . 学 的发展和进步 但是 .科学的实用价值 并不一定都是造福人类 和社 会的正价值 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产 生一 系列 的精神价值 。主要有求真 的精神 、 科 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也同样 可以用来制造杀人武器 . 至威 胁着全人 甚 学的怀 疑精神 和创新精神 著名科学家费曼曾在一次演讲 中说 : “ 没有一本指导性的书 科 学求真的价值 : 即科学对于真理不懈追求的价值 也 所谓求真 . 类 的生存 。 才能给人类社会造福 是指对客观事物及其 规律的探究 . 是对客观规律 的认识 科学要追求 籍能够告诉人们应该如何使用科学的这种 力量 . 主 真理 , 不盲从潮流 . 不迷信权威 。 彭加勒指 出:对于真理的探索应当是 或导致 有损人类利益 的结果 科学力量的产物或者有益或者有 害. “ ”“ 也 我们活动 的 目 . 标 这才是活动的唯~价值 。” 康德认为 , 科学所探讨 要依赖于人类 如何使用它 。 、科学知识使人们有能力去行善 , 可以 它本身没有 附带着使用说 明书 ” 它既是“ 一把能够 开启 天堂 的是关 于 自 界的“ 然 真理 ”宗教 反映了人们追求 “ ” . 善 的愿望和努 力 . 去作恶 . 也同样 能够 打开地狱之门 同时 由于无法完善的控制技 ” 而艺术是人们追求“ 的结果。 国科学史学家乔治 ? 美” 美 萨顿把这个思 之门的钥匙 . 这次 E本海啸引发 的核 电站泄露 的严 重 t 想概括为“ 科学求真 、 宗教求善、 艺术求美 ”并且认 为真善美 的统一是 术也会产生巨大的负 面效应 . , 又一次引起人们对于科学潜存 的负价值 人类思想 的最高境界 追求真理 , 是科学 家的崇高理想 , 是其生活的 目 事故给全世界人民带来恐慌 . 的. 也是科学价值 的最为本质的层面 爱因斯坦在庆祝普 朗克 6 岁生 O 日时 . 曾就科学家探索 的动机发表过很有意思的讲话 。 他说 . 在科学 的 庙堂中主要有 三种人 一种人把科学活动当作特殊的娱乐 . 以便在其 中寻求智力上 的快感 : 种人为的是纯粹 功利的 目的, 自己的脑力 一 把 产物奉献在祭坛上 这两 种人虽然对建设科 学庙堂也作过很 大的贡 献. 但是 . 如果没有第三种人 , 这座庙堂就决不会存 在。 这第三种人“ 总

浅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价值中立问题和反思

浅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价值中立问题和反思

浅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价值中立问题和反思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价值问题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核心问题,其中价值中立论又是在西方影响较大的一种社会科学的方法。

本文追溯了价值中立的由来,阐释了价值中立问题形成的阶段,概括了价值中立问题的内涵,讨论了价值中立问题的应用范围和限度,认为价值中立原则仍然值得今天的中国社会科学所借鉴。

关于科学的价值中立的观点,在西方哲学思想中在较长时期内影响了占主导地位的科学观和认识论。

一般认为马克思·韦伯引入了现代的事实—价值两分的观点。

他在《社会学与经济学中“价值中立”的意义》这一经典论文论述了两方面的观点。

第一点他吸取了休谟的思想,认为在规范与描述之间、在断言某物实际上是什么与理想上应当是什么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因为我们加于事物的价值不属于这些事物的真理性,科学关心的是描述实际发生了什么,并且解释为什么。

自然,科学能够而且必须注意个人和团体在事实上怎样做出评价,但他们却不能从根本上真实地记录这个或那个事物是内在地有价值的,因而是在范畴上应当被评价的。

韦伯的第二个论点是有规定性的。

他从不认为价值是无足轻重的,也从不宣称每个人,特别是社会科学家应当总是避免价值判断。

与此相反,他坚持提出指认与评价的区别,二者不容混淆。

一个人在表达价值判断时,不应当自称这种判断是得到科学地确认的;因为事实上这是做不到的。

当社会科学家推崇某种行动时,他们应当尽力地说明自己所说内容中哪些是科学的发现,哪些是具有很不同地位的政策建议。

这是知识分子的真诚品质与尊重真理的原则所必然要求的。

一、“价值中立”问题的由来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价值中立”原则的提出,和实证主义与人本主义的极端争执有关。

实证主义的开山祖师、社会学的创始人孔德就强调社会学要仿效自然科学,主张像物理学研究自然现象那样客观的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不带价值判断地揭示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规律。

因此,在孔德那里社会学应该是和自然科学一样完全“价值中立”的,根本不应该有价值的因素,尽管他没有使用“价值中立”这一术语。

最全教育公共基础笔试人物及其代表作(思想)

最全教育公共基础笔试人物及其代表作(思想)

《教育公共基础笔试》人物及其代表作或思想1、内发论(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 :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塞尔2、外铄论(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荀子、洛克、华生3、神话起源说:朱熹4、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沛西·能5、心理起源说:孟禄6、劳动起源说:米丁斯基、凯洛夫7、杜威:教育即生活、学习即社会、从做中学8、孔子:《论语》,性相近,习相远。

有教无类、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以致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9、孟子:性善论,明人伦,内发论的代表。

10、荀子:性恶论,化性起伪,闻—见—知—行11、墨子: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12、道家:回归自然,复归13、苏格拉底:产婆术(助产术)14、柏拉图:《理想国》15、亚里士多德:《政治学》17、培根:《论科学的价值》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18、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第一次系统的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泛智”19、洛克:《教育漫话》提出“白板说”和“绅士教学论”20、卢梭:《爱弥儿》,自然主义教育21、康德:《康德论教育》“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22、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杜德》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23、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

教育性教学,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现代教育学之父。

24、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实用主义,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教育无目的论,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从做中学。

25、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对教育的阶级性,人的全面发展等问题做了科学解释。

26、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27、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28、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教育诗》17、培根:《论科学的价值》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18、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第一次系统的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泛智”19、洛克:《教育漫话》提出“白板说”和“绅士教学论”20、卢梭:《爱弥儿》,自然主义教育21、康德:《康德论教育》“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22、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杜德》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23、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

谈谈社会科学的客观性和价值性

谈谈社会科学的客观性和价值性

谈谈社会科学的客观性和价值性社会科学是一种科学研究,客观描述和分析社会是其根本任务。

但由于社会现象的特殊性,这一任务往往成为一个难题。

社会科学不仅是一个纯理论的思维过程,也是一种文化和意识现象,对社会文化价值观有重要影响。

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探讨社会科学的研究规范及其社会意义。

首先,要注意“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这两个范畴的联系。

谈社会科学的研究规范和性质,对社会科学的研究过程与研究者作相对的区分,强调社会科学家客观地研究社会,从方法论上讲,是必要的。

但是,社会研究作为社会科学家的社会行为,总是渗透着一定价值观念的。

谈社会科学的价值中立性,并不意味着社会科学家要回避对社会的责任,也不能否认研究者的价值观念对其研究有影响。

研究课题的选择,研究方案的设计,特别是根据研究的结论提出政策性的建议等等环节上,都会有价值判断的影响。

价值判断、价值选择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前提,它也伴随社会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

因此,可以说,价值性或价值关联性也是社会科学的显著特性。

其次,要注意社会科学研究和社会科学成果的应用,特别是它们与意识形态宣传的区别。

社会研究的对象是人们的社会行为过程。

社会科学家作为社会人,与研究对象具有相似性或相似性,这使得社会研究具有特殊的困难,同时社会研究在规范和方法的应用上也有不同于自然科学的要求。

作为科学的社会研究,是一个经验和逻辑的过程,它遵循着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

从认识论的意义上说,任何科学研究都是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这是一个科学抽象的过程。

所谓抽象,需要在现象和本质、主体和客体(对象)之间作出明确的区分,在认识论上,称之为“认识的间隔性原则”。

但是,在社会研究中,要对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作出严格的区分,是很困难的。

社会研究者很容易把个人的、一己的主观价值态度当作客观的社会实际,甚至因一己私利而歪曲客观的社会事实。

由于社会研究对象和研究者的双重价值性,在方法论上提出价值上的“间隔”或“中立”是必要的。

论科学的价值及其评价标准

论科学的价值及其评价标准

第4卷第3期Vol.4, No.3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2002年7月J ul., 2002论科学的价值及其评价标准娄成武 宝 胜(东北大学文法院,辽宁 沈阳 110004)〔摘 要〕本文从哲学的视角对科学的价值及其科学价值的评价问题进行了新的探索。

在确认科学具有多种价值属性的前提下提出了评价科学价值的五条标准,并由此总结出科学价值的最终实现是真善美相统一的观点。

〔关 键 词〕科学;价值;评价标准〔中图分类号〕B0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91X (2002)03-0001-04〔收稿日期〕2002-01-22〔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娄成武(1949-),男,辽宁省北宁市人,东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科学的发展经历了几个不同的时代,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从最初对自然界的笼统解释发展到现代的高新科技领域,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认识和自然界的面貌。

因此,人们不仅对科学的作用和影响进行深入的研究,而且对科学本身的特点和各种属性也开始了全面的探索。

其中科学的价值和科学价值的评价就是很多人所热衷的一个话题。

本文从哲学的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新的探索,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认识和观点,以此引起人们的重视和讨论。

一、科学到底有没有价值科学到底有没有价值?这是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

自从科学家彭加勒出版他的《科学的价值》一书直到20世纪70年代,人们对这一问题一直争论不休。

焦点集中反映在两种极端的意见上:一是认为价值与科学彼此之间毫无关系,价值系统中无科学成分。

科学研究成果对价值系统不会有实际影响。

有的人则更加明确地指出,价值世界和科学世界是截然分开的两个半球,彼此毫无共同的区域。

另一种意见则认为科学肯定与社会、政治和宗教的价值有关。

经过长时间的争论,人们终于得出了基本一致的看法,认识到科学具有多种价值属性,而且还承认了价值系统同样也受科学的影响。

培根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培根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培根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说到培根,大家可能会想起那种香气四溢的培根肉,但今天我们聊的可不是这个,而是那个历史上的大人物,咳咳,培根可是个牛人。

他在科学方面可是下了不少功夫,提到科学的价值和发展,培根可是很有一套。

他认为,科学就像是一扇窗户,透过这扇窗,我们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想象一下,假如没有科学,咱们可能还在用火把照明呢,晚上走夜路可得小心了,哈哈!培根可不是只会空谈理论的人,他是个实干派。

他觉得,科学不光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实践中的智慧。

想想看,科学家们从来不怕试错,失败了总是要从中汲取教训。

就像咱们做菜,第一次加盐加多了,结果咸得像海水,第二次就知道少放点。

培根就是希望大家能像做菜一样,多实验,多探索。

生活中,很多事情也是这样,只有不断尝试,才能找到合适的办法。

说到科学的发展,培根的理念真是超前。

他认为,科学应该跟人类生活紧密相连,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那时候的人们大多还在迷信中徘徊,觉得天上的星星是神的旨意。

培根说,等一下,我们不能光信这信,那信。

咱们得用观察和实验,自己去揭开真相。

你想想,如果当初大家都不去探索,今天的科技会是什么样子?可能连手机都没有,生活得简直是原始人那样。

培根强调的还有一种“归纳法”。

简单来说,就是从具体的事例出发,慢慢总结出规律。

就像咱们小的时候学数学,做了一道题,结果发现规律了,后来就能推导出一大堆。

这种方法让我们更容易理解复杂的事情。

科学研究也是如此,很多突破都是从细小的观察开始的,想想那些伟大的发明,哪个不是经历了无数次的尝试和失败?有趣的是,培根还提到过科学的目的。

他说,科学不是为了单纯的知识,而是要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

他相信,科学能够帮助人们战胜自然的力量,提升生活质量。

想想看,现代医学的进步让很多人摆脱了疾病的困扰,科技的创新让我们的生活方便了不少。

培根真的是看得远啊,他知道科学不仅仅是冷冰冰的数字和公式,它还跟人们的幸福息息相关。

培根也知道科学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路上有很多坎坷和挑战。

论科学价值中立说

论科学价值中立说

姓名:陈明利学号:201010300076班级:10级思想政治教育班指导老师:凌小萍论科学价值中立说摘要:在当今时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广泛结合,给世界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意识形态以至整个社会以极大影响。

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是如此巨大,它不仅改变着个人、家庭、社会、国家,而且引起了全球的变化。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得好处是十分明显的。

它不仅极大地改善和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衣食住行。

然而,一方面,它给人类以巨大恩惠,大大提高了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另一方面,它又带来种种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危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因而科技就是一把“双刃剑”。

关键词:科学技术价值社会所谓科学的价值中立就是在进行社会学研究的时候只是力求反映研究对象的真实状况,而避免介入政治现实和做善与恶、好与坏的评价;就是力求摆脱价值判断,不进行价值判断或者暂停价值判断的意思。

他强调应在经验科学与价值判断之间划出泾渭分明的界限。

为了保证价值中立原则的事实,科学家就要使用“理性”的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做到按照系统的概念对经验进行分类,采用恰当的论证规则,运用正确的逻辑规则和方法。

基于上述说法,科学本身就是一种工具,而且仅仅是一种没有好坏之分的工具。

科学本身是价值中立的,但我们要知道,科学在社会中是由人来解释的,所以不可避免要带上人的主观价值的烙印。

对许多人而言,科学所探讨的是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所关心的只是事实,与感情无关,无善恶之分,是和价值无涉的。

如果一定要以“好”、“坏”两字来评价科学,那么科学是绝对好的。

因为我们当前生活中的种种方便,不管是电话还是网络还是空调,等等这一切都是拜科学之所赐。

而那一个个眺望星空或埋头实验室,给我们带来科学知识的奇怪、超常的人则是人类的恩人。

就算有一些坏事与科学扯得上关系,譬如我国曾在科学家论证粮食可亩产万斤后饿死了极多的人,那也不能怪罪到科学的头上,所有这一切都只是出于坏人的行为,或者科学被坏人所利用,科学只追求真理,只探究自然的奥秘,它本身是不可能有任何错的,因而是不可能负任何责任的。

科学是与价值密切相关的

科学是与价值密切相关的

科学是与价值密切相关的摘要:科学技术是蕴涵着价值的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随着历史的推进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它不仅改变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还改变着人类的发展观。

科学技术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知识和物质财富,理应造福于全人类。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一旦被滥用,也可能危及自然生态、人类伦理以及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带来人为的灾难。

因此,人类的发展必须在正确认识科学技术的价值基础上,取其正向功能,避免负面效应,才能实现人类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科学科学技术价值可持续发展我们处在一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着整个人类社会全面发展。

科学技术作为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它的价值在当今时代得到充分彰显,其对人类文明、生产发展、经济变革、社会进步及国家的军事实力、生态环境产生深刻影响。

科学技术发展改变了整个社会的面貌,影响着人类的命运和前途。

因此,如何准确的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发展产生的价值,将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古代科学技术的价值表现在科学与价值的关系上,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几乎最早地对科学作出了规定。

在他看来,科学研究从观察上升到一般原理,然后再回到观察,科学的对象是没有人介入的自然界,亚里士多德十分重视观察和直接经验,研究具体个体,科学是关于事实原因的知识。

与亚里士多德不一样,柏拉图更看重绝对一致的抽象数学形式。

其实,早在前苏格拉底时代,哲学家们就开始了对世界本原的探究。

人们努力将科学知识与其它人类知识区分开来,于是,力图从各自的角度去规定科学。

在形成科学价值中立观的过程中,逻辑实证主义力图把经验传统尤其是实证传统和逻辑传统结合起来,旨在把哲学的任务归结为对科学语言进行逻辑分析的运动。

在他们看来,一个命题的意义基于其证实的方法。

这种可证实性以纯粹的客观性为基础,与价值因素不相干。

罗素把科学看成是确切的知识,它诉诸人类理性而非权威。

在爱因斯坦看来,科学是描述自然过程的理论。

论科学技术的人文价值

论科学技术的人文价值

论科学技术的人文价值作者:燕春培(学号:)(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学院,2011级有色金属冶金专业)摘要:作为人类文明动力的科学技术,推动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通过提高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越采越丰富的生产生活资料,并大大减轻劳动强度,使人能够从“奴隶般的劳动分工”中解放出来,越来越远离一般动物界,实现人之为人的物质生活;同时为人类精神生活的不断完善提供思想基础和知识文化背景。

但是,它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所以我们应确立以人为本的正确科学技术人文价值基准。

关键词:科学技术人文价值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以人为本随着知识经济的临近,科学技术的经济价值已被人们深刻认识。

然而,纵观人类文明进化史,科学技术的价值功能绝非仅仅是经济的,也不仅仅是军事与政治的,它不断推动着包括精神文明在内的整个人类文明进步。

然而,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下半叶以后,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科学通过技术应用进而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科学技术与人的关系问题逐渐成为理论探讨的热点。

乐观主义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利于人的生存质量的提高,科学技术的正面价值超过其负面效应,对科学技术的人文价值不应怀疑;悲观主义则持相反意见,担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将导致人类的生存危机,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核武器膨胀、克隆人种等等严重问题,已经使人类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

在某些国家,一段时期以来,悲观主义的论调曾经占了统治地位,科学技术对人的生存和发展价值受到了普遍的质疑。

新世纪到来之后,这一问题丝毫没有缓解的迹象,科学技术带给人类的双重影响也越来越明显:一方面,人类享受着科学技术为我们提供的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生活资料,日子越过越舒服;另一方面,环境污染、战争威胁、道德危机等等也确实存在,令人不得安宁。

科学技术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究竟有多大积极意义?科学技术究竟有没有人文价值?这些问题的确值得我们去思考。

科学是不是价值中立的

科学是不是价值中立的

科学是不是价值中立的1、科学的价值中立学说科学的“价值中立说”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观点,近代以来尤其流行。

近代科学家崇尚科学理性,把科学视为纯粹求真的事业,并把与近代实验科学方法和逻辑论证无缘的政治、伦理等和科学严格区分,以保持科学的“纯洁”与独立。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逻辑实证主义等将事实与价值绝然二分,进一步强化了科学的“价值中立性”观念。

他们认为,科学追求的是纯粹真理,客观性是科学的生命。

在进行科学观察、试验、概括、推理、评价与验证的过程中,必须撇开主体的目的、利益、需要、兴趣、情感、欲望等主观偏好,以如实反映对象的客观本质和规律为唯一目的。

因此,科学活动本身,它所取得的任何一项具体成果,本身不是价值,而且也不涉及到或意味着“好”、“坏”之类价值,而是价值上“中立”或“无涉”的。

他们甚至宣称,这种“中立性”正是科学的“客观性”与优点之所在,也是科学工作者人格理智诚实的表现。

如果一个人将价值因素导入科学研究,那将是十分不严肃的,甚至不配被称为“科学工作者”。

应该说,“价值中立说”比较彻底地解决了科学与价值、认知与评价的区分问题。

对科学与价值,认知与评价加以必要的区分,对具体科学活动是必须的、有益的。

科学在于实事求是地反映对象的客观本质和规律,只有面向客观事实,立足客观事实,而不是立足于个人的目的、利益、需要、兴趣、情感、尊严、地位、名誉、偏好,以及宗教信仰、阶级立场等,才有可能真正达到这一目标。

在科学研究中,弄虚作假、马虎轻率、主观臆测、专横固执、迷信权威、压制创新、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等等,都是要不得的。

在具体科学活动中,不清除一些价值因素的“污染”,不排除一些主观性要素的干扰,就不可能获得真理。

2、科学是否价值中立然而,如果从更广阔的视野将科学作为人类的一种基本实践活动来看,那么,我们会发现,科学的“价值中立说”很难站得住脚。

科学绝不只是一种客观的知识体系,尤其不是一种脱离社会和人文价值环境的知识体系,因为它同时还是一种社会活动、一种社会建制、一种文化,它是由作为价值载体的人来实现的实践活动,因而又具有“价值非中立性”。

教育学有关常识

教育学有关常识

教育学有关常识教育学有关常识:1、英国学者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1623)一文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出版了近代第一本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大教学论》(1632)。

英国哲学家洛克出版了《教育漫话》,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的理论。

法国思想家卢梭出版了《爱弥儿》,深刻地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教育思想。

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康德论教育》一书中明确提出,“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和“教育实验”的主张。

瑞士教育学家裴斯泰洛齐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

德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1806)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在教育学史上,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建立“普遍妥当教育学”的理想。

康德与赫尔巴特最早明确提出教育学的科学性问题,倡导理性主义的教育科学观。

2、21世纪教育学的发展趋势:教育学问题领域的扩大;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教育学研究模式的多样化;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教育学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

3、教育的基本属性:社会性、生产性、阶级性、历史性和民族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4、教育与经济基础:(1)、经济基础是制约教育的中介因素和力量:经济基础制约教育的社会性质和受教育机会的分配;经济基础部分地制约着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

(2)、教育对经济基础具有复制---强化或削弱---消解作用:通常情况下,教育起着复制、强化和延续社会关系的作用,它所培养出来的人通常会通过为社会服务去巩固相应的经济基础;被经济基础决定的教育机构,同时也是反映一定社会关系的政治的、思想意识的和社会文化的传播与宣传机构;在社会的变革时期,教育通过传播先进思想和进步理论,从而具有促进社会加速变革的作用。

5、教育与政治制度:(1)、教育为社会政治制度所制约和决定:政治制度制约和决定着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

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

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

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具体如何推动社会发展,又有何负面影响)科学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力,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一直产生着重要的影向。

科学技术进步的成果将为社会所吸纳,并表现在各种社会现象的发展过程中。

因此,科学技术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法律、教育等社会现象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之所以对社会的物质文明建设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是由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决定的。

首先,科学技术通过作用于劳动者,改造劳动者素质,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随着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并参与生产过程.社会生产效率将大为提高.科学技术又能渗透于劳动资料中,通过劳动工具作用于生产过程,为社会创造新的生产力,推动社会的发展。

一旦知识形态的科学通过生产工具表现出来,它就能直接作用于生产实践过程,从而对人类社会生产实践的推动也变为现实。

在18世纪,蒸汽机在英国出现不久,就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变革,首先是纺织业,其次是运输业。

纺织商品的大量出现促使人们研究开发更多的染料,从而带动染料工业的发展。

总的来说,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过程中,与生产力诸要素相结合,转化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从而展现出了巨大的生产力功能,推动了社会生产发展,成为建设现代社会物质文明的强大动力.近20年来的统计资料表明,在促使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学技术进步所占的比重已高达60%—80%。

(二)科学技术对其他生产因素的影响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推动不仅表现在对生产力三要素的影响上,而且对经济生产结构也有巨大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整个社会生产的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以及地区经济结构和管理方式等发生深刻的变化.其他生产关系也随之不断更新发展。

据资料统计,半导体微型芯片的制造成本大约70%来自科学技术知识的投入,而在制药业中,知识投入要占药品生产成本的50%.二、科学技术对政治的影响科学技术既能导致政治制度的变革,又能够有效地巩面社会的政治基础.作为政治结构的核心部分,国家的政治职能及社会管理职能的实现均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比如,现代各国政府必须要关心和从事全国性的交通运输和通信网络建设,进行气象预测、环境保护、抗灾防暴和打击犯罪等活动,所有这些都离不开科学技术。

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价值

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价值

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价值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价值,揭示其对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一种科学的、系统的研究方法,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的独特视角,而且为我们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价值进行阐述,包括其理论内涵、实践应用以及在现代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意义等。

我们将简要介绍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以便读者对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然后,我们将详细分析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各个领域中的实际应用,如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以展示其强大的实践价值。

我们将探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现代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当前的社会挑战。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运用这一方法论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热情。

我们也期待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推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中的进一步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理解和分析社会现象的科学工具。

这一方法论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它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这一观点为我们揭示了社会现象背后的物质基础和阶级关系,使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社会发展和变革的根源。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强调阶级分析和阶级斗争的重要性。

它认为,阶级是社会的基本矛盾之一,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动力。

通过阶级分析,我们可以揭示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斗争,从而更准确地把握社会发展和变革的方向。

再次,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重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

它认为,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

以科学的价值为题英语作文

以科学的价值为题英语作文

以科学的价值为题英语作文Science is a fundamental pillar of our modern world, providing us with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universe and empowering us to make informed decisions that shape the course of human civilization. As we navigate the complexities of the 21st century, the value of scientific inquiry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apparent, serving as a guiding light in our pursuit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nd progress.At the heart of science lies a relentless curiosity to unravel the mysteries of the natural world. Through the systematic observation, experimentation, and analysis of data, scientists have uncovered the intricate workings of the cosmos, revealing the fundamental laws that govern the universe. This quest for understanding has led to groundbreaking discoveries that have transformed our lives,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life-saving medical treatments to the exploration of the farthest reaches of space.One of the most valuable aspects of science is its commitment to objectivity and empiricism. By adhering to the principles of the scientific method, researchers are able to overcome personal biases and preconceptions, instead relying on evidence-based reasoning to arrive at conclusions. This unwavering dedication to the pursuit oftruth has been instrumental in dispelling myths, challenging dogmas, and advancing our collective knowledge.Moreover, the collaborative nature of scientific endeavors has fostered a global community of researchers, intellectuals, and innovators, working together to push the boundaries of human understanding. Through the sharing of ideas, the exchange of data, and the collective peer review process, scientific progress has been accelerated, enabling us to tackle complex challenges that no single individual or nation could address alone.The impact of science on our daily lives is undeniable. From the technologies that power our smartphones and computers to the advancements in renewable energy that are mitigating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have transformed the way we live, work, and interact with the world around us. By harnessing the power of scientific principles, we have the ability to address pressing global issues, improve human welfare, and create a more sustainable future for generations to come.Beyond its practical applications, science also holds immense intrinsic value. The act of scientific discovery and the pursuit of knowledge for its own sake have the power to inspire wonder, awe, and a deeper appreciation for the complexities of our universe. The revelations unearthed by scientists throughout history havebroadened our understanding of our place in the cosmos, challenging our preconceptions and expanding the boundaries of our imagination.However, the value of science extends far beyond the realm of pure knowledge and technical advancements. The scientific method, with its emphasis on critical thinking, empirical evidence, and rational decision-making, serves as a powerful tool for addressing societal challenges and informing public policy. By applying scientific principles to complex issues such as public healt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we can develop more effective and sustainable solutions that benefit humanity as a whole.In a world that is increasingly shaped by rapid 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complex global issues, the value of science has never been more apparent. As we navigate the uncertainties and challenges of the future, it is imperative that we continue to embrace 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inquiry, nurture a culture of curiosity and innovation, and empower the next generation of scientific leaders to tackle the pressing problems of our time.In conclusion, the value of science lies not only in its ability to unlock the mysteries of the natural world and driv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but also in its capacity to foster critical thinking, promote evidence-based decision-making, and inspire a deeper appreciation for thewonders of our universe. As we move forward, it is essential that we recognize and celebrate the enduring significance of science as a fundamental pillar of human civilization.。

杜威的重要教育思想

杜威的重要教育思想

杜威的重要教育思想约翰·杜威,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

19世纪流行的是殖民时期沿袭下来的旧教育,再加上19世纪后期从德国传入的赫尔巴特教学方法逐渐刻板化,使得当时的学校陈陈相因,缺乏生气。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是当时传统教育的改造者,是新教育的拓荒者,他提倡从儿童的天性出发,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

杜威的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区别于传统教育“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旧三中心论”,他提出“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

接下类我们谈谈杜威的一些重要思想。

(一)论教育的本质1.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起来和发展起来。

广义地讲,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接触、相互影响、逐步扩大和改进经验,养成道德品质和习得知识技能,就是教育。

由于改造经验必须紧密地和生活结为一体,而且改造经验能够促使个人成长,杜威便总结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为“经验改造”。

2. “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

所以教师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活动,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和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

(二)教育无目的论在杜威的心中,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会中,教育只是外力强加于受教育者的目的的。

在民主的社会中就不同了,应当奉行无目的论。

当然教育无目的论并非指教育没有目的,而是指教育没有宏观的目的,但是每一段教学过程中仍然有具体的目的。

(三)教学论杜威以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理论为基础,对教材和教法等课题。

作出和传统观念不同的论述。

1、在教材的选择上,杜威建议“学校科目的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论科学价值的内涵及主要特征

论科学价值的内涵及主要特征

论科学价值的内涵及主要特征吴恺【摘要】科学价值是科学对人类需要的意义,是科学的客观属性能满足人类需求的性能。

这决定了科学价值具有多维度的辩证特性:直接性与间接性的统一、常住性与时效性的统一、效用性与意向性的统一、规范性与情感性的统一、首创性与发展性的统一。

%Scientific value is the meaning of science to human needs,and it is the function which the objective attributes of science can meet the needs of human beings. This determines that scientific value has following mul-tidimensional dialectical characteristics:the unity of direct and indirect,the unity of permanent and time-limited, the unity of serviceable and purposeful,the unity of normative and emotional and the unity of initiative and devel-opmental.【期刊名称】《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4页(P70-73)【关键词】科学;价值;科学价值;元概念;辩证;统一【作者】吴恺【作者单位】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43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018科学价值以多样化的科学主体为核心,以客观的科学实践为基础,以丰富的科学成果为来源。

科学价值是科学本质的外在集中体现,是科学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依据和基础。

正确定位科学的价值、准确把握科学价值的内涵及特点,不仅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科学论、价值论、实践论的发展,对改进科学活动本身也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科学的价值与精神

科学的价值与精神

万方数据
ZHU磊瓣8磊。专稿器
人类地球系统的复杂性和脆弱性。警示人类:我们只 有一个地球,要爱护这个地球。1963年,美国的生态 学家Rachel Carson发表了《寂静的春天》这一著 作,抨击了传统粗放式工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开启 了环保运动的先河。环境科学的发展,揭示出自然环 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有些破坏是不可逆的,人类应 该“敬畏”和尊重自然。科学的进步提出了可持续发 展的思想,使人类的发展观经历了从认知自然、开发 自然到与自然和谐协调发展的进化。我们的党中央 通过科学总结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历程和中国发展 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的科学发展观。
人长期信奉的神创论;基因结构与功能的发现,揭示 了生物的生殖、发育、遗传、变异的分子基础及变化 规律;数学和系统科学揭示了事物复杂表象底下的 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和自然的数量与形态规律;相对 论、量子论深化了人们对快速变化的微小物质世界 的认识;天体物理和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提出则改变 了人类的宇宙观。 科学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科学研究表明土地 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容量都是有限的。知识经济 的发展又证明,单纯依靠资本和熟练劳动无法保持 竞争力,知识成为创造新财富的核心与基础。当今美 国引发的金融危机也说明光靠虚拟经济、投机操作, 失去科技进步对实体经济的支持,经济增长同样也 是难以为继的。创新已经成为~个国家、地区和企业 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知识已经成为当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界取之 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当然其关键还是创造知识的 人,以科教兴国为己任,以创新为民为宗旨。应该是 中国当代科技工作者的价值观的核心。 科学技术还改变了人们的发展观。地球科学的 进展在消除了人类对于自然的恐惧的同时,也告诫
积累、可共融、可分享、可再创造等特点,理应造福于 全人类。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科学技术 也是一柄双刃剑。科学技术一旦被滥用,也可能危及 自然生态、人类伦理以及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 与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不平等、不安全、不和谐、不 可持续,甚至带来人为的灾难。 所以,人类应该共同恪守科学的社会伦理准则: 科学家和工程师不仅应该有创新的兴趣与激情,更 应该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科技创新应该要尊重生 命,包括人的生命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命,尊重自然法 则;科技创新应该尊重人的平等权利,不光是当代人 的平等权利,还要尊重世代人之间的平等权利,我们 不能光为了我们当代人的福祉而牺牲我们子孙后代 的发展权、生存权;科技创新应该尊重人的尊严,不 应该分种族、财产、性别、年龄和信仰;科技创新应该 尊重自然,保护生态与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 处,以及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圜 (本文为路甬祥在“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的演 讲,本刊略有删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卷第3期2002年6月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

“r”“0,H“础"R眦”c缸£ⅡndE∞no卅掂(“啦妒V01.18№.3Ju11.2002论科学的价值汪辉勇(湘潭大学管理学院,湖南湘潭411105)【摘要】科学的价值包括内在价值、社会价值、负价值以厦代价。

科学的内在价值主要表现为真理性、创新性和审美性。

科学发展的巨大动力来自于社会,科学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的需要,因而科学具有社会价值。

但科学在为人类带来幸福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烦恼和痛苦,科学也具有负价值;科学的负价值是不可避免的,它是我们不得不付出的代价,但代价有合理与不舍理之别,应通过努力尽量避免不合理的代价。

【关键词】科学;价值;内在价值;社会价值;负价值;代价【中图分类号】(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148(2002)03一0055一05科学作为人类实事求是地分析、研究自然界和人类自身的活动及其观念的成果,对人类产生了无可估量的价值,以至于科学本身也成了一种价值标准,人们的行为、思想观念、以及计划和方案等都要用科学来衡量。

但是,人类渐渐发现科学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困惑与烦恼。

如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导致了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许多科学发明被用来制造毁灭人类自身的武器,为了减轻劳动强度而利用科学技术制造出来的机器反而成了人的枷锁,等等,这一切都促使人们对科学的价值进行反思。

一、科学的内在价值科学的内在价值,是指当科学作为一一个独立的系统时,其自我发展的指向和评价的尺度。

科学的存在与发展,在以某种外在的需要与目的为前提和动力的同时,也以自己为目的,作为一种为思维而思维、为认识而认识的纯科学而存在。

科学是由“人”的科研活动及其结果组成的一个领域或者说一个系统。

人是科学领域或科学系统中的“主体”。

作为主体的人,之所以从事科研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科学工作者对自己所从事的具体工作有兴趣,是由于他们欣赏自己的工作,由于他们感到乐在其中。

正是由于人们感到乐在其中,由于人们欣赏自己的工作,由于人们具有对事物追根究底的好奇心才使科学得以产生和发展。

如果不是因为人们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许多现象充满了好奇,并且总是饶有兴趣的去追究它们的原因,而仅仅是因为社会需要,则可能不~定有科学。

这也就是说,人的兴趣、人的好奇心、人的追求知识和真理的信念,使得科学具有其内在的目的和价值。

有人甚至认为,科学只是一个以自己为目的的系统,“科学仅仅同发现真理和观照真理有关;它的功能在于建立一幅同经验事实相吻合的世界图像”…。

笔者倒不认为科学可以完全脱离社会,成为“世外桃园”式的独立系统,而只是认为科学在满足社会需要,追求外在价值的同时,收稿日期:2002—02—28作者简介:汪辉勇(】962一),男,湖南临湘人,湘潭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万方数据也有自己的内在目的和价值。

7L子曾说过,“朝闻道,夕死itJ矣”。

孔子这句话似乎表明他也认为“科学只以自己为目的”:“闻道”只是为了“闻道”,汝有外在目的;只要获得真理,明白了道理,即使弓r步匕掉也不后悔。

但事实上,}L子钧真正意思是强调“道”的可贵,而并非主张单纯的为“刚道”而”闻道”。

孔子的人生观是入肚的,他fj已虽然屡不得志,但仍然执著的周游列闷.宣传自己的主张,同时鼓励自己的学生为宫从政,钎仁义于天下.所以他不可能把”闻道”仅仅当作一种自我欣赏的游戏。

科学的内在价值主要表现在j个方面:真理性、创新性邢审美性。

所谓真理阵,即}人识的正确性、真实性。

科学是一种i人识活动,认识以透过现象洞察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目的。

事物是不断地运动变化的,事物之所以运动变化是凶为它存在着内在矛盾.这个内在矛盾刚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人们在经验中通过期已的感官系统所感觉到的,是事物的不断改变着的表而现象,而这些表面现象反映着事物的内在萃质和规律,是内在本质和规律的表面化。

困此,人们州以通过对现象的反复观察和分析,阡借助于理性的思考而认识到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

如果人们按照自己的认识能够在实践巾重复他们所规察分析的那个自然过程,那就证明人们的认识是正确的、真实的,即是真理的。

但是,宇宙事物是非常复杂的.而且是无限的,而人的认识能力、人的理性总是有限的,因此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是有限的、相对的。

人们不可能穷尽真理,也不丌]能终结真刊,人们的真理性认识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永远都有待J+进一步发展。

正凶为人们的认【只以真理为目的,而又永远不ni能穷尽所有的真理和终结jj!=方面的真理,所以“真理性”就成为利学进行自我评价的一种尺度,即一种价值。

与真理相对的是谬误,谬误是一种错误认识、是一种J、镕假的认识。

谬误与人的兴趣和认识的目的是相悖的,所以它不可能成为科学的价随。

但是,谬误也不是绝刘的没有价值,它在科学领域可以告示岳来者不要浪费时间,不要重蹈覆辙,困而使后来者可以在正确的道路卜走得更远。

人们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大概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对谬误的价值的肯定。

因为所谓“失败”,或者是因为认识的错误,或者就是指错误的认识。

创新性要求科学认识有独到的发现,不能简单重复。

因为宇宙事物是无限的,丽人的认识能力、人的理性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不断的发展科学、要尽可能的满足人的“好奇心”,就必须要求科学工作者不断的有所创新。

只有创新,才能使科学领域不断的扩大,才能使科学系统变得越来越精致缜密。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麦考利说:科学“是一门永不停顿的哲学,永远不会满足、永远不会达到完美的地步。

它的规律就是进步。

昨天还看不到的一点就是它在今天的目标,而且还将成为明天的起点。

”拉1这实际上就是说,科学要不断的创新,只有创新才有价值。

审美性是指科学对于和谐、清晰、简洁、完善等美的本质的追求。

美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而人的活动是一种对象化的活动,因此,美事实上是蕴含在人的每.·项活动中的,只是科学更自觉地把关作为自己的目的和价值。

二、科学的社会价值科学显然不町能完全在自我欣赏、自得其乐中生存和发展,科学发展的巨大动力还来自于社会,来自于社会的需要、目的和理想。

这就是说科学具有社会价值,社会要根据社会的需要、目的和理想来确定评价科学的标准和尺度。

第、我们认为从总体上讲,社会要以“造福于人类”为标准和尺度来衡量科学的价值。

科学要成为人类了解自然从而支配自然的手段,科学要能够增加人类的幸福、减轻人类的痛苦,科学要不断的为人类提供新的方法、新的工具和新的途径,这样,科学才有价值、才会受到社会的肯定和欢迎。

而有史以来,科学确实作为一种手段为人类创造了幸福,并因此而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和热情颂扬。

17世纪英国哲家弗朗西斯·培根认为“知识就是力量”,他说:“人类获得力量的途径和获得知识的途径是密切关联着的,二者之间几乎没有差别”。

旧119世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又进一步指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是最高意义的革命力量”。

20世纪,一代伟人邓小平 万方数据则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光辉论断。

从这一角度看来,科学的价值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描述:首先,科学是人类前进的永恒动力。

人类的生存繁衍不是简单的循环往复,而是不断前进发展的历史。

这个前进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就是人类驾驭自然的能力即牛产力的不断提高。

因为生产力水平提高之后,人类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都随之发生变化,变得愈益完善,愈益符合人的发展的要求。

而生产力的每一个进步都离不开科学的巨大成就,科学的每一成果又都必然推动生产力进步,从而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其次,科学可以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改良人类的生命质量。

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人们可以不假思索地列举许多事例,如科学消灭了许多疾病,减少了人的痛苦,延长了人的寿命;科学为航海家提供r安伞保障,仵大小河流卜-架设了桥梁;科学“把雷电安全地导入地面,使黑夜光明如同白昼”;科学扩人了人类n0视野、加快了运行速度、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便利了交往和通信等等,这~切都是人类所希望的,而且也确实给人类带来了健康和幸福,使人类的生活水平和生命质量大大提高。

再次,利学是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必《前提。

世界观、人牛观、价值观是人所具有的,它是人们为人处事的观念性力量。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指导人们对人和事做出正确的对待和处理,指导人们走向健康幸福之途。

而错误的f{{=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则会使人误入歧途.从而影响人的健康幸福,影响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怎样才能树立和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呢?科学是其必要的前提和基础。

因为科学通过实事求是的实践过程深刻地、有说服力地揭示了客观自然界的内在规律,撩开r一层又一层神秘的面纱,让人们了解事实的真相,所以必然地帮助人们消除无端的猜测和幻想,确定正确的观念。

第二、科学的社会价值还可以从其它的不同侧面来描述,如实用性、经济件、伦弹性等。

所谓实用性,即以科学对人类社会是否有实际用途,以及实际用途的大小作为评价科学价值的标准和尺度。

有用的和用途大的科研活动和科研成果,就给予支持和鼓励;否则,给予冷落和打击。

所谓经济性,即根据科学带来的经济效益来评价科学的意义和价值。

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科学才是有价值的科学,否则是没有价值的科学。

所谓伦理性,即科学活动要以伦理道德为界限,合乎伦理道德即行,违反伦理道德则止。

伦理道德是评价科学活动和科学成果的一个标准和尺度。

比如研究“克隆”人的科学活动,在一些国家就因为伦理道德的原因而被明令禁止,美国总统布什就曾在2001年11月明确表示反对讨论“克隆”人类胚胎的法案,他认为“克隆”人类的科学实验,“在伦理上是错误的”;性科学在我国·直很不发达,很大程度卜就是因为性科学活动受到了传统伦理道德的约束,科研工作者不敢轻易涉足这一领域,即使涉足也不敢放开手脚等等。

第三、我们认为真理性、创新性、审美性等既是表述科学的内在价值的标准和尺度,『司时也是表述科学的社会价值的标准和尺度。

也就是说,科学活动和科学成果的真理性、创新性、审美性不仅是科学的自我要求,也是社会对科学的要求,只有具有真理性、创新性和审美性的科学活动和科学成果,才具有社会价值或者才具有更大的社会价值。

三、科学的负价值社会对科学的期待是科学要造福于人类,但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科学在造福于人类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出乎意料的烦恼和痛苦。

我们把科学给人类带来的烦恼和痛苦叫做科学的负价值。

关于科学的负价值问题在19世纪中叶以后才被人们意识到,在这之前,人们觉得科学的价值无非是普遍地造福于人类.它既是人类智慧的最高贵的成果,又是最有希望的物质福利的源泉。

至于科学对人类的负面影响即负价值,则元论是政府官员还是普通公民都小会觉得是个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