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的说课稿

合集下载

古诗说课稿(精选6篇)

古诗说课稿(精选6篇)

古诗说课稿古诗说课稿(精选6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说课稿(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古诗说课稿1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21课《古诗两首》。

一、教材分析《古诗两首》这一课安排了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所著的《望天门山》和号称东坡居士的北宋诗人苏轼所著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古诗。

两者相比,都是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

但前者写所见,抒发赞美之情,重在抒情,融情于景,诗中有画。

后者讲所感,感悟人生哲理,重在说理,借物喻理,诗中有理。

根据本组教材安排2课时教完,我想第一课时先教《望天门山》。

下面我就重点分析《望天门山》这首古诗。

《望天门山》共四行诗句。

全诗从“望”字着眼,前两句描写山川气势。

第一句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

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

这两句所望到的景物是静止的,诗人却用“中断”、“开”这些字词来从动的方面把它写活。

第三、四句写行船的感受。

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青山相对而来。

非身历其境者,不能有这样的体会,也不可能写得如此传神。

形象地用“孤帆一片”来代表一只船,这一片孤帆把天门山水点缀得活泼了起来。

展现了生动优美的意境,使读者仿佛也望到了天门山的壮丽风光。

《望天门山》这首诗借景抒情的古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色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

根据选编这首古诗的目的,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字词的理解,进一步领会诗意,进入诗境,品味大诗人李白诗作的艺术魅力,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略美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成了教学目的之一。

据此,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一)读懂词句的意思,理解诗歌内容。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3篇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3篇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读古诗,理解字词,读懂诗意。

2、体会诗中所表达的作者与朋友的深厚友谊。

练习感情朗读古诗。

3、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并学会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中作者运用夸张、比喻的方法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收集描写送别的古诗。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新课1、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赠汪伦》,出示古诗: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你知道“赠”是什么意思吗?3、请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二、学习古诗1、初读,学生自由读古诗,思考: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送别)2、再读古诗,想一想,谁送谁,谁别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有谁知道李白是谁、汪伦是谁吗?学生介绍有关背景。

教师过渡,他们一个是大名鼎鼎的诗人,一个是普普通通的村民,他们之间是怎以联系起来的呢?(学生说故事)4、是啊,天下没有散的筵席,再好的朋友也要分别,同学们再读一读诗句,看看分别时的情景怎能样?5、自读,说诗意。

你认为哪一句还可以怎么说?(修正诗意、注意关键字词)6、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学生质疑)(根据学生质疑情况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朗读。

7、小结:这首诗是以歌声来送别朋友,其实古时候还有许多诗,我们看一下,古人还会以什么来送别朋友?三、带读古诗1、出示以下三首诗,引导学生自读理解,古人又是以什么来送别朋友的呢?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朗读、小结:无论以什么送别,都有可以概括为以“真心”送别。

四、课外练习收集送别诗,举行一次吟诗会。

【板书设计】赠汪伦李白深情厚谊汪伦踏歌声《古诗两首》教学设计5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

小学语文《古诗两首》说课稿

小学语文《古诗两首》说课稿

小学语文《古诗两首》说课稿导语:说课稿在教学进程中充任很重要的位置,能使教学进程有条不紊地停止。

下面和小编一同来看看小学语文«古诗两首»说课稿。

希望对大家有所协助。

本课由«所见»、«小池»两首古诗组成。

两首诗均为绝句,诗句内容繁复,言语深刻浅易,用词精准凝炼。

内容中情形融合,动态相宜,好比一个个镜头移动交织成两幅举动逼真,清爽秀美的夏天美景图。

从不同正面表现夏天的情味。

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普通规律,开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引导先生重复诵读,进而体会诗歌的神韵和美妙意境,遭到美的感染熏陶。

一年级的孩子在学前就有一定的古诗积聚,诗歌特有的韵文方式利于先生朗诵,教材为诗歌选配的画面熟动、笼统,降低了了解和感悟内容的难度。

诗句中的文字注音,关于有一定自读才干的孩子来讲难度不大。

但教者应经过多种手腕协助先生了解重点词语,以利于先生对诗句内容的了解感悟。

«所见»说课稿一、说教材:古诗«所见»是清代诗人袁枚mei写的一首五言绝句,写夏天半夜所见到的情形。

诗的言语清爽流利,明白如话,经过动态结合的描写,把一个生动愚钝、天真心爱的牧童描写得栩栩如生。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一句,写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黄牛背上,他唱着牧歌,响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

〝骑黄牛〞表现了牧童悠闲自在的神态。

〝歌声〞那么表达了牧童愉快的心境。

声色俱备,情形融合,勾勒出了一幅颜色鲜明的〝牧童行歌图〞。

〝意欲捕鸣蝉,突然开口立〞一句,写牧童行走间,突然想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中止了唱歌,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盯住鸣蝉。

〝意欲捕鸣蝉〞不是写诗人所见,而是诗人对牧童心思的推想。

〝突然开口立〞是写牧童的愚钝矫捷的举措、神态变化。

这句诗抓住牧童刹那间心思开展和举措变化这一细节,生动笼统地勾勒出一幅〝牧童捕蝉图〞二、说教学目的:1、看法〝所、捕、蝉、闭〞等生字,会写〝诗、林、立〞3个字。

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说课稿

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说课稿

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包括两首古诗《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

这两首诗都描绘了祖国山水的壮丽景色,充满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古诗的语言特点和文化背景,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这两首诗的基本内容,了解其背景和作者,理解诗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背诵、欣赏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味和美感,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水平。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两首诗的基本内容,了解其背景和作者,理解诗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味和美感,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水平。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图片等。

五、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古诗的基本认知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古诗的基本知识和阅读方法。

3.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朗读、背诵、欣赏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的魅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祖国山水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2. 学习新课:首先介绍两首诗的背景和作者,然后逐首讲解诗意,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接着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味和美感。

最后进行背诵和欣赏环节,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两首诗的内容和形式。

3. 巩固练习:提供一些与本课主题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和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4. 归纳小结: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七、评价与反馈1. 设计评价策略:通过小组讨论、朗读、背诵等多种方式进行检测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古诗两首》说课稿

《古诗两首》说课稿

《古诗两首》说课设计教材分析:《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古诗。

本单元的文章以人与人之间的爱和真情为主题,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引导学生去关心帮助他人。

《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

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

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巨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

这首诗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永独树一帜。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四年级学生提出的阅读要求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我从以下三个纬度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会写2个生字,明确多音字“舍”的两个读音,明白“使”、“浥”、“更尽”几个词语的意思,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采用层进式引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情感态度目标: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依据教学目标我也制定出了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理解整首诗歌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2.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下面我就从入诗境、读诗文、解诗意、悟诗情、续诗韵、拓诗篇这六个环节来谈谈对这课时的教学安排。

一、入诗境新课开始,教师可配上古曲《阳关三叠》,饱含深情地吟颂《送元二使安西》这首古诗,渲染气氛,营造出诗歌的意境,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二、读诗文诗歌短小精练,可以让学生自由多读上几遍。

三、解诗意本首诗的意思并不难懂,教师不用对诗歌的意思做过多的解释,可以让学生对照着文后的几个注解,使是出使的意思,浥是湿润的意思,更尽就是再饮完的意思,然后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交流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继而全班交流。

26.古诗两首(说课稿)

26.古诗两首(说课稿)

26.《古诗两首》说课稿教材分析《从军行》组诗是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共有七首。

这一首,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深挚感情。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是一首很有特色的七绝送别小诗。

作者用恭维笔法,赞颂了对方远离家乡到江南从军报效国家之举。

教学目标1.认识并会写1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3.结合相关资料及书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古代信息传递的方式。

教学建议(一)教学准备课前布置预习任务,了解有关古诗的作者、诗句相关背景的资料,为理解两首古诗做准备。

可以在学习两首古诗之前来读一读“小链接”中《我国古代的信息传递》一文,对古代信息传递方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教学过程1.识字与写字“闺”字的字形要与“闰”字加以区别。

2.朗读指导读诗要注意韵味,要注意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所以在朗读前一定要有比较充分的理解过程。

《从军行》一诗,要注意体会诗人对战争的强烈不满:战士由于长年征战在外,不能与家人团聚的那种寂寥、悲苦的情怀;家中妻子独守闺房的那种无奈的愁绪。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的感情基调则完全不同,通过记叙、描写李判官不远万里辞家到江南从事军务,以及沿途的美丽景色,赞美了他报效国家的义举。

诗歌的感情应是赞美的。

3.阅读教学《从军行》和《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这两首诗被编写在“信息与生存”这一板块中,除了让学生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之外,还有一个重要意图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古诗,了解古代信息传递的方式:《从军行》主要体现了“烽火”这种在战场上所常用到的信息的传递方式;《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则体现了古代的邮驿制度。

在学生充分体会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对这两方面的情况要了解清楚。

《从军行》理解:烽火:又称烽燧,古代边防报警的两种信号。

边防线上隔一定距离修筑一座烽火台,备薪草、狼粪等可燃物于其上,发现敌人入侵,一台举火报警,则邻台亦相继举报,很快就可以传告全线守军。

白昼报警则燃烟,称为燔燧,因常用薪草及狼粪,故又称狼烟;夜晚则燃火,称为烽。

古诗两首-《古诗两首》最新说课稿设计

古诗两首-《古诗两首》最新说课稿设计

古诗两首|《古诗两首》最新说课稿设计《古诗两首》说课稿一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是来自南京市瑞金路小学的王晶晶,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0课《古诗两首》。

我将从教学资源的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阐述和教学板书的设计这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首先说一说教学资源,一、教学资源的分析1、说说教材资源两首诗具有明显的共同点,都是写农村儿童的,表现了童心的纯真,乡村生活的情趣,不同之处在于儿童的特点,《池上》中小娃的天真烂漫,《小儿垂钓》的稚子认真热心。

2、说说学生资源由于诗意通俗易懂,通过课前自主预习,学生对古诗的大意、作者均有了一定的了解。

并且古今孩子的天性是相同的,童真、童趣可以永恒。

但由于城市学生生活环境的限制,对诗中意境缺少深刻认知。

3、说说技术资源采用SmartNotebook白板软件进行教学,与PPT相比,白板软件具有更强的交互性。

根据教学资源,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的确立(一)教学目标:1、结合课前预习了解整首诗的大意,并有感情地诵读与背诵。

2、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体悟童真童趣。

3、拓展同题材的古诗,激发诵读与积累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体悟诗境,感受童真童趣。

三、教学过程的阐述基于这样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三大教学板块,第一“初读感知,体察诗意”,第二“吟诗炼字,体会意境”,第三“拓展赏趣,体悟诗味”。

三个环节,层层递进,让学生感受古诗中的乐趣。

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各个板块的教学流程。

(一)初读感知,体察诗意在第一个板块初读感知部分要达成的目标是让学生读好两首诗,分以下三个环节:1、揭示课题,出示两首古诗,通过质疑的方式,让学生找出《池上》与《小儿垂钓》的相同之处,即都与农村儿童有关,用荧光笔画出诗中体现儿童的词语。

2、基于预习情况,回忆预习古诗时的方法,相机板书:诵、理解。

3、检查学生古诗的诵读,根据学生诵读的情况,随机运用书写笔让学生进行诵读节奏的指导,读好两首诗。

《古诗两首》说课稿13篇

《古诗两首》说课稿13篇

《古诗两首》说课稿13篇《古诗两首》说课稿1一、说设计理念古诗的教学尤其要注重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与文本进行自由、充分的对话,在阅读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验,再现诗中情境,体会诗人情感。

二、说教材分析王维的《鸟鸣涧》和白居易的《暮江吟》。

《鸟鸣涧》描写诗人看到的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静谧意境。

《暮江吟》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后两句写新月东升的夜景。

三、说教学目标1、理解《鸟鸣涧》和《暮江吟》两首古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3、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鸟鸣涧》和《暮江吟》两首古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3、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一)欣赏古诗,揭示课题1、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我这还有几首古诗的图画,咱来看图猜古诗、背古诗,怎么样?敢不敢试一试?——谁先猜出了是哪首古诗,就站起来大声背给大家听!其他同学会背也可(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

——我已经感受到同学们对古诗的喜爱之情。

望着一轮明月,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感受。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古诗二首》,再来学习两首与明月有关的古诗。

先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写得《暮江吟》——我来板书题目,请大家仔细看。

(板书:暮江吟,请大家齐读课题)(二)学习古诗《暮江吟》1、让我们快来读读这首古诗吧!多读几遍,请你试着读准字音。

2、谁有信心站起来读读这首诗?同学们的朗读水平很高,个个读得好,还有谁想读?3、看来大家已经对这首诗感兴趣了。

那就请你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可以像古人那样摇头晃脑地读;可以站起来大声读;也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读,把这首诗美美得多读几遍。

4、大家读得又投入又熟练。

诗的意思读懂了吗?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咱们一起解决。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两首》说课稿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两首》说课稿
2.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某一问题或任务展开讨论、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诗中角色,进行朗读、表演,增强学生的代入感,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4.互评互鉴:组织学生互相评价、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促进彼此的成长。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以一则谜语作为新课导入:“千仞高峰,两条溪流,一个老翁,一壶酒。”(谜底:《登鹳雀楼》)。通过谜语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接着,展示鹳雀楼和黄河的图片,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古诗的背景,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趣味活动:设计古诗接龙、诗句猜谜等趣味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赏识教育:对学生的优点和进步给予及时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5.联系实际: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古诗的影子,体会古诗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3.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了解唐代其他著名诗人的作品。
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中心辐射式布局,以两首诗的标题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出诗人的简介、诗句解读、意境分析、艺术特色等主要内容。板书风格简洁明了,关键词语加粗或用不同颜色标出,以突出重点。
2.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确保教学环节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3.课后辅导学生,帮助他们掌握古诗鉴赏方法。
课后,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1.收集学生的课堂练习和作业,分析他们的掌握情况;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的的说课稿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的的说课稿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中的两首诗,分别是《绝句》和《惠崇春江晚景》。

这两首诗都是描写春天的美景,但风格各异。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课的两首古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和宋代诗人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

这两首诗都描写了春天的美景,但表达方式却截然不同。

《绝句》通过动静结合的方式,描绘了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而《惠崇春江晚景》则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

两首诗的风格各异,但都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情感,掌握生字词的读写和意义。

2.教学难点:通过诗句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本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阅读理解能力。

2.提问法: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多媒体辅助法: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感受诗人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本课将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古诗,引出本课的两首新诗。

2.初步感知:通过朗读和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两首诗的内容和情感。

3.深入理解: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感受诗人的情感。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说课稿
1.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分析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
2.收集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定期回顾和总结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诗句的意思,检查对诗句的理解程度。
2.设计填空、连线、选择等形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生字词和诗句。
3.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解释诗句的含义,共同探讨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4.鼓励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如仿写诗句、创作自己的诗歌,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2.提出问题:“你们有没有去过或者听说过这些地方?它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自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3.通过简短的故事或背景介绍,让学生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和创作背景,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好奇心。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步骤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首先介绍两首古诗的基本信息,包括作者、年代、背景等,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汉字识读能力、词汇积累以及简单的句子理解能力。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有限,难以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
2.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不够,可能影响阅读理解;
3.缺乏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形象的能力,难以在心中描绘出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4.部分学生可能因为阅读习惯不佳,导致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古诗两首》说课稿范文模板10篇 六下古诗三首说课稿范文模板

《古诗两首》说课稿范文模板10篇 六下古诗三首说课稿范文模板

《古诗两首》说课稿范文模板10篇六下古诗三首说课稿范文模板下面是整理的《古诗两首》说课稿10篇六下古诗三首说课稿,供大家阅读。

《古诗两首》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

我们的教材安排的古诗内容的学习,数量虽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

本课《锄禾》和《悯农》两首古诗,都是唐代诗人李绅所作。

每首诗都是五言绝句。

两者相比,《锄禾》难度较之《悯农》稍大些。

我准备按顺序先教学《锄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基本学习古诗的方法,接着再学《悯农》。

然后再以一首带多首,放手让学生学习补充的两首诗歌《咏鹅》、《春晓》。

当然,这两首古诗是经过精心挑选的,难易适中,既培养了孩子的自学能力,又是对古诗的积累。

所以,学好古诗《锄禾》是本课教学的关键。

根据教材的难易和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我分两教时进行教学。

第一教时:把《锄禾》作为范例进行教学,充分解剖,充分展示学习过程;第二课时:引导学生学《悯农》,补充学习《咏鹅》、《春晓》。

这样安排简洁、紧凑而又有所侧重。

下面我重点来分析一下《锄禾》这首古诗。

(出示课件画面并板书:锄禾)《锄禾》是学生在小学课本中学到的第三首古诗。

在这之前所学的《画》和《古郎月行》两首古诗,意思浅显易懂,而《锄禾》这首古诗也比较简单,但在理解意思时必须适当调换词语的.顺序。

那么,正确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也就是本课教学难点之一。

从内容上看,《锄禾》的前两句描写农民在烈日下挥汗锄禾的劳动场面;后两句通过反问告诉人们粮食来之不易。

教学重点是什么呢?我认为是使学生能够自主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同情。

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通过对教材的分析,结合课后的练习题,同时针对我校一年级小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第一课时的五个教学目标:1、掌握5个生字:禾、午、粒、辛、苦,着重理解“锄禾”“当”、“皆”“辛苦”这些字词的意思。

语文古诗两首教学教案(通用7篇)

语文古诗两首教学教案(通用7篇)

语文古诗两首教学教案语文古诗两首教学教案(通用7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古诗两首教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古诗两首教学教案篇1【学习目标】1、会认“古、诗”等13个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初步情感。

【课前准备】1、每个学生自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2、学生预习:读读课文,同学间相互帮助,看能读懂多少。

第一课时学习《春晓》一、导入新课,学习“古、诗、首”三个字1、指名背诵儿歌。

2、指名背诵古诗(随意)。

3、小朋友们已经会背这么多古诗了,真了不起。

那么,老师写两个字看看大家认识吗?(板书:古诗)4、学生自学、互学、扩词游戏。

5、你会背诵5首,他会背诵8首,哪位小朋友认识这个几首的首字呢?可以板书出来让学生认读,也可以根据班级情况让学生板书“首”字。

二、学习古诗《春晓》1、初读古诗,正确流利:⑴ 出示古诗(课件或小黑板)。

⑵ 询问班级内有没有会背诵的。

如有,就请会背诵的小朋友领着大家读。

⑶ 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眠:读(mián),不读(mín)。

闻:前鼻音(wén)。

⑷ 自由练读。

力求会背。

2、再读古诗,了解大意:⑴ 请小朋友们再读读这首古诗,看看你哪儿读懂了,还有哪儿不懂。

⑵ 质疑: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解决方法:① 晓:可以先告诉学生“春晓”是春天的一个早晨,再让学生联系晓的日字旁理解。

② 眠:可让学生互相解答,或者直接告诉学生是睡觉的意思。

③ 闻:先让学生看门字里面是什么字(耳),再问耳朵是用来干什么的(听)。

顺便进行扩词练习(新闻、闻名、耳闻、见闻) 。

④ 啼鸟:可以倒过来让学生理解(鸟啼)。

⑶ 句子比较,初步感受古典诗歌的韵律美:“处处闻啼鸟”和“处处闻鸟啼”两个句子,在这首中用哪个好?为什么?⑷ 粗略讲讲诗意。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说课稿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手法,能够用自己的话解释诗歌的意义。
2.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学生对诗歌的情感和哲理的领悟,以及对中国古典文学的欣赏能力的培养。学生需要通过深入阅读和理解诗歌,才能够真正领悟到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哲理。同时,学生需要通过对古典文学的欣赏,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如学生对诗歌意象的理解困难、朗读和背诵能力的差异等。针对这些问题,我将采取以下应对措施:1.通过具体例子和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意象;2.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反馈,针对不同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进行指导;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法为主要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是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体验诗歌的意境,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互动教学法则是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和生生之间的合作,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欲望,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
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通过与情境的互动,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则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化的学习,注重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
4.诗歌创作: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以一个有趣的故事作为导入方式。故事讲述了唐代诗人李白小时候的一次经历,他在课堂上被老师问到“静夜思”的作者是谁,他回答说是自己。这个故事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对接下来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精选-24.古诗两首说课稿-文档资料

精选-24.古诗两首说课稿-文档资料

24.古诗两首说课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一、说教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册29课的一首古诗。

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叶、荷花作为描写对象。

那碧色连天的荷叶和在阳光照射下格外娇润红艳的荷花,美丽动人。

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借助注释理解诗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感情。

(2)感受是词中的意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抓住诗中重点句分析。

(2)在理解诗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杭州西湖的美,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法:创设情景法、自读自悟法、情感诵读法、想象理解法。

四、说学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感情朗读。

五、说教学过程(一)激兴趣,导新课1、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如画。

从白雪皑皑的北国到诗情画意的江南,从茫茫无垠的草原,到郁郁葱葱的林海,每一幅山水都是一副美丽的画。

2、我们的祖国不仅山美、水美、诗也美,千百年来,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

我们班的同学爱读诗,也爱背诗,你们愿意背几首吗?《望庐山瀑布》《咏柳》《小池》《饮湖上初晴后雨》。

3、这几首诗都是写景的,都歌颂了壮丽的山河。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景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知诗人、解诗题1、齐读诗题2、介绍作者杨万里:字廷秀,吉水人。

他平时力主抗金,秉性刚直,立朝廉洁,遇事感言。

他作诗主张师法自然,构思新颖奇特,笔调幽默诙谐,语言通俗活泼,风格爽朗轻快,人称“诚斋体”。

他工于奇绝,以写景咏物见长,著有《诚斋集》。

3、解诗题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林子方。

三、读诗句、识新词1、自由朗读2、理解词语的意思毕竟:到底四时:四季,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季节。

接天: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地方。

映日:阳光照射四、抓字眼,明诗意1、“诗情画意”——我们要融入诗情,感悟画意,先要把诗读懂,请同学们看注释,想象每句诗的意思,再和同学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封面)
古诗两首的说课稿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一、
古诗导入,揭示课题
1. 以学过的杜甫古诗和王安石的诗句导入新课。

2. 揭示课题。

二、根据注释,理解诗意
1. 学生根据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2. 学生根据自学情况,质疑问难。

3. 全班交流,解疑汇报。

三、合作探讨,感悟诗情
1. 自由组合小组,探讨:古诗描绘出了怎样的一幅画面?你是从哪里知道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采取喜欢的方式汇报。

可找诗句回答,可画画,可配乐解说。

四、朗读升华,体味诗韵
1. 把自己对诗歌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 背诵两首古诗。

五、拓展延伸
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写景古诗或者这两首诗的相关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