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觉录
二祖三祖四祖五祖六祖开悟的故事
二祖三祖四祖五祖六祖开悟的故事在中国禅宗的发展历程中,二祖至六祖的开悟故事被称为“祖庭”的典范,以其独特的特点和深刻的教义成为禅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二祖慧能、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和六祖惠能的开悟故事。
二祖慧能(公元6世纪中期至公元7世纪前半叶)慧能是禅宗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的故事被广泛传颂。
据传,慧能年轻时拜禅宗第一祖达摩为师,经过苦行修行后仍未得到开悟。
一天,达摩问慧能:“你一直修行,你以为自己已经放下所有的执着了吗?”慧能回答:“我已经丢弃了一切。
”达摩拿出一块砖头,问慧能:“你说你已经丢弃了一切,是不是连这个砖头也能够丢弃?”慧能想了一会,然后拿起砖头砸向达摩,趁达摩疑惑间,慧能看穿了达摩的意图,立即明悟。
他大喜过望地向达摩请教,达摩点化他说:“你的本心本来就是如此,只是被你的执着所遮盖。
”慧能从此开悟,成为禅宗的二祖,传下了“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教义。
三祖僧璨(公元古印度)僧璨是慧能的弟子,他在慧能的指导下修行,并且以他的勤奋和虔诚得到了慧能的赏识。
据说一天,慧能问僧璨:“你修行有得与无得的区别吗?”僧璨回答说:“修行有得与无得的区别。
”慧能笑了笑,然后问:“那你现在是有得还是无得?”僧璨回答说:“我是无得。
”慧能大声说:“你这个家伙!”然后转身走了。
僧璨久久不能悟,继续苦行修行。
一天,他突然明白了慧能的话中的深意,顿悟了禅宗的真谛。
他凭借这样的开悟成为禅宗的三祖,传下了“不可思议、不可言说”的禅宗教义。
四祖道信(公元7世纪中期至公元8世纪前半叶)道信是僧璨的弟子,他对于僧璨所传授的“不可思议、不可言说”的教义深感迷惑。
他常常向僧璨请教,但始终没有完全理解。
有一天,他被一条小溪阻挡住了前行,他无奈地停下来,朝着溪水中凝视。
突然间,他看到镜中的自己,心中涌起一阵明悟,他意识到自己一直在寻找外在的真理,却忽略了自己内心的本性。
他如梦初醒,一瞬间彻底悟透了佛法的真谛。
千古名训《觉觉录》
千古名训《觉觉录》展开全文作者:渤海高_苍叟清代金缨在《觉觉录》中巧妙运用汉字,富有含蓄而深刻的字诀,提出20句修养真言,寓意深刻、语言尖锐、泼辣,有的甚至用贬义词,击中要害,入木三分,令人醒悟。
细细品味,每一句格言,犹如座右铭,警钟长鸣,明鉴自我,这“20字句”的思想修养格言,对于人们日常修养甚有帮助。
笔者根据自己理解,做以粗浅解读。
文曰:以媚字奉亲,以淡字交友;以苟字省费,以拙字免劳;以聋字止谤,以盲字远色;以吝字防口,以病字医淫;以贪字读书,以疑字穷理;以刻字责己,以迂字守礼;以恨字立志,以傲字植骨;以痴字救贫,以空字解忧;以弱字御悔,以悔字改过;以懒字抑奔竞风,以惰字屏俗尘事。
以媚字奉亲“媚”字的含义是:讨人喜欢、开心。
人们常用献媚形容此意,古代24孝之一就记有“老莱子戏彩娱亲”的故事,就是以媚字奉亲的动人事例,至今在民间传为佳话。
人们常用孝顺来比喻孝子,即顺父母之心,称老人之意。
所以以媚字奉亲应在行为上、语言上以及生活关照上处处让父母感到满意、称心,这是重要的奉亲之道。
以淡字交友生活经历告诉我们,人生中交友是何等重要,交友贵在坦诚,真挚。
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这个“淡”字,就是在感情上真挚、洁白,那种酒肉朋友好交,但不能长久,同欢乐的朋友很多,共患难的却很少见。
“淡”字能体现出真实的感情能心心相印,情感融通。
在世上凭借权势得不到真心,依靠金钱买不到真正的朋友。
有位名人说:“在交友上,迷信权势和金钱都是极大的愚昧。
”《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刘备、关公、张飞就是以坦诚相处而结拜的兄弟,三人的感情纯真,患难与共。
交朋友贵在真挚感情,最忌讳的是谎言与欺骗。
有位名人说:一句谎言会失去一个朋友,一次欺骗则会吓跑一群朋友。
这话很值得人们警惕。
以苟字省费苟者,其意是苟安、知养之意。
以苟字省费是指反对铺张浪费。
古时有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此诗的意义就是知其养而不浪费。
大义觉迷录全文
大义觉迷录全文陕西总督臣岳钟琪谨奏,为据实复奏事。
窃查逆犯张熙,供称伊弟张勘,由商州一路先回湖南等语。
彼时臣一面奏闻,一面即飞遣确人追缉。
先令由商州一路,挨门逐户盘察查拿,仍另遣人星夜兼程,预抵襄阳,在各饭店马头守候踪迹,密伺查捕。
以凡自西安往湖南者,不拘水陆分途,冲偏各径,悉由襄阳径过也。
兹奉朱批谕旨下,询张勘曾否拿获,仰见睿虑周详,恐其逃回,预漏消息,则逆犯曾静等,不无潜匿远之患。
但臣曾细询张熙,自西安至湖南住家处,水陆必行,四十余日。
今虽据商州一路蹑缉之人役回称,挨户盘查,并无张勘踪迹。
而襄阳守候之人,至今尚未回陕。
窃计钦差兼程南下,到彼必速,料张勘纵能脱漏,亦难迅速抵家,不至预透风声,令逆党潜遁也。
兹奉朱批垂询,拟合缮折据实复奏,伏乞皇上睿鉴。
谨奏。
雍正六年十二月初七日。
朱批:大奇事。
张勘到家,次日已被钦差差役拿获,凡张熙开列名单所有之人,一人未曾免脱,皆就擒矣。
谕卿喜之。
陕西总督臣岳钟琪谨奏,为奏明事。
窃查逆犯曾静遣徒张熙投递逆书一案,于十二月十四日,准钦差侍郎臣杭奕禄等,会同湖南巡抚臣王国栋,咨提逆犯张熙质审,并提案犯毛仪,乃曾向浙江吕晚村家买过书籍者,系陕西凤翔府宝鸡县人等因。
移咨到臣。
随即密令署长安县事,县丞李元,将毛仪实在住址下落,仍用好言探问张熙去后,续据李元回称,据张熙供,毛仪系宝鸡县贡生,住在溪地方。
前路过曾到他家,他已故五、六年了。
他有两个儿子,都是务农的庄家汉等语。
臣即遣把总王大谟,星夜前往,会同宝鸡县知县杜生,赴溪地方密访查拿。
如毛仪现在,即行密拿到者,连张熙一并解楚;倘毛仪如果已故,即将张熙先行解楚。
仍一面密拿毛仪之子,并搜其书籍。
到日容臣审明,另奏外。
合先缮折奏明,伏乞皇上睿鉴。
谨奏。
雍正六年十二月十五日。
朱批:杭奕禄等已将逆情审明奏闻,有旨着将逆类解京完案。
张熙若已解楚,则不必矣。
若尚未动身,亦解送京交部,不必解往也。
沿途着实宽慰,不可令受苦,差来押解之人,着实吩咐,好生送到。
《格言联璧》全文及译文
《格言联璧》全文及译文《格言联璧》(又名《觉觉录》、《传世言》)一书是集先贤警策身心之语句,垂后人之良范,条分缕晰,情给理明。
自咸丰元年(1851年)刊行后,即广为传诵,所谓“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贫富,家家置之于案,人人背诵习读”。
甚且将此书置于左右,朝夕参悟。
盖以金科玉律之言,作暮鼓晨钟之警,以圣贤之智慧济世利人,以先哲之格言鞭策启蒙。
其中不乏为人处事的智慧法则,治家教子的谆谆教诲,修身养性的道理箴言,字字珠玑,句句中肯,雅俗共赏,发人深省。
其说理之切、举事之赅、择辞之精、成篇之简,皆冠绝古今,堪称立身处世的金科玉律,修心养性的人生智慧,千古不移的至理名言。
所谓是成己成人之宝筏,希圣希贤之阶梯也。
《格言联璧》是清人金缨编辑的一部格言集成。
金缨,字兰生,清朝道光、咸丰时人,他遍览群书,凡遇名言佳句便记录下来辑为《觉觉录》,后因《觉觉录》篇幅浩繁,刊刻费用巨大,又在此基础上取其精华选编为《格言联璧》。
《格言联璧》全书以类编次,计有“学问”、“存养”、“持躬”(附“摄生”)、“郭品”、“处事”、“接物”、“齐家”、“从政”、“惠吉”、“悖凶”,共十一类。
各类之间,并非经纬分明,而是有所交错,要之皆以“修已、行仁、省躬、察物为归。
”其内容广博,意蕴深厚,涵盖了社会人生的各个方面,反映了传统社会的道德观念。
各个时代的思想精髓都有所包罗,厚重睿智的思想通过简练的话语得到了明晰的呈现。
此外,它的篇类编排也体现了一定的内在逻辑和顺序。
除了最后两章的“惠言类”和“悖凶类”属于“善言善行”和“恶言恶行”的分章总结外,前九类大体上遵循着宋代以来君子修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脉络。
虽然全书分有十一类,但是每类的首要思想都是在告诫人们要立德为先、修身为要,即无论做什么事,先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而这种立德修身又不是靠空谈得来的,需要在现实生活中通过不断约束改进自己来实现。
宋末至明初道教清微派的“正心诚意”思想
教,其自称道法出自清微元始 天 尊,故 以 “清
微”命名。自元始天尊之后,该派自称道法分为
了上清、灵宝、道德和正一等四派,至唐代女道
士祖舒时又融合四派,汇而为一。元末,经过高
道黄舜申及其弟子的整理,清微派著述得以大量
流传于世,该派的符箓在南方也流传甚广。从现
存 《正统道藏》的清微派经典中⑩ ,我们可以看
阐发。⑤ 陈兵也认为清微派附会理学,“以 ‘正心
诚意’为行持之要”⑥ 。张钦则认为 “清微法理,
要在以诚动天,故正心诚意之功,是其修炼的精
髓,亦是其建立天人感应的不二法门”⑦ 。王驰
认为 “宋元清微雷法讲究心性修炼,尤其常用
‘正 心 诚 意’ 一 语 来 表 述 和 强 调。 …… 同 时,
‘诚’ 也 是 天、 人、 万 物 之 间 交 流 无 碍 的 基
那么,何谓 “立身”呢? 白玉蟾说:“学道之士,
当先立身,自愧得生人道。每日焚香,稽首皈依
太上大道三宝。首陈已往之愆,祈请自新之祐,
披阅经典,广览玄文,摒除害人损物之心。克务
好生济人之 念,孜 孜 向 善,事 事 求 真。精 严 香
火,孝顺 父 母,恭 敬 尊 长,动 止 端 庄,威 仪 整
肃,勿生邪淫妄想,勿游花衢柳陌,勿临诛戮之
·60·
宗
教
乎? 正 人 君 子, 鬼 神 犹 且 知 惧, 况 有 道 之 士
哉!’”
可见,清微派将修己正身作为制邪的根
本,认为就像鬼神见到狄仁杰一样品行端正的君
子都知道惧怕,何况是见到修道有成之士呢? 因
此清微派经典中认同白玉蟾 “道法九要”中对修
道之士所提出的要求,以 “立身”为入道之门。
《心灯录》-----清.湛愚老人
《心灯录》-----清.湛愚老人心灯录导读祖师批语此书非不可读,但要有鹅王择乳手段方可。
因乳水混在一处,一起吞了下去,防肚泻煞也。
湛愚最大毛病是将痴人唤作本来人,其注解古人公案,大半皆出己意卜度,不免为明眼人一笑。
南怀谨论《心灯录》《心灯录》之禅说,首标释迦“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之宗旨为直指,辅以○圆相为真诠。
世尊说法,于般若,而标无我,无相,无说为依归。
于涅槃,而揭常乐我净为圆极。
于华严、唯识,而立非空不有之胜义。
如珠走盘,无有定法可得。
而《心灯录》建立独尊之“我”为极则。
以○圆相为玄奥。
予人有法,立我为禅。
故具透关手眼而留心宗乘如雍正者,宁不颠扑而无容其流衍耶。
稽之《心灯录》之见地,实从明末阳明学派心性之说与禅学会流,亦即援儒入佛之异禅也。
立○圆相以标宗,盖取诸道家与宋易太极学说,指一我为究竟。
盖取诸《大学》慎独与王学良知良能之知见。
循此以往,分梳历代禅师公案,机峰转语之断案,一使读者闻者即知即得而为之首肯,适与般若实相无相,涅盘妙心之旨背道违缘不知其几千万里。
雍正拈提《肇论》,当可以救其偏。
虽然,道并行而不悻。
孟子非杨墨,而杨墨得以显。
孔子杀少正卯,而少正卯因仲尼而并彰其名。
时异势易,何须雍正之斤斤。
但留为后之具眼者,拣其染净,参其几微,容何伤哉。
《心灯录》(清·湛愚老人著)【目录】【序】【卷一】佛与人生同一心灯人人有此我(真我、本心、佛性)惟有一我临济独承拈花之旨十法界内只有一我千经万论只明此我(真我、本心、佛性)万法皆妄此我(真我、本心、佛性)为真世尊出世唯为此我(真我、本心、佛性)习气销尽此我(真我、本心、佛性)独存诸法皆幻唯我为真觉悟此我(真我、本心、佛性)名曰佛如如不动坐享家园见性即见此我(真我、本心、佛性)此我(真我、本心、佛性)是诸佛之母不二法门即是此我(真我、本心、佛性)此我(真我、本心、佛性)入火不焚、入水不溺谁教你拖这死尸来灵山拈花直示此我(真我、本心、佛性)千七百则公案与拈花无别说法四十九年只为拈花一旨善知识开示贵正面说透七佛出世直明此我(真我、本心、佛性)此我(真我、本心、佛性)实相无相拈花一脉皆是全提当下之念乃是正念此我(真我、本心、佛性)是万善之总名一呼一诺径登祖位法身即此我(真我、本心、佛性)此我(真我、本心、佛性)昭昭灵灵如日月入此法门端坐成佛此我(真我、本心、佛性)能超能堕无事便是【卷二】无生无灭乃为此我(真我、本心、佛性)如痴如钝疾证菩提此我(真我、本心、佛性)非浅非深此我(真我、本心、佛性)明明白白悟后冷坐乃习此我(真我、本心、佛性)不用求真惟要息见此我(真我、本心、佛性)无见无相无识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即是此我(真我、本心、佛性)此我(真我、本心、佛性)本是三身斯道非浅非深此我(真我、本心、佛性)无对待此我(真我、本心、佛性)纵横自由十法界皆此我(真我、本心、佛性)神通所造此我(真我、本心、佛性)当下便见此我(真我、本心、佛性)不著相不落空报化皆幻相唯我是真佛良马见鞭影而行世尊紫磨金身乃此我(真我、本心、佛性)建立化门参语句贵在当下超入如来境地如来禅、祖师禅无非明此我(真我、本心、佛性)参禅最易入道金刚般若外绝纤尘破戒比丘不入地狱此我(真我、本心、佛性)大如太虚不汝还者非汝而谁一纸之隔此我(真我、本心、佛性)先天地无形本寂寥切忌向外求法但向己求莫向他觅智者只明无学地吾有一躯佛世人皆不识诸佛法印匪从人得本来无一物识自本心见自本性自心是佛更莫狐疑此我(真我、本心、佛性)乃心性命之总持此我(真我、本心、佛性)乃天地间一活宝即我即佛道不用修但莫污染道在日用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此我(真我、本心、佛性)具神变鬼神觑不见三唤三应公案此我(真我、本心、佛性)乃天下第一义佛是无见无闻无觉无知之此我(真我、本心、佛性)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无相之我乃佛祖相传之正法【卷三】不明此我(真我、本心、佛性)无所谓机用即此用离此用大冶精金应无变色直须悄然此我(真我、本心、佛性)独存非因所置黄金为世界白银为壁落不会如金会者如矢佛与众生同一天真佛此我(真我、本心、佛性)本无名识得此我(真我、本心、佛性)纵横自在本自圆满不假修证当下知有便是主人翁开口便错举念即乘不为鬼神觑见乃此我(真我、本心、佛性)本位参言句只可以度上智上上智人天地内外只有此我(真我、本心、佛性)只要明此我(真我、本心、佛性)便是菩萨行一味禅从生至死只是此我(真我、本心、佛性)识取自家宝藏一回放草去蓦鼻拽将回莫妄想惟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道在目前泥牛入海日用事无别惟吾自偶偕护生须用杀杀尽始安居铁船水上浮饥来吃饭困来睡皮肤脱落尽惟有一真实石上栽花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自心是佛不属渐次为像安名骑牛觅牛平常心是道庭前柏树子狗子佛性佛之一字我不喜闻青州布衫金针在我一口针三尺线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现全身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来认识神东家作驴西家作马子湖狗画蛇添足一翳在眼空华乱坠无心是道千里知音沩山水牯牛法身无相法眼无瑕大事未明如丧考妣【卷四】月似弯弓少雨多风大千坏此我(真我、本心、佛性)也坏从缘悟达永无退失放不下担取去天龙一指禅识得此我(真我、本心、佛性)立处皆真但得本不愁末我有一机瞬目视伊佛法无多子临济儿孙满天下我本无相所以独尊惟此直指单提正印见自本心识自本性向外所求皆是文字名相无位真人一念缘起无生超出三乘权学识取弄影的人婆心高过须弥山一无所求便是放身命秘密处不贵诸佛不轻众生心心不异念念不妄六道神光异类中行履方便即是多事悬崖撒手自肯承当念念不忘此我(真我、本心、佛性)无事便是佛学道大病在一执字三玄三要但看棚头弄傀儡抽牵全籍里头人一喝通五教识得便休明得三玄九要堪为佛祖之师妙解岂容无著问沤和争岁截流机三要印开朱点窄未容拟议主宾分悟此玄要成佛有期出门便是草我实无一法与人骂佛祖度众生洞山五位群臣认奴作郎学者恒沙无一悟过在寻他舌头路【卷五】凡圣两忘情尽体露一裘才挂体万法悉皆如真有生天地万物德山托钵公案呵骂露此我(真我、本心、佛性)饥来吃草喝来饮水显己则生显照则死禾山解打鼓主人公惺惺著无眼无见才是正法眼麻三斤仍旧去佛法本来无事斯道贵直指为第一牙齿一具骨耳朵两片皮泥牛水上行自心悟即佛成教外别传只这个佛果语录含元殿里问长安斯道只要识得此我(真我、本心、佛性)此我(真我、本心、佛性)本是佛祖之师斯道要绝学无为十法界皆是此我(真我、本心、佛性)变相能观自在即是菩萨木人见花鸟障碍即是究竟端坐成佛本地风光用心不是求道佛国净土乃一大梦幻戏场为善者日近于道活句与死句心死性活参禅要参活句逢缘荐得相应疾不说明好真如不守自性何谓大法明得此我(真我、本心、佛性)便为尊贵识取自家威音王【卷六】佛法无你用力处此我(真我、本心、佛性)有昏聩时吗本地光明不昧佛与众生皆是梦幻无情说法与有情说法孤明乃佛祖秘密要诀此我(真我、本心、佛性)乃明明白白一个道理此我(真我、本心、佛性)非我相知解门开悟门闭塞静坐观心佛与众生同在本性真如中真我无事执禅定之病六祖不重禅定印空印水印泥三印凡情圣解一切皆空凡情易遣圣解难移此我(真我、本心、佛性)非阿陀那识有心便是凡无心便是佛修行之要:绝学无为不埋没此我(真我、本心、佛性)乃为佛祖心外有法是外道修有为皆是埋没此我(真我、本心、佛性)三教不同源先佛遗训担板汉拟心求佛好羞惭变相即是真如此我(真我、本心、佛性)本安本立引经据典失却黄金佛言祖语是冤家我与佛祖不别只要知有便是跋一跋二【序】夏日午,余梦陟嵩岳之巅,见老翁坐蟠松之顶。
玄奘《真唯识量》古疏释
玄奘《真唯识量》古疏释释刚晓内容提要:玄奘法师所留下来的真唯识量论式,历来众说纷纭,本文对现在所能见到的几部代表性古疏释进行解读,其中文轨法师、窥基法师因为亲承玄奘法师口义而精义颇多,但延寿法师对真唯识量的解读,完全陷入了“品茶论道”的歧途,以致于后来的藕益法师等随着延寿法师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关键词:真故、极成、自许、本质色、相分色玄奘法师留下来的真唯识量,只有短短的二十三个字――“真故极成色非定离眼识[1],自许初三[2]摄,眼[3]所不摄故,如眼识”,因为篇幅简短,所以给了后人很大的解读空间。
因为真唯识量毕竟是玄奘法师现场辩论用的,不是在书斋里“品茶论道”的产物,所以在解读的时候必须有一个现场感,必须注意到一个氛围问题。
但后来者在解读时忽略了语境,因而出现了一些谬误。
一、文轨法师的解读对于真唯识量的解读,就现见的资料来说,文轨法师的解读是最早的。
文轨法师作有《因明入正理疏》(简称《庄严疏》)一书,因其曾亲近玄奘法师,故此“疏”多为记录的玄奘法师口义[4],但文轨法师在治学态度上一向是被批评的对象,比如他和吕才把玄奘法师所译《因明入正理论》论文中的“差别性故”改成了“差别为性”,窥基法师对他这作法有过相对委婉的批评,“辄改论文,深为可责[5]”,慧沼法师则很不客气地说,“若是翻译之辈,可许义正以改之,彼解疏尚破之,改论那宜遂(逐)许之![6]”这里不论篡改论文问题,就事论事,只谈他对真唯识量的解读。
文轨法师对真唯识量的解读极其简单,而且不是完整的解读,只是讨论了真唯识量因支中的“自许”――问:如立宗云“真故极成色非定离眼识”,因云“自许初三摄,眼所不摄故[7]”,同喻云“如眼识”。
此因既云“自许”,应非极成[8]。
这一问的意思是说,因明论式的因支要求共许极成,而真唯识量论式的因支加了“自许”简别语,这就不是共许极成了,这只是立这个比量论式者自己承认。
下边儿文轨法师分析解答说:此云“自许”,不简他许,以他亦许极成之色初三所摄眼所不摄故。
《格言联璧》原文、译文金兰生
《格言联璧》原文、译文[清] 金兰生先生编述前言《格言联璧》自咸丰元年(1851年)刊行后,即广为传诵,所谓“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贫富,家家置之于案,人人背诵习读”。
甚且将此书置于左右,朝夕参悟。
盖以金科玉律之言,作暮鼓晨钟之警,以圣贤之智慧济世利人,以先哲之格言鞭策启蒙。
其中不乏为人处事的智慧法则,治家教子的谆谆教诲,修身养性的道理箴言,字字珠玑,句句中肯,雅俗共赏,发人深省。
其说理之切、举事之赅、择辞之精、成篇之简,皆冠绝古今,堪称立身处世的金科玉律,修心养性的人生智慧,千古不移的至理名言。
作者自序余自道光丙午岁(1826年,道光二十六年),敬承先志,辑《几希录续刻》。
刻工竣后,遍阅先哲语录,遇有警世名言,辄手录之。
积久成帙,编为十类,题曰《觉觉录》。
惟卷帙繁多,工资艰巨,未能遽(立即)付梓人。
因将录内整句,先行刊布,名《格言联璧》,以公同好。
至全录之刻,姑俟异日云。
咸丰元年辛亥(1851年)仲夏山阴金缨兰生氏谨识。
格言联璧正文目录一、学问类[1----43]二、存养类[44----86]三、持躬类[87---210]四、养生类[211---230]五、敦品类[231---250]六、处事类[251---282]七、接物类[283---384]八、齐家类[385---416]九、从政类[417---470]十、惠吉类[471---534]十一、悖凶类[535---597]【功德回向】第一类【学问类】一、[原文] ※★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译文]古今来世代显贵家族,无不因积德造就;天地之间第一等好人品,还是由读书培养。
二、[原文] ※★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
[译文]刻苦读书,即使功名未就,但使人品高雅,气度不凡;道德高尚,但不希图报答,时时恬然自安,饱食酣眠。
三、[原文]为善最乐,读书便佳。
[译文]帮助别人,做善事,最令我愉悦;认真读书,重修养,最为人赞许。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深圳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为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填涂考号。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需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1分)(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共17分)人类在进化的蒙昧时期,就已经具有一种才能,这种才能,因为没有更恰当的名字,我姑且叫它为数觉。
由于人有了这种才能,当在一个小的集合里边,增加或者减去一样东西的时候,尽管他未曾直接知道增减,他也能够辨认到其中有所变化。
数觉和计数不能混为一谈。
计数似乎是很晚以后才有的一种收获,由后文可以知道,它牵涉到一种颇为复杂的心理过程。
就我们所知,计数是一种人类独具的特性;另一方面,有若干种动物看来也具有一种和我们相类似的原始数觉。
至少,有权威的关于动物行为的观测家持有这种主张,而且有很多实例支持这种理论。
例如,许多种鸟类是具有这种数觉的。
鸟巢里若是有四个卵,那么可以安然拿去一个;但是如果拿掉两个,这鸟通常就要逃走了。
鸟会用某种奇怪的方法来辨别二和三。
但是这种才能不仅限于鸟类。
实际上,我们所知道的最惊人的例子要算叫作“独居蜂”的昆虫。
这种母蜂在每个巢里下一个卵,并且在巢里面预先储藏了一批活的尺蠖,作为幼虫孵化后的食料。
使人吃惊的是,各类独居蜂每巢里所放的尺蠖数目都是一定的。
由于蜂类行为的规律化,而且这种行为和它的生命的基本机能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上述例子不如下面的例子来得更加令人信服。
这里所举的鸟的行为,似乎已经处于自觉的边缘了。
有个田主决心要打死一只在他庄园的望楼里筑巢的乌鸦。
他试了好多次想惊动它,始终没有成功:因为人一走近,乌鸦就离开了巢,飞开了。
它栖在远远的树上守着,等到人离开了望楼,才肯飞回巢去。
禅宗五宗七派传承示意图文
禅宗五宗七派传承示意图文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禅宗五宗七派传承示意图文、、、、(并列为)?我国南宗禅各派的总称,又称五派七流。
即临济宗、曹洞宗、沩仰宗、云门宗、法眼宗等五家,加上由临济宗分出的黄龙派和杨岐派,合称为七宗。
禅宗自,经、、、之后,分为的南宗禅及神秀的北宗禅。
此中,北宗禅主张渐悟,不久即衰落;南宗禅主张顿悟,在中唐以后渐兴,成为禅宗主流,而传衍出五家七宗诸派。
五家宗派的主要特点,天隐修祖概括为下面五句话:临济是‘怒雷掩耳’沩仰是‘光含秋月’曹洞是‘万派朝宗’云门是‘乾坤坐断’法眼是‘千山独露’┌─……………………………┌──┤?┌…………………………┌…│└─┘──────┤?│└…┤?┌──…│┌───┤?└─┤?└…└───……………………?——(师传潭州伪山)——,师住袁州仰山,这是。
南岳马祖百丈运,临兴南穴首山汾。
慈明南会开一续,心出新清端演勤。
这首偈语就是说得的临济宗的传承。
——一—————,师住镇州沱河侧,这是。
——————————————创。
分出的杨歧方会和黄龙慧南禅师,最后一句是介绍杨歧派的代表人物。
黄龙寺黄龙宗87代世袭表—祖心道瑄—惟清了洁—韶阳悟新—祖意正海—瞿成像明—可遗因相—慧通智慥—光凌晓安—明觉妙良—显清惠游—慧宗德修—光湛绍祖—宗澄慈清—复明永佑—锦明庆致—元尽真饮—宗龙嗣续—翠苏宏文—鉴心希才—烛朗普光—心空道简—养元了实—澄光悟修—献玉正涤—元甫缘华—月潭因贤—一菩智美—汝文晓通—时春妙果—相甫惠赞—子云德汉—自如绍夫—以智慈慧—元美永华—必能庆良—本明真文—复中嗣敬—德宏仁—文兴希旺—一祥普庆—园明道镜—慧灯了然—盛奄悟胜—继庵正法—景翠缘吉—朗然因澄—月轩智满—慈慧膛启—盛吉妙成—永宗惠荣—惟庆德吉—文理绍虎—隐淮慈惠—惺德永福—参如庆良—党海真传—悟微嗣禧—微庵宏惠—毓宗希传—祥明普慧—星亮道成—松颖了龙—演清悟连—界然正潮—密宏缘机—碧空远兴—觉聪永性—秋声佛谷—辉谷祖耀—融朗印春—遇宽本启—若能演会—习传续岳—万法心—脱尘宗乘—西岳华封—妙元严遵—自逍方来—月淮澄波—爽怀净里—醒迷果通。
宗镜录全文及译文
宗镜录全文及译文《宗镜录》全文篇幅巨大,多达一百卷,无法在此全部展示。
《宗镜录》第九卷部分内容:原文:夫修行契悟。
法乃尘沙。
云何独立一心为宗。
而称绝妙。
答。
若不了心宗。
皆成迷倒。
触途成壅。
证入无门。
如俗谛中。
亦有秘密之法。
若不得要诀。
学亦无成。
或得其门。
所作皆办。
今教乘称秘密之法。
禅宗标不传之文。
则向何路而进修。
从何门而趣入。
若不得唯心之诀。
正信无由得成。
才得斯宗。
千门自辟。
道不待求而顿现。
行弗假修而自圆。
如地遇阳春。
萌芽沸发。
故云。
若无观慧。
事亦不成。
又此心能成一切。
能坏一切。
成则顿成天真之佛。
所以真觉大师歌云。
是以禅门了却心。
顿入无生慈忍力。
以此无生一门。
一成一切成。
乃至三身四智。
八解六通。
无漏无为。
普贤万行。
悉于无生。
一时圆满。
故云。
初闻阿字门。
即解一切义。
所谓一切法不生。
坏则渐坏有为无为功德之门。
所以歌云。
损法财。
灭功德。
莫不由乎心意识。
故知。
此心。
无幽。
不烛。
有法皆知。
察密防微。
穷今洞古。
故谓之灵台。
故司马彪云。
心为神灵之台。
庄子云。
万恶不可内于灵台。
注释:•修行契悟:修行并契合、领悟佛法的真谛。
•心宗:以心为根本、核心的宗旨或法门,这里强调心在佛法修行中的关键地位。
•触途成壅:在修行的道路上遇到各种阻碍,难以顺利前行。
•正信:正确的信仰、信念。
•三身四智:三身指佛的法身、报身、化身;四智指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
•八解六通:八解即八解脱,是佛教的一种修行境界;六通指六种神通,包括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
•灵台:在佛教语境中,指心的一种别称,寓意心具有灵明、洞察的特质。
译文:在修行并达到契合领悟的过程中,佛法的法门众多如尘沙一般。
那么为何单独以一心作为宗旨,并且称其为绝妙呢?回答是,如果不能了解心宗,就都会陷入迷惑颠倒之中,在修行的道路上处处遇到阻碍,没有办法证得佛法的真谛。
就如同在世俗的道理中,也有秘密的法门,如果不能得到关键的诀窍,学习也无法取得成就。
人间词话十则课件
王国维不仅把它视为创作原则, 也把它当作批评标准,论断诗词的演 变,评价词人的得失,作品的优劣, 词品的高低,均从“境界”出发。因此, “境界”说既是王国维文艺批评的出发 点,又是其文艺思想的总归宿。
落实以下字词释义
(1)有境界则自成高格 崇高的格调
(2)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 …的原因 独一无二、绝无仅有
你如何理解“无我” 之说?这里明明有个悠 然的诗人吗?
王国维所谓的 “无我之境”并不是 指一般意义上的“无 我”,而是指诗中景 物不带作者任何的主 观感情及个性特征。
元好问《诗颖人亭以留寒别波》、白鸟的悠闲反衬人事之仓 猝。“寒波”二句寄托了诗人的向往之情,
故他人希重望分自携己,也化临作流寒驻波归、驾白。鸟,融入那画面 乾中坤去展。清这眺意,境中万也景有若诗相人借自。我的个性。因为 北自风己三思日归雪的,心急太切素,秉就元特化别。灵敏地感到“寒 九寒波是已山波澹真。郁 澹澹 的峥澹”“嵘起、无,,“我白”了白鸟 呢不鸟悠 ?受悠悠 只陵悠” 是跨下了 “。。。 我元 ”好 没问有又直何露尝而 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 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 回首亭中人,平林淡如画。
第五十六则 对于达到大家级别的人来说,他的作品所抒发 的情感必是沁人心脾的,所描写的景物也必是令人耳目一新的。 文中所用的辞句脱口而出,毫无矫揉造作、堆砌束缚的感觉。这 是因为大家对所见的事物真切明了,所了解的道理深邃透彻。同 样,作诗作词也如此。我们按照这个标准去衡量古今的诗词作者 是否大家,基本就没有什么误差了。
格言联璧
格言联璧清金兰生先生编述前言:山阴金先生,姓金,山阴人,清代学者,真实姓名和生平不详,其所编《格言联璧》一书,按儒家大学,中庸之道,以“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主要内容为框架,收集有关这些内容的至理格言,按当时人的阅读习惯分为八类,从个人、家庭到社会、国家,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作者的用意在于以金科玉律之言,作暮鼓晨钟之警,即用圣贤先哲的至理格言来鞭策启迪童蒙,从小懂得做人的道理、树立远大的人生志向、努力进取、长大以后成为于国于家有用的人。
该书说理之切、其举事之赅、其择辞之精、其成篇之简,皆萃古今。
每一条事理内涵丰富,广博精微,言有尽而意无穷,先哲的聪明智慧和无限期望尽在这联珠妙语之中。
一册在手,揣摩研读,细心体会,必能驾驭人生的真谛,游刃于生活空间,既能修身齐家,又能报效社会,不失为难得的济世良药,人生指南,因而其成书问世后即为宫廷收藏,流传民间,远播海外,成为影响深远、读者众多,历久不衰的蒙学读本。
但由于刊行紊乱,版本差异较大。
《格言联璧》是金缨选录其所辑《觉觉录》中浅近格言另刻之单行本。
该书刊行之后,民间有异本流布,“惜坊本刊印草率,讹压滋多,附刻喧宾夺主,传本各异”。
潮阳郭辅庭有感于此,取旧所校定《格言联璧》,“就正通人,复加雠勘,端楷书写,重付精刊”。
全书以类编次,计有“学问”、“存养”、“持躬”(附“摄生”)、“郭品”、“处事”、“接物”、“齐家”、“从政”、“惠吉”、“悖凶”,凡十类。
各类之间,并非经纬分明,而是有所交错,要之皆以“修已、行仁、省躬、察物为归。
”学问类古今来许多世家。
无非积德。
天地间第一人品。
还是读书。
读书即未成名。
究竟人高品雅。
修德不期获报。
自然梦稳心安。
为善最乐。
诸君到此何为。
岂徒学问文章。
擅一艺微长。
便算读书种子。
在我所求亦恕。
不过子臣弟友。
尽五伦本分。
共成名教中人。
聪明用于正路。
愈聪明愈好。
而文学功名。
益成其美。
中国古代的奴隶制度
目 录
章第 一
章
节 标 题
发的奴
第 二
展起隶 章
源制
和度
夏朝的奴隶制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夏朝的奴隶主要来源于战俘和罪犯 夏朝的奴隶制促进了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的发展 夏朝的奴隶制为后来的商朝和周朝奠定了基础
商朝的奴隶制
商朝时期,奴隶制 开始形成,成为社 会制度的重要组成 部分。
商朝的奴隶主要来 源于战争俘虏、犯 罪分子和贫困人口。
商朝的奴隶被用于 农业生产、手工业 生产和家庭服务等 方面。
商朝的奴隶制对后世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成为中国古代奴隶制 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周的奴隶制
西周时期,奴隶制得到了进一 步的发展和完善
西周奴隶主要来源于战争俘虏 和罪犯
西周奴隶制中,奴隶被视为财 产,可以买卖和转让
西周奴隶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奴隶制 的重要组成部分
奴隶制度的制度化管理
示影对
第 六
响后 章
和世
启的
奴隶制度对后世的启示
奴隶制度的遗产和影响
反思和评价奴隶制度的意 义
奴隶制度对后世政治、经济、 文化的影响
奴隶制度对现代社会价值观的 影响
奴隶制度对现代社会法律制度 的影响
奴隶制度对现代社会道德观念 的影响
感
谢
观汇
看
报 人 :
XXX
中
尽单 量击 言此 简处
国
意输
文 字 是
度
代 的
您 思 想 的
奴
提 炼 ,
隶
汇 报 人 :
XXX
请
制
壹 目 录 标 题
肆 社的奴 会经隶 影济制 响和度
金圣叹与明清之际江南佛学——以“月爱三昧”说为视角
(修订版)第 6 册,第 924 页。
⑩
郭庆藩撰,王孝鱼点校:
《庄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61 年,第 285、630 页。
⑧
金圣叹:
《唱经堂圣人千案·阶级案第四》,陆林辑校整理:
《金圣叹全集》
(修订版)第 6 册,第 926 页。
“四无常偈”出自《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下《护国品第五》,此偈四节,每节八句,依次阐述无常、苦、空、无我
现”的思路整合上述多种佛教资源。
二、金氏“月爱三昧”中的佛意与诗境
金圣叹《唱经堂语录纂》
《唱经堂圣人千案·独超案第十三》
《怀感诗序》都曾阐述“月爱三昧”。金氏
在吸收《大般涅槃经》
“月爱三昧”之除贪恼热则善心开敷、常乐我净等观念的同时,亦崇尚其中先隐后显
的变化之美;他还借用《大般涅槃经》
“月爱三昧”来描述超尘脱俗的文学境界。
《金圣叹全集》
(修订版)第 3 册,第
27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年第 1 期
灯”①。比如,唐白居易原本、宋孔传续撰《白孔六帖》卷 4“正月十五”条引唐郑处诲《明皇杂录》曰:
“上在
东都,遇正月望夜,移仗上阳宫,大陈影灯,设庭燎。”②其次,就“漏月”而论,
《水浒传》第二十回夹批有“前
《大般涅槃经》中汲取了重要资源,比如,
《大般涅槃经》的“常乐我净”之说③,很可能正是惠能得法偈中
* 收稿日期:2021—03—10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明清之际文人经学与佛学征实风尚的互动研究”
(19YJA751043)
作者简介:吴正岚,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南京 210093)。
大义觉迷录
一、体现的民主思想《大义觉迷录》是一反清案件的产物,是雍正针对曾静的指责所做的辩解。
但其中也反映了雍正的民族思想:他继承了我国传统儒家民族思想中以“文明”“礼仪”辩夷夏的先进的因素,并进一步提出对少数民族君主正确评价、尊重少数民族习俗及在处理各民族之间关系上应以诚相待等开明的民族观,同时由于他继承的儒家民族思想本身所特有的不足以及其他主客观因素的限制,雍正的民族思想也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总之,尽管《大义觉迷录》是对曾静的指责所做的辩解,但能反映出雍正的一些民族思想,而且其中不乏有许多合理之处。
如他提出的如何看待少数民族政权及其君主,对少数民族习俗应给予尊重,在处理少数民族关系上应以诚相待等,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正如有些学者所说:“他突破了大汉族主义自我优越的民族观,摒弃了儒家传统观念中蔑视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狭隘偏见,其逻辑延伸的结论必然是把中国看成既包括中原腹地,又包括广阔的边疆地区的现代科学意义上的中国,而在实践上自然成为清廷制定的今天看来也有诸多借鉴意义的有利于维护和加强全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民族统治政策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点。
”但毕竟《大义觉迷录》主要是针对曾静的指责为自己及清朝的统治所做的辩解,故而由于其身份、地位的双重特殊性及所处时代的限制,雍正的民族思想有许多局限性,这种局限性首先表现在他继承的中国传统儒家民族思想所固有的局限:特别强调“仁义”、“礼仪”、“人伦”以及“君臣之义”;其次,《大义觉迷录》本身就是和一起文字狱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这篇“奇文”发布的同时就对曾静反清思想之源吕留良的作品焚毁,且对吕及其弟子亲族进行了诛杀,而在此后的乾隆朝则对曾免于追究的曾静重新治罪。
无论是雍正还是其他统治者,清朝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反清分子及思想的绞杀,清朝的文字狱株连之广、治罪之重,都超过历史上的其他王朝;雍正的民族思想是从维持其统治出发,目的是满汉一家、调合清朝统治下的民族矛盾,因此对有些史实不免有言过其实之处,极力粉饰了清朝违背“仁义”道德的民族压迫、民族歧视的血腥历史等。
从《大义觉迷录》看清世宗之文化本位观
从《大义觉迷录》看清世宗之文化本位观兼论有清一代之历史地位及当时士人之境遇邸永君清世宗(即雍正帝)乃清代诸帝中颇有争议之人物,盖与其得国之昧、为政之猛有关。
然平心而论,其于才华、智慧、谋略、胆识、勤政等方面所表现出之出类拔萃,则历代人君中少有可望其项背者。
现仅就其所颁《大义觉迷录》中有关“华夷之辨”的论述,略窥其国学功底的深厚及文化本位观念之进步。
而作为历史人物,其思维方法、行为模式无不打上时代烙印;而作为被其口诛笔伐的士大夫曾静之流,其所思所感、所作所为亦难脱时代窠臼。
现就笔者学识所及,就上述诸问题进行探讨,以求就正于方家学者。
本文所引雍正之语皆引自《大义觉迷录》卷一,故引文恕不再加注出处,以避繁琐。
关于清代士人之境遇与《大义觉迷录》之缘起我中华自古以文化立国,故而作为文化载体之士人(或曰士大夫)之境遇一直相对优越。
孔子有云:“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一方面是在鼓励士大夫应致力于天下大事,但同时也反映出即使在春秋战乱时期,此辈亦衣食无虞,不需为谋食、忧贫而奔波。
因此,孔子本人虽“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却仍得以“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孟子之境遇似乎更胜于孔子,“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转)食于诸侯。
正因有此优厚的物质保证,他老人家方能以“善养吾浩然之气”自诩,而一个“养”字便可折射出其生活条件之优越与从容。
在上述相对宽松良好的生态环境中,中华文化迅速走向成熟。
此间,法统(政权体系)道统(文化体系)之分野初见端倪。
君主与士人各据一端,相辅相成。
孔子有云:“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即臣子之忠必以国君之礼为先决条件。
孟子更放言“君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意即士人有权根据君主对自己之态度进行相应反馈。
孟子还提出“民贵君轻”之主张,主体意识十分鲜明。
可以肯定,此间士人之境遇尚佳,“浩然之气”确已存乎于天地之间也。
嗣后,秦皇之焚书坑儒,汉高之儒冠便溺,给士人心灵蒙上阴影。
但其处境很快便因孝武之“独尊儒术”而时来运转。
精理名言,启人神悟
精理名言,启人神悟格言是熟语的一种,通常指可为法式的言简意赅的句子,它往往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对人生进取具有启迪、鞭策作用,故很多人将其作为座右铭。
《宋史·吴玠傳》里说:“善读史,凡往事可师者,皆录置座,积久,墙牖皆格言也。
”作为有着有着七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在创造历史的同时,也给后世留下了很多优美的格言,激励着下一代前赴后继,努力拼搏,用辛勤和汗水谱写中华民族的灿烂历史。
我们的祖先是很重视格言的教育、启迪意义的,《荀子·劝学》云:“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监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地。
”这里的“先王之遗言”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格言。
《格言联璧》曾被其跋者称为“本世事为学问”。
意思是说此书是从社会生活的实践入手,从人情世故中探索正确适用的生存之道。
本书的这一特色,对于人们入世、出世有很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因此实用性很强。
《格言联璧》的编撰者金缨,字兰生,浙江山阴人,其生平不详,大致生活于清道光、咸丰年间。
道光二十六年(1646),金缨所编辑的《几希录续刻》刊行之后,他又博览先贤语录书籍,凡遇警世名言,随后抄录,久而久之,遂成帙,依此编成了《觉觉录》一书。
“觉觉录”含有警醒世人,觉悟觉醒之意,作者编书的用意一目了然。
其后他又从《觉觉录》中选辑浅近格言纂成《格言联璧》。
《格言联璧》大力阐扬经世致用和“内圣外王”之道,具有强烈的入世倾向。
全书分门采录,有条不紊,按类编次,共分十类,即“学问”“存养”“持躬”(附“摄生”)“敦品”“处事”“接物”“齐家”“从政”“惠吉”“悖凶”。
全书按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次第为经,取修身为基,以入世为本,止出世无为等主要内容为框架,收集有关这些内容的至理格言,从个人、家庭到社会、国家,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作者的用意在于以金科玉律之言,作暮鼓晨钟之警,即用圣贤先哲的至理格言来鞭策启迪童蒙,从小懂得做人的道理、树立远大的人生志向、努力进取、长大以后成为于国于家有用的人,是一本典型的古代励志书籍。
有关人生哲理的散文推荐
有关人生哲理的散文推荐要改造世界,得先改造自己;要成就事业,得先劳苦自身;要胜利登顶,得先奋力攀登。
试着多去阅读一些哲理,提升自己的文笔。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有关人生哲理的散文推荐,供大家欣赏。
有关人生哲理的散文推荐篇一:说“善”近读《联璧》一书,不仅赞叹其说“善”之精彩。
善,作为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标准之一,自古以来,论说者众。
《说文解字》曰:“善者,吉也”;《周易》曰:“小善能迁,大善成焉”;《周易·系辞下》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荀子·宥坐》曰:“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恶者,天报之以祸”;刘备《诫子篇》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蔡邕《女训》曰:“心一朝不修善,则邪恶入之”;张商英《素书》曰:“福在积善,祸在积恶”……纵观全书,笔者认为,金缨先生主要从六个方面阐述“善”的深意,启迪人们弃恶扬“善”,从“善”做人。
一要有善“念”。
作者推崇“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余”的理念,认为“见己不是,万善之门”、“开卷有益,作善降祥”、“势可为恶而不为,即是善。
力可行善而不行,即是恶”、“惠者小恩,携我为善者大恩;害我者小仇,引我为不善者大仇”;劝人“取人之善,当据其迹,不必深究其心”、“慕人善者,勿问其所以善,恐疑议之念生,而效法之念微矣!”二要发善“心”。
作者认为“作德日休,为善最乐”、“为善欲人知,善处即是恶根”、“教人以善勿过高,当使其可从”;勉励人们“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善毋望报,回头但看尔儿孙”;感慨“迅速,即使读书行善,能有几多?”三要吐善“言”。
作者弘扬“谈人之善,泽于膏沐”的观点,劝勉大家“极于扬善而勇于去奸”、“乐道己善,不如乐道人善”;认为“谈心性外,宁谈结果,可以劝善”、“乐与人善,即只字片言,皆为良药”;通过对比“古今学者”,得出结论:“古之学者,得一善言,附于其身;今之学者,得一善言,务以悦人”,并进一步劝诫大家“善教子孙,后嗣昌大,是取决于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觉觉录
清代金缨在《觉觉录》中巧妙运用汉字,富有含蓄而深刻的字诀,提出20句修养真言,寓意深刻、语言尖锐、泼辣,有的甚至用贬义词,击中要害,入木三分,令人醒悟。
细细品味,每一句格言,犹如座右铭,警钟长鸣,明鉴自我,这“20字句”的思想修养格言,对于人们日常修养甚有帮助。
笔者根据自己理解,做以粗浅解读。
文曰:
以媚字奉亲,以淡字交友;
以苟字省费,以拙字免劳;
以聋字止谤,以盲字远色;
以吝字防口,以病字医淫;
以贪字读书,以疑字穷理;
以刻字责己,以迂字守礼;
以恨字立志,以傲字植骨;
以痴字救贫,以空字解忧;
以弱字御悔,以悔字改过;
以懒字抑奔竞风,以惰字屏俗尘事。
※以媚字奉亲※
“媚”字的含义是:讨人喜欢、开心。
人们常用献媚形容此意,古代24孝之一就记有“老莱子戏彩娱亲”的故事,就是以媚字奉亲的动人事例,至今在民间传为佳话。
人们常用孝顺来比喻孝子,即顺父母之心,称老人之意。
所以以媚字奉亲应在行为上、语言上以及生活关照上处处让父母感到满意、称心,这是重要的奉亲之道。
※以淡字交友※
生活经历告诉我们,人生中交友是何等重要,交友贵在坦诚,真挚。
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这个“淡”字,就是在感情上真挚、洁白,那种酒肉朋友好交,但不能长久,同欢乐的朋友很多,共患难的却很少见。
“淡”字能体现出真实的感情能心心相印,情感融通。
在世上凭借权势得不到真心,依靠金钱买不到真正的朋友。
有位名人说:“在交友上,迷信权势和金钱都是极大的愚昧。
”《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刘备、关公、张飞就是以坦诚相处而结拜的兄弟,三人的
感情纯真,患难与共。
交朋友贵在真挚感情,最忌讳的是谎言与欺骗。
有位名
人说:一句谎言会失去一个朋友,一次欺骗则会吓跑一群朋友。
这话很值得人
们警惕。
※以苟字省费※
苟者,其意是苟安、知养之意。
以苟字省费是指反对铺张浪费。
古时有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此诗的意义就
是知其养而不浪费。
※以拙字免劳※
拙是笨拙的意思,此处用的贬义词。
意思是,不要自作聪明,特别是上了
年纪的人由于身体衰退,动作不灵活,不要过于用脑,不要过于操劳。
《辞海》中有“养拙”一说,《潘岳闲居赋》云:“仰众妙而绝思,终优游以养拙。
”
意思是退隐不仕,以免有过多的考虑或操劳而伤身。
※以聋字止谤※
聋即听不到的意思,人们常用“聋子耳朵当摆设”来形容虽有耳朵但却听
而无闻。
谤是指诽谤。
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种种诽谤要装作没听见一样不予
理睬。
有的人由于一些无根据的诽谤常常困扰而无法解脱,这样对心理是一种
严重伤害,因此要学会保持平静心态将其排除。
有句谚语说:“别人气我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
”这话就告诫人们,
要学会理智地看待诽谤,要相信事实总是事实,人们不会“迷路”,真理自有
公论。
切不可因诽谤而火冒三丈,陷入困扰的深渊,要学会以聋止谤。
对谣言、诽谤不以为意,避免伤害。
※以盲字远色※
盲即看不见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对女色如同瞎子,不管有任何魅力都
无动于衷。
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过多的性生活必然引起能
量的过度消耗而致病。
清代医家潘楫在《医灯续焰》中说:“欲修长年,必先
远色。
” 明代的《图书编》强调:“欲固寿命,莫先于色欲之戒。
”
※以吝字防口※
吝字即吝惜的意思。
其内容有两层意思,一是不要贪吃,防止病从口入;
二是要省语言,防止祸从口出。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看到有些人吃的过多或者
是贪吃肉类食物而引起的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
还有的人不讲究饮食卫生而引起胃肠道疾病或者是传染性疾病,这些都是病从口入的重要方面。
养生家认为言由心发,即发于心,则恐其错误,未免烦费吾心,人之言语必由呼吸而出,语言过多,费心损神,于人无益。
因此,要以吝字防口。
※以病字医淫※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想想因淫而得可怕之病,就不要去干荒淫的事。
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医家医和,在给晋平公诊病的时候,提出了他患病的主要原因是过度迷恋女色,并对他说,迷恋女色必耗伤肾阴,而致肾虚神乱。
过度贪恋女色,就好像山上大树的树叶一样,容易被风吹落。
因此,要在性生活中想到疾病的可怕而注意节制。
※以贪字读书※
贪是求多的意思,人们常用贪得无厌来形容贪多。
对于读书,要做到博览群书。
古往今来,许多名人对读书健身有许多论述。
南宋大诗人陆游曾说过:“读书有味,身忘老。
”著名散文家秦牧说:“书中自有妙药。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文化程度高的人患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低。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读书能使大脑产生一种叫内啡肽的高级化学物质,这种物质可以提高人体细胞的免疫力。
另外,勤学习的人,大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张状态,可以输送充足的氧和营养物质,从而延缓中枢神经老化,促进血液循环,使全身各系统功能保持协调统一。
人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学习使人进步,知识改变命运。
这话对于多读书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明鉴。
※以疑字穷理※
疑是疑问的意思。
在追求真理的时候,要带着疑问寻求真谛,穷究极致。
遇事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才能做到坚持真理,明明白白做人,清清楚楚做事。
※以刻字责己※
刻字是刻薄的意思。
对自己要严于律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严于约束,懂得自重、自爱,自强。
对自己的缺点错误决不姑息,不原谅。
这样才能塑造美好的形象,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才能更好的进步,才能完美自己的人格。
※以迂字守礼※
迂是迂回、守旧的意思。
常言说,礼多人不怪。
要学会礼貌待人,讲究礼仪,尊重对方,这样有利于更好地沟通和联络。
这是一种礼节上的修养,应注
意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培养,做到行为上文雅、廉恭和坦诚。
※以恨字立志※
人们常用恨铁不成钢来形容人的志向,恨字就是指决心、毅力。
常言说:
世上无难事,只怕肯登攀。
恨字就是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百折不挠的精神、
坚固不变的气质。
有了恨字才能锲而不舍,全神贯注地追求。
古代有头悬梁、
锥刺骨等发奋立志的事例,就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一种精神。
※以傲字植骨※
此处的傲字不是骄傲,而是一种骨气、一种志气,处事对人不低三下四,
要做到正直和做人的尊严。
有位名人说过:“做人要有骨气而不要有傲气。
”“骄兵必败”,所以骨气不可无,傲气不可有。
一个人不讲骨气,就会失去做
人的尊严,就会不辨善恶美丑;不晓得荣辱之别,就会麻木不仁,软弱无力,就
会浑浑噩噩度日子。
这样做人,没主见,没骨气,身子骨不结实。
身有正气,
就能驱走邪气歪风,就能“堂堂正正做人”。
所以,人立于天地之间,君子之
正气不可没有。
※以痴字救贫※
这里用的痴字是指入迷。
当你身上缺乏一技之长或者是知识贫乏的时候,
要以痴的精神专心一意,或者为书痴,或者为艺痴,或者是专心某种一技之长,不脱匠心,专心致志,这样你就会获得一种特长或技能,你就会感到不贫乏,
精神生活也必定丰富。
有人说,一个人的无价之宝就是学问,这话在一定道理
上也是脱贫的一种说法,是丰富自己。
※以空字解忧※
空字即无也。
对待忧愁,心如止水。
电视剧《三国演义》开场篇说:“滚
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说的就是以空字解忧的一番道白。
《红楼梦》中有一首“好了歌”:“世上都
晓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上都晓神
仙好,唯有金钱忘不了。
平时只恨聚无多,积到多时眼闭了。
”
这话将空字之理讲得明白透彻。
人生在世,功名、财利往往为所愿不遂而
忧愁,我们应当明白人生在世,财是身外之物,终日为钱苦思冥想往往心神不宁,心理上会产生一种恶劣心态,这样必然导致百病丛生、丧志折寿。
后人将酒、色、财、气编成歌诀,提醒人们注意:“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往里边藏,谁能跳出墙外边,不成神仙寿也长。
”如能用空字解忧,淡薄钱财名利,
就能有利于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