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 第5单元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练习(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1年全国各地历史高考题(必修三)及答案

2011年全国各地历史高考题(必修三)及答案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2011年上海历史)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入学儒家,即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2、(2011年广东卷)12.“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孟子的这段话认为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3、(2011年安徽卷)12.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

图3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图3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4、(2011年北京)14.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

这一现象表明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5、(2011年福建卷)16.《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这表明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6、(2011年广东卷)14.“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

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

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7、(2011年上海历史)13.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

这里的“良知”是指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予外部世界的规律8、(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人教版练习题七十第1题【单选题】《瀛寰志略》的作者徐继畲认为:“地理非图不明,图非履览不悉。

大块有形,非可以意为伸缩也。

泰西人善于行远,帆樯周四海。

所至辄抽笔绘图,故其图独为可据……此书以图为纲领,图从泰西人原本钩摹。

”在这部著作中收图42幅,其中只有一幅关于日本和琉球的地图未用西方所绘地图,其余都按西方原图描摹。

这反映出( )A、作者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B、全盘西化思想在士大夫群体中大为流行C、现代地理学在中国得以确立D、中国为“世界之中”的传统观念受到挑战【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20世纪初,梁启超发表多篇文章,重点围绕“公德”、“自尊”、“爱国心”、“独立性”、“自由观念”等进行了探讨。

梁启超发表这些文章的主要目的在于( )A、批判封建伦理旧道德B、强调维新变法的重要性C、增强国民的公民素养D、为建立民国作思想准备【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传播西学,宣传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则竖起了“打到孔家店”的大旗。

他们的共同点是A、提倡民主共和,反对专制统治B、否定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C、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D、推动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发展【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一部政治学著作把下列历史人物归为一类,主要因为他们都是( )卢梭伏尔泰严复康有为A、资产阶级革命家B、反抗殖民侵略的斗士C、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D、维新变法的改革领袖【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来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

”这首诗歌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A、提倡维新变法B、提倡国人虚心向两方学习C、主张世界各国和平相处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1885年王韬主掌上海格致书院,延请洋务大员,命题考士,其中教育类试题命题有“(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之语,体现了其当时主张( )A、维新变法B、民主共和C、工商皆本D、中体西用【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个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提出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的是( )A、李鸿章B、康有为C、孙中山D、陈独秀【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第2课新文化运动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第2课新文化运动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第2课新文化运动课程标准: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一、《新青年》与新觉醒1.新文化运动爆发的原因(1)阶级基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接受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队伍壮大,要求实现民主,打破封建思想的束缚。

(2)思想基础: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直接原因: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前期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

(4)中心:北京大学。

二、高扬科学民主大旗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愚昧与专制(1)陈独秀指出科学与民主是当今人类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两大因素。

(2)李大钊猛烈抨击尊孔复古逆流和君主专制思想。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1)陈独秀认为三纲五常是“奴隶之道德”,与时代潮流不相符。

(2)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指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文学革命由此开始。

(2)“文学革命”口号的提出和白话文的使用,成为推动新文化运动的有力武器。

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1.进步性(1)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新文化运动还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特别是青年学生在启蒙思潮的影响下,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3)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

2.局限性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也有一定的片面性。

对中国传统文化全盘否定,对西方文化全盘肯定,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1.图示法理解新文化运动内容的内在联系2.前期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对传统文化持全面批判态度,集中表现为对儒家学说的政治价值观的否定。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历史必修3单元检测: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含解析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历史必修3单元检测: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含解析

单元检测(五)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8·黄山高二检测)鸦片战争中国的战败,刺激了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他们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这一时期他们学习西学的主要意图是()A.制造器物B.仿行制度C.变革思想D.强国御侮答案 D解析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如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作为地主阶级,其主要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统治,强国御侮。

故选D。

2.(2018·兰州高二检测)1842年,魏源的《海国图志》出版,在国内几无反响,印数不过千册。

二十年后,在日本畅销的《海国图志》已在中国绝版。

这突出反映了当时() A.中国近代印刷业滞后B.清政府实行文化钳制政策C.社会变革意识淡薄D.魏源的思想主张脱离中国实际答案 C解析《海国图志》反映了社会变革思想,而这一时期中国却没人重视,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缺乏社会变革的意识,故C正确。

3.(2018·衡阳高二检测)李鸿章凭淮军实力日渐强盛。

一次,他在游孔林时说道:“孔子不会打洋枪,今不足贵也。

”李鸿章这样评价孔子,其背景最可能是()A.“师夷长技”思想萌发B.“中体西用”思潮兴起C.“托古改制”思想产生D.“尊孔复古”思潮泛滥答案 B解析据材料“孔子不会打洋枪,今不足贵也”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思想,即“中体西用”思潮兴起,故B正确。

4.19世纪90年代末,某著述刊出后,在当时中国的思想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被守旧顽固派攻击为“明似推崇孔教,实则自申其改制之义”的叛逆之作。

该著述是() A.《海国图志》B.《孔子改制考》C.《变法通议》D.《天演论》答案 B解析从题干材料“明似推崇孔教,实则自申其改制之义”可以判断这一著作利用孔子来宣传自己的思想体系,符合这一情况的是康有为撰写的《孔子改制考》,故选B。

5.针对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严复主张“体用不二”,提出“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历史·必修3(人教版)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开眼看世界”1.背景。

(1)鸦片战争以前,清朝统治者极力提倡________,禁锢着国人思想。

(2)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闭关自守,愚昧无知。

(3)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

2.表现。

(1)林则徐。

①成就:组织编译出《________》、《各国律例》等。

②地位:近代中国________的第一人。

(2)魏源。

①成就:编撰《________》,明确提出“______________”的思想。

②作用:引导人们关注________,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答案:一、1.(1)程朱理学2.(1)①四洲志②开眼看世界(2)①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②世界形势【问题导思1】为什么说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提示:开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

设立译馆,编译《四洲志》和《各国律例》。

仿制炮船,迈出“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预习检测1】19世纪40年代,魏源等人对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有了初步认识,以为是()A.思想观念陈旧B.社会制度滞后C.政治腐败D.军事技术落后答案:D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

2.代表:以曾国藩、________、左宗棠为代表的________。

3.内涵:以________________作为根本,采用西方先进________挽救封建统治。

4.实践:开展________,创办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一批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5.意义:迈出了中国进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答案:二、2.李鸿章洋务派3.封建纲常伦理科学技术4.洋务运动【问题导思2】“中体西用”思想与林则徐、魏源等人的思想有何异同?提示:(1)目的相同:都主张利用西方科学技术抵御外国侵略,根本目的都是维护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纲常礼教。

(2)方法步骤:都主张从西方引进军事技术,不同之处是林则徐等人的主张没有完全实行,只停留在“知夷”的层次上;而“中体西用”思想则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实践。

2014高考一轮复习:必修3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复习检测

2014高考一轮复习:必修3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复习检测

2014高考一轮复习:必修3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复习检测一.选择题1.中华文明一直是相对独立地发展的,并以其优越性向外输出,在东亚地区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汉文化圈……中国人习惯于以居高临下的姿态,环视四方。

清王朝正是在这种历史沉淀中,发展完备了“天朝”对外体制。

这一“对外体制”()A.客观地反映了清朝时期的世界形势B.是造成中国落后挨打的根本原因C.在鸦片战争后被统治者完全抛弃D.使清朝君臣大多不了解世界局势2.徐继畬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品论:“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这表明作者A.鼓吹共和制,反对君主制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C.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D.主张效仿美国发展资本主义3.(2013年重庆高考7题)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荫进呈咸丰皇帝一书:“其书版在京,如蒙皇上许有可采,请饬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

”此书很快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所提出的主张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

该书最有可能是A.《四洲志》B.《海国图志》C.《天演论》D.《资政新编》4.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道:“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

”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为“洋”了。

该变化反映了()A.中国人对西方人认识逐步深入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5.(2013年福建高考18题)1900年张之洞《劝学篇》出版英译本。

英国媒体称,这标志着“长期以来习惯于孔夫子的陈词滥调下变得死气沉沉的中国人,终于在时代的现实面前苏醒过来”。

评论认为《劝学篇》A.顺应时代潮流B.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C.指出中国未来之路D.主张抛弃孔夫子中国才能觉醒6.(2012高考文综北京卷16)下面的史料中,数字符号表示部分句读的位置。

辽宁省抚顺县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检测卷 新人教版必修3

辽宁省抚顺县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检测卷 新人教版必修3

必修3一轮复习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考 纲] 1.维新思想。

2.新文化运动。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课 标]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地主阶级向西方的学习1.“开眼看世界”(1)背景:鸦片战争中,中国的战败。

(2)概况⎩⎪⎨⎪⎧①林则徐: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

《》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 地理志。

他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②魏源:编撰出《》一书。

该书明 确阐述了“”的思想,对 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史论要旨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的萌发是近代中国人认识世界、走向世界的起点,启迪人们去探索救国之路。

但这只是起步,对西方的学习仅停留在器物层面,尤其是军事技术,新思潮的倡导者大多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其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且没有付诸实践。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______________的形势。

(2)概况⎩⎪⎨⎪⎧①代表:、李鸿章、X 之洞、左宗棠。

②主X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③活动:创办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一批新式学堂。

④影响:迈出了中国历程的第一步。

小结:1、代表人物的阶级属性、政治派别、实践活动、结果和败因。

2、“中体西用”思想对“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继承和发展(1)目的上,都主X 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抵御外国的侵略,根本目的都是维护清朝专制统治和纲常礼教。

(2)方法和步骤上,都主X 从西方引进先进军事技术,不同之处是林则徐等人的主X 没有完全实行,只停留在“知夷”的层面上,而“中体西用”思想则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实践。

(3)结果上,都冲击了传统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但最终都失败了。

人教社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课后练习及答案

人教社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课后练习及答案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填空题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提出“”思想,并以此为知道思想发起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的第一步。

2、梁启超发表,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3、新文化运动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的逆流。

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有:提倡,反对专制与愚昧、迷信;提倡,反对旧道德;提倡,反对旧文学。

5、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饿革命之比较观》、和等文章,热情歌颂十月革命。

二、选择题1、风云激荡的百年中国,康有为曾被指“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陈独秀则宣称“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两者反映的共同问题是()A.儒家学说已不再适应时代的需求B.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C.儒家学说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阻碍D.儒家学说已成为维新变法的有利工具2、“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陈独秀这一观点( )①体现了彻底反封建的决心②矛头直指儒家传统道德③为文学革命指明了方向④存在着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倾向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3、“西洋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

”西洋人在思想领域里拥护德、赛两先生的重大事件是指()A.文艺复兴运动B.宗教改革运动C.启蒙运动D.新文化运动4、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

第一期,先从□□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根本上感觉不足。

”此处省略的三个词分别是( )A.器物制度文化B.器物文化制度C.文化制度器物D.制度文化器物5、一位学者对发生于近代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是:“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

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指的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6、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

高二历史必修3(岳麓版)同步练习:5-24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高二历史必修3(岳麓版)同步练习:5-24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第五单元·第24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一、选择题1.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的“解放”是指()A.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B.使全党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的重心C.使全党认识到“文革”是错误的D.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答案】 D【解析】A、B两项是党政治路线方面的内容,C项中“全党”有点绝对化,且这次讨论是政治思想界的。

2.如果从以下文章或报告的标题中选择一个作为“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宣言书”,你应该选择哪一个()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C.《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D.《认真贯彻“三个代表”思想,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答案】 B【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指导方针是开创这一理论的“宣言书”。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思想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开始形成的,因为这次会议()A.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C.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D.审查和解决了一批重大冤假错案【答案】 C【解析】工作重心的转移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一致。

4.“推倒三山,三番起伏,三中扭转乾坤,星陨黯三光,三卷雄文垂后世;颁行两制,两地回归,两姓权衡资社,拳伸硬两手,两巡灼见指前程。

”这是一副悼念国家领导人的挽联,根据内容判断悼念的对象是()A.毛泽东B.周恩来C.叶剑英D.邓小平【答案】 D【解析】依据材料中的“三”“两制”“权衡资社”等可判断挽联所指是邓小平。

5.在改革开放中,经过三次思想解放,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其中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事件是()A.中共十三大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五大D.中共十六大【答案】 B【解析】冲破“计划经济崇拜”指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人教版必修三第五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必修三第五单元测试题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从16世纪开始,中国社会兴起了“西学东渐”之风,到了中国近代“西学东渐”不断深入,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西学东渐有得于中西方文化思想之间的交流B.近代西学东渐的深入主要在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西学东渐最早体现在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潜滋暗长D.西学东渐过程中,存在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2.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编纂《海国图志》,是一部关于世界地理、历史及西方政教国情的总集。

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郡(州)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皇帝)之局,而人心翕然。

”魏源最向往的是那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在当时有何影响:A.美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B.英国:人们颇有同感,认为应该“师夷长技以制夷”C.美国: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没有影响D.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只重视船坚炮利3.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说:“以中国之伦常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对此言论最恰当的提炼是:()A.反抗侵略B.政治改良C.中体西用D.全盘西化4.史学家郝延平在《由守旧到革新》一文中谈道:“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

”该变化反映了:()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由以中国为中心到以西方为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5.中国近代历史上,在追求经济现代化的同时,也经历了一个政治现代化的过程。

要求政治现代化的主张最早出现于:()A.鸦片战争之后的新思潮B.早期维新思想的主张C.戊戌变法中的《定国是诏》D.同盟会的革命纲领6.孙中山在回忆19世纪末广州起义时说:“当初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

2013届高三考前百天必修三试题精选预测卷(解析版):专题3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专题训练

2013届高三考前百天必修三试题精选预测卷(解析版):专题3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专题训练

世纪金榜2013届高三考前百天新课标历史必修三试题精选预测卷(解析版):专题3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12年3月江门市一模18题)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写道:“夫成绩者,今所现之果也,然必有昔之成绩以为因;而今之成绩又自为因,以孕产将来之果;因果相续,如环无端,必寻出因果关系,然后活动之继续性可得而悬解也。

”下列没有因果关系的历史现象是:A.行省制度——加强中央集权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C.资本主义发展——近代西方代议制建立D.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新文化运动2.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发生进行了充分的思想动员,这是因为新文化运动()。

①削弱了北洋军阀的势力②提高了人民的民主意识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④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A.①③ B.②④ C.①④D.②③3.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

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的是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B.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一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4.“一人称帝,天下骚然……而吾同志愈益奋励,冒死以进,,文意豁然。

”与该段文字有关的革命是()A.辛亥革命 B.二次革命 C.护国运动 D.护法运动5.(2012年9月浙江温州高三返校联考)“……产生于清末的新知识分子群也是如此,他们不是其他哪一个阶级经济利益的代表,而是民族精神和社会良心的承载者。

以他们为社会基础的民主革命派发起和领导辛亥革命,不是受到哪个阶级的利益驱使,而是为了救国救民,为了使中国摆脱民族危机和社会苦难……”材料主要强调了“新知识分子”A.作为一个群体形成于清末 B.承载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和民族精神C.作为独立的社会阶层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 D.成为推翻清政府的主力6.(2012年安徽省马鞍山市三模)1898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若诏旨一下,天下雷动,士气奋跃,海内耸望……如是则庶政尽举,民心知戴。

【金版学案】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民版) 练习:专题三二新文化运动 Word版含答案

【金版学案】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民版) 练习:专题三二新文化运动 Word版含答案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二新文化运动1.对新文化运动,毛泽东曾做出这样的评价:“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坏就是绝对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

”这段话指出了新文化运动存在的缺陷是()A.对中西方文化的认识存在绝对化的倾向B.尚未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C.没有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D.矫枉过正是文化改革运动的通病答案:A2.在中国近代的某个时期,激进的知识分子及青年学生认为,拯救中国之道在于全面否定传统。

为此,他们提倡() A.“中体西用”B.“师夷长技以制夷”C.“民主和科学”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答案:C3.陈独秀说:“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与以上材料相关的事件是()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答案:C4.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A.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C.深入研究和宣传了马克思主义D.与现实的政治斗争密切结合答案:B5.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托古改制,传播西学,宣传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则树起“打倒孔家店”的大旗。

他们的共同点是()A.提倡民主共和,反对专制统治B.抨击封建思想,学习西方探寻强国之路C.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D.推动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答案:B6.新文化运动除了宣传“德先生”和“赛先生”,还开始了一场道德伦理革命。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乃在革除昔日一本不易旧道德之观念,而建设今日因时制宜新道德之标准。

就目前之情势观之,应规定者约有三事:(一)注重人道主义,以平等博爱诸德实行之;(二)发达个人之制己心;(三)主张极端之自由思想。

——吴康《论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材料二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恪守缺抱残之势。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二 新文化运动作业1 人民版必修3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二 新文化运动作业1 人民版必修3

二新文化运动一、选择题1.近代中国人在反思传统文化时,有的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

这两种人的代表分别是 ( ) A.魏源、洪仁玕B.洪仁玕、康有为C.康有为、孙中山D.孙中山、陈独秀解析:选D。

本题考查对传统文化的态度,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题干第一种人具有中西结合的特点,而孙中山则学习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思想,但也继承了部分传统文化;第二种人的特点是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这是新文化运动中对中西文化的全盘否定与肯定的态度,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D项正确。

魏源翻译了西方大量著作,向中国知识分子介绍了西方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洪仁玕在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提出了《资政新篇》,这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一个方案,但不符题干所述特征;康有为提出维新变法思想,其特点是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儒学思想相结合,A、B、C三项都不符合题意。

2.1916年2月,易白沙发表了《孔子平议》一文,历数了孔学四大弊端:孔子尊君权,漫无限制,易演成独夫专制之弊;孔子讲学不许商榷问题,易演成思想专制之弊;孔子少绝对之主张,易为人所借口;孔子单重做官,不重谋食,易人民贼牢笼。

这说明作者的意图是( ) A.抨击迷信思想B.痛斥君主专制C.倡导科学精神D.回击复古逆流解析:选D。

本题考查材料分析与解读能力。

材料反映作者对孔子的猛烈批判。

结合时间可知是新文化运动期间。

1915年,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为其专制奠定舆论基础,故作者批判孔子主要是回击复古逆流。

3.陈独秀在《〈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中写道:“……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3.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45分钟作业 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3.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45分钟作业 人民版必修3-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目标导航课程标准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学习视点重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主要史实,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内容、实质。

难点: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课前预习一、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1.早期介绍(1)________发表文章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他是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人。

(2)革命党人________发表文章,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与学说。

(3)一些________曾介绍过马克思的学说和思想。

2.系统传播(1)背景①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②________的胜利。

③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2)人物:________。

(3)活动①11月发表《庶民的胜利》和《________》,指出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新曙光。

②1919年5月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介绍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________。

③在大学和女子高等师X利用讲坛向学生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1.“工读互助团”的实践(1)目的:幻想通过知识分子做工和帮助劳动者________的办法,改造社会,实现社会理想。

(2)结果:因为经济上入不敷出及意见不合等原因,归于失败。

(3)影响:很多青年开始接受科学社会主义,谋求对社会的根本改造。

2.三次论战(1)第一次:问题与主义的讨论①双方:李大钊和________。

②问题:“要不要从________上解决中国问题”等。

(2)第二次: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讨论①双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和资产阶级________者。

②问题:“要不要建立‘________’的国家”等。

(3)第三次①双方: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同________者。

②问题:“要不要建立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________政党。

”(4)影响:坚定了早期________的信念,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________,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3.成立研究性组织(1)表现①1920年,李大钊在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

必修三历史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试题及答案

必修三历史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试题及答案

必修三历史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试题及答案第21 新化运动名题分解一、选择题1.(2011年3月赣州市摸底28题)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中写道:“他们正办《新青年》,然而那时仿佛不特(仪)没有人赞同,并且也还没有人反对,我想,他们(或)许是感到寂寞了……”这反映新化运动的一个局限性是()A.没有找到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和方向B.急功近利,试图仅靠化运动改造社会.脱离群众,运动仅限于知识分子范围D.在思想方法上犯了形式主义的错误【答案】【解析】本题考察新化运动。

根据材料中“没有人赞同,并且也还没有人反对”说明新化运动的影响有一定的局限作用。

ABD在材料上不能分析得出。

2.(2011年1月温州八校期末联考17题)“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陈独秀这一观点( )①体现了彻底反封建的决心②矛头直指儒家传统道德③为学革命指明了方向④存在着对传统化绝对否定的倾向①②③④B.①②④.②③④D.①②③【答案】B【解析】分析材料结合所学,新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在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下对封建专制思想发起了全面的进攻。

新化运动对传统化的批判,也有一定的片面性。

他们把一切中国化都看做是落后的,甚至把一些优秀的民族化遗产也当做封建化加以否定,而把一切西方化都看做是进步的。

本题“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陈独秀这一观点体现了彻底反封建的决心;矛头直指儒家传统道德;存在着对传统化绝对否定的倾向,本题选B项。

第③项与材料没有联系。

3.(2011年3月太原市测试10题)1919年6月20日,中国访问的美国教育家杜威在写给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开展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

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当时的中国之所以出现中的现象,主要的国内因素是( ) A.巴黎和会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B.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新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D.新型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了中国的革命【答案】【解析】材料反映的想象从时间以及人物年龄可以判断为五四运动,而五四运动的主要国内因素即为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测试卷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测试卷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今之国若有十万之富豪,则胜于百万之劲卒”,“讲求泰西士农、工商之学,裕无形之战,以固其本”。

提出这一思想主张的是()A.林则徐B.魏源C.李鸿章D.郑观应2.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主要活动基地的关键原因在于()A.它是体制完备的新式大学B.它是《新青年》编辑部的所在地C.蔡元培推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D.陈独秀、李大钊在北大担任教授3.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到“公举一大酋总摄之,非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墨利加洲之以部落共和国代君长,其章程可垂奕世而无弊。

”这表明()A.魏源认可美国的选举制度B.魏源认识到美国先进的根源C.魏源借以表达反专制思想D.历史上对魏源的评价偏低4.“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以上材料反映了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的目的是()A.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B.抵制侵略走上富强之路C.帮助人们挣脱封建思想的枷锁D.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5.有一副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

”它最可能出自谁的手笔()A.洋务运动京师大学堂学生B.清末就读于同文馆的学生C.民国初年北京大学的学生D.文革时期参与串联的学生6.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D.“师夷长技以自强”7.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

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8.洋务运动领袖张之洞在1898年发表的《劝学篇》中认为:“不变其法,不能变其器。

”“西学又有别,西艺非要,西政为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测试题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测试题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选择题1.《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

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 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 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2.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

”这一认识( )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 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3.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 )A.开始开眼看世界 B.坚持“中体西用”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 D.关注西方科技4.一位传教士将他描述为“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国人”。

对他来说,虽然创办了许多现代化事业,但他从不提倡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和道德教化。

这位传教士所描述的“他”应该是( )A.林则徐 B.张之洞C.郑观应 D.康有为5.1900—1901年间,上海地区“言爱国者”,多积极讨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尚不知革命为何物”。

这一现象反映当时( )A.革命派尚未开展救亡运动 B.上海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C.废除帝制成为社会的共识 D.改良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潮6.康有为在《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中写道:“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

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有在矣。

”康有为此举的主要用意是( )A.树立孔子权威 B.否定君主制度C.促进思想启蒙 D.减少变法阻力7.维新派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材料主要反映了( )A.古代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型 B.维新派全民教育的理念C.维新派认为教育应该为变法服务 D.维新派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8.五四运动前后,北京大学教员中既有以陈独秀为首,以李大钊、胡适、鲁迅、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等为骨干的革新营垒;又有辜鸿铭、刘师培、陈汉章、黄侃等知名的旧派学者。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同步练测(人教版必修3)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同步练测(人教版必修3)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魏源曾写道:“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

”19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

该变化反映了()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由以中国为中心到以西方为中心的变化D.对西方的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2.在谈到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时,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洋务派同改革派的真正差异不过在于:前者只布新而不除旧,后者布新同时除旧。

”能支撑此观点的是“改革派”()A.发展近代工业B.创办新式学校C.主张实行君主立宪D.编练新式军队3.徐继畬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述:“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这表明作者()A.鼓吹共和制,反对君主制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C.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D.主张仿效美国发展资本主义4.下面的史料中,数字符号表示部分句读的位置。

其中句读错误的是()西人立国具有本①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②然其驯致富强具有体③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④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⑤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⑥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⑦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A.①②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⑦5.鸦片战争之前,林则徐建议朝廷用关税的十分之一制造炮船,以抵抗英国侵略者。

道光皇帝对林则徐建议的朱批却是“一派胡言”。

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林则徐的建议不切合中国当时的国情,因此遭到皇帝的反感B.反映了当时清朝君主对世界局势一无所知,闭目塞听的状况C.道光皇帝的态度反映了当时实行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D.反映了当时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面临着被扼杀的危险6.有人说:“康有为不是一个政治家,实是光绪皇帝以及全中国的不幸。

高中历史 专题3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人民

高中历史 专题3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人民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基础巩固1.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某某广学会编译的《某某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

”由此可见( )A.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B.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C.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D.当时的介绍者已经清楚马克思是哪国人B项正确;“英人马克思”可证明D项错误;A项以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为标志;C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A、C、D 三项。

2.李大钊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中指出,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之上的革命。

上述认识的得出,主要是由于李大钊( )A.最早举起社会主义大旗B.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C.受到某某与科学的洗礼D.站在中国共产党的立场,李大钊对社会主义与俄国十月革命有了比较科学的认识,故B项正确。

3.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方向发生改变的最主要原因是( )A.无政府主义的广泛传播B.发动者阶级属性的变化C.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D.斗争的对象发生重大改变,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4.1920年,陈独秀说:“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

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B.新文化运动阵营分化C.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D.中国共产党人的影响5.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路径,提出“到民间去”的号召,并开始深入到工人中间进行启蒙宣传,是在( )A.戊戌维新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五四运动时期D.国民革命时期,中国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因此知识分子在五四运动时期号召把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工人运动相结合。

故选C项。

6.1929年5月4日,国民党某某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3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练习姓名__________ 班别________ 学号_____1.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

”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D.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2.(2013•重庆文综)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荫进呈咸丰皇帝一书:“其书版在京,如蒙皇上许有可采,请饬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

”此书很快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所提出的主张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

该书最有可能是() A.《四洲志》B.《海国图志》C.《天演论》 D.《资政新篇》3.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将孔子描绘成改革的先师;而谭嗣同则在他的名著《仁学》中将儒家的“仁”推而广之,但却要求“冲决”儒家所倡导的“三纲五常”。

两者的共同之处是()A.借助圣人之名全面否定传统文化B.以儒家思想作为改革的理论基础C.“托古改制”为维新创造历史依据D.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4.下表是某校高三同学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A.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B.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C.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D.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5.(2014·嘉兴基础测试)某当代学者在评价中国近代思想界的一位里程碑式巨人时,用了如下小标题。

这位“思想巨人”有可能是()A.魏源B.严复C.陈独秀D.孙中山6.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国内,败给日本和拳乱的灾难性后果使统治集团认识到,继续阻止改革将是徒劳无益的。

其后十年之内发动的颇具朝气的现代化运动,引进了新观念。

”这里的所讲的“新观念”是指()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体西用C.立宪代议D.三民主义7.(2013•天津文综)“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

”上述言论应当是()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8.(2012•天津文综)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来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

”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A.提倡维新变法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C.宣传科学救国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9.(2011•安徽文综)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

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10.(2013•四川文综)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

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11.近代中国,新兴的知识分子不仅公开介绍西方科学技术、法律及政治制度,而且宣称:中国的哲学、伦理观念、自然科学、社会学说和制度,都应该彻底重估,参考西方重新创造。

这些主张() A.催生了洋务运动B.促成了戊戌变法C.推动了新文化运动D.指导了辛亥革命12.(2014•北京朝阳区期中统考)“它对传统礼教的批判清扫了旧文化的地基。

批判‘儒学价值系统’,为人们接受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新思想做了重要准备。

”材料反映的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13.1919年,陈独秀在《立宪政治与政党》中指出:“立宪政治在19世纪总算是个顶时髦的名词,在20世纪的人看起来,这种敷衍不彻底的政制,无论在君主国、民主国,都不能够将人民的信仰、集会、言论出版三大自由权完全保住,不过做了一班政客先生们争夺政权的武器。

”这表明他()A.否定中国传统文化B.倡导民主共和政体C.反对学习西方文化D.转变救国探索方略14.(2010•广东文综)“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

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

”这说明()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15.(2012•上海单科)“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

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

”上述情景出现于()A.戊戌变法时期B.清末新政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16.(2011•北京文综)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其中两个问项的统计数据如下:“你欢迎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占73%;“你赞成社会主义么?”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

这一数据反映出被调查人群的多数()A.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B.主张选择资产阶级民主道路C.渴望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D.赞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17.(2013•海南单科)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

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二、材料分析题:18.(2013·广东文综·39)(25分)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评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

80年代初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据《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等(1)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它是对鸦片战争前后出现的哪一思想的发展?(4分)(2)刘锡鸿和郭嵩焘都批判洋务运动舍本逐末、但他们的主张并不相同。

根据材料一对此加以分析。

(10分)19.近代以来,中国在变,世界在变,中国对世界的认识(即狭义的“世界观”)也在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乾隆皇帝致英王信:“咨尔国王(指英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天朝抚有四海……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

”——摘自《清实录》林则徐《拟颁发檄谕英国国王稿》:“洪惟我大皇帝,抚绥中外,一视同仁,利则与天下公之,害则为天下去之,盖以天地之心为心也。

贵国王累世相传,皆称恭顺。

”——摘自《林则徐使粤两广奏稿》材料二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

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

这类因对抗性互动而产生的概念转移,急剧而彻底……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

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

——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材料三“共产主义之为物,在今日全世界上已成为无产阶级全体的救时良方。

……我们不宜人云亦云,误认中国尚须守着那机械式的变化,尽量接收那流毒西方未已的资本主义。

赶机会,图改良,在欧美已暴露了他的无能,我们也不必来走这条死路。

”——周恩来《共产主义与中国》(1922年8月) 材料四过去60年,中国对于世界的看法……是沿着一条螺旋轨迹不断向前迈进,由相对简单逐渐走向相对成熟。

具体而言,中国的“世界观”的发展与变化可以清晰地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50—60年代……对外部世界保持高度警戒;第二个阶段是70—80年代……加快走向对外开放;第三个阶段是世纪之交的前后10年……形成“和谐世界”的理念。

——江涌《从对立到统一:中国世界观60年剧变》(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说明20世纪20年代初先进中国人的“世界观”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这种转变给中国历史进程带来怎样的影响?(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世界观”发展第二阶段的时代背景。

第三阶段中国政府在“和谐世界”理念指导下采取了哪些措施?(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世界观”变化轨迹的认识。

大题答案:18、【考点】西学东渐思潮【解析】第一问是简单的,回答必修三中《西学东渐》一课的“中体西用”。

第二问考查洋务派与抵抗派的继续关系。

【答案】中体西用。

(2分)“师夷长技以制夷”。

(2分)【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解析】从材料分析,刘锡鸿是顽固派,而郭嵩焘是维新派的。

所以他们说的“本末”是不同的,从这些方面分析就行了。

【答案】刘锡鸿认为西方技艺是“末”;中国的纲常伦理是“本”;主张整饬纲常伦理,反对洋务派专注于学习西方技术的做法;(5分)郭嵩焘认为西方技术是“末”;西方政教是“本”;日本明治维新全面学习西方,国力增强;反对洋务派只学习西方科技,主张不仅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西方制度。

(5分)19、解析:本题以近现代中国人的世界观切入考查近现代中国的思想发展演变历程,旨在考查材料解读、迁移运用和综合分析能力。

第(1)问“世界观的转变”立足材料概括即可,“转变原因”要结合材料和19世纪中期中国政治、经济、思想变迁综合分析。

第(2)问“世界观的变化”立足材料概括即可,在此基础上根据时间提示“1922年”,结合所学归纳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第(3)问根据时间信息,结合相应时段的外交、政治、经济状况分析。

答案:(1)变化:从以中国为中心,到放弃以自我为中心;对西方的态度,从鄙视到平等对待再到尊崇;从传统的“天下观”到近代的“世界观”。

原因:西方列强的侵略,历次对外战争的失败,民族危机加深;西方近代文明的传入,对西方认识的加深;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开眼看世界”成为一股社会思潮。

(2)转变:对西方幻想的破灭,转向学习俄国革命经验。

影响: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3)时代背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和邦交正常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措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逐步与世界接轨;坚持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道路,缩小与外部世界的差距;加入APEC和WTO,融入全球化进程;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活动,倡导“和谐世界”理念;倡导成立上合组织,维护地区稳定和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