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笔记摘抄《爱心与教育》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4篇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4篇《爱心与教育》一书的作者是李镇西。
该书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成名作、代表作,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
以下是为大家的关于这本书的读书笔记,欢迎大家阅读!在弥漫着浓浓年味儿的春节期间,除了大饱口福,还不忘加餐精神食粮。
这不,拿在手里的是这样一本书,书名是《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作者是鼎鼎大名的李镇西。
打开书,一页页翻看下去,因为是手记,所以读的过程并不艰涩。
相反一个个充满温情、行云流水的故事开篇了就想一读到底:把汪斌父亲送的鸡蛋每天煮一个带给汪斌吃;夜里背周慧到山顶的住院部治疗;给学生过生日、送书籍、写祝辞,为贫困的学生买菜票;跋涉三十多里带着学生来到伍健劳作的田头大声呼喊“伍健你好”;一而再再而三地给后进学生关爱与引导;与陌不相识朋友的书信交往、心灵对话……并且越读越感到这种师生之爱,在逐渐扩展!“让人们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成为李老师及所有被老师影响的人的共识,可谓达到了爱的最高境界。
在读故事中再来反刍咀嚼书名,其实李镇西的素质教育探索并不空洞,并不理论化。
他无非是把孩子当作人,当作完完整整的人,不只是分数、不只是成绩单,并且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
所以当有人问他好老师的基本条件时,他总是不假思索地回答:拥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李镇西的博客名是“风中芦苇在思索”。
名字源于帕斯卡尔的一段著名的话——“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是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思想决定行动。
李镇西的可贵更在于他始终坚持在教育第一线,并身体力行实践着自己的观念、丰厚着自己的思想。
这里特别推荐的是他转化后进生“万同”的故事。
万同于离异的家庭,不良的家庭环境荒废了万同,使他在整个街道具极高的“知名度”。
而对这样的孩子,李镇西付出比其他孩子更多的行动:抓住教育的良机经常与万同聊天,让万同体会“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注重“集体”这个有力的教育工具,帮万同赶走了社会上的小痞子,召唤回万同那颗孤独流浪的心,使万同感受到“每位同学才是我真正的哥儿们”。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爱心与教育》

教师【2 】念书笔记摘抄《爱心与教导》1.教导者的明智和机灵,在于引诱“落后学生”经常进行“魂魄的搏斗”,不但擅长发明本身的宝贵之处,更勇于用“崇高的‘我’”克服“卑下的‘我’”.P602.真正的教导是自我教导.(苏霍姆林斯基)但是,必须指出,“落后学生”的“自我教导”很难一劳永逸,相反,这是一个充满重复的长期教导进程.“犯错——认错——改错——又犯错——又认错……”这是“落后学生”广泛消失的轮回.教师是以斥责学生“屡教不改”.“光说不做”.“本性难移”等等,是极不公平的.教导者应当容忍“落后学生”的一次次“旧病复发”,与此同时,又持续充满热忱和信念肠勉励学生一次次克服本身,并引诱学生从本身“犯错周期”的慢慢延伸或者错误程度的逐渐减轻的进程中,看到本身点点滴滴的提高,体验提高的快活,进而加强持续提高的信念.P613.从某种意义上讲,所谓“转化落后生”,更多的时刻就是不第1页,-共7页断设法唤起他向上的信念.P654.“落后学生”写“每日九问”.引诱“落后学生”养成天天“自省”的习惯:一问今天影响同窗进修没有;二问今天上课开小差没有;三问今天进修上提出什么问题没有;四问今天的功课温习预习没有;五问今天做过什么不文明的事没有;六问今天说过脏话没有;七问今天克服弱点没有;八问今天有提高没有;九问今天有什么圆满没有.P665.让人们因我的消失而认为痛苦!比方说,这个礼拜,你多次自动打扫教室,同窗们就因你的消失认为了班集体的暖和;又比方说,你自动帮同窗补缀坏了的椅子,那位同窗就因班上有了你而认为了痛苦!李先生愿望你永久做一个能让别人认为痛苦的人!P696. “我给你找了两位先生,让这两位先生随时提示你别违背规律.一位就是你本身——每小我的长进心和意志都是本身最严格的先生;另一位呢?是你的同窗——我打算给你安排一位‘关心人’,由这位同窗随时留意你的表现并提示你纠正.之所以叫第2页,-共7页‘关心人’,就是说,这位同窗是出于对你的爱护而关心你提高的.”我(李先生)头脑里转了个弯:与其由我给他指定“关心人”,不如让他本身给本身找“关心人”,如许他在教导进程中的自动性更强,后果可能会更好些.于是,我说:“这个‘关心人’,由你本身在班上找.前提是:1.你最信赖的人;2.他比你表现得好;3.他又坐在你邻近.”(李先生:我和万同的故事)P757.分开了对学生心灵的尊敬,还有什么“教导”可言?P808.一小我要纠正缺陷,不光要看他口头上的承诺,更主要的是言行一致.P889.童心可鉴,泪眼作证——有了一批又一批心领神会的学生,我便成了情绪财主和精力巨人;作为一名通俗的教导者,还有比本身人格的丰碑铸在学生心目中更崇高的声誉吗?P102 【是的,有着学生对先生的不舍,对先生浓浓的爱,我想这也是作为一名教师的痛苦地点!】10.鼓励“优生”超越自我的要点有二:一是尽可能多地让第3页,-共7页他们在各个方面实践,以发明并成长本身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潜质;二是勉励他们在日常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克服自我.甚至教导者可以有意识设置一些难题去“熬煎”他们,让他们在一次次本身与本身“过不去”的进程中体验到“人生的乐趣与光辉恰是从克服自我到超越自我”.P10411.引诱“优生”建立志向(立志),最有用的办法之一,是给他们推举有关巨人名人的传记读物,使“优生”把本身放在一个更辽阔的汗青空间和时期背景中熟悉本身的任务.P10512.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导的魅力就是教导者对学生的吸引力.当学生对教导者有了一种发自心坎的崇敬甚至崇拜之情时,我们的教导已经露出愿望的曙光.P13813.教导离不开交心,而让学生认为“够哥儿们”的交心更能打动学生的心灵.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导的艺术有时就是交心的艺术.P14014.进修上“天天十问”:一问今天在家早读外语没有?二第4页,-共7页问今天上课开小差没有?三问今天进修上提出什么问题没有?四问今天的功课温习没有?五问今天预习明天的功课没有?六问今天做过闲事没有?七问今天“过片子”没有?八问今天筹划完成没有?九问今天有未弄懂的难题没有?十问今天有无糟蹋的时光?可以制成表格,天天按现实情形填写.唯有保持,才能真正步入进修的良性轮回.P147【这里,进修上的“天天十问”和前面所提到的“落后学生”的“天天九问”,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是针对的对象不同罢了.“天天十问”,问的内容具体,可操作性强,有助于学生步入进修的良性轮回.】15.真谛老是朴实的.教导科学有时其实很简略,就是把教师的教导意图尽可能转化为学生的自我请求,再设法让学生保持下去以形成习惯.(“天天十问”的好习惯)P14916.把测验当演习,把演习当测验.P149【把测验看淡一些,“不就是一次演习吗”,丢掉落任何患得第5页,-共7页患掉的思惟包袱,可能反而测验时会施展得好一些;而对日常平凡的每一道演习,都要当成科场上的试题,一丝不苟,并且要有时光不雅念.如许,真的到了科场,也就不会主要了.】17.教师要努力使本身具备“学生的心灵”——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虑,用“学生的眼力”去对待,用“学生的情绪”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致”去爱好……P16618.教师因本身传授的思惟遭到学生反感而十分悲伤,学生因本身关怀的问题得不到先生的解答而万分苦闷.教导者和被教导者都认为离不开对方,然而如今都掉去了对方!这恰是德育的危机之一,也是德育的起色地点——作为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导者来说,答复学生所关怀的问题,找回掉去的对方,恰是改造德育的一个冲破口!P168第6页,-共7页。
《爱心与教育》教师读书笔记【通用7篇】

《爱心与教育》教师读书笔记【通用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报告大全、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合同协议、演讲稿、自我鉴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work plan, report book,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letter of agreement, contract agreement, speech draft,self-assessment,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ould like to know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how to write, stay tuned!《爱心与教育》教师读书笔记【通用7篇】【前言】以下是热心网友“yuetao”分享的《爱心与教育》教师读书笔记(共7篇),以供借鉴。
关于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摘抄五篇范文

关于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摘抄五篇范文《爱心与教育》是漓江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镇西。
该书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成名作、代表作,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摘抄五篇范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关于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摘抄(一)《爱心与教育》摘录:常常有人问我:“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我总是不假思索地这样回答:“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已有不少有识之士指出,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不过,按我的理解,这“高素质”的第一条应该是乐于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当然早已不是什么“新潮观点”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到夏丐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
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
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
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
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
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但这种情感,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甚至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资”(我对这种充满商业气息的说法向来十分反感),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
感情当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然而,有时候师生之间相互的感情并不一定有着明显的直接的“教育功利”目的。
如果师生间建立起了感情的良性循环——教师经常想:“这么好的学生,我怎么能不想方设法地把他们教好呢?”学生经常想:“这么好的老师,我怎么能不好好听从他的教育呢?”——那么,我们的教育便现出了成功的曙光!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通用15篇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通用15篇《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1读《爱心与教育》时,内心受到很大触动,引发了很多共鸣,读到共情处或思考处,随手写下一句话,算是读后的痕迹,有以下几点:1.教育为何我们做教师的,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最满意的回答是:“为了让每一个生命与众不同。
”尊重个性,顺势发展,才会有更多的独特性。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联接学生的很多问题是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所以,我们要追本求源,找到问题症结所在,做好家校沟通,如果能适当对家长进行教育指导就更好了。
3.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当学生出现问题了,先不要忙着指责学生,要先反思自己,出现了什么问题,该如何重新构建去弥补。
4.情感是基石师生间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块基石,教育要充满人性人道,开启智慧前,先要开启情感。
5.给孩子留下什么我们和孩子们相处的一年或几年里,该给孩子们的未来留下怎样的生命记忆?我们是否在为孩子们的未来做打算?是否为了他们未来的幸福在做教育?6.材料保存作为一线教师,每天都有故事发生,要养成收集保存资料的习惯,让这些材料成为我思考、研究的基石。
7.爱学生,也被学生爱一名好教师不仅仅是教出的成绩好,还要被学生爱,学生离开后,能经常想起你,想起你时是满满的幸福,那这样的老师才是幸福的,才是成功的。
8.何为教育的真爱《爱心与教育》出版后,便生发出了“爱心”牌教师,那什么才是真爱呢?那便是智慧的爱。
有温柔对待,也有严格要求,有敞开心扉,也有默默等待。
9.何为教育本身用心灵赢得心灵,不只是教育的条件,更是教育本身。
儿童幸福和充实的精神生活是任何教学大纲都没有做出规定的。
10.放眼未来无论学生将来从事什么职业,都要做一个正直、善良、诚实、上进的人。
那么从学生时代起,就要通过各种方式,教会他们始终不渝地追求真善美,学会合作,学会关心别人,努力拼搏奋斗。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2看着《爱心与教育》,里面朴实的文字,一个个真实平凡而感人的故事,无一不给我带来心灵的震撼。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15篇)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15篇)《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15篇)1教师应该真诚地喜爱学生,并走进学生的心灵。
李镇西老师时时反思自我,时时向学生学习,他也认为学生的心灵纯洁可爱,学生的心灵比老师高尚得多。
在这里,我之所以用“也”这个字眼,是因为我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也有这样的认识,而读到这里的时候就和他产生了共鸣。
我也和李镇西老师在书中坦然自述的一样,是个急脾气的人,有时和学生之间难免因为急躁而发生不该有的误会,特别是和那些学习、纪律上的困难生,每次过后,我都后悔不迭,但学生从来不跟我记仇,有时我真诚地向他们道歉,他们却说:“没事,老师,你都是为我好”;反之,我们老师却常常用“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其实孩子是多么天真无邪呀!尤其是我教的小学生,细细想来,他们个个都是那样可爱;有时候老师对学生好一点,那孩子必然感激涕零,其实那都是作为一名老师的分内之事啊!今后,在和学生相处中,我要格外注意树立教师的形象,用真心喜爱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
爱学生,才能对学生的缺点宽容处之,慢慢等待他们战胜自我,取得进步,并和学生一起成长;爱学生,才能细心指导学生,如李镇西老师在给新生的信中,对新学期的准备就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爱学生,就有耐心和学生真诚沟通,用谈心、写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用批评去教育学生。
李老师转化万同的方法和耐力很值得借鉴。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15篇)2才读《爱心与教育》一下子,我就被他的一颗爱心所折服,正是这颗爱心使得李镇西老师和他们学生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密不可分;也正是这颗爱心,使得李镇西老师将满腔的热情都洒在了学生身上,将全身心都投入了教育事业之中。
也让我明白了,要想当好一名老师,就应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每个老师都应该爱学生,每个老师都应该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把自己当成是学生的好朋友,可以倾听他们的喜怒哀乐。
我们不应该把学生当做是自己的教育对象,觉得可以随意地指责学生,也不可以装作是亲近,实则是居高临下的命令,我们应该和学生耐心的沟通,真诚的沟通,应该好好借鉴一下李镇西老师对学生所用的耐心和爱心,用真心与学生交谈,使他们能够对自己也敞开真心。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精选10篇)时至今日,因为广大教师的追捧,《爱心与教育》已成为教育新经典。
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精选10篇),供您参阅!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篇1《爱心与教育》这本书终于看完了,起初是抱着涉猎的心态阅读的,可越读越觉得离自己好近好近,不知不觉将自己的一些感受和困惑与之相联系,相比较。
此时的心情不能用言语来表达,心灵的震撼更是不言而喻的,有感动、有感激、有惭愧、有反省,各种感觉交织在一起,而大脑中则凸显着几个鲜明的大字——爱心的坚持创造教育的奇迹。
“当一个好老师的基本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李振西老师让我明白,只有爱心的坚持才会创造奇迹。
“我觉得我的运气好,每教一批学生,他们都对我特别好。
比起学生对我的感情,我欠他们的实在太多太多!”读着李老师的这句话,我不由地思绪起伏,我想学生之所以对李老师好,并不是因为李老师的运气好,而是李老师为学生付出的太多太多,试想有几人能做到每天给学生煮鸡蛋?又有谁能做到李老师对宁玮、伍建那样的关爱,更何况万同这样的学生。
李老师那份长达近五十页的“我与万同的故事”,着实让我震撼。
我在阅读中不断地被感动着,不断地思索着,如果我遇到像万同这样的学生,我会有多少耐心来等待他的转变,又会有多少爱心和毅力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想到这些,不觉感到自惭形秽,羞愧无比!从万同身上,我看到了转化一个后进生的艰难,更看到了李老师的爱心、耐心、信心。
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教师。
我想李老师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耐心与爱心,是因为李老师始终有一颗感恩的心吧!因为感恩,他不断地付出,因为不断地付出,他不断地收获着学生的感恩,这样如此这般,周而复始,才使李老师有那么好的“运气”,遇到了那么好的学生。
因此不要抱怨学生不懂事,不知道感恩,只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做到,做好,做深,做透。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爱心与教育》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爱心与教育》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教师读书笔记摘抄《爱心与教育》1.教育者的明智和机智,在于引导“后进学生”经常进行“灵魂的搏斗”,不但善于发现自己的可贵之处,更勇于用“高尚的‘我’”战胜“卑下的‘我’”。
P602.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但是,必须指出,“后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很难一劳永逸,相反,这是一个充满反复的长期教育过程。
“犯错——认错——改错——又犯错——又认错……”这是“后进学生”普遍存在的循环。
教师因此斥责学生“屡教不改”、“光说不做”、“本性难移”等等,是极不公正的。
教育者应该容忍“后进学生”的一次次“旧病复发”,与此同时,又继续充满热情和信心地鼓励学生一次次战胜自己,并引导学生从自己“犯错周期”的逐步延长或者错误程度的逐渐减轻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体验进步的快乐,进而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
P613.从某种意义上讲,所谓“转化后进生”,更多的时候就是不断设法唤起他向上的信心。
P654.“后进学生”写“每日九问”。
引导“后进学生”养成每天“自省”的习惯:一问今天影响同学学习没有;二问今天上课开小差没有;三问今天学习上提出什么问题没有;四问今天的功课复习预习没有;五问今天做过什么不文明的事没有;六问今天说过脏话没有;七问今天战胜弱点没有;八问今天有进步没有;九问今天有什么遗憾没有。
P665.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比方说,这个星期,你多次主动打扫教室,同学们就因你的存在感到了班集体的温暖;又比方说,你主动帮同学修理坏了的椅子,那位同学就因班上有了你而感到了幸福!李老师希望你永远做一个能让别人感到幸福的人!P696. “我给你找了两位老师,让这两位老师随时提醒你别违反纪律。
一位就是你自己——每个人的上进心和意志都是自己最严厉的老师;另一位呢?是你的同学——我打算给你安排一位‘帮助人’,由这位同学随时注意你的表现并提醒你改正。
2020年《爱心与教育》教师读书笔记6篇

《爱心与教育》教师读书笔记6篇导语:《爱心与教育》该书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成名作、代表作,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
下面是收集的《爱心与教育》教师,欢迎大家阅读。
在这个中,我读完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深深感动于李镇西老师高超的教育智慧、朴素的而执着的教育情怀、一个个教学事例,犹如阵阵暖流涌入心田,他高尚的人格魅力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路,让我的人生目标和教育目标更加明朗。
但是更多的是我们教育行为的改变。
读完《爱心与教育》对我最大帮助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次读到这一句话是在李老师转化万同的案例中。
那一刻,我惊羡于李老师追求完美的思想境界,“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不仅是一句承诺,而且是一种甘于付出的奉献、是一种宽广的胸怀。
这一句话太精彩了!我决心以此句话为导向,引导我班的孩子慢慢学做一个“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人。
我想,如果一个孩子心中萌生了这样的思想,他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中,都会竭尽全力做有意义的事情,哪怕是一个甜甜的微笑、一句亲切的问候,如果人人都有了这样的意识,在一个班集体里生活学习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之前,对于问题学生心生厌恶,在情感上很难理解他们。
当他们做错了事情,经常采取训斥与批评的方式,很少考虑他们内心的感受。
从李老师转化万同的案例中我发现了自己曾经的冷漠,对于犯错误的孩子感情基调是讨厌、是恨,那是极其错误的教育方法,是无效的教育。
如果能像李老师一样从根本上去了解问题学生的成因,去倾听问题孩子内心的声音,他们犯错误的几率一定会逐渐减少的。
我们当老师的不能只喜欢优秀的学生,那些脾气暴躁、性格掘强、有毛病、有缺点的孩子是最需要老师去关心、去帮助的。
李老师对教育故事,自然真切,浓浓的师生情包蕴在字里行间。
从饱含深情地文字中,我似乎窥见了李振李老师教育成功的秘密只在一个“爱”字。
读这本书,最为打动我的是李老师对学生深深的牵挂及与学生心与心的交融。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4篇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4篇《爱心与教育》一书的作者是李镇西。
该书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成名作、代表作,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这本书的,欢迎大家阅读!《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一)在弥漫着浓浓年味儿的春节期间,除了大饱口福,还不忘加餐精神食粮。
这不,拿在手里的是这样一本书,书名是《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作者是鼎鼎大名的李镇西。
打开书,一页页翻看下去,因为是手记,所以读的过程并不艰涩。
相反一个个充满温情、行云流水的故事开篇了就想一读到底:把汪斌父亲送的鸡蛋每天煮一个带给汪斌吃;夜里背周慧到山顶的住院部治疗;给学生过生日、送书籍、写祝辞,为贫困的学生买菜票;跋涉三十多里带着学生来到伍健劳作的田头大声呼喊“伍健你好”;一而再再而三地给后进学生关爱与引导;与陌不相识朋友的书信交往、心灵对话……并且越读越感到这种师生之爱,在逐渐扩展!“让人们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成为李老师及所有被老师影响的人的共识,可谓达到了爱的最高境界。
在读故事中再来反刍咀嚼书名,其实李镇西的素质教育探索并不空洞,并不理论化。
他无非是把孩子当作人,当作完完整整的人,不只是分数、不只是成绩单,并且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
所以当有人问他好老师的基本条件时,他总是不假思索地回答:拥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李镇西的博客名是“风中芦苇在思索”。
名字源于帕斯卡尔的一段著名的话——“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是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思想决定行动。
李镇西的可贵更在于他始终坚持在教育第一线,并身体力行实践着自己的观念、丰厚着自己的思想。
这里特别推荐的是他转化后进生“万同”的故事。
万同来自于离异的家庭,不良的家庭环境荒废了万同,使他在整个街道具极高的“知名度”。
而对这样的孩子,李镇西付出比其他孩子更多的行动:抓住教育的良机经常与万同聊天,让万同体会“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注重“集体”这个有力的教育工具,帮万同赶走了社会上的小痞子,召唤回万同那颗孤独流浪的心,使万同感受到“每位同学才是我真正的哥儿们”。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爱心与教育》

老师读书笔记摘抄《爱心与教育》1.教育者明智和机智, 在于引导“后进学生”常常进行“灵魂搏斗”, 不仅善于发觉自己可贵之处, 更勇于用“高尚‘我’”战胜“卑下‘我’”。
P602.真正教育是自我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不过, 必需指出, “后进学生”“自我教育”极难一劳永逸, 相反, 这是一个充满反复长久教育过程。
“犯错——认错——改错——又犯错——又认错……”这是“后进学生”普遍存在循环。
老师所以斥责学生“屡教不改”、“光说不做”、“本性难移”等等, 是极不公正。
教育者应该容忍“后进学生”一次次“旧病复发”, 与此同时, 又继续充满热情和信心地激励学生一次次战胜自己, 并引导学生从自己“犯错周期”逐步延长或者错误程度逐步减轻过程中, 看到自己点点滴滴进步, 体验进步愉快, 进而增强继续进步信心。
P613.从某种意义上讲, 所谓“转化后进生”, 更多时候就是不停设法唤起她向上信心。
P654.“后进学生”写“每日九问”。
引导“后进学生”养成天天“自省”习惯: 一问今天影响同学学习没有;二问今天上课开小差没有;三问今天学习上提出什么问题没有;四问今天功课复习预习没有;五问今天做过什么不文明事没有;六问今天说过脏话没有;七问今天战胜弱点没有;八问今天有进步没有;九问今天有什么遗憾没有。
P665.让大家因我存在而感到幸福!比方说, 这个星期, 你数次主动打扫教室, 同学们就因你存在感到了班集体温暖;又比方说, 你主动帮同学修理坏了椅子, 那位同学就因班上有了你而感到了幸福!李老师期望你永远做一个能让他人感到幸福人!P696. “我给你找了两位老师, 让这两位老师随时提醒你别违反纪律。
一位就是你自己——每个人上进心和意志都是自己最严厉老师;另一位呢? 是你同学——我计划给你安排一位‘帮助人’, 由这位同学随时注意你表现并提醒你更正。
之所以叫‘帮助人’, 就是说, 这位同学是出于对你珍惜而帮助你进步。
”我(李老师)脑子里转了个弯: 与其由我给她指定“帮助人”, 不如让她自己给自己找“帮助人”, 这么她在教育过程中主动性更强, 效果可能会愈加好些。
《爱心与教育》教师读书笔记范文(精选4篇)

《爱心与教育》教师读书笔记范文(精选4篇)《爱心与教育》教师读书笔记范文(精选4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书笔记如何写了哦。
那么读书笔记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爱心与教育》教师读书笔记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爱心与教育》教师读书笔记1再次捧起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一书,带给我的依旧是感动,是钦佩。
还记得刚拿到书的时候,本想在孩子们午睡时打发一些时间,却被书中朴素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深深吸引,甚至潸然泪下。
没有夸夸其谈,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是怎样地爱他。
言语之间,是一种幸福的味道,和谐的师生关系,快乐的校园生活。
“爱”,正是本书的主调。
“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李老师如是回答。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基础教育阶段的儿童处于生命中最主要的集中学习时期,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各方面处于形成阶段,有着多方面的需求和发展,充满生命活力和潜力。
这段时期的教育影响远远越过该阶段而扩展到终身。
因此最需要老师对学生的爱,懂得儿童时期对生命的独特价值,并善于开发其生命潜力。
书中所描述的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对学生的爱,而这些一般的老师恐怕难以做到。
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等等,让我由衷地佩服、尊敬李老师!书中宁玮的经历让人有一丝遗憾,却又佩服她的善良与勇敢;万同的反反复复让人揪心,最后的结果又让人舒心;程桦、杨嵩、黄金涛、王铜勇于挑战自我,克服了自己的弱势,不仅学业有成,更是锻造出了卓越人格。
这些都和李老师的培养是分不开的。
李老师是那么富有爱心、童心、真心,也正是因为是这样的人,李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总是充满无限真情,也正是因为这样,李老师以爱回报爱,从而使教育获得最终成功!从李老师的手记里,我们还可以得到的“最重要的启示,首先是认清自己的教育活动的目标,不是一张张的成绩单,不是一堆分数,不是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住脚跟、开创事业的人才。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集锦15篇)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集锦15篇)《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1教师应该真诚地喜爱学生,并走进学生的心灵。
李镇西老师时时反思自我,时时向学生学习,他也认为学生的心灵纯洁可爱,学生的心灵比老师高尚得多。
在这里,我之所以用“也”这个字眼,是因为我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也有这样的认识,而读到这里的时候就和他产生了共鸣。
我也和李镇西老师在书中坦然自述的一样,是个急脾气的人,有时和学生之间难免因为急躁而发生不该有的误会,特别是和那些学习、纪律上的困难生,每次过后,我都后悔不迭,但学生从来不跟我记仇,有时我真诚地向他们道歉,他们却说:“没事,老师,你都是为我好”;反之,我们老师却常常用“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其实孩子是多么天真无邪呀!尤其是我教的小学生,细细想来,他们个个都是那样可爱;有时候老师对学生好一点,那孩子必然感激涕零,其实那都是作为一名老师的分内之事啊!今后,在和学生相处中,我要格外注意树立教师的形象,用真心喜爱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
爱学生,才能对学生的缺点宽容处之,慢慢等待他们战胜自我,取得进步,并和学生一起成长;爱学生,才能细心指导学生,如李镇西老师在给新生的信中,对新学期的准备就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爱学生,就有耐心和学生真诚沟通,用谈心、写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用批评去教育学生。
李老师转化万同的方法和耐力很值得借鉴。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21、感情当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然而,有时候师生之间相互的感情并不一定有着明显的直接的“教育功利”目的。
如果师生间建立起了感情的良性循环——教师经常想:“这么好的学生,我怎么能不想方设法地把他们教好呢?”学生经常想:“这么好的老师,我怎么能不好好听从他的教育呢?”——那么,我们的教育便现出了成功的曙光!2、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首先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上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
《爱心与教育》教师读书笔记8篇

《爱心与教育》教师读书笔记8篇《爱心与教育》教师读书笔记1在这个寒假中,我读完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深深感动于李镇西老师高超的教育智慧、朴素的而执着的教育情怀、一个个教学事例,犹如阵阵暖流涌入心田,他高尚的人格魅力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路,让我的人生目标和教育目标更加明朗。
但是更多的是我们教育行为的改变。
读完《爱心与教育》对我最大帮助有以下两个方面:一、受益终生的话——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第一次读到这一句话是在李老师转化万同的案例中。
那一刻,我惊羡于李老师追求完美的思想境界,“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不仅是一句承诺,而且是一种甘于付出的奉献、是一种宽广的胸怀。
这一句话太精彩了!我决心以此句话为导向,引导我班的孩子慢慢学做一个“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人。
我想,如果一个孩子心中萌生了这样的思想,他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中,都会竭尽全力做有意义的事情,哪怕是一个甜甜的微笑、一句亲切的问候,如果人人都有了这样的意识,在一个班集体里生活学习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二、教会我包容问题学生。
之前,对于问题学生心生厌恶,在情感上很难理解他们。
当他们做错了事情,经常采取训斥与批评的方式,很少考虑他们内心的感受。
从李老师转化万同的案例中我发现了自己曾经的冷漠,对于犯错误的孩子感情基调是讨厌、是恨,那是极其错误的教育方法,是无效的教育。
如果能像李老师一样从根本上去了解问题学生的成因,去倾听问题孩子内心的声音,他们犯错误的几率一定会逐渐减少的。
我们当老师的不能只喜欢优秀的学生,那些脾气暴躁、性格掘强、有毛病、有缺点的孩子是最需要老师去关心、去帮助的。
李老师对教育故事,自然真切,浓浓的师生情包蕴在字里行间。
从饱含深情地文字中,我似乎窥见了李振李老师教育成功的秘密只在一个“爱”字。
读这本书,最为打动我的是李老师对学生深深的牵挂及与学生心与心的交融。
李老师用真情和学生沟通,一颗真诚的心感染者无数颗幼小的心。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摘抄(通用6篇)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摘抄(通用6篇)【篇一】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摘抄他到底有怎样的魔力,缘何让学生们对他终生难忘。
是高深的思想,是非凡的能力还是独特的个性?书中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李老师和学生间那种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
他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
一般的老师是难以做到的,他对学生的爱,不但是爱优秀生,而且更爱差生。
不论是对后进学生的转化,还是对优秀学生的培养,李老师的爱无不渗透其中。
李老师在培养优生时,首先就优生的特点进行分析,然后指出了优生的培养方法,引导优生树立志向,帮助优生认识自己,指出:激励优生超越自我,尽可能多地让他们在各个方面实践,以发现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潜质,鼓励他们在日常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战胜自我,当一位老师开始真正爱自己的学生的时候,他就会凭借这种深深的爱,去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去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甚至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费尽心血。
正如他所说: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
一个受孩子忠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镇西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感受很多,爱学生,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善于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李镇西老师曾经这样写道: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朴素的道理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他所做的一切,证明了这句话的价值。
我想说,教育者的快乐也是学生给的。
一个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人会把学生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把学生的不幸当作自己的不幸。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李老师是我们的楷模,值得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好好地去学习。
李老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非常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
这是我们当下很多教师忽略的问题。
他说:如果孩子是鸟,你就是天空,如果孩子是鱼,你就是大海,如果孩子是花,你就是春天。
这句话道出了我们老师的光荣与伟大,也暗示了我们老师的使命和责任。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通用30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笔记了。
现在你是否对读书笔记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篇1爱可以创造新的生命,爱能创造新的奇迹!爱能创造教育的辉煌!近日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
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托尔斯泰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常被别人关心,爱护,就能学会用自己的爱心去关心爱护别人','我们应该扩大内心的爱'。
所以我们当老师的一定不能让自己的爱打折,在学生最需要关心爱护的时候充分体现自己的爱心和善举,'投桃报李'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老话吗?相信学生也会用同样的爱心和善举来回报这个世界的。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不是流水线上下来的机械拼凑,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席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这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文字:没有屠龙的玄虚,没有弄巧的文笔,没有油滑的高调,没有剪切的痕迹……这是我所熟悉的文笔:朴素中闪烁着华美,流畅中渗透着忧虑,峻急中深藏着思考,舒展中流动着智慧……这样的文字是生活之树上最大的果,实践枝头上最美的花!一个教师,能够做到书里面所写的这些已经相当不易了,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又能够有丰厚的理论素养,能够以一种高度的自觉意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更属凤毛麟角!《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篇2暑假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是怎样地爱他,真是让人感动。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爱心与教育》(锦集6篇)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爱心与教育》(锦集6篇)第1篇: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爱心与教育》明灯作伴,尽管夜已深,我仍旧伏在书桌上不忍释手地看着《爱心与教育》,一点倦意还没有,被李镇西老师“还债”的故事感动着。
曾经为琼瑶、岑凯伦笔下唯美的爱情而感动,为了躲避宿管老师的抽查,甘愿躲在被窝里电筒达旦,兴致犹存。
当了教师以后,为了充实专业教学知识,常要逼自己读一些教育类书籍,却经常翻不了三页,接倒头便去南柯赴那神往的约会。
为什么此书在出版后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成为一本无需炒作的畅销书?究其原因,并不仅仅是因为书中那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唤起了千万读者尘封已久的情感,还因为李老师那一股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对学生、对工作无比挚爱的清泉也同时滋润了每一位读者的心田。
李老师对教育事业“衣带渐宽终不悔”;用李老师的话说,就是“凡是用心灵写出的作品必然会赢得读者心灵”。
“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我由衷地佩服李老师,他与学生的交流总是充满无限真情,也正是因为这样,李老师以爱回报爱,从而使教育获得最终的“成功”。
看着看着,愧疚之心油然而生。
我也是爱孩子的:我会为孩子生病而忧心忡忡,我会为孩子的退步而发愁,我会为孩子的一点进步而感到欣慰万分……但是我的性子有些急燥,常常忍不住发火,而且繁琐而平淡的工作,让我渐渐地迷失、麻木并失去了往日的激情,李老师却能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地播撒爱的种子,细心呵护着那一颗颗幼芽,让他们不断地成长,这一点无颖深深地震憾了我。
是的,我们对学生充满真挚的情感,无疑会使学生接近我们并乐于接受我们的教育,但仅止于此是远远不够的。
爱的教育,最终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在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这位真诚的教育者,以他的真诚赢得了众多的心灵。
《黄金时代〉转寄来的贺卡上赫然写着:亲爱的老师、朋友和父亲,我们永远爱戴您、尊敬您、感激您!——您的高95级(1)班的全体儿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爱心与教育》
1.教育者的明智和机智,在于引导“后进学生”经常进行“灵魂的搏
斗”,不但善于发现自己的可贵之处,更勇于用“高尚的‘我' 战胜“卑下的‘我' ”。
P60
2.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但是,必须指出,“后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很难一劳永逸,相反,这是一个充满反复的长期教育过程。
“犯错——认错——改错——又犯错——又认错……”这是“后进学生”普遍存在的循环。
教师因此斥责学生“屡教不改” 、“光说不
做” 、“本性难移”等等,是极不公正的。
教育者应该容忍“后进学生”的一次次“旧病复发” ,与此同时,又继续充满热情和信心地鼓励学生一次次战胜自己,并引导学生从自己“犯错周期”的逐步延长或者错误程度的逐渐减轻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体验进步的快乐,进而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
P61
3.从某种意义上讲,所谓“转化后进生”,更多的时候就是不
断设法唤起他向上的信心。
P65
4.“后进学生”写“每日九问” 。
引导“后进学生”养成每天
“自省”的习惯:一问今天影响同学学习没有;二问今天上课开小
差没有;三问今天学习上提出什么问题没有;四问今天的功课复习预习没有;五问今天做过什么不文明的事没有;六问今天说过脏话没有七问今天战
胜弱点没有;八问今天有进步没有;九问今天有什么遗憾
没有。
P66
5.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比方说,这个星期,你多次主动打扫教室,同学们就因你的存在感到了班集体的温暖;又比方说,你主动帮同学修理坏了的椅子,那位同学就因班上有了你而感到了幸福!李老师希望你永远做一个能让别人感到幸福的人!P69
6.“我给你找了两位老师,让这两位老师随时提醒你别违反纪律。
一位就是你自己——每个人的上进心和意志都是自己最严厉的老师;另一位呢是你的同学——我打算给你安排一位‘帮助人' ,
由这位同学随时注意你的表现并提醒你改正。
之所以叫‘帮助人',就是说,这位同学是出于对你的爱护而帮助你进步的。
”我(李老师)脑子里转了个弯:与其由我给他指定“帮助人” ,不如让他自己给自己找“帮助人” ,这样他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更强,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于是,我说:“这个‘帮助人' ,由你自己在班上找。
条件是: 1. 你最信任的
人;2.他比你表现得好;3.他又坐在你附近。
” (李老师:我和万同的故事)P75
7.离开了对学
生心灵的尊重,还有什么“教育”可言P80
8.一个人要改正缺点,不光要看他口头上的承诺,更重要的是言行一致。
P88
9.童心可鉴,泪眼作证——有了一批又一批心心相印的学生,我便成了情感富翁和精神巨人;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者,还有比自己人格的丰碑铸在
学生心目中更崇高的荣誉吗P102
是的,有着学生对老师的不舍,对老师浓浓的爱,我想这也
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所在! 】
10.激励“优生”超越自我的要点有二:一是尽可能多地让他们在各个方面实践,以发现并发展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潜质;二是鼓励他们在日常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战胜自我。
甚至教育者可以有意识设置一些难题去“折磨” 他们,让他们在一次次自己与自己“过不去” 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生的乐趣与辉煌正是从战胜自我到超越自我”。
P104
11.引导“优生”树立志向(立志),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给他们推荐有关伟人名人的传记读物,使“优生”把自己放在一个更广阔的历史空间和时代背景中认识自己的使命。
P105
12.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魅力就是教育者对学生的吸引力。
当学生对教育者有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崇敬甚至崇拜之情时,我们的教育已经露出希望的曙光。
P138
13.教育离不开谈心,而让学生觉得“够哥儿们”的谈心更能打动学生的心灵。
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的艺术有时就是谈心的艺术。
P140
14.学习上“每天十问” :一问今天在家早读外语没有二问今天上课开小差没有三问今天学习上提出什么问题没有四问今天的功课复习没有五问今天预习明天的功课没有六问今天做过闲事没有七问今天“过电影” 没有八问今天计划完成没有九问今天有未弄懂的难题没有十问今天有无浪费的时间可以制成表格,每天按实际情况填写。
唯有坚持,才能真正步入学习的良性循环。
P147
【这里,学习上的“每天十问”和前面所提到的“后进学生” 的“每天九问” ,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是针对的对象不同而已。
“每天十问” ,问的内容具体,可操作性强,有助于学生步入学习的良性循环。
】
15.真理总是朴素的。
教育科学有时其实很简单,就是把教师的教育意图尽可能转化为学生的自我要求,再设法让学生坚持下去以形成习惯。
(“每天十问”的好习惯)P149
16. 把考试当练习,把练习当考试。
P149
【把考试看淡一些,“不就是一次练习吗” ,丢掉任何患得患失的思想包袱,可能反而考试时会发挥得好一些;而对平时的每一道
练习,都要当成考场上的试题,一丝不苟,而且要有时间观念。
这样,真的到了考场,也就不会紧张了。
】
17.教师要尽力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P166
18.教师因自己传授的思想遭到学生反感而十分伤心,学生因自己关心的问题得不到老师的解答而万分苦闷。
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感到离不开对方,然而现在都失去了对方!
这正是德育的危机之一,也是德育的转机所在——作为处于主导地位的教育者来说,回答学生所关心的问题,找回失去的对方,正是改革德育的一个突破口!P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