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集团后援集中运营模式探析

合集下载

关于中国保险集团后援集中模式的探讨

关于中国保险集团后援集中模式的探讨

关于中国保险集团后援集中模式的探讨
摘 要: 文章对建立中国保险集团后援集中模式进行了探讨, 指出 分散式运作模式导致 “大企业病” 日益严重, 服务水平相对下降, 同时对 中国保险业推行后援集中模式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中国保险集团 后援集中模式 分散式运作 中图分类号: F84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4914 (2009 ) 08-176-03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保险市场的不断成熟, 中国保险市场的消费 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财富的持续增 需求将持续快速增长。人均 GDP、 长将推动保险需求的增长; 教育水平的提高和保险意识的增强将促进人 均保险支出比例的提高; 保险行业自身也正逐步走向成熟, 以更合理的 价格, 通过更成熟的销售渠道, 提供更丰富的产品和更全面的服务。 国内的大多数保险集团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 仍在采取分散式的 核赔、 客户服务、 财务、 IT 支持、 人力资源管理等支持 运营模式: 即核保、 性的后台职能(back- office)分散在分公司、 中心支公司甚至营销服务部等 给 各级分支机构。分散式的内部运作模式及快速变化的外部经济环境, 保险机构的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和挑战。 一、 分散式运作模式导致 “大企业病” 日益严重 所谓 “大企业病” 是指: 企业规模扩大、 产业类型和管理层次增多后, 信息传递速度衰减或内容失真、 决策得不到不折 可能产生的信息阻隔、 指令执行出现严重偏差、 企业成本增加、 制度繁杂等, 使企业 不扣贯彻、 响应市场的能力降低, 生存质量不断弱化, 逐步走向低劣甚至衰败的一 种慢性综合病症。 “大企业病” 带来的弊端体现在保险行业, 一般可以分 为: 1.规模大、 机构分散导致作业不标准。集团的各分支机构在运营和 管理上具有较大的自主权, 加上各地机构往往过分强调地域相关的差异 性, 往往导致集团或者企业力图推广的统一规范的制度和流程得不到有 效的执行。各分支机构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对政策、 制度、 作业标准的 执行情况也有好有坏。 2.分支机构扩张的同时, 成本居高不下。业务快速增长的同时, 分支 机构的网络扩张加快, 传统的银行、 保险等金融机构往往是按区域在各 地都要建立分支机构, 每个分支机构都有自己的办公职场, 根据不同的 行政、 财务、 业务、 营销等部门, 可以说 “麻雀虽小, 五 职能需求设置人事、 脏俱全” 。办公职场、 设备、 人力等重复投入, 人员冗杂、 工作负荷程度不 设备闲置率高。 重复建设的支持性职能部门不仅浪费了大量投资, 也 高、 阻碍保险企业运营中规模经济效益的产生, 成本曲线难以降低。 3.内控风险加大, 无法保持独立性。对于保险业而言, 分支机构的工 作重点和考核重点是以销售业绩为绝对导向,面临销售业绩的压力, 分 支机构容易对核保、 核赔及财务等后台辅助部门施加影响, 可能要求其 违反公司的统一规章制度, 难以有效控制由此产生的道德风险。 4.后台服务效率低。过于分散的运营模式也造成相对稀缺的财务等 专业人员得不到合理有效的利用, 他们的时间往往被大量技术含量低的 核赔及财务等支持性部门作为后台辅助 重复性工作所占据。加上核保、 部门常常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支持性部门的积极性难以得到调动, 随着 业务量的增加, 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受到影响。 5.并购导致没有协同效应。 近几年来, 金融集团的并购逐渐增多。 但 并购之后的金融企业并没有进行很好的资源整合, 主要体现在没有对产 客户资源、 作业流程等进行重新的整合。造成了人力、 物力、 财力、 信 品、 息的浪费, 缺乏协同效应。 二、 保险客户的成熟导致服务水平相对下降 客户的日趋成熟, 造成现有的服务水平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如果 不在服务上加大投入, 进行保险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和提高, 那么, 相

我国保险业集团化经营的协同效应研究——基于新产业组织理论视角

我国保险业集团化经营的协同效应研究——基于新产业组织理论视角

我国保险业集团化经营的协同效应研究——基于新产业组织理论视角万鹏【摘要】目前我国保险业的集团化趋势愈演愈烈,产寿险公司实现集团化已成为许多公司提高竞争力的主要手段.本文基于新SCP框架,建立双向动态的计量模型,研究集团化协同效应对产险市场和寿险市场的市场结构、市场竞争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影响,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最后针对如何更好的发挥我国保险集团化协同效应,提出相应的建议.【期刊名称】《保险职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27)004【总页数】3页(P67-69)【关键词】保险集团;协同效应;市场结构;竞争行为;市场绩效【作者】万鹏【作者单位】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07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40一、引言随着我国保险经营主体的日益增多,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保险市场的价格战与非价格战不断升级。

保险公司实现集团化已经成为很多产寿险公司意图实现集团协同效应,从而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目前,我国大型保险公司已经基本完成集团化,很多中小公司也在筹划加入集团化的阵营。

集团化经营可以帮助保险公司实现资源有效整合,实现规模扩张,降低整体的经营成本,提高竞争力,产生1+1>2的协同效应。

然而我国保险集团的协同效应是否已经得到了体现,本文分别从寿险公司和产险公司的角度,基于新产业组织理论(SCP框架)的视角,研究保险集团化经营对于保险市场结构,竞争行为,市场绩效的双向动态作用。

二、计量模型的设定与数据说明(一)计量模型设定本文采用2007—2011年的产寿险公司经营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来研究市场结构,竞争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关系,并根据新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突破了SCP范式原有的单向和静态的分析框架,构筑起了双向动态的分析框架,并加入了集团化经营的虚拟变量,研究集团化经营对于保险产业组织的影响。

鉴于此,建立以下计量模型:MS:市场结构变量。

通过各家产寿险公司的年度保费收入除以产寿险市场年度总保费收入来表示。

中国平安的集中后援模式(必读)

中国平安的集中后援模式(必读)

中国平安的集中后援模式(必读)中国平安:后援集中作业模式202X-07-11通过构建集团后援中心,中国平安(,-,-%)完成了对分支机构的资源整合,既降低了成本,加强了风险控制,也为打造高效而专业的标准化服务、为客户提供具有综合资源优势(,,%)的全面金融解决方案提供了较大可能,其集约化管理模式可资借鉴。

加入WTO以来,中国金融业的开放逐步推展,中国金融企业的发展也从最初“狼来了”的自觉自警,开始积极融入到全球竞逐中。

但在无边界的金融竞争中,中国金融业如何面对国际金融公司多元化、混业经营的优势,以低成本、高效率的优质服务抵御这股冲击?中国平安在这方面做出了探索的努力。

成立于1988年的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从一家深圳地区性的财产保险公司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家以保险为核心的,融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企业年金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紧密、高效、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

在发展成为金融控股集团后,平安以客户为中心、多渠道、多产品的综合金融战略,对后台运营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经过5年的筹备和建设,202X年中国平安后援管理中心在上海张江正式投入使用。

通过借鉴外部经验及持续的内部研发,中国平安最终完成系统性的核心流程再造,建成了完整的集中运营管理体系,为集团的战略发展完善了重要的一环。

分散运营的局限长期以来,中国的金融企业一直以分散的运营作业模式为主导。

但目前中国传统金融机构的分散运作模式局限性越来越明显:由于每个分支机构都有后台运营,企业在各地的资源和专业技能很少共享,因此无法实现规模效益;运营和服务标准在各地和各业务线之间差异极大;服务和纯后台功能交错混杂,就会对服务关注不足。

相比而言,国际上多数大型金融企业都在世界各地拥有强大的后援服务系统,这个后台系统是对金融企业业务流程的变革,它将前台业务和后台操作彻底隔离,由此产生的直接结果就是服务的标准化、成本的降低及风险控制的加强。

例如,汇丰银行在全球有11个后援基地,其中一个后援基地位于巴西一个人口仅数十万的不知名小镇上,但是它集中了汇丰在美洲的所有后台业务。

保险集团后援集中运营模式研究

保险集团后援集中运营模式研究

保险集团后援集中运营模式研究郝婧怡王荣保险集团作为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在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以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复杂环境中,为了克服来自风险、成本和效率方面的挑战,必须不断地对运营模式进行变革与创新,后援集中这一新的运营管理模式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

国内学者对后援集中运营模式这样定义:“是对企业内部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业务单位的后台服务职能进行重新整合,建立统一的后台服务中心,向各业务单位提供后台服务以降低企业的后台服务运行成本,提高运作效率和风险集中控制的组织形式。

”一、保险集团采用后援集中运营模式的动因分析(一)传统分散式运营模式的局限性日益显现1.规模不经济,成本居高不下。

在分散运作模式下,任何一家分支机构都有自己的办公职场,并设有人事、行政、财务、业务、营销等部门,可以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由于每个分支机构都有后台运营,保险集团在各地的资源和专业技能很少共享,人员冗杂、重复建设严重,成本居高不下,阻碍了保险集团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

2.标准不一,难以控制经营和财务风险。

由于分散化管理,核保、核赔、财务、IT系统等后援支持性职能分散在各分支机构,因此,保险集团的各分支机构在运营和管理上具有较大的自主权。

另外,各地机构往往强调地域差异,从而使总集团下达的统一制度和标准得不到有效执行,造成各分支机构的标准参差不齐,无法有效控制经营和财务风险。

3.前后台不分,容易诱发道德风险。

对于保险业而言,销售业绩的好坏是衡量一个集团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各分支机构均以销售业绩为绝对导向。

保单卖得越多,保险人员赚取的佣金也就越多。

在分散式管理模式下,前后台不分,这样一来,保险人员为了提升销售业绩,与核保、核赔及财务等后台辅助部门串通,违反集团的统一规章制度(如放宽核保标准等)的事情时有发生。

这也是保险集团分支机构假保费、假赔款、非法集资等违规违法事件较多的主要原因。

(二)保险客户多元化需求不断增多对于保险客户而言,关注的不仅仅是保险产品本身的功能,还有保险服务品质的高低,诸如能否快速理赔等。

保险公司运作模式探析

保险公司运作模式探析

保险公司的运作模式
业务内容
金融行业的作用
金融行业主要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起到了融通资本的作用。 资本及一个社会累积的财富,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可能在现实生活 中出现无法做到高效利用的情况。例如我们经常看到创业者,他 们拥有技术与想法,但是却缺乏起步资金来实现自己的构想。而 另外我们可以看到已经有资本积累的人,但是他们可能缺少相应 的创意与激情。在这种情况下,本来可以被生产出来的产品就没
作者简介:张睿(1999-),男,汉族,单位:重庆鲁能巴蜀 中学校。
保险公司的基本运作模式主要涉及到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是向投保人收取保费,并且承担他们可能所面临的损失 的风险,这个过程我们有时候成为“承销(Underwriting)”, 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某些保险产品高度相似,不同的保险公司可能 会存在较强的竞争,为了吸引顾客他们可能不得不提供了一个极 具竞争力的价格。但这个价格应考虑到保险合同可能会带来的任 何风险,具体决定过程应由精算师决定。在这个部分中保费对于 保险公司来说是正向利润,而当保险合同中的意外情形出现时进 行的赔偿则是费用或者损失,我们将这部分损失成为承销费用。 另一方面由于保险公司所收集的资金规模巨大,且大部分 不需要马上支出,保险公司会将这部分资金进行较为稳健的投 资,因为保险公司的特殊性(需要承担社会大众在遇险时的赔偿 责任,倒闭会引起群众恐慌及社会动荡),各种法律法规对于这 部分投资的管理较为严厉,力求保险公司只在稳健范围内进行投 资。 因此综合以上两个方面,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等式来描绘保 险公司的盈利模式: 利润=(已赚保费-承销费用)+(投资收益-产生损失) 承销业务 以上等式中第一个括号内是承销业务所带来的利润。通过 承销,保险公司衡量合同中规定的情形可能会带来的风险,包括 合同中规定的情形出现的可能以及不同情形下可能会带来的损失 (或者赔偿)会有多大。通过估算这些指标可以求出合同可能带 来的承销费用的数学期望,即对于不同情形出现的概率与该情形 下的承销费用的乘积的求和,用数学式可以表达为:

寿险公司的后援作业系统及流程

寿险公司的后援作业系统及流程
•后援作业的核心与使命 •后援作业的组织架构及管理体系 •后援作业如何迈向专业化经营 •后援作业如何落实服务理念 •后援作业如何应对新的挑战
建立健全数据分析和信息反馈系统
数据化管理是迈向专业化经营的第一步, 是后援作业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基础。 观察数量的变化,可以预测未来各项业务 的发展趋势;观察质量的变化,一方面可以检 验经营效率,一方面可以反映品质变化,从而 及时采取必要的改善措施。
申诉与抱怨客户的跟踪及反馈
客户的申诉(投诉)和抱怨是最能反映公司服务品质的 一个方面。估计今年将有大幅的增加。后援作业要能从客户 的反映中,随着各项销售业务的高速成长,即时发现和纠正 问题,改善并提升服务质量。
柜面经办审核单证

移出公司
是否通过

录入、复核电脑信息 打印保单 通知客户办理移入手续
保 单 移 入 流 程
客户填写移入申请书 更换保单正本
客 户
填写申请书
柜面经办审核单证

是否通过

录入、复核电脑信息
保 单 移 出 流 程
打印移出批单、移出通知书
各一联 各一联
客 户
和投保单、缴费凭证、申请书等
邮寄至移入公司
开具收据
打印失效通知单
效复
不 成 功
永久失效
开具收据
续期收费流程(有帐号)(一)
打印
长险缴费到期转帐 清单
收费通知单
各营管处
收费服务
客户
不成功
打印
成功
续期保险费自动转帐对帐单
第 一 次 续 期业 务 银 行转帐失败清单
银行自动转帐不成功 通知单
各营管处
客户
收费服务
续期保险费自动转帐对帐单

麦肯锡: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后援运营集中化

麦肯锡: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后援运营集中化

• 回顾了深寿新契约流程,并经初步确认的数据要求是收集所有二级省级分公司的重点评估
指标(例如,不同岗位员工人数)
• 开始进行核保和出单现有流程和最佳典范的差距分析 • 计划在接下来的1-2周到杭州、上海等地进行初步假设的验证
资料来源:小组分析
2
今后四周集中规划工作的目标
供讨论用
主要目标
主要问题
• 确定最终模式,明确1-2个重点流程集
• 在机构间适当整合流程(例如,
核保、理赔和电话中心);
• 重新设计核心流程;
• 增加机构间的最佳典范共享
• 此外,各机构的运营是分散的,质量不一致
–无协调或最佳典范共享 –每个单元的处理成本和时间差异很大
资料来源:麦肯锡
7
… 整合其运营并且重新设计核心流程以获取重大的成本和质量效益
经修饰的客户案例
改善专业化 获取
保助理*和核保员,以防止职务重叠
• 核保人员得负责跟踪保单不完
全符合要求(约40%的保单)
• 专业知识的制度化
• 为确保专业知识不―流失”,将风险评估
系统地编写成册以帮助核保决定
• 目前许多专业知识可能没编
写成册所以较难确定核保标 准 (例:98%**是标准件) ,因风险评估仍然依赖经验
资料来源:麦肯锡
8
后援集中化选择将综合考虑集中的效益和可行性
各项流程评估标准* • • 建立对重要决策的独立管控(例如,核保独立于当地销售压力) 制定规则,更好地处理例外情况和风险实时披露(例如,复杂的 理赔案件,整体的风险披露)
更有效的控制
集中化带来 的效益
更专业的技能
• • •
通过技能/任务的专业化提高产能(例如,高级核保员,核保助理 ) 通过编写成册将专业的知识制度化(例如,符合规则的核保, 自动核保) 通过不同职能之间的培训共享资源(例如,电话中心) 通过规模经济(例如,打印)、最佳典范共享和简化流程来节省 成本

寿险公司后援集中后调查风险管控的简析.

寿险公司后援集中后调查风险管控的简析.

寿险公司后援集中后调查风险管控的简析随着信息技术的运用,在承保、理赔等领域实施集中式管理的优势愈加明显。

第一,可使承保、理赔技能和专长在公司内部实现低成本的共享;第二,可有效控制业务风险。

目前,发达国家的寿险公司都在承保、理赔等领域实现了不同程度的集中式管理,集中式管理已成为国际保险行业的通行做法。

随着我国寿险市场消费需求量的持续快速增长,国内大多数寿险公司也均在研究并着手建立集中营运的“大后援”模式,以满足业务快速发展对其营运管理所提出的统一、规范和高效的要求。

寿险公司后援营运中心的建立改变了以往分散的营运作业模式,将核保、理赔、保全、契约等部门职能以及人员从各分支机构分离出来,建立专业作业层,集中管理,集中使用。

而分支机构作为客户接触层,其主要职能也逐渐向销售以及客户服务转变。

但为专业作业层服务的调查职能及其人员仍在基层分支机构。

业务和行政管理上的不统一,必然会产生风险。

一、后援集中改变了调查作业的流程及模式寿险公司在后援集中前,实行的是分散的营运模式,其各分(支)公司都有自己的销售、客户服务等一线部门以及核保、理赔、保全、调查等后援部门,而且后援部门的调查与审核岗位人员都在一起办公,遇到疑难案件,能随时沟通商量。

当调查工作人手不足时,审核岗位的人员还能及时提供支援,调查人员与后援审核人员的联系非常密切。

此时的调查流程是:审核人员提出书面的调查要求,调查人员接受调查任务;待完成调查任务后再将结果反馈给审核人员。

调查工作的开展比较有序。

后援集中后,寿险公司的营运模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对于那些已拥有众多分支机构的大中型保险公司而言,由于流程管理变化涉及到责权利的重新分配,因此对原有寿险公司的调查操作模式产生了冲击。

各地分(支)公司原有后援审核部门及人员整合到统一的后援营运中心后,行政和业务管理关系就不再隶属于原来的分(支)公司,而分(支)公司调查部门的业务性质则决定了其工作人员必须直接面对客户并迅速到达现场,因此该部门和人员的行政和业务管理关系不可能统一整合到后援中心,而仍然隶属于各分(支)公司。

寿险公司后援集中运营模式探析

寿险公司后援集中运营模式探析

寿险公司后援集中运营模式探析寿险公司后援集中运营模式探析[字体:⼤中⼩] [打印本页] [关闭窗⼝]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保险市场的不断成熟,⼈均GDP、⼈均可⽀配收⼊和⼈均财富持续增长,教育⽔平逐步提⾼,⼈寿保险意识显著增强,寿险市场的消费需求正持续快速增长。

同时,国内⼤多数保险企业也纷纷研究并着⼿建⽴起集中运营的“⼤后援”模式,以应对业务快速发展所必须应对的统⼀、规范、⾼效运营管理与服务要求。

⼀、寿险公司集中运营模式的特点近年来,国内已经具备⾜够业务规模和资⾦实⼒的⼤型保险集团为了顺应发展的需要,已经不同程度地进⾏了集中运营模式建设。

中国平安和中国⼈寿早在2006年于上海张江建设起⾯向全国所有分⽀机构的⼤型后援基地。

此外,中国平安和中国太平洋也不约⽽同地选择在成都建设第⼆个后援中⼼。

与此同时,⼀些新开业的中⼩保险公司更是直接在开业之初就选择了集中运营的模式。

这些公司所建⽴的集中运营模式有以下三个⽅⾯的特点:(⼀)实现业务集中管理传统的寿险公司是分散式运营,⼆级机构独⽴管理运营基础实施并具备相对完整的运营管理功能,总公司对整个运营系统控制⼒较弱,总体运营品质与标准差异较⼤。

集中式运营则打破了这种区域壁垒,由总公司统⼀管理系统所有运营管理功能,制定统⼀规范的标准化、规范化⼯作流程,统⼀管理与建设整个系统运营基础设施,追求客户服务的最优化与规模效益的最⼤化。

各家已经实施集中的寿险公司的业务集中管理策略也不尽相同,⽐较彻底的做法是除了客户服务柜⾯服务⼈员以外其它所有运营管理职能全部集中,如核保、理赔、契约、客户服务、信息技术等⽅⾯在⼈员、作业及管理⽅⾯的所有职能。

(⼆)进⾏前台与后台分离,实现最⼤规模效应在集中运营模式下,前台主要涵盖柜⾯服务、⽹络服务、电话服务、现场查勘等内容,直接决定了公司的服务品质,直接影响到客户的感知和体验,直接影响到公司在客户⼼⽬中形象的塑造和品牌的建⽴。

⽽后台则是包括了核保、理赔、契约、客户服务、系统管理、需求开发、服务产品提供等⼀系列内容,更加强调作业的标准化与专业化。

关于中国保险集团后援集中模式的探讨

关于中国保险集团后援集中模式的探讨

关于中国保险集团后援集中模式的探讨作者:薛静来源:《经济师》2009年第08期摘要:文章对建立中国保险集团后援集中模式进行了探讨,指出分散式运作模式导致“大企业病”日益严重,服务水平相对下降,同时对中国保险业推行后援集中模式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中国保险集团后援集中模式分散式运作中图分类号:F84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8-176-03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保险市场的不断成熟,中国保险市场的消费需求将持续快速增长。

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财富的持续增长将推动保险需求的增长;教育水平的提高和保险意识的增强将促进人均保险支出比例的提高;保险行业自身也正逐步走向成熟,以更合理的价格,通过更成熟的销售渠道,提供更丰富的产品和更全面的服务。

国内的大多数保险集团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仍在采取分散式的运营模式:即核保、核赔、客户服务、财务、IT支持、人力资源管理等支持性的后台职能(back-office)分散在分公司、中心支公司甚至营销服务部等各级分支机构。

分散式的内部运作模式及快速变化的外部经济环境,给保险机构的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和挑战。

一、分散式运作模式导致“大企业病”日益严重所谓“大企业病”是指:企业规模扩大、产业类型和管理层次增多后,可能产生的信息阻隔、信息传递速度衰减或内容失真、决策得不到不折不扣贯彻、指令执行出现严重偏差、企业成本增加、制度繁杂等,使企业响应市场的能力降低,生存质量不断弱化,逐步走向低劣甚至衰败的一种慢性综合病症。

“大企业病”带来的弊端体现在保险行业,一般可以分为:1.规模大、机构分散导致作业不标准。

集团的各分支机构在运营和管理上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加上各地机构往往过分强调地域相关的差异性,往往导致集团或者企业力图推广的统一规范的制度和流程得不到有效的执行。

各分支机构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对政策、制度、作业标准的执行情况也有好有坏。

2.分支机构扩张的同时,成本居高不下。

中国平安的集中后援模式(必读)

中国平安的集中后援模式(必读)

xx平安:后援集中作业模式2007-07-11通过构建集团后援中心,中国平安(76.60,-0.72,-0.93%)完成了对分支机构的资源整合,既降低了成本,加强了风险控制,也为打造高效而专业的标准化服务、为客户提供具有综合资源优势(3090.334,8.23,0.27%)的全面金融解决方案提供了较大可能,其集约化管理模式可资借鉴。

加入WTO以来,中国金融业的开放逐步推展,中国金融企业的发展也从最初“狼来了”的自觉自警,开始积极融入到全球竞逐中。

但在无边界的金融竞争中,中国金融业如何面对国际金融公司多元化、混业经营的优势,以低成本、高效率的优质服务抵御这股冲击?中国平安在这方面做出了探索的努力。

成立于1988年的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从一家深圳地区性的财产保险公司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家以保险为核心的,融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企业年金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紧密、高效、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

在发展成为金融控股集团后,平安以客户为中心、多渠道、多产品的综合金融战略,对后台运营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经过5年的筹备和建设,2006年中国平安后援管理中心在上海张江正式投入使用。

通过借鉴外部经验及持续的内部研发,中国平安最终完成系统性的核心流程再造,建成了完整的集中运营管理体系,为集团的战略发展完善了重要的一环。

分散运营的局限长期以来,中国的金融企业一直以分散的运营作业模式为主导。

但目前中国传统金融机构的分散运作模式局限性越来越明显:由于每个分支机构都有后台运营,企业在各地的资源和专业技能很少共享,因此无法实现规模效益;运营和服务标准在各地和各业务线之间差异极大;服务和纯后台功能交错混杂,就会对服务关注不足。

相比而言,国际上多数大型金融企业都在世界各地拥有强大的后援服务系统,这个后台系统是对金融企业业务流程的变革,它将前台业务和后台操作彻底隔离,由此产生的直接结果就是服务的标准化、成本的降低及风险控制的加强。

关于保险公司集中运营管理模式的思考

关于保险公司集中运营管理模式的思考

关于保险公司集中运营管理模式的思考作者:王宏宇来源:《企业导报·上半月》2009年第05期摘要集中运营管理模式是最近几年来国际金融保险业最新的作业趋势。

因为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服务品质、防范经营风险、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如何有效地实施集中运营管理模式成为保险公司提高竞争优势的关键问题,作者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实施集中运营管理模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保险公司;组织架构;运营管理一、集中运营管理的基本含义集中运营管理模式是以“管理集中,服务前伸”为指导思想,将涉及重要风险管控,具有较高技术含量以及能够产生规模效益的管理与处理作业内容按区域(省份)或总部(全国)进行集中统一,同时将与客户服务密切相关的作业内容尽可能前伸到前台柜面进行处理的一种运营管理模式。

是通过整合客户资源、集中专业化核心业务,利用网络、物流平台,将数据流、工作流、影像流、物流进行优化组合的一种经济、高效、安全的作业模式。

集中运营管理模式以组织架构的重构、资源的重组、制度的重塑、流程的优化为手段,以提升服务品质、防范经营风险、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为重点,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最终目标。

二、集中运营管理的理论基础假定保险公司的各层级管理人员处于理性、能够进行科学管理的前提下,不考虑投资等因素,单纯就组织架构的变化对企业决策设计的影响而言,可将集中管理的效益模型用下面的公式表达:P=Cb(i,t,r)-Ca(i,t,r)其中,P代表集中管理决策的效益,c是相应项目下的成本或损失(Cb代表集中前,Ca代表集中后);在c中i是指决策效率产生的成本,t是指管理层次与幅度是否带来成本,r是指在多极授权情况下对应于中间层逆选择造成的风险成本。

1决策效率产生的成本变化分析,集中运营管理模式的关键是信息拥有者与处理能者身份的优化,集中运营管理前,企业在总部无法及时获取必要的信息用于管理与决策,同时缺少相应的技术支持,因而无法做出准确而科学的决策以应对市场和客户需求的瞬息变化;集中运营管理后,通过网络,企业高层管理者拥有相应的决策信息与信息处理体系,使得决策的效率大幅提高,从而降低决策效率产生的成本。

保险集团后援集中运营模式探析

保险集团后援集中运营模式探析

保险集团后援集中运营模式研究郝婧怡王荣保险集团作为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在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以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复杂环境中,为了克服来自风险、成本和效率方面的挑战,必须不断地对运营模式进行变革与创新,后援集中这一新的运营管理模式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

国内学者对后援集中运营模式这样定义:“是对企业内部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业务单位的后台服务职能进行重新整合,建立统一的后台服务中心,向各业务单位提供后台服务以降低企业的后台服务运行成本,提高运作效率和风险集中控制的组织形式。

”一、保险集团采用后援集中运营模式的动因分析(一)传统分散式运营模式的局限性日益显现1.规模不经济,成本居高不下。

在分散运作模式下,任何一家分支机构都有自己的办公职场,并设有人事、行政、财务、业务、营销等部门,可以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由于每个分支机构都有后台运营,保险集团在各地的资源和专业技能很少共享,人员冗杂、重复建设严重,成本居高不下,阻碍了保险集团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

2.标准不一,难以控制经营和财务风险。

由于分散化管理,核保、核赔、财务、IT系统等后援支持性职能分散在各分支机构,因此,保险集团的各分支机构在运营和管理上具有较大的自主权。

另外,各地机构往往强调地域差异,从而使总集团下达的统一制度和标准得不到有效执行,造成各分支机构的标准参差不齐,无法有效控制经营和财务风险。

3.前后台不分,容易诱发道德风险。

对于保险业而言,销售业绩的好坏是衡量一个集团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各分支机构均以销售业绩为绝对导向。

保单卖得越多,保险人员赚取的佣金也就越多。

在分散式管理模式下,前后台不分,这样一来,保险人员为了提升销售业绩,与核保、核赔及财务等后台辅助部门串通,违反集团的统一规章制度(如放宽核保标准等)的事情时有发生。

这也是保险集团分支机构假保费、假赔款、非法集资等违规违法事件较多的主要原因。

(二)保险客户多元化需求不断增多对于保险客户而言,关注的不仅仅是保险产品本身的功能,还有保险服务品质的高低,诸如能否快速理赔等。

保险企业运营集约化运营模式研究

保险企业运营集约化运营模式研究

保险企业运营集约化运营模式研究作者:丁雅俊郝芳梓杨成文王曙光来源:《时代金融》2016年第27期【摘要】为快速抢占我国的保险市场,各保险企业纷纷在全国各地建设分支机构,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却忽视了对运营的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的提高,造成了员工冗杂,机构繁多,风险分散,成本居高不下,企业中心控制力弱的被动局面。

改革开放以后,国外的保险巨头陆续进军中国市场,为本土的保险企业带来巨大冲击。

本土保险企业面临内忧外患,为摆脱这种尴尬的境地,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提高综合运营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中国平安率先迎战,在国内推行后援集约化的运营模式后,综合运营有水平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一跃成为中国保险服务也的领头羊,摆脱了困境的平安集团,成为后来改革的企业优秀的范例。

【关键词】运营模式集约化后援一、运营模式的内涵传统的运营是指对对采购、生产、质量、物流等活动。

但是当第三产业的逐渐兴起,产生的新的生产活动已经不能规划到传统的运营之中,运营的产品也从有形产品扩大到无形产品。

与之相对应的,运营的范围也从制造业扩大到了非制造业,相关的研究从生产过程的计划、组织和控制发展到战略制定、系统设计、系统运行和管理控制多个层次。

现在人们普遍认同的营运管理的内涵是营运管理是随营运产生的,是对战略制定、产品开发、采购供应、生产制造、茶品配送和售后等整个企业生产和服务所组成的运营“价值链”进行的集成管理。

其主要目的就是控制质量、成本和时间,达到成本最优,提高客户满意度。

一个好的运营管理体系由正确可调节的运营战略和与之匹配的运营模式、由运营模式逐步分解得运营流程、运营指标管理及控制体系、成本管理体系等一系列内容共同组成。

二、平安的后援集中运营(一)企业背景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为“平安集团”或“平安”),成立于1988年。

公司秉承经过20多年的发展,平安集团已成为集保险、银行、投资为一体的,拥有21.2万名员工,营业网点覆盖全国的世界500强企业。

保险企业后援集约化运营模式研究

保险企业后援集约化运营模式研究

保险企业后援集约化运营模式研究应对我国保险市场的持续增长,各保险企业为快速抢占市场份额,大面积铺设分支机构,与此同时轻忽运营管理、风险控制能力,造成机构人员臃肿、层级繁多、风险分散、控制能力弱,经营成本居高不下,进而影响服务水平。

面对国际保险巨头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和国内保险企业国际化进程,我国保险企业面临运营效率、经营成本和服务水平统一的内外压力,通过提高综合运营水平是增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中国平安为迎接挑战,率先在国内推行后援集约化运营模式,运营竞争力、服务竞争力显著提升,成为我国保险行业的典范。

后援集约化运营属于共享中心模式在保险企业的成功运用,利用共享中心理念,通过在组织内部结构调整、流程再造,实现内部作业的规范化、流程化、标准化,其优点是:可以实现内部专业人员为全集团各分支机构共享、公司风险集中控制、后台作业成本大幅降低、精简分支机构后台人员,进而提升企业综合运营能力和服务品质提升。

但,后援集约化运营也对企业提出较高挑战,比如后援中心的建设投入资金大且投资收益见效慢、企业内部结构调整阻力大、组织人员岗位变动等风险。

中国平安在考察了汇丰银行在巴西的多个后援中心后,结合自身特点,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后援集约化运营模式,并取得良好效益。

平安保险并没有学习汇丰在全国设立多个不同职能的共享中心,而是在上海张江建立全国集中的后援中心,旨在打造平安集团的“中央厨房”。

平安保险通过组织结构调整和流程再造,大幅精简全国各分支机构的后台作业岗位,把不直接面对客户服务的岗位尽可能向后援中心集中;同时把二三级分支机构的权限开始向后援回收集中。

平安张江后援中心主要包括六个层面:共享作业层、专业作业层、客户接触层、运营管理和控制层和政策规则制定层,形成了以用户驱动的流程平台。

实施后援集约运营后的平安,规范了承保流程、理赔流程和基础作业流程,实现了风险集中管控、保费收入大幅增加、运营效率提升、经营成本下降,并统一的服务标准,客户满意度也大幅提升。

大型中央企业保险集中管理的实践探索

大型中央企业保险集中管理的实践探索

大型中央企业保险集中管理的实践探索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央企业保险集中管理是指由大型中央企业将其各个子企业的保险业务整合、统一管理的一种管理模式。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央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保险成为了企业经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由于中央企业的规模庞大、业务繁杂,传统的分散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对保险业务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决策,成为了中央企业保险管理的一个重要趋势。

研究背景部分重点分析了中央企业保险集中管理的来源及发展历程,探讨了传统分散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采取集中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和实践意义。

通过深入挖掘中央企业保险集中管理的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为什么需要进行保险集中管理,以及集中管理模式的出现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和意义。

这将为后续研究中探讨实践经验和创新模式提供更为深刻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中央企业保险集中管理的研究意义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渐增强,其保险风险管理工作日益重要。

中央企业保险集中管理研究可以为中央企业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保险风险管理的关键因素,提高保险风险管理的效果,从而更好地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央企业保险集中管理研究可以为国家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促进我国中央企业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提高国家经济整体风险应对能力。

中央企业保险集中管理研究还有助于推动保险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为我国保险行业的深化改革和提高服务质量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开展中央企业保险集中管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1.3 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方面,本文采用了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总结,深入了解了大型中央企业保险集中管理的定义、重要性、影响因素、实践经验和创新模式等内容。

选取了多个中央企业保险集中管理案例进行详细分析,从实际操作中获取经验和启示。

通过这两种方法的结合,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全面掌握大型中央企业保险集中管理的特点和规律,更好地探索其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保险公司后台作业集中运营的利与弊

保险公司后台作业集中运营的利与弊

保险公司后台作业集中运营的利与弊
罗蓉梅
【期刊名称】《大观周刊》
【年(卷),期】2011(000)039
【摘要】保险公司后台作业一般采取由客户服务中心的柜员一对一的完成客户提出的有关保险实现的服务需求的模式,在这种作业模式下,获得高的满意度体验,是以大量人力成本为代价的.基于一对一服务模式的高成本,很多企业开始尝试集中作业.【总页数】2页(P67,114)
【作者】罗蓉梅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3
【相关文献】
1.集中运营管理理论在保险公司财务与会计集中方面的应用研究 [J], 孙刚
2.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下会计集中核算的利与弊 [J], 靳艳霞
3.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下会计集中核算的利与弊 [J], 郝晓庆
4.保险公司财务信息化集中管理初探——以长安保险公司为例 [J], 孙瑜
5.谈保险公司集中运营中心收费模式 [J], 李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H保险公司销售与后援组织的协同管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H保险公司销售与后援组织的协同管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H保险公司销售与后援组织的协同管理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保险市场竞争激烈,保险公司需要通过提高销售业绩和客户满意度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客户的购买保险是以保障自身风险为目的,同时也需要优质的服务保障。

因此,保险公司不仅要重视销售业绩的提升,还需要注重后援组织的协同管理,以提高客户满意度。

二、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究H保险公司如何通过销售与后援组织的协同管理,提高客户满意度和保险业绩,具有以下意义:1.为保险公司提供具体可行的销售和后援协同管理方案,提高销售业绩和客户满意度。

2.增强客户信任度和忠诚度,提高保险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3.为其他保险公司提供借鉴和参考,不断完善保险公司管理模式。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拟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1.当前保险市场竞争形势分析,总结销售业绩提升的重要性和后援组织协同管理的必要性。

2.分析H保险公司的销售和后援组织管理情况,探究其存在的问题。

3.探究H保险公司销售和后援组织协同管理的可行性,结合相关实践案例。

4.设计H保险公司销售和后援组织协同管理方案,并对方案进行实施和评估。

本研究采用对保险公司的案例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法,通过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式获得研究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以获得科学的研究结论。

四、研究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1.分析H保险公司现有销售和后援组织管理的优缺点。

2.提出H保险公司销售和后援组织协同管理的可行方案,并对方案进行实施和评估。

3.探索保险公司销售和后援协同管理的优秀实践和经验。

本研究将为保险公司提供一种销售和后援协同管理的解决方案,提高客户满意度和保险公司业绩。

同时,也为其他保险公司提供可参考和借鉴的经验和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险集团后援集中运营模式研究郝婧怡王荣保险集团作为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在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以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复杂环境中,为了克服来自风险、成本和效率方面的挑战,必须不断地对运营模式进行变革与创新,后援集中这一新的运营管理模式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

国内学者对后援集中运营模式这样定义:“是对企业内部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业务单位的后台服务职能进行重新整合,建立统一的后台服务中心,向各业务单位提供后台服务以降低企业的后台服务运行成本,提高运作效率和风险集中控制的组织形式。

”一、保险集团采用后援集中运营模式的动因分析(一)传统分散式运营模式的局限性日益显现1.规模不经济,成本居高不下。

在分散运作模式下,任何一家分支机构都有自己的办公职场,并设有人事、行政、财务、业务、营销等部门,可以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由于每个分支机构都有后台运营,保险集团在各地的资源和专业技能很少共享,人员冗杂、重复建设严重,成本居高不下,阻碍了保险集团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

2.标准不一,难以控制经营和财务风险。

由于分散化管理,核保、核赔、财务、IT系统等后援支持性职能分散在各分支机构,因此,保险集团的各分支机构在运营和管理上具有较大的自主权。

另外,各地机构往往强调地域差异,从而使总集团下达的统一制度和标准得不到有效执行,造成各分支机构的标准参差不齐,无法有效控制经营和财务风险。

3.前后台不分,容易诱发道德风险。

对于保险业而言,销售业绩的好坏是衡量一个集团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各分支机构均以销售业绩为绝对导向。

保单卖得越多,保险人员赚取的佣金也就越多。

在分散式管理模式下,前后台不分,这样一来,保险人员为了提升销售业绩,与核保、核赔及财务等后台辅助部门串通,违反集团的统一规章制度(如放宽核保标准等)的事情时有发生。

这也是保险集团分支机构假保费、假赔款、非法集资等违规违法事件较多的主要原因。

(二)保险客户多元化需求不断增多对于保险客户而言,关注的不仅仅是保险产品本身的功能,还有保险服务品质的高低,诸如能否快速理赔等。

为了满足客户的要求,保险集团必须加大投入,提高后台服务质量。

采用后援集中运营模式,便是一条有效途径。

(三)后援集中运营模式的优点1.降低经营成本。

保险集团采用后援集中运营模式后,可以利用现代IT技术,通过影像系统和业务系统将业务单据和相关业务信息传送到后援中心,由后援中心的人员来操作。

各分支机构需要做的工作主要就是数据的录入和单据扫描上传给后援中心,这样就可以减少各分支机构的后台服务人员和后台职能部门,减少工作职场、设备等固定资产投入,形成结构性成本下降。

另外,后援集中运营可以在不影响集团运作的前提下,将原有的资源进行整合,统一规划,从而减少重复投资,使成本大大降低。

2.可以有效控制风险。

后援集中运营模式将各分支机构的核保、核赔等业务环节集中于后援中心来完成,这样便提供了一个标准的工作程序,可避免地区和业务部门之间出现标准执行的不统一、作业行为不规范、各分支机构由于销售业绩压力诱发的道德风险。

而且,可以使更多的管理数据在统一标准下得以比较分析,有利于集团管理层监控各环节业务操作,梳理出潜在的风险,对已发生的风险采取最迅速的补救措施,从而有效控制风险。

3.提高效率。

通过后援集中运营管理模式的实施,将集团各分支机构的后台功能集中在一起,减少中间处理环节,以往的层层递送、多级审批,现在可以由后援中心具有权限的人员直接处理,提高运营管理时效,推动员工工作效率的提高。

4.可以提升保险集团的服务品质。

后援集中后,前端业务与后台操作分离,各分支机构将自己的非核心业务(后台业务)交由后援中心来运作,使其可以更专注于核心业务的拓展和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金融解决方案及更快捷、更便利、更标准且具有个性化的服务。

二、国内外保险集团后援集中运营的现状分析(一)国外保险集团后援集中运营情况目前,大多数全球性金融保险集团都在世界各地拥有强大的后援服务系统,通过搭建统一、集中、高效的信息技术支持平台,统一作业标准及服务标准,进行后援集中。

根据集中程度的不同,国际上将后援集中分为完全集中模式、分险种集中模式、分地域集中模式、分客户集中模式和混合集中模式。

国外知名保险集团后援集中的具体情况见表1。

表1:国外知名保险集团后援集中运营情况集团名称后援集中模式类型具体做法苏格兰皇家银行完全集中设置了独立的保险服务部,统一负责下属各保险品牌的业务承保美亚保险集团分险种集中按照不同险种设立了若干个承保中心友邦保险集团分客户集中设置了专门面向小型商业客户的承保中心(二)我国保险集团后援集中运营模式的发展现状1.从2004年起,我国一些大型保险集团通过借鉴国际先进保险集团的经验开始构建后援中心,这其中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最具代表性。

平安保险后援集中的运营模式就是通过整合客户接触界面、共享的作业、集中和专业化的核心运营、第三方服务网络,建立了利用影像、工作流、客户关系管理等最新科技的IT平台,以实现客户资源共享、管控风险的目的。

其后援集中作业系统主要分为六大模块,模式架构如图1所示:图1:平安后援集中运营模式架构自后援集中模式在2006年实施以来,2007、2008两年间,平安总收入分别实现了%和%的加速增长,净利润更是实现了%和%的巨幅提升,运营管理中心的作业错误件比率控制在1‰以内。

与此同时,中国平安作为开创中国保险业后援集中的先驱,其正式运营效果也得到了国外同业和专家的高度认可。

继中国平安之后,国内一些保险集团也相继开始采用后援集中运营模式,实施集中管理。

目前,包括中国平安有10余家保险集团已经建成或在建自己的后援中心,这其中有:太平洋保险、太平人寿、中国人寿、泰康保险、友邦保险、华泰保险、大地保险、中德安联等。

三、当前我国保险集团实施后援集中运营模式面临的困难(一)后援中心建设成本高平安集团上海后援中心的造价约10亿元,泰康人寿北京后援中心建设也需10亿元,太保集团成都后援中心的投资为8亿元,可见,后援集中中心造价昂贵,这是许多保险集团尚未实施后援集中的原因之一。

(二)投资回收期较长保险集团创建一个后援中心非常类似创办一个企业,不仅初期成本高,而且收回投资的时间也较长,通常要花费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达到盈亏平衡或者取得利润,这就需要保险集团有较强的资金实力。

(三)员工的流失与工作积极性的降低一方面,后援集中管理后,原来各个分支机构的后台人员就不得不面对“去与留”的问题。

有不少优秀人才因为家庭或者其他原因不愿被集中到异地工作,从而选择离开集团,导致员工的流失。

另一方面,由于各分支机构的财务、人事、行政和IT等部门都被剥离归总,各分支机构的后台部门纯粹变成了一个销售柜台。

各分支机构的负责人的权力上收,原来拥有的权力现在一下子被剥夺了一大半,这不免会使其产生失落感,工作的积极性也可能因此降低。

(四)数据集中导致风险的产生数据集中是实现后援集中运营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但数据集中后,所有的数据和系统都集中在后援中心,这就好比“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危险程度可想而知。

由于各种类型的业务数据都汇集到数据中心进行统一管理,数据中心变得相当的庞大和复杂,一旦发生风险(诸如断电、系统故障、电脑中毒等),给集团造成的损失将不可估量。

因此如何有效控制数据集中的风险,保证数据的安全性,是各保险集团都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五)标准化的操作使服务的灵活性降低后援集中后,保险集团后台操作实行统一标准,虽然这样可以降低保险集团总体管理成本,有效控制经营和财务风险,但保险服务毕竟是一项贴近消费者的业务,尤其像理赔等业务关乎出险客户的个人情感,常常需要人性化的关怀,只有保险人员根据出险客户的不同情况进行灵活处理才能达到双方满意的结果。

而标准化的操作有时过于死板,造成保险集团灵活性降低,可能无法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要求。

四、我国保险集团推行后援集中运营模式的建议(一)结合自身的特点和条件,建立适合自己的后援中心建立后援中心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因此多应用于如中国平安、中国人寿等大集团,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小集团就不能采用后援集中运营模式从中获益。

中小型保险集团可结合自身的经营特点进行分业务或分地域的后援集中,等到集团发展壮大后,再考虑进行全国性的集中管理。

(二)加强人才培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防止人才流失保险集团在实施后援集中运营模式变革的过程中,应加强后台人才的培养。

对因后援集中运营模式变革导致部分权力被上收的各分支机构后台负责人,保险集团应重点进行情感激励,消除失落感,稳定工作情绪,激发工作热情,进而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其次,从企业文化建设着手,注重人文关怀,提高员工忠诚度,增强企业凝聚力,进而防止人才流失。

(三)提高信息系统安全性能,设立灾备中心,保证数据的安全性一方面,保险集团应配备系统较稳定、安全系数较高的设备,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能;另一方面,保险集团应在后援中心外设立灾备中心,对后援中心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如果数据丢失,可以立刻启动灾备中心,从而防止集团因此受损。

(四)后援集中管理不应过于刻板,应重视人情化服务保险作为服务行业,有其行业特殊性,对于贴近消费者的业务,尤其像理赔等业务不应过于强调标准统一,应更重视人性化服务,采用人性化的处理方式,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实现品牌效应。

[参考文献][1]伯杰伦著,燕清联等合译.共享服务精要[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卢强.中国保险业集团化经营的保险再造研究[J].保险研究,2008,(4) .[3]唐庚荣.寿险公司后援集中运营模式探析[J].保险研究,2008,(6).[4]何士宏.保险业运营模式变革和优化的路径与趋势[J] .保险研究,2008,(9) .[5]王宏宇.关于保险公司集中运营管理模式的思考[J] .企业导报,2009,(5).[6]薛静.关于中国保险集团后援集中模式的探讨[J] .经济师,2009,(8) .[7]吴庶,王海新.路在何方?——中国保险公司后援中心研究[J] .金融外包,2009,(7)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责任编辑:欧阳曦保险集团后援集中运营模式研究郝婧怡王荣保险集团作为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在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以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复杂环境中,为了克服来自风险、成本和效率方面的挑战,必须不断地对运营模式进行变革与创新,后援集中这一新的运营管理模式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

国内学者对后援集中运营模式这样定义:“是对企业内部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业务单位的后台服务职能进行重新整合,建立统一的后台服务中心,向各业务单位提供后台服务以降低企业的后台服务运行成本,提高运作效率和风险集中控制的组织形式。

”一、保险集团采用后援集中运营模式的动因分析(一)传统分散式运营模式的局限性日益显现1.规模不经济,成本居高不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