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地方债务问题及防范措施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建议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建议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方政府的发展规划和项目建设需求也日益增加。
为了筹集资金支持这些规划和项目,地方政府纷纷以各种形式举债,导致了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日益严重。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不断增加已成为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一大隐患,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有效管理。
本文将探讨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的成因和提出对策建议。
1.地方政府规范逼迫:地方政府在面对各种发展和项目建设需求时,受到规模逼迫,急需筹集资金以支持相关项目。
为了解决短期资金需求,地方政府往往会通过发行债券、举债融资等方式获取资金,以支持相关项目的实施。
2.地方政府激励机制不完善: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与经济增长挂钩,部分政府官员着眼于短期经济增长而忽视了债务管理的风险。
政府官员为了追求地方经济增长的政绩,在债务管理方面缺乏较为完善的激励机制,导致了地方政府过度举债的问题。
3.地方政府债务审计体系不健全:地方政府债务审计工作不完善,使得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和解决。
缺乏有效的审计手段和机制,导致了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增长无序和管理混乱。
4.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认识不足:有些地方政府对债务风险的认识不足,存在较大的风险盲区。
在面对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时,有些政府官员没有深入研究债务管理的风险,导致了债务管理问题逐渐严重化。
5.地方政府债务违法违规行为: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应对当下的资金需求,存在违法违规的债务行为。
以地方政府名义非法设立融资平台、变相扩大规模、隐性债务等问题使得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不断增加。
二、对策建议1.建立健全的债务限额和风险预警机制。
地方政府应设立债务上限制度,确保地方政府的债务处于可控范围内。
建立健全的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2.加强债务管理的透明度和信息披露。
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债务管理的透明度和信息披露,向社会公开地方政府债务数据,并公开地方政府债务使用情况,使社会公众更清晰地了解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浅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的重要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是维护金融稳定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隐性债务不仅影响地方政府的财政健康,也可能对整体经济造成波及。
加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可以提升金融风险防范能力。
隐性债务可能导致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暴露,进而引发金融风险传导,影响金融体系稳定。
加强隐性债务管理可及早发现和化解潜在风险,防范金融危机发生。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有利于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隐性债务的存在往往意味着政府财政透明度不足,监管不到位,容易滋生腐败和权力寻租。
加强隐性债务管理可以规范政府行为,提升治理效能,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维护政府形象和权威。
加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是当前的紧迫任务,需要政府、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共同努力,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和风险防范体系,确保地方政府财政稳健,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财政支持和稳定的金融环境。
【2000字】。
2. 正文2.1 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庞大,但信息不透明。
由于隐性债务不纳入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许多地方政府以各种形式隐匿债务,导致隐性债务规模庞大,但信息不透明,难以全面掌握。
隐性债务增长速度较快,风险隐患较大。
地方政府在借款过程中往往存在审批不规范、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导致隐性债务增长速度较快,一旦市场环境出现变化,隐性债务风险积聚可能导致金融风险蔓延。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与实体经济割裂。
部分地方政府为了应对当下的资金需求,通过隐性债务融资,但这种融资方式并未直接投入实体经济,而是流入炒房、股市等领域,增加了经济的泡沫化风险。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与履约责任不匹配。
由于隐性债务的性质不明确、风险较大,地方政府在借款过程中往往未能清晰界定履约责任,一旦出现偿债困难,可能导致相应的信用风险和声誉风险。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应对措施
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应对措施
随着中国国家经济不断发展,地方政府的债务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慢慢
地形成了一种债务危机。
而如何应对地方政府债务危机,成为当前的一个焦点问题。
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探讨。
一、债务危机的表现
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具有以下的表现形式:
1、债务负担逐年递增,已经超过了地方财政承受能力的极限。
2、债务结构失衡,大量主要是短期债务,造成了流动性危机。
3、多数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相对脆弱,债务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最大瓶颈。
4、债务问题正逐渐深入政府行政服务的所有领域,导致其财政状况日益严重,甚至对其能力产生严重制约。
二、应对措施
面对地方政府债务危机,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应对措施:
1、完善地方政府财政状况的监管制约政策,制定出可以推迟债务到期日的相
关政策,以减轻负担。
2、对于那些负担过重的地方政府,要给予其债务优惠,同时不断注入资金,
使其债务风险减轻。
3、推动地方政府提高财政收入,致力于增加财政自主收支能力,依靠地方政
策支持,更好地发掘财政收入的潜力。
4、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管理机制,提高财务实效,科学合理地分配资金,减少浪费和不规范操作。
总之,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应对需要从各方面着手,要求各级政府严密地进行规划和方案制定,时刻注意民生问题,加强内部沟通和协作,共同推进地方政府的发展。
如何有效化解政府性债务(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债务风险逐渐凸显。
政府性债务是指政府为了满足公共需求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需要,通过举借债务筹集的资金。
然而,过度的债务积累可能导致财政风险,影响经济社会稳定。
因此,如何有效化解政府性债务成为当前我国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债务现状、化解策略、政策建议等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化解政府性债务。
一、我国政府性债务现状1. 债务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政府性债务规模持续增长。
根据财政部数据,截至2023年底,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31.99万亿元,同比增长7.5%。
其中,地方政府一般债务余额为20.99万亿元,专项债务余额为11万亿元。
2. 债务结构不合理我国政府性债务中,短期债务占比过高,长期债务占比偏低。
这导致债务偿还压力较大,不利于财政风险的防范。
3. 债务资金使用效率不高部分地方政府债务资金投向了低效项目,导致债务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加剧了债务风险。
二、有效化解政府性债务的策略1. 优化债务结构(1)降低短期债务占比,提高长期债务占比。
通过发行长期债券、调整债务期限等方式,降低短期债务占比,减轻债务偿还压力。
(2)优化债务资金投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加强对债务资金投向的监管,引导资金投向高效、优质项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 推进债务置换(1)发行专项债券,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通过发行专项债券,将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置换为专项债券,降低债务风险。
(2)推广债务置换试点,探索市场化、法治化债务置换路径。
在部分地区开展债务置换试点,探索市场化、法治化债务置换路径,为全国范围内推广提供经验。
3. 加强债务风险预警和监管(1)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预警机制。
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监测、评估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化解潜在风险。
(2)完善债务监管体系。
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举借、使用、偿还等环节的监管,确保债务资金规范使用。
4. 创新债务融资模式(1)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
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经验做法
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经验做法1. 认识地方债务的现状地方债务,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沉重?但其实这事儿关系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想想看,咱们的城市建设、基础设施,甚至是日常的公共服务,都是靠这些债务来支持的。
可是,如果管理不好,就可能像老鼠掉进米缸,弄得一团糟。
就像那句老话:“债务如山,压得人喘不过气。
”地方相关部门为了发展,借了不少钱,但如果不谨慎,后果就可能很严重。
2. 经验分享:怎样防范债务风险2.1 规范借贷行为首先,规范借贷行为可不是空口说白话。
得有章可循,得有道可走。
地方相关部门在借债之前,要好好算一笔账。
比如,资金用途要明确,不能胡乱借钱买手机、吃大餐。
就像咱们日常生活中,做预算是很重要的,先想好这笔钱用在哪里,才不会到头来后悔。
还得定期审计,像把账本翻出来,看看是不是该花的都花了,该还的都还了。
2.2 加强透明度再来就是提高透明度。
这就像做菜,光有好材料还不够,还得让大家看到你怎么做。
地方相关部门要把债务信息公开,让老百姓知道这笔钱花得值不值。
透明的过程能让大家心里有数,少些猜疑,避免乱花钱。
换句话说,“清清白白,明明白白”才能赢得信任。
3. 风险监测与预警机制3.1 建立健全监测机制接下来,咱们要说说风险监测。
建立健全的监测机制,就像给债务装上一个“警报器”。
定期对债务进行分析,看看有没有异常,像是发现信号灯亮了,赶紧找找原因。
相关部门得把控好“火候”,发现风险的时候,及时调整策略,避免把事情搞得更复杂。
3.2 强化相关部门间的协作最后,强化相关部门间的协作也很重要。
就像“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地方相关部门要团结合作,分享经验,互通有无。
通过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样一来,地方债务的风险就能共同抵御,大家一起渡过难关,才能让发展更稳健。
4. 结语:共同维护地方经济的健康总之,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
需要相关部门、金融机构和老百姓共同努力。
就像种一棵树,得浇水施肥,还得有阳光,才能长得茁壮。
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及对策浅析
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及对策浅析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备受关注。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庞大、风险隐患突出,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隐患。
而在应对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时,需要制定合理的对策,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本文将对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及对策进行浅析。
一、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现状1. 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居高不下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为稳定经济增长,我国各级地方政府纷纷举债投资,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急剧扩大。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总额已达25.66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40%。
2. 违规融资问题严重由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隐性债务较多,地方政府违规融资问题较为严重。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规避风险评估和审批限制,通过政府融资平台、融资担保公司等渠道违规融资,导致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不断膨胀,并且隐性债务风险日益凸显。
3. 风险隐患加剧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风险因素。
一些地方政府违规违约,部分政府融资平台无法偿付债务,导致债务违约风险加大。
一旦出现大规模违约,将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秩序,引发金融市场动荡,对我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1. 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矛盾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目标,极力扩大投资规模,但又面临较小的财政收入,从而形成财政收支矛盾。
为填补财政缺口,地方政府只得通过借债来融资。
2. 政府干预过多一些地方政府行政干预过多,直接介入市场经济活动。
在产业发展、项目投资等方面负债累累,形成了债务规模庞大的问题。
3. 建设项目收益低一些地方政府过度追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但一些项目收益不佳。
导致投资效益低下,债务无法得到有效偿还。
1. 完善财政体制加大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完善税制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增强地方政府自主权和财政收入能力。
通过财政体制的改革,合理分配地方政府财政资源,缓解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矛盾。
2. 规范政府债务融资严格规范政府债务融资行为,划定地方政府债务的用途范围和融资担保责任,限制政府债务规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化解债务风险措施(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债务风险逐渐凸显。
为维护经济金融稳定,保障社会和谐,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化解债务风险工作。
本文将从政策、市场、企业等多方面分析我国化解债务风险的有效措施。
一、政策层面1. 完善债务管理制度(1)加强债务限额管理。
根据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相关部门的规定,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实行年度管理,确保债务规模合理可控。
(2)规范债务融资行为。
加强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管理,严格控制非政府债券形式融资,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融资行为。
(3)建立债务风险预警机制。
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和化解潜在风险。
2. 优化债务结构(1)调整债务期限结构。
通过发行长期限债券,降低地方政府短期偿债压力。
(2)优化债务品种结构。
提高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比重,支持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
(3)拓宽债务融资渠道。
鼓励地方政府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等多元化融资工具筹集资金。
3. 加强债务风险化解(1)推进债务置换。
通过发行新债券置换存量债务,降低债务成本。
(2)实施债务重组。
对部分高风险地区和项目,通过债务重组降低债务负担。
(3)盘活存量资产。
通过资产重组、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提高资产流动性,降低债务风险。
二、市场层面1. 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1)完善债券市场。
鼓励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券,支持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
(2)发展股权市场。
鼓励优质企业上市融资,支持企业通过股权融资降低债务风险。
(3)推进资产证券化。
鼓励地方政府将优质资产证券化,提高资产流动性。
2. 加强金融监管(1)加强金融机构风险防控。
引导金融机构合理配置信贷资源,避免过度依赖地方政府债务。
(2)规范金融产品创新。
加强对金融产品的监管,防止金融风险向实体经济传导。
(3)推进金融科技发展。
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债务风险。
三、企业层面1. 提高企业盈利能力(1)优化企业产业结构。
鼓励企业向高端产业、绿色产业转型,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化解中国地方债务的方法(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益凸显。
地方债务的持续增长,不仅给地方政府带来了沉重的偿债压力,也增加了系统性金融风险。
为了维护经济稳定和金融安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地方债务。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化解中国地方债务的方法与路径。
一、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1. 调整债务期限结构。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中短期限债务占比过高,容易引发流动性风险。
因此,应调整债务期限结构,适当增加长期限债务,降低短期偿债压力。
2. 优化债务品种结构。
在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时,可根据不同项目特点,选择合适的债券品种,如普通债券、专项债券等。
同时,鼓励地方政府发行绿色债券、扶贫债券等,降低融资成本。
3. 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逐步放开地方政府债券利率管制,使其与市场利率接轨,降低地方政府融资成本。
二、加强债务管理,提高债务透明度1. 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
明确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债务规模、债务期限等管理要求,确保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在可控范围内。
2. 完善债务信息公开制度。
要求地方政府定期公开债务信息,提高债务透明度,增强公众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认知。
3. 强化债务风险预警机制。
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对债务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及时采取风险防范措施。
三、调整财政分配,优化财政支出结构1. 调整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事权。
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确保地方政府有足够的财力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
2.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加大民生支出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降低政府投资在地方债务中的占比。
3. 推进财政体制改革。
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
四、发展实体经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1.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地方政府提供稳定的财政收入来源。
2. 激发市场活力。
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经济增长。
政府债务化解_措施(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攀升,债务风险逐渐显现。
为维护国家财政安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政府债务化解工作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分析我国政府债务现状,探讨政府债务化解措施,以期为我国政府债务化解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一、我国政府债务现状1. 债务规模持续扩大近年来,我国政府债务规模逐年攀升。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截至2023年,我国政府债务总额已超过127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超过60%。
其中,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较大,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
2. 债务结构不合理我国政府债务结构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
一是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短期债务占比过高,导致政府面临较大的偿债压力;二是债务品种结构不合理,地方政府债券占比过大,国债占比相对较低。
3. 债务风险逐渐显现随着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政府债务风险逐渐显现。
一是偿债压力加大,部分地区债务负担较重,偿债能力不足;二是隐性债务风险上升,部分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等渠道举借的债务难以统计,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
二、政府债务化解措施1. 优化债务结构(1)调整债务期限结构。
合理控制短期债务规模,降低短期债务占比,提高长期债务比例,以降低偿债压力。
(2)优化债务品种结构。
适当增加国债发行规模,降低地方政府债券占比,提高国债在政府债务中的比重。
2. 推进债务重组和置换(1)债务重组。
对部分高风险地区和企业的债务进行重组,降低债务利率,延长债务期限,以减轻偿债压力。
(2)债务置换。
通过发行新的债务品种,置换部分高成本债务,降低债务成本。
3. 加强债务管理(1)完善债务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预警和处置机制,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防止债务风险扩大。
(2)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 发展地方经济(1)优化产业结构。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竞争力,增强地方经济增长动力。
浅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问题日益凸显。
隐性债务是指地方政府通过各种形式筹集资金,隐瞒债务规模、通道以及偿债安排的一种债务行为。
这种行为包括政府债务、融资平台债务、地方企业债务等,并且常常以政府担保为背书。
隐性债务不仅可能导致政府财政风险,而且还可能成为金融系统风险的根源。
解决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不仅事关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也关系到全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浅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1. 规模庞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庞大,主要是因为地方政府在获取资金时,有时会采取隐瞒负债规模的行为。
一方面是由于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制度不完善,使得地方政府借债行为缺乏透明度;另一方面是由于地方政府债务透明度不高,存在很多不为人知的债务隐患,这就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的扩大提供了条件。
2. 风险隐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使得地方政府面临很大的财政风险,同时也给社会和金融系统带来了风险隐患。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存在不但可能导致地方政府还债违约,同时还可能成为金融系统风险的根源。
3. 治理难度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的治理难度很大。
主要体现在地方政府对隐性债务的认识不足,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管措施不力等方面。
这些都使得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的治理变得异常复杂。
二、对策建议1. 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为了有效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需要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深化和完善。
包括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法律法规,明确地方政府债务的来源、用途和偿还责任,加大地方政府债务监督和审计力度等。
2. 增强地方政府财政自律意识地方政府要加强债务管理,增强财政自律意识,杜绝隐性债务。
要遵循财务公开透明原则,确保地方政府债务行为公开透明、规范合法。
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责任制度,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及相关单位严格按照规定履行债务管理职责,切实做好相关事项的审批、管理和监督。
地方债务问题与解决方案
地方债务问题与解决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推进,地方政府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的资金需求巨大,因此,地方债务问题成为了当前国内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地方债务的规模庞大、结构不合理以及管理不当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健康、经济稳定以及社会发展。
本文将就地方债务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期对于当前地方债务问题的治理和预防提供一些借鉴。
一、地方债务问题的成因1.财政体制不合理在我国现行的财政体制下,中央政府占据了太多的财政资源和权力,地方政府在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分配上处于弱势地位。
而地方政府面临着消化各种财政支出的艰巨任务,为了弥补财政收入短缺,不得不通过举债来融资。
2.地方政府竞争压力大在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中,为了争取更多的资源和项目,地方政府之间往往会通过扩大债务规模来提高自己的财政实力,这导致了地方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
3.地方政府政绩压力在政绩考核中,地方政府需要通过各种项目和政策来提高自己的政绩表现,而这些项目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地方政府通过举债来融资,以达到政绩目标。
以上几点是导致地方债务问题的主要成因,这些成因导致了地方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结构不合理以及管理不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健康、经济稳定以及社会发展。
二、地方债务问题的表现1.债务规模庞大自2008年以来,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我国地方政府由上级政府审批的债务总额已经达到了16.47万亿元。
而从债务的结构来看,隐性债务占比较高,包括了各种隐性债务,如政府融资平台债务、政府土地储备债务等。
2.债务结构不合理地方政府的债务结构不合理是导致地方债务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方面,地方政府的直接债务规模较小,但隐性债务占比高,这给地方政府的未来财政稳定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的融资结构主要以银行贷款和债券融资为主,融资成本高,而且不透明度较高,这导致了地方政府债务成本的提高以及风险的不断积累。
我国地方债务现状及防范措施
我国地方债务现状及防范措施一、地方债务现状当前,我国地方债务问题依然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债务规模较大,负债率较高。
一些地方债务余额已经超过了当地的财政收入,甚至出现了偿债高峰期来临的情况。
2. 债务结构不合理。
一些地方债务期限结构短,还债高峰期集中,导致还款压力巨大。
同时,债务来源单一,过度依赖银行贷款和信托等非金融机构的融资,一旦资金链断裂,将严重影响地方政府的正常运转。
3. 债务资金使用不规范。
一些地方存在违规使用债务资金的情况,如将债务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改造等非公益性项目,导致资金浪费和效益低下。
4. 地方政府偿债能力不足。
一些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土地出让收入,但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和变化,土地出让收入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使得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受到影响。
二、地方债务风险防范措施针对当前我国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风险防范措施:1. 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
通过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结构、偿债能力等指标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预警地方债务风险。
2. 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明确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责任主体,制定严格的债务审批程序和管理制度,确保债务资金的使用方向和偿还方式符合规定。
3. 推动地方政府财源建设。
通过加强税收征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盘活国有资产等方式,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水平,增强其偿债能力。
4. 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监管体系。
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债务考核和问责机制,防止出现违规举债、变相举债等行为。
5. 加强跨部门协调合作。
建立跨部门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协调机制,加强财政、审计、金融等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推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工作。
防范化解地方债务无作为(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风险因素。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政府在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方面存在无作为的现象,导致债务风险不断累积。
本文旨在分析地方债务无作为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地方债务无作为的表现1. 财政收入与债务规模不匹配部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与债务规模不匹配,过度依赖债务融资。
当财政收入下降时,债务风险随之增加。
这些地方政府在债务风险预警时,未能及时采取措施,导致债务风险持续上升。
2. 缺乏有效的债务风险防控机制一些地方政府在债务风险防控方面缺乏有效的机制,如债务风险评估、预警、监测和处置等方面存在漏洞。
在债务风险爆发时,无法迅速应对,导致风险蔓延。
3. 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部分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过度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导致财政可持续性下降。
在债务风险防控过程中,这些地方政府难以有效调整支出结构,加剧了债务风险。
4.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不规范一些地方政府在债务管理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现象,如违规举债、资金挪用等。
这些行为导致债务风险进一步加剧。
三、地方债务无作为的原因1. 地方政府政绩观偏差部分地方政府过度追求经济增长,忽视债务风险防控。
在政绩考核体系下,地方政府倾向于采取短期行为,导致债务风险累积。
2. 财政体制弊端我国现行财政体制存在一定的弊端,如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不匹配、地方政府财政自主权不足等。
这些弊端导致地方政府在债务风险防控方面缺乏动力。
3. 市场化程度不高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市场尚不成熟,市场化程度不高。
在债务融资过程中,地方政府难以通过市场化手段有效降低债务风险。
4. 监管体系不完善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监管体系尚不完善,监管力度不足。
在债务风险防控过程中,监管机构难以对地方政府进行有效约束。
四、防范化解地方债务无作为的对策1. 调整地方政府政绩观加强对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将债务风险防控纳入考核指标体系。
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建议三篇
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地方政府不得举债、预算不列赤字。
而现实情况是地方政府规避法规约束,多头举借债务,特别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举债融资规模膨胀迅速,资金运用效率不高,偿债风险日益加大。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地方政府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融资的现实需求,也有政府与市场边界不清,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统一导致地方政府资金紧张等体制性因素,还有政府官员绩效考核导向偏差引起的地方官员非理性投资冲动,以及统筹监管不到位,缺乏有效监督等管理因素。
对于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情况及债务风险,各级审计机关要予以高度的关注,客观分析和看待其形成的原因,准确把握问题的核心,从如何更好地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角度,研究和提出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建议。
一、分类施治,疏堵结合,完善风险管理,建立控制体系(一)清查存量债务,积极化解风险。
根据先清理后规范的要求,应该把妥善处理地方政府的存量债务,作为当前地方政府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
1.摸清债务总量,分清类别结构。
对于中央政府来说,当务之急是全面摸清各地债务规模底数,并在与各地财力比较的基础上初步确定债务总体风险大小;同时分清地方政府债务结构,掌握各种类型债务的特点及成因,以确认偿债风险,划分层次、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研究制订相应化解措施。
2.区分举债主体,落实偿还责任。
对政府部门、机构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债务,以及由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融资平台公司因提供公共服务产生且无偿债资金来源的债务,地方政府应承担直接偿债责任;对各类融资平台公司因基础设施、公益性项目建设而产生,且有偿债资金来源的债务,地方政府应催促其按计划、合同的要求严格履行还款义务,尽量避免其向政府直接债务转化;对与公共服务无关的市场行为所产生的债务,应本着“谁举债,谁偿还”的原则,由举债主体自行偿还,政府不承担兜底责任。
3.保障还款来源,全力化解风险。
在分清举债主体、落实偿还责任的基础上,要及时制定偿还计划,科学筹措偿债资金,按时履行偿债义务。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建议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地方政府性债务呈现出规模庞大、增长较快、隐性债务较多等特点,严重影响着地方政府财政稳健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成因分析和对策建议两个方面探讨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
一、问题成因分析1. 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巨大地方政府自负盈亏的财政体系导致了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巨大。
地方政府需要承担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的巨大压力,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土地出让金、税收和财政转移支付,难以满足这些支出的需求。
为了稳定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地方政府就需要通过增加债务来弥补财政收支缺口。
2. 地方政府融资渠道有限我国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相对单一,主要依靠银行借款和债券融资。
由于部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较低,融资难度较大,这就导致了地方政府在融资渠道上的单一化和过度依赖,融资成本较高,加重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3. 地方政府举债严重缺乏管制我国的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缺乏有效的管制机制。
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和增长速度缺乏有效的监管,容易出现过度举债和风险隐患。
而且,地方政府的债务主要以隐性债务形式存在,不易被人们所关注,这就给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二、对策建议1. 完善地方政府财政体系应当完善地方政府的财政体制机制,加大中央财政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并建立健全的地方政府财政风险预警和处置机制。
还应当加大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监管力度,严格控制一些不必要的支出,减少财政支出的浪费,提高财政效益。
2. 拓宽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应当优化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推动地方政府多元化的融资方式。
可以通过政府引导基金、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发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多种途径来降低地方政府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3. 建立健全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应当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监管,建立健全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和监督,规范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行为,防止过度举债和风险蔓延。
浅谈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对策
浅谈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对策引言近年来,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备受关注。
大规模的借债行为给地方政府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风险。
为了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本文将对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对策进行浅谈。
1. 加强财政监管加强财政监管是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对策之一。
财政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审查和监督。
同时,建立健全财政预算制度,制定明确的债务规模和债务限额,确保地方政府债务的合理增长。
2. 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机制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机制是控制债务风险的必要手段。
要根据地方政府债务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并及时评估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水平。
评估结果可以作为决策的依据,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债务风险。
3.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信息披露加强地方政府债务信息披露是增加透明度,防范债务风险的有效途径。
政府应当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信息的披露,包括债务规模、债务用途、偿还计划等。
同时,对于违规借债的地方政府,应当及时公开曝光,并追究相应的责任。
4. 提高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能力提高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能力是控制债务风险的关键。
地方政府需要培养专业的债务管理团队,加强债务管理制度的建设,确保债务的规范运作。
此外,还需要加强债务风险的预警和应对能力,及时调整债务结构,减少债务风险。
5. 推动地方政府多元化融资推动地方政府多元化融资是减少债务风险的重要手段。
地方政府应当积极开展多元化融资,包括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等。
通过多元化融资,可以降低债务的融资成本,分散债务风险。
6. 深化地方政府债务置换深化地方政府债务置换是减轻债务负担的有效措施。
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发行新债券来置换旧债券,延长债务期限,降低利息负担。
债务置换可以减轻地方政府的偿债压力,减少债务风险。
结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对于中国的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有效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需要加强财政监管,完善债务风险评估机制,加强信息披露,提高债务管理能力,推动多元化融资,深化债务置换等一系列对策。
四措并举化解债务风险(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务和中小金融机构债务风险日益凸显,成为影响经济稳定和金融安全的重要因素。
为了有效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本文提出以下四措并举的化解债务风险策略。
一、加强债务管理,完善债务制度1. 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应遵循“谁借谁还、风险自担”的原则,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责任。
各级政府应严格执行债务限额管理制度,确保债务规模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2. 完善债务审批制度。
加强债务审批权限的集中管理,规范债务审批流程,确保债务资金投向合理、效益明显。
对违规举债行为,要严肃查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3. 优化债务结构。
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合理调整债务期限结构,降低短期债务比例,避免因利率波动和期限错配带来的风险。
4. 加强债务信息公开。
提高地方政府债务透明度,定期披露债务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增强公众对债务风险的认知。
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债务资金投向1. 优化产业结构。
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支柱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2. 严格控制“两高一剩”行业债务。
对产能过剩、高污染、高耗能行业,严格限制新增债务,逐步化解存量债务。
3. 鼓励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加大对绿色、低碳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引导债务资金投向环保、节能等领域。
4. 加强对基础设施项目的债务管理。
严格审查基础设施项目的可行性,确保项目效益,降低债务风险。
三、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1. 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加强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协同,建立健全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置金融风险。
2. 严格金融机构信贷管理。
金融机构应加强信贷风险控制,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防范信贷风险转化为债务风险。
3. 强化金融机构责任追究。
对金融机构违规放贷、失职渎职等行为,要严肃查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4. 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支持金融机构开发适合地方债务风险管理的金融产品,为地方政府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浅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隐性债务是指地方政府以各种形式隐匿或外包形成的债务,通常不纳入当地政府债务限额之内,但实质上是地方政府的债务责任。
近年来,隐性债务问题在我国各地频频曝光,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财政透明度不足、风险预警机制不健全、监督问责机制不完善以及债务规模失控等方面。
解决这些问题势在必行,否则将给地方政府财政带来严重隐患。
为了应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需要加强财政透明度,建立健全的风险预警机制,加强监督和问责机制,合理控制债务规模等方面采取有效对策。
只有全面加强隐性债务管理,才能保障地方政府财政的稳健运行,确保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强风险防范,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地方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1.2 问题提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规模庞大,但信息披露不足,缺乏透明度。
隐性债务往往是以各种名义存在,难以被外界所察觉,导致投资者和公众无法准确了解地方政府的财务状况,增加了财政风险。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缺乏风险预警机制,容易出现危机漏洞。
部分地方政府借款过多,往往是为了填补财政收支缺口,缺乏必要的资金用途审查和资金运用监管,容易滋生腐败和浪费,导致隐性债务风险加剧。
地方政府对隐性债务的监督和问责机制不健全。
地方政府借债行为缺乏有效监督,没有明确的问责机制,导致一些地方政府任意举债,以致债务规模失控,严重影响地方政府财政稳定和经济发展。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地方政府的财政稳定和市场信任度,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2. 正文2.1 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庞大,且容易被忽视。
隐性债务通常不纳入地方政府财政报表,因此很难被监管和控制。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及风险防范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及风险防范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加剧不仅对地方政府财政造成了影响,也对社会、经济和金融等领域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因此,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和风险防范显得尤为重要。
一、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
据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底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21.4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了26.5%。
加上政府性融资平台的债务,整个地方政府及其关联机构的债务规模更是高达40万亿元以上。
地方政府债务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民生类项目、城镇化建设等领域。
但由于许多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来发行债券,这些债券财政收入并未得到直接支持,更多是通过收回资本来扩大借款。
这就使得大量的负债对国家投资和消费造成影响,因为投资和消费的增长都由债务驱动。
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表现形式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显示出以下几种表现形式:1. 债务隐性增长。
地方政府虽然出现了债务违约和乱借乱贷的情况,但主要风险仍然是不适当的隐性债务增长,尤其是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发行债券的情况。
2. 债券过度发行。
地方政府面临着需要大量资金的问题,所以很多地方政府都过于依赖债券的融资,导致债券过度发行,甚至出现“无成本”发行债券的情况。
3. 还款困难。
在经济增长放缓、税收减少、新债募集难度加大等因素的影响下,地方政府的债务偿还压力不断增大,有些地方政府甚至出现资金链断裂、无法按期还款的情况。
三、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措施为了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分类管理债务制度。
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中,应建立分类管理制度,针对不同类型的债务制定不同的管理政策和策略,确保债务风险得到合理控制和防范。
2. 强化地方政府债务审计。
强化地方政府债务审计,加大对地方政府债务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对发现的违规债务应采取及时清理和处置措施,从源头上杜绝违规债务增长。
浅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在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包括审计监管不足、信息公开不透明、财政预算管理不规范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债务审计和监管、提升信息公开透明度、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并推动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担机制。
需要加强监管措施,处理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
未来,需要更为严格的监管机制来规范地方政府行为,避免隐性债务问题进一步恶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将成为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各方联手共同解决。
【关键词】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问题、债务审计、监管、信息公开、透明度、财政预算、风险分担机制、监管措施。
1. 引言1.1 背景介绍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指导意见》,要求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应对机制明确,审计监督等有效制度要健全,督促追踪问题解决;进一步推动政府投资管理,加大政府债务风险预警、隐性债务审计和监控等重点领域的监管力度;明确政府举债核准、融资平台涉嫌违规融资和授信等行为的清理整治要求,把未核准融资项目接纳到清理整治行动中。
这些举措的出台,旨在加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规范政府债务行为,维护国家财政安全稳定。
随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不断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部分将就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定义、特点、规模和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为深入探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奠定基础。
1.2 问题提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一直是我国财政领域的一大难题。
隐性债务管理不规范,存在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地方政府财政的稳健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最为突出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合规性和透明度不高,部分地方政府将一些债务通过变相方式转嫁至企业、融资平台公司等渠道,导致债务规模失控、难以准确评估。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管理不足,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和监管体系,一旦发生风险事件,可能会对地方政府财政安全带来严重冲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题目:浅谈我国地方债务问题及防X措施(黑体,小二加粗)目录(宋体,小三加粗)(目录内容要求:宋体,四号,固定值行距20磅)一、地方债务的概念界定1(一)地方债务概念解释1(二)我国地方债务界定1二、我国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影响2(一)我国地方债务的整体特征2(二)我国地方债务危机上升的原因探寻2(三)地方融资的风险以及地方融资平台的控制3(四)外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启示3三、探索处理我国地方债务问题的建议4(一)制度和法律的规X4(二)风险控制6参考文献10中文摘要:随着我国债务规模越来越大,从而引发的一连串债务问题的越发突出,政府债务不断加大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问题,乃至放眼世界,诸如近期发生的美国主权债务危机不断扩大,主权信用评级下调,以及欧盟一些国家如希腊、西班牙等的债务危机,成为了越来越受关注的焦点,其中最令人关注的,是我国地方债务规模不断扩大面临的风险问题。
本文主要从几个方面的问题导致地方债务规模不断扩大的角度,分析了地方融资体制不完善,法律环境不健全等现状,提出通过构建完整的地方融资结构,升级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水平两大对策,加强我国地方债务的监管,试图健全我国地方债务监管体系。
以期对于我国地方债务的风险规避做出有益探讨。
关键词:地方债务监管风险引言根据审计署数据,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万亿元(合计1.65万亿美元)。
今明两年,地方政府债务将进入偿债高峰。
43%的债务将在两年内集中到期,预计达4.6万亿元。
这个数字大约相当于中国经济的27%,而且显著高于官方公布的中央政府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0%的债务余额。
近年来,地方融资平台公司通过举债融资,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筹集资金,在加强基础建设以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起了重大作用。
但举债融资规模的不断扩大,运作的不完善,相关法律的不健全,导致地方债务风险加大。
因此,为维持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如何对地方融资平台进行有效管理,以及对地方债务进行风险控制,便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地方债务的概念界定(一)地方债务概念解释地方政府债务是指地方政府作为债务人承担的债务。
它与中央政府债务相对应,是地方政府在经常性财政收支不足的情况下,为满足地方经济与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需要,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短缺的程度,在承担还本付息责任的基础上,按照有关法律向社会发行的债务。
地方债务可划分为直接债务(显性债务)、间接债务(隐性债务)两种类型。
一旦这些债务缺少有效、统一的监测、管理制度,隐蔽性强,则成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地。
(二)我国地方债务概念解释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债务可以从以下五个层次来解释:⑴地方政府的债务收入,指的是地方政府各职能部门通过信用手段取得的财政收入;⑵准地方政府性债务,指的是各级地方政府职能部门所属机构或单位举借的用于地方公共支出的债务;⑶地方政府的欠款和挂账,指的是地方政府的欠款和挂账实为赤字,因而必须由地方政府来弥补的债务;⑷地方政府担保的债务,指的是各级地方政府提供担保的机构、单位或企业的各种借款或债券的发行,包括经地方政府批准,由国有经济单位以政府专项预算等作担保的各种借款;⑸社会性债务,指的是地方国有企业难以偿还的债务或社会保障资金的缺口,以及某些金融风险的转嫁。
二、我国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影响(一)我国地方债务的整体特征截至2009年年底数据:高盛报告。
估算到2009年年底,中国政府总负债为15.7万亿元,约占2009年GDP的48%。
主要包括国债(占20%GDP)、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及债务的地方政府债务(占23%GDP),以及在2000-2001年期间商业银行剥离但仍在账面上的那些不良贷款(占5%GDP)3大部份。
估计2009年底中国地方政府负债高达7.38万亿元,较2008年同期增长70.4%,按6%的年息来计算,2010年地方政府至少要付出4,428亿元利息。
而根据我国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的估算。
2009年4月8日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接受“半月谈”采访。
对债务规模进行估算,目前我国地方债务总余额在4万亿元以上,约相当于2008年GDP的16.5%,财政收入的80.2%,地方财政收入的174.6%,其中,直接债务超过3万亿元,约相当于GDP的12.9%,财政收入的62.7%,地方财政收入的136.4%。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的势头仍旧,主要呈现出以下整体特征:⑴债务总量不清,资金数目庞大;⑵或有债务所占比重大,潜在的债务风险巨大;⑶主体分散,涉及面广;⑷转化率高;⑸债务利息高,贷款周期长,偿债率高。
(二)我国地方债务危机上升的原因探寻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发展至今日,其数额如此之巨大,主要在于隐性债务过于繁重,而且风险性也非常大,主要凸显出一下几个特征:⑴地方政府监管体系弱化。
地方财政部门、审计机关以及部门地方人大监督的弱化,导致地方政府债务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中央政府又无法确知其具体情况;⑵地方政府内控环境尚不健全,难以进行自我监督与管理。
尤其是地方乡镇政府,内控环境更加薄弱,导致对财政状况产生负面影响;⑶有些地方政府的领导虚报政绩等不良工作作风没严格监察。
法律意志单薄、缺乏资金管理理念的地方政府往往凭借个人意志运行,对地方政府的财政赤字增加,负债规模加大具有影响性;⑷从预算管理角度来看,缺乏对预算管理机制。
一些地方政府,尤其在乡镇一级,并未将预算管理纳入程序化、法制化,而且未进行细化,随意性支出很大;⑸地方政府投资过热,盲目投资。
在粗放型经济发展下,高投入、低产出、速度快、效益差得经济格局一直严重制约着财政收入,而缺乏约束的投资依旧一股劲的继续,从而不断产生债务;⑹短期行为导致大量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泛滥。
由于体制的不完善,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不惜举债进行大量工程,任期升迁后便留下了大量的债务;⑺地方政府债务公布的复杂性和形成动机的多样性,给监督管理带来难处,从而有使得债务规模无节制地攀升。
(三)地方融资的风险以及地方融资平台的控制从2008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信贷投放增长异常迅猛,各级地方政府纷纷融资进行大规模投资,导致地方融资平台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但有缺乏完善的机制和有效的管理及监督,很大程度上构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从而导致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剧。
其危害有:⑴融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会与财政的实际承受能力完全脱离,一旦后续资金跟不上,从而导致地方财政风险;⑵地方政府的过度负债会导致政府信用挤出市场信用,大量中小企业会因为得不到资金或者很难得到资金而面临着困境;⑶政府负债总量难控制,除银行贷款外,还有各种资金信贷、往来款拖欠等,且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负债并不掌握,地方政府具有高度自主性;⑷巨额的负债拖累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前一届政府的负债通过届间不断积累,地方政府性负债不断膨胀,严重制约着地方的可持续发展。
故而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控制是重中之重,对于防X和化解地方投融资平台风险的对策有以下几方面:⑴建立地方信用评级制度,控制地方债务的冲动。
通过建立地方信用评级制度,可以对地方财政状况有个量化公正的评价,从而对地方政府的融资规模进行有力约束。
中央政府也可以据此设定各地负债总规模;⑵拓宽财政收入来源,鼓励地方直接融资。
直接融资一方面可以地方政府基础建设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非理性扩X,有利于显性化。
⑶建立地方信息披露制度,搭建信息共享平台。
加强地方财政收支状况的披露制度的建设,细化地方财政收支科目,及时公布各级财政收支情况,让投资者,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方便了解,并予以监督,促使地方债务显性化;⑷探索投资主体多元化,强化投融资平台公司治理机制。
地方政府适当放宽政策,让民间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或者基础设施项目。
⑸加强风险预警系统,规避信贷风险。
构建地方投融资平台风险预警系统,科学合理设定预警指标,综合分析地方偿债能力、负债能力以及平台公司的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等因素,使预警系统能及时发现和预报地方投融资平台的潜在风险。
(四)外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启示据统计,世界53个主要国家中,有37个允许地方政府举债。
总的来说,地方政府举债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二是向金融机构借债,但一般都要求地方政府不得向其所属金融机构借款。
现将美、日两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情况作简要说明:以美国为例,美国州和地方政府主要通过发行市政债券举债,同时辅之以银行借款和融资租赁。
美国市政债券是以政府信用作担保,由州、城市、城镇、县以及它们的授权代理机构发行的债券,用于一般市政支出或特定市政融资项目,具有期限长、信用高、流动性高、与保险结合等特点。
再以日本为例,日本是一个单一制国家,地方债务管理以行政控制为主,通过严格的地方政府债务计划与协议审批制度实现地方债务精细化管理。
鉴于我国目前地方债务管理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借鉴美、日两国的成功经验,应从制度上防X和控制财政风险,加快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建设,具体如: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和完善政府债务管理组织架构;建立和完善政府债务管理预算管理模式;建立科学的政府债务预警体系;建立和健全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公开披露制度。
三、探索处理我国地方债务问题的建议(一)制度和法律的规X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矛盾由来已久。
目前我国已建立起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地方财政已成为一级独立的预算。
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合理的划分中央与地方的事权,赋予地方政府包括举债权在内的应有财权同时,也应该厘清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责任,改革目前的官员考核方式,这样有利于我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也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此外,更应该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通过法制治国,地方政府债券法律规则的构建,地方政府债券规则体系的完善,运用法律去规X、限制地方政府债务的扩大,诸如制定《地方政府债券法》,并对现行《预算法》进行相关修订。
(二)风险控制地方债务现已成不可挽回之势,在逐渐控制其源头的同时,也应该限制其发展势头,这里便要对其进行风险控制。
诸如: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市政项目投资,让政府推出相关领域,同时也可以遏制地方的投资冲动;用市政债券代替银行贷款,给予政府正规的融资渠道,彻底改变地方政府在发展和融资瓶颈之间的矛盾,并借此修好一堵围墙,规X地方政府融资,让融资行为和资金更加透明。
参考文献马XX、李国锋、谢兴春.美、日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对其我国的启示.2011 耿嘉.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及应对策略.2011贾康:防X我国地方债务风险十分必要.2011.9.2.中国联合商报X章能.地方政府债务上升原因探析.XX市XX市延平区审计局.2011林佳美.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分析.东方企业文化.百家讲坛.2011.5吴超、钟辉.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潜在风险及其防X研究.2010.8金大卫.我国地方政府发债:制度根源、风险控制、法律规X.《财政研究》X永东.地方政府融资风险的防X和对策.《法制与经济》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