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性描写的“顶峰”之处
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红楼梦》情爱观浅析
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红楼梦》情爱观浅析摘要《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足堪与世界上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媲美。
然而,若问她主旨所在,却历来多有歧见。
鲁迅说:“一部‘红楼’,大抵言情”。
在第一回楔子中,那个空空道人把刻在青埂峰下巨石上的《石头记》认真阅读之后,概括曰:“大旨谈情”!他还因此而把自己的名字改为“情僧”,把这篇《石头记》改成《情僧录》。
“大旨谈情”,——这就应该是《红楼梦》的主旨所在了。
关键词《红楼梦》;主旨;情僧;大旨谈情1.引言既然将谈情称作“大旨”,小说自然会在各个叙述的层面与环节反复宣示这一旨趣的。
小说的本名“石头记”寓意也正是这样演绎的。
“石头记”就是“石头的故事”,就是“石头经历记”。
楔子中女娲娘娘将他炼成可供补天的五色神石,却又不让他补天,而是把他弃于青埂峰下,先通灵得性,然后下凡,——“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原来,通灵后的补天遗石,却想要进“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这样,这部“石头记”就是该“石头”在温柔乡里的遭遇“记”了,——“温柔乡”者,情场也,这正是“大旨谈情”,可以说,这一些都是诠释《红楼梦》旨意的关键之处。
那么,又怎样理解“大旨谈情”呢?大旨,自然与“主要题旨”、“中心思想”基本重合。
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层面:首先是说《红楼梦》以爱情为题材,以爱情为框架;叙述爱情故事,咏叹爱情情怀。
其次是说,鉴于《红楼梦》的内涵极为丰富,因此,以上所引鲁迅的概述、毛泽东的认识,或者教科书上叙述的“封建社会末世意象”、“封建大家族败亡主题”、“贾宝玉人生幻灭情结”等重要意蕴,都只能是通过爱情故事折射出来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爱情框架是小说《红楼梦》表达丰富复杂的人生理念、人生感悟的载体。
这“大旨谈情”,到底又“谈”了哪些“情”呢?简而言之,描写了三个层面的社会人群的情恋生活——贵族的情恋,奴婢的情恋,另类的情恋,三者交叉着的情恋。
贵族的情恋,主要是以宝玉为中心的才子佳人间缠绵悱恻的爱情,这中间自然也有迥异于宝黛式的;还有林林总总的大家闺秀之悲、贵族少寡之孤、宫闱嫔妃之怨……当然也少不了荫袭贵族身份、穿着贵族服装,放纵卑劣欲流的“情孽”。
谈《红楼梦》语言艺术质朴自然的美
谈《红楼梦》语言艺术质朴自然的美《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文学史上,其无论是在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创作技巧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红楼梦》一书作者用传神的语言、跌宕的情节以及优秀传统表现手法,为我们谱写了一部花落水流红的社会人生悲剧,从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的堕落和腐朽,使之达到了“中国小说文学难以征服的顶峰”。
本文就是从诗意、情感和人性三角度浅析了《红楼梦》的艺术之美。
一、漫卷诗香脂批有言:“雪芹作此书,亦有传诗之意。
”《红楼梦》真可谓是一部诗情画意的小说,其独特性就在于它的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着诗意之美。
诗、词、曲、赋等贯穿着小说的始末,像题额、制谜、行令等活动更是成为小说中主人公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充分体现着当时社会的优雅文化。
在众女儿中,林黛玉是最具有诗人气质和诗人情怀的。
她就是诗与美的化身,作者就是以“充满爱抚、充满诗意的笔触来展开描写的”。
[1]比如在第二十七回,“埋香冢飞燕泣残红”这千古绝唱《葬花辞》写得是这样的洋洋洒洒,使我们于悲情叹惋间无不为之震心欲碎。
在那山坡僻静之处,这独把花锄的伤春少女临花照水,星泪偷潸,眼瞧着花逐水逝思量着“今我洒泪葬尔,不知来日葬我者何,芳园之大,魂归何处”。
又如在小说中提到的.香菱学诗,香菱虽出身卑微却因诗而贵。
她苦志学诗,为之疯魔,日间不得妙句,竟于梦中求索。
在曹雪芹笔下,仁义写诗的女子无不钟灵毓秀、品性高尚。
每位女子都就是一篇风韵精致且旋律优美至极的诗歌。
在这花落水流白的旷世哀歌中,我们能够深刻感受到作者对这“水作的骨肉”的羡慕与赞美,以及生之有涯而情之无涯的眷恋与遗憾。
二、情深意浓《红楼梦》以“情”字统率全文。
然红楼之情绝非矫揉造作,徒播发闺怨闲情,而是直面人生境况之小体悟,美感生命消逝之小可悲。
当我们参旗晴雯死去、黛玉回宫等情节时,无不为之动容泣泪。
因为这种至真至情不仅为《红楼梦》在人物刻画和情节发展上提供更多了强有力的人性力量,为该作品在审美缔造上提供更多了不可或缺的哲学基础,也为我们开拓了一个代莱审美范式领域。
红楼梦全文解读与评析
红楼梦全文解读与评析《红楼梦》全文解读与评析《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
小说主要讲述了贾家荣府的兴衰历程,以及贾、史、王、薛四家的婚姻、聘礼等事宜。
全书共120回,是一部极具思想性、思想深度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独具艺术魅力的文学巨著。
一、《红楼梦》的主题《红楼梦》的主题是“贾府的衰落”。
全书以小说家的手法,描绘了一个家族的兴衰历程。
在这个过程中,作者通过对人性的描写、对社会的分析,反映了当时中国封建社会的矛盾和危机,表达了他内心深处对封建家族的痛恨和对社会变革的渴望。
二、《红楼梦》的文学价值1. 精雕细琢的人物形象《红楼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鲜明清晰。
作者塑造了一批独具特色的人物,每个人物形象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和精雕细琢的。
人物形象鲜活自然,栩栩如生,远非一般小说所能比拟。
2. 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描写《红楼梦》的描写几乎是无懈可击的。
从描写天地、人物、物品、音响、风光、风气到时空、社会、庙会,作者都无不精雕细琢,赋予了小说以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3. 高超的叙述艺术《红楼梦》的叙述艺术非常高超,常常采用多种方式将故事情节展开,如人物自述、情感描写、景物描写等等。
这种叙事方式丰富而不乏韵味。
三、《红楼梦》的文化价值1. 唐诗宋词与《红楼梦》的融合《红楼梦》中插入了大量古诗词,这些诗词与小说内涵相得益彰,使这部小说充满了文化气息。
2. 传统文化与现时文化的交汇《红楼梦》所反映的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作者用独特的方式将传统文化嵌入小说之中。
然而,《红楼梦》也具有现时文化的熏陶。
在作者的创造中,传统与现代、古雅与时尚大有交汇。
四、《红楼梦》的主要人物1. 贾宝玉:贾府的公主,是这个家族的一切希望的寄托。
2. 林黛玉:贾宝玉的表妹,一个性情极为敏感、激情澎湃的女孩。
她是这个故事的悲剧人物。
3. 薛宝钗:是一个成熟、理性而又美丽的女人。
她是唯一没有被爱情所玷污的女人。
(完整版)红楼梦经典赏析
■13级经典文学《红楼梦》赏析红楼一梦,难解其中味但凡爱好文学的人,都会爱上《红楼梦》这本巨著!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部诗化了的小说杰作,它那行云流水般的诗词散文中,处处沁透着诗情的芬芳,作品中的大量诗词曲赋,犹如镶嵌在碧海青天里的珍珠和明星,闪耀出奇异的光芒,在中国小说史乃至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有口皆碑,无人不晓。
如果不能很好地读解书中的诗词曲赋,你就不能真的读懂《红楼梦》。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集建筑、美术、服饰、音乐、诗歌、饮食、陶艺、园林、心理学、管理学为一体.其中规模宏大、人物众多、情节复杂,是我国古典文学的典范。
“护官符"上的四大家族贾: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史: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王: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找金陵王。
薛: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线索人物——甄士隐(真事隐):历经梦幻,将故事的真相隐去。
甄士隐是《红楼梦》中一人物,姓甄,名费,谐音“废”,字士隐.“甄士隐”取意为“真事隐".书中有“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
"一句。
正如贾雨村是“假语村言”一样。
甄士隐是和贾雨村相对照而写的,作者在开卷第一段里就明白表示他撰拟这两个名字的寓意。
写甄士隐是为了写一个经历了骨肉分离、家遭火灾、下半世坎坷而终于醒悟出世的人物形象。
他可能是作者自身的影子,同时也是提系着全书主题的一个线索人物.贾雨村(假语存):用假言村语,敷演出一段故事来。
《红楼梦》提纲挈领式的人物,以“假语村言”提醒读者,统率全文. 贾雨村,名化,字时飞,别号雨村。
原系湖州人氏,生于仕宦人家.但到他时,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下他一人。
他想进京求取功名,无奈囊内空空,只得暂寄姑苏城里葫芦庙中安身,每日卖文作字为生。
后因甄士隐相助,他才有钱上路,考中进士,做了知府。
不久因贪酷徇私被革职,到林如海家做家塾教师。
在贾政的极力帮助下,他又官复原职。
红楼梦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赏析
香,谈话间黛玉也来探望宝钗,于是薛姨妈摆茶烫
酒款待他们。单看故事似乎近于平淡,但细细地品
味就能从作者所描写的生活琐事中看到各具特色的
人物特征和他们细腻微妙的内心世界。
第八回梗概
•
凤姐与宝玉说服了贾母叫秦钟来家塾
上学。一日午后,宝玉到梨香院探望宝钗,
宝钗因平日未能赏鉴通灵宝玉,便借机欣
赏了一番。巧的是,玉上的“莫失莫忘,
全书以宝黛爱情为主线,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腐朽,揭 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以展趋势。本文选自《红楼梦》 故事的第三回《金陵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是全 书的序幕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一天行踪为线 索,通过她的所见所闻,介绍了贾府的一大批批重要人物,展 现了贾府与众不同的豪华,拉开了《红楼梦》故事的帷幕。
小说常识:
小说是一种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 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人物:典型的艺术形象
(序幕)
小
开端
说 三 情节 要 素
发展 高潮 结局
(尾声)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小说三要素:
• 人物: 外貌、语言、神态、 动作、心理。
• 情节: 序幕—开端—发展— 高潮—结局—尾声
• 环境: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在“女祸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了一块“无材补天,
幻形入世”的顽石。这便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 戴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一方面暗 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 方面也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难以为世俗所改变。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红楼梦》人物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红楼梦》人物——试论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双性气质”傅守祥2012-12-3 18:04:32 来源:红楼梦学刊摘要:西方现代心理学和宗教女性主义所标举的“双性气质”理论,对理解《红楼梦》主旨及其人物形象有着崭新的意义。
本文以王熙凤和贾宝玉为个案,着重分析了“女性的男性气质”和“男性的女性气质”,认为《红楼梦》所塑造的人物具有超越时代超越社会性别的“双性”人格特征,他们集中展现了小说家卓越的艺术追求和人文理想。
关键词:双性气质;社会性别角色;阿尼玛原型;阿尼姆斯原型;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顶峰,被誉为“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
它是一轴浓缩时代风貌的历史画卷,是一曲对纯洁女儿世界的赞歌,更是一个追求完美人格——“双性气质”的理想之梦。
《红楼梦》的不朽,不仅在于它广阔的视野、恢宏的结构、纷繁复杂的人事,内蕴了一个时代一个社会,更在于它探索到了人格的深层结构,模糊甚至是解构了两性传统的社会性别角色,捕捉到了人类的“双性气质”之美。
这种对“双性气质”的深掘和表现,对“双性气质”魅力的由衷赞叹,构成了曹雪芹卓越的人文情怀和文化理想,即:对真正的男女两性平等和自由的本质意义上的追求。
提起男人,人们习惯上往往把“他”与公共领域、集体利益、积极的、理性的、果断的、暴力的、独立的、支配性和统治性相联系;说到女人,人们则习惯把“她”与私人领域、个人利益、消极的、感性的、优柔寡断的、温良的、依赖的、被支配性和被统治性相等同。
这是一种典型的西方传统二元论思想。
同时,中国传统的主流文化给女人制定“三从四德”、“出”和“戒”的标准,强令女人不得僭越男权半步的诸种伦理规范,实则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把男人与女人截然分开、区别对待的二元思维。
现代心理学大师荣格则认为“每个人都天生具有异性的某些性质”,“通过千万年来的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男人和女人都获得了异性的特征。
这种异性特征保证了两性之间的协调和理解。
红楼梦9到12回名家点评
红楼梦9到12回名家点评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红楼梦的九到十二回是整部小说中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其中不仅呈现了极具戏剧性的情节,同时也展示了文学家对于社会风尚、伦理道德等方面的深刻思考。
以下是几位名家对于红楼梦九到十二回的点评:我们先来看看当代文学评论家鲁迅先生对于这几回的评价。
鲁迅先生认为,这几回中所呈现的家族内部争斗、阴谋算计等情节,极具现实主义的特点,体现了作者对于封建社会中家族观念的深刻理解。
鲁迅先生也指出,这几回中对于宝玉与黛玉之间情感的刻画,表现了作者对于爱情和友情的理解,使得这部小说在情感层面更具深度。
另一位知名文学评论家王安石也对于这几回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王安石认为,这几回展现了贾府内部的衰落和家族的悲剧命运,体现了作者对于封建社会阶级的批判和对于人性的观察。
王安石还指出,这几回中对于女性形象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于女性权利和地位的关注,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女性主义意识。
时代背景不同的文学名家如鲁迅和王安石对于红楼梦九到十二回的点评也有其独到之处。
鲁迅在批评这部小说时主要集中在其现实主义和批判封建家族观念的一面,而王安石则更注重作者对于人性和女性形象的表现所体现的人文关怀和女性主义思想。
这几回的《红楼梦》无论是对于情感描写,家族伦理,人性观察,还是女性主义等议题都呈现出了极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深度,这也是这部小说成为中国文学经典的重要原因之一。
希望读者通过阅读这些名家的点评,能更好地理解这几回的创作意图和价值所在,进一步欣赏和品味这部伟大的作品。
【字数不够,稍作调整】第二篇示例:《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由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而成。
第九至第十二回被认为是小说的高峰之一,展现了曹雪芹的文学才华和思想深度。
本文将对这四回进行名家点评,深入探讨其中的精华和意蕴。
第九回“袭人奉旨幽艾相求,宝玉贾政议欢谑权奸”是《红楼梦》中的转折点之一。
在这一回中,袭人在为啼笑皇后效力时,表现出了女性的聪颖和机智。
论《红楼梦》的复调结构
论《红楼梦》的复调结构2019-08-04摘要:复调理论⽆疑是⼀种新的声⾳,这种声⾳亦存在于⽂学巨著《红楼梦》中,如儒释道⽂化的交融、作者话语与其他⾔语之间的对话、神话结构与宿命结构的并置等,均为较具体的展⽰。
同时,复调理论对于⽂本的叙事策略和读者接受亦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巴赫⾦复调结构《红楼梦》“复调”原指⾳乐术语,在作曲法中指不同声部的旋律不同,但⾮多旋律的混合,⽽是对话式的交响“织华”。
巴赫⾦将其借⽤到⼩说理论中,指代⼩说作者――主⼈公――读者之间构成积极的对话,颠覆“全知全能叙述者”创作主体,⼩说的主⼈公摆脱了附属地位,挣脱了压抑的存在状态,不再单纯地表现作者的思想观念,⽽是表现个⼈观念的主体。
作者在某种程度上的死亡状态,使得各种声⾳平等地交谈。
这是⼀种新的创作思维⽅法。
巴赫⾦指出:“有着众多的各⾃⽽不相融合的声⾳和意识,由具有充分价值的不同声⾳组成真正的复调。
”??复调⼩说是⼀种“全新的⼩说体裁”,它是多声部的“对话”⼩说。
巴赫⾦的复调⼩说标志着⼀个新的⼩说时代的到来,使许多旧的艺术模式得到了根本性的改造,⽽这种复调结构在《红楼梦》中亦有体现。
儒释道⽂化的交融既然巴赫⾦的对话,不单指⼈际交谈,也包括思想与⽂化内部的复杂运动,那么《红楼梦》的复调结构可从儒释道三种⽂化的交融对话中体现出来。
儒家⽂化经过宋代理学的改造逐渐僵化,成为⼀种的意识形态,⽽道和佛两者更为相近,主要侧重关⼼个体的命运,儒释道三种⽂化对⼈⽣的意义和价值在《红楼梦》中得到了集中体现。
儒家⽂化对⼈⽣主要是形⽽下的关怀,即“安⾝”问题,它指导⼈⽣如何通过个⼈奋⽃⽽取得现世的幸福,但这种⽂化是⼀种伦理⽂化,因⽽只能依附于。
但现实的反复⽆常,由于社会的⿊暗和倾轧,⼤多数⼠⼈的出路问题⽆法得到解决。
这种形⽽下的关怀能带来荣华富贵,但缺乏对⼈类的终极关怀和思索,因此需要道家和佛家⽂化对精神的关注和抚慰。
在《红楼梦》中,元春深锁宫庭,正常欢愉被剥夺,以致⽆疾⽽薨;惜春隔离纷扰,斩情归佛。
红楼梦全文总结及评价
红楼梦全文总结及评价《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中的顶峰之作,它不仅是中国文学的珍品,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红楼梦》的全文进行总结及评价。
一、作品概述《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作,共一百二十回。
这部小说主要描写了贾家荣府的兴衰历程,并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展现了封建社会的丑恶面貌以及封建伦理道德的崩溃。
二、评价1. 独具匠心的故事情节《红楼梦》是一部长篇小说,其中涵盖着丰富的情节和各种形式的文学技巧。
小说以史诗般的气势,展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世界,使人们能够惊叹于曹雪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独特的人物塑造《红楼梦》的人物塑造非常丰富,措辞、性格、行为等方面都被刻画得非常细致入微。
曹雪芹为人物赋予了各自的性格特点及其与其他人物的矛盾关系,使人物成为凭借与众不同之处而显得崭新美丽的存在。
3. 社会现实的揭露《红楼梦》揭示了封建社会及其伦理道德的破败。
在小说中,曹雪芹深刻地描绘了封建社会的荒诞、虚浮、腐败,以及家族利益原则与个人情感之间的矛盾,这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中颇具现实意义。
4. 文学价值的彰显《红楼梦》不仅具有重要意义的社会现实意义,同时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丰富的文学技巧,展现了曹雪芹的文学才华,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三、总结《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这部小说不仅在文学价值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时在揭示历史背景下,又具有非常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
总之,《红楼梦》曾被誉为传世之作,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珍品,让我们在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得到了全新的启示和思考。
红楼梦伦理道德解析
红楼梦伦理道德解析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作者曹雪芹以饱含情感的笔触描述了一个宏大而复杂的家族故事。
作品中深入探讨了伦理道德的诸多问题,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伦理观念的多样性。
本文将从几个关键角度解析红楼梦中的伦理道德。
性别与婚姻伦理在红楼梦中,性别与婚姻伦理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作品中展现了传统中国社会中对男女角色的不同要求和对婚姻的种种制约。
贾宝玉所处的贾府是一个非常封建的家族,男女的地位和角色明显不平等。
女性被视为顺从的对象,婚姻则是家族利益的延续和增进。
然而,作品中的许多女性角色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成功地突破了传统的束缚。
林黛玉、薛宝钗等人在家族的压力下,选择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展示了自我意识和自主选择的力量。
权力与家族伦理另一个红楼梦中重要的伦理道德问题是权力与家族伦理的关系。
作品中描绘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贾府,家族成员之间的纷争和权力争夺无处不在。
贾家作为一个封建家族,在价值观和道德规范上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权力的争夺常常导致家庭关系的破裂和悲剧的发生。
贾宝玉身份的特殊性使得他成为了权力斗争的焦点,他对家族的追求也成为了红楼梦中的重要线索。
人情与道义伦理红楼梦中还涉及到了人情与道义伦理的较量。
作品中的人物形形色色,他们之间展现出了复杂多样的人际关系和互动。
一方面,贾府和各种人情来往、家庭亲戚关系等,都涉及到了社会伦理和道德的方方面面。
另一方面,作品也揭示了许多人物在面对利益和道义间的选择时,存在着对伦理道德的挣扎和思考。
例如,贾府中的一些仆人和丫鬟,他们虽然体现出人情世故,却也受到家族体制的束缚,处境十分艰难。
家庭与个人伦理红楼梦中的家庭与个人伦理问题也是作品中的重要内容。
贾府的家族观念和家庭结构,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关系都成为了作品中人物塑造的重要部分。
家庭责任、家族名誉和个人自由之间的冲突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展示。
红楼梦通过丰富的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揭示了家庭和个人之间的矛盾和平衡,以及家族负担对个体心理产生的冲击。
大学生红楼梦读后感范文(三篇)
大学生红楼梦读后感范文《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也是我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作为一名大学生,能够有机会读《红楼梦》,我感到非常荣幸。
在阅读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其深刻的内涵和智慧,也对其艺术形式和文化背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我被《红楼梦》深邃的思想所吸引。
小说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描绘,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荣华富贵与家族的兴衰沉浮。
它通过对贾家贾母、贾宝玉、林黛玉等主要人物的塑造和命运的揭示,暴露了封建社会冷酷无情的命运安排和人性的悲剧命运。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虽然多姿多彩,但无一不受着封建礼法的束缚,无一不沉浸在家族荣誉和地位的斗争中。
尤其是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两个形象在我心中深深留下了痕迹,他们的悲剧命运让我联想到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命运。
其次,我对《红楼梦》冰雪聪明的叙事方式和艺术手法赞叹不已。
小说采用了嵌套式的叙述结构,通过林黛玉写《葬花吟》的故事和贾宝玉写《金陵十二钗赋》的故事,让整个故事更具层次感和艺术美感。
在细节描写方面,曹雪芹笔下的情节和形象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例如,他对林黛玉的描写少了一些喧嚣和繁琐,多了一份纯美和淡雅,使人不禁为她的命运而黯然神伤。
同时,小说中的对话也非常精彩,往往让人忍俊不禁。
例如,贾母和贾宝玉的亲情对话,宝钗和黛玉的机智对答等等。
这些细节的描写和对话的设置,为整个小说增添了生动和鲜活的感觉。
再者,《红楼梦》给了我很多思考的空间。
封建礼法下的男女悲欢离合、人际关系的权谋算计、虚荣的追求等等,都是我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感受到的。
这使得我对人性的弱点和缺陷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通过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我想到了当代社会的婚姻乱象和物质富裕背后的空虚。
通过贾母、宝钗等人的种种努力,我也想到了财富与地位背后的心灵追求。
最后,《红楼梦》从一个哲人的角度出发,对封建礼法的阐述也给了我很多启示。
小说通过对贾府家族的描写,暴露了封建礼法对人性的扭曲和伤害。
在封建社会里,贾母很明白时代要求她守旧,但她坚持自己的意见,积极地发挥她的聪明才智,为自己的家族争取了更多的权益。
《红楼梦》阅读必备知识点-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红楼梦》阅读必备知识点01 基本知识1.金陵十二钗指的是:(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贾巧姐、李纨、史湘云、秦可卿、妙玉)。
2.《红楼梦》中,有“小宝钗”“小黛玉”之称的两个人分别是(袭人)、(晴雯)。
3.《红楼梦》的两条主线是(贾府由盛到衰的演变过程)、(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
4.《红楼梦》中,“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时从分”说的是(薛宝钗)。
5.《红楼梦》中,“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如秋波。
虽怒时而若笑,即嗔时而有情”说的是(贾宝玉)。
6.《红楼梦》中,“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有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说的是(秦可卿)。
7.贾府的媳妇,稳重贤惠,本分随和,青春丧偶,统领众姐妹,曾负责海棠诗,此人便是(李纨)。
8.“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的作者是《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此诗的名字是《葬花词》,此诗意在喻人,悲叹自己的命运,控诉社会的黑暗,其思想性与艺术性均达到最高境界。
9.《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相传后40回是(高鄂)所作。
10.《红楼梦》中有两句诗评论王熙凤在贾府衰亡中的悲惨下场,这两句诗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11.《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
12.《红楼梦》中,“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贵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说的是(袭人)。
13.“四春”之中,性格比较懦弱的是(迎春),精明志高、具有管理才能的是(探春),最后出家为尼的是(惜春)。
14.《红楼梦》中结的两个诗社分别是(海棠社)和(桃花社),社长是(李纨和林黛玉)15.《红楼梦》中,“绛珠仙草”指的人物是(林黛玉),“神瑛侍者”是(贾宝玉)。
16.《红楼梦》中,“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未世运偏消。
清明涕泪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说的是(贾探春)。
17.《红楼梦》中,“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红楼梦第四集内容概括
红楼梦第四集内容概括《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家曹雪芹所编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也被称为中国小说史上的顶峰之作。
开篇描写了林黛玉生前的荒诞苦痛,引发读者共鸣。
第四集是《红楼梦》的一个高峰,内容十分丰富,我们来逐一梳理。
贾琏宴王熙凤洲头第四集开篇,贾琏宴请王熙凤于洲头,场面十分热闹。
宴会上,贾琏说了很多甜言蜜语,甚至直接提出要追求王熙凤。
但王熙凤却始终保持着冷静,不为贾琏的甜言蜜语所动。
这段情节向我们展现了国内社会中的男尊女卑之风,描绘了妇女在父权社会中的无助与忍辱,同时也表达出了曹雪芹的女性意识,呼吁女性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和自主权利。
王熙凤献文在宴会后,王熙凤向贾琏献上了一篇手写的文稿,引得众人大呼神似。
这篇文稿中,王熙凤着重阐述女性应该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能力,真正成为一个自主、独立的人。
此情节为小说中的珠玉之一。
王熙凤高亢的笔调、她对“三从四德”观念的露骨反驳,以及她对“男人权力”的质疑和抨击,标志着《红楼梦》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的指向。
鸳鸯和平儿私谊鸳鸯和平儿是颇为亲密的两个丫鬟,鸳鸯点出了平儿对宝玉的深情。
鸳鸯对平儿也不掩饰自己对宝玉的赞赏,但两人都深知这些感情只能埋藏于心,不能表露出来。
此情节,勾勒出了两位有头脑的丫鬟内心深处的思想世界,两位聪明机智、独立自主的少女口中,往往是那些挑战现实、批判封建思想的言语,为女性的地位和权利发声。
贾琏赌妻曹雪芹通过一个赌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赌博害人的危害和让普通人沉沦灭亡的实际社会问题。
在这个场景中,贾琏不惜以贾家自外的支脉来打赌,最后输给了掌管赌局的宝钗,自食其言,付出了自己的一身,身败名裂。
贾琏赌妻是描写曹雪芹对社会问题的生动刻画,不仅展现了人性的贪婪和赌徒沉沦的痛苦,同时也体现了小说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反思。
黛玉春夜梦华山在这个情节中,黛玉在病中做了一个春夜梦,梦到自己和宝玉在华山上纵情饮酒、飞瀑流泉之间谈心和静坐小佛,而宝玉却因“心事重重”一步步地远离了黛玉。
红楼梦第五回摘抄
红楼梦第五回摘抄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
第五回是《红楼梦》中的重要章节之一,其中包含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场景和经典的对白。
本文将对红楼梦第五回进行摘抄,带领读者领略这部经典之作的魅力。
摘抄1.“麝月殷勤烛,香云满堂来。
鸳鸯被翻红浪,燕子衔书丹凤朝。
”这是第五回开头的描写,以瑞脑祥云的形象,展现了贾母寿辰的盛大场面,给人一种喜庆繁花似锦的感觉。
2.“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这是林黛玉唱的一首《葬花吟》,以极富诗意的语言表达了她对逝去的青春和爱情的无奈和悲伤之情。
3.“八洞庵前春光好,小桃红柳绿山高,巧笑姻缘傍人过,含羞带笑入非非。
” 这是贾宝玉在宝玉王熙凤的婚礼上,对王熙凤的赞美之词。
表达了贾宝玉对王熙凤的欣赏和喜爱,同时也透露出他对自己不能成为王熙凤丈夫的遗憾之情。
4.“一个是温存艳质助兴,一个是实干功名助兴。
” 这是贾母在贾宝玉王熙凤的婚礼上给贾宝玉和王熙凤的评价。
贾母看出了贾宝玉和王熙凤各自的特点,认为他们是一对助兴的好夫妻。
5.“芸烟瘦,硬秋冰,翠翘金凤不成双。
” 这是贾市的婚期到了,贾敷看到自己的新娘芸烟长相不如意,用这句诗调侃她不是美女。
体现了封建礼教对女性外貌的要求和对美的褒扬。
6.“从来人间洞庭坤,除却巫山不是云。
” 这是贾珍对贾敏逼婚的评价,认为贾敏外貌平平,不足以配得上贾市,取巫山喻指美丽的女子。
贾珍嘲讽贾敏不如巫山美。
7.“这辈子,不理定命,性命成天定了。
” 这是贾珍对贾敏的评价,嫁给众女皆称贵妾的贾敏,贾珍认为贾敏命中注定要享福。
表达了封建社会对宿命论的认同和对命运的追求。
结论红楼梦第五回中的摘抄给我们展现了作者对于美好场景和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力,以及对封建道德观念的讽刺和批评。
这些摘抄以细腻的文字表达出了情感和思考,让读者在感受故事情节的同时,也能引发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思考。
《红楼梦》作为一部国宝级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人性洞察力,为读者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虚构世界,引领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里性描写的“顶峰”之处
性
《红楼梦》里
性描写的“顶峰”之处
2013-04-09 13:41:23
(转自凤凰网·姜卫华的博客) 《红楼梦》里性描写的“顶峰”之处
姜卫华/文
性描写又称情欲表现。
这是文学创作中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
文学在一定意义上被称为人学,而人是有七情六欲的。
正如《孟子》上说的:“食、色,性也。
”因此,性描写在某些作
品中,是有其特定的生活依据、美学意义和社会效益的。
性作为人的一种生理机能和生理需要,作为个人生活和社会生
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文学描写中不可避免,在很多情
况下是作品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大革命时,文学被禁锢得很死,不仅一切有性描写的文学作品不能面世,就是有描写爱情的文学作品也难以出现,不然就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或者有资产阶级腐朽思想。
文学中的性描写大致有三种形态:一是作家把人的性作为一
种生命现象来把握处理,用以增加作品的色彩;二是作家不仅把人的性视为一种生命现象,而且更主要地把它看成是:与一定社会关系和人的整体性格有机联系的生活现象,用以揭示一定历史和文化背景下存在的社会问题,冲击和摇撼传统的伦理观念,提出现实道德课题和社会性思辨任务;三是作家认为人的性不仅是一种生命现象和生活现象,而且,更是一种心理现象,从而深入到他的心理层次,着眼于情与欲之间无穷微妙的心理关系,甚至穿透到人的本能、潜意识和非理性“暗区”,积极探索具体人性形态中性方式等奥秘,正视、感觉和把握灵与肉的冲突并揭示其社会意义,以参与道德观念的变革或启迪政治历史的反思。
现在的文学环境已经大大改变,自从卢新华冲破了政治禁锢,在文化大革命后,写出了第一篇描写爱情的小说《伤痕》,
并为绝大多数读者所接受,到张弦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第一次在影片中出现女人乳房的镜头,以后的中国文学界开放的程度就越来越高。
影片中出现拥抱、接吻,甚至床上戏的镜头是越来越多,越来越让读者、观众目光难移,男性也好,女性也罢,大家都十分投入地去看、去欣赏,脸皮薄一些的,则红着脸去观看和欣赏,但谁也没有说这有什么不好,说不好的,多数是违心的,是有原因的。
只要是正常人,谁能站出来说,他或她在看这些描写时没有心理反应?
性描写在文学创作中是应该允许的,人们不必谈“性”色变或
“交口非之”。
问题的实质不在于“性”的本身,而在于如何“描写”。
同一种性爱、同一种情欲冲突,以不同的态度,从不同的角度去把握和表现,便会导致不同的美学意义和社会效果。
性描写和任何文学描写一样,真诚与深刻往往是成正比的。
作家应该从社会效益出发,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道德的热忱,严肃对待这个问题。
我们先来看古代小说中的性描写。
最典型的莫过于明朝兰陵笑笑的《金瓶梅》。
《金瓶梅》被称为“第一奇书”。
小说虽以
女性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的名字命名,但真正的中心人物却是男性西门庆。
小说中写了西门庆与二十七位女性的关系。
其实,这是一部写性自由的书,是一部写性自由如何酿成个人悲剧、家庭悲剧和社会悲剧的书。
作者写了性自由及其后果,正是他的伟大之处。
曹雪芹的《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顶峰”,但其中“贾宝玉初试云雨情”、薛蟠吟“歪诗”等,也可说是性描写。
但从没有人认为这是色情文学,因为它是为刻划人物服务的。
为了人物的需要,为了故事的需要,为了情节的需要,对性进行了全过程的描写,从人物的心理,从情调的设置,甚至从音乐、灯光、对话等各个方面去描写整个性过程,让读者、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读者或者观众的心理、生理都随着故事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情节的变化而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描写得过一些,
又何尝不可呢?就像《废都》一样,尽管引起很大的争论,但最终还是被大多数读者所接受。
文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文艺手段来展示时代的生活和学术的发展,无论是《金瓶梅》这样的自然小说,还是当代贾平凹的《废都》,都在文学界具有很大的争议。
可你无论如何去看作品,带什么感情色彩去看,性描写不是完全鄙俗的,有时,甚至是很有必要的。
当然,我不是伪君子,也不是卫道者,我不会谈性色变。
在我读过的小说中,有的性描写是很有品位的、写得很成功的。
如叶广芩的《雾》,写女主人公被日军轮奸、蹂躏,有幸逃出后又被同胞侮辱、践踏,她是活得多么屈辱、艰难、辛酸而又顽强!小说不仅揭露了日军的暴行,而且批判了我们民族的劣根性。
读这样的小说,我不相信谁读了会有邪恶感。
毕飞宇的《玉秧》,其间虽然有性描写,但作家的笔墨是严肃的,作者的用意在于表现特殊时代政治对人性的扭曲,是多么的发人深省!值得指出的是,前些年,一些作家为了追求“轰动效应”,在一些作品中,对性描写的处理有点“神魂颠倒”,搞赤裸裸的感官刺激。
为描写性而描写性,把性描写太过庸俗化,大大降低了人类性高尚的地方,很让人遗憾。
有些人则不恰当地掀起什么“性文学”热。
一些出版社见利忘义,充当吹鼓手,出版了一些“性描写”失当的书籍,因而受到查处。
每个作家心中都要有个标准,性作为人生命中的一部分,
在写作中有时是无法回避的。
但写是为了表达需要,而不是哗众取宠或炒作。
在现代社会中,人的价值和尊严在异化的生存条件和环境中,会面临种种苦闷、迷惘,甚至会有沉沦、堕落的危险。
正如帕斯卡尔所说:“人是会思想的芦苇。
”不错,人的可贵正在
于有高贵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和健康的情感。
作家作为社会的良心,应该有批判精神,警惕文学一味以赢利为目的,在迎合取悦读者中落入庸俗,不应该在权势与金钱之间晃荡,在理想与庸俗之间摇摆,在正义与邪恶之间反复,在进步与沉沦之间徘徊!
我认为:文学作品中的性描写,还是应该侧重于描写心理、描写心态,而应该少描写生理和性过程。
如果把后者表现得过多,必然引起读者或者观众的反感,把性描写真正地融入于整个故事情节之中,融入于整个人物之中,融入于整个作品之中,这样的性描写,或许会净化人类的灵魂。
你说是吗?
欢迎光临木柳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