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分类学基础

合集下载

植物分类学基础知识

植物分类学基础知识



分 类

2. 平行检索索表 是把每一种相对特征的描写,并列在相邻的两行,每一条后面 注明接着向下查表的号码或者是植物名称。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植物体构造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无多细胞构成的胚 … … … … … … … …(2) 植物体有根茎叶的分化 … … … … … … … … … … … … … … … … … … … … (4) 植物体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为自养植物……… … … … …… … …藻类植物 植物体无叶绿素,如有叶绿素则为共生的复合体 … … … … … … … … … … … … (3) 营寄生或腐生生活… … …… … … … … … … … … … … … … … … … … …菌类植物 菌类和藻类形成复合体,营共生生活 … … … … … … … … … … … … … … 地衣植物 植物有茎、叶、而无真根 … … … ………… … …………………………………苔藓植物 植物有茎、叶和真根… … … … … … … … … … … … … … … … … … … … … …(5) 植物以孢子繁殖 ……… … … … … … … … …… … … … …………………蕨类植物 植物以种子繁殖… … … ………… … … … … …… … … … … … … … … … … …(6) 胚珠裸露,不为心皮包被……………… ………… …… …………… … … ……裸子植物 胚珠被心皮构成的子房包被 … … … ……… … … … … … … … ………… …被子植物


分 类

(2)掌状复叶与裂叶
掌状全裂
掌状浅裂
掌状深裂
裂叶

植物分类学基础及(栽培)植物命名

植物分类学基础及(栽培)植物命名

一、植物分类简史
在我国古代也不乏这方面的 学者和著作,其中以明代的
李时珍《本草纲目)和清代的 吴其濬(浚)《植物名实图考》 最著称。
不是根据植物的自然形态特 征的差异,也没有考察彼此
间在演化上的亲疏关系,仅
就一二个特点或应用价值进
行分类。此种分类法,称为 人为的分类系统(artificial system)。
他主持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 卷》园林部分,对建立中国风景园林学科体系做出了重要 贡献;他八十年代参加编制《中国技术政策、城乡建设》 中城市绿化和公园部分的撰写工作,获得了"国家技术政 策研究重要贡献奖"。
二、植物界的分门别类
植物系统的建立,必须经过一定的步骤: • 首先需将性质相近的植物进行分门别类; • 然后寻找各类群之间的相互关系(即亲缘
园林植物学基础
植物分类学基础及(栽培)植 物命名法规
一、植物分类简史
• 人类对植物界的研究和 认识,有一段漫长的历 史。
在欧洲,早在公元前300 年,古希腊的本草学家 和植物学家 Theophrastus便开始根 据植物的经济用途或生 长习性,对它们进行分 门别类。后人称之为 “植物学之父”
Theophrastus(371-286 BC)
• 四十多年来,孟院士在教学科研等方面成果卓著。 他编写的专著《避暑山庄园林艺术理法赞》、 《风景园林工程》在园林领域影响深远,此外, 他参加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城市规划·园林 卷》,《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建筑设计资 料集》等重要著作的编写工作。
• 汪菊渊 • 中国园林(造园)专业的创始人,中国风景园林学界第一
➢后来,多名法被双名法(binomial system) 所代替。现代植物的种名,即世界通用的 科学名称的命名,都是采用双名法。

7 植物分类学基础知识

7 植物分类学基础知识
Dicotyledoneae ( Magnoliopsida) Rosineae Rosales Rosoideae Rosaceae Rosoideae Roseae Rosinae Rosa Rosa Synstylae
Multiflorae Rosa multiflora Thunb.
Rosa multiflora Thunb. var. cathayensis Rehd. et Wils.
包括了世界161科,58000余种植物(单子叶植物部分未完成),他的分类系统对20世纪的一些系统有很大的影响。A. P. 德堪多在他的《植
物学基本原理》(1813年)一书中,首次引入“分类学”(taxonomy)这个术语。19世纪欧洲帝国向外扩张的时候.这些国家的植物学家们
的工作重点也转向世界各地,为他们的殖民地和属地编写植物志,这大约用了150-200年时间。英国植物学家全力倾注于编写英帝国植
的社会条件及物质基础。近代植物分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首先在欧洲开端于16世纪的本草学,从那时起,西方的植物学家开始了采
集大量标本和细心地描述他们国家的植物,出现了编写地方核物志和撰写植物书的热潮、如鲍汉(G. Bauhin)的《植物界纵览》(Pinax
Theatri Botanici,1623年)首先创建了双名法概念。雷(J. Ray)的《植物新方法》(Methodus Ptantarum Nova,1682年),在1703年第二版中
植物后,需要扩大研究范围,才有助于搞清楚自然界植物的分布规律,同时也是帝国主义掠夺殖民地植物资源的客观需要。其后果:一
方面使这些殖民地国家失去了部分植物资源,也为这些国家的植物学家后来研究他们本国的植物带来了很大困难,因为大量的标本及文
献资料,特别是模式标本都保存在国外;另一方面,近代植物学与植物分类学,也随之逐渐传入到这些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国家,并为研

植物学 分类基础知识

植物学 分类基础知识

龙爪槐(Sophora japonica L. f. pendula Loud.) 是槐树的变型。
杂交种
杂交种是在两个种之间加用×表示:如杂交狗牙 根Cynodon dactylon x C. transvaalensis 是普通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和 非洲狗牙根Cynodon transvaalensis 之间的杂交种。
例如毛茛科5个属的分属检索表如下:
1.果为瘦果;花无距……………………………………………………2 1.果非瘦果;花有距……………………………………………………4 2.花无花瓣………………………………………. …………………..3 2.花有花瓣…………………………………………毛茛属(Ranunculus) 3.萼片通常4枚,总苞缺失……………………..铁线莲属(Clematis) 3.萼片通常5枚,总苞存在……………………..白头翁属(Pulsatilla) 4.花整齐;距5枚……………………………..耧斗菜属(Aquilegia) 4.花不整齐;距1枚…………………………..翠雀属(Delphinium)
第四节 植物检索表
检索表(key)是用来鉴定不明学名的植物的工具。
检索表的编制是根据拉马克(Lamarck)的二歧分 类原则,把原来的一群植物相对的特征性状分成 相对应的两个分支,再把每个分支中相对的性状 又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依次下去,直到编制 的科、属或种检索表的终点为止。
例:毛茛科5个属的特征:
第十二章 植物分类学基础知识
王兆龙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
生物界的划分与系统
二界系统:动物界、植物界(瑞典Linnaeus,1735)
三界系统:原生生物界、动物界、植物界(德国 Haeckel,1866) 四界系统:原核生物界、原始有核界、后生植物 界、后生动物界(美国,Copland,1938)

植物分类基础知识

植物分类基础知识

转自自然之友,怕以后找不到:杨斧老师20081206讲座整理第一部分被子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一、植物分类的单位和阶层系统1.种是基本分类单位2.界、门、纲、目、科、属、种各单位,由大到小形成了分类的阶层。

地球上所有的植物都隶属于植物界之中,其下又分为若干个门,每个门下再分为若干个纲……依此类推直到种。

在上述各单位间根据需要还可以再建立亚单位,如亚门、亚纲……亚种。

二、植物的科学名称1.俗名和学名俗名是没有严格的科学界定的植物名称,可因地域、语言等不同而异,因此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的现象不可避免。

如番茄的俗名有西红柿、tomato等许多;而中国各地被俗称为白头翁的植物有十几种。

学名是严格按照国际命名法规确定的以拉丁文表示的科学名称,每一种植物只能有一个世界通用的学名,一个学名只能代表一种植物。

2.学名的表示方法——“双名法”(1)一个学名必须由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词构成。

(2)第一个词为该种所在属的属名,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词为种加词(种名),均为小写字母。

(3)完整的学名还应包括定名人的姓氏,排在种加词后,一般用缩写,第一个字母大写。

但在某些场合定名人可以省略。

例如:苹果的学名Malus pumila Mill.属名种加词定名人缩写(可以省略)油松的学名Pinus tabulaeformis Carr.属名种加词定名人缩写(可以省略)三、分类系统简介(一)人为分类系统与自然分类系统1.人为分类系统是人们按照自己利用植物的不同目的而建立的系统,不能客观反映植物界的发展演化规律。

2.自然分类系统是19世纪生物进化论建立后,人们力图客观反映植物界各门类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顺序而建立的分类系统。

但由于研究者的认识水平和所依据的论据不同,分类系统之间有所差异。

(二)被子植物门(或亚门)几个主要的自然分类系统1.恩格勒系统(1964年修订):2纲,62目,343科2.哈钦松系统(1959年修订):2纲,111目,411科3.克郎奎斯特系统(1981年):2纲,11亚纲,83目,383科4.塔赫他间系统(1997年修订):2纲,17亚纲,71超目,232目,591科四、识别植物的基本方法(一)分类的依据1.传统分类学以植物的形态特征为依据2.现代分类学在形态特征的基础上综合细胞学、植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多学科的研究资料进行分类(二)分类的语言和工具1.形态术语是认识植物的主要语言2.工具书和检索表是认识植物的助手和指南3.植物标本是识别植物的范本4.植物的栖息地是认识植物的现场第二部分被子植物主要科和代表属种被子植物又被称为有花植物,以具有真正的花、形成果实、具有双受精现象等特征而领先于裸子植物,是现代植物界中最高级、种类最多、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的一个植物类群。

植物分类学

植物分类学

第一节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一、植物分类的方法㈠人为分类方法是人们按照自己的方便或按植物的用途,选择植物一个或几个特征作为标准进行分类,然后按照人为标准顺序排成分类系统。

㈡自然分类方法以植物的亲疏程度作为分类的标准。

按照生物进化的观点,植物由于来自共同祖先而具有相似的遗传性,表现出形态、结构、习性等方面的相似。

因此,根据植物相同点的多少就可判断它们之间亲缘上亲疏程度。

这种根据亲缘关系进行分类的方法是自然分类方法。

被子植物的分类主要依据各种器官的形态特征,尤其是生殖器官的形态特征,因为花果的形态比较稳定,不易因环境的改变而产生变异。

二、植物的分类单位依范围大小和等级高低,植物分类的各级单位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每个等级内如果种繁多还可细分一个或二个次等级,如亚门、亚纲、亚目、亚科等。

种以下可有亚种、变种和变型。

三、植物命名法为了避免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的混乱现象,国际上采用双名法给植物命名。

双名法是瑞典植物学家林奈( 1753 )首创使用的,即是用两个拉丁文单词给植物命名,第一个词是属名,是名词,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词是种加词,是形容词或拉丁化名词,全部字母小写;最后附加命名人的姓氏或姓氏缩写,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四、植物检索表检索表是植物分类中极为常用的工具,在表中罗列出相对的两组形态特征,加以比较找出两者的区别即可找到其所在位置。

第二节植物界的基本类群植物界约有植物 50 万种。

植物按照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的规律演变与进化。

教材中把所有植物分为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两大类,低等植物包括藻类、菌类和地衣三类;高等植物包括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四类。

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的主要区别如下表:低等植物高等植物⑴大部分生活在水中潮湿处。

⑴多数陆生,少数水生。

⑵植物体结构简单,为单细胞体或多细胞体,无根、茎、叶的分化。

无维管束构造。

⑵植物体形态结构复杂,有根、茎、叶分化(苔藓植物具假根,无真根),除苔藓外有维管束构造。

植物学ppt_图文

植物学ppt_图文

三、植物命名法
同物异名
同名异物
学名是国际植物命名法所规定的。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CBN)(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 clature)是1867 年A.P.De-Candollo等倡议的。 规定使用双名法。
一个完整的学名=属名+种加词+定命人 学名由拉丁文或拉丁化的其他文字构成。
属名的第一个子母必须大写,其余必须小写。
如:Photinia chingiana Ching
( 为什么要使用拉丁文)
(1)属名的来源 (2)种加词的来源 (3)命名人 (4)其它
-- et --、--(jao)--、--ex--(后者带前者发表) --em--、(后者补充修订) --in--、(前者委托后者在文章中发表)
(1)单细胞、群体、丝状体; (2)原核生物,有周质(色素质)和中心质(中央体)的分化; (3)细胞壁主要的成分为粘肽,外面有果胶酸和粘多糖构成的胶
质鞘包围。(有的认为细胞壁主要的成分为纤维素) (4)含叶绿素a、藻蓝素、藻红素等; (5)光合产物为蓝藻淀粉和蓝藻颗粒体; (6)生活史中无如何运动细胞;
2、繁殖 (1)营养繁殖 单细胞类型---直接分裂 群体类型---大群体破裂为小群体 藻丝体类型---形成藻殖段(形成原因:
细胞死亡、形成异形胞、分离盘、其他) (2)无性生殖 厚壁孢子、外生孢子、内生孢子 无有性生殖
3、分布
营养细胞 死细胞
隔离盘
4、蓝藻的代表植物
1纲(蓝藻纲)、3目(色球藻目、管孢藻目、颤藻目) 、150属、1500余种
居群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活着的同种 个体的集群体。广义的居群概念和物种相似。

植物分类学知识点

植物分类学知识点

植物学自学指导形态解剖部分第一章种子与幼苗(一)种子结构植物学上的种子是指由胚珠经过受精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

其基本结构由: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其中胚是植物新个体的原始体。

种皮:一般坚韧,为种子的保护层;其上常可见到种脐和种孔。

禾本科植物的种皮与果皮愈合,不易分开。

—胚芽:一般为生长点与幼叶构成,(有些植物无幼叶)。

禾本科植物的胚芽外面I有胚芽鞘包围着。

胚一胚轴:是连接胚芽、胚根和子叶的轴(包括上胚轴和下胚轴)。

—胚根:由生长点与根冠所组成。

禾本科植物的胚根外面有胚根鞘。

I—子叶:双子叶植物的胚有子叶两片,单子叶植物的只有一片子叶。

<胚乳:是储藏营养物质的组织。

禾本科植物的胚乳分为糊粉层和淀粉储藏组织。

(有些植物的胚乳在种子发育早期为胚所吸收,形成无胚乳种子,其营养物质储藏在子叶中)。

(二)种子的主要类型:依据种子成熟时胚乳的有无和种子中的子叶数目,将种子分为四类:'双子叶植物有胚乳种子:如蓖麻、番茄。

厂有胚乳种子一单子叶植物有胚乳种子:如水稻、小麦。

「双子叶植物无胚乳种子:如花生、菜豆。

I无胚乳种子一L单子叶植物无胚乳种子:较少见,如慈姑。

(三)种子的萌发:i种子的萌发的条件:内在条件是具有成熟健全的胚;外在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足够的氧气。

2. 种子萌发:在种子获得适宜的环境条件后,种子的胚由休眠状态转为活动状态,开始生长形成幼苗,这个过程称为种子的萌发。

胚各结构的萌发顺序和形成的相应器官为:稍后突破种皮胚芽地上茎、叶「上胚轴伸长------ 茎的基部胚一胚轴-下胚轴伸长或不伸长---------- 根茎过渡区最先突破种皮胚根主根2子叶:出土或留土(四)幼苗类型依据种子萌发后,子叶是否顶出土面,可将幼苗分为子叶出土幼苗、子叶留土幼苗和子叶半出(留)土幼苗等类型。

第二章植物细胞和组织(一)植物细胞植物体的结构,即由细胞构成组织,由同一或不同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构成植物体。

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二、种及种以下单位
种:共同的祖先,稳定的分布区,形态特征相似,自然交配,后代正常。 种间存在生殖隔离。 种是分类上的基本单位。
种内分为:亚种、变种、变型
亚种:地理区域分布、生境不同,生态适应 亚种(半种)种内生态适应,地理分布上的分布区、生境不同,种与亚种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变种:某一特征的差异但不大,糯稻Orysa sativa var. glutinosa Matsum 变型:某一小特征的区别 品种 cultivar :不存在野生,人类生产、培育、栽培植物的变种类型。
这个检索表也可以把一组性状并列地出现,改写成下面的形式: 1.果为一簇瘦果;花无距…………………………………2 1.果为一簇;花有距………………………………… 4 2.花无花瓣……………………………………………3 2.花有花瓣………………………………毛茛属(Ranunculus) 3.萼片通常4枚,总苞缺失……………铁线莲属(Clematis) 3.萼片通常5枚,总苞存在…………白头翁属(Pulsatilla) 4.花整齐;距5枚……………………耧斗菜属(Aquilegia) 4.花不整齐;距1枚…………………翠雀属(Delphinium)
植物的人为分类
古希腊提奥弗那斯(Theophrastus,371-288 BC)研究了植物的经济用途、生活习性及分类。 我国,神农尝百草----农政全书----明代李时珍(1518-1593)《本草纲目》。该书中共收集植物种类一
千多种,按其用途分为草、谷、菜、果和木五部。
二、植物界的分类方法 与分类系统
Genus
种 Species
Species
sub.—亚(subspecies)
var.变种(Varietas)
forma-变型(Forma)

植物辨识入门知识点总结

植物辨识入门知识点总结

植物辨识入门知识点总结一、植物分类学基础植物分类学是植物辨识的基础,主要从形态、生态和遗传等多个角度对植物进行分类。

研究植物分类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各类植物的形态特征,从而实现植物的初步辨识。

1. 植物的基本形态特征植物的形态特征主要包括根、茎、叶、花和果实等部分,这些部分之间的形态特征可以帮助我们初步判断植物的种类。

比如,一些植物的叶子有特殊的形状和纹路,花朵的颜色和形态也各有特点,这些都可以成为植物辨识的参考特征。

2. 植物的生态特征植物的生态特征主要包括生长环境、喜光性、喜温性和水分需求等方面。

通过了解植物的生态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判断该植物适宜生长的环境,从而更好地对植物进行辨识。

3. 植物的遗传特征植物的遗传特征往往是通过对植物的遗传基因信息进行分析,来判断植物的种属和亲缘关系。

对于一些相似种类的植物,通过遗传特征的比对,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出植物的种类。

二、植物辨识的方法在学习了植物分类学的基础知识之后,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方法来进行植物的辨识。

1. 观察法观察法是最常用的植物辨识方法之一,通过对植物的形态、生态和遗传特征进行仔细观察,来判断植物的种类。

比如,我们可以观察植物的叶子形状、叶片边缘、叶脉和叶片的排列方式等特征,来判断植物的种类。

2. 采集标本采集标本是对植物进行辨识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采集植物的叶子、花朵、果实等部分,可以更好地对植物进行形态特征的详细观察和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在采集标本的同时,要注意保护植物,不要对植物造成损害。

3. 查阅参考书籍和网站在进行植物辨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一些专业的植物图鉴书籍和植物分类网站,来获取更多有关植物形态、生态和遗传特征的信息,从而更准确地进行植物的辨识。

三、植物辨识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植物辨识时,有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以确保辨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1. 注意植物的可持续保护在进行植物辨识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保护植物,不要对植物造成损害。

植物分类学

植物分类学

植物分类学——植物分类学简括植物分类学是植物学科中最古老和最具综合性的一门分支学科。

过去的经典分类大多依据外部形态和内部解剖特征去分,后来把孢粉形态、地理分布和古生物学等方面的内容结合进去后,有助于进一步对种类的鉴定和植物演化关系的探讨。

分类学(Taxonomy)可以定义为研究和描述有机体的变异、探讨这种变异的因果关系、并运用所掌握的资料去建立某个分类系统的学科。

分类学和系统学(Systematic)这两个术语现在长被不严格地作为同义词并用,如果要说两个术语有些什么不同的含义,那么分类学常用来指分类理论和实践(包括它的基础、原理、步骤和规则)而不是它的最终产物(分类系统);系统学是有机体的种类和多样性以及它们间全部亲缘关系的研究(Simpson 1961),比分类学含义多少宽广些。

现在生存在地球上的生物估计有50万种以上(种子植物250000种左右)。

要对数目如此众多,彼此又千差万别的植物进行研究,第一步必须先根据它们的自然性质,由粗到细、由表及里地进行分门别类,否则便无从下手。

植物分类学内容由三方面组成,它的研究对象为全世界生活的植物。

分类(Classification)鉴定(Identification & determination)命名(nomenclature)植物分类学是发展较早的一门学科,它的任务不仅要识别物种、鉴定名称,而且还要阐明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和分类系统,进而研究物种的起源、分布中心、演化过程和演化趋势。

因此,它是一门既有实用价值又富有理论意义的学科。

为了分类各个植物类群,人们根据植物类群范围大小和等级高低给它一定的名称,这就是分类的等级单位。

了解和掌握分类的等级单位(阶层)是分类学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

按照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CBN)为(The 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的缩写。

有关绿色植物命名(包括真菌)共包括12个主要等级(阶元)(Category)。

植物界的类群与分类

植物界的类群与分类
常见植物:a.衣藻属 b.团藻属 c.水绵属 d.轮藻属
绿藻门植物的繁殖方式:
• 营养繁殖:单细胞、群体类型常以细胞 分裂来增加细胞数目。
• 无性繁殖:形成游动孢子(具鞭毛,无细 胞壁)和静孢子(无鞭毛,有细胞壁)。 静孢子又可分为似亲孢子和厚壁孢子。
• 有性生殖: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同配生 殖、异配生殖、卵式生殖。
植物界进化年表
距今的年代 (百万年) 2.5
植物演化的年代情况(化石记录) 被子植物繁盛并占绝对优势
65
被子植物进一步发展,开始繁盛
136
裸子植物衰退,被子植物兴起
190
裸子植物繁盛,其中松柏类占优势,被子植物出现
225
真蕨类繁盛,裸子植物进一步发展、繁盛
280
裸子植物兴起,木本蕨及种子蕨衰退
345
等距检索表 平行检索表
植物分类检索表是鉴定植物种类的重要工具资料之一,通过 查阅检索表可以帮助我们初步确定某一植物的科、属、种名。植物 志、植物手册等书籍中均有植物的分科、分属及分种检表。
等距检索表: 将每一对互相区别的特征分开编排在一定的距离处, 标以相同的项号,每低一项号退后一字。如:
1.植物体构造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无胚。(低等植物) 2.植物体不为藻类和菌类所组成的共生体。
(1)衣藻属
单细胞,卵形、 卵圆形、圆形。细 胞内有一个杯状的 叶绿体和一个淀粉 核,中央有一个细 胞核,细胞的前端 向前伸出2条等长的 鞭毛,靠近旁侧有 一个具有感光作用 的红色眼点。
5 2
3A
4
6 7 8
B
9 1
10 11
衣藻属的生殖过程:
A.无性生殖(1.营养细
胞 2.鞭毛消失,核分裂 3.形成游动孢子 4.在环 境不适宜时形成胶群);

植物分类学电子书籍

植物分类学电子书籍

植物分类学第一章植物分类学基础知识第一节植物分类学发展简史(中国植物学史Q94-09/Z12)植物分类学(Taxonomy)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大约始于17世纪,林奈发表〈〈植物种志〉〉(1753年)。

按斯特斯(A.Stace)的观点:植物分类学发展历史大致经过如下几个时期:古代分类时期—草本学时期—林奈的性系统时期——自然系统时期——系统发育时期——当代表型性系统时期,后四个时期是近代植物分类的内容及不同时期主要流派。

古代分类时期:〈〈淮南子〉〉有“神农氏偿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其时毒”的记载;〈〈诗经〉〉(约公元前600年)记载过月132种植物;〈〈山海经〉〉(公元前500~前300年)提到约100种植物名称与用途,并把植物分为草与木;〈〈植物学史〉〉(Historia plantarum),是被誉为“植物学之父”的泰奥弗拉斯图斯(Theophrastus)所著,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古代最完美最系统的植物分类著作。

按植物习性分乔木、灌木、草本;又分栽培和野生。

草本学时期:这一时期著作有400种,现存278种。

〈〈神农本草经〉〉公元前200~前25年,第一部系统记载植物的书;〈〈南方草本状〉〉,最早一部地方植物志,现存3卷,上卷草类29种,中卷木本28种,每种有描述、花期、繁殖法、产地、别名。

〈〈草本纲目〉〉1578年成书,明朝李时珍所著,共52卷,系统记载了中国历代已有记录和他记载的植物1195种,附图1100多幅。

植物分为五部:草、本、谷、菜、果部。

近代林奈时期:〈〈植物名实图考〉〉接近近代植物分类学的一部著作,清代道光年间吴共浚(1789~1847年)所著,记载植物1714种,绘图1420幅。

〈〈植物界纵览〉〉(Pinax Theatri Botanici,1632年)鲍汉(G.Banhin)所著,首创双名法概念。

〈〈植物新方法〉〉(Methodus plantarum Nova,1682年)雷(J.Ray)所著,在1703年第二版中包含18000种植物,明确提出依据花和营养部分大量性状分类。

植物分类学(植物系与分类)

植物分类学(植物系与分类)

一、藻类植物
特征: 1、含有各种不同的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2、生活方式:自养。 3、多生活水中。 4、植物体的营养细胞能吸收水分、无机盐。
约有18,000种。
(一) 蓝藻门
特征:
1、原核生物。 2、原生质体分为周质和中央质。 3、周质中光合片层,含叶绿素a、藻蓝素。 4、中央质中无真正的核(核膜、核仁),只有染
藻类、菌类、地衣、苔藓










蕨类 裸子、被子植物 植物
第三章 被子植物分科形态术语
一、茎: 茎的性质: 木本植物— 多年生,茎含大量木质,坚硬。
乔木—有明显主干的高大树木。 灌木—主干不明显,比较矮小。
草本植物—
一年生—在本年内完成其生活周期。 二年生—需跨越二个年份完成其生活周期。 多年生—有地下营养繁殖器官,可生活多年。
二、高等植物
1、苔藓植物门 2、蕨类植物门 3、裸子植物门 4、被子植物门
第一节 低等植物
特征:
1、植物体无根、茎、叶的分化。 2、生殖器官是单细胞的。 3、有性生殖的合子,不形成胚而直接萌发成
新的植物体。 4、常生活于水中或阴湿的地方。
有藻类、菌类、地衣三大类共11个门。
(五)花药开裂方式: 1、纵裂 2、孔裂 3、瓣裂
(六) 雌蕊类型: 1、单雌蕊 2、离生单雌蕊 3、复雌蕊
(七)子房位置: 1、上位子房 2、半下位子房 3、下位子房 花瓣着生位置: 1、下位花 2、周位花 3、上位花
(八) 胎座类型:
1、边缘胎座 2、侧膜胎座 3、中轴胎座 4、特立中央胎座 5、基生胎座 6、顶生胎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Conard Gesner (格斯纳1516-1565),定出属的概念,指出植 物分类中花、果性状最重要。
(9) Andrea Caesalpino (凯沙尔宾罗1519-1603),发表了《植物》 一书,记载了1500个种,认识了几个自然科—豆科、伞形科、 菊科等,了解到子房上位、下位,关指出生殖器官对分类具有 重要的价值。———林奈称之为第一个分类学者,豆科中的云 实属(Caesalpinia)就是为记念他而命名的。
本生-虎克系统:
A. 双子叶植物 1. 多瓣、离瓣花类 2. 合瓣花类 B. 单子叶植物
1. 微子类 2. 上位花类:花被部分为花瓣状,子房下位,胚乳多,例如石 蒜科等。 3. 冠花类:内轮花被花瓣状,子房上位,胚乳多,例如百合科。 4.萼花类:花被花萼状,草质或膜质,例如灯心草科、棕榈科 等。 5.裸花类:无花被,例如香蒲科、浮萍科等。 6.离心皮类:如泽泻科,茨藻科。 7.颖花类:花组成小穗,花瓣鳞片状或无莎草科、禾本科等。
(4)清代植物学家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其记载植物1714种, 比李时珍要,其次才是叶、茎的性状。
国外代表性的例子有
(5)Theophrastus (提奥弗拉斯特(公元前370-285),著有(Historia Plantarum)—植物的历史和(Enquiry into plants)—植物的研究。 书中已记载有植物480种,分为乔木、灌木、半灌木和草本,将 草本分为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将花序分为有限花序和无 限花序、离瓣花和合瓣花,并注意到了子房的位置。人们将提 奥弗拉斯特称为植物学之父。假叶轮科(Theophrastaceae)就是为 记念他而取名的。 (6) A. Magnus (马格纳斯1193-1280),区分出了单子叶植物、双 子叶植物。 (7) Otto Brunfels (布隆非尔1464-1534),区分出了有花植物、无 花植物。
(一) 人为分类系统时期
(1) 古书《淮南子》—“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
(2) 后汉(公元200年左右),《神农本草经》一书中,共记载药物 365种,分成上、中下三品。
(3) 李时珍(明代)的《本草纲目》,计有药物1892种,其中植物 药1195种。将植物分为草、谷、菜、果、木五部,在草部中又根 据环境不同分成山草、芳草、湿草、蔓草和水草等11类,木部下 分成乔木、灌木等六类。
植物分类学与植物胚胎学、植物生态学、植物生理学、植 物细胞学、植物遗传学、植物生物化学、古生物学最为密切。 这些学科的发展,促进了当代植物分类学的发展。同时,植物 分类学又是这些学科的基础,植物分类学是植物资源学的基础。
分支系统学、数值分类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地理学的 发展也促进了植物分类学的发展。
(12) Carl von Linnaeus (林奈1707-1773),瑞典植物分类学家。 对植物分类学作出了重要贡献。1737年发表了自然系统 (Systema Naturae),根据花的结构和花各分数目(特别是雄蕊的 数目),将植物分成24纲,其中第1-13纲按雄蕊数目区分,第1420纲按雄蕊长短(如二强雄蕊、四强雄蕊等)、雌雄蕊的关系以 及雄蕊的联合情况区分,21-23纲按花的性别(例如雌雄同株、 雌雄异株、杂性花等),24纲称为隐花植物(蕨类、藻类、苔藓 等孢子植物)。
(10) Charles de I‘ Eluse (却古斯1525-1609),最初设立了“种”的 分类单位。16世纪到17世纪,文艺复兴,探索自然,产生了许多 重要的植物分类学家。
(11) John Ray (约.雷1628-1705),发表了《植物分类方法》 (Methodus Plantarum)一书,记述了1800种植物,分成草本和木本、 单子叶和双子叶、有花植物和无花植物。
第三节 植物分类学发展史
英国人C. Jeffrey在《An introduction to plant taxonomy》中,将 植物分类学分成三个发展时期: (1)人为分类系统时期(artificial systems) (2)进化论前的自然系统时期(pre-evolutionary natural systems) (3)系统发育系统时期(phylogenetic systems)
林奈对植物分类学的贡献:
①提出了双命名法。 ②发表了《自然界的分类系统》,将植物界的分类阶层分为界、 纲、目、属、种等阶层系统。 ③对植物进行了分类,出版了《植物属志》、《植物种志》。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隐花植物标本馆中的书籍
(二)进化论发表前的自然系统时期(1763-1920)
自然分类系统(natural system):所建立的分类系统是利用了 自然科学的先进技术,从比较形态学、比较解剖学、古生物学、 植物化学、植物生态学等不同角度,反映出植物界自然演化过 程和彼此间的亲缘关系。代表性的例子有英国的本生(Bentham)虎克(Hooker)系统:
(三) 系统发育系统时期(1883-今)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Origin of species),提出了生物进化 的学说,即任何生物有它的起源、进化和发展过程,物种是变化 发展的,各类生物间有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进化论思想,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分类学家认识到要重新建 立能够反映出植物界各类群亲缘关系的分类系统,即系统发育系 统。
比较著名的有:
德国的艾希勒(Eichler)系统 德国的恩格勒(Engler)系统 英国的哈钦松(Hutchinson)系统 俄国的塔赫他间(Takhtajan)系统 美国的柯朗奎斯特(Cronquist)系统
观赏植物学
植物第一节 植物分类学的概念
植物分类学(Plant taxonomy):是区分植物种类,探索植物间亲 缘关系,阐明植物界自然系统的科学。
内容: (1)区分植物种类 (2)探索植物间亲缘关系 (3)建立植物界的自然系统
第二节 植物分类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