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抗菌药物相互作用表
2024抗菌药物相互作用汇总

2024抗菌药物相互作用汇总1、青霉素类抗菌药物青霉素类可分为:(1)主要作用于革兰阳性菌的青霉素,如青霉素G、普鲁卡因青霉素、节星青霉素、青霉素V o(2)耐青霉素酶青霉素,如苯嗖西林、氯嗖西林、氟氯西林等。
(3)广谱青霉素,包括:①对部分肠杆菌科细菌有抗菌活性,如氨节西林、阿莫西林;②对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具抗菌活性,如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
2、头抱菌素类第一代头泡菌素主要作用于需氧G+球菌,仅对少数G-杆菌有一定抗菌活性;常用药物有头抱嗖琳、头泡拉定、头抱氨节和头抱羟氨节等。
第二代头泡菌素对G+球菌的活性与第一代相仿或略差,对部分G-杆菌亦具有抗菌活性;常用药物有头泡吠辛、头抱替安、头抱克洛、头抱吠辛酯和头胞丙烯等。
第三代头抱菌素对肠杆菌科细菌等G-杆菌具有强大抗菌作用,头泡他咤和头泡哌酮除肠杆菌科细菌外,对铜绿假单胞菌亦具较强抗菌活性;常用药物有头泡曲松、头泡睡胎、头抱他陡、头抱哌酮、头泡克胎和头泡泊胎酯第四代头抱菌素常用者为头抱毗胎,对肠杆菌科细菌作用与第三代头抱菌素大致相仿,其中对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柠檬酸菌属等部分菌株作用优于第三代头抱菌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与头抱他碇相仿,对G+性球菌的作用较第三代头胞菌素略强。
3、碳青霉烯类常用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有亚胺培南∕三司他丁(西司他丁具有抑制亚胺培南在肾内被水解作用\美罗培南、帕尼培南/倍他米隆(倍他米隆具有减少帕尼培南在肾内蓄积中毒作用)、比阿培南、厄他培南等。
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比阿培南等对各种G+球菌、G-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和多数厌氧菌具强大抗菌活性,对多数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
厄他培南与其他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有两个重要差异:血半衰期较长,可一天一次给药;对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等非发酵菌抗菌作用差。
4、瞟诺酮类临床上常用者为氟Dl诺酮类,有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
临床上常见的抗菌药物配伍禁忌[修改版]
![临床上常见的抗菌药物配伍禁忌[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86fc0c1cb8f67c1cfbd6b80e.png)
第一篇:临床上常见的抗菌药物配伍禁忌临床上常见的抗菌药物配伍禁忌(一)β-内酰胺类药物与丙磺舒合用,可使前者在肾小管的分泌减少、血药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
因此,二者合用时,应注意减少前者的用药剂量。
β-内酰胺类药物不可与酸性或碱性药物配伍。
如:氨基糖苷类、氨基酸、红霉素类、林可霉素类、维生素C、碳酸氢钠、氨茶碱、谷氨酸钠等。
因此,输液时只能用生理盐水溶解药物,不能用葡萄糖注射液溶解。
青霉素类药物是临床最常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之一,在严重感染或危重病的抢救中,常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因此应注意配伍禁忌。
(1)不可与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等合用。
因为红霉素等是快效抑菌剂,当使用红霉素等药物后,细菌生长受到抑制,使青霉素无法发挥杀菌作用,从而降低药效。
(2)不可与碱性药物合用。
如在含青霉素的溶液中加入氨茶碱、碳酸氢钠或磺胺嘧啶钠等,可使混合液的pH>8,青霉素可因此失去活性。
(3)青霉素在偏酸性的葡萄糖输液中不稳定,长时间静滴过程中会发生分解,不仅疗效下降,而且更易引起过敏反应。
如氨苄青霉素加入到葡萄糖中,比加入到生理盐水中发生输液反应的机率要高,这可能由于葡萄糖的弱酸性使氨苄青霉素降解生成微量致敏性聚合物的缘故。
因此青霉素应尽量用生理盐水配制滴注,且滴注时间不可过长(4)青霉素在干燥状态下较稳定,一旦溶解即不断分解。
其溶液放置的时间越长,分解也越多,且致敏物质也不断增加。
因此要“现配现用”,不宜溶解后存放,以保证药效,减少致敏物质的产生。
(5)每日一次静滴给药方法并不可取。
因为当停止滴入后,体内药物迅速消除,待第二天给药,因间隔时间过长,细菌又大量繁殖。
(6)在抢救感染性休克时,不宜与阿拉明或新福林混合静滴。
因为阿拉明与青霉素G可起化学反应,生成酒石酸钾(钠),影响两者的效价;新福林与青霉素G钾(钠),可生成氯化钾(钠),使两者效价均降低。
(7)不可与维生素C混合静滴。
因为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使青霉素分解破坏,且维生素C 注射液中的每一种成分,都能影响氨苯青霉素的稳定性,使其降效或失效。
抗菌药物的不良相互作用与配伍禁忌(下)

抗菌药物的不良相互作用与配伍禁忌(下)作者:李枝端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3年第08期硝基咪唑类例1 奥硝唑与西咪替丁联用。
分析奥硝唑说明书记载,巴比妥类药、雷尼替丁和西咪替丁等药物可使奥硝唑加速消除而降效并可影响凝血,因此应禁忌联用。
林可酰胺类例2 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与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混合输液。
分析文献提示,克林霉素(磷酸酯)与地塞米松(磷酸盐)呈理化配伍禁忌。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克林霉素注射剂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要求,不宜加入组成复杂的输液中,以免发生配伍禁忌。
例3 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与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联用。
分析氨基糖苷类与林可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联用,在临床疗效与药物不良相互作用上存在着矛盾的竞合。
《妇产科学》记载,盆腔炎性疾病住院抗生素药物治疗常用的配伍方案之一是克林霉素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联合方案。
2010年版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则记载,“克林霉素可增强骨骼肌松弛药、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的神经肌肉阻断作用,应避免合用。
”浙江温州地区1996年7-8月连续3例林可霉素联用阿米卡星致死。
2000-2005年山东省各地区医院因联合应用丁胺卡那霉素(即阿米卡星)和洁霉素(即林可霉素)引起死亡并经尸检证明的案例40例。
卫生部2008年10月19日电视电话会议指出,药品使用以国家药典、药品说明书为依据,排除学术交流、文献、习惯业内用药等。
四环素类例4 多西环素与硫酸亚铁缓释片同服。
多西环素与铝碳酸镁同服。
分析多西环素与硫酸亚铁合用两者作用都降低或缩短。
不宜同时给药。
先给多西环素,3~4小时后再用硫酸亚铁。
铝碳酸镁含铝、镁多价阳离子的同时本身为抗酸药,多西环素与抗酸药合用时,由于胃内碱性增强,可使多西环索的吸收减少、活性降低,故在服用多西环素后1~3小时内不应服用抗酸药。
铝碳酸镁颗粒说明书记载,本品不宜与四环素类抗生素合用。
喹诺酮类例5 莫西沙星与硫酸锌同服。
左氧氟沙星与铝碳酸镁同服。
分析莫西沙星说明书记载,与抗酸药、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同时服用会因为与这些物质中的多价阳离子形成多价螯合物而减少药物的吸收。
常用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及药物相互作用

常用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及药物相互作用常用抗菌药物在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特性,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标签: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特性;药物的相互作用青霉素1、抗菌机理: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造成细胞壁缺损,水分进入高渗状态的菌体,把菌体胀破,导致细菌死亡,所以青霉素是杀菌药。
2、青霉素的排泄速度非常快,不到1小时血药浓度就下降一半,5个小时体内药量就以原形全部由肾脏清除。
因此青霉素主张一日2至4次给药,体内实验证实,青霉素有很强的抗菌后效应。
即细菌受青霉素一次杀灭后,需要6—12小时才恢复繁殖力,一般感染日2次给药就能达到治疗目的。
3、抗菌后效应(PAE),当抗菌药物与细菌接触后,药物浓度逐渐下降,直至全部排除后,对细菌的生长繁殖仍有抑制作用,此种现象称为抗菌后效应。
4、研究发现,青霉素本身并不是过敏原,引起过敏的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聚合物和残留的蛋白质肽类杂质。
所以生产中把杂质含量控制好了,过敏率就会降低。
青霉素换厂家后重新试敏非常必要,因为不同厂家生产的青霉素质量存在差异。
阿莫西林1、阿莫西林是氨苄西林的衍生物,具有苄氨基,耐酸可以口服。
2、阿莫西林在溶液中发生聚合反应,生成的聚合物是发生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
阿莫西林的聚合速度比氨苄西林还快。
因为聚合速度和溶液浓度成正比,所以静滴阿莫西林应选择容量比较大的输液剂溶解稀释,能减少聚合物的生成,降低过敏率。
3、阿莫西林对幽门螺杆菌有效,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
哌拉西林1、也是氨苄西林的衍生物,但哌拉西林只能注射,不能口服。
因为哌拉西林在苄氨基上引入了取代基,使苄氨基失去位障作用,不能阻止胃酸的破坏。
2、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等组成的复方制剂对铜绿假单孢菌作用显著。
2、多数细菌体内都没有叶酸还原酶,不能直接利用叶酸获得四氢叶酸。
但是有二氢叶酸合成酶,能利用对一氨基苯甲酸通过上边这个途径获得四氢叶酸。
磺胺类药物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阻断四氢叶酸的形成。
常见抗生素的正确配伍

抗菌药物合理配伍,可达到协同或相加作用,从而增强疗效;配伍不当则可发生拮抗作用,使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抵消,疗效下降,甚至引起毒副反应。
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应掌握适应症,注意各个品种的针对性,争取协同联合,避免拮抗作用。
现将常用的药物的配伍简介如下:1、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舒巴坦钠合用有较好的抑酶保护和协同增效作用,青霉素类和丙磺舒合用有协同作用。
与氨基糖甙类呈协同作用,但剂量应基本平衡。
青霉素类不能与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等抗菌药合用。
例外的是治疗脑膜炎时,因青霉素不易透过血脑屏障而采用青霉素与磺胺嘧啶合用,但要分开注射,否则会发生理化性配伍禁忌。
治疗脑膜炎也有用氯霉素与大剂量青霉素合用的,其给药顺序为先用青霉素,2-3小时后再用氯霉素。
青霉素与维生素C、碳酸氢钠等也不能同时使用。
2、氨基糖甙类氨基糖甙类(链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壮观霉素、安普霉素等)与β-内酰类配伍应用有较好的协同作用。
甲氧苄氨嘧啶(TMP)可增强本品的作用。
氨基糖甙类可与多粘菌素类合用,但不可与氯霉素类合用。
氨基糖甙类药物间不可联合应用以免增强毒性,与碱性药物联合应用其抗菌效能可能增强,但毒性也会增大。
链霉素与四环素合用,能增强对布氏杆菌的治疗作用;链霉素与红霉素合用,对猪链球菌病有较好的疗效:链霉素与万古霉素(对肠球菌)或异烟肼(对结核杆菌)合用有协同作用。
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可与喹诺酮药物合用。
链霉素与磺胺类药物配伍应用会发生水解失效。
硫酸新霉素一般口服给药,与阿托品类药物应用于仔猪腹泻。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3、四环素类四环素类药物(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强力霉素等)与本品同类药物及非同类药物如泰妙菌素、泰乐菌素配伍用于胃肠道和呼吸道感染时有协同作用,可降低使用浓度,缩短治疗时间。
β内酰胺类-相互作用

配伍药物
相互作用结果
防止抗菌药物被β-内酰胺酶破环, 增强抗菌作用 减少β-内酰胺类药物在肾小管排泄 ,使血液和脑脊液药物浓度提高 通过蛋白结合竞争可使游离抗生素 的浓度增高 增加肾毒性
氨基青霉素、具 有甲基四氮唑的 头孢菌
广谱青霉素 头孢菌素、 青霉素
增加皮疹发生率;出现双硫仑样反 应;增加出血危险性﹙由于低凝血 酶原血症﹚
与伤寒活疫苗合用,可降低伤寒活疫苗的免疫效应。可能的机制是本
药物-食物相互作用 食物可延迟本药的吸收,但并不能显著降低药物吸收的总量。
26
哌拉西林
与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庆大霉素或妥布霉素)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沙 雷菌、克雷伯菌、吲哚阳性变形杆菌、普鲁威登菌、其它肠杆菌属和葡萄球菌 的敏感菌株有协同杀菌作用。 与某些头孢菌素联用,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和变形杆菌属 的某些敏感菌株有协同抗菌作用。 与头孢西丁同用,头孢西丁可诱导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而对铜绿假单胞菌、 沙雷菌属、变形杆菌属和肠杆菌属出现拮抗作用。 与庆大霉素联用,对粪肠球菌无协同作用
22
一、青霉素类penecillins
特点:
杀菌作用强、毒性低 新品种抗菌谱广、价廉 青霉素G大剂量CSF素:青霉素、卞星青霉素
耐酶青霉素:苯唑西林 广谱青霉素:
氨基青霉素:氨卞西林、阿莫西林
抗假单胞菌青霉素:哌拉西林、替卡西林
脲基青霉素:阿洛西林、美洛西林
12
作用(或毒性)加强或作用(或毒性)减弱。
√
×
疗效提高或毒性减轻的良好效果
某药的毒性加大或疗效降低
国外报道, 当合并用药品种数为2-5、6-10、11-15、16-20种, 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 % 、10 % 、28 % 、64%。
常用抗菌药物的相互作用

常用抗菌药物的相互作用抗菌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药物。
根据其作用机制和抗生素的类型,抗菌药物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例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等。
这些药物在治疗感染时都有各自的治疗效果和副作用,而且它们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
常见的抗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相互增效:一些抗菌药物之间可以相互增强其治疗效果。
例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应用可以增强其抗菌作用,因为它们靶向的位点不同,可以形成互补的抗菌机制。
2.相互拮抗:一些抗菌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拮抗的效应。
例如,四环素类抗生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例如克拉维酸)联合应用时可能会发生相互拮抗,因为四环素类抗生素可以与克拉维酸结合而失去其抗菌活性。
3.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一些抗菌药物可以影响其他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从而改变其药效或副作用。
例如,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头孢菌素)可以影响口服抗凝药华法林的代谢,从而增加抗凝效果和出血风险。
4.副作用相互增加:一些抗菌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增加副作用的效应。
例如,利福平和头孢菌素联合应用会增加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头痛等。
5.抗菌耐药性:一些抗菌药物之间的联合使用可能会导致细菌对药物形成耐药性。
因此,在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时需要谨慎选择,避免产生耐药性。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患者具有不同的药物代谢和耐受能力,因此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此外,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需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带来的不良后果。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的作用机制、代谢特点和患者的个体差异等因素。
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医生应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合理选择药物并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联合应用方式,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抗菌药物的相互作用

抗菌药物的相互作用抗菌药物的相互作用抗菌药物因使用范围广而易与其它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导致显著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
本文主要讨论易与这类药物发生相互作用的药物及其机制。
1、大环内酯类药物本类药物主要有红霉素,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等。
据报道,含14元内酯环的老药比新开发的含16元内酯环的新药更易发生相互作用。
最常见的是大环内酯类药物对细胞色素P450酶系(CYP)的作用。
由于克拉霉素和红霉素均可由CYP3A氧化,还可能通过非活性的酶及其代谢产物的形成而使酶受抑,导致由该酶参与的药物代谢减缓。
这类药物可能干扰肠道菌群,进而影响局部药物代谢,发生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可与大环内酯类药物发生相互作用的药物有:抗心律失常药物,环孢素,抗凝剂,麦角胺,阿司咪唑,他克莫司,卡马西平,特非那定,抗精神病药物,茶碱和西沙必利。
2、抗真菌药物本类药物中全身性用药的主要有,三唑类(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咪唑类(酮康唑和咪康唑)和灰黄霉素。
此外,咪康唑口服凝胶因全身吸收也有药物相互作用的报道。
本类药物主要由CYP3A代谢,并且可能是CYP3A的抑制剂。
因此,由CYP3A代谢的药物与本类药物合用时,前者药物浓度可增加。
氟康唑80%以原形药物从尿中排出,虽然作为CYP3A抑制剂的可能性较小,但却是一种CYP2C的抑制剂。
灰黄霉素为酶诱导剂,可增加某些同服药物如华法林和口服避孕药的代谢,并降低后者的作用。
可与三唑类和咪唑类药物发生相互作用的药物有:阿司咪唑,利福平,抗凝剂,利福布汀,西沙必利,磺酰脲类,环孢素,他克莫司,苯妥英和特非那定。
3、四环素类药物本类药物为广谱抗菌药物,目前因耐药性增加而应用减少,但仍可用于某些特殊病例如衣原体感染的治疗。
常用的有:地美环素,多西环素,赖甲环素,米诺环素,土霉素和四环素。
本类药物典型的相互作用机制为其可与金属阳离子形成吸收性弱的螯合物。
使用含铝、铋、钙或镁的抗酸剂可显著降低本类药物的吸收及疗效。
抗酸剂还可能通过改变胃内PH值而减少本品的吸收,如碳酸氢钠、铁剂、乳剂和奶制品也可与本类药物形成化事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抗菌药物相互作用表抗菌药物类别配伍药物相互作用结果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不耐酶青霉素或不耐酶头孢菌素酶抑制剂、克拉维酸或青霉烷砜(三唑巴坦)防止抗菌药物被β-内酰胺酶破坏,增强抗菌作用主要经肾小管排泄的β-内酰胺类丙磺舒、保泰松、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磺胺药、硫氧唑酮通过减少β-内酰胺类药物在肾小管排泄,使血药浓度和脑脊液药物浓度提高蛋白结合率高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蛋白结合率高的非甾体抗炎剂通过蛋白结合竞争可使游离抗菌药物的浓度增高头孢噻啶、头孢噻吩等第一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髓袢利尿剂、多肽抗菌药物(多粘菌素、万古霉素、卷曲霉素、杆菌肽等)增加肾毒性氨基青霉素类、具甲基四氮唑的头孢菌素和拉氧头孢尿酸抑制剂(别嘌醇)、乙醇(应用头孢菌素类后饮酒)、口服抗凝血药、阿司匹林增加皮疹发生率;出现戒酒硫样反应;增加出血危险性(由于低凝血酶原血症);防止此类头孢菌素引起的出血反应广谱青霉素口服避孕药、雌激素、β-阻滞剂通过青霉素清除能阻碍避孕药失活的肠道细菌,使避孕药失效;刺激雌激素代谢或减少肠肝循环,降效;减少β-阻滞剂在肠道吸收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尤其是庆大霉素、妥布霉素)两者在同一容器内滴注或注射,前者可使后者失活;在肾功能减退、血药浓度高、半衰期长时在人体内也可发生此现象氯霉素、四环素、林可霉素、磺胺类拮抗作用其它β-内酰胺类(亚胺培南/西司他三代头孢或广谱青霉素可出现拮抗、由于前药诱导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使后药抗菌活性降低丁)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红霉素、四环素、两性霉素B 、血管活性药(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苯妥英钠、盐酸羟嗪、氯丙嗪、异丙嗪、B 族维生素、维生素Cβ-内酰胺类静脉输液中加入后类药物时将出现混浊青霉素能量合剂、碳酸氢钠、氨茶碱、肝素、谷氨酸、精氨酸在同一容器内静滴有配伍禁忌(减弱抗菌药物活性或出现混浊变色)氨苄西林氯霉素琥珀酸钠、水解蛋白、氯化钙、葡萄糖酸钙、右旋糖酐、氢化可的松琥珀酸盐在同一容器内联合静脉滴注有配伍禁忌抗菌药物类别配伍药物相互作用结果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尿碱化剂后者可增强前者治疗尿路感染的效果头孢噻吩、头孢唑林、甲氧西林、 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类、两性霉素B 、甲氧氟烷加重肾毒性 加重耳毒性(去甲)万古霉素、利尿剂、高剂量阿司匹林加重耳毒性挥发性麻醉剂、箭毒、高剂量镁盐、普鲁卡因胺加强神经肌肉接头的阻滞作用,可出现肌肉麻痹、呼吸抑制等维生素C酸化尿中的氨基糖苷类,抗菌作用减弱乘晕宁、苯海拉明可能掩盖前药耳毒性症状,不易及时发觉新霉素 (口服)口服避孕药可能导致避孕药失败,并增加出血发生率抗菌药物类别配伍药物相互作用结果氯霉素氯霉素利福平由于利福平对氯霉素代谢酶的诱导,而降低氯霉素在血和脑脊液中的浓度磺胺药增加对造血系统的毒性磺脲降糖药(氯磺丙脲)、苯妥英钠、口服抗凝剂、巴比妥类通过氯霉素抑酶作用,使配伍药物血浓度增高,半衰期延长,作用加强、毒副反应增加酒出现双硫醒样反应对乙酰氨基酚通过代谢竞争,氯霉素加重对乙酰氨基酚的毒性;氯霉素血清半衰期延长烷化抗癌药相互增加毒性;通过对活性代谢产物的抑制而降低环磷酰胺的作用氨基比林、非甾体抗炎药相互增加对造血系统的毒性H1拮抗剂使H1拮抗剂浓度升高,导致QT延长,在推荐剂量下,发生室性心率失常的危险增加,如室性心纤颤,室性心动过速环磷酰胺抑制后药在肝中转化铁剂,维生素B12降低后药的作用抗菌药物类别配伍药物相互作用结果大环内酯类大环内酯类碱性药调整尿PH 而加强大环内酯类抗菌活性雌性激素、避孕药增加肝毒性(胆汁淤积)大环内酯类 (尤其三乙酰竹桃霉素、红霉素、甲红霉素等)卡马西平、茶碱、苯茚胺、苯妥英钠、口服抗凝药、地高辛、肾上腺皮质激素、巴比妥类、H1拮抗剂、异烟肼、甲硝唑 由于抑制后药代谢,使其血药浓度升高,出现相应毒副反应林可霉素、克林霉素、氯霉素拮抗作用,相互降效抗菌药物类别配伍药物相互作用结果四环素类四环素类尿酸化剂增加抗菌作用含二价、三价阳离子口服药(铝、钙、镁、铋等抗酸剂)、铁制剂、抗胆碱药通过整合作用或其他机制、影响四环素类吸收口服抗凝剂加强抗凝作用(肠道细菌合成维生素K 减少),引起出血胰岛素可增加胰岛素的作用茶碱、苯妥类、巴比妥类因具有酶抑制作用,可引起后者血药浓度升高,而产生各种相应的毒性反应利尿药、酰胺咪嗪、巴比妥类、苯妥英类因后者的酶诱导作用,使四环素类抗菌活性降低地高辛、甲氧氟烷可影响后者的毒性及四环素类肾毒性多西环素、米诺环素 苯妥英钠、卡马西平、苯巴比妥通过诱导酶作用,降低前者的半衰期;与苯巴比妥合用可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抗菌药物类别配伍药物相互作用结果多粘菌素类多粘菌素B 、多粘菌素E尿酸化剂增强抗菌活性头孢噻啶、甲氧西林、氨基糖苷类增加对肾脏毒性箭毒等肌肉松弛剂及其它肾毒性药物增强神经肌肉接头的阻滞作用,引起呼吸肌麻痹抗菌药物类别配伍药物相互作用结果抗结核药利福平喹诺酮类增强对肠杆菌科细菌、不动杆菌属的抗菌活性两性霉素B 、氟胞嘧啶、酮康唑等吡咯类药物体外及动物实验增强对深部真菌的抗菌作用甲氧苄啶出现体外拮抗作用酮康唑、氯霉素、口服降糖药、肾上腺皮质激素、洋地黄、甲基多巴、奎尼丁、安妥明、茶碱、三环类抗抑郁药等通过诱导酶作用降低配伍药物的血浓度,减弱其药理活性口服避孕药月经周期紊乱,避孕失败巴比妥类降低利福平的血浓度环孢素降低环孢素血浓度丙磺舒通过肝细胞膜受体的竞争,延长利福平血清半衰期,提高利福平血浓度,增加其毒性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增加肝毒性反应胃抗酸药减少和延迟异烟肼在胃肠道的吸收苯妥英钠异烟肼抑制苯妥英钠的代谢性生物转化;使血药浓度增高则出现毒性反应卡马西平异烟肼的肝毒性和卡马西平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均增加双硫仑(戒酒硫)易出现精神反应、共济失调等口服抗凝剂有出血危险枢兴奋剂增加抽搐危险肾上腺皮质激素降低异烟肼血药浓度,在慢性乙酰化者中,加速异烟肼乙酰化和肾排泄。
酒精肝内代谢增加,异烟肼作用下降苯妥英钠抑制药酶,使苯妥英钠毒性增加酮康唑、咪康唑使后者血药浓度下降乙胺丁醇戒酒硫、乙硫异烟胺促进视N尖,增加副作用对氨基水杨酸丙磺舒增加PAS的毒性抗凝剂增加后者活性,有中毒危险利福平减少后者吸收、降效异烟肼减少肝内乙酰化作用,增强效果抗菌药物类别配伍药物相互作用结果(去甲)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髓袢利尿剂、肾毒性或耳毒性药物增加耳、肾毒性抗菌药物类别配伍药物相互作用结果甲硝唑甲硝唑氯霉素增加对造血系统毒性乙醇双硫醒样反应、急性精神病、意识模糊等口服抗凝剂增强抗凝作用,引起出血苯巴比妥及其他酶诱导剂缩短甲硝唑血清半衰期西咪替丁、苯妥英钠延长甲硝唑血清半衰期,提高其血浓度,可增加神经毒性;苯妥英排泄减慢抗菌药物类别配伍药物相互作用结果呋喃类呋喃妥因尿酸化剂增强抗菌作用,但呋喃妥因尿排泄量减少尿碱化剂增多尿中排泄,但对抗菌活性不利阿司匹林、硫氮唑酮通过肾小管分泌竞争,减少呋喃妥因尿中排泄喹诺酮类常有拮抗作用(变形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呋喃唑酮苯丙胺前药抑制单胺氧化酶,合用可导致高血压现象抗菌药物类别配伍药物相互作用结果喹诺酮类喹诺酮类尿碱化剂、抗胆碱药、H2受体阻滞剂降低胃液酸度,某些喹诺酮类吸收减少,抗菌作用减弱含镁、铝的抗酸剂、铁盐可通过螯合作用,影响喹诺酮类自胃肠道吸收利福平、氯霉素后药可使喹诺酮类药物作用降低,使奈啶酸和氟哌酸作用完全消失,使氟嗪酸和环丙沙星的作用部分抵消口服抗凝剂因竞争血浆蛋白结合点使抗凝作用增强苯妥英钠通过抑制肝药酶,使苯妥英血药浓度升高,毒性增加依诺沙星、环丙沙星茶碱类、咖啡因提高后者的浓度、有癫痫发作危险抗菌药物类别配伍药物相互作用结果磺胺药磺胺药β-内酰胺类通过肾小管分泌竞争,减少β-内酰胺类排泄尿液碱化剂增加尿中溶解度苯妥英钠、巴比妥类、甲氨喋呤增加各种后药的血浓度和毒性,如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等;中枢抑制;骨髓抑制等抗酸剂增加磺胺药在胃肠道的吸收环孢素降低环孢素血浓度SMZTMP长期合用有导致叶酸缺乏危险蛋白结合高的磺胺药(尤其是磺胺苯吡唑)口服抗凝剂口服降糖药增加出血危险 低血糖反应增加 通过蛋白结合竞争抑制两种配伍药的生物转化抗菌药物类别配伍药物相互作用结果抗真菌药两性霉素B洋地黄由于两性霉素B 所致的低血钾,增加洋地黄毒性箭毒类药物易出现神经肌肉接头阻滞,导致呼吸麻痹糖皮质激素易出现低血钾症噻嗪类利尿剂增加低血钾作用和肾毒性环孢素增加肾毒性四环素类、抗组胺药、青霉素钾或钠、VitC 、生理盐水可能发生沉淀,不可在同一容器内给药灰黄霉素口服抗凝药诱导肝药酶,使抗凝作用减弱伊曲康唑(咪唑类)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利福平后者为药酶诱导剂,使伊曲康唑血药浓度降低酮康唑(咪唑类)胃酸化剂可增加酮康唑在胃肠道的吸收肾上腺皮质激素防止肾上腺功能减退H2受体抑制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抗酸剂、抗胆碱药配伍药物抑制酮康唑在肠胃道的吸收环孢素增加肌酸血症,增加环孢素血浓度、并可能使肾毒性发生的危险性增加灰黄霉素增加肝毒性H1受体拮抗剂(西沙比利、阿司咪唑、特非拉丁)酮康唑与伊曲康唑均能抑制西沙比利与H1受体拮抗剂的代谢,使其血药浓度升高,使QT延长,在常用剂量下发生室性心率过速或纤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