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18年安徽省县域第三产业增加值-根据安徽省统计局数据整理

合集下载

专题12 关注安徽发展,建设“三个”强省-2020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二轮复习热点专题

专题12  关注安徽发展,建设“三个”强省-2020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二轮复习热点专题

-24-
8.我省取得一系列科技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坚持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3)我省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4)我省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5)广大科技工作者顽强拼搏,发扬实干、勇于创新的精神。
-8-
6.我省公安机关开展“净网 2019”专项行动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 点?
(1)我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省)基本方略。 (2)我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3)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法不可违,违法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等。
-9-
7.我省 2019 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取得显著成就表明了什么? (1)我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2)我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 (3)我省广大人民群众勤劳勇敢,努力为美好生活不懈奋斗。
(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2)创新带来财富,推动社会长足进步。 (3)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正确的选择。 (4)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23-
7.世界制造业大会招募志愿者。你认为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 (1)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无私奉献精神。 (2)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 (3)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2-
材料二:宪法宣誓仪式 2019 年 9 月 30 日上午,安徽省凤阳县检察院 举行向宪法宣誓仪式,新任的 1 名检察委员会委员和 3 名检察员参加宣誓。 4 名检察人员整齐排列,面朝国徽,右手握拳,神情严肃,齐诵誓词,宣告 对宪法的忠诚,对职业的敬畏。
材料三:安徽省“净网 2019”专项行动 2019 年 8 月 28 日,安徽省公 安厅通报了我省公安机关开展“净网 2019”专项行动相关情况。专项行动 开展以来,全省警方严厉打击网上源头性犯罪和利用网络实施的突出犯罪, 共侦破网络犯罪案件 6528 起,其中公安部挂牌督办案件 9 起,省公安厅挂 牌督办案件 43 起,抓获犯罪嫌疑人 6037 名。

安徽宣城市统计年鉴社会经济发展指标数据:1-7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主要经济指标(2018年)

安徽宣城市统计年鉴社会经济发展指标数据:1-7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主要经济指标(2018年)
60.3 85.4 79.8 95.3 182.5 44.2 19.5
4.6 10.6 23.1
2.1 17.0
财政收入 (亿元 )
地方财政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
(亿元)
支 配收入(元)
3457.5 2655.3
895.3 490.7 811.9 661.7 218.4 745.2 2783.8
915.2
73.8 133.2 199.3
64.5 153.1
97470.0 88085.0 82695.0 75524.0 41088.0 43999.0 46865.0 50065.0
第一产业增加值(亿 元)
104.4 306.0 306.0 115.0 127.7 196.1 135.9 142.6 264.3 273.4 125.1 156.3 214.0 397.8 573.4 273.3 138.4 280.1 277.6 133.0
6341.0 16596.0
9816.0 4223.0 5820.0 8279.0 10942.0 1456.0 9411.0 6598.0 4788.0 4375.0 8488.0 8001.0 16972.0 6634.0 3847.0 5791.0 11445.0 6026.0 4049.0 2991.0 13538.0 13516.0 8399.0 12313.0
实际利用外商直 接 投资(亿美元)
173.0 68.3 43.2 31.4 12.7 13.5 3.2 4.2 2.9 38.5 37.2 24.2 45.3 25.8 9.1 12.2 8.7 15.1 32.3 29.2 24.9 3.3 2.6 13.9 4.0 11.2
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5156.5

2000年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0年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0年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合肥"门户网站 2005年08月08日【字号:大中小】2000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促进经济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以结构调整、扩大内需、科技创新为重点,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各项体制改革顺利进行,经济建设取得可喜成就。

全市整体经济呈现稳步发展的良好势头,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各项改革继续深化,人民生活进一步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综述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不断调整。

全市经济总量在1996年跨上200亿的基础上再上新台阶,突破300亿。

据初步统计,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2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3%,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3、2.0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6亿元,增长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55亿元,增长10.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4亿元,增长12.6%,国内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1.1:47.7:41.2,第三产业上升0.9个百分点,产业结构逐步升级。

各项改革全面推进。

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加大,资产重组进展顺利,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城区财政分税制改革顺利实施,社会保障体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医疗保险制度,医疗卫生体制、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开始实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继续深化,货币化分房全面启动。

2000年是”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世纪之交的重要一年。

”九五”期间,我市人民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四大、十五大精神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开放开发,再造新合肥,建设现代化的大城市”的工作大局,面对国内需求不足、经济转型、体制转轨等多重压力,励精图治,发奋图强,使我市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健康的发展势头,各项改革推向纵深,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安徽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19)

安徽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19)
3
安徽省各地级市政府债务管理严格遵循限额原则,合肥市 2018 年末未使用 债务限额比例相对较高,其余各市未使用债务限额有限。省内各地级市城投平台 在债券发行领域较为活跃,尤以芜湖、滁州和亳州等地为代表。2018 年及 2019 年前三季度全省城投债发行额分别为 828.77 亿元和 800.55 亿元,全国规模排名 分列第十二和第十四位。包括债券在内,各地级市平台带息债务情况存在较明显 的分化,其中亳州、淮北和马鞍山的平台债务负担相对较重。
安徽省位于我国华东地区,长江三角洲腹地,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 河南,南临江西,北靠山东。安徽省下辖 16 个地级市、8 个县级市、53 个县, 省会为合肥市,全省国土面积 14.01 万平方公里。截至 2018 年末,全省常住人 口 6323.6 万人,城镇化率为 54.69%。
安徽省拥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不仅是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经济 辐射和产业转移的前沿地带,也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重 要区域。安徽省紧靠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毗邻的江苏、浙江、山 东均属于沿海发达地区,处于产业升级换代阶段,安徽省在承接发达地区经济辐 射和产业转移方面具有一定的地理优势;同时,安徽省西与湖北、河南两省相邻, 南与江西省接壤,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桥头堡。
2018 年,除合肥市和六安市外,安徽省其余各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实现 不同幅度的增长。合肥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规模优势依然最为显著,2018 年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为 659.89 亿元,虽较 2017 年下降 48.46%,但仍位列全省规 模第一。安庆市 2018 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大幅增长,增速为 136.72%,位列 增速第一。阜阳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对财力的贡献度最高,此外六安市、宿州 市、安庆市和淮北市当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对财力的贡献也提升至较高水平, 2018 年上述五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率均在 100%以 上。

第三产业增加值(1952年至2016年)

第三产业增加值(1952年至2016年)
8 231.1 171.4 198.7 363.5 802.4 852.6 1059.6 1483.4 1536.2 1268.9 1834.6 2405 2816.6 3773.4 4778.6 5599.7 6327.4 6913.2 7491.1 8158.6 9119.4 9995.4 11169.5 12453.8 13966.2 16530.7 20937.8 26182.3 29001.5 35904.4 43730.5 49831 56284.1 62423.5 66186.7 71113.4
44.61 44.02 47.42 54.11 62.33 72.54 96.79 138.27 163.24 187.09 241.45 277.39 301.86 442.29 584.57 712.08 1008.46 1200.1 1336.83 1561.34 1786.94 1941.21 2146.26 2400.13 2724.75 3126.06 3664.83 4195.72 4792.59 5548.11 6616.07 6957.05 7711.99 8565.39 9536.92 10228.26 11158.5 12154
注:Excel表格,可对数据进行修改编辑,并进行图表分析!
指标名称 单位 频率 来源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第三产业增加值: 合计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195.1 254.8 257 269.1 306.4 324.8 382.8 446.9 476.8 397.7 345.1 337.9 391.6 474.4 471 472 475.2 531 568.3 600.6 633.3 668.3 682.7 689.6 675.5 790 905.1 916.1 1023.4 1121.1 1214 1397 1858.1 2670.7 3096.9 3696.2 4741.8 5650.6 6111.4 7587 9668.9 12312.6 16712.5 20641.9 24107.2 27903.8 31558.3 34934.5 39897.9 45700 51421.7 57754.4 66648.9 77427.8 91759.7 115810.7 136805.8 154747.9 182038 216098.6 244821.9 277959.3 308058.6 346149.7 384221 第三产业增加值: 交通运输、仓储和 邮电通信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29 35 38 39 46 49 71 94 104 69.2 57.4 55 58.4 77.4 85.1 72.3 70.5 84.9 100.2 108.4 118 125.5 126.1 141.6 139.6 156.9 182 193.7 213.4 220.8 246.9 275 338.6 421.8 499 568.5 685.9 812.9 1167.2 1420.5 1689.2 2174.3 2788.2 3244.7 3782.6 4149.1 4661.5 5175.9 6161.9 6871.3 7494.3 7914.8 9306.5 10668.8 12186.3 14605.1 16367.6 16522.4 18783.6 21842 23763.2 26042.7 28500.9 30487.8 33355.3 第三产业增加值: 交通运输、仓储及 邮政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29 35 38 39 46 49 71 94 104 69.2 57.4 55 58.4 77.4 85.1 72.3 70.5 84.9 100.2 108.4 118 125.5 126.1 141.6 139.6 156.9 182 193.7 213.4 220.8 246.9 275 338.6 421.8 499 568.5 685.9 812.9 1167.2 1420.5 1689.2 2174.3 2788.2 3244.7 3782.6 4149.1 4661.5 5175.9 6161.9 6871.3 7494.3 7914.8 9306.5 10668.8 12186.3 14605.1 16367.6 16522.4 18783.6 21842 23763.2 26042.7 28500.9 30487.8 33355.3 第三产业增加值: 批发和零售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第三产业增加值: 住宿和餐饮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第三产业增加值: 金融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第三产业增加值: 房地产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第三产业增加值: 其他服务业 亿元 年 国家统计局

201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及重点城市GDP排名「图」

201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及重点城市GDP排名「图」

201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及重点城市GDP排名「图」
2018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003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6%,实现了6.5%左右的预期发展目标。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4734亿元,比上年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366001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469575亿元,增长7.6%。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福州、济南、沈阳、哈尔滨、太原的经济总量排名分别比上一年提升了1-3位不等,但大连、合肥、石家庄、贵阳的排名有所下降;但排在前15位的城市与上一年的排名完全保持了一致。

数据来源:各地统计局
从经济增速表现看,2018年增速最快的是贵阳,为9.9%,其次是太原,增速为9.2%,西宁增速为9%。

增速为8%或以上的城市还有南昌、福州、合肥、长沙、昆明、西安、郑州、南京、武汉和成都;增速低于6%城市有呼和浩特、南宁、哈尔滨、沈阳和天津,其中天津
增速为3.6%,呼和浩特为3.9%。

产品类别内容说明
研究报告产业链、企业竞争格局、市场供需态势、发展前景预测、投资策
略、趋势研判
产业咨询园区发展规划、项目实施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
产业招商招商策划、招商推介、客户邀约
产业数据房地产、土地出让数据、海关数据
定制服务政策研编、专项定制服务、商业文案撰写、企业公文定制。

统计学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

统计学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

组数
组中值:各组中点位置所对应的变量值。其计算公式为:
01
或= (适用上开口组)
03
组中值= (适用所有闭口组)
02
或= (适用下开口组)
表3—2 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变化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3年中国发展报告》,国家统计局2003年版,中国统计出版社。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1998—2002年,GDP年均增长7.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之年均增加2.9%,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9%和8.0%。反映在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其中第一产业比重从1997年的19.1%下降到2002年的14.5%,下降了4.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从50%提高到51.8%,上升了1.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从30.9%提高到33.7%,上升了2.8个百分点。它反映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发展过程。
举例说明:
1
某工厂生产车间30人工人日产量原始数据如下:
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
本章主要内容




统计整理及其类型 统计整理:就是对搜集得到的初始数据进行审核、分组、汇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变成能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数据的工作过程。包括(1)对统计调查所搜集到的各种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2)对现成的综合统计资料的整理。本章指的是第一种整理。
第一节 统计数据整理概述
3.历史资料的审核:在利用历史资料(或其他间接资料)时,应审核资料的可靠程度、指标含义、所属时间与空间范围、计算方法和分组条件与规定的要求是否一致。一般可以从调查资料的历史背景、调查者搜集资料的目的以及资料来源等,来判断资料的可靠程度,也可以从指标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指标的变动趋势来检查它的正确性。

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

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

《池州市人民政府公报》2018年第4号经济动态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主要指标增速居全省位次前移,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据省统计局反馈,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486.6亿元,同比增长4.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1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215.7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230.8亿元,增长3.3%。

1.农业生产总体稳定。

夏粮产量2.1万吨,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油菜籽总产6.8万吨,下降1.2%。

前三季度,生猪出栏52万头,增长1.3%;主要肉类产量6.4万吨,增长0.3%;水产品产量11.5万吨,增长1.5%。

2.工业生产增长加快。

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比上年同期提高3.6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当月增长10.3%。

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12.1%,制造业增长7.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2.8%。

从行业看,34个行业中有20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9个行业增幅超过10%。

四大主导行业中,有色、钢铁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7.9%、21.2%;化工、非金属矿加工行业分别增长7.8%、1.9%。

3.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

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1%,比上年同期提高3.7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5.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4.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1%。

工业投资增长26.2%,其中制造业、技改投资分别增长24.0%、52.6%。

民间投资增长21.1%。

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全市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77.6亿元,增长22.9%。

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56.1亿元,同比下降0.2%,降幅比上年同期收窄11.4个百分点。

2018年舒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

2018年舒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

2018年,全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结构优化升级,新旧动能转换加快。

一、综合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73393万元,增长6.3%。

其中一产306673万元,增长2.8%;二产824743万元,增长6.4%;三产841977万元,增长7.9%。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16.4:43.2:40.4调整为15.5:41.8:42.7。

一产、二产比重分别下降0.9、1.4个百分点,三产提高2.3个百分点。

按户籍口计算均GDP达到19788元;按常住口计算均GDP为25628元。

二、农业全县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570845万元,增长2.3%。

其中,农业产值210523万元,增长2.4%;林业产值103655万元,增长2.8%;牧业产值164925万元,增长0.7%;渔业产值69659万元,增长3.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2083万元,增长8.0%。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19034万元,增长3.0%。

粮食播种面积62486公顷,下降0.7%;总产364454吨,下降0.8%;其中,谷物播种面积60610公顷,下降0.3%;总产360725吨,下降0.5%。

豆类播种面积1552公顷,下降14.8%;总产2846吨,下降17.1%。

薯类播种面积324公顷,增长11.0%;总产883吨,下降34.5%。

油料播种面积10460公顷,下降1.1%;总产23200吨,下降0.4%。

蔬菜种植面积9783公顷,增长1.4%;总产260635吨,增长1.3%。

茶叶产量2678吨,增长4.6%。

设施农业中蔬菜1719公顷,增长1.9%;瓜果类5.8公顷,下降75.8%;花卉苗木类23公顷,增长43.8%;其他作物74公顷,增长36倍。

肉类总产量48108吨,下降1.5%。

禽蛋产量19932吨,增长0.5%。

猪存栏147606头,下降3.1%;猪出栏250862头,下降3.1%。

安徽省产业结构升级现状分析及优化建议

安徽省产业结构升级现状分析及优化建议

30农场经济管理 (2019/12)Farm Economic Management【作者简介】杨扬(1994—),男,硕士在读,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安徽省产业结构升级现状分析及优化建议杨扬(上海理工大学)【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经济发展逐步步入快车道,经济总量不断增长,经济增速稳中有进。

然而,安徽省产业结构仍停留在“二三一”的较低级层次。

据此,本文结合有关数据对安徽省产业结构现状展开了细致分析,并根据分析提出了相关优化建议以进一步推动安徽省产业结构健康发展。

【关键词】 产业结构;现状分析;优化建议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部崛起等相关国家战略的实施,伴随着长三角都市圈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安徽省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09年安徽省生产总值突破一万亿,2018年安徽省生产总值超过三万亿。

然而,随着经济体量的不断增长,旧的产业结构越来越不能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调节产业结构以适应新型经济环境,保持经济健康平稳发展迫在眉睫。

二、安徽省产业结构升级总体特征分析(一)安徽省产业结构构成现状唐晓华在编著的《产业经济学教程》中指出,产业结构主要研究的是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

利用国家统计局数据库查阅2009~2018年安徽省产业总值相关数据绘制图1。

根据图1可知,2009年至2018年,在安徽省产业总值的贡献度中,第一产业的贡献度不断下降;第二产业的占比先上升后略有下降,且在2010年至2015年,第二产业的占比在地区生产总值中一直超过一半,处于主导地位;第三产业的占比起先逐步下降,之后逐步上升,在2018年其占比仅略低于第二产业占比,体现了安徽省经济发展进程中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进行优化升级。

但总体上安徽省产业结构仍处于钱纳里定义的工业化初级阶段的“二三一”阶段,产业结构布局现状犹待进一步改善。

图 1 安徽省2009~2018年各产业占比(二)安徽上海产业结构升级指数对比根据相关文献研究,取第三产业增加值与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值作为衡量产业结构升级指数的依据,该指数越大,则表明产业结构升级越明显。

2001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1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1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正文:---------------------------------------------------------------------------------------------------------------------------------------------------- 2001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安徽省统计局2002年2月20日)2001年,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加快发展、富民强省”为主题,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积极深化改革,加快结构调整,努力增加投资、扩大消费,国民经济总体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初步测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29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54.2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1415.2亿元,增长10.4%;第三产业增加值1120.7亿元,增长10.1%。

国内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24.1∶42.7∶33.2调整为22.9∶43.0∶34.1。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为9518元/人,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6%。

市场物价基本稳定。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5%。

分类别看,服务项目上升4.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上升4.1%,居住项目上升2.7%;食品、衣着、家庭设备及用品、医疗保健用品、交通和通讯等价格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能源原材料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0.2%,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1.4%。

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

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的公司制改革继续推进,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骨干企业增加到183户。

企业内部机制创新力度加大,经营者年薪制试点进一步扩大。

国有中小企业多种形式的改制取得积极进展。

安徽省生产总值与三次产业的实证分析

安徽省生产总值与三次产业的实证分析

安徽省生产总值与三次产业的实证分析摘要:随着安徽经济的发展,安徽省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本文论述了安徽省GDP与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关联度。

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得出安徽省经济增长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依靠第一和第二产业支撑,演变到目前主要依靠第二和第三产业共同推动,由此提出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安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关键词:产业结构;三次产业;第三产业一、引言按照现代产业经济学理论,一国经济向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其国内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的比重呈现一定的趋势,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于第二和第三产业,经济发展以农业为本,农民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

在这一阶段后期,以农副产品加工为前导,第二产业开始发展。

第二阶段是工业化阶段,第二产业得到飞速发展。

在这一阶段前期,产业结构的排列次序为第二产业大于第一产业,第一产业大于第三产业。

到了后期,经济全面起飞,第二产业迅速发展。

同时,第三产业适应经济现代化的要求也快速蓬勃发展,产业结构的排列次序为第二产业大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大于第一产业。

第三阶段是发达阶段,大量的资本和劳动力流入到非物质生产部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科技、信息、金融和服务业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并最终超过第二产业而居于首位,产业结构的排列次序为第三产业大于第二产业,第二产业大于第一产业。

二、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三次产业结构变动情况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在调整和改善产业结构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一定成绩。

具体而言,安徽省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90年。

第一产业比重逐年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稳步上升,最终赶上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所占比重大幅提升,产业格局由原来的“一、二、三”调整为“二、一、三”。

第二阶段,1991—1994年。

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并创历史最高水平,首次突破50%,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并被第三产业超过,三次产业格局调整为“二、三、一”。

2004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4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4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4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安徽省统计局(2005年2月3日)2004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大力实施“861”行动计划,同心同德,开拓奋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新成就。

全省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创近年来最好水平,经济运行质量持续提高,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一、综合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481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 2.5%,增幅较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为1998年以来首次跃上两位数的增长平台。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32.4亿元,增长8.5%;第二产业增加值2169.8亿元,增长13.8%;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5亿元,增长13%。

三次产业比例为19.4∶45.1∶35.5。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7768元,比上年增加1313元。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13462元/人,比上年增加2184元。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

年末全省从业人员3605.2万人,比上年增加60.3万人。

其中,第一产业1833. 1万人,减少42.1万人;第二产业734.1万人,增加53.7万人;第三产业1038万人,增加48.7万人。

年末在岗职工332万人,比上年减少10万人;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397.6万人,减少7. 5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2万人。

年末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为4.2%。

企业景气指数高位运行。

据对全省1000多家企业景气调查,四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为136.1,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30.3。

从全年走势看,各季度景气指数均运行在较好景气区间,表明我省微观主体对宏观经济运行和自身发展趋势持续看好。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农业基础薄弱状况没有明显改变,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城乡差距仍然较大;煤电油运供应紧张状况没有根本缓解,资源约束继续趋紧;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增长方式仍较粗放,开放度依然偏低;就业和再就业压力较大,社会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

2018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2018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2018 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一、综合年末全省户籍人口7082.9 万人,比上年增加23.7 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2.65%,比上年提高 1.59 个百分点。

常住人口6323.6 万人,增加68.8 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4.69%,提高 1.2 个百分点。

全年人口出生率12.41 ‰,比上年下降 1.66 个千分点;死亡率 5.96 ‰,上升 0.06 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 6.45 ‰,下降 1.72 个千分点。

2018 年末全省常住人口及构成指标年末数(万人)比重( %)年末常住人口6323.6其中:城镇3458.4 54.69乡村2865.2 45.31 其中: 0-15 岁1259.0 19.9116-59 岁3904.9 61.7560 周岁及以上1159.7 18.34其中: 65 周岁及以上820.2 12.972013-2018 年末全省常住人口变化经济总量突破 3 万亿元。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 GDP)[2] 30006.82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02%。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638.01 亿元,增长 3.2%;第二产业增加值13842.09 亿元,增长8.5% ;第三产业增加值13526.72 亿元,增长8.6%。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9.6:47.5:42.9 调整为8.8: 46.1: 45.1,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为 38.9%,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与全国差距由上年的9 个百分点缩小到 7.1 个百分点。

全员劳动生产率[3] 68484 元 /人,比上年增加 6654 元 /人。

人均GDP47712 元(折合 7210 美元),比上年增加4311 元。

2018 年全省生产总值及增速指标绝对数(亿元)比上年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30006.82 8.02其中:第一产业[4]2638.01 3.2第二产业13842.09 8.5第三产业13526.72 8.6 其中:农林牧渔业2775.41 3.4工业11663.94 9.2建筑业2201.22 4.4 批发和零售业2006.86 5.7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985.77 3.2 住宿和餐饮业543.73 5.8 金融业2064.55 5.0房地产业1897.52 5.9 其他营利性服务业3199.03 22.6 其他非营利性服务业2668.79 2.42013—2018 年全省生产总值[5] 2013—2018 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年末全省从业人员 4385.3 万人,比上年增加 7.4 万人。

安徽宣城市统计年鉴社会经济发展指标数据:18—31 泾县经济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2018年)

安徽宣城市统计年鉴社会经济发展指标数据:18—31  泾县经济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2018年)

18—31 泾县经济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2018年)
全区经营(销售)收入(万元)811797 #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598175 资质以内建筑业营业收入64457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销售收入13719 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营业收入1785 房地产业销售收入280 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3468进出口总额(万美元)4020 #出口额4016 进口额4税收总额(万元)78954财政收入(万元)96820新批进区外商投资企业(个)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万美元)7059亿元以上省外境内投资项目个数(个)2亿元以上项目到位省外境内资金额(万元)44700备注:2018年经省政府批准,泾县云岭经济开发区并入泾县经济开发区,该表为合并后数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76 10.55
9.16 12.17
8.44 9.85 10.46 8.17 10.14 7.76 4.76 8.46 7.35
D 2001
4.84 11.61
6.54 7.84 69.16 6.71 7.22 6.04 15.47 11.98 7.30 6.83 11.19 8.42 9.08 5.80 6.62 12.18 5.29 8.77 9.62 8.20 6.33 7.39 5.00 3.67 11.37 10.24 4.81 1.48 4.09 8.88 10.29 12.93 10.62 12.84 11.43 9.46 12.54 8.76 10.18 11.07 8.80 10.65 8.46 5.19 8.83 8.01
E 2002
5.38 12.19
7.34 8.39 76.16 7.15 7.73 6.10 16.13 12.87 8.15 7.64 12.10 9.32 10.16 6.36 7.12 13.03 5.23 9.40 10.66 8.84 6.83 8.18 5.45 4.17 12.61 11.43 5.47 1.78 4.46 9.44 10.59 13.86 10.77 13.86 12.20 10.12 13.53 9.30 10.67 11.66 9.33 11.37 9.59 5.51 9.39 8.94
13.11
15.15
17.46
19.91
23.12
26.34
29.61
35
14.62
17.10
19.17
23.05
26.08
30.04
34.09
38.07
36
14.68
17.28
20.10
23.45
26.61
30.99
34.71
38.57
37
18.80
21.79
25.37
29.13
32.66
37.75
33.72
37.41
41.30
16
21.97
25.82
29.93
34.81
39.29
45.09
39.09
44.13
17
12.52
14.36
16.78
19.04
21.63
24.71
28.08
31.37
18
15.83
18.27
21.10
23.97
26.57
26.37
29.85
33.14
19
17.53
20.86
5.46 17.10 16.94
8.06 3.18 8.18 11.28 9.77 13.09 12.77 16.50 12.80 14.82 18.84 14.96 16.24 10.42 11.71 18.81 14.53 10.78 20.65 17.27
A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26.64
30.37
33.94
56
2.11
2.47
2.88
4.61
4.92
5.70
6.48
7.24
57
6.42
7.41
8.45
13.12
15.12
17.55
20.30
22.73
58
8.29
9.95
11.59
12.15
13.44
15.59
17.72
19.70
59
21.53
25.27
29.00
34.83
C 2000
4.40 10.84
5.85 7.65 62.15 6.19 6.77 5.51 13.93 10.89 6.60 6.08 10.24 8.19 8.26 5.22 6.18 11.13 5.01 7.90 8.64 7.47 5.77 6.68 4.64 3.67 10.74 9.06 4.29 1.20 3.84 8.38 9.71 11.52
37.84
23
12.21
14.17
16.53
19.07
21.49
24.74
27.69
29.95
24
11.47
13.34
15.48
15.29
16.93
20.00
22.35
24.70
25
16.16
18.24
21.11
22.01
24.58
28.33
31.99
35.51
26
11.05
12.61
14.40
14.46
P
1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
14.71
17.08
20.69
32.11
36.64
43.10
56.05
64.15
3
27.07
32.70
41.66
52.28
45.67
53.52
73.41
84.91
4
28.16
33.96
40.43
53.23
61.95
72.45
94.51
E 4.92 4.75
11.75 11.04
8.83 6.82 0.98 3.81 4.34 12.82 8.18 3.74 2.11 14.66
F 5.39 5.39
12.30 12.16
9.83 7.46 1.02 4.17 4.66 13.60 8.66 4.10 2.27 16.44
G 6.33 6.37
G 2004
7.19 16.53 10.32 12.14 98.51
9.70 11.42
8.29 22.77 15.32
9.54 8.67 15.33 11.80 13.29 8.62 9.23 16.30 6.78 11.92 15.41 10.92 8.87 11.36 6.68 5.20 18.46 14.74 7.13 2.50 6.21 11.20 11.68 16.77 13.15 17.37 14.49 12.09 17.18 11.37 12.54 13.28 10.95 14.36 11.49 6.52 12.14 11.90
A
1
指标
2
第三产业增加值 (亿元)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B 地区 长丰县 肥东县 肥西县 庐江县 巢湖市 芜湖县 繁昌县 南陵县 无为县 怀远县 五河县 固镇县 凤台县 寿县 当涂县 含山县 和县 濉溪县 义安区 枞阳 县 怀宁县 潜山市 太湖县 宿松县 望江县 岳西县 桐城市 歙县 休宁县 黟县 祁门县 来安县 全椒县 定远县 凤阳县 天长市 明光市 临泉县 太和县 阜南县 颍上县 界首市 砀山县 萧县 灵璧县 泗县 霍邱县 舒城县
24.21
28.28
31.38
35.72
40.18
43.76
20
9.66
11.29
13.30
14.61
15.71
17.85
20.20
22.00
21
18.19
20.74
24.20
27.04
30.45
35.22
39.26
43.56
22
17.27
20.11
23.01
25.26
27.74
31.95
34.66
22.48
25.35
29.24
32.63
35.58
42
17.48
20.54
24.15
24.38
27.09
30.61
34.46
38.73
43
12.41
14.62
16.69
16.98
19.17
22.16
25.03
27.74
44
13.31
15.19
17.52
17.81
20.06
22.93
29.00
32.63
13.04
14.21
15.86
18.32
21.02
23.55
31
3.66
4.32
4.91
5.40
5.76
6.62
7.47
8.34
32
9.56
11.14
12.87
13.51
14.85
17.05
19.36
21.58
33
12.60
14.96
17.05
17.25
19.33
22.56
25.73
28.79
34
11.38
F 2003
6.47 14.15
8.50 10.22 85.51
7.86 8.61 6.74 17.88 13.82 8.47 7.88 13.38 10.35 11.66 7.26 8.06 14.28 5.71 10.14 12.65 9.42 7.62 9.28 6.21 4.59 15.01 12.64 6.05 2.06 5.06 9.92 11.33 14.98 11.57 15.23 12.87 11.02 14.92 10.14 11.34 12.20 9.32 12.50 10.17 5.93 10.42 9.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