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四表内除法一教案苏教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表内除法(一)》是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在进行除法运算时,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如对于除法的理解不够深入,计算方法不够熟练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拓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学生对于除法运算的掌握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练习题。

3.教学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教学道具,如分水果、分零食等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物品平均分给其他人,引出除法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除法的算式和运算方法,让学生初步认识除法,并讲解除法的基本原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除法运算的练习,教师引导学生注意除法运算的顺序和规则,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通过游戏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巩固除法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如何计算价格等,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提醒学生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适量的除法运算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单元《表内除法(一) 4初步认识除法》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单元《表内除法(一) 4初步认识除法》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单元《表内除法(一) 4初步认识除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表内除法(一)》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除法,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和简单运算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起点,对于学生后续学习复杂的除法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建立起除法的初步认识,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具备一定的数学运算基础。

他们在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关于平均分物的经验,对于除法概念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学生对于除法的本质理解还比较模糊,对于除法算式的组成和运算规律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的基本概念。

2.学生能够运用除法计算表内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学会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本质,能够灵活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除法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采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掌握除法运算。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除法算式卡片、实物道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2.学具准备:学生作业本、铅笔、橡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平均分物的情境,如分水果、分玩具等,让学生感受到除法的必要性,引出除法概念。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除法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除法算式,如6÷2=3,解释除法算式的含义,让学生初步认识除法。

同时,教师讲解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如被除数、除数、商等。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四 表内除法(一):1.平均分(一):平均分的含义与每几个一份》公开课教案_1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四 表内除法(一):1.平均分(一):平均分的含义与每几个一份》公开课教案_1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认识平均分:教科书第42~43页例1、例2、“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3题)教学目标:1. 使学生经历分物体的活动过程,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平均分”;学会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分成几份,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说明“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2. 使学生通过操作经历观察、比较和综合、抽象、概括等活动过程,体验把一些物体“按每份几个分”的过程和结果,形成具体的分法,积累平均分的经验,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初步的思维能力。

3. 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活动,体验学习和认识新内容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平均分的含义及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分法和结果。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师生分别准备圆片、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小朋友们,看,孙悟空,今天我们就和孙悟空一起去学习。

孙悟空带了些桃回花果山,小猴子们可喜欢了,都围了过来。

孙悟空却说“且慢!要想吃桃,首先要先学会分桃!,把6个桃分成2堆,可以怎样分?大家能帮它们分一分吗?(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卡通人物“孙悟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教学例1谁来说说你把6个桃子一堆分几个,另一堆分几个。

学生回答并用课件出示3种不同的分法。

我们一起来看这3种不同的分法,你们觉得哪种分法是公平的?为什么另外2种分法是不公平的,师生共同交流。

指出:公平的分法中,两堆桃的个数同样多(板书:同样多)谈话:我们首先看公平的这种分法。

2堆同样多就是每堆同样多,在数学上每堆我们还有另一种说法呢!大家看,这一堆是1份,这一堆也是1份,一共有几份?(2份)指出:每堆同样多就是每份同样多。

让学生说说,这6个桃每份几个,分成几份,并课件展示。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共9课时)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共9课时)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共9课时)一. 教材分析《表内除法(一)》是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四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础知识,学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除法的基本概念、除法算式的组成、除法与乘法的联系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含义,会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并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基本知识,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学习除法时,可能会对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除法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会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并能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会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对除法算式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除法知识,准备相关教学案例和练习题。

2.学生准备:提前复习乘法知识,准备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分水果、分配物品等,引导学生思考除法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如除法算式的组成、除法与乘法的联系等,让学生初步认识除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简单的除法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除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如除法接力、除法拼图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除法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时的折扣、分配物品等,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一)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一)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四表内划分(I)第一课时认识平均分(1)教学内容:第42-43页示例1,示例2,“尝试”和“思考并做”问题1-3。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分物体的活动过程,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平均分”;学会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分成几份,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说明“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2.通过观察、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活动过程,让学生体验一些对象“一分多”的过程和结果,形成具体的分类方法,积累平均分的经验,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思维能力,如比较、综合、,抽象和概括。

3.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活动,体验学习和认识新内容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平均分的含义和根据每个数字计算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每份试卷的平均分了解评分方法和结果。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桃子图片,师生分别准备圆片、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一、创造一个情境,理解“平均分数”1教学示例1。

(1)初步了解引入:小朋友,你们喜欢孙悟空吗?一天,孙悟空带了6个桃回花果山,小猴子们最喜欢吃桃了,都围了过来。

孙悟空说:“且慢!要想吃桃,先要学会分桃。

孩子们,你们说说,把这6个桃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听了孙悟空的话,小猴子们很着急,想不出办法了。

手术:孩子们,让我们帮助小猴子,好吗?请拿出六个代表六个桃子的薄饼,自己把它们分成两堆。

让我们来谈谈如何划分它们。

交流:你是怎样分的?观察:分为两个桩,有三种不同的方法。

你能根据每种方法的数量将这三种方法分为两类吗?交流:这3种分法分成了怎样的两类?为什么这样分类?哪一类是每份同样多?指出这三种分类方法根据其数量的相同和不同可分为两类,其中三种和三种分类方法的数量相同。

每个人的相同分数称为平均分数:(黑板书写:每个人的相同分数-平均分数)追问:怎样的分法叫作平均分?(2)加深认识。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表内除法》是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主要包含除法的基础知识和运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起点,对于学生后续学习除法的深入理解和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例题,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学会用除法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加减法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除法这一概念,学生可能是第一次接触,可能会感到陌生和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本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学会用除法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学会用除法解决问题。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除法和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学会灵活运用除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情景和实际例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包含生动的图片和实际例题。

2.准备一些实际的物品,如苹果、铅笔等,用于直观演示。

3.学生准备课本、笔、练习本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动的情景,如分苹果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把多的苹果分给每个人?从而引出除法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的例题,如分苹果、分铅笔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用除法解决这个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除法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同时,教师巡视课堂,给予个别学生指导。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巩固除法知识。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第4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苏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第4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苏教版

第4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8~50页例5、例6,“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经历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会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从简单的平均分问题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难点:在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的算式,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教学例51.出示例题的情境图。

引导学生看图,并说明图中的小朋友们打算坐缆车上山去游玩。

提问:一共有几个小朋友?2.出示图下的文字,指名读题。

3.启发思考:怎样才能知道6个小朋友要坐几辆车呢?你打算怎么办?如果学生能直接想出答案,则按照以下过程组织学生活动:(1)追问:你是怎样想到要坐3辆车的?(2)启发:这样的想法对吗?有什么办法能说明是对的?(用圆片代替缆车摆一摆)如果学生不能直接想出答案,则按照以下过程组织学生活动:(1)引导学生想到可以用圆片分一分或画图圈一圈。

再选一种方法进行操作并交流操作的过程和结果。

(2)提问:一共6个小朋友,每2人坐一辆车,要坐几辆车呢?4.讲解:通过分圆片、画图,我们发现几个2人是6人?因为6人里面有3个2人,所以要坐3辆车。

像这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

(揭示课题并板书:6÷2=3)“÷”是除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的运算符号。

介绍除号的写法,并示范算式的读法。

指导学生练习写除号,读、写除法算式。

5.提问:6÷2=3表示把6个小朋友按每几个一组地分,分成了几份?二、教学第48页“试一试”1.让学生先观察情境图,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再想一想怎样才能知道“可以分给几只小熊”,并在书上填一填。

2.提问:上面这样的平均分过程,可以用什么除法算式表示?3.让学生读一读除法算式和得数。

提问:这里的12÷3=4表示把多少个苹果按每几个一份去分?分成了几份?也就是说,12里面有几个3?4.小结:像这样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去分,求分成了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

苏教版南京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及全部教案(共13课时)

苏教版南京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及全部教案(共13课时)

第四单元单元分析«表内除法(一)»一、教材简析本单元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和掌握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教学除法,重点是让学生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了解除法的含义。

全单元内容包括分一分和认识除法两部分。

第一部分内容主要是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平均分,知道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第二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在认识平均分的基础上了解除法的含义。

1.加强了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为认识出发积累较丰富的感性经验。

出发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平均分活动,把一些物体分成相等的几份是除法的实质含义。

教材在教学除法前先安排了四道例题来组织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学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并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对“平均分”获得比较充分的感性认识,为建立除法的含义积累丰富的经验。

2.结合具体的情景和平均分的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除法的含义。

把一些物体分得同样多,求可以分成几份,或者求每份是多少,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教材没有把除法的含义用结语的形式揭示出来,而是结合两道例题和两个试一试所提供的实例,以及一些分物体的具体过程,出现相应的除法算式,让学生体会除法算式的含义。

让学生明白把一些物体分成相等的几份,虽然分的过程可以不同,但结果都是平均分,都可以用除法来表示,从而从整体上初步理解除法的实际意义。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初步体会除法和乘法的联系,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出发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能够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有条理的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初步认识除法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参与具体、直观的教学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逐步具有自主探索的精神、信心和与同学合作学习、学会交流的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除法含义和用口诀求商难点:理解除法含义和用口诀求商四、课时安排:共13课时:认识平均分3课时认识除法1课时练习八2课时口诀求商1课时练习九2课时复习1课时机动3课时区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审核人:总第课时区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审核人:总第课时小正方形个数区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审核人:总第课时区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审核人:总第课时区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审核人:总第课时区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审核人:总第课时区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审核人:总第课时区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审核人:总第课时区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审核人:总第课时区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审核人:总第课时区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审核人:总第课时区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审核人:总第课时区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审核人:总第课时图中有24个○,每()个是1份,可以分成()份,也就是()里面有()个(),写成算式是。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表内除法》教学设计(9课时)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表内除法》教学设计(9课时)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表内除法》教学设计(9课时)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主要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共有9课时,内容包括:除法的认识、除法算式的读写、表内除法的计算、除法的应用等。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理解除法是一种分配运算,掌握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加减法,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在学习除法时,可能会对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认识除法,通过操作、探究、交流等活动,掌握除法的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表内除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表内除法。

2.教学难点:除法的运算规律,以及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认识除法,感受除法的意义。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究除法的运算方法。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激励评价法:注重对学生的激励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黑板、粉笔、除法算式卡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除法算式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2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分水果、分配物品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配这些物品?引入除法概念。

2. 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除法算式,如6÷2=3,引导学生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关系,讲解除法算式的读写方法。

3. 操练(8分钟)学生分组进行除法运算,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引导学生发现除法的运算规律。

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和掌握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教学除法的,重点是让学生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认识除法的含义。

本单元内容包括平均分和认识除法两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认识平均分,知道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第二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在认识平均分的基础上认识除法的含义。

学生已经初步介绍了乘法的意义,本单元就是在学生会用1~6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

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碰触至“平均分”,只是没下降至理论的层面。

这些都为本单元内容的自学打下了基础。

1.让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初步体会除法和乘法的联系;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并使学生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明确提出数学问题,并根据数学问题列举适当的乘法算式,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育有条理思索的习惯,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初步认识除法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参与实际操作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逐步形成自主探索的习惯和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1.强化平均分的操作方式活动,为重新认识乘法累积多样的感性经验。

乘法源于日常生活中平均分的活动,把一个整体分为成正比的几份就是乘法含义的实质。

教材在教学乘法前先精心安排学生展开平均分的操作方式活动,并使学生经历“晓得平均分―把一些物体每几个分后一份,分为几份―把一些物体平均值分为几份,每份几个―初步形成平均分的概念”的过程,学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对“平均分”获得比较充分的感性认识,为认识除法的含义积累较丰富的感性经验。

2.融合具体内容的情境和平均分的活动,使学生充份体会乘法的含义。

把一些物体分给同样多,谋可以分为几份,或者谋每一份就是多少,都可以用乘法排序。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 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 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第1课时认识平均分(1) (5)第2课时认识平均分(2) (7)第3课时认识平均分(3) (9)第4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 (12)第5课时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 (15)第6课时复习 (18)(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学习活动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方法,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并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熟练地用1~6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应的除法算式;初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2.使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用除法计算的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联系除法的含义解决有关平均分的简单实际问题,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初步认识除法和探索用口诀求商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乐于与同学合作、交流的积极情感,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及前后联系如下:本单元教材的基本结构: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和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

结合用口诀求商的教学,教材还安排了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除法实际问题。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完善学生对四则运算的认识,为后继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对数量关系的认识,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生活的意识,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除法概念的内涵比较丰富。

学生在结合生活实例理解除法含义时,不但要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还要学会“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和“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方法。

在学习用口诀求商时,不但要理解“为什么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还要熟练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因此,理解除法的含义和用口诀求商既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如下一些特点:1.加强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为学生认识除法积累充分的感性经验。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四表内除法(一):1.平均分(一):平均分的含义与每几个一份》公开课教学设计_1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四表内除法(一):1.平均分(一):平均分的含义与每几个一份》公开课教学设计_1

平均分【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书第42——43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分物体的活动过程,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平均分”,学会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并能说明“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2、使学生通过操作,经历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等活动过程,积累平均分的经验,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比较、概括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活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平均分的含义及“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难点: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分法和结果。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桃子图和多媒体课件,师生分别准备圆片和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认识“平均分”。

1、初步认识。

(出示课件)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桃子)你们喜欢吃桃子吗?(喜欢)请你们数一数有几个桃?(6个)现在我们要利用这些桃完成接下来的学习任务,首先请大家把题读一遍。

师:现在老师想把这6个桃子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请大家想一想。

交流:你是怎样分的?生1:两堆都是3个。

生2:一堆2个,一堆4个。

生3:一堆1个,一堆5个。

师:小朋友想得太好了。

那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三种分法,哪种分法最公平?生1:第一种,他们都是把6个桃子分成两堆。

生2:后两种分法一堆分得多一堆分得少,第一种分法两堆都是一样多。

师: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

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作平均分”(板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均分”。

(板书课题)师:那刚才第二种和第三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不是)为什么?(因为它每份分得不是同样多)追问:怎样的分法叫作平均分?2、加深认识。

师:这6个桃子还可以怎样平均分呢?你想平均分成几份就分成几份。

(学生动手分)交流:你是怎样平均分的?生1:我把6个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

生2:我把6个桃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1个。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基础内容。

本单元通过具体的实例,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减法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在学习除法时,可能会对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逐步掌握除法运算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2.难点: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除法运算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的含义。

2.游戏教学法:运用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除法运算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课件、数学卡片等。

2.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如小动物分食物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小动物们怎样才能把食物平均分给每个小伙伴呢?从而引出除法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课件或讲解,使学生明确除法的基本概念,如被除数、除数、商等。

同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掌握除法运算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除法运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游戏,如除法接力赛、除法拼图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有关除法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讲解和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表内除法(一)(复习)》苏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表内除法(一)(复习)》苏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表内除法(一)(复习)》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的复习课,主要复习表内除法(一)。

教材通过简单的除法运算,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的概念,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为前期学习的巩固和拓展,有助于学生加深对除法运算的理解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除法运算,对除法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运算速度慢、对除法的理解不够深入等。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加深对除法运算的理解,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巩固和复习表内除法(一)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提高学生对除法运算的应用能力,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运算习惯,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表内除法(一)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难点: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除法运算的方法,提高运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除法运算的图片、实例等。

2.教学道具:如小卡片、实物等。

3.练习题:包括不同难度的除法运算题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除法运算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表内除法(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回顾和复习除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呈现(10分钟)利用教学课件,呈现不同的除法运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通过呈现题目,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除法运算的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内的除法运算比赛。

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4.巩固(10分钟)利用练习题,让学生进行除法运算的巩固练习。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整数的除法及应用。

本单元通过引导学生探索除法的意义,掌握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并为后续学习除法的拓展及应用打下基础。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接触到除法算式、除数、被除数、商等基本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讨论等多种方式,理解除法的意义,学会计算表内除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在二年级上册的学生中,他们已经学习了加、减、乘三种基本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和基础。

但学生在学习除法时,可能会对除法的意义理解不够深入,认为除法就是“分”,而忽视了除法作为一种运算的特点。

此外,学生在计算除法时,可能会受到乘法的影响,对除法的计算方法掌握不够牢固。

三. 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除法的意义,激发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除法计算,提高学习效果。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合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图示等直观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5.练习法: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提高运算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情境引入,让学生感受除法的意义,激发学习兴趣。

2.探索除法意义: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理解除法作为一种运算的特点。

二年级数学上册四表内除法一教案苏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四表内除法一教案苏教版
学生着手分一分,再填一填。(交流分法和分得的结果)
4、解决第2、3个问题。学生独立解决,再交流反馈。
5、讲述:在我们帮助狗妈妈分骨头的过程中,和前面帮助猴兄弟分桃一样,都是按指定的份数分,不管中间分的过程怎样,但最后分得的结果都是同样多,因此也都是平均分。这种按指定的份数分得每份同样多,是平均分的又一种分法。
4、教学第31页“试一试”。
教师口述分小棒的要求,学生一起动手分,指名口答分成的份数,全班共同订正。
谈话:刚才同学们分小棒,就是按照每几个一份的要求来平均分的,这与刚才大家帮助小猴每2个一份分桃一样,都是平均分的同一种方法。
三、组织练习,深化认识
1、做“想想做做”第1题。观察题中插图,指名回答,要求说出理由。
题目要求我们回答什么问题?(板书:可以分给只小猴)
谈话:同学们,每个小组也有一棵这样的桃树,小组合作,试着分分看。
小组合作分桃。(找一组上黑板分桃树上的桃) 集体交流。
小结:8个桃,我们按要求把2个桃作为一份分给1只小猴,一共分了这样的4份,就是分给了4只小猴。像这样把每几个作为一份来分,是平均分的一种分法。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情感,并进一步学习与同学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2、在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运算,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探究,初步体会除法含义: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场景图)
讲述:星期天,小明他们的假日小队外出爬山,考虑到安全问题和时间问题,他们决定坐缆车去山上游玩。从图上,你能知道些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相机板书:6个小朋友,每辆车坐2人,要坐( )辆。)
3、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一)_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一)_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_苏教版教学目标:明白得除法算式的意义,能读、写除法算式,明白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把握列除法算式的方法。

明白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或者明白总数和每份的个数,求平均分成几份,都能够用除法来运算。

明白得并把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能逐步熟练地运用1·6的乘法口诀运算相对应的除法算式。

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爱好。

教学重点:认识除法并用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将除法灵活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流程:复习导入:4×4= 2×8= 3×5= 6×8= 2×4= 5×7=7×6=二、探究学习探究1:6个小朋友坐,每车坐2人,要坐()车。

6÷2=3除号6÷2读作:6除以2。

试一试:12个苹果,每只小熊分3个,能够分给()只小熊。

12÷3读作:12除以3。

想想做做:①10块砖,每次搬2块,()次能搬完。

应列式为:10÷210÷2读作:10除以2。

②3个花坛栽了18棵花,平均每个花坛栽()棵。

列式为:18÷318÷3读作:18除以3练习1:读出或者写出下面各算式12÷412÷4读作12除以49除以39除以3写作:9÷316÷416÷4读作:16除以4探究2:6个小朋友植树,平均分成3组,每组()人。

6 ÷ 3 = 2被除数除数商【除号前面的是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是除数,等于号后面是商。

】试一试:1、把8支铅笔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能够分得(4)支铅笔。

8÷2=42、被除数是16,除数是8,商是(2)16÷8=23、9个南瓜,平均放在3个筐里,每筐放(3)个。

9÷3=3想想做做:9个南瓜,平均放在3个筐里,每筐放()个。

《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2课时)

《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2课时)

《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共2课时)一、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数学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整数的加减法、乘法的初步认识等。

他们对数学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喜欢通过直观的操作和具体的情境来理解数学知识。

在学习表内除法之前,学生已经对平均分有了一定的认识,在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分配物品等实际问题,这为他们学习除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除法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仍然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尤其是理解除法的含义和除法算式的意义需要一定的过程。

学生在理解平均分与除法的关系、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以及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等方面可能会存在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通过直观的演示、实际的操作和生动的情境,帮助学生逐步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此外,二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思维活跃但不够稳定,在教学中要注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索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二、教材内容“表内除法(一)”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重要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的加减法、乘法的初步认识以及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主要包括除法的初步认识、用 2 6 的乘法口诀求商等内容。

教材首先通过平均分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除法的含义,理解除法是平均分的一种运算方法。

然后,教材结合具体的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学习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在学生理解了除法的基本概念后,教材重点教学用 2 6 的乘法口诀求商,通过让学生摆一摆、分一分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发现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从而利用乘法口诀来求商。

例如,教材通过分糖果、分铅笔等具体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将物品平均分,从而引出除法算式。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判断内除法(一)》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判断内除法(一)》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判断内除法(一)》教案教学目标* 了解内除法的概念和方法;* 能够运用内除法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知识点:内除法的概念和步骤内除法的概念和步骤教学重点:学生理解内除法的概念和掌握内除法的步骤学生理解内除法的概念和掌握内除法的步骤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给学生示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判断一个数是否能被另一个数整除。

2. 讲解内除法的概念:内除法是一种通过一个数是否能整除另一个数来判断它们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3. 演示内除法的步骤:将具体的例子投影到黑板上,逐步演示内除法的步骤,并与学生一起完成一些练题。

4. 练:让学生在课本上完成相关练题,检验学生对内除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 小结:对内除法的概念和步骤进行总结,并强调内除法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第二课时知识点:运用内除法解决问题运用内除法解决问题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内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内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1. 复:通过问题和练题复内除法的概念和步骤。

2. 引入: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内除法解决这些问题。

3. 演示解题过程:选择几个具体的问题,演示如何运用内除法解决,并与学生一起完成一些练题。

4. 练:让学生在课本上完成相关练题,巩固他们对内除法的运用能力。

5. 拓展:给学生一些拓展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6. 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回顾内除法的应用场景和注意事项。

教学评价* 教师监控学生课堂参与情况;* 通过练题和解题过程的评价来检验学生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教学资源* 教材《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投影仪和黑板* 学生课本和练册教学延伸可以通过让学生应用内除法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来延伸教学内容。

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内除法解决,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导学生说出:把8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
二、教学例题
1、想一想,分一分
用圆片代替桃,想办法分一分。鼓励学生采用不同方法。
分组活动,教师参加活动,适时点拨引导。
2、说一说、演一演。
学生边说边演示分的过程。可能会有以下这些方法:先分给每只小猴1个,再分给每只小猴1个,直到每只小猴4个;先分给每只小猴2个,再分给每只小猴2个;先分给每只小猴3个,再分给每只小猴1个……
2、提问:想一想刚才自己是怎样分的,再观察黑板上两位同学分的过程和结果。这两种分法分的过程和结果虽然不一样,但是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3、小结:这两种分法虽然过程和结果不一样,但它们都把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都是“平均分”。
二、动手操作,体会领悟
1、创设情境:兔妈妈拿来一些铅笔,准备将它们分给表现好的几只小兔,数一数共有几枝?(出示12枝铅笔)兔妈妈可以怎样去分这12枝铅笔呢?
二年级数学上册:
四表内除法(一)
第1课时平均分(一)
月日

平均分(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地分是平均分的一种方法。
2、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乐趣。逐步具有自主探索的精神、信心和与伙伴和合作学习、互相交流的态度。
让学生把自己的分法用卡片展示在黑板上。
(可能有:分成3堆,每堆2个;分成3堆,一堆1个,一堆2个,一堆3个;分成2堆,一堆是2个,一堆是4个;分成2堆,每堆3个……)
谈话:同学们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办法。你能根据每份分的个数相同与不同,把这些分法分成两类吗?
在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提问:你们是怎样分的?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体验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这种平均分的操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例题
谈话:有一天,猴哥哥、猴弟弟一块儿到山上去摘桃,你们看,他们一共摘了多少个桃? 学生观察得出:一共摘了8个桃。
提问:你认为怎么分最公平呢?
3、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通过操作,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铺垫准备
1、教师在磁性黑板上展示8个圆片。
(1)提出要求:①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②把它们每4个一份地分能分成几份?
(2)学生拿出自己的圆片动手操作,同时让两个学生在黑板上分别操作上述两种分法。
题目要求我们回答什么问题?(板书:可以分给只小猴)
谈话:同学们,每个小组也有一棵这样的桃树,小组合作,试着分分看。
小组合作分桃。(找一组上黑板分桃树上的桃) 集体交流。
小结:8个桃,我们按要求把2个桃作为一份分给1只小猴,一共分了这样的4份,就是分给了4只小猴。像这样把每几个作为一份来分,是平均分的一种分法。
(4)谈话:看一看你的分法,是否符合要求?想一想,如果别人和你的分法不同,他还可能是怎么想的?
5、小组内交流。
(1)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组讨论:除了小组内的几种分法以外是否还有别的分法?
6、展示后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有不同的分法,可以先确定每份几个,再按“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先确定分成几份,再按这个份数平均分。但不论用哪一种分法,最后结果都是每一份分得的个数相同,都是平均分。
(2)谈话:他们的结果都是这样的,都分对了,但是他们又是怎么想的呢?
教师先请上台展示的同学说一说,然后继续提问:其他同学的想法是不是都与他一样呢?不一样的说一说。
(3)小结:虽然结果相同,但他们所想的和刚才分的过程却可能并不一样,有的是先确定每只小兔分几枝铅笔,再“每几个一份地分”,有的是先确定分给几只小兔,再平均分成几份,最后,他们所分的结果都是每份铅笔的枝数相同,因此都符合“平均分”的要求。
2、明确要求。 (1)出示条件:把12枝铅笔平均分。 (2)提问:平均分是什么意思?
3、自主探索。
(1)谈话:你愿意帮帮兔妈妈吗?想一想应该怎样分?
(2)让学生拿出12个圆片来代表12枝铅笔,动手分一分。
4、初步交流,总结两种思路。
(1)提问: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分的?指名学生展示他的结果,同时提问:他这样分对吗?为什么?还有其他同学也是这样的吗?
4、教学第31页“试一试”。
教师口述分小棒的要求,学生一起动手分,指名口答分成的份数,全班共同订正。
谈话:刚才同学们分小棒,就是按照每几个一份的要求来平均分的,这与刚才大家帮助小猴每2个一份分桃一样,都是平均分的同一种方法。
三、组织练习,深化认识
1、做“想想做做”第1题。观察题中插图,指名回答,要求说出理由。
学生着手分一分,再填一填。(交流分法和分得的结果)
4、解决第2、3个问题。学生独立解决,再交流反馈。
5、讲述:在我们帮助狗妈妈分骨头的过程中,和前面帮助猴兄弟分桃一样,都是按指定的份数分,不管中间分的过程怎样,但最后分得的结果都是同样多,因此也都是平均分。这种按指定的份数分得每份同样多,是平均分的又一种分法。
(2)提问:结合这道例题说说在这个除法算式中,6、2和3分别表示什么?
(3)小结:这题是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
(4)看图说说有几个2人?说明:有3个2人是6人。说明要坐3辆车,因此这里的算式表示6里面有3个2。
集体交流。
小结:同学们把8个桃平均分,想出了不同的分法。有的分成了8份,每份1个;有的分成了4份,每份2个;有的分成了2份,每份4个。虽然分成的份数不同,但都是把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都是平均分,都符合要求。
3、教学例2。
谈话:现在正是桃子丰收的季节。瞧,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什么?(板贴例题挂图)
数数看,树上一共有多少个桃?(板书:8个桃)老猴子想把这些桃分给小猴,不过在分法上他有一个要求,这个要求是什么? (板书:每只小猴分2个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第3课时 平均分(三)
月日

平均分(三)
第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通过操作,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2、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开放题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讲述:今天我们学习了平均分,知道了怎样分东西才是平均分,还学会了用每几个一份的方法来分东西,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平均分。
作业
小册23页。
板书认识除法(平均分一)
第2课时 平均分(二)
月日

平均分(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物体的方法。
学生探究,解决问题:
(1)你知道要用几辆缆车吗?小朋友先自己开动脑筋想一想,可以考虑动手分一分,别忘了和小伙伴一起说一说。
(2)集体交流:(可能想到的情况:拿出6个学具,每堆2个,分成了3堆;3个2人是6人,所以需要3辆缆车;把每2人圈一圈,共有3个圈。完成板书:要坐3辆车。)
2、教学除法算式写法及其读法: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想想该怎样分,把分的结果说给同桌听。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谈话:你打算把16个圆片平均分成几份?动手分一分,再把分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
五、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在我们生活中你遇到过平均分东西的事吗?说一说是怎样分的?
备注
(设计或修改意图)
讲述:(结合板贴)像这样每份都是2个,或者每份都是3个,我们就可以说每份分的同样多,这样的分法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
学生之间说说什么是“平均分”。
小结:(结合板书)同学们通过摆一摆、分一分,不仅帮助小兔解决了问题,还知道了“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2、教学第30页“试一试”。
谈话:现在同学们每人面前有8个桃子图片,如果把这8个桃平均分,可以怎样分?动手试一试。分完后,对小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2、出示填空题.。
(1)把12根骨头平均分给2只小狗,每只( )根。
(2)把12根骨头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 )根。
(3)把12根骨头平均分给4只小狗,每只( )根。
3、解决第1个问题。
谈话:我们先来解决黑狗妈妈的问题。把12根骨头平均分给2只小狗,每只几根?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骨头,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分一分。
2、做“想想做做”第2题。先看上面一题的图,弄清是怎样圈的,圈一圈,并填空。
再做下面一题,指名读题目要求,一起动手圈,圈后填空,同桌学生相互订正。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指名读题,说说题目要求。学生自己选择解决的方法(用小棒摆;在图上圈一圈;画14个气球,再圈一圈……),把分的结果填在书上,再说说是用什么办法分的。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情感,并进一步学习与同学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2、在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运算,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探究,初步体会除法含义: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场景图)
讲述:星期天,小明他们的假日小队外出爬山,考虑到安全问题和时间问题,他们决定坐缆车去山上游玩。从图上,你能知道些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相机板书:6个小朋友,每辆车坐2人,要坐( )辆。)
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电脑动画课件。
小兔子:“嗨,你好!我有6个桃,想把它们分给我的好朋友们,你能帮我分一分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