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藤野先生剖析
藤野先生课文的赏析
藤野先生课文的赏析藤野先生课文的赏析《藤野先生》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在厦门大学时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店铺收集了藤野先生课文的赏析,欢迎阅读。
《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紧扣藤野先生来刻划,行文缜密,结构严谨。
鲁迅先生留学日本时的中国,正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中国人民也在水深火热之中,一些国志士,为了拯救自己的祖国和人民,远渡重洋,赴先进国家,他们先进的东西,以便学成归来好振兴自己的祖国。
这就是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当鲁迅先生怀着救国救民的愿望,抱着“我以我血荐轩辕”之志向,远渡东瀛,来到了东京,目睹盘着辫子的“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有着说不出的厌恶和心痛。
这些“清国留学生”,全然忘却了灾难深重,困苦不堪的祖国,却在异国风花雪月,安逸享乐。
他们分明是一群附庸风雅,思想腐朽,不学无术的败家子,真是家门不幸。
看到这些人,鲁迅先生就很痛苦,很愤懑,无法安下心来求学。
后来,他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同时,为了自己能潜心求学,学得真本领好报效祖国,就决定到别地地方去,“眼不见心不烦”。
文章开头部分运用了衬托手法,用“清国留学生”来反面衬托鲁迅先生,突出了鲁迅先生可敬可贵的爱国精神。
而正是这爱国的精神,才赢得了藤野先生的关爱与尊重,同时,这又为鲁迅先生到仙台见藤野先生作了铺垫。
在去仙台的路上,鲁迅先生只记得两个地名。
一个是日暮里,一个是水户。
这是为呢?因为“日暮里”这地名,让鲁迅先生很自然地想起唐代诗人崔灏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也就让鲁迅先生想到了风如磐,任人宰割的祖国,想到生活在水深火热的兄弟姐妹,他忧虑,不安,痛苦,也许他还会想到那群不肖子孙和败家子的“清国留学生”,愤激之情充盈于胸际。
而“水户”是明末遗民朱舜水客死的地方。
朱舜水对明王朝一片丹心,誓死效忠明王朝,他这样做,是忠君爱国的体现。
朱舜水的爱国思想,引起了鲁迅先生内心的共鸣,所以,他能记得“水户”这了不起眼的地名。
藤野先生人物形象赏析
藤野先生人物形象赏析
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回忆起的一位老师。
他的人物形象分析如下:
藤野先生是一位严谨治学、关心学生、正直善良的老师。
他穿着简朴,外表不拘小节,但他的内心却是非常细腻的。
他对自己的工作非常认真负责,对学生们的学业也非常关心。
他经常督促学生们认真学习,并及时纠正他们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藤野先生对待学生们非常公正,从不偏袒任何一方。
他总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公正的评价,并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
他还经常与学生们的家长保持联系,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指导家长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藤野先生的性格也非常坚韧。
他曾经遭受过很多打击和挫折,但是他从不放弃自己的信仰和追求。
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和理念,并为学生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总的来说,藤野先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老师,他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鲁迅的心中。
他的严谨治学、关心学生、正直善良的品质,以及坚韧不拔的性格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藤野先生》中人物形象分析
《藤野先生》中人物形象分析藤野先生藤野先生引言《藤野先生》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短篇小说之一,通过描绘不同性格、背景和经历的人物,展现了人类的复杂性和对现实的不同态度。
本文将对该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进行形象分析,探讨他们的个性、行为和对故事发展的贡献。
1. 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本小说的主人公,一个中年男性,对生活感到迷茫和失意。
他在一家办公室工作,每天进行机械性的工作,对周围环境漠不关心。
他渴望改变自己的生活,寻找一种新的意义。
1.1 外貌和举止藤野先生身材瘦弱,个子不高,给人一种略显消沉的印象。
他常常低头走路,似乎对周围的人和事都不感兴趣。
他的衣着朴素,给人一种随意的感觉。
1.2 性格特点藤野先生是一个内向、沉思的人。
他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中,对他人的关注较少。
他常常感到迷茫和困惑,对自己的人生和选择并不满意。
然而,他也有一颗温暖的心,对待他人时常常表现出关怀和体贴。
1.3 行为和决定藤野先生在故事中作了一系列的行为和决定,这些行为和决定对故事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他决定辞去工作,离开现有的生活,去寻找更真实的自己。
他在旅途中遇到了不同的人,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事情。
2. 其他人物除了藤野先生,本小说还涉及了其他一些重要的人物,他们的存在和角色在故事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1 太田小姐太田小姐是藤野先生旅途中遇到的女性角色,她是一个独立、坚强和勇敢的人。
她对生活充满热情,积极乐观。
她帮助藤野先生找到了重新审视自己的勇气,并鼓励他追求自己的梦想。
2.2 神田先生神田先生是藤野先生在旅途中遇到的另一个男性角色,他是一位退休的音乐教师。
他在音乐方面有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对音乐有着极高的热情。
他与藤野先生分享了自己的人生故事和经验,给予他许多启发和鼓励。
结论通过对《藤野先生》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每个人物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特点。
藤野先生是一个迷茫而渴望改变的主人公,通过他与其他人物的互动,他们共同影响和塑造了故事的发展。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赏析
鲁迅《朝花夕拾》之《藤野先生》原文赏析《藤野先生》写于1926年10月12日,最初发表于1926年12月10日《莽原》半月刊第一卷第二十三期。
文章以“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开篇。
本文最初发表时,用“旧事重提之九”作副标题。
“旧事重提之八”是《琐记》,其结尾部分谈到作者在南京水师学堂肄业,又转到矿路学堂,“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入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习上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所余的还有一条路:到外国去。
”于是到“之九”的开篇就用了这一句。
意思是说:到外国以后又怎样呢?“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表达了非常失望的感情。
鲁迅本以为学好西医,可以治病救人,强壮国人的身体,也可以强壮国家民族。
然而在东京的所见所闻,使他对这样的打算不以为然。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一句,看似突兀,却准确传达了这种从憧憬到失望,再到愤懑的情绪。
接着,作者以简练的笔墨勾勒出了清国留学生群体没落腐朽形象。
他们或盘着大辫子,以游逛为务;或解散辫子,扭动脖子,自以为潇洒;或醉心歌舞,于乌烟瘴气中追求时髦。
作为清国留学生的一员,作者深陷这样的生活氛围中,实在憋闷而又憎恶。
东京如此,到仙台去。
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鲁迅受到藤野先生的真诚关爱。
可是好景不长,鲁迅又遭受到了两件屈辱的事:“匿名信事件”和“电影事件”。
“你改悔罢!”这无端的责问和鼓掌欢呼“万岁”的刺耳声,使鲁迅窒息。
一句“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饱含着鲁迅多少的辛酸、痛苦与愤慨!人在痛苦时最渴望真情,作者对这种“恶境”的铺叙,恰好反衬出了真情的可贵和藤野先生的可敬。
藤野先生无私的关怀给了鲁迅莫大的慰藉。
因此,文中写藤野先生,看似平淡的字里行间,却饱含着强烈而炽热的爱戴之情。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人所知道。
”概括地写了藤野先生这一形象的本质特征:平凡而伟大。
作者先从亲眼所见起笔,以极简约的白描手法,勾勒出藤野先生的外貌、举止、衣着和声调等特征,给读者一个感性印象。
《藤野先生》教材分析Microsoft Word 文档
如何正确看待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教材剖析红土地中学马跃华一、本课教材分析1、主要内容《藤野先生》选自1928年出版的鲁迅先生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是一篇著名的记叙性散文。
鲁迅先生在篇散文中,回忆了自己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了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
作者通过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学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2、写作背景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至1906年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
写作时间则是在离别藤野的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
鲁迅到日本,最初,“梦很美满,预备毕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仙台医专学医时,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中神情麻木的中国人给鲁迅以很大刺激,促进了他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唤醒国民灵魂。
写作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青年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3、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感受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过程,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
二、教学困境藤野先生是一个道德高尚的学者,他不同一般的抱有狭隘的民族观的学者。
面对学生,他所做的一切,其目的是发扬光大他所从事的学术事业,造福于全人类。
为此,他表现出了坦诚无私的气质与风范。
但是中国的年轻人长期以来通过历史教科书和影视作品了解日本。
中国年轻人对日本的主要印象还停留在侵华战争时期。
日本政府某些人在历史问题上的一些做法和说法令中国很多人很反感,特别是沸沸扬扬的钓鱼岛问题导致中日关系的紧张。
这些造成了国人从上到下无法正确认识日本人,学生对藤野先生的认识也不够明确。
《藤野先生》赏析
《藤野先生》是鲁迅的一篇散文,该文章通过描绘藤野先生在杂乱的社会环境中独立的精神风貌,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深深怀念。
这篇散文不仅展现了藤野先生的人格魅力,也体现了鲁迅独特的文学风格。
首先,藤野先生的形象被鲁迅刻画得生动有趣。
藤野先生的穿着不拘小节,常常被描述为“模糊”,甚至有时会忘记带领结,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不拘小节的个性。
然而,藤野先生在工作上却极其认真,他对学生的讲义用红笔仔细修改,连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
这种在生活上的随意与在工作上的严谨形成的鲜明对比,凸显了藤野先生的专业精神和高尚品质。
其次,鲁迅在文章中运用了丰富的叙事手法。
他以自己在仙台医专的生活为背景,通过藤野先生与他的交往,展现了一位真正的教育工作者的形象。
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心与教诲,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不仅体现了藤野先生的公正无私,也隐晦地表达了鲁迅对于民族自尊心的呼唤。
再者,鲁迅的文笔细腻,富有感染力。
他通过对藤野先生的描绘,不仅展现了他的外貌特征,还通过讲述他的具体事迹,如修改讲义、改正解剖图等,来展现他的内在品质。
这些生动的细节使得藤野先生的形象栩栩如生,仿佛就在读者眼前。
最后,《藤野先生》的主题深入人心。
鲁迅通过对藤野先生的怀念,表达了他对于真正教育工作者的尊敬和对于公正、无私、认真的价值观的坚守。
这篇文章也体现了鲁迅对于社会的深深关怀和对于人性的深入理解。
总的来说,《藤野先生》是鲁迅的一篇优秀散文,它以生动的笔触、丰富的叙事和深刻的主题展现了藤野先生的人格魅力,也体现了鲁迅独特的文学风格。
同时,这篇文章也是我们理解和欣赏鲁迅作品的一个重要窗口。
藤野先生人物形象分析
藤野先生人物形象分析藤野先生是一位备受尊敬的长者,他背负着多年来的人生经历,塑造出独特的人物形象。
在许多人眼中,他是个富有智慧、经历丰富的人物,他的独特个性和态度深深地影响着周围的人。
1. 藤野先生的外表藤野先生是一个身材消瘦的长者,面容略带皱纹,但眼神深邃,透露着坚强和智慧。
他总是面带微笑,给人一种亲切和可信赖的感觉。
他的服饰朴素而整洁,不修边幅,体现出他对内在修养的重视。
2. 藤野先生的性格特点藤野先生是一个待人真诚、谦逊有礼的人。
他从不张扬自己的成就,总是默默地为他人着想。
他善于倾听他人的心声,为他人排忧解难,深得他人的敬重和爱戴。
他对待每一个人都一视同仁,不分贵贱,表现出他高尚的为人处世原则。
3. 藤野先生的人生经历藤野先生曾经历过很多挫折和困难,但他从不气馁,更不向困境低头。
在逆境中,他总是保持乐观的态度,坚韧不拔地克服困难,展现出不屈不挠的意志力。
他的人生经历让他变得更加成熟和睿智,也赋予了他富有哲理的人生观。
4. 藤野先生的社交圈藤野先生拥有广泛的社交圈,他和各行各业的人都有良好的关系。
他热爱交流,善于与人沟通,他的友善和幽默让他成为朋友们心目中的知心人。
在他的社交圈里,他总是尽心尽力帮助别人,无私奉献,倍受大家的爱戴。
5. 藤野先生对世界的看法藤野先生对世界充满了希望和善意,他相信善良和真诚将会赢得胜利。
他深知人生充满了起伏和挑战,但他坚信只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就一定可以战胜困难。
他的乐观和坚定为周围的人带来了信心和勇气,让大家都觉得生活充满了希望。
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深深地吸引着人们,他的宽容、智慧和善良让他成为大家心目中的楷模。
他的坚韧和乐观让他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和自信,也启发了周围的人们。
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克服困难,追求真诚和善良。
八年级语文下《藤野先生》赏析
《藤野先生》赏析《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的一篇经典散文,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在这篇散文中,鲁迅通过对自己在日本留学期间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的经历的回忆,展现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表达了自己对恩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同时也揭示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内心历程。
首先,鲁迅在文章中以朴实无华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自己在东京所见所闻的“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表达了自己对他们的不满和失望。
这些留学生在异国他乡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不思进取,让鲁迅深感绝望和愤怒。
而当鲁迅来到仙台医专学习时,他遇到了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一位严谨治学、为人正直的医学教授,他不仅关心鲁迅的学习情况,还帮助他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藤野先生对鲁迅的教诲和关心,让他重新找到了前进的动力和勇气。
在文章中,鲁迅详细描述了藤野先生为他修改讲义、纠正解剖图等细节,展现了藤野先生的严谨治学态度和对学生负责的精神。
同时,藤野先生还鼓励鲁迅要有勇气去面对困难,不要轻易放弃。
这种关心和教诲让鲁迅感受到了超越国界的师生情谊,成为他一生中难以忘怀的宝贵记忆。
除了对藤野先生的回忆和感激,鲁迅在文章中也表达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内心历程。
在一次观看电影时,他看到了中国人被杀戮和欺凌的场景,深感要改变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比治疗身体上的创伤更为重要。
因此,他决定放弃医学,转而投身文学事业,用文字唤醒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
这一决定充分展现出鲁迅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也让我深受启发。
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个人的选择和行动可以影响到整个民族的命运。
这种为国家和人民奉献的精神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和追求的。
综上所述,《藤野先生》这篇散文不仅展现了鲁迅对恩师的怀念之情和对祖国的热爱,更展现了他作为一个现代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优秀的人应该具备的品质和精神面貌,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现代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进程。
叙事散文《藤野先生》阅读剖析
3、反复出“线” 可以通过文章中反复出现的抒情议论的语句或富有意味 的事物去认识、把握线索。 如《白杨礼赞》,“我赞美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 的一种树”等语句,在文章中反复出现了四五次。据此 可知,作者从树写到人,那赞颂的感情一层深似一层, 就是靠“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这一线索如串珍珠般连 成了一个感人的艺术整体。
一、线索清晰 散文虽形式灵活,但形散而神聚,一线串 珠,脉络清晰。 记叙性散文一般都是以事件的发展变化、 人物的活动以及时空场景的变换为线索。
线索【内涵】 线索就是作者组织内容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 就是贯穿于全文的脉络,把所有材料联缀起来, 组成一个艺术的整体。
【一】线索类型: (1)事物线索。 许多托物咏志的散文也是以物为线索的,如《记 一辆纺车》。 (2)人物线索。索串连起来,这个人物还 可以是写作者本人——“我”。
叙事线索:
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
识—相处—离别)
选
材:
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 中心组织材料。
2.文章还采用白描手法来勾画人物的特征: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 物象,不着颜色。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 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 描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记叙性散文中要明确:
1、作者写了哪些人和事? 2、作者对自己所写的人和事持什么样的情感态度?
3、读者从何处感受到作者对自己所写的人和事的情感态 度?
【能表现人物品质,作者情感的重点语句, 要重点分析】
4、读者对散文所写到的人和事有什么看法? 5、读者对作者的看法和情感态度又有什么看法?
【理解、感悟】
讨论之后在第二部分后板书:1.添改讲义;2.纠 正解剖图;3.关心解剖实习;4.想了解中国女人 裹脚。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藤野先生》课文剖析 苏教版
课文剖析藤野先生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这样”指代下文作者所描写的清国留学生的丑态丑行。
全句表达了作者对他们丑恶生活的憎恶失望和不满,这也正是作者离开东京的原因,总领全段。
]上野(日本东京的一个公园,以樱花著名。
)的樱花烂熳(通常写作“烂漫”,熳,màn)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鲜红。
绯,fēi)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指当时新到日本、先在东京弘文书院速成班学习日语的中国留学生。
当时还是清朝,称“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日本最高的山峰,山体像圆锥,在日本岛中南部)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这里是说头顶上擦油,梳得很光亮,可当镜子照。
鉴,原意是镜子,这里作动词用)宛如(好像)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作者用辛辣的语言描写出清国留学生赏樱花时的丑态:他们或盘辫或散辫,或结队出入于上野公园的樱花丛中,以游逛为务,以丑为美。
作者巧妙地抓住盘辫子的细节,用夸X的手法、揶揄的口吻,对他们盘辫子进行明褒实贬的描写,揭示了这些留学生庸俗麻木、不学无术的思想本质,也表达了对他们的厌恶之情。
]实在标致(漂亮。
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极了。
[“实在”表示强调的作用。
“标致”本义是指相貌、仪态美丽,而且多用于形容女人,这里用来形容清国留学生,便是一种讽刺了,表现了他们外表华美、精神空虚的特点,用“实在”修饰“标致”,强有力地讽刺了这些顽固维护清朝统治的“遗少”,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极端憎恶之情。
]这一段主要描写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的所见所感。
作者怀抱救国救民之心来到东京,看到的却是清国留学生的麻木、空虚、无聊,对此他深为憎恨,并对东京充满了失望之情。
恰当的比喻、精彩的白描手法、辛辣的反语讽刺,活画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真是入木三分,痛快淋漓。
中国留学生会馆(旧时同乡或同业的人在京城、省会或大商埠设立的机构,主要供同乡或同业的人聚会和住宿。
藤野先生解读
藤野先生解读《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的一篇著名散文,写于1926年10月12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遭受北洋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从北京南下,来到厦门大学任教。
这篇文章回忆了鲁迅先生在东京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和离别,以及他弃医从文的原因。
文章开篇描述了鲁迅先生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特别是他对清国留学生的态度。
鲁迅用“标致”一词形容了这些留学生,但随后使用了反语表达出他对这些留学生的不满和厌恶。
这一部分体现了鲁迅对弱国国民的辛酸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的感受。
随后,文章描写了鲁迅先生与藤野先生的相识和相处。
藤野先生在生活上并不讲究,但他的教学却非常认真,对鲁迅先生也非常关心。
藤野先生不修边幅,但他的博学和教学能力却让鲁迅先生非常敬佩。
这一部分描述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认真教学的态度。
在文章的第三部分,鲁迅先生讲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原因。
他意识到学医只能治疗身体上的痛苦,而不能治愈心灵上的疾病。
只有通过写作,才能唤醒国人的意识,推动社会进步。
因此,他选择了离开仙台,离开藤野先生,回到中国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
这一部分体现了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他对国家的热爱。
最后,文章表达了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
尽管他们已经分别多年,但鲁迅先生的心中仍然深深地记着藤野先生的教诲和关心。
这一部分体现了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的感激之情和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总体来说,《藤野先生》是一篇充满情感和深意的文章。
它表达了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的敬重和怀念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忠诚。
这篇文章也启示我们,作为一名教育者,应该以藤野先生为榜样,以高尚的品质和认真的教学态度来教育学生。
《藤野先生》的句子剖析
《藤野先生》的句子剖析《藤野先生》的句子剖析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藤野先生》是以“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开篇的。
本文最初发表时,用“旧事重提之九”作副题。
作为“旧事重提之八”的是《琐记》,结尾部分谈到自己在南京水师学堂肄业,又转至矿路学堂毕业,“爬上天空20丈和钻下地面20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
于是,在《藤野先生》的开头,就写了上面已引的那一句。
意思是说:到外国以后又怎样呢?“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撇开和上一篇的关系来说,这一句话作为独立成篇的散文作品的起句,也因它的劈空而来,在结构艺术上显示出独创性;又因它的提示全段,在意思表达上有其深刻性。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起句劈空而来,文意引入东京,却又立即归结到东京留学生活中所见景象的否定。
这就是关于辫子和跳舞的见闻。
关于辫子,散文里写了留学生的盘辫与散辫。
速成班的清国留学生盘着大辫子,成群结队出入于上野公园樱花丛中,以游逛为务;或者是解散辫子,扭动脖子,以丑为美。
关于跳舞,叙述留学生会馆每到傍晚,就“满房烟尘斗乱”,以为时髦。
这些留学生留而不学,深为鲁迅所厌恶。
这种奇怪的现象,表明了东京不足留恋。
从憧憬到惊怪,从追求到厌恶,种种思绪都用“东京无非这样”寥寥七个字表现出来,并且也为得识藤野先生于仙台作了铺垫。
如果把“东京也无非是这样”移到第三节,置于“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之前,那也完全可以读通,且还变得容易读懂。
但是,这样一来,就有两个不同了:第一,这一句就不再是提示东京观感的话,而是与“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合成过渡性的语言,既不能加强过渡作用,又失去了劈空抓来、就势掷去的艺术力量。
第二,这一句变换了位置,虽然也能在叙述辫了与跳舞之后略见对此表示的厌恶之情,但是这种感情既已减弱,文章也失去了原来的短促叹息的情绪,东京不可久居的急迫感也不能在开卷之时就传达给读者。
开篇的一句,实在是寓新奇于平淡的传神之笔。
《藤野先生》主题归纳
《藤野先生》主题归纳引言《藤野先生》是一部以藤野先生为主角的小说,通过描写藤野先生的一生,展现了他的性格特点、经历和价值观。
本文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对《藤野先生》的主题进行归纳和分析。
主题一:人性的复杂性藤野先生是一个具有复杂内心的人物。
他有着高尚的品德,善良、正直,深受家人和朋友的喜爱。
然而,藤野先生也有着自己的弱点和矛盾之处。
他在面对困境时常常犹豫不决,思想上有时心猿意马。
通过描绘藤野先生的内心世界,小说呈现了人性的复杂性,提示读者在评判他人时要有宽容和理解的态度。
主题二:家庭与责任《藤野先生》中,藤野先生对家庭和责任有着深厚的情感。
他是一个顾家的好丈夫,对妻子和孩子们充满爱心和照顾。
与此同时,藤野先生也在工作上承担起种种责任,努力为家庭谋取更好的生活条件。
小说通过描写藤野先生的家庭生活,强调家庭对个人幸福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责任的意义和价值。
主题三:人生的选择与抉择藤野先生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面临着重要的选择和抉择。
他曾经面临过职业选择、爱情选择以及道德选择等种种抉择。
这些选择不仅影响着藤野先生自己的人生轨迹,也影响着身边人的命运。
藤野先生在抉择时展现出机智、勇气和智慧,但也不乏迷茫和犹豫。
通过藤野先生的经历,作者向读者传达了人生抉择的重要性,并探讨了抉择对人生走向的深远影响。
主题四:努力与奋斗藤野先生是一个坚持不懈的奋斗者。
无论是在学业上还是工作上,他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并不断追求进步和提升。
藤野先生在努力和奋斗中不断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功。
小说通过展现藤野先生的奋斗历程,传递了人们对于努力和奋斗的信念和价值观,鼓励读者在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永不放弃。
结论《藤野先生》通过对主人公藤野先生一生的描写,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家庭与责任、人生的选择与抉择以及努力与奋斗等主题。
这些主题交织在一起,使得小说具有了深厚的内涵和感染力。
通过读《藤野先生》,人们可以思考和反思自己的人生道路,从中汲取力量和启示,追求更加积极、有意义的生活。
1.藤野先生剖析
5.运用比方、夸大的手法。在清末,不少仁 人志士剪辫子,表示与清王朝决裂,而这 些清国留学生既要赶时髦,又要表示效忠 腐朽的清王朝,于是只好盘起辫子。作者 用揶擒的口吻,对他们盘辫子进展明褒实 贬的描写,提示了这些留学生庸俗麻木的 思想本质,表达了对他们的厌恶之情。
实在 是 标致 极了。
藤野先生
6.叙事线索:文本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
往〔交往的缘由、经过与别后的思念〕为
叙事线索。
明线
暗线
情感线索: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为 线索。
藤野先生
7. 本文回忆了作者与藤野先生相识到离别的 往事,歌颂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 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也 呈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历程,从中洋 溢了作者浅薄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实在”表“确实” “标致”表反语
用“实在”加强“标致”增加了这一反语的挖苦 力气,这就更猛烈的表达作者对清国留学生 的鄙视和反感。
以下几句运用的修辞方法。 ⑴上野的樱花烂熳的季节,望去确也 像绯红的轻云。
比方 ⑵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 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夸大、比方 ⑶实在标致极了。
思想受到触动;
“增加勇气”是指作者长期遭受各种反动势力的迫
害,一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对中国的希望,便
增加了斗争的勇气;
“正人君子”是反语。
结尾这句话表明作者决心以笔作刀枪,与敌对势力
作不妥协的斗争。为中国的光明前途而奋斗。
文章这一结尾,把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与爱
国主义思想统一起来,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政治
藤野先生
5.起因:鲁迅上午解剖学考试成绩较好, 一些同学疑心藤野先生向鲁迅漏题。
经过:学生会干事翻检我的讲义,邮差送 来匿名信。
《藤野先生》的叙事解读
《藤野先生》的叙事解读在小镇上,有一位名叫藤野先生的老人。
他人长得苍老,但精神头十足,常常走在街上与人交谈。
很多人都说他善良又聪明,但却没有人真正知道他是谁,从哪里来,以及他的过去经历是什么。
本文将从叙事角度出发,来解读这位藤野先生。
一、人物特点藤野先生是一个颇有魅力的人物,他的特点包括:善良、聪明、随和、幽默、神秘。
这些特点都来自于他的言行和行为举止。
藤野先生常常关心别人,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他聪明过人,能够一眼看出身边人的难处,且总是有办法给对方最好的建议或帮助。
他的随和性格使得别人能够很自然地和他相处,他很少有生气或发脾气的时候。
他更多地是以幽默的方式去化解周遭的紧张气氛。
最重要的是,他始终保持着神秘的色彩,让人们无法猜测他过去或是将来的命运。
二、藤野先生的故事藤野先生在小镇上人缘很好,每个人都很喜欢和他聊天。
而他的故事就是从与镇上一对年轻夫妇的相识开始的。
这对夫妇正面临着家庭的困境,不知所措。
他们上门求助藤野先生,藤野先生非常耐心地听他们叙述着问题所在。
然后,他给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议。
夫妇俩很快便按照他的建议去做了。
事后,夫妇俩发现藤野先生的方法十分准确,他们成功解决了自己的问题。
并在之后,藤野先生帮助的事情越来越多:从小到大,从生到死,都有他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人们心中常常庆幸,这位神秘的藤野先生在自己的镇上,帮助了那么多需要帮助的人。
三、解读藤野先生通读这个故事,藤野先生似乎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却有着异于常人的魔力。
他背景不明,脸上总是闪烁着谜般的笑容,他说的每一句话都随着事件的发展而显得越发珍贵。
藤野先生不仅是一个音乐家,同时也是一个治愈人心的角色。
他的一言一行无不折射出着他那极具人情味的本质,甚至让人想起写过他的作家曾说的话:一段一段,岁月悄然。
我们不知道人生究竟有多长,但在与他相处的日子里,我们有权选择快乐。
可怜而善良的藤野先生,他救助他人的悲伤经历都是他历经后的极限净化方法。
藤野先生修改剖析.pptx
第5页/共30页
重点字词
• 绯红(fēi)
• 畸形(jī)
• 发髻(jì)
• 干事(gànshi)
• 驿站(yì)
• 不逊(xùn)
第26页/共30页
3.精读第24---31段,思考: (1)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 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 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
这句话不是直接、正面表述作者的愤慨,而是 以歧视中国的日本人的心理来写,这种出于偏见而 武断作结论,侮辱人格的做法引起作者极大的愤慨, 这种愤慨不仅是因个人的人格遭受侮辱,更因民族 衰弱在列强面前遭到歧视而产生的悲哀。话中表 达了作者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忧盼祖国强盛的愿 望。
第2页/共30页
第3页/共30页
鲁迅(1881—1936) 生于浙江绍兴,原 名周树人,字豫才, 自第一篇小说《狂 人日记》开始用鲁 迅作笔名。
著名作品集有《野草 》《朝花夕拾》《呐 喊》《彷徨》 《华盖集》《坟》等 。本文选自散文集 鲁迅生活的绍兴河埠(bù) 《朝花夕拾》。
第4页/共30页
文章写作年代及时代 背景:
弃医从文的原因
心受看
受极电
到 严 重 挫
大 震 动 ,
影 事 件
伤民
族
自思
尊想
——
——
到人匿
侵与名
爱
犯祖信 国事
国
的件
尊
严
受个
第22页/共30页
离开仙台,怀念先生
直抒怀念之情——热情赞颂 争 怀 高度评价 的 念
1、《藤野先生》详解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宋· 陆游《示儿》
宋· 文天祥
作 业:
1、学习本文抓住主要特征和事迹来表现人物 的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写一篇短文。(要求: 选自己熟悉的人来写,写前要认真观察,并能 作出进一步的接触和深入了解。) 2、多年后,鲁迅写信给恩师藤野先生,请你 代他写一封信以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感激。
背景
1898年,18岁的鲁迅,怀揣着慈母多方设法筹措的8 块银元,离开家乡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来又改入南京路 矿学堂。鲁迅在南京路矿学堂期间成绩优异,使他在毕业 后获得了官费留学的机会。 1902年,他东渡日本,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 后来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他之选择学医,意在救治像 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 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鲁迅想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 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
1.标题是“藤野先生”,课文主要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 2.课文大半内容写作者的经历和思想,主要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课文写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因此既写了藤野先生,又写了自己的思想 历程。
歌颂藤野先生是这篇文章的主旨。作者一 直怀念藤野先生,作者的爱国主义感情则使作 品更有深度,使藤野先生的形象也更为感人。
速读课文,思考:
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早年在日本留学 时期的生活。在这段经历中,作者所写的事情
都发生在那里?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
语句。重点写发生在哪里的事情?
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我离开仙台之后”.
东京
相识
仙台
相处
北京
离别
叙事线索: 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 国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研读第二部分。 (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以表现人物
品质的写法。
导学提纲: 1. 提问:鲁迅去仙台的途中谈及“日暮里”“水 户”这两处驿站,用意是什么? 2′ 2. 提问:怎样理解“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这句 话的意思?2′ 3.提问:作者在仙台的生活状况如何?在这样环 境中求学表现作者什么思想? 默读第二部分画出描写藤野先生外貌的句子,说 说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最初印象。3′ 4、提问:这部分写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 ?这些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高尚品质?4′
5.提问:“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 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 实在标致极了。”这些话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表达 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3′
1.读课文,理清文章段落结构 。
第一部分:1--3 见藤野前,在东京。
第二部分:与藤野 4--35
相识 相处
离别
第三部分:写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 的感情和行动。36--38
藤野先生
2.看到的盘着辫子的清国留 学生成群结队地赏樱花。
听到的是他们在中国会馆学 跳舞。
藤野先生
3.生在东京 造成恶浊气氛的强烈厌恶。
藤野先生
4.“油光可鉴”一词中“鉴”的本义是 什么?词性发生了什么变化?在这里 是什么意思?
鉴,本义是镜子,词性由名词转化为 动词在这里是光照或反射出去光亮的 意思。
解释下列词语。 ⑴宛如: 正像,好像。 ⑵绯红: 红 ⑶油光可鉴这:里是说头发上擦油,梳得很
光亮,可当镜子照。鉴,原意是镜 子,这里作动词。 ⑷驿站: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 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
⑸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 或故事。这里指学校发生过的一些事 情。
⑹不逊: 无礼。逊,谦逊。 ⑺诘责: 反问并责备。 ⑻杳无消息:从此再没有消息。
课文写于1926年,回 忆了1902—1906年留 学日本的片段。鲁迅 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 民,但后来却弃医从 文了,我们在本课的 学习中会认识到作者 思想变化的原因。
读准下列划线字的注音。
驿站( yì) 教诲( )huì 系住( jì ) 芦荟( )huì 瞥见(piē) 畸形( )jī 匿名( nì) 诘责( )jié 绯红( fēi) 不逊( )xùn 杳无消息(yǎo) 深恶痛疾( wù) 油光可鉴(jiàn)
“实在”表“的确” “标致”表反语
用“实在”加强“标致”增强了这一反语的讽刺 力量,这就更强烈的表达作者对清国留学生 的鄙视和反感。
以下几句运用的修辞方法。 ⑴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 像绯红的轻云。
比喻 ⑵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 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夸张、比喻 ⑶实在标致极了。
反语
二、
课文开头部分在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 东京的失望情绪,对“清国留学生”醉 生梦死的生活的不满和厌恶。在全文结 构上是为离开东京去往仙台求学作铺垫。 写一路上的所见所想以及在仙台的艰苦 生活则表现了作者的爱国感情。
在东京
所见所闻—— 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不学无术 思想腐朽
修辞:比喻、反语、夸张
所 感—— 厌恶之极,不屑与之为伍
5.提问:谈谈匿名信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
6.提问:匿名信事件说明了什么? 1 ′
7.提问:“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是因为什 么? 1 ′ 8.提问:“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这句话应怎么理解? 3′
9.提问:第二部分的末尾是“告别藤野先生”, 哪些词语写出他们惜别的感情? 2 ′
鲁迅(1881—1936) 生于浙江绍兴,原 名周树人,字豫才, 自第一篇小说《狂 人日记》开始用鲁 迅作笔名。
著名作品集有《野 草》、《朝花夕拾》 《呐喊》、《彷徨》 《华盖集》、《坟》 等。本文选自散文 集《朝花夕拾》。
鲁迅生活的绍兴河埠(bù)
2、阅读课文提示及 注释,了解文章写作 年代及时代背景。
杳:远得不见踪影。
⑼瞥见:一眼看见。
导学提纲: 1.粗读课文,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 2′
2.朗读第一部分,想一想,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闻 是什么? 1′
3.提问“东京也无非这样。”“无非”的意思是什 么?表现出作者一种什么情绪? 2′
4.提问:“油光可鉴”一词中“鉴”的本义是什么 ?词性发生了什么变化?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1′
藤野先生
5.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在清末,不少仁 人志士剪辫子,表示与清王朝决裂,而这 些清国留学生既要赶时髦,又要表示效忠 腐朽的清王朝,于是只好盘起辫子。作者 用揶擒的口吻,对他们盘辫子进行明褒实 贬的描写,揭示了这些留学生庸俗麻木的 思想本质,表达了对他们的厌恶之情。
实在 是 标致 极了。
藤野先生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似有此事, 但不完全肯定
——与句末语气的“罢”合用,以诙谐的口 气猜测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带有弱国 国民的辛酸。
藤野先生
3.蚊子多,“居然”睡得安稳;吃的是“难以 下咽的芋梗汤”。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求学, 表现作者立志苦学,学成作实现医学救国的 理想。
讨论并归纳:外貌描写:“其时进来的是一个
1. 记住这两处地名都透露着作者的爱国 情结。
藤野先生
去仙台
日暮里: 触发忧国之情
去仙台
爱国
水户:反清志士客死之地 藤野先生
2.“大概”表示推测、估计。作者到达 仙台后,受到免交学费的优待和生活上 的关照。对一个来自异国他乡的留学生 给予特殊待遇,反映日本人民善意的心 地和友好情谊。而作者却把这些善意统 统推断为“物以希为贵”,因为作者感 受到的不是尊重,这里包含着一个弱国 国民的内心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 烈的民族自尊心。
藤 野 先 生
鲁 迅
•明确目标 (1)解决字词 (2)了解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3)理清文章结构,划分层次,概括 内容。
(4)分析第一部分。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 这是鲁迅的一个回忆散文 集。《藤野先生》重点在 于对社会人情世态的刻画, 浸透着作者深切的人生感 受和对中国国民精神的解 析,从日本仙台生活的描 绘中,表现出弱国子民在 国外感受的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