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文化艺术简介

合集下载

瑶族的特色(PPT)

瑶族的特色(PPT)

瑶族的成人礼——度介
• 度戒是瑶族男人的成人仪式,是瑶族特有 一种习俗,是瑶族男人成长程中不可少的 神圣一课,比娶新嫁女还要隆重。男孩长 到10岁时父母就请识字先生推算吉利年份 来给他度戒,决定度戒年后,父母提前一 两年为度戒作准备,并在度戒年内确定度 戒的具体时间。时间确定后又请师父,师 父越多越好。度戒前男孩要蒙被入睡5天, 等到度戒仪式时才能出门。
瑶 族 婚 礼
盘 瑶 中 的 过 山 瑶 婚 庆
盘 瑶 中 的 排 瑶
节日
• 瑶族的节日较多,有大节日、小节日之分。大节 日有盘王节、春节、达努节、中元节、社王节、 清明节等 • 广西都安瑶族的达努节比较隆重,相传是纪念先 人反抗土司斗争的节日。 • 盘王节,俗称“跳盘王”、“还盘王愿”。每隔 三五年举行一次,时为农历十月十六日,一般由 一户、数户或一村进行。主要仪式由师公跳神祈 祷,唱盘王歌,跳长鼓舞,祷告盘王(盘瓠)保佑 赐福。
瑶族盘王节
• 盘王节是瑶族祭祀祖先盘瓠的重大节日,海内外 的瑶胞都十分重视这一民族祀典。 由衡阳的常宁、 广西的富川、钟山、八步、恭城,广东连州、连 南、连山、乳源,湖南的江华、江永等粤湘桂三 省区十县(市)发起,现已成为全国瑶族同胞最 盛大的节日。每年的农历十月十六日,瑶族男女 老少都要穿上自己民族的节日盛装,聚居在一起 唱歌、跳舞,欢度盘王节。他们唱的歌是以《盘 王歌》为主的乐神歌(下面将有专门介绍);跳 的舞则是每人手拿长约80厘米的长鼓群舞,一般 为双人或四人对舞。关于盘王节、盘王歌以及长 鼓舞,都有它们源远流长的来历
民间盛行的舞蹈还有狮舞草龙舞花棍舞上香舞求师舞三元舞铜鼓舞长鼓舞瑶族的工艺美术有印染挑花刺绣织锦竹编雕刻绘画打造等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其中尤以蜡染挑花出名
【一】分布

瑶族

瑶族

瑶族一、地理位置瑶族是中国一支古老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山区。

瑶族有自己的语言,通用汉文。

1982年,中央民族大学的专家,以26个拉丁字母形式,设计了(勉语)文字。

历史上,瑶族和苗族有密切的亲属关系,同源于秦汉时的“武陵蛮”部落。

瑶族人的长寿、美容与医术均有极高造诣水准,已是世界公认的事实。

瑶医治疗癌症、红斑狼疮、妇科病、跌打骨折、风湿病及毒蛇咬伤等病的效果,历来得到广大患者的公认。

瑶族多信奉道教和巫教,少数山区的极少部分瑶民还擅长茅山巫术。

二、文化艺术瑶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

瑶族音乐、舞蹈与其民间歌谣一样,起源于劳动与宗教。

其舞蹈著名者如长鼓舞、铜鼓舞,系祭祀盘王、密洛陀的大型舞蹈。

民间盛行的舞蹈还有狮舞、草龙舞、花棍舞、上香舞、求师舞、三元舞、祖公舞、功曹舞、藤拐舞等数十种。

《盘王歌》有24种曲牌,唱腔相当复杂。

民间流传的生产歌、酒歌,曲调平缓而喜悦;苦歌、哀歌曲调悲痛深沉;情歌欢快动人。

瑶族的长鼓舞、铜鼓舞已搬上了舞台,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瑶族的工艺美术有印染、挑花、刺绣、织锦、竹编、雕刻、绘画、打造等,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其中尤以蜡染、挑花出名。

瑶族早在唐、宋时期开始,学习用汉字记录本民族的历史,编纂各种典籍。

迄今各地瑶族民间散藏着的大量瑶族历史典籍,包括著名的历史文献《过山榜》和数量众多的宗教经书、歌本、家谱等等,就是瑶族对祖国历史文化的一大重要贡献。

《过山榜》是研究瑶族历史的宝贵资料。

三、饮食习惯瑶族居民的主食以玉米、大米、红薯等为主。

日常菜肴有黄豆、饭豆、南瓜、辣椒和家禽家畜等。

瑶族组合纹样解析 -回复

瑶族组合纹样解析 -回复

瑶族组合纹样解析-回复[瑶族组合纹样解析]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其中包括了瑶族的传统手工艺品。

瑶族的组合纹样是瑶族手工艺品的重要元素之一,它们不仅具有美观的外观,还蕴含着瑶族文化和民族特点。

本文将对瑶族组合纹样进行解析,逐步揭示其寓意和文化价值。

首先,瑶族组合纹样的基本构成是由各种几何图形和符号组成的。

这些图形和符号通常都是简洁而有力的线条形式,有时还会与动物、植物等元素结合在一起,形成富有特色的纹样。

这些图形和符号代表了瑶族的某种意义,比如象征着丰收、幸福、长寿等。

此外,瑶族的组合纹样还具有很强的饰品功能,可以用于装饰服饰、器皿等物品。

其次,瑶族组合纹样中的每一个图形和符号都有其独特的寓意。

比如,瑶族中常见的龙凤图案代表着吉祥、权力和高贵。

龙代表着皇族和权威,而凤则象征着善良和美德。

瑶族人相信,将这种图案应用在家居装饰和服饰上能够带来好运和幸福。

此外,瑶族中还有一种称为“蓬莱图”的组合纹样,它由多个圆形图案组成,寓意着瑶族祖先的乐土和美满的生活。

再次,瑶族组合纹样的设计和绘制过程也是独特而精细的。

瑶族艺人通常会用蜡烛燃烧蜡,在纸上绘制出所需的图案。

然后,他们会用黑色的涂料将图案填充,形成明暗对比鲜明的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艺人必须具备高超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以保证纹样的精确和完美。

在一些特殊的场合,瑶族人还会将组合纹样刺绣在绸缎、丝绸等材料上,以增加纹样的艺术效果。

这种细致入微的工艺也使得瑶族组合纹样成为了瑶族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最后,瑶族组合纹样除了作为装饰品和服饰的元素外,还承载着瑶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瑶族人通过组合纹样的绘制和传播,将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念传承给后代。

瑶族组合纹样中的每个图案都代表着瑶族的一种信仰和智慧,它们是瑶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的体现。

在现代社会,瑶族组合纹样已经被人们广泛运用于设计和艺术领域,成为了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形式。

关于瑶族文化的资料 -回复

关于瑶族文化的资料 -回复

关于瑶族文化的资料-回复题目:探寻瑶族文化:风土人情、传统习俗与文化遗产摘要:瑶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广西、湖南、贵州、广东、云南等地区。

本文从民族简介、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和文化遗产等方面,全面探寻瑶族文化的独特之处,并深入分析其对瑶族人民身份认同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第一部分:民族简介1. 瑶族的来源和分布:瑶族的历史渊源和分布范围。

2. 瑶族人口和语言:瑶族的人口统计和使用的语言。

第二部分:风土人情1. 居住地环境:瑶族地域特点和区域分布。

2. 传统村落和建筑:瑶族村落的特点和建筑风格。

3. 衣着特色:瑶族人民常见的服饰和饰品。

4. 饮食习惯:瑶族人的饮食文化独特之处。

第三部分:传统习俗1. 祭祀仪式:瑶族人民重要的祭祀活动和仪式。

2. 婚俗和婚礼仪式:瑶族人婚姻制度和婚俗仪式。

3. 舞蹈和音乐:瑶族人民的舞蹈和音乐表演。

第四部分:文化遗产1. 传统手工艺品:瑶族的传统手工艺制作和代表性作品。

2. 口头传统:瑶族的民间故事和传统歌谣。

3. 传统医药:瑶族的传统医药知识和治疗方法。

4. 文学和书法艺术:瑶族的文学作品和书法艺术发展。

最后一部分:瑶族文化对瑶族人民的影响1. 身份认同:瑶族人民对自己族群身份的认同感。

2. 社会生活:瑶族文化对瑶族人民社会生活的具体影响。

3. 文化传承:瑶族文化传承的现状和问题。

结论:通过认真研究瑶族文化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和文化遗产等方面内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瑶族人民的传统文化,并加强对瑶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同时,也可以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进中国多民族共同繁荣和发展。

瑶族民俗文化教案

瑶族民俗文化教案

瑶族民俗文化教案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瑶族民俗文化是瑶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具有丰富多样的内容和深厚的内涵。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传承瑶族民俗文化,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瑶族民俗文化的特点、传统习俗、音乐舞蹈等方面。

一、瑶族民俗文化的特点1.1 多元融合的文化背景瑶族民俗文化汇集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瑶族特有的文化元素,展现了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协调。

瑶族人民在与其他民族的长期交流中,吸收了汉、壮、苗、彝等民族的文化,形成了独特的瑶族文化。

1.2 神灵崇拜与自然崇尚瑶族人民崇尚自然,以山水为灵,神灵崇拜是瑶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瑶族人民相信自然界有很多神明,如土地神、水神等,他们视神灵为最高的存在,尊崇神明并进行祭祀活动。

1.3 节日庆典的热闹氛围瑶族人民热爱生活,喜欢举办各种庆典活动。

在瑶族传统节日中,如尧山节、祭山节等,人们会进行独特的表演、舞蹈和音乐,庆祝丰收和幸福。

二、瑶族传统习俗2.1 结婚习俗瑶族婚礼庄重而热烈,有着丰富的仪式和习俗。

在婚礼前,会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如选婚期、拜神、嫁娶等。

婚礼当天,新娘会穿上传统服饰,新郎则骑着马接新娘回家。

婚礼期间,亲友们会载歌载舞,共同庆祝新婚的喜悦。

2.2 赛龙舟活动龙舟活动是瑶族传统习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特定的时间,人们会组织龙舟比赛,以此来祈求丰收和平安。

参与者会划着精心装饰的龙舟,在激烈的比赛中展示团队的力量和技巧。

2.3 舞狮表演瑶族人民喜欢表演舞狮,舞狮被视为驱邪、祈福的一种方式。

通过舞狮表演,人们希望驱逐不幸和邪恶,迎接好运和幸福。

舞狮过程中,人们齐聚一堂,载歌载舞,共同庆祝节日的到来。

三、瑶族音乐舞蹈3.1 瑶族竹笛竹笛是瑶族音乐中最具特色的乐器之一。

瑶族人民通过竹笛演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喜悦和对自然的崇敬。

竹笛音乐旋律优美悠扬,富有独特的民族特色。

3.2 瑶族苗族舞瑶族舞蹈以婀娜多姿、热情洋溢的形式闻名。

瑶族(PPT)ppt

瑶族(PPT)ppt
【一】分布
• 瑶族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 江西、海南等省区的山区,是中国南方一 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
【二】语言
• 瑶族有自己的语言,瑶语属汉藏语
系瑶语族瑶语支,但情况比较复杂,
一半以上的人说“勉”话,属苗瑶语
族瑶语支;有五分之二的人说“布

” 语,属苗语支;广西地区有的
说“拉
珈”语,属壮侗语族。
• 瑶人禁食狗肉和龟肉;崇拜密洛陀的瑶人禁食母猪肉和老 鹰肉;绝大部分瑶人禁食猪肉和蛇肉;产妇分娩后头几天 禁食猪油;祭神忌用狗、猫、蛇、蛙;猎兽后必须先祭奠 山神才可分割食用。
习俗
• 瑶族求婚带一包肉和两葫芦米酒,女方同意便收 肉不同意则刺破葫芦;择婿常有“埋蛋”之举, 视其变化决定取舍;姑娘出嫁向乡邻分赠焦黄豆; 离婚仪式为“破竹筒”,离婚双方各提一筒酒, 交换饮毕砍破竹筒后就此和气分手。
铜鼓舞
长Hale Waihona Puke 舞蜡染挑花瑶族的工艺美术有印染、挑花、刺绣、织锦、 竹编、雕刻、绘画、打造等,形式多样, 内涵丰富,其中尤以蜡染、挑花出名。
【五】风俗习惯重要节日
• 主食以玉米、大米、红薯等为主。日常菜 肴有黄豆、饭豆、南瓜、辣椒和家禽家畜 等喜爱吃腌制食品。
• “鸟酢”,是瑶族独具风味的著名食品, 用鸟肉腌制而成。将捕获的鸟去毛洗净、 晾干,拌以米粉及食盐,放入一个小口瓦 坛内,用芭蕉叶封住坛口,数日后即可取 食。瑶家人常用“鸟酢”来招待贵客。有 时,还用这种方法腌制猪、牛、羊肉等。
• 有的地方瑶族四月八节还要煮乌米饭。在湖南江水县的瑶族姑娘,每 年农历四月初八过“野餐节”时要吃花蛋,制作花粑粑,吃花糖。姑 娘们在吃花蛋、花糖和花粑粑时,小伙子不许偷看,违者还要受罚。

瑶族服饰总结

瑶族服饰总结

瑶族服饰总结1. 引言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等地。

作为一个源远流长的少数民族,瑶族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和传统。

其中,瑶族的服饰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瑶族服饰以其独特的风格、华丽的装饰和精湛的工艺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和赞赏。

本文将对瑶族服饰进行总结,并介绍其特点、分类和传承等方面的内容。

2. 瑶族服饰的特点瑶族服饰具有以下几个特点:2.1 独特的风格瑶族服饰的独特风格是其最鲜明的特点之一。

瑶族服饰以鲜艳的色彩、繁复的图案和精致的细节著称。

无论男女老少,在各种场合和活动中,瑶族人都能展现出自己的独特风格。

2.2 华丽的装饰瑶族服饰注重装饰效果,以华丽的装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服饰上常常镶嵌有金银丝、珠子、绣线等装饰物,使整体效果更加华丽和美观。

2.3 精湛的工艺瑶族服饰的制作过程非常繁琐,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和精湛的手工技艺。

从选材到编织,再到刺绣和装饰,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工匠们的精心制作。

正是这种精湛的工艺,使得瑶族服饰成为了艺术品和工艺品的典范。

3. 瑶族服饰的分类根据用途和场合的不同,瑶族服饰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类别。

以下是其中的几个主要类别的介绍:3.1 传统婚礼服饰瑶族的传统婚礼是一个重要的仪式,在婚礼中,瑶族服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传统婚礼服饰以红色为主,寓意喜庆和幸福。

配饰方面,头饰、项链、手镯等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3.2 节日盛装瑶族人重视节日,节日时会穿上盛装庆祝。

节日盛装通常采用五彩斑斓的颜色,图案多样,充满了欢乐和喜庆的氛围。

在节日盛装中,常常带有瑶族文化和传统的元素,是瑶族人展示自己的重要方式之一。

3.3 日常服饰瑶族的日常服饰以实用性为主,注重舒适和便捷。

男性常穿长衫或马褂,女性常穿上衣和长裙。

由于日常服饰并不需要过多的装饰和细节,因此相对而言工艺要求较低,但仍然保持了瑶族服饰的基本特点。

4. 传承和发展瑶族服饰的传承和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变迁,瑶族服饰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也在不断吸收和融入新的元素和设计。

瑶族的风俗习惯

瑶族的风俗习惯

瑶族的风俗习惯介绍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贵州和云南等地。

他们有着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和风俗习惯,这些习俗代代相传,成为瑶族民众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介绍瑶族的一些主要风俗习惯。

服饰与婚俗瑶族的服饰在颜色与样式上非常独特。

男性一般着装为短衣和乌裙,而女性则穿着彩色的长袍和裙子,头上戴着花环或发簪。

婚礼是瑶族人生中重要的仪式,瑶族人认为结婚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在婚礼上,新郎新娘及其亲友们会穿上传统的婚礼服饰,进行传统的婚俗仪式,如拜堂、献茶和拜祖先等。

祭祀和宗教信仰瑶族人有着丰富的宗教信仰,主要信仰瑶山神和红帽神等。

他们会定期举行祭祀仪式,以祈求神灵的保佑和帮助。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瑶族的黄粱大祭。

在这个祭祀仪式中,瑶族人会用黄粱米、猪肉和酒等物品,向神明献祭并祈求丰收和幸福。

舞蹈与音乐瑶族人喜欢跳舞和音乐表演,他们在庆祝节日、婚礼和其他重要场合都会进行舞蹈和音乐表演。

瑶族舞蹈以其独特的舞姿和节奏感而闻名,常常表达着对大自然的颂扬和感激之情。

瑶族音乐多以民族乐器如三弦和锣鼓等为伴奏,音乐旋律悠扬动听,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茶文化瑶族人喜欢饮茶,茶文化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瑶族有自己的茶叶制作技艺,他们以手工采摘的鲜叶晒干,然后进行发酵和炒制,制成独特的瑶族茶。

在瑶族人的家庭和社交聚会中,茶常常被用作款待客人的象征,也是社交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传统节日与庆典瑶族人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庆典。

其中最有名的是瑶族新年,也被称为花山节。

在这个节日里,瑶族人会打扮得漂亮并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如舞狮、赛马和花车游行等。

此外,瑶族人还有其他庆祝丰收和祈福的节日,如龙船节和鼓舞节等。

瑶族的婚姻制度瑶族有着独特的婚姻制度,一夫多妻在瑶族社会中是被允许的。

此外,瑶族人也有着严格的婚姻规范和仪式,婚姻问题往往需要家族和长辈的介入与决策。

瑶族人认为婚姻是两个家族之间的联姻,因此在婚姻中也有着注重家族间关系和亲戚关系的传统。

瑶族的特点和风俗

瑶族的特点和风俗

瑶族的特点和风俗
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贵州、云南等地。

以下是瑶族的一些特点和风俗:
1.语言和文字:瑶族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主要分为北瑶语和
南瑶语两个方言群体。

而瑶族目前没有统一的文字,一些地区使用中文,一些地区采用拉丁字母拼写瑶语。

2.家族制度:瑶族有较为严格的家族制度和亲属关系,崇尚
家族的团结和互助。

家族是瑶族社会的基本单位,对于婚姻、继承和社会关系有重要影响。

3.丰富的传统文化:瑶族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包括音乐、
舞蹈、织锦、刺绣等艺术形式。

瑶族以其多彩的服饰、精湛的民间艺术和独特的音乐舞蹈而闻名。

4.瑶家大院:瑶族传统的居住形式是瑶家大院,即多户人家
共同居住在一个院落中,共同劳动和共享资源。

这种居住形式体现了互助、合作和社区精神。

5.婚姻习俗:瑶族的婚姻习俗有其独特之处。

例如,妇女在
结婚时需要经过酒仪,新郎会提前准备好帮助新娘完成各种劳动和家务的工具,以示对新娘的尊重和照顾。

6.瑶族节日:瑶族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如吃新节、哨山
节、黄秧节等。

这些节日通常伴有盛大的仪式、祭祀和舞蹈,人们穿着传统服饰,举行各种祭祀活动以感谢神灵的保佑和祈求好运。

以上是瑶族的一些特点和风俗,它们展示了瑶族丰富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生活方式。

虽然在不同的地区和社群中可能会有一些差异,但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瑶族独特的民族特色。

瑶族文化艺术

瑶族文化艺术

瑶族文化艺术排瑶服饰瑶族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

五彩斑斓、古朴多姿的服饰,便是其文化艺术的组成部分。

早在汉代,就有对其先民"好色衣裳"和"衣裳斑斓"的记载。

千百年来,尽管瑶族处于迁徙、游耕状态,但其服饰仍然保持款式繁多、色彩夺目、图案古朴、工艺精美的鲜明瑶族特点。

[11]头饰排瑶男女老少都留长头发、盘结头上成圆锥武形。

为了美观,他们的发髻上缠有红、绿、黄色绒线,再插1至3支雉鸡尾。

耳吊铝、锡、银制的耳环,脖子上套上数个项圈。

这是一般男女共同的打扮。

男和女的头饰装束明显的区别在于:男界裹的红头巾,一丈多长,把头顶缠成个大磨盘似的,插的鸡尾宝剑似的,显得非常威武。

而女界裹的是绣花头帕,头帕里还缠有玉镯形的"白木通"(一种海绵状的树蕊),或野薏米串珠,插的雉鸡尾是白色柔软羽毛,并插有银簪或银钗、山花等装饰品,显得十分秀丽端庄。

凡是披戴头帕的女性,均为结婚的标志。

未婚的姑娘,头上是不罩头帕的。

军寮、大坪等地瑶排,结了婚的妇女,头戴竹壳大板扎成"小楼",佩戴各种银牌、银钗,庄重耀眼,更显瑶族特色。

除了头饰、项圈,妇女们还戴铝制或银制的手镯,富裕人家的妇女戴的则是玉手镯、金耳环。

孩子们多戴铁制或铝制的脚镯,以示避邪恶,吉祥如意。

[11]服装排瑶不论男女,皆穿无领无扣开胸的枇杷襟衣。

这种襟衣宽大兼长穿在身上,叠于胸前,再用一丈多长的腰带缠于肚脐。

下穿短至膝盖的宽如水桶的"水桶裤"。

这种服饰是当地特制的粗纱绵布,染上蓝靛色、咖啡色、棕黑色等色泽。

布质坚实耐用,加上衣边贴上绣花或白布边,显得美观、纯朴、独具瑶家风采。

男女服饰也有明显的区别。

男衣短于肚脐;女衣长于大腿。

男界缠红腰布,女界缠白腰带,一目了然。

由于他们穿的是"水桶裤",膝下打脚绑,脚绑有白布、黑布、黄白花溜布,从脚踝缠至膝头与裤脚相接。

关于瑶族刺绣的研究报告

关于瑶族刺绣的研究报告

关于瑶族刺绣的研究报告
瑶族刺绣是中国瑶族特有的一种手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文将对瑶族刺绣进行研究,并撰写瑶族刺绣的研究报告。

瑶族刺绣是瑶族妇女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刺绣的一门手艺。

瑶族刺绣以制作精美的绣品闻名,远近闻名。

通过绣制花鸟、虫鱼、山水、人物、动物等各种图案,瑶族妇女展示了她们的聪明才智和艺术才能。

瑶族刺绣的材料主要有丝绸、棉布和麻布等。

瑶族妇女先用针线进行绣制,然后在绣制完成后进行洗水、熨烫等整理工序。

在颜色上,采用了大量的明亮色彩,使刺绣更加鲜艳明快。

瑶族刺绣在图案设计上多以自然界的元素为主,如花草、鸟兽、山水等。

这些图案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展现了瑶族人民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崇拜。

瑶族刺绣在艺术上注重线条的流畅和刺绣的精细,以及色彩的搭配和调和。

通过线条的勾勒和颜色的运用,瑶族妇女在制作刺绣时表现出非凡的审美意识和艺术天赋。

瑶族刺绣的传承与发展受到了现代工业化的冲击。

由于现代化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少的瑶族妇女从事传统的刺绣手工艺。

因此,为了保护和传承瑶族刺绣这一珍贵文化遗产,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如开设刺绣工作坊和培训班,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学习和传承瑶族刺绣。

总而言之,瑶族刺绣是瑶族妇女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一项传统手工艺。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技艺,成为瑶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瑶族刺绣面临着日益减少的传统传承人群和市场需求的挑战。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保护和传承瑶族刺绣,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其发展和传承。

浅谈瑶族长鼓舞的艺术特征

浅谈瑶族长鼓舞的艺术特征

浅谈瑶族长鼓舞的艺术特征摘要:瑶族长鼓舞在舞台上一直都备受欢迎,传达了热闹的气氛。

要表演好此舞蹈,必须对其艺术特征有所了解。

本文论述了其文化渊源以及艺术特征。

旨在帮大家更好的了解这种舞蹈,能表演和编创出更好的瑶族长鼓舞。

关键词:瑶族长鼓舞;文化渊源;艺术特征一、瑶族长鼓舞的文化渊源和主要类型(一)文化渊源瑶族长鼓舞在民间有一个美丽凄婉的传说。

传说瑶族祖先盘王在狩猎的过程当中,发现一只黄皮山羊,当他将其当做猎物追赶的时候,被这只黄皮山羊反击撞下了山崖。

傍晚本该归家的时候儿女们却没有见父亲回家,于是开始寻找,最后在在一棵空桐树叉上找到了父亲的遗体。

盘王的孩子将失去父亲的这种悲痛归咎于黄皮山羊和空桐树杈,因此用山羊皮做摘要:瑶族长鼓舞成了鼓皮,空桐木挖成了鼓身,边喊边跳,来宣泄他们的悲痛和对父王的悼念。

从此,在祭祀祖先的时候,就用长鼓舞这种仪式。

久而久之,瑶族人这种爱恨分明,崇尚真善美的精神的民族舞蹈在这个种族一代代流传下来。

尽管这个凄美的故事给瑶族长鼓舞蒙上了神话色彩,但在众多的史书的记载中,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瑶族长鼓是有两种用途的,一是在祭祀时的礼器,二是歌舞时候的乐器。

长鼓舞从最初的仅仅用于祭祀到成为一种乐器,成为一种舞蹈道具,最终表现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漫长演变中,也正是瑶族文化历史不断演变、进步的过程。

作为瑶族文化中具有独特标志的长鼓舞在舞动的时候,舞动的是瑶族渊源的文化、浓浓的民族情感以及那份来自心灵深处的感动。

目前瑶族舞蹈主要集中在广西、广东以及湖南江华的一些瑶族村寨当中。

(二)主要类型我们现在看到的被搬上舞台的瑶族长鼓舞从内容上看主要分为类:第一类是祭祀性的舞蹈。

这种舞蹈主要是延续了祭祀仪式中的表演动作,叫做“还愿长鼓舞”。

第二类为表演性质的舞蹈,这些舞蹈一般会在喜庆的日子进行表演,叫做“贺年长鼓舞”。

第三类就是将结合了两者进行表演的。

二、瑶族长鼓舞的艺术特征族长鼓舞是瑶族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舞蹈,是瑶族人们以鼓为道具,并根据在长期的生产劳作和生活中的习性和动作创作出来的舞蹈的动作,因此相对于其它的舞蹈来说,它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之美。

巴马的瑶族文化

巴马的瑶族文化

巴马的瑶族文化一、服饰文化1、土瑶服饰土瑶服饰像唐装制作,用布扣扣衣。

男人衣服两侧下摆开衩处镶上红线团,女性衣裤注重缀边。

无论男装女装,剪裁时布幅形状是完全一样的。

布料则是在圩市上摆卖的仿蓝靛布。

妇女还穿着绣花布鞋,身上佩着银饰、木梳和绒线等。

2、番瑶服饰番瑶女子的服饰配有银牌、银链、耳环、手镯、项圈、铜扣、银钗、串珠等饰品,这些银饰品种类繁多,图形各异。

头、身、腰、手以及臀部等都挂(别)有形态各样的银饰,每一种银饰都代表着不同的含义。

番瑶女子头上有银簪、“发结仪”(瑶语,银花包头的布条)、银铃和银链等。

银簪形如螳螂,有半尺高。

头发上一般插12支银簪,如孔雀开屏一排摆开。

银簪上系有银链,银链垂至后臀部,末端系上银铃。

“发结仪”是头银饰中最为贵重的,把一根根细长如火柴梗的弹簧银条别在一条蓝靛布上,顶端还别上五彩的丝花。

“发结仪”包住头部额上的“哈西”,走起路来,银铃“叮当”,银簪发亮,银花晃动,美不胜收。

声与色的结合,造就了番瑶女子美丽与富贵的象征。

番瑶视月亮为世间万物之母,是始母密洛陀升天的化身。

因此,番瑶女子胸前佩戴的月牙银项是非常讲究的,小女孩、未婚女子和婚后的妇女佩带的银项条数各有差别,小孩一般只挂三条银项,意思是父母和自己共三丁;未婚的青年女子挂着四条,意味着希望能够成双对;而结了婚的女子则要挂上五条,用意非常简单,意示着自己已经结婚了,身边人丁很多。

番瑶女子手腕上有银镯,腰间还挂有还着银镯,银镯还有一个特别的用途,要是你发痧或中暑,可以用毛巾把银镯和煮熟的鸡蛋包住,用力在身上的重要穴位反复地刮(刮痧),痧气就会附在银镯上。

番瑶妇女还把烟筒作为装饰品悬挂于腰间。

珍珠饰品也是不可或缺的饰物。

番瑶女子的胸前、腰间、耳边等都系挂着七色的链串珍珠成年的姑娘一般要在裤头部位系上两条“哈西”(绣花的锦带),“哈西”的丝线图案和红须都飘往后臀,形成四条下坠的红带子。

腰间的“哈西”一条作为裤带用,另外一条则是她们的“贞洁”带,这条“贞洁”带除了自己的爱人之外,是其他男子所不能触碰的。

雕塑工艺品瑶族拍打舞蹈

雕塑工艺品瑶族拍打舞蹈

雕塑工艺品瑶族拍打舞蹈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省。

瑶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其中的雕塑工艺品和拍打舞蹈是他们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本文将介绍瑶族雕塑工艺品和瑶族拍打舞蹈的特点及其在瑶族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瑶族雕塑工艺品是瑶族人民的智慧结晶,具有浓郁的瑶族文化特色。

瑶族的雕塑工艺品主要包括木雕、石雕和玉雕三种。

木雕是瑶族最为常见的一种雕塑形式,以形象生动、造型逼真而闻名。

木雕作品通常采用植物或动物为主题,包括人物雕塑、兽头、花朵等。

石雕是瑶族雕塑的另一种传统形式,瑶族人民选用坚硬的石材进行雕刻,制作出大量精美的石雕作品,如石塔、手镯等。

瑶族人民还擅长玉雕,他们精心雕琢出各种形态各异的玉雕作品,如玉佛、玉璇玑等。

瑶族雕塑工艺品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生动的形象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

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瑶族人民对美的追求和艺术创作的才华,更重要的是反映了瑶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瑶族人民的生活方式。

通过雕塑工艺品,人们可以感受到瑶族的智慧和情感,深入了解瑶族文化的内涵和精神。

与雕塑工艺品相辅相成的是瑶族拍打舞蹈,它是瑶族人民在特定场合表演的一种传统舞蹈形式。

瑶族拍打舞蹈通过打掌、拍腿、拍胸等动作和身体的旋转、摆动等舞姿,展示了瑶族人民的自然风情和生活情感。

拍打舞蹈通常是集体表演,多由男女老少组成的舞队一起演绎。

在舞蹈中,舞者们手足相击,节奏鲜明有力,舞姿舒展灵动,完美地展示了瑶族人民的身体协调性和舞蹈才华。

瑶族拍打舞蹈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迎神舞、祭祖舞、婚礼舞等。

其中,迎神舞是瑶族重大节日祭祀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节日到来时,瑶族人民会身着传统服饰,载歌载舞,各种舞蹈形式轮番上演,旨在祈福祈愿,祝福丰收和幸福安康。

祭祖舞是瑶族人民纪念祖先的一种方式,通过舞蹈的形式,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祝福。

婚礼舞则是瑶族人民举办婚礼时的必备节目,舞者们边舞蹈边唱歌,将祝福和喜庆带给新人和整个婚礼现场。

瑶族长鼓介绍词

瑶族长鼓介绍词

瑶族长鼓介绍词瑶族长鼓介绍词一、背景介绍瑶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生活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湖北、云南、贵州等地区。

作为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瑶族长鼓以其独特的鼓声和瑰丽的舞蹈,深深吸引着各地游客的目光。

二、文化内涵瑶族长鼓是瑶族人民表达情感和崇拜的重要舞蹈形式,也是他们传承文化和纪念祖先的方式之一。

长鼓在瑶族人民的心目中,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它象征着瑶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祈祷,同时也是他们对传统文化保护与弘扬的见证。

三、音乐节奏瑶族长鼓以其奇特的节奏和悠扬的旋律吸引了广大观众的目光。

这种鼓声清脆响亮,富有节奏感,能够迅速传递情感,并引领舞者们的舞步。

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们手法熟练地击鼓,将鼓声和舞蹈完美结合,形成了一种极具磁性的音乐风格。

四、舞蹈表演瑶族长鼓舞蹈是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唯美、热烈、原始的特点。

舞蹈者穿着传统的瑶族服饰,手持长鼓,一脸神秘而专注的表情。

他们翩翩起舞,舞姿优美动人,身体的每一个动作都融入了瑶族人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展望。

五、文化传承瑶族长鼓是瑶族人民的重要文化遗产,几百年来一直代代相传。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各地政府和社区不断加大对瑶族长鼓的扶持力度,举办各种长鼓艺术节,同时注重培养年轻一代的长鼓表演者。

六、旅游资源瑶族长鼓作为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各地旅游资源的一大亮点。

各地的瑶族长鼓表演场馆独具特色,将长鼓与瑶族特色村落、瑶族民居相结合,为游客提供了一次难忘的文化体验。

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精彩的长鼓表演,还可以领略到瑶族人民的独特风情和美丽乡村。

七、结语瑶族长鼓作为瑶族文化的珍贵遗产,承载着瑶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

它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精彩的舞蹈画卷。

作为观众和游客,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这一宝贵的文化瑰宝,让瑶族长鼓在世代传承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瑶族传统民俗特色

瑶族传统民俗特色

瑶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

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湖南、云南、广东、贵州等省。

瑶族是个迁徙民族,历史上其迁徙的范围极为广泛,正是因为不断迁徙,才形成了瑶族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

它的分布地域十分广阔,广西桂东北各地基本上都有分布。

-瑶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支系比较复杂,各地差别很大,有的甚至互相不能通话。

通用汉语或壮语。

没有本民族文字,一般通用汉文。

1982年国务院讨论通过的《关于少数民族文字方案设计字母的五项原则》,设计了一套瑶族勉语的文字方案(草案)。

中国、美国、法国、加拿大、泰国等有不少瑶族会使用统一的瑶文互相通信往来,进行文化交流。

于是瑶文已成为世界性的瑶族(勉语)文字了。

但瑶文还处于试验阶段,还有待于普及和推广。

瑶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

由于长期与汉、壮、苗等族接触,各地瑶族一般又兼通汉语,部分兼通壮语和苗语。

区域分布?1.位于恭城西岭乡西部的新合,分为瓮塘源、大源、小源及芹源四源,是过山瑶的聚居地, 2. 富川境内瑶族从何时何地迁入,说法不一。

清乾隆、光绪《富川县志[/B]》载:瑶族来自黔中五溪,散居富川,而县内瑶族后裔流传自述是来自灌阳、道州“千家洞”。

3. 龙胜的瑶族有红瑶、盘瑶、过山瑶等支系,各地瑶族迁徙情况较为复杂。

4. 阳朔瑶族主要是蓝靛瑶和红头瑶,据嘉靖元年(1522年)平乐府垦印照记载,阳朔瑶族有赵、邓、李、盘、蓝、唐、蒋七姓,其中赵、李、邓三姓瑶于明代来自湖南千家峒。

5. 灵川县瑶族流传的《桃源洞歌》:“祖在湖南妹在州,祖在湖南桃源洞。

妹在贵州双水沟。

桃源洞里有田洞。

”可见他们认为自己是从湖南千家洞而来。

6. 全州、灌阳、兴安瑶族迁徙情况较为复杂,迁来的时间难以弄清,路线也只是传说。

综上所述,明清时桂东北地区瑶族迁徙从原因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受统治者残酷压迫,被迫迁徙。

二是受饥荒威胁,为逃避灾荒而主动迁徙。

三是因戍守而发生的迁徙。

从迁徙路线来看,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以邻省湖南迁来居多,兼有江西、广东等地迁来,形成圆弧形向心迁徙。

少数民族瑶族民俗文化介绍课件PPT

少数民族瑶族民俗文化介绍课件PPT

喜色日久瑶年的分老
爱各益耐山代龙生少
样增磨的中头活皆
的多的瑶青鞋较跣
皮,解族年和富足
鞋打放人人青裕不
和赤鞋民逐布的履
运脚。喜渐做男。
动的时穿穿的性新
鞋现至适胶布和中
为象今于鞋鞋妇国
,。
第三部分
瑶族饮食建筑
瑶族饮食建筑。
桂北地区的一部分瑶族盛行“打油茶”,即以油炒泡开的茶 叶后煎成浓汤,再加食盐调味,然后用以冲泡炒米花及 炒黄豆等物,具有特殊的风味,有的以此代替午餐。
瑶族发展历史。
唐末五代时期:湖南资江中下游,

以及湘、黔之间的五溪地区,仍 有较多的瑶族居住。宋代:瑶族 虽然主要分布在湖南境内,但已
族 发
有一定数量向两广北部深入。元

代:迫于战争的压力,瑶族不得

不大量南迁,不断地深入两广腹 地。明代:两广成为瑶族的主要

分布区。
瑶族发展历史。
明末清初:部分瑶族又从两广向云贵迁徙,这时,瑶族遍 及南方六省(区),基本上形成了今天的分布局面,具有 “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
是古代东方“九黎”中的一支,后往湖 北、湖南方向迁徙。瑶族先民以长沙、 武陵或五溪为居住中心,在汉文史料 中,与其他少数民族合称“武陵蛮”、 “五溪蛮”。
部分瑶族被称为“莫徭”,以衡阳、零陵等 郡为居住中心瑶族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湖南 大部、广西东北部和广东北部山区。所谓 “南岭无山不有瑶”的俗语大体上概括了瑶 民当时山居的特点。
明中叶以后:部分瑶族由广西、云南进入越南、老挝、泰 国等东南亚国家,成为他国居民。
19世纪末20世纪初:瑶族人民踊跃参加辛亥革命运动, 参与了孙中山亲自布署发起的“上思战役”、“河口战役”。

瑶族服装具体介绍作文范文

瑶族服装具体介绍作文范文

瑶族服装具体介绍作文范文
瑶族服饰文化介绍
瑶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等省区的山区。

瑶族服饰是瑶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瑶族服饰的种类繁多,不同地区的瑶族服饰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瑶族服饰的色彩鲜艳,图案精美,以红、蓝、绿、黄、黑等颜色为主,寓意着吉祥如意、幸福安康。

瑶族服饰的款式也很多样,有长袍、短褂、裙子、裤子等,其中以长袍和短褂最为常见。

瑶族男子的服饰比较简单,一般穿着黑色或蓝色的长袍,腰间系一条腰带。

瑶族女子的服饰则比较华丽,一般穿着彩色的长袍或短褂,上面绣有精美的图案,裙子则是瑶族女子的特色之一,裙子的颜色和图案也非常鲜艳,裙子上还会绣上一些精美的图案,如花朵、蝴蝶等,寓意着吉祥如意。

瑶族服饰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需要选用优质的布料,然后经过裁剪、缝制、绣花等工序,还要经过整理和烫平,才能制成一件精美的瑶族服饰。

瑶族服饰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反映了瑶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和审美观念。

在瑶族的传统节日和婚礼等重要场合,瑶族人民都会穿上盛装,展示自己的美丽和风采。

瑶族服饰是瑶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它不仅是瑶族人民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瑶族服饰文化,让它继续发扬光大。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耍歌堂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耍歌堂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耍歌堂于粤北山区西北部的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是我国惟一的排瑶聚居地,也是耍歌堂流传的地区。

耍歌堂是瑶族在农历十月十六日举行的一项大型文化活动,是瑶民最隆重最大规模的传统节日,主要流行于三排(含南岗)、涡水、大坪、香坪(含盘石)、三江(含金坑)等6个镇的排瑶村寨。

瑶族耍歌堂据《广东新语》载:"岁仲冬十六日,盖田野毕也,诸瑶至庙为会,名曰耍歌堂,男女集跳舞唱歌。

同时自由结婚,礼仪简单"。

由此可见,瑶族定在农历十月十六日举行的耍歌堂是传播历史知识和喜庆一年辛勤劳动获得丰收的传统节日。

具体表现形态包括有祭祖、出歌堂、过州舞、长鼓舞、瑶歌演唱和对唱、法真表演、追打黑面人等。

根据史料记载,在明洪武年间(1368-1398)排瑶鼎盛时期已有完整的耍歌堂,至今也有600多年的历史。

瑶族耍歌堂耍歌堂是连南排瑶纪念祖先、追忆历史、喜庆丰收、崇拜英雄、传播知识的隆重活动,同时也是男女青年谈情说爱和人们会亲结友的载歌载舞等娱乐活动的民间盛会。

大歌堂历时三天,每三年或五年举办一次;小歌堂历时一天,每两年或三年举办一次,会期在农历十月十六盘古王婆生日这一天。

为这个节日的到来,瑶族同胞通常都要作精心的准备。

早在六七月间,各家各户就开始积蓄粮食、大豆、催肥猪、牛、鸡、鸭等食品,而"天长公"、"头目公"等长辈必须预早聚会,商定歌堂开支款项,然后摊派到各家,作为修缮庙宇之用,同时还要油漆翻新盘古王塑像和各房姓的祖先塑像,购买酒肉、香烛等歌堂用品。

而各家各户则事先告知亲戚朋友,邀请他们届时上排来凑热闹。

到了节日的前一天,寨中就开始杀猪宰牛,备好鸡鸭鱼肉,磨豆腐,做糍粑,酿米酒,招待四方来客。

现在的耍歌堂活动与古代的做法略有不同,主要是增加了一些新时代的内容。

耍歌堂的这一天,瑶家户户早起,清晨先鸣土铳三响,接着铜锣叮当,牛角嘟嘟,长鼓梆梆,喜迎传统的节日。

走进瑶族

走进瑶族

【视频】点击观看瑶族舞蹈
下一页
{服饰}
上一页
瑶族过去因其居住和服饰等方面的特点不同,曾有“过 山瑶”、“红头瑶”、 “大板瑶”、“平头瑶”、“蓝靛瑶”、 “沙瑶”、“白头瑶”等自称和他称。在风俗习惯方面一直保持 本民族传统特点,尤其在男女衣着上更为明显。瑶族妇女善于刺 绣,在衣襟、袖口、裤脚镶边处都绣有精美的图案花纹。发结细 辫绕于头顶,围以五色细珠,衣襟的颈部至胸前绣有花彩纹饰。 男子则喜欢蓄发盘髻,并以红布或青布包头,穿无领对襟长袖衣, 衣外斜挎白布“坎肩”,下着大裤脚长裤。 瑶族男女长到十五、 六岁要换掉花帽改包头帕,标志着身体已经发育成熟了。
走进
瑶族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目录
P4-5:瑶族简介 P6:瑶族音乐 P7:瑶族乐器 P8:瑶族舞蹈 P9:瑶族服饰 P10:瑶族房屋 P11:瑶族图腾 P12:瑶族医学 P13:瑶族节日
下一页
瑶族简介


上一页

瑶族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江西、海南等 省区的山区,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人口213万 (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 瑶族有自己的语言,瑶语属汉藏语系瑶语族瑶语支,但情况比 较复杂,一半以上的人说“勉”话,属苗瑶语族瑶语支;有五 分之二的人说“布努”语,属苗语支;广西地区有的说“拉珈” 语,属壮侗语族。 瑶族宗教信仰复杂,巫教、道教和原始宗教因地而导。 主要节日有盘王节、春节、达努节、中元节、社王节、清明节 等。
下一页
{房屋}
上一页
瑶族房屋一般是地房,为 土木结构或竹木结构,尤以土 木结构为多。但现在,除了在 土质不适于烧瓦的少数地区外, 茅草房已难见到,瓦房已取代 了茅草房。瓦草的支撑为圆柱 子,木料框架,以榫头相结, 墙壁为土墙、砖墙结合木板墙, 地板为土地板或水泥土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瑶族文化艺术简介
瑶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

歌谣在其文化艺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源远流长,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讲述天地万物起源的创世歌;记述民族历史的古歌;表现劳动生活的狩猎歌和农事季节歌;爱情歌;祭祀用的乐神歌;赞颂反抗斗争的革命斗争歌等等。

其中的《盘王歌》歌词长达3000多行,歌名多至数十种,为瑶族人民的伟大艺术珍品。

此外,还有史诗般优美的传说、故事、寓言、童话、笑话、谜语、谚语……有的述说历史上的不幸遭遇;有的歌颂反抗压迫的起义斗争;有的揭露封建剥削的残酷;有的歌颂爱情坚贞;有的描述民族风物等等,展示了瑶族人民的思想、道德观念和社会生活,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瑶族音乐、舞蹈与其民间歌谣一样,起源于劳动与宗教。

其舞蹈著名者如长鼓舞、铜鼓舞,系祭祀盘王、密洛陀的大型舞蹈。

民间盛行的舞蹈还有狮舞、草龙舞、花棍舞、上香舞、求师舞、三元舞、祖公舞、功曹舞、藤拐舞等数十种。

《盘王歌》有24种曲牌,唱腔相当复杂。

民间流传的生产歌、酒歌,曲调平缓而喜悦;苦歌、哀歌曲调悲痛深沉;情歌欢快动人。

现在,瑶族的长鼓舞、铜鼓舞已搬上了舞台,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