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多过程问题解题方法
(202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知识点归纳 笔记
(202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本文档旨在概括整理(202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的知识点。
以下是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运动的描述:通过描述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 运动的分类:可以按照物体的运动情况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等。
-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会保持下去,除非有外力干预。
第二章物体的受力分析- 力的概念:力是导致物体发生加速度的原因。
- 力的分类:可以按照力的性质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正比于施加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第三章物体的机械运动- 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 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 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和速度计算方法。
第四章物体的机械能-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变化等于物体所受的净功。
- 势能转化和守恒。
第五章能量与能量转换- 能量的概念:物体改变状态或产生变化时所具有的能力。
- 能量转换:能量可以由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 机械能和非机械能的转换。
第六章力学的应用- 原理和方法:力学原理和方法在工程和生活中的应用。
- 牛顿运动定律在工程中的应用。
- 力的分解和合成在问题解析中的应用。
以上是对(202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的知识点进行的简要归纳,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超详细总结带经典例题及解析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运动学问题是力学部分的基础之一,在整个力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本章是讲运动的初步概念,描述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贯穿了几乎整个高中物理内容,尽管在前几年高考中单纯考运动学题目并不多,但力、电、磁综合问题往往渗透了对本章知识点的考察。
近些年高考中图像问题频频出现,且要求较高,它属于数学方法在物理中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专题一:描述物体运动的几个基本本概念◎知识梳理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2.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若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
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1)物体平动时;(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4.时刻和时间(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通常说的“2秒末”,“速度达2m/s时”都是指时刻。
(2)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
对应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通常说的“几秒内”“第几秒内”均是指时间。
5.位移和路程(1)位移表示质点在空间的位置的变化,是矢量。
位移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有向线段的长度,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当物体作直线运动时,可用带有正负号的数值表示位移,取正值时表示其方向与规定正方向一致,反之则相反。
(2)路程是质点在空间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在确定的两位置间,物体的路程不是唯一的,它与质点的具体运动过程有关。
(3)位移与路程是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是过程量,二者都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
最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重要知识总结整理
最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重要知识总结整理引言本文档旨在总结和整理最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的重要知识点,帮助学生复和巩固所学内容。
通过系统地梳理知识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提升物理研究的效果。
重要知识点以下是最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的重要知识点总结:1. 运动的描述和研究方法- 描述一个运动的方法:位置、位移和路径-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计算方法- 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和力的平衡- 牛顿第二定律: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3. 万有引力与运动定律- 万有引力的概念和公式- 开普勒定律的内容和应用- 地球上物体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4. 力学能和能量守恒定律-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动能转化与能量转化的实际例子5. 简单机械原理- 杠杆原理和力矩的计算方法- 滑轮原理和机械利率的计算方法- 斜面和斜面运动的分析和应用6.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基本原理- 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应用7. 物理量和单位- 基本物理量和导出物理量的概念和分类- 国际单位制及其常用物理量结论通过对最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整理,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提升学习效果。
建议学生积极复习和运用这些知识,深入理解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从而在物理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和思考,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重难点梳理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重、难点梳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一、教学要求:1、认识质点的概念,通过实例分析知道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个理想模型。
在具体事例中认识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体会质点模型在研究物体运动中的作用。
2、知道参考系概念,通过实例的分析了解参考系的意义。
3、在具体问题中正确选择参考系,利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其运动。
体会研究物理问题中建立参照系的重要性,体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1、重点:质点概念建立2、难点:参考系选择及运动判断问题3、疑点:质点模型确定4、易错点: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的问题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P.13 第3题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理论联系实际,重视与科技、文化相渗透。
第二节时间和位移一、教学要求:1、通过实例了解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和联系。
并用数轴表示时刻和时间(间隔),体会数轴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2、理解位移的概念。
通过实例,了解路程和位移的区别,知道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知道时刻与、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用坐标系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
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1、重点:位移的矢量性、时间与时刻的理解2、难点:位移的方向性、用坐标系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3、疑点:位置、位移的关系4、易错点:位移的方向表示,矢量性问题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P。
16 第4题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从生活出发考察位移、路程及时间、时刻问题,从生产生活出发体会引出矢量和标量的实际意义。
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一、教学要求:1、理解物体运动速度的意义,知道速度的定义式、单位和矢量性.2、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并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认识有关反映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仪表.3、知道瞬时速度的意义,在具体问题中识别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体会极限的数学思想.4、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完整版)高中物理必修一1重难点知识归纳总结典型题目及解析
第一章第一 、二节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时间和位移1质点定义: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把物体看成一个有质量的点,这个点就是质点。
2物体看称指点的条件: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不影响对物体的研究。
3参考系定义: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作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这个其他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这个用来做参考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先选取参考系要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在同一参考系下参考系可以任意选择,一般选取地面或运动的车船作为参考系。
4时刻和时间: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
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
对应位移。
(对“第”“末”“内”“初”等关键字眼的理解。
)5路程和位移: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是矢量,位移的大小等于初位置与末位置之间的距离,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典型题目(1)下列物体是否可以看作质点?飞驰的汽车 旋转的乒乓球 地球绕太阳转动 地球的自转 体操运动员的动作是否优美(2)以下各种说法中,哪些指时间,哪些值时刻?前3秒钟 最后3秒 3秒末 第3秒初 第3秒内(3)运动员绕操场跑一周(400跑道)时的位移的大小和路程各是多少?第三节 速度1.速度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叫做速度。
2。
定义式:v =x /t 适用于所有的运动3。
单位:米每秒(m/s )千米每小时(km/h ) 4。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5。
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6。
平均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
7.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大小叫速率。
8。
平均速率:物体在某段时间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
9。
平均速率的定义式:v=ts,适用于所有的运动.10。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超详细总结带经典例题及解析(3)(K12教育文档)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超详细总结带经典例题及解析(3)(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超详细总结带经典例题及解析(3)(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超详细总结带经典例题及解析(3)(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运动学问题是力学部分的基础之一,在整个力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本章是讲运动的初步概念,描述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贯穿了几乎整个高中物理内容,尽管在前几年高考中单纯考运动学题目并不多,但力、电、磁综合问题往往渗透了对本章知识点的考察。
近些年高考中图像问题频频出现,且要求较高,它属于数学方法在物理中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专题一:描述物体运动的几个基本本概念◎知识梳理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2.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若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1)物体平动时;(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4.时刻和时间(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通常说的“2秒末",“速度达2m/s 时”都是指时刻。
(完整版)新人教版高中物理版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第一章、运动学基本概念1.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2.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3.参考系:(1)定义:为了研究一个物体运动而假定不动的另一个物体叫参考系。
(2)原则: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
但必须以能使问题简化方便解决为原则。
(2)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3)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4.质点(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2)物体的大小(线度)<<它通过的距离(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
(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5.时间与时刻(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
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t2—t1(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6.路程和位移(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7.打点记时器: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时间信息的仪器。
(电火花打点记时器——火花打点,电磁打点记时器——电磁打点);一般打出两个相邻的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
8.速度:物体通过的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认识运动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参考系1.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2.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
1)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2)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质点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2)物体的大小(线度)它通过的距离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
(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第二节时间位移时间与时刻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
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t2t1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路程和位移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第三节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打点记时器: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信息的仪器。
(电火花打点记时器火花打点,电磁打点记时器电磁打点);一般打出两个相邻的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
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与位移、时间间隔相对应)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是物体的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
(完整)新课标人教版高中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推荐文档
物理(必修一)——知识考点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
如: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是矢量。
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
..等于路程。
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 -t 图象和v —t 图象。
1. 理解图象的含义:(1)x -t 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v —t 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1) x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 v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1. 基本公式:(1) 速度—时间关系式:at v v +=0 (2) 位移—时间关系式:2021at t v x += (3) 位移—速度关系式:ax v v 2202=-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 、v 、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1)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021(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0221(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2202v v v x +=(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2aT n m x x x n m -=-=∆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1. 研究运动图象:(1) 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2) 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 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 (4) 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 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2.x-t图象和v—t图象的比较:如图所示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x-t图象和v—t图象中,考点三:追及和相遇问题1.“追及”、“相遇”的特征:“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概要
一、运动的描述1.时间和时间间隔“时间”: “时间间隔”: 2. 路程和位移路程: 位移: 3. 速度和速率速度: 速率: 【注意】平均速度不等于平均速率,除非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2.加速度定义: 表达式: 对加速度a 的理解:(1)a 与v 无直接关系,a 的大小和方向取决于 (2)v ∆是 ,vt∆∆(3)加速度是描述 的物理量,加速度越大, 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小, 变化越慢 【如何判断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看加速度a (或者合力F )与速度v 的方向(1)a 与v 做加速运动;(2)a 与v 减速运动【如何判断做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看合力F (加速度a )与速度v 的方向 (1)F 与v 共线,做 运动;(2)F 与v 有一定夹角,做 运动F 与v 的夹角为锐角,速度 ,动能 ;F 与v 的夹角为钝角,速度 ,动能 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1)速度公式:v =v 0+at ,t= ;a= (2)位移公式:2012s v t at =+(212sat =) (3)课本推论:2202tv v as -=(22tv as =)以上的每个公式中,都含有4个物理量,所以“知三求一”。
只要物体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上面三个公式就都可以使用。
但是在用公式之前一定要先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常见的有刹车问题,一般前一段时间匀减速,后来就刹车停止了。
所以经常要求刹车时间和刹车位移至于具体用哪个公式就看题目的具体情况了,找出已知量,列方程。
有时候得联立方程组进行求解。
在解决运动学问题中,物理过程很重要,只有知道了过程,才知道要用哪个公式,过程清楚了,问题基本上就解决了一半。
所以在解答运动学的题目时,一定要把草图画出来。
在草图上把已知量标上去,通过草图就可以清楚的看出物理过程和对应的已知量。
如果已知量不够,可以适当的假设一些参数,参数的假设也有点技巧,那就是假设的参数尽可能在每个过程都可以用到。
人教版高中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高中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高中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中物理是由浅入深的,基础没有砸实很难做好综合题目,大题做起来就会很困难,所以学物理不能掉以轻心。
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高中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仅供参考。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1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运动的描述一、基本概念1、质点2、参考系3、坐标系4、时刻和时间间隔5、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6、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动.可用从起点到末点的有向线段来表示,是矢量.位移的大小小于或等于路程.7、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程度.分类平均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瞬时速度:与速率的区别和联系速度是矢量,而速率是标量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率=路程/时间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时速率8、加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定义:(即等于速度的变化率)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不确定.(或与合力的方向相同)二、运动图象(只研究直线运动)1、x—t图象(即位移图象)(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始位置.(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曲线表示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3)、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2、v—t图象(速度图象)(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物体作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发生变化).(3)、纵坐标表示速度.纵坐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纵坐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4)、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5)、面积表示位移.横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位移,横轴下方的面积表示负位移.三、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1、两种打点即使器的异同点2、纸带分析;(1)、从纸带上可直接判断时间间隔,用刻度尺可以测量位移.(2)、可计算出经过某点的瞬时速度(3)、可计算出加速度2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一、基本关系式v=v0+atx=v0t+1/2at2v2-vo2=2axv=x/t=(v0+v)/2二、推论1、vt/2=v=(v0+v)/22、vx/2=3、△x=at2{xm-xn=(m-n)at2}4、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应用基本关系式和推论时注意:(1)、确定研究对象在哪个运动过程,并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2)、求解运动学问题时一般都有多种解法,并探求最佳解法.三、两种运动特例(1)、自由落体运动:v0=0a=gv=gth=1/2gt2v2=2gh(2)、竖直上抛运动;v0=0a=-g四、关于追及与相遇问题1、寻找三个关系:时间关系,速度关系,位移关系.两物体速度相等是两物体有最大或最小距离的临界条件.2、处理方法:物理法,数学法,图象法.五、理解伽俐略科学研究过程的基本要素.3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相互作用一、三种常见的力1、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2、弹力(1)、形变、弹性形变、定义等.(2)、产生条件:(3)、拉力、支持力、压力.(按照力的作用效果来命名的)(4)、弹簧的弹力的大小和方向,胡克定律F=kx(5)、可用假设法来判断是否存在弹力.3、摩擦力(1)、静摩擦力:①、产生条件②、方向判断③、大小要用“力的平衡”或“牛顿运动定律”来解.(2)滑动摩擦力:①、产生条件②、方向判断③、大小:f=uN.也可用“力的平衡”或“牛顿运动定律”来解.(3)、可用假设法来判断是否存在摩擦力.二、力的合成1、定义;由分力求合力的过程.2、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3、求合力的方法①、作图法(用刻度尺和量角器)②、计算法(通常是利用直角三角形)2、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三、力的分解1、分解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2、分解原则:按照实际作用效果分解(即已知两分力的方向)3、把一个已知力分解为两个分力①、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求两个分力的大小.(解是唯一的)②、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解是唯一的)(注意:通过作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判断)4、合力和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三、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或“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4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牛顿运动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揭示物体不受力或合力为零的情形)2、两个概念:①、力②、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二、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不能从纯数学的角度表述)2、公式:F合=ma3、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要点:①、式中F是物体所受的一切外力的合力.②、矢量性③、瞬时性④、独立性⑤、相对性三、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1、内容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①等值、反向、共线、异点②瞬时对应③性质相同④各自产生其作用效果3、一对相互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异同点四、力学单位制1、力学基本物理量:长度(l)质量(m)时间(t)力学基本单位:米(m)千克(kg)秒(s)2、应用:用单位判断结果表达式,能肯定错误(但不能肯定正确)五、动力学的两类问题.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v0vtx)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F合或某个分力)3、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1)明确研究对象.(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情况分析,画出受力示意图.(3)建立直角坐标系,以初速度的方向或运动方向为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力为正,与正方向相反的力为负.在Y轴和X轴分别列牛顿第二定律的方程.(4)解方程时,所有物理量都应统一单位,一般统一为国际单位.4、分析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1)抓住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之间联系的桥梁——加速度.(2)分析流程图六、平衡状态、平衡条件、推论1、处理方法:解三角形法(合成法、分解法、相似三角形法、封闭三角形法)和正交分解法2、若物体受三力平衡,封闭三角形法最简捷.若物体受四力或四力以上平衡,用正交分解法七、超重和失重1、超重现象和失重现象2、超重指加速度向上(加速上升和减速下降),超了ma;失重指加速度向下(加速下降和减速上升),失ma.高一物理公式大全总结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最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章节知识点整理
最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章节知识点整理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一、运动学的基本概念1、参考系: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而言的。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2)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
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①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
②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③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
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
关键一点]1)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
3、时间和时刻: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v=Δx/Δt,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描述变速运动。
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6、加速度:用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其定义式为a=Δv/Δt。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
补充: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1、速度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关系,即:⑴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也大;⑵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也大;⑶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也为零;⑷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新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物理(必修一)——知识考点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
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
如: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
..等于路程。
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 -t 图象和v —t 图象。
1. 理解图象的含义:(1)x -t 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v —t 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1)x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 v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1. 基本公式:(1) 速度—时间关系式:at v v +=0 (2) 位移—时间关系式:2021at t v x += (3) 位移—速度关系式:ax v v 2202=-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 、v 、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1)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021(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0221(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2202v v v x +=(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2aT n m x x x n m -=-=∆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1. 研究运动图象:(1) 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2) 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 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 (4) 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 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2.x-t图象和v—t图象的比较:如图所示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x-t图象和v—t图象中,考点三:追及和相遇问题1.“追及”、“相遇”的特征:“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全册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全册知识点汇总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1.质点参考系 (1)2.时间位移 (5)3.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15)4.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26)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33)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33)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37)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42)4.自由落体运动 (47)第三章相互作用——力 (54)1.重力与弹力 (54)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65)2.摩擦力 (69)3.牛顿第三定律 (74)4.力的合成和分解 (81)5.共点力的平衡 (90)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95)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 (99)1.牛顿第一定律 (99)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04)3.牛顿第二定律 (109)4.力学单位制 (114)5.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118)6.超重和失重 (123)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质点参考系知识点1物体和质点1.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将物体简化为一个具有__质量__的点,这个点叫作质点。
2.将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1)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当物体的__大小__和__形状__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成质点。
(2)物体上各点的运动情况__完全相同__时,整个物体的运动可简化为一个点的运动,该物体可看成质点。
3.质点是一种__理想化__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知识点2参考系1.定义: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用来作为__参考__的物体叫作参考系。
2.选取原则:参考系可以__任意__选择,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
但在具体问题中,要考虑研究问题的方便性。
3.参考系对观察结果的影响: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同一个物体的运动,观察结果会有所__不同__。
考点理想化模型与质点情境导入研究地球自转时,能否将地球看作质点,为什么?研究地球公转时,能否将地球看作质点,为什么?提示:研究地球的自转时,需要考虑地球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不能看作质点。
高考物理知识讲解 多过程问题解题方法
多过程问题解题方法【学习目标】能用程序法分析解决多过程问题【要点梳理】要点一、程序法解题在求解物体系从一种运动过程(或状态)变化到另—种运动过程(或状态)的力学问题(称之为“程序题 ”)时,通常用“程序法”求解。
程序法: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对题目给出的物体运动过程(或不同的状态)进行分析(包括列式计算)的解题方法。
“程序法”解题要求我们从读题开始,就要注意到题中能划分多少个不同的过程或多少个不同的状态,然后对各个过程或各个状态进行分析(称之为“程序分析”),最后逐一列式求解得到结论。
程序法解题的基本思路是:(l )划分出题目中有多少个不同的过程或多少个不同的状态(2)对各个过程或各个状态进行具体分析,得出正确的结果(3)前一个过程的结束就是后一个过程的开始,两个过程的交接点是问题的关键。
要点二、多过程问题的解决方法多过程问题的物理情景往往涉及几个研究对象,或几个运动过程。
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1)边读题边粗略分析运动过程分几个运动阶段,把握特殊状态,画草图分析;(2)澄清物体在各个阶段的受力及运动形式,求出各阶段的加速度(或表达式);(3)寻找各特殊状态的物理量及相关过程物理量的联系,根据规律求解。
【典型例题】类型一、弹簧类多过程问题例析例1、(2016 中原名校联考)如图甲所示,质量m 1=3 kg 的滑块C (可视为质点)放置于光滑的平台上,与一处于自然长度的弹簧接触但不相连,弹簧另一端固定在竖直墙壁上。
平台右侧的水平地面上紧靠平台依次排放着两块木板A 、B 。
已知木板A 、B 的长度均为L=5 m ,质量均为m 2=1.5 kg ,木板A 、B 上表面与平台相平,木板A 与平台和木板B 均接触但不粘连。
滑块C 与木板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3,木板A 、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
现用一水平向左的力作用于滑块C 上,将弹簧从原长开始缓慢地压缩0.2 m 的距离,然后将滑块C 由静止释放,此过程中弹簧弹力大小F 随压缩量x 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2)物体能否被看作质点是由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的,并非依据物体自身大小和形状来判断。
(3)质点不同于几何“点”,是忽略了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的有质量的点,而几何中的“点”仅仅表示空间中的某一位置。
(1)任意性: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通常选地面为参考系。
(2)同一性: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同一参考系。
瞬时速度方向与物体沿其运动轨把遮光条通过光电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视为瞬时速度(1)当已知物体在微小时间t ∆内发生的微小位移x ∆时,可由txv ∆∆=粗略地求出物体在该位置的瞬时速度。
(2)计算平均速度时应注意的两个问题①平均速度的大小与物体不同的运动阶段有关,求解平均速度必须明确是哪一段位移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②txv ∆∆=是平均速度的定义式,适用于所有的运动。
)(210v v v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1)速度的大小和加速度的大小无直接关系。
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加速度大,速度也不一定大;加速度为零,速度可以不为零,速度为零,加速度也可以不为零。
(2)速度的方向和加速度的方向无直接关系。
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两者的方向还可能不在一条直线上。
(1)除时间t外,x、v0、v、a均为矢量,所以需要确定正方向,一般以v0的方向为正方向。
与初速度同向的物理量取正值,反向的物理量取负值,当v0=0时,一般以加速度a的方向为正方向。
(2)五个物理量t、v0、v、a、x必须针对同一过程。
(1)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的比为:v1∶v2∶v3∶…∶v n=1∶2∶3∶…∶n。
(2)1T内、2T内、3T内……位移的比为:x1∶x2∶x3∶…∶x n=12∶22∶32∶…∶n2。
(3)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位移的比为:xⅠ∶xⅡ∶xⅢ∶…∶x N=1∶3∶5∶…∶(2N-1)。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WORD格式物理(必修一)——知识考点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
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
如:第 4s 末、 4s 时、第 5s 初,, 均为时刻; 4s 内、第 4s、第 2s 至第 4s 内,, 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是标表示,度,量。
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考点三:速度与速率的关系速度速率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物理意义量,是矢量,是量标量分类平均速度、瞬时速度速率、平均速率( =路程 / 时间)决定因素平均速度由位移和时间决定由瞬时速度的大小决定平均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瞬方向时速度无方向方向为该质点的运动方向联系它们的单位相同( m/s),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速率考点四:速度、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的关系速度加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描述物体速度变意义化快的物理量慢和方向的物理量定义式x vv at t小值上点的切大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速度变化量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大小程度的物理量,是一过程量v v v0m/sv 由 v 与 v0 决定,而且 vat ,也由 a 与△ t 决定由v v v0或v at 决定方向v v v0专业资料整理WORD格式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 x-t 图象和 v—t 图象。
1.理解图象的含义:(1)x-t 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v—t 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1)x-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2)v—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1.基本公式:(1)速度—时间关系式: vv0at(2)位移—时间关系式:01 at2xv t22 2(3)位移—速度关系式: v v0 2ax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知识点梳理
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
多过程问题解题方法
【学习目标】
能用程序法分析解决多过程问题
【要点梳理】
要点一、程序法解题
在求解物体系从一种运动过程(或状态)变化到另—种运动过程(或状态)的力学问题(称之为“程序题 ”)时,通常用“程序法”求解。
程序法: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对题目给出的物体运动过程(或不同的状态)进行分析(包括列式计算)的解题方法。
“程序法”解题要求我们从读题开始,就要注意到题中能划分多少个不同的过程或多少个不同的状态,然后对各个过程或各个状态进行分析(称之为“程序分析”),最后逐一列式求解得到结论。
程序法解题的基本思路是:
(l )划分出题目中有多少个不同的过程或多少个不同的状态
(2)对各个过程或各个状态进行具体分析,得出正确的结果
(3)前一个过程的结束就是后一个过程的开始,两个过程的交接点是问题的关键。
要点二、多过程问题的解决方法
多过程问题的物理情景往往涉及几个研究对象,或几个运动过程。
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
(1)边读题边粗略分析运动过程分几个运动阶段,把握特殊状态,画草图分析;
(2)澄清物体在各个阶段的受力及运动形式,求出各阶段的加速度(或表达式);
(3)寻找各特殊状态的物理量及相关过程物理量的联系,根据规律求解。
【典型例题】
类型一、弹簧类多过程问题例析
例1、(2015 临忻市中期末考) 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两物块A 、B 用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连接,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开始时弹簧处于自然状态.t=0时刻,开始用一水平恒力F 拉物块A ,使两者做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 ,弹簧第一次被拉至最长(在弹性限度内),此时物块A 的位移为x .则在该过程中( )
A . t 时刻A 的动能为Fx
B . A 、B 的加速度相等时,弹簧的伸长量为
2F k
C . t 时刻A 、B 的速度相等,加速度不相等
D . A 、B 的加速度相等时,速度也一定相等
【答案】BC
【解析】A 、对物体A 由动能定理可得,F K =-=E -0W W W 总弹力,所以物体A 的动能应等于合力对它做的功,所以A 错误;
B、由题意可知,当两物体加速度相同时,对A应有:F﹣k•△x=ma,对B应有:k•△x=ma,联立解得△x=,
所以B正确;
C、由动态分析可知,物体A加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物体B也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显然开始过程物体A的加速度大于物体B的加速度,所以物体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当它们的加速度相等时,物体A的速度仍然大于B的速度;以后过程,由于物体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弹簧继续拉伸,这样,物体A又做减速运动,物体B则继续做加速运动,当两者速度相等时,弹簧伸长最长,故t时刻,A、B的速度相等,加速度不相等,所以C正确;
D、根据上面的方向可知,A、B加速度相等时,速度不相等,所以D错误.
【总结升华】遇到物体的动态分析过程,应由牛顿第二定律进行分析: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本题注意两物体加速度相同时速度不同,物体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当两物体速度相同时加速度不同,物体B的加速度大于A的加速度.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所示,一弹簧一端系在墙上O点,自由伸长到B点,今将一个小物体m压着弹簧,将弹簧压缩到A点,然后释放,小物体能运动到C点静止。
物体与水平地面的摩擦系数恒定,试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从A到B速度越来越大,从B到C速度越来越小
B.物体从A到B速度越来越小,加速度不变
C.物体从A到B先加速后减速,从B到C一直作减速运动
D.物体在B点所受合外力为零
【答案】C
【解析】由小物体能运动到C点静止可知,水平面不光滑,因此,当小物体滑到B点时尽管不受弹簧弹力,但受到一个向左的滑动摩擦力的作用,也就是说,在到达B以前,物体已开始减速。
设物体加速度为零的点在AB之间的某点D,如图。
物体从A到D的过程中,弹力大于摩擦力,在D点,弹力等于摩擦力,加速度为零,速度最大。
越过D点后,弹力小于摩擦力,越过B点后弹力和摩擦力都向左。
物体从A到B先加速后减速,从B到C一直作减速运动,答案选C。
类型二、斜面类多过程问题例析
【课程:多过程问题解题方法例6】
例2.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370的足够长的固定的斜面底端有一质量为m=1.0kg的物体,物体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0.25,现用轻细绳将物体由静止沿斜面向上拉动,拉力F=10.0N,方向平行斜面向上。
经时间t=4.0s绳子突然断裂,求:
(1)绳断时物体的速度大小;
(2)从绳子断了开始到物体再返回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时间(sin370=0.60,cos370=0.80,g=10m/s2)
【思路点拨】物体先在拉力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绳断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答案】(1)8m/s (2
)
+1s ( 【解析】这是一个典型的运动和力多过程结合的问题。
物体的运动分几个阶段:在绳的拉力下沿斜面向上的匀加速运动;绳断后沿斜面向上的减速运动;速度减为零后,沿斜面向下的加速运动。
(1)在绳的拉力下,物体受力如图。
正交分解,由牛顿第二定律:
x F -mgsin -f =ma
y N -mgcos =0
f =mN
θθ::
将数据代入,解得:a=2m/s 2
由运动学公式,得 v=at=8m/s ==⨯⨯=22111x at 2416m 22
(2)绳断后物体做匀减速运动,受力如图,
其加速度为 21a =gsin gcos =8m/s θμθ+ 上升的距离:22
21v 8x 4m 2a 28
===⨯ 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 21
1==v t s a 到最高点后,物体沿斜面向下做匀加速运动,受力如图,
其加速度为:22a gsin -gcos 4m/s θμθ==
此时物体已上升了:=+=+=12x x x 16m 4m 20m 由=2221x a t 2
得,下落到最低点的时间:===2t
返回到斜面低端的总时间:
1s ( 【点评】对几个运动状态要分别画出受力图,求加速度,其中速度是连接这几个状态的物理量。
举一反三
【变式】用平行于斜面的力F 拉着质量为m 的物体以速度v 在光滑斜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若拉力逐渐减小,
则在此过程中,物体的运动可能是:( )
A .加速度和速度都逐渐减小
B .加速度越来越大,速度先变小后变大
C .加速度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小
D .加速度和速度都越来越大
【答案】BD
【解析】物体匀速运动,可知物体受合力为零,但物体可能沿斜面向下运动,也可能沿斜面向上运动,如图。
当物体沿斜面向下运动,力F 减小,合力沿斜面向下且增大,加速度与速度同向,速度增大,加速度增大;当物体沿斜面向上运动,力F 减小,合力沿斜面向下且增大,加速度与速度反向,速度先减小,然后反向增大,加速度增大。
类型三、水平面问题例析
【课程:多过程问题解题方法 例5】
例3、质量为m =2k g 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它们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
现对物体施加如图所示的
力F ,F =10N ,与水平方向成θ=37o 夹角经过t =10s 后,撤去力F ,再经过一段时间,物体又变为静止,求
整个过程物体的总位移S 。
(g 取10m/s 2)
【思路点拨】物体先在拉力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撤去拉力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速度为零。
【答案】27.5m
【解析】由于cos F N θμ>,所以物体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可求出物体的加速度a 1,经t =10s 的位移S 1,以及10s 末的速度v .之所以要求出 v ,是因为撤去力F 后,物体受力发生了变化,将改作匀减速运动,直到停下.联系这两个不同运动过程的唯一物理量,就是这一速度v 。
以水平面上的物体为研究对象。
在力F 作用时,物体受力情况如图,建立坐标系。
依牛顿第二定律得
sin N F mg θ+= 1cos F f ma θ-= f N μ= 于是,加速度21100805201006052
θμ-⨯-⨯-⨯===cos ..(.).m/s F N a m
经t =10s 的位移S 1,以及10s 末的速度v 分别为
211/225m S a t == 1 5m /s v a t ==
撤去力F 后,物体受力如图所示.
同理有
N 2= mg f 2=ma 2 f 2=μN 2
物体的加速度2
25m /s a g μ== 5⨯222v 25s ===2.5m 2a 2
整个过程的(到停下) 总位移 S =S 1+S 2=25m+2.5m=27.5m
举一反三
【变式】(2015 临忻市期末考)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拉力的作用,该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该物体在0﹣3s 内的v ﹣t 图象为图中的( )
A.B.C.D.【答案】A
【解析】在第1s,加速度:
2
F
a
m m
==,速度增加量:
1
2
v a t
m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在第2s,加速度:
'2
'
F
a
m m
-
==,速度增加量:
2
2
''
v a t
m
-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前2s内速度的增加量为零;之后每经过2s速度重复一次前面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