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引进发展普通高等教育的可行性研究

合集下载

2019浙江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年度报告

2019浙江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年度报告

2019浙江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年度报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浙江省教育厅
•【公布日期】2020.08.25
•【字号】
•【施行日期】2020.08.2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高等教育
正文
2019浙江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年度报告
近日,浙江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发布了《2019浙江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年度报告》(以下简称“年报”)。

“年报”共调查了我省95所高校2019年国际化发展情况。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各学校学生国际化、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国际化、课程与教学国际化、国际合作等情况分析,按照《浙江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规划(2010-2020年)》的12项国际化指标为依据,浙江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编制了浙江省高等教育国际化指数,对95所高校的国际化水平按硕博授权高校、其他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独立学院等4个类别进行了排序。

浙江省普通高校2019年国际化总体水平排序结果:
浙江省硕博授权高校国际化总体水平前10位
浙江省其他本科院校国际化总体水平前10位
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国际化总体水平前10位
浙江省独立学院国际化总体水平前10位
据了解,受浙江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委托,浙江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自2012年开始对全省高校开展国际化调查并编撰“年报”,已连续第9年发布“年报”。

浙江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可行性报告

浙江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可行性报告
附表:
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经费概算表
项目名称:金额单位:万元
概算科目名称
合计
省财政拨款
经费
地方部门配套经费
(1)
(2)
(三)主要创新点:1。本研究构建的农村公共品“双层效率因素分析模型”可能具有一定的原创性价值。2.分析、选择并提出适合浙江省情的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模式。
四、项目预期目标
1.主报告;2.核心期刊发表文章;3.专着;4.有关决策部门采用。
五、项目实施方案(时间进度,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3月)。第一,确定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向;第二,收集、整理课题相关资料。
国外虽然对于公共品及其供给效率的研究相当成熟,但对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的实证研究的确少见。目前所能检索到的文献主要是财政农业投入各部分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Antle,1993;Sanjaypradhan,1995)。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主要研究包括:一是对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现状的研究。公共财政支农项目效率评价与管理一直以来都是财政支农课题研究的焦点。(陈锡文,2005;于奎,2005;辛毅,2003;路卫民,2003;侯石安,2008;陈池波,2009)主要观点是,当前县乡财政存在较多困难和问题,日益成为我国整个财政领域面临的突出矛盾,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提高。二是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偏低的原因研究。一般认为,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低归因于政府行为理念偏差,长期以来地方政府误将经济增长作为主要发展目的,忽视农村公共品供给,导致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农村公共品供给决策机制导致供需结构失调,非生产性公共品供给过多过滥,导致公共品资源浪费;政府垄断社会事业发展,公共品供给忽视市场作用;中间环节过多提高了公共品供给成本。(徐双敏,2006;谷洪波、王建军,2008;张红宇,2009)。三是对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偏低的程度及最优规模研究。理论界对于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的实际水平及其偏低程度的判断,存在一定的争议。国内众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樊胜根、张林秀等,2002;崔元锋、严立冬,2006;李琴、熊启泉,2008)。主要观点:从1995年以来财政农业支出资金DEA绩效系数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地方财政农业投入的效率较高,,中央财政农业投入的效率低下。在我国财政支农支出项目的边际产出效应中,科技三项费用最高,基本建设支出次之,生产性支出和事业费最差。按照各投入要素对农牧业总产值贡献的大小,确立各投入部分的优先序依次为农业科技投入、农村教育投入、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农牧户物质投入。

政府投资项目的工程变更问题与对策探讨——以余姚市为例

政府投资项目的工程变更问题与对策探讨——以余姚市为例
的追求速度和形象 ,必然 造成 许多前 期工作 不到位 、管理 不到位 、监督 不到位 ,直接 的结果就是工 程变 更普 遍存在 , 而且 比重越来越大 ,甚至 出现 了工 程变 的实施 ,有 可能带来腐败 现象 ,等 等。因 此 ,严格控制政府 投资项 目工程变 更 ,进 一步规 范政府投 资项 目变更行 为势在必行。
2 工 程 变 更 的主要 原 因
2 1 基本 建设程 序执行 不严格 .
工程建设项 目应 该经 过项 目立项 申请 、可 行 性研 究 、 初步设计 的审批 程序 ,再 进行 施工 图设计 和 工程 招投 标。 但 目前政府投资项 目建设 中存在投 资概算未 经批 准即进行
招 投 标 ,进 人 施 工 ,也 有 为 应 付 立 项 而 设 计 的 现 象 。 由 于
此项从 而产生变更 。二是招标 时暂定项 过多 。由于有些项 目的设计 不完善或部分 材料一 时不能确 定等原 因 ,建设单
作者简介 :郑素娟 (95一) 16 ,女 ,工程 师 ,大学 本科 ,主要 从事工程 的审计审价工作。

位和招标 代理 机构往往 将不 明确的部 分作暂定 价 的形 式处
是逐年大幅度提 高。如 ,有变更 项 目从 2O 的 36 06年 .%提
漏项少算 、有的工 程量 清单 报价 与材料 清单 表报 价缺乏 一
致性和严密性 ,与 编制的标底存 在矛盾 、对 新增项 目的结 算条款未作 明确 规定 等等 ,这些都将 引起工 程变更 。如某
高到 20 年 2 .%,单个最大 变更 比例从 20 的 29 09 45 06年 .% 提高到 20 年的 3 .%,单个最大变更 比例超过 了项 目估 O9 51 算的 13 / 。而在这些变更 中几乎没有项 目是调低 的 ,可 以说

宁波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宁波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宁波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与意义宁波作为浙江省的重要城市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是一个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综合实力较强的城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宁波面临着城市环境、交通拥堵、资源利用效率低的问题,需要通过进行城市建设与改造,提高城市的发展质量和效益。

本报告旨在对宁波进行可行性研究,结合宁波城市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宁波城市建设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为宁波未来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

二、宁波城市建设的现状分析1. 建设规划不合理。

宁波城市建设规划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未能充分考虑到城市空间的整体结构及城市功能的协调发展,导致城市建设项目过多、重复建设、浪费资源。

2. 城市环境问题较为突出。

宁波城市环境存在水质污染、空气质量较差等问题,需要进行城市环境整治、提升城市环境质量。

3. 交通拥堵严重。

宁波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交通流量大、道路狭窄、交通管理不畅等都是导致交通拥堵的原因。

4. 资源利用不合理。

宁波资源利用存在过度浪费、低效利用、不可持续开发等问题,需要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和利用。

三、宁波城市建设的可行性分析1. 宁波拥有发展的基础。

宁波是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拥有成熟的产业体系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城市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 宁波城市建设需求旺盛。

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宁波城市建设需求增长迅速,需要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

3. 建设技术条件具备。

宁波拥有丰富的建设经验和技术力量,建设团队雄厚,可以保证城市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4. 建设投资收益可观。

宁波城市建设将带动城市产业的发展,增加城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设投资收益可观。

四、宁波城市建设的建议1. 着力提升城市规划水平。

加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整体战略,推动城市功能的协调发展。

2. 加强城市环境整治。

开展城市环境整治行动,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3. 疏解交通拥堵。

在可研评审会上的讲话

在可研评审会上的讲话

南大洋小学可研评审汇报材料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大家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参加南大洋小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会。

南大洋小学项目拟选址在南大洋农民公寓西侧区块,整个项目占地60亩,按48个班规模新建。

首先请允许我介绍两个非常重要的文件。

一个是,2010年07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第一个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这个文件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们国家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另一个文件是,2010年12月22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印发了《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个文件明确提出到2015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发展水平位居国内前列。

到2020年,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省,教育主要发展指标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丽水市提出到2015年基本与省同步实现教育现代化,要实现教育现代化首先要实现学校标准化,学校都不符合标准化要求,还怎么实现现在化呢?而标准化学校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班额,小学不能超过去45,中学不能超过50。

城区公办小学班额严重超标。

(实验小学在校学生2332人,44个班,平均每班53人。

东升小学在校学生2501人,46个班,平均每班53人。

西新小学在校学生1216人,25个班平均每班49个。

水南小学在校学生1494人,29个班,平均每班52人。

南秦小学在校学生1411人,26个班平均每班55个。

)城区五所公办小学在校学生8954人,170个班级,平均每班53人。

按省标准化学校的要求,小学不能超过45人,每班分流8名学生共计划1360人,需要再扩32个班级。

另外,实验小学当时是按36个班规模新建,超额招收8个班;水南小学按24个班规模新建,超额招收5个,南秦小学和西新小学以现在的场地只能招收18个班,现分别招了25、26个班,超额招收了15个班。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6.10.22•【字号】浙教高科〔2016〕139号•【施行日期】2016.10.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浙教高科〔2016〕139号各高等学校,各设区市及有关县(市、区)教育局:现将《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浙江省教育厅2016年10月22日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大力提高我省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和竞争力,加快建成高等教育强省,在全国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结合浙江高等教育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成就和面临的挑战(一)“十二五”时期我省高等教育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十二五”期间,我省高等教育突出内涵为主建设,获得了蓬勃发展。

结构布局明显优化,杭州、宁波、温州高等教育中心和其他设区市“一本多专”或“一本一专”格局进一步完善,本科教育和高职教育协调推进,研究生教育尤其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利用国外资源建设高水平大学取得很大进展。

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师队伍建设整体水平大为提高,出台了本科教学业绩考核、课堂教学创新、青年教师助讲培养、支持学生有序转专业以及校(院)长抓教学工作述职、教学工作巡查等一系列举措,人才培养工作得到切实加强。

发展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学科、专业建设得到有效加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更为密切,产学研合作广泛活跃,科研成果推广运用取得明显成效。

办学活力不断增强,深化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和管理机制改革,下放高校专业设置权、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权,推进高校章程建设,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鄞州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鄞州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鄞州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概述鄞州区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带,是浙江省宁波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

作为宁波市的主要城市功能区之一,鄞州区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城市建设方面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根据区域发展规划和市政府的要求,鄞州区政府计划开展一项新的项目,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和人民生活水平。

本报告将对鄞州区的这一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条件、技术可行性、经济效益以及社会影响,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市场需求分析1.市场潜力鄞州区作为宁波市的其中一个主要城市区域,其市场规模庞大,消费需求旺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于娱乐休闲、文化艺术、健康养生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市场潜力巨大。

2.市场供给目前,鄞州区在娱乐休闲、文化艺术、健康养生等方面的市场供给相对不足,市场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巨大的缺口。

因此,开展相关项目将能够有效弥补市场供给不足的问题,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3.竞争状况由于市场供给不足,目前鄞州区相关领域的竞争状况相对较弱。

但随着市场潜力的逐步释放和市场需求的增长,预计竞争将随之加剧。

因此,项目在竞争中的地位和优势需进行充分的分析和思考。

三、资源条件分析1.人力资源鄞州区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人才储备充足,技术水平较高。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以充分调动本地人才的积极性,提高项目的执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2.自然资源鄞州区地处沿海地带,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尤其在旅游、养生、休闲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充分利用地区特色资源,有利于项目的顺利推进和长期发展。

3.社会资源鄞州区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包括优质的社会服务机构、成熟的社会组织、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等。

在项目实施中,可以积极调动社会资源的力量,推进相关工作的落地和持续发展。

四、技术可行性分析1.技术水平鄞州区处于宁波市的中心区域,科技创新成果丰富,技术水平较为先进。

在项目实施中,可以依托本地技术力量,提高项目的技术含量和研发能力。

2013年浙江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优秀教科研成果获奖名单

2013年浙江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优秀教科研成果获奖名单

27 中职语文课程“快乐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沈益农 28 中职电子商务创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 29 浙江省中职化工工艺专业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30 论职业学校的生命化班级管理 31 中等职校“114”自主教学的实践研究 32 中职生自我展示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33 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34 系构建
第 4 页,共 14 页
54 电子技术综合应用项目课程的开发和实践研究 55 56
张华燕 舒伟红 汤刘珍 青田石雕工艺专业教学改革调研报告 周红华 陈灵娟 青瓷专业“校企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丁予珙 高峰
沈水虎 王建西 云和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青田县职业技术学校 张笑秋 龚君艳 龙泉市中等职业学校
20 波市江北区慈城镇为个案
严娟红(执笔) 江爱军 冯叶飞 宁波市江北区社区教育学院 邵勇 李静珠 戴一明 徐国琴 杭州市西湖社区学院 袁慧玲 曲连冰 杭州市成人教育研究室 何忠义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长兴学院 萧山区新街镇成人文化技术 赵雅萍 学校 潘文庆 慈溪市庵东镇成人学校 陈勤 浙江电大海宁学院 陆莉君 宁波市江东区社区学院 胡忠英 温州城市大学
“校级鉴定+技能学分”中职计算机专业评价方 式的探索与实践 中职商经专业《商道》实训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
39 课堂教学对“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引进和改进 40 究 41 中职英语“三为”教学的实践研究 42
陈伟(执笔)陆 益军 冯少燕 陈 余姚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 芳 华燕 邵发明 金华市婺城区九峰职业学校 傅晖 马利娟 杭州市开元商贸职业学校 富阳市城镇职业高级中学
41 中职数学实施人文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42 践研究
以岗位能力为本位的中职园林专业课程改革的实
43 中职生创业教育的实践研究 44 中职语文开放式教学模式教学实践与研究 45 中职学生多元动态评价体系的构建初探 46 中职旅游学科“DIY”项目教学实践研究 47 有效控制中等职业学校流生现象的策略研究 48 中职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有效实施研究 49 与实践

合资企业可行性研究报告

合资企业可行性研究报告

合资企业可行性研究报告合资企业可行性研究报告「篇一」一、项目建议书内容1、投资者基本情况,包括外商名称、注册国家、法定地址和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国籍。

2、经营目的,要着重说明出口创汇、引进技术等必要性和可能性。

3、经营范围和规模,要着重说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产品的国内外需求和生产情况,以及产品的主要销售地区。

4、投资总额,指项目需要投入的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之总和。

5、投资方式和资金来源。

6、生产技术和主要设备,主要说明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和可靠性,以及重要技术经济指标。

7、主要原材料、水、电、气运输等需要量和来源。

8、人员的数量、构成和来源。

9、经济效益,并着重说明外汇收支的安排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1、基本概况。

① 企业名称、法定地址、宗旨、经营范围和规模;② 投资者基本情况,包括名称、注册国家、法定地址和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国籍;③ 企业投资总额、注册资本,出资方式和出资期限;④ 经营期限。

2、产品生产安排及其依据。

国内外某地场情况预测,以及国内目前已有和在建的生产装置能力。

3、物料供应安排(包括能源和交通等)及其依据。

4、项目地址选择及其依据。

5、技术设备和工艺过程的选择及其依据(包括国内外设备分配的安排)。

6、生产组织安排(包括职工数、构成、来源及经营管理)及其依据。

7、环境污染治理和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及其依据。

8、建设方式、建设进度安排及其依据。

9、资金筹措及其依据(包括原厂房、设备入股计算的依据)。

10、外汇收支安排及其依据。

11、技术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

12、国有资产评估并报批;进口设备询价;环境污染评价。

合资企业可行性研究报告「篇二」一、概论1、项目名称:豆制食品生产企业2、企业暂定名称:x市西郊豆制食品有限公司3、项目地址:x4、项目投资主体:x市西郊炒货食品厂5、项目负责人:x6、项目总投资:共200万元。

7、投资者概况:x市西郊炒货食品厂现有员工40余人,年产值500万元以上,上缴税利50多万元。

高校课题申报: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应用研究

高校课题申报: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应用研究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应用研究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本科院校;转型;应用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研究的课题概述1、问题的提出我国高等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尤其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根据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我国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1129所,高职(专科)院校1280所,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681.50万人,在校生2308.51万人,毕业生608.16万人。

本专科学校数和招生数基本达到1:1,如此庞大的教育规模,高等教育已不仅仅是人民群众接受教育的问题,而是事关国家人力资源开发和国家竞争力的重大问题,必须站在国家人力资源结构优化和国家竞争力的高度来认识和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

从整个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结构来看存在严重失衡。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到2010年我国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达到1.2亿人,中等专业人口达到1.88亿人,中等以上专业人才达到3.076亿人,接近美国的总人口。

而从企业劳动者素质结构来看,2007年我国城镇从业人员29347万人,其中技能劳动者9890万人,占33.7%;技能劳动者中技师和高级技师占4.3%,高级工占18.3%;中级工37.9%;初级工占39.5%。

而美国劳动办技能水平,1950年无技术工人占60%,技术工人占20%,专业人员占20%,而到2007年无技术工人占15%,技术工人占65%,专业人员占20%。

可见,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与发展实体经济存在不一致性,开发与使用出现了严重的错位。

正是基于以上种种原因,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促进高校办出特色。

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

”“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

”可见,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已从以住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优化本专科教育结构为主走向了发展应用型本科、调整优化本科教育为主的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宁波市可行性研究报告

宁波市可行性研究报告

宁波市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目的本可行性研究报告旨在分析宁波市的发展现状和潜在发展机遇,评估各种发展项目的可行性,为宁波市未来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二、宁波市概况宁波市位于浙江省东部,是中国著名的港口城市。

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宁波市拥有发达的经济体系和完善的基础设施。

近年来,宁波市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国家级经济社会发展示范区和全国文明城市。

三、宁波市发展现状分析1.经济发展:宁波市GDP持续增长,主要经济指标保持稳定增长。

宁波港口是世界五大集装箱港口之一,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2.产业结构:宁波市工业、服务业和农业齐头并进。

制造业是宁波市的支柱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也蓬勃发展。

3.城市建设:宁波市城市规划科学,生态环境良好,城市设施完善。

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国内外各界关注的典范。

四、宁波市发展机遇分析1.产业转型升级:宁波市可以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2.开放型经济发展:宁波市地处长三角经济区,可以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拓展国际市场,提高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

3.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宁波市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以加大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支持力度,提升宁波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五、可行性研究项目1.高端装备制造园区建设项目:通过引进高端装备生产线和技术人才,打造国内领先的高端装备制造园区,促进宁波市制造业转型升级。

2.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项目:依托宁波市优越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提高宁波市整体经济竞争力。

3.文化旅游产业扶持项目:加大对宁波市文化旅游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升宁波市的文化软实力和旅游产业效益。

六、结论与建议宁波市作为长三角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们建议宁波市政府在产业转型升级、开放型经济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扶持等方面制定政策措施,积极推动相关项目的实施,提高宁波市的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宁波人才发展报告2023

宁波人才发展报告2023

宁波人才发展报告2023引言宁波市是中国浙江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中心之一。

近年来,宁波市政府一直注重人才发展,将其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城市转型的关键因素。

本报告旨在分析宁波市的人才发展状况,评估人才政策的效果,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宁波市的可持续发展。

人才状况分析人才总量和结构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宁波市的人口总量为X万人,其中科技人才占比达到X%,经济人才占比X%,文化人才占比X%。

总体来说,宁波市的人才结构较为合理,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人才引进政策宁波市政府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引进政策,包括优化人才住房保障政策、提高人才待遇、提供创业支持等。

这些政策的推行对于吸引人才来宁波工作和生活起到了积极作用。

人才培养和教育宁波市的高等教育资源丰富,拥有多所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

此外,宁波市还加强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培训机会。

这些教育资源的提供为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提供了基础。

人才流失问题尽管宁波市的人才政策和教育资源得到了积极改善,但仍然存在人才流失问题。

一方面,一些优秀的人才选择离开宁波市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另一方面,宁波的竞争对手城市也在积极吸纳人才,给宁波市的人才留住带来了一定压力。

人才发展政策效果评估引进政策效果通过对宁波市的人才引进政策进行分析和评估,发现该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

近年来,宁波市人才引进数量明显增加,且引进的人才素质较高。

然而,仍需要改进的地方包括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优化人才评价机制等。

培养政策效果宁波市的人才培养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

通过加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流的人才培养平台。

同时,宁波市政府还鼓励企业开展内部培训和岗位培训,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

人才流失问题解决措施为了解决人才流失问题,宁波市政府应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应提高宁波市的人才竞争力,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待遇。

其次,应加大对核心人才的留用力度,提供更多的晋升和发展机会。

挑战杯项目汇总【精选资料】

挑战杯项目汇总【精选资料】

历年挑战杯项目简介汇总1、各阶层社会公平感差异调查报告项目简介:本作品紧扣现实问题,为进一步研究社会公平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不同社会阶层对社会公平度的要求程度及重视领域的差异进行了冷静的分析,对社会公平缺失的根源进行了客观的研究,这对于百姓最关心的“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的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古镇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以宁波余姚市柿林村“丹山赤水”风景区为例项目简介:该项目以宁波余姚市柿林村“丹山赤水”风景区为例,对该古镇风景区旅游开发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一个详细的解剖,针对存在的典型问题,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解决现存问题的对策建议,其创新之处在于利用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思维,分析了具有典型山地特质的古镇(村)的旅游经济发展和自然生态、人文保护的问题,并以柿林村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

为有关部门发展古镇旅游经济的决策提供参考建议。

3、基于B/S结构的实时资金预算、监控系统项目简介:该系统用于企业单位,公司总部能统一调控资金,节约财务费用,最大限度消除财务风险;用于行政事业单位能提高财政资金利用效率、防止和消除国有预算资金乱用现象,最大限度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4、温州民营企业“二次创业”问题研究项目简介:温州民营企业作为全国民营企业的典范,其在发展中符合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经验,值得各地企业界的借鉴,被称为“温州模式”。

但是,温州的民营企业在当前“危机”四伏的情形下,必须不断创新,不断充实,才能保持旺盛的动力和永久的生命力。

5浙江省拓展民间资本投资渠道的调研报告项目简介:本课题主要研究浙江省民间资本投资趋势,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分析影响民间资本投资的因素,探索投资体制改革的成功范例,提出拓展浙江民间资本投资渠道的措施。

采用实证分析方法,体现了方法的科学性。

6、证券市场月交替效应的实证分析及其解释项目简介:本课题的目的是提高我国证券市场效率为导向,分析我国证券市场异常现象的统计特性、我国证券市场异常现象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探讨提高我国证券市场效率的政策建议。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浙江省“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目录的通知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浙江省“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目录的通知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浙江省“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目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公布日期】2024.10.12•【字号】浙教办函〔2024〕198号•【施行日期】2024.10.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浙江省“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目录的通知浙教办函〔2024〕198号各本科高校:根据《“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一次推荐遴选工作的通知》《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浙江省“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省级和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一次推荐遴选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经学校推荐、省级评选、结果公示等程序,确定“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省级规划教材(以下简称省级规划教材)646种。

现予以公布,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统一省级规划教材标识。

省级规划教材再次印刷时,封面实行统一标识,并在封面左上角标注“浙江省‘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字样。

该统一标识和字样为省级规划教材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超范围使用。

二、实行定期更新修订制度。

省级规划教材严格落实“原则上每四至五年至少修订一次”的要求。

教材修订更新要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教材管理文件要求,做好内容审核把关工作。

对于未按要求及时修订、主要编写者被发现存在师德师风和学术不端等问题,出现重大负面影响事件、教材出版或印制发行违规以及出现《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第三十条所列有关情形的教材,将责令退出省级规划教材目录,不得继续使用省级规划教材统一标识,并按有关规定追责问责。

三、巩固规划教材建设成果。

各高校要以此次遴选省级规划教材为契机,牢固树立“质量为王”理念,聚力打造更多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

要制定和落实省级规划教材建设的支持和保障措施,做好省级规划教材的选用工作,充分发挥省级规划教材建设成果的辐射引领作用。

浙江省发改委关于浙江财经大学文华校区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的函

浙江省发改委关于浙江财经大学文华校区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的函

浙江省发改委关于浙江财经大学文华校区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5.02.10•【字号】•【施行日期】2015.02.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省发改委关于浙江财经大学文华校区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的函省教育厅:你厅《关于要求审批〈浙江财经大学文华校区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函》(浙教函〔2015〕4号)及相关附件收悉。

我委委托浙江政信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对该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审查评估,根据评估意见(浙政信〔2015〕09号),我委原则同意由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编制的《浙江财经大学文华校区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现将该工程可研报告主要内容批复如下: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满足浙江财经大学更名后学校发展和教学需求,调整完善学校下沙校区和文华校区功能布局,整合教学资源,拓展办学空间,为培养更多财经类应用型高素质专业人才创造条件,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能力,根据《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及学校总体规划,有必要实施文华校区改扩建工程。

该项目建设基本条件具备,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二、项目名称浙江财经大学文华校区改扩建工程。

三、项目建设单位浙江财经大学。

四、项目选址项目选址于杭州市西湖区文一西路83号浙江财经大学文华校区东侧保留地块,不涉及用地性质改变和新增土地,建设用地的规模及地点明确。

项目选址符合杭州市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要求,并已经杭州市规划局原则同意。

五、建设规模和内容项目用地面积约5.73公顷(折合86亩)。

改扩建校舍总建筑面积116660平方米,其中,扩建校舍96900平方米(含地下车库20000平方米),改造保留校舍建筑面积19760平方米。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教学行政用房(31950平方米)、学生宿舍(29500平方米)、学生及教职工食堂(4140平方米)、生活福利及其他附属用房(9730平方米)、留学生生活用房(1580平方米)、地下车库(兼人防工程)等。

2023年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申报书

2023年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申报书

2023年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申报书1. 项目简介本文档旨在申报2023年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并提供完整的申报书内容。

该研究课题将重点探讨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2. 课题背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求,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已经成为一个紧迫的任务。

本课题旨在解决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策略。

3. 研究目标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 分析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现状和问题;- 探讨教学改革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影响;- 提出针对浙江省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策略。

4.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收集和分析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相关数据和文献;- 调查和分析学生综合能力的现状和发展需求;- 分析国内外高等教育领域的经验和成功案例;-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了解教师和学生对教学改革的看法;- 制定符合浙江省高等学校实际情况的教学改革策略。

5. 预期成果与影响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 提出适用于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 推动教育质量的提升,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为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提供实践经验和参考。

6. 研究计划与进度安排本研究计划总时长为12个月,具体进度安排如下:- 第1-2个月: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和文献;- 第3-4个月:调查和分析学生综合能力的现状;- 第5-8个月:分析国内外高等教育领域的经验和成功案例;- 第9-10个月: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 第11-12个月:制定教学改革策略并撰写研究报告。

7. 预算与资源需求本研究所需的预算和资源需求如下:- 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印刷费用:2000元;- 数据分析软件的购买费用:3000元;- 研究报告撰写和印刷费用:5000元;- 研究人员的工资和交通费用:元。

8. 团队成员及分工本研究团队由以下成员组成:- 研究负责人:主要负责项目的整体规划和组织;- 研究员:负责数据收集和分析;- 教师顾问:提供教学改革方面的专业指导;- 学生助理:协助研究工作和数据收集。

宁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宁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宁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宁波市地处浙江省东部,是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也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宁波市的经济发展较快,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之一。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进,宁波市作为中国重要的外贸出口城市,其国际地位和影响力逐渐提升,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因此,对于于宁波市特别是港口相关产业的投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二、项目概述本项目旨在利用宁波市港口资源及区位优势,开发并建设一个多功能综合性物流园区。

项目规划占地面积5000亩,总投资额约50亿元人民币,计划建设物流基地、仓储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商品展示区等功能区域,并引进相关产业企业入驻,形成一个完整的物流产业链条,提升宁波市的国际物流竞争力。

三、市场需求分析宁波市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强大的港口资源,已经成为国际航运物流的重要枢纽。

而在国家“一带一路”政策实施的推动下,宁波市的外贸出口和物流需求有了大幅增长。

据统计,2019年宁波口岸进出口货值突破2000亿美元,成为国内第四大港口。

然而,目前宁波市的物流园区仍然面临着一定的滞后和不足,特别是对于综合性、多功能的物流园区的需求日益增长。

因此,开发一个多功能综合性物流园区,符合市场需求。

四、可行性分析1. 政策环境支持:国家“一带一路”政策和宁波市“港口经济区”规划,为本项目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空间。

2. 区位优势明显:宁波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便利,与上海、杭州等重要城市相邻,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

3. 市场需求大:宁波市的物流需求呈快速增长趋势,而多功能综合性物流园区在市场上的需求也在增加。

4. 投资回报周期短:受益于宁波市的经济快速发展和港口经济的支持,本项目具有良好的投资回报预期和较短的回报周期。

五、项目实施建议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政策支持,特别是在土地、财税等方面,为项目提供更多支持。

2. 引进优质资源:通过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引进领先的物流技术、管理经验等,提升项目的核心竞争力。

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引进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若干意见-

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引进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若干意见-

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引进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若干意见制定机关公布日期1999.11.22施行日期1999.11.22文号主题类别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正文:---------------------------------------------------------------------------------------------------------------------------------------------------- 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引进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若干意见(1999年11月22日)为认真贯彻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大力构建宁波21世纪人才资源优势,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特提出如下意见:一、认清形势,明确目标,把加快引进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宁波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1、高度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培养。

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技术创新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企业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关键在人才。

宁波人才资源基础薄弱,尤其是高素质人才紧缺,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各级党委、政府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观念,积极动员全社会力量,把加快高素质人才引进培养,构建人才资源优势,作为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认真抓好落实。

2、高素质人才的基本含义。

高素质人才是指具有优秀思想品质,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富有开拓创新能力,适应市场竞争需要,并能以其创造性劳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贡献的人才。

它包括学有专长的专业技术人员,也包括善于经营管理的人才和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包括生产经营第一线的科技工作者,也包括学术领域中的研究人员和社会事业方面的专家学者;包括高学历人才,也包括高级技工等具有特殊才能的各类人员。

3、人才开发的总体目标。

余姚调研报告1000字

余姚调研报告1000字

余姚调研报告1000字根据对余姚市进行的调研,以下是有关该地区的调研报告。

一、概况余姚市位于中国浙江省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且富有文化底蕴的地方。

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吸引游客和投资者的热门目的地。

该市人口稳步增长,且经济发展迅速。

二、人口统计余姚市人口约为60万人,其中男性约占50.5%,女性约占49.5%。

人口平均年龄约为37岁,人口密度适中,居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调研数据显示,该市的人口增长率稳定,为0.6%。

三、经济发展余姚市是浙江省的经济增长引擎之一,拥有健全的产业体系。

主要经济支柱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

制造业占据主导地位,涵盖了家具制造、纺织品加工、电子产品等多个行业。

该市的服务业快速发展,包括餐饮、旅游、金融等领域。

农业方面,余姚市是浙江省重要的农产品供应区之一,农业经济稳步增长。

四、旅游业作为浙江省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余姚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著名的旅游景点包括南充梅园、石浦渔村和玉之兰文化村。

这些景点凭借着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成为游客们探索和休闲的好去处。

五、交通网络余姚市拥有便捷的交通网络,包括公路和铁路。

市区内有多个公交车站和出租车服务,方便居民和游客出行。

此外,该市还设有火车站和长途汽车站,方便人们前往其他城市。

六、环境保护余姚市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环境质量。

该市致力于提高空气质量,减少噪音和水污染。

同时,他们还鼓励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和节约能源等活动,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七、教育与医疗余姚市拥有良好的教育资源和医疗体系。

市内设有多所优质学校和学院,为年轻一代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机会。

此外,该市还拥有现代化的医院和医疗设施,为居民和游客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综上所述,余姚市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和魅力的地方。

它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而且在经济发展、旅游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未来,余姚市将继续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努力,为居民和游客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和旅游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余姚市引进发展普通高等教育的可行性研究赵银海[摘要] 本文在对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先进县(市、区)发展普通高等教育情况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余姚市发展普通高等教育的必要性和有利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在“十一五”期间引进、发展与余姚特色主导产业相配套的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议。

我们在对全国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百强县(市)前50位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比较分析后,发现近年一些排名靠前的县(市、区)纷纷将引进、建立和发展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作为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重大战略举措来抓,并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余姚市在全国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百强县(市)最新排名中名列第20位,但至今还没有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

这一现象,引发了笔者对“十一五”期间余姚市引进、发展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的可行性研究。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一)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从意大利的萨勒诺大学和波洛尼亚大学等中世纪大学的创立起,世界高等教育历经近千年的发展,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二战前,欧美各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经达到较高的程度,但高等学校的大门并非向全体民众而敞开,高等教育仍然处于尖子教育阶段,或称精英教育阶段。

二战后,世界进入了科技革命新时代,高等教育也随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这主要是因为战后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迫切需要大量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而中等教育的普及又为高等教育的扩张解决了生源问题,同时随着大众民主意识的提高,其要求受教育机会均等的呼声也日益强烈。

这些因素的结合,决定了世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

1973年美国学者马丁•特罗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他根据一个国家的高等学校能够容纳适龄人口的比例,把高等教育发展划为三个阶段:适龄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大约在15%以内的为英才(即精英)教育阶段;大约在15%—50%为大众化教育阶段;在50%以上为普及教育阶段。

根据这一理论,美国早在1940年就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到20世纪60—70年代,西方各国都陆续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高等教育大众化在西方各国得到了实现,它代表了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与潮流。

高等教育大众化直接导致了高等教育的区域化发展和大学的集团化、巨型化趋势,其中美国最为典型。

美国是第一个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国家,又是高等教育地方化最明显的国家,也是巨型大学最多的国家。

发展高等教育的区域化是指高等教育要适应地方经济发展,为地方发展服务,使之成为地方的科学文化中心。

美国19世纪的州立大学到20世纪的社区学院,走的就是区域化发展道路。

高等教育的集团化、巨型化是指高等教育园区和一校多校区(多学院)的出现,目前大学城建设在全球方兴未艾,多数世界一流大学由多个校区和多个相对独立的学院组成。

(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及趋势我国的高等教育起步晚且发展缓慢,直至晚清洋务运动以后才出现了首批新式学堂,即近现代高等学校,1949年我国普通高校在校生数只有11.64万人。

但我国的高等教育在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20世纪80年代我国普通高校招生年平均增长率为7.5%。

90年代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99年6月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确定了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新思路,至2005年,全国各级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超过2300万,高等教育规模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超过21%。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我国也出现高等教育的区域化和大学集团化、巨型化发展趋势。

区域化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中央、省属高校与地方共建,地方政府出资举办高等院校,民办高校发展迅速,高等教育由原来的直辖市和省会城市为主,逐步向中等及以下城市延伸。

大学集团化、巨型化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高等院校横向合并重组和纵向多校区、多独立两级学院建设,各地大学城的建设。

浙江大学和浙江万里教育集团的快速发展都证明了上述趋势。

二、先进县(市、区)发展普通高等教育的情况(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百强县(市)发展年鉴》,有关县(市、区)政府、高等院校网站。

)(一)基本情况我们对全国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百强县(市)最新排名中的前25位县(市、区)的普通高等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基本情况见下表:从上表可以看出,全国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排名在前25位的县(市、区)中,目前只有绍兴、慈溪、余姚、文登、海宁、桐乡等6个县(市)还没有建立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机构。

另据最近公布的第五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排名,即第五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排名,余姚市名列第11位,排在余姚市前面的10个县(市)中,只有排在第7位慈溪市和排在第8位的绍兴县还没有普通高等教育,其它如江阴市、昆山市、张家港市、常熟市、晋江市、吴江市、宜兴市、荣成市都已有规模不等的普通高等教育。

这两个排名样本,前者除了县和县级市外,还包括了部分财政收支和市政建设相对独立的市辖区,后者则为全为县和县级市,所包含的县和县级市是一致的。

因此,从整体上看,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和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高等教育发展情况呈现出较强的正相关性,也就是说高等教育越发达,体现在经济社会综合实力上就越强。

(二)办学特点综观全国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25强县(市、区)发展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的情况,主要有以下特点:1、以为地方产业服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主。

上表19个已建立普通高校的县(市、区),都至少有1家是职业技术学院,而且这些职业技术学院设置的专业,都紧紧围绕本地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

2、发展模式从区位条件出发。

上表19个已建立普通高校的县(市、区),从自身的区位条件出发,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地方高等教育发展之路。

离中心城市较近的县(市、区),大都采用争取建设大学城或高教园区的办法发展地方高等院校,积极承接中心城市原有高等院校迁、扩建和新建高校落户。

19个已建立普通高校的县(市、区)中,有3个依托中心城市建立了大学城或高教园区,如鄞州区的宁波高教园区、萧山区的杭州萧山高教园区、余杭区的杭州余杭仓前高教园区。

离中心城市有一定距离的县(市、区),大都以独立学院或名牌大学的独立二级学院的形式办学。

3、办学模式多样。

县(市、区)高等院校办学模式呈现多样性,资金来源以公有资本投入为主,民间资本投入为辅,并以合作办学为主,单独办学为辅。

4、办学时间较短,但发展迅速。

县(市、区)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时间相对较短,最早落户县(市)的省属普通高校是1958年创立常熟理工学院,最早完全由县(市)举办的普通高校是创立于1984年的张家港市的沙洲工学院,绝大多数县(市、区)高校是“十五”期间即全国实施高校扩招政策后新办的。

县(市、区)举办高校,尽管时间较短,但发展迅速,昆山、顺德、南海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在校生已超过万人规模。

三、引进和发展普通高等教育的必要性(一)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发展取决于人,余姚的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余姚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发展为了人,余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余姚人民的全面发展。

兴办普通高等教育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载体。

同时,提高市民的受教育水平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据不完全统计,余姚市去年有6000余名高中毕业生(普高和职高毕业生)未能接受高等教育,在目前的就业形势下,他们一般较难实现良好就业,如不改变这种状况,必将对余姚市今后的社会和谐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二)提升城市品位和加快城市发展的需要兴办高等教育是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手段。

余姚历来“尊知重教”,“东南名邑”、“文献名邦”都是“重教”的文化遗产,余姚的文化底蕴来自于教育,今后的城市品位也将取决于教育。

从世界城市发展史看,经济发达的城市往往是高等教育发达的城市。

大学不仅仅是求知的处所,它对所在城市的科技发展、工业布局、商业物流、人口素质、人文品位,都可以发挥巨大的影响。

国内经济相对发达或在新一轮经济竞争中崭露头角的城市,其背后都有一些有实力的高校作支撑,我们往往对义乌市的小商品市场建设成就赞叹不已,对其“鸡毛换糖”的商业沿革津津乐道,却往往忽视了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促进“鸡毛换糖”传统商业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

余姚市作为宁波大都市余慈组团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城市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快发展高等教育事业,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可靠、稳定的保证。

(三)缓解人才和科技瓶颈制约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余姚市坚持实施“工业立市、科教兴市、外向强市、商贸活市”战略,经济社会始终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始终位列全国百强县(市)之列,而且排名靠前。

快速发展的形势,对人才和科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适用人才短缺和科技含量偏低,已成为制约余姚市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浙江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浙江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的总体目标,到2010年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达到45%。

2005年,余姚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28%,到2010年要达到省委省政府、宁波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

因此,要解决人才和科技的瓶颈制约,必须加快发展高等教育,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技术开发、人文素质等方面的需求。

(四)保持经济社会发展领先地位的需要在全国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百强县(市)最新排名中,余姚市名次从上次排名的第19位后退到第20位,表面上看只退了1位,但若将上海市南汇区和奉贤区退出全国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百强县(市)排名的因素考虑进去,余姚市实际上退了3位,上次排位在余姚市后面的荣成市(从21位升到14位)、余杭区(从20位升到16位)、文登市(从22位升到18位)、海宁市(从23位升到19位)都排到余姚市前面去了,余姚市面临保位和争位的压力的越来越大。

一是与排在全国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百强县(市、区)前列的县(市、区)相比,差距呈扩大趋势;二是与排位在后的县(市、区)相比,差距在不断缩小,余姚周边不少县(市)正在尝试通过发展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举措,努力赶超。

如在全国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百强县(市)中排名第42位(上次排名第46位)上虞市,正在筹建“浙江省杭州湾职业技术学院”,规划用地1000亩,总投资4亿元,已与上海交通大学初步签订了合作共建协议。

又如排名第82位(上次排名第94位)的宁海县,已成功引进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分院落户,分院一期占地160亩,规模为近期1000人、远期1500人,专业设置专门与宁海县支柱产业——模具产业配套,而且选址就在宁海模具城。

四、余姚市引进和发展普通高等教育的有利条件(一)经济发展态势强劲,人才需求旺盛2005年,余姚市实现生产总值292亿元,同比增长14%;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了40.37亿元,其中地方级收入19.5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8.8%和30.6%;实现工业增加值169亿元,同比增长14.6%;第三产业增加值100亿元,同比增长20%,这些都可对发展高等教育提供强有力的财力支撑和产业发展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